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十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四

  江南通志江寧府 蘇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鎮江府 淮安府 揚州府

  安慶府 徽州府 寧國府 池州府 太平府 廬州府 鳳陽府 徐州 滁州 和州

   廣德州 沿海邊城

  浙江通志杭州府 嘉興府 湖州府 寧波府 紹興府 台州府 金華府

  衢州府 嚴州府 溫州府 處州府

考工典第二十卷

城池部彙考四

[編輯]

江南通志

[編輯]

江寧府

[編輯]

江寧府城池: 「按六朝舊城,近北去秦淮五里,至楊 吳時改築,跨秦淮南北,周迴二十里,近南聚寶山。明 定都金陵,大建城闕,惟南門、大西、水西三門因舊更 名聚寶石城。三山自舊東門處截濠為城,開拓八里, 增建南門二,曰通濟,曰正陽。自正陽而北,建東門一 曰朝陽。自鍾山之麓圍繞而西,抵覆舟山,建北門一, 曰『太平』。」又西據覆舟、雞鳴山,緣湖水以北,至直瀆山 而西八里,建北門二,曰「神策」、「金川。」西北括獅子山於 內,建門二,曰「鍾阜」、「儀鳳。」今鍾阜閉。自儀鳳迤邐而南, 建定淮、清涼二門,以接舊西門。今俱閉。順治十六年, 改「神策」為「得勝」,周九十六里。其外城西北則據山帶 江,東南則阻山控野,闢有十六門。東南北六曰姚坊、 仙鶴、麒麟、滄波、高橋、上方;西南六曰夾岡、雙橋、鳳臺、 《馴象》、大安德、小安德;西一曰「江」;東北三曰佛寧、上元、 觀音。周一百八十里。上元、江寧二縣俱附郭。

句容縣城池, 「吳赤烏二年築子城,周三百九十丈, 有東西、南北白羊、上羊六門,後廢。明景泰間建門樓。 嘉靖間築磚城,周七里,有五門。萬曆間移建南門於 舊門之左。」

溧陽縣城池, 南唐昇元間,築土城於燕山北,周四 里餘,河貫城中,濠深五尺,闊十倍之。宋建炎中,西拓 青安、草市二里,建門五,水門二。明初,仍南唐舊址,界 草市、青安於外。越七年,加築九百丈有奇,濬濠深丈 餘,四門外復築瓮城,改名曰「東平、西成、南安北固。」嘉 靖間,增修堡屋、女牆、月城等,開躍龍壩於學宮左,而 閉「下水關。」

溧水縣城池, 隋始築城,周五里有奇。明初,鄧鑑更 築,周七百餘丈,有六門。正德中,陳銘甃以磚,尋毀。嘉 靖三十六年,曾震造石城。

高淳縣城池 在淳溪河上。明嘉靖五年,劉啟東築 土城,東北因岡阜,西南藉淳溪為濠甃七門。

江浦縣城池, 「明洪武初,始築浦子口城,設應天衛 於城內。萬曆初,築土牆六百九十餘丈,下甃以石。」八 年,知縣金乾貞築城。

六合縣城池, 漢為棠邑縣,始築城。明初,城廢。崇禎 九年建城。請幫助識別此字。河之北,周一千三百二十三丈二尺,高 二丈五尺。北二門,東二門,西一門,南一門,又開便易 小門七。

蘇州府

[編輯]

蘇州府城池, 自伍員創築,大城周四十二里三十 步,小城周十里。為門八:東曰婁,曰匠,西曰閶,曰胥,南 曰盤,曰蛇,北曰齊,曰平。宋初,塞二門,惟閶、胥、盤、葑、婁、 齊六門。明興,更加修築,城為「亞」字形,總計四千四百 八十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三尺,女牆高六尺,每十 步為鋪,內外長濠廣至數丈,門有釣橋以通出入。康 熙元年,巡撫韓世琦修築。現在城樓六座,官廳六所, 葑《婁齊》《閶胥》盤旱門六,葑《婁齊》閶盤水門五。旗臺三 座,軍器庫房六所,窩鋪一百七十間,敵臺五十七座, 垛頭三千五十一箇。守門官公館六所,營房每門六 間。吳縣、長洲縣俱附郭。

崑山縣城池, 元至正十七年築土城,高一丈八尺, 周十二里二百七十八步,濠深五尺,廣二丈六尺。門 有六,東曰「賓曦」,西曰「留暉」,南曰「朝陽」,北曰「拱極」,東南 曰「迎薰」,西南曰「麗澤。」明弘治四年,知縣楊子器建樓 其上。嘉靖五年,甃以磚石,周十二里,高二丈八尺,垛 四千五百八十七。

常熟縣城池, 元築土城,張士誠更甃以磚,高二丈 二尺,厚一丈二尺,周九里三十步。嘉靖間,知縣王鈇 修之,高二丈四尺。建門七,惟西、北二門枕山,餘五門 內外各有深濠。南門曰「翼京」,北水門曰「望洋」,北旱門 曰「鎮海」,西門曰「阜城」,大東門曰賓陽,小東門曰迎春, 西北門曰「虞山。」萬曆甲午,知縣張集義增高三尺,內 甃馬路。丙午,知縣耿橘改望洋門曰《鎮海》,《虞山門》曰 《鎮山》,鎮海門曰「鎮江。」

吳江縣城池, 梁開平間錢鏐築,後廢。元至正十六 年,張士「誠重築,高二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五里二 十七步,陸門四,水門四,旱門一,各以方名。」明成化元 年,知縣陳堯弼建城樓。嘉靖間,知縣楊芷「增築,高三丈二尺,厚一丈八尺,為四門月城。城垣長一千八十 四丈五尺。十六年,知縣曹一麟覆以甓。康熙四年,知 縣」劉定國「修城及樓,為垛二千三百五十一,窩鋪三 十六,箭臺三十六,砲臺四。並濬外城濠,高深倍於昔」 雲。

嘉定縣城池: 「宋嘉定十二年,知縣高衍孫築土城。 元至正十六年,張士誠重築,始用磚石。計九里。為門 四:東曰晏海,西曰合浦,南曰澄江,北曰朝京,東、西、南 水門附焉。明正德間,知縣王應鵬築土牆護城。嘉靖 間,知縣李資坤創北水門,建樓。三十二年,知縣萬思 謙改築土牆,甃以甓,周二千二百六十六丈六尺,基 廣」五丈,面三丈。又知縣楊旦增築城,加四尺,門各建 樓。易澄江曰「宣文」,合浦曰《濟漕》,朝京曰「振武。」重濬外 濠,周二千六十五丈,深一丈。順治十七年,知縣呂奇 齡開匯龍關。

太倉州城池, 元至元十七年,張士誠築,高二丈,廣 三丈,周一十四里五十步,濠周十五里一百七十步, 深一丈五尺,廣一丈六尺。門七,曰「大東朝陽、大南、小 西、大西、小北。大北水門四,曰大東、小西、大西朝陽。」明 成化間,都指揮同知郭鋐復建大南門樓。

崇明縣城池, 明萬曆十二年,知縣李大經遷築,周 四里七分,高二丈,厚一丈。為門五:東曰「樂平」,西曰「慶 成」,南曰迎薰,北曰「拱辰」,東南曰「朝陽。」門樓四座。萬曆 二十五年,知縣莊尚稷加高三尺。順治十八年,總鎮 張大治「塞舊壕以築外城。土垣周圍六里,高二丈八 尺,垣基闊二丈。鑿新壕於城外,闊二十餘步。又於東 關」之南,設水竇以通洩,遂成金湯之固,誠「江海要區」 雲。

松江府

[編輯]

松江府城池, 元末張士誠築,周圍九里一百七十 三步,高一丈八尺,廣如之。門四:東曰披雲,西曰谷陽, 南曰集仙,北曰通波。濠深七尺,闊十丈。明季,守令相 繼增修。又府城西門外有西倉城,周圍二里,高一丈 八尺。陸門四,壕深三丈,廣六丈餘。明嘉靖間築。華亭 縣、婁縣俱附郭。

上海縣城池, 嘉靖間,知府方廉築,周圍九里,高二 丈四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七尺,闊六丈。同知羅拱辰 「於四門益以敵樓、箭臺,環濠增以土牆。」萬曆中,知縣 許汝魁「加築五尺,開小南門水關,引薛家浜水以通 市河,民深便之。」又知縣徐可求、劉一爌、李繼周相繼 甃石。

青浦縣城池, 明嘉靖二年,知縣石繼芳創「建,周圍 一千三十丈,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五尺,濠深一丈,闊 三丈。」

常州府

[編輯]

常州府城池 明洪武間,中山侯湯和築。周圍十里 二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廣二丈,甃以磚石。門七: 東曰通吳,南曰德安,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東曰懷 德,次南曰廣化,次北曰和政。濠深二丈,闊十六丈。成 化間,巡撫王恕檄知府孫仁重甃,易以巨石,增高三 尺。武進縣附郭。

無錫縣城池 「在運河西梁溪,宋乾興初,李令晉卿 修築。周圍十一里二十八步,高一丈七尺,廣如之,濠 深二丈,闊七尺。後偽吳甃以磚石。」

宜興縣城池, 舊在荊溪北,吳赤烏「六年改築,明初 增修,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廣如之,濠深一 丈五尺,闊三丈,門各有樓。」

江陰縣「城池, 唐天祐中築。明初增修,甃磚石,築女 牆。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廣如之,濠深七尺, 闊四丈一尺。」

靖江縣城池 舊有土城,在馬馱東沙,周圍七里四 十步,外有池,內廣五頃一十二畝二分。明成化間,知 縣張汝革修築。

鎮江府

[編輯]

鎮江府城池: 「舊土城周二十六里十七步,高九尺 六寸。明洪武元年,指揮宋禮更築,甃以磚石,周九里 十三步,高二丈六尺。」萬曆十二年,知府吳撝謙於府 後附城築垣,以衛府治。二十一年,周迴城垣,復加高 三尺。迤北附垣,增建虛臺一,與北固山相對。門四:「東 曰朝陽,西曰金銀,南曰虎踞。夾城向北,增設一小門, 北」曰「定波」,水關二。丹徒縣附郭。

丹陽縣城池: 「舊城周圍五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 明嘉靖年間,知縣陳奎始築內城,周圍九百七十九 丈,徑三百三十三丈有奇,高二丈二尺,下闊三丈,上 半之。」巡撫張景賢令於城外更壘土城。知縣史永壽 增築。門有六:曰東門,曰小東門,曰南門,曰小南門,曰 北門,曰西門。敵臺二,水關二,濠闊八丈,始合內外城 為一。

金壇縣城池, 唐長壽元年築《萬歲通天》中,甃以甓, 周七百步,高一丈五尺,門十有一,後廢。明正德間,知 縣董相修築土城,周一千二百四十二尺,高二丈,下闊三丈,上半之,闢門六,並水關皆甃以石。嘉靖甲寅, 知縣趙圭甃城以甓,壘石為基,周一千二百三十四 丈四尺,高二丈六尺,為門六。萬曆乙酉,知縣許弘綱 復改築「兩水關。」

淮安府

[編輯]

淮安府城池, 晉時所築。宋南遷,倚淮為屏蔽,守臣 陳敏重築之,號「銀鑄城。」明初修築,包以磚甓,置樓櫓。 周圍一十一里,高三丈,門四:東曰觀風,南曰迎遠,西 曰望雲,北曰朝宗。新城南並故城,即山陽北辰鎮,張 士誠嘗築城於此。明初,指揮時禹增築,周圍七里二 十丈,高二丈八尺,憑藉舊城,有輔依之勢,下臨淮河 為池。山陽縣附郭。

鹽城縣城池, 宋築土城。明永樂間,指揮楊清、千「戶 馮善始易以磚。周圍七里一百三十四步,高二丈二 尺,厚如之,池深九尺。萬曆間,知縣楊瑞雲建樓濬池。」 清河縣城池, 舊土城,元至元間築,惟東、西、北三門, 周圍六里,南倚小清河。

桃源縣城池, 舊有遺址。明正德間,因舊基築土城。 萬曆間,知縣許濮「重築,周圍七百一十八丈,高一丈 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周八里,城門四。」

安東縣城池、 舊城俱廢。明弘治中,知縣郭韶於舊 基建更樓四所,設門啟閉。萬曆間,知縣詹道溥因堤 增築土城,周圍一千五百五十四丈。門四:東曰「朝陽」, 南曰「迎和」,西北仍舊。

沭陽縣城池, 明正德中,知縣易瓚「築土城。萬曆間, 知縣徐可達議甃以磚,至四十四年始成。周圍八里 四十七丈,高二丈,厚如之。崇禎間,知縣劉士璟加高 城垛,四圍鑿池。」

海州城池 土城,梁天監中馬伯埤築。舊《志》:「東西二 城,明洪武間,淮安衛千戶衛玉等因西城故址,修築 土城。永樂間,千戶殷軾砌以磚石。周圍九里一百三 十步,高二丈五尺,厚如之。門四:東曰鎮海,西曰通淮, 南曰昫暘,北曰臨淇。池深六尺。嘉靖間,知州吳必學 增拓,環以鋪舍。」

贛榆縣城池, 舊係土壘。元至正間,平章王信修築。 明知府薛𨭉請各縣廢驛錢,買磚包砌,萬曆間告成。 周圍六百七十一丈,高二丈,廣稱之,池深闊各二丈。 崇禎間,知縣徐維翰復甃南北月城。

邳州城池, 舊土城,元末廢。明洪武初,衛官王恆因 舊城西南隅用磚砌「築,周圍五里十三步,高二丈九 尺,雉堞一千五百二十六,門三:南曰望淮」,西曰「通淮」, 北曰「鎮壩。」池深八尺,闊二丈。

宿遷縣城池 舊城,明正德初,知縣鄧時中築。萬曆 四年,知縣喻文偉「改遷縣治馬陵山,去舊治北二里 築土城,周圍四里,高一丈五尺,廣稱之。萬曆間,知縣 何東鳳易以磚。」

雎寧縣城池, 舊土城約四里許,高僅丈餘。明正德 間,知縣王蒼建東、南、北三門樓。嘉靖間,陳嘉略始甃 以石。康熙四年,知縣石之玫修護城堤,更築城基,城 始固。

揚州府

[編輯]

《揚州府城池》 「揚州有城,自春秋吳王夫差城邗溝, 楚王熊槐城廣陵始也。明初,僉院張德林因宋大城 西南隅改築,僅周九里,一千七百五十七丈五尺,厚 一丈五尺,高倍之。設門五:南曰安江,北曰鎮淮,西曰 通泗,東曰寧海,東南曰小東。各門有甕城,樓櫓、雉堞、 警鋪,敵臺相望。南北水門二,引官河貫其中,曰市河。」 嘉靖丙辰築新城,起舊城東南角樓至東北角樓,周 十里,計一千五百四十一丈九尺,高厚與舊城等。城 樓五,設門七:南曰「挹江」,鈔關在焉。又東為便門,東南 曰通濟,東曰「利津」,東北為便門,北曰鎮淮。又北曰拱 辰關,北亦為便門。南北即舊城濠口,為二水門。東南 即運河,為濠北濠引水注之。萬曆二十年,知府吳秀 浚西北河,甃以石堤,增城堞三尺。二十五年,知府郭 光甃石壕未竟者四百餘丈,增敵臺一十有六。江都 縣附郭。

儀真縣城池, 自宋乾德中陞迎鑾鎮為建安軍,築 城一千一百六十丈,為門者六:東曰行春,西曰延豐, 南曰寧江,北曰「來遠」,又闢「濟川」、「通闠」二門。嘉定中,郡 守豐有俊築東城,袁申儒繼築西城,吳機始盡築兩 城,為重壕千一百餘丈。明洪武初,因宋翼城故址,增 築之,凡九里二百四十六步,高二丈四尺,上闊五尺 五寸,建城樓四。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師儒每門甓甃 二十七丈有奇,高與舊城準,下闢重門,捍禦稱便。 泰興縣城池, 「『宋舊城,紹興間,增築土城於外。明弘 治間,知縣原秉忠立四門,東曰寅賓,西曰迎恩,南曰 南薰,北曰拱極』。嘉靖十三年,知縣朱箎因土城故址, 增建延薰門於濟川橋西。三十四年,知縣姚」邦材增 築,周延七里,計一千三百五十五丈,高二丈五尺。闢 四門:東曰「鎮海」,西曰「阜城」,南曰「澄江」,北仍曰「拱極。」又 小西門一名「通濟。」「西水關」在阜城門南。五城門外,各建弔橋。四十年,署縣事奚世亮建北水關。知縣許希 孟添五門內重門,並建樓於北水關上。萬曆二十五 年,知縣陳繼疇增建敵臺,浚城內外濠。

「高郵州城池 有新舊二城,今城即宋舊城也。周圍 一十里三百一十六步,高二丈五尺,闊一丈五尺,四 圍有濠,地形四陲俱下,城基獨高,狀如覆盂,故名盂 城。淳熙乙巳,郡守范嗣蠡建樓於四門上,東武寧門, 西建義門,南望雲門,北制勝門。又於南北開二水門, 通市河。至開禧丁卯,增以重濠。明洪武丙午,復甃以 磚。」其「新城,宋咸淳初築,在舊城東、北二門外,今土城 基址尚存。」

興化縣城池: 宋嘉定十八年,知縣陳垓始築土城, 周六里一百五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城樓四座,水陸 各四門。明洪武五年,千戶郭德、蔡德、劉人傑以磚更 建之。嘉靖三十六年,知縣胡順華加築城址,共高二 丈八尺,厚四尺。闢四門,東曰「啟元」,西曰「威武」,南曰「文 明」,北曰「肇魁。」浚濠塹,廣二丈五尺,深一丈。萬曆二十 六年,知縣翁汝進培土增厚,並置四水關石闌,以防 水患

寶應縣城池, 宋嘉定間,知縣賈涉築。元至正中,僉 院蕭成增築之,甃以磚,周九里三十步,廣二里二百 六十步,袤三里二百九十五步,東、南北設門三。明嘉 靖三十七年,巡撫都御史李遂增築,周一千四十餘 丈,置門五:東曰賓曦,西曰利成,南曰嚮明,北曰斗拱, 一曰小東門。東水關一,敵臺八。

泰州城池, 自南唐陞海陵縣為泰州,築羅城二十 五里。周顯德中,增子城於東北隅,更築羅城合西舊 城,周十里,即今城是也。宋建炎中,通判馬尚甃其外 為四門,浚城濠。寶慶丁亥,守陳《垓刱》開東西北外濠, 浚南濠。明洪武中,建州城,周圍二千三丈二尺,高二 丈七尺,南北水關二濠廣五十二丈,袤二千三十餘 丈。

如皋縣城池, 故無城,明嘉靖十三年,知縣劉永準 作六門:東曰先春,西曰豐樂,南曰「宣化」,北曰「北極」,東 南曰集賢,東北曰「拱辰。」三十三年,築城,周七里,凡一 千二百九十六丈,高二丈五尺,城樓四座,外濠深一 丈二尺,廣一十五丈,袤二千三百六十丈,為水關二。 萬曆年間,知縣王以蒙築四門月城,知縣張星築敵 臺十三座。

通州城池, 周圍六里七十步,隍稱之:東曰「天波」,西 曰「朝京」,南曰澄江。門各有戍樓三層,名「海山樓。」初,周 顯德四年,始築土城,至六年,復甃以陶甓。宋建隆三 年,初設戍樓。寶祐中,增築甕城。明初,設三弔橋,又闢 三水關,以通市河。嘉靖乙卯,浚濠。萬曆丁酉,知州王 之城築南城,以望江樓為門,跨濠分二水,門北抵舊 城,採軍山石為城址,長七百六十餘丈,高厚與舊城 等。

海門縣城池, 明嘉靖甲寅始築,周圍五里三分有 奇,設四門,有戍樓水關。今併入通州,稱「海門鄉城」,亦 毀。

安慶府

[編輯]

安慶府城池: 宋嘉定十年,黃幹知安慶,建城於盛 唐灣宜城渡之陰。其北城負大龍,東阻湖,西限河,南 瞰大江,周九里一十三步,設門五:東曰「樅陽」,東南曰 康濟,南曰鎮海,西曰正觀,北曰「集賢。」元至正丙申,守 帥余闕重修,增高至二丈六尺,濬重濠三,引江水環 城。明嘉靖辛丑,知府吳麟加甃以甓。崇禎乙亥,知縣 黃配元續砌周城馬道、北關一帶,增高雉堞。順治初, 知府桑開第重建五樓。十七年,操撫宜永貴「甃女牆, 將舊城三千餘垛合四為一,設立窩鋪,以備守禦。」懷 寧縣附郭。

桐城縣城池, 隋有同安郡,桐城,其故址也,設門四。 宋末,徙治樅陽,又徙池之李陽河。元還舊治。明萬曆 丙子,知府陳於階建磚城,周六里,門六。崇禎乙亥,知 縣楊爾銘更設窩鋪砲臺。

灊山縣城池 城建自《楚靈王》,周七里二十一步,高 二丈,四門。又雲「即府治故址」,後廢,止存四門。順治己 丑,操撫李日芃、知縣鄭遹元、副將梁大用建土城,惟 東北腳仍舊。西南收縮,由高營壩至同安橋,與東北 腳相接。

太湖縣城池 「城周七里,環城有池,深廣各丈餘,門 六。明崇禎丙子,知縣楊卓然建磚城,避水患,收縮東 北隅,止周六里。後知縣李盛英、李世洽、羅綺、王崇會 增修之。」

宿松縣城池, 明崇禎乙亥,知縣苟天麒始築城址, 外垣門六。康熙壬子,知縣朱維高起造懸樓二十座, 以備守禦。

望江縣城池, 明萬曆乙亥,同知蹇達建四門,周六 百二十六丈。崇禎乙亥,知縣黃配元增高之。順治己 丑,知縣王世應重修城樓。

===徽州府===
考證
徽州府城池 在烏聊山麓。隋義寧中,汪華築,明總

兵鄧愈加築。周圍九里七十步,高三丈二尺,廣一丈 五尺。東、西、北三面有濠,闊一丈四尺,深一丈二尺。南 及東、南以山險無濠。門五:東曰德勝,西曰潮水,南曰 南山,北曰鎮安,東北曰臨溪。自北而東至南門為敵 樓七。門內各設司兵馬房,窩鋪三十三。嘉靖間,知府 何東序增修,加高三尺,西門外增築敵臺。歙縣治在 府城外,舊無城,嘉靖三十三年,知縣史繼芳議築,周 圍七里有奇,高三丈,廣二丈,西南以府城為屏庇,餘 三面皆山,不池而險,門傍各有弩臺,守陴舍二十四, 瞭望樓二所,一在問政公署,一在新安門內。歙縣附 郭。

休寧縣城池 「宋城周九里三十步。明嘉靖間重築, 周圍九里有奇,高二丈餘,廣如之,環城以河為池。」 婺源縣城池, 「唐在弦高鎮,南唐增築新城,周圍九 里三十步,高二丈有奇,厚二丈,東南北繡水環繞,因 以為池。」西築西湖,接蛇城為險。明嘉靖中,知府何東 序、通判馮叔吉復築石城。

祁門縣城池 漢有梅鋗「城,在縣西十五里,久廢。宋 築土城。明嘉靖中,知府何東序檄知縣桂天祥甃石, 周圍一千六十丈,高二丈,廣一丈。西北緣山為固,東 南倚河為池。」

黟縣城池 「縣自秦漢來,以山為城,屹然形勝。宋築 土城,嘉靖中,知府何東序檄知縣宋介慶甃以磚石, 周圍五里,高一丈,厚一丈,西南環以高岡,東北以大 河為池。」

績溪縣城池, 宋築土城。明嘉靖中,知府何東序檄 知縣郁蘭始築今城,周圍八百五十餘丈,高二丈,厚 一丈三尺,以大河為池。

寧國府

[編輯]

寧國府城池, 晉內史桓彝築。宋建炎三年,郡守呂 好問擴之。元至正間,重加甃甓。請幫助識別此字。闍樓堞皆具,高二 丈五尺,厚三丈,周延九里一十三步,門五:東直曰「陽 德」,東偏曰「泰和」,南曰「薰化」,西曰「寶城」,北曰「拱極」,並重 關深池。宣城縣附郭。

南陵縣城池: 縣舊無城,明嘉靖癸亥,知府羅汝芳、 知縣郜永春始建。周圍九百三十六丈二尺,高二丈 五尺,廣三丈。萬曆九年,知縣沈堯中增高三尺。又因 西北二門相去差遠,中間築靈雉臺,增戍防守。崇禎 間,知縣甘文奎重修,改名「倚劍臺。」

涇縣城池 明嘉靖癸亥,知府羅汝芳、「知縣陳庭芳 建,周圍九百三十丈,高二丈七尺,廣三丈,內外並甃 以石。萬曆中,知縣陳大受又自西門至北水關,重築 石堤十餘丈。」

寧國縣城池, 三國時吳建,宋南渡時增築,周圍五 百一十九丈,高一丈五尺,廣稱是,警鋪凡七所。 旌德縣城池, 舊無城,元貞元中,縣令王禎豎六門。 明嘉靖丙寅,知府沈志言、知縣趙在創建。周圍八百 九十二丈,高二丈,廣一丈二尺,警鋪十二所。

太平縣城池 明嘉靖癸亥,知府羅汝芳、「知縣顧鎰 建,周圍九百餘丈,高廣各一丈六尺」,西北倚山、水關 二所。

池州府

[編輯]

池州府城「池 池陽,在漢居石城,距今郡治西八十 里。吳築虎林城,在今郡治東北,非今之郡治。唐永泰 間,始置州治於此,延及宋、元,城池盡皆湮廢。明正德 間,郡守何紹正始築城,高二丈三尺,厚倍之。其西北 仍舊址,東南則恢拓之,周一千四百二十八丈,為門 者七。」貴池縣附郭。

青陽縣城池, 唐天寶間置今縣。初土城,後易以磚, 闢門四。

銅陵縣城池, 「初無城,明萬曆三年,兵備副使馮叔 吉、知縣姜天衢築。周圍七百丈,高二丈一尺,門四。萬 曆十一年,知縣熊藎臣改闢東門。」

石埭縣城池, 舊設土城,明嘉靖間,知縣曾諶用磚 甃之。門五,東西水關二。

建德縣城池, 明嘉靖四十五年,知縣譚經建,高一 丈八尺,厚一丈,廣袤五里。闢四門,東跨馬鞍,北距象 馴。後則因險於山,前則憑河為固。崇禎丁丑,知縣宛 三奇增高四尺五寸。

東流縣城池: 「縣初設,無城。明萬曆元年,知縣陳春 始建,周圍約三里半。崇禎間,知縣許茂莘復增三尺, 知縣張雲翬又於外築土城,浚濠溝。順治六年,知府 梁應元、知縣蘇弘謨修築,設門五,各有譙樓,較昔為 固。」

太平府

[編輯]

太平府城池, 吳黃武間築。唐保大「中,復高廣之,高 三丈,周十五里。宋建炎中,知州郭偉改築新城,減舊 三分之一,為今制。周圍六里,高三丈,廣稱是。」門六:東 曰行春,正南曰南津,南左曰龍津,南右曰姑孰,西曰 澄江,北曰清源。崇禎間,巡按御史鄭崑貞甃以石,四隅設堞樓,增窩鋪五十一所。沿城為濠,東南開渠,引 水作新壩,東北出水為梅莊閘。當塗縣附郭。

蕪湖縣城「池 城故在咸保圩,吳黃武間造,宋建炎 間毀,明萬曆間重建。順治十五年,池太道宋之屏重 葺。周圍五里,高三丈,厚稱是,近江無濠。」

繁昌縣城池, 唐初廢縣,景福間復置,移治江濱。明 天順元年徙今所,以故城為舊址。崇禎八年,知縣羅 明祖建議「造城,十一年始報竣。高二丈,周圍六百四 十六丈八尺。東、西、南三面皆濠,東南繞城根,出魯港, 流入於大江。」

廬州府

[編輯]

廬州府城池, 「歷代城皆土築。唐貞元中,路應求為 刺史,加甃。先是,城皆據金斗河為濠。宋乾道間,淮西 帥郭振展拓之,跨於河門,凡七水關二。正德初,郡守 徐鈺閉水關,而導水為外濠。郡址西高東下,每春夏 水溢,西入城中,則東關受害為甚。後郡守張瀚開濬 以殺其勢,胡震亨復建閘以防其涸。」合肥縣附郭 舒城縣城池, 「元末土人許榮創築土城。明弘治年, 知縣安鬱南甃以石,復以地近大河,城易圮。知縣何 禰、郭懋、黃宗聖、錢永燦、朱世昌相繼盡易以磚,周圍 共一千零三十九丈,高一丈五尺,凡六門,俱有濠。」 廬江縣城池, 「舊有土城,元末許榮所築。明萬曆中, 知縣軒尚朱、李暘吉相繼以磚甃之,高一丈五尺」,周 圍八百五十二丈,水關二門凡六。

無為州城池, 自孫權築濡須,世為軍壁,故有城。周 圍九里,高一丈二尺。東以花林大河為濠,約深一丈, 闊五丈九尺,門有六。明嘉靖三十五年,更建城腳疊 石三,甎甃至頂,計高二丈四尺。崇禎八年,加城併兩 垛為一。十年,浚城河。

巢縣城池 舊有城,元末守帥王珪因舊規甃之。迨 明嘉靖間,知縣嚴宏新築,周圍一十二里,高二丈三 尺,西南臨河,東北據山。後知縣夏宗謙復改建 「六安州城池。 舊有土城,明洪武庚申,始創磚城,高 一丈有奇,池深一丈四尺,周圍七里,門四。」

英山縣城池, 「元戊寅築土城,周圍三里,後圮。明弘 治己未始築城,高一丈二尺,因河為濠,門凡五。」 霍山縣城池, 「古縣,後廢。明弘治甲寅復為縣,知縣 崔中、吳霖相繼修築,周圍一千一百丈,歷正、嘉、隆、萬 間,遞以磚甃。城高二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門五。」

鳳陽府

[編輯]

鳳陽府城池, 明洪武七年建,周圍五十里四百四 十三步,高丈許,土築,惟東北磚壘止四里餘池不注 水,止朝陽門外濬隍一段,門十二,曰「洪武、朝陽、獨山、 塗山、父道、子順、長春、長秋。」南左甲第北左甲第、前,右 甲第、後右甲第後裁長秋、父道、子順三門。舊皇城在 萬壽山南,明洪武五年建,外城一座,磚石修壘,周圍 九「里三十步,高二丈許,無池,門四裡城一座,磚石修 壘,周圍六里許,高二丈五尺」,池五。南城河二,東城河 一,西城河一。北城無河,惟小溝一道少注水焉。鳳陽 縣附郭。

臨淮縣「城池, 梁天監五年築,周圍九里三十步,高 二丈五尺,東遶渦流,西環濠水,北湧淮河,三面皆水, 惟南面通陸門六。」

懷遠縣城池, 梁、魏戰爭時所建,周圍九里十二步。 至周世宗置鎮淮軍,城始大。舊門有五,後廢。明崇禎 十三年,撫院朱大典請城於淮河兩岸,名為「新城」,周 圍僅三里二百餘步。

定遠縣城池 濠《梁志》:「元至正十三年,仍還舊址,為 縣者即此。明正德七年,知縣楊麓易以甎石,周圍五 里二百三十六步,高二丈餘,池深二丈,東西南闊十 丈,北闊二十丈,門四。崇禎八年,知縣盧春蕙、陳鵬舉 加城陴三尺。後知縣李彬甎砌垛眼,建砲臺。」 五河縣城池, 舊有土城,周圍四里三十步。明嘉靖 三十六年,知縣高珍始創建甎城,周圍四里,高二丈 三尺,深一丈五尺,闊三丈六尺,門四。

虹縣城池, 舊為土堡。明弘治間,知縣樊江「修五門, 甃以甎石。萬曆間,知縣任愚始建甎城。周圍五里三 十步,高二丈,上有女牆,池深九尺,闊三丈。門五,又有 水門二,敵臺八座。」

壽州城池 在八公山陽淮淝東南。周顯德中,徙治 淮北。宋熙寧復故處。嘉定間,許都統重建。城周圍十 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東南為濠塹,北連淝 水,西連湖水,門有四。明嘉靖戊戌,創護淮岸。

蒙城縣城池, 明初原築土城,開西、南北三門。正德 間易以磚。周圍九里三十步,池深一丈五尺,闊倍之。 嘉靖年,知縣劉繼先以儒學在東,命開東門,名曰「文 明」,又開水門。後因河水衝溢,知縣劉宗鼎議縮至毛 家巷止。今城周圍僅六里許,高二丈二尺。

霍丘縣城池, 「舊惟土垣,明成化間知縣高昇築。弘 治間知縣王啟始覆以瓦,正德間始易以磚石。周圍 六里二百七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池深三丈,闊一丈泗州城池, 宋築土城,明初甃以磚石,汴河經其中, 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東南西北四門。」 盱眙縣城池, 「縣治三面沿山,北阻淮水,古稱城小 而堅,舊有六」門,今存遺址。宋嘉定十一年修盱眙軍 城,今北門尚存,名曰「淮汴門。」

天長縣城池, 「舊惟土城,周圍六里餘。明嘉靖間,知 縣黃泰然建置磚城,周圍一千四十六丈有奇,高二 丈,基廣二丈七尺,頂廣一丈,池深二丈,闊二丈,門四, 水洞四,東西月城二。」

宿州城池 肇於唐明洪武間,始壘石為址,加以大 甓,周圍六里三十步,高二丈四尺,廣二丈五尺,池深 一丈,闊一丈,門四,外築月城,以固隄防。

靈璧縣城池 明弘治乙卯,知縣陳玉「始置城。正德 間,知縣陳伯安循故址更建,周圍六里許,高一丈九 尺,池深八尺,闊二丈,門四。」

潁州城池 舊城為北城,明洪武中,指揮僉事李勝 用甎石修砌,周圍四里,高一丈八尺。北門臨潁河樓, 額曰「承恩。」月城。東門曰「達淮」,西曰「通汴。」鐘鼓樓為舊 南門。小西門舊在西城,萬曆中,知州趙世相稍移西 偏,鑿城設門,與舊為一。

潁上縣城池, 舊有土城,元末廢。明初設守禦,千戶 孫繼逵始建磚城。周圍二里六十二步,高二丈五尺, 門四,南、北、西三面皆池,東面城濠。嘉靖間,兵備道蘇 志皋濬。

太和縣城池, 「舊有土城,明正德間,知縣趙夔砌磚 石,周圍一千八百七十九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三丈, 闊五丈,門四。」

亳州城池, 明初設土城,宣德間,指揮周廣,益以磚 石,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廣倍之,池深一丈, 闊倍之,形如臥牛,故名「臥牛城」,闢四門。

徐州

[編輯]

徐州城池, 建築未詳。今城三面阻水,獨南路平衍, 可通車馬。明洪武初,因舊城壘石甃甓,周九里有奇, 立門四。

蕭縣城池 「縣本古蕭國城,因河決,乃築南城。明正 德中,知縣王龍即舊基增築土城,外甃以石,周四里, 門四。康熙四年,知縣沈大觀甃以磚石,城樓雉堞一 新。」

沛縣城池 「舊城已廢。元至正間,孔士亨築小土城, 周二里許。明嘉靖間,知縣王治增築,周五里,高二丈。 知縣周涇甃以石。」

豐縣城池, 舊有土城,周圍一千九百八十四步,高 二丈,門四。崇禎九年,知縣方遴偕創建「四門甕城。」順 治二年,署知縣事胡增光於城角外創建砲樓四座。 五年,知縣閻玿「加女牆高二尺,城外堤上復築土城, 凡數百丈,又開濬隍池,架以木橋。重城環抱,巨塹汪 洋」,遂稱險固。

碭山縣城池, 金遷保安鎮,元還舊治,即今地也。明 正德八年,知州李金重築。其門五,外護以隄,周九里。 城高一丈五尺,基闊三丈。隍深一丈,闊五丈,水門二。

滁州

[編輯]

滁州城池, 唐武德三年築,明洪武年增廓。周圍九 里十八步,高一丈七尺。門六:東曰化日,小東曰環漪, 西曰永豐,小西曰觀德,南曰江淮保障,北曰拱極,跨 沙河為池。

全椒縣城池 在覆釜山南。明成化間,知縣張碧建 三門。嘉靖間,知縣顧逵「始為城,以繚縣治。周圍二里 許,高一丈有奇,因河為池。」

來安縣城池, 明成化間,知縣趙禮始築。嘉靖三十 五年,知縣魏大用乃甃以磚,高二丈,濠深三丈,廣五 丈。

和州

[編輯]

和州城池, 舊為「亞父城」,疑范增所築,漢高帝又令 灌嬰築之。周圍十一里,高二丈二尺,又女牆二尺。門 六:東曰「寅旭」,西曰「秩成」,偏西曰「望舒」,南曰「平康」,偏南 曰「薰阜」,北曰「拱辰。」池延六百餘丈,廣一十六丈。明知 州孔公才增月城。萬曆初,知州康誥各築重城,內外 皆磚,上為女牆。

含山縣城池 明正德間,知縣張文「淵始築垣鑿池, 周圍三里,高一丈五尺,池廣深各一丈。嘉靖間,知縣 葛麟易以磚石,高厚有加。」

廣德州

[編輯]

廣德州城池, 明太祖令元帥趙繼祖、卲榮鎮此,始 建。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廣八尺,池深八尺, 闊一丈六尺。門六:東曰「熙春」,南曰「麗正」,西曰「安貞」,北 曰「拱辰」,東南曰「鍾秀」,東北曰「常州」,即今水關。嘉靖間, 知州張士元甃磚設垛。

建平縣城池, 明崇禎八年,知縣侯佐「築,周圍七百 八十丈,高一丈,廣二丈五尺,門四。」

沿海邊城

[編輯]

福山營城池 明嘉靖「間,知縣馮舜漁、萬曆間知縣楊漣修築,周圍三里。」

吳淞營「城池, 明洪武間築,周圍五里有奇,高二丈 七尺,城門四,後甃磚石。」

寶山營城池 上海東北,與嘉定接壤。舊有旱寨,後 廢。萬曆七年,築新城,周圍三里,高一丈八尺。

南匯營城池 「在府城東北一百五十里。周圍九里 百三十步,高二丈二尺,濠周於城,深七尺餘,廣二十 四丈。」陸門四,水門四,門樓、角樓各四,敵臺四,箭樓四 十。明洪武間築。

青村營城池 「在府城東。明洪武間築,周圍五里八 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七尺餘,廣二十四丈。月城四 座,城樓四座,旱門四座,箭樓二十八座,弔橋四座,窩 鋪一百三十座,濠深一丈六尺,闊十丈。」

柘林營城池 明嘉靖間建,城周圍四里,高一丈八 尺,旱門三,水門二,濠闊十丈,深一丈五尺。

金山營「城池, 明洪武間築,西連乍浦,東接青村,周 圍一十二里三百步有奇,高二丈八尺,廣二丈餘,濠 深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

浙江通志

[編輯]

杭州府

[編輯]

杭州府城池, 隋楊素築,周三十六里九十步。唐因 之。景福二年,蘇、杭等州觀察使開國侯錢鏐新築羅 城,自秦望山由夾城東,亙江千洎、錢塘湖、霍山、范浦, 周七十里。城門十:曰「朝天,曰龍山,曰竹車」,曰「新門」,曰 「南土」,曰「北土」,曰鹽橋,曰「西關,曰北關」,曰「寶德。」宋紹興 二十八年,增築內城及東、南之外城,附於舊城。為門 十三:東曰「便門」,曰「候潮」,曰「保安」,曰「新門」,曰「崇新」,曰「東 青」,曰「艮山」;西曰「錢湖」,曰「清波」,曰「豐豫」,曰「錢塘」;南曰「嘉 會」,北曰「餘杭。」水門五:曰「保安」,曰「南」,曰「北」,曰「天宗」,曰「餘 杭。」元至正十六年,張士誠據浙西,更發五郡民夫修 築,周六千四百丈有奇,高三丈,厚高加一丈,而殺其 上,得厚四之三。東自艮山門至候潮門,視舊拓開三 里,而絡市河於內。南自候潮門迤西,則縮入二里,而 截鳳山於外。東西比舊差廣,門仍一十有三。二十六 年,明太祖取杭州,遂因之為省城門。省為十:東城五 門:曰候潮,曰永昌,曰清泰,曰慶春,曰艮山。西城三門: 曰清波,曰湧金,曰錢塘。南城一門:曰鳳山。北城一門: 曰武林。為水門四:在鳳山、候潮、艮山、武林各門之傍。 門各有樓,湧金門無月城共十有九,水門樓止二。武 林、艮山,雉堞九千八百三十三堵,將臺五十座,警鋪 一百七十一所,制多仍舊。城周圍五千五百丈,高三 丈六尺,下廣四丈或三丈七尺,上廣三丈二尺有差。 成化十一年,左布政使甯良議於錢塘門左湧金門 右開九「渠之一為河以導湖水。」上其事,從之。於是開 為水門,闊七尺,高九尺,入深四丈九尺。嘉靖三十四 年,提學副使阮鶚增築錢塘月城,雉堞高二尺。督撫 都御史胡宗憲令於北關外登雲橋築東西敵樓二 座,俱高六丈,闊四丈,周二十二丈。上有雉堞,下為門 二。又於清波門南城上築帶湖樓,東南城上築「定南 樓」,鳳山門西城上築襟江樓各一座,高二丈八尺,周 一十二丈。三十五年,巡撫都御史阮鶚令於白塔嶺、 兵馬司、銀杏樹、月塘寺各築敵樓一座,俱高五丈,闊 三丈,周一十六丈。武林、錢塘二門外各浚池甃閘,上 構弔橋,環城皆有深池。順治十五年,總督李率泰檄 府增高女牆,併二為一,兼檄各府州縣:仁和、錢塘二 縣附郭。

海寧縣城池, 「隋大業十三年築,在今縣西北四十 一里,周六百步,高八尺。唐永徽六年,改築今治,周四 百六十步,高二丈,池闊五丈,深四尺。元至元十九年, 更築,高一丈五尺,周七里九十步。明洪武二十年,信 國公湯和增築,高五尺。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增 築,雉堞三尺,高二丈五尺,下廣二丈五尺,上廣一丈 八」尺。造月城,城門樓十,左右翼以箭樓,警鋪四十九 所,雉堞一千三百七十五堵。為門五:東春熙,西安戍, 南鎮海,北拱辰,東北宣德。水門三:一在拱辰門西,一 在宣德門北,一在安戍門南。宣德、鎮海、安戍三門外 各有弔橋。嘉靖三十四年,知縣蔡完增城,高五尺,敵 臺二十四座,警鋪四十五所,並周圍女「牆池闊五丈, 深一丈。《復濬》池五尺,計深一丈五尺。」

富陽縣城池, 唐咸通十年築,後徙建榮國寺西北 隅。周一十二里,高二丈一尺,闊二丈,警樓一十二座, 鋪七百一十九所。五代時土城在今縣東南,錢氏乃 壘甎石為之。元至元十六年重築,周三里,後毀。明嘉 靖三十五年,知縣桂軏築城於古城東南,廣六里,厚 一丈六尺,內外俱甃以石城。門樓四,雉堞一千二百 堵,為門四:東昇平,南萃和,西康阜,北達順。又開三小 門以便出入,並開水門以疏奔湍。隆慶五年,分守參 政李淑於儒學之前城闕門曰「文明池。」東南以長江 為險。

餘杭縣城池 在縣溪南,周六里二百步。東漢時,令 陳渾徙於西北,周五百四十一丈,高一丈三尺,下廣一丈五尺,池闊二丈五尺。唐時錢鏐重築,為門四:東 榮春,西迎波,南湖光,北永豐後,復徙溪南,號清平軍。 宋雍熙初,再徙溪北。元至正十六年,楊完者於溪南 築城,周三里。明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吳應徵重築,自 西迤北至東,五百丈,高一丈八尺;自東迤南至西,二 百三十丈,高三丈二尺,周廣一丈六尺。城門樓四,雉 堞一千三百四十三堵,為門四:南對薰,北拱極,東賓 陽,西「秩成。」萬曆五年,知縣濮陽棐重築。通濟橋南關 一座,安樂橋東關一座,皆石甃為臺,下為門,無池,南 臨苕溪。

臨安縣城池, 舊有城,依太廟山,周五千五百六十 步。錢鏐時,名「衣錦城。」為門四:東迎恩,西惠政,南望錦, 北拱辰。後廢。明嘉靖三十四年,知縣魏希古築土城, 周五里,高一丈,池環如城。

新城縣城池 舊城在縣東南三百步。相傳唐徐敬 業築。大順二年,錢鏐部都將杜稜築新城後圮。明嘉 靖三十四年,知縣范永齡更築,周三里,計六百餘丈, 高一丈六尺,厚倍之。城門樓四,雉堞五百七十堵,為 門四:「東元始,南亨通,西利遂,北貞成。東門」舊二,後塞 其一。萬曆元年重開,共門五。三年,知縣溫朝祚增築 女牆,高三尺五寸,池環如城。

於潛縣城池, 舊在今縣北二百四十步,隋開皇十 三年,楊素築。元至正十七年,楊完者重築,周五里,高 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闊一丈。為門三:西錦江,南迎恩, 北仰山,其東以山勢逼阻,不置門。

昌化縣城池 周三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廣如之。 門三:「東趨京,西三瑞,南登龍,北負唐山」,不設門。南因 溪以為池,後圮。元至正十年,楊完者重築,凡七里,高 一丈五尺,廣一丈八尺,仍為門三。明隆慶三年,知縣 周易創東西二關。

嘉興府

[編輯]

嘉興府城池, 唐乾寧中守臣曹信築。五代吳越王 錢元瓘拓為州城。宋謂之「軍城」,元謂之「路城。」羅城周 圍二十二里,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五尺。水旱門各四, 門各有樓,門外各置弔橋,東曰春波門,西曰通越門, 南曰澄海門,北曰望吳門。惟澄海水門明初更築,較 舊縮三里,高倍於舊三尺,面闊一丈。敵樓二十五,女 牆三千四百一十五月城門樓、弔橋悉具。池周圍繞 城,闊二十一丈,深一丈二尺。嘉靖三十九年,知府侯 東萊增築,改「春波」曰「澄霽」,「通越」曰「阜城」,「澄海」曰「迎薰」, 「望吳」曰「拱辰」,重建敵樓二十八座。萬曆四十四年,知 府莊祖誨蓋造窩鋪、箭樓、馬坡。天啟二年,知縣楊齊 修築城堤及堵。順治十五年,增高城垛,並二為一。康 熙四年,嘉興知縣林逵重築子城,周圍二里十步,高 厚俱一丈二尺,敵樓。明嘉靖三十三年議建:於海鹽 塘築一座,名「鎮海」;於漢、魏二塘築二座,名「鎮漢、鎮魏」; 於秀水杉青閘築三座,名上青、中青、下青。嘉興、秀水 二縣俱附郭。

嘉善縣城池 明宣德四年分縣。嘉靖三十二年,巡 撫王忬建。城水門五,陸門四,東大勝,西太平,南慶豐, 北熙寧。月城、望樓、墩臺、窩鋪悉具。周圍一千四百八 十八丈,高二丈二尺五寸,連堤址,厚二丈二尺,雉堞 二千六百四。池周於城,闊六丈。順治十五年,知縣方 舟增高並堵。

海鹽縣城池, 唐開元初移治馬。請幫助識別此字。城。明洪武十七 年,太祖諭信國公湯和設海寧衛,委指揮許能增築 四門月城,皆以甎石為之,周六里三十五步,高二丈 五尺,池周於城,闊六丈九尺,深一丈二尺。陸門四:「東 靖海,西望吳,南來薰,北鎮朔」,水門三。東瀕海,故缺。嘉 靖三十二年,都指揮張缺增築沿海土牆,並敵樓一 十六座,敵臺一座,在東門之南北偏。順治十五年,增 高並堵。

澉浦城池 在縣西南。明洪武十九年,命安慶侯、滎 陽侯委海寧衛千戶費進「築城,周圍八里一十七步, 高二丈四尺五寸。永樂中,磚石包砌。嘉靖三十五年, 知縣鄭茂增敵臺一十六座,陸門四,西水門一。池周 九里三步,闊五丈,深一丈二尺。」

平湖縣城池 明宣德四年立。「縣舊無城,嘉靖三十 二年,知府劉慤、知縣劉存義築城。高二丈五尺,廣二 丈,周一千六百九丈。陸門五,東啟元,西毓秀,南豫泰, 北豐亨,西南小旱門。水門五,西南北各一,東二池,周 圍闊五丈。嘉靖四十一年,知縣顧廷對增設雉堞並 窩鋪一百一十二座。順治十五年,奉督院檄,增高並 堵。」

乍浦城池 在縣東南二十七里。「明洪武十九年,信 國公湯和築,周六里三百三十二步,高二丈,厚一丈 五尺。永樂十二年,以甎石包砌。景泰三年,都指揮黃 謙添設城樓四座。嘉靖三十二年,知縣劉存義增敵 臺一十座,陸門四,北水門一。池周一千六百三十丈, 深八尺,闊十丈,弔橋四。崇禎十一年,署印知縣李陳 玉」開,設水門一座梁莊城堡, 在縣東南四十里。正統五年,巡撫李奎 奏建,周八百丈,高一丈五尺。城樓二,角樓四。順治間, 置梁莊三寨。白沙灣城堡,距乍浦二十七里。周一里, 高二丈,池闊二丈,深五尺。

石門縣城池: 「元順帝三十六年,張士誠據浙西,始 築。明洪武十九年,徙縣城,城乍浦。天順中,知縣王輿 復立四門為障。嘉靖三十四年,知縣蔡本端奉巡撫 王忬檄築城,周七里三十步,高二丈七尺,闊一丈五 尺,城門水陸各五。三十九年,知縣劉宗武建城樓四 座,南北甕城各一,添築敵樓三十,敵臺三。池周於城, 凡」八里五十三步。至順治十五年,知縣李震加高併 堵。

桐鄉縣城池 明嘉靖三十二年,知縣金燕奉「巡撫 王忬檄築城,周一千二百丈,高二丈八尺,厚二丈六 尺,城門水陸各四,敵樓八。池周於城,廣六尺,深一丈 五尺。」

湖州府

[編輯]

湖州府城「池 子城即今府治,周一里三百六十七 步,東西二百三十七步,南北一百三十六步。烏程縣 治,古吳興郡城也。秦時為項王故城。晉郭璞欲移郡 於東,璞女亦善地理,啟璞無徙,因舊址損益之,可永 無殘破之虞。」璞從之。武德四年,李孝恭外築羅城,周 二十四里,東西一十里,南北一十四里。元丁酉年,偽 平章潘元明築,小之。周一十三里一百三十八步。門 六:陸門東曰「迎春」,西曰「清源」,南曰「定安」,北曰「奉勝」,水 門東北曰「臨湖」,西北曰「迎禧」池。周城外,歸安、烏程二 縣俱附郭。

長興縣城池, 吳王闔閭使夫概於吳西築城,名夫 概城,又謂之雉城,以縣有雉山也。唐武德七年,移縣 治於今所。明元帥耿炳文守長興,始甃石為之。城高 三丈,闊二丈八尺五寸,周九百二十九丈,門六:東神 武,傍有水門清湖關;北長安,傍有水門大雄關;南嘉 會,北吉祥,西南承恩,東宜春。池闊七丈,深一丈五尺。 德清縣城池, 「唐初置武源縣,縣治在下蘭山南。天 寶中改德清,移置於百寮山南。舊無城,宋末始築。明 初止存土郛,啟七門,東行春,臨溪,西西成、清商,南見 山、廣儲,北武塘。」嘉靖三十二年,推官方敏城之。 「武康縣城池, 漢初平間置,在今縣治西五里之銀 山,今徙烏回。山。無城郭,累土為繚垣,池無。」

安吉州城池, 「明初,總管張俊德始築土為城,元帥 費愚重甃以石,周六里,高二丈二尺,闊五尺,為四門, 東迎春,西迎恩,南朝陽,北拱辰。嘉靖間,知州江一麟 復加高三尺,以石甃之,城外鑿池。」

孝豐縣城池 分自安吉,設於弘治元年。累土為繚 垣。門四:東賓陽,西樂成,南來薰,北迎恩。池無

寧波府

[編輯]

寧波府城池, 唐末,刺史黃晟築。寶祐間,制置使胡 潛拓舊城,設雉堞。開慶二年,建望京、鄭堰、下卸三門 樓。其甬水、靈橋、東渡,俱以次繕治。明洪武六年,指揮 馮林更崇之。城高二丈五尺,址廣二丈二尺,面一丈 五尺,周二千二百一十六丈,延袤一十八里。為門六: 東曰靈橋,曰東渡,南曰長春,西曰望京,北曰永豐,東 北曰「和義。」又穿二水門於長春、望京之側。門各有樓, 羅以月城,城上有敵樓、警鋪,外設弔橋。自永豐至靈 橋,有大壕,環繞二千一百四十四丈餘,濱大江。嘉靖 三十五年,守張正和「重建甕門敵臺。順治十五年,增 高並堵。」鄞縣附郭。

大嵩城 「屬鄞縣,距郡東九十里。高一丈七尺,址廣 一丈二尺。周七百四十丈,延袤四里有奇。為東西南 北四門,門各有樓。穴水門於西門之側,設以弔橋,羅 以月城。城上有雉堞、敵樓、警鋪。外自東南抵北三百 三十二丈為壕,自西以北際石山」不設。明洪武二十 年湯和築。

慈谿縣城池, 嘉靖壬子始築城,距郡四十里,高二 丈有奇,址廣二丈四尺。為門五,門各有樓,東瞻嶽,西 萃寶,南拱壽,北拱辰。天啟間,新開小北門,名「輔極。」又 穴水門於東西之左右,羅以月城。城上敵樓三十一, 警鋪四,雉堞一千五十八,周一千六百四十三丈,延 袤十里。外為池九里,北半里際山無池。順治十五年, 增「高並堵。」

奉化縣城池 距郡南八十里。明嘉靖壬子,知縣蕭 萬解築,高一丈四尺,址廣一丈二尺,面廣一丈,周一 千一十八丈,延袤七里。為門四,門各有樓。穴水門於 西為上水門,於東為下水門。城上周設雉堞。城外東、 南、西三面臨溪,北負山,不設池。順治四年,知縣蔡周 輔塞舊南門,開新南門於縣東。戊戌年,知縣王奐增 高城垛,名四門:東曰「太乙」,西曰「金嶂」,南曰「薰時」,北曰 「拱極。」

定海縣城池: 明洪武元年,千戶王及賢始立木柵。 七年,守禦千戶端聚易以石。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建 衛,拓而大之,周九里有奇。永樂十三年,都指揮余成以北抵海,塞北門,穴水門於小南門之右。嘉靖十二 年,都指揮劉翱加增雉堞三尺。三十三年,知縣宋繼 祖北面增建望海樓。隆慶三年,同知段孟賢增築內 城,共高二丈四尺,址廣一丈,面八尺,周一千二百八 十八丈,延袤九里。為五門:東鎮遠,南南薰,又南清川, 西武寧,又西向辰門,各有樓,外設弔橋,羅以月城。城 上有敵樓、雉堞、警鋪。池自東抵西,環九百六十六丈, 北際海,不設池。順治十五年,增高並堵,重造敵樓、警 鋪。

觀海城 屬定海縣。距郡西北百十五里。明洪武二 十年,信國公湯和築。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築,崇 之高二丈四尺,址廣三丈,延袤四里。為東南、西、北四 門,外設弔橋,門各有橋,羅以月城。城上有雉堞、敵樓、 警鋪。外為池九百十四丈。

龍山城 屬定海縣,距郡北七十里。明洪武間建。永 樂間增築,高二丈五尺,址廣二丈,延袤三里。為東、南、 西、北四門,門各有樓。設弔橋於東、西、南門之外,羅以 月城,上列雉堞、敵樓、警鋪。外四周為池五百六十二 丈。

威遠城 明嘉靖間,鎮守都督盧鏜與海道譚綸於 招寶山築建城堡,凡二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一丈,設 雉堞,東西為門,內建戍屋四十餘楹。又於山麓西南 展築「靖海營堡,周二百四十丈,建屋四十餘楹。順治 十五年,增高並堵。」

穿山城 屬定海縣,距郡東南百五十里。明洪武二 十七年,安陸侯吳傑以「濱海要衝,乃成城,徙定海衛 後所官軍守之。城高二丈一尺,址廣一丈,周七百四 十二丈,延袤四里有奇。為東西南北四門,門各有樓。 穴水門於南門之側,設以弔橋,羅以月城,城上有雉 堞、敵樓、戰臺、警鋪。外自東繞西,通二百八十五丈為 池」,東、北各五百二十五丈,為塹道二。順治十八年,以 城址空闊,築小之,周三百九十五丈,延袤二里有奇, 高如舊。

象山縣城池, 距郡東南二百七十一里。嘉靖間,知 縣毛德京築,高一丈六尺,址廣二丈,面廣一丈,周一 千八百九丈有奇,延袤五里。為四門:東賓陽,南「來薰, 西迎恩,北拱極門」,各有樓六。水門於北門之右、南門 之兩旁,城上有雉堞、敵臺、警鋪。外自水門至東為濠, 自東門而北至西南門之東為塹。

昌國城池, 距郡南三百五十里。明洪武十二年,於 昌國縣開設守禦千戶所。十七年,改衛。二十年,徙衛 象山縣之東門。二十七年,指揮武勝「掘隍成城,高二 丈三尺,址廣一丈,延袤七里。為門四,各有樓,設弔橋 三,穴水門於西、南二門之側,羅以月城。城上有雉堞、 敵臺、警鋪。外為濠二百一十六丈,其西北九百一十 丈」依山不設。

錢倉城池 千戶所屬昌國衛,距郡南二百六十一 里。明洪武二十年,千戶王普築,高二丈六尺,址廣一 丈三尺,延袤三里。為門四,「門上有樓,穴水門於西門 之側,外設弔橋,羅以月城。城上有雉堞、敵臺、警鋪。外 為壕六百丈,餘二十丈阻山不設。今改為寨,設營房 三百六十間。」

爵溪城池 距郡東南二百七十二里。明洪武三十 一年,千戶王恭築,高二丈八尺,址廣三丈,延袤三里。 為東西、南三門,門各有樓,設弔橋於南門外,羅以月 城,城上設雉堞、敵臺、警鋪。外為壕三百二十丈。

紹興府

[編輯]

紹興府城池: 范蠡築陸門三,水門三,周二十里,七 十二步不築北面。隋開皇中,越國公楊素大城之,周 四十五里,高一丈七尺五寸,上廣一丈五尺,下廣二 丈七尺,女牆七千六百五十,皆高五尺。宋嘉定十六 年,守汪綱重修諸門:曰「五雲」,曰「都賜」,曰「東郭。」二門皆 水門,曰「稽山」,曰「殖利」,曰偏門。與殖利皆水門,曰常禧, 曰「迎恩。」有水陸二門,曰「三江」,亦水陸二門。明崇禎十 六年,推官陳子龍、鄉紳余煌增設耳城五處。山陰、會 稽二縣俱附郭。

三江巡檢司「城池 府城北四十里,屬山陰縣,與三 江所城南北相峙,惟一門西出。明嘉靖二年,增治之, 方一里二十步,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城樓一,窩鋪四, 女牆三百六十六。」

白洋巡檢司城池 府城西北五十里,屬山陰縣。方 一百一十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城門一,譙樓一,窩 鋪四,女牆一百七十六。

黃家堰巡檢司城池 「府城東北八十里,會稽上虞 之界,方一百四十丈,高一丈三尺,厚二丈五尺,南北 環以月城,城樓一,窩鋪四,女牆一百一十。池深一丈 二尺,廣四丈五尺。」

三江所城池, 「府城北三十里,方三里二十步,高一 丈八尺,厚如之。水門一,陸門四,北則堵焉。門樓四,敵 樓三,月城三,引河為池,窩鋪二十,女牆六百五十八, 墩臺七瀝海所城池, 「府城東北七十里,方三里三十步,高 二丈二尺,厚一丈八尺。」城門、城樓、角樓、敵樓、月城各 四,池深一丈五尺,廣五丈五尺,窩鋪十六,女牆六百 一十,墩臺四

蕭山縣城池 明嘉靖三十二年,知縣施堯臣「建,周 五里,高二丈五尺,闊二丈二尺,為門四,東達台,南拱 秀,西連山,北靜海,各設月城,門上各有樓,雉堞二千 五百八十五,設水門三,各有弔橋。池深一丈五尺,廣 三丈,長一千五百九十一丈五尺。望臺一,在北幹山 上,築城周二十三丈三尺,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 雉」堞六十一。西為門,順治十五年增高並堵。康熙八 年重修。

諸暨縣城池: 縣初為州。唐開元中令羅元建東北 門,天寶中郭密之建西、南門,明將軍胡大海重築,即 舊城為縣。嘉靖中,知縣林富春增修,周四里,凡千三 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雉堞六尺,共二丈四尺。樓門 四:東禹封,南句乘,西蠡湖,北概浦。水門三。順治十五 年,增高並堵。

餘姚縣城池, 元至正十九年,方國珍築,凡一千四 百六十五丈,延袤九里,高一丈八尺,址廣二丈。陸門 五:東通德,西龍泉,南齊政,北永清,西北武勝,水門二, 四面引江為池。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奉命築 沿海城,遣千戶孫仁增治壘堞,置千戶所於餘姚。嘉 靖間,改東門曰「澄清。」

江南城池, 「嘉靖三十六年建,周一千四百四十丈 有奇。陸門四,東泰、西成、南明、北固。小陸門二,恩波、流 澤。水門二,左通、右達。門上有重樓,南北為月城。」 三山所城池: 「在餘姚東北四十里,方三里一百二 十八步,高一丈六尺。明永樂十六年增六尺,址厚四 丈五尺,面二丈二尺。陸門四,水門一,城樓、月樓、敵樓 各四,月城」四,池深一丈三尺,廣三丈八尺。弔橋四,窩 鋪六,女牆六百三十五,墩臺七。

眉山巡檢司城池 去縣四十里,方一百八十四丈, 高一丈八尺,厚二丈。城門、城樓、更樓、望海樓各一,窩 鋪四,女牆一百二十。

臨山衛城池: 「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奏徙上 虞故嵩城於餘姚西北五十里廟山之下,並海而城 之。初土石相半,後指揮同知武瑛督築,乃盡用石,方 五里三十步,高一丈八尺。永樂十六年,增五尺,址厚 四丈五尺,面半之。陸門四,水門一。城樓大五,小三,敵 樓十四,月城三。池深一丈五尺,廣五丈五尺,弔橋四, 窩」鋪三十八,女牆九百九十,墩臺九座。

三山巡檢司城池, 去縣城六十里,方三百五十丈 有奇,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城門一,城樓一,窩鋪四,女 牆一百二十。

廟山巡檢司城池, 去縣城六十里,方一百四十丈, 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二尺。城門一,城樓一,更樓一,窩 鋪四,女牆一百一十。

「觀海衛城池, 明初信國公湯和築,在餘姚縣東北 八十里,慈谿縣之境,方三里三十步,高二丈四尺,厚 二丈八尺,陸門四,水門二,城樓大小各四,角樓、敵樓 二十五,月城四,池深八尺,廣六丈八尺,弔橋四,窩鋪 三十七,女牆一千一百七十有八,墩臺共六座。」 上虞縣城池, 「元至正二十四年方國珍築,周十有 三里,高二」丈,厚二丈五尺。置樓堞,作五門:「東通明,南 朝陽,西晝錦,北豐寧,西南金罍。」水門三,在金罍、晝錦、 「通明」之旁。明初,信國公湯和改築臨山衛城,縣城惟 存土基。嘉靖十七年,令鄭芸即故址復建,甃以石。順 治十五年,增高並堵。

新昌縣城池, 嘉靖三十一年,令萬鵬築,長一千三 百七十四丈有奇,高一丈七尺,闊二丈四尺,周六里, 門四,東應台,西通會,南仰山,北濟川。上為女牆、窩鋪、 譙樓,外為子城。東、西、北皆引溪為池,西南則面山。順 治十五年,增高並堵。

嵊縣城池, 吳賀齊建。宋慶元初,令葉範因溪流湍 暴,累石為堤百餘丈,城賴以全。明年,水大至,令周悅 又增築一百二十餘丈。明初,信國公毀城,移甎石,築 臨山衛城。嘉靖三十四年,知縣「吳三畏築城備倭。高 三丈有奇,厚一丈有奇,周一千三百丈有奇,為門四: 東拱明,南應台,西來白,北望越門。」各有樓,有月城敵 臺四。

台州府

[編輯]

台州府城池 周一十八里,唐杜伏威建,宋再築。慶 曆中,守元絳增作九門,捍外水,疏內水之壅,析為三 支。嗣後屢經修築。門凡七:南曰鎮寧,北曰興善,東曰 崇和,西曰括蒼,東南曰靖越,西南曰豐泰,西北曰朝 天。今存五,西南、西、北俱塞。順治十五年,增高並堵。臨 海縣附郭。

黃巖縣城池, 唐上元時築。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 湯和城沿海防倭衛所,撤石料徙之海門。嘉靖中重 建,周七里,高二丈,址厚三丈。門五。東鎮海,南迎薰,西掖金,北拱辰,東南「應秀。」順治十五年,增高並堵,設瞭 臺四。

寧海縣城池, 唐永昌元年自海游徙今地。明嘉靖 壬子冬,令林大梁重築,周一千五百四十丈,門四:東 靖海,南迎薰,西登台,北拱辰,西北設小北門。境內舊 有健跳所城,今改設臺寨。

太平縣城池 周四百七十七步。明成化五年,割黃 巖縣地置縣。嘉靖三十一年築城門六:東迎輝,南觀 海,西延煦,北仰山。西南為小南門,西北為小西門。水 門二:在西為上水洞,在東為下水洞。康熙十二年,知 縣郭治增置窩鋪。境內舊有松門衛等城,今改設臺 寨。

天台縣城池, 吳永安中築,周五里。明嘉靖乙卯,令 馮蘭中建。門四:東應台,南玉笥,西通越,北金庭,又開 小門四。萬曆甲午,司理劉啟元改築南門,更名「渙文。」 順治十五年,增高並堵。

僊居縣城池, 舊治西郭演武場,晉令羊欣遷今地, 周十里。唐上元二年始築城,延袤僅百餘步。明嘉靖 丙寅,令姚本崇改築。門有五:東迎暉,南來薰,西慶豐, 北拱辰,西南省耕。

金華府

[編輯]

金華府城池, 舊周九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厚二 丈八尺。宋宣和四年,知州范之才重築,周十里,址三 丈,面廣一丈,高二丈。元初隳。至正十二年,廉訪副使 伯嘉納等仍故址重築,厚二丈,高一丈七尺,周一千 七百七十九丈。門八:東曰「赤松」,西曰「迎恩」,南曰《清波》 《長仙》《通遠》《八詠》,北曰「旌孝、天皇。」雉堞凡二千四百五 十有四,敵臺十五,南周大溪為險,北東、西三面鑿河 為池,各跨弔橋。康熙初年,大雨,城壞,知府張公藎增 修之。金華縣附郭。

蘭谿縣城池, 舊城久廢。明初年修之,改東門為安 政,南為明德,西為「清波」,北為拱辰,周七百八十餘丈。 乙巳夏,同知冀權重修,又闢小西門以便出入。正德 癸酉年,守土者尋本城舊跡,盡出民所侵,砌石為陡 岸,上為女牆,又改創南、西、北城樓。

東陽縣城池: 舊城久圮。明嘉靖戊午,知縣戴廷忞 始築石城,厚二丈,高二丈四尺,周一千三百三十五 丈。舊建四門,隆慶間,知縣陳應春改建。東望峴,西朝 京,南迎薰,北拱辰。又四門:東南東峴,西南西峴,東北 新安,西北水門。順治、康熙間,知縣楊丕孟、胡啟甲、俞 允撰先後增修。

義烏縣城池, 舊城周三里一十五步。明嘉靖三十 四年,令曹司賢築石門四,東金鱗,南南薰,西迎恩,北 湖清。又建槐花門於東北。一改「拱辰」,一改「通惠」,凡七 門。崇禎戊寅,令熊人霖造七門敵樓。

永康縣城池 舊城吳赤烏八年築,宋紹興間重修。 城周三里三十步,門七。元至正十三年,環以牆。明崇 禎十二年,令朱露創建東西二門,東在德,西多助。 武義縣城池 舊城周一里一百八十步,宋紹興間 已廢。門七,東八素。東郭,西書臺,南仙巖,北仰星,東南 綠野、熟溪。

浦江縣城池, 明嘉靖三十六年,令許河築,周五里 一百二十步,建正門四:東迎春,西咸寧,南文明,北仙 華。偏門五:小東、小西、小南、小北。又水門。

湯溪縣城池, 明成化十六年築土城,周八百五十 五丈。城門三:東迎旭,西通衢,南履華,北阻山,不設。崇 禎十一年,令羅洪基改用甎石垛,計八百六十。

衢州府

[編輯]

衢州府城池 故城凡三,俱廢。宋宣和三年,守高至 臨城龜峰,高一丈六尺五寸,廣一丈一尺,周四千五 十步。為門六:東曰迎和,北曰拱辰,大西門曰朝京,小 西門曰通廣,大南門曰光遠,小南門曰通仙門,各建 樓城外,三面浚壕,西阻谿。嘉定十一年,守魏豹文「新 六門城樓。」元至正間,監郡伯顏忽都因子城舊址築 新「城,又於門外包以月城,復建層樓於各門之上。明 萬曆中,守洪纖若重建大西門城樓。天啟初,守林應 翔重建北門城樓。崇禎十三年,守張文達增修城垛, 高四尺,添造窩鋪三十六。」西安縣附郭。

龍游縣城池 明隆慶間,令傅性敏築,延「袤六里,雉 堞二千八百四十有奇,高一丈六尺,址一丈三尺,面 四之一。池深廣一丈有奇,門四:東永安,南歸仁,西太 平,北向義門」,各有樓,又有便門。萬曆九年,令余杰增 繕警鋪、敵臺各七所。

江山縣城池, 明隆慶二年,令餘一隆築門樓四:東 迎薰,南通閩,西拱北,北迎恩。

常山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令沈冕築,延袤三里,高 一丈五尺,址廣二丈四尺。門各有樓,東文筆,西、西高, 南硯山,北賢良。小東門一,望衢,小南門一,金川。大水 門三,小水門四。

開化縣城池, 「明正德辛未,令楊燦築,周一千八丈 五尺,高一丈二尺,厚一丈,門六,南迎恩,北望極,東金錢,西通濟,東南起鳳,東北鍾秀,上各建樓水門二,窩 鋪十有四,雉堞二千一百六十。嘉靖庚戌,令周應於 臨溪作隄三百餘丈,以防水激,復開馬道六尺,以通 水壅。」隆慶戊辰,令朱諭增築城垣,並建南北月城。辛 未,知縣徐仲濂於龍潭口築石隄百丈,高廣一丈,以 防水衝。

嚴州府

[編輯]

嚴州府城池, 唐和州刺史陳晟築。宋宣和三年,知 州周恪重築,有八門。明李文忠改築今城,周八里二 十三步,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門五:東曰「興仁」,西 曰「和義」,南曰「澄清」,北曰「拱辰」,西北曰「武定。」門各有樓, 護以月城,惟北門無月城,為鋪四十八,東西、北為池 一千一百有五步。嘉靖三十七年,知府韓叔陽遍築 敵臺,崇禎十六年,知府胡崇德加磚五尺。建德縣附 郭。

淳安縣城池, 舊城賀齊所築,為郡治。其子城周「一 里二百二十五步」,今縣乃其舊址。令洪英、海瑞相繼 建樓。門四:南青溪,北石峽,東嚴陵,西新安。

遂安縣城池 舊城在木連村溪北,唐武德四年徙 今治。明正德癸酉,令容九霄始築城,廣袤七百七十 七丈有奇,為門五:東興文,西「靖武」,南向明,北拱極,西 南小西門各建樓及窩鋪。

壽昌縣城池, 明崇禎十二年,令阮振中築,周一里 二十步,設四門,東興仁,西「宣泰,南向明,北拱辰」,各建 城樓。

桐廬縣城池 舊城在西二十五里,吳黃武四年築。 隋開皇九年,並縣入錢塘,城廢。貞觀二十年,縣移桐 廬鄉。開元二十六年,復移縣治於桐江口。

分水縣城池, 舊無城池,但壘土為門四,各架樓其 上,東「迎恩,西納祥,南來薰,北拱辰。」明嘉靖癸丑,令王 礦建。

溫州府

[編輯]

溫州府城池, 「晉太寧元年築。宋建炎間,增置樓櫓。 嘉定間,留守元剛修建十門。明洪武中,指揮王明增 修。嘉靖三十八年,繕城堞樓櫓,四面築敵臺八座。萬 曆二十五年,守劉芳譽增築敵臺一十五座。城周一 十八里,計二千七百七十七丈八尺,高三丈五尺,面 闊一丈二尺,廣九百七十六丈,袤九百九十六丈四 尺。」東壕七百七十六丈,西壕六百七十丈五尺。南臨 大河,為壕五百丈;北臨大江,為壕五百七十一丈。門 七:東曰鎮海,南曰瑞安、永寧。兩門旁各有水門。西南 曰「來福」,西北曰迎恩、永清,北曰「拱辰。」舊西北有陸門 二,曰安定,曰「江山」;東北有水門一,曰「奉恩」,今並塞。永 嘉縣附郭。

樂清縣城池, 唐天寶三年築,周一里。元廢。明初為 石城,又廢。正德間,令林有年始置六門。嘉靖壬子,令 楊鑰城之,為水門而翼以四寨,曰疊巖、鯉池、大巖、東 山。戊午、己未間,同知尹尚孔始大城之四,周高二丈, 東西厚一丈三尺,南北厚一丈,周九里三十步。東北 貼山,無壕,南附河,西附溪,為壕門六:東南鳴陽,南鎮 海,「西迎恩,西北肅清,北拱辰,東忠節。」小門四,曰東皋、 文筆、簫臺、倉橋。萬曆丙午,復開翱雲門。六年,令黃仁 共築敵臺十四座。二十一年,推官王尹麟增築四座。 瑞安縣城池, 舊周一里,元至正甲辰改拓。明洪武、 永樂、嘉靖年,屢次拓增。周一千一百四十丈,高一丈 七尺,址闊一丈三尺,廣三百一十四丈四尺,袤三百 一十三丈。東壕長一百四十丈,西倚山,無壕。南壕長 三百二丈,北壕二百四十三丈。門五:「東賓暘、武靖,南 鎮海,西永勝,北瞻閣。水門三,龍波,永清、環璧。」萬曆己 亥,令傅道唯建敵臺十三座,瞭臺四十四座。

平陽縣城池, 晉太康間築。元初廢,至正間重築。明 洪武七年,守禦千戶繆美增築,周六百三十二丈,高 一丈六尺,址闊一丈三尺,面闊九尺,廣一百丈,袤二 百五十八丈。東壕深二丈,闊五丈;南壕深三丈,闊七 丈;西壕深二丈,闊七丈;北壕深二丈,闊五丈。門四:東 挹仙,旁有水門,南通濟,西登瀛,北迎恩。旁有水門。敵 臺舊六座,萬曆二十年增二座。

泰順縣城池: 縣設於明景泰辛未,原無城。嘉靖九 年,知府丁瓚城之。周三里,計九百餘丈,高三丈,廣二 丈二尺。三十八年,知縣區益增高七尺,厚一丈八尺, 仍拓南城,長九十丈。順治六年,參將王曉於四門外 各築月城一區,外壕深三尺,廣六尺;內壕深一尺,廣 三尺。陸門四:東宣陽,南迎薰,西受成,北拱辰。水門二, 敵臺一。溫州衛附郭。

金鄉城池,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一千 四百一十四丈,高一丈九尺,門四,水門一。

沙園城池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弘治十 四年、萬曆十六年增築,周三里。

盤石城池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一千 五百五十四丈,高二丈,壕深九尺,闊五尺,門四,水門

考證
蒲岐城池 舊所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六百

丈,高二丈二尺,門四。」

寧村城池 舊所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六百 丈。

黃華城池 明崇禎五年築。

大荊城池, 康熙元年築。

梅頭城池 在瑞安縣五都後岡。明嘉靖間,知縣余 世儒築。

宋埠城池 在平陽縣七都。

處州府

[編輯]

處州府城池, 初在今城東七里,唐中和間徙今地。 據山為城,因溪為池。城高三丈五尺,周七百九十二 丈。門六:北曰望京,東曰巖泉,東南曰行春,南曰南明, 西南曰括蒼,西北曰通惠。城樓六,雉堞三千有六,守 舍六十有九。月城四,望樓二,敵樓四。麗水縣附郭, 縉雲縣 無城。有關門三:東門、南門、北門。

青田縣城池, 明嘉靖三十五年,縣丞熊纓築城,高 二丈八「尺,厚二丈,門四:東龍津,西錦屏,南行春,北丹 山。」三十八年,令丁一中改築城門。

松陽縣 無城,有關。門四:東光華,南濟川,西治平,北 朝天。

遂昌縣 無城。有關。門四:東迎恩,南南明,西鎮,西北 朝天。

雲和縣 無城。有關。門二:東賓陽,西阜民。

龍泉縣 無城,有關。門四:東觀光,南通越,西鎮,西,北 豐盈。

慶元縣城池 明嘉靖三十五年,令陳澤築,高一丈 三尺,厚一丈。門四:東仁豐,南濟川,西薰阜,北雲龍。 景寧縣 無城,有關。門四:東行春,南統政,西毓秀,北 拱辰。

宣平縣 無城,有關。門四:東麗春,南迎恩,西太平,北 拱,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