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6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二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目錄

 朝賀部彙考六

  唐三代宗廣德二則 永泰二則 大曆十二則 德宗建中四則 貞元二十則 憲

  宗元和十五則

禮儀典第二百六十二卷

朝賀部彙考六

[編輯]

唐三

[編輯]

代宗廣德元年三月廢朝十二月以僕固瑒死懷恩遁群臣稱賀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廣德 元年春三月一日廢朝,至於晦日,百寮素服詣延英 門通名起居。六月甲午,觀軍容使魚朝恩自陝州入 朝。十二月丁酉,朔方行營節度使僕固瑒為帳下梟 首來獻。懷恩聞瑒死,燒營遁入吐蕃。朝臣稱賀,上不 悅曰:「朕之涼德,信不及人,致勳臣顛覆,用增愧恧,何 到」賀焉。

廣德二年正月,受朝於含元殿。四月,受朝於宣政殿。 九月,以雨,詔三刻傳點朝參。十一月,日南至,受朝於 含元殿。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廣德二年正 月己亥朔,御含元殿,受朝賀如常儀。六月丁卯朔,始 御宣政殿受朝,以國哀終制故也。凡朔望朝於殿前, 舊章也。九月乙未朔,自八月連雨,至是日不止。宰臣 元載等奏曰:「准儀制令,泥雨合停朝參。今緣軍國事 繁,準式停朝,恐有廢闕,望延三刻傳點。」從之。十一月 甲寅,是日,長至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畢, 百官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永泰元年正月朔朝賀畢百官進名謁皇太子是月詔聽嚴武等朝朔望十月回紇首領胡祿都督來朝十一月長至受朝賀如常儀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永泰 元年春正月戊午,劍南節度使嚴武加檢校吏部尚 書,山南節度使張獻誠加檢校工部尚書。以前太子 少保王璵為太子少師,前袁州刺史李遵為太子少 保,聽朝朔望。冬十月乙酉,回紇首領胡祿都督來朝」 按《冊府元龜》,「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御含元殿,下制 大」赦天下。宣制畢,乃受朝賀。禮畢,百官詣崇明門,進 名謁皇太子。十一月己未,是日長至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官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永泰二年,朝賀禮畢,百官進名謁皇太子。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永泰二年正 月丁巳朔,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 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十一月甲子,長至御含元 殿,下制大赦,改元大曆。宣制畢,乃受朝賀。禮畢,百寮 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大曆二年朝賀禮畢百官進名謁皇太子是年郭子儀李抱玉辛雲京來朝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二年二月丙戌,郭子儀自河中來朝。秋八月庚辰,鳳 翔節度使李抱玉來朝。十二月甲申,鳳翔李抱玉來 朝。丁酉,太原節度使辛雲京來朝。」

按《冊府元龜》:「大曆二年正月壬子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十一月己巳長至,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 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大曆三年,朝賀禮畢,百寮進名謁皇太子。是年,馬璘、 崔旰、郭子儀來朝。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三年春二月壬午,邠寧節度使馬璘來朝。夏四月壬 寅,劍南西川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崔旰來朝。九月壬 辰,靈州將白元先破吐蕃二萬於靈武。戊戌,靈武奏 破吐蕃六萬,百寮稱賀。冬十月丁卯,子儀自奉天來 朝。」

按《冊府元龜》:「大曆三年止月庚午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十一月甲戌長至,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 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大曆四年,魏少遊來朝。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四年春正月,子儀回河中,二月,江西團練使魏少遊 來朝。」

大曆五年,王縉、田神功來朝。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五年春二月庚申,宰臣太原尹王縉入朝。秋九月,田 神功來朝。」

大曆六年。灃州刺史楊子琳、文單國王婆彌來朝
考證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六年夏四月己未。灃州刺史楊子琳來朝。賜名猷。冬 十一月己亥。文單國王婆彌來朝。獻馴象一。十一。十 二月庚午。制以文單王婆彌為開府儀同三司。 大曆八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十月破吐蕃。百 寮稱賀。十一月。田神功李忠臣來朝冬至受朝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八年。「冬十月戊辰。郭子儀奏破吐蕃十萬。百寮稱賀。 十一月庚戌。汴宋節度使田神功來朝。辛酉。淮西節 度使李忠臣來朝。」

按《冊府元龜》:「大曆八年正月己丑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閏十一月壬寅朔冬至,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 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大曆九年正月朔受朝。二月郭子儀李抱玉來朝。四 月」馬璘來朝。朱泚請入朝。十一月長至受朝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九年春二月「癸巳。郭子儀自邠州來朝。李抱玉自鳳 翔來朝。夏四月乙丑。涇原節度使馬璘來朝。丙寅加 馬璘尚書左僕射知省事。幽州節度使朱泚遣弟滔 奉表請」自入朝,兼自帥五千騎防秋,許之。詔所司築 第待之。秋八月辛未,幽州節度使朱泚弟滔率五千 騎來朝,請河西防秋。詔千騎迓於國門,許自皇城南 面出開遠門,赴涇州行營。九月庚子,幽州節度使朱 泚來朝。

按《冊府元龜》:「大曆九年正月庚子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十一月甲戌長至,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 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是時四方無事,間 日坐朝,雙日不復入閣。」

大曆十年正月朔朝賀畢百寮進名謁皇太子九月 衛伯玉來朝十一月長至詔停朝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十年秋九月戊戌,荊南節度使衛伯玉來朝。」

按《冊府元龜》:「大曆十年正月乙未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十一月丙午長至,詔停賀。」邇梁王葬期也。

大曆十一年正月朔,朝賀畢,百寮進名謁皇太子。十 一月冬至,受朝如常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十一年 正月庚戌朔,御含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 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十一月丁巳冬至,御含 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 謁皇太子。」

大曆十二年八月以久雨宥常參百寮不許御史點 班。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大曆十三年正月朔,朝賀畢,百寮進名謁皇太子。十 一月長至,不視朝。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曆 十三年冬十一月丁卯,日長至,有司祀昊天上帝於 南郊,上不視朝故也。」

按冊府元龜。「大曆十三年正月戊申朔。御含元殿。受 朝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 子。十一月丁卯。長至不視朝。戊辰。上御含元殿。受朝 賀。仗衛如常儀。禮畢百寮詣崇明門。進名謁皇太子。」 大曆十四年。德宗即位。詔元日朝會。不得奏祥瑞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大曆 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位。冬十二月丙寅, 詔元日朝會不得奏祥瑞事。」

德宗建中元年朝集使及進士貢士見於宣政殿又令親王出閤就班

[編輯]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建中 元年冬十一月辛酉朔,朝集使及貢使見於宣政殿。 兵興以來,四方州府不上計,內外不朝會者二十有 五年,至此始復舊制,州府朝集者一百七十三人,詔 每令分蕃二人待詔。」

按:《冊府元龜》:「建中元年十一月辛酉朔,朝進士及貢 士見於宣政殿。丁丑,日南至,戊寅,御含元殿受朝賀。」 初令親王出閤就班。

建中二年正月。受朝賀於含元殿。御史中丞奏。「泥雨 請令每司長官一人入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建中二年正 月庚申朔,御含元殿,受朝賀,四方貢賦珍寶列為庭 實,復舊制也。」

按《文獻通考》:「建中二年,御史中丞竇參奏,『准儀制令, 泥雨合停朝參。伏以軍國事殷,恐有廢缺,請令每司 長官一人入朝,有兩員並副貳,亦許分日。其夜甚雨, 至明不止,許令仗下到廊,食訖入中書。其餘官及王 府長官,並請停朝,任於本司勾當公事。泥雨經旬,亦 望准此』。」是年舉故事,置武班朝參,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給。」

建中三年正月乙卯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建中四年正月朔,受朝賀於含元殿。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建中四年正 月戊寅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以《建中元曆》二十 八卷示百寮。初,司天少監徐承嗣奏,「來年歲次甲子, 應上元,首請修新曆。」至是成,群臣稱賀。

貞元元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七月以蝗旱不御正殿十二月詔罷來年元旦朝賀

[編輯]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宣制大赦 改元。二月癸未,李抱真、嚴振來朝。秋七月甲午朔,河 東節度使馬燧自河中行營來朝。關中蝗食,草木都 盡,旱甚,灞水將竭。甲子,詔:「咎徵之作,必有由然。自頃 以來,雨澤不降,蟲蝗繼臻,本其所以,罪實在予。所宜 出次貶食,以謹天戒。朕自今視朝不御正殿,有司供 膳,並宜減省。」九月丙戌,渾瑊自河中來朝。十一月癸 巳朔,山南嚴震來朝。

按《冊府元龜》,貞元元年七月,關中蝗,食禾稼無孑遺。 八月甲子,詔不御正殿,奏事悉於延英。庚寅,視朝於 延英殿,群臣列位於延英殿門外,申甲子之詔也。丁 丑,雨。戊寅,中書門下上言:「陛下前以愆陽經時,避居 正殿,凡在臣庶,無任兢惶。今至誠感通,嘉雨霑洽,兇 渠授首,同類格心。臣等敢昧死,請自今以後,依常儀」 御正殿。詔曰:「可。」十二月丁亥,詔曰:「朕以眇身,仰承列 聖,不能纂修先志,以洽昇平,馴致寇戎,屢興兵革。上 天降警,蝗旱為災,年不順成,人方歉食。言念於此,實 用傷懷。是以齋心別宮,與人祈穀。雖陽和在候,而黔 首無聊,稱慶於予,竊所不敢。其來年正月一日朝賀, 宜罷。」

貞元二年。韓滉、劉元佐等來朝。敕定百官朝謁班序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二年十一月「乙未。兩浙節度使韓滉來朝。壬寅。劉元 佐曲環鄂嶽盧元卿並來朝。」十二月辛未。鳳翔李晟 來朝。

按《文獻通考》:貞元二年敕,「應文武百官朝謁班序,中 書門下、侍中、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各以本官 序。供奉官,左右散騎常侍、門下中書侍郎、諫議大夫、 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郎及舍人、左右補闕、左右拾 遺、通事舍人,在橫班序。若入閤,即各隨左右省。其御 史大夫、中丞、侍御史在左,殿中侍御史在右,通事舍」 人分左右立。若橫行參賀、辭見,御史大夫在散騎常 侍之上,中丞在諫議大夫之下。御史臺卸史大夫在 三品官之上。別立中丞,在五品官之上。別立。留守、副 元帥、都統、節度使、觀察使、都團練、都防禦使,並大都 督、大都護、持節兼者,即入班在正官之次。餘官兼者, 各從本官班序。御史在六品班之後。「諸使下無本官, 唯授內供奉裡行者」,即入班亦在正官之次。有本官 兼者,各從本官班序。如本官不是常參官並憲官是 攝者,唯聽於御史班中辭見。殿中省官監、少監、尚衣、 尚舍、尚輦奉御,分左右,隨繖扇立,若入閤亦如之。 一品班,三太、三公、太子、三太、嗣、郡王、散官、開府儀同 三司、國公等同班 ;二品班。尚書左右僕射、太子三 少、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護,「散官特進、光祿大夫, 爵開國郡公、開國縣公,並上柱國、同 三品班。」六司 尚書、太子賓客九寺卿,國子祭酒三監,京兆等七府 尹,詹事,親王傅、中都督、上都護、下都護、下都督、上州 刺史、五大都督府長史、上都督府都護,散官「金紫光 祿大夫,爵開國侯,勳上護軍。」護軍, 四品班。尚書左 右丞,六司侍郎,太常少卿,左右庶子,祕書少監,餘七 寺少卿,國子司業,少府、將作少監,京兆、河南、太原少 尹,少詹事,左右諭德、家令,率更令、僕,親王長史,司馬, 鳳翔等少尹,中州刺史,下州刺史,大都督、大都護司 馬,散官正議大夫,通議大夫,大中大夫,中大夫,爵開 國伯,勳官上輕車都尉 五品班。尚書諸司郎中,國 子博士,都水使者,萬年等六令,太常、宗正、祕書丞,著 作郎,殿中丞,尚食、尚藥、尚舍、尚輦奉御,大理正、中允, 左右贊善、中舍人、洗馬,親王諮議,散官中散大夫,朝 請大夫,朝散大夫,爵開國子,開國男,勳官上騎都尉。

武班供奉宣政殿前立位從北千牛連行立,次千。

「牛中郎將,次千牛將軍一人,次過狀中郎將一人,次 接狀中郎將一人,次押柱中郎將一人,次又押柱中 郎將一人,次排階中郎將一人,次又押散手仗中郎 將一人。已上在橫階北。」次南金吾左右大將軍,入 閤升殿,夾階座左右從南「千牛將軍一人,次千牛中 郎將一人,次千牛將軍一人,次千牛連行,立柱外,過 狀中郎將一人,接狀中郎將一人,次押柱中郎將一 人,次又押柱中郎將一人,排階中郎將一人,階下押 散手仗中郎將一人,金吾將軍分左右立。」 應當本 日入閤人,各依前件立。其不入閤人,各依本職事立非當上人,遇合參日,並從本官品第班序。其入閤升 殿,除千牛衛將軍、中郎將外,餘並以左右「衛中郎將 充,其諸衛及率府中郎將,不得升殿。」 一品班郡王、 散官驃騎大將軍、爵國公 ;二品班散官輔國大將 軍、鎮國大將軍,爵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勳官上柱國、 柱國 ;三品班左右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驍衛、左右 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 衛大將軍、諸衛將軍,散官冠軍大「將軍、雲麾將軍,爵 開國侯,勳官上護軍、護軍 ;四品班《左右千牛衛》、左 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勳翊衛中郎將、太子左右衛、太 子左右衛司率、清道內率、監門副率、太子親勳翊衛 中郎將、上府折衝都尉、中府折衝都尉,散官忠武將 軍、壯武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爵開國伯,勳官上 輕車都尉、輕車都尉」 ;五品班親勳翊衛郎將、太子 親勳翊衛郎將、親王典軍、親王副典軍、下府折衝都 尉、上府果毅都尉,散官定遠將軍、寧遠將軍、游騎將 軍、游擊將軍,爵開國子、開國男,勳官上騎都尉、騎都 尉。 尚書省官:據《周禮》先敘六官,准《六典》,尚書為百 官之本。今每班請以尚書省官為首。 東宮官、王府 官、外官、東宮官既為宮臣,請在上臺官之次,王府官 又次之。三太、三少、賓客、右庶子,王傅既為師傅、賓相, 不同官屬,請仍舊。 太常、宗正丞,並隨寺望,合在祕 書丞上。 尚食奉御、尚藥奉御,本局既隸殿中省,合 在殿中丞之下。 諸王府官行列,合以王長幼為敘。

檢校官、兼官及攝、試、知、判等官,並在《同類正官之》。

「次。其有行、守、檢校、兼、試、攝、判等官職事者,即依正官 班敘。除留守、副元帥、都統、節度、觀察、都團練、都防禦 使並大都督、大都護持節兼外,餘應帶武職事者,位 在西班,仍各以本官品第為班敘。」 含元殿前龍尾 道下敘班,舊無此儀,唯合於通乾、觀象門南敘班。自 李若水任通事舍人,奏更於龍尾道下敘班,既非典 故,今請停 文武官行立班敘。通乾觀象門外敘班 武次,文至宣政門,文由東門而入,武由西門而入,至 閤門亦如之。其退朝即並從宣政西門出。 文官充 翰林學士、皇太子侍讀、諸王侍讀,武官充禁軍職事, 准舊例並不常朝參。其翰林學士大朝會「日,准興元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敕,朝服班敘,宜准諸」司官知 制誥例,在集賢史館等諸職事者,並請朝參訖,各歸 所務。 辭見宴集,班列先後,請依天寶三載七月二 十八日禮部詳定所奏敕。《公式令》,「諸文武官朝參, 行立二王後,位在諸侯王上,餘各依職事官品為敘。 職事同者以齒,致仕官各居本色之上。若職事與散 官、勳官合班列文散官在當階職」事者之下,武散官 次之,勳官又次之。官同者,異姓為後。若以爵為班,爵 同者亦准此。其男已上任文武官者,從之。文武班若 親王、嗣王任卑者,職事仍依本品。郡王班。三品已下 職事者在同階品上。自外無文武官者,嗣王在太子 太保下,郡王次之。國公在正三品下,郡公在從三品 下,縣公在正四品下;侯,在從四品下;伯在正五品下; 子在從五品上,男在從五品下。「即前官被召見及赴 朝參致仕者,在本品見任上;以理解者,在同品下。其 在本司參集者,各依職事。諸散官三品以上在京者, 正冬朝會,依百官例,自餘朝集及別使,臨時聽。」 《儀 制令》:「諸在京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 武官五品已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 常參。武官五品已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 二十五日參。」三品已上直諸司及長上者,各准職事 參。其弘文館、崇文館及國子監學生,每季參,若雨霑 失容,及泥潦並停。諸文武九品已上應朔望朝參者, 十月一日已後,二月二十日已前,並服褲「褶,五品已 上著珂傘。周喪未練,大功未葬,非供奉及宿衛官,皆 聽不趍 常參。」文武官准令每日參。自艱難已來,人 馬劣弱,遂許分日,望許依前分日參。待戎事稍平,加 其俸祿,即依常式。其武官准令五品已上每月六參, 三品已上更加三參。頃並停廢,今請准令卻復舊儀。 其朔望朝參,及弘文館崇文館、國子監學生每季參 等,請續商量聞奏。以前御史中丞竇等奏:「伏奉今年 四月三日敕,宜付所司與御史臺以近日體例,參校 《禮》文,務從簡正,詳定訖聞奏者。」臣等准敕詳定如前。 敕旨:二品武班,宜以左右金吾等十六衛上將軍依 次為班首。其檢校官兼及攝、試、知、判等,本官二品已 上者,位望崇重,禮異群僚,宜依本班朝會,餘依 《開 延英儀》。內中有公事商量,即降宣頭付閤門開延英, 閤門翻宣申中書,並榜正衙門。如中書有公事敷奏, 即宰臣入榜子奏「請開延英,秖是宰臣赴對,閤門使 奏宰臣某已下延英,候對宣徽使殿上宣通,次閤門 使奏中書門下到,次宣徽使喚,次閤門使傳聲喚,次」 通事舍人引宰臣當殿立,贊兩拜,搢笏,舞蹈,又三拜, 奏聖躬萬福,又兩拜,金口宣上來,又兩拜。通事舍人 引上殿,至御座前,又兩拜,問聖體,皇帝宣安,又兩拜, 三呼萬歲,各分班案前立定,兩樞密使在御榻兩面祗候,其餘臣僚並約赴外。次奏事訖,宣賜茶,又兩拜, 三呼萬歲,賜坐喫茶,對訖下殿,兩拜,宣賜酒食,舞蹈 謝恩訖,宣徽使喝:「好去,就中書喫食」延英畢。次兩省 官轉對閤門使,當殿奏:「某已下轉對宣徽使,殿上宣 通。」次閤門使奏:「某已下到」,次宣徽使喚,次閤門使傳 聲喚,次通事舍人引當殿立定,贊兩拜,搢笏,舞蹈,又 三拜,奏「聖躬萬福」,又兩拜。殿下奏事訖,宣賜酒食,又 兩拜,舞蹈謝訖,閤門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於省就 食。次對官、御史中丞、三司使、京兆尹並各奏所司公 事,次閤門使奏某祗候,次對宣徽使殿上宣通,次閤 門使奏某到,次宣徽使喚,次閤門使傳聲喚,次通事 舍人引當殿立定,贊兩拜,搢笏,舞蹈,三呼萬歲,又三 拜。訖,奏聖躬萬福,又兩拜,奏所司公事,訖,宣賜酒食, 又兩拜舞蹈謝訖。閤門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於客 省就食,合起延英中謝官文武兩拜,三品及御史中 丞、左右丞、諸行侍郎、諫議、給事、中書舍人,並諸道節 皮、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兩縣令,皆入謝,並通喚 文武四品以下及諸道行軍司馬、節度副使、兩使判 官、書記、支使、推巡、令錄等。舊例並不對揚中謝,秖於 正衙朝謝。

貞元三年正月朔,以大行皇后在殯,停朝賀。三月,馬 燧入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三年春三月「庚寅,詔今年朝集使宜停。辛亥,河東馬 燧來朝。時蕃相尚結贊使大將論頰熱卑辭厚意告 馬燧,請兩國同盟和好。上疑其不誠,不允。故燧自將 論頰熱入朝,盛言蕃相請盟,可以保信。上乃從之,許 盟於平涼。」

按《冊府元龜》:「貞元三年正月丙戌朔,停朝賀,以大行 皇后在殯故也。」

貞元四年五月。受朝於含元殿。七月。詔定朝會班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四年。秋七月壬申。詔嗣王郡王朝會。班位在本官班 之上。左右庶子准令在左右丞侍郎之下。諸司四品 之上。今在少卿之下。非也。宜改之。

按《冊府元龜》:「貞元四年五月庚戌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畢,御丹鳳門樓,大赦天下。」

貞元五年正月甲辰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元六年正月朔。以有司奏月食不視朝。五月朔。受 朝於紫宸殿。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六年「春三月壬寅,渾瑊自河中來朝。戊午,牂暔Z來 朝。夏五月丙寅朔,上御紫宸受朝。上以是月一陰生, 故取朔日受朝。」

按《冊府元龜》,貞元六年正月癸卯朔,不視朝。先是,有 司奏「元日月有食之」,遂停朝會,及時不食,百僚皆賀。 貞元七年正月朔,不視朝。五月朔,御宣政殿見百官。 十一月,詔常參官入閤,不得奔走,其有喪者,禁慘服, 朝會令服綾袍,金玉帶。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七年春二月庚子,侍中渾瑊自河中來朝。夏四月戊 午,詔:「仲夏之時,萬物敷暢,陽德方茂,陰事始承。昔者 觀察法象,因天地交會之序,為父子相見之儀,沿習 成風,古今不易。王者制事,在於因人,酌其情而用中, 順其俗以為禮。咸覿之義,既行於父子之間;資事之 情,豈隔於君臣之際?申恩卿士,自我為初。起今年五 月朔御正殿,召見文武百官,外官因朝奏咸聽就列。 仍編禮式,以為常典。」五月庚申朔,上御宣政殿見百 官,從新制也。冬十一月乙丑,令常參官趨朝入閤,不 得奔走周親以下喪者禁慘服,朝會須服本色綾袍、 金玉帶。

按:《冊府元龜》:「貞元七年正月壬戌朔,帝不視朝,以去 年冬親郊故也。十一月丁亥,日南至,不視朝。」

按《文獻通考》:初金吾將軍沈房有弟喪,公服不衣,慘 服入門,上問宰臣董晉,對曰:「準式,朝官有司以下喪 者,許服絁縵衣,不合淺色。」上曰:「南班何得有之?」對曰: 「因循而然。」又曰:在式,朝官皆以綾為袍,五品以上服 金玉帶,取其文綵華飾以奉上也。昔尚書郎含香,此 意也。

貞元八年正月丙辰朔御含元殿受朝賀五月乙卯 朔御宣政殿受朝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元九年正月朔受朝賀是月王叔邕來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九年春正月庚辰朔,朝賀畢,上賦《退朝觀仗歸營詩》。 乙酉,劍南東川節度使王叔邕來朝。」

貞元十年正月朔罷朝賀三月程懷直來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年春三月乙亥,滄州程懷直來朝,賜安業坊宅妓

一人,復令還鎮
考證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年正月乙亥朔,罷朝賀之禮,以

九年冬郊祀故也。

貞元十一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五月朔,受朝於 宣政殿。八月廢朝。十一月冬至,不受朝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一年冬十一月丙申,日南至,不受朝賀,以司徒馬 燧葬也。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一年正月庚午朔,御含元殿,受 朝賀;五月朔,帝御宣政殿受朝;八月辛卯,廢朝,以故 端王太妃薨故也。」

貞元十二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十二月回紇諸 國王來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二年冬十二月「癸未,回紇、南詔劍南西山國女國 王並來朝賀。」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二年正月甲午朔,御含元殿,受 朝賀。」

貞元十三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詔「武班三節假 滿,並依文官例橫行參假」五月以雨放朝參十月張 建封來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三年冬十月丁丑,徐泗節度使張建封來朝,上嘉 之,次日於延英殿召對。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三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是月,御史臺奏:「諸司常參文武,隔假三月以上,並橫 行參假。其武班每日先配九參、六參。比來或經冬至 及歲首、寒食等三節,假滿不是本配入日,並不橫行, 事實乖闕。請從今已後,每經三節假滿,不是本配入 日,其前件官請依文官例橫行參假,庶幾周行式序。」 可之。五月丙戌朔,以雨罷御宣政殿。是月,帝以累月 天陰,街鼓聲暗,百官入朝,多走馬奔馳。是日,令宣示 宰臣及百官曰:「卿等朝謁是常,或陰雨不聞鼓聲,則 不免奔波走馬,忽有墜損,深軫朕懷。自今已後,縱鼓 聲差池,亦不得走馬。並時暑稍甚,及雨雪泥潦,亦量 放朝參。」宰臣等上表陳謝。

貞元十四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五月朔受朝於 宣政殿七月以修寢宮畢群臣稱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四年「秋七月甲午,崔損修奉八陵寢宮畢,群臣於 宣政殿行稱賀禮。冬十二月己亥,南詔異牟尋遣使 賀正旦。」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四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五月朔,御宣政殿受朝。」

貞元十五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五月朔。以雨罷 朝。十一月以兵興罷朝會。並罷朝服褲褶之制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五年冬十一月乙巳。冬至。罷朝會。兵興也。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五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五月朔,以雨罷御宣政殿。」

按《文獻通考》:貞元十五年,膳部郎中歸崇敬以百官 朝服褲褶非古禮,上疏云:「按《三代典禮》,兩漢史籍,並 無褲褶之制,亦未詳所起之由。隋代以來,始有服者, 事不師古,請罷之。」奏可。

貞元十六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五月朔,以雨。及 張建封卒,廢朝。十一月,以大長公主及襄王第五男 薨,俱廢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六年夏五月戊戌,以雨罷朝。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六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五月壬戌,以徐州節度使張建封卒廢朝。」近例,節度 使帶僕射以上者,卒,廢朝三日,尚書以下一日,都團 練觀察使則否。洎貞元八年,嗣曹王皋、李自良皆以 節度帶尚書,卒,各輟朝三日。至十四年,樊澤以僕射 卒,廢朝一日。十五年,黔中觀察使王礎卒,特為廢朝。 以例不定,故書之。十一月戊戌,以齊國大長公主薨, 廢朝三日。己亥,以義陽公主薨,廢朝三日。是月,罷冬 至朝賀。以襄王第五男薨,廢朝。

貞元十七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元十八年春正月戊午朔大雨雪,罷朝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貞元十九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是年杜祐、范希 朝來朝。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十九年「春二月甲辰,淮南節度使杜佑來朝。夏四月 戊戌,百官以祔廟畢,舞蹈稱賀。冬十一月丙午,振武 麟勝節度使范希朝來朝。」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九年正月甲辰朔,御含元殿,受 朝賀。」

貞元二十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三月以吐蕃贊 普卒。廢朝。五月朔罷朝。十月張茂昭來朝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 二十年。春三月甲申。以吐蕃贊普卒。廢朝。冬十月辛 亥。易定節度使張茂昭來朝。

按:《冊府元龜》:「貞元二十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受朝賀, 五月朔,罷御宣政殿。」

憲宗元和元年正月御含元殿受朝賀三月武元衡奏朝參宜准貞元敕九月張茂昭來朝十二月日南至權停朝賀

[編輯]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元年春正月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御丹鳳樓, 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三月辛未,御史中丞武元衡 奏,「兵部、吏部、禮部貢院官員,每舉選限內,有十月至 二月不奉朝參。若稱事繁,則中書門下、御史臺、度支、 京兆府公事至重,朝謁如常,況旬節已賜歸休,又許 分日。一月之內,纔奉十日朝參,甚暑甚寒,又蒙矜放。 臣求故實,以為王顏任中丞日嘗論其事,舉對甚詳。 伏請准貞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敕,永為常式。」從 之。己未,武元衡奏:「常參官兼御史大夫、中丞者,准檢 校省官例,立在本品同類之上。」九月甲子,易定張茂 昭來朝。

按《冊府元龜》:「元和元年十二月甲辰,日南至,權停朝 賀,群臣詣興慶宮稱賀皇太后。」

元和二年正月,詔杜佑每月三度入朝。二月,罷次對。 六月,置待漏院。十二月,御史臺奏:「常參官失儀,准《乾 元》舊條。」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二年春正月丁酉,司徒杜佑辭知政事。詔令每月三 度入朝。便於中書商量政事。十二月癸亥,御史臺奏: 「文武常參官准乾元元年三月十四日敕,如有朝堂 相弔慰及跪拜待漏、行立失序、語笑諠譁,入衙入閤 執笏不端、行立遲慢、立班不正、趨拜失儀、言語微諠、 穿班穿仗,出入閤門,無故離位,廊下飲食,行坐,失儀 諠鬧,入朝及退朝不從正衙,出入非公事入中書等, 每犯奪一月俸。班列不肅,所由指摘,猶或飾非,即具 聞奏貶責。臣等商量,於舊條每罰各減一半,所貴有 犯必舉。」從之。

按《冊府元龜》,元和二年二月己巳,宰臣延英罷對,起 居舍人鄭隨次對。詔入面受進止,令宣付兩省供奉 官。自今以後,有事即進狀來,其次對宜停。初,貞元七 年詔每御延英,引見常參官二人,訪以政道,謂之次 對官,所以廣視聽也。宰臣奏罷,時議非之。六月丁巳 朔,百官初入待漏院,候禁門啟,入朝。故事,建福、望仙 等門,昏而闔,五更而啟,與諸里門同時。至德中,有吐 蕃內自金吾仗亡命,因敕晚開,宰相待漏於太僕寺 車坊。至是,始命有司各據班品,置院於建福門外。 按《唐國史補》,「舊百官早朝,必立馬於望仙、建福門外, 宰相於光宅車坊,以避風雨。」元和初,始制待漏院。 元和三年正月,停元日朝賀。四月,敕停五月一日朝 賀。九月王鍔來朝。十一月程執恭來朝甲申日南至 停朝賀。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三年夏四月丁丑,敕「五月一日御殿受朝賀禮宜停。 九月己丑,淮南度節使王鍔來朝。十一月甲午,橫海 軍節度使程執恭來朝。」

按《冊府元龜》:「元和三年正月癸未朔,以將受尊號,元 日權停朝賀,百官詣興慶宮進名起居,皇太后又赴 延英門進名奉賀。十一月甲申,日南至,權停朝賀,群 臣詣興慶宮奉賀皇太后。」

元和四年正月戊寅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百官 詣興慶宮賀皇太后。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元和五年正月朔,受朝賀於含元殿。於頔請一月三 朝。十二月敕:「來年元旦受朝,令所司準式。」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五年春三月「丁卯,宰相於頔請依杜佑例,一月三朝, 從之。」

按《冊府元龜》:「元和五年正月壬寅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十二月制:「來年正月一日御含元殿受朝賀,令所 司準式。」

元和六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十一月。敕。停冬至 朝賀閨十二月。敕。停來年元旦朝賀。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和六年正 月丙申朔,御含元殿受朝賀;十一月乙巳,敕今年冬 至朝賀宜權停;十二月庚午,以苦寒,放朝五日。閏十 二月壬子,敕來年正月一日御含元殿受朝賀,興慶 宮參賀皇太后,並宜權停。」

元和七年正月朔。不受朝。四月,開延英,對宰臣以下。 十二月敕:「來年元旦朝賀,令所司準式。」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和七年正 月辛酉朔,帝不受朝賀,以皇太子薨,廢朝故也。四月 壬子,開延英,對宰臣以下。是月以惠昭太子葬,復多雨,至是積旬有六日,方坐朝。十二月戊戌,敕:「來年正 月一日御含元殿,宜令所司準式。甲寅晦,宰臣並宿 於中書。」

元和八年正月,受朝於含元殿。十月,以大雪放朝。十 一月,敕停冬至朝賀。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八年冬十月丙申,以大雪放朝。人有凍踣者,雀鼠多 死。」

按:《冊府元龜》:「元和八年正月乙卯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十一月庚戌,敕權停冬至朝賀。」

元和九年「正月朔,朝賀畢,百寮謁皇太子,及候皇太 後起居。」六月以暑放參。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和九年正 月己酉朔,御含元殿受賀,百寮退謁皇太子於崇明 門,乃詣興慶宮,候皇太后起居。六月癸卯,以時暑甚, 放百官五日參。」

元和十年正月朔。受朝於含元殿。三月。召對宰臣於 延英殿。五月。以破賊稱賀。六月。敕進常參官名銜。十 二月。敕停來年正旦朝賀。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十年五月「丙申,李光顏大破賊黨於洄曲,告捷京師, 群臣稱賀。」

按《冊府元龜》:元和十年正月癸酉朔,御含元殿受朝 賀。既退,百官赴崇明門通刺謁皇太子,又赴興慶宮 候皇太后起居。三月壬申朔,御延英殿,召對宰臣。故 事,朔望日,皇帝御宣政殿見群臣,謂之大朝。元宗始 以朔望陵寢薦食不聽政,其後遂以為常。今之見宰 臣,特以事召也。六月,敕御史臺,「自今以後,常參官入」 朝,以見到人名銜進來,其朔望及雙日莫進。十二月, 敕:「淮蔡未賓,師人暴露,而三朝之會,萬國來庭,舉樂 稱慶,有懷愧惕。其來年正月朝賀宜權停,諸軍優賜, 並準例分處。」

元和十一年正月丁卯朔。以宿師於野。不受朝賀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云云。 元和十二年正月朔。以用兵罷朝。十月。以淮西平。受 賀。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十二年春正月辛酉朔,以用兵不受朝賀。六月壬戌, 賊吳元濟上表請束身歸朝。時連破三柵,賊勢迫蹙, 實欲歸朝,而制於左右,故不果行。」

按《冊府元龜》:元和十二年十月「乙卯,唐節度使李愬 帥師入蔡州,執賊帥吳元濟以聞,淮西平。辛巳,御宣 政殿受賀,九品以上及宗子四夷之使皆會。」

元和十三年正月,受朝於含元殿。三月程權來朝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十三年「三月己酉。橫海軍節 度使程權以滄、景二州歸於有司。」權朝於京師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十三年春正月乙酉朔。御 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御丹鳳樓。大赦天下。」

元和十四年正月,以東師宿野,不受朝。二月,以淄、青 十二州平,受賀。是年,韓弘、田弘正等入朝。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十四年七月戊寅,韓弘以汴、 宋、亳、潁四州歸於有司,弘朝於京師。」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十四年,春正月庚辰朔,以 東師宿野,不受朝賀。二月壬戌,李師道所管十二州 平。甲子,上御宣政殿受賀。秋七月戊寅,汴州韓弘來 朝。八月己未,田弘正來朝。上謂宰臣曰:「天下事重,一 日不可曠廢,若遇連假不坐,有事即詣延英請對。」崔 群以殘暑方甚,目同列將退,上止之曰:「數日一見卿 等,時雖暑熱,朕不為勞,久之方罷。」

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二月敕「外命婦每元日 及冬至諸節,進名奉賀皇太后。」七月,詔「誕辰,百寮命 婦進名參賀。」尋罷之。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穆宗本紀》,元和 十五年正月,憲宗崩。丙午即皇帝位。秋七月乙巳,詔 「皇太后就安長樂,朝夕承顏。慈訓所加,慶感兼極。今 月六日,是朕載誕之辰,奉迎皇太后於宮中上壽。朕 既深歡慰。欲與臣下同之。其日百寮命婦,宜於光順 門進名參賀。朕於光順門內殿與百寮相見,永為常 式。」丙午,敕:「乙巳詔書載誕受賀儀宜停。」先是,左丞韋 綬奏行之,宰臣以古無降誕受賀之禮,奏罷之。 按《冊府元龜》,穆宗以元和十五年即位,閏正月丁巳, 詔以二月五日御丹鳳樓,宜令所司準式。二月辛巳, 太常禮院奏:「准禮及開元、乾元、上元、元和以來元日 及冬至日,皇帝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百寮赴皇太 後所居殿門外進名,候起居,諸親及內外命婦,並有 朝會參賀之禮。伏請准元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敕, 外命婦有邑號者,每年元日、冬至、立夏、立秋、立冬,赴 皇太后宮門進名奉參,如遇泥雨即停。」制曰:「可。」九月 辛酉立冬,外命婦詣興慶宮進名,候皇太后起居。十 一月丁未,日南至,群臣及命婦赴興慶宮進名奉賀 皇太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