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5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五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五十五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五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五十五卷目錄

 薦舉部紀事三

 薦舉部雜錄

選舉典第五十五卷

薦舉部紀事三

[編輯]

《宋史李昉傳》:昉居中書日,有求進用者,雖知其材可 取,必正色拒絕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顏溫語 待之。子弟問其故,曰:「用賢,人主之事,若受其請,是市 私恩也。故峻絕之,使恩歸於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 又無善辭,取怨之道也。」

《呂蒙正傳》:「蒙正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上 嘗欲遣人使朔方,諭中書選才而可責以事者,蒙正 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三問,三以其人對。上曰:『卿何 執耶』?蒙正曰:『臣非執,蓋陛下未諒爾,固稱其人可使, 餘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同 列悚息不敢動。上退謂左右曰:『蒙正氣量我不如』』。」既 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

《王曾傳》:曾拜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 學士,封沂國公。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 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 曰:「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梁燾傳》:燾自立朝,一以引援人物為意,在鄂作《薦士 錄》,具載姓名。客或見其書曰:「公所植桃李,乘時而發, 但不向人開耳。」燾笑曰:「燾出入侍從,至位執政,八年 之間,所薦用之不盡,負愧多矣。」其好賢樂善如此。 《王旦傳》: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 素知名者,數月後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 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來不見也。 每有差除,先密疏三四人姓名以請所用者,帝以筆 點之。同列不知,爭有所用,惟旦所用,奏入無不可。丁 謂以是數毀旦,帝益厚之。故參政李穆子行簡,以將 作監丞家居,有賢行,遷太子中允。使者不知其宅,真 宗命就中書問旦,人始知行簡為旦所薦。旦凡所薦, 皆人未嘗知。旦沒後,史官修《真宗實錄》,得內出奏章, 始知朝士多旦所薦雲。「諫議」大夫張師德,兩詣旦門 不得見,意為人所毀,以告向敏中,為從容明之。及議 知制誥,旦曰:「可惜張師德。」敏中問之,旦曰:「累於上前 言師德名家子,有士行,不意兩及吾門。狀元及第,榮 進素定,但當靜以待之爾。若復奔競,使無階而入者 富,如何也?」敏中啟以師德之意,旦曰:「旦處安得有人 敢輕毀人!但師德後進,待我薄爾。」敏中固稱適有闕, 望公弗遺。旦曰:「第緩之,使師德知,聊以戒貪進、激薄 俗也。」

《蔣堂傳》:堂為江南東路轉運使,徙淮南,兼江南發運 事,歲薦部吏三百人。或謂曰:「『一有謬舉且得罪,何以 多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報國』。」

《蔣之奇傳》:「之奇為部使者,十二任六典,會府以治辦 稱,且孜孜以人物為己任。在閩薦處士陳烈,在淮南 薦孝子徐積,每行部至,必造之。」

《史浩傳》:浩為右丞相,自經筵將告歸,乃於小官中薦 江浙之士十五人,有旨令升擢,皆一時選也。如薛叔 似、楊簡、陸九淵、石宗昭、陳謙、葉適、袁燮、趙靜之、張子 智,後皆擢用不至,通顯者六人而已。浩喜薦人才,嘗 擬陳之茂進職與郡。上知之茂,嘗毀浩曰:「『卿豈以德 報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為怨,而以德報之,是 有心也』。」莫濟狀王十朋行事,詆浩尤甚。浩薦濟掌內 制,上曰:「『濟非議卿者乎』?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遂除 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待之如初。蓋其寬厚類此。 《陳襄傳》:襄在經筵時,神宗顧之甚厚,嘗訪人材之可 用者,襄以司馬光、韓維、呂公著、蘇頌、范純仁、蘇軾至 於鄭俠三十三人對,謂光、維、公著皆股「肱心膂之臣, 不當久外。謂俠愚直敢言,發於忠義,投竄瘴癘,朝不 謀夕,願使得生還」,帝不能盡用。

《葉適傳》:「適除太常博士兼實錄院檢討官,嘗薦陳傅 良等三十四人於丞相,後皆召用,時稱得人。」

《張逸傳》:「逸字大隱,鄭州滎陽人。進士及第,為試祕書 省校書郎,知襄州鄧城縣,有能名。知州謝泌將薦逸, 先設几案,置章其上,望闕再拜曰:『老臣為朝廷得一 良吏。迺奏之。他日引對,真宗問所欲何官,逸對曰:『母 老在家,願得近鄉一幕職官,歸奉甘旨足矣』。授澶州 觀察推官,數日以母喪去,服除引對,帝又固問之,對』」 曰:「願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信泌,再召問逸者, 用泌薦也。

《鮮于侁傳》:「侁為轉運使時,王安石、呂惠卿當路,正人 多不容。侁曰:『吾有薦舉之權,而所列非賢,恥也』。」故凡所薦如劉摯、李常、蘇軾、蘇轍、劉攽、范祖禹,皆守道背 時之士。

《陳俊卿傳》:「俊卿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兼樞密使。俊卿以用人為己任,所除吏皆一時選,獎 廉退,抑奔競。或才可用,資歷淺,密薦於上,未嘗語人。 每接朝士及牧守,自遠至,必問以時政得失,人才賢 否。虞允文宣撫四川,俊卿薦其才堪相。五年正月,上 召允文為樞密使,至則以為右相,俊卿為左相。」 《汪澈傳》:澈為殿中日,薦陳俊卿、王十朋、陳之茂為臺 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樞府,孝宗密訪人 材,薦百有十八人。嘗奏言:臣起寒遠,所以報國,惟無 私不欺爾。

《范仲淹傳》:「仲淹監楚州糧料院,母喪去官。晏殊知應 天府,聞仲淹名,召寘府學。上書請擇郡守,舉縣令,斥 游惰,去冗僭,慎選舉,撫將帥,凡萬餘言。服除,以殊薦, 為祕閣校理。」

《韓綜傳》:「綜通判鄧州天雄軍,呂夷簡自北京入相,薦 為集賢校理、同知太常院。」

《韓維傳》:「維蔭入官,父沒後,閉門不仕,宰相薦其好古 嗜學,安於靜退,召試學士院,辭不就。富弼辟河東幕 府,史館修撰歐陽修薦為檢討,知太常禮院。」

《韓縝傳》:「縝登進士第,簽書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災求 直言,縝上疏詞極剴切,劉沆薦其才,命編修三班敕。」 《趙抃傳》:「抃知崇安、海陵、江原三縣,通判泗州。濠守給 士卒,廩賜不如法,聲欲變,守懼,日未入,輒閉門不出。 轉運使檄抃攝治之,抃至從容如平時,州以無事。翰 林學士曾公亮未之識,薦為殿中侍御史。」

《唐淑問傳》:「淑問監撫州酒稅,司馬光薦其行己有恥, 召為左司諫。」

《唐義問傳》:「義問擢湖南轉運判官,移使京西。文彥博 守西都,義問求罷去,彥博告以再入相時,嘗薦其父 晚同為執政,相得甚歡,故義問乃止。元祐中,知齊州, 提點京東刑獄,河北轉運副使。用彥博薦,加集賢修 撰,帥荊南。」

《邵亢傳》:「亢在樞密踰年,無大補益,帝頗厭之。嘗與諫 官孫覺言,欲以陳升之代亢,而使守長安。覺遽劾亢, 薦升之。」

《錢景諶傳》:「景諶初赴開封解試,時王安石得其文,以 為知道者,既薦送之,又推譽於公卿間,自是執弟子 禮。安石提點府界,景諶為屬主簿,又以文薦之。」 《張方平傳》:「方平守蜀日,得眉山蘇洵與其二子軾,轍 深器異之,嘗薦軾為諫官。」

《張昇傳》:「昇舉進士,為楚丘主簿,南京留守王曾稱其 公輔器。累官度支員外郎。夏竦經略陝西,薦其才,換 六宅使,涇原秦鳳安撫都監。」

《劉攽傳》:「攽仕州縣二十年,始為國子監直講,歐陽修、 趙概薦試館職。」

《程頤傳》:「頤字正叔,治平、元豐間,大臣屢薦,皆不起。哲 宗初,司馬光、呂公著共疏其行義曰:伏見河南府處 士程頤,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法。年 踰五十,不求仕進,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望擢 以不次,使士類有所矜式。詔以為西京國子監教授, 力辭,尋召為祕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說書。」 《趙雄傳》:「雄字溫叔,資州人。為隆興元年類省試第一。 虞允文宣撫西蜀,辟幹辦公事。入相,薦於朝。乾道五 年,召見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詔除正字。范成大 使金,將行,雄當登對,允文招與之語,既進見雄極論 恢復,孝宗大喜曰:『功名與卿共之』。即除右史,兩月除 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賀會慶節,雄館」伴子敬披露事 情不敢隱,邏者以聞。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對, 上喜。金使入辭。故事當用樂,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 齋,樂不可用。」上難之,遣中使諭雄。雄奏:「金使必不敢 不順,即有他,臣得引與就館。」上大喜。雄請復置恢復 局,日夜講磨條具合上意,除中書舍人。自選人入館 至此,未滿歲也。

《陳淵傳》:「淵字知默,南劍州人也。紹興五年,給事中廖 剛、中書舍人胡寅、朱震、權戶部侍郎張致遠言淵乃 瓘之諸孫,有文有學,充樞密院編修官。會李綱以前 宰相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辟為制置司機宜 文字。七年,詔侍從舉直言極諫之士,胡安國以淵應。 召對,改官,賜進士出身。九年,除監察御史,尋遷右正」 言。

《楊安國傳》:「安國字君倚,密州安丘人。父光輔,居馬耆 山,學者多從受經。州守王溥文薦為太學助教。孫奭 知兗州,又薦為太常寺奉禮郎、州學講書。既而奭與 馮元薦安國為國子監直講,並召光輔至,仁宗命說 《尚書》。光輔曰:『堯舜之事遠而未易行,願講《無逸》一篇。 時年七十餘矣,而論說明暢。帝悅,欲留為學官,固辭』」 以國子監丞,老於家。

《朱敦儒傳》:「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聖諫官。敦儒 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 非所願也』。固辭還山。高宗即位,詔舉草澤才德之士 預選者,命中書策試,授以官。於是淮西部使者言敦 儒有文武才,召之。敦儒又辭避亂客南雄州,張浚奏」 赴軍前,計議,弗起。紹興二年,宣諭使明橐言敦儒達 治體,有經世才,廷臣亦多稱其靖退。詔以為右迪功 郎,下肇慶府,敦遣詣行在,敦儒不肯受詔。其故人勸 之曰:「今天子側席幽士,翼宣中興,譙定召於蜀,蘇庠 召於浙,張自牧召於長蘆,莫不聲流天京,風動郡國, 君何為棲茅茹藿,白首巖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既 至,命對便殿,論議明暢。上悅,賜進士出身,為祕書省 正字。俄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

《魏掞之傳》:「掞之字子實,建州建陽人。初字元履。自幼 有大志,師胡憲,與朱熹游。兩以鄉舉試禮部不第,嘗 客衢守章傑所。趙鼎以謫死,其子汾將喪過衢,傑雅 憾鼎,又希秦檜意,遣尉翁蒙之領卒掩取鼎平時與 故舊來往簡牘。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無所 得。傑怒,治蒙之,拘汾於兵家所,且以告檜。掞之以書」 責傑,長揖徑歸。築室讀書,牓以「艮齋」,自是人稱曰艮 齋先生。閩帥汪應辰、建守陳正同知其賢,薦於朝,時 相尼之,不果召。乾道中,詔舉遺逸,部刺史芮煜與帥 守共表其行誼,特詔召之,掞之力辭。時宰相陳俊卿, 閩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見,極陳當 時之務,大要勸上以修德業、正人心、「養士氣,為恢復 之本。」上嘉納之,賜同進士出身,守太學錄。

《李心傳傳》。「心傳,字微之,宗正寺簿舜臣之子也。慶元 元年薦於鄉,既下第,絕意不復應舉,閉戶著書。晚因 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合前後二十三人之薦,自製 置司敦遣至闕下,為史館校勘,賜進士出身,專修《中 興四朝帝紀》。」甫成,其三因言者罷,添差通判成都府, 尋遷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官。詔無入議幕, 許辟官置局。踵修《十三朝會要》,端平三年成書。召赴 闕,為工部侍郎,以言去,奉祠致仕。

《劉儀鳳傳》:「儀鳳字韶美,普州人。少以文謁左丞馮澥, 澥甚推許,遂知名。紹興二年,登進士第,抱負倜儻,不 事生產,於進士恬如也。擢第十年,始赴調,尉遂寧府 之蓬溪,監資州資陽縣酒稅,為梁州滎州掾。紹興二 十七年,有旨令侍從薦士,起居郎趙逵舉儀鳳,稱其 富有詞華,恬於進取。宰執上其名,上曰:『蜀人道遠,文 學行義有可用者,不由論薦,何緣知之?前此蜀仕宦 者例多隔絕,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自秦檜專權, 深抑蜀士,故上語及之』。」

《宗室傳》:「希言,惠王令懬元孫也。淳熙十四年登第,調 衢州司戶,改吉州司理。用楊萬里、周必大薦,授臨安 府司法。」

希懌,燕王八世孫。登淳熙十四年進士第。趙汝愚帥 福建,希懌為屬吏,嘗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愛 民如處昆弟。取古今官著《惠愛》者,緝為一編,曰:「是吾 師矣。」汝愚嘉之,薦於憲辛棄疾。棄疾尚氣,僚吏不敢 與可否,希懌獨盡言無所避。屬邑候官苦稅重,每不 登額,希懌稽核公帑羨錢以足之,棄疾亦薦其能。汝 愚當國,調江東運司幹辦。同寅有坐𠈁冑黨者,諸司 莫敢薦,希懌賢其人,請以薦己者薦之。改太平州通 判。

善俊,太宗七世孫。初補承節郎,紹興二十七年登第, 換左承務郎,調南城丞,改昭信軍簽判。虞允文薦其 有邊帥才,除幹辦諸司審計司、知郴州。敷奏稱旨,留 為太府寺丞,尋攝帥、知廬州。

善譽,太宗之後也。幼敏慧力學。乾道五年,試禮部第 一。初調昌國簿,攝邑事,勸編戶裒金買田,以助嫁娶 喪葬,捕得海盜全黨,守欲上其功,善譽曰:「奈何以人 命希賞?」守益賢之,薦於朝,授兩浙運幹。

汝述,太宗八世孫。登淳熙十三年進士第,調南劍州 順昌尉。應詔上封事,論議懇惻,立朝薦引,多知名之 士。

克敦嗜經術,以宗正薦,召試中選,賜錢三十萬。 《王獵傳》:獵累應進士不第,乃治生積錢,既而歎曰:「此 敗吾志也。」悉以班諸親族。慶曆用兵,詔求遺逸,范仲 淹薦之,得出身為永興、藍田主簿。

《孫思恭傳》:「思恭為宛丘令,轉運使以水災時調春夫 爭弗得,乃棄官去。吳奎薦其學行,補國子直講。」 《齊恢傳》:「恢為戶部判官,神宗出閣,精簡宮僚,韓琦薦 其賢,以直昭文館為潁王府翊善。」

《張奎傳》:「奎監衢州酒。徐生者,毆人至死,繫婺州獄,再 問輒言冤。轉運使命奎復治。奎視囚籍印窾偽,深探 之,乃獄吏竄易。卒釋徐生,抵吏罪,眾驚伏。同時薦者 三十九人。」

《耿傅傳》:「傅知永寧縣,河南守宋綬薦其材,遷通判儀 州。」

《王仲寶傳》:「仲寶補齊州章丘尉,以捕群盜六十餘人

有功,用開封府判官鞠仲謀薦,召對,改右班殿直,為
考證
鎮、定、保、深、永寧、天雄六州軍巡檢。」

《洪遵傳》:「遵拜同知樞密院事,薦眉山李燾、永嘉鄭伯 熊及林光朝,未及用。」

《張九成傳》:九成游京師,從楊時學。權貴託人致幣曰: 「肯從吾游,當薦之館閣。」九成笑曰:「王良尚羞,與嬖奚 乘,吾可為貴遊客耶。」

《張致遠傳》:「致遠中進士第。宰相范宗尹薦其才。召對, 擢為樞密院計議官。」

《盧知原傳》:「知原以父任知歙縣,因近臣薦赴都堂審 察,累遷梓州路轉運副使。」

《李朴傳》:「朴登紹聖元年進士第,調臨江軍司法參軍, 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頤獨器許之。徽宗即位,右司 諫陳瓘薦朴,有旨召對。」

《揮麈後錄》:太平興國五年,詔通判得舉選人充京官, 運判所舉人數與提刑等。至熙寧三年,置諸路提舉 常平廣惠倉,各添舉員。有旨:今後通判更不舉選人 充京官,運判比提刑減人數之半。

韓持國既以《忠憲》任為將作監主簿,少年清修,不復 以軒冕為意。將四十矣,猶未出仕。宋元憲欲薦孔寧 極,旼偶觀其詩卷,迺得持國所和篇,誦之大喜,遂捨 寧極而薦持國,繇是賜第入館。

《巵史》:呂許公夷簡聞包拯之才,欲見之。一日,見班次 有包拯名,頗喜,又問知居同里巷,意以拯便於求見。 無幾報拯,朝辭,乃注一知縣而出。尤奇之,遽使人追 還,遂薦之,除裡行。

《貴耳集》:澹菴有《薦賢錄》。首章謂上欲求詩人,遂薦十 五人,以王庭珪為首。晦翁亦以能詩薦,此時伊洛之 學未甚專門也。

《東軒筆錄》:王章惠公隨知揚州,許元以舉子上謁,自 陳世家,乃唐許遠之後。章惠率同僚上表,薦其忠烈 之家,乞朝廷推恩,而通判以下皆不從,章惠遂獨狀 薦之,朝廷以為郊社齋郎。元有材謀,曉錢穀,為江淮 制置發運判官,以至為使,凡十餘年,號為能臣。終天 章閣待制。

鞠詠為進士,以文受知於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 詠擢第,釋褐為大理評事,知杭州仁和縣。將之官,先 以書及所作詩寄王公,以謝平昔獎進,今復為吏,得 以文字相樂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 職事甚急。鞠大失望,於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 幹矣。其後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 故,答曰:「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俊而驕,我故 抑之,以成其德耳。」鞠聞之,始以王公為真相知也。 有范延貴者,為殿直,押兵過金陵,張忠定公見為守, 因問曰:「天使沿路來還,曾見好官員否?」延貴曰:「昨過 袁州萍鄉縣,邑宰張希顏,著作者雖不識之,知其好 官員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貴曰:「自入萍鄉縣境,驛 傳橋道皆完葺,田萊墾闢,野無惰農。及至邑,則廛肆 無賭博,市易不敢諠爭。夜宿邸中,聞更鼓分明,以是 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顏固善矣,天使亦好 官員也。」即日同薦於朝。希顏後為發運使,延貴亦閤 門祗候,皆號能吏也。

謝泌諫議,居官不妄薦士,或薦一人,則焚香捧表,望 闕再拜而遣置。所薦雖少,而無不顯者。泌知襄州日, 張密逸為鄧城縣令,有善政。鄧城去襄城,度漢水才 十餘里,泌暇日多乘小車,從數吏,度漢水入鄧城界, 以觀風謠。或載酒邀張野酌,吟嘯終日而去。其高逸 樂善如此,張亦其所薦也。

張鑄河北轉運使,緣貝州事降通判太平州。是時,葛 原初得江東西提點銀銅坑冶,欲薦鑄而移文取其 腳色,鑄不與,但以詩答之曰:「銀銅坑冶是新差,職比 催綱勝一階。更使下官供腳色,下官縱蹟轉沉埋。」 吳沖卿初作相,亦以收拾人物為先,首薦齊諶並亮 采。洎二人登對,咸不稱旨,又薦李師德為臺官,而師 德不才,自是秉政數年,以至薨日,更不復薦士,而三 人者亦竟無聞於時也。

寇萊公始與丁晉公善,嘗以丁之才薦於李文靖公, 沆屢矣,而終未用。一日,萊公語文靖曰:「比屢言丁謂 之才,而相公終不用,豈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 聽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則才矣,顧其為人,可使之 在人上乎?」萊公曰:「如謂者,相公終能抑之使在人下 乎?」文靖笑曰:「他日後悔,當思吾言也。」晚年與寇權寵 相軋,交至傾奪,竟有海康之禍,始服文靖之識。 《石林燕語》:「祖宗時,選人初任薦舉,本不限以成考。景 祐中,柳三變為睦州推官,以歌辭為人所稱,到官纔 月餘,呂蔚知州事,即薦之。郭勸為侍御史,因言三變 釋褐,到官始踰月,善狀安在,而遽薦論。因詔州縣官 初任未成考,不得舉。後遂為法。」

天聖前,諸路使者舉薦未有定限,選人止用四考改 官。然是時吏部選人磨勘,歲纔數十人而已。慶曆以 後,增為六考,知州等薦,吏部皆視屬邑多寡,裁為定 數,於是當薦舉者,常以應格充數為意,遂數倍於前治平中,吏部待次引見人至二百五十餘人。賈直儒 為中司,嘗言其冗。時但下詔申戒中外,「務在得人,不」 必滿所限之數,然竟不能革也。

吳龍圖中,復性謹約,詳於吏治,自潭州通判代還。孫 文懿公為中丞,聞其名,初不之識,即薦為監察御史 裡行。或問「文懿何以不相識而薦之?」文懿笑曰:「昔人 恥為呈身御史,吾豈薦識面臺官耶?」當時服其公。 晏元獻公喜推引士類,前世諸公為第一。樞府時,范 文正公始自常調薦為祕閣校勘,後為相,范公入拜 參知政事,遂與同列。孔道輔微時亦嘗被薦,後元獻 再為御史中丞,復入為樞府,道輔實代其任。富韓公 其婿也,呂申公薦報聘虜,公時在樞府,亦從而薦之, 不以為嫌。蘇子容為《諡議》,以比胡廣與陳蕃並為三 司,謝安引從子元北伐雲。

祖宗時,監司、郡守薦部吏,初無定員,有其人則薦之, 故人皆慎重,不肯輕舉,改官每歲殆無幾。自慶曆後, 始以屬邑多寡制數,於是各務充元額,不復更考材 實改官人歲遂增至數倍。事有欲革弊而反以為弊 者,固不得不慎其初。治平中,賈直孺為中司,嘗以為 言,朝廷終莫能處。蓋人情沿習既久,雖使復舊,亦不 可為也。

歐陽文忠公初薦蘇明允,便欲朝廷不次用之。時富 公、韓公當國,雖韓公亦以為當然,獨富公持之不可, 曰:「姑少待之。」故止得試銜初等官。明允不甚滿意,再 除,方得編修《因革禮》。前輩慎重名器如此。元祐間,富 紹庭欲從子瞻求為《富公神道碑》,久之不敢發。其後 不得已而言,一請而諾,人亦以此多子瞻也。

范文正公以晏元獻薦,入館終身以門生事之,後雖 名位相亞,亦不敢少變。慶曆末,晏公守宛丘,文正赴 南陽道過,特留歡飲數日,其書題門狀,猶皆稱門生。 將別,以詩敘殷勤,投元獻而去,有「曾入黃扉陪國論, 卻來絳帳就師資」之句,聞者無不歎伏。

《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 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 春。」公即薦之。

《熙豐日曆》。中書劄子:「度支員外郎、充龍圖待制秦鳳 路經略安撫使呂大防奏,伏見本州路鳳翔府寄居 著作佐郎、前崇文院校書郎張載,學術精深,性資方 毅。昨因得告尋醫,未蒙朝廷召命,義難自進,老於田 間,眾所共惜。臣未敢別乞朝廷任使,欲望聖慈且令 召還書館舊職,有不如臣所舉,甘坐罔上不忠之罪。」 俟敕旨。奉聖旨依奏,許朝參,令發來赴闕,依舊供職。 《老學庵筆記》:王定國素為馮當世所知,而荊公絕不 樂之。一日,當世力薦於神宗,荊公即曰:「『此孺子耳』。當 世忿曰:『王鞏戊子生,安得謂之孺子』?」蓋鞏之生與同 天節同日也。荊公愕然,不覺退立。

《唐小說》載有人路逢奔馬入都者,問何急如此?其人 答曰:「應不求聞達科。」本朝天聖中,初置賢良方正等 六科,許少監以上奏舉,自應者亦聽。俄又置高蹈丘 園科,亦許自於所在投狀求試,時以為笑。予少時為 福州寧德縣主簿,提刑樊茂實以職狀舉予曰:「有聲 於時,不求聞達。」後數月再見之,忽問曰:「何不來取奏 狀?」予笑答之曰:「恐不稱舉詞,故不敢。」茂實亦笑,顧書 吏促發奏,然予竟不投也。

《燕翼貽謀錄》:「舊制,朝臣監司因事謫官,多為監當,雖 在貶所,猶以前任舉官,言者以為無以示貶抑之意。 天禧元年五月壬戌,始制因罪監當不得舉官充知 縣,朝臣不得舉本州幕職官。前朝貶謫雖重,敘用亦 驟,未聞其黜免而置之閒地也。王安石一時私意,貽 害無窮,罪不勝誅,國猶為其所誤,而況士大夫乎?」 《續湘山野錄》:姚嗣宗關中詩豪,忽繩檢,坦然自任。杜 祁公帥長安,多裁品人物,謂尹師魯曰:「姚生如何人?」 尹曰:「嗣宗者,使白衣入翰林亦不沗,減死一等,黜流 海島亦不屈。」姚聞之大喜曰:「所謂善評我者也。」時天 下久撤邊警,一旦,忽元昊以河西叛,朝廷方羈籠關 豪之際,嗣宗因寫二詩於驛壁,有「踏碎賀蘭石,埽清 西海塵。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窮鱗。」又一絕:「百越干戈 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轟天。崆峒山叟笑不語,靜聽松 風春晝眠」之句,韓忠獻公奇之,奏補職官。既而一庸 生張忘其名亦堂堂人,蝟髯黑面,頂青巾緇裘,持一詩 代刺,搖袖以謁杜公曰:「昨夜雲中羽檄來,按兵誰解 埽氛埃。長安有客面如鐵,為報君王早築臺。」祁公亦 異之,奏補乾祐一尉,而胸中無一物。未幾以贓去任。 《清波雜志》:監司郡守,歲薦所部吏,關陞磨勘,朝廷視 為常式,第付銓曹施行,初不加省。間有特薦者,未即 召對,及有「陞擢,則降審察之命。」所謂「審察者,審其人 才,察其行誼,施於其職也。若山林隱遯之士,當路或 以名聞,其肯冒昧而來,待人進退乎?」紹興三年,徐東 湖以遺逸薦蘇,後湖詔俾赴中書審察,蘇力辭,乃得 請。蘇既辭審察之命,乃降以禮,遣赴行在引見上殿 指揮,卒辭之後湖公隱居求志,高蹈一世,紹興初,徵不起。僕輩見 使者沓至,竊相語曰:「官中須要秀才正身出頭。」 先人性坦夷,遇事即發,無一毫顧避。親戚有初除從 官來見,首詢薦何人自代,答以張安國。先人曰:「不易 薦拔。寒者狀元及第,榮進素定,何待薦也。」退而先人 復言:「且如擇婿,但取寒士,度其後必貴,方名為知人。 若損高貲牓,下臠狀元」,何難之有。

《卻掃編》:蘇京字世美,丞相子容之子也。嘗為許州觀 察判官,時韓黃門持國知州事,甚器愛之,薦之於朝, 其辭曰:「竊見某人某書知義理,臨事有風力。」前輩之 不妄稱人如此。

《玉海》:咸平四年二月,祕書丞陳彭年請依唐故事,新 授常參官朝謝日進狀,舉官自代,各隨所長,具言其 狀。事下樞密學士馮拯、陳堯叟詳議,「請兩省、臺官尚 書省六品以上,諸司四品以上,授訖具表舉一人自 代,在外者三日內具表附驛以聞,其表付中書門下 籍名。」

《事略》:「孫甫字之翰,常從杜衍辟永興軍司錄。衍為樞 密副使,又薦之,得祕閣校理。」

《揮麈餘話》:熙寧初,王荊公力薦常夷父,乞以种放之 禮召之。上云:「放輩詩酒自娛而已,豈有經世之才?如 常秩肯來?朕當以非常之禮待之。」故制詞云:「幡然斯 來,副朕虛佇。」蓋宣德音也。

靖康初,李伯紀薦任申先世初自布衣賜對。欽宗忽 問曰:「卿在前朝,曾上書乞取燕、雲。」世初云:「誠有之。臣 是時為見遼國衰弱,謂我若訓練甲兵,遲以歲月,乘 此機會,可以盡復燕、雲舊地,初非欲結小羌擣其巢 穴。此書尚在,可賜睿覽。」上云:「曾見之。使如卿言,燕、雲 之地,何患不得?」繼以歎息,即批出賜進士出身,自是 進用。世初,《伯雨》之子也。

高宗應天中興之初,大臣有薦瀘州草澤彭知一者, 有康濟之略,隱居鳳翔府,得旨,令守臣錢蓋等津發 至行在所。既入朝,迺以所燒金及藥術為獻。詔云:「朕 不忍燒假物以誤後人,仰三省發遣赴元來去處,日 下施行。仍將燒金合用什物,於街市搥毀。」

曾文肅為相,王明清祖王兵部佐郎,一日,文肅曰:「主 上令薦臺諫,當以公應詔。」先祖辭曰:「某辱知非常,一 旦使居言路,儻廟堂有所不當,言之則有負恩地,不 言則實辜任使。願受始終之賜,幸甚。」文肅歎息而寢 其議。故外祖《祭先祖文》曰:「昔我先公,知公最久,引公 諫垣。公辭不就,進退之際,益堅素守。」謂此也。

《墨客揮犀》謝諫議名知人,喜引薦下吏。知襄州日,待 鄧城知縣張逸特厚。將薦之朝,乃先設几案庭中,置 章其上,望闕焚香再拜曰:「老臣為朝廷得一能吏。」乃 封上之。逸官至樞密直學士,累典大郡,皆有能名。 孫夢得中丞薦吳中復為御史。或曰:「公平生不識,何 由知之?」公曰:「抃聞中復知犍為縣,多美政,及替,不載 一物」,其愛民廉潔如此,使之立朝,必不苟且。知賢則 薦,何用識面邪?

晏元獻公為童子時,張文節薦之於朝廷,召至闕下, 適值鄉試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 前已作此賦,草尚在,乞別命題。」上極愛其不隱, 《貴耳集》孝宗萬幾餘暇,留神棋局,詔國手趙鄂供奉。 由是遭際,官至武功大夫、浙西路鈐。因郊祀乞奏補, 懇祈甚至。聖語云:「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久之 云:「卿與後省官員有相識否?」趙云:「葛中書,臣之恩家, 試與他說看。」趙往見葛,具陳上言。答曰:「爾是我家裡 人,非不要相周全,有礙祖宗格法。技術官無奏薦之 理,縱降旨來,定當繳了。」後供奉間,從容奏曰:「向蒙聖 旨,令臣去見葛中書。」具說,堅執不從。壽皇曰:「秀才難 與他說話,莫要引他。」趙之請乃止。

《續文獻通考》:理宗寶慶三年,知江寧縣劉垕,為政愷 悌慈祥,不擾而事辦。制閫以賢能薦於朝,俾兼幕府。 《合璧事類》:王旦疾久不愈,上令肩輿入禁中,見於延 和殿,曰:「卿萬一不諱,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誰乎?」旦強 起舉笏曰:「莫如寇準。」上曰:「準性剛褊,更思其次。」旦曰: 「他人臣不知也。」歲餘卒用準。

韓魏公薦歐陽公曰:「韓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為相, 而竟不用,至今以為謗。歐陽修,今之韓愈,陛下何不 一試之,以曉天下後世?」上從之。

虞允文為相,懷袖有一小方冊,目曰《材館錄》。如汪應 辰、趙雄、胡銓、洪邁得人之盛,有慶曆、元祐風。

《遼史烏不呂傳》:不呂嘗與爻直不相能,因曰:「爾奴才 何所知?」爻直訟於北院樞密使韓德讓,德讓怒問曰: 「爾安得此奴耶?」烏不呂對曰:「三父異籍,時亦易得。」德 讓笑而釋之。後從蕭𢘆德伐蒲盧毛朵部,以功為東 路統軍都監。及德讓為大丞相,薦其材可任統軍使。 太后曰:「烏不呂嘗不遜於卿,何善而薦?」德讓奏曰:「臣 忝相位,於臣猶不屈,況於其餘!以此知可用。若任使 之,必能鎮撫諸蕃。」太后從之。

《蕭孝穆傳》:孝穆為北院樞密使,所薦拔皆忠直士。嘗語人曰:「樞密選賢而用,何事不濟?若自親煩碎,則大 事凝滯矣。」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納合椿年為參知政事,薦良弼 才出己右,用是為刑部尚書,賜今名。丁父憂,以本官 起復。海陵嘗曰:「左丞相張浩練達事務而頗不實。刑 部尚書婁室言行端正,無所阿謟。」因謂椿年曰:「卿可 謂舉能矣。常人多嫉勝己者,卿舉勝於己者,賢於人 遠矣。」世宗即位,良弼召拜尚書右丞,進拜平章政事, 封宗國公。上問宰臣:「嘗求內外官舉賢能,未聞有舉 者,何也?」參政魏子平請當舉者每任須舉一人,視其 當否以為賞罰。上曰:「宋制,薦舉其人犯私罪者,舉主 雖至宰執,亦坐降罰。人心有恆者鮮,財利怵於前,或 喪其所守。宰臣任大責重,豈坐是以為升黜耶?」良弼 曰:「前詔朝官六品以上,外官五品以上各舉所知,盍 申明前詔。」從之。

《世宗本紀》:大定十七年十月辛巳,上謂宰臣曰:「今在 位不聞薦賢,何也?昔狄仁傑起自下僚,力扶唐祚,使 既危而安,延數百年之永。仁傑雖賢,非婁師德何以 自薦乎?」

大定十八年三月丁未,上謂宰執曰:「縣令之職,最為 親民,當得賢材用之。邇來犯法者眾,殊不聞有能者。 比在春水,見石城、玉田兩縣令皆年老苟祿而已。畿 甸尚爾遠縣可知平章政事石琚」對曰:「良鄉令焦旭、 慶都令李伯達皆能吏可任。」上曰:「審如卿言,可擢用 之。」

大定二十六年二月丁亥,以大理卿闕,上問誰可,右 丞粘割斡特剌言:「前吏部尚書唐括貢可。」乃授以是 職。己丑,尚書省擬奏除授,上曰:「卿等在省未嘗薦士, 止限資級,安能得人古有布衣入相者,聞宋亦多用 山東、河南流寓疏遠之人,皆不拘於貴近也。以本朝 境土之大,豈無其人,朕難遍知,卿又不舉,自古豈有」 終身為相者?外官三品以上,必有可用之人,但無故 得進耳。

《李石傳》:「石拜司徒兼御史大夫。一日,上謂石曰:御史 分別庶官邪正,卿等惟劾有罪而未嘗舉善也。宜令 監察分路刺舉善惡以聞。他日又謂石曰:卿近累奏 皆常事,臣下善惡邪正,無語及之。卿年老矣,不能久 居此,若能舉一二善士,亦不負此職也。」

《張汝霖傳》:「汝霖遷尚書右丞,世宗在位久,熟悉天下 事,思得賢材,與圖致治,而大臣皆依違苟且,無所薦 達。一日,世宗召宰臣謂曰:『卿等職居輔相,曾無薦舉, 何也?且卿等老矣,殊無可以自代者乎?惟朕嘗言某 人可用,然後從而言之。卿等既無所言,必待朕知而 後進用,將復有幾』?因顧汝霖曰:『若治丞者,亦因右丞 相言而知也』。」汝霖對曰:「臣等苟有所知,豈敢不薦,但 無人耳。」上曰:「《春秋》諸國分裂,土地褊小,皆稱有賢。今 天下之大,豈無人才,但卿等不舉而已。今朕自勉,庶 幾致治,他日子孫誰與共治乎?」汝霖等皆有慚色。一 日,帝謂宰臣曰:「今之用人,大拘資歷,如此何能得人?」 汝霖奏曰:「不拘資格,所以待非常之」材帝曰:「崔祐甫 為相未踰年薦八百人,豈皆非常材耶。」

《魏子平傳》:「子平拜參知政事,上曰:前日令內任官六 品以上,外任五品以上,並舉所知,未聞有舉之者,豈 無其才,蓋知而不舉也。子平曰:請令當舉之官,每任 須舉一人。」

《唐括安禮傳》:「安禮為大興尹,上曰:『薦舉大臣之職,外 官五品猶得舉人,宰相無所舉,何也』?安禮對曰:『孔子 稱才難,賢人君子世不多有。陛下必欲得人,當廣取 士之路,區別器使之,斯得人矣』。」

《耨盌溫敦兀帶傳》:兀帶改北京留守,以廉察舉。兀帶 所在有能名,無私過,由是入拜參知政事。世宗諭之 曰:「凡在卿上者,行事或不當理,咨稟不從,卿以所見 奏聞,下位有可用之材,當推薦之。」

《張浩傳》:浩拜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世宗謂浩曰: 「卿為尚書令,凡人材有可用者,當舉用之。」浩舉紇石 烈志寧等,其後皆為名臣。

《元史主鶚傳》:鶚為資善大夫,奏言:「唐太宗始定天下, 置弘文館學士十八人。宋太宗承太祖開創之後,設 內外學士院,史冊爛然,號稱文治。堂堂國朝,豈無英 才如唐、宋者乎?」皆從之,始立翰林學士院。鶚遂薦李 治、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鳴為學士。

《商挺傳》:至元十年,董文忠薦之,世祖問文忠曰:「汝 何由知王思廉?」挺子琥言:「為國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 法不徒立,須人而行,人不濫用,惟賢是擇。」因舉天下 名士十餘人,帝從之,皆召用。

《王思廉傳》:賢對曰:「鄉人之善者稱之也。」遂召見, 授符寶局掌書。

《高鳴傳》:「鳴字雄飛,真定人,少以文學知名。河東元裕 上書薦之,不報。諸王旭烈兀將征西域,聞其賢,遣使 者三輩召之,鳴乃起,王即薦為彰德路總管。」

《忙哥撒兒傳》:忙哥撒兒為斷事官之長,其位在三公之上,猶漢之大將軍也。既拜命,出帳殿外,欹橐坐熊 席,其僚列坐左右者四十人。忙哥撒兒問曰:「主上以 我長此官,諸公其為我言,當以何道守官?」眾皆默然。 又問之,有夏人和斡居下坐,進曰:「夫扎魯忽赤之道, 猶宰之刲羊也。解肩者不使傷其脊,在持平而已。」忙 哥撒兒聞之,即起入帳內,眾不知所為,皆咎和斡失 言。既入,乃為帝言和斡之言善。帝召和斡命之坐,曰: 「是可用之才也。」和斡由是知名。

《英宗本紀》:至治三年,授前樞密院副使吳元珪、王約 集賢大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韓從益昭文館大學士, 並商議中書省事。拜住言前集賢侍講學士趙居信、 直學士吳澄,皆有德老儒,請徵用之。帝喜曰:「卿言適 副朕心,更當搜訪山林隱逸之士。」遂以居信為翰林 學士承旨,澄為學士。

《文宗本紀》:天曆元年十一月,中書省臣言:侍御史左 吉非才,不當任風憲。御史臺臣伯顏等言:「左吉御史 所薦,若既用之,又以人言而止,臺綱不能振矣。必如 省臣所言,臣等乞辭避。」帝曰:「汝等其勿為是言!左吉 既不可用,省臣何不先言之?其令左吉仍為侍御史。」 《輟耕錄》:「姚文公先生燧為中臺監察御史時,忽御史」 大夫謂曰:「我天子以汝賢,故擢居耳目之官,今且歲 餘,至如興利除害之事,未嘗有片言及之,但惟以薦 舉為務,何邪?」先生答曰:「某所薦者百有餘人,皆經世 之才。其在中外,並能上裨聖治,則某之報效亦勤矣。 又何待屑屑於興利除害,然後為監察御史之職在 乎?」大夫曰:「真宰相器也。」嘆賞久之。

《名山藏》:陳謨,字一德,泰和人。洪武初,徵至京師,賜坐 「議禮。宋濂、王褘交薦為國子師,引疾辭歸。」

陳迪,宣城人。幼倜儻,有志操。洪武八年以薦辟為郡 學訓導。十二年以近臣薦,召為翰林編修,陞侍講。二 十四年出為山東左參政。二十八年陞雲南右布政 使,至是徵為禮部尚書。

《續文獻通考》: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吳沉揭樞薦方孝 孺學行。上召見,喜其舉動端雅,曰:「此莊士,當老其才 而用之。」遣還鄉。尋以讎家得罪,詞連孝孺,上識其名, 特令開釋。

《明寶訓》:洪武二十三年八月辛酉,給事中有薦士者, 太祖問宜何官,對曰:「宜牧民。」又問其所長,對曰:「『其人 才高,年力少壯,勇於敢為』。太祖曰:『才高者多過中,勇 敢者少循理,遽使牧民,未見其可。夫素操刀者乃可 使割,善製錦者乃可使裁。素未學而欲使入政,可乎? 後生年少,未嘗歷練,恃才輕忽,用其血氣之勇,鮮有』」 不生事擾民者。且令就學。以養其德性。變化氣質。俟 學成用之。

《浙江通志》:「鄭濟,浦江人。洪武中,以東宮官屬久闕,命 廷臣舉孝廉節行之士。廷臣以浦江鄭氏對。上曰:『鄭 氏知之素矣。其里人王氏,亦倣鄭氏家法,皆可選用』。」 乃徵兩家子弟詣闕,以鄭氏為左春坊左庶子,王懃 為右春坊右庶子,餘皆給道里費遣還。

《名山藏》:「杜環,金陵人,好學工書。國初被薦,除學錄。太 祖善其書,尋入侍春坊,大為皇太子所眷。」

《懸笥瑣探》:況鍾在蘇州興學禮士,儒生貧寒者多有 所給,於是爭獻詩。鄒亮獻二十首,鍾獨稱賞,欲薦其 才於朝。會有以匿名書數亮過失,潛揭於府治大門 外,鍾得書嘆曰:「彼欲沮吾薦,正欲速成亮名耳。」遂奏 亮才學可用。召試,授吏刑二部司務,轉監察御史。其 勇於為義類如此。

明《昭代典則》:方孝孺,台州海寧人。幼精敏絕倫,為文 雄邁醇深,恆以明王道、闢異端為己任,世謂「程朱復 出。」洪武十五年,以薦召見,太祖喜其舉動端整,謂皇 孫曰:「此莊士,當老其才輔汝。」遣還鄉。二十五年,又以 薦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時。」稍擢漢中府學教授。 蜀獻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每見,陳說道德,王甚喜, 為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建文即位,廷臣交薦,召為 翰林博士,進侍講,尋陞侍講學士。

楊士奇,江西泰和人。早孤力學,手不釋卷。長游楚中, 楚中人皆慕之。至是廷臣以名儒薦,徵授教職。時年 三十六,未任,留翰林充編纂官。尋命吏部考第史館 諸儒,尚書張紞奏「士奇第一」,除齊府審理副。明日,復 召入翰林。

明皇朝盛事:楊文貞士奇不由科目,以布衣薦,輔導 東宮,居內閣首揆,典制草詔,定大禮,授冊三總裁,國 史主會試,及京試各再,備極儒林之榮,可謂遇矣。 蘇談:楊文貞公,薦達士類,多踐清華。如吾蘇一郡,蓋 有三人,則天下從可知也。三人為尚書楊仲舉、都御 史吳訥、五經博士陳嗣初。仲舉與文貞在武昌,因患 難之交,訥黑窯匠以一文,嗣初教書儒生以一詩,皆 入啟事,悉登臺閣。今人雖曰「詩文百篇」,誰復聞有薦 一人者哉!

《見聞錄》:「洪熙改元,朝廷遣進士齎敕訪文儒於常蘇 松三郡。郡守熊侯觀以鄭觀先生應詔,同舉十一人試天曹,以先生為首。會仁廟上賓,不果用。太傅安遠 侯柳公昇,遂請公於朝,以為子師。柳公歿,子溥嗣。先 生上疏辭歸,特旨授訓導,仍館其家。蓋列侯之第有 訓導者,自先生始。無何,禮部尚書胡公薦,升廣東道」 御史,轉江西道,自冷局陟顯官,如先生者,亦前此不 多見也。

《湖廣通志》:「艾良字楚善,監利人。為人沉靜寡言,於物 無忤。時詔廷臣各舉所知,裴汝器為御史,獨薦艾,遂 拜監察御史。」

《見聞錄》:上海談侍郎,景泰丁丑登進士,觀政吏部時 鹽山王忠肅為冢宰,風岸孤峭,意輕南士,見公瞿然 曰:「南方有此人耶!」因授驗封主事。甫一年,擢員外,又 擢郎中。公性開朗,忠肅愛之。英廟每見忠肅,輒以公 隨。上問之,忠肅以公名對曰:「臣老矣,於聖諭恐有遺 忘,此郎代臣志之,且其人可信也。」上因欲大用之,忠 肅謂公「年少資淺,他日用之未晚。」久之,累官工侍。忠 肅之病也,日侍湯藥於左右,及其卒也,祀之別室。夫 忠肅薦公於上,而不欲其早用。公不早用,而不憾於 忠肅,且沒身祀之不怠。無論逢蒙之弓,即翟公客,能 無愧死!

《明代典則》:成化元年春正月,詔王竑為兵部尚書,李 秉為左都御史。先是,兵書及左都缺,給事中張寧等 欲上疏起秉為兵書,竑掌都察院,請教於內閣李賢, 且求調護。賢視疏稿哂之,謂寧曰:「薦人但當言其人 可用,若預薦某為某官,於事體得無礙乎?」寧深服之, 乃退而易疏以進。翼日,御批以竑為兵部尚書,秉為 左都御史。

孤樹褎談。楊文恪志切匡時,以經筵講學為出治之 本。疏每上,必懇極致意。嘗因地震,劾奏用事大臣,首 薦張元禎、吳寬、李東陽、王鏊、劉戩,宜備日講,讀書宜 用《大學衍義》,時論韙之。吏部尚書王恕被讒,公力言 公卿中不可無恕,所宜優禮,請黜遠讒佞,無為所惑。 楊茂元、盛應期因事獲譴,仍奏乞敘復。他所論薦,如 周瑛、周孟中、王鴻儒、王雲鳳、劉元、劉大夏、謝鐸、林俊 等,皆有時名。

《續文獻通考》:憲宗成化十九年九月,授吏部聽選舉 人陳獻章為翰林檢討。獻章,廣東新會人。巡撫廣東, 都御史朱永等薦其學行可以追匹古人,乞以禮徵 聘。吏部謂獻章乃聽選舉人,非隱士比。遂移文取至 京,欲考試職事。獻章奏言:「臣以舊疾未平,未能就試。 母年七十有九,乞放歸侍養。」上特授以翰林檢討,聽 歸。一時推尊之,目為「道學。」

世宗嘉靖二年,生員文徵明以巡撫薦,八年,儒士葉 幼學以輔臣薦,俱授待詔。

《陝西通志》:「呂潛,嘉靖丙子舉人,師事呂涇野,言動率 以涇野為法。時詔有司推擇舉人中行誼修者,特擢 以風士習。撫按交章,以潛名上,授國子學正。」

《吉安府志》:「胡行恭字民敬,泰和人。幼孤,穎敏強記。家 貧,為童子師,取資供母。晨起櫛沐,伺寢問所宜,日以 為常。母既沒,家無餘資,或竟日絕炊,手卷坐中庭,曠 然若不為意。性好讀書,貧不能購,則時時從人乞假, 手錄至數十部。殫思天人之際,究極物理之原,每有 意會,輒箋疏其義,故善。里中刑部郎周尚化周砥節」 剛廉,乃獨推重行恭。一日貽書,議及詔旨裁抑生員 可否,行恭報書至再,極陳其不可狀,且曰:「裁抑之說, 起於青衿之子請謁公事,假私蹊以備員名,此固流 弊之甚。」僕則以為周士之貴,秦士之賤,皆有由來,非 可以一一罪士也。夫欲導為射,示人操矢;欲導為御, 示人執轡。今盡以科舉而督實行,是「猶誨射而示轡, 誨御而示矢也,豈可值乎?故科舉之外,必行薦舉,則 篤行之風倡;必坐舉主,則憑私之路塞。就有憸邪之 人,懷無狀之心者,不得廁其間矣。乃欲為定額以抑 之,不亦後乎!」周得書歎服,且曰:「使薦舉法行,則首詣 公車,舍行恭其誰耶?」行恭雖伏蓬虆,不忘當時。其誨 子以實行為學,而戒務名,富貴利達,一不置諸口子 天鳳能遵其教。嘗從雩都何公、秦黃公弘綱聞陽明 先生之學,初疑信半,久之中夜體認,瞿然有悟,曰:「是 有本之學也。」乃著《自信篇》。又以理非在外,特著《理論》, 以正後儒之誤雲。

《觚不觚錄》:萬曆之庚辰,南京兵部主事趙君世卿上 疏,極言時政之弊,皆刺譏江陵大怒,旬日間,吏部為 陞楚府長史。明年,南京考察,遂斥之。壬午,江陵沒。明 年,其事敗,言官乃交薦趙君為禮部郎中。

《名山藏》:「鄧元錫,字汝極,南城人。博覽經史,久之有志 為己之學。范淶為南城令,以與南昌布衣章潢、安福 舉人劉元卿並薦。萬曆初,祭酒趙用賢復以為言,徵 詣京師,辭疾不赴。當道先後薦聞,神宗以翰林待詔 徵之,有司勸駕,敦促就道,竟卒於途。」

《湖廣通志》:「傅如圭,字元鍚,時特行保舉法,撫院以如 圭應詔赴部試,授知縣。」

《山西通志》:「李初茂字芬芳,李初蓁字漪芳,俱介休縣生員。嘗讀書於邑之東,未幾,主人故於旅次,初蓁哀 其客死子幼,不憚跋涉,迎其櫬而歸葬。人咸嘆曰:『一 死一生,乃見交情。漪芳其今人中之古人乎!門人張 家慶入庠,備金致謝,初茂曰:『友誼之薄,由言利而忘 義也。師弟之間,焉可以貨取乎』?固卻不受。友人隆天』」 台遭難遠遁,二人得情,力為解平之,絕口不言所以。 後天台知之,歎曰:「勞而不伐,二先生真古君子也。」懷 宗時,詔舉賢良,同邑張侍御煖舉初茂雲,衾影不愧, 孝友特聞,且樂善育材,平心恕物。汾陽張給諫第元 舉初蓁雲厭絕俗學,自不赴考,因而博極群書,明道 敦行,處貧泰然。詔賜徵聘,俱辭不就。

薦舉部雜錄

[編輯]

《大戴禮》:「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 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不貢士。一則黜爵,再則 黜地,三則黜爵,地畢矣。」

《尸子》:「人知用賢之利也,不能得賢,其何故也?夫買馬 不論足力,以白黑為儀,必無走馬矣;買玉不論美惡, 以大小為儀,必無良寶矣。舉士不論才,而以貴勢為 儀,則伊尹、管仲不為臣矣。」

《漢書》:「三公辟召,以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二曰通 經學,三曰曉法令,四曰剛毅多略。」

《孔帖》:「惟賢知賢,聖人篤論。身苟濫進,庸及知人。不擇 舉者之賢,而擇所舉之不濫,不可得已。」

《陸贄奏議》:「諸司所舉皆有情故,兼賄賂不得實才。臣 請陛下當使所言之人詳陳所犯之狀,某人受賄,某 舉有情,陛下然後以事質於臣,臣復以事質於舉主。 若便首服,則據罪抵刑;如或有詞,則付法閱實。」 《老學庵筆記》:「豐相之於舒信道、鄒志完於呂望之,其 為人似不類,然相與皆厚甚,不以鄉里及同僚故也。 相之」為中司時,猶力薦信道、志完,元符中進用,則實 由望之薦也。及以直諫遠竄,望之坐薦非其人褫官。 《謝表》云:「臣之與浩,實匪素交。以其嘗備學校之選於 先朝,能陳詩賦之非於元祐,比緣薦士,遂取充員。豈 期螻蟻之微,自速雷霆之譴。」其敘陳終不以志完為 非,亦不易矣。

《日知錄》:「明主勞於求賢而逸於任人。」《韓非子》云:「王登 為中牟令。」呂氏春秋作任登言中牟士中章、胥己襄主曰:「子 見之,我將以為中大夫。」其相室曰:「中大夫,晉重列也。 今無功而受君,其耳而未之目邪?」襄主曰:「我取登,既 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 已也。」此《執要》之論也。善乎,子夏之告樊遲也,曰:「舜有 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 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唐書》:崔祐甫為相,薦舉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 行,日除十數人。未逾年,除吏幾八百員,多稱允當。帝 嘗謂曰:「人言卿擬官多親舊,何邪?」對曰:「陛下令臣進 擬庶官,夫進擬者必悉其才行,若素不知聞,何繇得 其實。」帝以為然。以德宗之猜忌而猶能聽之,愈乎近 代之人主也。

正統三年十一月乙未,行在通政司左通政陳恭言: 「古者擇任庶官,悉由部選,是以職任專而事體一。頃 者令朝臣各薦所知,恐開私謁之門,而長奔競之風。 乞令杜絕,一歸銓部。」事下行在吏部尚書郭璡等覆 奏曰:「往時朝廷慮典銓者未盡知人,故敕廷臣各舉 所知,其法良矣。脫有徇私,邦憲昭然,誰肯同蹈。今恭 聽流言,而尼良法未見其當也,乞令仍舊。」從之。 吳思菴以儒醫薦舉,歷御史以至都憲;況鍾以吏才 薦舉,仕至蘇州知府,並為一時名臣。自後進士之科 日重,薦舉之塗漸淹。至天順初,吳康齋之一薦,舉世 驚訝,而康齋亦不敢安於其位。薦舉之事,自後絕響。 《賓興總論》:太祖起自淮濠,定鼎金陵,平一天下,凡所 任用輔佐之臣,無非薦舉辟召,如宋濂、劉基、章溢、葉 琛,則胡大海所薦也;王褘、王大錫,則李文忠所薦也。 洪武中所行今科舉法,每科所取不過數十人,而與 薦辟之士同登並用,下至正統、景泰間,猶如故也。以 故楊文貞以白衣薦舉,歷編修而入內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