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08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一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八十一卷目錄

 威儀部總論

  易經觀卦 家人卦 鼎卦

  書經周書顧命

  詩經邶風柏舟 鄘風相鼠 衛風淇奧 小雅湛露 菁菁者莪 賓之初筵 大雅

  既醉 假樂 卷阿 民勞 抑 烝民 周頌執競

  禮記曲禮 玉藻 少儀 表記 緇衣

  管子形勢解

  中論法象

  韓詩外傳論威儀二則

  法言修身篇

  中說周公篇

  朱子大全集答劉平甫

 威儀部藝文

  內史過論晉惠公       國語

  敕其子毗書        晉王承

 威儀部紀事

 威儀部雜錄

學行典第八十一卷

威儀部總論

[編輯]

易經

[編輯]

《觀卦》

[編輯]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程傳君子居上,為天下之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為天下之觀,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

《家人卦》

[編輯]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程傳治家之道,非至誠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則能常久,而眾人自化。為善不由至誠,己且不能常守也,況欲使人乎?故治家以「有孚」為本。治家者,在妻孥情愛之閒,慈過則無嚴,恩勝則掩義,故家之患,常在禮法不足,而瀆慢生也。長失尊嚴,少忘恭順,而家不亂者,未之有也。故必有威嚴,則能「終吉。」保家之終,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大全縉雲馮氏曰:為人父者,躬行之有素,則《家人》無不孚之者矣。其所謂躬行者,豈飾厲以為威哉?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非心罔念,已潛消而默化矣。此「威如」之吉,而《象》以為反身之謂也。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本義謂非作威也,反身自治,則人畏服之矣。

《鼎卦》

[編輯]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程傳「木上有火」,以木巽火也,烹飪之象,故為「鼎。」君子觀鼎之象,以正位凝命。鼎者,法象之器,其形端正,其體安重,取其端正之象,則「以正其位」,謂正其所居之位。君子所處,必正其小,至於席不正不坐,毋跛毋倚,取其安重之象,則「凝其命令」,安重其命令也。

書經

[編輯]

《周書顧命》

[編輯]

思夫人,自亂於威儀。

蔡傳亂,治也。威者有威可畏,儀者有儀可象,舉一身之則而言也。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動作威儀之則。成王思夫人之所以為人者,自治於威儀耳。「自治」雲者,正其身而不假於外求也。

詩經

[編輯]

《邶風柏舟》

[編輯]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朱注《棣棣》,富而閑習之貌。選,簡擇也。大全慶源輔氏曰:「富」,謂富盛也,富盛則全備而無欠缺。《閑習》,謂從容而不生疏。

《鄘風相鼠》

[編輯]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朱注言「視彼鼠而猶必有皮,可以人而無儀乎?人而無儀,則其不死亦何為哉。」

《衛風淇奧》

[編輯]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

朱注瑟,矜莊貌。僩,威儀貌。

《小雅湛露》

[編輯]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考證

朱注《離》:《離》,垂也。「令儀」,言醉而不喪其威儀也。

《菁菁者莪》

[編輯]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朱注以《菁菁者莪》,比君子容貌威儀之盛也。

《賓之初筵》

[編輯]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 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僊僊。其未醉止,威儀抑抑。 曰「既醉止,威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朱注此言「凡飲酒者,常始乎治而卒乎亂也。」大全慶源輔氏曰:「溫溫其恭,威儀反反抑抑,始乎治也;幡幡怭怭,屢遷屢舞,終乎亂也。纔飲酒稍不謹,必至於此。」

「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朱注飲酒之所以甚美者,以其有令儀爾。

《大雅既醉》

[編輯]

「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朱注《朋友》,指賓客助祭者說。大全孔氏曰:「各自收斂,以相佐助,為威儀之事,《祭義》所謂『濟濟漆漆』是也。」

《假樂》

[編輯]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

朱注《抑》抑,密也。大全慶源輔氏曰:「《威儀》以其見於容止者而言,容止抑抑然,甚密而無閒。」

《卷阿》

[編輯]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大全慶源輔氏曰:「顒顒、卭卭,體貌之尊嚴也。如圭如璋,德行之溫純也。令聞,聲譽之美也。令望,威儀之善也。『為綱,四方以為綱領也』。」

《民勞》

[編輯]

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大全疊山謝氏曰:「威儀,所以定命也。有德之士,未有無威儀。若不敬謹威儀,則驕淫傲惰,何所不為?侮老成,遠耆德,則賢者不能相親矣。」 豐城朱氏曰:「敬慎威儀,欲其修身也;以近有德,欲其親賢也。修身以為之本,親賢以為之輔,則必不至於縱詭隨而為寇虐矣。」

《抑》

[編輯]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朱注鄭氏曰:「人密審於威儀者,是其德必嚴正也。故古之賢者,道行心平,可外占而知內。如宮室之制,內有繩直,則外有廉隅也。」大全東萊呂氏曰:「此《詩》以威儀為主,修身之道至切至近,莫過於此也。」 臨川王氏曰:「德譬則宮城也,儀譬則隅也,視其隅則宮城之中可知矣。」 華谷嚴氏曰:「言威儀之當慎。威儀雲者,聲音笑貌云乎哉!容貌顏色,曾子所謂道;動容周旋中禮,孟子所謂盛德也。」

「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朱注敬其威儀,然後可以為天下法也。

敬爾威儀,無不柔嘉。

朱注柔安、嘉,善也。

《烝民》

[編輯]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 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朱注東萊呂氏曰:「柔嘉維則,不過其則也。過其則斯為弱,不得謂之柔嘉矣。令儀令色,小心翼翼,言其表裏柔嘉也。」大全慶源輔氏曰:「『令儀令色』,柔嘉之發於外也;小心翼翼,柔嘉之存於內也。古訓是式,學問之不忘也;威儀是力,進修之不怠也。其措之事業,則上以承順乎天子,下以布宣乎王命,是皆柔嘉之德致然也。」

《周頌執競》

[編輯]

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大全三山李氏曰:「既醉既飽,蓋祭終而飲福耳。上言祭時樂備而和,故神降之福。此言祭終而飲,威儀備具,此福祿所以反覆,日至而未艾也。」

禮記

[編輯]

《曲禮》

[編輯]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陳注劉氏曰:篇首三句,如《曾子》所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蓋先立乎其大者也。「毋不敬」,則動容貌,斯遠暴慢矣;「儼若思」則正顏色,斯近信矣。「安定辭」,則出辭氣,斯遠鄙倍矣。三者修身之要,為政之本。此君子修己以敬,而其效至於安人安百姓也。

坐如屍,立如齊。

陳注屍居神位,坐必矜莊,坐法必當如屍之坐。人之倚立,多慢不恭,雖不齊,亦當如祭前之齊。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陳注城人所恃以為安固者,有所指則惑,見者有所呼則駭。聞者

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

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戶奉扃,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 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 隅,必慎唯諾。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

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 布武。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將即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足毋蹶。

《坐必安》,執爾顏,長者不及。毋儳言,正爾容,聽必恭。

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遊毋倨,立毋跛,坐毋 箕,寢毋伏。斂髮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陳注髢,髲也,垂如髲也。古人重髮,以纚韜之不使垂。喪有喪冠,告有吉冠,非當免之時不可免。有袒而露其裼衣者,有袒而割牲者,因勞事而袒,則為褻。褰,揭也。涉淺而揭則可,暑而揭其裳,亦為褻。

《臨樂不歎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 色於人。

車上不廣,欬不妄指。立視五巂,式視馬尾,顧不過轂。

陳注巂,規也。車輪一周為一規,乘車之輪高六尺六寸,徑一圍三,得一丈九尺八寸。五規為九十九尺,六尺為步,總為十六步半。在車上所視,則前十六步半也。

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 平衡,大夫則綏之,士則提之。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 執玉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立 則磬折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

陳注穆穆,幽深和敬之貌。「皇皇」,壯盛顯明之貌。濟濟,修飾齊一之貌。「蹌蹌」,翔舉舒揚之貌。庶人見乎君,不為容,「進退奔走僬僬」,雖無所考,大抵趨走促數,不為容之貌也。

天子,視不上於袷,不下於帶;國君,綏視;大夫,衡視;士, 視五步。

陳注「天子視」,謂視天子也。袷,朝服,祭服之曲領也。綏,頹下之貌。視國君者,目不得平看於面,當視其面之下,袷之上也。衡,平也。大夫之臣,視大夫,平看其面也。「士視五步」者,士之屬吏視士亦不得高面下帶,而得旁視左右五步之閒也。

凡視,上於面則敖,下於帶則憂,傾則姦。

陳注上於面者,其氣驕,知其不能以下人矣;下於《帶》者,其神奪,知其憂在乎心矣。視流則容側,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胸中矣。此君子所以慎也。

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故「輟朝而顧」,君子謂 之「固。」

陳注朝儀當肅,不宜為左右之顧。異,猶他也。敬心不存,則形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慮也,固謂鄙野不達於禮也。

《玉藻》

[編輯]

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 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 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陳注路寢門外至應門謂之趨,於此趨時,則歌《采齊》之詩以為節。路寢門內至堂謂之行,於行之時,則歌《肆夏》之詩以為節。中規,圓也,中矩,方也。進而前則其身略俯如揖然,退而後則其身微仰,故曰:「揚之。」進退俯仰,皆得其節,故佩玉之鳴,鏘然可聽也。鸞,和鈴也,常所乘之車,鸞在衡,和在軾,若田獵之車,則和在軾,鸞在「馬鑣」也。

「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

陳注「君在」,謂世子在君所也。不佩玉,非去之也,但結蹙其左佩之綬,不使玉之有聲。玉以比德,示不敢表其有如玉之德耳。「右設佩」者,佩謂事佩觿燧之屬,設之於右,示有服役以奉事於上也。「居則設佩」,謂退而燕居則佩玉如常也。「朝則結佩」,申言上意。此皆謂世子也。

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 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陳注凡佩玉,必上繫於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後懸以璜,中央下端懸以衝牙。動則衝牙前後觸璜而為聲。所觸之玉,其形似牙,故曰「衝牙。」

天子佩白玉而元組綬。

陳注綬,所以貫佩之珠玉而相承受者。《元組》綬謂以

元色之組為綬也

公侯佩《山元》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 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陳注瑜,美玉也。綦,雜文也。《瓀玟》,石之次玉者。縕,赤黃色。

《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陳注《象環》,象牙之環也,其廣五寸。孔子謙不佩玉,故燕居佩之,非謂禮服之正佩也。

「君與屍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

陳注君,謂天子諸侯也。接武,謂二足相躡,每蹈於半,不得各自成跡也。若大夫與其屍行,則兩足跡相接續漸卑,故與屍行步稍廣而速。中,猶閒也。士與其屍行,每徙足閒容一足地,乃躡之。士極卑,故與屍行步極廣也。「徐趨皆用是」謂君、大夫士或徐或趨,皆用此與屍行步之節也。

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

陳注此言若以他事行禮而當疾趨者,其屨頭固欲發起,不以《接武》《繼武》為拘,然而手容必恭,足容必重,不可或低或斜,而變其常度。

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席上亦然。

陳注舊說圈,轉也。豚之言循,讀為上聲,謂徐趨之法,當曳轉其足,循地而行,故云不舉足也。方氏謂「此言迴旋而行,羔性聚,豚性散,圈之則聚而迴旋於其中矣」,故取況如此。未知是否。「齊,《裳下緝》也。」足既不舉,身又俯折,則裳下委於地,而曳足則齊如水之流,席上亦然。言未坐之時,行於席上亦如此也。

端行頤霤如矢,弁行,「剡剡起屨。」

陳注端,直也。直身而行,身亦小折,故頭直臨前,而頤如屋霤之垂,其步之進,則如矢之直也。弁,急也。剡剡,身起之貌。急行則欲速,而身屨恆起也。一說端謂元端、素端,弁謂爵弁、皮弁,行容各欲稱其服也。

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陳注踵,足後跟也。舉足之時而曳其後跟,則行不離地,如有所循也。蹜蹜,促狹之貌。龜玉皆重器,故敬謹如此。

凡行容惕惕。

陳注《惕惕》,直而且疾也。謂行於道路則然。蓋回枉則失容,舒緩則近惰也。

《廟中》齊齊朝廷濟濟翔翔。

陳注齊齊,收持嚴正之貌。濟濟,威儀詳整也。翔翔,張拱安舒也。

「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

陳注「舒遲」,閑雅之貌。《齊遫》,謹而不放之謂。

「足容重,手容恭。」

陳注「重不輕舉」,移也。恭,無慢,弛也。

目容端,口容止。

陳注「無睇視」,不妄動。

聲容靜,頭容直。

陳注「無或噦咳」,欲其靜也。「無或傾顧」,欲其直也。

《氣容肅》。

陳注「似不息」者。

《立容德》,

陳注「中立不倚」,儼然有德之氣象。

色容莊,坐如屍。

陳注莊,矜持之貌也。

燕居告溫溫。

陳注燕居之時,與告語於人之際,則皆欲其溫和。

「喪容纍纍,色容顛顛,視容瞿瞿梅梅,言容繭繭。」

陳注此皆居喪之容。纍纍,羸憊失意之狀。顛顛,憂思不舒之貌。瞿瞿,驚遽之貌。梅梅,猶昧昧,瞻視不審,故瞿瞿梅梅然也。繭繭,猶綿綿,聲氣低微之貌。

「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

陳注此皆軍旅之容。「暨暨」,果毅之貌。「詻詻」,教令嚴飭之貌。顏色慾其嚴厲而莊肅,視瞻欲其瑩徹而明審。

《立容辨》。卑毋諂。

陳注《立之容》,貶卑者,不為矜高之態也。雖貴貶損卑降,而必貴於正。若傾側其容,柔媚其色,則流於諂矣。故戒以「毋諂」焉。

頭頸必中。

陳注頭容欲直。

《山立》。

陳注「如山之嶷然」,不搖動也。

《時行》。

陳注當行則行,

盛氣顛實揚休。

陳注顛,填,實滿也。休,與煦同,氣體之充也。言人當養氣,使充盛填實於內,故息之出也,若陽氣之煦物,其來無窮也。

===
《少儀》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翔翔。祭祀之美,

齊齊皇皇。車馬之美,匪匪翼翼。鸞和之美,肅肅雍雍。」

陳注「穆穆」者,敬以和。「皇皇」者,正而美。「濟濟」者,出入之齊。翔翔者,翕張之善。「齊齊」,致齊而能定也。「皇皇」,有求而不得也。「匪匪言行而有文。翼翼言載而有輔。肅肅,唱者之敬。雍雍」應者之和。此即《保氏》所教六儀。

《執玉》、執龜筴不趨,堂上不趨,城上不趨。武車不式,介 者不拜。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賓客主恭,祭祀主敬,喪事主哀,會同主詡。軍旅思險, 隱情以虞。

陳注「恭以容言,敬以心言。」詡者,辭氣明盛之貌。軍行舍止經由之處,必思為險阻之防,又當隱密己情,以虞度彼之情計也。

《表記》

[編輯]

「子言之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 而信。」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 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甫刑》曰: 「敬忌而罔有擇言在躬。」子曰:「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 之毋相瀆也。」子曰:「祭極敬,不繼之以樂;朝極辨,不繼 之以倦。」子曰:「君子慎以辟禍,篤以不揜,恭以遠恥。」子 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 儳焉如不終日。」子曰「齊戒以事鬼神,擇日月以見君, 恐民之不敬也。」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子曰:「無辭 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欲民之毋相褻也。《易》曰:『初 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君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以君子 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恥服其服 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辭而無其德, 恥有其德而無其行。是故君子衰絰則有哀色,端冕 則有敬色,甲冑則有不可辱之色。《詩》云:「維鵜在梁,不 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緇衣》

[編輯]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 壹。《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 歸於周,萬民所望』。」

管子

[編輯]

《形勢解》

[編輯]

言辭信,動作莊,衣冠正,則臣下肅;言辭慢,動作虧,衣 冠惰,則臣下輕之。故曰:「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儀者, 萬物之程式也;法度者,萬民之儀表也;禮義者,尊卑 之儀表也。故動有儀則令行,無儀則令不行。故曰:「進 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徐幹中論

[編輯]

《法象》

[編輯]

夫法象立,所以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 儀。是故先王之制禮也,為冕服采章以旌之,為珮玉 鳴璜以聲之,欲其尊也,欲其莊也,焉可懈慢也?夫容 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義 存,仁義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為法象,斯謂之 「君子」矣。君子者,無尺土之封而萬民尊之,無刑罰之 威而萬民畏之,無羽籥之樂而萬民樂之,無爵祿之 賞而萬民懷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故孔子曰:「君子 威而不猛,泰而不驕。」《詩》云:「敬爾威儀,惟民之則。」若夫 墮其威儀,恍其瞻視,忽其辭令,而望民之則我者,未 之有也;莫之則者,則慢之者至矣。小人皆慢也,而致 怨乎人,患己之卑,而不知其所以然,哀哉!故《書》曰:「惟 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 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 獨者,見之端也。胡可簡也?胡可忽也?是故君子敬孤 獨而慎幽微,雖在隱蔽,鬼神不得見其隙也。《詩》云:「肅 肅兔罝,施於中林。」處獨之謂也。又有顛沛而不可亂 者,則成王、季路其人也。昔者成王將崩,體被冕服,然 後發顧命之辭。季路遭亂結纓,而後死白刃之難。夫 以崩亡之候,白刃之難,猶不忘敬,況於遊宴乎?故《詩》 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言必濟 也。君子口無戲謔之言,言必有防;身無戲謔之行,行 必有檢。故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 狎也。是以不慍怒而德行行於閨門,不諫諭而風聲 化乎鄉黨。《傳》稱「大人正己而物自正」者,蓋此之謂也。 以匹夫之居猶然,況得意而行於天下者乎?唐堯之 帝允恭克讓而光被四表,成湯不敢怠遑而奄有九 域,文王祗畏而造彼區夏。《易》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 若。」言下觀而化也。禍敗之由也,則有媟慢以為階,可 無慎乎?昔宋敏碎首於棋局,陳靈被禍於戲言,閻邴

造逆於相詬,子公生弒於嘗黿。是故君子居身也謙
考證
在敵也讓,臨下也莊,奉上也敬。四者備而怨咎不作,

福祿從之。《詩》云:「靖恭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 以汝。」故君子之交人也,歡而不媟,和而不同,好而不 佞詐,學而不虛行,易親而難媚,多怨而寡非,故無絕 交,無畔朋。《書》曰:「慎始而敬,終以不困。」夫禮也者,人之 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也。須臾離則慆慢之 行臻焉,須臾忘則慆慢之心生焉,況無禮而可以終 始乎?夫禮也者,敬之經也,敬也者,禮之情也。無敬無 以行禮,無禮無以節敬,道不偏廢,相須而行。是故能 盡敬以從禮者謂之成人。過則生亂,亂則災及其身。 昔晉惠公以慢端而無嗣,文公以肅命而興國。卻犨 以傲享徵亡,冀缺以敬妻受服,子圉以《大明》招亂,薳 罷以《既醉》保祿,良霄以《鶉奔》喪家,子展以《草蟲》昌族。 君子感凶德之如彼,見吉德之如此。故立必磬折,坐 必抱鼓,周旋中規,折旋中矩,視不離乎結襘之間,言 不越乎表著之位。聲氣可範,精神可愛,俯仰可宗,揖 讓可貴,述作有方,動靜有常,帥禮不荒,故為萬夫之 望也。

韓詩外傳

[編輯]

《論威儀二則》

[編輯]

傳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說目也;應對言語者,所以說 耳也;好惡去就者,所以說心也。故君子衣服中,容貌 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遜,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 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三者存乎身,雖不在位,謂 之素形。故中心存善而日新之,則獨居而樂,德充而 形。《詩》曰:「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上之人所遇,色為先,聲音次之,事行為後。故望而宜 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發而中者,言也;文 而可觀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儀象而望之不暇, 言而宜人為人君者,《詩》曰:「顏如渥赬,其君也哉。」

揚雄法言

[編輯]

《修身篇》

[編輯]

或問:「何如斯謂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輕,則可謂之人。」 曰:「何謂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 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敢問四輕。」曰:「言 輕則招憂,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淫。」

王通中說

[編輯]

《周公篇》

[編輯]

子曰:「先王法服,不其深乎?為冠,所以莊其首也。為履, 所以重其足也。衣裳襜如,劎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 也。故曰:『儼然人望而畏之』。」

朱子大全集

[編輯]

《答劉平甫》

[編輯]

日月易過,毋因循失之,乃所深望。前以戲謔奉規,能 留意否?先聖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向曾講 此至熟,日用之閒只此一句,勿令違失,則工夫已過 半,千萬!千萬!

威儀部藝文

[編輯]

《內史過論晉惠公》
國語

[編輯]

襄王使召公過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呂甥、郤芮相 晉侯,不敬,晉侯執玉卑,拜不稽首。內史過歸,以告王 曰:「晉不亡,其君必無後,且呂、郤將不免。」王曰:「何故?」對 曰:「《夏書》有之曰:『眾非元後何戴?後非眾,無與守邦』。《在 湯誓》曰:『餘一人有辠,無以萬夫;萬夫有辠,在餘一人』。 《在盤庚》曰:『國之臧,則維汝眾;國之不臧,則維餘一人』。 是有逸罰。」如是則長眾使民,不可不慎也。民之所急, 在於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眾濟也,故祓除其心, 以和惠民,考中度衷以涖之,昭明物則以訓之,制義 庶孚以行之。祓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 則,禮也;制義庶孚,信也。然則長眾使民之道,非精不 和,非忠不立,非禮不順,非信不行。今「晉侯即位而背 內外之賂,虐其處者,棄其信也;不敬王命,棄其禮也; 施其所惡,棄其忠也;以惡實心,棄其精也。四者皆棄, 則遠不至而近不和矣,將何以守國?」古者先王既有 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 月以教民事君。諸侯《春秋》受職於王,以臨其民;大夫 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業以共其 上,猶恐有墜失也,故為車服旗章以旌之,為摯幣瑞 節以鎮之,為班爵貴賤以別之,為令聞嘉譽以聲之。」 猶有散遷解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蠻 裔之國,有斧鉞刀墨之民,而況可以淫縱其身乎?夫 晉侯非嗣也,而得其位,亹亹怵惕,保任戒懼,猶曰未 也。若「將廣其心而遠其鄰,陵其民而卑其上,將何以 固守?夫執玉卑,替其摯也;拜不稽首,誣其王也;替摯無鎮,誣王無民。夫天事恆象,任重享大者必速及。故 晉侯誣王,人亦將誣之。欲替其鎮,人亦將替之。大臣 享其祿,弗諫而阿之,亦必及焉。襄王三年而立晉侯, 八年而隕於韓,十六年而晉人殺懷公無」胄,秦人殺 子金子公。

《敕其子毗書》
晉·王承

[編輯]

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 瞻儀刑;諷味遺言,不若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 汝其師之。

威儀部紀事

[編輯]

《左傳》襄三十一年,衛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 威儀,言於衛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雖獲其志, 不能終也。《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令尹 其將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詩》云:『敬慎威儀,惟 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 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 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 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 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 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詩》曰:「威儀棣棣, 不可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皆有威 儀也。《周詩》曰:「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之道,必相 教訓以威儀也。《周書》數文王之德曰:「大國畏其力,小 國懷其德。」言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言則而象之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於 是乎懼而歸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 可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 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有威儀也。故君子在位 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 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 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韓詩外傳》: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 問孔子曰:「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 授玉則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 焉。」俄而晏子至,孔子問之,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 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授幣也 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詩》曰:『禮儀卒 度,笑語卒獲』」,晏子之謂也。

《漢書雋不疑傳》:武帝末,郡國盜賊群起,暴勝之為直 指使者,逐捕盜賊,威振州郡。勝之素聞不疑賢,遣吏 請與相見。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劎佩環玦,褒衣博 帶,盛服至門上謁。門下欲使解劎,不疑曰:「劎者,君子 武備,所以衛身,不可解。」開閤延請,望見不疑容貌尊 嚴,衣冠甚偉,深接以禮。

《石奮傳》:「奮號萬石君,子孫為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 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誚讓,為便坐,對案不 食,然後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迺許。子 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必冠,申申如也。」

《後漢書張湛傳》:湛矜嚴好禮,動止有則,居處幽室,必 自修整,雖遇妻子,若嚴君焉。及在鄉黨,詳言正色,三 輔以為儀表。人或謂湛偽詐,湛聞而笑曰:「我誠詐也, 人皆詐惡,我獨詐善,不亦可乎?」

《晉書景帝紀》:高貴鄉公改元曰正元。天子受璽,墮舉 趾,高帝聞而憂之。及將大會,帝訓於天子曰:「夫聖王 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明當大會,萬眾瞻穆穆 之容,公卿聽玉振之音。《詩》云:『示人不佻,是則是效。《易》 曰:『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雖禮儀周備,猶宜加 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顒顒式仰』。」

《何劭傳》:「劭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帝為王太子, 以劭為中庶子。及即位,轉散騎常侍,甚見親待。劭雅 有姿望,遠客朝見,必以劭侍直。每諸方貢獻,帝輒賜 之,而觀其占謝焉。」

《王劭傳》:「劭字敬倫,歷東陽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長史, 丹陽尹。劭美姿容,有風操,雖家人近習,未嘗見其墮 替之容。桓溫甚器之。」

《宋書張卲傳》:「卲兄偉之子暢,為南譙王義宣司空長 史,南郡太守。元兇弒逆,義宣發哀之日,即便舉兵,暢 為元佐,舉哀畢,改服著黃褲褶,出射堂,簡人音儀容 止,眾皆矚目,見者皆為盡命。」

《南齊書庾杲之傳》:杲之遷黃門郎,兼御史中丞,尋即 正。杲之風範和潤,善音吐。世祖令對虜使兼侍中,上 每歎其風器之美。王儉在座曰:「杲之為蟬冕所照,更 生風采,陛下故當與其即真。」帝意未用也。永明中,諸 王年少,不得妄與人接。敕杲之與濟陽江淹五日一 詣諸王,使申遊好。

《梁書何敬容傳》:「敬容身長八尺,白晳,美鬚眉,性矜莊, 衣冠尢事鮮麗。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

《賀琛傳》:琛領尚書左丞,並參禮儀事,前後居職,凡郊 廟諸儀,多所創定。每見高祖,與語,常移晷刻,故省中 為之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琛容止都雅,故時人呼 之《陳書陸繕傳》:繕掌東宮管記,儀表端麗,進退閑雅,世 祖使太子諸王咸取則焉。其步趨躡履,皆令習繕規 矩。

《蕭允傳》:「允弟引,方正有器局,望之儼然。雖造次之閒, 必由法度。」

《魏書封軌傳》:「『『軌沈謹好學,善自修潔,儀容甚偉。或曰: 學士不事修飾,此賢何獨如此』?軌聞笑曰:君子整其 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言者慚退。」 《裴粲傳》:景明初,賜爵舒縣子。沈重善風儀,頗以驕豪 為失,歷正平、恆農二郡太守。高陽王雍曾以事屬粲, 粲不從,雍甚為恨。後因九日馬射,敕畿內太守皆赴 京師。雍時為州牧,粲往修謁,雍含怒待之。粲神情閑 邁,舉止抑揚,雍目之不覺解顏。及坐定,謂粲曰:「相愛 舉動,可更一行。」粲便下席為行,從容而出。坐事免官。 後世宗聞粲善自標置,欲觀其風度,忽令傳詔就家, 急召之。須臾之閒,使者相屬,合家恇懼,不測所以。粲 更恬然,神色不變,世宗嘆異之。時僕射高肇以外戚 之貴,勢傾一時,朝士見者,咸望塵拜謁。粲候肇,惟長 揖而已。及還,家人尤責之。粲曰:「何可自同凡俗也!」又 曾詣清河王懌,下車始進,便屬暴雨,粲容步舒雅,不 以霑濡改節。懌乃令人持蓋覆之,嘆謂左右曰:「何代 無奇人!」

《王肅傳》:「肅兄子誦,為給事黃門侍郎。肅宗崩,靈太后 之立幼主也,於時大赦,誦宣讀詔書,音制抑揚,風神 疏秀,百寮傾屬,莫不歎美。」

《北齊書李渾傳》:「渾弟繪,天平初,世宗用為丞相司馬。 每罷朝,文武總集,對揚王庭。常令繪先發言端,為群 僚之首。音辭辯正,風儀都雅,聽者悚然。」

《周書長孫儉傳》:儉除行臺僕射,荊州刺史,時梁嶽陽 王蕭察內附,初遣使入朝,至荊州,儉於廳事列軍儀, 具戎服,與使人以賓主禮相見。儉容貌魁偉,音聲如 鐘,大為鮮卑語,遣人傳譯以問客,客惶恐不敢仰視。 日晚,儉乃著帬襦紗帽,引客宴於別齋,因序梁國喪 亂朝廷招攜之意,發言可觀,使人大悅,出曰:「吾所不 能測也。」

《柳霞傳》:「梁西昌侯深藻鎮雍州,霞時年十二,以民禮 修謁,風儀端肅,進止詳雅。深藻美之,試遣左右踐霞 衣裾,欲觀其舉措。霞徐步稍前,曾不顧盼。」

《隋書令狐熙傳》:「熙性嚴重,有雅量,雖在私室,終日儼 然,不妄通賓客。」

《中說事君》篇:「子閒居,儼然,其動也徐,若有所慮;其行 也方若有所畏。其接長者,恭恭然如不足;接幼者,溫 溫然如有就。」

《唐書溫大雅傳》:「大雅弟彥博,善辭令。每問四方風俗, 臚布誥命,若成誦然。進止詳華,人皆拭目觀。」

《魏元忠傳》:元忠始名真宰,以諸生見高宗,高宗慰遣 不知謝,即出儀舉自安。帝目送,謂薛元超曰:「是子未 習朝廷儀。」然名不虛,謂真宰相也。

《陳叔達傳》:「叔達授黃門侍郎,判納言,封江國公。叔達 明辯,善為容,每占奏,搢紳屬目。」

《唐語林》:開元中,燕公張說當朝,文伯冠服,以儒者自 處。元宗嫌其異己,賜內樣巾子,長腳羅幞頭。燕公服 之入謝,元宗大喜。元宗早朝,百官趨班,上見張九齡 風儀秀整,有異於眾,謂左右曰:「朕每見張九齡,精神 頓生。」

《北夢瑣言》:唐薛澄州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 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 紗詞。知舉後,有一門生辭歸鄉里,臨岐獻規曰:「侍郎 重德,某乃受恩。爾後請不弄笏,與唱浣溪紗,即某幸 甚。」時人謂之至言。有小吏常學其行步揖遜,薛公知 之,乃召謂曰:「試於庭前學得似,則恕公罪。」於是下簾 擁姬妾而觀之。小吏安詳傲然,舉動酷似,笑而捨之。 《宋史呂大防傳》:大防身長七尺,眉目秀發,聲音如鐘。 自少持重,無嗜好,過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對賓客, 每朝會,威儀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名臣言行錄》:「魏公姿貌英特,美鬚髯,骨骼清聳,眉目 森秀,圖繪傳天下。人以謂高山大岳,望之氣象雄傑, 而包育微細,畜泄雲雨,藏匿寶怪,蓋自然也。」

呂希哲言:「後生初學,且須理會氣象。氣象好時,百事 是當。氣象者,辭令容止、輕重疾徐足以見之矣。不惟 君子小人於此焉分,亦貴賤壽夭之所由定也。」 伊川先生入侍之際,容貌極莊。時文潞公以太師平 章重事,或侍立終日不懈,上雖喻以少休,不去也。人 或以問,先生曰:「君之嚴,視潞公之恭,孰為得失?」先生 曰:「潞公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職輔 導,亦不敢不自重也。」

《元史拜住傳》:「英宗登極,拜中書平章政事,會諸侯王 於大明殿,詔進讀太祖《金匱寶訓》,威儀整暇,語音明 暢,莫不注目竦聽。」

《古穰雜錄》:「陳祭酒美鬚髯,容儀端整,步履有定,望之 者起敬。當會食,諸生稍有失儀,即待罪不輕容。或有所稟,嚴於對君之禮,師道卓立,名重一時。六館殆千 人,凡升堂聽講、會饌,儀矩森嚴,雖朝廷之上不之過 也。」

威儀部雜錄

[編輯]

《讀書鏡》:明道先生嘗至禪寺,僧方飯,見趨進揖遜之 盛,嘆曰:「三代威儀,盡在是矣。」尹和靖在平江累年,凡 百嚴整有常,遇飲酒聽樂,但拱手安足處,終日未嘗 動。平江有僧見之曰:「吾不知儒家所謂周孔為如何, 恐亦只如此也。」夫儒者威儀掃地,遂使明道先生亦 贊嘆佛氏賴有箇莊嚴,尹和靖先生始得向波羅門 吐氣,乃知吾曹不必以言勝佛,要以躬行勝之耳。 《日知錄》:何晏之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鄧颺之行步 舒縱,坐立傾倚。謝靈運之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數人, 後皆誅死。而魏文帝體貌不重,風尚通脫,是以享國 不永,後祚短促。史皆附之《五行志》,以為貌之不恭。昔 子貢於禮容俯仰之閒,而知兩君之疾與亂,夫有所 受之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揚子《法言》 曰:「言輕則招憂,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 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