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6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六十七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六十七卷目錄

 讖緯部彙考一

  後漢光武帝中元一則 明帝永平一則 順帝永建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唐代宗大曆一則

  元世祖至元二則 武宗至大一則 泰定帝泰定一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讖緯部彙考二

  隋書經籍志讖緯

  唐書藝文志讖緯

  宋史藝文志易類

  宋鄭樵通志易讖緯 書讖緯 詩讖緯 春秋讖緯 禮記讖緯 樂讖緯

  孝經讖緯 論語讖緯

  馬端臨文獻通考讖緯

  明焦竑經籍志讖緯

 讖緯部總論

  晉摯虞文集圖讖

  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

  宋洪邁容齋隨筆讖緯之學

  明王褘青巖叢錄論緯書

 讖緯部藝文

  與劉龔論圖緯書     後漢蘇竟

  駁圖讖疏          張衡

  賈逵傳贊         宋范曄

  正緯贊          梁劉勰

 讖緯部紀事

 讖緯部雜錄

經籍典第三百六十七卷

讖緯部彙考一

[編輯]

後漢

[編輯]

光武帝中元元年宣布圖讖於天下

[編輯]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中元元年十一月甲子,起明 堂辟雍及卜郊兆域,宣布圖讖於天下。」

明帝永平 年賈逵上言左氏與圖讖合者令寫其傳詁藏之祕書

[編輯]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賈逵傳》,永平中上言, 「《左氏》與圖讖合者,先帝不遺芻蕘,省納臣言,寫其傳 詁,藏之祕書。」

順帝永建 年張衡以圖緯虛妄非聖人之法上疏請禁絕之

[編輯]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 按《張衡傳》:「順帝初,再轉 復為太史令。初,光武善圖讖,及顯宗、肅宗因祖述焉。 自中興之後,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妖言。衡以圖 緯虛妄,非聖人之法,乃上疏曰:『立言於前,有徵於後, 謂之讖書。至於永建復統,則不能知此其欺世罔俗, 情偽較然,莫之糾禁。宜收藏圖讖,一禁絕之,則朱紫 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

[編輯]

武帝泰始三年禁星氣讖緯之學

[編輯]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三年十二月,禁星氣讖緯之 學。」

北魏

[編輯]

孝文帝太和九年春正月戊寅詔以圖讖諸書非墳典所載者嚴加禁斷

[編輯]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九年春正月戊寅,詔曰: 「圖讖之興,起於三季。既非經國之典,徒為妖邪所憑。 自今圖讖祕緯及名為《孔子閉房記》者,一皆焚之,留 者以大辟論。又諸巫覡假稱神鬼,妄說吉凶,及委巷 諸卜,非墳典所載者,嚴加禁斷。」

[編輯]

文帝開皇十三年制私家不得隱藏緯候圖讖

[編輯]

按《北史文帝本紀》:開皇十三年「二月丁酉,制私家不 得隱藏緯候圖讖。」

[編輯]

代宗大曆二年正月詔禁斷讖緯諸書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二年春正月癸酉,詔:「天文著象,職在於疇人;讖緯不 經,蠹深於疑眾。蓋有國之禁,非私家所藏。雖裨竈明 徵,子產尚推之人事;玉彤必驗,景略猶寘於典刑。況 動皆訛謬,率是矯誣者乎?故聖人以經籍之義,資理 化之本,側言曲學,實紊大猷。去左道之亂政,俾彝倫 而」攸敘。自四方多故,一紀於茲,或有妄庸,輒陳休咎假造符命,私習星曆,共肆窮鄉之辨,相傳委巷之譚, 作偽多端,順非倖澤,熒惑州縣,註誤閭閻,壞紀挾邪, 莫逾於此。其元象器局、《天文圖書》《七曜曆》《太一雷公 式》等,私家不合輒有。今後天下諸州府,切宜禁斷。

[編輯]

世祖至元十年禁陰陽圖讖等書

[編輯]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年春正月己未,禁陰陽圖 讖等書。」

至元二十一年五月,括天下私藏《圖讖》等書。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一年五月庚午,括天下 私藏天文圖讖《太乙雷公七曜曆推背圖》《苗太監曆》, 有私習及收匿者罪之。」

武宗至大二年命趙孟頫繪圖藏諸祕書

[編輯]

按《元史武帝本紀》:「至大二年九月,命集賢學士趙孟 頫繪圖藏諸祕書。」

泰定帝泰定二年十二月禁圖讖私藏不獻者罪之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二年十二月丁亥禁圖讖私藏不獻者罪之

[編輯]

[編輯]

太祖洪武六年趙俶請屏陰陽讖卜諸書

[編輯]

按《明外史趙俶傳》:「洪武六年,徵至論經史,貫串古今, 除國子博士。帝御奉天殿,召俶等曰:『經學必宗孔子, 毋以儀秦縱橫』。俶請以正定《十三經》頒示天下,屏陰 陽讖卜諸書,勿列學官。」

讖緯部彙考二

[編輯]

《隋書經籍志》

[編輯]

《讖緯》

[編輯]

《河圖》二十卷。梁《河圖洛書》二十四卷目錄一卷,亡 《河圖龍文》一卷。

《易緯》八卷。鄭元注。梁有九卷。

《尚書緯》三卷。鄭元注梁六卷。

《尚書中候》五卷。鄭元注。梁有八卷,今殘缺。

《詩緯》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十卷。

《禮緯》三卷。鄭元《注》亡。

《禮記默房》二卷。宋均注。梁有三卷,鄭元注,亡 《樂緯》三卷。宋均注。梁有《樂五鳥圖》一卷,亡。

《春秋災異》十五卷。郗萌撰。梁有「《春秋緯》三十卷,宋 均注;《春秋內事》四卷,《春秋包命》二卷,《春秋祕事》十一 卷,《書》《易》《詩》《孝經》《春秋河洛緯祕要》一卷,《五帝鉤命決 圖》一卷」,亡。

《孝經勾命決》六卷。宋均注。

《孝經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經內事》一卷。梁有《孝經雜緯》十卷,宋均注;「《孝經 元命包》一卷,《孝經古祕援神》二卷,《孝經古祕圖》一卷, 《孝經左右握》二卷,《孝經左右契圖》一卷,《孝經雌雄圖》 三卷,《孝經異本雌雄圖》二卷,《孝經分野圖》一卷,《孝經 內事圖》二卷,《孝經內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一 卷,又《口授圖》一卷;又《論語讖》八卷,宋均注;《孔老讖》十 二卷,《老子河洛讖》一卷,《尹公讖》四卷,《劉向讖》二卷,《雜 讖書》二十九卷,《堯戒舜禹》一卷,《孔子王明鏡》一卷,《郭 文金雄記》一卷,《王子年歌》一卷,《嵩高道士歌》一卷,亡。」

右十三部,合九十二卷。通計亡書,合三十二部,共一百三十二卷。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然則聖人之受命也,必因積德 累業,豐功厚利,誠著天地,澤被生人,萬物之所歸往, 神明之所福饗,則有天命之應。蓋龜龍銜負,出於河 洛,以紀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極神道。先王恐其惑 人,祕而不傳說者」又云:「孔子既敘六經,以明天人之 道,知後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別立緯及讖,以遺來世。」 其書出於前漢,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雲自黃帝至 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別有《七經緯》三十六篇,並雲孔 子所作,並前合為八十一篇。而又有《尚書中候》《洛罪 級》《五行傳》《詩推度災紀》《曆樞含神霧》《孝經勾命決》《援 神契》《雜讖》等書。漢代有郗氏、袁氏說。漢末郎中郗萌 集圖緯讖雜占為五十篇,謂之《春秋災異》。宋均、鄭元 並為讖律之注。然其文辭淺俗,顛倒舛謬,不類聖人 之旨。相傳疑世人造為之後,或者又加點竄,非其實 錄。起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圖讖興,遂盛行於世。漢世 又詔東平王蒼正《五經》章句,皆命從讖。俗儒趨時,益 為其學,篇卷第目,轉加增廣。言五經者,皆憑讖為說, 唯孔安國、毛公、王璜、賈逵之徒獨非之,相承以為妖 妄,亂《中庸》之典。故因漢魯恭王、河間獻王所得古文, 參而考之,以成其義,謂之「古學。」當世之儒又非毀之, 竟不得行。魏代王肅推引古學,以難其義,王弼、杜預 從而明之,自是古學稍立。至宋大明中,始禁圖讖。梁 天監已後,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禪,禁之踰切。煬帝即 位,乃發使四出,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

為吏所糾者至死。自是無復其學,祕府之內,亦多散
考證
亡。今錄其見存,列於《六經》之下,以備異說。

《唐書藝文志》

[編輯]

《讖緯》

[編輯]

宋均《注易緯》九卷。

注《詩緯》十卷。

《注禮緯》三卷。

《注樂緯》三卷。

注《春秋緯》三十八卷。

《注論語緯》十卷。

注《孝經緯》五卷。

鄭元注《書緯》三卷。

注《詩緯》三卷。

右「《讖緯》類」 二家,九部,八十四卷。

《宋史藝文志》

[編輯]

《易類》

[編輯]

《易乾鑿度》三卷。

《易緯》七卷。

《易緯稽覽圖》一卷。

《易通卦驗》三卷。以上並《鄭元注》。

《流衍通卦驗》一卷。不知作者。

《宋鄭樵通志》

[編輯]

《易讖緯》

[編輯]

《乾坤鑿圖》二卷。《伏戲文》,黃帝演,倉頡修。

《乾鑿度》二卷。鄭元注。

《易緯稽覽圖》七卷。鄭元注。

《京房易抄》一卷。

右《讖緯》四部,十二卷。

《書讖緯》

[編輯]

《尚書緯》三卷。鄭元注。

《尚書中候》五卷。鄭元注。

右《讖緯》二部,八卷。

《詩讖緯》

[編輯]

《詩緯》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

右《緯學》一部,十八卷。

《春秋讖緯》

[編輯]

《春秋災異》十五卷。《郗萌撰》。

《春秋災異應錄》五卷。

《春秋緯》三十卷。宋均注。

《春秋內事》四卷。

《春秋包命》二卷。

《春秋祕事》十一卷。

《石讖緯》六部,六十七卷。

《禮記讖緯》

[編輯]

《禮緯》三卷。鄭元注。

《禮記默房》二卷。宋均注。

右讖緯二部五卷

《樂讖緯》

[編輯]

《樂緯》三卷。宋均注。

右讖緯一部三卷

《孝經讖緯》

[編輯]

《孝經勾命決》六卷。宋均注。

《孝經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經內事》一卷。

《孝經緯》五卷。宋均注。

《孝經雜緯》十卷。宋均注。

《孝經元命包》一卷。

《孝經古祕援神》二卷。

《孝經左右握》二卷。

《孝經左右契圖》二卷。

《孝經雌雄圖》三卷。

《孝經分野圖》二卷。

《孝經內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一卷。

《口授圖》一卷。

《應瑞圖》一卷。

右《讖緯》十四部四十四卷。

《論語讖緯》

[編輯]

《論語讖》八卷。

右讖緯一部八卷

讖緯之學,起於前漢。及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圖讖興,遂盛行於世。漢時,又詔東平王蒼正五經章句,皆命從讖。俗儒趨時,益為其學,惟孔安國、毛公、王璜、賈逵獨非之。至宋大明中,始禁圖讖。梁天監已後,又重其制。隋煬帝發使四方,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為吏所糾者至死。自是無復有其學。至唐,惟餘《書》《易》《禮》《樂》《春秋》《論語》《孝經》七緯,《詩》二緯,共九緯書而已。

《馬端臨文獻通考》

[編輯]

《讖緯》

[編輯]

陳氏曰:按《後漢書》緯候之學註言:「緯,七緯也。」 候,尚書中候也。所謂「河洛七緯」 者,《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也。《書緯璇璣鈐考》。

靈曜,帝命,驗運期授也。《詩緯》推度災紀,歷樞含神霧也;《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也,《樂緯》動聲儀,稽耀、嘉葉圖徵也。《孝經緯》《援神契》《鉤命決》也。《春秋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圖》《考異郵》《保乾圖》《漢含孳》《佐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說題辭》也。讖緯之說,起於哀、平、王莽之際,莽以此濟其篡逆,公孫述效之,而光武紹復舊物,乃亦以赤伏自累,篤好而推崇之,甘心與莽、述同志,於是佞臣陋士從風而靡。賈逵以此論《左氏》學,曹褒以此定漢禮,作《大予樂》。大儒如鄭元,專以讖言經,何休又不足責矣。二百年間,惟桓譚、張衡力非之而不回也。魏、晉以革命受終,莫不傅會符命,其源寔出於此。隋唐以來,其學寖微矣。考《唐志》猶存九部八十四卷。今其書皆亡,惟《易緯》僅存者如此。及孔氏《正義》或時援引先儒,蓋嘗欲刪去之,以絕偽妄矣。使所謂七緯者皆存,猶學者所不道,況其殘闕不完,於偽之中又有偽者乎?姑存之以備凡目雲爾。《唐志》數內有《論語緯》十卷,七緯無之。《太平御覽》有《論語摘》輔象撰考讖者,意其是也。帝覽又有「《書,帝驗期》,《禮稽命曜》」 ,《春秋命曆序》,《孝經左右契》《威嬉拒》等,皆七緯所無,要皆不足深考。

致堂胡氏曰:「讖書原於《易》之推往以知來。周家卜世得三十,卜年得八百,此知來之的也。《易》道既隱,卜筮者溺於考測,必欲奇中,故分流別派,其說寖廣,要之各有以也。《易》道所明,時有所用,知道者以義處命,理行則行,理止則止,術數之學,蓋不取也。光武早歲從師長安,受《尚書》大義,夷考其行事,蓋儒流之英傑也」 ,何乃蔽於讖文,牢不可破耶?又曰:「緯書原本於五經而失之者也,而尤紊於鬼神之理幽明之故。」 夫鬼神之理幽明之故,非知道者不能識,自孟子而後知道者鮮矣,所以易惑而難解也。斷國論者,誠能一決於聖人之經,經所不載,雖有緯書讖記,屏而不用,則庶乎其不謬於理也。

《易乾鑿度》二卷。

晁氏曰:右舊題「蒼頡修古籀文鄭氏註。」 按《唐四庫書目》有鄭元註《詩、書緯》,及有宋均註《易緯》,而無此書。其中多有不可曉者,獨九宮之法頗明。昔通儒謂緯書偽起哀、平,光武既以讖立,故篤信之陋儒阿世學者甚眾。鄭元、何休以之通經,曹褒以之定禮,歷代革命之際,莫不引讖為符瑞,故桓譚、張衡之徒,皆深嫉之。自苻堅之後。其學殆絕。使其尚存。猶不足信,況此又非其真也。

《坤鑿度》二卷。

晁氏曰:題曰「包犧氏先文、軒轅氏演古籀文蒼頡修。」 按《隋》《唐志》及《崇文總目》皆無之,至元祐《田氏書目》始載焉,當是國朝人依託為之。

《周易緯稽覽圖》二卷,「《是類謀》一卷,《辨終備》」一卷,「《乾元 序制記》一卷,《坤靈圖》一卷,《通卦驗》」二卷

晁氏曰:漢鄭元註。按《隋志》有鄭氏註《易緯》八卷,《唐志》有宋均註《易緯》九卷,李氏本註與《隋志》同,卷數與《唐志》同。宋本蓋出李氏,獨不載《乾鑿度》二卷,而有《乾元序制》一卷。按後漢註七緯名,亦無《乾元序制》。

陳氏曰:其間推陰陽卦,直至唐元和中,蓋後世術士所附益也。按七緯之名,無《乾元序制》。

《易稽覽圖》三卷。

陳氏曰:與上《易緯》前三卷相出入,而詳備不同。

《乾坤鑿》二卷。

陳氏曰:一作巛鑿度。題「包犧氏先文,軒轅氏演籀,蒼頡修。」 晁氏《讀書志》云:「《崇文總目》無之」 ,至元祐《田氏書目》始載,當是國朝人依託為之。

《禮含文嘉》 卷。

宋兩朝藝文志舊有讖緯七經雜解今緯書存者

[編輯]

獨《易》而《含文嘉》乃後人著為占候兵家之說,與諸家所引禮緯乖異不合,故以《易緯》附經,移含文嘉等於五行。

明焦竑經籍志

[編輯]

《讖緯》

[編輯]

《乾坤鑿度》二卷。鄭元注。

《易緯稽覽圖》二卷。鄭元注。

《易緯是類謀》一卷。

《易緯辨終備》一卷。

《易緯乾元敘制記》一卷。

《易緯坤靈圖》一卷。

《易卦通變》二卷。

《京房易鈔》一卷。

右易

《尚書緯》三卷。鄭元注。

《尚書中候》五卷。鄭元注。

右書

《詩緯》十八卷。魏宋均注

右詩

《春秋災異》十五卷。《郗萌撰》。

《春秋災異應錄》五卷。

《春秋緯》三十卷。宋均注。

《春秋內事》四卷。

《春秋包命》二卷。

《春秋祕事》十一卷。

右春秋

《孝經勾命決》六卷。宋均注。

《孝經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經內事》一卷。

《孝經緯》五卷。宋均注。

《孝經雜緯》十卷。宋均注。

《孝經元命包》一卷。

《孝經古祕援神》二卷。

《孝經左右握》二卷。

《孝經左右契圖》二卷。

《孝經雌雄圖》三卷。

《孝經分野圖》一卷。

《孝經內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一卷。

《口授圖》一卷。

《應瑞圖》一卷。

右孝經

讖緯部總論

[編輯]

晉摰虞文集

[編輯]

《圖讖》

[編輯]

圖讖之屬,雖非正文之制,然以取其「縱橫有義,反覆 成章。」

梁劉勰文心雕龍

[編輯]

《正緯》

[編輯]

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疑倒出而《大易》興,神龜見 而《洪範》燿。故《繫辭》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斯之 謂也。但世敻文隱,好生矯誕,真雖存矣,偽亦憑焉。夫 六經彪炳,而緯候稠疊,孝論。「昭晳,而鉤讖葳蕤。」 按經驗緯,其偽有四。蓋緯之成經,其猶織綜,絲麻不 雜,布帛乃成。今經正緯奇,倍摘千里,其偽一矣。經顯, 聖訓也;緯隱,神教也。聖訓宜廣,神教宜約。而今緯多 於經,神理更繁,其偽二矣。有命自天,迺稱符讖,而八 十一篇皆託於孔子。則是堯造錄圖,昌制丹書,其偽 三矣。商周以前,圖錄頻見;春秋之末,群經方備,先緯 後經,體乖織綜,其偽四矣。偽既倍摘,則義異自明;經 足訓矣,緯何豫焉?原夫圖籙之見,迺昊天休命,事以 瑞聖,義非配經。故河不出圖,夫子有歎,如或可造,無 勞喟然。昔康王《河圖》,陳於東序,故知前世符命,曆代 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 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篇條滋 蔓,必假孔氏。通儒討覈,謂起哀、平,東序祕寶,朱紫亂 矣。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沛 獻集緯以通經,曹褒撰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 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深瑕,張衡發其僻 謬,荀悅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若乃羲、農、軒、 皞「之源,山瀆鍾律之要,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 瑞,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 後來辭人,採摭英華,平子恐其迷學,奏令禁絕,仲豫 惜其雜真,未許煨燔。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緯者,讖緯之書也。經各有緯,如《易》之「通卦」、「驗是類謀」,《尚書》之《中候》《詩》之「含神霧」,《禮》之《含文嘉》,《春秋》之《合誠圖》《元命苞》,《孝經》之《援神契》《鉤命決》《論語讖》之類。按天文定者為經,動者為緯。

宋洪邁容齋隨筆

[編輯]

《讖緯之學》

[編輯]

圖讖星緯之學,豈不或中,然要為誤人,聖賢所不道 也。眭孟睹「公孫病己」之文,勸漢昭帝求索賢人,禪以 帝位,而不知宣帝實應之,孟以此誅孔熙。先知宋文 帝禍起骨肉,江州當出天子,故謀立江州刺史彭城 王,而不知孝武實應之,熙先以此誅當塗高之讖,漢 光武以詰公孫述、袁術、王浚,皆自以姓名或父字應 之,以取滅亡,而其兆為曹操之魏「兩角犢子」之讖。周 子諒以劾牛仙客,李德裕以議牛僧孺,而其兆為朱 溫。隋煬帝謂李氏當有天下,遂誅李全才之族,而唐 高祖乃代隋。唐太宗知女武將竊命,遂濫五娘子之 誅,而阿武婆幾易姓。武后謂代武者劉,劉無強姓,殆 流人也,遂遣六道使悉殺之,而劉幽求佐臨淄王平 內難,韋、武二族皆殄滅。晉張華、郭璞、魏崔伯深,皆精 於天文卜筮,言事如神,而不免於身誅家族,況其下 者乎?

==明王禕青巖叢錄==

《論緯書》

[編輯]

緯書,漢儒以為孔子所演,七經之緯,凡三十六篇,《易 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書 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 災,紀》,《曆樞,含神霧》,《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樂緯 動聲儀》,《稽耀》,《嘉葉圖》,《徵》,《孝經緯》,《援神契》,《鉤命訣》,《春秋 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圖》,《考 異郵》《保乾圖》《漢含孳》《佐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說》題辭, 此三十五篇。又《太平御覽》有《論語緯摘》《輔象撰》《考識》 《書緯》《帝驗期》《禮緯》《稽命耀》《春秋緯》《命曆序》《孝經緯》《左 方契》《威嬉拒》及《河圖》九篇,《洛書》六篇,又別有三十篇, 與七緯各八十一篇,而《尚書中候》《論語讖》不與焉。大 抵緯書之說,以謂「孔子既敘六經,以」明天人之道,知 後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別立緯讖,以遺來世。其書出 於漢哀平之世,蓋夏賀良之徒為之,以為有經則有 緯,故曰緯書。其言誕謾詭譎,不可致詰。是時王莽好 符命,將以此濟其篡逆,而公孫述效之。至光武亦以 赤伏符自累,篤好而推崇焉。當世儒者,習為內學,賈 逵以此論《左氏》學,曹褒以此定漢禮樂。大儒鄭元輩 專以讖言經,而何休之徒又不足言矣。然惟桓譚、張 衡力非之而不能回也。先是,孔安國、毛公以來,皆相 承以為妖妄,亂《中庸》之典。因魯恭王、河間獻王所得 古文,參而攷之,以成其義,謂之「古學。」而世儒惑於讖 緯,反非毀之。至魏王肅推引古學,王弼、杜預從而明 之,自「是古學稍立,而讖緯之學浸微。逮宋大明中,始 禁讖緯之書。及隋末,遣使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 者悉焚之。唐以來,其學遂熄矣。然考之《唐志》,猶存九 部,四十八卷,而孔穎達作《九經正義》,往往援引緯書 之說。宋歐陽公嘗欲刪而去之,以絕偽妄,使學者不 為其所惑亂,然後經義純一」,其言不果行迨鶴山魏 氏作《九經要義》,始加黜削,而其言絕焉。今《易緯乾鑿 度》猶存。

讖緯部藝文

[編輯]

《與劉龔論圖緯書》
後漢·蘇竟

[編輯]

君執事無恙。走昔以摩研編削之才,與國師公從事 出入,校定祕書,竊自依依,末由自達。蓋聞君子愍同 類而傷不遇,人無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後求利,先定 志然後求名。昔智果見智伯窮兵必亡,故變名遠逝; 陳平知項王為天所棄,故歸心高祖,皆智之至也。聞 君前權時屈節,北面延牙,迺後覺悟,棲遲養德,先世 數子,又何以加?君處陰中,土多賢士,若以須臾之間, 研考異同,揆之圖書,測之人事,則得失利害,可陳於 目。何自負畔亂之困,不移首惡之名乎?與君子之道, 何其反也?世之俗儒末學,酲醒不分,而稽論當世,疑 誤視聽。或謂天下迭興,未知誰是,稱兵據土,可圖非 冀。或曰「聖王未啟,宜觀時變。」倚彊附大,顧望自守。二 者之論,豈其然乎?夫孔丘祕經,為漢赤制,元包幽室, 文隱事明。且火德承堯,雖昧必亮,承積世之祚,握無 窮之符。王氏雖乘間偷篡,而終嬰大戮,支分體解,宗 氏屠滅,非其效歟?皇天所以眷顧踟躕,憂漢子孫者 也。論者言不本之於天,參之於聖,猥以師曠雜事,輕 自眩惑,說士作書,亂夫大道,焉可信哉?諸儒或曰:「今 五星失晷,天時謬錯,辰星久而不效,太白出入過度, 熒惑進退見態,鎮星繞帶天街,歲星不舍氐、房。」以為 諸如此占,歸之國家。蓋災不徒設,皆應之分野,各有 所主。夫房、心即宋之分,東海是也;尾為燕分,漁陽是 也。東海董憲迷惑未降,漁陽彭寵逆亂擁兵,王赫斯 怒,命「將並征。故熒惑應此,憲寵受殃。太白辰星,自亡 新之末,失行算度,以至於今,或守東井,或沒羽林,或 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宮,或經天反明,或潛藏久沈,或 衰微闇昧,或煌煌北南,或盈縮成鉤,或偃蹇不禁,皆 大運蕩除之祥,聖帝應符之兆也。」賊臣亂子,往往錯 互,指麾妄說,傳相壞誤。由此論之,天文安得遵度哉? 迺者五月甲申,天有白虹,自子加午,廣可十丈,長可 萬丈,正臨倚彌。倚彌即黎丘,秦豐之都也。是時月入 於畢,畢為天網,主網羅無道之君。故武王將伐紂,上 祭於畢,求助天也。夫仲夏甲申為八魁,八魁,上帝開 塞之將也,主退惡穰。流星狀似蚩尤旗,或曰「營頭」,或 曰天槍。出奎而西北行,至延牙營上,散為數百而滅。 奎為毒螫,主庫兵,此二變,郡中及延牙士眾所共見 也。是故延牙遂之武當,託言發兵,實避其殃。今年《比》 卦部歲,《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滅火,南方之兵,受 歲禍也。德在中宮,刑在木,木勝土,刑制德。今年兵事 畢巳,中國安寧之效也。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 氏不得豫焉,如何怪惑,依而恃之?葛纍之詩,求福不 回,其若是乎?圖讖之占,眾變之驗,皆君所明。善惡之

分,去就之決,不可不察。無忽鄙言。夫周公之善康叔
考證
以不從管、蔡之亂也;景帝之悅濟北,以不從吳濞之

畔也。自更始以來,孤恩背逆,歸義向善,臧否粲然,可 不察歟!良醫不能救無命,彊梁不能與天爭,故天之 所壞,人不得支。宜密與太守劉君共謀降議。「仲尼棲 棲,墨子遑遑,憂人之甚也。屠羊救楚,非要爵祿;茅焦 干秦,豈求報利?盡忠博愛之誠,憤滿不能已耳。」

《駁圖讖疏》
張衡

[編輯]

臣聞聖人明審律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雜之以 九宮,經天驗道,本盡於此。或觀星辰逆順,寒燠所由; 或察龜策之占,巫覡之言,其所因者,非一術也。立言 於前,有徵於後,故智者貴焉,謂之「讖書。」讖書始出,蓋 知之者寡。自漢取秦,用兵力戰,功成業遂,可謂大事。 當此之時,莫或稱讖。若夏侯勝、眭孟之徒,以道術立 名。其所述著,無讖一言。劉向父子領校祕書,閱定九 流,亦無讖錄。成、哀之後,乃始聞之。《尚書》堯使鯀理洪 水,九載續用,不成鯀則殛死,禹乃嗣興。而《春秋讖》雲 「共工理水。」凡讖皆云黃帝伐蚩尤,而《詩緯》獨以為蚩 尤敗,然後堯受命。《春秋元命包》中有公輸班與墨翟, 事,見戰國,非春秋時也。又言別有益「州,益州之置,在 於漢世,其名三輔諸陵,世數可知。至於圖中,訖於成 帝,一卷之書,互異數事,聖人之言,埶無若是,殆必虛 偽之徒,以要世取資。往者侍中賈逵摘讖互異三十 餘事,諸言讖者皆不能說。至於王莽篡位,漢世大禍, 八十篇何為不戒?」則知圖讖成於哀平之際也。且《河》 《洛》六藝,篇錄已定,後「人皮傅,無所容篡。」永元中,清 河宋景遂以歷紀推言水災,而偽稱「洞視玉版」,或者 至於棄家業,入山林,後皆無效,而復采前世以為證 驗。至於永建復統,則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埶 位,情偽較然,莫之糾禁。且律歷卦候,九宮風角,數有 微效,世莫肯學,而競稱不占之書。譬猶畫工惡圖犬 馬,而好作鬼魅,誠以實事難形,而虛偽不窮也。宜收 藏圖讖。一禁絕之。則朱紫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

《賈逵傳贊》
宋·范曄

[編輯]

鄭、賈之學,行乎數百年中,遂為諸儒宗,亦徒有㠯爾。 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㠯遜辭僅免,賈逵能附會 文致,最差貴顯。世主以此論學,悲矣哉!

《正緯贊》
梁·劉勰

[編輯]

滎河溫洛。是孕圖緯。神寶藏用。理隱文貴。世歷二漢。 朱紫騰沸。芟夷譎詭。糅其雕蔚。

讖緯部紀事

[編輯]

《後漢書。光武帝紀》:宛人李通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 復起,李氏為輔。」圖,《河圖》也。讖,符命之書。讖,驗也,言 為王者受命之徵驗也。《易坤靈圖》曰:「漢之臣李陽也。」 《光武十王傳》:沛獻王輔,矜嚴有法度,好註書,善說京 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

《李通傳》:初事劉歆,好星曆讖說,為王莽宗卿師。會光 武避事在宛,通聞之,即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 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通因 具言讖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當之。時守在長安, 光武迺微觀通曰:「即如此,當如宗卿何?」通曰:「已自有 度矣。」因復備言其計,光武既詳知通意,乃遂相約結, 定謀議期。

《鄧晨傳》:光武嘗與兄伯升及晨俱之宛,與穰人蔡少 公等讌語。少公頗學圖讖,言劉秀當為天子。或曰:「是 國師公劉秀乎?」光武戲曰:「何因知非僕邪?」坐者皆大 笑,晨心獨喜。

《耿純傳》:時真定王劉揚復造作讖記,云:「赤九之後,癭 揚為主。」揚病癭,欲以惑眾,與綿曼賊交通。

《竇融傳》:融等召豪傑及諸太守計議,其中智者皆曰: 「漢承堯運,歷數延長,今皇帝姓號見於圖書。」謂《河 圖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

《桓譚傳》:「世祖即位,拜議郎給事中。是時帝方信讖,多 以決定嫌疑。譚上疏曰:凡人情忽於見事而貴於異 聞,觀先王之所記述,咸㠯仁義正道為本,非有奇怪 虛誕之事,蓋天道性命,聖人所難言也。自子貢㠯下, 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今諸巧慧小才伎 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㠯欺惑貪邪,詿誤人主」, 焉可不抑遠之哉!臣聞陛下窮折方士黃白之術,甚 為明矣。而乃欲聽納讖記,又何誤也?其事雖有時合, 譬猶「十數」、《隻偶》之類。言偶中也「陛下宜垂明聽,發聖意,屏 群小之曲說,述《五經》之正義,略雷同之俗語,詳通人 之雅謀。」帝省奏不悅。其後有詔會議靈臺所處,帝謂 譚曰:「吾欲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帝 問其故,譚復極言讖之非經,帝大怒。

《蘇竟傳》:「竟字伯況,扶風平陵人也。平帝世,以明《易》為博士,講書祭酒。善圖緯,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時,劉歆 等共典校書,拜代郡中尉。光武即位,拜代郡太守。」 《曹褒傳》:「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父充,建武中為博士。 顯宗即位,充上言:大漢當自製禮,㠯示百世。帝問:『制 禮樂云何,充對曰:《河圖括地象》曰:有漢世禮樂文雅 出』。」《尚書璇璣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帝善之。 肅宗元和二年,下詔曰:「《河圖》稱『赤九會昌,十世㠯光, 十一㠯興』。」《尚書璇璣鈐》曰:「述堯理世,平制禮樂,放唐 之文。」帝《命驗》曰:「『順堯考德,題期立象』。予頑陋無以克 堪,每見圖書,中心恧焉。」章和元年,褒受命,次序禮事, 依準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為百五十篇。 《鄭元傳》:元字康成,以山東無足問者,迺西入關,因涿 郡盧植事扶風馬融,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室者 五十餘生,融素驕貴,元在門下,三年不得見,迺使高 業弟子傳授於元,元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 生,考論圖緯,聞元善算,迺召見於樓上,元因從質諸 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 矣。」元著《中候乾象曆》。

《鄭興傳》:「帝嘗問興郊祀事曰:『吾欲以讖斷之,何如』?」興 對曰:「臣不為讖。」帝怒曰:「卿之不為讖,非之邪?」興惶恐 曰:「臣於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帝意迺解。興數言 政事,依德守義,文章溫雅,然以不善讖,故不能任。 《賈逵傳》:「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與圖讖合者,先帝不 遺芻蕘,省納臣言,寫其傳詁,藏之祕書。至光武皇帝, 奮」獨見之明,興言《左氏》《穀梁》會二家先師不曉圖讖, 故令中道而廢。又五經家皆無以證圖讖明劉氏為 堯後者,而《左氏》獨有明文。五經家皆言顓頊代黃帝, 而堯不得為火德。《左氏》以少昊代黃帝,即圖讖所謂 帝宣也。如令堯不得為火,則漢不得為赤。其所發明, 補益實多。書奏,帝嘉之。

《光武十王傳》:「沛獻王輔,矜嚴有法度,好經書,善說京 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

《翟酺傳》:「酺字子超,廣漢雒人也。好《老子》,尤善圖緯天 文歷算,徵拜議郎,遷侍中。時尚書有缺,詔將大夫六 百石以上試對政事天文道術,以高第者補之。酺自 恃才高而忌故太史令孫懿恐其先用,乃往候懿。既 坐,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懿怪而問之,酺曰:『圖書有 漢賊孫登將以才智為中官所害,觀君表相似當應 之』。」酺受恩,接悽愴,君之禍耳。懿憂懼,移病不試,由是 酺對第一,著《援神、鉤命篇》《解詁》十二篇。

《姜肱傳》:「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士之遠來就學者三 千餘人。」

《劉瑜傳》:「瑜字季節,廣陵人也。少好經學,尤善圖讖天 文歷算之術,州郡禮請不就。延熹八年,太尉楊秉舉 賢良方正,及到京師上書,於是特詔召瑜問災咎之 徵,指事案經讖以對。執政者欲令瑜依違其辭,而更 策以他事。瑜復悉心以對,八千餘言,有切於前帝竟 不能用。」

《張衡傳》:「初,光武善讖,及顯宗、肅宗因祖述焉。自中興 之後,學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妖言。衡以圖緯虛妄, 非聖人之法,乃上疏。」

《黨錮傳》:「魏朗字少英,會稽上虞人也。從博士郤仲信 學《春秋圖緯》,又詣太學授五經,京師長者李膺之徒 爭從之。」

《儒林傳》:「任安字定祖,少遊太學,受孟氏《易》,兼通數經。 又從同郡楊厚學圖讖,究極其學。時人稱曰:『欲知仲 桓問任安』。又曰:『居今行古任定祖』。」

尹敏字幼季帝以敏通博經記令校圖讖使蠲去崔 發所為王莽著錄次比敏對曰:「讖書非聖人所作其 中多近鄙別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後生」帝不納 敏因其闕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 敏問其故敏對曰:「臣見前人增損圖書敢不自量竊 幸萬一」帝深非之。

景鸞字漢伯,廣漢梓潼人也。少隨師學經,涉七州之 地。能理《齊詩》、施氏《易》,兼受《河》《洛圖緯》,作《易說》及《詩解》 文句,兼取《河》《洛》,以類相從,名為《交集》。又撰《禮內外記》, 號曰《禮略》。又抄風角雜書列其占驗,作《興道》一篇,及 作《月令章句》。凡所著述五十餘萬言。數上書陳救災 變之術。州郡辟命,不就,以壽終。

薛漢字公子,淮陽人也。世習《韓詩》,父子以章句著名。 漢少傳父業,尤善說災異讖緯,教授常數百人。建武 初,為博士,受詔校定圖讖,當世言《詩》者,推漢為長。 《方術傳》樊英,字季齊,南陽魯陽人也。少受業三輔,習 京氏《易》,兼明五經,又善風角星算,《河》《洛》七緯,推步災 異。隱於壺山之陽。

韓說字叔儒,會稽山陰人也。博通《五經》,尤善圖緯之 學。舉孝廉,與議郎蔡邕友善,數陳災眚,稍遷侍中。 董扶字茂安,廣漢綿竹人也。少遊太學,與鄉人任安 齊名,俱事同郡楊厚學《圖讖》。還家講授,弟子自遠而 至。

《三國志蜀周群傳》:「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也。父舒,字仲布,少學術於廣漢楊厚,名亞董扶、任安。數被徵,終 不詣。時人有問《春秋讖》曰:『代漢者,當塗高,此何謂也』? 舒曰:『當塗高者,魏也』。鄉黨學者私傳其語。群少受學 於舒,專心候業。於庭中作小樓,家富多奴,常令奴更 直於樓上視天災,纔見一氣,即白群,群自上樓觀之」, 不避晨夜,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州牧劉璋,辟以為師友從事。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譙周傳》:「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也。父岍,字榮始,兼 通諸經及圖緯。州郡辟請,皆不應。」

《晉書儒林傳》:「虞喜字仲寧,專心經傳,兼覽讖緯,乃著 《安天論》以難渾蓋。」

杜夷字行齊博覽經籍百家之書算歷圖緯靡不畢 究。

《藝術傳》:「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言未然之事,辭 如讖記,當時少能曉之,事過皆驗。又著《拾遺錄》十卷。 其記事多詭怪,今行於世。」

臺產字國儁,少專京氏《易》,善圖讖祕緯、天文、洛書、風 角星算、六日六分之學,尤善望氣占候、推步之術。隱 居商洛南山,兼善經學,汎情教授,不交當世。

《宋書隱逸傳》:「周續之,豫章太守范甯於郡立學,招集 生徒,遠方至者甚眾。續之年十二,請甯受業。居學數 年,通五經並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

《南齊書崔祖思傳》:祖思少有志氣,好讀書史。宋朝物 議封太祖為梁公,祖思啟太祖曰:「讖書云:『金刀利刃 齊刈之』。今宜稱齊,實應天命。」從之。

《梁書處士傳》:「庾詵字彥寶,新野人也。幼聰警篤學,經 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棋算機巧,並一時之絕。 所撰《帝歷》二十卷,《易林》二十卷,《續伍端休江陵記》一 卷,《晉朝雜事》五卷,《總抄》八十卷,行於世。」

《上元縣志》:陶弘景,梁武帝入建康,議禪代。弘景援圖 讖數處,皆成「梁」字,令子弟進之。帝每得其書,燒香虔 受。

《魏書燕鳳傳》:「鳳字子章,好學,博綜經史,明習陰陽讖 緯。昭成素聞其名,使人以禮迎致之,以經授獻。」《明帝 儒林傳》:「常爽篤志好學,博聞強識,明習緯候,五經百 家,多所研綜。」

刁沖學通諸經遍修鄭說陰陽圖緯算歷天文風氣 之書莫不關綜當世服其精博。

李業興,博涉百家圖緯,風角天文占候,無不詳練。 《北齊書李渾傳》:「族子公緒,性聰敏,博通經傳,尤善陰 陽圖緯之學,潛居自得,雅好著書。」

《周書陸騰傳》:「父旭,性雅澹,好《老》《易》緯候之學,撰《五星 要訣》及《兩儀真圖》,頗得其指要。太和中,徵拜中書博 士。」

《儒林傳》「沈重,學業該博,為當世儒宗。至於陰陽圖緯, 道經釋典,靡不畢綜。」

熊安生博通《五經》,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 者,皆發明之。

《隋書李德林傳》:「年十五,誦五經及古今文集,日數千 言。俄而該博墳典,陰陽緯候,無不通涉。」

《儒林傳》:「房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 易》,兼善圖緯。」

馬光少好學從師數十年晝夜不息圖書讖緯莫不 畢覽。

《文學傳》諸葛穎。周武平齊,杜門不出者十餘年,習《周 易》圖緯、《倉雅》《莊子》,頗得其要。煬帝即位,遷著作郎。 《唐書·楊嗣復傳》:「帝問:『符讖可信乎?何從而生』?嗣復曰: 『漢光武以讖決事,隋文帝亦善之,故其書蔓延天下。 班彪《王命論》有所引述,特以止賊亂,非重之也』。」帝曰: 「然。」

《舊唐書王世充傳》: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圖讖,乃 上《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竿以驅羊。」釋云:「隋,楊 姓也。干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後,明相國代隋為帝也。」 又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上之,法嗣釋曰:「上篇 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國名矣。明當德被人間,而應 符命為天子也。」世充大悅曰:「此天命也。」再拜受之。即 以法嗣為諫議大夫。

《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兼通陰陽象緯之術,作《續聿斯 歌》一卷,《六壬卦序例》一卷。」

《張宗海傳》:「齊賢第二子也,少喜學兵法,陰陽象緯之 書無不通究。」

《張耆傳》,「頗知傳記及術數之學,言象緯輒中。」

《王洙傳》:「洙汎覽傳記,至圖緯、方技、陰陽、五行、算數、音 律、詁訓篆隸之學,無所不通。」

《楊安國傳》:「歷天章閣侍講,進翰林侍講。」安國講說,一 以註疏為主,尤喜緯書,及註疏所引緯書,則尊之與 經等。

《蘇頌傳》:「頌器局宏遠,自書契以來,經史九流百家之 說,至於圖緯等書,無所不通。」

《蘇州府志》:「袁袠嘉靖中鄉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著 《世緯》若干卷吳震元字長卿,太倉人。萬曆壬子舉於鄉,博通經史, 尤精讖緯推測。」

《松江府志》:「吳丕顯字希文,子煒字巽明,博學多藏書, 通陰陽象緯家言。」

讖緯部雜錄

[編輯]

《申鑒》:世稱《緯書》仲尼之作也,臣悅叔父故司空爽辨 之,蓋發其偽也。有起於中興之前,終張之徒之作乎? 或曰:「雜。」曰:「以己雜仲尼乎?以仲尼雜己乎?若彼者,以 仲尼雜己而已,然則所謂八十一首,非仲尼之作矣。」 或曰:「燔諸?」曰:「仲尼之作則否,有取焉則可,曷其可燔? 在上者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言 必有用,術必有典,名必有實,事必有功。」

《兗州府志》:「端門在至聖廟東南。孔子將沒,謂子貢曰: 『端門當有赤書』。子貢候之,果然。書曰:『趣作法。孔聖沒, 周姬亡,彗星出,秦人滅,胡亥術。書既散,孔不滅。子貢 以告,因往觀之,化為赤烏飛去。蓋緯書依託之辭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