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4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四十四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四十四卷目錄

 宮殿部彙考六

  明一太祖吳一則 洪武四則 成祖永樂三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代宗景泰一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武宗正德三則 世宗嘉靖十三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十則 光宗泰昌一則 熹宗天啟三則 愍帝崇禎五則

考工典第四十四卷

宮殿部彙考六

[編輯]

明一

[編輯]

太祖吳元年作宮殿

[編輯]

按《明會典》,「吳元年作新內,正殿曰奉天殿,前為奉天 門,殿之後曰華蓋殿,華蓋殿之後曰謹身殿,皆翼以 廊廡。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樓,左曰文樓,右曰武樓。」謹 身殿之後為宮,前曰乾清宮,後曰坤寧宮。六宮以次 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門南曰午門,東曰「東華,西曰西 華,北曰元武。」

按《紀事本末》:太祖以國之所重,莫先宗廟郊社,遂定 議以明年為吳元年。命有司建圜丘於鍾山之陽,以 冬至祀昊天上帝,建方丘於鍾山之陰,以夏至祀皇 土地祇。及建廟社,立宮室典營繕者以宮室圖進,太 祖見雕琢奇麗者,命去之,謂中書省臣曰:「千古之上, 茅茨而聖,雕峻而亡。吾節儉是寶,民力其可殫乎?」 吳元年九月癸卯,新內三殿成,曰奉天、華蓋、謹身左 右樓,曰文樓、武樓。殿之後為宮,前曰乾清,後曰坤寧, 六宮以次序列,皆樸素不為飾。命博士熊鼎類編古 人行事可為鑒戒者,書於壁間。又命侍臣書《大學衍 義》於兩廡壁間。太祖曰:「前代宮室,多施繪畫,予用此 備朝夕觀覽,豈不愈於丹青乎?」是日有言瑞州出文 石可甃地。太祖曰:「敦崇儉朴,猶恐習於奢華。爾不能 以節儉之道事予。乃導予侈麗。」言者慚而退。

洪武元年建大本堂

[編輯]

按《紀事本末》:「十一月辛丑,建大本堂,命取古今圖籍 充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諸王,以起居注魏觀侍太 子說書。 十二月己巳,上退朝還宮,太子諸王侍,上 指宮中隙地謂之曰:『此非不可,起亭臺館榭為游觀 之所,誠不忍重傷民力耳。昔商紂瓊宮瑤室,天下怨 之,漢文帝欲作露臺,惜百金之費,當時國富民安,爾 等』」常存儆戒,

洪武十年、改作「大內宮殿」

按《明會典》,洪武十年改作大內。宮殿闕門曰午門,翼 以兩觀。中三門,東西為左、右掖門,午門內曰奉天門, 門之左右為東西角門。門內正殿曰奉天殿,御以受 朝賀。殿之左右有門,左曰中左門,右曰中右門。兩廡 之間左曰文樓,右曰武樓。奉天殿之後曰華蓋殿,華 蓋殿之後曰謹身殿,殿後則後宮正門。奉天門外兩 廡之間有門,左曰「左順門,右曰右順門。」左順門之外 為東華門,內有殿曰「文華殿」,為東宮視事之所。右順 門之外為西華門,內有殿曰「武英殿」,為上齋戒時所 居。

洪武二十五年,改建「大內。」

按:《明會典》:「二十五年,改建大內金水橋,又建端門、承 天門樓各五間及長安東西二門。」

洪武二十六年、定營造修理之制

按「明《會典》,凡內府造作,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宮殿門 舍牆垣,如奉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 材料,然後興工。其工匠早晚出入姓名數目,務要點 閘,關察機密。所計物料並各色匠人,明白呈稟,本部 行移支撥。其合用竹木隸抽分竹木局;甎瓦石灰隸 聚寶山等窯冶;硃漆彩畫隸營繕所;釘線等項隸寶 源局設。若臨期輪班人匠不敷,奏聞起取撮工。 凡 內府衙門及皇城門鋪等處損壞,南京內守備並內 官監等衙門,或奏行,或揭帖到部。工程大者,委官會 同相計修理。物料,於各局窯丁字庫支用。不敷,於屯 田司支蘆課抽分等銀」,令上元、江寧二縣鋪行辦納 工食,於貯庫班匠銀內動支。幫工軍士外。守備差撥、 隨操起住。若工程不多。本部自行修理

成祖永樂十五年作西宮於北京並建乾清宮

[編輯]

按《明會典》:「永樂十五年,作西宮於北京,中為奉天殿, 殿之側為左右二殿。奉天殿之南為奉天門,左右為 東西角門。奉天門之南為午門,午門之南為承天門。 奉天殿之北有後殿、涼殿、暖殿及仁壽、景福、仁和、萬 春、永壽、長春等宮。」

今在西城,各殿門俱更別名。

按《明典彙》。「永樂十五年十一月。建乾清宮。」

永樂十八年,營建「北京宮殿。」

按「《明會典》,十八年,營建北京,宮殿門闕,悉如洪武舊 制。 皇城起大明門、長安左右門,歷東安、西安、北安 三門,周圍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內紫禁城起午門,歷東華、西華、元武三門,南北各二百三十六 丈二尺,東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城高三丈,垛口 四尺五寸五分,基厚二丈五尺,頂收二丈一尺二寸 五分;

按《春明夢餘錄》:「明太宗永樂十四年,車駕巡幸北京, 因議營建宮城。初燕邸因元故宮,即今之西苑,開朝 門於前。元人重佛朝門外有大慈恩寺,即今之射所, 東為灰廠,中有夾道,故皇牆西南一角獨缺。太宗登 極後,即故宮建奉天三殿,以備巡幸受朝。至十五年, 改建皇城於東,去舊宮可一里許,悉如金陵之制,而 弘敞過之。」按金陵宮殿,作於吳元年。門曰奉天,三殿 曰奉天、曰華蓋、曰謹身,兩宮曰乾清、乾寧,四門曰午 門,東華、西華、元武。至洪武十年改作大內午門,添兩 觀。中三門東西為左右掖門。奉天門之左右為東西 角門。奉天殿之左右曰中左、中右。兩廡之間左文樓、 右武樓。奉天門外兩廡曰左順、右順「及文華、武英二 殿。至二十五年建金水橋及端門、承天門樓各五間。 長安東、西二門、北京宮殿,悉倣其制。」永樂十五年起 工,至十八年,殿工成。

永樂二十二年,作「觀天臺」於禁中。

按《明通紀》:「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作觀天臺於禁中, 在子城西偏,一名內靈臺。」

宣宗宣德七年修葺新宮

[編輯]

按《春明夢餘錄》:「新宮既遷大內東華門之外,逼近民 居,喧囂之聲,至徹禁籞。宣德七年,始加恢擴,移東華 門於河之東,遷居民於灰廠西之隙地。」

英宗正統六年重建奉天華蓋謹身三殿成

[編輯]

按《明會典》,「三殿自永樂十九年災,至是年始成。」 按《英宗實錄》,「正統五年三月,建奉天華蓋、謹身三殿, 乾清、坤寧二宮。初,太宗皇帝營建,宮闕尚多未備。三 殿成而復災,以奉天門為正朝。至是修造之,發現役 工匠操練官軍七萬人興工。」六年九月,三殿兩宮成。 十月賜太監阮安、僧保金銀紵絲鈔,都督同知沈清 封修「武伯」;工部尚書吳中加少師;太僕少卿馮春、楊 青,俱升工部左侍郎。

代宗景泰六年四月增建御花房

[編輯]

按:《實錄》云云。

英宗天順三年秋新作行殿

[編輯]

按《英宗實錄》:「初,上在南內,悅其幽靜,既復位,數幸焉, 因增置殿宇,其正殿曰『龍德』」,左右曰「崇仁」、曰「廣智。」其 門南曰「丹鳳」,東曰「蒼龍。」正殿之後,鑿石為橋,橋南北 表以牌樓,曰「飛虹」、曰「戴鰲」,左右有亭,曰「天光」、曰「雲影」, 其後疊石為山,曰「秀岩。」山上平中為圓殿,曰「乾運」,其 東西有亭曰「凌雲」、曰「御風」,其後殿曰「永明」,門曰「佳麗。」 又其後為圓殿一,引水環之,曰「環碧。」其門曰「靜芳」,曰 「瑞光。」別有館曰「嘉樂」,曰「昭融。」有閣跨河,曰「澄暉。」皆極 華麗。天順三年十一月工成,雜植四方所貢奇花異 木於其中。每春煖花開,命中貴陪內閣儒臣賞宴。 按《可齋筆記》:「天順己卯七月,賜游南城,中有宮殿樓 閣十餘所。是秋新作行殿,東為蒼龍門」,南為丹鳳門, 中為龍德殿,左右曰崇仁、廣智。殿之北有橋,橋皆白 石,雕水族於其上。南北有飛虹、戴鰲二牌坊,東西有 天光、雲影二亭。又北疊石為山,曰「秀岩。」山上有圓殿, 曰「乾運。」其東西二亭,曰「凌雲」,曰「御風。」山後為佳麗門, 又後為永明殿。最後為圓亭,引流水遶之,曰「環碧。」移 植花木,青翠蔚然,如夙藝者。工既畢,遂命同學士李 賢、呂原往觀焉。

憲宗成化元年造承天門

[編輯]

按《憲宗實錄》:「成化元年三月,命工部尚書白圭董造 承天門。」

武宗正德九年重建乾清坤寧二宮

[編輯]

按《明會典》:「正德九年,重建乾清、坤寧二宮,起用軍校 力士十萬,差工部侍郎一員,郎中等官四員,奉敕會 同各該鎮巡官督屬採木燒甎。」 「正德十年,重修大素殿。」

按《武宗實錄》,「正德十年七月,重修大素殿。殿舊規堊 飾茅覆實與名稱新制,務極華侈。凡用銀二十餘萬 兩,役軍匠三千餘人,歲支工米萬三千餘石,鹽三萬 四千餘斤。他浮費及續添工程,不在此數。」

正德十六年,「乾清宮成。」

按《世宗實錄》,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乾清宮成,世宗自 文華殿入居之。四川道監察御史鄭本公以上入居 新宮,上疏曰:「乾清之為宮,八年營構,一旦落成,陛下 踐祚之初,適與朝會,居安之日,正思危之時也。」上嘉 納之。

世宗嘉靖元年修建文華殿

[編輯]

按《春明夢餘錄》:文華殿在左順門之東,永樂中建,其 後久不臨御。嘉靖踐祚之初,諭將文華殿鼎新修建, 易以黃瓦,凡齋居經筵及召見大臣等項,俱御此殿。 九五齋、恭默室,皆世宗手題。殿中橫書一扁,「學二帝 三王治天下大法」十字,為神宗御筆。殿中經筵,每歲以二八月中旬起,四十末旬止。 文華殿原係東宮 講讀之所。天順中,始移於殿之東廂。武英殿在右順 門之西,規制如文華,凡齋居及召見大臣。其後以文 華殿近慈寧宮,故歷朝多居之,而移太子講讀於南 廡。至嘉靖,建九五齋於文華殿,以為致齋之所,而武 英遂不復御。

嘉靖十一年,建「清馥殿。」

按宮殿額名「清馥殿。」前有丹馨門,錦芳、翠芬二亭。嘉 靖十一年三月建。

嘉靖十三年,建「皇史宬。」

按《大政記》:「嘉靖十三年秋七月,命建皇史宬於重華 殿西,欲置金匱石室其中也。敕閣館諸臣,重書《九朝 寶訓》《實錄》藏之。復於欽天閣建石,鐫《欽天記頌》,追先 閣建石,紀《祖德詩》。已而宴儒臣於謹身殿。」

按《春明夢餘錄》:皇史宬在重華殿西,建於嘉靖十三 年。門額以「史」為「史」,以「成」為「宬」,左右小門曰:請幫助識別此字。歷以「龍 為。」請幫助識別此字。皆上自製字而手書也。中貯列朝《實錄》及《寶訓》。 每一帝山陵,則開局纂修,告成焚稿。椒園正本貯此 《實錄》中,諸可傳誦宣布之,曰《寶訓》。宬中四周,上下俱 用石甃。中具二十臺,永陵各占二臺。

按《蕪史》,「皇史宬之西,過觀心殿射箭處。稍南則嘉樂 館也。其北曰丹鳳門,門列金獅二,內有正殿曰龍德, 左右亦有配殿。正殿之後則飛虹橋也。橋以石為之, 鑿龍魚水族於石,傳自西域得之。」

嘉靖十四年,乾清宮小殿成。又建「啟祥宮。」及更「萬安 宮」等名。

按《明典彙》:「嘉靖十四年秋,乾清宮左右小殿成。上命 禮部尚書夏言擬額。殿東貯冕弁,西藏書史。言擬左 曰『端凝』,右曰『懋勤』。上悅曰:『卿所擬取『端冕凝旒,懋學 勤政』義甚善』。遣中使賜言金幣。」

按《嘉靖聞見錄》:「嘉靖十四年五月,建啟祥宮,侍講學 士廖道南作頌以獻,上優詔荅之宮,為獻皇帝誕降 之地。」

按宮殿額名:嘉靖十四年五月,更萬安宮曰「翊坤宮」, 長春宮曰「永寧宮」,壽昌宮曰「儲秀宮」,壽安宮曰「咸福 宮」,咸熙宮曰「咸安宮。」 中圓殿更「交泰殿」,嘉靖十四 年七月添額。 「坤寧宮」,嘉靖十四年添額 ;「廣運門」 更「坤寧門」,嘉靖十四年七月添額。

嘉靖十五年,建慈寧宮。

按《明會典》。「嘉靖十五年。以清寧宮後半地。建慈慶宮。 以仁壽宮故址。並撤大善殿,建慈寧宮。」

嘉靖二十二年四月,新作《雷霆洪應殿》成。

按《世宗實錄》云云。

按:宮殿額名:「雷霆洪應之殿。」有壇城、轟雷軒、嘯風室、 噓雪室、靈雨室、耀電室、清一齋、寶淵門、靈安堂、精馨 堂、馭仙次、輔國堂、演妙堂、八聖居,俱嘉靖二十二年 三月懸額。

嘉靖三十一年,更承光殿為「乾光殿。」

按:宮殿額名「承光殿」,嘉靖三十一年更「乾光殿」, 嘉靖三十六年重建朝門、午樓。

按「《明會典》,嘉靖三十六年重建朝門午樓,議准戶兵 工三部各預處銀三十萬兩,以備興作。差御史四員, 查解節年拖欠工部料銀,仍准開例行各撫按,取贓 罰及缺官柴薪解用。次敕兩京科道官清查各監局 庫廠,收貯各省年例物料解用;次伐上林苑海子乾 枯榆柳,燒造甎瓦;次雇募附近地方慣熟車戶,運載 木石,次停止各處工作。其工役照先年營造乾清等 宮例,用各營官軍及班軍、錦衣等衛空閒軍士。如不 敷,行北直隸及河南附近州縣,量縣大小,僉派夫役, 差府佐官押送應役。」 又題准:「川、貴、湖廣三省採木, 差大臣一員,郎中二員,添設川湖副使各一員。大石 窩取石,差大臣一員,司官一員,又差郎」中二員、一往 山西真定、採松木。一往浙江徽州、採鷹架木

嘉靖三十七年、重建「奉天門。」

按:《明會典》:「三十七年,重建奉天門成,更名曰『大朝門』。」

三十六年,「三殿門樓災。」 次年,門樓先成。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四月十三日,奉 天等殿門災,是日申刻雷雨大作,戌刻火光驟起,由 正殿延燒至午門,樓廊俱盡,次日辰刻始息。三十七 年七月,大朝門等工成。」

嘉靖三十八年,興三殿工。

按《明會典》:「嘉靖三十八年三殿興工,題准差工部尚 書提督、侍郎二員分管運木採石,仍差科道官二員 監工。在外文武職官、在內太監等官俱不支糧。惟實 在守工內監官作巡禁校尉,方許支給。」

嘉靖四十一年,重建三殿成。詔更其名。

按:《明會典》,「四十一年重建三殿,工完,更名奉天殿曰 皇極殿」,「華蓋殿曰中極殿」,「謹身殿曰建極殿」,文樓曰 「文昭閣,武樓曰武成閣」,大朝門曰「皇極門」,左順門曰 「會極門」,右順門曰「歸極門」,東角門曰「弘政門」,西角門 曰「宣治門宮殿門樓規制。

皇極殿「舊為奉天殿。」

「中極殿」舊為「華蓋殿」,在皇極殿後。

建極殿舊為謹身殿,在中極殿後。以上三殿名,嘉靖 中更定。

中左門:「在皇極殿左。」

中右門:在「皇極殿右。」

後左門「在建極殿左。」

後右門在「建極殿右。」

文昭閣舊為文樓,在皇極殿丹墀之東。

武成閣舊為武樓,在皇極殿丹墀之西。以上二閣名, 嘉靖中更定。

皇極門舊為奉天門,在皇極殿之南正中,前有金水 橋,上常朝御此。

弘政門舊為「東閣門」,在皇極門左。

宣治門舊為「西角門」,在皇極門右。

會極門舊為「左順門」,在皇極門東廡。

歸極門舊為右順門、在皇極門《西廡》。以上五門名、皆 嘉靖中更定

乾清宮,在大朝三殿之後。按《祖訓》云:「乾清宮為正寢。」 坤寧宮在乾清宮後,中宮所居。

交泰殿在乾清、坤寧兩宮之間;

慈慶宮先朝有清寧宮,嘉靖中即其後半地更建,以 奉皇太后,今仍舊名。

慈寧宮先朝有「仁壽宮」,後燬。嘉靖中即其故址更建, 以奉皇太后,今仍舊名。

文華殿,在會極門東稍北,東宮講學受朝之所。嘉靖 中,易黃瓦,上講學致齋則御此。

武英殿,在歸極門西稍北,上齋戒則御此。

寶善門在文華殿右稍北。

思善門在武英殿左稍北。

仁智殿,在《武英殿》後,中宮受朝賀之所。

午門在皇極門金水橋南。中三門翼以兩觀,門、觀各 有樓。

左掖門。「午門左」

右掖門:午門右。

東華門文華殿東,稍南。

西華門,武英殿西,稍南。

元武門宮後門自午門至元武門、俱宮城門。

闕左門:午門左稍南又有神廚門。內為太廟。

闕右門。午門右稍南又有社左門,內為太社稷壇。 端門、午門正南門有樓,東有廟街門即太廟右門。西 有社街門即太社稷壇南左門。

承天門端門正南,南有五石橋。

大明門,承天門正南,中為馳道,東西長廊名「千步廊」, 折而左右

長安左門、大明門內、稍北、折而東

長安右門、大明門內、稍北折而西

東安門。

西安門:

北安門。

以上六門、俱「皇城門。」

東上門。

東上北門、

東上南門。

東中門。

西上門。

西上北門:

西上南門。

西中門。

北上門。

北上東門、

北上西門:

北中門。

以上十二門在「皇城內、宮城外。」

按《世宗實錄》,四十一年九月,三殿成。改奉天殿曰皇 極,華蓋殿為中極,謹身殿為建極,文樓曰文昭閣,武 樓曰武成閣。左順門曰會極,右順門曰歸極,奉天門 曰皇極,東角門曰弘政,西角門曰宣治。詔曰:「人君建 中建極,乃敘疇錫福之基;臣民會極歸極,實欽若從 乂之道。特從表正,用迪訓行。」 嘉靖四十一年九月, 改乾清宮右小閣名曰:「道心」旁左門曰:《仁蕩》右門曰: 《義平》。

按《蕪史》,「皇極殿之北有滲金圓頂者,曰中極殿,即華 蓋殿也;再北曰建極殿,即謹身殿也。」俱嘉靖四十一 年重建,工完改名者也。殿居中,向後高踞三纏白玉 石欄干之上者,雲臺門也。兩旁向後者,東曰後左門, 西曰後右門,即雲臺左右門,亦名曰平臺也。凡召對 閣臣等官,或於平臺,即後左門也。

按《春明夢餘錄》:「奉天殿,洪武鼎建初名也,累朝相沿。 至嘉靖四十一年,改名皇極殿,制九間,中為寶座,座傍列鎮器。座前為簾,簾以銅為絲,黃繩繫之。簾下為 氈,氈盡處設樂。殿兩壁列大龍櫥八,相傳中貯三代 鼎彝,櫥上皆大理石屏,每遇正旦、冬至、聖節則御焉。 古者天子有內朝,有外朝,如文華殿所謂內朝也,奉」 天殿,所謂外朝也。外朝古在應門之外,人君不常御。 國家有大典禮,則於此朝會,而朝士掌其法;有大疑 難,則於此詢事,而小司寇掌其政。朝士掌建邦外國 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 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 眾庶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平窮民焉。又 小司寇之職,掌外國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

按《古和稿》,西宮再建欽定正宮,前堂曰「萬壽宮」,後寢 曰「壽源宮。」宮門曰「萬壽門」,左門曰「曦福」,右門曰「朗祿」, 後門「永綏」、「含祥」、「成瑞」仍舊。後過廊左曰永康門,右曰 永順門。宮亭名「大元」,殿名「凝一」,門名「衍慶殿。」東本四 宮,四十年已建萬春宮,至是,三宮欽定萬和、萬華、「萬 寧。」其西四宮,欽定仙禧、仙樂、仙安、「仙明。」東西二街,門 扁七門隨西。長街向東四名:自南起,「常寧、常和、常喜、 常輝」;向西,「金寧、若舊三門自東起,攸順、攸利、金瑞」,後 二牆門,「迎祉、納康。」壬戌四月立帝社、帝稷坊牌,安砌 宮門牆,拓造西連房,工成。六月十三日,承祐殿成。七 月十八日,祐祥殿、祐寧殿板屋成。十月三日建洪應 雷宮。

嘉靖四十三年,「元熙等殿成。」

按《世宗實錄》:「嘉靖四十三年三月,元熙延年殿成。四 月,以元熙、承華、寶月三殿亭工完,賜工部尚書雷禮 等銀幣。」

嘉靖四十五年,造「御憩」等殿。

按《世宗實錄》:「嘉靖四十五年二月,造御憩等殿於大 道殿果園中。」 嘉靖四十五年四月,「紫極壽源宮成, 百官上表稱賀。」

按:宮殿額名「朝元館」,嘉靖四十五年五月建。

穆宗隆慶元年更諸殿名

[編輯]

按《穆宗實錄》,隆慶元年更名景雲殿曰「弘孝殿。」 按宮殿額名「隆德殿」,即「元極寶殿」,隆慶元年更名。 「英華殿」,先名「隆禧殿」,隆慶元年更名。

隆慶四年,建「隆道」等閣。

按《穆宗實錄》:「隆慶四年二月,命工部於道心閣、精一 堂、臨保室舊址重建,閣曰隆道,堂曰仁德,室曰忠義。」

隆慶四年二月,建「英明閣」 於禁中。

神宗萬曆三年修南京宮殿

[編輯]

按《明會典》:「凡南京皇城,宮殿傾圮。累朝以來,止行護 守,不許修」請幫助識別此字。嘉靖十三年,南京太廟壞,令高築圍牆, 以護原址,所司時加巡守。萬曆三年,以南京武英殿 奉有「二祖御容,奉先殿大庖廚歲時薦享,及內府各 庫,光祿、尚寶、六科監局,各衙門皇牆、禁城等垣,東安、 東華等門,宿衛等房,俱有干係」,議准漸次修理。 萬曆五年,重修乾清等宮。

按《明會典》:「萬曆五年重修乾清等宮,令兵部撥班軍 六千名。因班軍不敷,題准行兵部支募夫銀,戶部支 口糧銀,送部募夫湊用。」

按《紀事本末》:萬曆五年,諭修慈慶、慈寧兩宮。張居正 言:「兩宮於萬曆二年落成,今壯麗如故,足以娛聖母, 乃欲壞其巳成,更加藻飾,非所急也。請輟工。」從之。 萬曆二十五年,重建乾清、坤寧二宮。

按《春明夢餘錄》:「萬曆二十四年丙申三月,乾清、坤寧 災。」二十五年二月重建

按宮殿額名「坤寧宮」,左曰「永祥門」,右曰「增瑞門。」俱萬 曆二十五年二月添額。

萬曆二十六年,「《乾清等宮》工成。」

按《冬官紀事》:「乾清、坤寧兩宮再建,萬曆二十四年七 月初十日開工,至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告成。兩宮 之外,交泰殿、暖殿、披房、斜廊、乾清、日精、月華、景和、隆 福等門,及圍廊房一百一十間,並帶造神霄殿、東裕 庫、芳玉軒,通共用銀七十二萬。」

萬曆二十七年,建「端敬殿。」

按:《神宗實錄》云云。

萬曆二十八年,建「景德殿。」

按:宮殿額名「景德殿」,萬曆二十八年十月建。

萬曆二十九年,新築「乾德殿。」

按《神宗實錄》:萬曆二十九年六月,新築大內乾德殿, 御史林道楠董其工。至三十年四月,道楠上言:「三殿 兩宮,高不過一十二丈。今臺高八丈一尺,加以殿宇 又復數丈,其勢反出宮殿之上,禁中豈宜有此?」不報。 萬曆三十三年八月,更乾德殿為乾德閣。

按《宮殿額名》云云。

萬曆四十三年,更永寧宮曰「長春宮。」

按《宮殿額名》云云。

萬曆四十四年,更「毓德宮」及未央宮名。

按:宮殿額名:「長樂宮」更名「毓德宮」,萬曆四十四年十 一月又更名「永壽宮」,「未央宮」更名「啟祥殿

光宗泰昌元年修皇極門

[編輯]

按《光宗實錄》:「泰昌元年八月戊午,皇極門興工。」

熹宗天啟二年建嘉樂殿

[編輯]

按《蕪史》,金海橋之東北,巋然若山者,曰廣寒殿,俗雲 遼後梳粧樓也。河上有乾祐閣,俗雲北臺是也。高八 丈一尺,廣十七丈。天啟二年毀平之,就其地為嘉樂 殿,其門曰延景門,其西則內教場也。稍南有坊,曰請幫助識別此字。 音引祥橋,其東則北閘口也。

按《金鰲退食筆記》:「乾祐閣建自萬曆年間,在太液池 之北,高八丈一尺,廣十七丈,磴道三分三合而上,倒 影入水,波光蕩漾,如水晶宮闕。天啟時毀之,即其處 為嘉樂殿,其門曰延景門,再西則親軍內教場也。 天啟四年建嘉豫殿。」

按《宮殿額名》云云。

天啟七年,三殿工成。

按《熹宗實錄》:「天啟五年八月戊戌,皇極殿豎金柱。九 月甲寅,門工成。七年二月己亥,迎建極殿金梁。乙巳, 建極殿升梁。五月辛未,命工部尚書薛鳳翔迎中極 殿金梁。分遣尚書楊夢袞於神木廠,孫杰於廣渠門, 崔呈秀於正陽門,王之臣於大明門,郭允厚於午門, 周應秋於皇極門,行祭告禮。己卯,中極殿升梁。八月」 乙未,中極殿、建極殿插劍懸牌。三殿開工,自天啟五 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報竣。 按《春明夢餘錄》:「萬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三殿災, 天啟五年二月起工,至七年八月初二日,三殿工成, 共用銀五百九十五萬七千五百十九兩餘。」

愍帝崇禎元年題乾清宮額

[編輯]

按《國榷》:崇禎元年七月壬辰,上題乾清宮額曰「敬天 法祖。」

按《崇禎遺祿》:崇禎元年書「敬天法祖」扁額,命司禮監 掌印太監高時明懸乾清宮大殿兩楹,書「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

崇禎五年,更永寧宮」名,「《安諸殿扁》。

按:宮殿額名:「景仁宮」初名「長寧宮」,有「惟和」、「從善」二亭。 延祺宮初名「長壽宮」,有集瑞亭。永寧宮,崇禎五年八 月更。承乾宮東配殿曰「貞順齋」,西配殿曰明德堂,俱 崇禎五年八月安扁。 東披簷清暇居,北圍廊游藝 齋,俱崇禎五年十月安扁。 乾清宮後披簷,東思政 軒,西養德齋,崇禎五年四月安扁。

崇禎六年更隆德殿為中正殿,安德齋為貞德齋。 按宮殿額名「隆德殿」,崇禎六年更「中正殿。」左有容軒, 右無逸齋,俱扁。左配殿曰「春仁」,右配殿曰「秋義。」 東 路頂安德齋,崇禎六年四月更「貞德齋。」

崇禎七年,「安養正軒」扁。

按:宮殿額名「西露頂養正軒」,崇禎七年八月安扁, 崇禎十五年創文昭閣直房。

按《春明夢餘錄》:崇禎十五年八月十七日早朝畢,即 登文昭閣。閣在皇極殿之東,即文樓也。上步下閣,御 德政殿,召對閣臣五人,言:「國初弘文館在禁中。」閣臣 對:「弘文館國初設在思善門內。」上曰:「然,文昭閣兩旁 亦可建直房,朕不時召對及講讀,偶有疑問,先生每 往來亦便。」因命於文昭閣左右創設直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