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一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辟署部藝文二

  送嚴維赴河南充嚴中丞幕府

              唐劉長卿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    前人

  送李校書赴東浙幕府     前人

  送韋侍御湖南幕府     李嘉祐

  送崔校書赴梓幕      司空曙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      韓愈

  送石處士赴河陽幕      前人

  贈友入罷舉赴辟命二首   杜荀鶴

  送鄭谷先輩赴汝州辟命    張喬

  送鄭侍御赴汴州辟命     前人

  送河西從事         前人

  送戴迪赴鳳翔幕府      韓翃

  送劉評事赴廣州使幕     前人

  送李司直歸浙東幕兼寄鮑將軍

               朱長文

  送宋校書赴宣州幕      李端

  送杜顗赴潤州幕       杜牧

  送崔琦赴宣州幕       盧綸

  送徐員外赴河中從事     姚合

  送陳倜赴江陵從事      前人

  送韋校書佐靈州幕     朱慶餘

  送韓校書赴江西幕      前人

  送陳校書赴蔡州幕     章孝標

  送張員外西川從事      許棠

  送孫霽書記赴壽陽辟命    李中

  送朐山孫明府赴壽陽幕府辟命 前人

  送姚郜先輩赴汝州辟     李頻

  送黃秀才姑孰辟命      徐鉉

  送從兄赴臨川幕       前人

  送張諷寺丞赴青州幕   宋梅堯臣

  鄭戭及第東歸後赴洋州幕   前人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參惠州軍      前人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      程頤

  送范署赴天雄李太尉辟命二首 石介

  小詩奉送擇之仁友赴漕臺之招後篇喜趙公

  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別懷黯然不能成

  章亦足以見區區也二首    朱熹

  送何彥敬赴山東憲幕   元僧大訢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    明徐賁

  送張孟孺          范汭

  賦得雙佩劍送方生趨幕府   潘緯

  醉中走筆送茂修赴留京督府幕

               程嘉燧

 辟署部紀事一

選舉典第六十一卷

辟署部藝文二

[編輯]

《送嚴維赴河南充嚴中丞幕府》

[編輯]

唐劉長卿

久別邪溪客,來乘使者軒。用才榮入幕,扶病喜同樽。 山屐留何處,江帆去獨翻。莫情思鏡水,秋夢識雲門。 蓮府開花萼,桃園寄子孫。何當舉嚴助,遍沐漢朝恩。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
前人

[編輯]

吏道豈易愜,如君誰與儔。逢時將騁驥,臨事無全牛。 鮑叔幸相知,田蘇頗同遊。英資挺孤秀,清論含古流。 出塞佐持簡,辭家擁鳴騶。憲臺貴公舉,幕府資良籌。 武士佇明試,皇華難久留。《陽關》望天盡,洮水令人愁。 萬里看一鳥,曠然煙霞收。晚花對古戍,春雪含邊洲。 道路難暫隔,音塵那可求。他時相望處,明月西南樓。

《送李校書赴東浙幕府》
前人

[編輯]

方從大夫後,南去會稽行。淼淼滄江外,青青春草生。 芸香辭亂事,梅吹動軍聲。應訪王家宅,空憐江水平。

《送韋侍御湖南幕府》
李嘉祐

[編輯]

執憲隨征虜,逢秋出故關。雨多愁郢路,葉下識衡山。 地遠從軍樂,兵強分野閒。皇家不易將,此去未應還。

《送崔校書赴梓幕》
司空曙

[編輯]

碧峰天柱下。鼓角鎮南軍管記催飛檄。蓬萊輟校文。 棧霜朝似雪。江霧晚成雲。想出褒中望。巴庸方路分。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
韓愈

[編輯]

「憶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稱。君頤始生鬚,我齒清如冰。 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一別詎幾何,忽如隔晨興。 我齒豁可鄙,君顏老可憎。相逢風塵中,相視迭嗟矜幸同學省官,末路再得朋。東司絕教授,遊宴以為恆。 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雪逕抵樵叟,風廊折談僧。 陸渾桃花間,有湯沸如烝。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 洲沙厭晚坐,嶺壁窮晨昇。沈冥不計日,為樂不可勝。 遷滿一已異,乖離坐難憑。行行事結束,人馬何蹻騰。 感激生膽勇,從軍豈嘗曾。洸洸司徒公,天子爪與肱。 提師十萬餘,四海欽風稜。河北兵未進,蔡州帥新薨。 曷不請掃除,活彼黎與烝。鄙夫誠怯弱,受恩愧徒弘。 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又欲面言「事,上書求詔徵。 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惟當待責免,耕斸歸溝塍。 今君得所附,勢若脫韝鷹。檄筆無與讓,幕謀職其膺。 收績開史牒,翰飛逐溟鵬。男兒貴立事,流景不可乘。 歲老陰沴作,雲頹雪翻崩。別袖拂洛水,征車轉崤陵。 勤勤酒不進,勉勉恨已仍。送君出門歸,愁腸若牽繩。 默坐念語笑,癡如遇」寒蠅。策馬誰可適,晤言誰為應。 席塵惜不掃,殘樽對空凝。信知後會時,日月屢環緪。 生期理行役,歡緒絕難承。寄書惟在頻,無恡簡與憎。

《送石處士赴河陽幕》
前人

[編輯]

長把《種樹書》,人云避世士。忽騎將軍馬,自號《報恩子》。 風雲入壯懷,泉石別幽耳。鉅鹿師欲老,常山險猶是。 豈惟彼相憂,固是吾徒恥。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贈友人罷舉赴辟命二首》
杜荀鶴

[編輯]

罷卻名場擬入秦,南行無罪似流人。縱經商嶺非馳 驛,須過長沙弔逐臣。舶載海奴鐶硾耳,象駝蠻女綵 纏身。如何待取丹霄桂,別赴嘉招作上賓。

又             《前人》:

連天一水浸吳東,十幅帆飛二月風。好景採拋詩句 裏,別愁驅入酒杯中。漁依岸柳眠圓影,鳥傍巖花戲 暖紅。不是桂枝終不得,自緣年少好從戎。

《送鄭谷先輩赴汝州辟命》
張喬

[編輯]

看花興未休,已散《曲江遊》。載筆離秦甸,從軍過洛州。 嵩雲將雨去,汝水背城流。應念依門客,蒿萊滿徑秋。

《送鄭侍御赴汴州辟命》
前人

[編輯]

官從諫署清,暫去佐戎旌。朝客多相戀,吟僧欲伴行。 河冰天際白,嶽雪眼前明。即見東風起,梁園聽早鶯。

《送河西從事》
前人

[編輯]

結束佐戎旃,河西住幾年。隴頭隨日去,磧裏寄星眠。 水近沙連帳,程遙馬入天。聖朝思上策,重待奏《安邊》。

《送戴迪赴鳳翔幕府》
韓翃

[編輯]

青春帶文綬,去事魏徵西。上路金羈出,中人玉著齊。 當歌酒萬斛,看獵馬千蹄。自有從軍樂,何須怨解攜。

《送劉評事赴廣州使幕》
前人

[編輯]

征南官屬似君稀,才子當今劉孝威。蠻府參軍趨傳 舍,交州刺史拜行衣。前臨瘴海無人過,卻望衡陽少 鴈飛。為報蒼梧雲影道。明年早送客帆歸。

《送李司直歸浙東幕兼寄鮑將軍》

[編輯]

朱長文

翩翩書記早曾聞,二十年來願見君。今日相逢悲白 髮,同時幾許在青雲。人從北固山邊去,水到西陵渡 口分。會作王門曳裾客,為余前謝鮑將軍。

《送宋校書赴宣州幕》
李端

[編輯]

浮舟壓芳草,容裔逐江春。遠避看書吏,行當入幕賓。 「夜潮衝老樹,曉雨破輕蘋。鴛鷺多傷別,欒家德在人。」

《送杜顗赴潤州幕》
杜牧

[編輯]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門欄不覺深。直道事人男子 業,異鄉加飯弟兄心。還須整理韋弦佩,莫獨矜誇玳 瑁簪。若去「上元懷古處,謝安墳下與沈吟。」

《送崔琦赴宣州幕》
盧綸

[編輯]

五馬臨流待幕賓,羨君談笑出風塵。身閒就養寧辭 遠,世難移家莫厭貧。天際曉山三峽路,津頭臘市九 江人。何處遙知最惆悵,滿湖青草鴈聲春。

《送徐員外赴河中從事》
姚合

[編輯]

赤府從軍美,儒衣結束輕。涼飈下山寺,曉浪滿關城。 閒坐饒詩景,高眠長道情。將軍不戰術,計日立功名。

《送陳倜赴江陵從事》
前人

[編輯]

荊州從事眾皆聞,幕下今朝又得君。才子何須藉科 第,男兒終久要功勳。江村竹樹多於草,山路塵埃半 是雲。新什定知饒景思,不應一向賦《從軍》。

《送韋校書佐靈州幕》
朱慶餘

[編輯]

「共知行處樂,猶惜此時分。職已為書記,官曾校《典墳》。」 寒城初落葉,高戍遠生雲。邊事何須問,深謀祇在君。

《送韓校書赴江西幕》
前人

[編輯]

從軍五湖外,終是稱詩人。酒後愁將別,途中卻過春。 山橋槲葉暗,水館燕巢新。驛舫迎應遠,京書寄自頻。 野情隨到處,公務日關身。久共趨名利,龍鍾獨滯秦。

《送陳校書赴蔡州幕》
章孝標

[編輯]

天假縱橫入幕籌,東南頓減一方憂。行齎健筆辭天 閣,坐見妖星落蔡州。青草袍襟翻日腳,黃金馬鐙照 旄頭。此行領取從軍樂,莫慮功名不拜侯。

《送張員外西州從事》
許棠

[編輯]

「為郎不入朝,自是赴嘉招。」豸角初離首,金章已在腰劍橫陰綠野,棧響近丹霄。迎驛應相續,懸愁去路遙。

《送孫霽書記赴壽陽辟命》
李中

[編輯]

辟命羨君赴,其如愴別情。酒闌汀樹晚,帆展野風生。 淮靜寒煙斂,村遙夜火明。醉沈朐嶺夢,吟達壽春城。 舊友搖鞭接,元戎掃榻迎。雪晴蓮幕啟,雲散桂山橫。 王粲從軍畫,陳琳草檄名。知君提健筆,重振此嘉聲。

《送朐山孫明府赴壽陽幕府辟命》
前人

[編輯]

堪羨元戎虛右席,便承綸綍起金臺。菊叢憔悴陶潛 去,蓮幕光輝阮瑀來。好向尊壘陳妙畫,定應書檄播 雄才。預愁別後相思處,月入閒窗遠夢迴。

《送姚郜先輩赴汝州辟》
李頻

[編輯]

行李事寒天,東來聘禮全。州當定鼎處,人去偃戈年。 雷雨依嵩嶺,桑麻接楚田。遙知清夜作,不是借戎篇。

《送黃秀才姑孰辟命》
徐鉉

[編輯]

世亂離情苦,家貧色養難。水雲孤櫂去,風雨暮春寒。 幕府才方急,騷人淚未乾。何時王道泰,萬里看鵬摶。

《送從兄赴臨川幕》
前人

[編輯]

梁王藉寵就東藩,還召鄒枚坐兔園。今日好論天下 事,昔年同受主人恩。石頭城下春潮滿,金柅亭邊綠 樹繁。惟有音書慰離別,一盃相送別無言。

《送張諷寺丞赴青州幕》
宋·梅堯臣

[編輯]

「朝廷久清明,賢相出賢牧。賢牧又選賢,森森備官屬。 是以邦政修,良農播嘉糓。上無租賦逋,下有囷廩蓄。 往者河朔饑,奔送劇鳧鶩。富公鎮青社,有來咸鞠育。 病者調藥劑,起者飼饘粥。老稚四十萬,瘦骨生壯肉。 鄉縣將遣歸,田園皆可復。為之置長犁,為之置黃犢。 既完身上衣,又付橐中粟。庭下再拜辭,望城皆感哭。」 他人守一方,境內猶不足。至今趙魏間,食飲常酹祝。 富公離山東,寇盜頗狂觸。堂堂高平公,德業人所伏。 幕府得才謀,螻蟻不勞撲。上體憂勤心,掃滅得神速。 張侯三十餘,瑩若無玷玉。八字分濃眉,純漆點雙目。 昨日奉辟書,氣貌寧近俗。言從必磊落,事果無屈縮。 他時為書功,誰惜千毫禿。

《鄭戭及第東歸後赴洋州幕》
前人

[編輯]

郤生方得桂,王粲始從戎。一舸辭吳會,單車入漢中。 亂山雲木古,側徑野泉通。欲識風煙美,心知故國同。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
王安石

[編輯]

韓侯冰玉人,不可塵土雜。官雖眾俊後,名字久訇磕。 并州天下望,撫字威愛愜。千金棄不惜,賓客常滿閤。 遙聞條風高,為子置一榻。親交西門餞,百馬驕雜遝。 子材宜用世,談者為嗚咽。矧今名主人,氣力足呵欱。 推賢為時輔,勢若朽易拉。會當薦還朝,立子在閶闔。 惜哉秣騏驥,賦以《升龠合》。咨予棲棲者,氣象已摧塌。 「他年佐方州,《說將》尚不納。況於聲勢尊,豈易取酬答。 有如持寸莛,未足感鼞鞳。」顧於山水間,意願多所合。 匡廬與韶石,少小已嘗蹋。風游會稽春,雪宿天柱臘。 淮湖江海上,慣食蝦蟹蛤。西南窮岷嶓,東北盡濟漯。 身雖未嘗歷,魂夢已稠沓。荊溪最所愛,映燭多廟塔。 溪果點丹漆,溪花團繡罨。扁舟信所過,行不廢樽榼。 一從捨之去,霜雪行滿頷。思之不能寐,蹙若䖟蚋噆。 方將築其濱,畢景謝噂𠴲。安能孤此意,顛倒就衰颯。 唯子余所向,嗜好比鶼鰈。何時歸相過,游屐尚可蠟。

《送子思兄參惠州軍》
前人

[編輯]

「沄沄曲江水,天借九秋色。樓臺飛半空,秀氣盤《韶》石。」 載酒填里閭,吹花換朝夕。笙簫震河漢,錦繡爛冠幘。 地靈瘴癘絕,人物傾南極。先朝有名臣,臥理訟隨息。 稍稍延諸生,談笑與賓客。子來適妙年,謁入交履舄。 寂寥九齡後,此獨望一國。虞翻禮丁覽,韓愈俟趙德。 孤岸鎮頹波,俗流未易識。我方文葆中,旋逐旌旗績。 「去思今豈忘,耳目熟遺跡。吏含殷勤言,俛仰問乖隔。 當時府中兒,侵尋鬢邊白。下帷雖著書,不救饑寒迫。 謂宜門闌士,宦路久烜赫。奈何猶差池,更捧丞掾檄。 驥摧千里蹄,鵬墮九宵翮。人生無巧愚,天運有通塞。 試觀馳騁人,意氣宇宙窄。榮華去路塵,謗辱與山積。 優游祿仕間,較計誰得失。送君強成」歌,陟岵翻感激。

《聞侯舅應辟南征詩》
程頤

[編輯]

辭華奔競至道離,茫茫學者爭驅馳。先生獨奮孟軻 舌,扶持聖教增光輝。志期《周禮》制區夏,人稱孔子生 關西。當塗聞聲交薦牘,蒼生無福徒爾為。道大不為 當世用,著書將期來者知。今朝有客關內至,聞從大 幕征南垂。南垂凶寇陷州郡,久張螳臂抗天威。聖皇 赫怒捷音緩,虎侯秉鉞驅熊羆。安才未得天下宰,良 謀且作軍中師。蕞爾小蠻何足殄,庶幾聊吐胸中奇。

《送范署赴天雄李太尉辟命二首》
石介

[編輯]

我家泰山徂徠間,濃嵐潑翠粘衣冠。君來訪我茅屋 下,正直山色含春寒。終日把酒對山坐,幾片山色落 酒盤。峰頭空好望無倦,篘裏酒多傾不乾。臨行再拜 殷勤別,請我一言披心肝。吾貧無錢以贈君,門前峨 峨橫兩山。願君節似兩山高,眼看富貴如鴻毛。

伯樂之廄無駑駘,豫章之林多瑰材。相君新坐碧油
考證
幢,之子直上黃金臺。秋風蕭蕭動笳鼓,落葉摵摵鳴

樽罍。將軍手持十萬騎,陣前號令如疾雷。從事借籌 為決勝,運於掌上何恢恢。蠢茲元昊命螻蟻,西師堂 堂難當哉。況我賢相賢從事,北門無憂宜大開。

小詩奉送擇之仁友赴漕臺之招後篇喜趙公

[編輯]

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別懷黯然,不能成章,亦足以見區區也。二首    朱熹

之子論交久,深衷兩自知。提攜方有賴,離索遽成悲。 聖處應無數,書來肯見私。臨分莫惆悵,努力共心期。

「珍重東臺老,英聲舊所聞。能懷吐哺意,豈但枉書勤。」 「得士看如許,持心定不群。願言推此志,清濁見朋分。」

《送何彥敬赴山東憲幕》
元·僧大訢

[編輯]

風物中州美,人材聖代優。恢恢光岳合,肅肅羽儀修。 省署千官盛,臺綱眾目收。諸公多汲黯,文掾獨何休。 健筆回天險,精機洞鬼幽。霆奔群蟄奮,鼇負五山浮。 責己常存恕,知人庶寡尤。平生周《禮》樂,後世魯《春秋》。 西極銷鋒鏑,坤維得綴旒。元功推衛霍,首罪竄共兜。 陳寶無祠雉,桃林已放牛。九天行日月,一命重山丘。 「幕府非閒散,山東且勝遊。飆車馳羽檄,霜刃避吳鉤。 白下諸侯酒,淮南使者舟。風清捎退鷁,月冷動潛虯。 歷數無雙士,誰為第一流。託交慚素昧,道術得相求。 塵土緇衣涴,山林白髮羞。送君因有感,暮色起滄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
明·徐賁

[編輯]

上將初分閫,儒官解習兵。風旗春獵野,雪帳夜歸營。 洮水從岷下,祁山入隴平。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

《送張孟孺》
范汭

[編輯]

明時尚文不尚武,屈膝低眉誰比數。祖宗汗馬無乃 勞,今日橫金視猶土。將軍素多林下風,操觚羞與荷 戟同。名高翻遣身難避,幕府喧傳辟書至。欲甘小草 多苦辛,白雲堪臥其如貧。生憎朋舊問出處,此意悠 悠難告人。

《賦得雙佩劍送方生趨幕府》
潘緯

[編輯]

延津雙玉虹,神物合雌雄。易用千金購,難為一割功。 塵埋餘斗氣,歲遠結陰風。感激封侯去,龍鳴出匣中。

《醉中走筆送茂修赴留京督府幕》

[編輯]

程嘉燧

「少年好文兼愛武,一朝破產誰比數。得君昂藏未可 輕,不用人看尚如虎。囂然材氣凌萬夫,安能低頭自 拜趨。舊京公侯擁貔虎,食舍歌魚知有無。」「書生袞袞 登樞要,時清只合容常調。何由頓使一軍驚,且須先 與群兒笑。如吾萬事無可為,饑來也忍賢妻誚。」

辟署部紀事一

[編輯]

《漢書兒寬傳》:「寬,千乘人也。以射策為掌故,功次補廷 尉文學。《卒史》:寬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 於武,口弗能發明也。時張湯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 史法律之吏,而寬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 曹,除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還至府上畜簿,會廷 尉時有疑奏,已再見郤矣。掾史莫知所為,寬為言其」 意,掾史因使寬為奏。奏成,讀之皆服,以白廷尉。湯大 驚,召寬與語,乃奇其材,以為掾上寬所作奏,即時得 可。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 言兒寬。上曰:「吾固聞之久矣。」湯由是鄉學,以寬為《奏 讞》。掾以古法義決疑獄,甚重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 寬為掾。

《蕭望之傳》:「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徙杜陵。家世 以田為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事同縣後倉且十年, 以令詣太常受業,復事同學博士白奇。又從夏侯勝 問《論語》禮服,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軍霍光秉 政,長史丙吉薦儒生王仲翁與望之等數人,皆召見。 先是左將軍上官桀與蓋主謀殺光,光既誅桀等後」, 出入自備。吏民當見者,露索去刀兵,兩吏挾持,望之 獨不肯聽,自引出閤,曰:「不願見。」吏牽持匈匈。光聞之, 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說光曰:「將軍以功德輔幼主, 將以流大化,致於洽乎?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 願自效,以輔高明。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 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於是光獨不除 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補大將軍史。三歲間,仲翁至光 祿大夫、給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為郎,署小苑東門 候。仲翁出入,從倉頭廬兒下車,趨門傳呼甚寵,顧謂 望之曰:「不肯錄錄,反抱關為?」望之曰:「各從其志。」後數 年,坐弟犯法不得宿衛,免歸為郡吏。及御史大夫。魏 相除望之為屬。

《尹翁歸傳》:「翁歸字子兄,河東平陽人也。為獄小吏,曉 習文法,喜擊劍,人莫能當。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諸 霍在平陽,奴客持刀兵入市鬥變,吏不能禁。及翁歸 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餽,百賈畏之。後去吏居 家,會田延年為河東太守,行縣至平陽,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親臨見,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閱數十」 人,次到翁歸,獨伏不肯起,對曰:「翁歸文武兼備,唯所 施設。」功曹以為此吏倨傲不遜,延年曰:「何傷?」遂召上 辭問,甚奇其對,除補卒史,便從歸府,案事發姦,窮竟 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歸,徙署督郵 馮奉世傳。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昭帝時,以功次補 武安長,失官,年三十餘矣。乃學《春秋》,涉大義,讀兵法 明習。前將軍韓增奏以為軍司空令。本始中從軍擊 匈奴,罷復為郎。

《陳湯傳》:「湯為射聲校尉,坐免。大將軍王鳳奏以為從 事中郎,莫府事一決於湯。」

《王尊傳》:「尊給事太守府,問詔書行事,尊無不對,太守 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獄。久之,尊稱病去,事師郡 文學官,治《尚書》《論語》,略通大義。復召署守屬治獄,為 郡決曹史。」

《諸葛豐傳》:「豐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貢禹為 御史大夫,除豐為屬,舉侍御史。」

《孫寶傳》:「寶以明經為郡吏,御史大夫張忠辟寶為屬, 欲令授子經,更為除舍,設儲偫。寶自劾去,忠固還之, 心內不平。後署寶主簿,寶徙入舍,祭竈請比鄰。忠陰 察怪之,使所親問寶:前大夫為君設除大舍,子自劾 去者,欲為高節也。今兩府高士,俗不為主簿,子既為 之徙舍,甚說,何前後不相副也?寶曰:『高士不為主簿, 而大夫君以寶為可。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獨自高?前 日君男欲學文,而移寶自近。《禮》有來學,義無往教,道 不可詘,身詘何傷!且不遭者可無不為,況主簿乎』!」忠 聞之,甚慚。寶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剛直不苟合,常 稱疾不肯仕。寶以恩禮請文欲為布衣友,日設酒食, 妻子相對。文求受署為掾,進見如賓禮。數月,以立秋 日署「文東部督郵。」

《原涉傳》:「涉字巨先,父為南陽太守,天下殷冨,大郡二 千石,死,官賦斂送葬皆千萬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 定產業。時又少行三年喪者。及涉父死,讓還南陽賻 送,行喪冢廬三年,繇是顯名京師。禮畢,扶風謁請,為 議曹。」

《陳萬年傳》:「萬年子咸為御史中丞。是時中書令石顯 用事顓權,咸頗言顯短,顯等恨之。時槐里令朱雲殘 酷,殺不辜,有司舉奏未下。咸素善雲,雲從刺候教令, 上書自訟。於是石顯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語, 下獄掠治減死,髡為城旦,因廢。成帝初即位,大將軍 王鳳以咸前指言石顯有忠直節,奏請咸補長史。」 《杜欽傳》:「欽字子夏,少好經書,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 為吏。時帝舅大將軍王鳳以外戚輔政,求賢知自助。 鳳父頃侯禁與欽兄緩相善,故鳳深知欽能,奏請欽 為大將軍軍武庫令,職閒無事,欽所好也。」

《谷永傳》:「永少為長安小吏,後博學經書。建昭中,御史 大夫繁延壽聞其有茂材,除補屬,舉為太常丞。」 《杜鄴傳》:「鄴以孝廉為郎,後以病去。王商為大司馬衛 將軍,除鄴主簿,以為腹心,舉侍御史。」

《毋將隆傳》:「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 軍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中郎,與 參謀議,奏請隆為從事中郎。」

《匡衡傳》:「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 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諸儒為之語曰: 『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衡射策甲科,以不應 令,除為太常掌故,補平原文學。學者多上書薦衡經 明當世,少雙令為文學,就官京師,後進皆欲從衡,平 原衡不宜在遠方。事下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府梁丘』」 賀問衡《對》《詩》諸大義,其對深美。望之奏衡經學精習, 說有師道,可觀覽。宣帝不甚用儒,遣衡歸官,而皇太 子見衡對,私善之。會宣帝崩,元帝初即位,樂陵侯史 高以外屬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前將軍蕭 望之為副。望之名儒,有師傅舊恩,天子任之,多所貢 薦,高充位而已。與望之有隙,長安令楊興說高曰:「將 軍以親戚輔政,貴重於天下無二,然眾庶論議,令問 休譽,不專在將軍者,何也?彼誠有所聞也。以將軍之 莫府,海內莫不仰望,而所舉不過私門賓客,乳母子 弟,人情忽不自知,然一夫竊議,語流天下。夫冨貴在 身而列士不譽,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 其若此,故卑體勞心,以求賢為務。《傳》曰:『以賢難得之 故,因曰『事不待賢』;以食難得之故,而曰飽不待食』。惑 之甚者也!平原文學匡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 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將軍誠召置莫府,學士歙 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以 此顯示眾庶,名流於世。」高然其言,辟衡為議曹史,薦 衡於上,上以為郎中。

《後漢書卓茂傳》:「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初辟丞相府 史,事孔光,稱為長者。」

《董鈞傳》:「鈞字文伯,健為資中人也。建武中舉孝廉,辟 司徒府。」

《魯恭傳》:「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年十五,與弟丕俱居太學,習《魯詩》,閉戶講誦,絕人間事。兄弟俱為諸儒 所稱,學士爭歸之。恭憐丕小,欲先就其名,託疾不仕。 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母強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 留新豐教授。建初初,丕舉方正,恭乃始為郡吏,太傅 趙熹聞而辟之。」

《尹敏傳》:「敏少為諸生,初習《歐陽尚書》,後受古文,兼善 《毛詩》《穀梁》《左氏春秋》。建武二年,上疏陳《洪範》消災之 術。時世祖方草創天下,未遑其事,命敏待詔公車,拜 郎中,辟大司空府。」

《吳良傳》:「良字大儀,齊國臨淄人也。初為郡吏,歲旦與 掾史入賀,門下掾王望舉觴上壽,諂稱太守功德。良 於下坐勃然進曰:『望佞邪之人,欺諂無狀,願勿受其 觴』。」太守斂容而止。讌罷,轉良為功曹,恥以言受進,終 不肯謁。時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署為西曹, 蒼甚相敬愛。

《天中記》:「鄭敬字次卿,汝南人。都尉逼為功曹,辭病去, 於蟻陂之陽,蓬廬蓽門,琴書自娛。世祖公車徵,不行, 記纂《淵海》,幽州牧朱浮年少有俊才,欲厲風節,收士 心,辟召州中名宿,皆引置幕府。」

《後漢書董宣傳》:「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為司徒侯 霸所辟,舉高第,累遷北海相。」

《鮑永傳》:「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時任司 隸校尉,為王莽所殺。永少有志操,習《歐陽尚書》。初為 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路平承望 風旨,規欲害永。太守苟諫擁護,召以為吏,常置府中。 永因數為諫陳興復漢室剪滅篡逆之策,諫每戒永 曰:『君長幾事不密,禍倚人門』。永感其言,及諫卒,自送」 喪歸扶風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趙興到,聞乃歎曰:「我 受漢茅土,不能立節,而鮑宣死之,豈可害其子也!」敕 縣出升,復署永功曹。

《周澤傳》:「澤隱居教授,門徒常數百人。建武末,辟大司 馬府,署議曹祭酒,數月,徵試博士。」

《衛颯傳》:「颯字子產,河內修武人也。建武二年,辟大司 徒鄧禹府,舉能案劇,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名跡。」 《王景傳》:「景少學《易》,遂廣闚眾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 沈深多伎藝,辟司空伏恭府。」

《崔駰傳》:「駰善屬文,竇憲為車騎將軍,辟駰為掾。憲府 貴重掾屬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駰以處士年 少,擢在其間。」

《杜篤傳》:「篤字季雅,京兆杜陵人也。建初三年,車騎將 軍馬防擊西羌,請篤為從事中郎。」

《第五倫傳》:「倫少介然有義行。王莽末,盜賊起,宗族閭 里爭往附之。倫乃依險固,築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 引彊持滿以拒之,銅馬赤眉之屬,前後數十輩,皆不 能下。倫始以營長詣郡鮮于褒,褒見而異之,署為吏。 後褒坐事左轉高唐令。臨去,握倫臂訣曰:『恨相知晚』。 倫後為鄉嗇夫,平徭賦,理怨結,得人歡心。自以為久」 宦不達,遂將家屬客河東,變名姓,自稱王伯齊,載鹽 往來太原、上黨,所過輒為糞除而去,陌上號為「道士」, 親友故人,莫知其處。數年,鮮于褒薦之於京兆尹閻 興,興即召倫為主簿。

《何敞傳》:「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時務,每請召,常稱 疾不應。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禮。」

《樂恢傳》:「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仕本郡吏,太守坐 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坐以抵罪。歸復為 功曹,選舉不阿,請託無所容。同郡楊政數眾毀恢,後 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 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 薦潁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 《張酺傳》:「酺為東郡太守,郡吏王青者,祖文翁,與前太 守翟義起兵攻王莽,及義敗,餘眾悉降,翁獨守節力 戰,莽遂燔燒之。父隆,建武初為都尉功曹。青為小吏, 與父俱從都尉行縣,道遇賊,隆以身衛全都尉,遂死 於難。青亦被矢貫咽,音聲流喝,前郡守以青身有金 夷,竟不能舉。酺見之歎息曰:豈有一門忠義,而爵賞 不及乎?」遂擢用極右曹乃上疏,薦青三世死節,宜蒙 顯異。奏下,三公由此為司空所辟。

《桓榮傳》:「榮少學長安,習《歐陽尚書》。建武十九年,年六 十餘,始辟大司徒府。」

《張興傳》:「興習《梁丘易》,以教授。建武中,舉孝廉為郎,謝 病去,復歸聚徒。後辟司徒馮勤府,勤舉為孝廉,稍遷 博士。」

《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太守魯平請署功曹,不就。平 怒,乃援充以捐溝中,因讁署縣都亭長,不得已,起親 職役。」

《馬融傳》:「『融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大將軍鄧騭聞融名, 召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應命,客於涼州武都漢陽 界中。會羌虜飆起,邊方擾亂,米穀踴貴,自關以西,道 殣相望。融既饑困,乃悔而歎息,謂其友人曰:古人有 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所以然 者,生貴於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滅無貲之軀殆非老、莊所謂也。」故往應騭召。四年,拜為校書郎。 《胡廣傳》:廣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為太傅。 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與故吏陳蕃、李咸並為三司。 蕃等每朝會,輒稱疾避廣,時人榮之。

《周黃徐姜傳序》: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雖周黨之 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蒜,受而 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 勞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 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 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

《周舉傳》:舉博學洽聞,為儒者所宗,延光四年,辟司徒 李郃府。

《楊震傳》:「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 覽,無不窮究。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

震子秉,字叔節,少傳父業,兼明《京氏易》,博通書傳,常 隱居教授。年四十餘,乃應司空辟,拜侍御史。頻出為 豫、荊、徐、兗四州刺史。

《劉寬傳》:「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也。桓帝時,大將軍辟, 五遷司徒長史。」「大將軍」,梁冀也。

《杜喬傳》:「喬字叔榮,河內林慮人也。少為諸生,舉孝廉, 辟司徒楊震府。」

《李膺傳》:「膺初舉孝廉,為司徒胡廣所辟,舉高第,再遷 青州刺史。」

《杜密傳》:「密為人沈質,少有厲俗志,為司徒胡廣所辟。」 《魏朗傳》:「朗詣太學受五經,京師長者李膺之徒爭從 之。初辟司徒府,再遷彭城令。」

《范滂傳》:「滂遷光祿勳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勳,滂執公 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復為太尉 黃瓊所辟。」

《巴肅傳》:「肅初察孝廉,歷慎令、貝丘長,皆以郡守非其 人,辭病去,辟公府。」

《羊陟傳》:「陟少清直,有學行,舉孝廉,辟太尉李固府。」 《張儉傳》:「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 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

《岑晊傳》:「晊有高才,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 太守弘農成璡下車欲振威嚴,聞晊高名,請為功曹。」 《陳翔傳》:「翔少知名,察孝廉,太尉周景辟舉高第,拜侍 御史。」

《何顒傳》:「顒字伯求,南陽襄鄉人也。是時黨事起,天下 多離其難,顒常私入洛陽,有被掩捕者,則廣設權計, 使得逃隱,全免者甚眾。及黨錮解,顒辟司空府,每三 府會議,莫不推顒之長。」

《陳蕃傳》:「蕃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刺史周景辟別駕 從事,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後公府辟舉方正,皆不 就。」

《史弼傳》:「弼少篤學,聚徒數百。仕州郡,辟公府。」

《童恢傳》:「恢少仕州郡為吏,司徒楊賜聞其執法廉平, 乃辟之。」

《王允傳》:「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為郡吏,人有路佛者, 少無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補吏,允犯顏周爭,球怒, 收允欲殺之。刺史鄧盛聞而馳傳,辟為別駕從事,由 是知名,而路佛以之廢棄。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 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三公並辟,以司徒高第為 侍御史。」

《趙戩傳》:「戩字茂叔,長陵人。性質正多謀,客於荊州。及 曹操平荊州,乃辟之,執戩手曰:『恨相見晚』。」

《虞詡傳》:詡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縣舉順 孫,國相奇之,欲以為吏。詡辭曰:「祖母九十,非詡不養。」 相乃止。後祖母終,服闋,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邊讓傳》:讓少辯博,能屬文。大將軍何進聞讓才名,欲 辟命之,恐不至,詭以軍事徵召。既到,署令史,進以禮 見之。讓善占射,能辭對,時賓客滿堂,莫不羨其風。 《趙岐傳》:「岐少明經,有才藝。永興二年,辟司空掾,議二 千石得去官為親行服,朝廷從之。其後為大將軍梁 冀所辟,為陳損益求賢之第,冀不納。舉理劇,為皮氏 長。會河東太守劉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勝代之, 岐恥疾宦官,即日西歸。京兆尹延篤復以為功曹。先 是,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進 不由德」,皆輕侮之。岐及從兄襲又數為貶議,玹深毒 恨。延熹元年,玹為京兆尹,岐懼禍及,逃避之,自匿姓 名,賣餅北海市中。安丘孫嵩遊市,見岐,察非常人,遂 以俱歸,藏岐複壁中。數年後,諸唐死滅,因赦乃出。三 府聞之,同時並辟。九年,乃應司徒胡廣之命。

《盧植傳》:「植為尚書,免官,隱於上谷,不交人事。冀州牧 袁紹請為軍師。」

《孔融傳》:「融字文舉,辟司徒楊賜府。河南尹何進當遷 為大將軍,楊賜遣融奉謁賀,進不時通融,即奪謁還 府,投劾而去。河南官屬恥之,私遣劍客欲追殺融。客 有言於進曰:『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 方之士引領而去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於天 下』。進然之,既拜而辟融,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趙舍不同,託病歸家。後辟司空掾,拜中軍候,在職三日, 遷虎賁中郎將。

《劉表傳》:「表姿貌溫偉,與同郡張儉等俱被訕議,號為 『八顧。詔書捕案黨人,表亡走得免。黨禁解,辟大將軍 何進掾』。」

《鄭元傳》:「元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學徒相隨,數百千 人。及黨事起,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 隱修經業,杜門不出。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 而辟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遂迫脅元,不得已 而詣之。進為設几杖,禮待甚優。元不受朝服,而以幅 巾見,一宿逃去。」

《申屠蟠傳》:蟠字子龍,陳留外黃人。同郡蔡邕深重蟠, 及被州辟,乃辭讓之曰:「申屠蟠稟氣元妙,性敏心通, 喪親盡禮,幾於毀滅,至行美義,人所鮮能,安貧樂潛, 味道守真,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方之於邕, 以齒則長,以德則賢。後郡召為主簿,不行,遂隱居精 學,博貫五經,兼明圖緯。太尉黃瓊辟,不就。」

《高士傳》:「姜岐,字子平,漢陽上邽人也。少失父,獨以母 兄居。治《書》《易》《春秋》。恬居守道,名重西州。延熹中,沛國 橋元為漢陽太守,召岐,欲以為功曹,岐稱病不就。元 怒,敕督郵尹益收岐,若不起者,趣嫁其母,而後殺岐。 益爭之,元怒,益撾之。益得杖,且諫曰:『岐少修孝義,棲 遲衡廬,鄉里歸仁,名宣州里,實無罪狀,益敢以死守 之』。」元怒乃止。岐於是高名逾廣。

《蜀志劉焉傳》:「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後以師祝 公喪去官,居陽城山,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辟司徒 府。」

《周群傳》:「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也。父舒。群少受學於 舒,專心候業。於庭中作小樓,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 於樓上視天災,纔見一氣,即白群,群自上樓觀之,不 避晨夜。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州 牧劉璋辟以為師友從事。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劉琰傳》:「琰字威碩,魯國人也。先主在豫州,辟為從事, 以」其宗姓,有風流,善談論,厚親待之,遂隨從周旋,常 為賓客。先主定益州,以琰為固陵太守。

《劉巴傳》:「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也。少知名,荊州牧劉 表連辟及舉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荊州,先主奔 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辟為 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 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為恨,巴復從交阯至蜀。 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諸葛孔」 明數稱薦之。先主辟為「左將軍西曹掾。」

《龐統傳》:統字士元,襄陽人也。郡命為功曹。先主領荊 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 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見與善,譚 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糜竺傳》:「竺字子仲,東海胊人也。徐州牧陶謙辟為別 駕從事,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 皆去官,隨先主周旋。先主將適荊州,遣竺先與劉表 相聞,以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孫乾傳》:「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領徐州,辟為從事, 後隨從周旋。」

《簡雍傳》:「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 旋。先主至荊州,雍與糜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 《伊籍傳》:「籍字機伯,山陽人。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 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秦宓傳》:宓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就。先主定 益州,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 稱曰:「仲父益州,辟為從事祭酒。」先主既稱尊號,將東 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建 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 郎將,長水校尉。

《董和傳》:「和為益州太守。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 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 可替否,共為交歡。」

《襄陽耆舊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兄弟五人並 有才名,而良稱白眉。先主領荊州,辟良為從事。」 《蜀志廖立傳》:「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先主領荊州牧, 辟為從事。年末三十,擢為長沙太守。」

《楊儀傳》:「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 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為功曹,遣奉 使西詣先主。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 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 尚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 遷遙署弘農太守。建興二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 事,遷長史。

《費詩傳》:「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也。劉璋時為綿竹令。 先主攻綿竹時,詩先舉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 牧,以詩為督軍從事。」

《杜瓊傳》:「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學於任安,精究安術。劉璋時辟為從事。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瓊為 議曹從事。」

《尹默傳》:「默字思潛,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貴今文,而不 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遠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 子等受古學,皆通諸經史,又專精於《左氏春秋》。先主 定益州,領牧,以為勸學從事。」

《譙周傳》:「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也。」父請幫助識別此字。字榮始,治 《尚書》,兼通諸經及圖緯。州郡辟請,皆不應。州就假師 友從事。周耽古篤學,家貧,未嘗問產業,誦讀典籍,欣 然獨笑,以忘寢食。研精《六經》,尤善書札,頗曉天文,而 不以留意。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視也。建興中, 丞相亮領益州牧,命周為勸學從事。

《黃權傳》:「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也。少為郡史,州牧劉 璋召為主簿。」

《李恢傳》:「恢任郡督郵,姑夫爨習為建伶令,有違犯之 事,恢坐習免官。太守董和以習方土大姓,寢而不許。 後貢恢於州,涉道未至,聞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恢 知璋之必敗,先主必成,乃託名郡,使北詣先主,遇於 綿竹。先主嘉之,從至雒城。遣恢至漢中交好馬超,超 遂從命。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以恢為功曹書佐」 主簿。

《蔣琬傳》:「琬弱冠知名,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 長。先主為漢中王,琬入為尚書郎。建興元年,丞相亮 開府,辟琬為東曹掾,舉茂才。琬固讓劉邕、陰化、龐延、 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親舍德,以殄百姓,眾人既不 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是以君宜顯其功舉, 以明此選之清重也。遷為參軍。五年,亮住漢中,琬與』」 長史張裔統留府事,八年,代裔為長史。

《姜維傳》:「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好鄭氏學,仕郡上計 掾,州郡為從事,以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 衛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建興六 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 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 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 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 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 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 母相失。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 《魏志國淵傳》:「淵字子尼,樂安蓋人也。與邴原、管寧避 亂遼東,既還舊土,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每於公朝議 論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

《王脩傳》:「脩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初平中,孔融召以 為主簿,守高密令。舉孝廉,脩讓邴原,融不聽。時天下 亂,遂不行。頃之,郡中有反者,脩聞融有難,夜往奔融。 賊初發,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脩耳』。言終而脩 至,復署功曹。時膠東多賊寇,復令脩守膠東令。袁譚 在青州,辟脩為治中從事,別駕劉獻數毀脩短,後獻」 以事當死,脩理之得免,時人益以此多焉。袁紹又辟 脩,除即墨令。後復為譚別駕。袁氏政寬,在職者多蓄 聚。太祖破鄴,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貨以萬數。及破南 皮,閱脩家穀不滿十斛,有書數百卷。太祖歎曰:「士不 妄有名。」乃禮辟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將。

《邴原傳》:「原字根矩,北海朱虛人也。少與管寧俱以志 尚稱,州府辟命,皆不就。黃巾起,原將家屬入海,住鬱 山洲中。時孔融為北海相,舉原有道,原以黃巾方盛, 遂至遼東。後歸太祖,辟為司空掾。」

《管寧傳》:「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人也。與邴原相友,俱遊 學於異國。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於海外,遂與原 及平原王烈等至於遼東,度虛館以候之。既往見度, 乃廬於山谷。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居北,示無遷 志,後漸來從之。太祖為司空,辟寧。」

《崔琰傳》:「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就鄭元受學,學 未期,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元與門人到不其山避 難。時穀糴縣乏,元罷謝諸生。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 西道不通。於是周旋青徐兗豫之郊,東下壽春,南望 江湖。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自娛。大將軍袁紹聞 而辟之。後太祖破袁氏,領冀州牧,辟琰為別駕從事。」 《徐奕傳》:「奕字季才,東莞人也,避難江東,孫策禮命之, 奕改姓名,微服還本郡,太祖為司空,辟為掾屬。」 《何夔傳》:「夔字叔龍,陳郡陽夏人也。避亂淮南,後袁術 至壽春,辟之,夔不應然,遂為術所留。建安二年,夔將 還鄉里,度術必急追,乃間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頃之, 太祖辟為司空掾屬。」

《邢顒傳》:「顒字子昂,河間鄭人也。舉孝廉,司徒辟,皆不 就,易姓字,適右北平,從田疇游,積五年。而太祖定冀 州,顒謂疇曰:『黃巾起來二十餘年,海內鼎沸,百姓流 離。今聞曹公法令嚴,民厭亂矢亂極則平,請以身先。 遂裝還鄉里。田疇曰:『邢顒,民之先覺也。乃見太祖,求 為鄉導,以克柳城。太祖辟顒為冀州從事,時人稱之』』」 曰:「德行堂堂。」邢子昂除廣宗長,以故將喪棄官。有司

舉正,太祖曰:「顒篤於舊君,有一致之節,勿問也。」更辟
考證
司空掾,除行唐令,勸民農桑,風化大行。入為丞相門

下督,遷左馮翊。

《鮑勛傳》:「勛父信,靈帝時為騎都尉,大將軍何進遣東 募兵,後為濟北相,協規太祖,身以遇害。建安十七年, 太祖追錄信功,表封勛兄邵新都亭侯,辟勛丞相掾。」 《鍾繇傳》:「繇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辟三府, 為廷尉正、黃門侍郎。」

《華歆傳》:「歆為下邽令,會天子使太傅馬日磾安集關 東,日磾辟歆為掾。」

《董昭傳》:「昭舉孝廉,除癭陶長,柏人令,袁紹以為參軍 事。」

《劉曄傳》:「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也。太祖辟為司空倉 曹掾。」

《劉放傳》:「放舉孝廉,遭世大亂,時漁陽王松據其土,放 往依之。太祖克冀州,放說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 並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亂,翼戴 天子,奉辭伐罪,所向必克。以二袁之彊,守則淮南冰 消,戰則官渡大敗,乘勝席捲,將清河朔。威刑既合,大 勢以見,速至者漸福,後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終日馳 騖之時也。昔黥布棄南面之尊,仗劍歸漢,誠識廢興 之理,審去就之分也。將軍宜投身委命,厚自結納。」松 然之。會太祖討袁譚於南皮,以書招松,松舉雍奴、泉 州安次以附之。放為松答太祖書,其文甚麗。太祖既 善之,又聞其說,由是遂辟放。建安十年,與松俱至。太 祖大悅,謂放曰:「昔班彪依竇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 何相似也!」乃以放參司空軍事,歷主簿、記室。

《劉馥傳》:「馥字元穎,沛國相人也。避亂揚州,建安初,說 袁術將戚寄秦翊,使率眾與俱詣太祖。太祖悅之,司 徒辟為掾。」

《王粲傳》:「粲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 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 太祖,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始,文帝為五官 將,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幹字偉長,廣 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瑒字德璉, 東平劉楨字公幹,並見友善。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 屬、五官將文學。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 琳歸太祖。瑀少受學於蔡邕,建安中,都護曹洪欲使 掌書記,瑀終不為屈。太祖並以琳、瑀為司空軍謀祭 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門下督,瑀 為倉曹掾。屬。瑒、楨各被太祖辟為丞相掾屬,瑒轉為 平原侯庶子,後為五官將文學。楨以「不敬」被刑,刑竟 署吏。

《衛覬傳》:「覬字伯儒,河東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學稱, 太祖辟為司空掾屬。」

《劉廙傳》:「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也。兄望之,有名於世, 荊州牧劉表辟為從事,而其友二人皆以讒毀為表 所誅,望之又以正諫不合,投傳告歸。廙謂望之曰:『趙 殺鳴犢,仲尼回輪。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塵 於內,則宜模範蠡遷化於外。坐而自絕於時,殆不可 也』。望之不從,尋復見害。廙懼,奔揚州,遂歸太祖,太祖 辟為丞相掾屬,轉五官將文學,後徙署丞相倉曹屬。」 《司馬朗傳》:「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年二十二,太祖辟 為司空掾屬。」

《賈逵傳》:「逵舉茂才,除澠池令。以喪祖父去官,司徒辟 為掾。」

《徐邈傳》:「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太祖平河朔,召為丞 相軍謀掾試守奉高令,入為東曹議令史。」

《胡質傳》:「質字文德。楚國壽春人也。為丞相東曹令史, 州請為治中。」

《王凌傳》:「凌舉孝廉,為發於長,稍遷至中山太守。所在 有治績。太祖辟為丞相掾屬。」

《和洽傳》:「洽舉孝廉,大將軍辟,皆不就。太祖定荊州,辟 為丞相掾屬。」

《裴潛傳》:「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也。避亂荊州,劉表待 以賓禮,潛私謂所親王粲、司馬芝曰:『劉牧非霸王之 才,乃欲西伯自處,其敗無日矣』。」遂南適長沙。太祖定 荊州,以潛參丞相軍事,出歷三縣令,入為倉曹屬。 《韓暨傳》:「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舉孝廉,司空辟皆 不就,乃變名姓,隱居避亂魯陽山中,避袁術命召,徙 居」《山都》之山,荊州牧劉表禮辟,遂遯逃,南居孱陵界, 所在見敬愛,而表深恨之。暨懼,應命,除宜城長。太祖 平荊州,辟為丞相士曹屬。

《高柔傳》:「柔從兄幹,袁紹甥也。以并州叛,柔自歸太祖。 太祖欲因事誅之,以為刺奸令史。處法允當,獄無留 滯,辟為丞相倉曹屬。」

《孫禮傳》:「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為 司空軍謀掾。」

《楊阜傳》:「阜字義山,天水冀人也。以州從事為牧韋端 使詣許,拜安定長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徵為太僕, 其子康代為刺史,辟阜為別駕,察孝廉,辟丞相府,州 表留參軍事《蒲寵傳》:「寵守高平令,縣人張苞為郡督郵,貪穢受取, 干亂吏政。寵因其來,在傳舍,率吏卒出收之,詰責所 犯,即日考竟,遂棄官歸。太祖臨兗州,辟」為從事。及為 大將軍,辟署西曹屬。

《高堂隆傳》:「隆字昇平,泰山平陽人。少為諸生,泰山太 守薛悌命為督郵,後去吏,避地濟南。建安十八年,太 祖召為丞相軍議掾。」

《田豫傳》:「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瓚 也,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 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公孫瓚使豫守東州,令瓚將王門叛。瓚敗,而鮮于輔 為國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為長史。時雄傑並 起,輔莫知所從,豫謂輔曰:『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歸命,無後禍期』。」輔從其計,用受封寵。太祖辟豫 為丞相,軍謀掾

《牽招傳》:「招字子經,安平觀津人也。冀州牧袁紹辟為 督軍從事,兼領烏丸突騎。紹卒,又事紹子尚。建安九 年,太祖圍鄴,尚遣招至上黨,督致軍糧。未還,尚破走 到中山。時尚外兄高幹為并州刺史,招以并州左有 恆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帶甲五萬,北阻彊胡,勸幹 迎尚,並力觀變。幹既不能,而陰欲害招。招聞之,間行」 而去,道隔不得追,尚遂東詣太祖。太祖領冀州,辟為 從事。

《杜夔傳》:「夔字公良,河南人也。以知音為雅樂郎,中平 五年,疾去官。州郡司徒禮辟,以世亂奔荊州。荊州牧 劉表令與孟曜為漢主合雅樂。後表子琮降太祖,太 祖以夔為軍謀祭酒,參大樂事。」

《郭淮傳》:「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也。建安中,舉孝廉,除 平原府丞。文帝為五官將,召淮,署為門下賊曹,轉為 丞相兵曹議令史,從征漢中。」

《鄧艾傳》:「艾為都尉學士,以口吃,不得作幹佐,為稻田 守叢草吏。同郡吏父憐其家貧,給資甚厚。艾初不稱 謝,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 焉。後為典農綱紀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 王奇之,辟之為掾。」

《管輅傳》:「輅字公明,平原人也。清河太守華表召為文 學掾。安平趙孔曜薦輅於冀州刺史裴徽曰:『輅雅性 寬大,與世無忌。仰觀天文則同妙甘公、石申,俯覽《周 易》,則齊思季主。今明使君方垂神幽藪,留精九皋,輅 宜蒙陰和之應,得及羽儀之時』。徽於是辟為文學從 事,引與相見,大善友之。徙部鉅鹿,遷治中別駕。初應」 州召,與弟季儒共載,至武城西,自卦吉凶,語儒云:「當 在故城中見三貍,爾者乃顯。」前到河西故城角,正見 三貍共踞城側,兄弟並喜。

《傅嘏傳》:「嘏字蘭石,北地泥陽人。弱冠知名。司空陳群 辟為掾。」

《張遼傳》:「遼字文遠,鴈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 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 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

《吳志朱治傳》:「治字君理,丹陽故鄣人。初為縣吏,後察 孝廉,州辟從事。」

《虞翻傳》:「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太守王朗命為功曹。 孫策征會稽,翻勸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戰敗績,亡走 浮海。翻追隨營護,到東部候官,候官長閉城不受,翻 往說之,然後見納。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翻 既歸策,復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翻第。後翻 州舉茂才,漢召為侍御史。曹公為司空,辟皆不就』。」 《陸績傳》:「績博學多識,星曆筭數,無不該覽。孫權統事, 辟為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 《駱統傳》:「統字公緒,會稽人。孫權以將軍領會稽太守。 統年二十,試為烏程相,民戶過萬,咸歎其惠理。權嘉 之,召為功曹,行騎都尉。」

《吾粲傳》:「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孫河為縣長,粲為小 吏,河深奇之。河後為將軍,得自選長吏,表粲為曲阿 丞,遷為長史,治有名跡。孫權為車騎將軍,召為主簿。」 《全琮傳》:「琮字子璜,吳郡錢塘人。父柔,漢靈帝時舉孝 廉,補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棄官歸州,辟別駕從事, 詔書就拜會稽東部都尉。孫策到吳,柔舉兵先附策, 表柔為丹陽都尉。孫權為車騎將軍,以柔為長史。」 《潘濬傳》:「濬年未三十,荊州牧劉表辟為部江夏從事, 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 事。備入蜀,典留州事。」

《胡綜傳》:「綜字偉則,汝南固始人。孫權為討虜將軍,以 綜為金曹從事。」

《步騭傳》:「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避難江東。孫權為討 虜將軍,召騭為主記,除海鹽長,還辟車騎將軍東曹 掾。」

《闞澤傳》:「澤家世農夫,至澤好學,居貧無資,常為人傭 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亦遍,追思論講,究覽群 籍,兼通歷數,由是顯名,察孝廉,除錢塘長,遷彬令。孫 權為驃騎將軍,辟補西曹掾。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