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5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五十四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五十四卷目錄

 薦舉部紀事二

選舉典第五十四卷

薦舉部紀事二

[編輯]

《後漢書馮異傳》:「異好讀書,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漢 兵起,異以郡掾監五縣,與父城長苗萌共城守,為王 莽拒漢。光武略地潁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異 間出行屬縣,為漢兵所執。時異從兄孝及同郡丁綝、 呂晏並從光武,因共薦異,得召見。異曰:『異一夫之用, 不足為彊弱有老母在城中,願歸據五城,以效功報 德』。」光武曰:「善。」異歸,謂苗萌曰:「今諸將皆壯士,崛起多 暴橫,獨有劉將軍,所到不虜掠。觀其言語舉止,非庸 人也,可以歸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從子計。」光武南 還宛,更始諸將攻父城者前後十餘輩,異堅守不下。 及光武為司隸校尉,道經父城,異等即開門奉牛酒 迎。光武署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異因薦邑子銚期 叔壽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為掾史。

《馮勤傳》:「勤字偉伯,魏郡繁陽人也。初為太守銚期功 曹,有高能稱。期嘗從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委勤。勤同 縣馮巡等舉兵應光武,謀未成而為豪右焦廉等所 反,勤乃率將老母兄弟及宗親歸期,期悉以為腹心, 薦於光武。初未被用,後乃除為郎中。」《給事尚書 張堪傳》:「堪志美行厲,世祖微時見堪志操,常嘉焉。及 即位」,中郎將來歙薦堪,召拜郎中。

《杜詩傳》:「詩遷南陽太守,雅好推賢,數進知名士清河 劉統及魯陽長董崇等。」

《桓榮傳》:「建武十九年,顯宗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 乃擢榮弟子豫章何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 子。世祖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桓榮』。帝 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榮為博士,引閎弘為議郎。 車駕幸太學,會諸博士論難於前。榮被儒衣,溫恭有 蘊藉,辯明經義,每以禮讓相厭,不以辭長勝人,儒者」 莫之及。特加賞賜。又詔諸生雅吹擊磬,盡日乃罷。後 榮入會庭中,詔賜奇果,受者皆懷之,榮獨舉手捧之 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見敬厚,常令 止宿太子宮。積五年,榮薦門下生九江胡憲侍講,乃 聽出,旦一入而已。

《宋弘傳》:「弘為大司空,帝嘗問弘通博之士,弘乃薦沛 國桓譚,才學洽聞,幾能及揚雄、劉向父子。於是召譚, 拜議郎,給事中。帝每讌,輒令鼓琴,好其繁聲。弘聞之 不悅,悔於薦舉,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譚至,不與席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 以道德也。而今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非忠正者也。能 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 後大會群臣,帝使譚鼓琴。譚見弘,失其常度。帝怪而 問之。弘乃離席免冠謝曰:「臣所以薦桓譚者,望能以 忠正導主,而令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帝改容謝, 使反服。其後遂不復令譚給事中。弘推進賢士,馮翊、 桓梁三十餘人,或相及為公卿者。

《陰興傳》:「興,光烈皇后母弟也。雖好施接賓,然門無俠 客。與同郡張宗、上谷鮮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猶稱 所長而達之。友人張氾、杜禽與興厚善,以為華而少 實,但私之以財,終不為言。是以世稱其忠平。興疾病, 帝親臨問以政事及群臣能不。興頓首曰:『臣愚不足 以知之。然伏見議郎席廣、謁者陰嵩,並經行明深,踰』」 於公卿。興沒後,帝思其言,遂擢廣為光祿勳,嵩為中 郎將,監羽林,十餘年,以謹敕見幸。顯宗即位,拜長樂 衛尉,遷執金吾。

《吳良傳》:「良字大儀,齊國臨淄人也。初為郡吏,歲旦與 掾史入賀,門下掾王望舉觴上壽,諂稱太守功德。良 於下坐勃然進曰:『望佞邪之人,欺諂無狀,願勿受其 觴』。太守斂容而止。讌罷,轉良為功曹,恥以言受進,終 不肯謁。時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署為西曹。 蒼甚相敬愛,上疏薦良曰:『臣聞為國所重,必在得人, 報恩之義,莫大薦士。竊見臣府西曹掾齊國吳良,資 質敦固,公方廉恪,躬儉安貧,白首一節。又治《尚書》,學 通師法;經任博士,行中表儀。宜備宿衛,以輔聖政。臣 蒼榮寵絕矣,憂責深大,私慕公叔同升之義,懼於臧 文竊位之罪,敢秉愚瞽,犯冒嚴禁』。」顯宗以示公卿曰: 「前以事見良,鬚髮皓然,衣冠甚偉。夫」薦賢助國,宰相 之職。蕭何舉韓信,設壇而拜,不復考試。今以良為議 郎,

《淳于恭傳》:「恭遷侍中騎都尉,禮待甚優,所薦名賢,無 不徵用《劉般傳》:「建武八年,般將家屬東至洛陽,修經學於師 門。明年,光武下詔,封般為菑丘侯。後以國屬楚王,徙 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詔問郡中諸侯行能,太守 薦言般束修至行,為諸侯師。帝聞而嘉之。永平元年, 以國屬沛,徙封居巢侯。數年,揚州刺史觀恂」薦般在 國,「口無擇言,行無怨惡,宜蒙旌顯」,顯宗嘉之。

《杜林傳》:「林為大司徒司直,薦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 及隴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歸之。」

《鄭興傳》:侍御史杜林先與興同寓隴右,乃薦之曰:「竊 見河南鄭興,執義堅固,敦說《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 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 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詩人悅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 助萬分。」乃徵為大中大夫。

《姜詩妻傳》:詩事母至孝,永平三年,察孝廉,顯宗詔曰: 「大孝入朝,凡諸舉者,一聽平之。」由是皆拜為郎中。 《桓鸞傳》:鸞少立操行,縕袍糟食,不求盈餘。以世濁,州 郡多非其人,恥不肯仕。年四十餘,時太守向苗有名 跡,乃舉鸞孝廉,遷為膠東令。始到官而苗卒,鸞即去 職奔喪,終三年然後歸。淮汝之間高其義。後為已吾、 汲二縣令,甚有名跡。諸公並薦復,徵辟拜議郎。 《賈逵傳》:永平中,神雀集宮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 異之,以問臨邑侯劉復,復不能對,薦逵博物多識。帝 乃召見逵。逵為侍中,領祕書近署,甚見信用。薦東萊 司馬均、陳國汝郁。帝即徵之,並蒙優禮。

《張霸傳》:「霸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 等。奉後為潁川太守,松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 有業行者,皆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 道路但聞誦聲。」

《劉平傳》:「平舉孝廉,拜濟陰郡丞。太守劉育任以郡職, 上書薦平,拜全椒長。政有恩惠,百姓懷感。人或增貲 就賦,或減年從役。刺史太守行部,獄無繫囚,人自以 得所,不知所問。唯班詔書而去。後以病免。顯宗初,尚 書僕射鍾離意上書薦平及琅邪王望、東萊王扶曰: 臣竊見琅邪王望、楚國劉曠、東萊王扶,皆年七十,執 性恬淡,所居之處,邑里化之,修身行義,應在朝次。臣 誠不足知人,竊慕推士進賢之義。」書奏,有詔徵平等, 特賜辦裝錢。至,皆拜議郎,並數引見。平再遷侍中,永 平三年,拜宗正。數薦達名士承宮、《郇恁》等。

《魯恭傳》:「恭拜中牟令,會詔百官舉賢良方正,恭薦中 牟名士王方。帝即徵方詣公車,禮之,與公卿所舉同。 方致位侍中。」

《魯丕傳》:「丕拜趙相,遷東郡太守。在二郡為人修通溉 灌,百姓殷富,數薦達幽隱名士。」《薦王龔》等皆備帷 幄近臣。

《左雄傳》:「雄字伯豪,南郡涅陽人也。安帝時,舉孝廉,稍 遷冀州刺史。州郡多豪族,好請託,雄常閉門不與交 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永建初,公車徵拜議 郎。時順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雄數言事,其辭 深切。尚書僕射虞詡以雄有忠公節,上疏薦之曰:『臣 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 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伏見議郎左雄 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戹以為警戒,實有王臣 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 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書,遷司隸校尉。初,雄薦周舉 為尚書,舉既稱職,議者咸稱焉。及在司隸,又舉故冀 州刺史馮直以為將帥。而直嘗坐贓受罪,舉以此劾 奏雄。雄悅曰:「吾嘗事馮直之父,而又與直善,今宣光 以此奏吾,乃是韓厥之舉也。」由是天下服焉。

《龐參傳》:「參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龐奮見而奇之,舉 為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輸作若盧。永初元年,涼州先 零種羌反畔,遣車騎將軍鄧騭討之,參於徒中使其 子俊上書,書奏,會御史中丞樊準上疏薦參曰:臣聞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昔孝文皇帝悟馮唐之言,而赦 魏尚之罪,使為邊守,匈奴不敢南向。夫以一臣之身, 折方面之難者,選用得也。臣伏見故左校令河南龐 參,勇謀不測,卓爾奇偉,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風,前坐 微法,輸作經時。今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以為如參 之人,宜在行伍。惟明詔採前世之舉,觀魏尚之功,免 赦參刑,以為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后納其 言,即擢參於徒中,召拜謁者,使西督《三輔》諸軍屯,而 徵鄧騭還。

《劉愷傳》:「愷為司徒,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有詔優 許。會馬英策罷,尚書陳忠上疏薦愷曰:臣聞三公,上 則台階,下象山嶽,股肱元首,鼎足居職,協和陰陽,調 訓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風不迷,遇迅雨不 惑,位莫重焉。而今上司缺職,未識其人。臣竊差次諸 卿,考合眾議,咸稱太常朱倀、少府荀遷、臣父寵、前忝」 司空倀遷,並為掾屬,具知其能。倀能說其經書,而用 心褊狹;遷嚴毅剛直,而薄於藝文。伏見前司徒劉愷, 沈重淵懿,道德博備,克讓爵土,致祚弱弟。躬浮雲之 志,兼浩然之氣,頻歷二司,舉動得禮。以疾致仕,側身里巷,處約思純,進退有度,百僚矜式,海內歸懷。往者 孔光、師丹,近世鄧彪、張酺,皆去宰相,「復序上司。誠宜 簡練卓異,以厭眾望。」書奏,詔引愷拜太尉。

《王龔傳》:龔遷汝南太守,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 蕃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蕃性氣高明,初到,龔不即 召見之,乃留記謝病去,龔怒,使除其錄。功曹袁閬請 見,言曰:「『聞之傳曰:『人臣不見察於君,不敢立於朝』。蕃 既以賢見引,不宜退以非禮』。龔改容謝曰:『是吾過也』。」 乃復厚遇待之。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 《郎顗傳》:「顗,北海人。順帝陽嘉二年,公車徵,顗詣闕上 書,薦黃瓊、李固,並陳消災之術曰:『臣前對七事,要政 急務,宜於今者所當施用。誠知愚淺,不合聖聽,人賤 言廢,當受誅罰,征營惶怖,靡知厝身。臣聞刳舟剡楫, 將欲濟江海也;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昔唐堯在 上,群龍為用,文武創德,周、召作輔。是以』」能建天地之 功,增日月之耀者也。《詩》云:「赫赫王命,仲山甫將之,邦 國若否,仲山甫明之,宣王是賴」,以致雍熙。陛下踐阼 以來,勤心眾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是以災害屢 臻,四國未寧。臣考之國典,驗之聞見,莫不以得賢為 功,失士為敗。且賢者出處翔而後集,爵以德進,則其 情不苟,然後使君子恥「貧賤而樂富貴矣。」若有德不 報,有言不醻,來無所樂,進無所趨,則皆懷歸藪澤,修 其故志矣。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不用之則 逆天統,違人望。逆天統則災眚降,違人望則化不行, 災眚降則下呼嗟,化不行則君道虧。四始之缺,五際 之戹,其咎由此,豈可不剛健篤實,矜矜慄慄,以守天 功盛德大業乎?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耽樂道 術,清亮自然,被褐懷寶,含味經籍。又果於從政,明達 變復。朝廷前加優寵,賓於上位。瓊入朝日淺,謀謨未 就,因以喪病,致命遂志。《老子》曰:「大音希聲,大器晚成。」 善人為國,三年乃立。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 復怪其不時還任。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極養「賢之禮, 徵反京師,以慰天下。」又處士漢中李固,年四十,通游、 夏之藝,履顏、閔之仁,潔白之節,情同皦日,忠貞之操, 好是正直,卓冠古人,當世莫及。元精所生,王之佐臣, 天之生固,必為聖漢,宜蒙特徵,以示四方。夫有出倫 之才,不應限以官次。昔顏子十八,天下歸仁;子奇穉 齒,化阿有聲。若還瓊徵固,任「以時政,伊尹、傅說,不足 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臣顗明不知人,伏聽眾 言,百姓所歸,臧否共歎。願汎問百僚,覈其名行,有一 不合,則臣為欺國。惟留聖神,不以人廢言。」書奏,特詔 拜郎中。辭病不就。

《李固傳》:「固遷將作大匠,上疏陳事曰:臣聞氣之清者 為神,人之清者為賢。養身者以練神為寶,安國者以 積賢為道。昔秦欲謀楚王孫圉,設壇西門,陳列名臣, 秦使戄然,遂為寢兵。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軾 段干木,故群俊競至,名過齊桓,秦人不敢闚兵於西 河,斯蓋積賢人之符也。陛下撥亂龍飛,初登大位,聘 南陽樊英、江夏黃瓊、廣漢楊厚、會稽賀純,策書嗟歎, 待以大夫之位。是以巖穴幽人,智術之士,彈冠振衣, 樂欲為用,四海欣然,歸服聖德。厚等在職,雖無奇卓, 然夕惕孳孳,志在憂國。臣前在荊州,聞厚、純等以病 免歸,誠以悵然,為時惜之。一日朝會,見諸侍中並皆 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歎息,宜徵還厚 等,以副群望。瓊久處議郎,已且十年,眾人皆怪始隆 崇,今更滯也。光祿大夫周舉,才謨高正,宜在常伯,訪 以言議;侍中杜喬,學深行直,當世良臣,久託疾病,可 敕令起。」又薦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 臨、清河房植等。是日有詔徵用倫、厚等,而遷瓊、舉,以 固為大司農。

《欒巴傳》:「巴為桂陽太守,荊州刺史李固薦巴治跡,徵 拜議郎,守光祿大夫。」

《馮緄傳》:「延熹五年,零陵、武陵蠻反,荊南皆沒。拜緄為 車騎將軍,將兵十餘萬討之。荊州平定,振旅還京師, 推功於從事中郎應奉,薦以為司隸校尉。」

《楊璇傳》:「璇三遷為渤海太守,所在有異政,以事免。後 尚書令張溫特表薦之,徵拜尚書僕射。」

《皇甫規傳》:規拜度遼將軍,至營數月,上書薦中郎將 張奐以自代,曰:「臣聞人無常俗,而政有治亂;兵無強 弱,而將有能否。伏見中郎將張奐,才略兼優,宜正元 帥,以從眾望。若猶謂愚臣宜充軍事者,願乞冗官,以 為奐副。」朝廷從之,以奐代為度遼將軍,規為使匈奴 中郎將。

《竇章傳》:章字伯向,少好學,有文章。與馬融崔瑗同好, 更相推薦。章薦馬融文云:「奕世不刊之文,斷金之良 佐。」

《孟嘗傳》:「嘗為合浦太守,郡不產穀實,而海出珠寶,與 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貨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 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趾郡界,於是行 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死餓於道。嘗到官,革易前敝, 求民病利,曾未踰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以病自上,被徵當還,吏民攀車請之」, 嘗既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隱處窮澤,身自耕 傭。鄰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餘家。桓帝時,尚書 同郡楊喬上書薦嘗曰:「臣前後七表,言故合浦太守 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區區破心,徒然而已。嘗 安仁弘義,耽樂道德,清行出俗,能幹絕群。前更守宰, 移風改政,去珠復還,饑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財產易 積,掌握之內,價盈兼金。而嘗單身謝病,躬耕壟次,匿 景藏采,不揚華藻,實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 而沈淪草莽,好爵莫及,廊廟之寶,棄於溝渠。且年歲 有訖,桑榆行盡,而忠貞之節,永謝聖時。」臣誠傷心,私 用流涕。夫物以遠至為珍,士以稀見為貴,槃木朽株, 為萬乘用者,左右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眾之所 貴。臣以斗筲之姿,趨日月之側,思立微節,不敢苟私 鄉曲。竊感禽息,亡身進賢。」嘗竟不見用。

《鄧騭傳》:「騭為大將軍,遭元二之災,人士荒饑,死者相 望,盜賊群起,四夷侵畔。騭崇節儉,罷力役,推進天下 賢士何熙,祋諷羊祲、李郃、陶敦等列於朝廷,辟楊震、 朱寵、陳禪置之幕府,故天下復安。」元二,即元元也。 《孔融傳》:融為北海相,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 元、彭璆、邴原等。

《法真傳》:真,扶風郿人,辟公府,舉賢良,皆不就。同郡田 羽薦真曰:『處士法真,體兼四業,學窮典奧,幽居恬泊, 樂以忘憂。將蹈老氏之高,縱不為元纁屈也。臣願聖 朝就加袞職,必能唱清廟之歌,致來儀之鳳矣』。」會順 帝西巡,羽又薦之。帝虛心欲致,前後四徵,終不降屈。 《益都耆舊傳》:「董扶,字茂安,少從師學,兼通數經,善《歐 陽尚書》。又事聘士楊厚,究極圖讖。遂至京師,游覽太 學,還家講授,子弟自遠而來。永康元年,日有蝕之,詔 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得失。左馮翊趙謙等舉扶,扶 以病不詣,遙於長安上封事,遂稱疾篤歸家。前後宰 府十辟,公車三徵,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 名稱尤重。大將軍何進表薦扶曰:「資游、夏之德,述孔 氏之風,內懷焦、董消復之術,方今並涼騷擾,西戎蠢 叛,宜敕公車特詔,待以異禮,諮謀其策。」於是靈帝徵 扶,即拜侍中,在朝稱為儒宗,甚見器重。

《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 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蜀志諸葛亮傳》: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 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 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 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 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彭𦍛傳》:「𦍛姿性驕傲,多所輕忽,惟敬同郡秦子敕,薦 之於太守許靖曰:昔高宗夢傅說,周文求呂尚,爰及 漢祖納食其於布衣,此乃帝王之所以創業垂統,輯 熙厥功也。今明府稽古皇極,允執神靈,體公劉之德, 行勿翦之惠,清廟之作於是乎始,褒貶之義於是乎 興,然而六翮未之備也。伏見處士綿竹秦宓,膺山甫」 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詠縕袍,偃息於仁義 之途,恬淡於浩然之域,高概節行,守貞不虧,雖古人 潛遁,蔑以加旃。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 之譽,豐厚利建之勳,然後紀功於三府,飛聲於來世, 不亦美哉!」

《魏志荀彧傳》:「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太祖問彧:誰能 代卿為我謀者,彧言荀攸、鍾繇。先是,彧言策謀士進 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太祖以彧為知人,所進達 皆稱職。」

《陳群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 太祖皆用之。後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 以群為知人。」

《徐宣傳》:「中領軍桓範薦宣曰:臣聞帝王用人,度世授 才。爭奪之時,以策略為先;分定之後,以忠義為首。故 晉文行舅犯之計,而賞雍季之言;高祖用陳平之智, 而託後於周勃也。竊見尚書徐宣,體忠厚之行,秉直 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確然難動,有社稷之節, 歷位州郡,所在稱職。今僕射缺宣行掌後事,腹心任 重,莫宜宣者。」帝遂以宣為左僕射。

《常林傳》。「林避地上黨。并州刺史高幹表為騎都尉。林 辭不受。後刺史梁習薦州。」請幫助識別此字。名《士林》及楊俊、王凌、王 象、荀緯,太祖皆以為「縣長。」

《劉劭傳》:「劭遷散騎常侍,時詔書博求眾賢,散騎侍郎 夏侯惠薦劭曰:伏見常侍劉劭,深忠篤思,體周於數, 凡所錯綜,源流弘遠,是以群才大小,咸取所同而斟 酌焉。故性實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靜之人,慕其元 虛退讓,文學之士,嘉其推步詳密,法理之士,明其分 數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沉深篤固,文章之士,愛其著」 論屬辭,制度之士貴其化略較要,策謀之士贊其明 思通微。凡此諸論,皆取適己所長而舉其支流者也臣數聽其清談,覽其篤論,漸漬歷年,服膺彌久,實為 朝廷奇其器量,以為「若此人者,宜輔翼機事,納謀幃 幄,當與國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惟陛下垂優游 之聽,使劭承清閒之歡,得自盡於前」,則德音上通,煇 燿日新矣。

《三輔決錄》:游殷為郡功曹,有童子張既為書佐,殷察 異之,具設賓饌,以子楚託之。後魏王以既為雍州,時 漢興郡闕,王以問既,既稱楚「文武奇才,遂以為漢興 太守。」

《吳志劉繇傳》:「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兄岱,字公山, 歷位侍中兗州刺史。平原陶丘洪薦繇,欲令舉茂才, 刺史曰:『前年舉公山,奈何復舉正禮乎』?洪曰:若明使 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 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

《魯肅傳》:「周瑜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 不可令去也。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凌統傳》:「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為梗概大節,有 過於統。權曰:『且令如統足矣』。」後召暹夜至,時統已臥, 聞之,攝衣出門,執其手以入。其愛善不害如此。 《晉書羊祜傳》:祜歷職二朝,任典樞要,政事損益,皆諮 訪焉。勢利之求,無所關與,其嘉謀讜議,皆焚其草,故 世莫聞。凡所進達,人皆不知所由。或謂祜慎密太過 者,祜曰:「是何言歟!夫入則造膝,出則詭辭,君臣不密 之誡,吾惟懼其不及,不能舉賢取異,豈得不愧知人 之難哉!且拜爵公朝,謝恩私門,吾所不取。祜女夫嘗 勸祜有所營置,令有歸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應, 退告諸子曰:「此可謂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樹私則 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識吾此意。」

《何充傳》:「充為會稽內史,在郡甚有德政,薦徵士虞喜, 拔郡人謝奉、魏顗等,以為佐吏。」

《范晷傳》:「晷少遊學清河,遂徙家僑居,郡命為五官掾, 歷河內郡丞。太守裴楷雅知之,薦為侍御史。」

《山濤傳》:「濤為冀州刺史。冀州俗薄,無相推轂,濤甄拔 隱屈,搜訪賢才,旌命三十餘人,皆顯名當時。人懷慕 尚,風俗頗革。」

《王戎傳》:「戎遷豫州刺史,加建威將軍,受詔伐吳。吳平, 戎渡江,綏慰新附,宣揚威惠。吳光祿勳石偉方直不 容皓朝,稱疾歸家。戎嘉其清節,表薦之。詔拜偉為議 郎,以二千石祿終其身,荊土悅服。」

《樂廣傳》:「廣父方,參魏徵西將軍夏侯元軍事。廣時年 八歲,元常見廣在路,因呼與語,還謂方曰:『向見廣神 姿朗徹,當為名士。卿家雖貧,可令專學,必能興卿門 戶也』。裴楷嘗引廣共談,自夕申旦,雅相欽挹,歎曰:『我 所不如也』。王戎為荊州刺史,聞廣為夏侯元所賞,乃 舉為秀才。楷又薦廣於賈充,遂辟太尉掾,累遷右僕」 射領吏部代王戎為尚書令始戎薦廣而終踐其位 時人美之。

《韓績傳》:「績少好文學,以潛退為操,布衣蔬食,不交當 世。由是東土並宗敬焉。司徒王導聞其名,辟以為掾, 不就。咸康末,會稽內史孔愉上疏薦之,詔以安車束 帛徵之。」

《顧榮傳》:「元帝鎮江東,以榮為散騎常侍。榮言陸士光 貞正清貴,金玉其質。甘季思忠款盡誠,膽幹殊快。殷 慶元質略有明規,文武可施用。榮族兄公讓,明亮守 節,困不易操。會稽楊彥明、謝行言,皆服膺儒教,足為 公望。賀生沉潛,青雲之士。陶恭兄弟,才幹雖少,實事 極佳。凡此諸人,皆南金也。書奏,皆納之。」

《崔洪傳》:洪遷吏部尚書,舉用甄明,門無私謁。薦雍州 刺史郤詵,代己為左丞。詵後糾洪,洪謂人曰:「我舉郤 丞而還奏我,是挽弩自射也。」詵聞曰:「昔趙宣子任韓 厥為司馬,以軍法戮宣子之僕,宣子謂諸大夫曰:『可 賀我矣,我選厥也任其事。崔侯為國舉才,我以才見 用,惟官是視,各明至公,何故私言乃至此』?」洪聞其言 而重之。

《益都耆舊傳》:「柳宗字伯騫,為治中,與人交結,久而益 親。其所拔進,皆世所稱,致位牧守。鄉里為之語曰:『得 黃金一笥,不如柳伯騫所識』。」

《宋書·謝莊傳》,「孝建元年,莊遷左衛將軍。於時搜才路 陿,乃上表曰:『臣聞功照千里,非特燭車之珍;德柔鄰 國,豈徒祕璧之貴。故《詩》稱殄悴,誓述榮懷,用能道臻 無積,化至恭己。伏惟陛下膺慶集圖,締宇開縣,夕爽 選政,昃旦調風,采言,廝輿觀謠,仄遠斯實。辰階告平, 頌聲方製。臣竊惟隆陂所漸,治亂之由,何嘗不興,資』」 得才,替因失士,故《楚書》以「善人為寶,《虞典》以則哲為 難」,進選之軌既弛,中代,登造之律未闡。當今必欲崇 本康務,庇民濟俗,匪更惉懘,奚取九成,升曆中陽,英 賢起於徐沛,受籙白水,茂異出於荊苑,寧二都智之 所產,七隩愚之所集,實遇與不遇,用與不用耳。今大 道光亨,萬務俟德,而九服之曠,九流之艱,提鈞懸衡, 委之選部。一人之鑒易限,而天下之才難原。以易限 之鑒,鏡難原之才,使國罔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昔公叔與僎同升,管仲取臣於盜,趙文非親士疏嗣, 祁奚豈諂讎比子,茹茅以彙,作範前經,舉爾所知,式 昭往牒。且自古任薦,賞罰弘明,成子舉三哲而身致 魏輔,應侯任二士而「已捐。秦相臼季稱冀缺而疇以 田采,張㪍進陳湯而坐以褫爵。此先事之盛准,亦後 王之彝鑒。如臣愚見,宜普命大臣,各舉所知,以付尚 書,依分銓用。」若任得其才,舉主延賞,有不稱職,宜及 其坐。重者免黜,輕者左遷。被舉之身,加以禁錮,年數 多少,隨愆議制。若凡大辟,則任者刑論。又政平訟理, 莫先「親民,親民之要,是歸守宰。」故黃霸治潁川累稔, 杜畿居河東歷載,或就加恩秩,或入崇輝寵。今蒞民 之職,自非公私必應代換者,宜遵六年之制,進獲章 明庸墮,退得民不勤擾。如此則下無浮謬之愆,上靡 棄能之累,考績之風載泰,槱薪之歌克昌。臣生屬亨 路,身漸鴻猷,遂得奉詔左右,陳愚於側,敢露芻言,懼 氛恆典。有詔:「《莊表》如此,可付外詳議。」事不行。

《謝晦傳》:晦初為孟昶建威府中兵參軍,昶死,高祖問 劉穆之,「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穆之舉晦,即命為太 尉參軍。

《王鎮惡傳》:鎮惡頗讀諸子兵書,論軍國大事,意略縱 橫,果決能斷廣固之役,或薦鎮惡於高祖,時鎮惡為 天門臨澧令,即遣召之。既至與語,甚異焉,因留宿,明 旦謂諸佐曰:「鎮惡,王猛之孫,所謂將門有將也。」即以 為青州治中從事史,行參中軍太尉軍事,署前部賊 曹,拒盧循於查浦,屢戰有功。

《南齊書沈驎士傳》:「驎士隱居餘干吳差山,講經教授, 從學者數十百人。太守王奐上表薦之,詔徵為奉朝 請,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淵、中書郎沈約又表薦 驎士義行,詔徵為太學博士。建武二年,徵著作郎。永 元二年,徵太子舍人,並不就。」

《庾易傳》:易志性恬隱,不交外物。建元元年,刺史豫章 王辟為驃騎參軍,不就。臨川王映臨州獨重易,上表 薦之。

《南史傅昭傳》:「昭字茂遠,御史中丞劉休薦昭於齊武 帝。永明初,以昭為南郡王侍讀。」

《孔休源傳》:「休源字慶緒,州舉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 策,深善之,謂同坐曰:『董仲舒、華令思何以尚此,可謂 後生之準的也,觀此足稱王佐之才』。」琅邪王融雅相 友善,乃薦之於司徒竟陵王,為西邸學士。

《江革傳》:「革舉南徐州秀才,時豫章胡諧之行州事,王 融與諧之書,令薦革。諧之方貢琅邪王汎,便以革代 之。僕射江祏深相引接,祏為太子詹事,啟革為丞。」 《陸襄傳》:「襄字師卿,天監三年,都官尚書范岫表薦襄, 起家著作佐郎。」

《梁書裴子野傳》:「子野少好學,善屬文,起家齊武陵王 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 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有白兔馴擾其側。天監 初,尚書僕射范雲嘉其行,將表奏之,會雲卒,不果。樂 安任昉有盛名,為後進所慕,遊其門者,昉必相薦達。 子野於昉為從中表,獨不至,昉亦恨焉。久之,除右軍」 安成王參軍,俄遷兼廷尉正。時三官通署獄牒,子野 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或 勸言諸有司可得無咎,子野笑而答曰:「雖慚柳季之 道,豈因訟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終無恨意。二年,吳 平侯蕭景為南兗州刺史,引為冠軍錄事,府遷職解。 時中書范縝與子野未遇,聞其行業而善焉。會遷國 子博士,乃上表讓之曰:「伏見前冠軍府錄事參軍河 東裴子野,年四十,字幾原,幼稟至人之行,長厲國士 之風。居喪有禮,毀瘠幾滅。免憂之外,蔬水不進。棲遲 下位,身賤名微,而性不憛憛,情無汲汲。是以有識嗟 推,州閭歎服。且家傳素業,世習儒史,苑囿經籍,遊息 文藝。著《宋略》二十卷,彌綸首尾,勒成一代,屬辭比事, 有足觀者。且章句洽悉,訓故可傳,脫置之膠庠,以弘 獎後進,庶一夔之辯可尋,三豕之疑無謬矣。」伏惟皇 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邁乎有媯,棫樸越於姬氏。苟 片善宜錄,無論厚薄,一介可求,不由等級。臣歷觀古 今人君,欽賢好善,未有聖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緣 斯義,「輕陳愚瞽,乞以臣《斯沗》回授子野。如此則賢否 之宜,各全其所,訊之物議,誰曰不允。臣與子野雖未 嘗銜杯,訪之邑里,差非虛謬,不勝慺慺微見,冒昧陳 聞。伏願陛下哀憐悾款,鑒其愚實,干犯之愆,乞垂赦 宥。」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為通。

《顧協傳》:「協遷湘東王參軍事,兼記室。普通六年,正德 受詔北討,引為府錄事參軍,掌書記。軍還,會有詔舉 士,湘東王表薦協曰:臣聞貢玉之士,歸之潤山;論珠 之人,出於枯岸。是以芻蕘之言,擇於廊廟者也。臣府 兼記室參軍吳郡顧協,行稱鄉閭,學兼文武,服膺道 素,雅量邃遠,安貧守靜,奉公抗直,傍闕知己,志不自 營,年方六十,室無妻子。臣欲言於官人,申其屈滯。協 必苦執貞退,立志難奪,可謂東南之遺寶矣。伏惟陛 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爰發明詔,各舉所知。臣識非許、郭,雖無知人之鑒;若守固無言,懼貽蔽賢之咎。昔 孔愉表韓纘之才,庾亮薦翟湯之德。臣雖未齒二臣, 協實無慚兩士。」即召拜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 舍人,累遷步兵校尉,守鴻臚卿,員外散騎常侍,卿、舍 人並如故。

《周興嗣傳》:「興嗣博通記傳,善屬文。齊隆昌中,侍中謝 胐為吳興太守,唯與興嗣談文史而已。及罷郡還,因 大相稱薦。本州舉秀才,除桂陽郡丞。」

《鄭紹叔傳》:「紹叔為司州刺史,傾心接物,多所薦舉,士 類以此歸之。」

《沈瑀傳》:「瑀與范雲善,高祖即位,雲深薦瑀,自暨陽令 擢兼尚書右丞。時天下初定,陳伯之表瑀催督運轉, 軍國獲濟,高祖以為能,遷尚書駕部郎,兼右丞如故。 瑀薦族人沈僧隆、僧照有吏幹,高祖並納之。」

《北史陽尼傳》:「尼少好學,博通群籍,與上谷侯天護、頓 丘李彪同志齊名。幽州刺史胡尼表薦之,徵拜祕書 著作郎。」

《鄭羲傳》:「羲為西兗州刺史,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 騰、別駕賈懷德、中從事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 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

《路恃慶傳》:「恃慶除奉朝請,以從兄文舉有才望,因推 讓之。孝文遂並拜焉。」

《北齊書祖鴻勳傳》:「鴻勳,涿郡范陽人也。父慎,仕魏,歷 鴈門、咸陽太守,治有能名,卒於金紫光祿大夫,贈中 書監、幽州刺史,諡惠侯。鴻勳弱冠與同郡盧文符並 為州主簿,僕射臨淮王彧表薦鴻勳有文學,宜試以 一官,敕除奉朝請。人謂之曰:『臨淮舉卿,便以得調。竟 不相謝,恐非其宜』。鴻勳曰:『為國舉才,臨淮之務,祖鴻』」 勳何事從而謝之!彧聞而喜曰:「吾得其人矣。」

《崔暹傳》:暹親遇日隆,好薦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 任機密。世宗因以徵邵,甚見親重。言論之際,邵遂毀 暹。世宗不悅,謂暹曰:「卿說子才之長,子才專言卿短, 此癡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事, 不為癡也。」

《唐書李大亮傳》:「隋末署龐玉行軍兵曹。李密寇東都, 玉戰敗,大亮被禽,賊將張弼異之,就執百餘皆死,獨 釋大亮,引與語,遂定交。大亮及貴,念有以報之,時弼 為將作丞,匿不見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識諸塗,持 弼泣,悉推家財與之。弼拒不受,乃言於帝曰:『臣及事 陛下,張弼力也。願悉臣官爵授之』。帝為遷弼中郎將」, 代州都督。

《杜正倫傳》:正倫,相州洹水人。隋世重舉秀才,天下不 十人,而正倫一門三秀才,皆高第,為世歆美。調武騎 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學館。貞觀元年,魏徵 薦其才,擢兵部員外郎。帝勞曰:「朕舉賢者,非朕獨私, 以能益百姓也。我於宗婭故人,苟無能,終不得任。卿 宜思有以稱吾舉者。」

《岑文本傳》:「貞觀元年,除祕書郎,兼直中書省。太宗既 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頌》二篇,文致 華贍。李靖復薦於帝,擢中書舍人。」

《大唐新語》岑文本:太宗顧問曰:「『梁、陳名臣,有誰可稱? 復有子弟堪引進否』?文本對曰:『頃日隋師入陳,百司 奔散,莫有留者,唯袁憲獨坐在後主之傍。王充將受 禪,群寮勸進,憲子承家疾,獨不署名。此之父子,足稱 忠烈』。」承家弟承序,清貞雅操,實繼兄風。乃由是召拜 晉王。友記,高宗更贈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唐書馬周傳》:「周至長安,舍中郎將常何家。貞觀五年, 詔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為條二十餘事,皆 當世所切。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 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 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悅,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 察御史,奉使稱職。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匹。

《狄仁傑傳》:仁傑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 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 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

《李敬元傳》:「敬元該覽群籍,尤善於禮。高宗在東宮,馬 周薦其材,召入崇賢館侍讀,假中祕書讀之。為人峻 整,然造請不憚寒暑。許敬宗頗薦延之。歷西臺舍人、 弘文館學士。」

《韋安石傳》:「安石舉明經,調乾封尉,雍州長史蘇良嗣 器之。永昌元年,遷雍州司兵參軍。良嗣當國,謂安石 曰:『大才當大用,徒勞州縣可乎』?」薦於武后,擢膳部員 外郎。

《張廷珪傳》:「廷珪與李邕友善,及邕躓於仕,屢表薦之。」 《韋湊傳》:「湊,永淳初,解褐婺州參軍事,徙資州司兵,觀 察使房昶才之,表於朝,遷揚州法曹。」

《楊炯傳》:「永隆二年,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中書侍郎 薛元超薦炯及鄭祖元、鄧元挺、崔融等,詔可,遷詹事 司直。」

《魏知古傳》:「知古所薦洹水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 齊澣,右內率騎曹參軍柳澤,密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右補闕封希顏,伊闕尉陳希烈,後皆有聞於時。」 《蕭昕傳》:「昕以太子少師致仕,昕始薦張鎬來瑱在禮 部,擢杜黃裳、高郢、裴垍。其後鎬興布衣,不數年位將 相。瑱為將有威名,黃裳等繼輔政,並為名宰雲。」 《張柬之傳》:「長安中,武后謂狄仁傑曰:『安得一奇士用 之』?仁傑曰:『陛下求文章資歷,今宰相李嶠、蘇味道足 矣。豈文士齷齪,不足與成天下務哉』?後曰:『然』。仁傑曰: 『荊州長史張柬之雖老,宰相材也,用之必盡節於國』。 即召為洛州司馬。它日,又求人,仁傑曰:『臣嘗薦張柬 之,未用也』。後曰:『遷之矣』。曰:『臣薦宰相而為司馬,非用 也』。」乃授司刑少卿,遷秋官侍郎。後姚崇為靈武軍使, 將行,後詔舉外司可為相者,崇曰:「張柬之沈厚有謀, 能斷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見,拜同鳳閣鸞 臺平章事,進鳳閣侍郎。

《陸元方傳》:元方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坐 附會李昭德,貶綏州刺史,擢天官侍郎,兼司衛卿。或 言其薦引皆親黨,後怒,免官,令白衣領職。元方薦人 如初。後召讓之,對曰:「舉臣所知,不暇問讎黨。」又薦其 友崔元暐有宰相才。後知無他,復拜鸞臺侍郎同鳳 閣鸞臺平章事。

元方從父餘慶,為太子右庶子。餘慶於寒品晚進,必 悉力薦藉,人有過,輒面折,退無一言。開元初,為河南、 河北宣撫使,薦富春孫逖、京兆韋述、吳興蔣洌、河南 達奚珣,後皆為知名士。

《張嘉貞傳》:「嘉貞本范陽舊姓,高祖子吒,仕隋,終河東 郡丞,遂家蒲州,為猗氏人。以五經舉,補平鄉尉,坐事 免。長安中,御史張循憲使河東,事有未決,病之,問吏 曰:『若頗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貞對。循憲召見,咨以事, 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 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 以官讓,後曰:「朕寧無一官自進賢邪?」召嘉貞見內殿, 以簾自鄣。嘉貞儀止秀偉,奏對偘偘。後異之,因請曰: 「臣草茅之人,未睹朝廷儀。陛下過聽,引對禁近。今天 威咫尺,若隔雲霧,恐君臣之道有未盡也。」後曰:「善。」詔 上簾,引拜監察御史,擢循憲、司勳郎中,醻其得人。 《張九齡傳》:張說知集賢院,嘗薦九齡,可備顧問。說卒, 天子思其言,召為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知院事。 《韓休傳》:休遷尚書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蕭嵩舉 所以代者。嵩稱休志行,遂拜黃門侍郎。嵩以休柔易, 故薦之。休臨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聞之曰:「不 意休能爾,仁者之勇也。」

《來瑱傳》:「瑱略知書,尚名節,崖然有大志。天寶初,從四 鎮任劇,累遷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廷行軍司馬。詔舉 智謀果決,才堪統眾者,拾遺張鎬薦瑱能斷大事,有 禦侮才,擢潁川太守,充招討使。會母喪免,以孝聞。安 祿山反,張垍薦之,興塊次,拜汝南太守。」 《崔寧傳》:「寧本貝州安平人,後徙衛州。世儒家,而獨喜 縱橫事,因落」魄客劍南,以步卒事鮮于仲通。又從李 宓討雲南,無功,還成都,行軍司馬崔論悅之,薦為牙 將。

《崔渙傳》:「渙博綜經術,長論議,累遷司門員外郎。楊國 忠惡不附己,出為巴西太守。元宗西狩,迎謁於道。帝 見占奏,以為明治體,恨得之晚。房琯亦薦之,即日拜 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結傳》:「結少不羈,十七乃折節向學,事元德秀。天寶 十二載舉進士。禮部侍郎陽浚見其文曰:『一第慁子 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會天下亂,沈 浮人間。國子司業蘇源明見肅宗問天下士,薦結可 用。時史思明攻河陽,帝將幸河東,召結詣京師,問所 欲言。結自以始見軒陛,拘忌諱,恐言不悉情,乃上《時 議》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參軍。

《冊府元龜》:「陳少遊為揚州刺史,吳郡陸贄有經學,少 遊愛其才,辟為從事。後薦於朝廷,拜左拾遺。」

《唐書陸贄傳》: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帝始任楊炎、盧 杞,引樹私黨,排忠良,天下怨疾。貞元後,懲艾其失,雖 置宰相,至除用庶官,反覆參詰,乃得下。及贄秉政,始 請臺閣長官得自薦其屬,有不職,坐舉者。帝初許之, 或言諸司所引皆親黨,招賂遺,無實才,帝復詔宰相 自擇。贄奏言:「齊桓公問管仲害霸,對曰:『得賢不能任, 害霸也;任賢不能固,害霸也;固始而不終,害霸也;與 賢人謀事而小人議之,害霸也』。」所謂小人者,非悉懷 險詖以覆邦家也,蓋趨向狹促,以沮議為出眾,自異 為不群,趨小利,昧遠圖,效小信,傷大道爾。所謂臺省 長官、僕射、尚書丞、郎、御史大夫、中丞是也。陛下擇輔 相,多出其中,行實不能頓殊也。今乃謂不能進一二 屬吏,豈後位宰相則可擇天下材乎?夫求才者貴廣, 考課者貴精。往武后收人心,務拔擢,非徒人得薦士, 亦許自舉其才,豈不易哉!然而課責嚴,進退速,故當 世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陛下賞鑒獨任,難 於公舉,有登延之路,無練覈之方。武后以《易》得人,陛 下以「精」失士。今擇宰「相以重於庶品,選長官以愈於下流。及宰相獻言,長吏薦士,則又納橫議,廢始謀,是 任以重者輕其言,待以輕者重其事也。」帝雖嘉之,然 卒停薦士。

《冊府元龜》:「張九皋為宋州刺史時,高適好學,以詩知 名,佳句朝出,夕遍人口。九皋表薦之。」

韓滉為浙西觀察使時萬年人韋渠年少警悟涉覽 經史滉奏授試祕書省校書郎。

韋皋為西川節度使西河人段文昌家於荊州倜儻 有氣義節度使裴胃知之而不能用皋在蜀表授校 書郎。

《冊府元龜》:崔潭峻為荊南監軍使,時監察御史元稹 謫為江陵府士曹參軍,潭峻禮接,不以掾吏遇之,嘗 徵其詩什諷誦之。長慶初,潭峻歸朝,出稹《連昌宮詞》 等百餘篇奏御,穆宗大悅,問稹安在,對曰:「今為南宮 散郎。」即日轉祠部郎中、知制誥。

常貞伯為御史中丞德宗貞元初袁滋為岳鄂從事 部有邑長下吏誣以盜金滋察其冤竟出之貞伯聞 之薦為侍御史。

高郢為御史大夫時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建罷職降 詹事府司直郢表授殿中侍御史。

裴度為御史中丞奏崔從為侍御史知雜及度作相。 又奏從自代為中丞從所取御史必先知其重貞退 者時論嘉之。

李夷簡為御史中丞櫟陽尉徐晦本楊憑所薦及憑 得罪貶官臨賀縣尉親交無敢祖送獨晦至藍田與 憑言別時故相權德輿與憑交分最深知晦之行因 謂晦曰:「今日送臨賀誠為厚矣。無乃反為累乎!」晦曰: 「自布衣沐楊公之知不一送他日相公為姦邪所譖 焉可不送相公乎!」德輿大慚因稱之於人不數日夷 簡請為監察。晦至官之日,白夷簡曰:「晦不由公門,公 何所取信,而見獎拔於千萬人中哉?」答曰:「君《送楊臨 賀》,寧肯負國乎?」由是名益振。

韋有翼為御史中丞,奏《職方員外郎鄭處誨兼侍御 史,制》曰:「御史中丞有翼上言曰:御史府其屬三十人, 例以中臺郎一人稽參其事,以重風憲。如處誨族親 冑貴,能博文論義理,無不講求,朝廷典章,飽於聞見, 乞為副貳,以佐紀綱。以爾處誨嘗居內廷,草具密旨, 自以疾去,於今惜之。」俞納其言,如有所得,有翼為爾 之「知已」,予為《有翼》之「德鄰。」上下交舉,豈有私受。勉修 職業,所報非一。

李棲筠為御史大夫。時河中少尹嚴郢召至京師,元 載言郢於代宗,帝已疏忌,載拒而不納。是時帝委腹 心於棲筠,亦嘗薦延之。帝曰:「郢方為元載所厚,寧可 信乎?」棲筠曰:「如郢材力,陛下不自採拔,豈使為姦人 用乎!」即日擢授河南尹、兼御史中丞、水陸運使。 《唐國史》補:李實為司農卿,督責官稅。蕭祐居喪,輸不 及期,實怒召至,租車亦至,故得不罪。會有賜與,當為 謝狀。嘗秉筆者有故,實急乃曰:「召衣齊衰者。」祐至,立 為草狀。實大喜,延英面薦。德宗聞居喪禮,屈指以待。 及釋服,明日以處士拜拾遺。祐雖工文章,善書畫,好 鼓琴,其拔擢乃偶然耳。

《唐書裴垍傳》:「垍字弘中,絳州人。擢進士第,以賢良方 正對策第一,補美原尉。藩府交辟,不就,四遷考功員 外郎。吏部侍郎鄭珣瑜委垍校辭判,研覈精密,皆值 才實。憲宗元和初,召入翰林為學士,再遷中書舍人。 李吉甫始執政,以情謂垍曰:『吾落魄遠裔,更十年始 相天子。比日人物,吾懵不及知。且宰相職當進賢任 能,君精鑒為我言之』。」垍即筆略疏三十許人,吉甫藉 以薦於朝,天下翕然稱得人。垍器局峻整,持法度,雖 宿貴前望,造詣不敢干以私。諫官言得失,大抵執政 多忌之,惟垍獎勵使盡言。初,拾遺獨孤郁、李正辭、嚴 休復三人皆遷,及過謝垍,垍獨讓休復曰:「君異夫二 人孜孜獻納者,前日進擬,上固為疑」,休復大慚。垍為 學士時,引李絳、崔群與同列,及相,又擢韋貫之、裴度 知制誥,李夷簡御史中丞,皆踵躡為輔,相號「多臣。」自 它選任,罔不精明,人無異言,士大夫不以垍年少柄 用為嫌。故元和之治,百度修舉,稱「朝無幸人。」

《崔祐甫傳》:「德宗即位,拜祐甫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自至德乾元以來,天下戰討, 啟丐填委,故官賞繆紊。永泰後,稍稍平定,而元載用 事,非賄謝不與官,劃塞公路,綱紀大壞。載誅,楊綰相, 未幾卒。袞當國,懲其敝,凡奏請一杜絕之,惟文辭入 第乃得進,然無所甄異,賢愚同滯焉。及祐甫,則薦舉」 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踰年,除吏幾八百 員,莫不諧允。帝嘗謂曰:「人言卿擬官多親舊,何邪?」對 曰:「陛下令臣進擬庶官,夫進擬者,必悉其才行,如不 與聞知,何由得其實?」帝以為然。

《韋陟傳》:「陟為太常卿,呂諲入輔,薦為禮部尚書。」 《李鄘傳》:「鄘拜淮南節度使,吐突承璀為監軍,貴寵甚。 鄘以剛嚴治相禮憚,稍厚善承璀歸,數稱薦之,召拜 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倖進,及出祖,樂作泣下,謂諸將曰:『吾老安外鎮,宰相豈吾任 乎』?」至京師,不肯視事,引疾固辭,改戶部尚書。

《盧群傳》:「群少學於垂山,淮南陳少游聞其名,奏署幕 府,已而薦諸朝。李希烈反,以監察御史為江西行營 糧料使。嗣曹王皋節度江西,奏為判官。」

《劉暹傳》:「暹,建中末召為御史大夫。宰相盧杞憚其嚴, 更薦前河南尹於頎代之。暹終潮州刺史。」

《盧邁傳》:「邁性孝友,舉明經入第,補太子正字,以拔萃 調河南主簿,集賢校理,公卿交薦之,擢右補闕。」 《竇群傳》:「群兄弟皆擢進士第,獨群以處士客毗陵,著 書數十篇。蘇州刺史韋夏卿薦之朝,並表其書,報聞 不召。後夏卿入為京兆尹,復言之德宗,擢為左拾遺。」 《魏謨傳》:「謨擢進士第,同州刺史楊汝士辟為長春宮 判官」,文宗讀《貞觀政要》,思徵賢,詔訪其後,汝士薦為 右拾遺。

《吳兢傳》:「兢少厲志貫,知經史,方直寡諧比,惟與魏元 忠、朱敬則游。二人者,當路薦兢才堪論譔,詔直史館, 修國史。」

《李巽傳》:「巽遷吏部尚書,程異坐王叔文廢,巽特薦引 之。」

《趙憬傳》:「憬志行峻潔。建中初,擢水部員外郎。湖南觀 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還,闔門不與人 交。李泌薦之,對殿中占奏,明辨通古今。德宗欽悅,拜 給事中。」

《劉從一傳》:「從一擢進士宏詞第,調渭南尉。雅為常袞、 盧杞所厚,薦授監察御史。普王討李希烈,表為元帥 判官。」

《白敏中傳》:「敏中,長慶初第進士,辟義成節度使李聽 府。聽一見,許其遠到。遷右拾遺,改殿中侍御史,為符 澈邠寧副使。澈卒以能政聞。御史中丞高元裕薦為 侍御史,再轉左司員外郎。武宗雅聞居易名,欲召用 之。是時居易足病廢,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 即薦敏中文詞類其兄而有器識,即日知制詔,召入」 翰林為學士,進承旨。

《五代史鄭玨傳》:「玨父徽,為河南尹張全義判官。玨少 依全義,梁太祖即位,拜左補闕。梁諸大臣以全義故, 數薦之,累拜中書舍人。」

《李愚傳》:「愚為人謹重寡言好學,為古文。與李延光相 善。延光以經術事梁末帝,為侍講。數稱薦愚,愚由此 得召。」

《馮道傳》「道事張承業,承業監河東軍,以為巡官,以其 文學薦之晉王,為河東節度掌書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