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7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七十七卷目錄
吳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國為氏〉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吳氏〉
廖用賢尚友錄〈吳姓〉
四川總志〈氏族譜〉
滕縣志〈人物〉
吳姓部列傳一
周
吳起
漢
吳芮 吳廣
吳實 吳臣
吳淺 吳陽〈沅陵侯〉
吳郢 吳重
吳回 吳右
吳公 吳福
吳羌 吳信
吳廣志 吳周
吳千秋 吳陽〈外石侯〉
吳首 吳霸
吳長樂 吳章
吳剛 吳雄
後漢
吳漢 吳河
吳成 吳國
吳旦 吳盱
吳良 吳匡
吳恢 吳祐
吳鳳 吳愷
吳馮 吳碭
魏
吳質 吳普
吳
吳範 吳粲
吳綽
晉
吳畿 吳隱之
吳曠之 吳延之
吳逵 吳猛
吳商
宋
吳喜 吳徽民
吳邁遠 吳龕
南齊
吳欣之 吳達之
吳苞
梁
吳均
陳
吳明徹 吳惠覺
吳超
北魏
吳悉達
北齊
吳遵世
隋
吳嶠
唐
吳少微 吳興
吳兢 吳保安
吳筠 吳道元
吳仁歡 吳漵
吳湊 吳通元〈弟通微〉
吳少誠 吳少陽
吳元濟 吳武陵
吳勔 吳思
吳汝納 吳士矩
吳融 吳永素
吳堯卿 吳鐐
吳善經 吳法通
吳仁璧 吳崧
吳敬忠 吳公約
後晉
吳巒 吳程
吳廷紹
氏族典第七十七卷
吳姓部彙考
[編輯]《鄭樵通志》
[編輯]以國為氏〈周同姓國〉
[編輯]吳氏。吳,今蘇州城是也。太伯與弟仲雍,皆周太王之 子,而季歷之兄也。季歷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 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攜而奔荊蠻。太伯號勾吾,舊曰 勾吾,地名。然吳有勾吾,越曰勾踐,皆是名號,非謂地 名。勾者,吳越之語辭也。荊蠻之人義太伯,從而歸之 千餘家,立以為君長。太伯卒,無子,仲雍立。至武王克 商,求太伯仲雍之後,得仲雍之曾孫周章,已君吳矣, 從而封之為吳子,追封太伯為吳伯,又別封周章之 弟虞仲於虞,皆為諸侯。自太伯五世而得封,十二世 而晉滅虞,虞滅而吳始大,至壽夢而稱王,其子季札 來聘,始見《春秋》。自壽夢以上,可知世數,而不可紀年。 壽夢之元年,魯成公之六年也。夫差十五年,獲麟之 歲也。二十三年,魯哀公之二十二年也。是年勾踐滅 吳,子孫以「國」為氏。季札避國,子孫居齊、魯之間。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
[編輯]吳氏
[編輯]吳氏、周太王子太伯封吳,其後為氏。舜後封虞,虞、吳 音相近,故舜後亦姓吳。
《廖用賢尚友錄》
[編輯]吳姓
[編輯]吳延陵羽音。又望出渤海濮陽。
《四川總志》
[編輯]《氏族譜》
[編輯]吳氏入蜀,以唐左武衛兵曹參軍為始祖。四世孫藂, 偽蜀時最顯,至袞六世矣,仕宋朝,至太子舍人,贈都 官員外郎。七世孫季良,第端拱二年進士,至都官郎 中,贈中大夫。九世諸孫師孟,第進士,官至左朝議大 夫,門望始大。王安石當國,謂師孟同年生也,自鳳州 別駕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倉兼農田水利差役事。 師孟疏力言法不便,寧罷,歸故官。後知蜀州,又論茶 法害民。繼謝事去。蘇文忠公軾《刺新法書》有曰:「吳某 乞免提舉,如逃垢穢。」至言茶病民,以矯矯六君子稱 之,師孟其一也。子縝,以世科官至左朝議大夫,知邛、 蜀、洋、萬四州。子景,知漢州,官至朝散大夫。景之子璘, 始遷蜀州,今重慶府惟師孟從兄弟「師益三世猶居 成都,族最舊,子孫亦蕃,十世皆葬成都」,繪於寶曆寺, 凡數十人。
《滕縣志》
[編輯]《人物》
[編輯]吳昇,其先本女直吾古論氏,世居臨洮,乃以「吾」作「吳」, 因姓吳。曾大父吳珍,仕金為滕陽軍判,遂為滕人。
吳姓部列傳一
[編輯]周
吳起
[編輯]按《史記吳起傳》:「起,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 君。齊人攻魯,魯欲將起,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起 於是遂殺其妻。魯卒以為將,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惡 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 事之。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為將,與士卒分勞 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文侯以起善用兵,乃以為」 西河守。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公叔為相,害起。 起懼得罪,遂去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於 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及悼王死,宗 室大臣作亂,攻起。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 射刺吳起,並中悼王。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起而 中王屍者,坐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漢
[編輯]吳芮
[編輯]按《漢書吳芮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 號曰番君。天下之叛秦也,芮率越人舉兵以應諸侯。 沛公攻南陽,遇芮之將梅鋗,與偕攻析酈。項羽以芮 率百越佐諸侯,從入關,立芮為衡山王,都邾。項籍死, 上以鋗從入關德芮,徙為長沙王,都臨湘。一年薨,諡 曰文王。」
吳廣
[編輯]按《漢書陳勝傳》:「吳廣,字叔陽,夏人。二世元年秋七月, 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勝、廣皆為屯長。至蘄,大雨,道 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斬。乃謀殺兩尉,召徒屬袒右, 稱大楚,為壇而盟。勝自立為將軍,廣為都尉,入據陳 勝,立為王,號張楚。以廣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 勝立甯陵君咎為魏王,周市為相,將軍田臧等相與」 謀矯陳王令以誅吳廣,獻其首於勝。
吳實
[編輯]按《尚友錄》,「實字子景,號綺里季,隱商洛山,四皓之一。」
吳臣
[編輯]按:《漢書吳芮傳》:「長沙王芮薨,子成王臣嗣。」
吳淺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淺以父長沙王功封便侯,三十年薨, 諡頃。」
吳陽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陽以父長沙王功,封沅陵侯。二十五 年薨,諡頃。」
吳郢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郢以長沙柱國封義陵侯,七年薨。」
吳重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孝惠四年,義陵侯重嗣。十年,高后七 年,薨,亡後。」
吳回
[編輯]按《漢書吳芮傳》:「長沙成王臣薨,子哀王回嗣。」
吳右
[編輯]按《漢書吳芮傳》:「長沙哀王回薨,子共王右嗣。」
吳公
[編輯]按《漢書賈誼傳》:「誼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 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文帝初 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 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 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吳福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孝文後二年,沅陵頃侯福嗣,十七年 薨。」
吳羌
[編輯]按《漢書吳芮傳》:「長沙共王右薨,子靖王羌嗣。孝文後 七年薨,無子,國除。」
吳信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孝文後七年,便共侯信嗣,七年薨。」
吳廣志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孝景六年,便侯,廣志嗣。」
吳周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孝景中五年,哀侯周嗣薨,亡後。」
吳千秋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便侯千秋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吳陽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陽以故東越衍侯佐繇王功,元封元 年,封外石侯,九年薨。」
吳首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太初四年,外石侯首嗣。十四年後二 年,坐祝詛上,要斬。」
吳霸
[編輯]按《廣東通志》,「霸,字子公,陽山人。少才勇,嘗禦侮至湞 陽,招徠流徙,民感其仁,旌所駐山曰吳山。徙廣鬱都 尉,威震夜郎,遷牂牁太守,為夜郎竹王立後,天子從 其請,由是蠻裔畢服。昭帝元鳳五年秋,罷象郡,分屬 鬱林、牂牁。霸族在桂陽者,欲往廣鬱就腴田,霸不許, 惟令墾近土廬居番禺縣之西,有江浦焉,民服其不 私。」今吳氏布濩嶺表,皆其後雲。
吳長樂
[編輯]按:《漢書功臣表》:「元康四年,便頃侯淺元孫長陵上造 長樂,詔復家。」
吳章
[編輯]按《漢書儒林傳》:「許商號其門人,沛唐林子高為德行; 平陵吳章偉君為言語;重泉王吉少音為政事;齊炔 欽幼卿為文學。王莽時,林吉為九卿,欽、章為博士,章 為王莽所誅。」
吳剛
[編輯]按《酉陽雜俎》:「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 樹創隨合。其人姓吳名剛,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按尚友錄
吳剛漢西河人
〉吳雄
[編輯]按《尚友錄》,「雄字季高,河南人。官廷尉。少時家貧,母死, 葬人所不封之地,喪事促辦,不卜日,術者皆言當族 滅,而子祈孫恭三世為廷尉。」
後漢
[編輯]吳漢
[編輯]按《後漢書吳漢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 縣為亭長。王莽末,以賓客犯法,亡命至漁陽,以販馬 自業,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傑。更始立,使使者 韓鴻徇河北,遂承制拜為安樂令。會王郎起,北州擾 惑,漢素聞光武長者,乃說太守彭寵附光武於廣阿, 拜漢為偏將軍,賜號建策侯。光武將發幽州兵,拜漢」 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光武北擊群賊,漢常將 突騎五千為軍鋒。及河北平,光武即位,拜為大司馬, 更封舞陽侯。建武二年,漢擊檀鄉賊於鄴東,大破之。 帝使使者璽書定封漢為廣平侯。復率請將擊鄴西 山賊及劫掠群盜,皆平之,東方悉定。振旅還京師。會 隗囂畔,復遣漢西屯長安。八年,從車駕上隴,圍隗囂 於西城。十一年,伐公孫述,漢八戰八剋,斬述首,傳送 洛陽。十五年,北擊匈奴,徙鴈門、代郡、上谷吏人六萬 餘口,置居庸、常關以東。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於成都,遣漢討之,誅歆等而還。漢性彊,力能任職,在朝 斤斤謹質,形於體貌。二十年,薨,賜諡「忠侯。」
吳河
[編輯]按《後漢書吳漢傳》:「周建、蘇茂出兵圍漢,漢選四部精 兵黃頭、吳河等及烏桓突騎三千餘人,齊鼓而進,建 軍大潰。」
吳成
[編輯]按:《後漢書吳漢傳》:「漢封廣平侯,薨,子哀侯成嗣。」
吳國
[編輯]按:《後漢書吳漢傳》:「建武二十八年,分封成弟國為新 蔡侯。」
吳旦
[編輯]按:《後漢書吳漢傳》:「建武二十八年,分封成子旦為灈 陽侯。」
吳盱
[編輯]按:《後漢書吳漢傳》:「建武二十八年,分封旦弟盱為築 陽侯。」
吳良
[編輯]按《後漢書吳良傳》:「良字大儀,齊國臨淄人也。初為郡 吏,歲旦,與掾吏入賀,門下掾王望舉觴上壽,諂稱太 守功德。良於下坐勃然進曰:『望佞邪之人,欺諂無狀, 願勿受其觴』。太守斂容而止。讌罷,轉良為功曹,恥以 言受進,終不肯謁。時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辟為西曹, 上疏薦良。顯宗以為議郎。永平中,左轉為即丘長,後」 遷司徒長史。每處大議,輒據經典,不希旨偶俗,以徼 時譽。後坐事免,復拜議郎,卒於官。
吳匡
[編輯]按《風俗通》:「弘農太守河內吳匡,少服職事,號為敏達, 為侍御史,與長樂少府黃瓊共佐清河王。」
吳恢
[編輯]按:《後漢書吳祐傳》:「祐父恢,南海太守。」
吳祐
[編輯]按《後漢書吳祐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父恢,為南 海太守。祐年十二,隨從到官。恢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祐諫曰:「『昔馬援以薏苡興謗,王陽以衣囊徼名,嫌疑 之間,誠先賢所慎也』。恢乃止,撫其首曰:『吳氏世不乏 季子矣』。」及年二十,喪父,居無擔石而不受贍遺,常牧 豕於長垣澤中。後舉孝廉,祐以光祿四行遷膠東侯 相。政唯仁簡,以身率物。祐在膠東九年,遷齊相,大將 軍梁冀表為長史。及冀誣奏太尉李固,祐聞而請見, 與冀爭之。冀怒,遂出祐為河間相。因自免歸家,不復 仕。年九十八卒。
吳鳳
[編輯]按:《後漢書吳祐傳》:「祐子鳳,官至樂浪太守。」
吳愷
[編輯]按:《後漢書吳祐傳》:「祐子愷,新息令。」
吳馮
[編輯]按:《後漢書吳祐傳》:「祐子鳳,鳳子馮,鮦陽侯相。」
吳碭
[編輯]按《廣東通志》:碭字叔山,揭陽人。漢末察孝廉,為安成 長。孫權使呂岱出長沙郡,碭據縣不從。權遣魯肅攻 圍,碭突去曰:「碭受天子命為長,知有漢,不知有吳也。」 權後統有交、廣,遣步騭為交州刺史,亦義碭,無孅介 言。碭亦不仕。
魏
[編輯]吳質
[編輯]按《魏志王粲傳》:「吳質,濟陰人,以文才為文帝所善,官 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
吳普
[編輯]按《魏志華佗傳》:「佗精方藥,廣陵吳普從佗學,依準佗 治,多所全濟。普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固。」
吳
[編輯]吳範
[編輯]按《吳志吳範傳》:「『範字文則,會稽上虞人。以治歷數知 風氣,聞於郡中,舉有道,詣京都,世亂不行。會孫權起 於東南,範委身服事,每有災祥,輒推數言狀,其術多 效。權以範為騎都尉,領太史令,數從訪問,欲知其決。 範祕惜其術,不以至要語權,權由是恨之。初,權為將 軍時,範嘗白言:江南有王氣,亥子之間有大福慶』。權」 曰:「若終如言,以君為侯。」及立為吳王,範時侍宴,曰:「昔 在吳中嘗言此事,大王識之邪?」權因呼左右,以侯綬 帶範。範知權欲以厭當前言,輒手推不受。及後論功 行封,以範為都亭侯。詔臨當出,權恚其愛道於己也, 削除其名。範為人剛直,頗好自稱,然與親故交接有 終始。素與魏滕同邑相善,滕嘗有罪,權責怒甚嚴,「敢 有諫者死。」範乃髡頭自縛詣門下,使鈴下以聞。鈴下 入,言未卒,權大怒,範因突入,叩頭流血,言與涕並。權 意釋,乃免滕。黃武五年,範病卒。
吳粲
[編輯]按《萬姓統譜》:粲,烏程人,仕吳為曲陽長,治有名蹟。黃 武初,與呂範等拒魏將曹休於河口,值天大風,諸船綆絕,軍多溺水,攀粲船請援。左右以為船重必敗,粲 曰:「船敗當俱死,爾奈何棄之。」所活者甚眾,官至太子 太傅。
吳綽
[編輯]按《句容縣志》:「綽素擅潔譽。神鳳初,採藥於華陽洞口, 見一小兒手把大珠三顆,戲於松下。綽見之,因前詢 誰氏子,兒奔入洞中,綽恐為虎所害,遂從入欲救之, 見兒化龍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綽素剛膽,以藥 斧劚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龍亦不見。出不十 餘步,洞門閉矣。後上皇封綽為素養先生。」
晉
[編輯]吳畿
[編輯]按《晉書李炬傳》:「炬伐氐齊萬年有殊功,封東明亭侯, 還為本郡督護。太守宋胄欲以所親吳畿代之,炬謝 病去。」
吳隱之
[編輯]按《晉書吳隱之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魏侍中 質六世孫也。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名。 年十餘,丁父憂,每號泣,行人為之流涕。事母孝謹,及 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太常韓康伯鄰居,康伯母每聞 隱之哭聲,輟飧投著,為之悲泣。既而謂康伯曰:『汝若 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遂」 階清級,解褐輔國功曹,轉參征鹵軍事。兄坦之為袁 真功曹,真敗,將及禍,隱之詣桓溫,乞代兄命,遂為溫 所知賞,拜奉朝請、尚書郎,累遷晉陵太守,在郡清儉。 入為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右衛率,轉散騎常侍, 領著作郎,尋守廷尉、祕書監、御史中丞,遷左衛將軍。 隆安中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 清操踰厲。元興初,進號「前將軍。」及盧循寇南海,隱之 率將士固守,城陷,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隱之黨附 桓元,宜加裁戮」,詔不許,遣還。尋拜度支尚書,後遷中 領軍。義熙八年,請老致事,詔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 綬。九年卒,追贈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吳曠之
[編輯]按:《晉書吳隱之傳》:「盧循寇南海,隱之長子曠之戰沒。」
吳延之
[編輯]按《晉書吳隱之傳》:「隱之子延之,復厲清操,為鄱陽太 守。」
吳逵
[編輯]按《晉書吳逵傳》:「逵,吳興人。經荒饑疾病,合門死者十 有三人。時逵亦病篤,其喪皆鄰里以葦蓆裹而埋之。 逵夫婦既存,家極貧窘,晝則傭賃,夜燒塼甓,晝夜在 山,未嘗休止,遇毒蟲猛獸,輒為之下道。期年,成七墓 十三棺。時有賻贈,一無所受。太守張崇義之,以羔鴈 之禮禮焉。卒於家。」
吳猛
[編輯]按《晉書吳猛傳》:「猛,豫章人。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驅 蚊,懼其去己而噬親也。年四十,邑人丁義始授其神 方,因還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畫水 而渡,觀者異之。庾亮為江州刺史,遇疾,聞猛神異,乃 迎之問疾。猛辭以算盡,請具棺服,旬日而死,形狀如 生。未及大斂,遂失其屍。」
吳商
[編輯]按《萬姓統譜》:「商字彥聲,通經術,徵為東宮校書,官至 侍中。」
宋
[編輯]吳喜
[編輯]按《宋書吳喜傳》:「喜,吳興臨安人,本名喜公,太宗減為 喜。初出身為領軍府白衣吏。少知書,領軍將軍沈演 之甚知之。演之門生朱重民入為主書,薦喜為主書 書史,進為主圖令史。太祖嘗求圖書,喜開卷倒進之, 太祖怒,遣出。會沈慶之徵蠻,啟太祖請喜自隨,使命 去來,為世祖所知賞。世祖建義,喜遇病,不堪隨慶之」 下。事平,世祖以喜為主書,擢為諸王學官令,左右尚 方令,河東太守,殿中侍御史。大明中,黟、歙二縣有亡 命數千人,攻破縣邑,殺害官長。世祖遣喜將數十人 誘說群賊,賊即歸降。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東兵尤 急,喜請得精兵三百,致死於東。上大說,即假建武將 軍,簡羽林勇士配之。喜率馬步東討,所至克捷,遷步 兵校尉,封竟陵縣侯。東土平定,又率所領南討,遷輔 國將軍、尋陽太守。南賊退走,喜追討,平定荊州,遷前 軍將軍。泰始四年,改封東興縣侯,仍除使持節、督交 州廣州之鬱林寧浦二郡諸軍事、輔國將軍、交州刺 史,不行,又除右軍將軍、淮陵太守,假輔師將軍,兼太 子左衛率。五年,轉驍騎將軍。其年,魏寇豫州,喜統諸 軍出討,大破魏於荊亭。軍還,復以本位兼左衛將軍。 六年,又率軍拒魏,加節、督豫州諸軍事、假冠軍將軍。 明年,還京都。初,喜東征,白太宗,得尋陽王子房及諸 賊帥,即於東梟斬。東土既平,喜見南賊方熾,慮後翻 覆受禍,乃生送子房還都,凡諸大主帥皆得全活。上 銜之。及平荊州,恣意剽擄,贓私萬計。又嘗對賓客言「漢高、魏武本是何人?」上聞之,益不說。後喜乞中散大 夫,上尤疑駭。會上有疾,為身後之慮,以喜素得人情, 疑其將來不能事幼主,乃賜死。
吳徽民
[編輯]按《宋書吳喜傳》,「喜封東興縣侯,薨,子徽民襲爵。齊受 禪,國除。」
吳邁遠
[編輯]按《萬姓統譜》:邁遠好為篇章,宋明帝見之曰:「此人連 絕之外,無所復有。」
吳龕
[編輯]按《幽明錄》:「陽羨小吏吳龕,有主人在溪南。嘗以一日 過水,溪內忽見一五色浮石,取內床頭,至夜化成一 女子。」
南齊
[編輯]吳欣之
[編輯]按《南齊書吳欣之傳》:「欣之,晉陵利城人。宋元嘉末,弟 尉之為武晉縣戍,隨王誕起義,太祖遣軍主華欽討 之,尉之見執將死,欣之詣欽乞代弟命,辭淚哀切,兄 弟皆見原。建元二年,有詔蠲表。」
吳達之
[編輯]按《南齊書吳達之傳》:「達之,義興人也。嫂亡,無以葬,自 賣為十夫客,以營冢槨。從祖弟敬伯夫妻荒年被略, 賣江北。達之有田十畝,貨以贖之,與之同財共宅。郡 命為主簿,固以讓兄,又讓世業舊田與族弟,弟亦不 受,田遂閒廢。建元三年,詔表門閭。」
吳苞
[編輯]按《南齊書吳苞傳》:「苞字天蓋,濮陽鄄城人。儒學,善《三 禮》及老莊。宋泰始中,過江,聚徒教學,冠黃葛巾,竹麈 尾,蔬食二十餘年。隆昌元年,詔徵太學博士,不就。始 安王遙光右衛江祏於蔣山南為立館。自劉瓛卒後, 學者咸歸之,以壽終。」
梁
[編輯]吳均
[編輯]按《梁書吳均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也。家世寒賤, 至均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頗相稱賞。天監初, 柳惲為吳興,召補主簿,日引與賦詩。均文體清拔,有 古氣,好事者或斆之,謂為吳均體。建安王偉為揚州, 引兼記室,掌文翰。王遷江州,補國侍郎,兼府城局,還 除奉朝請。先是,均表求撰《齊春秋》,書成奏之,高祖以」 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條,竟支離無 對,敕付省焚之,坐免職。尋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 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功已畢,唯《列傳》未就。普通 元年卒,年五十二。
陳
[編輯]吳明徹
[編輯]按《陳書吳明徹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祖景安,齊南 譙太守。父樹,梁右軍將軍。明徹幼孤,性至孝,年十四, 感墳塋未備,家貧無以取給,乃勤力耕種。時亢旱,苗 稼焦枯,明徹哀憤,每之田中,號泣自訴。居數日,苗更 生,秋而大穫,足充葬用。起家梁東宮直。及高祖鎮京 口,明徹詣高祖,高祖與論當世之務,深奇之。承聖三」 年,授戎昭將軍、安州刺史。紹泰初,隨周文育討杜龕、 張彪等,東道平,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南兗 州刺史,封安吳縣侯。高祖受禪,拜安南將軍。世祖即 位,詔以本官加右衛將軍。王琳敗,授都督武沅二州 諸軍事、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天嘉三年,授安西將軍。 及周迪反臨川,詔以明徹為安南將軍、江州刺史,領 豫章太守,總督眾軍以討迪。明徹雅性剛直,統內不 甚和。世祖聞之,遣安成王頊慰曉明徹令以本號還 朝。尋授鎮前將軍。五年,遷鎮東將軍、吳興太守。及世 祖弗豫,徵拜中領軍。廢帝即位,授領軍將軍,尋遷丹 陽尹。及華晈陰有異志,詔授明徹使持節、散騎常侍、 都督湘桂武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湘州刺史,率兵 討晈。晈平,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太建元年,授 鎮南將軍。四年,徵為侍中。會朝議北伐,明徹決策請 行。五年,詔加侍中、都督征討諸軍事。統軍至秦郡,克 其水柵,秦郡降,進克仁州,授征北大將軍,進爵南平 郡公,進逼壽陽。齊遣王琳將兵拒守,明徹乘夜攻之, 生擒王琳。詔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諸軍事、車 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八年,進位司空。尋授都督南北 兗、南北青譙五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九年,詔明徹 進軍北伐。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眾拒戰,明 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復敢出。明徹仍迮清水以 灌其城,環列舟艦於城下攻之。周遣王軌將兵救之。 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 路。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會明徹苦背疾甚篤, 知事不濟,乃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至清口,水勢 漸微,舟艦並不得渡,眾軍皆潰,明徹乃就執。尋以憂 憤遘疾,卒於長安。至德元年,追封邵陵縣開國侯。
吳惠覺
[編輯]按《陳書吳明徹傳》:「明徹疾卒。至德元年,追封邵陵縣開國侯,以其息惠覺為嗣。惠覺歷黃門侍郎,以平章 大寶功,授豐州刺史。」
吳超
[編輯]按《陳書吳明徹傳》:「明徹兄子超,字逸世,少倜儻,以幹 略知名。隨明徹征伐,有戰功,官至忠毅將軍、散騎常 侍、桂州刺史,封汝南縣侯。卒贈廣州刺史,諡曰節。」
北魏
[編輯]吳悉達
[編輯]按《魏書吳悉達傳》:「悉達,河東聞喜人也。弟兄三人,年 並幼小,父母為人所殺,四時號慕,悲感鄉鄰。及長報 仇,避地永安。昆弟同居,四十餘載,閨門和睦,讓逸競 勞。雖於儉年,糊饘不繼,賓客經過,必傾所有。每守宰 殯喪,私辦車牛,送終葬所。鄰人孤貧窘困,莫不解衣 輟糧,以相賑恤。鄉閭五百餘人,詣州稱頌焉。刺史以」 悉達兄弟行著鄉里,板贈悉達父渤海太守。悉達後 欲改葬,亡失墳墓,推尋弗獲,號哭之聲,晝夜不止,叫 訴神祇。忽於悉達足下地陷,得父銘記。因遷葬曾祖 已下。三世九喪,傾盡資業,不假於人,哀感毀悴,有過 初喪。有司奏聞,摽閭復役,以彰孝義。
北齊
[編輯]吳遵世
[編輯]按《北齊書吳遵世傳》,「遵世,字季緒,渤海人。少學《易》,入 恆山,從隱居道士遊處。數年,忽見一老翁謂之云:『授 君《開心符》』。遵世跪取吞之,遂明占候。後出遊京洛,以 《易》筮知名。魏武帝之將即位也,使遵世筮之,遇明夷 之賁,曰:『初登於天,後入於地』。帝曰:『何謂也』?遵世曰:『初 登於天,當作天子;後入於地,不得久也』。終如其言。世」 祖以丞相在京師居守,自致猜疑,甚懷憂懼,謀將起 兵。每宿蓍,令遵世筮之,遵世云:「不須起動,自有大慶。」 俄而趙郡王奉太后令,以遺詔追世祖。及即祚,授其 中書舍人,固辭疾。
隋
[編輯]吳嶠
[編輯]按《尚友錄》:嶠,霅溪人,精於天文,袁天剛師事之。煬帝 時,常過鄴中,告其令曰:「中星不守太微,主君有嫌,而 王氣流萃於秦地,子知之乎?」令不之信。及唐高祖即 位,始知其言之不誣。
唐
[編輯]吳少微
[編輯]按《唐書尹元凱傳》:元凱時有富嘉謨、吳少微,皆知名。 嘉謨,武功人,晉陽尉;少微,新安人,亦尉晉陽。有魏谷 倚者,為太原主簿,並負文辭,時稱「北京三傑。」天下文 章尚徐、庾,浮俚不競,獨嘉謨、少微本經術,雅厚雄邁, 人爭慕之,號「吳富體。」豫修《三教珠英》,韋嗣立薦嘉謨、 少微並為左臺監察御史。已而嘉謨死,少微方病,聞 之為慟,亦卒。
吳興
[編輯]按《莆田縣志》:「興,屯田員外,神龍中,以家貲築延壽陂, 溉田萬餘頃,復塍海為田,築長堤障海水,開溝大小 六十餘條,以導其流,為泄六十餘所,以殺其勢。時有 蛟為孽,堤數潰,興毅然欲除其害,遂攜刃入水斬蛟, 卒與蛟俱死。鄉人建祠祀之。宋紹興十九年,郡守陸 渙奏封義勇侯。」
吳兢
[編輯]按《唐書吳兢傳》:「兢,汴州浚儀人。少厲志貫,知經史,方 直寡諧。比魏元忠、朱敬則,當路薦兢才堪論撰,詔直 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神龍中,改右補闕,累 遷起居郎。元宗初立,收還權綱,銳於決事,群臣畏伏。 兢慮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其言切直。尋以母喪去 官。服除,拜諫議大夫,復修史。以父喪解,終喪為太子」 左庶子。開元十三年,帝東封太山,道中數馳射為樂, 兢諫,帝納之。始,兢在長安,景龍間任史事,時武三思、 張易之等監領阿貴朋佞,釀澤浮辭,事多不實。兢不 得志,私撰《唐書》《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筆札,冀得成 書,詔兢就集賢院論次。時張說罷宰相,在家修史,大 臣奏「國史不容在外。」詔兢等赴館撰錄,進封長垣縣 男。久之,坐書事不當,貶荊州司馬,以史草自隨。累遷 洪州刺史,坐累,下除舒州。天寶初,入為𢘆王傅,卒。兢 敘事簡核,號「良史。」晚節稍疏牾,時人病其太簡。
吳保安
[編輯]按《唐書吳保安傳》:「保安,字永固,魏州人,氣挺特不俗。 睿宗時,姚雋蠻叛,拜李蒙為姚州都督。宰相郭元振 以弟之子仲翔託蒙,蒙表為判官。時保安罷義安尉, 未得調,以仲翔里人也,不介而見曰:『願因子得事李 將軍可乎』?仲翔雖無雅故,哀其窮,力薦之,蒙表掌書 記。保安後往,蒙已深入,與蠻戰沒,仲翔被執。蠻之俘」 華人必厚責財乃肯贖。聞仲翔貴胄也,求千縑,會元 振物故,保安留雋州營贖力。居貨十年,得縑七百。妻 子客遂州,閒關,求保安所在,困姚州不能進。都督楊 安居知狀,異之,貸為貲助。保安即委縑於蠻,得仲翔 以歸。保安以彰山丞,客死喪,不克歸。仲翔為服縗絰囊其骨負之歸,葬魏州。
吳筠
[編輯]按《唐書吳筠傳》:「筠字貞節,華州華陰人。通經誼,美文 辭,舉進士不中。性高鯁,不耐沈浮於時,去居南陽倚 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 師正究其術。南遊天台,觀滄海,與有名士相娛樂,文 辭傳京師。元宗遣使召見大同殿,與語甚悅,敕待詔 翰林,獻《元綱》三篇。帝嘗問道,對曰:『深於道者,無如老 子五千文,其餘徒喪紙札耳』。」復問神仙冶鍊法,對曰: 「此野人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開陳,皆 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天子,天子重之。群沙門嫉其見 遇,而高力士素事浮屠,共短筠於帝,筠亦知天下將 亂,懇求還嵩山,詔為立道館。安祿山欲稱兵,乃還茅 山。而兩京陷,江、淮盜賊起,因東入會稽剡中,大曆十 三年卒,弟子私諡為「宗元先生。」始,筠見惡於力士而 斥,故文章深詆釋氏。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詩,略相 甲乙雲。
吳道元
[編輯]按《尚友錄》:道元字道子,陽翟人。仕為兗州瑕丘尉,官 至寧王友。少學書於張旭、賀知章,不成,因工畫,其筆 法超妙,為百代畫聖。元宗召入供奉,為內教博士,非 有詔不得畫。元宗忽思嘉陵江山水,假道元驛遞,令 往寫䫉。及回,帝問之,道元曰:「臣無粉本,並記在心。」即 令於大同殿圖之。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畫殿內五 龍。每欲大雨。即生煙霧。嘗訪僧不禮。畫驢於壁。夜踏 破僧具。惱亂不堪。
吳仁歡
[編輯]按《尚友錄》:「仁歡,新安人。永泰初,草寇方清攻破池之 石埭,偽置閶門,仁歡率鄉兵破之。歙州刺史孫公綽 上其事,授朝散大夫、石州刺史。明年,賊平,因其壘為 祁門縣,遂以仁歡為令。有惠政。及卒,民甚哀之。」
吳漵
[編輯]按《唐書吳漵傳》:「漵,章敬皇后之弟。代宗立,詔贈後祖 神泉為司徒,父令珪太尉,擢叔父令瑤太子家令、濮 陽郡公,令瑜太子諭德、濟陽郡公,漵太子詹事、濮陽 郡公,並開府儀同三司。漵用盛王府參軍進,俄遷鴻 臚少卿,金吾將軍。建中初,遷大將軍。漵循循有禮讓, 無倨氣矜色,時以為材當所位,不自戚屬者。朱泚反」, 盧杞、白志貞皆謂泚有功,不宜首難,得大臣一人持 節慰曉。德宗顧左右無敢行,漵曰:「臣願至賊中諭天 子至意。」帝大悅,即日齎詔見泚。而泚業僭逆,故留漵 客省不遣,卒被害。贈太子太保,諡曰忠。
吳湊
[編輯]按《唐書吳湊傳》:「湊,章敬皇后弟也。繇布衣與兄漵,一 日賜官封皆等。而湊畏太盛,乞解太子詹事,換檢校 賓客,兼家令,進累左金吾衛大將軍。湊才敏銳而謙 畏自將,帝數顧訪,尤見委信。丁後母喪,解職。既除,拜 右衛將軍。德宗初,出為福建觀察使,政勤清,美譽四 騰。與宰相竇參有憾,參數加短毀。帝不直參,擢湊陜」 虢觀察使。宣武劉元佐死,以湊檢校尚書,領節度使 馳代。未至,汴軍亂,立元佐子士寧。帝欲遣兵內湊,而 參請授士寧以沮湊。還為金吾右衛大將軍。貞元十 四年夏,大旱,穀貴,人流亡,帝以過京兆尹韓皋罷之, 即召湊代。湊為人彊力劬儉,瞿瞿未嘗擾民,上下愛 向。進兼兵部尚書。病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成。」
吳通元〈弟通微〉
[編輯]按《唐書竇參傳》:「吳通元,海州人。與弟通微皆博學善 文章。父道瓘,以道士詔授太子諸王經,故通元等皆 得侍太子游,太子待之甚善。始,通元舉神童,補祕書 正字,又擢文辭清麗科,調同州司戶參軍。德宗立,弟 兄踵召為翰林學士。頃之,通微遷職方郎中,通元起 居舍人,並知制誥,與陸贄並位。通元等見贄驟擢,頗」 媢恨。贄自恃勁正,屢短通元,通元怨日結,謀奪其內 職。會贄權知兵部侍郎,主貢舉,乃命為真。貞元七年, 通元拜諫議大夫,自以久次當得中書舍人,大怨望。 贄與竇參交惡,參從子申舅嗣虢王則之結通元兄 弟共危贄,而通元以宗室女為外婦。帝知,未及責,則 之飛謗。贄試進士,受賄謝。帝惡誣構,大怒,罷通元泉 州司馬。又銜淫汙近屬事,自詰之,不敢答,賜死長城 驛。通元死,通微白衣待罪於門,帝宥之,內懼禍,不敢 行喪服。
吳少誠
[編輯]按《唐書吳少誠傳》:「少誠,幽州潞人。以世廕為諸王府 戶曹參軍事,客荊南,節度使庚準器之,留為牙門將, 從入朝。道襄陽,度梁崇義必叛,密畫計將獻天子,而 李希烈以其事聞,擢封通義郡王。崇義反,希烈以少 誠為前鋒,事平,賜實封戶五十。希烈叛,少誠為盡力。 及死,推陳仙奇主後務,既又殺之,眾乃共推少誠,德」 宗因授申蔡、光等州節度觀察留後。貞元五年,進拜 節度使。久之,曲環卒,少誠閒陳、許無帥,以兵攻臨潁, 戍將韋清與賊通,留後上官涗遣兵救之,悉為賊俘遂圍許州。德宗怒,削少誠官爵。帝詔韓全義為淮蔡 招討處置使,上官涗副之,與賊吳少陽等戰,大潰,全 義及監軍賈英秀等夜遯,少誠引兵還弱王師,移書 於英秀求昭雪,帝遂赦少誠,盡還其官爵。順宗即位, 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司空,徙封濮陽郡王。元 和四年死,贈司徒。
吳少陽
[編輯]按《唐書吳少誠傳》:「吳少陽者,滄州清池人。與少誠同 在魏博軍,相友善。少誠得淮西,多出金帛邀之,養以 為弟,署右職。少陽度少誠猜忍,且畏禍,請為外捍,少 誠乃表為申州刺史。為治尚寬易,舉軍附賴。少誠病 亟,家奴單于熊兒矯召少陽至,攝副使,總軍事。於是 殺少誠子元慶,自稱留後。憲宗遂以少陽領留後。居」 三年,進拜節度使。少陽不立繇役籍,隨日賦斂於人。 地多原澤,益畜馬,時時掠壽州茶山,劫商賈,招四方 亡命以實其軍,不肯朝,然屢獻牧馬以自解,帝亦因 善之。九年死,贈尚書右僕射。
吳元濟
[編輯]按《唐書吳少誠傳》:「吳少陽死,子元濟匿不發喪,以病 聞,偽表請元濟主兵。元濟山首,燕頷垂頤,鼻長六寸, 始仕協律郎,攝蔡州刺史。有董重質者,少誠婿也,勇 悍久將,善為兵,元濟倚之焚剽,關東大恐。詔奪元濟 官爵,趣諸道進討。以李愬為唐鄧隋節度使,攻賊。賊 恃董重質,會重質降愬,而李進誠取賊庫兵,即攻之」, 執元濟,舉族傳之長安。帝以元濟獻廟社,彴於市,斬 之。
吳武陵
[編輯]按《唐書吳武陵傳》:「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進士第。淮 西吳少陽聞其才,遣客邀之,將待以賓友,武陵不答。 俄而少陽子元濟叛,武陵遺以書,自稱東吳王孫。長 慶初,竇易直表武陵主鹽北邊。久之,入為太學博士。 太和初,禮部侍郎崔郾試進士,東都公卿咸祖道長 樂,武陵最後至,謂郾曰:『君方為天子求奇材,敢獻所 益』。」因出袖中書搢笏郾,郾讀之,乃杜牧所賦《阿房宮》。 武陵請曰:「牧方試有司,請以第一人處之。」郾謝。已得 其人,至第五,武陵勃然曰:「不爾,宜以賦見還。」郾曰:「如 教。」牧果異等。後出為韶州刺史,以贓貶潘州司戶參 軍,卒。
吳勔
[編輯]按《萬姓統譜》:「勔元和間由水曹入翰林,年四十即致 仕。初自延陵遷濮陽,後樂貴溪山水之秀,遂居焉。好 學善文,屢辟不就。」
吳思
[編輯]按《唐書李紳傳》:李逢吉欲陷紳,內結中人王守澄自 助。會敬宗立,逢吉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議立太子,杜 元穎、李紳勸立深王,而逢吉乘間言紳嘗不利於陛 下,請逐之。」帝乃貶紳為端州司馬。詔下百官賀逢吉, 唯右拾遺吳思不往。逢吉斥思,令告大行喪於吐蕃。
吳汝納
[編輯]按《唐書李紳傳》:「始澧人吳汝納,韶州刺史武陵兄子 也。武陵坐贓貶潘州司戶參軍,死,汝納家被逐,久不 調。時李吉甫任宰相,汝納怨之,後遂附宗閔黨中。會 昌時,為永寧尉,弟湘為江都尉。部人訟湘受贓狼籍, 身娶民顏悅女,紳使觀察判官魏鉶鞫湘罪,明白論 報,殺之。時議者謂吳氏世與宰相有隙,疑紳織成其」 罪,諫官屢論列,詔遣御史崔元藻覆按。元藻言「盜用 程糧錢有狀,娶部人女不實。」李德裕惡元藻持兩端, 奏貶崖州司戶參軍。宣宗立,德裕去位,紳已卒,崔鉉 等久不得志,導汝納使為湘訟枉。是時,德裕已失權, 而宗閔故黨令狐綯、崔鉉、白敏中皆當路,因是逞憾, 請從《春秋》戮死者之比。詔削紳三官,貶德裕等,擢汝 納左拾遺。
吳士矩
[編輯]按《唐書吳湊傳》:「湊兄漵,漵子士矩,文學蚤就,喜與豪 英游。開成初,為江西觀察使。饗宴侈縱,一日費凡十 數萬。初至,庫錢二十七萬緡,晚年纔九萬,軍用單匱 無所仰。事聞,中外共申解,得以親議,文宗弗窮治也。 貶蔡州別駕,諫官執處其罪,不納。御史中丞狄兼謨 建言,乃流端州。」
吳融
[編輯]按《唐書吳融傳》:「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人。祖翥,有名,大 中時,觀察府,召以署吏,不應帥,高其概,言諸朝,賜號 文簡先生。融學自力富,辭調,龍紀初及進士第。韋昭 度討蜀,表掌書記,遷累侍御史。坐累去官,流浪荊南, 依成汭。久之,召為左補闕,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士, 拜中書舍人。昭宗反正,進戶部侍郎。鳳翔劫遷,融不」 克從,去客閺鄉。俄召還翰林,遷承旨,卒官。
吳永素
[編輯]按《尚友錄》:永素唐人,群公在座對雪,尚隆之曰:「麵堆 金井,誰調湯餅?」永素曰:「玉滿天山,難刻珮環。」座間服 其清韻
吳堯卿
[編輯]按《廣陵妖亂志》:「堯卿家廣陵,初傭保於逆旅,善書計, 因出入府庭,遂聞於縉紳。始為鹽鐵小吏,性敏辯。高 駢署堯卿知酒州院兼利國監,尋奏為刺史。制命未 行,會軍變,復歸廣陵。頃之,知浙西院,數月而罷。又知 揚州院,兼榷糴使。偽朝授堯卿御史大夫。堯卿託附 權勢,三數年間盜用鹽鐵錢六十萬緡。及城陷至楚」 州,為讎人所殺。
吳鐐
[編輯]按《萬姓統譜》:「鐐乾寧中為會稽令,董昌反,斬之,並滅 其族。」
吳善經
[編輯]按《萬姓統譜》:「善經,縉雲人,太清宮法師。」
吳法通
[編輯]按《十國春秋》:吳吳法通,潤州丹陽人。有文學,試舉子 業,不利,入茅山為道士。乾符二年,唐僖宗遣使受大 洞籙,尊為度師,賜號「希微先生。」天祐四年,潛入巖洞, 不知蹤跡,時年八十三,為烈祖嗣位之三年。
吳仁璧
[編輯]按《十國春秋》:吳越吳仁璧,字廷寶,蘇州人也,一曰秦 人。少習星緯黃白家言。唐大順中,登進士第。已而入 浙,家貧,常佯狂乞於市。武肅王聞其名,待之客禮,叩 以天象,仁璧辭非所知。欲辟幕職,又以詩固辭。及秦 國太夫人薨,具禮幣請為墓銘,仁璧堅不肯屬草。武 肅王大怒,投仁璧於江中死。
吳崧
[編輯]按《十國春秋》:吳越吳崧者,唐末與韓必、吳珙、吳頊、皮 光業、林昇、羅隱、何肅同居長城八座山,號曰「八友。」已 而稍稍散去。武肅王時,兩人偕隱於洛塢,日以煉丹 為事。遣羅隱招之,兩人隱入石壁中。至今名為「二仙 石壁。」
吳敬忠
[編輯]按《十國春秋》,「吳越吳敬忠,於潛人也。從武肅王以八 都兵討劉漢宏有功。及王出師助淮南討田頵,敬忠 先登陷陣,卒奏捷而歸。梁太祖既封王吳、越兩國,敬 忠亦以積功授正國功臣、浙西營田副使,累加太師。 兄順,以功擢鎮海軍保城都指揮使、檢校司空。」弟訢, 官太傅。子八人,仕本國,皆貴顯。
吳公約
[編輯]按《十國春秋》,吳越吳公約,字處仁,餘杭人也。黃巢之 亂,杭州八都既建,已又派而析者,號十三都,公約其 一也。公約初負膽略,為縣豪。會朱直起兵,應募西討, 以功署西桂鎮遏使。未幾,從董昌禦巢於西鄙,加御 史中丞,奏置都額,改「硤石」為訓兵之所,摧鋒破銳,日 有聲稱。武肅王破越州,公約驍果先登。兵罷,拜千牛 衛將軍。頃之,劉浩平,錄功擢散騎常侍。已而徐約陷 蘇州,武肅王委公約專征,特授北面諸軍行營招討 使。明年春,克蘇州,竟讓軍功,以本都歸。王益嘉其忠, 授義和鎮遏使,兼本軍水陸都遊奕使。居無何,淮人 侵擾,公約扞禦疆域,屢挫敵鋒。遷工部尚書,俄改刑、 戶二部。乾寧四年卒。
後晉
[編輯]吳巒
[編輯]按《五代史吳巒傳》:「巒字寶川,鄆州盧縣人。少舉明經 不中,清泰中為大同沙彥珣節度判官。晉高祖起太 原,召契丹為援,契丹過雲州,彥珣出城迎謁,為契丹 所擄,城中推巒主州事,巒閉門拒守。高祖義巒,召為 武寧軍節度副使、諫議大夫,復州防禦使。出帝即位, 與契丹絕盟,河北諸州皆警,以王令溫為永清軍節」 度使。令溫牙將邵珂素驕很難制,令溫奪其職。珂閑 居無憀,乃陰使人亡入契丹,言「貝州積粟多而無兵 守,可取。」令溫以事朝京師,心頗疑珂,乃質其子以自 隨。晉大臣以巒前守雲中七月,契丹不能下,乃遣巒 代令溫守貝州。巒善撫士卒,士卒皆愛之。珂因求見 巒,願自效,巒推心信之。開運元年正月,契丹南寇,圍 貝州,巒命珂守南門,珂引契丹入,巒守東門。方戰,而 左右報珂反,巒顧城中已亂,即投井死。
吳程
[編輯]按《十國春秋》,「吳越吳程,字正臣,山陰人。」祖可信,唐定 州虞唐縣令。父蛻,禮部尚書。程筮仕校書郎。武肅王 承制,歷授檢校戶部員外郎,借緋。寶正末,王女選婚, 遷金部郎中,借金紫。以程有吏術,令提舉諸司公事。 文穆王襲國,奏授職方郎中、觀察支使、節度判官。天 福中,王子弘儇遙典睦州,命程知州事。忠遜王時,以 程判西府院事,尋拜丞相。福州李儒贇伏誅,授程威 武軍節度使。乾祐三年,南唐侵福州,程密示諸軍方 略,獲其將查文徽。歸與元德昭同為丞相。忠懿王以 國用繁廣,尋命兼掌屯田榷酤事。周世宗之伐江南 也,徵我兵西擊唐蘇州,程言於忠懿王,期勒兵以出。 元德昭曰:「唐大國,未可輕,若我入唐境而周兵未至,
誰與併力?能無危乎?」程固爭,以為時不可失,王卒從程議。程迺督鮑修讓羅晟而去。二人者素與程不相能,至是程抑之甚,愈忿怒。當《唐》兵薄晟營,晟不力戰, 敵遂直趣程帳,程大敗,僅以身免。王怒,悉奪程官。後 三年,程卒,年七十有三。王命復原官,諡曰《忠烈》。
吳廷紹
[編輯]按《尚友錄》:廷紹善醫,先主因食飴,喉中噎,醫莫能為, 廷紹獨謂當用楮實湯,一服疾良已。馮延己苦腦中 痛,廷紹密詰廚人曰:「相公平日嗜何等?」曰:「多食山雞 鷓鴣。」廷紹曰:「吾得之矣。投以甘豆湯亦愈。」或叩之,答 曰:「噎因甘起,故以楮實湯治之。山雞鷓鴣皆食烏頭、 半夏,故以甘豆湯解其毒。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