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1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十九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十九卷目錄

 地異部彙考六

  明一太祖一則 洪武二則 惠宗建文二則 成祖永樂四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

  宗宣德三則 英宗正統二則 代宗景泰二則 英宗天順二則 憲宗成化十八則 孝

  宗弘治十六則 武宗正德十四則 世宗嘉靖四十一則

庶徵典第一百十九卷

地異部彙考六[編輯]

明一[編輯]

太祖吳元年冬十月福州地震[編輯]

按:《明昭代典則》云云。

洪武元年夏六月瑞州府地震[編輯]

按:《江西通志》云云。

洪武五年地震。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五年八月,太原府徐溝縣西北 地震,自癸未至乙酉日。」

按《廣東通志》:「洪武五年四月,廣州地震。」舊志「四月二 十一日辰時地震,是年八月二十日卯時又震,有聲 如雷,地坼二三里許。」

惠宗建文元年京師地震[編輯]

按《正氣紀》:《惠宗本紀》:建文元年三月,京師地震,求直 言。監察御史尹昌隆言:「奸臣專政,陰盛陽微,謫見於 天。帝惡之,故貶。徐曰:『求直言而以直棄之,人將不食 吾餘。復原職』。」既而昌隆復上疏觸忌,御史金焦劾其 放言肆害,斥昌隆為福寧知縣。

按《名山藏》,燕王還北平,傳檄天下曰:「太孫即位。」京師 地震。《占書》曰:「地德至靜,不宜動搖。若主弱臣強,則必 震動。臣下擅權,則土不寧,變怪生焉。陽伏不能出,陰 出不能入,陰陽相激,地必震動。動於宗廟宮殿者,人 君失信,國無忠臣,誅伐不以禮,上下不相親也。」 建文二年,會稽地震。

按:《浙江通志》云云。

成祖永樂元年地震[編輯]

按《名山藏》:永樂元年十一月,上顧侍臣曰:「北京、山西、 寧夏一時地震,朕心惕然,爾言其故。」侍臣對曰:「兵戈 土木應也。」上曰:「比年兵旅饑饉,民困甚矣,朕夙夜圖 之。朕避暑樓居,武門端門而已,後宮墊隘,不敢增修, 慮土木也。若雲兵戈,政當敕邊修備。」

按《湖廣通志》:「永樂元年,施州地大震。以民奏設帥,辟 王宣撫等七十餘處,隨相攻害。」

按《廣東通志》:「永樂元年八月辛未,潮州地震。」

永樂二年,地震。

按《大政紀》:「永樂二年十一月甲寅,京師地震。諭文武 群臣,宜戒謹修職,共回天意,凡軍民有不便之事,當 速改之。」

按《江南通志》:「永樂二年,應天地震。」

永樂六年,地屢震。

按:《山東通志》云云。

永樂十四年九月癸卯,京師地震。

按:《大政紀》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地震[編輯]

按《大政紀》:「洪熙元年三月甲戌,南京地震者三。」

宣宗宣德元年秋七月北京地震[編輯]

按:《大政紀》云云。

宣德二年二月,南京地屢震。

按:《大政紀》云云。

宣德四年春正月,兩京地震。

按:《大政紀》云云。

英宗正統五年地震[編輯]

按《名山藏》:「正統五年十月,蘭縣、莊浪同以月朔地震, 十日乃止,壞城堡官民廬舍,壓死男女二百餘人。敕 三司修葺賑卹之。」

正統十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正統十年,地大震。」

按《福建通志》:「正統十年十一月癸未,地震連日,夜凡 九次,鳥獸之屬皆辟易飛走,山崩石墜,地裂水涌,公 私屋宇摧壓者多,凡百餘日乃止。」

代宗景泰二年地震[編輯]

按《名山藏》:「景泰二年八月壬申,南京地震。」

景泰三年,地震。

按《名山藏》,「景泰三年九月,南京地震。」

英宗天順二年地震[編輯]

按《雲南通志》:「天順二年七月,地震,金齒司東南城郭 兵器俱燬。」

天順四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天順四年十二月,會稽地震。」

憲宗成化元年地震[編輯]

按《大政紀》:「成化元年二月,大雨黑黍於襄陽地震,屋宇搖動,轟轟有聲。四月,河南鈞州地震有聲,至二十 三日方止。」

按《湖廣通志》:「成化元年,襄陽地震有聲。」

成化四年地震。

按《大政紀》:「成化四年八月癸巳辰刻,京師地震有聲。 九月壬午,京師地震。御史康永韶奏考察兩京官。命 吏部都察院會各堂上官考察。」

成化五年,地震。

按《湖廣通志》:「成化五年冬十月朔,安陸地震有聲,城 垣傾者數丈。」

成化六年,地震。

按《大政紀》:成化六年正月丁亥,河南地震。兵科給事 中郭鏜乞禁約天下,今後不許獻言祥瑞,置不問。鏜 言:「今年正月河南布政司奏地震,既而掌太常寺事 李希安奏甘露降,俱下禮部,尚書鄒幹等即以甘露 事上聞。臣備位諫官,適睹二事,不敢不言。蓋遇災異 則懼心起,悅休祥則驕心萌,懼則修德,驕則怠政。故」 聖人不貴祥瑞,《春秋》獨記災異。商之中宗、高宗,一則 桑穀生,一則雉雊鼎耳,二君因巫咸、祖乙之言,恐懼 修省,變災為祥,故能享國長久,商道益隆。漢文、景之 時,日食地震,山崩川涌,星變之異,未易遽數。二君恐 懼修省,今年下詔勸農桑,明年下詔免租稅,以致民 和氣應,海內富安。惟遇災而不知懼,「然後亂亡隨之。 皇上踐祚於茲六載,凡列位大臣職居典禮者,宜如 巫咸之告君,祖乙之正事。鄒幹等乃以先奏地震遲 留不言,顧以後奏甘露諂言瑞應,跡其所存,實懷容 悅之私。伏願皇上以年豐為瑞,以民安為祥,以賢才 為寶。遇災而懼,聞瑞不喜。」仍罷幹、希安二人,以謝天 下。及禁約天下,令後不許獻言祥瑞,仍以「地震天旱, 因災求言,博訪政事缺失,民間疾苦,以次施行。使天 下後世知皇上不愛祥瑞,不近諂諛,懼災修德,其為 瑞應,豈不大哉!」上曰:「朕未嘗以此怠於德政,郭鏜安 得為此言,姑置之。」以湖廣地震,遣官祭告境內山川。 八月己巳,廣東高、雷二府地震有聲。

成化七年,地震。

按《雲南通志》:「成化七年春正月,順寧地震,聲如雷,踰 日始寧。」

成化八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成化八年地震。太原府境內,七月再震, 有聲如雷。」

按《貴州通志》:「成化八年冬十一月地震。」

成化九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成化九年三月,石樓縣地震,七月又震, 有聲。」

成化十一年,地震地裂。

按《江南通志》「成化十一年,蘇州松江地震,生白毛。」 按《浙江通志》:成化十一年,諸暨地震。

成化十二年,地震,地涌血。

按《大政紀》,「成化十二年正月辛亥,南京地震有聲。」「正 月,南京六科十三道各奏,南京陰霾遮日,地震有聲, 乞加修省。下所司知之。四月庚寅夜,山西太原府地 震有聲。十月辛巳,京師並薊州等處地震有聲。」 按《浙江通志》:成化十二年,嘉興地震,山陰地涌血。 成化十五年地震。

按《大政紀》:「成化十五年五月乙丑,直隸常州府地震 有聲,生白毛。九月丙子,直隸無錫、常熟二縣地震有 聲。」

按《浙江通志》:「成化十五年九月,嘉興地震。」

按《湖廣通志》:「成化十五年九月,黃梅地震。」

成化十六年,地突起,地震。

按《大政紀》,成化十六年六月,長樂縣昆田裡平地突 起小阜,阜通三四尺,人畜踐之輒陷。尋復於其左涌 一山,廣袤五丈餘。其占女主為男之兆。唐武后時有 此,但今異,幸小耳。九月辛丑,四川威州地震有聲。 按《山東通志》:成化十六年九月,鄒平地震。

按《廣東通志》:「成化十六年夏五月,香山地震。」

成化十七年,地震。

按《大政紀》:成化十七年三月,禮部尚書周洪謨等奏 災變修省事宜,從之。禮部以二月初十日,南京及江 北四府、山東、河南等府州縣俱同日地震有聲。奏言: 「『考之傳記,地動千里有大災』。又云:『春動者歲凶,二月 動者水災』。今所動不止千里,又況鳳陽、南京皆祖宗 根本之地,宗廟社稷所在,關係尢重。乞行各處守臣, 理冤抑,恤孤寡,以消變異;廣儲畜,省費用,以備歲凶; 濬溝渠,築河堤,以防水患。毋徒事虛文。」四月,南京六 科給事中周紘等、十三道御史陳金等,因災異劾南 京禮部侍郎李本、兵部侍郎馬顯、工部侍郎劉俊、國 子監祭酒王㒜、左副都御史胡拱辰、鴻臚寺卿李鎔, 俱不職,乞罷黜。上下部悉留之。金等言:「南京地震有 聲,白毛頓長,猛虎近城傷人。且當陽春和煦之時,而 寒風淒雨,有類秋冬。臣惟根本重地,災異獨甚,皆大臣不職所致。」

成化十八年,山陰地震。

按:《浙江通志》云云。

成化十九年,地震。

按《畿輔通志》:「成化十九年春三月,宣府地震。」

按《山東通志》:「成化十九年夏四月,兗州鉅野等處,地 震有聲。」

成化二十年,地震。

按《名山藏》:成化二十年正月庚寅,京師地震。是日,永 平諸府及宣府、大同、遼東地皆震動。宣府地裂湧水, 天壽山、密雲、古北口、居庸關一帶,城垣墩臺驛堡多 至潰裂,人有壓死者。壬辰,敕諭文武群臣曰:「朕夙夜 政理,治效未著。地震京師,天戒至矣。齋心滌慮,省愆 修德,爾文武群臣宜各痛加省改,懋稱厥職,以毗朕」 志。

按《福建通志》:「成化二十年十二月戊寅,地震,有聲如 雷。」

成化二十一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地震,洪洞、趙城震 者三,蒲州大震,壞民廬舍房屋牆垣無數,至五十日 而後始止。」

按《蒲州志》:「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地大震有聲,牆屋傾 覆,五十日始止。」

按《洪洞縣志》,「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地震者三。」

成化二十二年,地裂地震。

按《陝西通志》:「成化二十二年五月,商州地裂。六月,咸 寧縣地裂,傾陷民房屋牆垣無數。」

按《福建通志》:「成化二十二年九月,地震三次。」

成化二十三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德平地震。」

按《陝西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關中地 震如雷,山多崩圮屋舍,壞男女死者千九百餘人。」 按《湖廣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衡陽、德安地震。 按《廣東通志》,成化二十三年五月庚申,廣州地震。

孝宗弘治元年地震[編輯]

按《雲南通志》:「弘治元年,大姚地震,白塔裂,再震復合。 弘治四年地震。」

按《明外史彭韶傳》:「弘治四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 言韶、喬新、強珍、謝鐸、陳獻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 報。」

弘治五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弘治五年夏五月,濮州地震。」

弘治六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弘治六年,榆次地震,有聲如雷。」

弘治七年地震。

按《江西通志》:「弘治七年十一月,地震有聲。」

弘治八年地震。

按《大政紀》,「弘治八年十月,南京地震。十一月,陝西地 震。」

按《廣東通志》:「弘治八年夏六月,高明地震。」

弘治九年地震。

按《四川總志》:「弘治九年,綿竹地震,自東南而西北,房 屋掣動。」

弘治十年地震。

按《大政紀》。弘治十年五月。「各省地震。詔求直言」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年九月,杭州地震。

弘治十一年地震。

按《雲南通志》:「弘治十一年十月,浪穹地震,有聲如雷。 弘治十二年地震,生白毛。」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二年,樂清地震,生白毛。」

按《雲南通志》:「弘治十二年,雲南縣地震。夏六月,景東 地震。十日夜,蒙化地大震,民屋多圮。厥明,地生白毛, 長寸許,文廟獨無。冬,宜良地震,有聲自西南來如雷, 民居盡圮,壓死以萬計。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寧。十二 月,澂江地震,官民廬舍傾壞,人多壓死,月餘乃止。 弘治十三年地震。」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三年三月,地震有聲。」

弘治十四年,地震。

按《大政紀》:弘治十四年正月朔,陝西地震。時西安、延 安、慶陽、潼關等處地震有聲,韓城縣尢甚,聲響如雷, 傾倒官民房五千餘間,壓死男婦一百五十。自朔至 望,震猶未息。縣東安昌八里,遍地決破湧水,有裂開 地長一二丈或四五丈者,湧出溢流如河。陝西地震 水涌,林俊上疏謂變不虛生,必有其應。歷述漢晉以 來宮闈、內侍、柄臣之禍,且乞減齋醮,清役占,汰冗食, 止工作,省供應,節賞賜,戒逸欲,遠佞幸,親賢人。兵部 尚書馬文升上疏弭災急務,上嘉納之。文升言:「地道 主靜,動則失常。考古典,凡言地震者,乃坤不承乾,臣 不承君之兆。然亦未有震於元旦者,亦未有裂地成 河者,此乃非常之異,古今之所罕見也。陝西四鄰邊 境,而延、慶二府又密邇河套。地震未已,而外國乘之侵凌之兆亦已明矣。值茲民困財竭、兵衰將懦之時, 而欲安內以攘外,修德以弭災,亦甚乎其難矣。伏望 陛下祇畏變異,痛加修省,節金帛以備緊急,罷齋醮 以省浪費。止傳奉之官,禁奏討之地。將陝西織造羢 褐內臣早取回京,以蘇軍民之困;宗社生靈庶幾有 賴。」上曰:「覽奏具見忠愛。所司即便施行。」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四年正月朔,蒲州地震,有聲如 雷,形勢閃蕩,如舟在浪中。官民牆屋傾頹,壓死人畜 甚多。」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四年,松江地震,屋宇動搖。」 按《雲南通志》,弘治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劎川州地震, 聲如雷,土城官民廬舍皆圮。

按《異林》:「弘治辛酉元日,朝邑地震如雷,城宇撼落者 五千三百餘所,遍地竅發如甕,口或裂長一二尋,湧 泉泛濫,幾成川河。迄望夕猶震搖不息,人民逃散。 弘治十五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弘治十五年,汶上地震,有聲如雷。秋九 月七日戌時,濮州等處地震,湧水四出,民居傾壞者 千餘,壓死者五十餘人,一日三十餘震。」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五年,保德地震。有聲如雷。」 按《河南通志》。弘治十五年,考城地震。

按《雲南通志》:「弘治十五年八月,騰衝地震。」

弘治十六年,地震。

按《江西通志》:「弘治十六年八月,樂平地震。」

弘治十七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弘治十七年秋九月,金鄉地震,越十日 復震。」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七年,萬泉地震。」

按《陝西通志》:「弘治十七年,地震二次。正月,華陰地震, 弘治十八年,地震。」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八年,松江地震,有聲如雷。」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八年,兩浙地震,生白毛。」

武宗正德元年地震[編輯]

按《大政紀》,「正德元年春正月,地震。」

按《陝西通志》,正德元年二月,郃陽縣地連震六次。 按《浙江通志》。正德元年十二月,溫州地震生白毛。 按《江西通志》。正德元年九月,餘干地震。

按《雲南通志》:「正德元年,雲南縣地震,生白毛。」

正德三年,武強地震,生白毛。

按:《畿輔通志》云云。

正德四年,地震地裂。

按《畿輔通志》:「正德四年,武強地震,生白毛。」

按《浙江通志》:「正德四年,德清新昌地震。」

按《廣東通志》:「正德四年冬十月,惠州地震。」

按《湖廣通志》,「正德四年春,棗陽地震,祁陽地裂泉溢。 七月江夏地震,生白毛。冬十月,靖州地震,一日三次。」 按《福建通志》,「正德四年,連江地生白毛,焚之有髮氣。」 按《廣東通志》,「正德四年秋七月,興寧地震。九月,高州 地震。」

正德五年,地震。

按《明昭代典則》,「正德五年秋七月,四川威茂地震,有 聲如雷,漳川、樂至、川縣皆震。」

按《畿輔通志》:「正德五年夏五月,衡水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五年,湖州地震,生白毛。」

按《湖廣通志》:「正德五年五月,靖州地震。」

按《廣東通志》:「正德五年秋七月地震。」

按《廣西通志》:「正德五年六月,蒼梧地震,次日生白毛。 正德六年地震。」

按《大政紀》,「正德六年十一月,京師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六年,杭州地震。」

按《江西通志》,「正德六年春正月朔,東鄉進賢地震。」 按《雲南通志》,「正德六年,騰衝地震。楚雄北勝州地震, 有聲自西北來,牆屋俱圮。五月六日,地大震,城傾,西 北圮民居千餘所。」

按《貴州通志》:「正德六年秋九月,都勻地震。」

正德七年,地震。

按《陝西通志》:「正德七年三月,渭南縣地震。」

按《江南通志》,正德七年,蘇州地震有聲,生白毛。 按《浙江通志》,正德七年,杭州連月地震,生白毛。 按《廣西通志》,正德七年六月,北流地震。

按《雲南通志》:「正德七年八月庚午,金齒、騰衝地震。辛 未,大震有聲,城堞官署民居傾壞,死傷者甚多。 正德八年地震。」

按《廣西通志》:「正德八年秋八月,宣化縣地震,聲隱隱 如雷。」

按《雲南通志》:「正德八年,臨安地震,有聲如雷,三日乃 止。」

正德九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正德九年,壽陽地震,聲如雷,日三次。 正德十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正德十年十一月,沂州地震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年,遂昌地震。」

按《湖廣通志》:「正德十年,荊州地震有聲,十一月復震, 常德豐州南漳地震。」

按《雲南通志》:「正德十年,蒙化地大震,池中水立;景東 地大震,民居半圮。五月六日,武定、祿豐、鶴慶、姚安、麗 江、大姚同日地震,官民廬舍傾圮殆盡;鄧州地大震, 六月又震,八月又震。九月,太和地震,屋牆盡塌,壓死 數百人。日每小震,踰旬始寧。」

正德十一年,地震地裂。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一年,松陽地震。」

按《湖廣通志》。「正德十一年,江夏地震。八月武昌地裂。」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一年八月,地大震。」

正德十二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二年,杭州永嘉、樂清地震。」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二年夏四月,豐城地震。」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二年四月十九日,沙縣地震。是 年將樂董旭等為亂。」又「是年地生毛,一夜長二三寸, 有白有黑,民驚駭者,兩閱月乃沒。」

正德十四年,地震。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四年春,九江地震,黑氣彌月始 散。」

按《廣東通志》:「正德十四年,增城博羅地震。」

正德十五年,地震。

按《山東通志》:「正德十五年八月,夏津縣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五年,寧波地震。」

按《福建通志》:「正德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安溪地大 震,聲如雷。」

按《廣東通志》:「正德十五年秋八月,澄邁田移隅,都民 曾攻石窟,出下丘,連苗移疊上丘,高近尺。」

按《廣西通志》:「正德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夜,蒼梧地 震。」

正德十六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六年冬至,松陽地震,遂昌地吼, 其聲如虎。」

世宗嘉靖元年地震[編輯]

按《山西通志》,「嘉靖元年秋八月,陽曲、榆次、寧鄉地震。」 按《陝西通志》,「嘉靖元年夏,寧夏地震,有聲如雷。」 按《江西通志》,「嘉靖元年九月,建昌地震有聲。」

按《湖廣通志》:「嘉靖元年三月,黃陂地震,棗強穀城亦 震,沿江地震,至嶽麓江而定,城郭多沒。」

嘉靖二年地震。

按《大政紀》:嘉靖二年正月,應天、鳳陽、山東、河南、陝西 地震,南畿青、齊、雍、豫諸州同時地震。給事中黃臣上 言,「太監蕭敬久竊重秉,復開傳乞之門。地震之變,斯 人致之,宜加竄斥。」不報。十二月,南京地震,大雷電以 雪。是月下弦地震,雷雪連日夜不絕。至明歲元日,地 復大震。南京禮部侍郎劉瑞上言,「地震不於他所而 獨於南京,不於他日而於立春、元旦,凡有耳目,莫不 駭愕。蓋南都天下之本,而軍民又南都之本也。本安 則天下安矣。」謹條六事以聞:一曰多發帑藏,二曰嚴 督逋負,三曰督察賑濟,四曰修祭告,五曰謹戒備,六 曰端大本。帝嘉納之。

按《陝西通志》:「嘉靖二年正月,陝西地震。」

按《廣東通志》:「嘉靖二年秋,樂會地震,聲響如雷,民謂 大軍將至,奔走數日乃定。」

嘉靖三年地震。

按《陝西通志》:「嘉靖三年九月,會寧縣地震,是月河州 衛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年,嘉興山陰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三年,襄陽、宜城、均州地大震。 嘉靖四年,地震。」

按:《全遼志》:「嘉靖四年夏五月,遼陽地震者三。」

按《廣西通志》:「嘉靖四年冬十二月,都司地陷,大門左 旂纛廟前,忽有聲如雷,陷地一穴,闊二丈五尺,深一 丈。次日,離前穴三丈許,復陷一丈,闊二丈,深二丈。有 青氣一道,上沖數丈,良久始散。」

嘉靖五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五年,澤州高平、陽城地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五年八月,通海地震,自東南來,有 聲如雷,壞城堞官署民居,壓死者甚多。」

嘉靖六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六年春,萬泉地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六年,霑益地震,壞民居。」

嘉靖七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七年,嘉興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七年二月,新化地震,有聲如雷,八 月復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七年,雲南縣地震。」

嘉靖九年地震。

按《廣東通志》:「嘉靖九年夏四月,德慶地震,其聲如雷。 九月,廉州地震嘉靖十年地震。」

按《畿輔通志》:「嘉靖十年夏六月,宣府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十年,湖州地陷數十丈。」

按《四川總志》:「嘉靖十年冬十月,岳州地震。」

按《貴州通志》:「嘉靖十年冬十一月晦,普定地震。 嘉靖十一年地震。」

按《大政紀》:「嘉靖十一年正月,青州地震。」

按《畿輔通志》:「嘉靖十一年夏六月,宣府地震。」

嘉靖十二年地震。

按《大政紀》:「嘉靖十二年正月甲寅,懷來地震。」

嘉靖十三年地震。

按《陝西通志》:「嘉靖十三年閏二月,洮泯州地震,同州 地震若雷,數日方止,連震十五次。」

按《江西通志》,「嘉靖十三年閏二月,瑞州府地震。」 按《廣東通志》:「嘉靖十三年冬十月,平陽地震,有聲如 雷。」

嘉靖十四年地震。

按《廣西通志》:「嘉靖十四年四月,容縣地大震者二次。 嘉靖十五年地震。」

按《蜀都雜抄》:「嘉靖十五年丙申春二月二十八日癸 丑,四更點將盡,地震者三。初震,房屋有聲,雞犬皆鳴, 隨以天鼓自西北而南。後數日得報,惟建昌尤甚,城 郭廨宇皆傾,死者數千人,都司李某亦與焉。」

按《四川總志》:「嘉靖十五年三月,岳池地復震,建昌、寧 番尢甚,有聲如雷,地裂陷四五尺。」

按《貴州通志》:「嘉靖十五年秋七月,思南地震。」

嘉靖十六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六年春正月,文水地震。」

按《陝西通志》:「嘉靖十六年二月,略陽地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十六年,曲靖霑益陸涼馬龍、羅雄 地震。」

嘉靖十七年地震。

按《畿輔通志》:「嘉靖十七年,深州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七年,陽曲太谷地震,屋瓦皆鳴。」 按《雲南通志》,嘉靖十七年,昆明地震,數日乃止。 嘉靖十八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八年,陽曲地震。」

按《陝西通志》:「嘉靖十八年三月,新安地震二次,房屋 動搖。」

嘉靖二十年,地震裂。

按《湖廣通志》:「嘉靖二十年五月,隨州大雨三日,黃連 村地裂為壑,有聲如雷,周五里皆震,再越月乃止。 嘉靖二十一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一年,保德地大震,房房傾頹。 按《湖廣通志》,嘉靖二十一年五月,益陽地震。

嘉靖二十三年地震。

按《貴州通志》:「嘉靖二十三年,興隆地震。」

嘉靖二十四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四年,大同地震。」

嘉靖二十六年地震。

按《大政紀》:「嘉靖二十六年七月,京師地震。八月,京師 地屢震,求言。」

嘉靖二十七年,地震地鳴。

按《明昭代典則》:「嘉靖二十七年秋七月八月,京師地 震。」

按《全遼志》:「嘉靖二十七年秋七月,復州地鳴如雷。八 月,金州地大震有聲。」

按《山東通志》:「嘉靖二十七年八月,地大震,城崩。益都 地震。」

按《陝西通志》:「嘉靖二十七年,鄜延等處地震有聲。是 時地屢震。」

嘉靖二十八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八年,介休地震,民舍多毀。」 嘉靖二十九年,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二十九年正月,武陵龍陽地震有 聲。」

按《福建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地大震,海賊入長樂。」 按《廣東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博羅地震。

嘉靖三十年地震。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年,福州地震。」

嘉靖三十一年地震。

按《貴州通志》:「嘉靖三十一年,蓋州地動有聲。」

嘉靖三十二年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均州地大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三十二年閏三月,永昌、騰越地震, 明日復震。」

嘉靖三十三年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三十三年十二月,澧州、德安、襄陽、 鄖陽地震,鍾祥、穀城地震有聲。」

按《雲南通志》:嘉靖三十三年,𥔲嘉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按《大政紀》,「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秦晉地震,山移;陝 西地震,山移數里,平地坼裂,水溢出。西安、鳳翔、慶陽 諸府州縣城皆陷沒,人民壓死數十萬。連震數月,人 心惶恐,夜露宿里間,不敢近廬舍。山西平陽、河南河 洛諸郡縣皆連及之。」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地大震。太原、平 陽、汾、潞、遼,同日地震,有聲如雷,惟蒲州為甚。地裂水 涌,城垣屋舍殆盡,人民壓溺死者不可勝計。」

按《陝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酉安、鳳翔慶陽 諸郡邑,地震如雷,城陷,壓死者數十萬人。」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嘉興地生白毛。」

按《廣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太平府地 震,屋宇有聲。」

按《臨晉縣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地 大震,有聲如雷。初自西北來,轟轟然土氣沖天,地裂 成渠,井水外溢,城郭祠宇官民廬舍盡傾,壓死人畜 無筭。嗣是微震不止,天寒民露處搶掠大起。」

嘉靖三十五年地震。

按《明昭代典則》:「嘉靖三十五年,山西陝西地大震,官 署民屋盡倒,壓死者以數萬計。」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五年秋,澤州岳陽地震,有聲 如雷。」

按《河南通志》:「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南陽地震有聲。 嘉靖三十六年,地震。」

按《大政紀》:「嘉靖三十六年十二月,兗州地震。」

按《畿輔通志》:「嘉靖三十六年三月,永平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六年,永嘉地生白毛。」

按《四川總志》:「嘉靖三十六年,安岳地生白毛,長四寸, 如馬尾。」

嘉靖三十七年,地震出血。

按《大政紀》:嘉靖三十七年三月,河南地震有聲。四月, 密雲地震有聲,總督侍郎王忬以聞。五月,蒲州、潮州 各地震,東陽縣地出血,浙江東陽縣湖城地坼泐四 三處各涌血若線,凝結片起。巡按御史王本固、總督 侍郎胡宗憲各上其狀,因言「往歲慈谿曾有此異,未 幾有海寇之殃。今諸寇未息而東陽復爾,可為寒心。 乞敕大小臣工一體警備。」從之。七月,河南南陽地震。 按《河南通志》,嘉靖三十七年,新野地震,聲自東北來, 鳥獸皆驚。

按《廣東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夏五月,潮州地震。 嘉靖三十八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八年,嘉興地震。」

嘉靖三十九年,地震出血。

按《大政紀》:「嘉靖三十九年二月,竹谿縣地震出血。四 月,寧夏地震。六月,香山、新會等縣地震有聲。」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嘉興湖州山陰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岳州地震。」

按《廣東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廣州地震有聲。」 按《雲南通志》,「嘉靖三十九年,通海湖外北關村地震, 有聲如雷,民居傾圮,壓死數十人。」

嘉靖四十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年夏六月,吉州地震,是月十 四日,屋瓦皆有聲。」

按《陝西通志》:「嘉靖四十年,寧夏地震三十日。」

嘉靖四十一年地震。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一年正月朔,地震有聲。三月, 三衛軍郭天養作亂。」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一年九月,鍾祥地震有聲。」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河西地震。 嘉靖四十二年,地震。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二年九月,武鄉地震,人民有 壓死者。」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永平地震自西方, 聲聞百里。二月,霑益陸梁地震。」

按《貴州通志》:「嘉靖四十二年三月,威青地震。」

嘉靖四十三年地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三年,江川縣大雷雨地震,晝 夜十餘次,浹旬乃止。」

嘉靖四十四年地震。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四年,溫州地震生白毛。」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四年冬,地震。

按《貴州通志》:「嘉靖四十四年,都勻地震。」

嘉靖四十五年地震。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沔陽鄖陽地震。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五年正月朔日地震。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五年冬,通海復地震。」

按《貴州通志》:「嘉靖四十五年秋七月,都勻地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