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09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九十五卷 |
第九十五卷目錄
帝紀部彙考八十九
宋十一
高宗一
皇極典第九十五卷
帝紀部彙考八十九
[編輯]宋十一
[編輯]高宗本紀一
[編輯]按《宋史高宗本紀》,「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 文昭仁憲孝皇帝,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顯 仁皇后韋氏。大觀元年五月乙巳生東京之大內,赤 光照室。八月丁丑賜名,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封蜀國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廣平郡王;宣和三年十 二月壬子,進封康王。資性朗悟,博學彊記,讀書日誦」 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始冠,出就外第。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於城西北,遣使入 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朝廷方遣同知樞密院事 李梲等使金,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 親王,送大軍過河。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遂命 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帝俱。金帥斡離不留之軍 中,旬日,帝意氣閒暇。二月,會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 平仲夜襲金人砦,不克,金人見責,邦昌恐懼涕泣,帝 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更請肅王。癸卯,肅王至軍中,許 割三鎮地。進邦昌為太宰,留質軍中,帝始得還。金兵 退,復遣給事中王雲使金,以租賦贖三鎮地。又以蠟 書結遼降將耶律余睹為金人所得。八月,金帥黏罕 復引兵深入,陷太原,斡離不破真定。冬十月,王雲從 吏自金先還,言金人須帝再至乃議和。雲歸,言金人 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都。十一月,詔帝使河北,奉 袞冕玉輅,尊金主為伯,上尊號十八字,被命即發京 師,以門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議,請與俱。乃以其子中 書舍人延禧為參議官,偕行。帝由滑、濬至磁州,守臣 宗澤請曰:「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 磁人以雲將挾帝入金,遂殺雲。時黏罕、斡離不己率 兵渡河,相繼圍京師,從者以磁不可留。知相州汪伯 彥亦以蠟書請帝還相州。閏月,耿南仲馳至相,見帝, 致辭,以面受欽宗之旨,盡起河北兵入衛。帝乃同南 仲募兵勤王。初,朝廷聞金兵渡河,欲拜帝為元帥。至 是,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復申元帥之議,尚書右僕射 何栗擬詔書以進。欽宗遣閤門祗候秦仔持蠟詔至 相,拜帝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知中山府陳亨伯為元 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仔於頂髮中出詔,帝讀之 嗚咽,兵民感動。十二月壬戌朔,帝開大元帥府,有兵 萬人,分為五軍,命武顯大夫陳淬、都統制軍馬、閤門 祗候侯章齎蠟書至自京師。詔帝「盡發河北兵,命守 臣自將。」帝乃下令諸郡守與諸將議引兵渡河。乙亥, 帝率兵離相州。丙子,履冰渡河。丁丑,次大名府。宗澤 以二千人先諸軍至,知信德府梁揚祖以三千人繼 至,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皆在麾下,兵威稍振。會 簽書樞密院事曹輔齎蠟詔至,云:「金人登城不下,方 議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輕動。」汪伯彥等皆信和議,惟 宗澤請直趨澶淵為壁,次第解京城之圍。伯彥、南仲 請移軍東平。帝遂遣澤以萬人進屯澶淵,揚言帝在 軍中。自是澤不復預府中謀議。帝決意趨東平。庚寅, 帝發大名。
建炎元年春正月癸巳,帝至東平。初,帝軍在相州,京 城圍久,中外莫知帝處,及是陳請四集,取決帥府。壬 寅,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亦部兵數 千至東平,命潛善進屯興仁,留惟忠為元帥都統制。 金人聞帝在澶淵,遣甲士及中書舍人張澂來召,宗 澤命壯士射之,澂乃遁。伯彥等請帝如濟州。二月庚 辰,發東平。癸未,次濟州。時帥府官軍及群盜來歸者 號百萬人,分屯濟、濮諸州府,而諸路勤王兵不得進, 二帝已在金人軍中。三月丁酉,金人立張邦昌為帝, 稱「大楚。」黃潛善以告,帝慟哭,僚屬欲奉帝駐軍宿州, 謀渡江左。帝聞三軍籍籍,遂輒承制。以宗澤為徽猷 閣待制。丁巳,斡離不退師,徽宗北遷。戊午,承制以汪 伯彥為顯謨閣待制、充元帥,潛善為徽猷閣待制,充 副元帥。夏四月,粘罕退師,欽宗北遷。癸亥,邦昌尊元 祐皇后為宋太后,遣人至濟州訪帝,又遣吏部尚書 謝克家來迎。耿南仲率幕僚勸進,帝避席流涕,遜辭 不受。伯彥等引天命人心為請,且謂《靖康紀元》為十 二月立康之兆。帝曰:「當更思之。」以知淮寧府趙子崧 為寶文閣學士、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總管,統東南 勤王兵。邦昌遣閣門宣贊舍人蔣師愈等持書詣帝, 自言從權濟事,及將歸寶避位之意。帝亦貽諸帥書以未得至京,已至者毋輒入聞。資政殿大學士、領開 封府事李綱在湖北,遣劉默持書訪之。又諭宗澤等 以「受偽命之人,義當誅討,然慮事出權宜,未可輕動。 澤復書謂:『邦昌篡亂蹤跡已無可疑,宜早正天位,興 復社稷,不可不斷』。」門下侍郎呂好問亦以蠟書來,言 帝不自立,恐有不當立而立者。丁卯,謝克家以大宋 受命之寶至濟州,帝慟哭跪受,命克家還京師,趣辦 儀物。戊辰,濟州父老詣軍門言:「州四旁望見城中火 光屬天,請帝即位於濟。」會宗澤來言,「南京乃藝祖興 王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遂決意趨應天。是夕,邦 昌手書上延福宮太后尊號曰元祐皇后,入居禁中, 以尚書左丞馮澥為奉迎使。皇后又遣兄子衛尉少 卿孟忠厚持手書遺帝,皇后垂簾聽政。邦昌權尚書 左僕射,率在京百官上表「勸進」,不許。甲戌,皇后手書 告中外,俾帝嗣統。乙亥,百官再上表,又不許。丁丑,馮 澥等至濟州,百官三上表,許以權聽國事。戊寅,命宗 澤先勒兵,分駐長垣、韋城等縣,以備非常。東道副總 管朱勝非至濟州,宣撫司統制官韓世忠以兵來會。 庚辰,帝發濟州,鄜延副總管劉光世自陝州來會,以 光世為五軍都提舉。辛巳,次單州。壬午,次虞城縣。西 道都統管王襄自襄陽來會。癸未,至應天府。皇后詔 有司備法駕儀仗。乙酉,張邦昌至,伏地慟哭請死,帝 慰撫之。承制以汪伯彥為顯謨閣直學士,黃潛善為 徽猷閣直學士,權吏部尚書王時雍等奉乘輿服御 至,群臣勸進者益眾,命有司築壇府門之左。五月庚 寅朔,帝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遙謝。二帝即位於府治, 改元建炎,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張邦昌及 應於供奉金國之人,一切不問。命西京留守司修奉 祖宗陵寢,罷「天下神霄宮住散青苗錢。應死節及歿 於王事者並推恩。奉使未還者,祿其家一年。應選人 並循資,已係承直郎者改次等。京官臣僚因亂去官 者,限一月還任。潰兵、群盜,咸許自新。免係官欠負。蠲 南京及元帥府常駐軍一月以上州縣夏稅。應天府 特奏名舉人,並與同進士出身」,免解人與免省。諸路 特奏名三舉以上及宗室嘗預貢者,並推恩。應募兵 勤王人,以兵付州縣主兵官,聽赴行在。中外臣庶許 言民間疾苦,雖「詆訐亦不加罪;命官犯罪,更不取特 旨裁斷。蔡京、童貫、朱勔、李彥、孟昌齡、梁師成、譚稹及 其子孫更不收敘。內外大臣限十日各舉布衣有材 略者一人,餘如故事。」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 同知樞密院事,元祐皇后在東京,是日徹簾。辛卯,遙 尊乾龍皇帝為孝慈淵聖皇帝,元祐皇后為元祐太 後。詔史官辨宣仁聖烈皇后誣謗。築景靈宮於江寧 府。壬辰,以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 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以河東、北宣撫使范訥為 京城留守。癸巳,遙尊帝母韋賢妃為宣和皇后,遙立 嘉國夫人邢氏為皇后。耿南仲罷。甲午,以李綱為尚 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趣赴行在;楊惟忠為建武軍 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罷諸盜及民兵之為統制 者,簡其士馬隸五軍。乙未,以生辰為天申節。馮澥罷。 以兵部尚書呂好問為尚書右丞。命中軍統制馬忠、 後軍統制張換率兵萬人趣河間府,追襲金人。丙申, 以呂好問兼門下侍郎。丁酉,以黃潛善兼御營使,汪 伯彥副之,真定府路副總管王淵為都統制,鄜延路 副總管劉光世、提舉一行事務王時雍黃州安置。命 統制官薛廣、張瓊率兵六千人,會河北山水砦義兵, 共復磁、相。戊戌,以資政殿學士路允迪為京城撫諭 使,龍圖閣學士耿延禧副之。贈吏部侍郎李若水觀 文殿學士,諡忠愍。己亥,召太學生陳東赴行在。李綱 至江寧,誅叛卒周德等。庚子,詔以靖康大臣主和誤 國,責李邦彥為建寧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徙吳敏 柳州,蔡懋英州,李梲、宇文虛中、工 鄭望之、李鄴皆以使 金請割地,責廣南諸州並安置。辛丑,詔「張邦昌知幾 達變,勳在社稷,如文彥博例,月兩赴都堂。」壬寅,封後 宮潘氏為賢妃。以江淮發運使梁揚祖提領東南茶 鹽事。癸卯,天申節,罷百官上壽。乙巳,賜諸路勤王兵 還營者錢,人三千。丙午,以誣謗宣仁聖烈皇后,追貶 蔡確、蔡卞、邢恕、蔡懋官,以保靜軍節度使姚古知河 南府。金人陷河中府,權府事郝仲連死之。丁未,徽宗 至燕山府。庚戌,以宗澤為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壬 子,進張邦昌太傅。丙辰,罷監察御史張所,尋責江州 安置。丁巳,詔「成都、京兆、襄陽、荊南、江寧府、鄧、揚二州 儲資糧,修城壘,以備巡幸。」以簽書樞密院事張叔夜 嘗援京城力戰,從徽宗北行,遙命為觀文殿大學士、 醴泉觀使。戊午,右諫議大夫范宗尹罷。遣太常少卿 周望使河北軍前,通問二帝。西道總管王襄、北道總 管趙野坐勤王稽緩,並分司襄陽府、青州居住,尋責 襄、永州,野邵州,並安置。六月己未朔,李綱入見,上《十 議》曰:「國是、巡幸、赦令、僭逆、偽命、戰守本政,責成修德。 以前殿前副都指揮使王宗濋引衛兵遁逃,致都城
失守,責官、邵州安置。」徽猷閣直學士徐秉哲假資政殿學士,為《大金》通問使,秉哲辭。庚申,封靖康軍節度使仲湜嗣濮王。黏罕還屯雲中。辛酉,命新任郎宮未 經上殿者並引對。御史中丞顏岐罷,徐秉哲責官、梅 州安置。詔河北、京、陝、淮、湖、江、浙州軍縣鎮募人修築 城壁。壬戌,置登聞檢鼓院。癸亥,以黃潛善為門下侍 郎兼權中書侍郎。張邦昌坐僭逆,責降昭化軍節度 副使、潭州安置,及受偽命臣僚:王時雍高州,吳幵永 州,莫儔全州,李擢柳州,孫覿歸州,並安置,顏博文、王 紹以下論罪有差。以知懷州霍安國、河東宣撫使劉 韐死節,贈安國延康殿學士,韐資政殿大學士。甲子, 命李綱兼御營使。乙丑,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馬 忠為河北經制使、措置民兵。洪芻罷左諫議大夫,下 臺獄。丁卯,以祠部員外郎喻汝礪為四川撫諭,督漕 計羨緡及常平錢物。罷開封諸州軍府司錄曹掾官。 「州軍通判二員者省其一,權減宰執奉賜三之一。」省 諸路提舉常平司,兩浙、福建提舉市舶司。賊李孝忠 寇襄陽,守臣黃叔敖棄城遁。立格買馬。辛未,以子旉 生,大赦。籍天下神霄宮錢穀充經費,拘天下職田錢 隸提刑司。還元祐黨籍及上書人恩數。癸酉,詔陝西、 山東諸路帥臣,團結軍民,互相應援。乙亥,增諸縣弓 手,置武尉領之。宗室叔向以所募勤王兵屯京師,或 言為變,命劉光世捕誅之。戊寅,以汪伯彥知樞密院 事。遣宣義郎傅雱使河東軍前,通問二帝。己卯,置沿 河、沿淮、沿江帥府十有九,要郡三「十九,次要郡三十 八。帥守兼都總管,守臣兼鈐轄、都監,總置軍九十六 萬七千五百人,別置水軍七十七,將造舟。江、淮諸路 置三省、樞密院賞功司。」東京留守范訥落節鉞、淄州 居住。庚辰,以二帝未還,禁州縣用樂。辛巳,置沿河巡 察六使。壬午,以戶部尚書張慤同知樞密院事兼提 舉措置戶部財用。癸未,呂好問罷。甲申,併尚書戶部 右曹所掌歸左曹,命尚書總領。乙酉,以宗澤為東京 留守,杜充為北京留守。罷監司州郡職田。丙戌,詔陜 西、河北、京東西路募兵,合十萬人,更番入衛行在。命 京東、西路造戰車。丁亥,以張所為河北西路招撫使。 括買官民馬,勸出財助國。戊子,以錢蓋為陝西經制 使。封趙懷恩為安化郡王,因召五路兵赴行在。秋七 月己丑朔,以樞密副都承旨王𤫉為河東經制使。庚 寅,詔王淵、劉光世,統制官張俊、喬仲福、韓世忠分討 陳州軍賊杜用,京東賊李昱及黎驛、魚臺潰兵,皆平 之。辛卯,籍東南諸州神霄宮及贍學錢助國用。敘右 監門衛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士珸以磁、洺義兵復洺 州。乙未,以溫州觀察使范瓊為定武軍承宣使、御營 司同都統制。丙申,賜諸路彊壯巡社名為「忠義巡社」, 專隸安撫司。戊戌,欽宗至燕山府。以忻州觀察使張 換為河北制置使。東都宣武卒杜林謀據成都叛,伏 誅。己亥,詔臺、省、寺、監繁簡相兼,學官、館職減舊制之 半。辛丑,復議吳幵、莫儔等十一人罪,並廣南、江湖諸 州安置,餘遞貶有差。壬寅,詔:「奉元祐太后如東南,六 宮及衛士家屬從行,朕當獨留中原,與金人決戰。」以 延康殿學士許翰為尚書右丞。甲辰,以右諫議大夫 宋齊愈當金人謀立《異姓書》張邦昌姓名,斬於都市。 乙巳,手詔:「京師未可往,當巡幸東南。」丙午,詔「定議巡 幸南陽」,以觀文殿學士范致虛知鄧州,修城池,繕宮 室,輸錢穀以實之。丁未,遣官詣京師,迎奉太廟神主 赴行在。己酉,罷四道都總管,以尚書虞部員外郎張 浚為殿中侍御史。庚戌,徵諸道兵,期八月會行在。丙 辰,徽宗自燕山密遣閤門宣贊舍人曹勛至,賜帝絹 半臂,書其領曰:「便可即真,來援父母。」帝泣,以示輔臣 張所、傅亮軍發行在。是月,關中賊史斌犯興州,僭號 稱帝。八月戊午朔,洪芻等坐圍城日括金銀自盜及 私納宮人,芻及余大均、陳沖貸死,流沙門島,餘五人 罪有差。勝捷軍校陳通作亂於杭州,執帥臣葉夢得, 殺漕臣吳昉。己未,元祐太后發京師。庚申,以劉光世 為奉國軍節度使,韓世忠、張俊皆進一官。辛酉,右司 諫潘良貴罷。壬戌,以李綱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 郎,黃潛善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張慤兼御營副使。 癸亥,命御營使副大閱五軍。庚午,更號元祐太后為 隆祐太后。辛未,罷傅亮經制副使,召赴行在。壬申,召 布衣譙定赴行在。命御營統制辛道宗討陳通。是夕, 東北方有赤氣。癸酉,以耿南仲主和誤國,南雄州安 置。乙亥,用張浚言,罷李綱左僕射。丙子,隆祐太后發 南京,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仲荀護衛如江寧,兼 節制江、淮、荊、浙、閩、廣諸州,制置東南盜賊。丁丑,以龍 圖閣直學士錢伯言知杭州,節制兩浙、淮東將兵及 福建槍杖手討陳通。庚辰,降牓招諭杭州亂兵。壬午, 用黃潛善議,殺上書太學生陳東、崇仁布衣歐陽澈。 乙酉,遣兵部員外郎江端友等撫諭閩浙、湖廣、江淮、 京東西諸路,及體訪官吏貪廉、軍民利病。許翰罷。丁 亥,博州卒宮儀作亂,犯萊州。九月己丑,建州軍校張 員等作亂,執守臣張動,轉運副使毛奎為所殺,判官 曹仔嬰城自守。范瓊捕斬李孝忠於復州。壬辰,以金人犯河陽,汜水軍,詔擇日巡幸淮甸。鑄「建炎通寶」錢。 命淮、浙沿海諸州增修城壁,招訓民兵,以備海道。甲 午,命揚州守臣呂頤浩繕修城池。宗澤往河北視師, 七月還。是夜,辛道宗兵潰於嘉興縣。丁酉,詔荊襄、關 陝、江淮皆備巡幸。戊戌,罷買馬。己亥,以子旉為檢校 少保、集慶軍節度使,封魏國公。詔內外官司參用嘉 祐、元豐敕,以俟《新書》。庚子,二帝徙居霫郡。辛丑,陳通 劫提點刑獄周格營,殺格,執提點刑獄高士曈。壬寅, 遣徽猷閣待制孟忠厚迎奉太廟神主赴揚州。以直 祕閣王圭為招撫判官,代張所,尋責所廣南安置。乙 巳,宗澤表請車駕還闕。戊申,河北招撫司都統制王 彥渡河擊金人,破之,復新興縣。己酉,以諜報金人慾 犯江、浙,詔暫駐淮甸捍禦,稍定即還京闕,募民入貲 授官軍。賊趙萬入常州,執守臣何袞。罷諸路經制招 撫使。庚戌,始通當三大錢於淮、浙、荊湖諸路。壬子,命 湖南撫諭官馬神持詔賜張邦昌死於潭州,併誅王 時雍。癸丑,詔「有敢妄議惑眾沮巡幸者,許告而罪之, 不告者斬。」乙卯,王彥及金人戰,敗績,奔太行山聚眾, 其裨將岳飛引其部曲自為一軍。趙萬陷鎮江府,守 臣趙子崧棄城渡江,保瓜州。是秋,金人分兵據兩河 州縣,唯中山、慶源府、保、莫、邢、洺、冀、磁、絳、相州,久之乃 陷。冬十月丁巳朔,帝登舟幸淮甸。戊午,太后至揚州。 己未,罷諸路勸誘獻納「錢物。」庚申,罷諸路召募潰兵 忠義等人及寄居官擅集勤王兵者。癸亥,募群盜能 併滅賊眾者官之。甲子,以張浚論李綱不已,落綱觀 文殿大學士,止奉宮祠、知秀州兼權浙西提點刑獄; 趙叔近入杭州,招撫陳通。乙丑,罷帥府、要郡、次要郡 及新軍水軍。丁卯,以王淵為杭州制置盜賊使,統制 官張俊從行。庚午,次泗州,幸普照寺。甲戌,太白晝見。 己卯,次楚州寶應縣。後軍將孫琦等作亂,逼左正言 盧臣中墮水死。庚辰,命劉光世討鎮江叛兵。辛巳,以 光世為滁和濠州、江寧府界招捉盜賊制置使,御營 統制官苗傅為使司都統制,朝請郎李棫提舉廣西 左右兩江峒丁公事。癸未,至揚州,禁內侍、統兵官相 見。丙戌,王淵、張浚誘趙萬等,悉誅之。十一月戊子,李 綱鄂州居住。真定軍賊張遇入池州,守臣滕祐棄城 遁。己丑,詔「雜犯死罪有疑及情理可憫者,撫諭官同 提刑司酌情減降,先斷後聞。」壬辰,遣王倫等為金國 通問使。乙未,以張慤為尚書左丞,工部尚書顏岐同 知樞密院事。丙申,曲赦應天府、亳、宿、揚、泗、楚州、高郵 軍。丙午,以張慤為中書侍郎。戊申,以顏岐為尚書左 丞兼權門下侍郎,御史中丞許景衡為右丞,刑部尚 書郭三益同知樞密院事。權密州趙野棄城遁,軍校 杜彥據州追野,殺之。辛亥,命福建路增招弓手。金人 陷河間府。是月,軍賊丁進圍壽春府,守臣康允之拒 卻之。十二月丙辰朔,命從臣四員充講讀官,就內殿 講讀。丁巳,詔「諸路提刑司選官,即轉運司所在州類 省試進士,以待親策。」辛酉,王淵入杭州,執陳通等誅 之。壬戌,青州敗將王定以兵作亂,殺帥臣曾孝序。癸 亥,黏罕犯汜水關,西京留守孫昭遠遣將拒之,戰歿, 昭遠引兵南遁。尋命部將王仔奉啟運宮神御赴行 在。甲子,改授後父徽猷閣待制邢煥為光州觀察使。 乙丑,詔「凡刑賞大政並經三省,其干請墨敕行下者 罪之。」丙寅,張遇犯江州。戊辰,金人圍棣州,守臣姜剛 之固守,金兵解去。甲戌,金人陷同州,守臣鄭驤死之。 張遇犯黃州。己卯,金人陷汝州,入西京。庚辰,金人陷 華州。辛巳,破潼關。河東經制使王𤫉自同州引兵遁 入蜀,丁進詣宗澤降。乙酉,增置廣西弓手以備邊。以 戶部尚書黃潛善為延康殿學士、同提舉措置財用。 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帝在揚州。丁亥,錄兩河流亡吏 士,沿河給流民官田牛種。戊子,金人陷鄧州,委撫劉 汲死之。辛卯,置行在搉貨務。壬辰,金人犯東京,宗澤 遣將擊卻之。癸巳,復《明法》新科。甲午,請壽寧寺謁祖 宗神主。乙未,金人破永輿軍,前河東經制副使傅亮 以兵降,經略使唐重、副總管楊宗閔、提舉軍馬陳迪、 轉運副使桑景詢、判官曾謂、提點刑獄郭忠孝、經略 司主管機宜文字王尚及其子建中俱死之。東平府 兵馬鈐轄孔彥舟叛,渡淮,犯黃州,守臣趙令歲拒之。 丙申,詔「自今犯枉法自盜贓者,中書籍其姓名,罪至 徒者永不錄用。」金人陷均州,守臣楊彥明遁去。丁酉, 金人陷房州。己亥,張遇焚真州,祕閣修撰孫昭遠為 亂兵所害。庚子,遣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陝西撫諭使 兼宣諭使,持詔賜夏國。張遇陷鎮江府,守臣錢伯言 棄城走。辛丑,內侍邵成章坐輒言大臣除名、南雄州 編管。金人陷鄭州,通判趙伯振死之。癸卯,金帥窩里 嗢陷濰州,又陷青州,尋棄去。丁未,詔諭流民、潰兵之 為盜賊者,釋其罪。己酉,禁諸將引潰兵入蜀,置大散 關使以審驗之。庚戌,遣考功員外郎傅雱為淮東、京 東西撫諭使。辛亥,王淵招降張遇,以所部萬人隸韓 世忠,改授顯謨閣直學士孟忠厚為常德軍承宣使。
詔「凡後族毋任侍從官,著為令。」金人焚鄧州。是月,以中奉夫夫劉豫知濟南府。金人陷潁昌府,守臣孫默為所殺,經制司僚屬王擇仁復永興軍。金人陷秦州, 經略使李復降。又犯熙河,經略使張深遣兵馬都監 劉惟輔與戰於新店,敗之,斬其帥黑鋒。二月丙辰,金 人再犯東京,宗澤遣統制閻中立等拒之,中立戰死。 戊午,移耿南仲於臨江軍。金人陷唐州。壬戌,安化軍 節度副使宇文虛中應詔使絕域,復中大夫,召赴行 在。癸亥,罷市易務。甲子,金人犯滑州,宗澤遣張撝救 之,戰死。乙丑,澤遣判官范世延等表請帝還闕。河北 賊楊進等詣澤降。丁卯,復延康、述古殿直學士為端 明、樞密直學士。辛未,詔「自今犯枉法自盜贓罪至死 者,籍其貲。」壬申,赦福州叛卒張員等。癸未,金人陷蔡 州,執守臣閻孝忠。丙子,金人陷淮寧府,守臣向子詔 死之。丁丑,遣王貺等充金國軍前通問使。戊寅,責降 知鎮江府趙子崧為單州團練副使、南雄州安置。己 卯,奪祕書正字胡珵官,送梧「州編管。」朝奉大夫劉正 彥應詔使絕域,授武德大夫、威州刺史,尋為御營右 軍副統制。庚申,以王淵為嚮德軍節度使。辛巳,武功 大夫、和州防禦使馬擴奔真定五馬山。砦聚兵,得皇 弟信王榛於民間奉之,總制諸砦。壬午,詔京畿、京東 西、河北、淮南路置振華軍八萬人。是月,成都守臣盧 法原修城成。三月辛卯,金人陷中山府。壬辰,詔「諸路 安撫使許便宜節制官吏。」丁酉,初立大小使臣呈試 《弓馬出官格》,先閱試,然後奏補黏罕。焚西京去。庚子, 河南統制官翟進復西京,宗澤奏進為京西北路安 撫制置使。丙午,遙授尚書右射僕何栗為觀文殿大 學士,中書侍郎陳過庭為資政殿大學士,同知樞密 院事聶昌為資政殿大學士,並主管宮觀。時栗已卒 於金,昌為人所殺,朝廷未之知,過庭亦在金軍中。丁 未,罷內外權局官之不應法者。遣楊應誠為《大金、高 麗》國信使。己酉,張員等復作亂,擁眾突城出,命本路 提點刑獄李芘討捕之。辛亥,以范瓊權同主管侍衛 步軍司公事,屯真州。是月,金人陷鳳翔府,守臣劉清 臣棄城去,又犯涇原,經略使曲端遣將拒戰,敗之,金 兵走同、華。石濠尉李彥仙舉兵復陝州。夏四月丙辰, 詔「文臣從官至牧守,武臣管軍至遙郡,各舉所知二 人。」戊午,禁州縣責鄰保代輸逃戶稅役。宗澤遣將趙 世興復滑州。乙丑,翟進以兵襲金帥兀室於河南,兵 敗,其子亮死之。進又率御營統制韓世忠、京城都巡 檢使丁進等兵戰於文家寺,又敗。世忠收餘兵南歸。 兀室復入西京,尋棄去。隴右都護張嚴及金人戰於 五里坡,敗績,死之。丁卯,金人入洛州。壬辰,軍敗,孫琦 焚隨州。癸未,入唐州。信王榛遣馬擴來奏事。是月,以 榛為河外兵馬都元帥,擴為元帥府馬步軍都總管。 五月乙酉,許景衡罷。孫琦犯德安府。丙戌,命參酌《元 祐科舉條制》,立詩賦、經義分試法。戊子,以翰林學士 朱勝非為尚書右丞。辛卯,以金兵渡河,遣韓世忠、宗 澤等逆戰。甲午,曲赦河北、陝西、京東路。福建轉運判 官謝如意,執張員等六人誅之。丙申,復命宇文虛中 為資政殿大學士,充金國祈請使。賊靳賽寇光山縣。 戊戌,河北制置使王彥部兵渡河,屯滑州之沙店。癸 卯,張慤薨。甲辰,金帥婁宿陷絳州。丁未,復置兩浙、福 建提舉市舶司。己酉,秀州卒徐明等作亂,執守臣朱 芾,迎前守趙叔近復領州事,命御營中軍統制張俊 討之。癸丑,罷借諸路職田。六月乙卯,邛州鑄錢增印 錢引。癸亥,建州卒葉濃等作亂,寇福州。甲子,親慮囚。 乙丑,張俊至秀州,殺趙叔近,執徐明斬之。甲戌,葉濃 陷福州。丁丑,詔江、浙沿流州軍練水軍,造戰艦。京畿、 淮甸蝗。是月,以知延安府王庶節制陝西六路軍馬, 涇原經略使曲端為節制司都統制。永興軍經略使 郭琰逐王擇仁,擇仁奔興元。秋七月甲申,葉濃入寧 德縣,復還建州。命張俊同兩浙提點刑獄趙哲率兵 討之。丙戌,詔吏部審量京官非政和以後進書頌及 直赴殿試人,乃聽參選。宗澤薨。丁亥,詔「百官坐蔡京、 王黼擬授而廢者,許自新復用。」戊子,禁軍中抉目刳 心之刑。壬辰,選江、浙州軍正兵、土兵六之一赴行在。 乙未,以郭仲荀為京城副留守。戊戌,錄內外諸軍將 士功。辛丑,以春霖、夏旱蝗,詔監司、郡守條上闕政,州 郡災甚者蠲田賦。甲辰,以降授北京留守杜充復樞 密直學士,為開封尹、東京留守。八月甲寅,初鑄御寶 三。甲戌,御集英殿,策試禮部進士。罷殿中侍御史馬 伸,尋責濮州。河北、京東捉殺使李成叛,辛巳,犯宿州。 是月,二帝徙居韓州。九月甲申,丁進叛,復寇淮西。庚 寅,賜禮部進士李易以下四百五十一人及第、出身, 特奏名進士皆許調官。壬辰,召侍從所舉褚宗諤等 二十一人馹赴行在。癸巳,金人陷冀州,將官李政死 之。甲午,金人再犯永興軍,經略使郭琰棄城退保義 谷。辛丑,陝西節制司兵官賀師範及金人戰於八公 原,敗績,死之。丙午,復所減京官奉。丁未,東京留守、統 制官薛廣及金人戰於相州,敗死。己酉,郭三益薨。是 秋,窩里嗢、撻懶破五馬山,砦信王榛不知所終。馬擴軍敗於北京之清平。冬十月甲寅,命揚州濬隍修城。 閱江、淮州郡水軍。楊應誠還自高麗。戊午,遣劉光世 討李成。壬戌,禁江、浙閉糴。癸亥,黏罕圍濮州,遣韓世 忠、范瓊領兵至東平、開德府,分道拒戰,又命馬擴援 之。甲子,命孟忠厚奉隆祐太后幸杭州。楊進復叛,攻 汝、洛,命翟進擊於鳴皋山,翟進戰死。丙子,罷吏部審 量崇寧、大觀以來濫賞,止令自陳。是月,劉正彥擊丁 進,降之。十一月辛巳朔,提舉嵩山崇福宮李綱責授 單州團練副使,萬安軍安置。劉光世及李成戰於新 息縣,成敗走。高麗國王王楷遣其臣尹彥頤入見。金 人圍陝州,守臣李彥仙拒戰,卻之。壬辰,金人陷延安 府,權知府劉選、總管馬忠皆遁,通判府事魏彥明死 之。癸巳,趙哲大破葉濃於建州城下,濃遁而降,復謀 為變,張俊禽斬之。乙未,金人陷濮州,執守臣楊粹中; 又陷開德府,守臣王棣死之。以魏行可充金國軍前 通問使。庚子,詣壽寧寺朝饗祖宗神主。壬寅,冬至,祀 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太祖配,大赦。金人陷相州,守臣 趙不試死之。甲辰,陷德州,兵馬都監趙叔昄死之。庚 戌,立士庶子弟習射補官法。是月,節制陝西軍馬王 庶為都統制曲端所拘,奪其印。四川茶馬趙開罷官, 買「賣茶,給引通商,如政和法。」金人犯晉寧軍,守臣徐 徽言拒卻之,知府州折可求以城降。金人陷淄州,涇 原兵馬都監吳玠襲斬史斌。濱州賊蓋進陷棣州,守 臣姜剛之死之。京東賊李民詣行在請降,王淵殲其 眾,留民為將。十二月乙卯,太后至杭州,扈從統制苗 傅以其軍八千人駐奉國寺。庚申,金人犯東平府,京 西路制置使權邦彥棄城去。又犯濟南府,守臣劉豫 以城降。甲子,金人陷大名府,提點刑獄郭永罵敵不 屈,死之。轉運判官裴億降,又陷襲慶府。乙丑,陷虢州。 丙寅,初命修國史。己巳,以黃潛善為尚書左僕射兼 門下侍郎,汪伯彥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顏岐門下侍 郎,朱勝非中書侍郎兵部尚書盧益同知樞密院事。 辛未,金人犯青州。丁丑,特進致仕余深、金紫光祿大 夫致仕薛昂並分司,進昌軍、徽州居住。耿南仲再責 單州別駕,唐恪追落觀文殿大學士。戊寅,以禮部侍 郎張浚兼御營參贊軍事,教習長兵。是冬,杜充決黃 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
三年春正月庚辰朔,帝在揚州。以京西北路兵馬鈐 轄翟興為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撫制置兼招討使。京 西賊貴仲正陷岳州。甲申,以資政殿學士路允迪簽 書樞密院事。丁亥,金人再陷青州,又陷濰州,焚城而 去。京東安撫劉洪道入青州守之。己丑,奉安西京會 聖宮累朝御容於壽寧寺。占城國入貢。趣大金通問 使李鄴、周望、宋彥通、吳德休等往軍前。辛卯,陝州都 統邵興及金人戰於潼關,敗之,復虢州。乙未,杜充遣 岳飛、桑仲討其叛將張用於城南,其徒王善救之,官 軍敗績。庚子,張用、王善寇淮寧府,守臣溤長寧卻之。 詔「百官聞警遣家屬避兵,致物情動搖者流。」丙午,黏 罕陷徐州,守臣王復及子倚死之,軍校趙立結鄉兵 為興復計。御營平寇左將軍韓世忠軍潰於沐陽,其 將張遇死,世忠奔鹽城。金兵執淮陽守臣李寬,殺轉 運副使李跋,以騎兵三千取彭城,間道趣淮甸。戊申, 至泗州。二月庚戌朔,始聽士民從便避兵。命劉正彥 部兵衛皇子六宮如杭州。江淮制置使劉光世阻淮 拒金人,敵未至自潰。金人犯楚州,守臣朱琳降。辛亥, 金人陷天長軍。壬子,內侍鄺詢報金兵至,帝被甲馳 幸鎮江府。是日,金兵過揚子橋。癸丑,游騎至瓜洲。太 常少卿季陵奉太廟神主行,金兵追之,失太祖神主。 王淵請幸杭州,命留朱勝非守鎮江。以吏部尚書呂 頤浩為資政殿大學士,江淮制置使,都巡檢使劉光 世為「殿前都指揮使,充行在五軍制置使,駐鎮江府, 控扼江口;主管馬軍司楊惟忠節制江東軍馬,駐江 寧府。」是夕,發鎮江,次呂城鎮。金人入真州。甲寅,次常 州。御營統制王亦謀據江寧,不克而遁。御營平寇前 將軍范瓊自東平引兵至壽春,其部兵殺守臣鄧紹 密。丙辰,次平江府。丁巳,金人犯泰州,守臣曾班以城 降。丁進縱兵剽掠,王淵誘誅之。戊午,次吳江縣。命朱 勝非節制平江府、秀州控扼軍馬,禮部侍郎張浚副 之。又命勝非兼御營副使,留王淵守平江。以忠訓郎 劉俊民為閤門祗候,齎書使金軍。詔錄用張邦昌親 屬,仍命俊民持邦昌《貽金人約和書槁》以行。金人陷 滄州,守臣劉錫棄城走。己未,次秀州。命呂頤浩往來 經制長江,以龍圖閣待制、知江州陳彥文為沿江措 置使。庚申,次崇德縣,呂頤浩從行,即拜同簽書樞密 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以兵三千還屯京口。「又命御 營中軍統制張俊以兵八千守吳江。吏部員外郎鄭 資之為沿江防托,監察御史林之平為沿海防托,募 海舟守隘。」壬戌,駐蹕杭州。金人陷晉寧軍,守臣徐徽 言死之。癸亥,下詔「罪己,求直言。令有司具舟常潤迎 濟,衣冠、軍民家屬。省儀物膳羞,出宮人之無職掌者。」 乙丑,降德音,赦雜犯死罪已下囚,放還。士大夫被竄斥者,唯李綱罪在不赦,更不放還,蓋用黃潛善計罪 綱以謝金人。置江寧府榷貨務、都茶場。丁卯,百官入 見,應迪功郎以上並赴朝參。戊辰,出米十萬斛,即杭、 秀、常、湖州、平江府損直,以糶濟東北流寓之人。金人 焚揚州。己巳,用御史中丞張澂言,罷黃潛善、汪伯彥。 以戶部尚書葉夢得為尚書左丞,澂為右丞。庚午,詔 平江、鎮江府、常、湖、杭、越州具寓居京朝官已上姓名, 以備簡拔。分命浙西監司等官募土豪守千秋垂腳、 襄陽諸嶺,以扼宣、常諸州險要。金人去揚州。辛未,詔 「御營使司唯掌行在五軍,凡邊防經制,並歸三省、樞 密。」金人過高郵軍,守臣趙士瑗棄城走潰兵。宋進犯 泰州,守臣曾班遁。壬申,罷軍期司掊斂民財者。呂頤 浩遣將陳彥渡江襲金餘兵復揚州。癸酉,靳賽犯通 州。韓世忠小校李在叛,據高郵。甲戌,黃潛善、汪伯彥 並落職。乙亥,召朱勝非赴行在,留張浚駐平江。贈陳 東、歐陽澈承事郎官有服親一人恤其家。召馬伸赴 行在,卒,贈直龍圖閣。丙子,詔士民直言時政得失。是 月,以王庶為陝西節制使、知京兆府、節制司都統制; 曲端為鄜延經略使、知延安府。張用據確山,號「《張莽》 蕩。」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庚辰,以朱勝非為尚書 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辛巳,葉夢得罷。以盧益為尚書 左丞,未拜,復罷為資政殿學士。御營都統制王淵同 簽書樞密院事。呂頤浩為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知 江寧府。壬午,詔王淵免進呈書,押本院文字。扈從統 制苗傅忿玉淵驟得君,劉正彥怨招降劇盜而賞薄。 帝在揚州,閹宦用事恣橫,諸將多疾之。癸未,傅、正彥 等叛,勒兵向闕,殺王淵及內侍康履以下百餘人。帝 登樓,以傅為慶遠軍承宣使、御營使司都統制,正彥 渭州觀察使、副都統制。傅等迫帝遜位於皇子魏國 公,請隆祐太后垂簾同聽政。是夕,帝移御顯寧寺。甲 申,尊帝為睿聖仁孝皇帝,以顯寧寺為「睿聖宮」,大赦。 以張澂兼中書侍郎,韓世忠為御營使司提舉一行 事務,前軍統制張俊為秦鳳副總管,分其眾隸諸軍。 丁亥,以東京留守杜充為資政殿大學士、節制京東 西路殿前副都指揮使,東京副留守郭仲荀進昭化 軍節度使。分竄內侍。藍珪、高邈、張去為、張旦、曾擇、陳 永錫於嶺南諸州,擇已行,傅追還,殺之。呂頤浩至江 寧。戊子,以端明殿學士,王孝迪為中書侍郎,盧益為 尚書左丞。張俊部眾八千至平江,張浚諭以決策起 兵問罪,約呂頤浩、劉光世招韓世忠來會。己丑,改元 《明受》。張浚奏乞睿聖皇帝親總要務。庚寅,百官始朝 睿聖宮。以苗傅為武當軍節度使,劉正彥為武成軍 節度使,劉光世為太尉,淮南制置使范瓊為慶遠軍 節度,湖北制置使楊惟忠加少保,張浚為禮部尚書, 及呂頤浩並赴行在。傅等以御營中軍統制吳湛、主 管步軍司,黃潛善、汪伯彥並分司衡、永州居住;王孝 迪、盧益為大金國信使。進士黃大本、吳時敏為先期 告請使。置行在都茶場。呂頤浩奏請睿聖皇帝復大 位。金人陷鄜州。癸巳,張浚命節制司參議官辛道宗 措置海舶,遣布衣馮轓持書說傅正彥。甲午,有司請 尊太后為太皇太后,不許。呂頤浩率勤王兵萬人發 江寧。乙未,再貶黃潛善鎮東軍節度副使、英州安置。 劉光世部兵會呂頤浩於丹陽。丙申,韓世忠自鹽城 收散卒至平江。張俊假兵二千,戊戌,赴行在。辛丑,傅 等以世忠為定國軍節度使,張俊為武寧軍節度使, 知鳳翔府張浚責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俊等皆 不受。傅等遣軍駐臨平,拒勤王兵。壬寅,日中黑子沒。 盧益罷。呂頤浩至平江水,賊邵青入泗州。癸卯,太后 詔:「睿聖皇帝宜稱皇太弟,天下兵馬大元帥康」王皇 帝稱皇太姪,監國。賜傅正彥鐵券。呂頤浩、張浚傳檄 中外,討傅正彥,執黃大本下獄。乙巳,太后降旨,「睿聖 皇帝處分兵馬重事。張俊率兵發平江,劉光世繼之。」 丙午,張浚同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李邴、御史中丞 鄭玨並同簽書樞密院事。呂頤浩、張浚發平江。丁未, 次吳江,奏乞建炎皇帝還即尊位。朱勝非召傅、正彥 至都堂議復辟,傅等遂朝睿聖宮。金人陷京東諸郡, 劉洪道棄青州去。撻懶以劉豫知東平府,節制河南 州郡。趙立復徐州。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詔還政,皇 帝復大位。帝還宮,與太后御前殿垂簾,詔尊太后為 隆祐皇太后。己酉,詔訪求太祖神主,以苗傅為淮西 制置使,劉正彥副之。庚戌,復《紀年》、「建炎。」命張浚知樞 密院事,苗傅、劉正彥並檢校少保。呂頤浩、張浚軍次 臨平,苗翊、馬柔吉拒戰不勝,傅、正彥引兵二千夜遁。 辛亥,皇太后撤簾,呂頤浩等入見。傅犯冨陽、新城二 縣,遣統制王德、喬仲福追擊之。癸未,朱勝非、顏岐、王 孝迪、張澂、路允迪俱罷,以呂頤浩為尚書右僕射兼 中書侍郎,李邴、尚書右丞,鄭玨簽書樞密院事。甲寅, 以劉光世為太尉,御營副使韓世忠為武勝軍節度 使,御前左軍都統制張俊為鎮西軍節度使、御前右 軍都統制。勤王所僚屬將佐,進官有差。主管殿前司 王元、《左言》並責官,英、賀州安置。樞密都承旨馬瑗停官、永州居住。吏部員外郎范仲熊、浙西安撫司主管 機宜文字時希孟並除名,柳州、吉陽軍編管。斬中軍 統制吳湛、工部侍郎王世修於市。贈王淵開府儀同 三司。乙卯,大赦,舉行仁宗法度。「應嘉祐條制與今不 同者,自官制、役法外,賞格從重,條約從寬,罷上供不 急之物。」《元祐石刻黨人官職恩數》追復未盡者,令其 家自陳,許中外直言。丁巳,禁內侍交通主兵官及饋 遺假貸、借役禁兵、干預朝政。庚申,詔「尚書左右僕射 並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 政事。省尚書左右丞,以李邴參知政事。詔行在職事 官各舉所知,併省、館、學、寺監等官。苗傅犯衢州。癸亥, 以給事中周望為江、浙制置使。丁卯,帝發杭州,留鄭 玨衛皇太后。以韓世忠為江浙制置使,及劉光世追 討傅正彥。己巳,詔傅正彥、苗「苗翊、張達不赦,餘黨 並原。」壬申,立子魏國公旉為皇太子,赦傅黨王鈞甫、 馬柔吉罪,許其自歸。丙子,范瓊自光、蘄引兵屯洪州。 是月,劉文舜寇濠州,西北賊薛慶襲據高郵軍。五月 戊寅朔,帝次常州。以張浚為宣撫處置使,以川、陝、京 西、湖南北路隸之,聽便宜黜陟。庚辰,苗傅、統領官張 翼斬王鈞甫,馬柔吉降。辛巳,次鎮江府,遣祭張慤、陳 東墓,詔恤其家。癸未,以翰林學士滕康同簽書樞密 院事。乙酉,至江寧府,駐蹕神霄宮,改府名建康。起復 朝散郎洪皓為《大金》通問使。丁亥,以徽猷閣直學士 陳彥文提領水軍,措置江、浙防托。召藍珪等速還朝。 己丑,韓世忠追討傅正彥於浦城縣,獲正彥,傅遁走。 張浚撫諭薛慶於高郵,為慶所留。乙未,浚罷,以御營 前軍統制王𤫉為淮南招撫使。己亥,復置中書門下 省檢正官,省左右司郎中二員。苗傅裨將江池殺苗 翊,降於周望,傅走建陽縣,土豪詹標執之以獻。辛丑, 張浚還自高郵,復命知樞密院事。是月,翟興擊殺楊 進餘黨,復推其徒劉可拒官軍。六月戊申朔,以東京 留守杜充引兵赴行在,命兼宣撫處置副使、節制淮 南、京東西路。己酉,以久雨,召郎官已上言闕政,呂頤 浩,請令實封以聞。遂用司勳員外郎趙鼎言,罷王安 石配享神宗廟庭,以司馬光配王善。攻淮寧府不克, 轉寇宿州,統領王冠戰敗之。甲寅,罷賞功司。乙卯,命 恤死事者家,且錄其後。升浙西安撫使康允之為制 置使。丙辰,劉光世招安苗傅將、韓雋。戊午,命江浙、淮 南引塘濼、開畎澮,以阻金兵。庚申,皇太后至建康府。 辛酉,以久陰,下詔「以四失罪己:一曰昧經邦之大略, 二曰昧戡難之遠圖,三曰無綏人之德,四曰失馭臣 之柄。仍榜朝堂,遍諭天下,使知朕悔過之意。」以帶御 器械李質權同主管殿前司。乙丑,以建康府路安撫 使連南天兼建康府、宣、徽、太平等州制置使。丁卯,右 司諫袁植請誅黃潛善及失守者權邦彥等九人,詔: 「朕方念咎責己,豈可盡以過失歸於臣下。」遂罷植知 池州,以趙鼎為右司諫。癸酉,置樞密院檢詳官,以右 司郎中劉寧止為沿江措置副使。甲戌,移御行宮。乙 亥,詔諭中外:「以迫近防秋,請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 如江表,百司庶府非軍旅之事者,並令從行。朕與輔 臣宿將備禦寇敵,應接中原,官吏士民家屬南去者, 有司毋禁。」金人陷磁州。是夜,賊貴,仲正降。秋七月戊 寅,贈王復為資政殿學士。己卯,親慮囚。辛巳,苗傅、劉 正彥伏誅。癸未,進韓世忠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 度使、御營使司都統制范瓊自洪州入朝,以瓊為御 營使司提舉一行事務,後軍統制辛企宗為都統制。 命學士院草夏國書、《大金國表》本付張浚。甲申,詔「以 苗、劉之變,當軸大臣不能身衛社稷,朱勝非、顏岐、路 允迪並落職,張澂衡州居住。以知廬州胡舜陟為淮 西制置使,知江州權邦彥」兼本路制置使。金人犯山 東,安撫使劉洪道棄濰州遁,萊州守將張成舉城降。 丁亥,以范瓊跋扈無狀,收下大理獄,分其兵隸神武 五軍。皇太子薨,諡「元懿。」戊子,鄭玨薨。己丑,以資政殿 大學士王綯參知政事,兵部尚書周望同簽書樞密 院事。庚寅,仙井監鄉貢進士李時雨上書,乞選立宗 子,係屬人心。帝怒,斥還鄉里。辛卯,升杭州為臨安府。 壬辰,言者又論范瓊逼遷徽宗及迎立張邦昌,瓊辭 伏賜死,子弟皆流嶺南。劉洪道復青州,執金守向大 猷。乙未,遣謝亮使夏國。丁酉,遣崔縱使金軍前。庚子, 張浚發行在。辛丑,王𤫉與靳賽遇,合戰,敗績。壬寅,命 李邴、滕康權知三省樞密院事,扈從太后如洪「州,楊 惟忠將兵萬人以衛。」以杜充同知樞密院事兼宣撫 處置副使。乙巳,詔「江西、閩、廣、荊湖諸路團教峒丁槍 杖手。」山東賊郭仲威陷淮陽軍,翟興引兵入汝州,與 賊王俊戰,敗之。八月己酉,移浙江安撫司於鎮江府。 庚戌,李邴罷。壬子,以吏部尚書劉珏為端明殿學士、 權同知三省樞密院事。甲寅,王庶罷。以徽猷閣直學 士、知慶陽府王似為陝西節制使。劉文舜入舒州。己 未,太后發建康。丁卯,遣杜時亮使金軍前。閏八月丁 丑朔,以胡舜陟為沿江都制置使,集英殿修撰王羲
叔副之。丁亥,輔逵掠漣水軍,殺軍使郝璘,率眾降於王𤫉。己丑,以呂頤浩守尚書左僕射,杜充守右僕射,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寅,起居郎胡寅上書言二 十事,呂頤浩不悅,罷之。辛卯,命杜充兼江、淮宣撫使, 守建康,前軍統制王𤫉隸之;韓世忠為浙西制置使, 守鎮江;劉光世為江東宣撫使,守太平、池州並受充 節制。丁酉,太后至洪州。己亥,減福建、廣南歲上供銀 三之一。詔「制置使唯用兵聽便宜,餘事悉禁。」壬寅,帝 發建康,復還浙西,張俊、辛企宗以其軍從。甲辰,次鎮 江府,賜陳東家。金張浚次襄陽,招官軍義兵,分屯襄、 郢、唐、鄧,以程千秋、李允文節制。是月,知濟南府宮儀 及金人數戰於密州,兵潰,儀及劉洪道俱奔淮南,守 將李逵以密州降。金。靳賽詣劉光世降。九月丙午朔, 日有食之。諜報金人治舟師,將由海道窺江、浙。遣韓 世忠控守圌山、福山。辛亥,次平江府。壬子,金人陷單 州、興仁府,遂陷南京,執守臣凌唐佐降之。癸丑,以周 望為兩浙、荊湖等路宣撫使,總兵守平江。翰林學士 張守同簽書樞密院事。命劉光世移屯江州。丙辰,遣 張邵等充金國軍前通問使。金人陷沂州,卻高麗入 貢使。張浚承制罷知潭州辛炳起復直龍圖閣,向子 諲代之。丁巳,蠲諸路青苗積欠錢。辛酉,知鼎州邢倞 坐結耶律余睹,再責汝州團練副使、英州安置。癸亥, 賜宿、泗州都大提舉使李成軍絹二萬匹。成尋復叛。 己巳,以胡舜陟為宣撫司參謀官,知鎮江府陳邦光 為沿江都制置使。庚午,以工部侍郎湯東野知平江 府兼浙西制置使。辛未,追復鄒浩龍圖閣待制。壬申 夜,潭州禁卒作亂,謀竄不果,向子諲隨招安之。甲戌, 金帥婁宿犯長安,經略使郭琰棄城遁。河北賊酈瓊 圍光州。冬十月丙子朔,詔「按察官歲上所發擿贓吏 姓名,以為殿最。」庚辰,禁諸軍擅入川、陝。癸未,帝至杭 州,復如浙東。庚寅,渡浙江。郭仲威詣周望降,望以仲 威為本司統制。辛卯,李成陷滁州,殺守臣向子伋。壬 辰,帝至越州。癸巳,命提舉廣西峒丁李棫市馬,邕州 置牧養務。戊戌,初命東南八路歲收經制五項錢輸 行在。張浚治兵於興元府。金人陷壽春府。庚子,陷黃 州,守臣趙令峸死之。辛丑,張浚以同主管川峽茶馬 趙開為隨軍轉運使,專總四川財賦。金人自黃州濟 江,劉光世引軍遁,知江州韓梠棄城去。金人自大治 縣趨洪州。是月,京西賊劉滿陷信陽軍,殺守臣趙士 貞。盜入宿州,殺通判盛修己。十一月乙巳朔,金人犯 廬州,守臣李會以城降。王善叛降金,金人執之。丁未, 詔「降雜犯死罪,釋流以下囚,聽李綱自便。」追復宋齊 愈官。貴仲正犯荊南,兵馬鈐轄渠成與戰,斬之。戊申, 金帥兀朮犯和州,守臣李儔以城降,通判唐璟死之。 己酉,張浚出行關、陝。兀朮陷無為軍,守臣李知幾棄 城走。壬子,太后退保虔州,江西制置使王子獻棄洪 州走。丁巳,金人陷臨江軍,守臣吳將之遁。戊午,遣孫 悟等充金國軍前致書使。金人陷洪州,權知州事李 積中以城降,撫、袁二州守臣王仲山、王仲嶷皆降。淮 賊劉忠犯蘄州,韓世清逆戰破之。忠入舒州,殺通判 孫知微。庚申,金人陷真州,守臣向子忞棄城去。辛酉, 太后至吉州。壬戌,金人犯建康府,陷溧水,縣尉潘振 死之。癸亥,金人陷太平州,主管步軍司閭勍自西京 奉累朝御容至行在,詔奉安於天慶觀。尋命勍節制 淮西軍馬以拒金人。甲子,杜充遣都統制陳淬、岳飛 等及金人戰於馬家渡,王𤫉以軍先遁,淬敗績,死之。 乙丑,以檢正諸房公事傅崧卿為浙東防遏使。太后 發吉州,次太和縣,護衛統制杜彥及後軍楊世雄率 眾叛,犯永豐縣,知縣事趙訓之死之。金人至太和縣, 太后自萬安陸行,如虔州。丁卯,下詔回浙西迎敵。金 人犯吉州,守臣楊淵棄城走,又陷六安軍。己巳,帝發 越州,次錢清鎮。庚午,復還越州。以周望同知樞密院 事,仍兼兩浙宣撫使,守平江;殿前都指揮使郭仲荀 為副使,守越州;右軍都統制張俊為浙東制置使,從 行御史中丞范宗尹參知政事。辛未,兀朮入建康府, 守臣陳邦光、戶部尚書李梲迎拜,通判楊邦乂拒之。 癸酉,帝如明州。金人犯建昌軍,兵馬監押蔡延世擊 卻之。甲戌,兀朮殺楊邦乂。韓世忠自鎮江引兵之江 陰軍。江淮宣撫司潰卒李選攻陷鎮江,淮西兵馬都 監王宗望以濠州降於金。是月,張浚至秦州。桑仲自 唐州犯襄陽,京西制置使程千秋敗走,仲遂據襄陽。 十二月乙亥朔,張浚承制廢積石軍。丙子,帝至明州。 丁丑,江、淮宣撫司準備將戚方擁眾叛,犯鎮江府,殺 守臣胡唐老。辛巳,金人陷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隊 官劉晏擊走之,陷廣德軍,殺守臣周烈。劉光世引兵 趨南康軍。壬午,定議航海避兵。禁卒張寶等憚行謀 亂,命呂頤浩等伏兵執寶等十七人,斬之。甲申,張浚 承制拜涇原經略使曲端為威武大將軍、宣撫處置 使司都統制。乙酉,兀朮犯臨安府,守臣康允之棄城 走,錢塘,縣令朱蹕死之。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給 行在諸軍雪寒錢。辛卯,留范宗尹、趙鼎於明州,以候 金使。癸巳,帝次昌國縣。乙未,杜彥犯潭州,殺通判孟彥卿、趙民彥。金人屠洪州。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撫使 李鄴以城降。衛士唐琦袖巨石要擊金帥琶八,不克, 死之。郭仲荀棄軍奔溫州。庚子,移幸溫台。癸卯,黃潛 善卒於英州。李成自滁州引兵之淮西。
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御舟碇海中。乙巳,金人犯明州, 張俊及守臣劉洪道擊卻之。丙午,帝次台州章安鎮。 己酉,遣小校自海道如處州,問安太后。庚戌,金人再 犯明州,張俊引兵去,浙東副總管張思政及劉洪道 繼遁。癸丑,貶郭仲荀汝州團練副使、廣州安置。丙辰, 詔原兩浙州郡降金官吏。丁巳,婁宿陷陝州,守臣李 彥仙死之。己未,金人陷明州。夜大雨震電,乘勝破定 海,以舟師來襲御舟,張公裕以大舶擊退之。辛酉,發 章安鎮。壬戌,雷雨又作。甲子,泊溫州港口。乙丑,以中 書舍人李正民為兩浙、湖南、江西撫諭使,詣太后問 安。丁卯,台州守臣晁公為棄城遁,處州衛兵及鄉兵 相殺,縱火肆掠三日。劉可轉寇京西,屢為桑仲所敗, 至是為其黨所殺。復推劉超據荊門軍。戊辰,滕康、劉 珏罷,仍奪職。己巳,換給僧道度牒,人輸錢十千。辛未, 命臣僚條具兵退之後措置之策、駐蹕之所。是月,金 人攻楚州,守臣趙立拒之。金人犯邠州,曲端遣涇原 路副總管吳玠拒戰,敗之於彭原,又陷同州。張浚遣 謝亮使夏國,至則其「主乾順已稱制」,遂還。二月甲戌 朔,酈瓊率眾降於劉光世,叛將傅選詣處州乞降。乙 亥,奉安祖宗神御於福州。詔復以盧益為資政殿學 士,李回端明殿學士,並權知三省樞密院事。金人陷 潭州,將吏王暕、劉價、趙聿之戰死,向子諲率兵奪門 亡去,金兵大掠,屠其城。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還臨 安。癸未,虔州鄉兵首領陳新率眾數萬圍城,叛將胡 友亦犯虔州,與新戰,破之,新乃去。甲申,禁逃卒投刺 別軍。丙戌,金人自臨安退兵,命劉光世率兵追之。丁 亥,金人陷汴京,權留守上官悟出奔,為盜所殺。庚寅, 帝次溫州。浙東防遏使傅崧卿入越州。辛卯,金人陷 秀州。甲午,知蔡州程昌宇棄城南歸。鼎州民鍾相作 亂,自稱楚王。乙未,杜充罷。丙申,以金兵退,肆赦。張浚 承制。以陝西制置使王似知成都府。罷諸路武臣。提 點刑獄李成入舒州。金游騎至平江,周望奔太湖,守 臣湯東野亦遁茶陵縣。軍賊二千餘人犯郴州永興 縣。戊戌,金人入平江,縱兵焚掠。辛丑,白虹貫日。鍾相 陷灃州,殺守臣黃宗權。湖北制置使傅雱招諭孔彥 舟,彥舟聽命,因以為湖南、北捉殺使。荊南守臣唐慤 棄城去。金人陷醴州,守臣王淑棄城去。是月,張浚自 秦州引兵入援。三月癸卯朔,孔彥舟入鼎州。金人去 平江,統制陳思恭以舟師邀敗其後軍於太湖。呂頤 浩請幸浙西。丙午,趙鼎言「金兵去未遠」,遂緩其行。丁 未,命發運司說諭兩浙富民助米,以備巡幸。辛亥,遣 兵部員外郎馮康國等撫諭荊湖南北、廣南諸路。壬 子,金人入常州,守臣周杞棄城去。甲寅,遣盧益及御 營都統制辛企宗奉迎太后東還。丙辰,金人犯終南 縣,經略使鄭恩戰敗,死之。丁巳,金人至鎮江府,韓世 忠屯焦山寺邀擊之。詔「侍從官各舉可充監司者一 二人。」辛酉,御舟發溫州。宣撫司節制軍馬李允文部 兵至鄂州。御營前軍將楊勍叛。甲子,張浚請便宜辟 官,不許衝改。戊辰,孔彥舟擊敗鍾相,擒相及其子子 昂,檻送行在。己巳,戚方陷廣德軍,殺權通判王儔。夏 四月癸酉,蠲江西州縣兵盜殘破民家夏稅。戊寅,吳 玠及金人戰於邠州彭原店,敗「績,部將楊晟死之。」己 卯,以觀文殿學士朱勝非為江西、湖南、北宣撫使。是 日,張浚引兵至房州,知金兵退,乃還。癸未,帝駐越州。 甲申,下詔親征,巡幸浙西。韓世忠駐軍楊子江,要金 人歸路,屢敗之。兀朮引軍走建康。乙酉,以御史中丞 趙鼎為翰林學士,鼎固辭不拜。戚方圍宣州,劉光世 遣統制王德誘誅劉文舜於饒州。丙申,用趙鼎劾奏, 呂頤浩,罷為鎮南軍節度使、醴泉觀使。命三省、樞密 院同班奏事。韓世忠及兀朮再戰江中,金人乘風縱 火,世忠敗績。兀朮渡江屯六合縣。丁酉,復以趙鼎為 御史中丞。戊戌,振明州被兵民家。己亥,以張浚為浙 西、江東制置使。辛丑,王德破妖賊王宗石於信州貴 溪縣,執其渠帥,諸縣悉平。是月,金人犯江西者自荊 門軍北歸,留守司同統制牛皋潛軍寶豐,擊敗之。五 月甲辰,以范宗尹為尚書右僕射兼御營使。辛亥,統 領赤心隊軍馬劉晏及戚方戰於宣州,敗死。壬子,金 人焚建康府,執李梲、陳邦光而去。淮南宣撫司統制 岳飛邀擊於靜安鎮,敗之。是夜,紫微垣內有赤雲亙 天,白氣貫其中。癸丑,詔臺諫等官各舉所知二人。以 張守參知政事,趙鼎簽書樞密院事。以白金三萬兩 賜韓世忠軍,贈戰歿將孫世詢、嚴永吉、張淵等官。甲 寅,金人陷定遠縣,執閭勍去,勍不屈死之。巨師古擊 戚方於宣州,數敗之,方引去。乙卯,王綯罷。丁巳,命劉 光世移軍捕戚方。楊勍,犯婺州。戊午,復置權尚書六 部侍郎。癸亥,詔「中原、淮南流寓士人,聽所在州郡附
試。」甲子,周望罷,尋分司衡州居住。置京畿、淮南、湖北京東西路鎮撫使。乙丑,升高郵軍為承州,以翟興、孟汝、趙立、劉位、趙霖、李成、吳翊、李彥先、薛慶並為鎮撫 使,興河南府、汝唐州,立楚泗州、漣水軍,位滁濠州,霖 和州、無為軍,成舒蘄翊光黃州,彥先海州淮陽軍,慶 承州天長軍。丁卯,慶及金人戰於承州城下,累敗之。 戊辰,命江、浙州縣祭戰死兵民。分江東西為鄂州、江 州、池州三路置安撫使。罷諸路帥臣兼制置使,諸州 守臣兼管內安撫使。是月,劉超據荊南,分兵犯峽州, 又合叛將彭筠犯復州。淮西敗將崔增陷焦湖水砦, 河東北經制使王俊舉兵及金人戰於襄城縣,敗之, 復潁昌府。張浚承制以金、房州隸利路。六月辛未朔, 蠲紹興府三縣湖田米。詔侍從、臺諫、諸將集議駐蹕 事宜。楊勍犯處州。癸酉,遣統制陳思恭討勍。命江南 兩路轉運為都轉運使。再貶周望昭化軍節度副使、 連州安置。甲戌,罷御營司,以范宗尹兼知樞密院事。 乙亥,王𤫉遣統領林閏等追襲楊勍於東陽縣,軍敗, 裨將李在死之。丁丑,以劉光世部兵為「御前巡衛軍」, 光世為都統制。楊勍等焚建州,戚方犯湖州安吉縣, 詔張俊捕之。戊寅,更御前五軍為「神武軍」,御營五軍 為「神武副軍。」以知建康府權邦彥為淮南等路制置 發運使,滁濠鎮撫使劉位為賊張文孝所殺,命其子 綱襲職。庚辰,置鎮撫使六人:陳規德安府、復州、漢陽 軍,解潛荊南府、歸陝州、荊門公安軍,程昌宇鼎灃州, 陳求道襄陽府、鄧隨郢州,范之才金筠房州,馮長寧 淮寧順昌府、蔡州。辛巳,慮囚,申命有司討論。釐正崇 寧以來濫賞。罷諸州添差通判職官。癸未,召劉光世 赴行在。甲申,岳飛破戚方於廣德軍。乙酉,鍾相偽將 胡源引兵入慈利縣,執其黨陳誠來降。丙戌,以呂頤 浩為建康路安撫大使,劉光世為兩浙路安撫大使, 朱勝非為江州路安撫大使,郭仲威為真揚州鎮撫 使。戚方詣張俊降。庚寅,召韓世忠率兵赴行在。辛卯, 妖賊王宗石等伏誅。壬辰,權密州都巡檢徐文率部 兵泛海來歸。甲午,置樞密院幹辦官四員。乙未,郭仲 威犯鎮江府,遣岳飛擊之。是月,兀朮聞張浚在秦州, 將舉兵北伐,自六合引兵趨陝西。秋七月癸卯,劉光 世援宣撫使例,乞便宜行事,不許。詔「軍興以來諸州 得便宜指揮者並罷。」乙巳,馮長寧復順昌府。張浚罷 曲端都統制。丁未,以劉世光為集慶軍節度使、開府 儀同三司。戊申,以孔彥舟為辰、沅、靖州鎮撫使。張浚 獻黃金萬兩助軍用。宣撫司遣統制官呂世存、王俊 復鄜州,其餘州縣多迎降。後軍將王闢叛,陷歸州,鈐 轄田祐恭擊敗之。己酉,王闢犯房州,守臣韋知幾棄 城走。庚戌,楊勍受劉光世招安,尋復叛去,迫泉州。癸 丑,崔增犯太平州,守臣郭偉拒卻之。乙卯,金人徙二 帝自韓州之五國城。劉光世乞移司平江,不許。丙辰, 張俊合諸將戚方等兵萬餘赴行在。丁巳,申命元祐 黨人子孫於州郡自陳,盡還當得恩數。韓世忠、張俊 並罷。己未,禁閩、廣、淮、浙海舶商販山東,慮為金人鄉 導。詔江浙、福建州縣諭豪右募民兵,據險立柵,防遏 外寇。庚申,以岳飛為通、泰州鎮撫使。辛酉,建州民范 汝為作亂,命統制李捧捕之。乙丑,復李邦彥以下十 九人官職,聽自便。復李綱銀青光祿大夫,許翰、顏岐 端明殿學士。張浚貶曲端階州居住。丁卯,金人立劉 豫為帝,國號齊。戊辰,罷提領措置茶鹽司。 己巳,詔王 𤫉部兵屯信州,程昌宇遣將杜湛禽李合戎於松滋 縣。是月,張用據漢陽軍,沿江措置副使李允文招降 之。以便宜徙鄂州路副總管,以右軍統制馬友知漢 陽軍。八月辛未朔,以禮部尚書謝克家參知政事。壬 申,李成請降於江州,詔撫納之。張浚停程千秋官、文 州編管。癸酉,選神武中軍親兵六百人番直禁中。甲 戌,詔「侍從官日一員輪直,進故事關治體者。」丁丑,以 韓世忠為檢校少師、武成感德軍節度使,張俊檢校 少保、寧武昭慶軍節度使,贈監察御史常安民為左 司諫,江公望左諫議大夫,錄其後二人。庚辰,太后至 自虔州。薛慶及金人戰於揚州城下,死之。郭仲威奔 興化縣。辛巳,侍御史沈與求、戶部侍郎李陵以論宰 相范宗尹,皆黜,宗尹復視事。癸未,盧益罷。張浚復永 興軍。再貶曲端海州團練使、萬州安置。甲申,陳萬信 餘黨雷進作亂。乙酉,焚慈利、石門二縣。以御營司參 議官王擇仁權河東制置使,山砦首領韋忠佺為都 統制,宋用臣、馮賽同都統制。丙戌,命李成、吳翊捍禦 上流,翊棄城去。以成為泗州鎮撫使。命李捧便道過 信州招捕靳賽。戊子,以饒、信妖賊平,赦二州徒以下 囚,蠲民今年役錢。貶滕康永州,劉珏衡州,並居住。己 丑,詔岳飛救楚州,仍命劉光世遣兵往援。辛卯,杜湛 渡江討群賊,復石首等五縣。壬辰,盜入梅州,殺守臣 沈同之,大掠而去。癸巳,命福建安撫使程邁會兵討 范汝為。甲午,知虢州邵興遣統制閻興及金人戰於 解州東,屢破之。金人陷承州,命陳思恭屯兵明州,以 防海道。劉光世遣王德、酈瓊以輕兵渡江。乙未,遇金 游騎於召伯埭,敗之。戊戌,以桑仲為襄陽、鄧、隨、郢州鎮撫使。是月,罷提舉。廣西峒丁孔彥。舟入潭州,宣撫 司參議官王以寧率兵拒之,以寧敗遁去。宣撫司主 管機宜文字傅雱在彥舟軍中承制,以彥舟權湖南 副總管。劉綱以乏食,率兵奔溧陽。九月辛丑,呂頤浩 入見,請益兵,命王𤫉、巨師古、顏孝恭兵隸之,分屯境 內。壬寅,詔諸路決囚。甲辰,徽宗皇后鄭氏崩於五國 城。戊申,命秦鳳將關師古領兵赴行在,劉豫僣位於 北京。庚戌,禁宣撫司僚屬便宜「行事,及京西、湖南、北 路勿隸川陝宣撫司節制。」癸丑,涇原同統制李彥琦 及金人戰於洛河車渡,敗之。乙卯,罷中書門下省檢 正官。桑仲陷均、房州,進犯白土關。丙辰,復增左右司 郎官為四員。金人攻楚州,趙立死之。丁巳,趙霖復和 州。李成遣馬進犯興國軍。戊午,荊襄賊趙延壽犯德 安府,陳規拒卻之。己未,金均、房安撫使王彥及桑仲 戰於平麗縣,敗之,王闢詣彥降。辛酉,李捧擊范汝為 於建州,官軍皆潰,捧遁去。金人犯揚州,統制靳賽逆 戰於港河,敗之。金人陷延安府,執呂世存,又陷保安 軍。癸亥,張浚遣都統制劉錫統五路兵及金將婁宿 戰於富平縣。浚駐邠州督戰,官軍敗績。丙寅,給劉光 世犒軍銀二萬兩、絹二萬匹。戊辰,趙延壽焚郢州。金 人陷楚州,鎮撫使李彥先來救,兵敗,死之。冬十月庚 午朔,張浚斬環慶經略使趙哲於邠州,貶劉錫合州 安置,命諸將各領兵歸本路。浚退保秦州,陝西大震。 辛未,秦檜自楚州金將撻懶軍中歸於連水軍,《丁祀》 水砦。壬申,命楊惟忠、王𤫉討李成。丙子,以孔彥舟為 鼎、澧、辰、沅、靖州鎮撫使。戊寅,鍾相餘黨楊華舉兵圍 桃源縣。己卯,馬進犯江州。癸未,程昌㝢入鼎州,擊楊 華,破之。甲申,趣劉光世救楚州。丁亥,以李回同知樞 密院事。庚寅,遣前御史臺檢法官謝嚮招范汝為。召 張浚以兵入援。追復李邦彥觀文殿大學士。辛卯,虔 州賊李敦仁及弟世「雄舉兵破處州石城縣。」甲午,命 楊惟忠率兵屯江州。乙未,岳飛破金人於承州。丙申, 詔劉光世節制諸鎮,守禦通、泰州,伺便襲金人過淮。 是月,馮長寧棄城去,尋以淮寧附劉豫。江東賊張琪 犯建康府,劉洪道招降之。環慶路統制慕洧叛附於 夏國。涇原統制張中彥、經略司幹辦趙彬叛降金人。 劉忠「據岳州平江縣白面山。王善餘黨祝友擁眾為 亂,屯滁州龔家城。」十一月癸卯,慕洧遂引金人圍環 州。呂頤浩復南康軍。甲辰,趙鼎罷。乙巳,秦檜入見。丙 午,岳飛棄泰州,渡江。丁未,金人犯泰州,飛退保江陰 軍沙上。以御史中丞富直柔簽書樞密院事,秦檜為 禮部尚書。李允文殺岳州守臣袁植、呂頤浩會楊惟 忠與馬進戰南康,軍不利。戊申,頤浩遣巨師古救江 州,為進所敗,師古奔洪州。金人陷涇原,經略使劉錡 退屯瓦亭。己酉,以孔彥舟為湖南副總管,部兵屯潭 州。庚戌,命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討范汝為。壬子, 日南至,率百官遙拜二帝。乙卯,改樞密院幹辦官為 計議官。丙辰,金人陷泰州。丁巳,通州守臣呂伸棄城 去。王彥攻桑仲於黃水,破之,房州平。張浚以彥為金、 均、房州鎮撫使。崔增犯池州,劉洪道遣統制李貴擊 走之,增以兵萬餘詣呂頤浩降。甲子,詔「諸路守臣節 制管內軍馬。」丙寅,金房州賊郭希犯歸州,田祐恭擊 卻之。命王𤫉部兵萬人速援呂頤浩、祝友渡江大掠。 是月,張浚退軍興州。秦鳳副總管吳玠收餘兵保大 散關東和尚原。詔諸路轉運司括借寺觀、田租、蘆場 三年。十二月庚午,安南請入貢,卻之。辛未,遣度支員 外郎韓球括饒、信諸州錢糧,凡江、湖、川、廣上供皆拘 之。壬申,命孔彥舟援江州。丙子,禁節制軍馬守臣便 宜行事。丁丑,馬進分兵犯洪州。乙丑,李敦仁犯撫州 崇仁縣,命李山、張中彥討之。壬辰,金人犯熙州,總管 劉惟輔戰敗之,殺五千餘人。甲午,再犯熙州,惟輔軍 潰,被執,死之。乙未,以張俊為江南招討使,討李成。丁 酉,范汝為降,詔補民兵統領。是月,張俊承制復海州 團練副使,曲端左武大夫、興州居住。是歲,宣撫處置 司始令四川民歲輸激賞絹三「十三萬匹有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