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25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五十一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目錄

 張姓部列傳十九

  明四

  張元勳      張元忭

  張臣       張淳

  張位       張韜

  張養蒙      張後覺

  張敬修      張貞觀

  張問達      張鯨

  張鶴鳴      張納陛

  張五典      張鶴騰

  張春       張至發

  張可大      張彥芳

  張銓       張瑞圖

  張鼐       張曉

  張庭       張承廕

  張友程      張振秀

  張光前兄光縉 張秉文

  張慎言      張瑋

  張捷       張鳳翼

  張宗衡      張養

  張維世      張伯鯨

  張士俊      張神武

  張耀       張棟

  張貞明      張奇策

  張振德      張大受

  張良賢      張繼孟

  張肇祚      張國紀

  張應昌      張志譽

  張國維      張有譽

  張請幫助識別此字。化      張三謨

  張纓       張俸

  張懷邦      張大猷

  張肯堂      張名揚

  張任學      張瑤

  張鳳翮      張令

  張弘業      張洪儲

  張國儁      張澤

  張武

氏族典第二百五十一卷

張姓部列傳十九

[編輯]

明四

[編輯]

張元勳

[編輯]

按《明外史張元勳傳》:「元勳,字世臣,浙江太平人。嗣世 職,為海門衛新河所百戶。沈毅有謀。值倭警,隸戚繼 光麾下,有功,進千戶。屢進署都指揮僉事,充福建游 擊將軍。隆慶初,改南路參將,進副總兵。五年,擢署都 督僉事,為總兵官,鎮守廣東。萬曆五年,從總督凌雲 翼大征羅旁賊,斬首萬六千餘級,進都督,廕錦衣。尋」 以疾致仕,卒於家。元勳起小校,大小百十戰,威名震 嶺南,與廣西李錫並稱「良將。」

張元忭

[編輯]

按《明外史鄧以讚傳》:「張元忭,字子藎,紹興山陰人。生 有異質,好讀書,以氣節自負。父天復,官雲南副使,擊 武定賊鳳繼祖,有功。已,賊還襲武定,官軍敗績,巡撫 呂光洵討滅之。至隆慶初,議者追理前失亡狀,逮天 復赴雲南對簿。元忭適下第還,萬里護行,髮盡白。已, 復馳詣闕下白冤,天復得削籍歸。隆慶五年,元忭以」 廷試第一,授修撰。萬曆十年奉使楚府還,過家省母。 既行心動,輒馳歸。僅五日,母卒。元忭侍二親病,湯藥 非口嘗弗進。居喪毀瘠,遵用古禮。服闋,起故官,進左 諭德,直經筵。先是,元忭以帝登極恩,請復父官,詔許 給冠帶。至是復申前請,格不從。元忭遂悒悒,得疾卒。 天啟初,追諡「文恭。」元忭篤於孝行,躬行實踐,矩矱儼 然。子汝霖,江西參議;汝懋,御史。

張臣

[編輯]

按《明外史張臣傳》:「臣,榆林衛人。起行伍,為隊長,蹻捷 精悍,搏戰好陷堅。屢遷宣府膳房堡守備,擢延綏八 衛游擊將軍。隆慶元年,寇入場子嶺,參將吳昂被殺, 命臣代之。尋進副總兵,守薊鎮西協。萬曆初,錄秋防 功,進署都督僉事。五年,以總兵官鎮守寧夏,進署都 督同知,召僉書左府事。出為陝西總兵官,鎮守固原。」 十八年移鎮甘肅,謝病去。臣更歷四鎮,名著塞垣,為 一時良將

===張淳===按《明外史張淳傳》:「淳字希古,桐城人。隆慶二年進士。 授永康知縣。吏民素多奸黠,連告罷七令。淳至,日夜 閱案牘,剖決如流,吏民大駭服。久之,擢禮部主事,歷 郎中,謝病去。起建寧知府,官終陝西布政。」

張位

[編輯]

按《明外史張位傳》:「位字明成,新建人。隆慶二年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預修《世宗實錄》。萬曆元年,位忤張 居正意,謫徐州同知。居正卒之明年,用薦擢南京尚 寶丞,俄召為左中允,進祭酒,以禮部右侍郎引疾歸。 久之,以申時行薦,拜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日 本封事壞,位力薦參政楊鎬才,請付以朝鮮軍務。從」 之。位已,進禮部尚書,改文淵閣。以甘肅破賊功,加太 子太保。復進少保、吏部尚書,改武英殿。位初官翰林, 聲望甚重。及入政府,招權示威,素望漸衰。贊畫主事 丁應泰劾楊鎬喪師,言位與鎬密書往來,朋黨欺罔。 帝怒,下廷議。位遂奪職閒住。無何,有獲妖書名憂危 竑議者。御史趙之翰言位實主謀,詔除名為民。天啟 中,復官,諡《文端》。

張韜

[編輯]

按《廣東通志》:「韜,電白人。為指揮僉事,守東門。隆慶五 年,倭侵電白,將破,守者皆遁,獨韜披胄拒之,援不至, 遇害。」

張養蒙

[編輯]

按《明外史張養蒙傳》:「養蒙,字泰亨,澤州人。萬曆五年 進士,選庶吉士,歷吏科左給事中。少負才名,明習天 下事,居言職,慷慨好建白。遷工科都給事中,出為河 南右參政。尋召為太僕少卿,四遷左副都御史,進戶 部右侍郎。時再用師朝鮮,命養蒙督餉。事寧,予一子 官。三十年,尚書陳渠稱疾乞罷,詔養蒙署事。會養蒙」 亦有疾,在告,固辭。給事中夏子陽劾其託疾,遂罷歸, 卒於家。天啟初,賜諡《毅敏》。

張後覺

[編輯]

按《明外史張後覺傳》:「後覺,字志仁,茌平人。父文祥,由 鄉舉官廣昌知縣。後覺生有異質,事親孝,居喪哀毀, 三年不御內。以歲貢生授華陰訓導,致仕歸。後覺平 生不作詩,不談禪,不事著述,行孚遠近,學者稱之為 弘山先生。萬曆六年卒。」

張敬修

[編輯]

按《荊州府志》:「敬修,字炎州,江陵人,文忠長子。萬曆庚 辰進士,授禮部儀制司主事。籍沒命下,刑部侍郎丘 橓等掠治慘烈,敬修獄中報橓書,有『先人在國數十 年,賞賚之外無私入,賜第之外無別椽,剛介之節,海 內共知』等語。橓得書愈怒,考掠愈急,敬修乃投繯死。 崇禎即位,復官以旌其孝,還文忠二廕。敬修孫同敞」 廕中書舍人。

張貞觀

[編輯]

按《明外史張貞觀傳》:「貞觀,字惟誠,沛人。萬曆十一年 進士。除益都知縣,擢兵科給事中,出閱山西邊務。還, 進工科給事中,再遷禮科都給事中。三王並封制下, 貞觀率同列力爭。明年正月,有詔皇長子出閣講讀, 而兵部請護衛,工部奏儀仗,禮部進儀注,皆留中。又 止令預告奉先殿,朝謁兩官他禮皆廢。於是貞觀等」 上言忤旨,貶三秩。頃之,都給事中許弘綱、御史陳維 芝等連章申論,帝竟除貞觀名。天啟中卒。

張問達

[編輯]

按《明外史張問達傳》:「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曆十一 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徵授刑科給事中, 歷工科左給事中,進禮科都給事中,遷太常少卿,以 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遷戶 部尚書,督倉場,尋拜左都御史。天啟元年為吏部尚 書,連掌內外大計,悉協公論。秩滿,加太子太保。乞休」 疏十三上。詔加少保歸。五年,魏忠賢擅國,御史周維 持劾問達力引王之寀植黨亂政,遂削奪。頃之,卒。

張鯨

[編輯]

按《明外史張鯨傳》:「鯨,新城人,太監張宏名下也。馮保 用事,鯨害其能,譖逐保。宏遂代保掌司禮監,而鯨掌 東廠。萬曆十六年,御史何出光劾鯨專擅威福,鯨被 切責不罪。給事中張應登論之,不聽。御史馬象乾疏 爭,命下象乾詔獄。給事中李沂復抗疏攻鯨,復下沂 詔獄。鯨迫眾論,乞罷,乃命私家閒住。未幾,帝復詔鯨」 入。大理評事雒於仁上《酒色》《財氣四箴》,指鯨以賄復 進。帝怒,召申時行等入毓德宮,命治於仁,而召鯨至, 令時行等傳諭責訓之。鯨、寵由是漸衰。

張鶴鳴

[編輯]

按《明外史張鶴鳴傳》:「鶴鳴,字元平,潁川人。中萬曆十 四年會試,父病馳歸。越六年,始成進士。除歷城知縣, 移南京兵部主事,累官陝西右參政,以才略聞。再遷 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擊平定廣、威平、安籠諸賊,威 名甚著。遷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轉左侍 郎,佐理部事。鶴鳴臥家園不赴。至天啟元年,遼陽破」, 兵事益亟。右侍郎張經世督援師出關,部中無侍郎言官請趣鶴鳴。帝乃剋期令兵部馬上督趣,鶴鳴始 履任。至則論平苗功,進本部尚書。時熊廷弼經略遼 東,性剛負氣,好謾罵,陵轢朝士。鶴鳴與相失,事多齟 齬,獨喜巡撫王化貞。化貞本庸才,好大言,鶴鳴主之。 所奏請無不從,令無受熊廷弼節度,「致疆事大壞。」二 年,鶴鳴主撤廷弼,專任化貞。議甫上,化貞已棄廣寧 遁。鶴鳴內慚,且懼罪,乃自請行邊。詔加太子太保,賜 尚方劍。鶴鳴憚行,逗遛十七日,始抵山海關。至則無 所籌畫,遷延數月,謝病歸。六年,魏忠賢勢熾,起鶴鳴 南京工部尚書,改兵部,總督貴州、四川、雲南、湖廣、廣 西軍務。莊烈帝嗣位,給事中瞿式耜、胡永順、萬鵬連 章擊之,鶴鳴求去。詔加太子太師歸。崇禎八年,流賊 陷潁川,執鶴鳴,倒懸於樹,罵賊死。

張納陛

[編輯]

按《明外史顧允成傳》:「吏部尚書孫鑨等以拾遺事被 責,允成謂閣臣張位實為之,上疏力詆位。張納陛亦 抗章極論。帝怒,謫允成光州判官,納陛鄧州判官,皆 乞假歸,不復出。」納陛字以登,宜興人。舉萬曆十七年 進士。由刑部主事改禮部。生平尚風節。允成既廢,與 兄憲成修復楊時東林書院,偕同志講學其中,納陛 與焉。

張五典

[編輯]

按《山西通志:五典》,字和衷,沁水人。萬曆壬辰進士,授 行人。庚子始遷戶部主事,管天津倉,遷員外,歷郎中, 遷山東分巡濟南道參議,壬子遷河南分守河南道 副使,乙卯遷山東參政,戊午遷河南按察使兼河北 道,庚申遷山東右布政使,辛酉遷太僕寺少卿,壬戌 遷南京大理寺卿。乙亥乞終養,陞兵部尚書,卒,贈太 子太保,賜祭葬。

張鶴騰

[編輯]

按《明外史張鶴鳴傳》:「鶴鳴弟鶴騰,字元漢,萬曆二十 三年進士,歷官雲南副使。行誼醇篤,譽過其兄。城陷 被執,罵不絕口而死。」

張春

[編輯]

按《明外史張春傳》:「春字泰宇,同州人。萬曆二十八年 舉於鄉,歷刑部主事。勵操行,善談兵。天啟二年,遼東 西盡失,廷議方急邊才,十月,超擢春山東僉事,累轉 參議、副使、參政。崇禎元年改關內道。兵部尚書王在 晉惑浮言,劾春嗜殺,通奄剋餉,遂削籍,下法司治。明 年,法司言春被劾無實,帝命釋之。三年,永平失守,起」 春永平兵備參議,進參政。偕諸將收復永平諸城。論 功,加太僕少卿。四年命監總兵吳襄、宋偉軍,馳救大 凌城。軍敗,襄、偉走,春及參將張洪謨、楊華徵,游擊薛 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執。春不失臣節而死。其妻翟, 聞之慟哭,六日不食,自縊死。

張至發

[編輯]

按《明外史張至發傳》:「至發,淄川人。父敬,禮部主事。至 發以萬曆二十九年成進士,歷知玉田、遵化,著能聲。 行取授禮部主事。久之,改御史。時齊、楚、浙三黨方熾, 至發,齊黨也,上疏陳內降之弊,不報,出按河南。還朝, 引疾去。天啟元年,擢大理丞。三年,以終養歸。崇禎五 年,起順天府丞,進光祿卿。精覈積弊,多所釐正。八年」, 遷刑部右侍郎。增置閣臣,遂擢禮部左侍郎兼東閣 大學士。時溫體仁為首輔,錢士升、王應熊、何吾騶次 之。越二年,體仁輩盡去,遂為首輔。居數月,大理寺副 曹荃發、黃應恩賕請事,詞連至發,至發憤,乞休去。十 四年,帝思用舊臣,特敕召至。發四疏辭。明年卒於家。

張可大

[編輯]

按《明外史張可大傳》:「可大,字觀甫,應天人。世襲南京 羽林左衛千戶。舉萬曆二十九年武進士,授建昌守 備,遷浙江都司僉書、劉河游擊,改廣東高肇參將,調 浙江舟山。奉命征黎,黎滅,加副總兵。天啟元年,以都 指揮使掌南京錦衣衛。六年,擢都督僉事,僉書南京 右府。崇禎元年,出為登萊總兵官。會有裁登萊撫鎮」 議。當事惜其才,命視登州副總兵事,而巡撫遂罷不 設。京師被兵,可大入衛,命守西直、廣寧諸門。明年加 都督同知。會劉興治反東江,奉詔還鎮。朝議復設登 萊巡撫,以孫元化為之。四年七月錄前守城功,進右 都督。十月僉書南京左府。登人相率留之,未去,而孔 有德反。賊兵薄城。元化部卒皆遼人,與賊親故,無𩰚 志。其將張燾先走,燾兵半降賊,賊遣歸為內應,元化 開門納之。可大諫,不聽,夜中賊至,城遂陷。可大時守 水城,還家叩首母前,令部將殺其婢妾,遂投繯死。事 聞,諡「莊節。」可大好學能詩,敦節行,有儒將風。弟可仕, 字文峙,以字行,隱居博學。

張彥芳

[編輯]

按《益都縣志》:「彥芳,字大雲,都御史煥子也。少補諸生, 食餼省試不售,憤去,例授指揮僉事。登萬曆辛丑進 士,推永平守備,陞遊擊,歷任狼山副總兵。繕城郭,治 舟楫,水寇潛蹤。陞都督僉事,鎮守貴州。水西土官安 氏寇會城,彥芳敗之。又圍新添堡,又敗之。既而大合圍貴陽,彥芳慷慨流涕,插血誓眾,申以大義,軍民感」 動,皆殊死守,逾歲圍始解。土官何中蔚賊黨反側,復 勵兵搜勦擒斬。黔省甫定,陞南京僉事,行至平越而 歿。贈後軍都督府右都督,賜銀廕子。

張銓

[編輯]

按《明外史張銓傳》:「銓字宇衡,沁水人。萬曆三十二年 進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視陝西茶馬。以憂歸,起 按江西。熹宗即位,出按遼東。天啟元年,遼陽被圍,銓 分城守三日。城破被執不屈,欲殺之,引頸待刃,乃送 歸署。銓衣冠向闕拜,又遙拜其父母,遂自縊。事聞,贈 兵部尚書,諡忠烈,官其子道濬錦衣指揮僉事。銓父」 五典,歷官南京大理卿,時侍養家居,詔以所贈官加 之。道濬屢加都指揮僉事,僉書衛所。為人兇悍無賴, 以納賄居間,事敗,戍海寧。

張瑞圖

[編輯]

按《明外史黃立極傳》:「張瑞圖,晉江人。萬曆三十五年 進士第三人,授編修。歷官少詹事、禮部侍郎。入閣,晉 少師、建極殿大學士。瑞圖會試,策語多譏至聖者。及 柄政務迎合魏忠賢,忠賢生祠碑文多其手書。」

張鼐

[編輯]

按《明外史張悅傳》:「張鼐,字世調。萬曆中舉進士,擢庶 吉士,授檢討,遷司業。天啟時,屢遷少詹事。上保身、養 性、勤學、敬天、法祖、親賢、納諫、信令、恤民、存體十事,語 斥近習。魏忠賢惡之。及擢南京禮部右侍郎,上疏引 疾,忠賢責以詐疾要名,削其籍。鼐砥礪名節,文章通 達國體。崇禎初,起故官,協理詹事府,卒。」

張曉

[編輯]

按《益都縣志》:「曉字浴咸,號明衡,顏神鎮人。萬曆庚子, 舉鄉試第二人,丁未成進士,連丁內外艱,哀毀踰禮。 服闋,授大理評事,慈惠平允。陞戶部主事,監督徐庾。 山左大饑,流民就熟於徐,曉大為饘具,所全活者鉅 萬。擢守雲中,尋拜監司。治軍為請兵餉,繕城垣,治鎧 仗,精堅踰昔。拜右僉都御史,鎮撫大同,將吏凜若冰 霜。」入為少司農,署部事,晉大司馬,出督宣大、山西軍 務,晉宮傅,乞休歸。

張庭

[編輯]

按《明外史何士晉傳》:「張差梃擊事,中外咸疑,謀出鄭 國,泰然無敢直犯其鋒者。陸大受稍及之。戶部主事 蒲州張庭者,大受同年生也,亦上言不報。庭再遷郎 中,被齮齕引退,抑鬱以死。」

張承廕

[編輯]

按《明外史張臣傳》:「臣子承廕,由父廕積功至延綏副 總兵。勇而有謀,精騎射,數鏖戰,未嘗剉衄。萬曆三十 七年,代王威為延綏總兵官,積功進署都督同知,世 廕本衛副千戶。是歲,遼東總兵官麻貴罷,敕承廕代 之,以病去。甫歲餘,起守薊鎮,復改鎮遼東。四十六年, 承廕赴援撫順,戰死。」

張友程

[編輯]

按《山西通志》:「友程,遼州人。萬曆己酉舉人,授刑部主 事。流寇陷城被執,賊首叱之跪,友程曰:『吾膝不為賊 屈』。賊怒,殺之。」

張振秀

[編輯]

按《明外史張振秀傳》:「振秀,臨清人。萬曆三十八年進 士。授肥鄉知縣。以才調永平,遷兵部主事。泰昌元年, 改吏部,歷文選員外郎,乞假歸。崇禎改元,起驗封郎 中,歷考功、文選二司,擢太常少卿。坐事落職歸。十五 年,大兵圍河間,遠近震恐。臨清總兵官劉源清偕榷 關主事陳興言、同知路如瀛、判官徐應芳、吏目陳翔」 龍、在籍侍郎張宗衡、員外邢泰吉、臨汾知縣尹任及 振秀等,為守禦備。未幾,城被圍,力拒援不至。城破,並 死之。其時城破,殉難者,有兗州范淑泰數人。

張光前兄光縉

[編輯]

按《明外史張光前傳》:「光前,字爾荷,澤州人。萬曆三十 八年進士。授蒲圻知縣,補安肅,擢吏部驗封主事,歷 文選員外郎、稽勳郎中,乞假去。天啟四年,趙南星為 尚書,起為文選郎中。甫視事,魏忠賢欲逐南星,假廷 推謝應祥事,矯旨切責南星。光前抗疏爭之,亦被旨 切責。未幾,以推喬允升等代南星,忤忠賢意,削侍郎」 陳於廷及楊漣、左光斗籍。光前又抗疏,遂貶三秩,調 外任。明年,光前兄右布政使光縉治兵遵化,為奄黨 門克新所劾,亦削籍。兄弟並以忤奄去,見稱於世。崇 禎三年起太常。已,進大理少卿。累疏乞休,及家而卒。

張秉文

[編輯]

按《明外史張秉文傳》:「秉文,字含之,桐城人。舉萬曆三 十八年進士。授歸安知縣,調徽州教授,屢遷戶部郎 中,江西副使。以疾歸。起官湖廣,改福建右參政。崇禎 中,歷廣東按察右布政使,調山東,為左。十一年冬,大 兵南下,巡按御史宋學朱聞警,與秉文及副使周之 訓、翁鴻業,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議守城,而連」 章告急於朝。大兵臨濟南城,學朱等分門死守,晝夜 不解甲。明年正月二日城破,秉文偕妻方、妾李投水死之。訓謙、世熊及濟南知府苟好善、同知陳虞孕、通 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死焉。時臨邑宋希堯、 博平張列宿、茌平黃建極、武城李承芳、丘縣高重光, 皆以「死節蒙贈卹。」

張慎言

[編輯]

按《明外史張慎言傳》:「慎言,字金銘,陽城人。祖昇,河南 參政。慎言舉萬曆三十八年進士,除壽張知縣,有能 聲,調繁曹縣。泰昌時,擢御史。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 嘗疏薦趙南星,劾馮銓,銓大恨。五年,慎言已假歸,銓 屬曹欽程論劾,誣盜曹縣庫銀三千,遂下撫按徵贓, 編戍肅州。莊烈帝即位,赦免。崇禎元年,起故官,擢太」 僕少卿。歷太常卿、刑部右侍郎。讞耿如杞獄不稱旨, 落職歸。久之,召為工部右侍郎,由左侍郎遷南京戶 部尚書,改南京吏部,掌右都御史事。十七年三月,京 師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乞休,加太 子太保。山西盡陷於賊,慎言無家可歸,流寓蕪湖、宣 城間。國亡後,疽發於背卒。

張瑋

[編輯]

按《明外史張瑋傳》:「瑋字席之,武進人。少孤,家酷貧,取 糠秕自給,不屑輕受人一飯。萬曆四十年,舉應天鄉 試第一。越七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調兵部職方,歷 郎中,出為廣東提學僉事。大吏建魏忠賢祠,欲瑋撰 《上梁文》,遂引疾去。崇禎二年,起江西參政,歷福建、山 東副使,召為尚寶卿,進太僕少卿。坐事調南京大理」 丞,引疾去。久之,起應天府丞。遷南京光祿卿,召為右 僉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壯下獄,以瑋代之。 瑋素有清望,與左都御史劉宗周、左僉都御史金光 辰並總憲紀,臺中肅然。以病謝歸,卒。福王時,諡《清惠》。

張捷

[編輯]

按《明外史張捷傳》:「捷,丹陽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 浙江山陰知縣。泰昌元年,入為御史。天啟元年,乞假 歸。四年,魏忠賢勢大張,諸以年例外遷者,盡復故官, 捷亦遷為御史。明年,擢太僕少卿。自是疾東林次骨。 尋忤忠賢意,削籍歸。崇禎三年,起大理右少卿,拜左 副都御史。明年,遷吏部右侍郎。又明年,進左侍郎。捷」 故讎東林,而與首輔周延儒友善,驟引居要地,參預 密謀。延儒敗,又附溫體仁為之羽翼。捷所親賀儒修 為成都知縣,捷屬巡按劉宗祥令舉卓異。宗祥以捷 私書上聞。帝大怒,詔除名議罪,坐贖徒三年。福王立 於南京,魏國公徐弘基薦之,遂起官吏部尚書。南都 失守,捷走雞鳴寺,投繯而死。捷居家孝友,在官有清 節。以惡東林,終身與匪人比,名因以隳。然其死也,士 論咸予之。

張鳳翼

[編輯]

按《明外史張鳳翼傳》:「鳳翼,代州人。萬曆四十一年進 士。授戶部主事,歷廣寧兵備副使,以憂歸。天啟初,起 右參政,飭遵化兵備。三年,遼東巡撫閻鳴泰罷,擢鳳 翼右僉都御史代之,遭內艱去。六年,起故官,巡撫保 定。明年,以三王之藩,加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劉詔 罷,進鳳翼右都御史代之。崇禎元年,御史甯光先劾」 鳳翼撫保定。時建魏忠賢生祠,鳳翼謝病去。三年起 故官,總督薊、遼、保定軍務。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世 廕錦衣指揮僉事。已,復謝病去。久之,召為兵部尚書。 鳳翼庸懦,無戡亂才。帝以其久歷邊陲,倚任之。七年 以恢復登州功,加太子太保。八年,賊陷鳳陽,犯皇陵。 言官交章劾鳳翼。鳳翼引罪乞罷。帝令戴罪視事。九 年七月,都城戒嚴,給事中王家彥以陵寢震驚,劾鳳 翼坐視不救。鳳翼懼,自請督師,賜上方劍,盡督諸鎮 勤王兵。命中官盧維寧監督通津、臨、德軍務。而宣大 總督梁廷棟亦統兵入援。三人相犄角,皆退怯不敢 戰。於是寶坻、順義、文安、永清、雄、安肅、定興諸縣及安 州、定州相繼失守。言官劾疏五六上。鳳翼知不免,日 服大黃藥,病卒。

張宗衡

[編輯]

按《明外史張宗衡傳》:「宗衡,臨清人。萬曆四十一年進 士,除大理評事。天啟初,屢遷松江知府,以憂歸。起知 歸德,遷口北道副使,加右參政。七年調昌平,加按察 使,尋加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崇禎四 年春,宣大總督魏雲中罷,擢宗衡兵部右侍郎代之。 七年五月,宗衡再疏引疾,帝以邊患方棘,切責之。六」 月,宣府、大同、保安州,崞縣、靈丘、萬全左衛破,命戴罪 視事。旋命盡督諸鎮援軍。宗衡屢檄援將吳襄、尢世 威等,皆不至,以故疆事大壞。九月革任,論罪戍邊,已 而釋還。十五年,臨清破,宗衡死於兵。

張養

[編輯]

按《山西通志》:「養字惟直,榆次人,舉人九河之子。萬曆 丙辰會魁。初授中書舍人,主考山東,所取皆知名士, 多為卿輔者。拜御史,論劾不避權貴。巡視淮揚鹽政, 潔己通商,極力振刷,清出浮課二十餘萬,皆貯公帑。 奸人側目,思中傷之,媒糵於督鹽大璫,以公費為私 囊,支銷為破冒,誣奏下刑部獄,禁錮八年。國亂賊入獄,眾皆羅拜,養獨挺身直立,賊怒,復安置鎮安。

張維世

[編輯]

按《明外史張維世傳》:「維世,太康人。萬曆四十四年進 士。歷官平陽知府,就遷副使。崇禎九年,累官右僉都 御史,巡撫宣府。坐失防削籍遣戍,已而釋還。十五年, 李自成犯太康,維世佐知縣魏令望竭力拒守。城陷, 抗節而死。十三年,登封土寇李際遇倡亂,前鳳陽通 判姚若時被執,大罵死,族諸生不顯亦死之。若時子」 諸生城思報父讎,數請兵討賊,賊執之,亦抗罵死。陝 州趙良棟,仕蓬萊教諭,罷歸。《澠池寇》陷,澠城,父子罵 賊死。其媳若孫亦赴井以殉。陝州之陷,平定知州梁 可棟、淮安同知蕭大成死。商水陷,臨汾知縣張質死。 西平陷,懷仁知縣楊士英死之,子婦王亦死。息縣陷, 前項城教諭王多福投繯死。而洛陽阮泰、睢州楊汝 經,皆以國變死。

張伯鯨

[編輯]

按《明外史張伯鯨傳》:「伯鯨,字繩海,江都人。萬曆四十 四年進士,歷知會稽、歸安、鄞三縣。天啟中,調盧氏。崇 禎二年,遷戶部主事,出督延、寧二鎮軍儲,擢兵備僉 事,轄榆林中路,擊破賀思賢,斬一座城。金翅鵬敗套 寇於長樂堡,巡撫陳奇瑜上其功,詔進階參政。七年, 奇瑜遷總督,遂擢伯鯨右僉都御史代之。伯鯨蒞延」 綏,久視民若子,以拾遺論罷,大失民望。尋論延綏功, 有詔起用,廕子錦衣千戶。十年,楊嗣昌議大舉討賊, 遣戶部一侍郎駐池州,專理兵食。帝以命傅淑訓。明 年,淑訓以憂去,即家起伯鯨代之。時熊文燦定計撫 賊,賊多就撫。十二年,撫事敗,嗣昌自出督師,移伯鯨 襄陽。文燦被逮,伯鯨坐貶秩。其後,嗣昌討賊無功,賊 益不可制。帝數詔廷臣舉知兵者,多推伯鯨。十五年 召為兵部添設侍郎。明年以疾乞休。揚州被圍,與當 事分城固守。城破,自縊死。

張士俊

[編輯]

按《應城縣志》:「士俊,字登揆,中萬曆戊午鄉試。崇禎初, 授寧化知縣。時峒賊竊發,士俊募勇士截守六隘,賊 不敢犯。事平,擢寧羌知州,丙子還里。十二月,獻賊陷 城,士俊抗節不屈,遂死於難。」

張神武

[編輯]

按《明外史張神武傳》:「神武,新建人。萬曆中,舉武會試 第一,授四川都司僉書。永寧宣撫奢效忠卒,子崇明 幼,其妻奢世統與妾奢世續爭印,相攻十餘年。後崇 明襲職,世續猶匿印不予。神武謀擒世續以歸,其部 目閻宗傳怒,以求主母為名,大掠永寧事聞,論死。遼 左兵興,用經略袁應泰薦,命從征。神武疾馳至廣寧」, 遼陽已失,巡撫薛國用留之不可前,至河,遇逃卒十 餘萬。神武激其帥曰:「以此眾戰,雖死不失忠義,乃鼠 竄偷生乎?」帥不從。神武獨率所部以進,渡河抵首山, 孤軍無援,遂歿於陣。

張耀

[編輯]

按《明外史張耀傳》:「耀字融我,三原人。萬曆中,舉於鄉, 除聞喜知縣,以慈惠撫民。崇禎中,歷官貴州布政使。 所至以和厚得民。張獻忠部寇孫可望、李定國等奄 至,耀率家眾乘城拒擊。亡何,賊攻陷之,執耀見其帥。 其帥說之降,耀怒詈不屈,賊殺之,並殺其家屬十三 人。」

張棟

[編輯]

按《畿輔通志》:「棟字七隆,安肅人。萬曆時進士。授渭南 令。遷兵曹主事,司餉榆關。時日本內訌,有主和議者, 力爭不可。轉蘭州兵備副使,招徠叛丁,吏以為神。錄 功晉參藩。己亥,播逆鴟張,黔、蜀大用兵,特命棟監其 軍。棟抵重慶,探巖剪箐,鍪弧先登,軍士皆殊死戰,播 酋瓦解,殲其渠魁,露布以聞。棟擐甲兩日夜,勺水不」 入口。炎天瘴癘,病劇垂絕,猶呼曰:「殺賊!殺賊!」旋卒。朝 廷震悼,贈太僕寺卿,廕一子。

張貞明

[編輯]

按《壽光縣志》:「貞明,神宗時從父彥池援高麗,入日本 營,偽與議和。日本營將信之,不為備,大兵猝乘之,得 大捷,貞明遂死於亂軍中。事定,論功,以其子為青州 衛百戶,世襲。彥池亦以功陞都指揮使。」

張奇策

[編輯]

按《觀城縣志》:「奇策,萬曆間貢生,授元氏丞,歷金壇丞, 陞選遼海衛經歷。開元城陷,南向再拜,觸階死。贈蒲 縣知縣,廕其子。」

張振德

[編輯]

按《明外史張振德傳》:「振德,字季修,崑山人。祖情,從祖 意皆進士。情福建副使,意山東副使。振德由選貢生 授四川興文知縣。萬曆初,永寧宣撫奢崇明有異志, 潛結奸人,掠賣子女。振德捕奸人,論配之,招還被掠 者三百餘人。崇明賄以二千金,振德怒卻之,裂其牘。 天啟元年,方赴成都與鄉闈事,而崇明部將樊龍殺」 巡撫徐可求,遂據重慶叛。時振德兼署長寧,疾趨入 城。長寧主簿徐大禮與振德善,以騎來迎,振德卻之督鄉兵與戰,不敵,退集居民城守。會大風雨,賊毀土 城入,振德妻錢及二女先伏劍死。命家人舉火,火熾 自剄,一門死者十二人。事聞,諡「烈愍。」大禮一家四人, 仰藥死。

張大受

[編輯]

按《荊州府志》:「大受,字海若,遠安人。萬曆舉人,司訓新 安,陞蓬萊令,以病告歸。癸未之變,不屈而死。」

張良賢

[編輯]

按《陝西通志》:「良賢,萬曆武進士,歷四川遊擊。平播戰 沒,廕副千戶,世襲。」

張繼孟

[編輯]

按《明外史張繼孟傳》:「繼孟,字伯功,扶風人。萬曆末年 進士。除濰縣知縣。天啟三年,擢南京御史。以不建魏 忠賢祠,斥為邪黨,削奪歸。崇禎二年,起故官,出為廣 西知府,稍遷浙江鹽運使。忤視鹽內官崔璘,左遷保 寧知府,尋進副使。十七年,張獻忠寇成都,與陳其赤、 孔教等佐巡撫龍文光協守。城陷被執,幽之僧寺。獻」 忠僭帝號,欲用諸人,繼孟不為屈,乃被殺。妻賈亦從 死。其赤投百花潭死。孔教不屈死。

張肇祚

[編輯]

按《長清縣志》:「肇祚,號蒼垣,以光宗恩選,筮仕香河,興 學剔奸,循良為最。致政家居,癸未邑城告警,肇祚父 子數人守護東城,晝夜無間者五月餘。及城陷,被執 不屈。同父其廉弟肇祐、景曜、景星、子繡俱殉難。子繽 重傷復甦,識者謂天不絕善人焉。」

張國紀

[編輯]

按《明外史張國紀傳》:「國紀,祥符人,熹宗張皇后父也。 天啟初,封太康伯。魏忠賢與客氏忌皇后,因謀陷國 紀,使其黨劉志選、梁夢環先後劾國紀放歸故郡。崇 禎末,以輸餉追爵為侯,旋死於賊。」

張應昌

[編輯]

按《明外史張臣傳》:「臣子承廕。承廕子應昌,嗣祖職,當 為指揮僉事。以父陣亡,增三秩為都司僉書,經略楊 鎬用為左翼游擊將軍。天啟元年,遷大同井坪參將, 調延綏。崇禎二年,總督楊鶴檄署定邊鎮將事。河套 入寇,斬首百二十餘級,擢昌平副總兵。山西總兵官 馬士麟病免,擢應昌都督僉事代之。六年,帝令會勦」 畿南賊。偽報首功,為巡按御史馮明玠、真定巡撫周 堪賡所劾,帝令圖功自贖。七年退還河南。其弟全昌 為宣府總兵官。宣府有警,令應昌援,無功,命解職。八 年,洪承疇出師河南,令率私家士馬以從。疾卒。

張志譽

[編輯]

按《明外史張振德傳》:「天啟元年,奢崇明部將樊龍叛, 大足主簿張志譽集兵奮戰,力屈死。」

張國維

[編輯]

按《明外史張國維傳》:「國維,字玉笥,東陽人。天啟二年 進士,授番禺知縣。崇禎元年,擢刑科給事中,進禮科 都給事中。京師地震,規弊政甚切,遷太常少卿。七年, 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其冬,流賊犯 桐城,官軍覆沒。國維方壯年,一夕鬚髮頓白。明年,率 副將許自強赴援,解桐圍。國維為人寬惠,得士大夫 心。」居六年,遷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十四年,山東盜 起,改兵部,兼督淮、徐、臨、通四鎮兵,護漕運。兵部尚書 陳新甲下獄,召國維代之。十六年,國維檄趙光抃拒 螺山,八總兵之師,皆潰。言者詆國維。帝乃命解職下 獄。蘇州民聞之,爭詣闕乞貸。十七年二月,俾出獄候 命。三月,復故官,馳赴江南、浙江督練兵、輸餉諸務,行 十日而都城陷。福王召之,令協理戎政。尋敘山東討 賊功,加太子太保,乞省親歸。南都失守,國維朝魯王 以海於台州,請王監國,即日移駐紹興。進國維少傅、 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江上。總兵官方國安 等諸軍乏餉潰,王走台州航海。國維亦還守東陽,知 勢不可支,赴水死。

張有譽

[編輯]

按《無錫縣志》:「有譽,字誰譽。父履正,廣信知府。有譽,天 啟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榷稅邗關,獨不拜魏忠賢 祠。出知饒州府,擢參政,總理七省漕儲,經畫節省,俱 有成績。遷四川按察使。癸未大計,舉清廉第一,累拜 吏部侍郎、戶部尚書、太子太保。江南亡,棄官歸,從靈 巖弘儲禪師深究宗旨,得傳衣拂,自號大圓居士。」

請幫助識別此字。

[編輯]

按《山西通志》。請幫助識別此字。化字襄海,太平人。天啟壬戌進士,寶 雞知縣,調盩厔。值巨寇犯境,躬冒矢石,立馘十賊。擢 兵部主事,巡視九門,存恤軍士。陞揚州知府,正己率 屬,饒有政聲。遷關西副使,設法弭盜,地方安堵。祀「名 宦。」

張三謨

[編輯]

按《山西通志》:「三謨,平定人。天啟壬戌進士。性至孝,父 母歿,廬墓六年。官福建道監察御史。崇禎元年,巡按 福建,歷官大理寺卿。」

===張纓===按《貴州通志》:「纓,遊擊,天啟三年征水西,死事聞,照本 職贈二級,襲陞一級。」

張俸

[編輯]

按《貴州通志》:「俸,守備。天啟三年征水西,死事聞,照本 職贈二級,襲陞二級。」

張懷邦

[編輯]

按《貴州通志》:「懷邦守備,天啟三年征水西,死事聞,照 本職贈二級,襲陞二級。」

張大猷

[編輯]

按《貴州通志》:「大猷,普定人。天啟間,安賊叛,死義。」

張肯堂

[編輯]

按《明外史張肯堂傳》:「肯堂,字載寧,松江華亭人。天啟 五年進士。授濬縣知縣,弭盜安民,大著聲績。崇禎七 年,擢御史。十五年,擢大理寺丞。頃之,以右僉都御史 巡撫福建。福王立,遣兵入衛。南京破,總兵鄭鴻逵擁 唐王聿鍵入閩,與其兄南安伯芝龍及肯堂勸進,遂 加太子少保,掌都察院。請出募舟師,乃加少保,給敕」 印,便宜從事。芝龍懷異心,陰沮之,不成行。王敗死,肯 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定 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堅守十餘日。 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令四妾、一子婦、一女孫先死, 乃自經。

張名揚

[編輯]

按《明外史張肯堂傳》:「舟山城破,左都督張名揚自焚 死。」

張任學

[編輯]

按《明外史張任學傳》:「任學,安岳人。天啟五年進士。授 太原知縣,以才調榆次。崇禎四年,舉治行卓異,入為 御史,出視兩浙鹽政。八年,流賊陷鳳陽,巡按吳振纓 被逮,簡才望御史代之,遂命任學往。還朝,復按河南, 監軍討賊。時群盜縱橫,諸將縮朒不敢擊。任學慨然 上疏,極詆諸將,請易武階為國平賊。帝壯之,命為河」 南總兵官,以署鎮許定國兵授之,使參將羅岱為中 軍。岱健將,屢著戰功,任學倚以自強。時熊文燦專主 撫,劉國能、張獻忠俱降。其冬,京師戒嚴,任學入衛,道 謁文燦,言:「獻忠狼子野心,終為國患。我以勤王為名, 出其不意,可立縛也。」文燦不能用。抵畿南,有詔卻還。 明年,獻忠叛,合羅汝才自房縣西走。岱偕良玉追之。 良玉令岱為前鋒,己隨其後。至羅猴山,賊伏四起,岱 陷於賊,良玉軍亦大敗。事聞,任學坐褫職。十五年,言 官請起廢,任學未及用而卒。

張瑤

[編輯]

按《明外史張瑤傳》:「瑤,蓬萊人。天啟五年進士,授開封 府推官。絕請寄,抑豪強。崇禎四年,行取入都,吏科宋 鳴梧力援宋玫為給事,而抑瑤,僅得府同知。瑤大怒, 疏摭玫行賄狀。鳴梧極論之,遂謫河州判官,未赴旋 里。明年正月,李九成等逼登州,瑤率家眾登陴拒守。 城陷,賊擁執之,大罵不屈,被殺。妻女四人並投井死。」

張鳳翮

[編輯]

按《明外史司五教傳》:「城固張鳳翮,字健沖,天啟五年 進士。崇禎中,官御史,出按雲南。還朝,言討賊諸臣泄 泄㳫沓,敕兵部飛騎勒熊文燦進兵,而張獻忠已叛 矣。十五年,遷浙江右參政。未至任,擢右僉都御史,巡 撫江西,為給事中韓如愈劾罷。賊陷城,脅之仕,不屈 死。」

張令

[編輯]

按《明外史張令傳》:「令,永寧宣撫司人。天啟九年,奢崇 明反,以令為總兵。令雖為賊用非其志。崇明敗歸永 寧,令結宋武等率眾以降。崇明怒,殺令一家,夷其先 墓。巡撫朱燮元言令等為國忘家,請優擢示勸。命授 參將,屢從征討有功,加副總兵,後實授建武游擊。崇 禎中,屢遷副總兵,鎮川北。七年,流賊入犯,總兵張爾」 奇以令為先鋒,斬賊百餘級而還。楊嗣昌之督師也, 張獻忠等悉奔興安,為令所扼,不得入漢中,乃轉寇 夔州。十三年二月,令與副將方國安大破之。令時年 七十餘,馬上用五石弩,中必洞脅,軍中號「神弩將。」巡 撫邵捷春以令守竹箘坪,防賊逸。九月,獻忠兵大至, 令力戰,中矢死。

張弘業

[編輯]

按《山西通志》:「弘業,光祿卿泮子,天啟間任撫標都司, 以子凝和官,誥封定遠將軍。崇禎甲申,闖逆犯太原, 弘業守阜城門。先是賊鋒迫,或說稍引避,笑曰:『我守 西城,脫不虞即盡於此』。至是圍急,度不支,抵舍,懷一 繩登陴復禦賊。城陷,出繩縊城頭邏室中。是日弘業 妻趙淑人縊於家,子凝秀守北城,死於陣。時前衛千」 戶司鼎協守北城,抵家早飯,聞城陷,語家人曰:「我當 死汛地。」登城被殺於本樓。前衛指揮韓似雍,協守東 城,城陷,垛夫奔潰,似雍禦賊,死於城頭。

張洪儲

[編輯]

按《應城縣志》:「洪儲,字仰源,天啟恩選。初除登封諭,擢 四川簡州刺史。甲申,獻賊薄成都,勢將陷,洪儲入蜀藩,向北而縊。」

張國儁

[編輯]

按《寧海州志》:「國儁父生員光引,曾舉德行。國儁襲本 衛所鎮中。天啟年,武解元,任撫標千總。白蓮教以妖 術亂,國儁從征,斬擒渠魁,戰勝,解圍兗州曲阜、鄒縣 等處後岡山,戰入賊巢,援不至,被執。憤罵不屈,其死 甚慘。院提奉旨陞世襲副千戶。」

張澤

[編輯]

按《安慶府志》:「澤字大被,懷寧人。以選貢授沅江令,計 平洞寇,再補巫山,卻茶稅。擢衢州別駕,礦寇戒無入。 尋擢廣安知州,特擢僉事雲南,益勵精不遑食。鳳繼 祖拒命,澤監軍,一戰而勝。追賊渡河,半渡伏起,執之。 賊置酒獻金,願得手書乞赦,澤叱賊,遂死之。事聞,贈 光祿少卿,賜廟額『忠節,廕一子』。」

張武

[編輯]

按《陝西通志》:「武宜川人,敦樸不喜浮華,以明經任雲 南永昌府照磨。值鳳賊變,逆武不屈,遂死於難。子友 直亦死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