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7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七十八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八卷目錄

 孔姓部列傳二

  唐

  孔穎達      孔紹安

  孔德倫      孔昌㝢

  孔禎       孔祖舜

  孔崇基      孔若思

  孔璲之      孔至

  孔惠元      孔萱

  孔齊卿      孔巢父

  孔述睿      孔惟晊

  孔敏行      孔戣

  孔戡       孔戢

  孔策       孔溫裕

  孔溫業      孔振

  孔緯       孔昭儉

  孔光嗣

  後唐

  孔謙       孔欽

  孔循

  後周

  孔仁玉

  宋

  孔維       孔宜

  孔憲       孔冕

  孔勖       孔承恭

  孔守正      孔延世

  孔道輔      孔聖祐

  孔宗旦      孔旼

  孔宗願      孔文仲

  孔武仲      孔平仲

  孔宗翰      孔若蒙

  孔若虛      孔端友

  孔恩

  金

  孔彥舟      孔敬宗

  孔璠       孔拯

  孔總       孔端甫

  孔元措      孔午

  元

  孔元       孔洙

  孔元用      孔之厚

  孔之全      孔湞

  孔浣       孔治

  孔思晦      孔克堅

  孔全       孔克愚

  孔克齊      孔克學

  明

  孔希學      孔希大

  孔克仁      孔文

  孔顒       孔訥

  孔鑑       孔彥縉

  孔友諒      孔文英

  孔謨       孔公恂

  孔鏞       孔弘緒

  孔弘泰      孔聞韶

  孔禧       孔蓑衣

  孔貞幹      孔金

  孔良       孔貞時

  孔四可      孔貞元

  孔貞運      孔尚賢

  孔引植

 孔姓部藝文

  贈孔君序         明宋濂

  隅南孔氏譜序        章朴

 孔姓部紀事

 箽姓部彙考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箽姓

 箽姓部列傳

  漢

  箽安國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八卷

孔姓部列傳二

[編輯]

[編輯]

孔穎達

[編輯]

按《唐書孔穎達傳》:「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八歲就 學,誦記日千餘言,闇記《三禮》義宗及長,明《服氏春秋 傳》《鄭氏尚書》《詩》《禮記》、王氏《易》。善屬文,通步曆。隋大業 初,舉明經高第,授河內郡博士。煬帝召天下儒官集 東都,詔國子祕書學士與論議,穎達為冠,又年最少老師宿儒,恥出其下,陰遣客刺之,匿楊元感家得免」, 補太學助教。隋亂,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學館學 士,遷國子博士。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除國 子司業,加散騎常侍,爵為子。久之,拜國子祭酒,侍講 東宮。後致仕,卒。

孔紹安

[編輯]

按《唐書孔若思傳》:「若思祖紹安,與兄紹新早知名。陳 亡,客居鄠,勵志於學,與孫萬壽皆以文辭稱,時謂孫、 孔。」隋大業末為監察御史,高祖受禪,擢內史舍人。

孔德倫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三代德倫,唐高祖武德九年改封褒 聖侯,太宗貞觀十一年詔朝會,位同三品,食邑一千 戶。年七十一卒。子二:崇基,子歎。」

孔昌㝢

[編輯]

按《唐書孔述睿傳》:「述睿曾祖昌宇,字廣成,貞觀中,對 策高第,歷魏州司馬,有治狀,帝為不置刺史,後進膳 部郎中。」

孔禎子季詡

[編輯]

按《唐書孔若思傳》:「若思從父禎,第進士,歷監察御史, 門無賓謁。高宗時,遷絳州刺史,封武昌縣子,諡溫。子 季詡,字季和,永昌初,擢制科,授祕書郎,終左補闕。」

孔祖舜

[編輯]

按《唐書孔述睿傳》:「述睿祖祖舜,字奉先,為監察御史, 以累下除成武令,雉馴於廷。」

孔崇基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四代崇基,中宗嗣聖十二年,襲封褒 聖侯。神龍元年五月,制授朝散大夫,陪祭朝會。年五 十六卒。子一,璲之。」

孔若思

[編輯]

按《唐書孔若思傳》:「若思,越州山陰人,陳吏部尚書奐 四世孫,早孤,其母躬訓教,長以博物聞,擢明經,歷庫 部郎中。常曰:『仕宦至郎中足矣。座右置止水一石,明 自足意』。」中宗初,三遷至禮部侍郎,出為衛州刺史,以 清白擢銀青光祿大夫,累封梁郡公。開元七年卒。

孔璲之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五代「璲之,字藏暉,元宗開元五年,襲 封褒聖侯,特授四門博士、王府文學、蔡州長史。二十 七年,改封文宣公,兼除兗州長史,遷都水使者,食邑 一千戶。子一:萱。」

孔至

[編輯]

按《唐書孔若思傳》:「若思子至,字惟微,歷著作郎,明氏 族學,與韋述、蕭穎士、柳沖齊名。譔《百家類例》,以張說 等為近世新族,剟去之。說子垍方有寵,怒曰:『天下族 姓,何豫若事而妄紛紛耶』?垍弟素善至,以實告。初,書 成,示韋述,述謂可傳。及聞垍語,懼,欲更增損,述曰:『止, 丈夫奮筆成一家書,奈何因人動搖?有死不可改』。遂」 罷。時述及穎士沖皆譔《類例》,而至書稱「工。」

孔惠元

[編輯]

按《唐書孔穎達傳》:「穎達子志,終司業。志子惠元,力學 寡言,又為司業,擢累太子諭德。三世司業,時人美之。」

孔萱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六代萱,襲封文宣公,兼兗州泗水令。 子一:齊卿。」

孔齊卿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七代齊卿,德宗建中三年襲封文宣 公,兼除兗州功曹參軍,轉青州司兵參軍。子三:惟晊 襲封。」

孔巢父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孫。少 力學,隱徂徠山。永王璘稱兵,辟署幕府,不應。璘敗,知 名。廣德中,為左衛兵曹參軍,三遷庫部員外郎,出為 涇原行軍司馬,累拜湖南觀察使。德宗狩奉天,擢給 事中陝華招討使。未幾,兼御史大夫,為魏博宣慰使。 李懷光據河中,帝復令巢父宣慰,罷其兵,以太子太」 保授之。懷光素服待命,巢父不止,眾忿,方宣詔,乃譟 而合,害巢父。帝聞震悼,贈尚書左僕射,諡「忠。」

孔述睿

[編輯]

按《唐書孔述睿傳》:「述睿,越州山陰人,梁侍中休源八 世孫。少與兄弟偕隱嵩山。大曆中,以太常寺協律郎 召擢,累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每一遷即至朝謝,俄 而辭疾歸,以為常。德宗立,拜諫議大夫,詔備禮敦遣。 既至,兼皇太子侍讀,固辭弗許,改祕書少監,兼右庶 子,復為史館修撰。貞元四年,以疾乞解,乃以太子賓」 客還鄉。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

孔惟晊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八代惟晊,憲宗元和十三年授兗州 參軍,襲封文宣公,年六十五卒。子一策。」

孔敏行

[編輯]

按《唐書孔述睿傳》:「述睿子敏行,字至之,元和初,擢進 士第,岳鄂呂元膺表在節度府,入拜右拾遺,四遷司 勳郎中,集賢殿學士。李絳遇害事本楊叔元,時無敢言者,敏行上書極論之,叔元乃得罪。敏行有名一時, 而雅操不逮父,卒年三十九,贈工部侍郎。」

孔戣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字君嚴,擢進士第,鄭 滑盧群辟為判官。群卒,攝總留務,入為侍御史,累擢 諫議大夫,宦寵側目。俄兼太子侍讀,改給事中,江西 觀察使,再遷尚書左丞,出為華州刺史。明州歲貢淡 菜、蚶蛤之屬,戣奏罷之。歷大理卿、國子祭酒。會嶺南 節度使崔詠死,帝謂裴度曰:『嘗論罷蚶菜者誰歟度』」 以戣對。即拜嶺南節度使,交廣大治。穆宗立,以吏部 侍郎召,改右散騎常侍,還為左丞,以禮部尚書致仕。 卒,年七十三,贈兵部尚書,諡貞。子遵孺。

孔戡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戡,字勝始,進士及第,補 修武尉,以大理評事佐昭義李長榮節度府。長榮死, 盧從史代之,留署掌書記。從史與王承宗、田緒陰相 結,欲久連兵以固其位。戡始陰爭不從,則於會肆言 拆之,遂以疾歸洛陽。從史誣以事,奏三上,詔以衛尉 丞分司東都,給事中呂元膺執不可,憲宗曰:「朕非不 知戡,行用之矣。」未幾卒,年五十七。從史敗,追贈司勳 員外郎。

孔戢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戢,字方舉。父死難,詔與 一子官,補修武尉,不受,以讓其兄戡。擢明經書判高 等,為校書郎、陽翟尉。累遷殿中侍御史,分司東都,轉 侍御史、庫部員外郎,拜京兆少尹,再遷湖南觀察使, 召授右散騎常侍,京兆尹。歲旱,戢躬祠曲江池,一夕 大澍,帝悅,詔兼御史大夫。卒贈工部尚書。」

孔策

[編輯]

按《闕里志》,「三十九代策明經及第,歷少府監主簿、國 子監丞,襲封文宣公,遷國子尚書博士,年五十七卒。 子振。」

孔溫裕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戣子溫裕,仕為天平 節度使。」

孔溫業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戢,戢子溫業,字遜志,擢 進士第。大中時,為吏部侍郎,求外遷,宰相白敏中顧 同列曰:「吾等可少警,孔吏部不樂居朝矣。」後為太子 賓客。

孔振

[編輯]

按《闕里志》:「四十代振,字國文,懿宗咸通四年狀元及 第,除祕書省校書郎,歷運判、監察御史、左補闕、水部 員外郎,襲封文宣公。年七十四卒。子一:昭儉。」

孔緯

[編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戣子遵孺,遵孺子緯, 字化文,少孤,才譽早成,擢進士第。崔慎由表置幕府, 再遷觀察判官,以長安尉直弘文館,遷監察御史,進 禮部員外郎,兼集賢直學士,為右司員外郎,拜翰林 學士,俄知制誥,頻遷戶部侍郎,擢御史中丞,三遷吏 部侍郎,改太常卿。從僖宗到蜀,以刑部尚書判戶部」, 改太子少保,進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 帝還,領諸道鹽鐵轉運使,累遷尚書左僕射,兼京畿 營田使。昭宗即位,進司空兼國子祭酒,加司徒,封魯 國公,進兼太保,出為荊南節度使,俄貶均州刺史。召 入朝,再擢吏部尚書,以司空、門下侍郎復輔政。會天 子出次石門,從至莎城,以病還都,卒,贈太尉。

孔昭儉

[編輯]

按《闕里志》:「四十一代昭儉,任南陵尉,授廣文館博士、 兗州司馬,賜緋,除祕書郎,襲封文宣公,累宰曲阜。年 六十卒。子一光嗣。」

孔光嗣

[編輯]

按《闕里志》:「四十二代光嗣齋郎出身。哀帝天祐二年, 授泗水令,陵廟主。年四十二,為灑掃戶孔末所害。子 一:仁玉。」

後唐

[編輯]

孔謙

[編輯]

按《五代史孔謙傳》:「謙,魏州人,為魏州孔目官。魏博入 於晉,莊宗以為度支使。自少為吏,工書算,頗知金穀 聚斂之事。習與梁相拒河上十餘年,大小百餘戰,調 發供饋,未嘗缺乏,所以成莊宗之業者,謙之力為多。 莊宗建大號,以謙為租庸使。謙無他能,直以聚斂為 事,天下怨苦之。明宗立,下詔暴謙罪,斬於洛陽市,籍 沒其家。」遂罷租庸使額,分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

孔欽

[編輯]

按《浙江通志》:「欽字季舒,會稽人。官至光祿大夫。」

孔循

[編輯]

按《五代史孔循傳》,「循不知其家世何人也,少孤,流落 汴州。汴州富人李讓闌得之,養以為子。梁太祖鎮宣 武,以李讓為養子,循乃冒姓朱氏。稍長,給事太祖帳 下。太祖諸兒乳母有愛之者,養循為子。乳母之夫姓趙,循又冒姓為趙氏,名殷衡。昭宗東遷洛陽,太祖盡 去天子左右,悉以梁人代之,以王殷為宣徽使,循為」 副使。循與蔣元暉、張廷範等共與弒昭宗之謀。唐亡, 事梁為汝州防禦使、左衛大將軍、租庸使,始改姓孔 名循。莊宗時權知汴州。明宗自魏兵反而南,莊宗東 出汜水,循持兩端,遣迎明宗於北門,迎莊宗於西門, 供帳牲餼,其禮如一,而戒其人曰:「先至者入之。」明宗 先至,遂納之。明宗即位,以為樞密使,出為忠武軍節 度使,徙鎮橫海。卒於鎮,年四十八。贈太尉。

後周

[編輯]

孔仁玉

[編輯]

按《宋史孔宜傳》:「仁玉九歲通《春秋》,姿貌雄偉。後唐明 宗長興元年,以為曲阜主簿。三年,遷龔丘令,襲文宣 公。晉高祖天福五年,改曲阜令。周高祖廣順二年,平 慕容彥超,幸曲阜,拜孔子廟及墓,召仁玉賜五品服, 復以為本縣令。仁玉四子:長宜,次憲,次冕,次勖。」

[編輯]

孔維

[編輯]

按《宋史孔維傳》:「維字為則,開封雍丘人。乾德四年,九 經及第,解褐東明、鄢陵二主簿,調滁州軍事推官。太 宗即位,擢授太子左贊善大夫,知河南縣,通判滑、梓 二州。雍熙初,遷主客員外郎。三年,擢為國子司業,賜 金紫,拜國子祭酒。淳化初,兼工部侍郎。二年,卒。景德 四年,錄其孫禹圭同學究出身。」

孔宜

[編輯]

按《宋史孔宜傳》:「宜字不疑,兗州曲阜人,孔子四十四 世孫。舉進士不第。乾德中,詔以為曲阜主簿,歷黃州 軍事推官,遷司農寺丞,掌星子鎮市征。詔以星子為 縣,就命宜知縣事。代還,遷太子右贊善大夫,襲封文 宣公。未幾,通判密州,遷殿中丞。雍熙三年,王師北伐, 受詔督軍糧,涉拒馬河溺死。」

孔憲

[編輯]

按《宋史孔宜傳》:「憲,太平興國二年進士及第,至工部 員外郎,知浚儀縣。」

孔冕

[編輯]

按《宋史孔宜傳》:「冕,應城主簿。」

孔勖

[編輯]

按《宋史孔道輔傳》:「道輔父勗,進士及第,為太平州推 官,以殿中丞通判廣州。真宗東封,躬詣孔子祠,問宰 相孔氏今孰為名者,或言勗有治行,即召對,以為太 常博士,知曲阜縣。後為御史臺推直官,累遷秘書監, 分司南京,管勾祖廟,以尚書工部郎致仕。後道輔卒, 年八十九。」

孔承恭

[編輯]

按《宋史孔承恭傳》:「承恭字光祖,京兆萬年人。唐昭宗 東遷,舉族隨之,遂占籍河南。五世祖戡,戡孫迥,萊州 刺史。迥子昌庶,虞部郎中。昌庶子莊,仕晉為右諫議 大夫。由戡至莊,皆登進士第。承恭,莊之子也。以門蔭 授秘書省正字,歷溫、安豐二縣主簿,入為大理寺丞。 太宗即位,遷大理正,擢庫部員外郎,判大理寺少卿」 事,遷屯田、兵部二郎中,同考校京朝官課第。端拱三 年,為太常少卿,以疾致仕。子坋,同學究出身,為登封 縣尉。

孔守正

[編輯]

按《宋史孔守正傳》,「守正,開封浚儀人。幼事後唐明宗 子許王從益。漢初為東西班承旨,事魏王承訓。周世 宗征淮南,以材勇選為東班承旨。宋初,補內殿直,兼 領驍雄、吐渾指揮,從劉廷翰平蜀,還遷驍雄副指揮 使。開寶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隸何繼筠麾下。太平興 國中,累遷日騎東西班指揮使,以勞再遷日騎都指」 揮使、領濡州刺史。端拱初,遷龍衛都指揮使、領長州 團練使,出鎮真定。是年秋,出為潁州防禦使。未幾,太 宗以其練習戎旅,特置「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以 授之,改領振州防禦使。明年,拜殿前都虞候、領容州 觀察使。真宗即位,授昌化軍節度觀察留後。景德初, 以不任職代,無何,卒,贈泰寧軍節度使。

孔延世

[編輯]

按《宋史孔宜傳》:「宜子延世,字茂先,以父死事,賜同學 究出身,為曲阜主簿,歷閩、長葛二令。真宗至道三年, 以為曲阜令,襲封文宣公。咸平三年,卒官。」

孔道輔

[編輯]

按《宋史孔道輔傳》:「道輔,字原魯,初名延魯,孔子四十 五代孫。幼端重,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有蛇出 天慶觀真武殿中,一郡以為神,州將帥官屬往奠拜 之,道輔以笏擊蛇,碎其首,觀者歎服。遷大理寺丞,知 仙源縣,主孔子祠事。再遷太常博士,召為左正言。未 幾,為直史館,除右司諫,龍圖閣待制。明道二年,為右」 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會郭皇后廢,道輔率諫官十 人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當輕議。」絀廢。出 知泰州。頃之,復入為御史中丞。道輔性鯁挺特達,遇

事彈劾無所避,出入風采肅然。及再執憲,權貴益忌
考證
之。出知鄆州,行至韋城,病卒。皇祐三年,特贈尚書工

部侍郎。子宗翰。

孔聖祐

[編輯]

按《宋史孔宜傳》:「宜子延世。延世子聖祐,景德初始九 歲,特賜同學究出身,後擢為太常寺奉禮郎,改大理 評事。天禧五年授光祿寺丞,襲封文宣公,知仙源縣 事,改名祐,遷太子中舍,卒。」

孔宗旦

[編輯]

按《宋史孔宗旦傳》:宗旦,魯人,為邕州司戶參軍。儂智 高未反時,州有白氣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為兵象, 度智高必反。後智高破橫州,即載其親往桂州,曰:「吾 有官守,不得去,無為俱死也。」既而州破被執,賊欲任 以事,宗旦叱賊,且大罵,遂被害。事聞,贈太子中允。

孔旼

[編輯]

按《宋史孔旼傳》:「旼字寧極,孔子四十六代孫。隱居汝 州龍興縣龍山之滍陽城。性孤潔,喜讀書,動止必依 禮法,環所居百餘里,人皆愛慕之。葬其父,廬墓三年, 臥破棺中,日食米一溢,壁間生紫芝數十本。近臣列 薦,授祕書省校書郎,致仕。居數年,召為國子監直講, 辭不赴,即遷光祿寺丞。頃之,起知龍興縣,復辭,卒贈」 太常丞。

孔宗願

[編輯]

按《闕里志》:「宗願,字子莊,延澤子。仁宗天聖中,以叔父 道輔蔭,補太廟齋郎。寶元二年,授守國子監主簿,襲 封文宣公,知仙源縣事。至和二年,改封衍聖公,遷尚 書比部員外郎,通判濰州。卒於官。子四:若蒙、若虛、若 愚、若拙。」

孔文仲

[編輯]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性狷直, 寡言笑,少刻苦問學,號博洽。舉進士,南省第一,調餘 杭尉,再轉台州推官。熙寧初,以制舉薦,對策力論王 安石所建理財訓兵之法為非是,宋敏求第為異等, 安石怒,僅得國子直講,出通判保德軍。元祐初,哲宗 召為祕書省校書郎,進禮部員外郎,遷起居舍人,擢」 左諫議大夫,改中書舍人。三年,同知貢舉。疾甚,還家, 卒。文仲與弟武仲、平仲皆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

孔武仲

[編輯]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 士,中甲科,調糓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元 祐初,歷祕書省正字、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 業,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人。數月,拜中 書舍人,直學士院,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 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元符」 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 百餘卷。

孔平仲

[編輯]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平仲,字義甫,登進士第,又 應制科,用薦為祕書丞、集賢校理。文仲卒,歸葬南康。 詔以平仲為江東轉運判官,護葬事,提點江淛鑄錢、 京西刑獄。紹聖中,言者詆其元祐時附會當路,譏毀 先烈,削校理,知衡州,提舉,徙韶州,責惠州別駕,安置 英州。徽宗立,復朝散大夫,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 舉永興路刑獄,帥鄜延、環慶,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 平仲長史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戲》諸書,傳 於世。

孔宗翰

[編輯]

按《宋史孔道輔傳》:「道輔子宗翰,字周翰,登進士第,知 仙源縣。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判官,提點京東刑 獄,知虔州。城濱章、貢兩江,歲為水齧。宗翰伐石為址, 冶鐵錮之,由是屹然,詔書褒美。歷陝、揚、洪、兗州,皆以 治聞。哲宗初立求言,吏民上書以千數,詔司馬光采 閱其可用者十五人,獨稱獎,其二,乃宗翰與王鞏也。」 元祐初,召為司農少卿,遷鴻臚卿,進刑部侍郎。屬疾 求去,以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

孔若蒙

[編輯]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蒙字公明,熙寧元年,襲封衍 聖公。元祐元年,改封奉聖公,坐事廢,以弟若虛承襲。」

孔若虛

[編輯]

按《闕里志》:「若虛,字公實,元符元年,襲封奉聖公,卒,朝 廷復以若蒙子端友繼之。大觀閒,復以奉聖公為衍 聖公。」

孔端友

[編輯]

按《闕里志》:「四十八代端友,字子交,崇寧三年,封衍聖 公。建炎初,寓三衢,終知郴州。無嗣,以姪玠襲封於衢。 凡六世,至明始罷。」

孔恩

[編輯]

按《徐州志》:「恩,宣聖五十代孫,南渡徒居蕭。」

[編輯]

孔彥舟

[編輯]

按《金史孔彥舟傳》:「彥舟字巨濟,相州林慮人。避罪之 汴,占籍軍中,己而殺人亡命為盜。宋靖康初,應募,累官京東西路兵馬鈐轄,為沿江招捉使,走之齊,從劉 麟伐宋,為行軍都統,改行營左總管。齊國廢,累官工 兵部尚書,河南尹,封廣平郡王。正隆例降金紫光祿 大夫,改南京留守。彥舟自幼至老,常在行伍,習兵事」, 知利鈍。正隆五年,死於汴,年五十五。

孔敬宗

[編輯]

按《金史孔敬宗傳》:「敬宗字仲先,其先東垣人。石晉末, 徙遼陽。遼季,敬宗為寧昌劉宏幕官,斡魯古兵至境 上,敬宗勸劉宏迎降,遂以敬宗為鄉導。拔顯州,以功 補順安令。天輔二年,知安州事,遷靜江軍節度使,歷 石、辰、信、磁四州刺史,階光祿大夫,除寧昌軍節度使, 徙歸德軍,致仕。大定二年卒。」

孔璠

[編輯]

按《金史孔璠傳》:「璠字文老,至聖文宣王四十九代孫, 故宋朝奉郎,襲封端友弟端操之子。齊阜昌三年,補 迪功郎,襲封衍聖公,主管祀事。天會十五年,齊國廢, 熙宗即位,詔求孔子後,加璠承奉郎,襲封衍聖公,奉 祀事。皇統三年,璠卒,子拯襲封,加文林郎。」

孔拯

[編輯]

按《金史孔璠傳》:「璠子拯,字元濟。天德二年,定襲封衍 聖公俸格,有加於常品。久之,加拯承直郎,大定元年 卒。弟總襲封,加文林郎。」

孔總

[編輯]

按《金史孔璠傳》:「拯弟總,字元會,大定二十年,召至京 師,授曲阜縣令,明昌元年卒。子元措襲封,加文林郎。」

孔端甫

[編輯]

按《金史孔璠傳》:「四十八代端甫,明昌初,學士党懷英 薦其年德俱高,讀書樂道,該通古學,召至京師,特賜 王澤榜及第,除將仕郎、小學教授,以主簿奉祀致仕。」

孔元措

[編輯]

按《金史孔璠傳》:「元措,字夢得,明昌三年,超遷中議大 夫。承安二年,詔兼曲阜縣令,仍世襲。元措歷仕宣宗、 哀宗,後歸元終焉。」

孔午

[編輯]

按《徐州志》:「午恩四世孫,當金末,聚眾誓約捍禦一境。」

[編輯]

孔元

[編輯]

按《元史孔元傳》:「元字彥亨,真定人。驍勇有智略。歲丁 酉,棄家從軍,隸丞相史天澤麾下。中統二年,宣授管 軍總把。至元十四年,進武略將軍、管軍千戶。明年,進 武義將軍、侍衛親軍千戶,賜佩金符。又明年,加宣武 將軍、右衛親軍總管。十九年,以疾卒。子鷹揚襲授昭 信校尉、右衛親軍弩軍千戶,仍佩金符。至大元年,以」 疾卒。子成祖襲,延祐二年卒。子那海襲。

孔洙

[編輯]

按《浙江通志》:洙,先聖之後也。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 代孫端友子玠寓衢州。元既平,宋,世祖欲襲封衍聖 公,疑所立。或言孔氏子孫寓衢者,乃其宗子。召洙赴 闕,洙遜於居曲阜者。世祖曰:「寧違榮而不違親,真聖 人後也。」遂命為國子祭酒,提舉浙東學校。

孔元用

[編輯]

按《闕里志》:「元用,字俊卿。初,貞祐二年,元措從宣宗還 汴,擬兄元用攝祀事。及宋克平山東,寶慶元年,權襲 封衍聖公、仙源令。二年,改濟州通判,兼京東西路安 撫司主管機宜文字。元太師國王木華黎統諸道兵 至,承制封拜,權授襲封衍聖公,世襲曲阜令。乙酉年, 太師征益都,以元用偕行,世襲曲阜令。元措卒,無子」, 以姪之固庶子湞嗣爵。之固,元措母弟元紘子也。湞 坐罪奪爵,無子,故以元用權襲封焉。

孔之厚

[編輯]

按《闕里志》:「五十二代之厚,元孝子也。贈亞中大夫、濟 寧路總管、輕車都尉、魯郡侯。初,宗願四子:若蒙、若虛、 若愚、若拙。若蒙襲封,若愚生端立,端立生琥,琥生拂, 拂生元孝。自元措傳湞以來,嫡長乃元孝生之厚,至 浣凡三世。」

孔之全

[編輯]

按《闕里志》:「之全,字工升,元用子。元用從太師征益都, 之全遂權襲封衍聖公、曲阜令。癸巳,元措從汴梁還 東平,仍襲封衍聖公。之全止曲阜令。壬子二月,宣差 東平路行軍萬戶總管管民長官,權授襲封衍聖公, 兼曲阜令。」

孔湞

[編輯]

按《闕里志》:「湞之固子。元,憲宗元年,繼伯祖元措襲封。 八年,罷為維州尹,無子。」

孔浣

[編輯]

按《闕里志》,「五十三代浣字日新,贈中議大夫、太常禮 儀院同僉、上騎都尉,追封魯郡伯,再贈通議大夫、禮 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魯郡侯。子一:思晦。」

孔治

[編輯]

按《闕里志》:「治,字世安,之全子。壬子充曲阜管民長官。 中統元年,改曲阜令。四年,權主祀事。至元十三年,授承事郎。二十二年,授奉訓大夫,單州防禦使。二十九 年,遷奉直大夫,密州知州。元貞元年,赴闕朝見,特授 中議大夫,襲封衍聖公。」

孔思晦

[編輯]

按《元史孔思晦傳》:「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孫。資 質端重,性簡默,讀書講求義理詞章之習,薄而弗為。 家貧,躬耕以為養。至大中,舉茂才,為范陽儒學教諭。 延祐初,調寧陽學。仁宗在位,崇尚儒道,一日,親取孔 氏譜牒按之曰:『以嫡應襲封者,思晦也』。特授中議大 夫,襲封衍聖公,月俸加至五百緡,賜四品印,陞嘉議」 大夫。至順二年,改賜三品印。元統元年卒。卒之日,有 鶴百餘翔其屋上,又見神光自東南落其舍北。至正 中,朝廷加贈其官,賜諡「文肅。」

孔克堅

[編輯]

按《元史孔思晦傳》:「思晦子曰克堅,襲封衍聖公,階嘉 議大夫,既而進通奉大夫。至正十五年,召為同知太 常禮儀院事,拜陝西行臺侍御史,遷國子祭酒,擢山 東肅政廉訪使,不赴。孫希學,襲封衍聖公。」

孔全

[編輯]

按《元史孔全傳》:「全,亳州鹿邑人。父成病,割股肉啖之, 愈。後卒,居喪盡哀,廬墓左,負土為墳,日六十肩。風雨 有虧,俟霽則補之。三年起墳,廣一畝,高三丈餘。」

孔克愚

[編輯]

按《杭州府志》:「克愚,字鈍夫,仁和人,宣聖五十五世孫。 父文學,仕至建德路總管知事,遂家焉。克愚善讀書, 隱居夾城巷,有《西塍吟槁》。」

孔克齊

[編輯]

按《溧陽縣志》:「克齊,字肅夫,先聖五十五世孫。大父宗 善為建康路教授,卒於官。父文昇贅於溧陽之沈氏, 遂家焉。克齊長於文章,以憲司薦,授黃岡書院山長, 陞國史編修。」

孔克學

[編輯]

按《湖廣通志》:「克學,至聖五十五代孫。元末授荊州學 正,寓沱潛閒,工詩文,有集傳世。」

[編輯]

孔希學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希學字士行,先聖五十六代孫 也。世居曲阜。父克堅,元國子祭酒。至正十五年,以希 學襲封,其冬為祕書卿。洪武元年十一月,命希學襲 封衍聖公,置官屬,進秩正二品,階資善大夫。每歲入 朝,班亞丞相。希學好讀書,善隸法,文詞爾雅,每賓客 讌集,談笑揮灑,爛然成章。承大亂後,廟貌服物,盡失」 其故。畢力修舉,復還舊觀。十四年卒。命守臣致祭。

孔希大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洪武元年十一月,命希學族人 希大為曲阜世襲知縣。」

孔克仁

[編輯]

按《明外史孔克仁傳》:「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進郎 中,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數與論天下形勢及前代興 亡事。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諸子經,功臣子弟 亦令入學。己出知江州,入為參議,坐事死。」

孔文

[編輯]

按《貴州通志》:文聖裔,洪武初,以知府戍貴州卒,子孫 遂居於此。按察使馮成能匾其門曰「闕里分潢。」

孔顒

[編輯]

按《霸州志》:「顒,明洪武甲子科舉人,任德平縣教諭。」

孔訥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希學子訥,洪武十七年正月襲 封,命禮官以教坊樂導送至國學,學官率諸生二千 餘人迎於成賢街。自後每歲入覲,給符乘傳。帝既革 丞相,遂令班文臣首。訥性恭謹,處宗黨有恩。建文二 年卒。」

孔鑑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訥子鑑,有孝行,嗣爵二年,卒。成 祖即位,遣使致祭。」

孔彥縉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鑑子彥縉,永樂八年襲。甫十歲, 命肄業國學,久之,遣歸。仁宗踐阼,來朝,賜宅東安門 外。景泰元年,帝視學,彥縉率三氏子孫觀禮,賜坐彝 倫堂聽講。視學必先期召衍聖公,自此始。彥縉少孤, 能自立,然與族人不睦,景泰六年卒。」

孔友諒

[編輯]

按《明外史黃澤傳》:「孔友諒,長洲人,永樂十六年進士, 改庶吉士,出知雙流縣。宣宗初,上言六事。宣德八年, 命吏部擇外官有文學者,得友諒,令辦事六科,未授 官而卒。」

孔文英

[編輯]

按《湖廣通志》:「文英,字世傑,陝西安化人,徙襄陽。永樂 辛丑進士,令廬陵,擢監察御史,折黃岩大獄,歷陞刑 部左侍郎,卒賜祭葬,墓在峴首。薛文清銘曰:『君惟其 魁,孔牒世輝,所持不回,所職不隳』。子宗寅、宏,因占籍焉。」

孔謨

[編輯]

按《杭州府志》:「謨,字希伯,仁和人。永樂十六年歲貢,銓 授景州知州,擢吏部員外郎,改禮部。自居家以至服 官,義不苟取,仁心愛民,知幾休致。後以疾卒。」

孔公恂

[編輯]

按《明外史孔公恂傳》:「公恂字宗文,曲阜人,先聖五十 八世孫,景泰五年登第。天順初,授禮科給事中。大學 士李賢言:『公恂大聖人後,贊善司馬恂,宋大賢溫國 公光後,宜輔導太子』。帝喜,同日超拜少詹事,東宮講 讀,入語孝肅皇后曰:『吾今日得聖賢子孫為汝子傅』。」 孝肅皇后者,憲宗生母,以皇貴妃有寵,於是具冠服 拜謝,宮中傳為盛事雲。成化二年謫漢陽知府。未至, 丁父憂。服闋,還故秩,涖南京詹事府。久之卒。

孔鏞

[編輯]

按《明外史孔鏞傳》:「鏞字韶文,長洲人。父友諒。鏞少孤 力學,登景泰五年進士,知都昌縣。成化元年擢高州 知府。時賊屯境內者十餘部,而鄧公長、馮曉為之魁。 公長屯茅峒,曉屯化州,皆屢招不從。鏞一日以羸卒 四人直抵茅峒,諭曰:『汝曹故良民,迫凍餒耳。我,汝父 母;汝,我子也。信我,送我歸,不信則殺我』。公長感泣,遂」 焚巢來降。諸賊次第納款。曉未服,鏞選死士二百人, 乘夜抵化州,獲其妻子以歸,厚恤之,曉亦降。上官論 薦。五年擢按察副使,分巡高、雷二府。尋進按察使。已, 遷左布政使,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弘治二年 召為工部右侍郎,道卒。卒時,日正中,忽白氣自其舟 上貫天,一大星熒熒然,人皆異之,目為「孔鏞星。」

孔弘緒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彥縉子承慶先卒,孫弘緒甫八 歲,襲封。英宗復辟,入賀,召見纔十歲,進止有儀,帝甚 悅。弘緒恃李賢,多過舉,成化五年,被劾奪爵為庶人, 令其弟弘泰襲。」

孔弘泰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弘泰既嗣爵,弘治十一年,山東 按臣言弘緒遷善改行,命復冠帶。明年六月,聖殿災, 弘泰方在朝,弘緒率子弟奔救,素服哭廟,蔬食百日。 弘泰還,亦齋哭如居喪。弘泰生七月而孤,奉母孝,與 弘緒友愛無閒言。十六年卒。」

孔聞韶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弘泰卒,弘緒子聞韶襲。正德三 年,以尼山、洙泗二書院及鄒縣子思子廟各有祀事, 奏請弟聞禮主之。帝授聞禮五經博士,主祀事,世以 衍聖公弟為之,著為令。兩書院各設學錄一人,薦族 之賢者充焉。嘉靖二十五年,卒,子貞幹襲。」

孔禧

[編輯]

按《湖廣通志》:「禧字彥和,其先世來自雲南永昌。嘉靖 癸未進士,知浮梁縣。操持狷潔,加意惠民,積穀備賑, 剛直無所阿附。調知雲縣,未任卒。禧沈默端謹,兄傳 友愛,禧以父事之,俸給皆歸兄。又喜周人之急,有貸 不能償者,輒焚其券。」

孔蓑衣

[編輯]

按《湖廣通志》:「蓑衣,嘉靖閒嘗過京山,就賣菜兒乞蘿 菔,欣然與二枚。孔曰:『汝明日微有財』。已而從食店求 食,店人叱之,孔曰:『勿叱,不久此且為赤地』。明日店果 火,賣菜兒於餘燼中拾得銀半錢。」

孔貞幹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貞幹,嘉靖三十五年入朝,卒,子 尚賢襲。」

孔金

[編輯]

按《明外史孔金傳》:「金,山陽人。父早亡,母謝氏遺腹三 月而生金。母為大賈杜言逼娶,投河死。金長,屢訟於 官,不勝。乞食走闕下,擊登聞鼓訴冤,不得達,還墓所, 晝夜號泣。里人陳其事於府,知府張守約,坐言大辟。 未幾,守約卒,言夤緣獲脫,金復號訴不休。撫按理舊 牘,仍坐言大辟,迄死獄中。」

孔良

[編輯]

按《明外史孔金傳》:「金子良亦有孝行。父病,刲股為羹 以進,父旋愈。比卒,廬墓哀毀。萬曆四十三年,父子並 得旌。」

孔貞時

[編輯]

按《池州府志》,貞時號太華。由會魁選庶常,授檢討,歷 起居注,編纂六曹。章奏誥敕撰文皆酌古準今,不屑 屑務鉛華。有足兵足餉議,娓娓千言,悉中窾要。因積 勞病卒。歷官八年,曾不殖家產,京邸惟圖數篋。朝野 推為宰相才,惜未竟其用以歿。存有《魯齋文集》行世。

孔四可

[編輯]

按《高淳縣志》:「四可,字願之。仕北京兵馬政事外,以書 法文章名於世,一時名士咸推重焉。修身力學,至老 不倦。所著有《四游集》《金蘭翰墨易解》《玉蘭堂集》諸書 行於世。大宗伯朱之蕃為孔王孫傳藏於家。」

===孔貞元===
考證
按《蕭縣志》:「貞元,字百原。豐骨稜稜,具北海度。性孝友,

讀書不求解悟,輒清脫。遇寇難,屹然不屈,引剪刀一 股,自刺其心而死。」

孔貞運

[編輯]

按《江寧府志》:「貞運,字開仲,宣聖裔。器度端凝,嗜學苦 志。萬曆己未進士,廷對第二名,授編修。天啟中,陞中 允,充講官。時璫勢薰灼,貞運守正不阿。崇禎踐阼,陞 國學祭酒。以親老乞假,起南禮部侍郎,以病乞歸。甲 申聞闖變,痛哭臥病,哀詔至縣,扶掖起迎,未及成禮, 遂卒。年六十九。諡文忠。」

孔尚賢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尚賢博識,天啟元年卒,無嗣,從 弟子引植襲。」

孔引植

[編輯]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引植祖貞寧,衍聖公貞幹弟也, 仕為五經博士。父尚坦,國學生,追封衍聖公。引植先 為博士,尚賢既喪子,遂育為嗣。天啟四年,以覃恩加 太子太保。崇禎元年加太子太傅。」

孔姓部藝文

[編輯]

《贈孔君序》
宋·濂

[編輯]

余來江寧之四月,與楊君某會於郡庠。楊君謂余曰: 「曲阜孔君克敬,宣聖五十代孫也。通儒家言,習唐人 古今詩,往往婉麗如晴葩鬥春,態有餘妍,得言外含 蓄之意,然猶患學之未充也。」將負笈遊大江之南,適 監察御史安道調官江寧,遂與之偕來。居無何,南北 道絕,遂莫能歸故鄉。青燈照影,孤坐寥閴中,思尼山 「之蔥蒨,懷泗水之淵淪,未嘗不潸然隕涕,吾黨之士 憐焉。子宜為文以宣其沈鬱,庶幾有以底夫道也。」余 謝曰:「克敬未余識也,余何文為?」楊君曰:「吾聞釋人之 所難忘,而能喻之以至理者,霄壤閒,坎止流行,曷嘗 有一定哉?譬之西風木葉,飄霣於川之中,其迴旋轉 移,有直達長江者,有泊於石磯而棲於浮查者,有弗 離其故處者,一委之自然而已,何所容其心哉?若膠 膠泥於土著之間,殆非也。」以克敬之家言之,其先本 宋人,至防叔始奔於魯,遂為魯人,其後裔亦不專居 於魯也。太子少傅潛則移於會稽;撫州守博太學博 士端朝則徙於信安;通城令端植則遷於江夏;處士 管則分守臨川。間求「其故,多因患難來奔而寖成巨 族,或以詩書擢進士第,或以政事列刺雄藩,或以文 學主教庠序,章綬輝艷,後先相望,初不拘拘於泗水 之懷、《尼山》之思也。雖然,父母之邦,親戚聚焉,墳墓存 焉,遠而去之,豈人情所欲哉?第以世變之來,紛紜轇 轕,有非智力之可為,能存喘息而復齒於眾士,不趐 足矣」,他尚何憂哉!克敬之所憂者,則宜曰:「我孔氏之 子孫也。」孔氏之道,大如天地,明如日月,信如四時,堅 如金石,夫人之所當學也,況吾為其後者乎?是則可 憂也。克敬能若是,則雖闕里之遠,人孰得而愧之?脫 有不然,雖衣博衣而立魯東門,日號諸人曰:「我孔氏 之子孫。」亦君子之所不與也。克敬慎之哉!「抑余聞九 苞之鶵,決生於岐山之鳳;千里之駒,必產於渥窪之 馬;用世之才,多出於神明之胄。克敬之賢,余知其不 特通儒家言及能詩而已,負笈之志,蓋未艾也。他日 道益凝,聲聞將日昭,江寧之有孔氏,其盛與信安、江 夏諸族等,又當自克敬始也。余之有望於克敬者,不 亦遠乎?」楊君曰:「子言美矣,其理亦至矣,可以宣其沈 鬱矣。盍書以贈之?余不敢辭。」

《隅南孔氏譜序》
章朴

[編輯]

天生孔子為萬世師,而私淑艾者,未嘗不切嚮往焉。 吾邑隅南孔氏,聖裔也,諱克聰公者,與予聯姻世契, 同博弟子員,殆猶夫子德教而範我矜式者也。克聰 公之祖母為方氏,而遜志先生以內姪居督誨,率予 同受業者久之。一日齋頭語及世家譜籍,則無如孔 氏為最,予因請得寓目焉。簡編絢爛,碑序焜煌,皆歷 代諸名公之著作也。《水木本源》自四十八代祖諱端 友者,宋時襲封衍聖公。靖康之變,與子玠隨高宗南 渡,因賜地居衢,終宋世皆襲爵封。元初封宣聖後,疑 所立。或言孔氏子孫寓衢者,迺其宗子。召孔洙赴闕, 洙遜於居曲阜者。世祖曰:「寧辭榮而不違道,真聖人 之後也。」拜國子祭酒。凡孔子子孫居衢者,悉復其家。 五十三代祖諱淋公者,樹幟萟林。司鐸鄒序遘亂,掛 冠入山,棲會稽,復遷寧海隅南居焉。至克聰公,與克 堅、克表、克愚諸公為鴈行,歷五十五世矣。子姓繁衍, 昭穆森森,一如魯庭《家訓》。嗚呼!自生民以來,未有如 夫子者;而子孫遍天下,宜也。道德醞釀,文章毓秀,克 聰公期以學業發祥而志氣卓越,泥塗軒冕。先生與 予每勸之仕,曰:「今天子在上,治化大行,得草茅臣妾 幸也。」予沐薰陶,實渥德契。因繙閱諸書,而《史記年譜》 《闕里誌銘》,鑿鑿炳若日星。夫子在天之靈,亙萬古如 新矣。吾謂其宗南北雖分,而源同派合,寖昌寖熾,寖 流寖長,寧有既乎!時在乙未菊月旦日,先生命予筆 之,以記。同事盟至好,而道學淵源賴有所自,則私淑諸孔子者因以識不朽雲。

孔姓部紀事

[編輯]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及魯人往 從冢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里。」

《後漢書孔融傳》: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 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 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 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 祖父嘗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 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 坐莫不歎息。

《世說新語》: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 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 「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元史孔思晦傳》:五季時,孔末之後方盛,欲以偽滅真, 害宣聖子孫幾盡。至是,其裔欲復冒稱宣聖後,思晦 以為不早辨則真偽久益不可明,彼與我不共戴天, 乃「列子族,與共拜殿庭,可乎?」遂會族人斥之,而重刻 《宗譜》於石。

《畿輔通志》:「正德初,王宸尹應天巨族孔姓者,冒聖裔 謀授官,以萬金行賂。宸叱之,竟不得行。」

箽姓部彙考箽音董

[編輯]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

箽姓

[編輯]

箽氏,見《廣韻》。

箽姓部列傳

[編輯]

箽安國

[編輯]

按:《漢書藝文志》農九家有《箽安國》十六篇。師古曰: 「漢代內史,不知何帝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