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7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七十八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六十六

  宋十六

  蘇過       蘇元老

  孔武仲      孔平仲

  李之儀      吳時

  張閣       張舜民

  黃伯思      張耒

  蔡肇       米芾友仁

  劉詵       倪濤

  劉弇       姚孝錫

  孫覿       李怤

  丁時習      趙嗣良

  楊匯       張景修

  李黻       林放

  張仲容      梁材

  王當       石𢘅

  王易簡   馮寅

  謝升孫      鄧名世

  黃邦俊      楊天惠

  鄧考甫      馮晦

  江文海      朱彥

  李元白      時敏

  仇著    唐棣

  任獻夫      蔣璯

  吳簡言      鄧旦

  任諒       饒子儀

  沈虛中      徐遹

  曾元忠      何大圭

  吳沆       吳芘仲

  范周       陳易

  韋許       祝顏

  鄭進古      姜唐佐黎子雲 王霄 王公輔

  李南仲      張大中

  鄭廷芬      蔣敏修

  胡緝       胡致隆

  梁子美      賡邃明

  孫叔通      徐師仁

  李公彥      雷度

  鄧輈       汪端友

文學典第七十八卷

文學名家列傳六十六

[編輯]

宋十六

[編輯]

蘇過

[編輯]

按《宋史蘇軾傳》:「軾子過,字叔黨。軾知杭州,過年十九, 以詩賦解兩浙路禮部試下。及軾為兵部尚書,任右 承務郎。軾帥定武,謫知英州,貶惠州,遷儋耳,漸徙廉 永,獨過侍之。凡生理,晝夜寒暑所須者,一身百為,不 知其難。初至海上,為文曰《志隱》,軾覽之曰:『吾可以安 於島夷矣』。因命作《孔子弟子別傳》。軾卒於常州,過葬」 軾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家潁昌,營湖陰水竹數畝, 名曰「小斜川」,目號斜川居士。卒,年五十二。初監太原 府稅,次知潁昌府、郎城縣,皆以法令罷。晚權通判中 山府。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臺賦》《颶風賦》早行於 世,時稱為「小坡」,蓋以軾為大坡也。其叔轍每稱過孝, 以訓宗族,且言「吾兄遠居海上,惟成」就此兒能文也。 七子籥籍節笈篳篴箭。

按《揮麈錄》:「宣和中,蘇叔黨游京師,寓居景泰寺僧房, 忽見快行家者同一轎至,傳旨宣名,亟令登車。叔黨 不知所以然,不敢拒。纔入,則以物障其前,不見路,頂 上以小涼傘蔽之,二人肩之,其疾如飛。約行十餘里, 抵一行廊,內侍一人,自上而下,引之升一小殿中。上 已先坐,披黃背子,頂青玉冠,宮女環侍,莫知其數,勿」 敢仰窺,始知為崇高莫大之居。時當六月,積冰如山, 噴香若霧,寒不可忍,俯仰之間,不可名狀。起居畢,上 諭云:「聞卿是蘇軾之子,善畫窠石,適有素壁,欲煩一 掃,非有他故也。」叔黨再拜承命,然後落筆,須臾而成。 上起身縱觀,賞歎再三,命宮人奉賜醇酒一鍾,錫賚 極渥,拜謝而下。復循廊間登小輿而出,亦不知經從 所歷何地,但歸來如夢復如癡也。

按《揮麈後錄》:「蘇過,字叔黨,東坡先生季子也。翰墨文 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靖康中,得倅真定, 赴官次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叔黨曰:『若曹知世 有蘇內翰乎?吾即其子,肯隨爾軰求活草間耶』?通夕 痛飲,翌日視之,卒矣。惜乎世不知其此節也!」

蘇叔黨以黨禁,屏處潁昌,極無憀。有泗州招信士人
考證
李植元秀者,鄉風慕義,歲一過之,必遲徊以師資焉,

且致饋饟甚腆,叔黨懷之。宣和末,向伯恭出為淮漕, 自京師枉道以訪,叔黨,留連請委,叔黨道李之義風, 而屬其左顧之。伯恭入境,首令訪問,加禮以待。未幾, 金人南侵,高宗以元帥在河北,伯恭即命李賫金帛 往訪問,行府犒師,並上表勸進。行數程而與前驅遇。 已而飛龍御天,補承務郎,由是遂被眷知,後來官職 俱至「列卿。」

按,《老學庵筆記》:「陶淵明《遊斜川》詩自敘『辛丑歲年五 十,蘇叔黨宣和辛丑亦年五十,蓋與淵明同甲子也。 是歲得園於許昌西湖上,故名之曰小斜川』」雲。

蘇元老

[編輯]

按《宋史蘇轍傳》:「轍族孫元老,字子廷,幼孤力學,長於 《春秋》,善屬文。軾謫居海上,數以書往來。軾喜其為學 有功,轍亦愛獎之。黃庭堅見而奇之,曰:『此蘇氏之秀 也』。舉進士,調廣都簿,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 判彭州。政和間,宰相喜開邊,西南帥臣多啖誘近界 諸族使納土,分置郡縣以為功,致茂州蠻判,帥司遽」 下令招降。元老嘆曰:「威不足以服,則恩不足以懷。」乃 移書成都帥周燾曰:「此蠻跳梁山谷間,伺間竊發,彼 之所長,我之所短,惟施、黔兩州兵可與為敵。若檄數 千人使倍道往赴,賢於官軍十萬也。其次以為夔、陝 兵大集,先以夔兵誘其前,陝兵從其後,不十日賊必 破。彼降而我受焉,則威懷之道得。今不討賊,既招而 還,必復叛,不免重用兵矣。」燾得書,即召與計事。元老 又策:「茂有兩道,正道自濕山趨長平,絕嶺而上,其路 險以高;間道自青崖關趨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 徑。當使正兵陣濕山,而陰出奇兵擣刁溪與石泉並 力合攻,賊腹背受敵,擒之必矣。」燾皆不能用,竟得罪 後帥。至如元老策,蠻「勢蹙乃降。」除國子博士,歷祕書 正字、將作少監、比部考功員外郎,尋除成都轉運副 使,為軍器監、司農、衛尉、太常少卿。元老外和內勁,不 妄與人交。梁師成方用事,自言為軾外子,因緣欲見 之,且求其文,拒不答。言者遂論元老,蘇軾從孫,且為 元祐邪說,其學術議論,頗倣軾、轍不宜在中朝。罷為 提點明道宮。元老歎曰:「昔顏子附驥尾而名顯,吾今 以家世坐累,榮矣。」未幾卒,年四十七。有詩文行於時。

孔武仲

[編輯]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 士,中甲科,調穀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 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祐初,歷祕書省正字、 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 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 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 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罷侍從轉對,專責 以論思。武仲言:「苟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 其意,願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 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祇。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 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 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 全朝廷體貌之意。」遂著為令。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 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 《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餘卷。

孔平仲

[編輯]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平仲,字義甫,登進士第,又 應制科。用呂公著薦,為祕書丞、集賢校理。文仲卒,歸 葬南康。詔以平仲為江東轉運判官,護葬事,提點江 淛鑄錢、京西刑獄。紹聖中,言者詆其元祐時附會當 路,譏毀先烈,削校理、知衡州。提舉董必劾其不推行 常平法,陷失官米之直六十萬,置獄潭州。平仲疏言: 『米貯倉五年半,陳不堪食。若非乘民闕食,隨宜泄之, 將成棄物矣。倘以為非,臣不敢逃罪』。」乃徙韶州。又坐 前上書之故,責惠州別駕,安置英州。徽宗立,復朝散 大夫,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 延、環慶,黨論再起,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平仲長史 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戲》諸書傳於世。

李之儀

[編輯]

按《宋史李之純傳》:「之純從弟之儀,字端叔,登第幾三 十年,乃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歷樞密院編修官,通判 原州。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言其嘗從蘇軾 辟,不可以任京官,詔勒停。徽宗初,提舉河東常平。坐 為范純仁遺表,作行狀,編管太平,遂居姑熟。久之,徙 唐州,終朝請大夫。之儀能為文尢,工尺牘,軾謂入刀」 《筆三昧》。

按《揮麈後錄》:「李端叔之儀,趙郡人。以才學聞於世。弟 之純,亦以政事顯名,為中司八座,終以老罷帥成都, 兄弟頡頏於元祐間。端叔於尺牘尢工,東坡先生稱 之,以為得發遣三昧。東坡帥定武,辟為簽判以從,朝 夕酬唱,賓主甚懽。建中靖國初,為樞密院編修官,曾 文肅薦於祐陵,擬賜出身,擢右史。成命未頒而為御」 史錢遹論列,報罷。去國之後,蹔泊潁昌,值范忠宣公疾篤,口授其旨,令作《遺表》。上讀之,悲愴之餘,稱賞不 已,欲召用之。而蔡元長入相,時事大變,祐陵裂去御 書世濟忠直之碑,及降旨御書院書碑指揮,更不施 行,且興獄治遺表中語。端叔坐除名,編管太平州。會 赦復官,因卜居當塗,奉祠著書,不復出仕。適郭功父 祥正亦寓郡下,文人相輕,遂成仇敵。郡娼楊姝者,色 藝見稱於黃山谷詩詞中。端叔喪偶無嗣,老益無憀, 因遂畜楊於家。已而生子,遇郊禋,受延賞。會蔡元長 再相,功父知元長之惡端叔也,乃訹豪民吉生者訟 於朝,謂冒以其子受蔭,置鞫受誣,又坐削籍。亦略見 《徽宗實錄》。楊姝者亦被決,功父作俚語以快之云:「七 十餘歲老朝郎,曾向元祐說文章。如今白首歸田後, 卻與楊姝洗杖瘡。」其不樂可知也。初,端叔嘗為郡人 羅朝議作墓誌,首云:「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而一 濁。」清者謂羅公也。蓋指濁者為功父,功父益以怨深 刺骨焉。久之,其甥林彥振攄執政,門人吳可思道用 事於時,相與訟其冤,方獲昭雪,盡還其官。與子端叔 終朝議大夫,年八十而卒。《代忠宣》之表,今載於此。生 則有涯,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畢餘忠。輒將垂盡之 期,仰瀆蓋高之聽。臣《中謝》。伏念臣賦性拙直,稟生艱 危。忠義雖得之家傳,利害率同於人慾。未始苟作以 干譽,不敢患失以營私。蓋常先天下而憂「期不負聖 人之學。」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資以事君。粵自治 平,擢為御史。繼逢神考,進列諫垣。荏苒五十二年,首 尾四十六任。分符擁節,持橐守邊。晚叨宥密之司,再 席鈞衡之任。遇事輒發,更不顧身。因時有為,止欲及 物。故知盈滿之當戒,勿思禍釁之陰乘。萬里風濤,僅 脫江魚之葬;四年瘴癘,幾從山鬼之遊。忽遭睿聖之 臨朝,首圖纖介之舊物。復官易地,遣使宣恩,而臣目 已不明,無復仰瞻於《舜日》;身猶可勉,或能親奉於堯 言。豈事理之能諧,冀神明之見嗇。未復九重之入覲, 卒然四體之不隨。空慚田畝之還,上負乾坤之造。猶 且強親藥石,貪戀歲時,倘粗釋於沉迷,或稍紓於報 效。今則膏肓已逼,氣息僅存,泉路非遙,聖時永隔。恐 𨙫閽之靡及,雖結草以何為?是以假漏偷生,刳心瀝 懇,庶皇慈之俯覽,亮愚意之無他。臣若不言,死有餘 恨。伏望皇帝陛下仁心寡慾,約己便民,達孝道於精 微,擴仁心於廣遠,深絕朋黨之論,詳察邪正之歸,搜 抉幽隱以盡人材,屏斥奇巧,以厚風俗;愛惜生「靈,而 無輕議邊事;包容狂直,而無遽逐言官。若宣仁之誣 謗未明,致保祐之憂勤不顯,本權臣務快其私忿,非 泰陵實謂之當然。以至未究流人之往愆,悉以聖恩 而特敘,尚使存歿,猶汙瑕疵。又復未解疆場之嚴,幾 空帑藏之積,有城必守,得地難耕,凡此數端,願留聖 念,無令後患,常軫淵衷。臣所重者,陛下上聖之資,臣 所愛者,宗社無疆之業。苟斯言之可采,則雖死而猶 生。淚盡詞窮,形留神逝。」紹興中,趙元鎮作相,提舉重 修《泰陵實錄》,書成加恩。呂居仁在玉堂,取其中一對 云:「惟宣仁之誣謗未明,致哲廟之陰靈不顯於麻制 中。」時人以為用語親切,不以蹈襲為非也。端叔自號 姑溪老農,有文集六十卷,與先人往還者為多,今尚 有其親筆藏於家。楊生之子名堯光,墜其家風,止於 選調家,今猶在宛陵、姑孰之間村落中。明清前年在 宣幕,亦嘗令訪問,則狼狽之甚,至有不可言者。蓋由 端叔正始之失,使人惋歎。王稱《東都事略》云:「端叔,姑 孰人。」非也。

吳時

[編輯]

按《宋史》本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出 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轉運使檄州餫米五萬 輸長安,鄭獨當三萬。時貽書使者曰:『會三萬斛之費, 以車則千五百乘,以卒則五萬夫,縣民可役者纔二 百五十八戶耳。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兵,無事則移 兵以就食,誠能移兵於華,則前費可免。華、雍相去百 六十里,一旦欲用,朝發而夕至矣』。」使者從其言。陸師 閔幹秦蜀茶馬,辟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 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 建言乃得達。為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 州諸生有觸忌諱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間言語,皆臣 子所不忍聞。」時即火其書曰:「臣子不忍聞,而令君父 聞乎?」召為工部員外郎,改禮部兼辟雍司業。大觀興 算學,議以黃帝為先師。時言:「今祠祀聖祖,祝板書臣 名,亦釋奠孔子,但例中祀。數學,六藝之一耳,當以何 禮事之?」乃止。遷太僕少卿。張商英罷相,言者指時為 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東常平。歲 饑,發公粟以振民。童貫經略北方,每訪以邊事,輒不 答。還,為大晟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內侍何訢謫 監衡州酒,猶領節度使,時奏奪之。又因進對及取燕 事,曰:「祖宗盟血未乾,渝之必速亂。」蔡攸聞之,以告王 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 提舉上清太平宮。西歸,遇其里人趙雍,為言取燕必

召禍,「吾老得不遭其變,幸矣。」累歲而卒,年七十八。時
考證
敏於為文,未嘗屬槁,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

廚。」

張閣

[編輯]

按《宋史》本傳:「閣字臺卿,河陽人。第進士。崇寧初,由衛 尉主簿遷祠部員外郎。資閱淺,為掌制者所議,蔡京 主之,乃止。俄徙吏部,遷宗正少卿、起居舍人。屬疾不 能朝,改顯謨閣待制,提舉崇福宮。疾愈,拜給事中、殿 中監,為翰林學士。」河北諸帥以繕城訖役,降獎詔,有 中貴人為之地,將繼此策賞。閣言:「此牧伯常職,若獎 之,恐開邀功生事之路。」徽宗曰:「卿言是也。」格不下。嘗 夜盛寒,草制槁進,帝猶坐賞其警敏,賜詩以為寵。京 免相,閣當制,歷數其過,詞語遒拔,人士多傳誦之。京 復相,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浙部和買絹,杭獨居十 三,戶有至數百匹者,閣請均之他郡。杭久闕守,閣經 理有敘,去惡少年之為人害者,州以「理聞。」召拜兵部 尚書兼侍讀,復為學士。上日特賜敕詔,且有意大用。 未幾卒,年四十六。閣初出守杭,思所以固寵,辭日乞 自領花石綱事,應奉由是滋熾雲。

張舜民

[編輯]

按《宋史》本傳:「舜民,字芸叟,中進士第,為襄崇令。王安 石倡新法,舜民上書言:『便民所以窮民,強內所以弱 內,富國所以蹙國。以堂堂之天下,而與小民爭利,可 恥也』。時人壯之。元豐中,朝廷討西夏,陳留縣五路出 兵,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王師無功,舜民在 靈武詩有『白骨似沙沙似雪』及『官軍斫受降城柳為 薪』」之句,坐謫監邕州鹽米倉,又追赴鄜延詔獄,改監 郴州酒稅,會赦北還,司馬光薦其才氣秀異,剛直敢 言,以館閣校勘為監察御史。上疏論西夏彊臣爭權, 不宜加以爵命,當興師問罪。因及文彥博,左遷監登 聞鼓院。臺諫交章乞還職,不聽。通判虢州,提點秦鳳 刑獄,召拜殿中侍御史,固辭,改金部員外郎,進祕書 少監。使遼,加直祕閣、陝西轉運使,知陝、潭、青三州。元 符中,罷職付東銓,以為坊州、鳳翔,皆不赴。徽宗立,擢 右諫議大夫。居職才七日,所上事已六十章。陳陝西 之弊,曰:「以庸將而御老師,役饑民而爭曠土。」極論河 朔之困,言多剴峭。徙吏部侍郎,旋以龍圖閣待制知 定州,改同州。坐元祐黨,謫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 復集賢殿修撰,卒。舜民慷慨喜論事,善為文,自號浮 休居士。其使遼也,見其太孫禧好音樂、美姝、名茶、古 畫,以為他日必有如唐張義潮挈十三州來歸者,不 四十年當見之。後如其言。紹興中,追贈寶文閣直學 士。

按《東坡志林》:「張舜民芸叟,邠人也,通練西事,稍能詩。 從高遵裕西征,中途作詩二絕。一云:『靈州城下千株 柳,總被官軍斫作薪。他日玉關歸去路,將何攀折贈 行人』。」一云:「『青銅峽裡韋州路,十去從軍九不回。白骨 似沙沙似雪,將軍莫上望鄉臺』。為轉運判官李密所 奏,得罪,貶郴州監稅。舜民言官軍圍靈武不下,糧盡」 而返。西人從城上問官軍漢人兀攃否?或仰而答曰: 「兀攃。」城上皆大笑。西人謂斬為兀攃也。

按《蒙齋筆談》:「芸叟侍郎,長安人。忠厚質直,尚氣節而 不為名,前朝人物中殆難多數。元豐中,有事西夏,五 路並入,時廟議經營久,既有定策,欲一舉遂滅。夏五 路帥鄜延種諤、環慶高遵裕、涇原劉昌祚,其二人河 南王中正、熙河李憲。芸叟為高遵裕機宜,諸軍皆聽 遵裕節制,師出既無功,遵裕坐貶。有得芸叟軍中詩」 上聞者坐謗訕,謫監郴州酒。余先大父魏公適為湖 南憲,傾意待之,芸叟意感激,自是以兄事大父,終始 不少異,故先君與諸父皆得從其游。芸叟好古博學, 喜為詩,然皆有思致,緩而不迫,非徒為矯忿者。初謫 時,言五路事者,其賓客各自為主不同,芸叟每折之 以故,人皆不樂。會道中聞蛙聲,乃有詩曰:「一夜蛙聲 不暫停,近如相和遠如爭。信知不為官私事,應恨疏 螢徹曉明。」荊公見而笑曰:「舜民此語不為過。」崇寧間, 以黨籍廢居長安,關中人無貴賤以為父師。余季父 官鄜州,特往過之。始,當國者欲逐元祐人,召其腹心 數輩,更相排擊略盡。已而當國者自衰,復為召致者 所攻。芸叟因言:事苟「不以理相乘,自應爾。」指其壁後 題字曰:「亦嘗見吾扇詩乎?」季父趨視之,則曰:「扇子解 招風,本要熱時用。秋來掛壁間,卻被風吹動。」其詩大 抵多類此。夜與挭等語,不甚悉其為人,前輩風流日 遠,後生不可不少知。因為道其本末。大父在湖南,年 纔六十餘,求宮祠歸吳下。芸叟有《送行詩》,先君嘗使 余謹藏之,後為兵亂亡去,偶記其全篇附之:「還持使 節請祠真,便作吳江漸退身。憑軾幾州蒙惠愛,歸裝 一味是清貧。相思欲控琴高鯉,卜宅須邀李子鄰。不 是薦章論再起,朝廷自重老成人。」吳下有《乘魚橋》雲, 琴高生登仙處,故有控鯉之句雲。

黃伯思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 閩,為邵武人。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凌雲意。自幼 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餘言。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 兒言,無遺誤者。嘗夢孔雀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 以履任為假承務郎。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游。履」 將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亦奇之。元符三年,進 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丁內 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秩滿,留 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 卿家商、周、秦、漢彝器款識,研究字畫體製,悉能辨正 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初, 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 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咸有依據,作《刊誤》二卷。由是 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牘者多藏 弆。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 文字,改京秩。尋監護崇恩太后園陵使司,掌管箋奏。 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祕書省校書郎。未幾,遷祕書郎。縱 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 家,天官、地理、律曆、卜筮之說,無不精詣。凡詔講明前 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贋,以素學與聞議論發 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踰再考,丁外艱,宿 抱羸瘵,因喪尤甚。服除,復舊職。伯思頗好道家,自號 「雲林子,別字霄賓。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 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不踰月,以政和八年卒, 年四十。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 文集五十卷、《翼騷》一卷。二子:詔右宣教郎、荊湖南路 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䚮,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 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餘論》三卷。

張耒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人。幼穎異,十三 歲能為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游學於陳,學 官蘇轍愛之,因得從軾游。軾亦深知之,稱其文汪洋 沖澹,有一倡三歎之聲。弱冠第進士,歷臨淮主簿、壽 安尉、咸平縣丞,入為太學錄。范純仁以館閣薦,試祕 書省正字、著作佐郎、祕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居三」 館八年,顧義自守,泊如也。擢起居舍人。紹聖初,請郡, 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黨籍,徙宣州,謫監黃州酒稅, 徙復州。徽宗立,起為通判黃州、知兗州,召為太常少 卿。甫數月,復出知潁州、汝州。崇寧初,復坐黨籍落職, 主管明道宮。初,耒在潁,聞蘇軾訃,為舉哀行服,言者 以為言,遂貶房州別駕,安置於黃。五年得自便,居陳 州。耒儀觀甚偉,有雄才,筆力絕健,於騷詞尤長。時二 蘇及黃庭堅、晁補之輩相繼歿,耒獨存。士人就學者 眾,分日載酒殽飲食之。誨人作文,以理為主。嘗著論 云:「自《六經》以下,至於諸子百氏,騷人辯士論述,大抵 皆將以為寓理之具也。」故學文之端,急於明理。如知 文而不務理,求文之「工,世未嘗有也。夫決水於江河、 淮海也,順道而行,滔滔汨汨,日夜不止,衝砥柱,絕呂 梁,放於江湖而納之海。其舒為淪漣,鼓為波濤,激之 為風飆,怒之為雷霆,蛟龍魚鱉,噴薄出沒,是水之奇 變也。水之初豈若是哉?順道而決之,因其所遇而變 生焉。溝瀆東決而西竭,下滿而上虛,日夜激之,欲見 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達 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溝瀆而求水之奇,此無 見於理,而欲以言語句讀為奇,反覆咀嚼,卒亦無有, 文之陋也。」學者以為至言。作詩晚歲亦務平淡,效白 居易體,而樂府效張籍。久於投閒,家益貧,郡守翟汝 文欲為買公田,謝不取。晚監南嶽廟,主管崇福宮。卒, 年六十一。建炎初,贈集英殿修撰。

蔡肇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肇字天啟,潤州丹陽人。能為文,最長 歌詩。初事王安石,見器重。又從蘇軾游,聲譽益顯。第 進士,歷明州司戶參軍、江陵推官。元祐中,為太學正, 通判常州。召為衛尉寺丞,提舉永興路常平。徽宗初, 入為戶部員外郎,兼編修國史。言者論其學術反覆。 提舉兩浙刑獄。張商英當國,引為禮部員外,進起居」 郎,拜中書舍人。前此,試三題,率以「宰相上馬」為之候, 肇援筆立就,不加潤飾,商英讀之擊節。纔踰月,以草 御史辛義責辭不稱,罷為顯謨閣待制、知明州。言者 又論其「包藏異意,非議辟雍」,以為不當。立奪職,提舉 洞霄宮。會赦復之,卒。

米芾友仁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芾字元章,吳人也。以母侍宣仁後藩 邸舊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知 無為軍,召為書畫學博士,賜對便殿。上其子友仁所 作《楚山清曉圖》,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卒年四 十九。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於翰墨,沈 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 臨移,至亂真不可辨。精於鑒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 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嘗摘其詩句書扇上,蘇軾 亦喜譽之。冠服效唐人,風神蕭散,音吐清暢,所至人

聚觀之,而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所為譎異,時
考證
有可傳笑者。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

「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又不能與世 俯仰,故從仕數困。嘗奉詔倣《黃庭》小楷作「周興嗣《千 字韻語》」,又入宣和殿,觀禁內所藏,人以為寵。

子友仁,字元暉。力學嗜古,亦善書畫,世號「小米。」仕至 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

按《揮麈後錄》:米元章,崇寧初為江淮制置發運司勾 當直達綱運。置司真州,大漕張勵深道見其「滑稽玩 世,不能俯仰順時,深不樂之,每加形跡,元章甚不能 堪。會蔡元長拜相,元章知己也,走私僕愬於元長,乞 於銜位中削去『所帶『制置發運司』』」五字,仍降旨請給 序位,人從並同監司。元長悉從之,遣僕人持敕命以 來。元章既得之,閉戶自書《新刺》。凌晨拜命畢,呵殿徑 入謁,直抵張之廳事。張驚愕莫測,及展刺,即講鈞敵 之禮,始知所以。既退,憤然語坐客云:「米元章一生證 候,今日乃使著矣。」後元章以能書得幸祐陵,擢列星 曹。國朝以任子為南宮舍人者,惟龐懋賢元英與元 章二人。元章晚益豪放,不拘繩檢,故蔡天啟作其《墓 碑》云:「君與西蜀劉涇巨濟、長安薛紹彭道祖友善,三 公風神蕭散,蓋一流人也。」又云:「冠服用唐規制,所至 人聚觀之,視其眉宇軒然,進趨襜如,音吐鴻暢,雖不 識者,知其為米元章也。」

按《雞肋編》:「米芾元章,或雲其母本產媼,出入禁中,以 勞補其子為殿侍,後登進士第。善書,尤工臨摹。人有 古帖假之,率多為其換易真本,至於紙素破汙,皆能 為之,卒莫辨也。有好潔之癖,任太常博士,奉祠太廟, 乃洗去祭服藻火,坐是被黜,然亦不能忘情。其知漣 水軍日,先公為漕使,每傳觀公牘,未嘗滌手。余昆弟」 訪之,方授剌,見已胥與矣,以是知其偽為也。宗室華 源邵王仲,家多聲伎,嘗欲驗之。大會賓客,獨設一榻 待之,使數卒解衣袒臂,奉其酒饌。是姬環於他客,杯 盤狼籍。久之亦自遷坐於眾賓之間,乃知潔癖非天 性也。然人物標致可愛,故一時名士俱與之游。其作 文亦狂怪,嘗作詩云:「飯白雲留子,茶甘露有兄。」人不 省露。兄故嘗叩之,乃曰:「只是甘露哥哥耳。」大觀中至 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卒。

按《軒渠錄》:米元章喜潔,金陵人段拂,字去塵,登第,元 章見其小錄,喜曰:「觀此人名字,必潔人也。」亟造議,親 以女妻之。

米元章居鎮江,嘗在甘露寺,榜其所居曰「米老庵。」甘 露大火,惟李衛公塔及米老庵獨存。有戲之者云:「神 護李衛公塔,颯天留米老娘庵,蔘元章母入內祗應 老娘。」元章以母故命官。

按《春渚紀聞》:米元章為書學博士,一日,上幸後苑,春 物韶美,儀衛嚴整,遽召芾至,出烏絲欄一軸,宣語曰: 「知卿能大書,為朕竟此軸。」芾拜舞訖,即綰袖䑛筆伸 卷,神韻可觀,大書二十言以進曰:「目眩九光開,雲蒸 步起雷。不知天近遠,親見玉皇來。」上大喜,錫賚甚渥。 又一日,上與蔡京論書艮岳,復召芾至,令書一大屏, 顧左右宣取筆硯,而上指御案間端研,使就用之。芾 書成,即捧硯跪請曰:「此硯經賜臣,芾濡染不堪,復以 進御取進止。」上大笑,因以賜之。芾蹈舞以謝,即抱負 趨出,餘墨霑漬袍袖,而喜見顏色。上顧蔡京曰:「顛名 不虛傳也。」京奏曰:「『芾人品誠高,所謂不可無一,不可 有二』者也。」

米元章為雍丘令,適旱蝗大起,而鄰尉司焚瘞後遂 致滋蔓,即責里正併力捕除。或言盡緣雍丘驅逐過 此,尉亦輕脫,即移文載里正之語致牒雍丘,請各務 打撲收埋本處地分,勿以鄰國為壑者。時元章方與 客飯,視牒大笑,取筆大批其後付之云:「蝗蟲原是空 飛物,天遣來為百姓災。本縣若還驅得去,貴司卻請 打回來。」傳者無不絕倒。

按《清波雜志》:徽宗嘗命米芾以兩韻詩草書御屏,次 韻乃押「中」字,行筆自上至下,其直如線。上稱賞曰:「名 下無虛士。」芾即取所用硯入懷,墨汁淋漓,奏曰:「硯經 臣下用,不敢復進御,臣敢拜賜。」又一日米回人書,親 舊有密於窗隙窺其寫至,芾再拜,即放筆於案,整襟 端下兩拜。三學多士皆知其說。

老米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搨搨,竟併與真 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 多。東坡《二王帖跋》云:「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 聖智。」因藉以譏之。舊傳老米在儀真,於中貴人舟中 見王右軍帖,米以他畫易之,未允。老米因大呼,據舷 欲赴水,其人大驚,亟畀之。好奇喜異,雖性命有所不 計。人皆傳以為笑。曾祖殿撰與元章交契無間,凡有 書畫,隨其好即與之。一日,元章言得一硯,非世間物, 殆天地祕藏,待我而識之。答曰:「公雖名博識,所得之 物,真贗居半,特善誇耳,得見乎?」元章起取於笥,曾祖 亦隨起,索巾滌手者再,若欲敬觀狀。元章顧而喜,硯 出,曾祖稱賞不已,且云:「誠為尤物,未」知發墨如何,命 取水,水未至,亟以唾點磨研,元章變色而言曰:「公何先恭而後倨?硯汙矣,不可用為公贈。」初但以其好潔, 欲資戲笑,繼歸之,竟不納。

按《錢氏私誌》:徽皇聞米元章有字學。一日,於瑤林殿 張絹圖,方廣二丈許,設瑪瑙硯、李廷珪墨、牙管筆、金 硯匣、玉鎮紙、水滴,召米書之。上出簾觀看,令梁守道 相伴,賜酒果,乃反繫袍袖,跳躍便捷,落筆如雲,龍蛇 飛動。聞上在簾下回顧,抗聲曰:「奇絕陛下!」上大喜,盡 以硯匣鎮紙之屬賜之,尋除書學博士。一日,崇政殿 對事畢,手執劄子,上顧視,令留椅子上米,乃顧朵殿 云:「皇帝叫內侍要唾盂。」閤門彈奏,上云:「俊人不可以 禮法拘。」一日,見蔡魯公,蔡云:「元章書法之妙,今日可 謂第一。龜山須還他曼卿佛牌為第一。」米曰:「恁地時, 龜山卻且做第二米。」有《孔子贊》曰:「孔子孔子!大哉孔 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 子,《大哉》孔子!

劉詵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詵字應伯,福州福清人。中進士第,歷 莆田主簿,知廬江縣。崇寧中,為講議司檢討官,進軍 器、大理丞、大晟府典樂。詵通音律,嘗上歷代雅樂因 革及宋製作之音,故委以樂事。」又言:「《周官》大司樂禁 淫聲、慢聲,蓋孔子所謂放鄭聲者。今燕樂之音,失於 高急,曲調之詞,至於鄙俚,恐不足以召和氣。宋,火德 也,音尚徵,徵調不可闕。臣按古制,旋十二宮,以七聲 得正徵一調,惟陛下裁取。」徽宗曰:「卿言是也,五聲闕 一不可。徵招角招為君臣相說之樂,此朕所欲聞而 無言者,卿宜為朕典司之。」他日,禁中出古鐘二,詔執 政召詵按於都堂,詵曰:「此與今太簇、太呂聲協。」命取 大晟鐘扣之,果應。又曰:「鐘擊之無餘韻,不如石聲。《詩》 雲『依我磬聲』者,言其清而定也。」復取以合之,聲益諧。 歷宗正、鴻臚、衛尉、太常寺少卿,纂《續因革禮》。卒,詵居 母喪盡禮。有雙芝生墓側,人以為孝感。

倪濤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濤字巨濟,廣德軍人。丱角能屬文,博 學強記。年十五,試太學第一,遂擢進士,調廬陵尉、信 陽教授,入為太學正,祕書省校書郎、著作佐郎、司勳 左司員外郎。朝廷議有事燕雲,大臣爭先決策為固 位計,皆心知不可,無敢一出口,濤獨言其非,且曰:『景 德以來,遼守約不犯邊,盟誓固在,不可渝也。天下久 平,士不習戰,軍儲又屈,毋輕議以貽後患』。」王黼怒曰: 「君敢沮軍事耶!」於是言者論其鼓唱撰造,貶監朝臣 縣酒稅,再徙茶陵船場。卒,年三十九,死之。明年,金人 犯闕,朝廷憶濤言,官其一子。有《雲陽集》傳於世。

劉弇

[編輯]

按《宋史文苑傳》,「弇字偉明,吉州安福人。兒時警穎,日 誦萬餘言。登元豐二年進士第,繼中博學宏詞科,歷 官知嘉州峨眉縣,改太學博士。元符中,有事於南郊, 弇進《南郊大禮賦》,哲宗覽之動容,以為相如、子雲復 出,除祕書省正字。徽宗即位,改著作佐郎、實錄檢討 官,以疾卒於官。弇性嗜酒,不事拘檢,為文辭剷剔瑕」 纇,卓詭不凡。有《龍雲集》三十卷,周必大序其文為「廬 陵自歐陽文忠公以文章續韓文公正傳,遂為一代 儒宗,繼之者弇也。」其相推重如此雲。

姚孝錫

[編輯]

按《齊東野語》:「孝錫字仲純,豐縣人。登宣和六年第,調 代州兵曹。金人寇雁門,州將恇怯議降,孝錫竟投床 大鼾,不與其議。既得脫去,遂往五臺薄,移疾不仕,因 家焉。時年三十九,治生積粟至數萬石,遇饑歲,盡出 以賑貧乏,鄉人德之。所居正據五臺之勝,亭榭數十 座,花竹百畝。中歲盡以家事付諸子,日與賓朋放浪」 山水詩酒間,自號醉軒,至八十三乃終。有集號《雞肋》。 有《題滕茂實祠》云:「本期蘇鄭共揚鑣,不意芝蘭失後 凋,遺老至今猶涕淚,後生無復識風標。」「西陘雁度霜 前塞,滹水樵爭日暮橋,追想平生英偉魄,凌雲一笑 豈能招。」七言如:「節物後先南北異,人情冷煖古今同」, 「『久客交情諳冷煖,衰年病骨識陰晴』,元晏暮年常抱 病,子山終日苦思歸。」「深林有獸烏先噪,廢圃無人泉 自流。」「食貧豈復甘秦炙,客病空懷奏楚音。」五言如「岸 漲魚吹沫,山空石轉雷」,「谷虛生地籟,境寂散天香」,皆 佳句也。

孫覿

[編輯]

按《桯史》:孫仲益覿《鴻慶集》《太平銘誌》,一時文名獵獵 起,四方爭輦金帛請,日至不暇給。今集中多云云,蓋 諛墓之常不足咤。獨有《武功大夫李公碑》列其間,乃 儼然一璫耳。亟稱其高風絕識,自以不獲見之為大 恨。言必稱公,殊不怍於宋用臣之論諡也。其銘曰「靖 共一德,歷踐四朝,如砥柱立,不震不搖。」亦太侈雲。余 在故府時,有同朝士為某人作行狀,言者摘其事,以 為士大夫之不忍為,即日罷去,事頗相類。仲益蓋幸 而不及於議也。

按《江西通志》:「覿,晉陵人。宣和間,以尚書郎參詳貢舉, 嘗謫寓宜黃,久為合鄧庾丞周執羔作《遷學》諸記,文詞雄偉,有古作者風。」

李怤

[編輯]

按《紫薇詩話》:李怤去言,公擇尚書猶子,少能文詞,年 十七八時作詩云:「去國城春桃李花,楓林葉病尚天 涯。今年九日風前帽,北客李舟雨後沙。」忘下四句,汪 信民甚稱之,以為有過其姪商老處。然商老詩文富 贍宏博,非後生容易可到。方臘之亂,去言有詩:「蒼黃 避地小兒女,漂泊連床老弟兄。」亦佳句也。

丁時習

[編輯]

按《貧士傳》:「時習字行可,邵武人也。父廷彥,為太學錄, 以忤蔡攸歸卒。時習遂棄青紫業,僦舍掩籬,玩讀經 史,晏如也。鄉朝貴有以書薦於有司,終不往謁。妻危 氏同甘苦,未嘗以貧窮見辭色。子百之、千之,夙興供 灑掃,具蔬食畢,即受業,恭謹終日。杜來為之立傳。」

趙嗣良

[編輯]

按《貴耳集》:嗣良,絳人也。以能文為裕陵眷遇。曾兼史 局,修《通鑑長編》。重和元年十二月,推修《四朝會要》、帝 系、后妃、吉禮三類,賞嗣良以參詳轉秩。後竄回北,上 京破,有詩曰:「建國舊碑胡月暗,興王故地野風乾。回 頭笑向王公子,騎馬隨軍上五鑾。」此殿曰五鑾,乃保 機之故巢也。

楊匯

[編輯]

按《聞見後錄》:蜀靖恭先生楊匯源澈資介潔,生遠方, 於朝廷故實,學士大夫譜牒,皆能通貫。其於中國之 士,范端明景仁,內翰純夫、尚書蘇子瞻、門下侍郎子 由外,不論也。杜門委巷之下,著書賦詩,人無知者。獨 予先君嘗薦於朝曰:「成都府布衣楊匯,學行甚高,志 節甚苦,於本朝典禮,故家氏族,奇字異書,無所不知, 杜門陋巷,若將終身。當崇尚廉恥、招徠逸遺之日,如 匯者委棄遠方,誠為可惜,伏望朝廷特加聘召。」亦不 報,竟死於委巷之下,藏書萬籤,古今石刻本過六一 堂中《集古錄》所有者。予校中祕書,間為信安郡王孟 仲仁言之。王一日侍上燕,語及靖恭先生事,上為之 一嘆,將詔予許其家以書與金石刻本來上。會予謝 病去後,先生之子知狀,乃盡以其書及金石刻本投 一部。刺史曰:「上久欲得此,為我易一官如何?」部刺史 知其不肖,紿曰:「諾。」盡私有之,遺以酒漿數壺耳。

張景修

[編輯]

按:宋葉少蘊《石林詩話》:「景修,字敏叔,常州人,余大父 客也。少刻苦作詩,至老不衰,典雅平易,時多佳句。元 豐末,為饒州浮梁令,邑子朱天錫以神童應詔,景修 作詩送之。天錫到闕,會忘取本州公據,為禮部所卻, 因擊登聞鼓院繳景修所送詩為證。神宗一見,大稱 賞之。翌日,以語宰相王禹玉,恨四方有遺材,即令召」 對。禹玉言不欲以一詩召人,恐長浮競,不若俟其秩 滿,

赴部,命之,遂止令中書籍記姓名。比景修罷官任, 神宗已升遐,亦云命矣。大觀中,始與余同為祠曹郎 中,年已幾七十,有詩數千篇。大父元祐間自湖南憲 請宮祠歸,景修嘗以詩寄曰:「聞說年來請洞霄,江湖 奉使久勤勞。有神仙處閑方得用,老成時退更高。借 宅但須新種竹,尋仙想見舊栽桃。浮梁居士塵埃甚, 鬚髮,而今也二毛。」其詩大抵類此,流落無聞,亦可惜 也。

李黻

[編輯]

按《岳州府志》:「黻字元明,桃源主簿李沖虛曾孫。幼而 嗜學,淹貫經籍。熙寧間,朝廷始以經術取士,黻深索 理致,究聖賢指歸。郡試遘疾,慨然有山林之志,葺所 居為養浩園。性好吟詠,慕元、白體。所著有《兌齋編》。當 時名流如李康年等皆與之唱酬,鄉里就學者幾百 人。宣和三年卒。邑令雷抗為墓誌銘。」

林放

[編輯]

按《浙江通志》:「放,仙居人。元祐中,將上禮部,以親死廬 墓不果。後遂築草堂於東山隱焉。其《高臥》詩有『脫巾 坦腹臥其下,此身直與淵明儔』」之句。大觀中,詔求八 行郡縣,以放應,復去之。左譽銘其墓。

張仲容

[編輯]

按《山西通志》:「仲容,上黨人。徽宗時登科,仕屯田員外 郎,以好士名天下。後致仕,以詩名。」

梁材

[編輯]

按《吉安府志》:「梁材,字景節,龍泉人。甫冠,有文名。大觀 間,應詔上書規切時政,用事者惡其語,罷歸。尤工樂 府,與胡忠簡、王庭珪友善。」

王當

[編輯]

按《四川總志》:「王當,字子思,眉州人。博覽古今,著《春秋 列國名臣傳》五十卷。元祐中,蘇軾以賢良方正薦,廷 對慷慨,不避權貴,調龍游尉。蔡京知成都,舉為學官, 不赴。後京入相,遂不復仕。富於經學,尤邃《易》與《春秋》, 皆為之傳,得聖人之意。」

石𢘅

[編輯]

按《太平府志》:「𢘅,字敏若。曾祖待問,卜居蕪湖,至𢘅弱 不好弄,書過目輒成誦。長為文,有老氣。禹勤嘗拊之曰:『吾家千里駒,襲曾大父異科,不難也』。」元符三年,登 進士第,益取經史百家以至醫藥卜筮之書,掇其英 奇,踰年,下筆皆驚人語,攜進捲入京師。崇寧元年召 試,中博學宏詞科,都人爭錄其文,謂有貞元元和風。 宣和間,梁師成弄威福,鉤致知名士以自文。或語𢘅 曰:「一見之,立貴顯。」𢘅愀然曰:「腐夫弄柄,豈國之福?恨 未能手批蠹根,奈何欲因以取富貴?」以故排擯於外, 官不脫選,職止州幕,自號橘林,卒年三十四。𢘅幼隨 父尉彭澤,嘗讀書三巖,黃庭堅過之,為銘其巖,謂橘 林三少者,𢘅兄弟也。又贈詩曰:「才似謫仙惟欠酒,清 如宋玉更逢秋。相看領會一談勝,惟有月明江水流。」 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有《橘林集》行世,後人詩話往往 摘其警策句為法雲。

王易簡

[編輯]

按《江西通志》:「易簡,南康人。善經學,兼通詞賦,徽宗眷 遇,仕至資政殿學士兼侍講。子寓亦有文藻,官國子 司業、中書舍人。宣和末,遷翰林學士、尚書左丞。」

馮寅

[編輯]

按《廣東通志》:「寅,字賓之,英德人。少博學好古,不為習 俗所移。登政和二年進士,歷廣州別駕,權知梧州軍, 亦有聲於時。」

謝升孫

[編輯]

按《江西通志》:「升孫,號南窗,南城人。舉進士,官翰林編 修。以文學名世,朝野之士尊稱之曰南窗先生。有《詩 義斷法》行於世。」

鄧名世

[編輯]

按《臨川縣志》:「名世,字元亞。天資篤厚,為文長於敘事, 同舍勸其毋藏元祐黨人文集,名世笑曰:『是足以廢 吾身乎』?乃杜門卻掃,益研究經史。御史劉大中得所 著《春秋四譜》等書,薦召,遂以布衣上殿,進《治人實務》 等說,上嘉納。尋賜出身,除敕令所刪修官,兼史館校 勘。先是,修《哲宗實錄》,亡元祐八年若干卷,名世以舊」 史參攷補成之。歸築室讀書,扁曰「太史書堂。」踰年,還 舊官奉祠,卒,年五十七。所著有《春秋論說》《春秋類史》 《春秋公子譜》《列國諸臣圖》《左氏韻語》《國朝宰相年表》 《古今姓氏辨證》《皇極大衍數》《大樂書》,合三百卷。

黃邦俊

[編輯]

按《福建通志》:「邦俊,永福人。政和進士,累遷大理丞,後 知英州。著《貞陽共理集》二卷,《胥訓告文》三卷,《纂韻譜》六卷,《強記集》八卷。」

楊天惠

[編輯]

按《四川總志》:「天惠,郫縣人。幼警敏,嘗取韓愈、歐陽修 文集縱觀,作歌行十數篇。元豐進士。徽宗時上書言 事甚剴切,後入黨籍,有文集行於世。」

鄧考甫

[編輯]

按《江西通志》:「考甫字成之,臨川人。嘉祐二年進士,授 虔州司理。虔多盜犴,獄常滿,考甫至獄,為清。徽宗即 位,考甫時年八十一矣,上言熙豐以降,奸臣疊起,亂 天下。蔡京惡之,遂以謗訕列名黨籍第一,追官羈管 筠州。即其家搜奏稿,焚於都堂。紹興初,詔贈直祕閣, 官其一孫。考甫嘗集諸史,敘古今興廢之由,旁羅事」 物,為書數十卷,名曰《卜世大寶龜》。又有「《文昌集》《三朝 奏議》若干卷,及《伊周素蘊義命》,雜著《太平策要》」二百 五十餘篇。

馮晦

[編輯]

按《廣東通志》:「晦字文顯,英德人,寅之族子也。少篤學, 師於寅,大有心得,尤工詩賦。隱居教授,遊其門者,率 敦德自好。所著有《南山雜詠》傳於世。」

江文海

[編輯]

按《江西通志》:「文海,字會龍,南城人。以能詩薦,官至禮 部侍郎。廣學多覽,著書一卷。自歷代制度古今政治、 人物賢否,靡不具載,名曰《博約考》,學者傳之。」

朱彥

[編輯]

按《建昌府志》:「朱彥,南豐人。舉進士,官至刑部侍郎,顯 謨閣待制。有小民曉出負販晝歸,賊刃其母,賊盜而 遺刃在傍。寇既逸,鄰伍執其子告官,鍛鍊誣服,獄具。 公疑其冤,索刃推辨,得真賊而出其子,除太學博士。 嘗講《羔羊》詩,詞旨明切,諸生刻石堂上。公謝官表云: 『揚』。」請幫助識別此字。「數舍,江山無跋涉之勞;持節十城,兄弟有交承 之幸。」上覽表,喜其詞簡理盡。一日,語宰相張商英曰: 「近日制誥文氣凋弊,可具文采十人以聞。」商英首以 公薦,上曰:「朕喜其文久矣,可除中書舍人。」商英曰:「朱 彥已除刑部侍郎,舍人之職,似是左遷。」上命公立班, 特在六侍之上,朝論榮之。

李元白

[編輯]

按《福建通志》:「元白名齊,以字行,寧化人。博覽強記,嘗 集《大觀昇平詞》若干首以進,得初品官。」

時敏

[編輯]

按《江南通志》:「時敏,溧陽人。少聰慧,讀書一覽成誦,屬 文敏速。登政和辛卯第,擢大理寺丞,國有禮制皆令

掌之。累官敷文閣待制
考證

仇著

[編輯]

按《江南通志》:「仇著,棠邑人。仕至朝散大夫,知梓州。子 博,年十三,作《至樂堂記》。蘇軾見其文,奇之。」

唐棣

[編輯]

按《江南通志》:「棣字彥思,宜興人。政和五年進士,以理 學著。嘗纂次程頤《語錄》,凡百四十條。」

任獻夫

[編輯]

按《湖廣通志》:「獻夫,字安世,蒲圻人。政和八年進士。溫 厚淳雅,口吃若不能言,而中抱淵實,立志遠大,為文 沖淡平易,理致精密,人不能及。歷荊門刑曹,著有異 績。」

蔣璯

[編輯]

按《寧波府志》:璯,字季莊。宣和間,鄙王氏之學,閉戶窮 經,不妄與人接。高閌居明州,每過訪其廬,輒相對小 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或問閌曰:「『蔣君不 多與人周旋,而獨與君厚,何也』?閌曰:『閌終歲讀書,凡 有疑未判與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 不迎刃而解。蔣君所長,他人未必知之,閌得為知己』」, 幸矣。

吳簡言

[編輯]

按《福建通志》:簡言,長汀人。年十二即有聲,登進士,調 綿州戶曹。崇寧中,擢博學宏詞科。嘗經巫山神女廟, 題絕句。

云:惆悵巫娥事不平,當時一夢是虛成。只因

「宋玉閒唇吻,流盡巴江洗不清。」是夜,夢神女來見,曰: 「君詩雅正,當以順風相謝。」明日解纜,一瞬百里。

鄧旦

[編輯]

按《福建通志》:「鄧旦,連城都統察族人。博極群書,四舉 於禮部。年甫壯,即無復仕進意,卜築石門巖,嘯詠其 中。或趣之應舉,答曰:『勿復敗吾佳思』。」

任諒

[編輯]

按《四川總志》:諒,眉山人,徙汝陽。幼孤力學,舉進士,累 官龍圖閣直學士,知京兆府。諒能前知郭藥師必反, 嘗為《懷州新學碑》,徽宗見之,嘆曰:「文士也。」

饒子儀

[編輯]

按《江西通志》:「子儀,字元禮,臨川人。從胡瑗孫復授經, 親沒不事科舉。楊傑授以星曆諸書,莫不洞究。結庵 凌雲山,名曰葆光。杜門著書。臨江守王說欲迎致軍 學,郡守劉公臣曰:『吾州有士如此,令他之,可乎』?乃迎 還,躬率諸生聽講說。崇寧初,詔舉懷才抱藝、養素丘 園之士,郡以子儀應詔。所著《編年史要》,陳瓘為之序」, 謂其「事核旨密,有補於聖經。」又有《周易》《論語解》及詩、 文集。

沈虛中

[編輯]

按《廣德州志》:「虛中,沈晦榜,翰林院知制誥。博洽多聞, 所著有《通鑑事數》《左傳國語要略》《考異略》《國史要綱》 《桐川集》等書,行於世,官至吏部尚書。」

徐遹

[編輯]

按《福建通志》:「遹字紹聞,甌寧人。崇寧間,以特奏對策 合旨,擢第一人。遹詩云:『白髮青衫老得官,瓊林頓覺 酒腸寬。平康夜過無人問,留得宮花醉後看』。入館,為 校書,改直祕閣,知廣德軍。」

曾元忠

[編輯]

按《江西通志》:「元忠,字居正,永豐人。大觀進士,仕司戶, 改廣州教授。自以居官不得專意文學,致其事去,博 極群書。其著述若《春秋曆法》《古今年表》《論語解》《易解》《太元經解》,尤為後人所誦法。」

何大圭

[編輯]

按《廣德州志》:「大圭,字晉之,早年有俊聲,宣政間為館 職,其人跅?」𧿶不羈,仕亦不偶,嘗有語曰:「茅屋松窗小 隱家,茶煙漠漠水斜斜。簷間乳燕未成語,庭下石榴 爭放花。賴有詩書銷白日,倦隨車馬走黃沙。林前舊 約好徑去,風雨滿江垂釣車。」又嘗為韓貴人作《樂語》, 乃以「唐吏部」、「漢將軍」為對,人喜傳之。

吳沆

[編輯]

按《江西通志》:「沆字德達,崇仁人。幼孤,事母孝,博通經 史。政和六年,進《周禮本制圖論》,下禮部,隱居環溪,號 無莫居士,門人私諡曰文通先生。所著有《易論語發 微》《老子解》《環溪集》《環溪詩話》,凡數十萬言。」

吳芘仲

[編輯]

按《廣東通志》:「復古子芘仲,能文章,善書札,嘗作《歸鳳 賦》,軾甚稱之。」

范周

[編輯]

按《蘇州府志》:「周,字無外,仲淹從孫。負才不羈,工詩詞, 安貧自樂,未嘗屈折於人。所居號范家園。方臘之亂, 州民團結巡護,雖士流不免。周率學舍諸生,冠帶夜 行。」

以大鐙籠題詩其上云:「自古輕儒莫若秦,山河社 稷付他人。而今重士如周室,忍使書生作夜巡。」守將 聞之,亟為罷去。嘗為知州,盛章賦《雙蓮》《元宵》等詞,皆 見稱於時。

陳易

[編輯]

按《福建通志》:「易字體常,仙遊人。好學工詩。熙寧中,遊京師,王安石邀入府,一見不辭而歸,隱於蔡溪,野服 角巾,泊如也。崇寧間,舉遺逸八行皆不就。謝表有云: 『蚤初修於八行,晚但了於一心。心既本無,行於何有』? 後轉運判官陳覺民又以行能尤異薦,終不就,居巖 左五十年。」

韋許

[編輯]

按《江南通志》:「許字深道,家蕪湖,志尚矯潔,赴善如飢 渴。讀書明大義,不事科舉,築堂曰獨樂,聚書數千卷。 黃庭堅兄弟與之遊。元符中,諸公貶逐,道經江上,許 承接款曲,能周其急,士大夫重之。陳瓘為作《獨樂堂 記》。政和中,樞密張叔夜薦於朝,不果行。紹興初,時宰 言其事,高宗云:『當今誰知有元祐人如韋、許者,可以』」 常人比哉?授以官,許拜命而不署銜,自號「蕪陰居士。」

祝顏

[編輯]

按《浙江通志》:「顏字景深,麗水人。大觀中,舉八行貢太 學,三年以舍選登進。嘗賦《孟軻勇於義賦》,膾炙人口, 時號祝孟軻。終宣教郎。」

鄭進古

[編輯]

按《江西通志》:「進古,字時述,貴溪人。大觀進士,任武選 員外郎。有詩文三卷,名《鳴鶴集》,朝散郎宋昭序之。」

姜唐佐黎子雲 王霄 王公輔

[編輯]

按《廣東通志》:「唐佐,瓊山人。從蘇軾學。軾重其才,亟稱 之,尋薦於鄉。瓊人鄉薦自唐佐始。嘗隨計過汝陽,逢 軾弟轍,亦謂唐佐詞氣有中州士人風。後竟不仕,卒 時儋州黎子雲、王霄、王公輔並有潛德,軾俱與之遊。 雲兄弟俱好學,所居林木幽雅,軾屢過焉,扁其堂曰 『載酒』。霄年七十餘,始應貢,辟雍三年,歸並不出。州守」 李光稱其夙學,年九十六,公輔精天文,占星多中,每 見稱於軾雲。

李南仲

[編輯]

按《廣東通志》:「南仲,英德人。性敏,日誦萬言。十歲舉神 童,授從事郎。歸省,自以學未大成,削蹤羅浮,誦讀不 輟。提舉儒學韓謹、劉暐並重其學行,優待之。人呼其 讀書處曰『李秀巖雲』。」所著有《羅浮賦》,世所傳誦。大觀 初,知康州,以治行聞。

張大中

[編輯]

按《四川總志》:「大中,通川人。群經百氏,一覽不忘,人目 為書廚。宣和間,舉進士,授南浦令,時稱廉吏。累官果 州通判。」

鄭廷芬

[編輯]

按《福建通志》:「廷芬,字國華,興化人。蚤以詞藝著聲,登 大觀三年第,自博士加直祕閣,歷成都轉運副使,卒 於官。所著有《易索隱》等書。」

蔣敏修

[編輯]

按《湖廣通志》:「敏修,字臻甫,道州人。五十,遍讀諸經子 書。其父璨命作《無絃琴賦》立成,人異之。既長,以文名。 元豐八年登進士,任桂州理刑掾。有文稿三十卷。」

胡緝

[編輯]

按《江南通志》:「緝字舜舉,丹陽人。舉於鄉,為府學正。工 詩文。孫尚書覿稱其非前輩所及。」

胡致隆

[編輯]

按《江西通志》:「致隆,字藏之,清江人。讀書耽為王氏學。 致和初上封事,詔旌其門。能詩,嘗與黃山谷往來,自 號瀟灘居士。」

梁子美

[編輯]

按《山東通志》:子美字才甫,彥昌子。以恩補將仕郎,歷 官都轉運使、中大夫,直祕閣。每有奏請,皆當上心,朝 廷甚重之。拜戶部尚書,又命兼開封尹。子美懇避,上 曰:「卿四世京尹,縉紳盛事。」乃詔作記,揭於廳事。拜中 書侍郎,乞罷,出守鄆州,鄉里榮之。善屬文,尤工於詩。 有《耆英集》一百卷,奏議一百卷。

賡邃明

[編輯]

按《廣西通志》:「邃明,清湘人。尚氣節,能文章,尤長於樂 府。陳了齋瓘南遷,過全日,州郡待之甚峻,邃明獨於 逆旅中相問勞如故舊。了齋北歸,龍圖學士折彥質 亦貶嶺南,道遇之,問南中相識,以邃明薦。彥質因邂 逅與語,甚悅,欲與之俱,邃明慨然從之。一日渡海,風 濤大作,邃明持劍厲聲曰:『有宋忠臣在』。風濤遂息。後」 數年,彥質還,而邃明死,彥質作詩弔之,官其一子。

孫叔通

[編輯]

按《江西通志》:「叔通,字深道,龍泉人。初與薦至京,因星 變陳言請開黨禁,召用舊人,忤蔡京以歸。政和二年 壬辰,始出籍,中進士第,歷官清海節度推官。時方禁 史,學士至有不知魏、晉者。叔通儲書萬卷,歷代興廢 治亂得失,叩之響應,時號『孫書庫』。」

徐師仁

[編輯]

按《福建通志》:「師仁,字從聖,雄子。幼敏悟,甫七歲,過母 家,值外祖讀《霍光傳》,疑光何為不學無術,師仁曰:『伊 尹放太甲而光不知,非不學耶』?」外祖大驚,大觀初登 第,歷祕書省校書郎。時修史遍選天下,得四人,師仁 居其一。後遷著作佐郎,在東觀得讀未見書,有集行於世。

李公彥

[編輯]

按《江西通志》:「公彥字成德,臨川人。元符二年進士。宣 和三年,中詞學兼茂科,累遷宗正卿。素為朱勝非、呂 頤浩所知,及當國,公彥引退,除淮浙發運使,入為吏 部侍郎。平居與謝溪堂、曾艇齋相倡和,有宮詞百餘 篇及《潛堂詩話》、文集。」

雷度

[編輯]

按《江西通志》:「度字世則,臨川人。觀書一過成誦,為文 未嘗起草。靖康初為舉首。然無意利祿,築庵題曰『卷 石,閉戶讀書,有惡少撓之,度笑曰:『此殆不吾安耳,豈 可重違其意』?棄而之他。晚研精於《易》,儼然凝坐,塵埃 滿席,雖親賓入戶不之見。鄉黨不義者每愧懼曰:『先 生得無知乎』』?」有《書易口義》、文集共八卷。

鄧輈

[編輯]

按《江西通志》:「輈字國驂,宗仁人。博學強記,為文簡嚴。 靖康間,以布衣言事不合,歸隱。先是,邑西北境山險 多盜,輈謂即其地立縣乃可止。言於邑丞張詠,白計 使聞於朝,創樂安縣,盜遂息。自號陋室。有文集二十 卷,門人私諡曰文定。」

汪端友

[編輯]

按《浙江通志》:「端友,字子我,陳留人。與呂居仁多倡和。 端友以元祐黨家居,不仕,亦不娶,隱居封丘門外。靖 康初,丞相吳敏薦為承務郎、諸王宮教授。上書辯宣 仁誣謗,遭黜。渡江,寓居桐廬蘆次源,自號七里先生。 所著有《自然庵集》七卷行於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