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8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八十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錄

 日月祀典部彙考二

皇清順治一則 朝日壇圖三 夕月壇圖四

 日月祀典部彙考三

  禮記月令 郊特牲 祭法 祭義 玉藻

  國語魯語

 日月祀典部總論

  春秋四傳莊公十有八年

  杜佑通典論日月之祭

  陳祥道禮書論祀日月

  文獻通考論朝日夕月

  大學衍義補國家常祀之禮

 日月祀典部藝文一

  周迎日辭見尚書大傳

  東郊朝日賦        唐陸贄

  朝日說          柳宗元

 日月祀典部藝文二

  監祠夕月壇書事     唐劉禹錫

  駕幸月壇群望西街     明徐渭

 日月祀典部紀事

 日月祀典部雜錄

禮儀典第一百八十卷

日月祀典部彙考二

[編輯]

皇清

[編輯]

順治八年

[編輯]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題准:

大明之神從祀

天壇外、更立

朝日壇,在朝陽門外東郊,其制一成。每年於春分。

日卯時致祭,凡遇甲丙戊庚壬歲:

皇上親詣行禮。其餘各年、遣大臣致祭。

一遇

皇上親祭之年、或親詣行禮、或遣官恭代。禮部題請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三日,禮部太常寺為進「《齋戒牌》銅人題請。」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二日。太常寺官進「《齋戒牌》銅人。」

上致齋二日。王以下陪祀文武各官。俱在本家齋戒。

二日

一前期二日、內閣撰發祝文。禮部恭寫、送至內閣恭填。

御名。是日奏請視祝文、並派讀祝官。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禮部太常寺官至內閣。捧祝版至中和殿、請

上視祝文畢。捧祝官拱舉由中路出。至

午門安紅幔亭內前列御仗一對。太常寺官隨亭

後送至

朝日壇神庫案上、安設上香、一跪三叩頭退。今由

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禮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祿寺官、俱朝服上香、監宰牲、並瘞毛血

一安設

大明神牌在壇上正中,西向。

一壇前陳設

赤璋一      、禮神制帛一。紅色牛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十,豆十       ,玉爵三。

紅磁酒盞三十   ,酒樽一。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庫內於

神位前上香。一跪三叩頭、恭捧

神牌至壇上安設。一跪三叩頭、退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庫內祝文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文至壇案上

安設「一跪三叩頭、退。」

一正祭日

上親詣行禮。鹵簿大駕全設。不作樂。陪祀王以下公

以上在

午門內、金水橋南排立。候

駕出、隨行不陪祀王以下各官、在

午門外分翼排列候

駕跪送。陪祀各官預於壇前櫺星門外、兩旁排列、候

上乘輦至壇前鋪棕薦處降輦。太常寺贊引官對引

官導

上入北中門、至更衣幄次。更衣盥手畢、導

上入櫺星左門、陞壇、至黃幄次拜位前立。鴻臚寺官

引王以下公以上在臺階下立。陪祀各官在櫺星門外排班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執干戚引進。贊引官奏「就位。」

上詣拜位立。典儀唱迎神。協律郎唱舉迎神。樂奏寅。

《曦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跪、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及陪祀各官俱隨行。

禮。樂止。典儀唱奠玉帛、協律郎唱「舉奠玉帛。」 樂奏《朝曦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香案前立。司香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舉柱香上爐內、又三上塊香、畢。興。贊引官導 上至奠玉帛案前立。捧玉帛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

奠玉帛

上受玉帛、拱舉立獻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協律郎唱「舉初」

獻樂奏《清曦》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

神位前立。執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立。獻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樂止。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

祝版立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各官及讀祝官俱跪。贊引官贊讀祝。讀

祝官讀畢、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頭、退。樂作。贊引官奏「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樂止。武

舞生叩頭退。文舞生執羽籥引進。典儀唱「行亞獻禮。」 協律郎唱「舉亞獻樂。奏《咸曦》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陞壇、獻爵如初獻儀。畢。不讀祝。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唱《舉終》。

獻樂奏《純曦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陞壇、獻爵如亞獻儀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樂止。文舞生叩頭退。太常寺官一員在

壇上左旁立。唱「賜福胙。」 光祿寺捧爵官一員、捧胙官一員、捧福胙進詣

神位前拱舉跪於

上右「接福胙。」侍衛二員跪於

上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飲福酒。」

上受爵。拱舉授與接爵。侍衛奏「受胙。」

上受胙、拱舉授與接胙侍衛各退。贊引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不叩、行謝福胙禮。贊

引官奏「跪、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二跪六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典

儀唱「徹饌」 ,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延曦之章》」 ,樂作。捧玉官至案前一跪一叩頭。捧玉退,樂止。典儀唱「送神」 ,協律郎唱「舉送神,樂奏《歸曦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跪、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樂

止。典儀唱「捧祝帛饌、各恭詣燎位。」 捧祝帛官詣案前、一跪三叩頭、捧起。捧香饌官跪、捧起不叩、依次由中路送至燎爐。樂作。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之左。祝帛香饌捧過。

上復位立。祝帛焚半。贊引官奏「禮畢。」贊引官對引官

駕出、各官在兩旁排班立。王以下公以上、俱隨後出。 上至北門、陞輦作樂回宮。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於

午門外、排班跪迎如常儀

一祭畢太常寺官捧請

神牌奉安神庫。上香跪叩如常儀

一祭日、太常寺官徹回齋戒牌銅人送庫收貯如常儀

一遣官恭代、從北天門左門入。櫺星門右門、在

壇階下行禮。從右階陞降。讀祝時承祭官至壇上跪。無福胙。王以下、公以上不齋戒。各官照常

齋戒

又題准

夜明之神從祀

天壇外、更立

夕月壇,在阜城門外西郊,其制一成,每年於秋分。

日酉時致祭以

《星辰配》:「凡遇丑辰未戌年。」

皇上親詣行禮。其餘各年、遣大臣致祭。

一遇

皇上親祭之年、或親詣行禮、或遣官恭代。從壇遣官

一員分獻。俱禮部題請、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三日,禮部太常寺為進「《齋戒牌》銅人題請。」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二日。太常寺官進「《齋戒牌》銅人。」

上致齋二日。王以下陪祀各官。俱在本家齋戒二日。

一前期二日、內閣撰發祝文。禮部恭寫、送至內閣恭填。

御名。是日奏請視祝文、併派讀祝官。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禮部太常寺官至內閣、捧祝版至

中和殿請

上視祝文畢。捧祝官拱舉由中路出。至

午門安月白幔亭內前列御仗一對。太常寺官隨

亭後送至

夕月壇神庫案上安設上香。一跪三叩頭、退。

一前期一日、禮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祿寺官、俱朝服上香、監宰牲、並瘞毛血

一正壇安設

夜明神牌在壇上正中,東向,月白幄次。

一從壇安設

北斗七星之神位

木火土金水星之神位

二十八宿之神位

周天星辰之神位,共為一壇,在正壇之左,位北南。

向月白幄次

一正壇陳設

白玉一      、禮神制帛一,白色牛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十,豆十       ,金爵三。

白磁酒盞三十   ,酒樽一。

一從壇陳設

禮神制帛十一。白色七、青紅元黃色各一、牛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十,豆十       ,白磁,爵三。

白磁酒盞三十   。無玉。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庫內捧請各

神牌並祝文、奉安壇內如常儀。

一正祭日

上親詣行禮。鹵簿大駕全設。不作樂。陪祀王以下公

以上在

午門內、金水橋南排立。候

駕出、隨行不陪祀王以下各官、在

午門外分翼排列候

駕跪送。陪祀各官預於壇前櫺星門外、兩旁排列、候 駕

上乘輦至壇前鋪㯶薦處降輦。太常寺贊引官對引

官導

上入北中門、至更衣幄次。更衣盥手畢、導

上入櫺星左門、陞壇、至黃幄次拜位前立。鴻臚寺官

引王以下公以上在臺階下立。陪祀各官在櫺星門外排班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執干戚引進。贊引官奏「就位。」

上詣拜位立。典儀唱迎神。協律郎唱「舉迎神。」樂奏迎。

《光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跪、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二跪六叩頭禮。興。王以下、及陪祀各官俱隨行。

禮。樂止。典儀唱「奠玉帛、行初獻禮。」 協律郎唱「舉初獻樂。奏《升光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香案前立。司香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舉柱香上爐內、又三上塊香、畢。興。贊引官導 上至奠玉帛案前立。捧玉帛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

奠玉帛

上受玉帛、拱舉立獻畢。贊引官導

上至獻爵案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立獻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其從壇分獻官亦陞壇上香奠帛爵、如

正壇。禮畢。亦復位立。樂止。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版立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從壇分獻官、及陪祀各官讀祝官俱跪。

贊引官贊讀祝。讀祝官讀畢、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頭、退。樂作。贊引官奏「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樂止。武

舞生叩頭退。文舞生執羽籥引進。典儀唱「行亞獻禮。」 協律郎唱「舉亞獻樂。奏《瑤光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陞壇獻爵如初獻儀。畢。不讀祝。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從壇分獻官亦陞壇獻爵。各復位立。樂

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唱「舉終獻樂。」 奏《瑞光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陞壇、獻爵如亞獻儀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從壇分獻官亦陞壇獻爵。各復位立。樂

止。文舞生叩頭退。太常寺官一員在壇上左旁立、唱「賜《福胙》。」 光祿寺捧爵官一員捧胙官一員捧《福胙》進詣

神位前拱舉跪於

上右「接福胙。」侍衛二員跪於

上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飲福酒。」

上受爵。拱舉授與接爵。侍衛奏「受胙。」

上受胙、拱舉授與接胙侍衛各退。贊引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不叩、行謝福胙禮。贊

引官奏「跪、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二跪六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典

儀唱「徹饌」 ,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函光之章》」 ,樂作。捧玉官至案前一跪一叩頭。捧玉退,樂止。典儀唱「送神」 ,協律郎唱「舉送神,樂奏《保光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跪、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二跪六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樂

止。典儀唱「捧祝帛饌、各恭詣燎位。」 捧祝帛官詣案前、一跪三叩頭、捧起。捧香饌官跪、捧起不叩、依次由中路送至燎爐。樂作。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之左。祝帛香饌捧過。

上復位立。祝帛焚半。贊引官奏「禮畢。」贊引官對引官

駕出。各官在兩旁排班立。王以下公以上、俱隨後出。 上至北門、陞輦作樂回宮。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仍

午門外、排跪候迎如常儀

一祭畢、太常寺官捧請各

神牌奉安神庫。上香跪叩如常儀

一祭日、太常寺官徹回齋戒牌銅人送庫收貯如常儀

一遣官恭代行禮與

朝日壇同

朝日壇總圖

朝日壇總圖
考證

朝日壇祭祀圖

朝日壇祭祀圖

朝日壇陳設圖

朝日壇陳設圖

夕月壇總圖

夕月壇總圖

夕月壇祭祀圖

夕月壇祭祀圖

夕月壇陳設圖

夕月壇陳設圖

正位東向

從位陳設圖

從位陳設圖

南向

日月祀典部彙考三

[編輯]

《禮記》:

《月令》

[編輯]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

《天宗》,謂日月星辰也。

《郊特牲》

[編輯]

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兆於南 郊」,就陽位也。

天之神日為尊。日,太陽之精也。正義曰:天之諸神,莫大於日。祭諸神之時,日居諸神之首。凡祭日月之禮,崔氏云:「一歲有四,迎氣之時,祭日於東,祭月於西。《小宗伯》四望四類,是其一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其二也。」此等二祭,日之與月,各祭於一處,日之與月,皆為壇而祭,所謂「王宮祭日,夜明祭月」,皆為燔柴也。夏正郊天之時,而主日,配以月。《祭義》云:「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是其三也。孟冬大蜡之時,又祭日月,故《月令》「孟冬祈來年於天宗」,是其四也。此二祭並祭日月,共在一處,則祭日於壇,祭月於坎。壇則實柴,坎則瘞埋也。其牲皆用犢,故《小司徒》云:「凡小祭祀,奉牛牲。」鄭云:「小祭祀,王元冕所祭」是也。若所祈禱,則用少牢。皇氏云:「合祭用犢,分祭用少牢」,非也。

《祭法》

[編輯]

《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王宮日壇。」王,君也。日稱君宮。壇,營域也。夜明亦謂月壇也。

《祭義》

[編輯]

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 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見者莫著焉。天無形體,懸象著明,不過日月,故以日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但「月」為重,以對日耳。蓋天帝獨為壇,其日月及天神等共為一壇,故日得為眾神之主也。

「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 祭月於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此經及下經皆據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祭日於壇」,謂春分也。「祭月於坎」,謂秋分也。月為幽,日為明,日在壇,月在坎,是別幽明,定上下。祭日於東,用朝旦之時,是為外;祭月於西,鄉夕之時,是為內:是以別外內,以正其位也。而崔氏雲「祭日於壇,祭月於坎」,還據上文郊祭之時。今謂若是郊祭,日與月當應同處,何得祭日於壇,祭月於坎,日於東,月於西?祭不同處,崔說非也。崔又云:「日月有合祭之時,謂郊祭天而主日,配以月,其禮大,用牛。各祭之時,謂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其禮小,故祭法用少牢。」今謂《小司徒》雲「小祭祀奉牛牲」,鄭《注》謂「元冕所祭,自元冕皆用牛也」,何得用少牢?今謂《祭法》「日月用少牢。」鄭雲「祈禱之祭也」,崔氏說又非。崔氏又雲「迎春之時兼日月」者,今案:諸文,迎春、迎秋,無祭日月之文。《小宗伯》云:「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亦如之。」謂四望、四類之祭,亦如五帝在四郊,故鄭雲「兆日於東郊,兆月與風師於西郊。」不謂兆五帝之時即祭日月。崔說又非。

《玉藻》

[編輯]

天子元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

「端」當為「冕。」「元衣而冕」,冕服之下朝日,春分之時也。東門,謂國門也。

《國語》

[編輯]

《魯語》

[編輯]

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 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周禮》:「王搢大圭,執鎮圭藻,五采五就以朝日。」 則大采謂此也。言天子與公卿因朝日以修陽政而習地德,因夕月以治陰教而糾天刑。日照晝,月照夜,各因其明以修其事也。

少採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御使絜 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夕月以秋分。糾,共也。虔,敬也。或云:「少採黻衣也。」 昭謂朝日以五采,則夕月以三采也。載天文也。此因夕月而共,敬觀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

日月祀典部總論

[編輯]

《春秋》四傳。

《莊公十有八年》

[編輯]

《春秋》:「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穀梁傳》:「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 「王者朝日,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 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

杜佑通典

[編輯]
===
《論日月之祭》
===凡祭日月,歲有四焉:迎氣之時,祭日於東郊,祭月於

西郊,一也;二分祭日月,二也。《祭義》云:「郊之祭,大報天 而主日,配以月,三也。」《月令》:「十月祭天,宗,合祭日月,四 也。」但四時之氣,有分有合。二分之日,祭,謂分也;大報 天而主日,以月配之,是合也。大報,配祭之時,日燎於 壇,月埋於坎。瘞埋之時自血始;燔燎之時自氣先。合 為大祭,分為中祭。《特牲》云:「大報天而主日。」其理宜重 用犢,分祭宜輕,輕則用少牢。拜日於東郊,禮月於西 郊者,此因而祭於郊也。《特牲》大報之時,掃地而祭,燔 柴而郊,就陽位也。《祭法》:分祭之時,王宮祭日,夜明祭 月,以少牢在壇上,不於地也。至時,於二祭所用珪玉, 亦無差別。

陳祥道禮書

[編輯]

《論祀日月》

[編輯]

古者之祀日月,其禮有六。《郊特牲》曰:「郊之祭,大報天 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於東門之外。」《祭義》 曰:「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二也。《大宗伯》四類於四郊,兆 日於東郊,兆月於西郊,三也。《大司樂》樂六變而致天 神。《月令》孟春祈來年於天宗。天宗者,日月之類,四也。 《覲禮》,拜日於東門之外,及祀方明,禮日於南門之外, 禮月於北門之外,五也。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 之,六也。夫因郊蠟而祀之,非正祀也;類禜而祀之,與 覲諸侯而禮之,非常祀也。春分朝之於東門之外,秋 分夕之於西門之外,此祀之正與常者也。日言「朝」,則 於日出之朝朝之也;月言「夕」,則於月出之夕夕之也。 日壇謂之「王宮」,以其有君道故也;月壇謂之「夜明」,以 其昱於夜故也。其次則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其牲 體則實柴,其服則元冕、元端,其圭之繅藉,則大采小 采。禮之之玉,則一圭邸璧。祀之之樂,則奏黃鍾,歌大 呂,舞《雲門》《玉藻》,十有二旒龍袞,以祭元端,以朝日於 東門之外,則龍袞、元端,皆言其衣也。衣元冕之衣,則 用元冕矣。鄭氏改元端為「元冕」,不必然也。虞氏釋《國 語》,謂「朝日以元冕。」然祀上帝以袞冕,而朝日以圭璧, 與張次設帟,一切殺於上帝,則其不用袞冕可知矣。 《周禮》於掌次之「次帟」,案於典瑞之大圭、鎮圭、繅藉,言 朝日而已,則夕月之禮又殺乎此也。漢武帝因郊泰 畤,朝出竹宮,東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則失東西郊 之禮也;魏文帝正月祀日於東門之外,則失春分之 禮也。齊何佟之曰:「王者兄日姊月,馬鄭用二分,盧植 用立春。」佟之以為日者太陽之精,月者太陰之精,春 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 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則融與康成得 其義矣。魏薛靖曰:「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 秋之朏」,此尤無據也。後周於東門外為壇,以朝日燔 燎如圜丘。於西門外為壇於坎中,方四丈,深四丈,以 夕月燔燎如朝日。隋、唐壇坎之制,廣狹雖與後周差 異,大概因之而已。

文獻通考

[編輯]

《論朝日夕月》

[編輯]

楊氏曰:愚按《典瑞》「朝日」注云:「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 夕月。」《玉藻》「朝日於東門之外。」注云:「朝日於春分之時。」 馬融、鄭康成皆同此說。賈誼亦曰:「三代之禮,春朝朝 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蓋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此祭天地之正禮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此祭日月 之正禮也。」陳氏云:「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 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此言是也。所謂「兆日於東 郊,兆月於西郊,祭日於壇,祭月於坎,祭日於東,祭月 於西。」王宮祭日,夜明祭月,即春分朝日,秋暮夕月之 事也。此外則因事而祭,如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此 因郊而祭也。《覲禮》拜日於東門之外,禮日於南門外, 禮月於北門外,此因覲禮而行拜也。《月令》「祈來年於 天宗」,此因蠟而祈也。「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 不時,於是乎禜之」,此因禜而祭也。

大學衍義補

[編輯]

《國家常祀之禮》

[編輯]

《周禮》: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

《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禮記·月令》:「孟冬,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

《玉藻》:「天子元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

《祭法》:「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

《祭義》:「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

「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 祭月於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春秋左氏傳》曰:「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 於是乎禜之。」

臣按:古者日月星辰各為壇坎而祭,遇雪霜風雨之不時則又禜之,前代則於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為大祀,天子躬行焉。本朝郊祀天地,設為四壇,而遣官分獻於大祀殿之前。

日月祀典部藝文一

[編輯]

《周迎日辭》見尚書大傳

[編輯]

「維某年,某月上日,明光於上下,勤施於四方,旁作穆 穆。維予一人,其欲拜迎於郊。」以正月朔日,迎日於東 郊。

《東郊朝日賦》
唐·陸贄

[編輯]

日為炎精,君實陽德,明至乃照臨下土,德盛則光被 四國。天垂象聖,作則候春分之節,時則罔愆;順《周官》 之儀,事乃不忒。於是載青旂,儼翠華,蓋留殘月,旗拂 朝霞,咸濟濟以皇皇,備禮容干邦家。天子躬整服以 待曙,心既誠而望賒。倏而罷嚴,更闢禁城。五輅齊駕, 八鸞啟行。風出郊而草偃,澤先路而塵清。卷餘靄於 林薄,動神光於斾旌。初破鏡而半掩,忽成輪而上征。 杲耀榮光,分輝於千品萬類;煙熅瑞色,均燭於四夷 八紘。一人端冕以仰拜,百辟奉璋而竭誠。故曰:「天為 父,日為兄。」和氣旁通,帝德與日德俱遠;清光相對,帝 心與日心齊明。時也。春事既用,夾鍾律中。登觀臺而 瑞集,睹芳甸而農眾。東為陽位,故出拜於國東;仲居 時中,乃展禮於春仲。既而盛禮畢陳,錫鸞迴輪。家有 罄室,巷無居人。備禮服之燦燦,殷遊車之轔轔。人望 如草,我澤如春。惟天德與聖壽,配朝日而長新。伊茲 禮之可持,歷前代而修之。漢拜庭中,成煩褻之細事; 魏朝歲首,失《禮經》於舊時。國家欽若天命,率由時令。 矯前王之失德,修古典而施敬。俾伯夷之掌禮,侔軒 後以作聖,恭承命於春卿,遂觀光而興詠。

《朝日說》
柳宗元

[編輯]

柳子為御史,主祀事。將朝日,其寮問曰:「古之名曰朝 日而已,今而曰祀朝日,何也?」余曰:「古之記者,則朝拜 之雲也;今而加祀焉者,則朝旦之雲也。今之所云非 也。」問者曰:「以夕而偶諸朝,或者今之是乎?」余曰:「夕之 名則朝拜之偶也。古者旦見曰朝,暮見曰夕。故《詩》曰: 『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左氏傳》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禮記》曰:「日入而夕。」又曰:「朝不廢朝,夕不廢夕。」晉侯將 殺豎襄叔向,夕。楚子之留乾谿,右尹子。請幫助識別此字。「夕:齊之亂, 子我夕,趙文子礱其椽,張老夕,智襄子為室美,士茁 夕,皆暮見也。《漢儀》,夕則兩郎向瑣闈拜,謂之夕郎,亦 出是名也。故曰『大采朝日,小采夕月』。又曰『春朝朝日, 秋夕夕月』。若是其類足矣,又加祀焉,蓋不學者為之 也。」寮曰:「欲子之書其說,吾將施於世,可乎?」予從之。

日月祀典部藝文二

[編輯]

《監祠夕月壇書事》
唐·劉禹錫

[編輯]

西皞司分晝夜平,羲和停午太陰生。鏗鏘揖讓秋光 裡,觀者如雲出鳳城。

《駕幸月壇群望西街》
明·徐渭

[編輯]

玉露清秋湛碧空。金輿夕月引群工。紅雲自結龍文 上。彩仗如移桂影中。璧畔常儀端捧鬯。郊西新魄正 垂弓。布衣久分華山侶,笑向歸驢墮晚風。

日月祀典部紀事

[編輯]

《漢書郊祀志》:「元始五年,丞相衡等議復長安南北郊。 莽又頗改其祭禮曰四望,蓋謂日、月、星、海也。三光高 而不可得親,海廣大無限界,故其樂同祀天則天文 從,祭地則地理從。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天地合 祭,其旦東鄉再拜朝日,其夕西鄉再拜夕月,然後孝 弟之道備,而神祇嘉享,萬福降輯。」後莽又奏言:「日月 雷、風、山、澤,《易》卦六子之尊氣。今或未特祀,或無兆居。 謹與太師光、大司徒宮羲和歆等議,日廟於長安城 之未地,兆月廟於北郊。」兆奏可。

《晉書禮志》:「《漢儀》:每月旦,太史上其月歷,有司侍郎尚 書見讀,其令奉行。其正朔。前後二日,牽牛酒至社下, 故以祭日。日有變,割羊以祠社,用救日變。執事者長 冠,衣絳領袖緣,中衣絳緣以行禮如故事。」

《北史劉芳傳》:「芳轉太常卿,以所置日月之位,去城裡 數,於禮有違,乃上疏曰:『臣聞國之大事,莫先郊祀。郊 祀之本,實在審位。臣學謝全經,業乖通古,豈可輕薦 瞽言,妄陳管說。竊見所置壇祠,遠近之宜,考之典制, 或未允衷。既曰職司,請陳膚淺,據殷、周、漢、魏所行故 事, 依禮朝拜日月皆於東西門外。今日月之位去城 東西路各三十,竊又未審。《禮》又雲『祭日於壇,祭月於 坎』。今計造如上』」云云。詔曰:「所上乃有明據,但先朝置 立己久,且可從舊。」

《唐書新羅傳》:「新羅元日相慶,是日拜日月神

日月祀典部雜錄

[編輯]

《左傳》:「日月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 《國語》:「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 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尚書太傳》「以正月朝迎日於東郊,所以為萬物先而 尊事天也。」

《宋書·禮志》:「吳時陳融奏《東郊頌》。吳時亦行朝日禮也。」 《玉海》:「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訓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 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君子 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故本二分也。」

《春明夢餘錄:祭法》曰:「王宮祭日,夜明祭月。」王宮祭日, 壇名營域如宮,日神尊,故名壇曰王宮夜明。祭月,壇 名月明於夜,故謂其壇為夜明。又曰:「祭日於壇,祭月 於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端其位。」 《春官典瑞》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圭璧謂以 璧為邸,旁有一圭。蓋祀天之玉,以四圭有邸,此為一 圭者,殺於上帝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