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5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目錄
任道部名賢列傳二
宋一
李之才 邵雍
周敦頤
學行典第一百五十九卷
任道部名賢列傳二
[編輯]宋一
[編輯]李之才
[編輯]按《宋史李之才傳》:「之才字挺之,青社人也。天聖八年 同進士出身。為人朴且率,自信無少矯厲。師河南穆 脩,脩性卞嚴寡合,雖之才亦頻在訶怒中,之才事之 亦謹,卒能受《易》。時蘇舜欽輩亦從脩學《易》,其專授受 者惟之才爾。脩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陳摶,源流最 遠。其圖書象數變通之妙,秦漢以來鮮有知者。之才」 初為衛州,獲加主簿,權共城令。時邵雍居母憂於蘇 門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養父。之才叩門來 謁,勞苦之曰:「好學篤志,果何似?」雍曰:「簡策之外,未有 適也。」之才曰:「君非跡簡策者,其如物理之學何?」他日 則又曰:「物理之學學矣,不有性命之學乎?」雍再拜,願 授業。於是先示之以陸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儀五 經,既可語《五經》大旨,則受《易》而終焉。其後雍卒以《易》 名。世之才器大難乎識者,棲遲久不調,或惜之,則曰: 「宜少貶以圖榮進。」石延年獨曰:「時不足以容君,盍不 棄之?」隱去。再調孟州司法參軍。時范雍守孟,亦莫之 知也。雍初自洛建節守延安,送者皆出境外,之才獨 別近郊,或病之,謝曰:「故事也。」頃之,雍謫安陸,之才沿 檄見之洛陽,前日遠送之人,無一來者,雍始恨知之 之晚。友人尹洙以書薦於中書舍人葉道卿,因石延 年致之曰:「孟州司法參軍李之才,年三十九,能為古 文章,語直意遂,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輩,非洙所 敢品目,而安於卑位,無仕進意,人罕知之。」其才又達 世務,「使少用於世,必過人遠甚。恨其貧,不能決其歸。 心知之者當共成之。」延年復書曰:「今業文好古之士, 至鮮且不張,苟遺若人,其學益衰矣。」延年素不喜謁 貴仕,凡四五至道卿門,通其書乃已。道卿薦之,遂得 應銓。新格有保仕五人,改大理寺丞,為緱氏令。未行, 會延年與龍圖閣直學士吳遵路調兵河東,辟之才 澤州簽署判官。澤人劉羲叟從受曆法,世稱羲叟曆 法,遠出古今,上有揚雄、張衡所未喻者,實之才受之。 在澤轉殿中丞。丁母憂,甫除喪,暴卒於懷州官舍,寶 曆五年二月也。時尹洙兄漸守懷,哭之才過哀,感疾, 不踰月亦卒。之才歸葬青社,邵雍表其墓,有曰:「求於 天下,得聞道之君子李公」以師焉。
按《青州府志》:「李之才,少能文,語直意遂,為人禮讓,倡 立義倉差等賑貸,鄉人徙而依者百餘家,其康濟見 於鄉居,遠近稱為仁德士。所著有《日進劄記》《自警》《私 課》《讀禮抄記》,具有深識超詣,然不以示人,亦不聚徒 講學,淵然守正而已。動容造次,必修古則。或問為學, 曰:『須剛須恆,不剛則隳,不恆則退』。問敬,曰:『惺惺之謂 敬,繩束非敬也』。」問廉,曰:「靜則廉。」問處事,曰:「凡事歸之 自然,欲高人則害本體。」問處人,曰:「和氣誠心,不可出 理之外。」言必稟程、朱,尤深憂儒名而趨二氏者,與人 談及,則毅然辨之。年四十九卒,聞者無不悼惜,知友 共推其學行倣古黔婁、柳下之遺,諡曰貞靜先生。鍾 羽正曰:「古人有言,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焉」, 先生之謂也。凡隱逸者,好放言詭行,憑陵一世,而先 生貞不抗俗,隱不肆志。信道忘仕,則漆雕生;循經蹈 古,則高子羔。孔門四科,虞廷九德,其殆庶乎!而元纁 未徵,儀刑遽泯,斯道之不幸也。先生沖夷恬巽,言不 出口,學者翕然景慕,擬之冀、朱兩公,無軒輊者,可謂 躬行君子矣。
邵雍
[編輯]按《宋史邵雍傳》:「雍字堯夫,其先范陽人。父古,徙衡漳, 又徙共城。雍年三十,遊河南,葬其親伊水上,遂為河 南人。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 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 數年。已而嘆曰:『昔人尚友於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 是踰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 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聞 雍好學,嘗造其廬,謂曰:「子亦聞物理性命之學乎?」雍 對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圖》《洛書》、宓羲八卦六十 四卦圖像。之才之傳,遠有端緒,而雍探賾索隱,妙悟 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學益 老,德益卲,玩心高明,以觀夫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 長,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深造曲暢, 庶幾所謂不惑,而非依倣象類,億則屢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書十餘萬言,行於世,然世之知其道 者鮮矣。初至洛,蓬蓽環堵,不芘風雨,躬樵爨以事父 母,雖平居屢空,而怡然有所甚樂,人莫能窺也。及執 親喪,哀毀盡禮。富弼、司馬光、呂公著諸賢,退居洛中, 雅敬雍,恆相從游,為市園宅。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 名其居曰「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旦則焚香燕坐, 晡時酌酒三四甌,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 詩自詠。春秋時出遊城中,風雨常不出,出則乘小車, 一人挽之,惟意所適。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 童孺廝隸皆驩相謂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稱其姓 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別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 至,名曰行窩。司馬光兄事雍,而二人純德,尤鄉里所 慕嚮。父子昆弟每相飭曰:「毋為不善,恐司馬端明、邵 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氣粹 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襮,不設防畛,群居燕笑終 日,不為甚異。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有就問學 則答之,未嘗彊以語人。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故 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 忠厚之風聞天下。熙寧行新法,吏牽迫不可為,或投 劾去。雍門生故友居州縣者,皆貽書訪雍,雍曰:「此賢 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 賜矣,投劾何益耶?」嘉祐詔求遺逸,留守王拱辰以雍 應詔,授將作監主簿,復舉逸士,補潁州團練推官,皆 固辭,乃受命,竟稱疾不之官。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 贈祕書省著作郎。元祐中,賜諡康節。雍高明英邁,迥 出千古,而坦夷渾厚,不見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 不流,人與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顥初侍其父識雍, 論議終日,退而嘆曰:「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雍知慮 絕人,遇事能前知。程頤嘗曰:「其心虛明,自能知之。」當 時學者因雍超詣之識,務高雍所為,至謂雍有玩世 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謂雍於凡物聲氣之所感觸,輒 以其動而推其變焉。於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 言先之,雍蓋未必然也。雍疾病,司馬光、張載、程顥、程 頤晨夕候之,將終,共議喪葬事外庭,雍皆能聞眾人 所言。召子伯溫謂曰:「諸君欲葬我近城地,當從先塋 爾。」既葬,顥為銘墓,稱雍之道純一不雜,就其所至,可 謂安且成矣。所著書曰《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 問對》,詩曰《伊川擊壤集》。子伯溫「別有傳。」
按《無名公傳》:「無名公生於冀方,長於冀方,老於豫方, 終於豫方。年十歲求學於里人,遂盡里人之情,己之 滓十去其一二矣。年二十求學於鄉人,遂盡鄉人之 情,己之滓十去其三四矣。年三十求學於國人,遂盡 國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五六矣。年四十求學於古 人,遂盡古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七八矣。年五十求」 學於天地,遂盡天地之情,欲求己之滓,無得而去矣。 始則里人疑其僻,問於鄉人,鄉人曰:「斯人善與人群, 安得謂之僻?」既而鄉人疑其泛,問於國人,國人曰:「斯 人不妄與人交,安得謂之泛?」既而國人疑其陋,問於 四方之人,四方之人曰:「斯人不器,安得謂之陋?」既而 四方之人又疑之,質之於古今之人,古今之人始終 無可與同者。又問之於天地,天地不對。當是之時,四 方之人迷亂不復得知,因號為「無名公。夫無名者,不 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則可器,可器斯可名。」「然則斯 人無體乎?」曰:「有體,有體而無跡者也。」「斯人無用乎?」曰: 「有用,有用而無心者也。夫有跡有心者,斯可得而知 也。無跡無心者,雖鬼」神亦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名, 況於人乎?故其《詩》曰:「思慮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 更由乎誰?」能造萬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極也。 太極者,其可得而名乎?可得而知乎?故彊名之曰太 極。太極者,其無名之謂乎!故嘗自為之贊曰:「借爾面 貌,假爾形骸。弄丸餘暇,閒往閒來。」人告之以修福,對 曰:「未嘗為不善。」人告之以禳災,對曰:「未嘗妄祭。」故其 詩曰:「禍如許免人須諂,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 起信寧須禱,無妄生災未易禳。」性喜飲酒,嘗命之曰 「太和湯」,所飲不多,微醺而罷,不喜過醉,故其詩曰:性 喜飲酒,飲喜微酡。飲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 及浩歌。浩歌不足,無可奈何。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 不求過美,惟求冬燠夏涼,遇有睡思則就枕。故其詩 曰:牆高於肩,室大於斗。布被煖餘,藜羹飽後。氣吐胸 中,充塞宇宙。其與人交,雖賤必洽,終身無改。亦未嘗 作皺眉事,故人皆得其歡心。見貴人未嘗曲奉,見不 善人未嘗急去;見善人未之知也,未嘗急合。故其詩 曰:「風月情懷,江湖性氣。」色斯舉矣,翔而後至,無賤無 貧,無富無貴,無將無迎,無拘無忌。聞人之謗未嘗怒, 聞人之譽未嘗喜,聞人言人之惡未嘗和,聞人言人 之善則就而和之,又從而喜之。故其《詩》曰:「樂見善人, 樂聞善事,樂道善言,樂行善意。聞人之惡如負芒刺, 聞人之善如佩蘭蕙。」家貧未嘗求於人,人饋之,雖寡 必受。故其詩曰:「窘未嘗憂,飲不至醉,收天下春,歸之 肝肺。」朝廷授之官,雖不彊免,亦不彊起。晚有二子,教 之以仁義,授之以《六經》。舉世尚虛談,未嘗掛一言;舉世尚奇事,未嘗立異行。故其詩曰:「不佞禪伯,不諛方 士,不出戶庭,直游天地。」家素業儒,口未嘗不道儒言, 身未嘗不行儒行。故其詩曰:「心無妄思,足無妄走,人 無妄交,物無妄受。炎炎論之,甘處其陋;綽綽言之,無 出其右。羲、軒之書未嘗去手;堯舜之談,未嘗離口。當 中和天,同樂易友,吟自在詩,飲歡喜酒。百年昇平,不 為不偶;七十康彊,不為不壽。此其無名公之行乎!」 按《聞見前錄》:「康節先公,少日遊學,先祖母李夫人思 之恍惚,至倒誦佛書,康節亟歸,不」復出。夫人捐館,康 節特毀甚,躬自爨以養祖母,置家蘇門山下,康節獨 築室百源之上。時李成之子挺之,東方大儒也,權共 城縣令,一見康節,心相契,授以《大學》,康節益自克勵, 三年不設榻,晝夜危坐以思。寫《周易》一部,貼屋壁閒, 日誦數十遍。聞汾州任先生者有《易》學,又往質之。挺 之去為河陽司戶曹,康節亦從之,寓州學,貧甚,以飲 食之油貯燈讀書。一日,有將校自京師出代者,見康 節曰:「誰苦學如秀才者?」以紙百幅、筆十枝為獻。康節 辭而後受,每舉此語先夫人:「吾少艱難如此,當為子 孫言之。」康節又嘗謂伯溫曰:「吾早歲徒步遊學,至有 所立,艱哉!程伯淳正叔雖為名士,本出貴家,其成就 易矣。」因泣書之,以示子孫。康節先公慶曆閒過洛,館 於水北湯氏,愛其山水風俗之美,始有卜築之意。至 皇祐元年,自衛州共城奉大父伊川丈人遷居焉。門 生懷州武陟知縣侯紹曾,字孝傑,助其行。初學天宮 寺三學院劉諫議元瑜,字君玉、呂諫議獻可、靜居張 少卿師錫,及其子職方君景伯,狀元師「德之子諫議 君景憲;王諫議益柔,字勝之;子中散兄弟諤,字師柔, 及其子孫南國張大丞師雄及諸子;劉龍圖之子祕 監幾,字伯壽;修撰忱,字明復;侍講李寔,字景真;吳少 卿執中;王學士起,字仲儒」;李侍講育,字仲象;子籲,字 端伯;姚郎中奭,字周輔。交遊最密,或稱「門生。」洛人為 買宅於履道坊西天慶觀東。趙諫議借田於汝州葉 縣,後王不疑同鄉人買田於河南延秋村,康節復還 葉縣之田。嘉祐七年,王宣徽尹洛,就天宮寺西天津 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以郭崇廢宅餘材 為屋三十閒,請康節還居之。富韓公命其客孟約買 對宅一園,皆有水竹花木之勝。熙寧初,行買官田之 法,天津之居亦官地,牓三月,人不忍買。諸公曰:「使先 生之宅,他人居之,吾輩蒙恥矣。」司馬溫公而下集錢 買之。康節先生以詩《謝王宣徽》曰:「嘉祐壬寅歲,新巢 始孱功。正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宮。檻仰端門峻,軒迎 兩觀雄。窗虛響瀍澗,臺迥粲伊嵩。好景尤難得,昌辰 豈易逢。無才濟天下,有分樂年豐。水竹腹心裡,鶯花 淵藪中。老來歡不已,端節歎何窮?嘯傲陪真侶,經營 荷府公。丹誠徒自寫,匪報自恩隆。」後以詩謝溫公、諸 公曰:「重謝諸公為買園,買園城裡占林泉。七千來步 平流水,二十餘家爭出錢。嘉祐卜居終是僦,熙寧受 券遂能專。鳳凰樓下新閒客,道德坊中舊散仙。洛浦 清風朝滿袖,嵩岑皓月夜盈軒。接籬倒載芰荷畔,談 麈輕揮楊柳邊。陌黴銅駝花爛漫,堤連金穀草芊綿。 青春未老尚可出,紅日已高猶自眠。洞號長生宜有 主,窩名安樂豈無權。敢於世上明開眼,會向人閒別 看天。盡送光陰歸酒盞,都移造化入詩篇。也知此片 好田地,消得堯夫筆似椽。」今宅契,司馬溫公戶名《園 契》,富韓公戶名莊契,王郎中戶名康節,初不改也。康 節蓋曰貧家,未嘗求於人,人饋之,雖少必受。嘗謂伯 溫曰:「名利不可兼也,吾本求名,既為世所知矣,何用 利哉?」故甘貧樂道,平生無不足之意。嗟夫!洛陽風俗 之厚,人物之盛,不可見矣。重念老境可傷,因詳書之, 以示子孫雲。
康節先公謂:「本朝五事,自唐虞而下所未有者:一、革 命之日,市不易肆;二、克服天下,在即位後;三、未嘗殺 一無罪;四、百年方四葉;五、百年無心腹患。」故觀《盛化 詩》曰:「紛紛五代亂離閒,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 新雨露,車書萬里舊山川。尋常巷陌猶簪紱,取次園 亭亦管絃。人老太平春未老,鶯花無害日高眠。」又曰: 「吾曹養拙賴明時,為幸居多寧不知天下英才中遁 跡,人閒好景處開眉?生來只慣見豐稔,老去未嘗經 亂離。」五事歷將前代,舉帝堯而下固無之。伯溫竊疑 未嘗經亂離為太甚,先公曰:吾老且死,汝輩行自知 之。永念先公當本朝太平盛時,隱居求志,謝聘不屈, 其發為詩章每如此。
康節先公與富文忠公早相知。文忠初入相,謂門下 士田棐大卿曰:「為我問邵堯夫可出,當以官職起之, 不即命先生為處士,以遂隱居之志。」田大卿為康節 言,康節不答,以詩二章謝之曰:「相招多謝不相遺,將 為胸中有所施。若進豈能禁吏意,既閑安用更名為。 願同巢許稱臣日,甘老唐虞比屋時。滿眼清賢在朝 列,病夫無以繫安危。」又云:「欲遂終焉老閑計,未知天 意果如何。幾重軒冕酬身貴,得此雲山到眼多。好景 未嘗無興詠,壯心都已入消磨。鵷鴻自有江湖樂,安用區區設網羅。」文忠公終不相忘,乃因明堂祫享赦, 詔天下舉遺逸,公意謂河南府必以康節應詔。時文 潞公尹洛,以兩府禮召見康節,康節不屈,遂以福建 黃景應詔。景字子蒙,亦從康節遊,客李邯鄲公家。公 之子壽朋薦於潞公。時天下應詔者二十八人,同見 宰執於政事堂。至河南,黃景以閩音自通姓名,文忠 不樂,各試論一首,命官為試銜知縣。文忠奏:「天下尚 有遺材,乞再令舉。」詔從之。王拱辰尚書尹洛,乃以康 節應詔潁川,薦常秩,皆先除試將作監主簿,不理選 限。文忠招康節而不欲私,故以天下為請。知制誥王 介甫不識康節,繳還辭頭曰:「使邵某、常民一試銜亦 不可與。果賢者,不當止與試銜,宜召試然後官之。」上 不納。下知制誥祖無擇除去,不理選限行詞,然康節 與常秩皆不起。是時,富公已丁太夫人憂,去位矣。熙 寧二年,神宗初即位,詔天下舉遺逸,御史中丞、三司 副使吳充、龍圖閣學士祖無擇皆薦康節。時歐陽公 作參知政事,素重常秩,故潁州亦再以秩應詔。康節 除祕書省校書郎、潁州團練推官,辭,不許。既受命,即 引疾不起。《答鄉人二詩》,一曰:「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 應無切齒人。斷送落花安用雨,裝添舊物」豈須春。幸 逢堯舜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六十病夫宜揣分, 監司何用苦開陳?」《二曰》:「卻恐鄉人未甚知,相知深後 又何疑。」貧時與祿是可受,老後得官難更為。自有林 泉安素志。
況無才業動丹墀。荀揚若守吾儒分,《免被》
韓文議小疵,常秩以職官起。時王介甫方行新法,天 下紛然以為不便,思得山林之士相合。常秩賜對,神 宗問曰:「仁宗召卿何故不起?朕召何故起?」秩曰:「仁宗 容臣不起,陛下不容臣不起。」因盛言新法之便,乃除 諫官,以至待制。帝浸薄之,介甫主之不忘,然亦知其 為人矣。熙寧初,介甫之弟安國字平甫,為西京國子 監教授,從康節遊,歸以出處語介甫,介甫歎曰:「邵堯 夫之賢不可及矣。」《神宗正史》康節列傳,史臣書雲與 常秩同召,某卒不起,有以也夫。
康節先公與富韓公有舊,公自汝州得請歸洛養疾, 築大第,與康節《天津隱居》相邇。公曰:「自此可時相招 矣。」
康節曰:「某冬夏不出。春秋時閒過親舊閒公相招, 未必來,不召或自至。」公謝客,戒子曰:「先生來不以時 見。」康節一日過之,公作詩云:「先生自衛客西畿,樂道 安閒絕世機。再命初筵終不起,獨甘窮巷寂無依。貫 穿百代嘗探古,吟詠千篇亦造微。珍重相知忽相訪, 醉和風雨夜深歸。」康節和曰:「道堂閒話儘多時,塵外 杯觴不浪飛。初上小車人已識,醉和風雨夜深歸。」又 題康節《擊壤詩集》云:「黎民於變是堯時,便字堯夫德 可知。更覽新詩名《擊壤》,先生全道略無遺。」其知康節 如此。公嘗令二青衣蒼頭掖之以行,一日與康節會 後園中,因康節論天下事,公喜甚,不覺獨步下堂,康 節不為起,徐指二蒼頭戲公曰:「忘卻拄杖矣。」公深居 託疾謝客,而公嘗苦氣痞。康節曰:「好事到手畏慎,不 為他人做了,鬱鬱何益?」公笑曰:「此事未易言也。」蓋為 嘉祐建儲耳,雖剛勇,遇事詳審,不萬全不發。康節因 戲之。公一日有憂色,康節問公曰:「先生度某之憂安 在?」康節曰:「豈以王安石罷相,呂惠卿參知政事,惠卿 凶暴過安石乎?」公曰:「然。」康節曰:「公無憂安石,惠卿本 以勢利合惠卿,安石勢利相敵,將自為仇矣,不暇害 他人也。」未幾,惠卿果叛安石,凡可以害安石者,無所 不至。公謂康節曰:「先生識慮絕人遠矣。」一日薄暮,司 馬公見康節曰:「明日僧顯修開堂說法,富公、呂晦叔 欲偕往聽之,晦叔貪佛,已不可勸,富公果往,於理未 便。某後進不敢言。先生曷止之。」康節曰:「恨聞之晚矣。」 明日公果往。後康節因見公,謂公曰:「聞上欲用裴晉 公禮起公。」公笑曰:「先生以謂某衰病,能起否?」康節曰: 「固也。或人言上命公,公不起,一僧開堂,公乃出,無乃 不可乎?」公驚曰:「某未之思也。」與康節食筍,康節曰:「筍 味甚美。」公曰:「未如中堂骨頭之美也。」康節曰:「野人林 下,食筍三十年,未嘗為人所奪。公今日可食中堂骨 頭乎?」公笑而止。康節疾病,公日遣其子偕醫者來,饋 藥物不絕。康節捐館,公賻贈甚厚。伯溫除喪,往拜公, 公惻然曰:「先生年高,嘗勸之學修養。」復曰:「不能學,胡 走亂走也?」問伯溫年幾何,娶未?伯溫對:「年二十四,未 娶。」公曰:「晚娶甚善,可以保養」血氣,專意學問。吾年二 十八登科方娶,嘗白先公,「先夫人未第,決不娶弟妺 當先嫁娶之」,故田氏妹先嫁元鈞也。伯溫自此得出 入公門下,悲夫!今海內之士,嘗獲拜公床下,唯伯溫 一人。想公英偉之姿,凜然如在世也。
熙寧三年,司馬溫公與王荊公議新法不合,不拜樞 密副使,乞守郡,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後數月,神 宗思之,曰:「使司馬在朝,人主自然無過舉。」移許州,令 過闕上殿。
公力辭,乞判西京留司御史臺,遂居洛。《買》
園、尊賢坊,以獨樂名之。始與伯溫先君子康節游,嘗 曰:「光,陝人,先生衛人,今同居洛,即鄉人也。如先生道 學之尊,當以年德為貴,官職不足道也。」公一日著深衣,自祟德寺書局散步洛水堤上,因過康節天津之 居,謁曰:「程秀才。」既見,溫公也。問其故,公笑曰:「司馬出。」 《程伯休父留詩》云:「拜罷歸來抵寺居,解鞍縱馬罷傳 呼。紫衣金帶盡脫去,便是林閒一野夫。草軟波清沙 路微,手㩦筇杖著深衣。白鷗不信忘機久,見我猶穿 岸柳飛。」康節和曰:「冠蓋紛華塞九衢,聲名相軋在前 呼。獨君都不將為事,始信人閒有丈夫。」風背河聲近 亦微。
「斜陽淡泊隔雲衣。一雙白鷺來煙外,將下沙頭 卻背飛。」公一日登崇德閣,約康節久未至,有詩曰:「淡 日濃雲合復開,碧伊清洛遠縈迴。林閒高閣望已久, 花外小車猶未來。」康節和云:「君家梁上年時燕,過社 今年尚未迴。謂罰誤君凝佇久,萬花深處小車來。」又 云:「天啟夫君八斗才,野人中路必須迴。神仙一語難 忘處,花外小車猶未來。」康節有《安樂窩中詩》云:「半記 不記夢覺後,似愁無愁情倦時。擁衾側臥未欲起,簾 外落花撩亂飛。」公愛之,請書紙簾上,字畫奇古,某家 世寶之。公與康節唱酬甚多,具載《擊壤集》。公嘗問康 節曰:「某如何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公深以為知 言。至康節捐館,公作挽詩二章,其一曰:「慕德聞風久, 論交傾蓋新。何須半面舊,不待一言親,講道切磋直, 忘懷笑語真。重言蒙蹠實,佩服敢書紳。」記康節之言 也。康節又曰:「君實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後公以康 節之故,遇其孤伯溫甚厚。公無子,以族人之子康為 嗣。康字公休,其賢似公,識者謂天故生之也。公休與 伯溫交遊益厚,公薨,公休免喪。元祐閒方欲大用,亦 不幸特贈諫議大夫。公休有子植,方數歲。公休素以 屬伯溫,至范純夫內翰輩皆曰:「將以成溫公之後者, 非伯溫不可。」朝廷知之。伯溫自長子縣尉移西京國 子監教授,俾植得以卒業,因經紀司馬氏之家。植字 子立,既長,其賢如公休,天下謂真溫公門戶中人也。 亦蚤死,無子,溫公之世遂絕。
司馬溫公初居洛,問於康節曰:「有尹材字處初,張雲 卿字伯紀,田述古字明之,三人皆賢。」後處初、明之得 進於溫公門下,獨伯紀未見。康節以問公,公曰:「處初、 明之之賢,如先生言張君者。或聞旅殯其父於和州, 久不省,未敢與見。」康節曰:「張雲卿可謂孝矣。雲卿之 父謫官死和州,貧不能歸,因寓其喪。雲卿奉其母歸 洛,貧甚,府尹哀之,俾為國子監說書,得月俸七千以 養。若為和州一行,則罷俸數月,將饑其母矣。其故如 此。」溫公為然曰:「某之聽誤矣。」伯紀自此亦從溫公游。 未幾,伯紀之母死,徒步至和州,迎父柩合葬。三君子 既受知溫公,公入相元祐處初,明之以遺逸命,伯紀 以累舉特恩,同除學官。溫公好賢下士,尊用康節之 言如此。伯紀學問該洽,文潞公於經史註疏或有遺 忘,多從伯紀質之。
康節先公與趙宗道學士游,宗道年長,康節拜之,其 諸子皆以父師之禮事康節。宗道早出富鄭公門下, 熙寧初,宗道自西都留臺領宮祠以卒。先是,宗道季 子濟為提舉常平,劾富公不行新法,朝廷坐其言,罷 富公使相。宗道卒,富公以致政居洛,賻恤其家甚厚。 其兄弟服除,欲往謝富公,濟獨未敢行,請於康節,康 節曰:「以富公德度,尚何望於君?第往勿疑。諸兄行。」君 不行。
「是自處以不肖也。」明日,濟偕諸兄以進,富公撫 之甚恩。濟不自安,起謝罪。公止之曰:「吾見故人子,前 日公事不可論也。」濟謝。康節曰:「微先生,濟之過,不可 贖也。」
熙寧癸丑春,大名王荀龍字仲賢,入洛見康節先公, 其議論勁正,有過人者,康節喜之,和其詩曰:「車從賞 花來北京,耿君先期已馳情。此時隕霜奈何重,今歲 開花徒有聲。既辱佳章當墜刺,寧無累句代通名。天 之美才應自惜,料得不為時虛生。」仲賢,魏公客也。因 出魏公《送行詩》,顏體大書,極奇偉。康節曰:「吾少日喜 作大字。李挺之曰:『學書妨學道』。故嘗有詩云:『憶昔初 學大字時,學人飲酒與吟詩。若非益友推金石,四十 五歲成一非』。」仲賢又誦魏公詩云:「春去花叢蝴蝶亂, 雨餘蔬圃桔槔閑。」康節愛之,曰:「怨而不傷,婉而成章 之言也。」仲賢之子名巖叟,字彥霖。元祐初,自知定州 安喜縣。
召為監察御史,有直聲,後位簽書樞密院彥。
霖父子皆魏公之客。魏公定相州,薦彥霖為屬。韓康 公代魏公,康公欲留彥霖,彥霖謝曰:「某魏公之客,不 願出他門也。」士君子稱之。
康節先公嘗言:李復圭龍圖,臨事有斷。年二十八知 滑州,與郡官夜會,有衙兵奪銀匠鐵鎚殺人者,一府 皆驚擾。公捕至,立斬之,上章待罪。諸司亦按公擅殺, 仁宗曰:「李復圭,帥才也。」除知慶州,責光化軍。有放停 卒自陳乞添租劃佃某人官田者,公曰:「汝揀停之兵, 如何能佃官田?」卒曰:「筋力未衰也。」公曰:「汝以衰故,揀 停,既未衰卻合充軍。」呼刺字人刺元軍分,人皆稱之。 公才高為眾所忌,故仕官數不進,公居多不平。康節 因和其詩,作《天吟》一篇曰:一般顏色正蒼蒼,今古人 曾望斷腸。日往月來無少異,陽舒陰慘不相妨。迅雷震後山川裂,甘露零時草木香。幽暗喦崖生鬼魅,清 平郊野見鸞凰。千秋爛為三春雨,萬「木凋因一夜霜。 此意分明難理會,直須賢者入推詳。」蓋其意使有所 感悟也。
康節先公赴河南尹李君錫會投壺,君錫末箭中耳。 君錫曰:「偶爾中耳。」康節應聲曰:「幾乎敗壺。」坐客以為 的對,可謂善謔矣。
熙寧初,王宣徽之子名正甫,字茂直,監西京糧料院。 一日,約康節先公同吳處厚、王平甫會飯,康節辭以 疾。明日茂直來,康節謂曰:「某之辭會,有以姑聽之。吳 處厚者,好議論。平甫者,介甫之弟,介甫方執政,行新 法,處厚每譏刺之。平甫雖不甚主其兄,若人面罵之, 則亦不堪矣。此某所以辭會也。」茂直笑曰:「先生料事 之審如此。昨處厚席閒毀介甫,平甫作色,欲列其事 於府,某解之甚苦,乃已。」嗚呼!康節以道德尊一代,平 居出處一飯食之閒,其慎如此,為子孫者當念之。 熙寧中,洛陽以道德為朝廷尊禮者,大臣曰富鄭公, 侍從曰司馬溫公、呂申公,士大夫位卿監,以清德早 退者十餘人,好學樂善有行義者,幾二十人。康節先 公隱居謝聘,皆相從,忠厚之風,聞於天下。里中後生 皆知畏廉恥,欲行一事,必曰:「無為不善,恐司馬端明 知,邵先生知。」嗚呼盛哉!
康節先公,嘉祐中,朝廷以遺逸命官,辭之不從。河南 尹遣官就第送告敕朝章,康節服以謝,即褐衣如初。 至熙寧初,再命官,三辭又不從,再朝章謝,且曰:「吾不 復仕矣。」始為隱者之服,烏帽縚褐,見卿相不易也。司 馬溫公依《禮記》作深衣冠簪,幅巾縉帶,每出朝服乘 馬,用皮匣貯深衣,隨其後,入獨樂園則衣之。嘗謂康 節曰:「先生可衣此乎?」康節曰:「某為今人,當服今時之 衣。」溫公歎其言合理。
富。公未第時,家於水北上陽門外,讀書於水南天宮 寺三學院。院有行者名宗顥,嘗給事公左右。及公作 相,顥已為僧,用公奏賜紫方袍,號寶月大師。公致政, 築大第於至德坊,與天宮寺相邇。公以病謝客。宗顥 來,或不得前,則直入道堂見公曰:「相公頗憶院中讀 書時否?」公每為之笑,時節送遺甚厚。康節先公自共 城遷洛,未為人所知也,宗顥獨館焉,可見宗顥非俗 僧也。康節登其院,嘗作《洛陽懷古賦》曰:「洛陽之為都 也,地居天地之中,有中天之王氣在焉。」予家此,治平 歲,會秋乘雨霽,與殿院劉君玉登天宮寺三學閣,洛 之風景,因得周覽。惜其百代興廢以來,天子雖都之, 而多不得其久居也,故有懷古之感,以通諷誦。諭君 玉好,賦以賦言。「秋雨霽,日色清。景方出,秋益明。何幽 懷之能快,唯高閣之可憑。」天之空廓,風之輕泠。覽三 川之形勝,感千古之廢興。乃眷西北物華之妍,雲情 物態,一氣茫然。擁樓閣以高下,煥金碧之光鮮。當地 勢之拱處,有王居之在焉。惜乎天子居東都,此邦若 諸夏。不會要於方來,不號令於天下。聲名文物,不此 而出;道德仁義,不此而化。宮殿森列,鞠而為茂草;園 囿棋布,荒而為平野。鸞輿曾不到者三十餘年。使人 依然而歎曰:「虛有都之名也。」噫?夏王之治水也,四海 之內,列壤惟九,而居中者實曰豫州。荊河之北,此為 上流,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濱,進國為萬,而居中者 實曰洛陽瀍澗之側,此唯舊都,迄於今二千年之有 餘。因興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我所以作賦者,閱 古今變易之時,述興亡異同之跡,追既失之君王,存 後來之國家也。噫大昊始法,二帝成之,三王全法,參 用適宜。伊六聖之經理,實萬世之宗師,我乃謂治民 之道,於是乎大盡矣。逮夫五霸抗軌,七雄「駕威。」漢之 興乘秦之弊,曹之擅幸漢之衰。始鼎立而治,終豆分 而隳。晉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畫畿。或走齊而驛魏, 或道陳而經隋。自元魏廓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風物。 李唐蟠關中之腹,孕,五代之亂離。其閒或道勝而得 民,或兵強而慴下。或虎吞而龍噬,或雞狂而犬詐。或 創業於艱難,或守成於逸暇,或覆餗而終焉,或苞桑 而振者,故得陳其六事,雖善惡不同,其成敗一也。其 一曰:「大哉德之為大也。」能潤天下,必先行之於身 然。
「後化之於人。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所以 不嚴而治,不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順天下之 性命,育天下之生靈,其帝者之所為乎?」其二曰:「至哉, 政之為大也!能公天下,必先行之於身,然後教之於 人。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人者也。所以有嚴而治, 有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拔天下之疾苦,遂天 下之生靈,其王者之所為乎?」其三曰:「壯哉,力之為大 也!能致天下,必先豐府庫,裕倉箱,銳鋒鏑,峻金湯,嚴 法令於烈火,肅兵刑於秋霜,竦民聽於上下,慴敵心 於外荒,其霸者之所為乎?」其四曰:「時若傷之於惰,失 之於寬,始則廢事,久而生姦,既利不能勝害,故冗得 以疾賢。是必薄其賦歛,欲民不困而」民愈困;省其刑 罰,欲民不殘而民愈殘。蓋致之之道,失其本矣。其五 曰:「時若任之以明,專之以察,始則烈烈,終焉闕闕。既上下以交虐,乃恩信之見奪,是以峻其刑罰,欲民不 犯而民愈犯;厚其賦歛,欲國不竭而國愈竭。蓋致之 之道,失其末矣。」其六曰:「水旱為沴,年歲耗虛,此天地 之常理,雖聖人不能無」,蓋有備而無患。〈原本共闕六 字〉不得中者,加以寬猛失政,重輕逸權,不有水旱而 民已困,而況有水旱兵革者焉?所謂本末交失,不亡 何待?天下有成敗六焉,此之謂也。君天下者,得不用 聖帝之典謨,行明王之教化,士可殺不可辱,民可近 不可下,上能撫如子焉,下必戴其後也。仲尼所以陳 革命則抑為人之匪君,明遜國則杜為人之不臣,定 禮樂而一天下之政教,修《春秋》而罪諸侯之亂倫,刪 《詩》以揚文武之美,序《書》以尊堯舜之仁,贊大《易》以都 括,與六經而並存。意者不可以地之重,易民之教,悖 天之時。必時教之各備,則居地而得宜。是故知地不 可固有之也。君上必欲上為帝事,則請執天道焉;中 為王事,則請執人道焉;下為霸事,則請「執地道焉。三 道之閒能舉其一,千古之上猶反掌焉,則是洛之興 也,又何計乎都與不都也?如欲用我,吾從其中。」康節 先公經世之學蓋如此,託賦以自見耳。熙寧閒,宗顥 尚無恙,伯溫嘗就其院讀書,宗顥每以富公為學,晚 事相勉曰:「公夜枕圓枕,庶睡不能久,欲有所思。冬以 冰雪,夏以新水沃面。」其勤苦如此。康節先公《懷古賦》 初無本,唯宗顥能誦之,年幾九十乃死。康節先公常 言:本朝祖宗立,天下之士非前代可比,內無大臣䟦 扈,外無藩鎮強橫,亦無大盜賊,獨外國為可慮。故有 《十六國》詩云:「普天之下號寰區,大禹曾經治水餘。衣 到敝時多蝨虱,爪當爛處足蟲蛆。龍章本不資狂寇, 象魏何」嘗薦亂奴。尼父有言堪味處,當時欠一管夷 吾。又作《觀碁詩》,歷敘古今至西晉,云:「二主蒙霜露,三 邊犯鼎彝。」世無管夷吾,令人重歔欷。常曰:「孔子念管 仲之功,自以不被髮左衽為幸。若管仲者,可輕議哉?」 嗚呼,有以也夫!
康節先公先天之學,伯溫不肖,不敢稱贊。平居於人 事禨祥,未嘗輒言。治平閒,與客散步天津橋上,聞杜 鵑聲,慘然不樂。客問其故,則曰:「洛陽舊無杜鵑,今始 至,有所主。」客曰:「何也?」康節先公曰:「不二年,上用南士 為相,多引南人,專務變更,天下自此多事矣。」客曰:「聞 杜鵑,何以知此?」康節先公曰:「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 南,將亂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氣至矣。禽鳥飛類,得氣 之先者也。《春秋》書「六鷁退飛」,「鴝鵒來巢」,氣使之也。自 此南方草木皆可移。
南方疾病,瘴瘧之類,北人皆苦。
之矣。至熙寧初,其言乃驗,異哉!故康節先公嘗有詩 曰:「流鶯啼處春猶在,杜宇來時春已非。」又曰:「幾家大 第橫斜照,一片殘春啼子規。」其旨深矣。伯溫後聞熙 州有唐碑,本朝未下時,一日有家雀數千集其上,人 惡之曰:「豈此地將為漢有耶?」因焚之。蓋外國無此禽 也。已而果然,因井記之,以信先君之說。
康節先公於書無所不讀,獨以《六經》為本,蓋得聖人 之深意。平生不為訓解之學,嘗曰:「《經》意自明,苦人不 知耳。屋下蓋屋,床下安床,滋惑矣。所謂陳言生活者 也。」故有詩曰:「陳言生活不須矜,自是中才皆可了。」以 老子為知《易》之體。
以《孟子》為知《易》之用論。文中子謂:
佛為西方之聖人,不以為過於佛老之學,口未嘗言, 知之而不言也。故有詩曰:「不佞禪伯,不諛方士,不出 戶庭,直際天地。」其所著《皇極經世書》,以元會運世之 數推之千歲之日,可坐致也。以太極為堂奧,乾坤為 門戶,包括六經,陰陽剛柔行乎其閒,消息盈虛,相為 盛衰,皇王帝伯相為治亂。其肯為訓解之學也哉! 康節先公出行不擇日,或告之以不利則不行。蓋曰: 「人未言則不知,既言則有知,而必行則鬼神敵也。」《春 秋》祭祀,約古今禮行之,亦焚楮錢。程伊川怪問之,則 曰:「明器之義也,脫有一非,豈孝子慈孫之心乎?」又曰: 「吾高曾,今時人以籩豆簠簋薦牲,不可也。」伯溫謹遵 遺訓而行之也。
伯溫昔侍家庭,請於康節先公曰:「大人至和中,仁宗 在御,富公當國,可謂盛矣,乃謝聘不起,何也?」先公曰: 「本朝至仁宗,政化之美,人材之盛,朝廷之尊極矣。前 或未至,後有不及也。天之所命,非偶然者。吾雖出尚 何益?是非爾所知也。」伯溫再拜稽首,不知所以。問。 康節《先公遺訓》曰:「汝固當為善,亦須量力以為之。若 不」量力,雖善亦不當為也。故有《詩》曰:「量力動時無悔 吝,隨宜樂處省營為。若求騏驥方乘馬,只恐終身無 馬騎。」又嘗曰:「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 可疏,未能遠不可急去。必招悔吝也,故無吝。」君亭曰: 「見善人未嘗急合,見不善人未嘗急去。」伯溫佩之,終 身不敢忘。
康節先公言:東京有一道人,日飲酒於市,能知未來 事,曰:今日當有某人來。已而果然,自此莫不然,不知 是何術?曰:「無心耳。」曰:「無心可學乎?」曰:「才欲使人學無 心,即有心矣。」程伊川先生言:「昔貶涪州,過漢江,中流 船幾覆,舉舟之人皆號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誠敬。已而船及岸,於同舟眾人中,有老父問伊川曰:『當 船危時,君正坐甚莊,何以』?」
伊川曰:「心守誠敬耳,老父。」
曰:「心守誠敬固善,不若無心。」伊川尚欲與之言,因忽 不見。嗚呼!人果無心,險難在前,猶平地也。《老子》曰:「入 水不濡,入火不爇。」唯無心者能之。 康節先公見一道人,言嘗泛海遇舶風泊岸,與數人 下採薪,有巨人數十,長丈餘,相呼之聲如禽獸,盡捉 以去,用竿竹魚貫之食薦酒,道人者偶在其竹末,巨 人醉睡,走登船,得脫,因解衣出,其所穿跡在脅下。康 節先公曰:「四海之外,何所不有,但人耳目不能及耳。」 熙寧中,有一道人無目,以錢置手掌中,即知正背年 號,人皆異之。
康節先公問曰:「以錢置爾之足,亦能知?」
「之乎。」道人答曰:「此吾師之言也。」愧謝而去。
伯溫少時,因讀《文中子》,至「使諸葛武侯無死,禮樂其 有興乎」,因著論以謂武侯霸者之佐,恐於禮樂未能 興也。康節先公見之,怒曰:「汝如武侯,猶不可妄論,況 萬萬相遠乎?以武侯之賢,安知不能興禮樂也?後生 輒議先賢,亦不韙矣。」伯溫自此於先達不敢妄論。 伯溫上世范陽,以中直篤實,讀書謹禮為家法,大父 伊川丈人尤質直。
平生不妄笑語。年七十有九,以治
平四年正月初一日捐館。初無疾,不食飲水者累日。 除夜,康節先公以下侍立左右。伯溫方七歲,大父鍾 愛之,亦立其傍。大父曰:「吾及新年往矣。」康節先公以 下皆掩泣,大父止之曰:「吾兒以布衣名動朝廷,子孫 皆力學孝謹,吾瞑目無憾,何用哭」大父平日喜用大 杯飲酒,謂康節先公曰:「酌酒,與汝別。」康節同叔父滿 酌大杯以獻,大父一舉而盡,再酌,飲及半,氣息微矣。 謂康節曰:「吾平生不害物,不妄言,自度無罪。即死以 肉祭,勿做佛事,亂吾教,毋令吾死婦人手汝兄弟,候 吾就小殮,方令家之人哭,勿叫號,俾我失路。」康節先 公涕泣以從。康節謀葬大父,與程正叔先生同卜地 於伊川神陰原,不盡用《葬書》,大抵以五音擇地,以昭 穆序葬,陰陽拘忌之說,皆所不信。以是年十月初三 日葬開棺,大父顏貌如生。伯溫尚記之。熙寧十年夏, 康節先公感微疾,氣日益耗,神日益明,笑謂司馬溫 公曰:「某欲觀化一巡,如何?」溫公曰:「先生未應至此。」康 節先公曰:「死生常事耳。」張橫渠先生喜論命,來問疾, 因曰:「先生論命否?當推之。」康節先公曰:「若天命則知 之,世俗所謂命則不知也。」橫渠曰:「先生知天命矣,某 尚何言?」程伊川曰:「先生至此,他人無以為力,願自主 張。」康節先公曰:「平生學道,豈不知此?然亦無可主張。」 時康節正寢,諸公議後事於外,有欲葬近洛城者,康 節先公已知,呼伯溫入曰:「諸公欲以近城地葬我,不 可,當從伊川先塋耳。」七月初四日,大書詩一章曰:「生 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 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閒,浩然獨無愧。」以是夜五更捐 館,其治命如大父,伯溫不敢違。先是,康節先公每展 伊川大父墓,中塗上官店,必過孝傑殿丞家,孝傑從 康節先公最早。孝傑死,有八子,康節先公遇之如子 姪,每過之,則迎拜侍立左右甚恭。康節先公捐館之 年,寒食過之,謂諸子曰:「吾再經此,與今日異矣。」諸子 不敢問。至葬喪,車及上官店,諸子泣涕言之,以為異。 張景觀,字臨之,學行甚高,康節先公喜之,將赴涪州 武龍尉告別,康節先公泣數行下,謂曰:「吾不見子之 歸矣。」張峋,字子堅。康節先公於門弟之中謂可語道 者,赴調京師,康節先公愀然色變曰:「吾老矣,不復相 見也。」皆是年之春也。嗚呼!康節先公所以預知者,何 止此哉!
伯溫不肖,不能有所述也。「惟修身俟死。」下從。
九原耳。尚追憶其遺言以示子孫。
康節先公與呂微仲丞相不相接。先公與橫渠先生 張子厚同以熙寧十年丁巳捐館。今《微仲文集》中有 《和母同州丁巳吟》云:「行高名並美,命否數皆殂。嗟爾 百君子,賢哉二丈夫。毋方敦薄俗,誰復距虛無。望道 咸瞠若,修梁遽壞乎。密章燔漢綬,環絰泣秦儒。賴有 諸良友,能令紹不孤。」為先公與子厚作也。蓋河南府 以先公訃聞,詔贈著作郎,諡康節。子厚自祕閣病免 西歸,及長安以歿,門人衰服挽車葬橫渠雲。「伯溫獲 見公,每語先公,則悵然有不可及之歎。」後伯溫初仕 長子縣尉。公入相,元祐改西京國學教授。未久,公罷 政。
嗚呼!亦所以為不孤之惠歟。康節先公居洛,凡交 游年長者拜之,年等者與之為朋友,年少者以子弟 待之,未嘗少異於人,故得人之歡心。每歲春二月出, 四月,天漸熱即止;八月出十一月,天漸寒即止。故有 《詩》云:「時有四不出。」〈大風大雨大寒大暑〉《會》有四不赴。〈公會葬會生會醵會〉 每出,人皆倒屣迎致,雖兒童奴隸,皆知尊奉。每到一 家,子弟家人爭具酒饌,問其所欲,不復呼姓,但名曰: 「吾家先生至也。」雖閨門骨肉閒事有未決者,亦求教。 康節先公以至誠為之開論,莫不悅服。十餘家如康 節先公所居安樂窩,起屋以待其來,謂之行窩。故康 節先公沒,鄉人挽詩有云:「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 窩十二家。」洛陽風俗之美如此。康節先公過士友家晝枕見其枕屏畫《小兒迷藏》,以詩題其上云:「遂令高 臥人,攲枕看兒戲。」蓋熙寧閒也。
熙寧初,歐陽文忠公為參知政事,遣其子棐叔弼來 洛省王宣徽夫人之疾。將行,語叔弼曰:「到洛唯可見 邵先生,為致吾嚮慕之意。」康節先公既見叔弼,從容 以語平生出處以及學術大概,臨別猶曰:「其無忘鄙 野之人於異日。」後十年,康節先公捐館。又十年,韓康 公尹洛,請諡於朝。叔弼偶為太常博士,次當諡議,叔 弼嘗謂晁說之以道云:「棐作邵先生《諡議》,皆往昔親 聞於先生者。」當時少年一見忻然延接,語及平生學 術出處之大,故得其詳如此。豈非先公學道絕世,前 知來物,預以告耶?蓋驗於二十年之後,異哉! 康節先公少時游京師,與國子監直講邵必不疑初 敘宗盟,不疑年長,康節先公以兄拜之,蓋不疑自河 朔遷丹陽。康節先公上世亦河朔人故也。至康節自 衛入洛,不疑為京西提刑。嘉祐中,河南府薦康節先 公以遺逸,不疑自作薦章,其詞有「厚德足以鎮薄俗, 清風可以遺來世」,相推重如此。熙寧初,不疑以龍圖 閣學士知成都府。
過洛,謂康節先公曰:「某陛辭日再」
薦先生矣。康節先公追路洛北,別去不疑,中途寄康 節先公詩云:「我乘孤傳經崤澠,君擁群書臥洛城。富 貴人閒亦何有,閑忙趣味甚分明。」不疑次金牛驛,暴 卒,喪歸,康節先公哭之慟。女嫁楊國寶應之,應之亦 康節先公門生,康節先公視之猶子也。開禧、元豐中 為河南府推官。康節已捐館,伯溫復以兄拜之。宣和 己丑,伯溫赴果州,道出閬州,有知閬中縣邵充美孺 者相迎,自稱同姓姪雲。伯溫以宗族源流為問,美孺 曰:「充之上世自潤州入蜀,龍閣公先人叔父行也。」伯 溫曰:「康節先公以兄事龍閣公,伯溫不敢忘。」自此與 美孺之中外皆論親。癸巳,伯溫奉使西州,美孺居郫, 嘗至其家,拜刑部公廟。美孺資和易,與人言如恐傷 之。至臨吏政是非,毅然不可奪,君子人也。丹陽、河南、 成都之邵,其次第如此。嗟夫!世不講宗盟久矣,具載 之以示三家子孫。
按《續明道雜志》:「邵雍,字堯夫,洛陽人也。不應舉,布衣 窮居,一時賢者皆與之交遊。為人豈弟,和易可親,而 喜以其學教人。其學得諸《易》數,謂今五行之外,復有 先天五行,其說皆有條理,而雍用之可以逆知來事。 其言屢驗。某在史院時,曾得其著書,號《皇極經世論》 數十卷,讀之不甚可曉。其書中所論有配律曆及平」 上去入四聲處,莫可攷也。又有《周易卦圖》,未曾見之。 或言雍此學無所從授而心自得也。或言雍父得江 鄰幾學士家婢而生雍。婢㩦江氏家書數編來邵氏, 雍取而讀之,乃得此學,未知信否。
按《嬾真子》:「洛中邵康節先生,術數既高,而心術亦自 過人,所居有圭竇甕牖。圭竇者,牆上鑿門,上銳下方, 如圭之狀;甕牖者,以敗甕口安於室之東西,用赤白 紙糊之。」
象日月也。其所居謂之「安樂窩。」先生以《春秋》。
天色溫涼之時,乘安車,駕黃牛,出遊於諸公家。諸公 欲其來,各置「安樂窩」一所。先生將至其家,無老少婦 女良賤,咸迓於門,迎入窩,爭前問勞,且聽先生之言。 凡其家婦姑妯娌婢妾,有爭競經時不能決者,自陳 於前。先生逐一為分別之,人人皆得其懽心。於是酒 殽競進,宴飲數日,徐遊一家,月餘乃歸。非獨見其心 術之妙,亦可想見洛中士風之美,聞之於司馬文仲 揖。富鄭公留守西京日,因府園牡丹盛開,召文潞公、司 馬端明、楚建中、劉凡邵先生同會。是時牡丹一欄凡 數百本。坐客曰:「此花有數乎?」且請先生筮之。既畢,曰: 「凡若干朵。」使人數之,如先生言。又問曰:「此花幾時開 盡,請再筮之。」先生再三揲蓍,坐客固已疑之。先生沈 吟良久曰:「此花命盡。來日午時。」坐客皆不答。溫公神 色尢不佳。
俱仰視屋。鄭公因曰:「來日食後,可會於此。」
以驗先生之言。坐客曰「諾。」次日食罷。花尚無恙。洎烹 茶之際。忽然群馬廄中逸出。與坐客馬相蹄嚙。奔出 花叢中。既定。花盡毀折矣。於是洛中愈服先生之言。 先生家有傳《易》。
堂。有《皇極經世集》行於世。然先生自
得之妙,世不可傳矣。聞之於司馬文季朴。
按《清尊錄》:富韓公謝事居洛,一日,邵康節來謁,公已 不通客,惟戒門者曰:「邵先生來,無早晚入報。」是日公 適病足,臥小室,延康節至臥床前,康節笑曰:「他客得 至此邪?」
公亦笑指康節所坐胡床曰:「病中心怦怦」,雖
「兒子來,立語遣去,此一胡床惟待君耳。」康節顧左右 曰:「更取一胡床來。」公問故,答曰:「日正中,當有一綠衣 少年,騎白馬候公,公雖病,強見之。公薨後,此人當秉 史筆,記公事。」公素敬康節,神其言,因戒閽人曰:「今日 客至,無貴賤,立為通。」既午,果范祖禹夢得來。遂延入, 問勞稠疊,且曰:「老病即死,念平生碌碌無足言。然麤 懷樸忠,他時筆削必累君,願少留意。」夢得惶恐叵測, 避席謝。後十餘年,修《裕陵實錄》,夢得竟為修撰。韓公 傳此事,尹侍郎說
周敦頤
[編輯]按《宋史周敦頤傳》: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元名敦 實,避英宗舊諱改焉。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 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 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 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 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如 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移 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郡守李初平賢之,語之曰:「吾 欲讀書,何如?」敦頤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之。」二年, 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吾 屬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焉,不獨以得 罪於令為憂,而又以污穢善政為恥。歷合州判官,事 知經手,吏不敢決,雖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抃惑 於譖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 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後 乃知周茂叔也。熙寧初,知郴州。用抃及呂公著薦,為 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洗冤澤物為己任。行部 不憚勞苦,雖瘴癘險「遠,亦緩視徐按。」以疾求知南康 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所 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鎮蜀,將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 十七。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廉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 奉身而燕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博學力行, 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其說曰:「無 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 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 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 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 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 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 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 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 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又著《通書》四十篇,發明太極之 蘊。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 源,大有功於學者也。掾南安時,程珦通判軍事,視其 氣貌非常人,與語,知其為學知道,因與為友,使二子 顥、頤往受業焉。敦頤每令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二 程之學源流乎此矣,故顥之言曰:「『自再見周茂叔後, 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侯師聖學於程頤, 未悟,訪敦頤,敦頤曰:「吾老矣,說不可不詳。」留對榻夜 談,越三日乃還。頤驚異之,曰:「非從周茂叔來耶?」其善 開發人類此。嘉定十三年,賜諡曰文元。淳祐元年封 汝南伯,從祀孔子廟庭。二子:壽、燾。燾官至寶文閣待 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