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1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十九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十九卷目錄

 立春部彙考二

  左傳青鳥鳴

  易通卦驗青氣直震 條風至

  孝經緯斗指東北

  孝經鉤命決立春事宜

  樂緯立春樂

  汲冢周書時訓解

  史記天官書

  漢書天文志

  淮南子天文訓 時則訓 主術訓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

  探春歷記立春占候

  邵真人經驗方治喉風閉塞

  四時纂要神水

  遼史禮志

  通考立春

  輟耕錄推立春歌

  立春考證

  本草春日水

  事物原始立春 綵花

  直隸志書宛平縣 良鄉縣 霸州 遵化州 平谷縣 永平府 肅寧縣 吳

  橋縣 南皮縣 冀州 饒陽縣 永年縣

  山東志書博平縣 高苑縣

  山西志書臨晉縣 解州 鄉寧縣 襄垣縣 陵川縣

  河南志書泌陽縣

  陝西志書商州

  江南志書長洲縣 常熟縣 嘉定縣 祟明縣 松江府 淮安府 揚州府

  高郵州 通州 懷寧縣 徽州府 太平府 巢縣 和州 來安縣

  浙江志書杭州府 石門縣 紹興府 餘姚縣 武義縣 浦江縣 龍游縣

  溫州府 龍泉縣

  江西志書浮梁縣 德興縣 永豐縣 建昌府 萬安縣

  湖廣志書荊州府 衡州府 耒陽縣 新田縣

  福建志書福州府 建寧府 順昌縣

  四川志書涪州

  廣東志書新安縣 曲江縣 南雄府 臨高縣

 立春部總論

  兼明書土牛義

歲功典第十九卷

立春部彙考二[編輯]

《左傳》
[編輯]

《青鳥鳴》
[編輯]

郯子對孔子曰:「少皞摰為鳥師,而鳥名青鳥氏,司啟 者也。」

《青鳥》鶬鴳也。立春謂之啟。此鳥以立春鳴,故以名官,使之主立春。

《易通卦驗》
[編輯]

《青氣直震》
[編輯]

震,東方也。立春日,青氣出直震,此正氣也。氣出右,物 半死;氣出左,蛟龍出。震氣不出,則歲中少雷,萬物不 實,人民疾熱。

《條風至》
[編輯]

立春條風至,冰解楊柳津。

《條風》者,條達萬方之風。

《孝經緯》
[編輯]

《斗指東北》
[編輯]

大寒後十五日,斗指東北維為「立春。」

《孝經鉤命決》
[編輯]

《立春事宜》
[編輯]

「先立春七日,敕獄吏決詞訟,有罪當入,無罪當出。」立 春敕門欄無關鑰,以迎春之精。下弓載楯鼓,示時聲 動昆蟲也。

《樂緯》
[編輯]

《立春樂》
[編輯]

《艮》:主立春,樂用《塤》。

《汲冢周書》
[編輯]

《時訓解》
[編輯]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東風不解凍,號令不行。

《史記》
[編輯]

《天官書》
[編輯]

《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

是「去年四時之終,今年之始也。」

《漢書》
[編輯]

===
《天文志》
===月有九行,立春東從青道。

《淮南子》
[編輯]

《天文訓》
[編輯]

大寒加十五日,斗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 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

《時則訓》
[編輯]

「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歲於東郊」, 修除祠位,幣禱鬼神,犧牲用牡。

《主術訓》
[編輯]

先王之政,「四海之雲至,而修封疆。」

立春後,「四海出雲。」

《春秋繁露》
[編輯]

《治水五行篇》
[編輯]

立春,出輕繫,去稽留,除桎梏,開閉闔,通障塞,存幼孤, 矜寡獨,無伐木。

《探春歷記》
[編輯]

《立春占候》
[編輯]

《甲子日立春》,《高鄉豐稔,水過岸一尺》。

春雨如錢,夏雨調勻;秋雨連綿,冬雨高懸。

《丙子日立春》,《高鄉豐稔,水過岸一尺》。

春雨多風,夏雨平田。秋雨如玉,冬雨連綿。

《戊子日立春》,《高鄉豐稔,水過岸一尺》。

春雨連綿,夏雨寸岸;秋風不厚,冬雪難期。

《庚子日立春》。「低處熟,高鄉不熟」 ,水懸岸七寸。

春兩來遲,夏雨過時。秋雨平岸,冬雨成池。

《壬子日立春》,高低熟水平岸。

春雨出鼠,夏雨漸來,秋雨無定,冬雨雪災。

「《乙丑日立春》,低處稔熟」 ,水懸岸一尺一寸。

《春雨雖勻》,夏雨無晴。秋雨如金,冬雨沉沉。

「丁丑日立春」 ,低鄉熟,高鄉豆,好水懸岸四尺。

春雨不息,夏雨均勻。秋雨懸望,冬有乾風。

「《己丑日立夏》,低鄉熟」 水懸岸四尺五寸。

春雨風雹,「春雨遲遲,秋雨隔日,冬雨無期。」

辛丑日立春,高低豐稔,水主平岸。

春雨生蟲,夏雨少稀;秋雨霖滴,冬雨風濃。

癸丑日立春,高低皆熟,水主平岸。

春雨連夏,夏雨多風。秋雨天晴。冬雨三春。

「《丙寅日立春》,高低豐稔」 ,水懸岸五寸。

春雨晴陰。夏雨平傾。秋雨微晴。冬雨連春。

《戊寅日立春,低田豐稔,水懸岸四尺》。

春雨雪風,夏雨田乾,秋雨夏疾,冬雨懸懸。

《庚寅日立春》,高低熟水懸岸一尺三寸。

春雨風惡,夏雨雪雹,秋雨如春,冬又雨惡。

《壬寅日立春。高低豐稔》,水平岸。

《春雨到岸》,夏雨相倍。秋水浩瀚,冬雪不時。

「《甲寅日立春》,低處豐稔」 ,水懸岸六尺。

春雨多顛,夏雨乾田,秋雨滴瀝,冬雨高天。

《丁卯日立春》,高低熟水懸岸五寸。

春雨多風,夏雨無跡。秋雨晴復,冬雨高空。

《己卯日立春》,低鄉大熟,高處不熟,水懸岸八尺。

春雨如金,夏雨高天,秋雨苗損,冬雪淊淊。

《辛卯日立春》,《高鄉熟水過岸二尺》。

春雨連連,夏雨平田;秋雨傷時,冬旱可憐。

《癸卯日立春》,高處豐稔,《水過岸一尺》。

春雨無限,夏雨低飛;秋雨無限,冬雨難期。

《乙卯日立春》,低處豐稔,水平岸。

春風多雪,夏雨連連。秋稔霖霖,冬雨雪傾。

《戊辰日立春》,高低豐稔、水平岸。

春雨隔日,夏雨連綿,秋雨風雹,冬雨連連。

《庚辰日立春》,高低大熟,水懸岸九寸。

春雨滴瀝,夏雨平岸,秋田又雨,冬水極濃。

《壬辰日立春》,高處好施工,《水過岸一尺二寸》。

春雨有風,夏雨流傾。秋雨黃梅,冬雨風惡。

《甲辰日立春》,高低豐稔水平平。

春雨霖漓,夏雨相隨。秋雨不返,冬雨低微。

《丙辰日立春》,「高低鄉熟」 ,水懸岸六尺。

春雨如金,夏雨大作。秋雨風高,冬雨到年。

《己巳日立春》,低豐稔,高處旱,《水懸岸四寸》。

春雨過岸,夏雨不多。秋雨多沒,冬雪雨多。

《辛巳》日立春,高處豐稔,水過岸六寸。

春雨調勻,夏雨平傾;秋雨風作,冬雪沉沉。

《癸巳日立春》,《高鄉好水懸岸一尺》。

春雨均勻,夏雨低岸,秋雨高天,冬雨微暖。

《乙巳日立春》,《高鄉大熟水平岸》。

春雨不時,夏雨平池,秋雨湛溥,冬雪前知。

《丁巳日立春,低鄉豐稔》,水懸岸五尺。

春雨不落,夏雨無多。秋雨無滴,冬雨生波。

《庚午日立春,高處豐稔,水懸岸二寸》。

春雨平岸,夏雨傷苗,秋雨少吉,冬雪濃霜。

《壬午日立春,高低盡熟,水懸岸五寸》。

「春雨無數」,「夏雨傷田」,「秋風少吉,冬雪無形

《甲午日立春》。高低豐稔,水平岸。

春雨雪落,夏雨,連梅。秋風小雨,冬雨,雪疫。

《丙午日立春》,低田大熟,水懸岸三尺五寸。

春雨人疫,夏雨微微,秋雨淋淋,冬雪難積。

《戊午日立春》,低處得熟水懸岸五尺。

春雨不多,夏雨平池;秋雨相連,冬雪寒多。

「《辛未日立春》,《高鄉少熟》」 ,水懸岸一尺三寸。

春雨不至,夏雨顛風。秋雨過岸,冬雪懸懸。

《癸未日立春,高低豐稔,水懸岸三寸》。

春雨累日,夏雨平塍,秋雨多疾,冬雪連春。

《乙未日立春,低鄉豐稔》。水懸岸一尺五寸。

春雨調勻,夏雨損霖。秋雨雪雹,冬雨如秋。

《丁未日立春》,高下大熟,水平岸。

春雨多病,夏雨浪滴,秋雨如梅,冬雨雪疫。

《己未日立春》,高低得熟,水懸岸五寸。

「春雨迢遙,夏雨連秋。」「秋雨微少,冬雨雪少。」

《壬申日立春》,《高鄉大熟》,水懸岸五寸。

春雨均勻,夏雨過田,秋雨暗傷,冬雨高天。

《甲申日立春》。《高鄉豐稔》。《水平岸》。

春雨多疫,夏雨平田,秋雨平岸,冬雨乾寒。

《丙申日》立春,低處得熟水,懸岸四尺。

春雨微微,夏雨風西。秋雨難保,冬雹雪霜。

《戊申日立春,高低豐稔》、水平岸。

春雨調霖。夏雨過梅。秋雨風水,冬雪成堆。

《庚申日立春》,低處熟水懸岸四尺。

「春雨中少」,夏雨平流,秋雨微微,冬雨風急。

《癸酉日立春。高低豐稔,水平岸》。

春雨多雷,夏雨平岸,秋雨透岸,冬雨高天。

《乙酉日立春》,低處熟水懸岸四尺。

春雨無風,夏雨天陰。秋雨平田,冬雨不息。

丁酉日立春,高低盡熟,水平岸病多死人。

春雨全無,夏雨過連;秋雨風惡,冬雨少微。

《己酉日立春》,高低大熟、水平岸。

春雨無風。夏雨到梅。秋雨淋漓,冬雨依依。

《辛酉日立春》,低處得熟水懸岸二尺。

春晴少雨,夏雨調澤。秋雨平傾,冬雨雪多。

《丙戌日立春》,低處豐熟,水懸岸五尺。

春雨高天,夏雨懸懸,秋雨蟲損,冬積雪團。

《戊戌日立春》,高低大熟,水懸岸一尺。

《春雨應時》,夏雨高危,秋雨風惡,冬雨雪稀。

《庚戌日立春》,高低盡熟,水過岸一尺。

春雨不風,夏雨濛濛;秋雨霑潤,冬雨無蹤。

壬戌日立春,《高鄉豐稔水過岸》。

春雨不時,夏雨平田,秋雨不降,冬雨多連。

甲戌日立春。以下闕。

春雨:以下闕

《乙亥日立春》,《高鄉熟水過岸一尺》。

春雨連夏,夏雨連秋。秋雨播岸,冬雨災憂。

《丁亥日立春》,《高鄉熟水過岸一尺》。

春雨時作,夏雨風雹,秋雨連綿,冬雪泡凍。

《己亥日立春》,高處豐稔,水平岸。

春雨人疾,夏雨淋淋,秋雨依依,冬雨雪雹。

《辛亥日立春》,高鄉豐稔,低處渰沒水平岸。

春雨低微,夏雨過池。秋雨雪雹,冬雪些兒。

《癸亥日立春》,高低豐熟,水懸岸一尺。

春雨均勻,夏雨低田,秋雨漸漸,冬暖高天。

《邵真人經驗方》
[編輯]

《治喉風閉塞》
[編輯]

臘月一日,取豬膽五枚,用黃連、青黛、薄荷、僵蠶、白礬、 朴硝各五錢裝膽內,青紙包,掘地尺,以竹橫懸蓋定, 候立春取出,將藥研末蜜收。喉風閉塞,吹少許,神驗。

《四時纂要》
[編輯]

《神水》
[編輯]

立春日貯水,謂之「神水」,釀酒不壞。

《遼史》
[編輯]

《禮志》
[編輯]

《歲時雜儀》: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銜之, 或為蟾蜍,書幟曰「宜春。」

《通考》
[編輯]

《立春》
[編輯]

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東向浴,吉。

《輟耕錄》
[編輯]

《推立春歌》
[編輯]

括云:「今歲先知來歲春,但隔五日三時辰。」謂如今年 甲子日子時立春,則明年合是己巳日卯時立春。

《立春考證》
[編輯]

立春

萬曆三十六年「戊申歲,立春正月節曆。」

以「洪武初欽天監監正《元統》《大統》曆法」推。

推天正冬至

置所求萬曆三十六年戊申歲,距元至元辛巳歲積三百二十八年。減一,以《大統》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 十四刻二十五分乘之,得一十一萬九千四百三十 四日二十九刻七十五分,為中積分;加氣應五十五 日○六刻,得一十一萬九千四百八十九日三十五 刻七十五分,為通積分;滿旬周去之,餘二十九日三 十五刻七十五分,為「天正冬至分。」以法推之,得歲前 十一月初四日癸巳辰正二刻冬至。

求立春

置氣策,一十五日二十一刻八十四分三十七秒五 十微,三因之,得四十五日六十五刻五十三分一十 二秒五十微;加天正冬至分,得七十五日○一刻二 十八分一十二秒五十微。其日滿旬周去之,餘一十 五日○一刻二十八分一十二秒五十微,為立春分。 以法推之,得歲前十二月二十一日己卯子正一刻 立春。

以元至元辛巳太史令郭守敬「《授時曆》法」推。

推天正冬至

置所來萬曆三十六年戊申歲,距元至元辛巳歲,積 三百二十八年。減一,以《授時》消一歲實三百六十五 日二十四刻二十二分乘之,得一十一萬九千四百 三十四日一十九刻九十四分,為中積分;加氣應五 十五日○六刻,得一十一萬九千四百八十九日二 十五刻九十四分,為通積分;滿旬周去之,餘二十九 日二十五刻九十四分,為天正冬至分。以法推之,得 歲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卯正初刻冬至。

求立春

置《授時》消一氣策,一十五日二十一刻八十四分二 十五秒,三因之,得四十五日六十五刻五十二分七 十五秒;加天正冬至日分,得七十四日九十二刻四 十六分七十五秒。其日滿旬周去之,餘一十四日九 十一刻四十六分七十五秒,為立春分。以法推之,得 歲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春。

「以余蘭州立六丈表」,取冬至前後各四十五日實測 晷景,推

推今時所測天正冬至

余於蘭州立六丈表,下識圭刻,約戊申歲前、丁未歲 冬至,前後相距各四十五日,測得午景,前四十五日、 九月十八日戊申,景長七丈二尺○九分;至後四十 四日、十二月十九日丁丑,景長七丈二尺五寸四分 五釐;後四十五日、十二月二十日戊寅,景長七丈一 尺六寸六分。以前後相對所距之四十五日戊申、戊 寅二景相校,餘四寸三分為晷差,為實。仍以十二月 十九日、二十日丁丑、戊寅相連二日之景相校,餘八 寸八分五釐為法。以法除實,得四十八刻五十八分 七十五秒,前多後少為減差。於前後相距各四十五 日,計九十日,凡九千刻。內減前、減差,餘八千九百五 十一刻四十一分二十五秒,折取其中,為四千四百 七十五刻七十○分六十秒;加半日五十刻,共為四 千五百二十五刻七十○分六十秒。百約為日,命起 戊申日算外,得四十五日為癸巳。餘以發斂收之,為 時刻及分。除甲子以前至戊申之十六日,自甲子至 癸巳,得二十九日二十五刻七十○分六十秒,為冬 至分。以法推之,得歲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卯正初 刻冬至。

推今時所測歲實

「置余所測萬曆三十六年戊申歲前冬至日景,推得 癸巳日夜半後二十五刻七十○分六十秒。」上取元 至元十八年辛巳歲前郭守敬所測日景,推得己未 日夜半後六刻,即五十五萬六百分之氣應為準。以 辛巳距今戊申三百二十七年,共積一十一萬九千 四百三十四日,加新測到癸巳日夜半後二十五刻 七十○分六十秒內減去元辛巳歲測到己未日夜 半後六刻,得一十一萬九千四百三十四日一十九 刻七十○分六十秒為實。以距積三百二十七年而 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九十秒,為 今時所測歲實。

求今時所測氣策

置今時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九 十秒,以二十四氣而一,得一十五日二十一刻八十 四分二十四秒六十微,為今時所測氣策。

求今時所測。《立春》。

置今時氣策,一十五日二十一刻八十四分二十四 秒六十微,三因之,得四十五日六十五刻五十二分 七十三秒八十微。加天正冬至日分,得七十四日九 十一刻二十三分三十三秒,為立春分;去其旬周,餘 一十四日九十一刻二十三分三十三秒,為立春分。 以法推之,得歲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 春。

右《大統》立春分,校《授時》多九刻八十一分三十七秒 五十微,立春後天十刻有奇,相隔一日,與天不合。《授 時》校余、實測之數,止多二十三分四十二秒,其立春時刻與余合,余與天合,乃稍差二十餘分者,則消一 未盡,畸零之小數耳,不害其為同也。

論曰:孟子云:「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於歲 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旨哉言乎!夫故之言利也,其天 行順利之故道也。故不難致而難於求,然求亦多術 矣。從古羲和道廢,日官失職,帝王六曆,訛於四分,漢 人踵之,久假不變,而不知為好事之偽作也。《四分》之 曆,天與日齊,以步氣朔一跬,步不可行。迨漢末劉洪 始覺其誤,乃減歲餘,立歲差。考冬至日躔在斗二十 二度,千古不明之數,自洪始發之,後之曆家,代各改 革,然不數十年,而輒先後天不可行者,何則?以歲差 之中,仍有消長一機未備也。至元太史郭守敬乃悉 其竅焉。觀守敬之言曰:「上考往古,下驗將來,皆距立 元為算。歲實。上推每百年長一,下筭每百年消一,其 諸應等數,隨時推測,不用為元」,其說至明也。至洪武 初,欽天監博士元統,則不知測驗為何事,而徑削去 消長,另立準分,以為修改合天,擢為監正。監副李德 芳持《消長正論》,力爭之不得,遂從統議。然而統所修 改四准,則皆授時舊數,接年續之,一無所改者也。訛 傳至今,失之益遠。疇「人沿襲,恬不為怪。」今余於蘭州 立六丈之表,視郭太史四丈之高,又申丈之半。復從 宋周琮取立冬、立春去至日遠之景,日差長幾九寸, 尤易分別。以法布之,立春時刻,與郭太史《消一之曆》 符合,而《大統》則後天九刻八十餘分,適值子半之交, 差天一日矣。夫曆從何來?從日躔之在天來也。今仰 觀天象,立春日躔在戊寅亥初,而欽天監在己卯子 正,此可以口舌爭乎?且七政壹稟於日躔,日度變而 朔轉交及五曜之率皆變,氣應一差,即諸事皆差,而 以之步曆,無一可者。故守敬曰:「天有不齊之運,而曆 為一定之法,所以既久而不能不差,既差則不可不 改。」隆慶間,監官周相亦曰:「今年遠數盈,歲差,天度失。 今不考,所差必甚。」皆探本之論也。乃監正張應候等 不知,強以為知。方訑訑然曰:「《大統曆》乃元統依守敬 法為之准驗,無差,必不可改。」且詆余為妄議。夫使元 統果依守敬,安得有差?統背守敬者也。背守敬而差, 卻以為無差,何不觀今日之天,其躔形圭景,立春在 亥,分寸易辨,一指點間,可與海內億萬人有目所共 見者,正《孟子》所謂「天日之故,可求而可坐致」者也。若 信如彼言,堅持大統為無差,則余與守敬差耶?若余 與守敬差,則天亦差耶?嗟嗟!張壽王不能爭鄧平、祖 沖之不能勝戴法興、李德芳之是,不能排元統之非; 張應候之非,力能奪余之是。振古如玆,匪今斯今,則 吾末如之「何也已。」

阮聲和題《戊申立春考證後》。

觀察邢公按金城,和以治粟皋蘭為屬,下吏。公著《曆 書》成,復出《戊申立春考證》一帙示和。和盥誦,竊有請 曰:「曆稱千古絕學,自公發之,其精微蘊奧,和固難測。 然立春為期實之首,與窮月相禪,受者大統且差隔 日,則監官擇日之吉凶,不甲乙顛覆,令人靡所適從 乎?」公曰:「善哉問,可易言之。余訂古今曆數,言天運不 言事,應大統擇日,其事應之驗與否,我不敢知。第今 時所用,上自軍國重務,下逮民間日用,吉凶趨避,一 切稟命於曆書。而立春一差,其弊有不可勝言者。如 從《大統》十二月二十一日己卯立春」,則己卯為萬曆 三十六年正月節,為除日立前二十日,戊寅為三十 五年大寒十二月中之終,亦除日為四絕。如從郭太 史《授時曆》與余測晷所步,十二月二十日戊寅立春, 則戊寅為三十六年正月節為建日立前十九日,丁 丑為三十五年大寒十二月中之終,亦建日為四絕。 查欽天監《大成曆》載,「十二月戊寅除,宜施恩封拜、宴 會,整手足。甲上官立券交易,掃舍宇,不宜出行。正月 戊寅建,不宜出行,動」土,四絕日打上官,上梁出行,此 《大統》不易之定法也。而今《監曆》謬以戊寅之立春正 月節為四絕,以戊寅之建日為除日,丑月戊寅,宜施 恩封拜等吉應,止忌出行,乃今建也,而非除也,一期 之首日也,而非絕也。正月建寅,百事皆忌,而以之施 恩封拜宴會,整手足,甲立券交易,掃舍宇,可乎?《監曆》 四絕打上官,上梁出行,監官遂皆打去,而不知建日 自不宜上官上梁出行日原不忌出行,而正月之戊 寅則不宜出行也。十二月十九日為四絕,打上官上 梁出行,監曆宜祭祀,不宜出行。適偶合者,則以丑月 建日,止宜祭祀,餘事皆忌,故偶合,而非以四絕之正 論打去也。不寧惟是立春一差,則年神方「位俱差。監 曆戊寅日之年神方位,太歲黃幡在未,一黑以至九 白子死符小耗以至壬空,《授時》與余,戊寅日之年神 方位,太歲屍鬼金神在申,一白以至九紫子大殺官 符金神畜官,以至壬空」,《監曆》非矣,夫余不言事應者 也。監曆之非,即姑置勿論,乃其大者。今去郭太史才 三百二十餘年,差十餘刻,「猶可言也;若三千年仍舊, 則計差千餘刻,中節俱差十餘日;三萬年仍舊,則計 差十萬餘刻,中節俱差千餘日,不可言也。」和聞公是語,如夢斯覺,如夜斯晝,乃仰天太息曰:「有是哉!從古 帝王,以欽天授時為首務,今若此,謂冤天負時,何使 斯世斯民不用趨避也則可,如用趨避,胡可使昭昭 之民,蹈昏」昏之忌也,況係軍國重務乎?和而後,乃今 始知臺司之舛誤非小,而我公之有功於天下萬世, 至弘遠矣。和不文敬述公《明訓》題其後。

《本草》
[編輯]

《春日水》
[編輯]

立春雨水,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獲時有子,神效。 立春日貯井水,謂之「神水」,宜浸造諸風,脾胃虛損諸 丹丸散及藥酒,久留不壞。

立春後遇庚子日,溫蔓菁汁,合家大小並服之,不限 多少,一年可免時疾。

《事物原始》
[編輯]

《立春》
[編輯]

《禮記·月令》云:「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其事始於周 時。《夢華錄》曰:「立春日,造土牛耕夫。」犁具於大門外。 黎明,有司以祭先農,官吏鞭牛者三,以示勸耕。春神 名曰「勾芒。」立春如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農 早也。在月晦及正月旦,則在中,示農中也。在正月望 前,牛人近後,示農晚也。

《綵花》
[編輯]

《實錄》曰:「晉惠帝令宮人插五色通草花。漢王符《潛夫 論》已譏花采之費。晉《新野君傳》家以剪花為業,染絹 為芙蓉,捻蠟為菱藕,剪梅若生之事。」按此,則是花朵 起於漢,剪綵起於晉矣。《歲時記》則亡。今新花,謝靈運 所制,疑綵花也。唐中宗景龍中,立春日出剪綵花。又 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內出剪綵花,人賜 《一枝。董勛問體》曰:「人日造花勝相遺。」不言立春,則立 春賜花,自唐中宗始也。今迎春賜春花,始於唐也。

《直隸志書》
各省風俗同者不載
[編輯]

宛平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迎春於東郊春場,鼓吹旗幟前導。次《田 家樂》,次《勾芒神亭》,次春牛臺,引以耆老師儒、縣正、佐 官,而兩京兆列儀從其後。次晨,鞭土牛,遵古送寒氣 之意也。是日五鼓,具數小芒神、土牛、官生舁獻大內 諸宮,曰「進春。」

良鄉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迎於東郊,觀土牛,飲春宴,結綵演劇,與 民同樂。

霸州[編輯]

立春前一日,州守率僚屬於東郊外迎土牛、勾芒神, 回州設春宴,民則觀迎春,簇春盤,食春餅。

遵化州[編輯]

立春日,啖餅,食生菜,迎新。

平谷縣[編輯]

《迎春日帖》「宜春」字,茹春餅,取迎新也。

永平府[編輯]

立春之儀。先日,盧龍縣戒東門外官亭以各色器物, 選集優人媚子小伎,裝劇戲教習,謂之「演春。」屇期,闔 城各官往迎,前列戲隊,殿以春牛,商工百藝,持器奔 趨,老穉胥觀,士女填市,謂之「走春。」鼓樂交作,優長假 冠帶,過官府豪門,各有讚稱韻語,博笑取利,謂之「鬧 春牛。」至府堂,次日至時,鞭而碎之。隨以鼓樂,將別塑 小芒神、土牛,分獻上官鄉宦,謂之送春。其占土牛與 他方同。所鞭土,市民爭取,塗竈塗壁,雲去臭蟲。或以 書門曰:「百事大吉。」而薦柏酒、白蔔、茹餅以樂之。如在 正朔前後旬,則惟豪門者舉焉,謂之慶春。州及支縣 外衛亦如之。

肅寧縣[編輯]

立春日,啖春餅、春菜,取紅蘿蔔食之,名曰咬春。」立春 先二日,喚集農夫、巫婆、僧、道、優娼等,行選童男、飾春 女,各鋪結綵樓,導芒神至公堂點驗,名曰「點春。」次日, 各行持具擺列在前,官長、師生衣吉服,鼓樂導引詣 東郊,名曰「迎春。」老穉競至,富貴少年鮮衣結伴,偕往 觀春。東郊回,將土牛送大門內。屆期官吏綵仗環擊, 名曰「鞭春。」另製芒神土牛鼓樂,送鄉紳家,名曰「《送春 立春》「日占先天與後天,何須問神仙,但看立春日,甲 乙是豐年,丙丁多主旱,戊己損田園,庚辛人馬動,壬 癸水連天。」

吳橋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迎春東門外教場走馬作戲,男女咸集, 滿路花紅。飲春酒,食春餅,薦韭齩鮮紅萊菔,謂之「嚼 春」,可以順氣醒睡。

南皮縣[編輯]

立春日,以五辛為春盤,麪為春餅,謂之「嘗春。」

冀州[編輯]

立春日,爭裂土牛泥以塗竈,曰「除蟻。」奪春仗以育蠶, 曰「蠶盛。」

饒陽縣[編輯]

每歲先期造春牛芒神於東關東嶽廟。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輿迎至縣儀門外。土牛南向,芒神在東,西 向。至日清晨,設香燭酒果,各官具朝服四拜。班首官 奠酒者三復位,又四拜。各官執綵仗排立兩旁,長官 三擊鼓畢,偕各官環擊土牛三匝而退。 立春東風, 草木角口回。南風主有蟲災勝。西風主大收田禾。北 風主刀兵,春冷, 元旦立春,人民安,蠶麥十倍。

永年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迎春,東郊士女傾城往觀。有司設宴於 公堂,呈雜伎《小兒鑽土牛》,曰:「能稀痘。」

山東志書[編輯]

博平縣[編輯]

迎春日,攜兒女子未瘢者,取大豆數粒,向春牛拋之, 謂之「撒豆。」

高苑縣[編輯]

立春五鼓鞭春,市民群集爭取土牛,名曰《搶春》。

山西志書[編輯]

臨晉縣[編輯]

《立春故事》:臘月十五日以後,樂戶中擇黠辨者,假官 束帶,從以吏役,名曰「春官春吏。」遇官府豪門鋪面酒 肆,輒有贊揚致語,衝口便道索酒食,討喜賞,謂之「報 春。」

解州[編輯]

立春日,女新適人者,母家歸禮焉,曰「迎春。」至日,州人 用朱墨筆畫牛角及兒童項,名曰「打春。」

鄉寧縣[編輯]

立春先一月,東西分社鬧春,至期而罷。

襄垣縣[編輯]

立春日,迎春時民。小兒轉春,牛身上下。以禳兒疹。 鞭牛時,拾剝土。以禳牛瘟。

陵川縣[編輯]

立春日,各家作春餅、生菜,飲春酒,巫祝遶巷,謂之「鳴 春。」

《河南志書》
[編輯]

泌陽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伶人為甲仗鬼神之狀,震金鼓,跳叫縣 堂,遍及士夫家,逐疫頌喜。其七十二行,各備絹帛綵 樓,隨官師士大夫出東郊迎春。

《陝西志書》
[編輯]

商州[編輯]

立春前一日,民間鼓吹賀新春。

《江南志書》
[編輯]

長洲縣[編輯]

立春元旦最佳,諺云:「百年難遇歲朝春。」立春曰宜晴 暖,諺云:「春寒多雨水,春暖百花香。」

常熟縣[編輯]

立春日宜晴暖,寒則主水。

嘉定縣[編輯]

立春日雷,則陽氣早泄,復閉乃霽。諺云:「春雷日日陰, 要晴須見冰。」立春後遇火日落雪,則後一百二十日 必有疾風驟雨,謂之雪報。

祟明縣[編輯]

迎春日,啖春餅春糖。男婦競看土牛,爭以手摸之,謂 「占新春造化。」

松江府[編輯]

立春日,樹八尺之表,以候日影,短則旱,長則水。十二 月立春,主冬煖。《諺》云:「兩春夾一冬,無被煖烘烘。」

淮安府[編輯]

《立春》取春牛,泥書門,萬事吉。

揚州府[編輯]

立春,官僚迎春,東郊鋪戶結辦綵亭,優伶前導,又用 綵製為船,名曰《採蓮》,以教坊女奏樂其中。近慮擾民, 禁革毛女、芒神、土牛、簪花、鼓吹而已。

高郵州[編輯]

立春先一日,郡官僚迎春東郊,閭里無貴賤少長,集 通衢遊觀,率宴饗娛樂,盡日而罷,謂之「迎春宴。」

通州[編輯]

正月立春,太守迎春於東郊,老幼聚觀。土牛過則爭 撒麻麥米豆,以中牛為得歲。《相傳》「小兒食之稀痘」雲。

懷寧縣[編輯]

立春,俗以牛色占歲豐歉水旱,大約取立春日《支幹 納音》攷之。又視芒神,占春事早晚。春氣寒燠如神,赤 腳作忙狀,則春事遲;著鞋作閒狀,則春事早;戴帽作 寒狀,則春煖;脫帽作煖狀,則春寒,謂之「拗神。」前數日, 微賤者裝獅子、獅奴引跳之狀,鬧於人宅。舊俗以數 人衣朱飾面,執戈蒙皮,入室旋繞,大約皆逐疫之意, 古《大儺》之遺也。

徽州府[編輯]

《立春前後五日,蒔松栽雜木》。

太平府[編輯]

立春先日為「迎春宅。」通衢者下薄門肆迓所親以觀, 雖嚴寒年少者,必春衣把扇、折梅花、插帽為笑樂

巢縣[編輯]

迎春日,搭綵亭取之。三十六行,戶行各一亭。樂婦數 人,靚妝麗飾,間作採蓮船,群袨服往觀。縣官尉迎春 《牛芒神》各役隨之。東門教場,散春花飲酒,百姓於其 旁,或蹴踘,或戲馬無禁,觀者如堵,所謂「與民同樂」也。

和州[編輯]

立春日,田家擊長秧鼓。

來安縣[編輯]

迎春日,市民為《傀儡》諸戲,遠近競觀,爭取春牛土草 育雞雛。

《浙江志書》
[編輯]

杭州府[編輯]

立春前一日,官府迎春於郭外之東方。其所歷人家, 各設香燭楮幣,井用《五穀》拋擲之。是日,焚松柴並爇 炭竟日。

石門縣[編輯]

立春前一夜,邑門外左右圍土作塍,分東西塘,縱橫 皆丈餘,插秧其中,以占水旱豐嗇,名「種春田」甚驗。至 日鞭春畢,民間爭拾牛土得肉者,宜蠶。人家延客,則 用春餅,蓋亦古《辛盤》遺意。

紹興府[編輯]

立春日用巫祝禱祠,謂之「作春」,亦曰「燒春。」

餘姚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迎春於東郊。」裝春官充以丐者。沿街貯 水,俟其過以潑之,淋漓委頓,以為「夏雨之徵。」布種於 縣門側,豐歉水旱,鄉人取驗。於是旁邑亦有觀者。

武義縣[編輯]

立春日,家設酒殽以祭土神。

浦江縣[編輯]

立春前期一日,縣官迎春牛於東山城中,各家籹綵 輿臺閣。故事以迎春爭巧競麗,謂之「賽會。」四境聚觀 者以萬數。

龍游縣[編輯]

立春,人競看土牛,集於東華,通駟為之塞道。其盛時, 社人具綵亭,以黃金結為臺閣,珠玉籹為人物;人則 以五、六歲小兒為之,笙歌貫耳。

溫州府[編輯]

立春,燒樟葉,燃爆竹,啖欒實煮茗,以宣達陽氣,名曰 「煨春。」

龍泉縣[編輯]

立春日,天陰無風,人安;蠶與豆麥十倍收;東風,人民 安,果菜熟;南風,六畜安;西風大耗;北風,水渰禾。

《江西志書》
[編輯]

浮梁縣[編輯]

立春,民間祀祖先,以春盤辛菜為會。

德興縣[編輯]

立春取春牛土置牢內,以兆牲長。

永豐縣[編輯]

立春前一日,邑大夫而下,俱簪花盛服,迎於東郊祖 印院之前。亭上設酒餔為禮。諸行儈結綵亭飾,小兒 扮故實於中,金緋璀燦,態貌各異。集優伶土妓,騎而 隨之,哄入城市,遠近觀者如堵。以土牛之色卜災沴, 以勾芒之裝束驗寒燠,其聲沸騰。翌日,邑大夫率僚 屬祀勾芒,鞭土牛將散,則諸人蜂擁爭拾其碎土。執 事者解牛革及其腸尾,以鼓吹導送縣衙,殊不可解。 即日分送小牛於諸士紳家。其夜塗中燃燈舉爆,名 曰《接春》。

建昌府[編輯]

新春,人家以生菜作春盤,茹春餅,集親友,謂之「會春 客」席,謂之「春臺座。」

萬安縣[編輯]

新春先一日,廂里現年裝扮《太平故事》數十臺閣迎 至東華壇,候縣長率各屬至,陳設五穀,致享於勾芒 神、土牛前,以迎春氣,兆豐年。

《湖廣志書》
[編輯]

荊州府[編輯]

立春日,為拖鉤之戲。以鞭作篾纜相𦊰,綿亙數里,鳴 鼓牽之。按公輪遊楚,為載舟之戲。退則鉤之,進則強 之,名曰「鉤強」,遂以鉤為戲起此。

衡州府[編輯]

立春先一日,太守率僚屬迎春於城東太平寺,各行 戶裝演故事曰《山子》。

耒陽縣[編輯]

迎春看土牛,灑菽稻,名曰「消疹。」

新田縣[編輯]

立春日,結綵架棚,迎春於東郊。峒猺十數輩擊長腰 鼓,吹笙嗚嗚,團圜亦隨舞跳。次日鞭春如制。 立春 後,遇初破日,禁刀杵聲,雷初鳴亦然。

《福建志書》
[編輯]

福州府[編輯]

立春以蔬餅為「節物

建寧府[編輯]

立春日禁忌最重,不輕易到人家。

順昌縣[編輯]

立春先一日,縣令祀勾芒於東郊,迎土牛鞭之,人競 取其土為宜年,各家請春酒為節敘。

《四川志書》
[編輯]

涪州[編輯]

立春日,州守祀於勾芒之神。禮畢,以一人善口辯者 奔走陳說。《吉慶語》曰:「說春以綵鞭鞭牛碎將牛首留 之庫內,以貯豐餘。」

《廣東志書》
[編輯]

新安縣[編輯]

《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立春先一日有雨,則 一春皆雨雲。「雨打春牛皮,有一百日。」

曲江縣[編輯]

立春日,老少盈途,觀春撒米麻豆於土牛,謂之「驅厲 迎祥。」

南雄府[編輯]

迎春先一日,五里山迎土牛至郡門,次日鞭牛取土, 置豬食槽下,俗雲「易長而肥。」

臨高縣[編輯]

立春日多畢婚嫁,謂之「春亂。」

立春部總論[編輯]

兼《明書》。

《土牛義》
[編輯]

「《禮記·月令》曰:『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不雲其牛別 加彩色。今州縣所造春牛,或赤或青,或黃或黑,又以 杖扣之而便棄者。」明曰:「古人尚質,任土所宜。後代重 文,更加彩色,而州縣不知本意,率意而為。今按《開元 禮新制》篇云:『其土牛各隨其方』。則是王城四門,各出 土牛,悉用五行之色。天下州縣,即如分土之義。分土」 者,天子太社之壇,用五色之土;封東方諸侯,則割壇 東之青土,以白茅包而賜之。令至其國,先立社壇,全 用青土;封南方諸侯,則割赤土,西方則割白土,北方 則割黑土。今土牛之色,亦宜效彼社壇。或問曰:「今地 主率官吏以杖打之。曰:『打春牛何也』?」答曰:「按《月令》,只 言示農耕之早晚,不言以杖打之,此謂人之妄作耳。」 又曰:「何謂示農耕之早晚?」答曰:「以立春為候也。立春 在十二月望,即策牛人近前,示其農早也。立春在十 二月晦及正月朔,即策牛人當中,示其農中也。立春 正月望,即策牛人近後,示其農晚也。」又問曰:「按《月令》, 出土牛在十二月,今立春方出,何也?」答曰:「季冬之月, 二陽已動,土脈已興」,故用土作牛,以彰農事。今立春 方出,農已自知,何用策牛之人在前在後也?斯自漢 朝之失,積習為常。按《漢書》,「立春之日,京都百官青衣, 立青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又按《營繕令》,「立春前二 日,京城及諸州縣門外,各立土牛耕人。」斯皆失其先 書示農之義。又問曰:「幾日而除之?」答曰:「七日而除。」蓋 欲農人之遍見也。今人打後便除,又乖其理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