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1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十一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錄

 軍禮部彙考三

  遼太祖一則

  宋太祖建隆一則 乾德一則 開寶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淳化一則 真宗咸

  平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哲宗元符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三則

   孝宗乾道二則 淳熙一則 寧宗慶元一則 開禧一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一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二則

皇清崇德一則 順治四則 康熙三則

禮儀典第三百十一卷

軍禮部彙考三

[編輯]

[編輯]

太祖七年北追剌葛行禳祭禮

[編輯]

按《遼史太祖本紀》:「七年夏四月戊寅,北追剌葛,己卯, 次彌里問,諸弟面木葉山射鬼箭。」請幫助識別此字。禳乃執叛人解 里向彼,亦以其法厭之。按《禮志》,「皇帝親征儀,常以 秋冬應敵制變。或無時。將出師,必先告廟。乃立三神 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軍旅。」刑青牛白馬,以祭天 地。其祭常依獨樹,無獨樹,即所舍而行之。或皇帝服 介冑,祭諸先帝宮廟,乃閱兵。將行,牝牡麃各一為請幫助識別此字。 祭將臨敵,結馬尾,祈拜天地而後入。下城克敵,祭天 地,牲以白黑羊。班師,以所獲牡馬牛各一祭天地。出 師以死囚,還師以一諜者,植柱縛其上,於所向之方 亂射之,矢集如蝟,謂之「射鬼箭。」

[編輯]

太祖建隆元年以平澤潞祭告祅廟泰山城隍

[編輯]

按《宋史本紀》,建隆元年六月「辛未,拔澤州,筠赴火死。 丁亥,筠子守節以城降。九月甲子,歸太原俘。」按《禮 志》:宋制,親征、納降、獻俘,皆遣官奏告天地、宗廟、社稷、 諸陵、嶽瀆、山川、宮觀。在京十里內神祠,其儀用犧尊、 籩豆各一,實以酒脯醢。宮寺以素饌,時果代用祝幣, 行一獻禮。建隆元年,太祖平澤潞,仍祭祅廟,泰山、城 隍用此禮。

乾德三年孟昶降詔定受降禮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三年春正月乙酉,蜀王孟昶 降按《禮志》,「受降獻俘。」太祖平蜀,孟昶降,詔有司約 前代儀制為受降禮。昶至前一日,設御座仗衛於崇 元殿,如元會儀。至日大陳馬步諸軍於天街左右,設 昶及其官屬素案席褥於明德門外,表案於橫街北。 通事舍人引昶及其官屬素服紗帽,北向序立,昶跪 奉表授閤門使,復位待命。表至御前,侍臣讀訖,閤門 使承旨出,昶等俯伏。通事舍人掖昶起,官屬亦起。宣 制釋罪,昶等再拜呼萬歲。衣庫使導所賜襲衣、冠帶 陳於前,昶等又再拜跪受,改服乘馬,至昇龍門下馬, 官屬至啟運門下馬,就次。帝常服升坐,百官先入起 居班立。閤門使引昶等入,舞蹈拜謝。召昶升殿,閤門 使引自東階升,宣撫使承旨安撫之。昶至御座前,躬 承問訖,還位,與官屬舞蹈出,中書率百官稱賀,遂宴 近臣及昶於大明殿。

開寶四年嶺南平詔更撰獻俘禮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春正月己丑,潘美克廣 州,俘劉鋹,廣南平。五月乙未朔,御明德門,受劉鋹俘, 釋之」按《禮志》,「嶺南平,劉鋹就擒,詔有司撰獻俘禮。 鋹至,上御明德門,列仗衛諸軍,百官常服班樓前。別 設獻俘位於東西街之南,北向。其將校位於獻俘位 前,北上西向。有司率武士係鋹等白練露布,前引至 太」廟西南門,鋹等並下馬,入南神門,北向西上立,監 將校官次南立,俟告禮畢,於西南門出,乘馬押至太 社如上儀。乃押至樓南御路之西,下馬立俟獻俘將 校戎服帶刀,攝侍中版奏「中嚴」,百官班定,版奏「外辦。」 帝常服御座,百官舞蹈,起居畢,通事舍人引鋹就獻 俘位,將校等詣樓前舞蹈訖。次引露布案詣樓前北 向,宣付中書門下,如宣制儀。通事舍人跪受露布,轉 授中書門下,轉授攝兵部尚書,次攝刑部尚書,詣樓 前跪奏,以所獻俘付有司。上召鋹詰責,鋹伏地待罪。 詔誅其臣龔澄樞等,特釋鋹縛與其弟保興等罪,仍 賜襲衣、冠、帶、靴、笏、器幣、鞍馬,各服其服,列謝樓下。百 官稱賀畢,放仗如儀。

開寶九年,免李煜獻俘儀。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八年十一月乙未,曹彬克昇 州,俘其國主煜,江南平。九年春正月辛未,御明德門, 見李煜於樓下,不用獻俘儀。按《禮志》,「南唐平,帝御 明德門,露布引李煜及其子弟官屬,素服待罪。初,有 司請如獻劉鋹,帝以煜奉正朔,非若鋹拒命,寢露布 弗宣,遣閤門使承制釋之。」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月辛亥幸講武臺大閱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太平興國四年,劉繼元降,告於太廟。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四年五月甲申,劉繼元 降。北漢平按《禮志》,太宗征太原,劉繼元降。帝幸城 北,陳兵衛,張樂,宴從臣於城臺。繼元率官屬素服臺下,遣閤門使宣制釋罪,召繼元親勞之,從臣詣行宮 稱賀,時以在軍中,故不備禮。繼元至京師,詔告獻太 廟前一日,所司陳設如常告廟儀,告日黎明,博士引 太尉就位,通事舍人引繼元西階下東向立,其官屬 重行立。贊者贊太尉再拜訖,博士引就盥爵如常儀。 詣東階,解劍、脫舄,升第一室,進奠,再拜。太祝跪讀祝 文訖,又再拜。通事舍人引繼元及官屬詣室前西階 下北向立。舍人贊云:「皇帝親征,收復河東偽主劉繼 元及偽命官見。」贊者曰:「再拜。」訖,退位。次至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室,皆如第一室。博士引太尉降階,佩劍,納 履,復位。贊者曰:「再拜。」太尉與繼元等皆再拜,退,焚祝 版於齋坊。繼元既命以官,故不稱俘焉。

淳化五年八月甲申詔有司講求大射儀注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禮志》:大射之禮廢於五 季。太宗始命有司草定儀注,其群臣朝謁如元會,酒 三行,有司言「請賜王公以下射侍中稱制可。」皇帝改 服武弁,布七埒於殿下。王公以次射開樂縣東西廂, 設熊虎等侯,陳賞物於東階以賚能者,設豐爵於西 階以罰否者。並圖其冠冕儀式,表著埻埒之位以進。 帝覽而嘉之,謂宰臣曰:「俟弭兵,當與卿等行之。」凡游 幸池苑,或命宗室、武臣射,每帝射中的,從官再拜奉 觴,貢馬為賀。預射官中者,帝為之解,賜襲衣、金帶、散 馬,不解則不賜。苑中皆有射棚,畫暈的,射則用招箭 班三十人,服緋紫繡衣帕首,分立左右,以唱中否。節 序賜宴,則宗室、禁軍大校、牧伯、諸司使副,皆令習射, 遂為定製。外國使入朝,亦令帥臣伴,賜射於園苑。

真宗咸平二年秋八月丙寅大閱於東北郊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禮志》,閱武仍前代制。太 祖、太宗征伐四方,親講武事,故不盡用定儀,亦不常 其處。鑿講武池朱明門外,以習水戰。復築講武臺城 西楊村,秋九月大閱,與從臣登臺觀焉。真宗詔有司 擇地含輝門外之東武村,為廣場,憑高為臺,臺上設 屋,構行宮。其夜三鼓,殿前侍衛馬步諸軍分出諸門, 詰旦,帝乘馬,從官並戎服,賜以窄袍。至行宮,諸軍陣 臺前,左右相向,步騎交屬,亙二十里,諸班衛士翼從 於後。有司奏「成列」,帝升臺東向御戎帳,召從臣坐觀 之。殿前都指揮使王超執五方旗以節進退,又於兩 陣中起候臺相望,使人執旗如臺上之數以相應。初 舉黃旗,諸軍旅拜,舉赤旗則騎進,舉青旗則步進。每 旗動則鼓駴,士譟,聲震百里外,皆三挑乃退。次舉白 旗,諸軍復再拜呼萬歲。有司奏陣堅而整,士勇而厲, 欲再舉,詔止之,遂舉黑旗以振旅。軍於左者略右陣 以還,由臺前出西北隅;軍於右者略左陣以還,由臺 前出西南隅,並凱旋以退。乃召從臣宴,教坊奏樂。回 御東華門,閱諸軍還營。《鈞容》奏樂於樓下,復召從臣 坐,賜飲。明日,又賜「近臣飲於中書,諸軍將校飲於營 中,內職飲於軍器庫,諸班衛士飲於殿門外。」

神宗熙寧五年立馬步軍校試法

[編輯]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五年「夏四月庚戌朔,立殿前 馬步軍春秋校試殿最法。秋九月癸亥,始御便殿校 諸軍武技」按《禮志》:「神宗閱左藏庫副使亓斌所教 牌手於崇政殿,乃命殿前步軍司擇驍健者依法教 習。自是營屯及更戍諸軍,畿甸三路民兵,皆隨技藝, 召是親閱焉。凡閱試禁衛戍軍民兵,總率第其精觕, 賜」以金帛,而超等高者至,命為吏選官,其典領者優 加職秩。涇原經略蔡挺肄習諸將軍馬,點閱周悉,隊 伍有法,入為樞密副使,因言於上而引試之。舊以七 軍營陣校試,而分數不齊,前後牴牾,命校試官采掇, 定為八軍法。及《軍法》成,頒行諸路。既又定《九軍法》,以 一軍營陣即城南好草坡閱之,皆有賞賚。其「按閱砲 場連弩及便坐日閱、召募新軍」,時令習戰如故事。

哲宗元符二年西蕃首領以城降詔具受降儀注

[編輯]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二年秋七月丙寅,洮西安撫 使王贍復邈川城,西蕃首領欽彪、阿成以城降按 《禮志》:「元符二年,西蕃王攏拶邈川首領瞎征等降,詔 具儀注以受降日御宣德門,設諸班直上四軍仗衛。 諸軍素服陳列,降者各服蕃服以見。審問訖,有旨放 罪,各等第賜首服袍帶。百官稱賀訖,再御紫宸殿賜 宴。」會哲宗崩,樞密院留攏拶等西京聽旨,詔罷御樓 立仗,但引見於後殿。攏拶一班,契丹公主一班,夏國 回鶻公主次之,瞎征一班,「邊廝波結並族屬次之,應 族屬首領各從其長,以次起居。」僧尼、公主皆蕃服蕃 拜,並賜冠服。謝訖,賜酒饌橫門外。

徽宗政和 年議禮局上受降儀又定宴射儀

[編輯]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政和初。議禮局上 受降儀。皇帝乘輿升宣德門樓。降輿坐御幄。百官與 降王蕃官各班樓下。如大禮肆赦儀。」東上閤門以紅 絛袋班齊牌引升樓。樓上。東上閤門官附內侍承旨 索扇。扇合帝即御座簾卷。內侍又贊扇開。侍衛如常 儀。諸班親從並裡圍降王人等迎駕。自贊常起居。次。

舍人贊執儀將士常起居。次管幹降王使臣並隨行
考證
舊蕃官常起居。次禮直官、舍人引百官橫行北向,贊

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班首 奏聖躬萬福,又再拜,退。百官各就東西位。舍人引降 王服本國衣冠詣樓前北向,女婦少西立,僧又少西, 尼立於後。入內省官詣御座前承旨,傳樓上,東上閤 門官承旨錄訖,以紅絛袋降制樓下。東上閤門官承 旨退降,王以下俯伏。東上閤門官至,令通事舍人掖 之起,首領以下皆起鞠躬。閤門宣「有敕」降,王以下再 拜,僧尼止躬,呼萬歲。閤門錄敕旨付管幹官降,王等 躬聽詰問。如有復奏,閤門錄訖,仍以紅絛袋引升樓。 如無復奏。入內省官詣御座承旨,傳樓上閤門官稱 「有敕,放罪」訖,舍人贊「謝恩降。」王以下再拜稱萬歲,復 序立。入內省官詣御座承旨,傳樓上閤門官稱「有敕」, 各賜首服袍帶。樓下閤門官承旨引所賜檐床陳於 西。舍人宣曰「有敕降。」王以下再拜鞠躬。舍人稱「各賜 某物。」賜物畢,又再拜稱萬歲。若賜官即贊謝再拜,並 歸次易所賜服。舍人先引降王以下至授遙郡以上, 當樓前北向東上立,贊再拜稱「萬歲」,又再拜。次贊服 冠帔,婦女再拜,僧尼別謝,引還。次贊樓上侍立官稱 賀,再拜,禮直官、舍人分引百官橫行北向立,贊拜訖, 班首少前,俛伏,跪稱賀其詞,中書隨事撰述。賀訖,復 位,在位者又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東上閤門 官進詣樓前,承旨就班首宣曰「有制」,贊者曰拜,在位 官皆再拜。宣答其詞,學士院隨事撰述。又贊再拜,三 稱萬歲,又再拜。樓上樞密院前跪奏稱某官臣某言, 禮畢。內侍索扇,扇合,簾垂,帝降座,內侍贊扇開,所司 承旨放仗。樓下鞭鳴,百官再拜退。《政和宴射儀》:皇 帝御射殿,侍宴官公服繫鞋,射官窄衣,奏「聖躬萬福」, 再拜。升殿,酒三行,引射官降,皆執弓矢謝恩,再拜。三 公以下在右,射官在左,不射者依坐次分立。皇帝初 射,中舍人贊拜,凡左右祗應臣僚,除內侍外,並階上 下再拜。行門禁衛、諸班親從、諸司祗應人,並自贊再 拜。招箭班殿上躬奏訖,跪進碗,射官先傳弓箭,與殿 侍側立,內侍接碗訖,就拜起,降階再拜。有司進御茶 床,天武引進奉馬列射垛前,臣僚奏「聖躬萬福。」東上 閤門官詣御前躬奏班首姓名,以下進酒,班首以下 橫行立。贊再拜,班首奉酒進,樂作。飲畢,殿上臣僚再 拜。舍人贊「各賜酒」,群臣俱再拜。贊各就坐,群官皆立 席後。引進司官臨階,宣「進奉出。」天武奉馬出,樂合,復 贊就坐,飲訖,揖,興。諸司收坐物等,射官左側臨階取 弓箭侍立。皇帝再射,中的或雙中如上儀。進酒,臨時 取旨,得旨進酒,更不進奉中扁碗及解中,更不賀不 進酒。臣僚射中,別降階再拜訖,殿下側立。御箭解中, 招箭班進碗如上儀。舍人再引射中官當殿揖,躬宣 「有敕」,賜窄衣、金帶,跪受箱過,再拜。過殿側服所賜,訖, 再引當殿再拜,更不射。如宣再射,或更賜箭令射。如 未退,即就位再拜。如再射中,御箭再解中,賜鞍轡馬 如上儀。臣僚射中,御箭不解,引降階再拜,立招箭班 殿上,躬奏訖,下殿。舍人宣「有敕賜銀碗」,跪受執碗並 箭就拜,起,再拜。如合賜散馬,即同宣賜。宣「有敕賜銀 碗,兼賜散馬若干匹。」射訖,進御茶床。諸司復陳坐物 等,群官各立席後,贊「就坐」,群臣俱坐。酒五行,宣示醆、 宣勸如儀,皆作樂。宴畢,內侍舉御茶床,三公以下降 階再拜退。

高宗建炎三年諭親閱武不果

[編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建炎三年六月,高 宗諭輔臣曰:「朕欲親閱武。」宰臣呂頤浩曰:「方右武之 時,理當如此。祖宗時不忘武備,如鑿金明池,蓋欲習 水戰。」張浚曰:「祖宗每上巳遊幸,必命衛士馳射,因而 激賞,亦所以講武也。」帝曰:「朕久命諸將各閱所部人 馬,當召卿等共觀,足以知諸將能否。」後以巡幸不果 行。

紹興五年春正月庚申置諸州軍教場選兵專習弓弩立格按試

[編輯]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禮志》。紹興五年正月。始 御射殿。閱諸班直殿前司諸軍指教使臣親從宿衛 親兵。並提轄部押親兵使臣射射。共一千二百六十 人。每六十人作一撥。遂詔戶部支金千兩。付樞密院 激賞庫充犒用。三月御射殿閱等子趙青等五十人。 角力轉資。支賜錢銀有差。八月御射殿閱廣東路經 略司解發到韶州士庶子弟陳裕試神臂弓,特補進 武校尉,賜紫羅窄衫、銀束帶,差充本路經略司指使。 紹興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子,復《內教》,即禁中閱試三 衙將士。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禮志》。紹興十四年十一 月。閱殿前馬步軍將士藝精者。賞有差。自是歲以冬 月行之。號曰「冬散。」

紹興三十年,詔「諸路教閱禁兵,復御射殿,引三衙統 制、統領入內教射。」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三十年秋七月甲申,詔諸路 帥司春秋教閱禁兵弓弩手按《禮志》:「紹興三十年十月,御射殿,引三衙統制、同統制、統領、同統領入內 射射。詔餘合赴內殿教人,依年例支降例物,令逐司 自行按試,等第給散。」

孝宗乾道二年二月戊寅幸玉津園宴射十一月甲子大閱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禮志》,「乾道二年二月四 日。車駕幸玉津園。皇帝射訖。次命皇太子,次慶王,次 恭王。次管軍臣僚等射。如是者三。每射四發。帝前後 四中的。十一月幸候潮門外大教場。次幸白石教場。 應從駕臣僚自祥曦殿並戎服起居從駕往回,內管 軍御帶環衛官從駕,宰執以下免從,就逐幕次賜食, 俟」進晚膳畢,免奏萬福,並免茶,從駕還內。二十四日, 幸候潮門外大教場,進早膳。次幸白石教場閱兵。三 衙率將佐等導駕詣白石,皇帝登臺,三衙統制、統領 官等起居畢,舉黃旗,諸軍皆三呼萬歲,拜訖,三衙管 軍奏報取旨。馬軍上馬打圍,教場舉白旗,三司馬軍 首尾相接,舉紅旗,向臺合圍。聽《一金止》。軍馬各就圍 地作圓形排立,射生,官兵隨鼓聲出馬射獐兔;一《金 止》,疊金射生,官兵各歸陣隊。舉黃旗射生,官兵就御 臺下獻所獲。帝遂慰勞,賜賚諸將鞍馬、金帶以及士 卒。諸軍懽騰鼓舞就列,百姓觀者如山。時久陰曀,暨 帝出郊,雲霧解駁,風日開霽。帝遣諭主管殿前司王 琪等曰:「前日之教,師律整嚴,人無譁囂,分合應度,朕 甚悅之,皆卿等力也。」琪等曰:「此陛下神武之化,六軍 恭謹所致,臣願得以此為陛下翦絕姦宄。」

乾道四年十月甲辰,大閱。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元年九月壬寅幸玉津園宴射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禮志》:「淳熙元年九月,車 駕幸玉津園,命從駕文武官行宴射之禮。皇太子宰 執以下酒三行,樂作,皇帝臨軒。有司進弓矢,皇帝中 的,皇太子進酒,率宰執以下再拜稱賀。宣皇太子射, 射中賜宣。預射臣僚射,使相鄭藻、起居舍人王卿月、 環衛官蕭奪里懶射中,各賜襲衣金帶。」

寧宗慶元元年十一月丁未命宰執大閱

[編輯]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按《禮志》。慶元元年。以在諒 闇。令宰執於大教場教閱。

開禧三年安丙以吳曦首來獻議行獻馘禮

[編輯]

按《宋史寧宗本紀》,開禧三年春正月「甲午,吳曦僭位 於興州。二月,四川宣撫副使司隨軍轉運安丙及興 州中軍正將李好義、監四川總領所興州合江倉楊 巨源等共誅吳曦,傳首詣行在,獻於廟社」按《禮志》: 「開禧三年三月,四川宣撫副使安丙函逆臣吳曦首, 並違制刱造法物所受金國加封蜀王詔及金印來 獻。」四月三日,禮部、太常寺條具獻馘典故,「俟《逆曦》首 函至日,臨安府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 大理寺官監引赴都堂審驗。奏獻太廟、別廟差近上 宗室,南班奏獻太社、太稷差侍從官,各前一日赴祠 所致齋。至日行奏獻之禮,大理寺、殿前司計會行禮 時刻,監引首函設置以俟奏獻禮畢,梟」於市。三日付 大理寺,藏於庫。

[編輯]

太祖洪武元年閏七月庚戌詔中書省定軍禮

[編輯]

按:《大政紀》云云。

洪武三年,定親征儀。

按《明會典》《大明集禮》,「天子親征,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禡祭旗纛,所過山川皆行祭告。師還奏凱,獻俘於廟 社,以露布詔天下,然後論功行賞。」蓋自二祖行之,今 具列其儀以備考:洪武三年定一祭告天地,前期擇 日皇帝服武弁,乘革輅,備六軍,以牲犢幣帛祭告作 樂,行三獻之禮。一告太廟,前期擇日皇帝服輅同前, 「每廟用牲幣,行三獻之禮,其儀皆同時享,但凱旋則 陳俘、奏凱於廟南門外。一、告太社,前期,擇日,皇帝服 輅同前,以牲犢幣帛作樂,行三獻之禮,其儀同春秋 祭社稷之儀,但凱旋則陳俘、奏凱於社北門外。一、禡 祭於國南群神祠,設旗纛,皇帝服皮弁,備牲犢幣帛, 行三獻之禮。一、所過山川,有司具牲幣,皇帝服皮弁, 行一獻禮。」一、凱還,皇帝率諸將以凱樂、俘馘陳於廟 社門外,伺告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其 告祭、行三獻禮,儀與出師同。一、宣露布,皇帝服通天 冠、絳紗袍,陞午門樓上,以露布詔天下,百官具朝服 聽詔。一、論功行賞,中書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諸 將功績,吏部具勳、爵、「職名,禮部戶部具賞格。中書集 六部論定功賞,奏取聖裁。」至日,皇帝服袞冕御奉天 殿,百官朝服宣制,《大賚詔》告天下。一、諸將受賞,具表 箋稱謝。論功行賞儀。前期,內使監陳御座香案於奉 天殿如常儀。尚寶司設寶案於殿上正中,侍儀司設 詔書案於寶案之前設誥命案於丹陛正中之北。設 皇太子、諸王侍立位於殿上之東北。設承制官承制 位於殿上之東及宣制位於丹陛誥命案之北,吏部 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位於殿上之東南。設大都督府、兵部尚書位於殿上之西南,應受賞官拜位於 丹墀之中,異位重行。序立位於丹墀之西南,受賞位 於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於受賞官序立位之西。 每受賞官,用捧誥命、捧禮物者各一人。知班二人位 於受賞官拜位之北,贊禮二人位於知班之北,典儀 二人位於丹墀上之南,文武官侍立位於丹墀之北, 俱東西相向。侍從班、《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 寶卿、侍儀司官位於殿上之東,懸刀。武官位於殿上 之西,殿前班指揮司三人位於丹陛西,東向;光祿寺 三人位於丹陛上之東,西向;拱衛司二人位於殿中 門之左右;典牧所官二人位於仗馬之前,宿衛鎮撫 二人位於丹陛下,護衛千戶二十八人位於宿衛鎮 撫之南,稍後,俱東西相向。護衛千戶八人位於奉天 殿東西門之左右;將軍二人位於殿上簾前之東西; 將軍六人位於奉天殿門之左右,將軍四人位於丹 陛上之四隅,將軍六人位於奉天門之左右,俱東西 相向。鳴鞭四人位於丹陛之南,北向。是日,擊鼓初嚴, 金吾衛列旗幟器仗,拱衛司設儀仗車輅,典牧司陳 仗馬虎豹,內使監擎執,樂工陳樂,皆如正會之儀。禮 部陳設詔書,吏部陳設誥命,戶部陳設禮物陳設,執 事各立於案之左右。殿前班糾儀、典儀、知班、贊禮、宿 衛、鎮撫、護衛將軍各入就位。舍人催受賞官及侍立 文武官各具朝服,擊鼓。次嚴,侍從班文武官入迎車 駕。舍人引受賞官齊班於午門外之南,文武官齊班 於午門外之北,俱東西相向。擊鼓三嚴。侍儀版奏「中 嚴。」御用監官奏請皇帝於謹身殿袞冕,皇太子諸王 於奉天殿門東耳房具冕服。舍人引文武官入就丹 墀侍立位,引受賞官入就丹墀序立位。侍儀版奏:「外 辦。」皇帝御輿以出,仗動,樂作,侍衛導從如常儀,陞御 座,捲簾,鳴鞭,樂止。司晨報時,雞唱訖。引進引皇太子 諸王自奉天門東門入,樂作。由東陛陞殿東門入,至 侍立位,樂止。舍人引受賞官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齊。」 贊禮唱:「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承 制官前跪。承制由殿中門出,中陛降,至宣制位。吏部 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由西門出,西陛降,立於《誥 命》禮物案之東。承制官南向稱:「有制。」贊禮唱:「跪」,受賞 官皆跪。承制官宣制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 賞。今授某以某職,賜以某物,其共承朕命。」宣畢,贊禮 唱:「俯伏,興。」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行賞。」舍 人引受賞官第一人詣案前。贊禮唱:「跪,搢笏。」吏部官 捧誥命,禮部官捧禮物,各授受賞官。受賞官受誥命 禮物以授左右,左右跪受於受賞官之左,興,退,復位。 贊禮唱:「出笏」,俯伏,興,復位。舍人引受賞官復位,引以 次受賞官詣案前如常儀。承制官、吏部尚書、戶部尚 書、禮部尚書由西陛陞西門入,跪上位之西,奏「承制」 訖,興,各復位。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贊禮 唱「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 萬萬歲。」樂工軍校齊聲應之。出笏,俯伏,興,樂作;拜,興, 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禮畢。」侍儀跪奏:「禮 畢。」鳴鞭。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導引至謹身殿,樂止。 引進引皇太子、諸王還宮。舍人引受賞官及文武官 以次出,至午門外,以誥命禮物置龍亭,用儀仗鼓樂, 各送還本第。

洪武四年。正月丁亥。上親祀上下神祇。告伐明昇 按《大政紀》云云。

成祖永樂四年定獻俘之儀

[編輯]

按《明會典》:「永樂四年,定獻俘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 聞,禮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並坊廂里老人等,行 慶賀禮。先一日,內官設御座於午門樓前楹正中。是 日早,錦衣衛設儀仗於午門前御道之東西。教坊司 陳大樂於御道南,東西北向。鴻臚寺設贊禮二人於 午門前,東西相向。承制官一員位於午門前,東立西」 向。設宣制位於午門東稍南,西向。設文武官及諸蕃 使客人等侍立位於樓前御道南,文東武西相向。設 露布案於午門前御道東,設宣露布官一員、展露布 官二員及刑部獻俘官位於午門前御道東稍南,西 向。設獻俘將校位於午門前御道西稍南,北向。設進 露布官位於御道南稍東,引禮引文武官東西序立, 引進露布官捧露布置於案,退就位。獻俘將校引俘 列於午門前西邊武班之後,以候上位。常服御奉天 門,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上乘輿。」樂作。至午門樓上 陞座,樂止。鳴鞭訖,贊禮贊:進露布官四拜,樂作,平身, 樂止。贊「進露布」,樂作。執事者舉案置於中道,樂止。贊 宣露布官跪,宣露布官與展露布官詣案前,取露布 跪宣訖,仍置於案。退。贊俯伏,興,樂作;四拜,平身,樂止。 執事者舉案,復置於御道東。引禮引進,露布官退,贊 「獻俘」,獻俘將校引俘至獻俘位,北向立定,俘跪於前。 刑部官詣樓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 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伺旨。」有合受刑者,立於西廂 東向,以付刑官。若上釋罪,承制官詣御道跪請制。由 東街南行,至宣制位,西向立,稱「有制,所獲俘囚咸赦其罪。」宣旨曰:「有敕,釋縛所釋之俘。」叩頭訖,將校引俘 起。引禮贊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齊,致詞 官詣中道跪致詞云云。賀訖,贊鞠躬,樂作,五拜三叩 頭,興,平身,樂止。鴻臚寺跪奏禮畢。樂作。駕興、樂止。百 官以次退。次日行開讀禮如常儀。第三日、文武百官 上表行慶賀禮如常儀

穆宗隆慶六年令擇吉宣捷行慶賀禮

[編輯]

按《明會典》,凡各處奏捷,鴻臚寺於早朝將差來人役 引至御前,宣讀捷音。隆慶六年,令擇吉宣捷,至日不 奏事,次日行慶賀禮。

神宗萬曆二年定獻俘之禮

[編輯]

按《明會典》,萬曆二年,定獻俘前期,禮部告示文武百 官具朝服詣午門前行慶賀禮。先一日,內官設御座 於午門樓前楹正中,是日早,錦衣衛設儀仗於午門 前,上位常服,御皇極殿,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上乘 輿。」樂作,至午門樓上陞座,樂止。鳴鞭訖,鴻臚寺官宣 奏畢,贊獻俘將校引俘至獻俘位,北面立,定俘跪於 將校之前。刑部官詣樓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 云:某官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候旨傳下。」刑部官 承旨訖,即同將校押出施行。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 唱「排班。」班齊,致詞官詣中道跪致詞稱賀訖,贊「鞠躬。」 樂作;五拜三叩頭、興、平身,樂止。鴻臚寺跪奏「禮畢。」樂 作。駕興、樂止,百官以次退。

萬曆八年,定「告捷禮。」

按《明會典》:「萬曆八年定,凡大捷,於常朝期宣奏捷音。」 是日百官各具吉服,候宣捷之後,鴻臚寺官致詞,行 五拜三叩頭禮。本日早,即遣官薦告郊廟,行翰林院 撰文,太常寺辦祭品。中捷以下,止宣捷,不行祭告慶 賀禮。

皇清

[編輯]

崇德 年

[編輯]

《大清會典》。崇德間、凡

上命王貝勒等為大將軍率諸大臣官兵出師。 上親送之。出撫近門謁

堂子行三跪九叩頭禮。外列八纛、行一跪三叩頭。

禮畢詣演武場

上陞御座、賜大將軍敕印。鳴贊官贊跪。大將軍率諸

將於階下跪。內院大臣捧滿洲、蒙、古、《漢》字三體。

敕文、次第宣讀畢。大將軍陞階跪受

敕印、轉授隨徵文官。降階、行三跪九叩頭禮。鳴贊官

贊退大將軍復位

上復召至前,諭以方略。賜茶畢,大將軍出。

上送至里許。由《懷遠門》還宮。

又王等凱旋

上率王、貝勒貝子、公等、及文武各官、出城門十里外。

迎接。其出征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至、以次排列。設八纛、吹螺作樂

上率眾拜。

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上御黃幄、陞座。出征王貝勒等跪。進《獻捷表》文。大學

士接表捧至

上前跪。讀畢。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

上諭「出征王貝勒大臣等近前行禮。」王等以次趨至 上前、一跪三叩頭。行禮畢。

賜坐。王貝勒近

御座右坐。貝子、公、大臣等及有功兵士、皆序次在右。

坐大設筵宴

上親賜出征王及貝勒、貝子、公、大臣等酒。宴畢謝 恩。

上率凱旋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謁

「堂子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

上還宮。眾皆退

順治元年

[編輯]

《大清會典》。順治元年定。

上命王等為大將軍、領兵出征。是日、鹵簿大駕全設。

午門外設

御座。張黃幄於皇極門丹陛上、以頒給主帥敕印、陳

設丹陛東旁黃案上。王以下文武各官俱盛服齊集、候

上出宮。眾皆跪。

上御門陞座。諸王各官立丹墀下。贊鳴鞭。階下三鳴

鞭。鳴贊官贊「排班進跪。」 大將軍率出征官員俱進跪。贊「宣敕。」 內院大臣捧滿州、蒙古、漢字三體

敕書次第宣畢。捧

敕印授大將軍。鳴贊官贊王及出征各官行三跪九

叩頭禮畢。贊「退。」 王及各官俱退。即起程前行。鳴鞭。

上還宮。眾跪候

駕過皆退。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題准王等凱旋日:

上陞殿行禮畢。頒賞有差。

順治十三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三年題准:王、貝勒、貝子、公及大臣。」

等凱旋,遣王、貝勒、貝子、公等內一人或大臣出城迎勞。禮部備茶酒同往到京次日,在京王以下各官俱朝服齊集。凱旋將軍等各具盛服,候

上御殿。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復以次詣 上前行禮畢。

賜宴。凡兵丁曾在陣前、先登效力者、俱令與宴於各

該管官員後序坐

順治十五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五年

上命郡王為大將軍。是日早、鹵簿大駕全設於

太和殿前鴻臚寺官設

《敕印》黃案、於殿外東旁。出征王以下、參領以上、俱征

服齊集

午門外。王貝勒、貝子、公等、俱朝服齊集。

太和門外。文武各官俱朝服齊集

午門外常朝處。內院官以大將軍

敕印、置。

太和殿外黃案上不出。征王貝勒貝子公等先集太和殿前丹陛上依次排立。文武各官進

午門。左右掖門、至丹墀內、分翼排立。出征王貝勒

貝子公等於

丹陛上。都統、副都統等於丹墀內排立。

上御殿。「陞座。」

午門鳴鐘鼓、作《中和樂》。一應儀注皆與前同

康熙元年

[編輯]

《大清會典》:「康熙元年議定:凡大兵凱旋,次日」

上陞殿。將軍等行禮畢。免進前行禮。免用桌席。止宰

牲筵宴

康熙十三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三年正月

上命王為大將軍、率領大兵出征。是日、鹵簿大駕、照

常陳設。出征王及各官俱征服齊集。

午門外。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蟒袍補服於常朝處

分翼齊集。內閣大臣設。頒給

敕印於

太和殿外東旁黃案上。鴻臚寺官引王貝勒貝子

公等至

太和殿丹陛上排立。文武各官在丹墀內、分翼排

立。次引出征王至丹陛上。出征各官至丹墀內儀仗末排立。禮部堂官奏請

上御殿。作樂。陞座。樂止。鑾儀衛官贊鳴鞭。階下三鳴。

鞭。鴻臚寺官贊「跪。」 「出征」 王及各官皆跪。大學士捧所設黃案上

敕印授王。王跪受、轉授出征內閣官。鳴贊官贊行三

跪九叩頭禮畢。鴻臚寺官引王貝勒、貝子公等、進

太和殿。內都統以下、夸蘭大以上、在丹陛上參領

等官、在八旗班首、分翼序立。

賜茶畢。

上御中和殿。鹵簿大駕向

堂子排設出征王及諸王貝勒等在金水橋。文武

各官在

午門外常朝處。貝子、公、鎮國將軍、都統、尚書等官

及出征、輔國將軍都統護軍統領、副都統、在東長安門外、俱分翼排立。禮部堂官奏請

上詣

堂子行禮。王以下各官。候

駕至。跪送出征王及諸王貝勒、都統、尚書等官出征。

副都統以上各官俱隨

駕詣

堂子上香畢。禮部堂官導

上至拜位立。王貝勒等及大臣侍衛。俱依次排立。鳴

贊官奏「跪』。叩頭、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王等皆隨行禮畢。次吹螺於《兵》。

部排設纛前。行三跪九叩頭禮畢。不贊

駕出。作樂進東長安門、至

天安門外橋前,《鹵簿》大駕向宮排立,樂暫止。

上出西長安門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統以上、俱佩

弓矢上馬隨行候

上駐馬時,出征王趨馬疾過上駐馬視「出征王」起行畢。還宮作樂。

午門外齊集各官候

駕至。跪迎

駕過皆退。其出征王及各官、行至列兵處。禮部設帳

幄。光祿寺備茶。內大臣禮兵二部堂官送茶。飲畢、鴻臚寺官前導。望

闕行禮畢、起行

是年七月

上命王貝勒大臣為「大將軍。」將軍領兵出征。一應儀。

注如前儀惟不詣

堂子行禮不

親送大將軍等出

午門遣內大臣出西長安門往送。其送茶禮儀、亦

與前同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一年,大將軍具子都統等凱旋, 上幸蘆溝橋往迎。是日鹵簿大駕全設王等常服於」

常朝處齊集。都統滿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副都統侍郎、阿思哈尼哈番等官以上、常服於西長安門內齊集。文武各官朝服於

午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上出宮。鳴鐘作樂。王以下文武各官、俱於各齊集處

跪候

駕過、王以下、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俱隨

駕行。

上「由西長安門出宣武門。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

預赴行宮具蟒服候

駕至。跪迎

上「至蘆溝橋行宮」駐蹕。司設監設黃幄。

御座。禮部設青幄。工部立《下馬》紅柱。兵部設八旗護

軍纛及號螺。次日黎明、禮部堂官、奏請

上陞輿。王等及大臣侍衛俱齊集行宮前。蟒服隨行。 駕至紅柱處吹螺。鴻臚寺官引凱旋大將軍各官、於

紅柱內跪。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於紅柱外跪。候過

上降輿。禮部堂官導

上詣纛前立。鴻臚寺官贊排班。班齊。禮部堂官跪奏

排班畢

上率王以下各官凱旋。大將軍以下各官拜

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上御黃幄。陞座。停吹螺。鴻臚寺官引王等各官於各

翼幄下排立。引凱旋大將軍及各官排班。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賜坐。各行一跪一叩頭禮。大將軍及各官於各翼班

首坐。其有功兵丁在各官班後坐。

賜茶畢。謝

恩。禮部堂官奏「禮畢。」

上出黃幄吹螺。

駕過《螺止》。

上還宮。樂作。

午門外齊集各官跪候

駕過。樂止。眾皆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