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22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二十五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二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二十五卷目錄

 君德部彙考一

  上古太昊伏羲氏 女媧氏 炎帝神農氏 黃帝有熊氏 帝顓頊高陽氏 帝嚳高

  辛氏

  陶唐氏帝堯

  有虞氏帝舜

  夏后氏帝禹 帝少康

  商成湯 帝太甲 中宗太戊 高宗武丁 帝祖甲

  周武王

  漢高帝 惠帝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後漢光武帝 明帝 章帝 和帝 安帝 質帝 桓帝 昭烈帝

  魏文帝 明帝

皇極典第二百二十五卷

君德部彙考一

[編輯]

上古

[編輯]

太昊伏羲氏

[編輯]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太昊伏羲氏有聖德,仰則觀象 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 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女媧氏

[編輯]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有神聖之德,代宓犧氏 立,號曰女希氏。」

炎帝神農氏

[編輯]

按《帝王世紀》:「神農氏有聖德,始教天下種穀,故號神 農氏。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諫而殺之。炎帝退 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炎帝。」

按:《宋書符瑞志》:「炎帝神農氏有聖德,致大火之瑞,嘉 禾生,醴泉出。」

黃帝有熊氏

[編輯]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 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 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 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 財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按賈誼《新書修政語》:「黃帝職道義,經天地,紀人倫,序 萬物,以信與仁為天下先。然後濟東海,入江內,取綠 圖而濟積石,涉流沙,登於崑崙,於是還歸中國,以平 天下。天下太平,唯躬道而巳。」

帝顓頊高陽氏

[編輯]

按《史記·五帝本紀》:「帝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 化,潔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 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 砥屬。」

帝嚳高辛氏

[編輯]

按《史記五帝本紀》:「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 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 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 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 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 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

陶唐氏

[編輯]

帝堯

[編輯]

按《書經·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 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峻德,以親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 時雍。」

蔡傳此言堯推其德,自身而家,而國而天下,所謂「放勳」者也。

《大禹謨》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 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 「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於眾, 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孔傳「帝」,謂堯也。舜因嘉言無所伏,遂稱「堯德」,以成其義。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 有四海,為天下君。」

孔傳《益》因舜言,又美堯也。大全陳氏大猷曰:廣如天之無不覆,運如天之健行不息,聖神如天之造化不測,武文如天之春生秋殺,知天德則知帝德矣,

按《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 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

按《六韜》:「帝堯王天下,金銀珠玉弗服也,錦繡文綺弗衣也,奇怪異物弗視也,玩好之器弗寶也,淫佚之樂 弗聽也,宮垣屋室弗堊色也,榱桷柱楹弗藻飾也,茅 茨之蓋弗翦齊也,黻衣絓履不敝不更為也,滋味重 累弗食也,溫飯煖羹不酸餒,不易也。不以私曲之故, 留耕種之時,削心約志,從事於無為,其自為奉也甚 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 按賈誼《新書修政語》:「帝堯曰:『吾存心於先古,加意於 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饑, 曰:此我饑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 曰此我陷之也。仁行而義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賞而 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行,是以德音』」遠也。 按《淮南子主術訓》:「堯之有天下也,非貪萬人之富而 安人主之位也,以為百姓力征,強凌弱,眾暴寡。於是 堯乃身服節儉之行,而明相愛之仁,以和輯之。是故 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大路不畫,越席不緣,大羹不和, 粢食不」請幫助識別此字。巡狩行教,勤勞天下,周流五嶽,豈其奉養 不足樂哉?舉天下而以為社稷,非有利焉。舉天下而 而傳之舜,猶卻行而脫蹝也。

按《路史》:「帝堯聰明密微,其言不貳,其德不回,好謀能 深,和而不怒,憂而畏禍,快而愉。年有十三,佐墊封植, 受封於陶。明人察物,昭義崇仁,禁詐偽,正法度,不廢 窮民,不敖亡,告苦死者而哀婦人,底德靡懈,百姓和 欣。於是改國於唐。欽明文思,內行謹飭,篤孝慈仁敬, 使人知子弟之道。仁恩被於蒼生,德化孚於四海,故」 亡膠漆之約於當世。而道行年十有七,踐帝位曰「陶 唐氏。」

有虞氏

[編輯]

帝舜

[編輯]

按《書經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濬哲文 明,溫恭允塞。元德升聞,乃命以位。」

蔡傳言舜深沈而有智,文理而光明,和粹而恭敬,誠信而篤實,有此四者,幽潛之德,上聞於堯,堯乃命之以職位也。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敘。賓於四門, 四門穆穆。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大全陳氏《雅言》曰:「聖德及人而人化之,聖德感天而天相之,功用神速,至誠不亂,非聖人不能也。」

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舜讓於德,弗嗣。」 《大禹謨》:「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 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 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 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

大全呂氏曰:自《臨下以簡》以下,皆舜好生之德。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會群後,奉辭 伐罪。三旬,苗民逆命。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 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歷山,往于田,日 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齊 慄,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 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於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蔡傳言舜敬其子職之事,以誠孝感格,雖瞽瞍頑愚,亦且信順之。大全張氏曰:「舜之文德素敷」,至此又誕敷之聖人,躬自厚之意。

按《孔子家語好生》篇:「孔子曰:『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 而惡殺,其任授賢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靜虛,化若 四時而變物。是以四海承風,暢於異類;鳳翔麟至,鳥 獸馴德。無他,好生故也』。」

按《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父瞽,瞍盲。舜母 死,瞽瞍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瞍愛後妻子,常欲殺 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 以篤謹,匪有懈。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 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 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 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 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澤上人皆讓 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 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四海之 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 凰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按賈誼《新書修政語》:「帝舜曰:『吾盡吾敬以事吾上,故 見謂忠焉;吾盡吾敬以接吾敵,故見謂信焉;吾盡吾 敬以使吾下,故見謂愛焉。是以見愛親於天下之民, 而見貴信於天下之君,故吾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 敬也』。」故欲明道而諭教,唯以敬也。故欲明道為忠必 服之。

按《大戴禮記五帝德篇》:「宰我曰:『請問帝舜?孔子曰:『蟜 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曰重華。好學孝友,聞於四海。陶 漁事親,寬裕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 親近。承受大命,依於倪皇,叡明通知,為天下王。使禹 敷土,主明山川,以利於民;使后稷播種,務勤嘉穀,以

作飲食;羲和掌曆,敬授民時;使益行火,以辟山萊;伯
考證
夷主禮,以節天下。「夔作樂,以歌籥舞,和以鐘鼓。皋陶

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 率經,其言不惑,其德不慝,舉賢而天下平。」

夏后氏

[編輯]

帝禹

[編輯]

按《書經大禹謨》曰:「若稽古大禹,文命敷於四海,祗承 於帝。」

大全孔氏曰:「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內則敬承堯、舜。」

帝曰:「來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 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 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 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 《禹貢》:「祗台德先,不 距朕行。」

蔡傳禹之功已成,惟「敬德以先天下」,則天下自不能違越我之所行也。

按《戰國策》: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 而甘之,遂疏儀狄,絕甘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 者。」

按《史記夏本紀》:「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 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出,亹亹穆穆,為綱 為紀。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按賈誼《新書修政語》:「大禹之治天下也,諸侯萬人,而 禹一皆知其體,故大禹豈能一見而知之也,豈能一 聞而識之也?諸侯朝會而禹親服之,故是以禹一皆 知其」國也。其士月朝而禹親見之,故是以禹一皆知 其體也。然且大禹其猶大恐。諸侯會,則問於諸侯曰: 「諸侯以寡人為驕乎?」朔日士朝,則問於士曰:「諸大夫 以寡人為汰乎?」其聞寡人之驕之汰邪,而不以語寡 人者,此教寡人之殘道也,滅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 所怨於人者,莫大於此也。《大禹》曰:「民無食也,則我弗 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民,我弗能勸也。」故鬟河而導 之九牧,鑿江而導之九路,澄五湖而定東海。民勞矣 而弗苦者,功成而利於民也。禹嘗晝不暇食,夜不暇 寢矣。方是時也,憂務故也。故禹與民士同務,故不自 言其信而諭矣。故治天下以信為之也。

按《說苑君道篇》:「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左右曰: 『夫罪人不順道,故使然焉,君王何為痛之至於此也』? 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人為君也, 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也』。」

按《後漢書陳蕃傳》:「昔大禹巡狩蒼梧,見市殺人,下車 而哭之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

帝少康

[編輯]

按《左傳哀公九年》:「伍員曰:『昔少康有田一成,有眾一 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復禹之 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編輯]

成湯

[編輯]

按《書經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慚德,曰:「予 恐來世以台為口實。」仲虺乃作誥曰:「嗚呼!惟天生民 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有夏昏德,民墜塗 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茲率厥典,奉 若天命。」

蔡傳「天錫湯以勇智」之德,勇足以有為,智足以有謀,使其表正萬邦,而繼禹舊所服行也。

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 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蔡傳「不近聲色,不聚貨利」,此本原之地,非純乎天德而無一毫人慾之私者不能也。本原澄澈,然後用人處己,莫不各得其當,而於臨民之際,能寬能仁。謂之能者,寬而不失於縱,仁而不失於柔,君德也。君德昭著而孚信於天下矣。

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 邦乃其昌。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 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予 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 用則小。

蔡傳《德日新》則萬邦雖廣而無不懷,《志自滿則九族雖親》而亦離。

《湯誥》:「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 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於 上下,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凡我造邦,無從匪彝, 無即惂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 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 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伊訓。惟我商 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

蔡傳湯之德威敷著於天下,代桀之虐,以吾之寬,故天下之民懷而信之也。

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 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 艱哉。」

蔡傳「《居上克》明」,言能盡,《臨下》之道,「《為下克》忠」,言能盡

事上之心

《太甲上》:「惟嗣王不惠於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 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 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

蔡傳伊尹言:「湯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祗、社稷宗廟,無不敬肅,故天視其德,用集大命,撫安萬邦。」

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 旦,旁求俊彥,啟迪後人。」

蔡傳先王於昧爽之時,洗濯澡雪,大明其德,坐以待旦而行之。

《太甲中》,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於下,惟明 後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並其有邦厥 鄰。乃曰:『徯我後,後來無罰』。」

蔡傳此言「湯德」所以協下者。

《微子之命》,「乃祖成湯,克齊聖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 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功加於時,德垂後裔。」

蔡傳「齊」則無不敬,聖則無不通。「廣」,言其大,「淵」,言其深也。大全呂氏曰:「齊聖廣淵,當於此識湯之全體。湯克寬克仁,代虐以寬,則其開六百年基業,正在於寬。」

按《呂氏春秋異用》篇:「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 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面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 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 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 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 國歸之。

按《淮南子修務訓》:「湯夙興夜寐,以致聰明。輕賦薄斂, 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窮。弔死問疾,以養孤孀。 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按《帝王世紀》:湯自伐桀後,大旱七年,殷史卜曰:「當以 人禱。」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禱,吾請自 當。」遂齋戒,翦髮斷爪,以己為牲,禱於桑林之社,大雨 方數千里。

按《通鑑前編》:「湯以身禱於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予一 人之不敏,傷民之命』。」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與?民失 職與?宮室崇與?女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言未 已,大雨方數千里。」

帝太甲

[編輯]

按《書經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 嗣王歸於亳。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底 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 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蔡傳《太甲》「昔之迷,今之復,昔之晦,今之明。」如日月昏食,一復其舊,而光采炫燿,萬景俱新。

中宗太戊

[編輯]

按《書經無逸》:周公曰:「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 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 十有五年。」

按《通鑑前編》: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於 朝,一暮大拱。太戊懼,問於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 德,帝之政其有缺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大修先王 之德。三日而祥桑枯死,殷道復興,諸侯咸歸之。

高宗武丁

[編輯]

按《書經·無逸》:「其在高宗時,舊勞於外,爰暨小人。作其 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 寧,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 十有九年。

帝祖甲

[編輯]

按《書經無逸》:「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 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於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 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

[編輯]

武王

[編輯]

按《書經泰誓》上:「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 有過,在予一人。」 《泰誓下》:「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 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大全林氏曰:「聖人至誠畏懼之心充實於中,則發於言,自然如此,非有一毫作偽於其間也。」

按《禮記·文王世子》: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而養。文 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間。 按《尚書大傳》:紂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 間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愛人者兼其屋上之 烏;不愛人者,及其咠餘。何如』?」武王曰:「不可。」召公曰:「臣 聞之,有罪者殺,無罪者活。咸劉厥敵,毋使有餘烈,何 如?」武王曰:「不可。」周公曰:「臣聞之,各安其宅,各田其田, 毋故毋私。惟仁之親,何如武王曠乎?若天下之已定。」 遂入殷,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發鉅橋之粟,散鹿 臺之財,歸頃宮之女。而民知方曰:「王之於仁人也,死 者封其墓,況於生者乎?王之於賢人也,亡者表其閭,

況於在者乎?王之於財也,聚者散之,況」於《復籍》乎?王
考證
之於色也,在者歸其父母,況於《復徵》乎?

按:《說苑指武篇》:「武王舉師與殷戰於牧之野,大敗殷 人。上堂見玉,曰:『誰之玉也』?曰:『諸侯之玉』。即取而歸之 於諸侯,天下聞之,曰:『武王廉於財矣』。入室見女,曰:『誰 之女也』?曰:『諸侯之女也』。即取而歸之於諸侯,天下聞 之,曰:『武王廉於色也』。」

按《冊府元龜》:「武王伐紂以除其害,其德能成武功,故 作《大武》之樂。」

[編輯]

高帝

[編輯]

按《漢書高帝本紀》: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 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枳道旁。諸 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 人已服降,殺之不祥。」乃以屬吏。遂西入咸陽,封秦重 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十一月,召諸縣豪桀曰:「父老 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 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 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吏民皆安堵 如故。凡我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所以侵暴,毋恐!且 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 吏行至縣鄉邑,告諭之。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 享軍士。沛公讓不受,曰:「倉粟多,不欲費民。」民又益喜, 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六年夏五月丙午,詔曰:「人之 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 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前日天下大亂,兵革並起, 萬民苦殃。朕親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 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諸 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 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 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 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 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 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 規摹弘遠矣。

按《西京雜記》:「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宮,悽愴不樂。高祖 竊因左右問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 餅,鬥雞蹴踘,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 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惠帝

[編輯]

按《史記呂后本紀》:「孝惠二年,楚元王、齊悼惠王皆來 朝。十月,孝惠與齊王燕飲太后前,孝惠以齊王兄置 上坐,如家人之禮。太后怒,迺令酌兩巵,酌置前,令齊 王起為壽。齊王起,孝惠王起取巵,欲俱為壽。太后乃 恐,自起泛孝惠巵。齊王怪之,因不敢飲,佯醉去,明知 其酖。」

按《漢書外戚傳》:「呂后使人召趙王來,惠帝慈仁,知太 後怒,自迎趙王霸上入宮,挾與起居飲食數月。帝晨 出射趙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 遲帝還,趙王死,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飲 瘖藥,伏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數月,迺召惠帝視人 彘。帝視而問,知其戚夫人,迺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復 治天下。」按《叔孫通傳》:惠帝為東朝長樂宮及間往, 數蹕煩民,作復道,方築武庫南。通奏事,因請間,曰:「陛 下何自築復道高帝寢,衣冠月出遊高廟?子孫奈何 乘宗廟道上行哉?」惠帝懼曰:「急壞之。」通曰:「人主無過 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願陛下為原廟渭北,衣冠 月出遊之,益廣宗廟,大孝之本。」上乃詔有司立原廟。 惠帝常出遊離宮,《通》曰:「古者有春嘗果,方今櫻桃熟 可獻,願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上許之,諸果獻由 此興。

文帝

[編輯]

按《史記文帝本紀》: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 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 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 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上常衣綈衣, 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 朴,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 「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 然上召責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 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 煩苦百姓。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几杖。群臣如袁盎等 稱說雖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 覺,上乃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弗下吏,專務以 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按《袁盎傳》:文帝 即位,盎為中郎將。盎曰:「『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上曰: 『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 交睫,不解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夫曾參以布 衣猶難之,今陛下親以王者修之,過曾參孝遠矣。夫 諸呂用事,大臣專制,然』」陛下從代,乘六乘傳馳不測 之淵,雖賁、育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讓天子位者再,南面讓天子位者三。夫許由一讓,而陛下 五以天下讓,過許由四矣。

按《漢書文帝本紀》:「元年三月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群 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 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為民父母,將何如?其議所 以振貸之』。」又曰:「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 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 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 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已上 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 帛,人一匹,絮三斤。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 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 不稱者督之。按《景帝本紀》,元年冬十月詔曰:蓋聞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 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群 生。減耆欲,不受獻,罪人不帑,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 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也。此皆上世之所不及, 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 獲福。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 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施 於萬世,永永無窮。」按《刑法志》:「孝文即位,躬修元默, 勸趣農桑,減省租賦。而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懲 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 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 濅息,風流篤厚,禁罔疏闊。」選張釋之為廷尉,罪疑者 予民,是以刑罰大省。至於斷獄四百,有刑錯之風。即 位十三年,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詔獄逮繫長 安。淳于公無男,有五女,當行會逮,罵其女曰:「生子不 生男,緩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緹縈自傷悲泣,迺隨其 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 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後 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也。妾願沒入為官婢,以贖父 刑罪,使得自新。」書奏天子,天子憐悲其意,遂下令曰: 「制詔御史: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 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姦不止,其 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與?吾甚自愧。故夫 訓道不純,而愚民陷焉。《詩》曰:『愷弟君子,民之父母』。今 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亡 繇至,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 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 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輕重,不亡逃,有年而免, 具為令。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奏言:「肉刑所以禁 姦,所由來者久矣。陛下下明詔,憐萬民之一,有過被 刑者終身不息,及罪人慾改行為善,而道亡繇,至於 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謹議請定律。按《東方朔傳》, 武帝時,天下侈靡趍末,百姓多離農畝。上從容問朔: 「『吾欲化民,豈有道乎』?朔對曰:『孝文皇帝貴為天子,富 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劎,莞蒲為席,兵 木無刃,衣縕無文,集上書囊以為殿帷,以道德為麗, 以仁義為準。於是天下望風成俗,昭然化之』。」按《賈 捐之傳》,捐之曰:「孝文皇帝閔中國未安,偃武行文,斷 獄數百,民賦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時有獻千里馬 者,詔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吉行日五十里,師行三 十里,朕乘千里之馬,獨先安之』。於是還馬」與道里費, 而下詔曰:「朕不受獻也,其令四方毋求來獻。」當此之 時,逸游之樂絕,奇麗之路塞,鄭、衛之倡微。夫後宮盛 色則賢者隱處,佞人用事則諍臣杜口,而文帝不行。 故諡為孝文,廟稱太宗。

景帝

[編輯]

按《漢書梁孝王傳》:「孝王二十五年來朝,上未置太子, 與孝王宴飲,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 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二十九年,孝王入 朝,景帝使使持乘與駟,迎梁王於闕下。既朝,上疏因 留。以太后故,入則侍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上林中。 梁之侍中郎、謁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 亡異。按《刑法志》:「後元三年下詔曰:高年老長,人所 尊敬也;鰥寡不屬逮者,人所哀憐也。其著令:年八十 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朱儒當鞠繫者頌繫 之。」師古曰頌讀曰容寬容之不桎梏

武帝

[編輯]

按桓譚《新論》:「武帝才質英妙,有崇文廣業之規,故即 位而開發大志,考合古今,獲前聖代事跡,改正朔制 度,招選俊傑,奮揚威怒,武藝四加,所征者服,興起六 藝,廣進儒術。至開闢以來,漢家最為盛圖,故顯為世 宗。可謂卓爾絕世之主。」

昭帝

[編輯]

按《漢書昭帝本紀贊》:「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 四國流言之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蓋、上官逆亂 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 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

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於民休息。至始元
考證
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

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按《霍 光傳》,光受遺詔,輔少主。上官桀為九卿,位在光右,與 光爭權。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御史大夫桑 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 官,亦怨恨光。於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 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 上稱䟆,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 不降,還迺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 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 且願歸符璽,入宿衛,察姦臣變。」候司光出沐日奏之。 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書 奏,帝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問:「大將 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 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 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 廣明都郎,屬耳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 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 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 不足遂。」上不聽。後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 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 等不敢復言。

宣帝

[編輯]

按《漢書宣帝本紀》:「地節二年,上始親政事,令群臣得 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 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 有異善,厚加賞賜,至於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 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三年,詔曰:鰥寡 孤獨高年貧困之民,朕所憐也。前下詔假公田,貸種 食」,其加賜鰥寡孤獨高年帛,二千石,嚴教吏謹視遇, 毋令失職。元康三年夏六月,詔曰:「前年夏神爵集 雍,今春五色鳥以萬數,飛過屬縣,翱翔而舞,欲集未 下。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具為 令。」按《刑法志》:宣帝即位,廷史路溫舒上疏言:秦有 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上深愍焉,迺下詔曰: 「間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夫決獄不當, 使有罪興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傷之。今遣廷 史與郡鞫獄,任輕祿薄,其為置廷平,秩六百石,員四 人。其務平之,以稱朕意。」於是選於定國為廷尉,求明 察寬恕。黃霸等以為廷平季秋後請讞。時上常幸宣 室,齋居而決事,獄刑號為平矣。元康四年,又下詔曰: 「朕念夫耆老之人,髮齒墮落,血氣既衰,亦無暴逆之 心,今或罹於文法,執於囹圄,不得終其年命,朕甚憐 之。自今以來,諸年八十,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 按《本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 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 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 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方,單于慕義,稽首稱藩,功 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元帝

[編輯]

按《漢書元帝本紀贊》:「元帝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 溫雅,有古之風烈。」按《刑法志》:「元帝初立,下詔曰:『夫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今律令 煩多而不約,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羅元元之不 逮,斯豈刑中之意哉!其議律令可蠲除輕減者條奏, 惟在便安萬姓而已』。」

成帝

[編輯]

按《漢書成帝本紀》,「成帝為太子,寬博謹慎。初居桂宮。 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 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上大 悅,乃著令,令太子得絕馳道」雲。「建始二年三月,罷 六廐技巧官,秋減乘輿廐馬。」按《本紀贊》:「成帝善修 容儀,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 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覽古今,容受直 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按《刑 法志》,成帝河平中,下詔曰:「『《甫刑》云:五刑之屬三千;大 辟之罰,其屬二百』。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 百有餘萬言,奇請它比,日以益滋。自明習者,不知所 由,欲以曉喻眾庶,不亦難乎!」於以羅元元之民,夭絕 亡辜,豈不哀哉!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及明習 律令者,議減死刑,及可蠲除約省者,令較然易知條 奏。《書》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審核之,務準古法,朕將 盡心覽焉。

哀帝

[編輯]

按《漢書哀帝本紀》,綏和二年四月丙子,即皇帝位。「六 月,詔曰:『鄭聲淫而亂樂,聖王所放,其罷樂府。掖庭宮 人年三十以下出嫁之官,奴婢五十以上免為庶人。 禁郡國無得獻名獸。察吏殘賊酷虐者,以時退。有司 無得舉赦前往事』。」

後漢

[編輯]

====光武帝====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更始元年,光武進圍邯鄲,拔 其城,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 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建 武元年六月,即皇帝位,十七年冬十月甲申,幸章陵, 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時宗室諸母 因酣悅,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 柔耳,今乃能如此。」帝聞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 柔道行之。」中元元年夏,京師醴泉湧出,飲之者痼 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又有赤草生於水崖。郡國頻 上甘露。群臣奏言,地祇靈應,而朱草萌生。孝宣帝每 有嘉瑞,以改元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列為年紀,蓋以 感致神祇,表章德信,是以化致昇平,稱為「中興。今天 下清寧,靈物仍降,陛下情存損挹,推而不居,豈可使 祥符顯慶,沒而無聞!宜令太史撰集,以傳來世。」帝不 納。常自謙無德,每郡國所上,輒抑而不當,故史官罕 得記焉。初,帝在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 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儆急未嘗復言軍旅。皇太子 嘗問攻戰之事,帝曰:「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此非 爾所及。」每旦視朝,日側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 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 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游 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雖身濟大業,兢兢如 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 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 亦止戈之武焉。按《宋弘傳》,弘為大司空,嘗讌見御 坐新屏風,圖畫列女,帝數顧視之。弘正容言曰:「未見 好德如好色者。」帝即為徹之,笑謂弘曰:「聞義則服,可 乎?」對曰:「陛下進德,臣不勝其喜。」按《嚴光傳》:光與光 武少同遊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 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 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元纁遣使聘之,三反 而後至,舍於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車駕即日 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 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 「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歎 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因共偃臥,光 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 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按《董宣傳》:光武徵宣為 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 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 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 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 「願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 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即 以頭擊之,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 主,宣不從。彊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 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彊項令 出,賜錢三十萬。由是搏擊豪彊,莫不震慄。按《馬援 傳》:援留西州,隗囂以援為綏德將軍。建武四年冬,囂 使援奉書洛陽,援至,引見於宣德殿,世祖迎笑謂援 曰:「『卿遨遊二帝間,今見卿,使人大慚』。援頓首辭謝」,因 曰:「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 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進臣。臣今遠來, 陛下何知非刺客姦人,而簡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 刺客,顧說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 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之有真也。」 按《東觀漢記》:光武時,馬援謂隗囂曰:「到朝廷凡數十, 未嘗有見明主如此也。才能驚人,其勇非人之敵;開 心見誠,與人語,好醜無所隱諱。圖講天下事,極盡下 情。兵事方略,量敵較勝,闊達多大節,與高祖等。經學 博覽,政事文辨,前世無比。」囂曰:「如卿言,勝高祖耶?」曰: 「不如也。高祖大度,無可無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如節 度,不飲酒。」囂曰:「如卿言,反復勝也。」

按袁山松《後漢書》:「前漢成哀以來,天地縱橫,巨猾竊 命。世祖以眇眇之祚,起白水之濱,扇之以仁風,驅之 以大威,霜雪被而叢棘枯,綱維振而逆鱗埽。群才畢 奏,人思與能,數年之間,廓清四海,雖為中興,與夫開 創者,寧有異乎?馬生之言,固以恢廓大度,同符高祖。 又資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故能享有神器,據萬物 之上。」

按《冊府元龜》,「光武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 不令以吏職為過,故皆以列侯就第。帝雖制御功臣, 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方貢珍甘,必遍賜列侯,而 大官無餘,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 祿,終無誅譴者。」

明帝

[編輯]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敢違者。後 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 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苟非

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故吏稱其官,民安其業
考證
遠近肅服,戶口滋殖。按《章帝本紀》,章帝即位,有司

奏言,「孝明皇帝聖德淳茂,劬勞日昃,身御浣衣,食無 兼」珍,澤臻四表,遠人慕化,僬僥、儋耳,款塞自至,克伐 鬼方,開道西域,威靈廣被,無思不服。以蒸庶為憂,不 以天下為樂,備三雍之教,躬養老之禮,作《登歌》,正雅 樂,博貫六藝,不舍晝夜,聰明淵塞,著在圖讖。至德所 感,通於神明,功烈光於四海,仁風行於千載。而深執 謙謙,自稱不德。無起寢廟,埽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 送終之禮,遂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天下聞之, 莫不悽愴。陛下至孝烝烝,奉順聖德,臣愚以為更衣 在中門之外,處所殊別,宜尊廟曰顯宗。其四時禘祫 於光武之堂,間祀悉還更衣,共進《武德》之舞,如孝文 皇帝祫祭高廟故事。」制曰:「可。按《光武陰皇后紀》,顯 宗即位,尊后為太后,永平七年崩,合葬原陵。明帝性 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 後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遂率 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采 取以薦。會畢,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 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按《明 帝馬皇后紀》,「永平十五年,帝按地圖,將封皇子,悉半 諸國。後見而言曰:『諸子食數縣,於制不已儉乎』?帝曰: 『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乎?歲給二十萬足矣』!」按《東 平王蒼傳》,「永平十一年,蒼與諸王朝京師,月餘還國, 帝臨送歸宮,悽然懷思,乃遣使手詔國中傅曰:『辭別 之後,獨坐不樂,因就車歸,伏軾而吟,瞻望永懷,實勞』」 我心,誦及《采菽》,以增歎息。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 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 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已上能趨拜者,皆令帶 之。

按《冊府元龜》:「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 必達,內外無倖曲之私,在上無矜大之色,斷獄得情, 號居前代。」十二十斷其二言少刑也故後之言事者,莫不先建 武、《永平》之政。

章帝

[編輯]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帝少寬容,好儒術,顯宗器重之。 元和二年,詔曰:「令云:人有產子者,復勿筭三歲。令 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著以 為令。」三年春正月乙酉,詔曰:「蓋人君者,視民如父 母,有憯怛之憂,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其嬰兒無父 母親屬,及有子不能養食者,稟給如律。」二月,敕侍御 史、司空曰:「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車可以引避,引 避之騑,馬可輟解,輟解之《詩》云:『敦彼行葦,牛羊勿踐 履』。」禮,人君伐一草木不時,謂之不孝。俗知順人,莫知 順天,其明稱朕意。按《本紀》贊,魏文帝稱明帝察察, 章帝長者。章帝素知人,厭明帝苛切,事從寬厚,感陳 寵之義,除慘獄之科,深元元之愛,著胎養之令,奉承 明德太后,盡心孝道,割裂名都,以崇建周親,平徭簡 賦,而人賴其慶。又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故乃蕃 輔克諧,群後德讓,謂之長者,不亦宜乎!按《和帝本 紀》,和帝即位,有司上奏,「孝章皇帝崇弘鴻業,德化普 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文加殊俗,武暢方表,戒惟人 面,無思不服。巍巍蕩蕩,莫與比隆。《周頌》曰:『於穆清廟, 肅雝顯相』。」請上尊廟曰肅宗,共進《武德》之舞。制曰:「可。」 按《明帝馬皇后紀》,顯宗即位,以後為貴人。時後前 母姊女賈氏亦選入,生肅宗。帝以後無子,命令養之。 謂曰:「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不至耳。」後於是盡 心撫育,勞悴過於所生。肅宗亦孝性惇篤,恩性天至, 母子慈愛,始終無纖介之間。按《陳敬王羨傳》,「建初 三年,有司奏遣羨與鉅鹿王恭、樂成王黨俱就國。肅 宗性篤愛,不忍與諸王乖離,遂皆留京師。明年,按輿 地圖,令諸國戶口皆等,租入歲各八千萬。」

和帝

[編輯]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帝自竇憲誅後,躬親萬機。每有 災異,輒延問公卿,極言得失。前後符瑞八十一所,自 稱德薄,皆抑而不宣。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 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時臨武長汝南唐羌 縣接南海,乃上書陳狀。帝下詔曰:「遠國珍羞,本以薦 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大官,勿復受獻。」 由是遂省焉。

按《冊府元龜》:「和帝即位,遵章帝故事,兄弟皆留京師, 恩寵篤密。有司請遣諸王歸藩,不忍許。」至安帝初乃就國永 元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陰盛,奏遣諸王侯就國。詔曰: 「甲子之異,責由一人。諸王幼稚,早離顧復,弱冠相育, 常有《蓼莪》《凱風》之哀,選孺之恩,知非國典,且復須留。」 至冬,從祠章陵。

安帝

[編輯]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和二年二月戊戌,遣中謁者 收葬京師客死無家屬及棺槨朽敗者,皆為設祭。其 有家屬尢貧無以葬者,賜錢人五千。」

質帝

[編輯]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本初元年春正月丙申,詔曰:『昔堯命四子,以欽天道,《洪範》九疇,休咎有象。夫瑞以和 降,異因逆感,謹微應大,前聖所重。頃者州郡輕慢憲 防,競逞殘暴,造設科條,陷入無罪。或以喜怒驅逐長 吏,恩阿所私,罰枉讎隙,至令守闕訴訟,前後不絕,送 故迎新,人離其害,怨氣傷和,以致災眚。《書》曰:『明德慎 罰,方春東作,育微敬始,其敕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 驗,以崇在寬』』。」二月庚辰,詔曰:「九江、廣陵二郡,數離寇 害,殘夷最甚,生者失其資業,死者委屍原野。昔之為 政,一物不得其所,若己為之。況我元元,嬰此困毒,方 春戒節,振濟乏戹,掩骼埋胔之時,其調比郡見穀,出 稟窮弱,收葬枯骸,務加埋恤,以稱朕」意。

桓帝

[編輯]

按《後漢書爰延傳》:延性質慤,少言辭。桓帝時為侍中, 帝遊上林苑,從容問延曰:「朕何如主也?」對曰:「陛下為 漢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對曰:「『尚書令陳蕃任事則化, 中常侍黃門豫政則亂。是以知陛下可與為善,可與 為非』。帝曰:『昔朱雲廷折欄檻,今侍中面稱朕違,敬聞 闕矣』。」拜五官中郎將。

昭烈帝

[編輯]

按《三國志蜀先主傳》評:「先主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 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 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編輯]

文帝

[編輯]

按《魏志文帝本紀》註:「《魏書》曰:『帝常嘉漢文帝之為君, 寬仁元默,務欲以德化民,有賢聖之風。時文學諸儒 或以為孝文雖賢,其於聰明通達國體不如賈誼。帝 由是著《太宗論》曰:『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干戚;尉佗 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錫之几杖,以撫其意, 而天下賴安。乃弘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 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若賈誼之才敏,籌 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資,豈若孝文大人之量 哉!三年之中,以孫權不服,復班太宗論於天下,明示 不願征伐也。他日又從容言曰:「顧我亦有所不取於 漢文帝者三。」殺薄昭,幸鄧通慎夫人,衣不曳地,集上 書囊為帳帷。以為漢文儉而無法,舅「後之家但當養 育以恩,而不當假藉以權,既觸罪法,又不得不害矣。」 其欲秉持中道,以為帝王儀表者如此。

明帝

[編輯]

按《魏志明帝本紀》註:「《魏書》曰:『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 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即 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 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 之大略。性特彊識,雖左右小臣,官薄性行,名跡所履, 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含垢藏疾,容受』」 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雖 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 孫盛曰:「聞之長 老,魏明帝天姿秀出,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 受遺輔導帝,皆以力任處之,政自己出,而優禮大臣, 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 之偉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