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6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法帖部彙考二
後漢二〈東海廟碑 廷尉仲定碑 故民吳仲山碑 門生沛國蕭劉題名 司空宗
俱碑 太傅胡廣碑 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李翊夫人碑 司隸校尉楊淮碑 張道陵碑
陳明府廟紀功記 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繁陽令楊君碑 元儒先生婁壽碑 武都
太守耿勳碑 石經 鄭子真舍宅殘碑 幽冀二州界石文 沇州刺史薛季像碑 太傅
橋載碑 梧臺石社碑 廣漢太守沈子璩綿竹江堰碑 蒼頡廟碑 豫州從事尹宙碑
梁相費汎碑 堂邑令費鳳碑 斥彰長斷碑 長水校尉曹熾碑 謁者曹引碑 秦君碑
首 司農劉夫人碑 桓彬碑 太尉橋元三碑 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金恭碑 處士
金恭闕 太尉郭禧斷碑 郭禧後碑 丹陽太守郭旻碑 西嶽華山亭碑 樊毅修華嶽
碑 樊毅復華下民租碑 太尉陳球碑 陳球後碑 禹廟碑 舜子巷義井碑 冀州從
事郭君碑 右侍無名人墓闕 三公山碑 無極山碑 童子逢盛碑 涼州刺史魏元丕
碑 殽阬君神祠碑 敬仲碑 槁長蔡湛頌 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安平相孫根碑 梁
相孔耽神祠碑 白石神君碑 成陽令唐扶頌 上谷太守張平仲碑 單父令楊彥碑
尚書郎楊禪碑 拓令許君頌 文穆碑 八都神廟碑 外黃令高彪碑 司隸從事郭究
碑 都鄉正衛彈碑 幽州刺史朱龜碑 郃陽令曹全碑 范冉墓碑 南陽太守秦頡碑
蕩陰令張遷碑 尉氏令鄭季宣碑 太丘長陳寔壇碑 陳度碑 司空掾陳君碑額
趙相劉衡碑 尹儉碑 司空掾陳寔殘碑 巴郡太守張納碑 大石嶺碑 邊韶墓碑
郭有道碑 宣父碑 北嶽碑 不其令童恢闕 圉令趙君碑 學殿歲月記 江州夷邑
長盧豐碑 巴郡太守樊敏碑 益州太守高頤二闕 益州太守高頤碑 綏民校尉熊君
碑 司徒掾梁休碑 黃龍甘露碑二 舜廟碑 二妃祠碑 許由廟碑 夷齊廟碑 太
公廟碑 季札子碑 范蠡碑 屈原廟碑 程堅碑 高祖廟三碑 東平憲王碑 虞詡
碑 賈彪廟碑 鄭康成碑 李雲碑 趙徵碑 司馬文預碑 張伯雅碑 皇毓碑 臨
睢長王君碑 曹嵩碑 郭奉孝碑 左伯豪碑 孫嵩碑 孫賓碩碑 樊重碑 司徒袁
滂碑 張敏碑 衛為碑 焦立碑 張仲瑜碑 張明府祠碑 繹幕令匡碑 道兒君碑
熹平君碑 華君銘 冠蓋里碑 河南石柱 洛陽南界碑 洛陽北界碑 冀州北界
碑 司空殘碑 張侯殘碑 河南尹蘇府君碑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劉君碑 臨胊
長仲君碑 光祿勳劉曜碑 相君小史夏堪碑 富春丞張君碑 郎中郭君碑 荊州從
事苑鎮碑 督郵斑碑 仙人唐公房碑 中部碑 益州太守城垻碑 是邦雄傑碑 中
秋下旬碑 魯相謁孔廟殘碑 防東尉司馬季德碑 處士嚴發殘碑 任君殘碑陰 舉
吏張元殘碑 犍為太守楊洪碑 五大夫碑 殘碑三十二字 秦君碑 太尉許馘廟碑
西平令楊期碑 征西大將軍楊瑾碑 邊讓碑 董襲碑 上谷太守張枰碑 敏勖碑
賈敏碑 李固碑 劉班碑 蘇武功碑 太守樊演碑 司徒劉奇碑 劉黨碑 敬歆
碑 丁儀碑 兗州從事丁仲禮碑 御史孔翊碑 博士孔志碑 陳留太守程封碑 執
金吾高褒碑 太尉高峻碑 彭府君碑 劉熙碑 御史大夫鄭君碑 尊士倪壽碑 少
傅何君碑 古司馬城鐵碑 山陽太守碑 筑陽侯相景豹碑 侍中王逸碑 僕射荀公
碑 光武皇帝碑 封觀碑 蔡昭碑 秦始皇碑 中令楊暢墓碣 嚴君平廟前碑二
王褒墓碑 南昌太守谷所碑 青州刺史劉焉碑 胡騰碑 羅含誌 楊侯伯墓碑 羅
訓墓誌 刺史李頊碣 張翼碣 馬援廟碑 馬融墓碣 沛相劍門范皮墓闕文 上庸
長闕文 永樂少府賈君闕銘 高直闕 鉅鹿太守金君闕 平陽府君六字 貞女羅鳳
墓闕 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蜀郡都尉王君神道 綿竹令王君神道 益州太守楊宗墓
道 清河相張君墓道 上庸長司馬孟臺神道 韋氏神道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二 平
陽府君叔神道 涪陵太守龐厷神道 汝南令闕 征南將軍劉君神道 侍中楊文父神
道 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丁房闕 平原東郡門生蘇衡等題名 學師宋恩等題名 故
吏應酬殘題名 掾杜峻等題字 酒泉題名 博士題名 洪農太守張君題字 高朕石
室六題名 龍門禹廟題名 公乘伯喬殘題名 公乘校官王幽題名 禹廟窆石遺字
涼山呂保藏漢篆 武氏石室畫像 五君桮柈文 膠東令王君廟門斷碑 趙相雝勸闕
碑 郭先生碑 諸葛亮紀功碑 姜維碑〉
字學典第六十一卷
法帖部彙考二
[編輯]後漢二
[編輯]東海廟碑
[編輯]按《隸釋》:「靈帝熹平元年立,在海州。永壽元年,東海南 陽君崇飾殿宇。厥後山陽滿君踵其武,為作碑頌,而 二君名皆淪滅矣。」別有數句載秦東門事。
廷尉仲定碑
[編輯]按《金石錄》,在今濮州雷澤,其額題《漢故廷尉仲君之 碑》,碑云:「君諱定,熹平元年孟秋,刊石勒銘。」
故民吳仲山碑
[編輯]按《隸釋》:「宣和中知鄢陵縣穆延年得之於民間。碑無 其名,仲山,其字也。靈帝熹平元年十二月立。」其字畫 譎怪,兼有篆筆。
門生沛國蕭劉題名
[編輯]按:《水經注》:「山桑城東南有一碑,碑文悉破無驗,惟碑 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元年義士門生沛國蕭劉定 興立。」
司空宗俱碑
[編輯]按:《隸釋》有「陰碑文,皆已殘缺,惟名字、郡邑、父祖獨存, 官秩尚可見。」宗公名俱為司空,熹平二年。
按:漢隸、《字原宗》俱碑陰額篆「門生立碑人名」六大字。
太傅胡廣碑
[編輯]按:《漢碑目》一作《交趾太守胡寵碑》「熹平二年。」
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編輯]按《隸釋》,「翊孝於奉親,宦遊之日鮮。自即位纔為屬國
侯。以靈帝熹平二年卒李翊夫人碑
[編輯]按《隸釋》,「李翊之配也。」兩碑今在梁州,歐、趙時皆未出。
司隸校尉楊淮碑
[編輯]按《隸續》:「熹平二年,同郡卞玉過其墓,為勒此銘。」紹興 中,此碑方出,歐、趙皆未之見。
張道陵碑
[編輯]按:《輿地碑目》在洪雅縣,有「熹平二年三月一日」等字。
陳明府廟紀功記
[編輯]按《餘杭縣志》,縣令扈大亮撰。漢熹平二年,陳為縣令, 築城濬濠,開湖築塘,有功,民祠為鎮城土地,以段主 簿郎典案從祀。
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編輯]按:漢隸《字原》,熹平三年立,在韶州樂昌廟內,與柳州 接界。《集古》云:「碑文磨滅,名不可辨,《圖經》但云周使君, 《後漢書》無傳,及得碑陰,方知名憬題雲神漢,獨此碑 爾。」 又按:《字原》,周憬碑陰宰曲紅。〈兩漢書皆作曲江〉者一人, 《貫曲紅》者十六人。
繁陽令楊君碑
[編輯]按:《隸釋》,「逸其名。楊君者,太尉震之孫,自郎中除右都 侯,遷繁陽令,以靈帝熹平三年卒。」 又按:《隸釋》,「碑陰 凡百三十有四人,不書郡邑,皆繁陽之人也。」
元儒先生婁壽碑
[編輯]按:《隸釋》:「今在光化軍。婁君名壽,以靈帝熹平三年卒, 國人相與諡之曰元儒先生。碑首所篆婁字頗異,《圖 經》謂之《翟先生碑》。」 又按《隸釋》,「《婁壽碑》陰可見五十 四人,漫滅者四人。」此碑在光化,而歐、趙不雲有陰,以 前碑合之,大小與中穿適相等,然後知為《婁君碑》陰 決也。
武都太守耿勳碑
[編輯]按隸《續》熹平三年造,在成州同谷縣。
石經
[編輯]按《水經注》「漢碑,《五經》立於太學講堂前,悉在東側,碑 上悉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 於堂西,四十八枚,廣三丈。魏文帝又刊《典論》六碑,附 於其次。」
按《洛陽伽藍記》:「漢國子學堂之前,有三種字石經二 十五碑,表裡刻之,作篆科半隸三種字,蔡邕筆之遺 跡也。猶有十八碑,餘皆殘毀,復有石碑四十八枚。」〈一作 四十六枚〉亦表裡隸字。又讚學碑一所,並在堂前。 按《隸釋水經》云:「光和六年,立石於太學,其上悉刻蔡 邕名。魏正始中,又刻古篆隸三字石經。」蓋諸儒受詔 在熹平,而碑成則光和年也。《隋志》有《一字石經》七種, 《三字石經》三種,其論云:「漢鐫《七經》,皆蔡邕書。」又云:「魏 立《一字石經》。」其說自相矛盾。《新、舊唐志》有《今字石經》 七種,而注《論語》雲「蔡邕作。」又有三字石經、古篆兩種, 蓋唐史以隸為今字也。觀《遺經》字畫之妙,非蔡中郎 輩不能為,以黃初後來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當 以《水經》為據。三體者,乃魏人所刻。《儒林傳》云為古文、 篆、隸三體者,非也。史稱邕自書丹,使工鐫刻,今所存 諸經,字體各不同,雖邕能分善隸兼備眾體,但文字 之多,恐非一人可辦。《史》云:「邕與堂谿典、楊賜、馬日磾、 張馴、韓說、單颺等正定諸經。」今《公羊》《論語》之後,惟堂 谿、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別有趙劉弘、張文、蘇陵、傅 楨、左立、孫表數人,竊意其間必有同時揮毫者,惜無 可攷。
鄭子真舍宅殘碑
[編輯]按:《隸釋》所存其上十數字,餘石碎矣。有歲月雲「平四 年」上存四點,必熹平也。
幽冀二州界石文
[編輯]按:《水經注》,北平縣界有「漢熹平四年幽、冀二州以戊 子詔書,遣冀州從事王球、幽州從事張昭,郡縣分境, 立石標界」,具揭石文。
沇州刺史薛季像碑
[編輯]按:《水經注》,昌邑縣有《沇州刺史河東薛季像碑》,「以郎 中拜郯令,甘露降園,熹平四年遷州,明年,甘露復降 殿前樹,從事馮巡、主簿華操等相與褒樹,表勒棠政。」
太傅橋載碑
[編輯]按:《水經注》,雎城南有漢太傅掾橋載墓碑。載字元賓, 梁國睢陽人也,睢陽公子,熹平五年立。
梧臺石社碑
[編輯]按《水經注》,臨淄梧臺西有石社碑猶存,漢靈熹平五 年立,其題雲「梧臺里。」
廣漢太守沈子璩綿竹江堰碑
[編輯]按《隸釋》:「今在漢州,靈帝熹平五年立。沈君字子璩,其 名不可辨,雖石多剝缺,文句斷續,其間指意,猶可推 尋。蜀人謂之《綿竹江堰碑》,姑因其名雲。」
倉頡廟碑
[編輯]按《金石錄》文字殘缺,其略可辨。考其歲,蓋熹平六年 立。
豫州從事尹宙碑
[編輯]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熹平六年四月,今在鄢陵縣
梁相費汎碑
[編輯]按:《隸釋》,今在湖州。費君名汎,堂邑令鳳,九江太守政 之父也。鳳以威宗熹平中卒,碑載費君二子所終之 官,此蓋其孫均所立,故其銘有「穆穆顯祖」之句。〈按金石錄
雲無建立年月,緣於其於《堂邑令碑》前。
〉堂邑令費鳳碑
[編輯]按《隸釋》:「今在湖州。費君名鳳,以靈帝熹平六年無射 之月,其妻之弟卜君追誄之,乃作此碑。碑中無名字, 見之石君詩,其後有門下功曹題名者九人。」
斥彰長斷碑
[編輯]按:《金石錄》,碑在華陰,已斷裂,惟存下一段,最後題「熹 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
長水校尉曹熾碑
[編輯]按:《水經注》:潁川太守墳北有其元子熾冢,冢東有碑, 題雲「《漢故長水校尉曹君之碑》,熹平六年造。」
謁者曹引碑
[編輯]按:《水經注》:曹熾弟引冢東有碑,題雲「《漢謁者曹君之 碑》,熹平六年立。」
秦君碑首
[編輯]按《集古錄》:「熹平中碑在南陽界中,字已磨滅不可識, 獨碑首字大,僅存其筆畫,頗奇偉,蔡君謨甚愛之。」
司農劉夫人碑
[編輯]按:《漢隸字原》:「《司農劉夫人碑》,漢太尉許彧之室也。」碑 之立在光和之前。
桓彬碑
[編輯]按《後漢書桓彬傳》:「桓彬少與蔡邕齊名,光和元年卒。 蔡邕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夙知早成,岐嶷也;學優 文麗,至通也;仕不苟祿,絕高也;辭隆從窳,潔操也。乃 共樹碑而頌焉。」
太尉橋元三碑
[編輯]按《水經注》,雎陽有漢太尉橋元墓,列數碑,一是漢朝 群儒共刊石立碑,一碑是故吏勒石。一碑以橋公嘗 牧涼州,乃樹碑頌。光和元年主記掾李友字仲遼,作 碑文。碑陰有右鼎文,建寧三年拜司空。又有中鼎文, 建寧四年拜司徒。又有左鼎文,光和元年拜太尉。鼎 銘文曰:「文德銘於三鼎,武功勒於征鉞」,書於碑陰,以 昭光懿。又有《鉞文》,稱:「是用鏤石假象,作茲征鉞。」
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編輯]按:《隸釋》碑今在雲安,其辭云:「光和元年五月中旬,其 石半滅,所存者其下段爾。」
金恭碑
[編輯]按《隸釋》,「其石剝缺殘章,少有可句者。金掾季本即其 父也。二弟曰廣延,曰雍直。其母徐氏有《紀訾產碑》。」
處士金恭闕
[編輯]按《隸釋》子下一字惟存一筆,以《墓碣》及《金廣延母碑》 參之,知其字子肅也,近歲出於雲安軍土中。〈按此二碑無年
月可考,姑附「其母《徐氏碑》」 後。
〉太尉郭禧斷碑
[編輯]按《隸續》所存,其上一段,字畫方勁,前後數行,僅有數 十字可認,其中強半剝落。禧以光和二年薨,禧之子 五原守,奉柩歸葬舊鄉。
按《金石錄》《郭禧碑陰》,其首有四大字雲「故吏人名」,其 下列百餘人,字畫完好甚多,筆法淳古可愛。
郭禧後碑
[編輯]按《金石錄》,漢《郭禧後碑》,殘缺尤甚。其略可辨者,惟光 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其額 題字畫尚完雲。
丹陽太守郭旻碑
[編輯]按《隸續》:「郭君名旻,太尉禧之兄也。以威宗延熹元年 卒,三載禮闋,諸子已刻墓道之銘矣,而碑石狹小,加 有瑕瘢。後十餘年,當孝靈光和之二年,其從子五原 太守鴻因葬太尉公,遂與其孫范不改舊文,重立此 碑。」
西嶽華山亭碑
[編輯]按《漢隸字原》,光和二年立,在華州。
樊毅修華嶽碑
[編輯]按《漢隸字原》,光和二年立,在華州。
樊毅復華下民租碑
[編輯]按:漢隸,字厚,光和二年立在華州,碑久湮沒。唐興元 元年華陰令盧倣求得而為之記,八分書於碑末。《集 古錄目》作《修西嶽廟復民賦頌》。
太尉陳球碑
[編輯]按《隸釋》:「陳公名球,下邳淮浦人,靈帝光和二年卒。」
陳球後碑
[編輯]按:《隸釋》,「兩碑之前幾二百字可讀,末則文字凋落。」 又按:《隸釋》,「陳球碑陰故吏、故民凡四十人」,陳公兩碑 書法皆不精,此則遠過之。陳公兩碑皆在淮陽,趙氏 但有一碑陰,而《水經》謂墓前有三碑,似亦指碑陰為 一也。此碑有兩裂文,與前一碑同,故附之其後。
禹廟碑
[編輯]後銘文多殘缺,不能盡識。碑在龍門禹廟。 又按《金 石錄》,禹廟碑陰數十人姓名官爵具存,在今龍門禹 廟殘碑之陰。《集古錄》雲「在閿鄉楊震墓側。」又雲楊氏 子孫,當時皆葬閿鄉,此不知為誰碑者,蓋誤也。
舜子巷義並碑
[編輯]按:《隸釋》碑石理皴剝,其間有「光和三年」字,知為漢碑 也。碑在隋之舜子巷,元祐丁卯年,郡守許覺之始徙 於後圃,識其陰云:「隸書,字雜科蟲體。」 又按:《隸釋義 井》碑陰題名之下又有數十字,蓋是紀事之辭,殘缺 無成文者。
冀州從事郭君碑
[編輯]按:《金石錄》名字已殘缺,碑雲「光和二年終,三年十月 葬。」
右侍無名人墓闕
[編輯]按《漢隸字原》,光和三年立。
三公山碑
[編輯]按:《隸釋》兩㫄又有「封龍君、靈山君」六,隸字頗大。此碑 光和四年左尉樊子義立。
按:漢隸字原在真定府,《石氏集古》以為《北嶽碑》。《金石 錄》云:「恐歐公未見其額。」
無極山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真定,此山與三公山、封龍山、靈山、白石 山皆在元氏男子。蓋高范遷援三公,龍靈有請於太 常,乞官給珪璧,四時祠具,詔從之,吏民更造廟宇而 立此碑靈帝光和四年也。」
童子逢盛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濰州,靈帝光和四年立。童子名盛,年十 二而夭,門人孫理等立此碑。」
按:《漢隸字原》俗雲《董孝碑》,元在昌邑。政和三年徐修 之遷於倅治之墨妙亭。
按:《隸釋逢盛碑陰》。《後升已右》曰「縣中。士大夫」者,其 父黨也,故不名。
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編輯]按:《隸釋》,碑損其名,有其字,曰:「元丕出刺涼州,以靈帝 光和四年卒。故吏雲中守門生曹君共立此碑。」
殽阬君神祠碑
[編輯]按《集古錄》:「碑在鄭縣,碑文已磨滅,初不可辨,以麵填 其刻,稍尋其點畫,命工鐫治之,乃可讀。漢碑今在者 類多磨滅不完,故獨斯碑歷歷可見也。」
按:《隸釋》:「自晉魏以來,謂之五部神廟碑之末有題名 六十六人云。」 又按《隸釋》:「殽阬神碑陰三百四十二 人,其磨滅不可見者三十餘字,小而勁,漢隸之神品 也。」〈按水經注云鄭縣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廟前有碑漢光和四年鄭縣令河東裴畢字君先立〉
敬仲碑
[編輯]按《集古錄》碑姓名字不可見,惟其初有「敬仲」二字尚 可識,疑其人姓田氏也。文字磨滅,比其他漢碑尤甚。
槁長蔡湛頌
[編輯]按《集古錄》:在鎮府,故天章閣待制楊畋嘗為余言:「漢 時隸書在者,此為最佳。」
按:《隸釋》,「在真定有陰靈帝光和四年立蔡君,名湛,治 槁三載而遷。高邑吏民思其惠政,故栗尹等共刊斯 石。頌後又志其并州之除,蓋續書也。」
按:《金石錄·蔡湛碑》陰,載出錢人名。
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編輯]按:《輿地碑目》,「光和四年立。」
按《夷堅癸志》,「其石淪於固城湖中。紹興十三年,溧水 尉喻仲遠得之,輦置廳事之側,今在縣圃。」
安平相孫根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密州。孫君名根,嘗為諫大夫,相安平,以 靈帝光和四年卒。此碑體豐而勢逸,字法與漢代他 碑絕不類,唯《華山亭》一碑差相近爾。唐韓擇木、史惟 則輩蓋得此筆意。」 又按:《隸釋》:「《孫根碑》陰字畫荷,且 尚不及魏末諸刻,殆類吳晉間下品書札爾。似是孫 根後裔眾多,譜其名於上世之碑陰也。」
梁相孔耽神祠碑
[編輯]按《隸釋》:「靈帝光和五年立,在亳州永城縣。孔君名耽, 此碑筆法頗古怪,其文又自左而右數行之後,字畫 頓小。其末又有小字數十,敘孔君之年及其子歷官 與石工姓名。」
白石神君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真定,靈帝光和六年立。」
成陽令唐扶頌
[編輯]按《隸釋》:「在濮州雷澤縣,有陰唐君自成陽令換治昌 陽,邑人慕戀,既行之後,處士閭蔡班等共立此碑,靈 帝光和六年也。」漢人分隸,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 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纖毫漢字氣骨,全與 魏晉間碑相若,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 者爾。
按:《金石錄唐君碑》陰載出錢造碑人。
===上谷太守張平仲碑===按:《水經注》,盧奴縣有漢上谷太守議郎張平仲碑,光 和中立。
單父令楊彥碑 尚書郎楊禪碑
[編輯]按:《水經注》,「鄢縣水次有單父令楊彥,尚書郎楊禪。」〈字 文節〉《兄弟二碑》漢光和中立。
拓令許君頌
[編輯]按:《水經注》拓縣城內有《拓令許君清德頌》,石碎字紊, 惟此文見碑。城西南里許有漢陽種《天下碑錄》作《翟 令許叔臺碑》,光和中立。
文穆碑
[編輯]按:《水經注》,「山桑縣東有文穆碑冢,光和中卒,故吏涿 郡太守彭城呂虔等立。」
八都神廟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碑在鎮州元氏縣西北十里廟壇下,光 和中立。」
外黃令高彪碑
[編輯]按:《隸釋》:碑「紹興中吳郡取土於郭外而得之,今碑在 郡齋,名字皆剝缺不可考。碑雲『光和七年,龍在困敦, 月次鶉火,六日丙申卒』。蓋靈帝甲子年六月也。是歲 十二月,改元中平。」《文苑傳》有高彪,字義方,吳郡無錫 人。詳史之所書,甚與碑合。家無錫而葬姑蘇,蓋不遠 也。則知此乃高彪之碑無疑。
司隸從事郭究碑
[編輯]按:《隸釋》,在河陽。郭君名究,仕郡諸曹史,辟司隸從事。 靈帝中平元年葬碑歷敘其諸父,與《郭仲奇碑》同。
都鄉正衛彈碑
[編輯]按:《隸釋》:「靈帝中平二年立,在汝州昆陽城中。」趙氏誤 認「衛」為街,遂雲莫曉其為何碑。
幽州刺史朱龜碑
[編輯]按:《集古錄碑》云:「字伯靈,光和六年卒。」《水經》云:「故吏牟 化,中平二年造碑」,碑在今亳州界中。後余守亳州,徙 碑置州學中。
按:《金石錄》,朱龜碑陰文字殘缺。《水經》云:「《朱龜碑》陰故 吏姓名,多上谷代郡人。」
郃陽令曹全碑
[編輯]按:《石墨鐫華》:「萬曆初,郃陽縣舊城掘得此碑,中平二 年造,碑文隸書遒古,碑且完好,無一字缺壞,真可寶 也。」
按:《漢碑目》,「曹全碑陰共五十六人。」
范冉墓碑
[編輯]按《後漢書范冉傳》:「冉中平二年卒。何進移書陳留太 守,累行論諡,僉曰宜為貞節先生,刺史郡守各為立 碑表墓焉。」
南陽太守秦頡碑
[編輯]按:《隸釋:靈帝紀》:「『『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 陽太守秦頡』。其間有光和三年』字,蓋是述其前事。」
蕩陰令張遷碑
[編輯]按《金薤琳琅》:「中平三年二月,故吏韋萌等刊石立表, 蓋其《去思碑》也。」
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今在東平州儒學。歐陽、趙洪 三家皆無此碑。《山東通志》曰:「近掘地得之。豈好事者 得古本而摹刻之耶?」
尉氏令鄭季宣碑
[編輯]按:《漢隸字原》,中平三年立名,已殘缺季宣字耳。 又 按《字原》,鄭季宣碑陰橫刻篆八字於其上,曰:「尉氏處 士,故吏人名。」
太丘長陳寔壇碑
[編輯]按《隸釋》:「陳君名寔,以靈帝中平三年卒。蔡中郎凡作 陳君三碑,其第一碑雲『立廟舊邑』,則知太丘有此碑 勒,其文皆已亡缺,無可讀者,惟其首雲『君諱寔,字仲 躬』,尚存。」
陳度碑
[編輯]按:《金石錄》文字殘缺不完,最後題「中平四年九月二 十日己丑立」雲。
司空掾陳君碑額
[編輯]按《金石錄》,碑已殘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 畫奇偉,在潁川陳太丘墓側。《世說註》引《海內先賢傳》 曰:「湛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車徵,不就。」然則斯 碑豈非陳湛碑乎?
趙相劉衡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齊州歷城縣。劉君名衡,字元宰,歷張掖 屬國都尉、議郎、遼東屬國都尉。趙相,再為議郎,以靈 帝中平四年卒。」
尹儉碑
[編輯]按:《水經注》,彭水「西北有漢安邑長尹儉墓冢,西有石 廟,廟前有兩石闕,闕東有碑,中平四年立。」
司空掾陳寔殘碑
[編輯]按:《隸續中郎》作《太丘第一碑》云:「中平三年卒。」漢史誤 作「四年。」此碑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
巴郡太守張納碑
[編輯]題名七十有四人。」
大石嶺碑
[編輯]按:《水經注》,「新城大石山上有大石嶺碑。河南隱士通 明以漢靈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於山堂立碑。」
邊韶墓碑
[編輯]按《述古書法纂》:「邊韶即邊孝先,漢蔡邕隸書,在河南 開封府東北五里。」
郭有道碑
[編輯]按:《述古書法纂》,漢蔡邕隸書,在廣西。
宣父碑
[編輯]按《述古書法纂》,蔡邕書,在直隸真定府。
北嶽碑
[編輯]按《述古書法纂》,「蔡邕《隸書》。」
不其令童恢闕
[編輯]按:《隸釋碑錄》云:「濟州任城有童恢墓,雙石闕字。一云: 童恢,琅邪人,一雲漢故不其令童君。」《東漢循吏》有《童 恢傳》云:「恢字漢宗,琅邪姑幕人,辟公府,除不其令。」其 為令在楊賜罷相之後。則恢蓋孝靈時人也。
圉令趙君碑
[編輯]按:《隸釋》名字俱缺,其卒以靈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獻 帝初平元年,立此碑。
學殿歲月記
[編輯]按:《輿地碑目》:在成都府學,殿建於東漢之初平。漢人 以大隸記其修築歲月,刻於東楹。天下棟宇之古,無 過於此者。
江州夷邑長盧豐碑
[編輯]按:《漢隸字原》,建安七年立,蜀人謂之《漢夜郎碑》。
巴郡太守樊敏碑
[編輯]按:《隸釋》:今在黎州。樊君名敏碑云:「八十四歲,歲在協 洽。」蓋獻帝建安八年癸未歲也。卒後二年,立此碑。 按《金石錄》,有漢《巴郡太守樊敏碑》,不著書人姓名。
益州太守高頤二闕
[編輯]按:《隸釋》二闕,今在雅州。高頤,字貫方,有墓碑,以獻帝 建安十四年卒,碑石淪碎,官不盡見。此兩闕,一有高 君名字,一不稱名而字闕。
益州太守高頤碑
[編輯]按《隸釋》,今在雅州。
綏民校尉熊君碑
[編輯]按:《集古錄碑》云:「君諱喬,建安二十一年卒。」
司徒掾梁休碑
[編輯]按:《隸續碑錄》云:「襄州穀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 十七年立。」此黃武前一年也。豈吳人尚用漢曆乎?否 則誤字也。
黃龍甘露碑二
[編輯]按:《漢隸字原墨寶》云:「建安二十四年,黃龍見武陽赤 城,蜀人以為劉氏瑞應。」凡二碑,大小不侔。碑首皆有 「黃龍甘露之碑」六字甚偉,其內無一可辨。在眉州彭 山縣,即漢武陽縣地,碑首有十九字,又一小碑,亦題 「黃龍甘露之碑」,其首云:「惟建安二十六年。」餘皆磨滅。
舜廟碑〈以下碑俱無年月〉
[編輯]按:《水經注》,「九疑山南有舜廟,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 可復識。山之東北泠道縣界,又有舜廟,縣南有舜碑, 碑是零陵太守徐儉立。」
二妃祠碑
[編輯]按:《水經注》。「湘水上黃陵廟,民為立祠於水側。荊州牧 劉表刊石立碑。樹之於廟。」
許由廟碑
[編輯]按:《水經注》,潁川箕山有許由廟,碑闕尚存,是漢潁川 太守朱寵所立。
夷齊廟碑
[編輯]按:《水經注》,首陽山上有夷齊廟,前有二碑,並是後漢 河南尹廣陵陳導、洛陽令徐循與處士平原蘇騰、南 陽何進等立。
太公廟碑
[編輯]按《水經注》,汲縣有太公廟,廟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 內汲人也。縣民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君與 高國同宗,今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遂立 壇祀,為之位主。
季札子碑
[編輯]按:《水經注》,「奉高縣有吳季札子墓,前有石銘一所,漢 末奉高令所立。」
范蠡碑
[編輯]按《水經注》,宛縣三公城側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 宅也。後漢末有范曾,字子閔,為大將軍司馬,為蠡立 碑。
屈原廟碑 程堅碑
[編輯]按:《水經注》:屈潭即羅淵也。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 又有漢南太守程堅碑,寄在原廟。
高祖廟三碑
[編輯]按:《水經注》,「沛縣有漢高祖廟,廟前有三碑,後漢立,廟基以青石為之,階陛尚存。」
東平憲王碑
[編輯]按:《水經注》,無盬縣有東平憲王蒼冢碑,闕存焉。
虞詡碑
[編輯]按:《水經注》,武平縣有漢尚書令虞詡碑,題雲「虞君之 碑」,文字多闕,不復可尋。
賈彪廟碑
[編輯]按《水經注》,「新息北門內有新息長賈彪廟,廟前有碑。」
鄭康成碑
[編輯]按:《水經注》,「高密縣有厲阜,阜上有漢司農卿鄭康成 冢,石碑猶存。」
李雲碑
[編輯]按《水經注》,「廣宗縣清河之右,有李雲墓。」冀州刺史賈 瑤〈後漢書作賈琮〉使行部過祠雲: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 俗猶謂之李氏石柱。
趙徵碑
[編輯]按:《水經注》,「安平縣城內有漢冀州從事安平趙徵碑。」
司馬文預碑
[編輯]按:《水經注》,「灞陵明渠北有漢京兆尹司馬文預碑。」
張伯雅碑
[編輯]按:《水經注》,綏水東南流,逕漢弘農太守張伯雅墓冢 前有石廟,列植三碑。碑雲「德字伯雅,河內密人也。」
皇毓碑
[編輯]按:《水經注》,「臨睢有豫州從事皇毓碑。」
臨睢長王君碑
[編輯]按《水經注》,城內有臨睢長《左馮翊王君碑》,「善有治功, 累遷廣漢屬國都尉。吏民思德縣人公府掾陳盛孫、 郎中兒定興、劉伯鄜等,共立石表政,以刊遠績。」
曹嵩碑
[編輯]按:《水經注》:「譙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
郭奉孝碑
[編輯]按《水經注》,「陽翟縣有郭奉孝碑,水側有九山祠碑。」
左伯豪碑
[編輯]按《水經注》,涅陽縣南有二碑,碑字紊滅,不可復識,雲 是左伯豪碑。
孫嵩碑
[編輯]按《水經注》,「朱虛縣汶水東北漢青州刺史孫嵩墓西 有碑碣。」
孫賓碩碑
[編輯]按:《水經注》,安丘縣牟山之西南,孫賓碩兄弟墓碑誌 並存。
樊重碑
[編輯]按:《水經注》,「湖陽東城中有樊重碑」,悉載吏人名。
司徒袁滂碑
[編輯]按《水經注》,「大扶西成之東北,悉諸袁舊墓碑字傾低, 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騰》《博平令光碑》字所 存惟此,自餘殆不可尋。」
張敏碑
[編輯]按:《水經注》,「冠軍縣有漢太尉長史邑人張敏碑。」
衛為碑
[編輯]按:《水經注》,魯陽縣有「南陽都鄉,正衛為碑。」
焦立碑
[編輯]按《水經注》,「魯陽牛蘭水側有漢陽侯焦立碑。」
張仲瑜碑
[編輯]按:《水經注》:「筑陽縣闕林山之東有碑,守長冠軍張仲 瑜與邦人築斷故山道,作此銘。」
張明府祠碑
[編輯]按:《水經注》:平輿縣有神廟,謂之張明府祠,水旱之不 節則禱之。廟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復尋。
繹幕令匡碑
[編輯]按:《水經注》,蒙縣有漢故繹幕令匡碑。匡字公輔,魯府 君之少子也。碑字碎落,不可尋識,不知所立歲月。
道兒君碑
[編輯]按:《水經注》:「高門一里餘,道西有道兒君碑,是魯相陳 君立。」
熹平君碑
[編輯]按《水經注》:「睢陽縣襄鄉塢。襄鄉浮圖,漢熹平君所立, 死因葬之。弟刻石樹碑,以旌厥德。」
華君銘
[編輯]按:《水經注》:武當縣有一碑,文字磨滅,不可復識。俗相 傳是《華君銘》,亦不詳華君為何代之士。
冠蓋里碑
[編輯]按《水經注》:宜城縣有太山,山下有廟,漢末名士居其 中,刺史二千石卿長數十人,朱軒華蓋,同會於廟下。 荊州刺史行部見之,雅歎其盛,號為「冠蓋里」,而刻石 銘之。
河南石柱 洛陽南界碑
[編輯]按《水經注》:汝水出南山,北流逕石碣東,柱側刊雲「河 南界。」又有一碣,題雲「洛陽南界。」碑柱相對,既無年月, 竟不知何代所表也。
===洛陽北界碑===按:《水經注》:洛縣河水之南岸有一碑,北面題云:「洛陽 北界上舊有河平侯祠。」祠前有碑,今不知所在。
冀州北界碑
[編輯]按:《水經注》,代郡靈丘縣高氏山上有石銘,題雲「冀州 北界,世謂之石銘陘。」
司空殘碑
[編輯]按《金石錄》:「政和乙未歲,得於洛陽天津橋之故基,首 尾已不完,所存四十五字,字畫奇偉,碑陰有故吏題 名百餘人」,尤完好,筆法不減蔡邕《石經》雲。
張侯殘碑
[編輯]按《金石錄》:「張侯者,子房也。碑已斷裂,其額尚完,在今 彭城古留城子房廟中。」驗其字畫,蓋東漢時所立。
河南尹蘇府君碑
[編輯]按:《金石錄》碑額在許州,《道㫄碑》無文詞,惟此十字其 額也。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劉君碑
[編輯]按《金石錄》,「碑已斷裂不完,其額尚全。」古無兩人共立 一碑者,惟見於此爾。
臨朐長仲君碑
[編輯]按《金石錄》文字磨滅,其粗可見者,雲「君諱雄。」
光祿勳劉曜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鄆州,有陰劉君,名曜,漢之公族也。故吏 門生立此碑,其石碎裂,失其所終之年。」
按:《廣川書跋》:「劉曜,字季尼。此碑可識者,餘不完,難句 讀。碑首書曰『漢光祿勳東平監劉府君』。」
相君小史夏堪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亳州,文則崛奇,字則怪陋,有難以意會 者。」
富春丞張君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亳州,張君之名髣,髴如「𣹟」字, 土人以為 張湛,亦非也。碑雲「三年癸亥」,考東都歷年凡三,癸亥, 永平與光和之六年,延光之二年是也。建光有三年, 則歲在癸亥,但次年壬戌已改延光,此碑先已裝剪, 不無顛倒棄去「三年」之下,蓋有闕文也。
郎中郭君碑
[編輯]按:《隸釋》「碑名字皆缺,文辭亦有可句者。」
荊州從事苑鎮碑
[編輯]按《隸釋苑》「君名鎮碑,無所終歲月。」
督郵斑碑
[編輯]按:《隸釋》「碑云:諱斑,字子翁。碑無額,故不傳其姓,石既 碎落,故不知其所終。」
仙人唐公房碑
[編輯]按《水經注》。「智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固城人也。 學道得仙,百姓為之立廟於其處,刊石立碑,表述靈 異也。」
中部碑
[編輯]按《隸釋》:「碑在均州,凡題名五十餘人,如漢世碑陰而 有額,石理漫滅,名字僅有存者。」
益州太守城垻碑
[編輯]按:《隸釋》,碑末有「方三百里,圍二尺」字及用人用日數, 似是記版築事。
是邦雄傑碑
[編輯]按:《隸釋》此碑之首雲「是邦峻生雄傑。」峻之上下各闕 一字,碑今在西州,字畫類《李翊碑》。
中秋下旬碑
[編輯]按《隸釋》,「字畫清逸,頗類故吏所立劉寬碑,但石損字 缺,所餘無幾。」
魯相謁孔廟殘碑
[編輯]按:《隸釋》「首尾上下皆碎裂,餘石纔有數行,或題為駐 馬亭前斷碑」,此亭蓋在闕里。趙氏著錄有《魯相謁孔 子碑》而無其說,疑即此也。
防東尉司馬季德碑
[編輯]按:《隸續》其名,闕其字,季德有所終之日月,而其年則 磨滅。
處士嚴發殘碑
[編輯]按《隸續》所存十有二行,行凡十字。此碑不見年月,疑 其非漢刻,雖字畫不工,卻不類魏晉以後書法。
任君殘碑陰
[編輯]按《隸續》,「蜀人謂人武帝先生任君碑陰碑,可辨者不 盈百字,而紀年及名氏皆闕。」
舉吏張元殘碑
[編輯]按:《隸續漢碑》稱「舉將者有二,《高彪碑》稱文君為舉將, 《三公山碑》稱馮君為舉將」,其自稱舉吏者獨於此碑 見之。
犍為太守楊洪碑
[編輯]按:《輿地碑目》在彭山縣,磨滅不可考究。
五大夫碑
[編輯]按:《輿地碑目》在梁山軍界上,字尤漫滅,然字乃漢隸。
殘碑三十二字
[編輯]按:《墨池編》「不知姓名,惟見碑中隸字三十二,甚完,體 質淳古,故錄之
秦君碑
[編輯]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無年月。滕縣東四十里馬山 後有古城半圮,於河土中得此碑。」
太尉許馘廟碑
[編輯]按:《十國春秋》,義興有漢太尉許馘廟,廟碑即許劭所 立,字久磨滅。開元中,許氏諸孫再刻之。
西平令楊期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尉氏縣西南四十里三亭鄉楊方村 墓南二十步,文字磨滅,唯有首尾。
征西大將軍楊瑾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尉氏縣三亭鄉路村。
邊讓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開封縣。
董襲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開封縣東北墓前。
上谷太守張枰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定州安喜縣東六里。」
敏勖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冀州。
賈敏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棗強縣東北三十里。」
李固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懷州山陽城內。
劉班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魏文帝為兗州刺史,封為白馬侯,在澶 州縣三十里墓下。」
蘇武功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京兆府武功縣墓下。
太守樊演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河中府臨晉縣內墓前。
司徒劉奇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華陰縣。
劉黨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華陰縣墓下,文字磨滅。
敬歆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正平縣北二十里墓側。
丁儀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虞城縣墓前。
兗州從事丁仲禮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楚丘縣北三里。」
御史孔翊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仙源縣墓前。
博士孔志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仙源縣孔墓東。
陳留太守程封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開封府封丘縣東二里墓下。
執金吾高褒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雍丘縣南五十里墓鄉墓下。
太尉高峻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雍丘縣。
彭府君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中都縣。
劉熙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徐州蕭縣二十五里。」
御史大夫鄭君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龔丘縣墓下。
尊士倪壽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仙源縣南七十步魯城內。
少傅何君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任城縣墓下。
古司馬城鐵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金鄉縣東南四十里,雲「漢浮陽侯司 馬耀所封邑。」
山陽太守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穀城縣西一里古築城東,文字磨滅。
筑陽侯相景豹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穀城縣西一里。」
侍中王逸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宜城縣南三里。」
僕射荀公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長社縣東北七里,墓前磨滅。
光武皇帝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汝州汝墳鎮。
封觀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項城墓前。
蔡昭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隨州光化縣墓前。
秦始皇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東海相任恭修理祠於碑背,刻於朐山。」
中令楊暢墓碣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嘉州夾江縣東南古賢鄉
嚴君平廟前碑二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綿竹縣,文字磨滅。
王褒墓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資州資陽縣北二十五里墓前,文字 磨滅。
南昌太守谷所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耒陽縣東北。
青州刺史劉焉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耒陽縣十五里墓下。
胡騰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耒陽縣南四里。」
羅含誌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耒陽縣南四里。」
楊侯伯墓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犀城墓北。
羅訓墓誌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衡州耒陽縣南六十里。」
刺史李頊碣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綿州巴西縣,今在開元寺,文字磨滅。
張翼碣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州東四十步。」
馬援廟碑
[編輯]按:《天下碑錄》無年月。
馬融墓碣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什邡縣,字有磨滅,今亡。
沛相劍門范皮墓闕文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劍州梓潼縣東墓前字不甚多,記名 目而已。
上庸長闕文
[編輯]按:《天下碑錄》,在德陽縣靈龕鎮。
永樂少府賈君闕銘
[編輯]按《金石錄》《集古錄》引《章懷太子注》云:「《漢官儀》:長樂少 府以宦者為之。」遂以賈君為宦者,亦未必然也。
高直闕
[編輯]按:《隸釋》九字今在蜀中,字畫甚不工。
鉅鹿太守金君闕
[編輯]按:《隸釋》七字今在蜀道,不知其人也。
平陽府君六字
[編輯]按《隸續漢神道》所刻者,石缺不全,莫知為何人。
貞女羅鳳墓闕
[編輯]按《隸續》,筆勢甚清,逸,類《景謁者墓表》。
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編輯]按《金石錄》九字,字畫壯偉,然不著名字。鄉里歲月,莫 詳其為何人也。
蜀郡都尉王君神道
[編輯]按《金石錄》,在南陽。《水經注》淯水南道側有二石樓,制 作精妙。題云:「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陽西鄂人。有 三女,各出錢五百萬,一女築墓,二女建樓。」今此碑後 有唐向城令張璿之撰《孝女雙石樓記》,與《水經注》合。 惟《水經》誤以都尉為太守耳。
綿竹令王君神道
[編輯]按:《隸釋》「九」字,微雜篆體,「綿」字作「曰」,下木略與「縣」字相 混,故趙氏誤作廣漢縣令,而謂其借苓為令也。
益州太守楊宗墓道
[編輯]按:《隸釋》。十六大字,今在西州。
清河相張君墓道
[編輯]按《隸釋》:「一碑甚大,其中但存此數字,惟『河相弘農君』 五字,點畫具爾。」
上庸長司馬孟臺神道
[編輯]按:《隸釋》「石文皴剝而字札甚精。」
韋氏神道
[編輯]按:《隸釋》「右文中斷似若韋字爾。」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二
[編輯]按:《隸釋》在梁山君此字及《馮煥、王稚子闕》皆是八分 書,張懷瓘所謂「作威投戟,騰氣揚波」者也。
平陽府君叔神道
[編輯]按:漢隸字原「在綿州」八字,字為一紙,蓋刻於石闕椽 首。
涪陵太守龐厷神道
[編輯]按:《隸續》兩行十一字,今在資州。
汝南令闕
[編輯]按:漢隸《字原》在閬州,蜀人謂之《汝南上蔡令神道》。
征南將軍劉君神道
[編輯]按《隸續》,字大小與《王稚子闕》相類,而剛勁過之。
侍中楊文父神道
[編輯]按:《隸續》字體略與馮《幽州闕》相似,必西州所刻者。
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編輯]按:《金石錄》篆文雲《漢故博士趙傅逢府君神道》。不載 其名,皆莫可考。
丁房闕
[編輯]按:《輿地碑目》在臨江縣,其刻漫滅,有「漢丁房」等字,尚可認。
平原東郡門生蘇衡等題名
[編輯]按:《隸釋》題名三十餘人,姓名多已淪滅,或雲碑在孔 里駐蹕亭前,或題雲「孔府君碑陰。」
學師宋恩等題名
[編輯]按《隸釋》,今在成都周公禮殿門之西序,蜀人謂之「學 師題名。」成都又有左右生題名一巨碑,蓋左學右學 諸生也。其間江陽、寧蜀、晉原、遂寧,乃蜀晉所置郡,歐 陽公以為漢文翁學生題名,非也。
故吏應酬殘題名
[編輯]按:《隸釋》題名共三十人,蓋《蜀郡太守碑》陰也。
掾杜峻等題字
[編輯]按:漢隸字原在《高公石室總目》作「先生任君等題名」, 今不見「任君」字。
酒泉題名
[編輯]按:《漢隸字原碑》九列,每列三十二人。
博士題名
[編輯]按:漢隸字原在高朕石室中。
洪農太守張君題字
[編輯]按:《隸續》亦在石室中。
高朕石室六題名
[編輯]按:《漢隸字原》,成都府學禮殿刻於梁楹石壁間。
龍門禹廟題名
[編輯]按:《隸續》,此碑二列有四十一人姓名。
公乘伯喬殘題名
[編輯]按:《隸續》所存者,一列二人。
公乘校官王幽題名
[編輯]按:《漢隸字原》,永熹元年立,淳熙二年邛州浦江縣僧 寺治地得之,古無此年號。《復齋碑目》作「公乘校官掾 王幽闕。」
禹廟窆石遺字
[編輯]按:《會稽縣志》:「直寶文閣王順伯《復齋金石錄》」定為漢 刻。
涼山呂保藏漢篆
[編輯]按《輿地碑目》:涼山保有呂保藏,在絕崖半,腹有一穴, 人跡所不到。漢末赤眉之亂,有呂保藏緣木而上,鑿 崖以居。紹熙中,有樵夫得一券於崖側,非銅非鐵,其 聲鏘然,有古篆云:「西漢之末,赤眉邂逅,黃金千兩,坑 埋而走,羔豚十祭,其財自」
武氏石室畫像
[編輯]按《金石錄》五卷,武氏有數墓,在今濟州任城。墓前有 石室,四壁刻古聖賢畫像,小字八分書,題記姓名,往 往贊於其上,文詞古雅,字畫遒勁可喜。
五君桮柈文
[編輯]按:漢隸字原,《宣和殿藏碑錄》為漢碑名曰《真人君石 樽刻石》,與《四老神祚機刻石》同帙。
膠東令王君廟門斷碑
[編輯]按:《隸續》,碑中雖有「景武孝昭沖質」之文,卻有「魏後黃 初」之字,而題額以漢者,豈膠東是其祖廟沒於漢代 者乎?
趙相雝勸闕碑
[編輯]按:《隸釋》「《漢故趙國相雝府君》之闕」十隸字,今在梓潼。 此碑全類魏晉間所書。劉備及劉淵國中所刻碑,亦 題為漢存於今,如《車騎將軍闕成獻王碑》是也。此刻 甚可疑,但無年歲可證。趙氏又寘諸漢碑中,故存之。
郭先生碑
[編輯]按:《金石錄》郭先生碑,《集古錄》以為漢碑。《水經注》云:「碑 無年號,不知何代人。」余以字畫驗之,疑魏、晉時人所 為。既無歲月可考,姑附於漢碑之次雲。
諸葛亮紀功碑
[編輯]按《北史史萬歲傳》:「萬歲拜左領將軍。先是南寧裔叛, 萬歲擊破之。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碑銘,其背曰: 『萬歲後勝我者過此』。萬歲令左右倒其碑而進。」
姜維碑
[編輯]按:「《輿地碑目》在南康軍吹角埧,今已磨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