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12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二十二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目錄

 陳姓部列傳六

  宋二

  陳襄       陳易

  陳覺民      陳舜俞

  陳師錫      陳開

  陳中復      陳睦

  陳玠       陳慥

  陳德林      陳偁

  陳師道      陳祥道

  陳軒       陳彥恭

  陳希伋      陳太初

  陳顯仁      陳次升

  陳暘       陳汝錫

  陳瓘       陳禾

  陳衍       陳高

  陳驥       陳祐

  陳朝老      陳知柔

  陳棣       陳淬

  陳彥弼      陳正彙

  陳之翰      陳彥文

  陳篆       陳最

  陳純夫      陳鶴

  陳叔易      陳過庭

  陳遘       陳適

  陳康伯      陳叔懷

  陳閩       陳康年

  陳公輔      陳與義

  陳桷       陳橐

  陳可大      陳膏

  陳宗       陳皓

  陳求道      陳規

  陳興       陳道周

氏族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陳姓部列傳六

[編輯]

宋二

[編輯]

陳襄

[編輯]

按《宋史陳襄傳》:「襄字述古,福州𠋫官人。少孤,能自立, 與陳烈、周希孟、鄭穆為友,學者謂之四先生。舉進士, 調浦城主簿,攝令事。縣多世族,以請託脅持為常,令 不能制。襄欲稍革其俗,每聽訟,必使數吏環立於前, 私謁者不得發,老姦束手。知河陽縣,教民種稻。富弼 為郡守,一見即禮遇之。及入相,薦為祕閣校理,判祠」 部、知常州。入為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神宗立,奉使 契丹,以設席小異於常,不即坐,契丹移檄疆吏,坐出 知明州。明年,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侍御史、知雜事。 論青苗法不便,召試,知制誥。襄以言不行,辭不肯試, 願補外。帝惜其去,留修起居注。襄懇辭,手詔諭之,乃 就職。踰年,為知制誥,尋直學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 書詔小失,出知陳州,徙杭州。以樞密直學士知通進 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卒,年六十四,贈給事中。 襄蒞官所至必務興學校,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 病為急。

陳易

[編輯]

按《尚友錄》:「易字體常,少好學,該綜經史,工詩。熙寧初, 遊京師,會太學秋試,諸生競求舉易,以為非我所以 學,即棄去。乃從佛氏之徒論出世法,有所契,就邑蔡 溪之左,結廬而處,遠葷絕慾,日惟一飯。遇風雨溪漲, 則併一盂飯間經旬不食,易亦自若。如是者五十年 不變。嘗曰:『性命之理,儒與釋一也,顧為教不同耳』。」崇 寧初,舉遺逸,又舉八行,郡守郭重致禮聘易。易謝牋 曰:「早粗修於八行,晚但了於一心。心既本無,行亦何 有?」重不敢強。

陳覺民

[編輯]

按《萬姓統譜》:「覺民字達野,仙遊人。熙寧初登第。元祐 初,知漳州、建州、福州,所如有治行。改知泉州。時有司 建言欲榷六郡酤,覺民陳五不可,遷本路提刑。風采 嚴峻,未嘗與僚屬妄交一談,人甚憚之。」

陳舜俞

[編輯]

按《宋史張問傳》:「陳舜俞,字令舉,湖州烏程人。博學強 記,舉進士,又舉制科第一。熙寧三年,以屯田員外郎 知山陰縣。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上疏自劾。奏上責 監南康軍鹽酒稅,五年而卒。」

陳師錫

[編輯]

按《宋史陳師錫傳》:「師錫,字伯修,建州建陽人。熙寧中, 遊太學,有儁聲,神宗知其材。及廷試,帝閱其文,擢為 第三,調昭慶軍掌書記。郡守蘇軾器之,倚以為政。軾 得罪,捕詣臺獄,親朋多畏避不相見,師錫獨出餞之又安輯其家。知臨安縣,為監察御史,出知宿遷縣。元 祐初,蘇軾三上章,薦其學術淵源,行己潔素,議論剛 正,器識靖深,德行追蹤於古人,文章冠絕於當世。」乃 入為祕書省校書郎,遷工部員外郎,加祕閣校理、提 點開封縣鎮。畿內將官苛慘失士心,方大閱,群卒譁 譟,師錫馳至軍,推首惡者致諸法,按閱如初,而劾斥 其將,縣人歎服。樞密院猶以事不先白為罪,罷知解 州。歷考功員外郎,知宣州、蘇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 御史。蔡京為翰林學士,師錫言京迷國誤朝。俄改考 功郎中,師錫抗章言曰:「臣在職數月,所言皆當今急 務。若以為非,陛下方開納褒獎;若以為是,則不應遽 解言職。如蔡京典刑未正,願受竄貶。」於是出知潁、廬、 滑三州。坐黨論,監衡州酒,又削官置彬州。卒,年六十 九。紹聖中,贈直龍圖閣。

陳開

[編輯]

按《萬姓統譜》:「開字發明。以太學生登熙寧進士第,調 密州教授。時太守蘇軾深器重之,諸生力留,更七年 而後代。」密州儒風之盛,自開始。後入為太學博士,召 對,進兩札,其一排新法,其一去小人,進君子。言議激 切,當國者忌之。出為雄州通判,尋陞宗正寺丞,至朝 奉大夫,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子畢,元符三年登第。

陳中復

[編輯]

按《萬姓統譜》:中復,字從道,熙寧中第進士。崇寧中,提 舉京畿京西路茶鹽香事。時朝廷議行茶法,以中復 嘗監茶務,令悉陳利害,因以進用之。謝曰:「吾豈以身 計為榷利作俑者。」政和中為廣東提刑,凡八歷外臺, 所獎拔成就者,多知名於世。挽詩有云:「南北建牙多 故吏,東西開府半門生。」

陳睦

[編輯]

按《萬姓統譜》:「睦,賢良,絳之孫,王俊民榜第二人及第。 元豐間,高麗航海修貢,上以其恭順,欲遣使往諭,睦 即受命,自春涉冬而還。」

陳玠

[編輯]

按《澄海縣志》:「玠,字待寶,登元豐二年第,初調建州法 曹,改知劍州沙縣,監泉州市舶司,遷承議郎。陳氏為 清、漳四姓之後,代為上族,弈、葉、素封。」

陳慥

[編輯]

按《尚友錄》:「慥字季常,寓居黃岡,號方山子,又號龍丘 子,有隱名,以溪山自娛。初與東坡同學於道士張易 簡,後東坡謫居黃州,與之往來倡和,作為《方山子傳》。」

陳德林

[編輯]

按《萬姓統譜》:德林知真州,蘇軾有詩云:「君為守令有 古風,名聲直入明光宮。老人愛君如劉寵,小兒敬君 如魯恭。」

陳偁

[編輯]

按《延平府志》:「偁字君舉,世卿子。以父廕補太廟齋郎, 調通判蔡州,力爭死獄,活者五人。知惠州,築豐湖。以 朝議大夫致仕,贈特進。子瓘。」

陳師道

[編輯]

按《宋史陳師道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少 而好學苦志,年十六,蚤以文謁曾鞏,一見奇之,許其 以文著。熙寧中,王氏經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遂絕 意進取。鞏典五朝史事,得自擇其屬,朝廷以白衣難 之。元祐初,蘇軾、傅堯俞、孫覺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 授。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言者謂在官嘗越境出」 南京見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調彭 澤令,不赴。家素貧,或經日不炊,妻子慍見,弗恤也。久 之,召為祕書省正字,卒,年四十九。友人鄒浩買棺斂 之。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於諸經尤邃《詩》《禮》,為文 精深雅奧。喜作詩,自雲「學黃庭堅,至其高處。」或謂過 之,然小不中意,輒焚去。今存者財十一,

陳祥道

[編輯]

按《宋史陳暘傳》:「暘兄祥道,字用之,元祐中為太常博 士,終祕書省正字。所著《禮書》一百五十卷,行於世。」

陳軒

[編輯]

按《宋史陳軒傳》,「軒字元輿,建州建陽人。進士第二,授 平江軍節度推官。元祐中,為禮部郎中、徐王翊善,再 遷中書舍人。高麗入貢,軒館客其使,求市歷代史、《冊 府元龜》鈔、鄭、衛曲譜,皆為上聞。禮部尚書蘇軾劾其 失體,以龍圖閣待制知廬州,徙杭州、江寧、潁昌府。徽 宗立,為兵部侍郎兼侍讀,入侍經闈,每勸帝以治貴 清淨」,帝頗聽行之。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府,不行, 改杭州、福州。卒,年八十四。

陳彥恭

[編輯]

按《萬姓統譜》:彥恭字子願,莆田人。元祐中,第進士,通 判鞏州,以清慎聞。監轄河南坑冶鑄錢。蔡京黨王桓, 欲增監鼓鑄,彥恭曰:「山澤之利不可竭,祖宗之額不 可踰。」坐罷。後知壽春府。二帝北行,彥恭悉禁旅而西。 或曰:「世亂如此,空一府無兵可乎?」曰:「陛下安在,而守 臣欲留兵自衛耶?」在郡活人以千萬計,民畫像祠之。

===陳希伋===
考證
按《萬姓統譜》:「希伋字思仲,揭陽人。未第時,薦太學生

馬錫有文武才,乞擢用。錫後立功,人以希伋為知人。 嘗上書陳利害數萬言,皆切時病。元祐中,以經明行 修舉第一,擢知梅州。」

陳太初

[編輯]

按,《萬姓統譜》:太初,眉山人。初與東坡同學於道士陸 惟忠,後云:「有得道者曰太初」,問之,則同學者也。又數 年,見東坡於惠州,云:「太初已屍解矣。」

陳顯仁

[編輯]

按《萬姓統譜》:顯仁字藏用,大卞季子。始自仙遊遷居 莆田之浮山。紹聖元年登第,調古田縣尉。大臣有知 顯仁者,以其文行可領袖諸儒,遂除教授嘉禾,士多 成就。兩除睦親、北宅宗學博士,累遷朝請大夫,攝宗 正少卿。初,大卞著萬言書,未及上而終。至是,顯仁上 其書不報,屢乞外補。宣和九年,以直祕閣知潭州,官 至《朝議大夫》。

陳次升

[編輯]

按《宋史陳次升傳》:「次升,字當時,興化仙遊人。入太學 時,學官始得王安石《字說》,招諸生訓之。次升作而曰: 『丞相豈秦學耶?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為李斯解事, 非秦學而何』?坐屏斥。既而第進士,知安丘縣,御史中 丞黃履薦為監察御史。哲宗立,使察訪江湖,提點淮 南、河東刑獄。紹聖中,復為御史,轉殿中。」論章惇、蔡卞 植黨為姦,惇、卞交惡之,使所善太常少卿林顏致己 意,嘗以美官,次升曰:「吾知守官而已。君為天子卿士, 而為宰相傳風旨耶?」惇、卞益不樂,乘間白為河北轉 運使,帝曰:「次升敢言,不當去。」更進左司諫。宣仁有追 廢之議,次升密言:「先太后保祐聖躬,始終無間,願勿 聽小人銷骨之謗。」帝乃止。次升累章劾章惇、蔡卞,誣 其毀先烈,擬讁監全州酒稅,帝以為遠,改南安軍。徽 宗立,召為侍御史,極論惇、卞、曾布、蔡京之惡,竄惇於 雷,居卞於池,出京於江寧。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 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降集賢殿修撰,繼又落修撰, 除名徙建昌,編管循州,皆以論京、卞故。政和中,復舊 職。卒,年七十六。

陳暘

[編輯]

按《宋史陳暘傳》,「暘字晉之,福州人。中紹聖制科,授順 昌軍節度推官。徽宗初,進《迓衡集》以勸導紹述,得太 學博士、祕書省正字。禮部侍郎趙挺之言,晹所著《樂 書》二十卷,貫穿明備,乞援其兄祥道進《禮書》故事給 札。既上,遷太常丞,進駕部員外郎,為講議司參詳禮 樂官。魏漢津議樂用京房,二變四清,暘曰:『不可』。」時論 方右漢津,絀暘議。進鴻臚、太常少卿、禮部侍郎,以顯 謨閣待制提舉醴泉觀。嘗坐事奪,已而復之。卒,年六 十八。

陳汝錫

[編輯]

按《尚友錄》:汝錫字師子,青田人。幼穎悟,數歲能屬文。 或以其詩一聯示黃庭堅曰:「聞愁莫浪遣,留為痛飲 資。」黃擊節稱賞曰:「我輩人也。」紹聖四年,由太學登進 士第。邑之登第自汝錫始。崇寧間,諸路學事始置提 舉,首除提舉福建學事,官至浙東安鎮使。有《鶴溪集》 刊於郡齋。

陳瓘

[編輯]

按《聞見前錄》:「瓘字瑩中,閩人。有學問,年十八,登進士 甲科。紹聖初,用章惇薦,為太學博士,與惇忤,不復用。 曾布為相,薦瑩中為諫官,為都司,又以為忤,出之。瑩 中為諫官時,極言蔡京不可用,京深恨之,屢竄責,例 用赦放歸,猶隸通州。瑩中撰《尊堯集》,以辯王安石妄 作《日錄》以詆祖宗者。今行於世。靖康初,不及大用,以」 死,特贈建議大夫。

陳禾

[編輯]

按《宋史陳禾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 進士,累遷辟雍博士。時方以傳注記問為學,禾始崇 尚義理,黜抑浮華。入對契旨,擢監察御史,殿中侍御 史。蔡京遣酷吏李孝壽窮治章綖鑄錢獄,連及士大 夫甚眾,未奏,免孝壽,京子儵為太常少卿,何執中婿 蔡芝為將作監,皆疏其罪,罷之。遷左正言,俄除給事」 中。時童貫權益張,與黃經臣胥用事。御史中丞盧航 表裏為姦,搢紳側目。未拜命,首抗疏劾貫,復劾經臣 怙寵弄權。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 衣裾落。內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 貫等相率前愬,謂「國家極治,安得此不祥語。」盧航奏 禾狂妄,謫監信州酒。遇赦,得自便還里。初,陳瓘歸自 嶺外,居於鄞,與禾相好,遣其子正彙從學。後正彙告 京罪,執詣闕,瓘亦就逮。經臣涖其獄,檄禾取證,禾坐 瓘黨停官。遇赦,復起知廣德軍,移知和州。尋遭內艱, 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門下?」力辭, 改汝州,辭益堅,曰:「寧餓死。」黻聞而銜之。禾兄秉時為 壽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適童貫領兵道府下,謁不 得入,餽之不受。貫怒,歸而譖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 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贈中大夫,諡文介禾性不苟合,立朝挺挺有風操。

陳衍

[編輯]

按《宋史陳衍傳》:「衍,開封人。以內侍給事殿庭,累官供 備庫使。梁惟簡薦諸宣仁聖烈皇后,主管高韓王宅, 領御藥院、內東門司。宣仁山陵,為按行使。俄以左藏 庫使、文州刺史出為真定路都監。御史來之邵方力 詆元祐政事,首言『衍在垂簾日,怙寵驕肆,交結戚里』。 張商英亦論衍交通宰相,結託詞臣,衍坐貶監郴州」 酒稅務,已又編管白州,徙配朱崖。章惇起獄,誣奏「衍 疏隔兩宮,斥隨龍內侍十餘人於外,以剪除人主腹 心羽翼,意在動搖,大逆不道。」乃詔處死。

陳高

[編輯]

按《萬姓統譜》:「高,字可中,闡之從子,仙遊人。元符中,第 進士,召試,除太學祭酒。龔原、司業傅楫薦其潛心經 術,尤深於《易》,遷博士。政和中,始建醫學,除太醫學司 業。累上封事,以切直忤蔡京,慨然力請致仕。」

陳驥

[編輯]

按《萬姓統譜》:「驥字德純,仙遊人。元符中,由中舍選,第 進士。與直講張讀、參政李邴交善,歷宗學博士。性鯁 特,蔡京用事,恥為之屈,不肯一見。歷溫州通判。年六 十二即掛冠,自號安處居士。」

陳祐

[編輯]

按《宋史陳祐傳》:「祐字純益,仙井人,第進士,元符末,以 吏部員外郎拜右正言,上疏遷右司諫,言林希紹聖 初掌書命,草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等制,皆務求合 章惇之意。陛下頃用臣言,褫其職,自大名移揚州,而 希謝表具言皆出於先朝。大抵姦人詆毀善類,事成 則攄己所憤,事敗則歸過於君。至如過失未形而訓 辭先具,安得為責人之實?歷辨詆誣而上侵聖烈,安 得為臣子之誼?」不一二年,致位樞近,而希尚敢忿躁 不平,謝章慢上不敬,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希再降知 舒州。又論章惇、蔡京、蔡卞、郝隨、鄧洵武忤旨,通判滁 州。卞乞貶伯雨等,祐在數中,編管澧州,徙歸州,復承 議郎,卒。

陳朝老

[編輯]

按《尚友錄》:朝老字廷臣,政和人。元符末為太學生,論 事剴切,臺諫受蔡京風旨,以狂妄目之。大觀三年,以 何執中為左僕射,朝老上書曰:「陛下即位以來,凡五 命相,有若韓忠彥之庸慵,曾布之贓污,趙挺之之蠢 愚,蔡京之跋扈,今復相執中。執中碌碌常質,初無過 人,天下敗壞至此,如人一身,臟腑受沴已深,豈庸醫」 所能起乎?執中夤緣攀附到位二府,固已大幸,遽俾 之經體贊元,是猶以蚊負山,多見其不勝任也。宣和 末,與陳東等上書論蔡京等,編置道州。建炎改元,遇 宥,歸耕石門。紹興間,三詔徵之,堅辭不起,學者稱曰 「陳三詔。」

陳知柔

[編輯]

按《尚友錄》:「知柔字體仁,溫陵人,自號休齋居士。在天 台,乘安輿遍遊名山,歸至會稽,愛巖壑之秀,留止二 年。罷賀州歸,留惠陽三年。暇日泛湖,登白鶴峰,追和 東坡詩,陶寫羅浮風物殆盡。凡四奉祠,諸生受業戶 屨嘗滿,姪模、楷皆登第。」

陳棣

[編輯]

按《尚友錄》:「棣,汝錫子。以父任終通判潭州。著《蒙隱集》, 刊於宜春。」

陳淬

[編輯]

按《宋史陳淬傳》:「淬字君銳,興化軍莆田人。紹聖初,下 第,挾策西遊。時呂惠卿帥鄜延,淬戎服往見,惠卿問 相見何事,淬曰:『大丈夫求見大丈夫又何事』?惠卿器 之,補三班奉職,與西人接戰於烏原,手殺十餘人,擒 其砦主,奏為左班殿直,鄜延路兵馬都監,累遷武經 郎。丁外艱。宣和四年,召赴闕,授真定路分都監,兼知」 北砦、河北第一將。尋拜忠州團練使、真定府路馬步 副總管。七年,金人入真定,淬以孤軍禦之,妻孥八人 皆遇害。建炎元年,辟諸軍統制。宗澤命擊金人於南 華,敗之。兼大名府路都總管、兵馬鈐轄,擢知恩州。王 善者,金之種落也,擁兵十萬,長驅兩河,遂襲恩。淬與 長子仲剛拒戰,賊飛刃及淬,仲剛以身蔽刃,死之。明 年,善復圍陳州,淬大敗善兵,拜宿州安撫使。李成叛, 詔以淬為御營使、六軍都統、淮南招撫使討之,三戰 三捷。未幾,金人犯採石,又檄淬回援建康。淬曰:「伏兵 葭蘆翳薈間,俟其濟,當盡獲矣。」杜充不從。金兵遂犯 板橋,諸軍皆潰,淬獨與戰,勢窮力盡,據胡床大罵,刃 交於胸而色不動,與其從子仲敏俱死。詔贈拱衛大 夫、明州觀察使,官其一子一婿。

陳彥弼

[編輯]

按《浦城縣志》:「彥弼,字敏求,以詞賦補太學生。崇寧二 年登進士,調無錫衛,為婺州教官,改宣教郎,潭州僉 判。秩滿,得湖南提學司幹官,除國子博士,出倅廣西 全州,攝郡事。建炎中,奉祠,終老於家,官至朝散大夫。」

===陳正彙===按《尚友錄》:「正彙在杭,訟蔡京有動搖東宮之跡。杭守 蔡嶷執正彙送京師,蔡京黨李孝壽坐以所告失實, 流之海上。」

陳之翰

[編輯]

按《萬姓統譜》:之翰,字憲之,明州人。少有志操,好學能 文。鄉人有貸金攜以償之者,適在舟,紿曰:「金墜於水 中。」之翰不疑。後數年,其人自悔,病且死,遣其子來償。 之翰受之不拒,徐以其償助其喪葬。崇寧初,眾論薦 於朝,官之。

陳彥文

[編輯]

按《萬姓統譜》:「彥文,睦之子,居蘇州,以職事登對稱旨。 崇寧中,賜進士出身,戶部侍郎、顯謨閣直學士,知慶、 洪、楚、江四州。在江州,視事甫十日,盜張遇犯城,彥文 擊走之。建炎初,除江淮制置使,召入都堂議事。」

陳篆

[編輯]

按《萬姓統譜》:「篆字思文,宣和間登進士,歷任州縣,所 至有聲。子準,以蔭補官,年五十餘,即掛冠歸。有別墅 在石屋間,朱熹為扁『石屋書室』。」二子秬為江夏令,秠 力學不倦。秬子畦,為靖州判官。

陳最

[編輯]

按《萬姓統譜》:最,字季常,福安人。宣和間登進士第,授 新昌縣丞。會杭卒叛,最單騎見賊,以理諭之。賊曰:「此 公忠義,虐之不祥。」遂送最以歸,召對稱旨。上諭宰執 曰:「陳最人物可愛,議論可取。」授諸司糧料院。佐鄭中 使川陝,與金公畫地界。金使乃賀景仁之子,屢與最 爭,最責之曰:「子受本朝大恩,何乃若是?」賀氣沮,卒從 所議,還朝以聞,上喜。時秦檜方主和議,最力沮之。檜 不悅,出知興國軍。

陳純夫

[編輯]

按《萬姓統譜》:純夫字德全,邁之子。初以蔭補官,仕東 閩,有異政,守郢,繼父之後,郢人稱之不啻召杜。純夫 篤於恩義,歷仕四十二年,確守名節。宣和間,自南康 乞祠,居鄉十年,以文自樂,官至大中大夫,世號「湖南 夫子。」

陳鶴

[編輯]

按《萬姓統譜》:「鶴字聞野,仙遊人。宣和六年進士,惠州 僉判。惠俗僻陋,士風不振,鶴與州守吳達老大興學 校,親典教授事,執經者歲數百人。鶴乃捐俸置學田 以增廩,又表置學官。自後文士彬彬。惠之倡學,實自 鶴始。」

陳叔易

[編輯]

按《尚友錄》:叔易初與晁以道俱隱嵩山,叔易赴召,晁 以詩送之云:「處士何人為作牙,盡攜猿鶴到京華。故 人巖壑應惆悵,六六峰前只一家。」以道宣和間領郡, 人復以此嘲之。

陳過庭

[編輯]

按《宋史陳過庭傳》:「過庭,字賓玉,越州山陰人。中進士 第,為館陶主簿,澶州教授,知中牟縣,除國子博士。何 執中、侯蒙器其才,薦之,擢祠部、吏部、右司員外郎,使 契丹。過庭初名揚庭,辭日,徽宗改賜今名。歸,遷太常 少卿,起居舍人。宣和二年,進中書舍人。纔七日,遷禮 部侍郎。未盡一月,又遷御史中丞兼侍讀。睦寇竊發」, 過庭言:「致寇者蔡京,養寇者王黼,宜昭正典刑,以謝 天下。」由是大與權貴迕翻陷以不舉劾之罪,罷知蘄 州。未半道,責海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三年得自便。 欽宗立,以集英殿修撰起知潭州,未行,以兵部侍郎 召。在道除中丞,進禮部尚書,擢右丞、中書侍郎。議遣 大臣割兩河與金,耿南仲以老,聶昌以親辭,過庭曰: 「主憂臣辱,願效死。」帝為揮涕歎息,固遣南仲、昌。及城 陷,過庭亦以金人拘之軍中,因留不得還。建炎四年, 卒於燕山,年六十。贈開府儀同三司,諡忠肅。

陳遘

[編輯]

按《宋史陳遘傳》:「遘字亨伯,其先自江寧徙永州,登進 士第,知辛縣,為治有績,魏尹蔣之奇、馮京、許將交薦 之,知雍丘縣。徽宗將以為御史,而遭父祐甫憂,畢喪 為廣西轉運判官。蔡京啟蠻、猺地建平、從允三州,遘 言輕擾以兆釁,不可,京惡之,以他事罷歸。旋知商州、 興元府,入為駕部、金部員外郎。張商英得政,用為左」 司員外郎,俄擢給事中。會商英免相,蔡嶷攝封駁,力 沮止之。遘懼請外,以直祕閣為河北轉運使,加直龍 圖閣,徙陝西。召還京師,而蔡京復相,再使河北,徙淮 南。帝將易置發運使,命選諸道計臣有閥閱者。執政 以遘言,京曰:「職卑不可用。」帝曰:「可除集英殿修撰,使 往。」京乃不敢言,遂為副使。未幾,升為使。朝廷方督綱 餉,運渠壅澀,遘使決呂城、陳公兩塘達於渠。漕路甫 通,而朱勔花石綱塞道,官舟不得行。遘捕繫其人,而 上章自劾,帝為黥勔人。進遘徽猷閣待制。宣和二年 冬,方臘亂,詔加龍圖閣直學士,經制七路,又進學士, 徙河北都轉運使,進延康殿學士,歷知中山、真定、河 間府。欽宗立,加資政殿學士,積官至光祿大夫,復為 真定,又徙中山。金人再至,遘冒圍入城,堅壁拒守。詔康王領天下大元帥,命遘為兵馬元帥。受圍半年,外 無援師,京都既陷,割兩河求和。遘弟光祿卿適至中 山,臨城諭旨,遘遙語之曰:「主辱臣死,吾兄弟平居以 名義自處,寧當賣國家為囚奴乎?」遘呼總管,使盡括 城中兵擊賊,總管辭,遂斬以徇。又呼步將沙振往。振 素有勇名,亦固辭,遘固遣之。振怒且懼,潛衷刃入府。 遘妾定奴責其輒入,振立殺之,遂害遘於堂,及其子 錫並僕妾十七人。長子鉅以官淮南獲免,振出,帳下 卒執而捽裂之,城中無主,乃開門出降。金人入見其 屍曰:「南朝忠臣也。」斂而葬諸鐵柱寺。建炎初,贈特進。

陳適

[編輯]

按《宋史陳遘傳》:「遘弟適,由開封少尹、衛尉少卿至光 祿卿,金人執之以北,後十年,死於雲中。」

陳康伯

[編輯]

按《宋史陳康伯傳》:「康伯字長卿,信之弋陽人。父亨仲, 提舉江東常平。康伯幼有學行,宣和三年中上舍丙 科,累遷太學正。丁內艱。貴溪盜將及其鄉,康伯起義, 丁逆擊,俘其渠魁,邑得全。建炎末,為敕令刪定官,預 修《紹興敕令》,尋通判衢州,攝郡事。盜發白馬原,康伯 督州兵進討,克之,除太常博士,改提舉江東常平茶」 鹽。高宗進蹕建康,康伯以職事過闕,得對,因請擇將, 上開納。紹興八年,除樞密院大計議官,累遷戶部司 勳郎中。康伯與秦檜太學有舊,檜當國,康伯在郎省 五年,泊然無求。十三年,始遷軍器監借吏部尚書使 金。後金使至,詔康伯館伴,端午賜扇帕,與論拜受禮。 言者以生事論,罷知泉州。秩滿,三奉祠,垂十年。檜死, 起知漢州。將出峽,召對,除吏部侍郎,尋兼禮、戶部。乞 約歲用兼刑部。前此有司希檜意,興大獄,康伯平讞 直冤,士大夫存歿多賴之。除吏部尚書,尋拜參知政 事。自孫道夫使北還,已聞金以買馬非約為言,朝廷 特恃和。康伯與同知樞密院事王綸白發其端。綸使 還,乃言「和好無他。」康伯持初論不變。九月,以通政大 夫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例賜銀絹。康 伯固辭減半,又辭兼史院。又命與湯思退輔政事,勿 憚商論,惟其當而已。普安郡王居潛藩,高宗一日謂 康伯當以使相封真王,今宜冠以屬籍。於是詔以為 皇子,封建王實三十年二月也。明年三月,拜光祿大 夫、尚書左僕射。孝宗即位,命兼樞密使,進封信國公。 明年,以太保、觀文殿大學士、福國公判信州。辭,丐外 祠,除醴泉觀使。二年八月,起判紹興府,且令赴闕奏 事,復辭。未幾,召陪郊祀。時北兵再犯淮甸,人情驚駭, 皆望康伯復相。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未出里 門,拜尚書左僕射、同中書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魯 國公。敵師退,尋以目疾免朝謁,臥家旬餘一奏事。乾 道元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康伯起陪祀。已即丐歸, 章屢上,不許。一日,出殿門,喘劇,輿至第薨,年六十有 九。贈太師,諡「文恭。」二子:偉節除直祕閣,安節賜同進 士出身。慶元初,配享孝宗廟庭,改諡「文正。」

陳叔懷

[編輯]

按《宣和書譜》:「陳叔懷不載於史,作行書,筆畫圓整。」其 論《梅發》一帖,字雖嫵媚,而中藏勁氣。

陳閩

[編輯]

按《盛朝名畫錄》:「陳閩,會稽人也。善寫真,及畫名物山 水。」

陳康年

[編輯]

按《泉州府志》:「康年,字季昌,晉江人。政和壬辰舍選,知 海陽、潮陽二縣,捐俸以貸逋賦,運私穀賑飢民。當路 交薦,通判潮州,攝州事。黎寇犯境,嚴備卻之。歷官二 紀,公廉如一日雲。」

陳公輔

[編輯]

按《宋史陳公輔傳》:「公輔,字國佐,台州臨海人。政和三 年,上舍及第,調平江府教授。朱勔方嬖倖,當官者奴 事之,公輔絕不與交。勔不悅,諷權要移公輔越州。累 遷權應天府少尹,除祕書郎。徽宗渡江未還,人情疑 懼,公輔力陳父子之義,宜遣大臣迎奉。欽宗嘉之,擢 為右司諫。論蔡京、朱勔罪惡。時有指公輔為李綱之」 黨鼓唱,士庶伏闕者,公輔自列,因辭位後陳三事,語 觸時宰,遂得罪,斥監合州稅。高宗即位,召還,除尚書 左司員外郎,明年,始達維揚。初,李綱得政,公輔自外 除郎,未至而綱罷,改南劍州,尋予宮觀。紹興六年,召 為吏部員外郎,復授左司諫。公輔感帝知遇,益罄忠 鯁。遷尚書禮部侍郎。會趙鼎言:「進退人才,乃其職分, 疏稍侵公輔。」因力請祠,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 平觀。尋知處州,升徽猷閣待制,仍提舉太平觀。卒,年 六十六,贈大中大夫。

陳與義

[編輯]

按《宋史陳與義傳》:「與義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 希亮始遷洛,故為洛人。與義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 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登政和三年上舍 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擢符寶郎。尋謫 監陳留酒稅。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避亂嶺嶠。久之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夏至行在,遷中書舍人」 兼掌內制。拜吏部侍郎,尋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湖州。 召為給事中,駁議詳雅。又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 州太平觀,被召,會宰相有不樂與義者,復用為中書 舍人、直學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 林學士、知制誥。七年正月,參知政事。時丞相趙鼎言: 「人多謂中原有可圖之勢,宜便進兵,恐他時咎今日 之失機。」上曰:「今梓宮與太后、淵聖皆未還,若不與金 議和,則無可還之理。」與義曰:「若和議成,豈不賢於用 兵?萬一無成,則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從帝如建 康。明年,扈蹕還臨安,以疾請,復以資政殿學士知湖 州。陛辭,帝勞問甚渥,遂請閒,提舉臨安洞霄宮。十一 月卒。與義容狀儼恪,不妄言笑。其薦士於朝,退未嘗 以語人。長於詩,體物寓興,清邃紆餘,高舉橫厲,上下 陶、謝、韋、柳之間。

陳桷

[編輯]

按《宋史陳桷傳》:「桷字季壬,溫州平陽人。以上舍貢辟 雍。政和二年,廷對第三,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參軍,累 遷尚書虞部員外郎。政和七年,提點福建路刑獄。建 炎四年五月,復除福建路提刑,以疾乞祠,主管江州 太平觀。紹興三年,召為金部員外郎,升郎中,除太常 少卿。五年,除直龍圖閣,知泉州。明年,改兩浙西路提」 刑。八年,遷福建路轉運副使。十年,復召為太常少卿。 十一年,除權禮部侍郎。普安郡王出閤,奉詔討論典 故,桷等議厚其禮,或以為太重,罷桷提舉江州太平 觀。十五年,知襄陽府,充京西南路安撫使。以疾乞祠, 除祕閣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二十四年,改知 廣州,充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卒,年六十四。桷恬於 榮利,當秦檜用事,桷以不阿忤意,自號「無相居士」,有 文集十六卷。子汝楫、汝賢、汝諧。

陳橐

[編輯]

按《宋史陳橐傳》:「橐字德應,紹興餘姚人。登政和上舍 第,教授寧州。以母老,改台州士曹,治獄平允,更攝天 台、臨海、黃巖三邑,易越州新昌令,皆以愷悌稱。紹興 二年,召對,除監察御史。論事不合,除江西運判。以母 年高,移知台州。母喪終,以司勳郎中召,累遷權刑部 侍郎。時秦檜主和議,橐因力請去。未幾,除徽猷閣待」 制、知潁昌府,改處州,又改廣州。屢上章告老,改婺州, 遂致仕,卒於家。橐博學剛介,不事產業,先世田廬,悉 推予兄弟。王十朋為《風土賦》,論會稽人物曰:「杜祁公 之後有陳德應雲。」

陳可大

[編輯]

按《尚友錄》:可大字齊賢,仙遊人。父汝器,喜積善,一夕 飛錢滿其室,祝曰:「願一子光顯門閭,乞錢減半。」可大 政和中登科,調漳州工曹兼右推,後知肇慶府,民不 能欺。去郡之日,唯衣衾書籍而已。官終朝請大夫。

陳膏

[編輯]

按《宋史陳居仁傳》:「居仁父太府少卿膏,娶明州汪氏 女,因家焉。膏初為汾州教授,佐守臣張克戩捍金人。 後知惠州,單馬造曾袞壘,譬曉降之。鄞僧王法恩謀 逆,事覺,或請屠城,膏方為御史,力論多殺非聖世事, 脅從者悉寬宥之。」

陳宗

[編輯]

按《宋史陳宗傳》:「宗,永嘉人,年十六,母蔡病篤,刲股為 餌,病癒,已而復病不救,宗一慟而絕。」郡守陸德輿云: 「陳宗自毀其體,哀慟傷生,雖非孝道之正,而能為人 所難為之事,亦天性之至。」官為合葬,榜曰「陳孝子墓。」

陳皓

[編輯]

按《萬姓統譜》:「皓字彥章。倜儻有大志,負武略,弱冠為 邑尉都部。靖康初,金人犯順,慨然集義兵勤王。建炎 末,寇陷寧都、石城,皓不肯降,潛從長汀募兵數千人, 與子敏死戰。賊退,捷聞,借補承信郎,子敏武義大夫。」

陳求道

[編輯]

按《宋史陳求道傳》:「求道,字得之,咸寧人。登進士第,靖 康間,判都水監。及朝議二帝出郊請和,求道力爭之, 不聽。欽宗知康王兵眾,求道請以元帥加之。齎蠟書 者八人,皆遇害,惟求道所薦劉定致書而還。金人立 張邦昌,下令在京官不朝者死,求道稱疾不往,嘔血 累日。開封尹親以邦昌命召之,竟不能屈。建炎四年」, 命為襄鄧隨郢鎮撫,以奏兵食不給,待命未行,自咸 寧挈家就食嘉魚。值亂兵起,迺之蒲圻,寓龍堂僧寺。 未久,招撫劉忠叛,一夕,數千人麇至,驅求道家還嘉 魚。至茗山逆旅,具酒食奉求道為主將,南走湖湘。求 道正色厲辭,賊怒,殺求道妻蔡及二子符佺必欲從 己,求道罵愈厲,賊斫其口,拔出舌斷之。獨符子凱竄 山谷得免。賊退,始得求道,屍瘞於興陂。

陳規

[編輯]

按《宋史陳規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 康末,金人入侵,殺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其徒祝進、 王在去為盜,犯隨、郢、復等州。規為安陸令,以勤王兵 赴汴,至蔡州,道梗而還。會祝進攻德安府,守棄城遁父老請規攝守事,規連戰敗之。建炎元年,除直龍圖 閣,知德安府。李孝義、張世以步騎數萬薄城陽,稱受」 詔招。規登城視其營壘,曰:「此詐也。」亟為備。夜半,孝義 兵圍城,遂大敗之。與群盜楊進相持十八日,進技窮, 以百人自衛,抵濠上求和。規出城與交臂語,進感之, 折箭為誓而去。董平引眾窺城,大破之。升祕閣修撰, 尋除德安府、復州、漢陽軍鎮撫使,賜三品服,俄升徽 猷閣待制。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鼓譟臨城。規帥軍 民禦之,砲傷足,神色不變。圍急糧盡,出家財勞軍,士 氣益振。會濠橋陷,規以六十人持火槍自西門出,焚 天橋,以火牛助之,須臾皆盡,橫拔砦去。升徽猷閣直 學士,詔赴行在,改顯謨閣直學士,徙知池州、沿江安 撫使,遷龍圖閣直學士,改知廬州。尋又召赴行在,以 疾辭,提舉江州太平觀,復起知德安府。坐失察吏職, 鐫兩官。金人歸河南地,改知順昌府。葺城壁,招流亡, 立保伍。會劉錡領兵赴京,留守過郡境,規出迎,坐未 定,傳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錡「城中有粟數萬斛,勉同 為死守計。」相與登城區畫,分命諸將守四門,且明斥 候,募土人鄉導間諜,布設粗畢,金遊騎已薄城矣。既 至,規躬擐甲冑,與錡巡城督戰,用神臂弓射之,稍引 退。復以步兵邀擊,溺於河者甚眾。金人告急於兀朮, 兀朮自將鐵浮屠軍三千遊擊。規與錡行城,勉激諸 將軍殊死鬥,斬獲無算。兀朮宵遁。錡奏功,詔褒諭之。 遷樞密直學士。規至順昌,即廣糴粟麥實倉廩,會計 議司移粟赴河上,移知廬州兼淮西安撫。既至,疾作。 有旨修郡城,規在告,吏抱文書入臥內,規力疾起,語 畢而卒,年七十。贈右正議大夫。有《攻守方略》傳於世。 規端毅寡言笑,然待人和易,以忠義自許。尤好振施, 家無贏財。乾道八年,追封忠利侯,後加封「智敏。」

陳興

[編輯]

按《宋史李誠之傳》:「金人陷蘄州,小將陳興鬥死。」

陳道周

[編輯]

按《尚友錄》:「道周,湘潭人。少孤貧,奉母至孝。母歿,廬墓, 自陶甎甃墓,墓成而道周亡,鄉人立碑表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