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9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六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六卷目錄

 山川祀典部藝文二

  進封西嶽賦表       唐杜甫

  封西嶽賦並序      前人

  封禪射牲議        裴守貞

  祭先河而後海賦     宋歐陽修

 山川祀典部藝文三

  扈從登封告成頌應制   唐宋之問

  東封山下宴群官       張諤

  送楊尚書祭西嶽       姚合

  春日酬祭嶽瀆使大理盧卿自會稽迴經年將

  赴朝寄故林十二韻     釋皎然

  送烏編修代祀海嶽南鎮兼簡明善隱居

               元黃溍

  送同年王在中編修代祀西行  宋褧

  奉旨祀桐柏山        童仝

 山川祀典部紀事

 山川祀典部雜錄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六卷

山川祀典部藝文二

[編輯]

《進封西嶽賦表》
唐·杜甫

[編輯]

臣甫言:「臣本杜陵諸生,年過四十,經術淺陋,進無補 於明時,退常困於衣食,蓋長安一匹夫耳。頃歲,國家 有事於郊廟,幸得奏賦,待制於集賢,委學官試文章, 再降恩澤,乃猥以臣名實相副,送隸有司,參列選序。 然臣之本分,甘棄置永休,始望不及此。豈意頭白之 後,竟以短篇隻字,遂聞徹宸極,一動人主,是臣無負 於文。少小多病,貧窮好學者已在臣光榮,雖死萬足, 至於仕進,非敢望也。日夜憂迫,復未知何以上答聖 慈,明臣子之效?況臣常有肺氣之疾,恐忽復先草,露 塗糞土,而所懷冥寞,孤負皇恩,敢攄竭憤懣,領略丕 則,作《封西嶽賦》一首,明主覽而留意焉。」先是,御製《西 嶽碑文》之卒章曰:「待余安人富國,然」後徐思其事,此 蓋陛下之至謙也。今茲人安是已,今茲國富是已。況 符瑞翕集,福應交至,何翠華之脈脈乎?維嶽固陛下 本命,以永嗣業,維嶽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斯又不 可寢已。伏惟天子霈然留意焉。春將披圖視典,冬乃 展采錯事,日尚浩闊,人匪勞止,庶可試哉。微臣不任 區區懇到之極,謹詣《延恩匭》獻納,奉表進賦以聞。臣 甫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封西嶽賦》有序
前人

[編輯]

「上既封泰山之後,三十年間,車轍馬跡,至於太原,還於長安,時或謁太廟,祭南郊,每歲孟冬,巡幸溫泉而已。聖主以為王者之體,告厥成功,止於岱宗可矣。故不肯到崆峒,訪具茨,驅八駿於崑崙,親射蛟於江水,始為天子之能事壯觀焉爾。況行在供給,蕭然煩費,或至作歌有慚於從官,誅求坐殺於長吏,甚非主上」 執元祖醇醲之道,端拱御蒼生之意。大哉聖哲,垂萬代則,蓋上古之君,皆用此也。然臣甫愚,竊以古者疆場有常處,贊見有常儀,則備乎玉帛而財不匱乏矣,動乎車輿而人不愁痛矣。雖東岱五嶽之長,足以勒崇垂鴻,與山石無極,伊《太華》最為難上,至封禪之事,獨軒轅氏得之。夫七十二君,罕能兼之矣。其餘或蹶踣風雲,碑版祠廟,終幺麼不足追數。今聖主功格軒轅氏,業纂七十君,風雨所及,日月所照,莫不砥礪,華近甸也,其可恧乎?比歲鴻生巨儒之徒,誦古史,引時義,雲「國家土德,與黃帝合,主上本命,與金天合。」 而守闕者亦百數。天子寢不報,蓋謙如也。頃或詔厥郡國,掃除曾巔,雖翠蓋可薄乎蒼穹,而銀字未藏於金氣。臣甫誠薄劣,不勝區區吟詠之極,故作《封西嶽賦》以勸賦之義,預述上將展禮焚柴者,實覬聖意,因有感動焉。為其詞曰:

「惟時孟冬,百工乃休,上將陟西嶽,覽八荒,御白帝之 都,見金天之王,既刊石乎岱宗,又合符乎軒皇,茲事 體大越,不可載已。」先是禮官草具其儀,各有典司,俯 葉吉日,欽若神祇,而千乘萬騎,已蠖略佁儗,屈矯陸 離,唯君所之。然後拭翠鳳之駕,開日月之旗,撞鴻鐘, 發雷輜,辨格澤之修竿,決河漢之淋漓,彉天狼之威 弧,墜魍魎之霏霏。赤松前驅,彭祖後馳。方明夾轂,昌 㝢侍衣。山靈秉鉞而踉蹡,海若護蹕而參差。風馭冉

以縱請幫助識別此字。雲螭,縒而遲蚭。地軸軋軋,殷以下折,原隰草
考證
木,儼而東飛。岐梁閃倏,涇渭反覆,而天府載萬侯之

玉。尚方具左纛黃屋已煌煌於山足矣。乘輿尚鳴,鑾 輿儲精澹慮華蓋之大角低回,北斗之七星皆去。屆 蒼山而信宿,屯絕壁之清曙既臻。夫陰宮犀象硉兀, 戈鋋悉窣,飄飄蕭蕭,洶洶如也。於是太一抱式,元冥 司直。天子迺宿袚齋,就登陟。駢素虯,超崱屴。天語祕 而不可知,代欲聞而不可得。柴燎上達,神光充塞。泥 金乎菡萏之南,刻石乎青冥之北。上意由是,茫然延 降。天老與之相識。問太微之所居,稽上帝之遺則。颯 弭節以徘徊,撫八紘而請幫助識別此字。黑,忽風翻而景倒,澹殊狀 而異色,冏若《褰袪》,開帷下,辯宸極者久之。雲氣蓊以 迴複,山呼嶪而未息。祀事孔明,有嚴有翼,神保是格, 時萬時億。爾乃駐飛龍之秋秋,詔王屬以中休,覲群 後於高掌之下,張大樂於洪河之州。芬樹羽林,莽不 可收,千人舞,萬人謳,騏驎踆踆而在郊,鳳凰蔚跋而 來遊,雷公伐鼓而揮汗,地「祇被震而悲愁,樂師拊石 而具發。激越乎遐陬,群山為之相。」請幫助識別此字。萬穴為之倒流, 又不可得載已久,而景移樂闋,上悠然垂思曰:「嗟乎! 余昔歲封泰山,禪梁父,以為王者成功,已纂終古。嘗 覽前史,至於周穆、漢武,豫遊寥闊,亦所不取。惟此西 嶽,作鎮三輔,非無意乎。頃者猶恐百姓不足,人所疾 苦,未暇瘞斯玉帛,考乃鐘鼓,是以視嶽於諸侯,錫神 以茅土,豈唯壯設險於甸服,報西成」之農扈,亦所以 感一念之精靈,荅應時之風雨者矣。今茲冢宰庶尹, 醇儒碩生,僉曰「黃帝、顓頊,乘龍遊乎四海,發軔匝乎 六合,竹帛有雲,得非古之聖君?」而泰華最為難上,故 封禪之事,鬱沒罕聞。以余在位,發祥隤祉者,焉可勝 紀。而不得已,遂建翠華之旗,用塞雲臺之議。矧乎殊 方奔走,萬國皆至元元從助清廟歔欷也。臣甫舞手 蹈足曰:「大哉爍乎,真天子之表,奉天為子者矣。不然, 何數千萬載,獨繼軒轅氏之美?彼七十二君,又疇能 臻此?」蓋知明主聖罔不克正,功罔不克成,放百靈,歸 華清。

《封禪射牲議》
裴守貞

[編輯]

議曰:「據《周禮》及《國語》,郊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漢武 惟封泰山,令侍中儒者射牛行事,至於餘祀,亦無射 牲之文。但親舂射牲,雖是古禮,久從廢省,難以施行。 據《封禪禮》,祀日未明十五刻,宰人以鸞刀割牲,質明 而行事。比鑾駕至時,牢牲總畢,天皇惟奠玉獻酌而 已。今若祀前一日射牲,事既傷早;祀日方始射牲,事」 又傷晚。若依漢武故事,即非親射之儀,事不可行,請 從減罷。謹議。

《祭先河而後海賦》
宋·歐陽修

[編輯]

在祭者必有常典,務本者貴乎不忘。既先河而告備, 乃後海以為常。幣玉始陳,恭視諸侯之瀆;牲牢繼制, 方祀百穀之王。探國典之舊文,撫《禮經》之大旨。以謂 「河導其派,本一勺而始矣;海納其會,實百川之委也。 祀容肅設,必先有事於靈長;望秩並修,然後功歸於 善下。誠以決九川而分導,括眾流而混井。一則窮本 而有自,一則兼容而積成。」是用分禮章而異數,昭祭 典以推行。命祀首陳,始則出圖之所,禱辭以設方;祈 紀地之名,用能縟乃令儀,昭夫重祭。利萬物以斯善, 用五材而並濟。無文既秩,禜經瀆以領祠;群望繼行, 禱朝宗而用幣。外則盡物,中惟告虔。既義取於源委, 乃禮分於後先。一禱致誠,必告滎光之涘;大川並走, 嗣臨重潤之淵。得非眾嶽肇乎一拳,椎輪生乎五輅。 考厥初之攸在,彰返始而為務。亦猶文王之祀雖貴, 不踰后稷之尊;齊人之事將行,敢越《配林》之故。是知 河必居首,取發源而肇茲;海不自大,由積眾以成其。 導洪流而並注,散靈潤以旁滋。顧乃濫觴之因,必有 先也。視爾委輸之廣,「然後從之。」信哉!祭尚潔誠,禮惟 思反。將展報以為義,必討源而自遠。故夫三王之祭 川,必務其本。

山川祀典部藝文三

[編輯]

《扈從登封告成頌應制》
宋·之問

[編輯]

御路迴中嶽,天營接下都。百靈無後至,萬國競前驅。 文衛嚴清蹕,幽仙讀寶符。貝花明漢果,芝草入堯廚。 濟濟衣冠會,喧喧夷夏俱。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撫己貧非病,時來本不愚。願陪丹鳳輦,率舞白雲衢。

《東封山下宴群官》
張諤

[編輯]

萬國扈封巒,群公遇此歡。幔城連夜靜,霜仗滿空寒。 輦路宵煙合,旌門曉月殘。明朝陪聖主,山下禮圓壇。

《送楊尚書祭西嶽》
姚合

[編輯]

報功嚴祀典,寵詔下明廷。酒氣飄林嶺,香煙入杳冥。 樂清三奏備,詞直百神聽。衣拂雲霞濕,詩通水石靈。 何因逐騶騎,暫得到巖扃。

《春日酬祭嶽瀆使大理盧卿自會稽迴經年將赴朝寄故林十二韻》
釋皎然

[編輯]

望祀崇周典,皇華出漢庭。紫泥頒會計,元酒薦芳馨。 聖慮祈多祐,齋心合至靈。占祥刊史竹,筮日數堯蓂。 禮秩新加命,朝章舊理刑。敷誠依北闕,遺愛在西亭五褲歌仍詠,三碑石重銘。躊躇問存歿,委曲向郊坰。 苕水曾同泛,嵇山昔共經。清風阿客仰,佳頌國人聽。 奉使朝行月,飛文夜動星。征途回四牡,遙戀故林青。

《送烏編修代祀海岳南鎮兼簡明善隱居》

[編輯]

元黃溍

承明退直馬如龍,將詣祠庭禮數崇。岳色非煙生近 甸,川靈藏器出幽宮。周原共識皇華使,禹穴誰陪《太 史》公。若見安陽韓處士,為言客鬢已秋蓬。

《送同年王在中編修代祀西行》
宋·褧

[編輯]

宮雲擁節下青冥,巨岳通川草木榮。傳語祠官休祕 祝,漢皇深意在蒼生。

《奉旨祀桐柏山》
童仝

[編輯]

桐柏山高插半天,峰巒平處隱神仙。御香南下三千 里,淮水東流幾萬年。元鶴夜深和月舞,蒼龍春暖抱 珠眠。只今天下如堯舜,辟穀先生學種田。

山川祀典部紀事

[編輯]

《尚書中候》「堯沈璧於河,白雲起迴風搖落。」

天乙在亳,諸鄰國襁負歸德。東觀於洛,習禮堯壇。降 三分沈璧,退立榮光不起。黃魚雙躍,出濟於壇;黑烏 以雄,隨魚亦止,化為黑玉。《赤勒》曰:「元精天乙,受神福, 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

成王觀於洛河,沈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昹,榮光併 出幕河,青雲浮洛。

《左傳》隱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 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 《管子》: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 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 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 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 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 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 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 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 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 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 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 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 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 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至比翼之 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 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䲭梟數至,而欲封禪, 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

《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係 玉二玨而禱曰:「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 陵虐神主,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其官臣偃實先 後之,苟捷有功,無作神羞,官臣偃無敢復濟,唯爾有 神裁之。」沈玉而濟。

昭公十六年九月,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於 桑山,斬其木,不雨。子產曰:「有事於山蓻,山林也,而斬 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昭公十七年》,晉侯使屠蒯如周,請有事於雒與三塗。 萇弘謂劉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九月丁卯, 晉荀吳帥師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於雒。陸渾人 弗知,師從之。庚午遂滅陸渾。

哀公六年,初,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王弗祭大夫請 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漳,楚之望 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榖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 遂弗祭。

《孔叢子嘉言篇》:子張問:「《書》雲『奠高山』,何謂也?」孔子曰: 「高山五嶽,定其差秩,祀所視焉。」子張曰:「其禮如何?」孔 子曰:「牲幣之物,五嶽視三公,小名山視子男。」

《越絕書》:「越王既得平吳,春祀三江,秋祀五湖,因以其 時為之立祠,垂之來世,傳之萬載,鄰邦樂得,皆來取 之。」

《史記。平準書》:「武帝既得寶鼎,立后土太一祠,公卿議 封禪事。而天下郡國皆豫治橋道,繕故宮及當馳道, 縣縣治官儲,設供具,而望以待幸。」

《漢書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 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後之矣』。使所忠往, 而相如已死,家無遺書。問其妻,對曰:『長卿未嘗有書 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 使來求書,奏之』。其遺札書言封禪事,所忠奏焉,天子 異之。相如既卒五歲,上始祭后土,八年而遂禮中嶽』」, 封於太山。至梁,甫禪肅然。

《兒寬傳》:「寬遷左內史,課更以最,上由是愈奇寬。及議 欲倣古巡狩封禪之事,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能有 所定。先是,司馬相如病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足 以封泰山。上奇其書,以問寬。寬對曰:『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群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 天地並應,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 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著於《經》,以為封禪告成, 合祛於天地神祇,祗戒精專,以接神明,總百官之職, 各稱事宜而為之節文,唯聖主所由制定其當,非群 臣之所能列。今將舉大事,優游數年,使群臣得人自 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 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然之,乃自製儀, 采儒術以文焉。既成,將用事,拜寬為御史大夫,從東 封泰山,還登明堂。寬上壽曰:「臣聞三代改制,屬象相 因。間者聖統廢絕,陛下發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 雍,宗祀泰山,六律五聲,幽贊聖意,神樂四合,各有方 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天下幸甚。將建大元本瑞,登 告岱宗,發祉闓門,以候景至。癸亥宗祀,日宣重光。上 元甲子,肅邕永享。光輝充塞,天文粲然。見象日昭,報 降符應。臣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制曰:『敬舉君之觴』。」 《後漢書曹褒傳》:「褒父充,持慶氏禮,建武中為博士,從 巡狩岱宗,定封禪禮。」

《張純傳》:「建武三十年,純奏上宜封禪曰:自古受命而 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禪以告成功焉。」《樂動聲儀》曰:「以 雅治人,風成於頌。」有周之盛,成康之間,郊配封禪皆 可見也。《書》曰:「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則封禪之 義也。臣伏見陛下受中興之命,平海內之亂,修復祖 宗,撫存萬姓,天下曠然,咸蒙更生,恩德雲行,惠澤雨 施,黎元安寧,夷狄慕義。《詩》云:「受天之祜,四方來賀。」今 攝提之歲,蒼龍甲寅,德在東宮,宜及嘉時,遵唐帝之 典,繼孝武之業,以二月東巡狩,封於岱宗。明中興,勒 功勳,復祖統,報天神,禪梁甫,祀地祇,傳祚子孫,萬世 之基也。中元元年,帝乃東巡岱宗,以純視御史大夫 從,並上元封舊儀及刻石文。

黃憲《外史·封禪篇》:齊王將進泰山,問於徵君曰:「敝邑 有封禪之山,非天子不能舉也。秦始以諸侯之國而 舉之,非僭與?」徵君對曰:「憲也聞之古者天子巡狩,朝 諸侯於明堂,祀群神於岱嶽,觀民風以布王政,未聞 有封禪之舉也,不經孰甚矣!天子一日有萬務,其勤 惕也如是,豈能懈其萬務,率之以臣庶,曠之以時月」, 而侈心於《封禪》,勒功德於無知之石哉?自古迄於秦, 好為封禪者七十有二,然茫昧而不可述,大抵皆侈 心之主也。炎漢重離,我二祖光耀前後,豐功令德,不 能殫紀其盛,然亦未嘗請幫助識別此字。前王之陋規,而舉封禪。文 景紹厥休烈,海內幾刑措之風,固盛王素主也,至於 封禪則恥之。及孝武即極,玩武佳兵,傾海內之命,運 府庫之積,而肆伐匈奴,使百姓去家室之樂,而身顯 功烈之名,致符瑞,求神仙,茂舉封禪,以建榮號,是以 漢祚中替,卒不能休隆於前也。歷至於今,譚封禪之 事者,猶昌而未熄,豈非貽「謀之慮與?若秦之始皇,又 何道哉?今以大王之賢,而光濟王室,可以跨秦而登 周也。誠能偃《泰山》之碑,摧《梁父》之碣,毀《雲夢》之銘,修 明堂之典,以臨天皇,而招八國之諸侯,是王之顯功, 踰於桓、文也,何必慕狂秦之侈心,追七十二君之陋 軌哉!」齊王曰:「先生幸教不榖,美矣駿矣,雅矣元矣!」乃 命左右紀之。

《天中記》:「慕容雋壽光元年,常山得璧七十一,光華甚 異,後以為神岳之命,以太牢祠雲。」

《冊府元龜》,兗州刺史薛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禪,帝 王盛烈,遂遣博士登泰山觀古跡,撰《封禪圖》及儀上 之。高祖謙讓,不許。

《唐書謝偃傳》:「太宗時,偃為弘文館直學士,譔《玉諜真 紀》,以勸封禪。」

《顏師古傳》:帝將有事泰山,詔公卿博士雜定其儀,而 論者爭為異端。師古奏:「臣譔定封禪儀注書,在十一 年,於時諸儒謂為適中。於是以付有司,多從其說。」 《大唐新語》:貞觀中,百官上表請封禪,太宗許焉。唯魏 徵切諫以為不可。太宗謂魏徵曰:「朕欲封禪,卿極言 之。豈功不高耶?德不厚耶?遠夷不服耶?嘉瑞不至耶? 年穀不登耶?何為不可?」徵對曰:「陛下功則高矣,而人 未懷惠;德雖厚矣,而澤未滂流;諸夏雖安,未足以供 事;遠夷慕義,無以供其求。符瑞雖臻,罻羅猶密;積歲 一豐,倉廩尚虛。此臣所以竊謂未可。臣未能遠譬,但 喻於人。今有人十年長患,瘡理且愈,皮骨僅存,便欲 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 年,陛下之良醫,除其疾苦,雖已人安,未甚充實,告成 天地,臣竊有疑。且陛下東封,萬國咸集,要荒之外,莫 不奔走。」自今伊洛洎於海岱,灌莽巨澤,茫茫千里,人 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豈可引彼夷 狄,示之虛弱?殫府竭財,未厭遠人之望;加年給復,不 償百姓之勞。或遇水旱「之災,風雨之變,庸夫橫議,悔 不可追。豈獨臣言,兆人咸爾。」太宗不能奪,乃罷封禪。 《唐書裴守真傳》:高宗將封嵩山,詔諸儒議射牲事,守 真奏:「古者郊祀天地,天子自射牲。漢武帝封泰山,令 侍中儒者射之,帝不親也。今按《禮》,前明十五刻,宰人鸞刀割牲,質明行事,毛血已具,天子至,奠玉酌獻而 已。今若」前祀一日射牲,則早於事,及日則晚不逮事。 《漢》又天子不親,古今異宜,恐不可行。

《大唐新語》:「高宗乾封初封禪,岱宗行初獻之禮畢,執 事者趍下,而宮官執帷。天后率六宮昇壇行禮,帷席 皆以錦繡為之。識者咸非焉。」

《唐書王元感傳》:「天授中,元感直弘文館。武后時已郊, 遂享明堂,封嵩山,詔與韋叔夏等草儀具,眾推其練 洽。」

《閻朝隱傳》:「朝隱遷給事中,仗內供奉,後有疾,令往禱 少室山,乃沐浴伏身,俎盤為犧,請代後疾。還奏,會後 亦愈,大見褒賜。」

《徐堅傳》。「元宗時。堅充集賢學士。從上泰山。以參定儀 典。加光祿大夫。」

《康子元傳》:子元,越州會稽人。仕歷獻陵令。開元初,詔 中書令張說舉能治易、老、莊者,集賢直學士侯行果 薦子元及平陽敬會真於說,說藉以聞,並賜衣幣,得 侍讀。子元擢累祕書少監,會真四門博士,俄皆兼集 賢侍講學士。元宗將東之泰山,說引子元、行果、徐堅、 韋縚商裁封禪儀。初,高宗之封,中書令許敬宗議:「周 人尚臭,故前祭而燔柴。」說、堅、子元白奏:「《周官》『樂六變, 天神降』。是降神以樂,非緣燔也。宋、齊以來,皆先嚌福 酒乃燎。請先祭後燔,如《貞觀禮》便行。」果與趙冬曦議, 以為:「先燎降神,尚矣,若祭已而燔,神無由降。」子元議 挺不徙。說曰:「康子獨出蒙輪,以當一隊邪?」議未判,說 請決於帝,帝詔後燔。

《裴光庭傳》:元宗有事岱宗,中書令張說以天子東巡, 京師空虛,恐夷狄乘間竊發,議欲加兵守邊,召光庭 與謀,對曰:「封禪者,所以告成功也。夫成功者,德無不 被,人無不安,萬國無不懷。今將告成,而懼夷狄,非昭 德也;大興力役,用備不虞,非安人也;方謀會同,而阻 戎心,非懷遠也。此三者,名實乖矣。且諸蕃突厥為大, 贄幣往來,願修和好有年矣,若遣一使召其大臣使 赴行在,必欣然應命。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 而來,我偃旗息鼓,不復事矣。」說曰:「善,吾所不及。」因奏 用其策,突厥果遣使來朝。東封還,遷兵部侍郎。 《大唐新語》:元宗將東封,詔張說、徐堅、賀知章、韋縚、康 子元等撰東封儀。舊儀,禪社首享皇地祇,皇后配享。 新定尊睿宗以配皇地祇。說謂堅等曰:「王者父天母 地,皇地祇雖當皇母位,亦當往帝之母也。子配母饗, 亦有何嫌?」而議曰:「欲令皇后配地祇,非古制也。天鑒 孔明,福善如饗。乾封之禮,皇后配地祇,天后為亞獻, 越國大妃為終獻。宮闈接神,有乖舊典。上元不祐,遂 有天授易姓之事,宗社中圮,公族誅滅,皆由此也。景 龍之季,有事圜丘,韋庶人為亞獻,皆受其咎,齋郎及 女人執祭者亦多夭卒。今主上尊天敬神,革改斯禮, 非唯乾坤降祐,亦當垂範將來,為萬代法也。」事遂施 行。

《酉陽雜俎》: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婿鄭鎰 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 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酺次。元宗見鎰 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旛綽曰:「此泰山 之力也。」

《冊府元龜》:開元十三年四月乙丑,撫州三脊茅生,有 上封事者言曰:昔齊桓公九合諸侯,一正天下,將欲 封禪,問於夷吾,夷吾對曰:「江淮間三脊茅生,用以縮 酒,乃可封禪,其將無茅?」桓公大慚而罷。自歷千古,今 始一生。昔昭王南征責楚,包茅不入,王祭不供,則是 其地。其茅今高一尺,至八月長足,方堪縮酒。特望聖 「恩至時令採用祭泰山,並掘根於苑內植之。」時宰臣 已遣使於岳州採沅江茅,乃奏曰:「『管夷吾為桓公,是 諸侯不合封禪,故稱茅以拒之。及伐楚之日,尊周室, 行霸道,及責楚云:『包茅不入,王祭不供』。若以茅為瑞, 是不知經義』。臣等歷任荊楚,博訪貢茅,沅江最勝,臣 已牒岳州取訖。今稱撫州有茅,請移根入苑。且貉不 踰汶,橘不過江,移根苑中,信是虛語。望敕撫州且進 六束,與沅江相比用之。」帝曰:「可。」癸酉,詔朝集使各奉 所部孝悌文武集於泰山之下。敕曰:「封祀告成,為萬 姓祈福,必資清潔,以副朕心。其行事官及齋郎應致 齋者,宜令御史行齋,切勿容疏怠。」有雄野雞飛入齋 宮,馴而不去,久之飛入仗衛,忽不見邠。王守禮等賀 曰:「臣謹按舊典,雌來者伯,雄來者王。又聖誕酉年,雞 主於酉,斯蓋王道遐被,天命休禎。臣請宣付史官,以 彰靈貺。」

《唐書王璵傳》:璵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肅宗嘗不豫,太 卜建言,「祟在山川,璵遣女巫乘傳分禱天下名山大 川,巫皆盛服,中人護領。」

《歸崇敬傳》:大曆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亂廣 州。監察御史憚之,請望祀而還。崇敬正色曰:「君命豈 有畏耶。」遂往。

《宋史扈蒙傳》,太宗將東封,蒙定議曰:「嚴父莫大於配天,請以宣祖配天。」自雍熙元年罷封禪為郊祀,遂行 其禮,識者非之。

《丁晉公談錄》:真宗欲東封泰山,問兩地大臣可否。大 臣曰:「聖駕行幸,豈無甲兵隨駕?只恐糧草不備。」時晉 公為三司使,真宗遂問曰:「朕東封糧草得備否?」晉公 曰:「有備。」真宗又曰:「如何是備?」晉公曰:「隨駕兵士大約 不過十萬人,每日請口食米二升半,一日只支,計米 二千五百石。或遇駐蹕處所,不過三日,只支得米七 千五百石,何處州縣無七千五百石斛斗?往回之間, 俱可有備。」真宗甚喜,又問:「只與二升半米,亦須與他 些麪食。」晉公曰:「今來所經州郡,只可借路而過,使逐 程百姓榮觀。國家大禮,固不可科率。臣欲省司行文 字告示沿路所經州軍,必恐有公用錢州軍及應文 武臣僚、州縣官僚、僧道、百姓有進蒸餬者,仰先具州 縣官位、姓名、蒸餬數目申來,待憑進呈。若係省錢,支 與一倍價錢回賜。仍大駕往東封日進蒸餬,回日並 許進酒肉。緣有公使、節帥、防團、刺史,有人可以勾當, 仰於經過縣鎮草市處排當。經過者是州縣官員、僧 道、百姓,可於經過本州縣處進。」真宗聞之,又甚喜,又 問曰:「或遇泥雨,非次支賜鞋轎錢動要五七萬貫,如 何有備?」晉公對曰:「臣亦已有擘畫。伏緣隨駕軍士,各 是披帶稍重到處,若遇有支賜錢物,如何將行臣欲 先令殿前指揮使曹璨問諸六軍,或遇路中有非次 支賜,置隨駕便錢一司,仍各與頭子支,便於軍士住 營處或指定州軍便支與各人骨肉請領。一則便於 軍士」請領,二則軍士隨駕。骨肉在營,得便到支錢物, 因茲甚安人心。尋曹璨問諸六軍,皆曰:「隨駕請得何 用,兼難以將行。若聖恩如此,皆感戴官家。」真宗聞之, 又甚喜。於是以此告諸兩地臣僚,遂定東封。聖駕往 回,略無闕誤。真宗於是因晉公奏事次,密謂晉公曰: 「今來封禪禮畢,人駕往回,凡百事須俱總辦集,感卿 用心。」晉公曰:「臣菲才,遭逢陛下,過有委任,臣實無所 能。今大禮已畢,輒有二事上告陛下:『朝廷每有除改, 外面多謗議云:某乙甚人主張,某乙是甚人親戚,此 後每有除改,外面多謗。望聖聰不聽』。」上曰:「朕深知不 聽,其如臣僚何?」晉公又曰:「只如每遇南郊大禮,外面 多竊議中書、密院臣僚別有動靜,今來禮畢,望陛下 兩地臣僚並令依舊,免動人心。」真宗聞之甚喜,彌加 睠遇。首台掌武聞之,益多其奏議:

《文獻通考》:大中祥符間,時殿中侍御史趙湘請封禪, 上拱揖不答。王旦等曰:封禪之禮,曠廢已久,若非盛 世承平,豈能振舉。初,王欽若既以城下之盟毀寇準, 上自是常怏怏。他日問欽若曰:「今將奈何?」欽若度上 厭兵,即謬曰:「陛下以兵取幽、薊,乃可刷此恥也。」上令 思其次。欽若因請封禪,以鎮服四海,誇示夷狄。又言 封禪當得天瑞。又言:「天瑞蓋有以人力為之。陛下謂 《河圖》《洛書》果有之乎?聖人以神道設教耳。」上曰:「王旦 得無不可?」欽若遂以上意諭旦,旦黽勉而從。

《續文獻通考》:料石岡祠,海陵嘗過此祠,持筊禱曰:「使 吾有天命,當得吉卜。」投之吉。又禱曰:「果如所卜,他日 當有報。否則毀爾祠宇。」投之又吉。及即位,封料石岡 神為靈應王。

山川祀典部雜錄

[編輯]

《詩經大雅》:「奕奕梁山。」箋云:「梁山於韓國之山最高大, 為國之鎮,所望祀焉。」正義曰:韓後屬晉。《釋山》云:「梁山, 晉望也。」孫炎曰:「晉國所望祭也。晉為大國,尚以為望, 明於韓地最高大也。」《夏官·職方氏》每州皆云「其山鎮 曰某山。」是其大者謂之為鎮,故知梁山為韓國之重 鎮也。禮,諸侯之於山川,在其地祭以祈福,山必望而 祀之,故云「所望祀焉。」

《禮記禮器》:「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 將有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

《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謂務本。」

《孝經鉤命》,決封乎泰山;考績燔燎,禪乎梁父。刻石紀 號,煥炳巍巍,教化顯著。

《禮稽命》徵「祭五嶽四瀆,得其宜則黃雀見。」

《風俗通》:山澤:《孝經》曰:聖不獨立,智不獨治,神不過天 地,同靈造虛。由立五嶽,設三台。《傳》曰:五嶽視三公,四 瀆視諸侯,其餘或伯或子男,大小為差。《尚書》:咸秩無 文,王者報功,以次秩之,無有文也。《易》稱「山澤通氣」,禮: 名山大澤不以封諸侯,故積其類曰山澤也。

五嶽,東方泰山。《詩》云:「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尊曰岱宗。」 岱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雲觸石而出,膚寸而 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故為五嶽之長。 王者受命易姓,改制應天,功成封禪,以告天地。孔子 曰:「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岱宗廟在博 縣西北三十里,山虞長守之,十月日合凍,臘月日涸 凍,正月日解凍,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穢疾,代行事法七十萬五千三牲燔柴,上福脯三十胊,縣次傳送京 師。四嶽皆王同禮。南方衡山,一名霍,霍者,萬物盛長, 垂枝布葉,霍然而大。廟在廬江灊縣。西方華山,華者, 華也,萬物滋然變華於西方也。廟在弘農華陰縣。北 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廟在中 山上曲陽縣。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詩》云:「嵩高維嶽, 峻極於天。」廟在潁川陽城縣。

四瀆:河出燉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易》:「河出圖,聖 人則之。」《禹貢》:「九河既道。」《詩》曰:「河水洋洋。」廟在河南滎 陽縣。河隄謁者,掌四瀆禮,祠與五嶽同。江出蜀郡湔 流互徼外崏山,入海。《詩》云:「江漢陶陶。」《禹貢》:「江漢朝宗 於海。」廟在廣陵江都縣。淮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 東南入海。《禹貢》:「海、岱及淮,淮、沂其乂。」《詩》云:「淮水湯湯。」 廟在平氏縣。濟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沮。《禹貢》:「浮 於汶,達於濟。」廟在東郡臨邑縣。

《五經通義》易姓而王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 己為王,使理群生也。或曰:「封以黃金為泥,以銀為繩, 經無明文,以義說之,所以正封岱。」泰山者,五嶽之長, 群神之主,故獨封於泰山,告太平於天,報群臣之功 也。禪梁父者,泰山之支屬,能配泰山之德也。

袁准《正論》封禪之言,唯《周官》有王大封之文,齊桓公 欲封禪,聞管仲言而止。焚燎祭天,皆王者之事,非諸 侯之所為也。是以學者疑焉。後秦一主,漢二君,修封 禪之事,其制為封土方丈餘,崇於泰山之上,皆不見 於經。秦漢之事,未可專信,管仲云:禹禪會稽,告天則 同,祭地不得異也。會稽而可禪,四嶽皆可封也。夫洛 陽者,天地之所合。《嵩高》者,六合之中也。今處天地之 中。而告於《嵩高》可也,奚必於泰山。

《容齋隨筆》:漢光武建武三十年,車駕東巡,群臣上言, 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 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何事汙七十二代之編錄?若 郡縣遠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令屯田。」從此群臣 不敢復言。後二年,上齋夜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 九,會命岱宗。感此文,乃詔梁松等按索河雒讖文,言 九世封禪事者,遂奏三十六事,於是求武帝元封故 事,以三月行封禪禮。唐太宗貞觀五年,群臣以四夷 咸服,表請封禪,詔不許。六年復請。上曰:「卿輩皆以封 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給人足,雖 不封禪,庸何傷乎?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 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掃地而祭, 何必登泰山之顛,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 乎?」已而欲從其請,魏鄭公獨以為不可,發《六難》以爭 之,至以謂崇虛名而受實害。會河南北大水,遂寢。十 年,復使房喬裁定其禮,將以十六年二月有事於泰 山,會星孛太微而罷。予謂二帝皆不世出盛德之主, 灼知封禪之非,形諸詔告,可謂著明,然不能幾時,自 為翻覆。光武惑於讖記,太宗好大喜名,以今觀之,蓋 所以累善政耳。

《清波雜志》:「天下名山洞府、河陽府平陽洞、台州赤城 山玉景洞、江寧府華陽洞、舒州灊山司真洞、杭州大 滌洞、鼎州桃源洞、常州張公洞、南康軍廬山詠真洞。 建州武夷山昇真洞、南嶽朱陵洞。江州馬當山上水 府、太平州中水府、潤州金山下水府、杭州錢塘江水 府、河陽濟瀆北海水府、鳳翔府聖湫仙遊潭、河中府」 百丈泓龍潭杭州天目山龍潭華州車湘潭。初,朝廷 以每歲投龍簡,而洞府多在僻遠處,其齎送祭醮之 具頗以為擾。天聖間,下道錄院定歲投龍簡凡二十 處,餘皆罷之。煇四十年前,於馬當龍祠廊廡下見一 碑,刻「投龍處所」,視此數頗有增益。碑載祭享牲牢、香 幣樂節為詳,乃元豐間江州建立者,「再,過之則亡。」 《文獻通考》:致堂胡氏曰:「封禪之事,漢唐之君往往行 之,曾無一人建議明白如許懋者。賢哉懋乎,其學可 謂正矣。漢唐以來,緯書行而經學弛,重以鄭元博聞 寡要,不知折衷於聖人,而惟緯書是信。世無大儒,稽 古言以祛群惑,遂使有天下者,於無事時肆其侈心, 千乘萬騎,巡狩侈費,登」山琢石,誇大功德,或有祕祝, 以祈不死,取笑當代,貽譏後來。彼梁武之資,未必如 漢光武之英也,一聞懋言,遂遏欲行之意,推廣其義 以答請者,則賢於光武遠矣。使其舉措每如此,則金 甌之業,何缺壞之有?

讕言長語,太祖高皇帝改正嶽鎮海瀆城隍廟號,詔 止稱東嶽之神,於禮方正。《搜神記》據東方朔謂虹氏 即東嶽帝君,一何悖耶?予兩抵濟瀆在懷慶濟源縣, 只一池水,水之清洶非凡水比,其西即北海。《搜神記》 謂江瀆,楚屈原河瀆,漢陳平淮瀆,唐裴說濟瀆,楚仵 大夫。甚是無謂。

《春明夢餘錄》:北嶽在今真定府定州曲陽縣,漢為常 山郡上曲陽縣。《史記·封禪書》:「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 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 皆在天子之邦。」《漢書·郊祀志》:「祠北嶽常山於上曲陽。」 《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春二月戊辰,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嶽於上曲陽。」《魏書》:「和平元年春正月,如中山, 過恆嶽,禮其神而返。二年春二月,如中山,遣使者禮 恆嶽。」《隋書》:「大業四年秋八月,帝巡河北,親祀恆嶽。」《唐 書·地理志》:定州曲陽縣,「元和十五年,更恆嶽曰鎮嶽, 有嶽祠。」《張嘉徵傳》:「為州刺史至州,於恆嶽廟中立頌, 自為文書於石。其碑用白石為之,素質黑文,甚為奇 麗。先是嶽祠為遠近祈賽,有錢數百」萬。嘉徵自以為 頌文之功,納其數萬。自漢及唐,北嶽之祭,皆在曲陽。 《一統志》乃謂「恆山在渾源州南二十里。」《山西志》又謂 「宋時因山後諸州陷於契丹,乃即曲陽致祭」,此謬說 也。

丘文莊濬云:「歷代東海、南海,皆臨海而祭,西海、北海 則望祀。在宋都汴梁,無由至遼薊之域,出國門而北, 望祭之可也。今建都於燕,往南而祭北海,豈天子宅 中以臨四海之義哉?今京師東北乃古碣石瀹海之 地,於此立祠而祭,於勢為順,於理為宜。若夫中國之 正西在於秦隴,西南則蜀,稍南則滇也。滇之極西,百 夷之外,聞有大海,宜於此處望祀之。今祭北海仍在 懷慶,祭西海仍在蒲州。」是丘之說,終明之世未用也。 都城隍之神,歲以五月十一日為神之誕辰,及萬壽 聖節,各遣官致祭。倪宗伯岳《上疏》云:「廟祀城隍之神, 本非人鬼,安得誕辰?」可謂妄謬。每歲南郊大祀壇、八 月山川壇,俱有合祭之禮,事體已重。比於天下府縣 之祭不同,所有前項祭告煩瀆無據。遂罷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