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7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十七卷 |
第七十七卷目錄
科舉部紀事
選舉典第七十七卷
科舉部紀事
[編輯]《唐書張楚金傳》:楚金與兄越石同舉,所司以兄弟不 可兩收,將罷越石,楚金進曰:「以順則越石長,以才則 楚金不如請俱退。」李勣曰:「國家貢舉,本求才行,何妨 雙與。」遂俱進士擢第。
《天中記》:貞觀中,王師旦知貢舉,時冀州進士張昌齡、 王公瑾並有俊才,聲振京邑,而師旦考其文策全下, 及奏等第,太宗怪無昌齡等名,因召師旦問之,對曰: 「此輩誠有詞華,然文章浮艷,必不成令器。臣若擢之, 恐後生相效,有變陛下風雅。」帝以為名言。
摭言:「進士科始於隋大業中,盛於貞觀。縉紳雖位極 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歲貢常八九百人,謂之 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 五十少進士』。時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 盡白頭』。」
隋置「西監」,龍朔中置東監。開元以前,進士不由兩監 者為恥。
唐太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 雄入吾彀中矣。」
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猶與進士並列。咸亨之後,凡由 文學一舉於有司者,競集於進士矣。由是趙傪等刪 去俊秀,故目之曰《進士登科記》。
俊秀等科,初以考功主之。開元中,員外李昂性剛急, 集貢士曰:「文之美惡,悉知之矣。如有請託,當首黜之。」 既而昂外舅與李權相善,舉權於昂。昂怒,召權庭數 之,又斥權章句之疵以辱之。權拱而前曰:「鄙文不臧, 既聞命矣。執事昔有詩云:『耳臨清渭洗,心向白雲閒』。 唐堯衰耄,厭倦天下,將禪於許由,由惡聞其言,故洗 耳。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遜於足下而洗耳何哉?」昂 皇駭,訴於執政,謂權風狂不遜,遂下吏。後有請囑,無 不從者。朝廷以郎官權輕,自是改用禮部侍郎, 神州解送。自天寶、開元之際,率以上十人,謂之等第, 必求名實相副者,小宗伯選之,或至渾化。不然,十得 七八。苟異於是,則牒貢院請落。由故有《神州等第錄》, 以記得人之盛。
《孔帖》:「崔沔擢賢良高第,不中者訾之。武后敕有司覆 試,對益工,遂為第一。」
《唐書張說傳》:「說永昌中,武后策賢良方正,詔吏部尚 書李景諶糊名較覆,說所對第一,後署一等。」
《登科記》:永昌元年,應博綜古今科一人,張說第三等。 考策日,封進令曰:「洛州人張說,文詞清典,藝能優裕, 金門對策,已列高科之首,銀榜放官,宜加一命之秩。」 《冊府元龜》:明皇時,宋遙與苗晉卿俱為吏部侍郎。天 寶二年,有張奭者,御史中丞倚之子,不辨菽麥,假手 為判,時升甲科。會下第者以其事白於安祿山,因具 奏之。帝乃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樓親試,升第者十無 一二焉。奭手持試紙,竟日不下一字,時謂之「曳白。」帝 大怒,遙晉卿既受責,乃貶倚淮陽郡太守。
《集異記》: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閑音律,妙 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時進士 張九皋聲稱藉甚,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門者,為其地, 公主以詞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維方將應 舉,具言於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 爭,吾為子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 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後五日當詣此。」維即依命,如 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 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岐王乃出錦繡衣服,鮮 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齎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 入曰:「承貴主出內,故攜酒樂奉讌。」即令張筵,諸伶旅 進。維妙年潔白,丰姿都美,立於前行。公主顧之,謂岐 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獨奏新曲,聲調 哀切,滿坐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鬱 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 無出其右。」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則出 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此皆我所誦習者,常 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 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岐王因曰:「若 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公主乃曰: 「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應試。然 已承貴主論託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 他人所託。」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 舉登第。
《搜采異聞錄》:「唐楊綰為相,以進士及鄉舉但試辭賦 浮文,非進士取士之實,請置五經秀才科。」李棲筠、賈 至以綰所言為是,然亦不聞施行也。
《文獻通考》:肅宗乾元初,中書舍人兼禮部侍郎李揆 試進士日,於庭中設五經諸史及《切韻》書於床,而引 貢士謂之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茲,請恣尋 檢。」
《冊府元龜》:代宗大曆中,常袞為禮部侍郎。時宮中劉 忠翼權傾內外,涇原節度馬璘,累著功勳,恩寵莫二, 各有親戚貢舉及兩館生,袞俱執理不與,人皆畏之。 《唐國史補》:建中初,金吾將軍裴冀曰:「『若使禮部先時 頒天下,曰某年試題取某經,某年試題取某史』。至期 果然,亦勸學之一術也。」
《摭言》:羅玠貞元中及第,開宴曲江,泛舟,玠以溺死。後 有關試前卒者,謂之「報羅。」
《大唐說纂》:唐人進士榜必以夜書,書必以淡墨。或曰: 名第者陰注陽受,以淡墨書者,若鬼神之跡也。世傳 大羅天放榜於蕊珠宮,故又稱蕊榜。李義山贈同年 詩曰:「同記大羅天上事,眾仙何日詠霓裳。」又放榜後, 必有一人下世者,謂之「報羅。」
《冊府元龜》:「陸贄,德宗時為兵部侍郎,知貢舉。時崔元 翰、梁肅文藝冠時,贄輸心於肅,與元翰推薦藝士。數 年之內,居臺省清近者十餘人。」
洪興祖《韓文公年譜·唐科名記》云:「貞元八年,陸贄為 主司,試《明水賦》《御溝新柳詩》。公名在榜中,見《與陸員 外書》。」
《孔帖》、權德輿知貢舉,所得士相繼為公卿。宰相 沈傳師,時給事中許孟容、禮部侍郎權德輿,樂挽轂 士,號權。許德輿稱之於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 過我?」傳師往見,謝曰:「聞之丈人,脫中第,則累公舉矣, 故不敢進。」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賢謁子,不可使子 因舊見我。」遂擢第。
《天中記》:唐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韋永貽試 日先畢,作詩云:「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頌聲。 才唱第三條,燭盡南宮風月畫難成。」而舊說亦言:舉 人試日已晚,主文權德輿於簾下戲云:「三條燭盡,燒 殘舉子之心。」舉人遽答云:「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 德宗微行西明寺,宋濟葛巾抄書上曰:「措大茶求一 碗。」曰:「鼎水方煎,可自潑之。」上又問:「作何事業,是何姓 行?」濟曰:「姓宋,第五應進士舉。須臾,聞呼官家」,濟惶恐 起拜。上曰:「宋五大坦率。」後禮部放榜,上問:「有濟名否?」 使回云:「無。」上曰:「宋五又坦率矣。」
貞元七年,杜黃裳知舉,聞尹樞時名藉甚,乃微服訪 之,問場中名士,樞唯唯。黃裳乃告曰:「某即今年主司 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其他不能盡知,敢以為請。」樞 聳然謝云:「既辱下問,敢有所隱?」即言子弟有崔光略, 孤寒有材藻,令狐楚數人,黃裳大喜。其年樞狀頭及 第。
《冊府元龜》:高郢,貞元末為禮部侍郎。時應進士舉者, 多務朋游,馳聲名,罕理其業,郢疾其風。既領職,拒絕 請託,雖同列通熟,無敢言者。浮濫之風,翕然一變。 《舊唐書。李景讓傳》:景讓弟景莊,老於場屋,每被黜,母 輒撻景讓。宰相謂主司曰:「李景莊今歲不可不取,可 憐彼兄,每歲受撻。」由是始得及第。
《韋陟傳》:「陟遷禮部侍郎,陟於鑒裁尤長。故事,取人以 一日試為高下,陟許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試之,已乃 程考,由是無遺材。」
《李揆傳》:揆為禮部侍郎,揆病取士不考實,徒露搜索, 禁所挾,而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於詞,乃 大陳書廷中,進諸儒,約曰:「上選士第務得才,可盡所 欲言。」由是人人稱美。
《順宗實錄》:韋執誼巧慧便僻,媚幸於德宗。其從祖兄 夏卿為吏部侍郎,執誼為翰林學士,受財,為人求科 第,夏卿不應,乃探出懷中金以納夏卿袖。夏卿驚曰: 「吾與卿賴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達,豈可如此自毀 壞?」擺袖引身而去,執誼大慚恨。
《孔帖》:「呂渭遷禮部侍郎,枯柳復榮,令貢士賦。」
《李宗》閔復為中書舍人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若唐 沖薛彥袁都等世謂之「玉筍。」
《唐書舒元輿傳》:「元輿,元和中舉進士,見有司鉤校苛 切,既試《尚書》,雖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將吏,一唱名 乃得入,列棘圍席坐廡下,因上書言,古貢士未有輕 於此者,且宰相公卿繇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賢不在 選,而有司以隸人待之,誠非所以下賢意。羅棘遮截 疑其姦,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詩賦微藝,斷離經傳,非 所以觀人文化成也。臣恐賢者遠辱自引去,而不肖 者為陛下用也。今貢珠貝金玉,有司承以篚笥皮幣, 何輕賢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數,今有司多 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歲有百元凱,而曰吾格取二十,謂求賢可乎?歲有才德纔數人,而曰必取二十,謬 進者乃過半,謂合令格可乎?」
《鄭覃傳》:覃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滎陽郡公。不喜文 辭,病進士浮誇,建廢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 勝質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辭。」又言:文人多佻薄。帝 曰:「純薄似賦性之異,奚特進士耶?且設是科二百年 渠可易。」乃止。
《摭言》:元和中,李涼公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時有詩 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爛銀文 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
《南楚新聞》:李蠙司空初名虯,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 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及改名,果登科。
《摭言》:白樂天一舉及第詩曰:「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 人中最少年。」時年二十七,省試,性習相近遠,賦《玉水 記》《方流詩》。攜謁李逢吉,初不以為意,及覽賦頭曰:「噫 下自人,上達由君,成德以慎立,性由習分。」逢吉大奇 之。
劉虛白與太平裴公早同研席,及公主文,虛白猶舉 進士,簾前獻詩曰:「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燈火一般 風。不知歲月能多少,猶著麻衣待至公。」
寶曆中,楊相嗣復具慶下繼放兩榜。時先僕射自東 洛入覲,嗣復率生徒迎於潼關。既回,大宴新昌里第, 諸生翼坐,元白俱在賦詩,唯楊汝士詩後成最佳,元 白歎伏。汝士醉歸曰:「我今日壓倒元白。」其詩警句云: 「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
崔沆為主罰錄事,同年盧彖俯近宴關,請假往洛。及 同年宴於曲江亭子,彖以彫幰載妓微服嚲鞚縱觀, 為團司所發,沆判曰:「深攙席帽,密映氈車。紫陌尋春, 便隔同年之面;青雲得路,可知異日之心。」
曹汾尚書鎮許下,其子希幹及第,用錢二十萬。榜至 鎮,開賀宴,宴日張之於側。進士胡錡《賀啟》曰:「桂枝折 處,著萊子之彩衣;楊葉穿時,用魯連之舊箭。」又曰:「一 千里外,觀上國之風光;十萬軍前,展長安之春色。」 楊汝士尚書鎮東川,其子知溫及第,開宴,汝士命營 妓人與紅綾一疋,詩曰:「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國將軍 又」不貧。一曲高歌紅一疋,兩頭娘子拜夫人。
鄭薰侍郎主文,誤謂顏標乃魯公之後。時徐方未寧, 意在激勸忠烈,即以標為狀元。謝日問及廟院,標曰: 「寒畯未嘗有也。」始知誤取。或嘲曰:「主司頭腦太冬烘, 錯認顏標作魯公。」
裴筠婚蕭楚公女,問名未幾,便擢進士第。羅隱以一 詩刺之,詩曰:「細看月輪還有意,信知青桂近嫦娥。」 許孟容進士及第,學究登科,時號「錦襖子,上著娑衣。」 杜德祥放榜,曹松等五人年俱七十餘,時謂之「五老 榜。」
張倬落第,捧《登科記》,頂戴曰:「此《千佛名經》也。」
蔣凝應宏詞,為賦止及四韻,頃刻播傳。或曰:「白頭花 鈿滿面,不若徐妃半妝。」
《冊府元龜》:劉蕡,寶曆二年進士。耿介疾惡,言及世務, 慨然有澄清之志。文宗即位,策試賢良,蕡切論黃門 太橫,將危宗社。考官歎服,以為漢之晁錯無以過之。 而中官當塗,不敢留在籍中,物論喧然。登科人李郃 謂人曰:「劉蕡下第,我輩厚顏矣。」
孔帖賈餗凡三典貢舉,得士七十五人,多名卿宰相。 《天中記》:唐文宗嘗言進士之盛,宰相對曰:「鄉場中自 云:『鄉貢進士,不博上州刺史』。」上笑曰:「亦無奈何。」 《孔帖》:高鍇遷中書舍人,開成元年權知貢舉。文宗自 以題𢌿有司,鍇以籍上,帝語侍臣曰:「比年文章卑弱, 今所上差勝於前。」
《摭言》:盧肇,開成中就江西解末,肇送啟謝曰:「巨鰲負 贔,首冠蓬山。」試官曰:「昨以人數擠排,深慚名第奉浼, 焉得首冠之語?」肇曰:「頑石處上,巨鰲戴之。」豈非首冠 耶?
薛逢晚年厄於宦途,常策蹇赴朝,值新進士綴行而 出,團司所由輩見逢,斥令迴避。逢遣一介曰:「報道莫 乞相,阿婆三五年少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冊府元龜》:「王起,武宗會昌中拜左僕射,復知貢舉。起 前後四典貢舉,皆選當代詞藝之士。」
《孔帖》:鄭畋舉進士時年甚少,有司上第籍,武宗疑,索 所試自省,乃可,奏為宣武推官。
《山堂肆考》:唐宣宗好文賦詩,有《金步搖》未能對,溫庭 筠以「玉條脫」應之,宣宗命處以甲科,為令狐綯所阻。 蓋綯嘗問事於庭筠,庭筠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 冀柑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綯怒奏曰:「庭筠有才無 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詩曰:「早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 華》第二篇。」
《記纂淵海》:「唐大中以來,禮部放榜,歲取二三人姓氏 稀僻者,謂之色目人,亦曰榜花。」
大中中,天官奏云:「文星暗,科場當有事。」後更三科,盡 覆試,復落考官,皆罰俸。
《冊府元龜》:大中元年,禮部侍郎魏扶奏:「及第三人封彥卿、崔琢、鄭延休等,皆以文藝為眾所知,其父皆在 重任,不敢選取。其所試詩賦,並封取進止。」令翰林學 士韋琮等考試,盡合程度。
《事詞類奇》《唐書》:「大中九年,吏部試宏詞舉人,洩漏題 目,為御史所劾。考官刑部郎中唐扶,出為處州刺史。 其登科十人並落第。」
《天中記》:宣宗酷愛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第,苟有 科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目並主司姓名, 或有人物稍好者,偶不中第,歎惜移時,常於內自題 「鄉貢進士李道龍。」
《清異錄》:杜荀鶴舍前椿樹生靈芝,明年及第,以漆彩 飾之,安幾硯間,號「科名草。」
《孔帖》:「溫庭筠才思神速,每為人作文。大中末,試有司, 廉視尢謹,庭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占授者已八 人。」
《天中記》:懿宗聞新第,宴於曲江,乃命折花一金盒,令 中官馳至宴所,宣口敕曰:「便令戴花飲酒,無不為榮。」 《上庠錄》:咸通十一年,以龐勛盜據徐州,人屯戎卒,連 年飛輓,物力方虛,因詔權停貢舉一年。是歲進士盧 尚卿自遠至關,聞詔而回,乃賦東歸詩曰:「九重丹詔 下塵埃,深璅文闈罷選才。桂樹放教遮月長,杏園終」 待隔年開。自從玉帳論兵後,不許金門諫獵來。今日 灞陵橋上過,關人應笑臘前迴。
《摭言》:咸通中,新進士集月燈閣為蹴鞠會,四面看棚, 櫛比同年肆覽。鄒希回年七十餘,榜末及第,時同年 將欲即席,希回堅請更一巡歷。或謔之曰:「彼亦何敢 望回?」
《洛中紀異錄》:僖宗幸南內興慶池,方食餅餤,時進士 在曲江有聞喜宴,上命依人數各賜紅綾餅餤。所司 以金合進,上命中官馳以賜。故徐演詩云:「莫欺老缺 殘牙齒,曾喫紅綾餅餤來。」
《摭言》:新進士尢重櫻桃宴。乾符中,劉相鎮淮南,其子 潭及第,敕邸吏曰:「醵罰所費,取足而已。」時櫻桃初出, 和以糖酪,人享蠻畫,一小盎,不啻數升。
《孔帖》:「獨孤受舉博學宏詞,吏部考當乙,於卲覆之,置 甲科,人咨其公。」
《山堂肆考》:後唐明宗敕舉人試前五日納試紙,用中 書省印,印訖付貢院。
《天中記》:淮南張佖知舉進士,試《天雞弄》《和風賦》,佖但 以《文選》中選句為題,未嘗詳究也。有進士白試官云: 《爾雅》:「螒,天雞。」「『鶾,天雞』。天雞有二,未知孰是。」佖大驚,不 能對,亟取《爾雅》檢釋蟲有「螒,天雞,小蟲,黑身赤頭,一 名莎雞,一名樗雞。」《釋鳥》有「鶾,天雞,赤羽。」《逸周書》曰:「文 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江南士人深於學問如 此。
《冊府元龜》:「和凝仕後唐為翰林學士,知貢舉。舊例,放 榜之日,設棘於門及閉院門,以防下第不逞者。凝令 撤棘啟門,寂無喧者。所放皆才名之士。」
《十國春秋?後蜀楊九齡傳》,九齡,蜀人,擅雋才,撰《蜀桂 堂編事》二十卷。中紀廣政舉試事,載詩賦策題及知 貢舉登科人姓名,且言科舉起於隋開皇,或以為自 唐太宗始者,非也。
《冊府元龜》:「張昭仕晉為左丞,少帝開運三年命知貢 舉。諸侯受賂,請托甚峻,昭未嘗搖動,但務公平,得鉅 儒之體。」
《遼史聖宗本紀》:「開泰元年,進士康文昭、張素臣、郎元 達坐論知貢舉裴元感、邢祥私曲祕書省正字李萬 上書,辭涉怨訕,皆杖而徒之。」
《續文獻通考》:耶律蒲魯舉進士第,王文以契丹無舉 進士之條聞於上。上以其父庶箴擅令其子就科目, 有違國制,鞭之二百。
《宋史張昭傳》:「周廣順初,拜戶部尚書。子秉陽為翟陽 主簿,抵罪。昭自以失教,奉表引咎,左遷太子賓客,歲 餘,復舊官。嘗奏請興制舉,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閑吏治,達於教化,三科職官 士流,黃衣草澤,並許應詔。諸州依貢舉體式,量試策 論三道,共以三千字以上為准,考其文理俱優,解送 尚書吏部。其登朝之官,亦聽自舉。」從之。
《趙上交傳》:「上交,涿州范陽人。周廣順初,拜禮部侍郎, 會將試貢士,上交申明條制,頗為精密,始復糊名考 校,擢扈載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時稱得士。轉 戶部侍郎。明年再知舉,謗議紛然。時樞密使王峻用 事,常薦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選士失實,貶商 州司馬,朝議以為太重,會峻貶乃止,但坐所取士李」 觀、侯璨賦落韻,改太子詹事。顯德初,遷賓客。二年,拜 吏部侍郎。多請告不朝,時出遊別墅。世宗因問陶穀 曰:「上交豈衰老乎?」穀對曰:「上交昔掌貢舉,放鬻市家 子李觀及第,受所獻名園,多植花卉,優游自適。」世宗 怒,免其官。宋初,起為尚書右丞。
《竇儀傳》:「劉溫叟知貢舉,所取士有覆落者,加儀禮部
侍郎,權知貢舉。儀上言,請依晉天福五年制,發明經童子科,進士省卷,令納五軸以上,不得有神道碑誌之類。帖經對義有三通為合格,卻復盡試。其落第者 分為五等,以詞理紕繆之甚者為第五等,殿五舉,其 次為第四殿三舉,以次稍可者為第三、第二、第一等」, 並許次年赴舉。其學究請併《周易》《尚書》為一科,各對 墨義三十道;《毛詩》依舊為一科,亦對墨義六十道。及 第後並減為七。選。集諸科舉人,第一場十否,殿五舉; 第二、第三場十否,三舉二場內有九否,殿一舉,解試 之官坐其罪。進士請解,加試論一首,以五百言以上 為準。奏可。
《孔維傳》:「維拜國子祭酒,淳化初,兼工部侍郎。維通經 術,準舊制,舉九經一上不中第即改科。開寶中,維論 其事非便,詔禮部,自今九經同諸科許再赴舉。」 《東軒筆錄》:「孫何榜,太宗皇帝自定試題,《巵言日出賦》, 顧謂侍臣曰:『比來舉子浮薄,不求義理,務以敏速相 尚。今此題淵奧,故使研窮意義,庶澆薄之風可漸革 也』。」語未已,錢易進卷子。太宗大怒,叱出之。自是科場 不開者十年。
《宋史范杲傳》:「杲刻志於學,與姑臧李均、汾陽郭昱齊 名,為文深僻難曉,後生多慕效之。以蔭補太廟齋郎, 再遷國子四門博士。嘗攜文謁陶穀、竇儀,咸大稱賞, 謂杲曰:『若舉進士,當待汝以甲科』。」及秋試,有上書言 閥閱之家不當與寒士爭科第,杲遂不應舉。
《王旦傳》:李迪、賈邊有時名,舉進士。迪以賦落韻,邊以 「當仁不讓於師」論,以師為眾,與註疏異,皆不預主文 奏乞收試。旦曰:「迪雖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過可略。」 邊特立異說,將令後生務為穿鑿,漸不可長。遂收迪 而黜邊。
《張士遜傳》:「士遜為監察御史,貢舉初用糊名法,士遜 為諸科巡捕官,以進士有姻黨,士遜請避去,真宗記 名於御屏,自是有親嫌者皆移試,著為令。」
《記纂淵海》:陳彭年詣政府,王文正公旦延見之,陳起 呈狀曰:「科舉條貫。」公投之於地曰:「內翰做官幾日,待 隔絕天下進士。」陳惶懼而退。
《問奇類林》李文定公迪在場屋有盛名。景德二年預 省試,主司皆欲得之,已而不在選,主司意其失考,取 所試卷覆視之,則以賦落韻而黜也,遂奏乞特取之。 王魏公旦時為相,從其請,既廷試,遂為第一。
《宋史洪湛傳》:「湛判三司都磨勘司,與王欽若同知貢 舉。咸平五年春,有河陰民常德方訟臨津尉任懿納 賄登第事下御史臺,鞫得懿款云:『咸平二年,補太學 生,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泰為道地,署 紙,許銀七鋌。仁雅、惠泰隱其二,易為五鋌。惠泰素識 王欽若已在貢院,乃因館客甯文德僕夫徐興納署』」 紙於欽若妻李,李密召家僕祁睿書懿名於左臂,併 口傳許賂之,數入省告欽若及懿過五揭。睿衡持湯 飲至省,欽若遣睿語李,令取其銀,懿未即與。既而懿 預奏名授官,未行,丁內艱,還鄉里。仁雅持書索銀,形 於詛罵。德方者賣卜縣市,獲其書以告。中丞趙昌言 具其事奏白,請逮欽若屬吏。先是,欽若為亳州判官, 睿其廳幹,及代歸,以睿從行,而未除州之役籍。及貢 舉事畢,會州人張續還鄉行服訖,為睿去籍名。至是, 欽若訴云:睿休役之後,始傭於家,而惠泰未嘗及門。 欽若方被寵顧,乃詔翰林侍讀學士邢昺、內侍副都 知閻承翰,並驛召知曹州邊肅、知許州毋賓古就太 常寺別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張駕舉進士,識湛」,懿亦 與駕同造湛門,嘗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饋之。懿 之輸銀也,但憑二僧達一主司,實不知誰何,迺以為 湛納其銀。湛適使陝西,中途召還,時張駕已死,甯文 德、徐興悉遁去。欽若近參機務,門下僕使多新募至, 不識惠泰,故無與左證。又固執知舉時未有祁睿,遂 以湛受銀,法當死,特詔削籍、流儋州,懿杖脊配隸忠 靖軍。惠泰坐受簡札及隱銀未入己,以年七十餘,當 贖銅八觔,特杖一百,黥面配商州坑冶。仁雅杖脊配 隸郢州牢城,而不窮用銀之端。初,王旦與欽若知舉, 出拜樞密副使,以湛代領其事。湛之入貢院,懿已試 第三場畢,及官收湛贓,家實無物。湛素與梁顥善,或 假顥白金器,乃取以輸官雲。
《錢惟演傳》:「惟演從弟易,通判蘄州。景德中,舉賢良方 正科,策入等,除祕書丞。」
《馮拯傳》:大中祥符初,嚴貢舉糊名法。拯與王旦論選 舉帝前拯請兼考策論,不專以詩賦為進退。帝曰:「可 以觀才識者文論也。」拯論事多合帝意如此。
《歸田錄》:「真宗尢重儒學,今科場條制,皆當時所定。至 今每親試,進士已放及第,自十人已上,御試卷子並 錄本於真宗影殿前焚燒。制舉登科者亦然。」
《西溪叢語》:「天聖初,竇貞固知貢舉。舊制,夜試以三燭 為限。長興二年,改令晝試。貞固以短景難成,文不盡 意,失取士之道,奏復夜試。」
《記纂淵海》:楊大年為翰林學士,適禮部試天下士。一 日,會鄉里待試者,或云:「學士必持文衡,幸預有以教之。」大年乃作色拂衣而入,則曰:「丕休哉!」大年果知貢 舉。凡用「丕休哉」者皆中選。
《文獻通考》:「仁宗天聖二年,賜舉人及第、出身有差。宋 郊與祁俱以詞賦得名,時奏祁第一,太后不欲弟先 兄」,乃擢郊第一,祁第十。
《事文類聚》:天聖五年,仁宗試進士,韓琦名在第二,時 唱名第一甲方終,太史奏五色雲見,從官皆賀。 《雲齋廣錄》:馮參政京,慶曆中鄂州預鄉薦,至大江,風 濤洶湧,幾至沈沒。來春名魁南省,廷試為第一,受恩 還鄂。復過江,風微浪穩,舟楫安然。公題詩江亭云:「江 神也世情,為我風色好。」
《宋史楊察傳》:「察為右正言知制誥,權判禮部貢院。時 上封者請罷有司糊名考士,及變文格使為放軼,以 襲唐體。察以謂防禁一潰,則奔競復起,且文無今昔, 惟以體要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選之法。前 議遂寢。」
《范仲淹傳》:「仲淹為參知政事,帝方銳意太平,開天章 閣,召二府條對。仲淹上十事,三曰精貢舉。進士諸科 請罷糊名法,參考履行無闕者以名聞。進士先策論, 後詩賦,諸科取兼通經義者賜第,以上皆取詔裁,餘 優等免選注官,次第人守本科選進士之法,可以循 名而責實矣。」
《盛度傳》:「初,度謫洪州,建請復賢良方正科。又請建四 科以取士,曰:博通墳典達於教化科,才識兼茂明於 體用科,軍謀宏遠堪任將帥科,明曉法律能按章覆 問科。」既而用夏竦議,置六科,其議亦自度始。
《胡宿傳》:宿修起居注、知制誥,言禮部間歲一貢士,不 便當用三年之制。皆如其言。
《富弼傳》:「弼少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仁宗復 制科,仲淹謂弼曰:『子當以是進,舉茂材異等』。」
《開元錄》:范文正公以制科薦富鄭公弼,富公辭未習。 范公曰:「為君闢一室,皆大科文字,可往就館。」
《宋史歐陽修傳》:「修字永叔,廬陵人。知嘉祐二年貢舉。 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 凡如是者輒黜。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譟於馬 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
《鄰幾雜志》:嘉祐二年,歐陽永叔主文省試,豐年有高 廩詩云:「出《大雅》,舉子諠譁。」為御史吳中復所彈,各罰 金四觔。
問《奇類林》。宋劉幾程試為第一,驟為怪險之語,翕然 成風,歐陽公深惡之。公知貢舉,有舉子論曰:「天地軋, 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硃筆橫抹之。後數年, 公為御試考官,試《堯舜性仁賦》,有賦云:「靜以延年,獨 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刑為四罪之誅。」公大稱賞,及 唱名,迺係劉幾,潛易名為「煇」也。公悵然者久之。 《事文類聚》:至和嘉祐間,場屋為文尚奇澀,歐陽公力 欲革其弊。時范景仁、王禹玉、梅公儀、韓子華同事,梅 聖俞作參詳官,未引試前,唱酬詩極多。歐公有「無譁 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聖俞有「萬蟻戰酣春 晝永,五星明處夜堂深」,為諸公所稱。及放榜,士論洶 洶,以為主司唯唱酬,不復詳考。且言「以五星自比,而 待我曹為蠶蟻。」自是《禮闈》,不復作詩。
《彙苑詳注》:「歐陽修考試禮部進士,梅聖俞時與其事, 得蘇軾《刑賞論》以示修,修驚喜,疑門下曾子固所為, 乃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
《鄰幾雜志》:宋相與高餗同發天府,解日月為常賦象 字韻之押狀者以落韻先剝放,近百人投牒云:「某不 落韻。」取卷視之,狀下有「可想」二字,然賦亦紕繆,其如 落韻剝放,舉人不伏高與甲。〈不記姓名〉憂問,或醉或睡。伯 庠更點檢詩只五韻,急呼二人起視之。二君歡欣,舉 子慚怍而已。
《石林燕語》:國初取進士,循唐故事,每歲多不過三十 人。太宗初即位,天下已定,有意於修文,嘗語宰相薛 文惠公治道長久之術,因曰:「莫若參用文武之士,吾 欲於科場中廣求俊彥,但十得一二,亦可以致治。」居 正曰:「善。」是歲御試題以訓練將士為賦,「主聖臣賢」為 詩,蓋以示參用之意。特取一百九人,自唐以來未有 也。遂得呂文穆公為狀頭,李參政至第二人,張僕射 齊賢、王參政化基等數人,皆在其間。自是連放五牓, 通取八百一人,一時名臣悉自此出矣。
《記纂淵海》:皇祐五年,廷試進士。前一日,取首選卷,焚 香祝之曰:「願得忠孝狀元洎。」唱名乃鄭獬也。
周師厚在鄭獬榜及第,只壓得陳傳。《自賦》云:「有眼不 堪窺鄭獬,回頭猶喜看陳傳。」
《聞見錄》:至和間,富鄭公弼當國,立一舉三十年推恩 之法。蓋公與段希元、魏昇平同場屋相善。公作相,不 欲私之,故為天下制,至今行之。
《記纂淵海》:蘇轍舉直言,考官以為不當收。司馬光言 轍於同科四人言最切直,不可不收。仁宗曰:「求直言 而以切直棄之,天下其謂朕何?」
拊掌錄科場,進士程文,多可笑者。治平中,國學試策問體貌大臣。進士對策曰:「若文相公、富相公,皆大臣 之有體者;若馮當世、沈文通,皆大臣之有貌者。」意謂 文、富豐碩,馮、沈美少也。劉原父遂目沈、馮為有貌大 臣。又歐陽永叔主文試,貴老為其近於親賦,有《進士 散句》云:「睹茲黃耇之狀,類我嚴君之容。」時哄堂大笑。 《曲洧舊聞》:朱行中知廣州,東坡自海南歸,留款甚洽, 其唱和詩亦多。行中嘗與坡言:裕陵晚年深患經術 之弊。某時判國子監,因上殿親得宣諭,令教學者看 史。是月遂以張子房之智為論題,上索第一人,程文 覽之不樂,坡曰:「予見章子厚言,裕陵元豐末欲復以 詩賦取士,及後作相,為蔡卞所持,卒」不能明「裕陵之 志,可恨也。」
《宋史王素傳》:「素從子靖知滁州,主管北京御史臺,請 復明經科,加試貢士以策。觀其所學,稍變聲律之習。」 《燕翼貽謀錄》:「國初進士科場尚寬禮闈,與州郡不異。 景德二年七月甲戌,禮部貢院言:舉人除書案外,不 許將茶廚蠟燭等入。除官韻外,不得懷挾書策,犯者 扶出殿一舉,其申嚴誠是也。而元豐貢院之火,死者」 甚眾,則是法不行也。
《記纂淵海》:王安石改科舉,暮年覺其失曰:「本欲變學 究為秀才,不謂變秀才為學究。」蓋舉子專誦王氏章 句而不解義,正如學究誦註疏耳。
《鶴林玉露》:元祐中,東坡知貢舉。李方叔名廌,就試,將 鎖院,東坡緘封一簡,令送方叔。值方叔出,其僕受簡 置几上,有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來取簡竊視,乃 揚雄《優於劉向論》」二章,攜之以去。方叔歸,求簡不得, 已而果出此題。二章皆模倣坡作,方叔幾於閣筆。坡 意魁必方叔也。第十名文意與魁相似,及拆號,乃「章 持章。援坡失色。出院。聞其故。大歎恨。
《宋史劉摯傳》:「摯為侍御史,請雜用經義詩賦取士,復 賢良方正科。」
《蘇轍傳》:「元祐元年為右司諫。宣仁後臨朝,司馬光以 安石私設《詩》書新義,考試天下士,欲改科舉,別為新 格。轍言:進士來年秋試,日月無幾,而議不時決。詩賦 雖小技,比次聲律,用功不淺。至於治經,誦讀講解,尢 不輕易。要之來年皆未可施行。乞來年科場一切如 舊,惟經義兼取註疏及諸家論議,或出己見,不專用 王氏學。仍罷《律》義,令舉人知有定論,一意為學,以待 選試,然後徐議元祐五年以後科舉格式,未為晚也。」 光皆不能從。
《名臣言行錄:外集》:「呂希哲從王安石學,安石以為凡 士未官而事科舉者,為貧也;有官矣而復事科舉,是 僥倖富貴利達,學者不由也。」公聞之,遽棄科舉,一意 古學。
《宋史呂公著傳》:「科舉罷詞賦,專用王安石經義,且雜 以釋氏之說。凡士子自一語上,非新義不得用。學者 至不誦正經,唯竊安石之書以干進,精熟者博上第, 故科舉益弊。公著始令禁主司不得出題老、莊書,舉 子不得以申、韓、佛書為學,經義參用古今諸儒說,毋 得專取王氏。」復賢良方正科。
《鮮于侁傳》:侁見哲宗幼沖,首言君子小人消長之理 甚備。又言:「制舉誠取士之要,國朝尢為得人。王安石 用事,諱人詆訾新政,遂廢其科。今方搜羅俊賢,廓通 言路,宜復六科之舊。」
《家願傳》:「願字處厚,眉山人。父勤國,慶曆、嘉祐間與從 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游,與蘇軾兄弟為同門友。王 安石久廢《春秋》學,勤國憤之,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 諸人紛更,而元祐諸賢矯枉過正。勤國憂之,為築室 作室,喻二蘇讀之敬嘆。願弱冠游京師,以廣文館登 進士第,時紹聖元年也。廷策進士,中書侍郎李清臣」 擬進《策問》,力詆元祐之政,願答策惟以守九年之所 已行者為言。時門下侍郎蘇轍嘗上疏辨策問,舉漢 武帝事,觸上怒待罪,願未及知也。因見轍,誦所對,驚 喜曰:「故人子道同志合,猶若是也。」楊畏覆考,專主熙 寧、元豐,取畢漸為第一,願遂居下第。轍尋出守汝,而 國論大變矣。
《上官均傳》:均為監察御史,議者請兼用詩賦取士,宰 相遂欲廢經義。均言:「經術以理為主,而所根者本也; 詩賦以文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計本末,而欲襲 詩賦之敝,未見其為得也。」紹聖初,召拜左正言。又奏 罷詩賦,專以經術取士。
《郭知章傳》:紹聖復制科。知章校試言先朝既策進士, 即廢此科。近年復置,誠無所補。遂復罷。
《清夜錄》:哲宗朝,謝悰試賢良方正,賜進士出身。悰辭 免云:「敕命未敢袛受。」乃以「抵」為「袛」,以「授」為「受。」劉安世 奏曰:「唐有伏獵侍郎,今有抵授賢良。」
《春渚紀聞》:金陵有僧嗜酒佯狂,時言人禍福,人謂之 風和尚。陳瑩中未第時,問之云:「我作狀元否?」即應之 曰:「無時可得。」瑩中復謂之曰:「我決不可得耶?」又應如 初。明年,時彥御試第一人,而瑩中第二,方悟其言「無 時可得」之說畢漸為狀元,趙諗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傳報,以 蠟刻印漸字所模,點水不著墨。傳者厲聲呼云:「狀元 畢斬第二人趙諗。」識者皆云不祥,而後諗以謀逆被 誅,則是畢斬趙諗也。
《上庠錄》:政和元年,尚書蔡嶷為知舉,尢嚴挾書。是時 有街市詞曰:「侍香金童」,方盛行。舉人因以其詞只改 十五字作懷挾。詞云:「喜葉葉地,手把懷兒摸甚。恰限 出題廝撞著內臣過得不住腳。忙裡只是看來班駮。 這一身冷汗,都如雲霧薄。比此年時頭勢惡。待檢又 還猛相度,只恐根底,有人撏著。」
《代醉編》:宋王沂公、歐陽公登第,皆有「三元」之目。沂公 自鄉而省,而廷對皆第一。歐陽則自鄉而監而省,皆 第一。張伯紀自本州升貢,次公試,次內舍校定,次上 舍合格,次升補上等上舍皆第一。釋褐之日,徽宗歎 曰:「自來止說三元,今張綱五元矣。」遂除太學博士。 《宋史尹焞傳》:焞少師事程頤,嘗應舉,發策,有誅元祐 諸臣議,焞曰:「噫尚可以干祿乎哉?」不對而出告頤曰: 「焞不復應進士舉矣。」頤曰:「子有母在。」焞歸,告其母陳, 母曰:「吾知汝以善養,不知汝以祿養。」頤聞之曰:「賢哉 母也!」於是終身不就舉。
《劉師道傳》:「師道字損之,開封東明人,歷都轉運使。師 道弟幾道,舉進士,禮部奏名,將廷試,近制悉糊名較 等,陳堯咨當為考官,教幾道於卷中密為識號。幾道 既擢第,事泄,詔落其籍,永不預舉。師道固求辨理,詔 曹利用、邊肅、閻承翰詣御史府推治之,坐論奏誣罔, 責為忠武軍行軍司馬,堯咨免所居官,為鄆州團練」 副使。
《卻掃編》「國朝制科,初因唐制,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 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明吏理、達於教化,凡三科。 應內外職官前資見任黃衣草澤人,並許諸州及本 司解送,上吏部對御試策一道,限三千字以上。咸平 中,又詔文臣於內外幕職、州縣官及草澤中舉賢良 方正各一人。景德中,又詔置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博通墳典、達於教化、才識兼茂、明於體用、武足安邊、 洞明韜略、運籌決勝、軍謀宏遠、材任邊寄、詳明吏理、 達於從政等六科。天聖七年復詔:「應內外京朝官,不 帶臺省館閣職事、不曾犯贓罪及私罪、情理輕者,並 許少卿監以上奏舉,或自進狀。乞應前六科仍先進 所業《策論》十卷卷五道,候到,下兩省」看詳,如詞理優 長,堪應制科,具名聞奏,差官考試論六首,合格即御 試策一道。又置「高蹈丘園、沈淪草澤、茂才異等三科。 應草澤及貢舉人非工商雜類者,並許本處轉運司 逐州長吏奏舉,或於本貫投狀。乞應州縣體量有行 止別無玷犯者,即納所業。策論十卷,卷五道看詳。詞 理稍優,即上轉運司審察鄉里名譽,於部內選有文 學官,再看詳,實有文行可稱者,即以文卷送禮部,委 主判官看詳,選詞理優長者具名聞奏。」餘如賢良方 正等六科,熙寧中悉罷之,而令進士廷試罷三題,而 試策一道。建炎間,詔復賢良方正一科,然未有應詔 者。
《石林燕語》:「試院官舊不為小錄,崇寧初,霍端友榜,安 樞密惇知舉,始創為之。余時為點檢試卷官,自後遂 為故事。進士小錄,具生月日時者,敘齒也。安喜考命, 時考官有善談命者數人,安日使論之,故亦具生月 日時,則過矣。」
蜀檮杌,蜀中類試,主司多私意,與士人相約,為暗號: 李季璋、李季永。二公皆以文名一時,而律賦非所長。 鄉人侯姓者以能賦稱,因資之以潤色。既書卷,不以 示侯,侯頗疑之,將出門,故少留,候李出而踵其後。至 納卷所,以小金牌與吏。取視二李卷子,策聯皆曰:「日 射紅鸞扇,風清白獸樽。」侯即於己卷改用之,既而皆 中選。
《宋史隱逸傳》:徐中行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秦檜當國, 科場尚諛佞,試題聞《中興歌頌》,庭筠歎曰:「今日豈歌 頌時耶?」疏其未足為中興者五。見者尢之,庭筠曰:「吾 欲不妄語,而敢欺君乎!」
《鴻書》,紹興丙午,正奏名第一人王十朋,特奏名第一 人李三錫。時宗室子見直居榜尾,不樂,或以詩戲之 曰:「舉頭雖不窺王十,伸腳猶能踏李三。」
《長水日抄》:宋紹興時,張九成及第,九成對策略曰:「禍 亂之作,天所以開聖人。願陛下以剛大為心,無遽以 驚憂自阻。」又曰:「陛下之心,臣得而知之。方當春陽晝 敷,行宮列殿,花氣紛紛,切想陛下念兩宮之在北,邊 塵沙漠,不得共此時和也,其何安乎?盛夏之際,風窗 水院,涼氣淒清,切想陛下念兩宮之在北,蠻氈擁蔽」, 不得共此疏暢也,亦何安乎?澄江瀉練,夜桂飄香,陛 下享此樂時,必曰:「西風淒動」,兩宮得無憂乎?「狐裘溫 暖,獸炭春紅」,陛下享此樂時,必曰:「朔風袤丈,兩宮得 無寒乎?」至於陳水陸,飽珍奇,必投著而起曰:「鴈粉腥 羊,兩宮所不便也。」食其能下咽乎?居廣廈,處深宮,必 撫幾而歎曰:「穹廬區脫,兩宮必難處也,居其能安枕乎?」今閭巷之人,皆知有父兄妻子之樂,陛下雖貴為 天子,富有四海,以金虜之故,使陛下冬不得溫,夏不 得凊,昏無所於定,晨無所於省,問寢之禮,何時得遂 乎?在原之急,何時可救乎?日往月來,何時可歸乎?每 歲時遇物思惟,聖心雷厲,天淚雨流,撫劍長吁,思欲 清蠻入帳,以還二聖「之車,此臣心所以知陛下者如 此。」上感其言,擢九成第一,餘杭凌景夏次之。呂頤浩 言:景夏之詞,實勝九成,以景夏為第一。上曰:「九成對 策文雖不甚工,然上自朕躬,下逮百執事之人,無所 迴避,擢置首選,誰謂不然?」
《事文類聚》:陳敏修,福州人。紹興中黃公度榜第三人, 解試《四海想中興之美賦》。第五韻「蔥嶺金堤,不日復 廣輪之土;泰山玉牒,何時清封禪之塵。」高宗親書此 聯,黏之殿壁。及唱名,問:「卿年幾何,有幾子?」對曰:「臣年 七十三,尚未娶。」乃出內人施氏嫁之。
《彙苑詳注》:「洪遵知禮部貢舉,一士賦擅場,又對策剴 切,皆傍犯名諱,公為取旨,許降等奏名。」
《貴耳集》:高宗、孝宗在御,每三年大比下詔,先一日捧 詔露天默禱曰:「朝廷用人別無他路,止有科舉,願天 生幾箇好人來輔助國家。」及進殿試策題,臨軒唱名, 必三日前精禱於天。所以紹興、淳熙文人才士,彬彬 在朝,此二祖祈天之效如此。
《文獻通考》:孝宗時,儒生迭興,詞章雅正,號「乾淳體。」 《困學紀聞》:宋制科至宰相者,富弼一人。孝宗時復制 科,止得眉山李後一人。後字仲信,為《南北史》《世說 貴耳集》:淳熙間,省元徐履因功名之念太重,遂有心 恙之疾。殿試用卷子寫一枝竹,題曰「畫竹一竿」,送上 試官。朝廷亦優容之,以省元身後一官與其子,子亦 恙,官亦絕。
《癸辛雜識》:淳熙間,趙溫叔丞相嘗力薦郭明復、劉光 祖、楊輔之,謂皆省殿試前列,且雲大好士人。壽皇宣 諭云:「朝廷用人以才,安論科第?科第不過入仕一途 耳。」溫叔唯唯而退。越日,御製《科舉論》,其略謂近世取 士,莫若科場,及至用人,豈當拘此?詩賦經義,學者皆 能為之,又何足分輕重乎?夫科場之弊,於文格高下, 但以分數取之,真幸與不幸耳。至於廷試,未嘗有黜 落者,盡以官貲命之,才與不才者混矣,是科場取士 之弊也。夫用之弊,在乎人君擇相之不審。至於懷姦 私,壞綱紀,亂法度,及敗而逐之,不治之事,已不勝言 矣。宰相不能擇人,每差一官,則曰:「此人中高第,真佳 士也。」然不考其才行如何,孔聖之門「猶分四科,人才 兼全者,自古為難。」今則不然,以高科虛名之士,謂處 之無不宜者,何嘗問才之長短乎?夫監司、郡守,繫民 之休戚,今以資格付之丞相,雖擇其一二,又未能皆 得其人。及至陛對,既無過人之善,粗無凡猥之容,則 又未能極精其選。國朝以來,過於忠厚,宰相而誤國 者,大將而覆軍者,皆「未嘗誅戮之。雖三代得天下以 仁,而啟誓六卿曰:『不用命,戮於社』。羲和廢厥職,猶征 之曰『以干先王之誅』。況掌邦邑軍師之大事乎!要在 人君必審擇相,相為官,擇人不失其所長,懋賞立乎 前,嚴誅設於後,人才不出,吾不信也。朕延一二柄臣, 皆能精白一心,盡忠無隱。宜勉乎此,更勤夙夜,以懋 庶績,豈不休哉!」初,宣示,溫叔色變。上曰:「不謂卿等。」趙 奏曰:「迅雷風烈,雖不為孔子,而孔子色變者,畏天怒 也。」異日,上復宣諭曰:「朕所著《科舉論》,或以為過,或以 為是。以為過者史浩也,以為是者閻蒼舒也。浩極長 者,故不欲朕用威刑。閻蒼舒,趨事赴功之人也,故贊 朕以為是。劉子宣《邇言》亦云:『場屋之文,朝』」廷假以取 士,與學優則仕異矣。士大夫以此高下人物,更相矜 傲,更相景慕,亦可悲矣。善乎文節公之言曰:「不為俗 學所累者,可與言理道焉。」
《宋史曾從龍傳》:「從龍為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嘉定 七年,知貢舉,疏奏: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之英俊,義 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 才。異時謀王斷國,皆由此選。比來循習成風,文氣不 振,學不務根柢,辭不尚體要,涉獵未精,議論疏陋,綴 緝雖繁,氣象萎薾。願下臣此章,風厲中外,澄源正本, 莫甚於斯。」詔從之。
《辛棄疾傳》:棄疾帥長沙時,士人或愬考試官濫取第 十七名春秋卷,棄疾察之信然,索亞榜春秋卷兩易 之,啟名則趙鼎也。棄疾怒曰:「佐國元勳,忠簡一人,胡 為又一」趙鼎擲之地。次閱《禮記》卷,棄疾曰:「觀其議論, 必豪傑士也,此不可失。」啟之乃趙方也。
《續文獻通考》:淳祐六年,詔:「昨令三學各舉經明行修、 氣節之士,而諸生合詞控免,秉義甚高。其令在籍諸 生並赴來年省試一次。」
《癸辛雜識》:三山舊例,詔歲試,每場兩日,帥於譙樓揖 士,蓋貢院在樓之內也。樓頭贊揖,士子同應,聲如奔 雷者,無慮數萬。雜以市人群不逞旗號,紛然搶案占 廊,奔突可駭。
咸淳辛未,正言陳伯大建議,以為「科場之弊極矣。欲自後舉始。行下諸路運司,牒州縣先置士籍,編排保 伍,取各家戶貫、三代、年甲、娶誰氏、兄弟男孫若干之 數,其有習舉業者,則各書姓名、所習賦經,子孫若憑 所書年甲。如十五以上實能舉業者,自五家至二十 五家,而百家,百家而里正,許其自召其鄉之貢士,結」 罪保明,批書舉曆,然後登士籍,一樣四本,縣、州、漕部 各解其一,仍從縣給印曆,俾各人親書家狀於曆首, 以為字跡之驗,不許臨期陳狀改易。或有隨侍子弟 合赴曹牒諸色漕試者,各令齎曆先赴縣批鑿,前去 各處狀試,每遇唱名後,重行編排保伍取會。如有新 進可應舉者,續照前式保明付籍。或有事故服制者, 並畫時申聞,批鑿或毀抹。如虛增人名,妄稱舉子。其 犯人里正保伍,並照貢舉條例施行。大意如此,御筆 從行,遍牒諸路,昭揭通衢。或撰《沁園春》云:「國步多艱, 民心靡定,吾隱憂歎。浙民轉徙,怨寒嗟暑。荊襄死守, 閱歲經秋。虜未易支,人將相食,識者深為社稷羞。當 今亟出陳大諫,著借留侯。奈迂闊為謀。天下士如何 可籍收。況君能堯舜,臣皆稷契,世逢湯武,業比伊周。 政不必新,貫仍宜舊,莫與秀才做盡休。吾元老,廣四 門賢路,一柱中流。」又有詩云:「劉整驚天動地來,襄陽 城下哭聲哀。廟堂束手渾無計,只把科場惱秀才。」察 院陳文龍上疏,頗有輕抑之意,遂以理少出臺。自是 士之有籍,嚴行天下,或稍有瑕疵,皆不敢有功名之 望。士論紛紛,直至賈老潰師之後。臺中首劾置士籍 之陳伯大、變《七司法》之游汶,行公田之劉良貴、沮寬 恩之董樸,稱翁應龍為「簡齋先生」,寫《萬拜申稟》之朱 浚,欲便類田法之洪起畏焉。
《齊東野語》:癸酉歲,慶元秋試,兩浙運司幹官臨川龔 孟戣為考官。龔道出慈谿,忽夢有人以杯湯飲之,且 作四字於掌中,曉起便覺目視㬻㬻。及入院發策,第 一道中誤以一祖十三宗為十四宗。於是舉子大鬨, 徑排試官房舍,悉遭箠辱,至有負笈而逃者。龔偶得 一兵,負去而免。劉制使良貴親至院外撫諭,遂權宜 以策題第二道為首篇,續撰其三,久之始定。於是好 事者作槅聯云:「龔運幹出題疏脫,以十三宗作十四 宗。」劉制使下院調停,用第二道為第一道。龔後為計 使所劾。
《委巷叢談》:度宗崩,幼君諒陰。榜第一名王龍潭,二名 路萬里,三名胡幼黃。行都為之語曰:「龍在潭,飛不得; 萬里路,行不得;幼而黃,醫不得。」
《金史張浩傳》:世宗拜浩太師、尚書令。初,近侍有欲罷 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浩入見上曰:「自古帝王 有不用文學者乎?」浩對曰:「有。」曰:「誰歟?」浩曰:「秦始皇。」上 顧左右曰:「豈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
《李晏傳》:「晏子仲略授翰林直學士,因命充經義讀卷 官。上問曰:『有司以謂經義不若詞賦,罷之何如』?仲略 奏曰:『經乃聖人之書,明經所以適用,非詞賦比。乞自 今以經義進士為考試官,庶得碩學之士』。上可其奏。」 《唐?括安禮傳》:「安禮嘗議科目,言於上曰:臣觀近日士 人不以策論為意。今若詩賦策論,各場考試,文理俱 優者為中選,以《時務策》觀其器識,庶得人也。」上曰:「卿 等議之。」
《翟永固傳》:永固遷太常卿,考試貞元元年進士,出《尊 祖配天賦》題,海陵以為猜度己意,召永固問曰:「『賦題 不稱朕意,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對曰:『拜』。海陵曰:『豈 有生則致拜,死而同體配食者乎?對曰:『古有之,載在 典禮』。海陵曰:『若桀紂曾行,亦欲我行之乎』』。」於是永固、 張景仁皆杖二十。而進士張汝霖賦第八韻有曰:「方 今將行郊祀,海陵詰之曰:『汝安知我郊祀乎』?」亦杖之 三十。
《趙秉文傳》:「貞祐初,秉文為省試,得李獻能賦,雖格律 稍疏,而詞藻頗麗,擢為第一。舉人遂大喧噪,愬於臺 省,以為趙公大壞文格,且作詩謗之,久之方息。俄而 獻能復中宏詞,入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
《蒙古綱傳》,「興定五年二月,東平解圍,宣宗曲赦境內, 凡東平府試諸科中選人嘗被任使,已逾省試期日, 特免省試。惟經童律科即為及第,似涉太優,別日試 之。」皆從綱所請也。
《元史許衡傳》:「衡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 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
《董文忠傳》:八年,侍講學士徒單公履欲奏行貢舉,知 帝於釋氏重教而輕禪,乃言:「『儒亦有之,科舉類教,道 學類禪』。帝怒,召姚樞、許衡與宰臣廷辯,文忠自外入, 帝曰:『汝日誦《四書》,亦道學者』。文忠對曰:『陛下每言:士 不治經,講孔孟之道而為詩賦,何關修身,何益治國。 由是海內之士稍知從事實學。臣今所誦,皆孔孟之 言,焉知所謂道學?而俗儒守亡國餘習,欲行其說,故 以是上惑聖聽,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國之意也』。」事 遂止。
《李孟傳》:帝每與孟論用人之方,孟曰:「人材所出,固非 一途,然漢唐宋金科舉得人為盛。今欲興天下之賢能,如以科舉取之,猶勝於多門而進。然必先德行經 術,而後文辭,乃可得真材也。」帝深然其言,決意行之。 《楊恭懿傳》:侍讀學士徒單公履請設取士科,詔與恭 懿議之。恭懿言:「明詔有謂,士不治經學孔孟之道,日 為賦詩,空文斯言,誠萬世治安之本。今欲取士,宜敕 有司,舉有行檢、通經史之士,使無投牒自售,試以經 義論策。夫既從事實學,則士風還淳,民俗趨厚,國家 得才矣。」奏入,帝善之。會北征,恭懿遂歸田裡。
《輟耕錄》:「皇慶癸丑冬十一月,詔曰:『其以皇慶三年八 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明年二月會 試京師中選者,朕將親策焉』。」按遺山元公好問所撰 《廉訪使楊文憲公奐墓碑》云:太宗即位之十年戊戌, 開舉選,特詔宣德課稅使劉公用之試諸道進士。公 試東平兩,中賦論第一,奏授河南路徵收課稅所長 官兼廉訪使,則國朝科舉之設,已肇於此。寥寥七十 餘年,而普顏篤皇帝克不墜祖宗之令典,尊號曰「仁」, 不亦宜乎?初焉試論賦,蓋反宋、金餘習,後則一以經 學為本,非復向時比也。
《元史張養浩傳》:「養浩為祕書少監。延祐初,設進士科, 遂以禮部侍郎知貢舉。進士詣謁,皆不納,但使人戒 之曰:『諸君子但思報效,奚勞謝為』!」
《百可漫志》:「國朝開科,自洪武三年始。定條例自十七 年始。先是試文尚仍元制,刻程文自二十一年始。先 是止錄姓名、鄉貫,試錄定式,又自二十四年始。」 國初歲貢生在京中式者,必令出榜原籍張掛。嘗見 《新昌志》載云:禮部為科舉事,洪武十七年九月十三 日,本部尚書任昂等官於華蓋殿奏「聖旨,在京鄉試, 多有中式的國子監生,為他肯學,所以取中。似這等 生員,好生光顯。他父母恁部裡出榜,於原籍去處張 掛著他鄉里知道。欽此。」今將中式生員,開坐合行,出 榜知會。須至榜者:浙江布政司紹興府新昌縣第十 名蔡用強。
正德戊辰,廷試,二甲、三甲一名各刊策。丁丑會試《五 經》,各刊文三篇,皆異常格。
《續文獻通考》:「景皇帝景泰七年八月,賜大臣子陳瑛、 王倫為舉人。舊制,南北京鄉試,令四方之士游太學 及依親仕宦者,皆得應試。至順天府鄉試,命春坊大 學士劉儼、侍講學士呂原為考試官。時內閣陳循子 瑛、王文子倫入試,俱不中式,循等論奏儼、原二人閱 卷不公,訐監試御史林鶚、同邑林挺亦在中列,且摘」 策題「有無正統」等語,以激上怒,請如洪武間罪劉三 吾等例,重開科考試。上令翰林院覆閱,取中試卷。高 穀懼儼等禍且不測,欲為申救。早朝奏事畢,出班跪 稱:「臣高穀有言。」因召至榻前,具白其情,且曰:「大臣子 與寒士並進已不可,況又不安於命,欲搆考官可乎?」 由是儼等得釋,而瑛倫特旨欽賜舉人,許赴會試,一 時異之。禮科給事張寧劾奏循等私其子,失大臣體, 不當居內閣,乞罷黜。不報。
《廣濟縣志》:景泰庚午,縣額科舉止三人,縣人迎送,對 聯云:「李錦趙觀,周原學,狀元榜眼探花郎。」三人果同 榜鄉舉。後周原學南闈高捷。
庚己,編南京貢院,錦衣衛指揮紀綱宅也。綱有寵文 皇帝朝,後坐不法伏誅,闔門受殲於是。至今每鄉試 時,舉子入院,輒有聲自地中起,歷諸號而止,如萬馬 騰踏者雲。
《續文獻通考》:孝宗弘治四年九月,大學士劉吉屢被 彈章,仍加官進秩,市人嘲之為「劉綿花」,謂其愈彈愈 起也。或告吉,以為出自監中一老舉人好恢諧者,吉 因奏定舉人三次不中者,不許會試。及致仕出城,兒 童走卒群指之曰:「綿花去矣。」吉去,舉人會試禁限亦 除。
弘治十二年二月,會試天下舉人,命大學士李東陽 掌詹事府,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程敏政為考試 官。三場甫畢,給事中華昶疏言:「程敏政素因不謹,已 放歸田營求。李廣復官禁近,叨為考官,甘心市井,將 《論語》表題策三問、四問題賄賣與江陰徐經、蘇州唐 寅二生。狂童孺子,先以題問人,且驕於眾,已而果然 敗露,至此,百口難掩。臣思景泰年間徐泰買中順天 解元,事露,覆試學士高穀曲護,倖免。今徐經與泰同 家,敏政又從而招徠之,遂與唐寅等相率以賂其門。 朝廷取士之科,關係最大,豈容再壞?」疏入,下昶獄候 問。禮部尚書徐瓊等覆議,奏:「敏政違避,其私賣三場 題目傳誦於外,恐或未真。今未開榜,其所買之人曾 否取中,難以定奪。合令李東陽會《五經》同考官,將場 中硃卷,凡經敏政看者,重加校閱,果有情弊,出場之 後,通行究治。」是月二十九日揭曉,取倫文敘等三百 人,凡敏政所取者,李東陽等俱封收備照不錄。工科 給事中林廷玉復疏程敏政事,謂:臣嘗為同考試官, 與知簾內事,且職任「諫垣,不可循默。但據內所見《敏 政閱卷可疑六》事上之。」於是逮廷玉、敏政並下獄。夏 四月,會多官廷鞫、華昶、林廷玉所劾程敏政事,問黜舉子唐寅、徐經等十餘人為民,令敏政致仕,調昶南 京太僕寺典簿,廷玉海州判官。
《江陰縣志》:弘治間,邑侯黃傅迎燕乙卯科同年十五 舉子彩聯云:「『入國朝一百念年,未有此科之盛;總直 隸九十七學,誰爭吾邑之先』。兩父子四兄弟,多而能 美;十豪傑三元魁,盛而且奇。」送貢赴廷試聯云:「十載 蓬窗,雨黑燈青,熊膽苦;一朝雲路,柳明花媚馬蹄輕。」 駒陰冗。記:嘉靖壬辰,天下選貢之士,就教職試禮部 者一百人,時六月壬寅也。是日雨,尚書桂洲夏公言 為詩一律云:「涼雨階前老鶴鳴,廣堂長日試諸生。秋 風桂闕飛騰意,春水魚龍變化情。須信朱衣能指點, 未論藻鑒盡分明。聖朝雅重師儒職,莫使蘇湖獨擅 名。」侍郎未齋顧公鼎臣、甘泉湛公若水、吏部尚書誠 齋汪公鋐和焉。夏公命諸生皆和,諸生各以詩進。公 諭曰:「子輩雖以貢來,實無異於科甲。故吾詩中『秋風 桂闕飛騰意,春水魚龍變化情』,道其實也。子輩勉之! 蓋自禮部考試以來,未有以詩慰勉諸生者,諸生亦 未有人人能和者,今日亦一奇事也。盍相與傳之,名 之曰《南宮試士倡和錄》。」遂合貲授之梓,時傳揚甚廣。 初,六部及翰林諸公俱有和,欲並入《梓夏公》為恐漫 衍,止取本部及諸生之作者,示師生之義也。取誠齋 公之作者,以諸生入銓選,亦門下士也。
《續文獻通考》:「嘉靖二十三年廷試,少傅翟鑾子汝儉、 汝孝,俱在試中。上覽制策,疑二人得濫首甲,乃抑第 一為第三,而以第三寘二甲。及拆卷,果汝孝也,遂大 疑之。科臣王交劾少詹江汝璧朋私納賄,大壞制科。 鑾二子聯中鄉、會,而業師崔奇勳姻親焦清入試,既 同一號,座主皆出彭鳳私奸,可燭其歐陽。鑾以汝儉」 舊師,故閱書經跡,若引嫌而陰為籌畫。及沈坤之取 陸煒、高節之取彭謙、汪一中,皆以賄鬻,乃述「一鑾當 道」,「雙鳳齊鳴」之謠以聞。鑾及二子與汝璧逮問,皆削 籍。坤、一中、煒以有援,無恙。
穆宗隆慶元年,令諭德丁士美、中允張四維主順天 試,出題以放鄭聲,遠佞人。《昭陵編年》謂:高拱鄭人,丁、 張以此媚首輔,恐未必然。三月,巡按御史王得春言: 「舉人牌坊銀兩,乃國家賓興盛典。至嘉靖三十七年, 始以邊儲缺乏,權議扣減,似非昔人勸駕續食之義。 宜查先年例全給。」從之。
《蒹葭堂雜抄》:太保費文憲公年十六,領癸卯鄉薦,赴 試禮部,道經呂梁洪。時公從父某為主事,有事於此, 一見公即曰:「吾姪此行不第,當卒業北雍。」公愕然問 故,答曰:「近得一夢,吾見姪在北監領籤出館,籤上寫 『彭時』二字:彭公,狀元宰相也,吾姪勉之。」已而公是年 果不第,即入北監讀書,專事博洽,以資策學。至丁未 果狀元及第,官至少師、大學士。計得夢時,彭公尚在, 及後彭公卒於官,諡「文憲。」公以嘉靖乙未再召入閣, 亦卒於官,諡亦如之。二公不但科第祿位偶同,雖考 終賜諡如出一轍,亦異矣。
《春明夢餘錄》:明初應天解元黃文忠以作全場題「《五 經》二十三篇」領解。天啟甲子、崇禎甲戌,福建顏茂猷 獨作《五經》得雋,而甲子鄉場,則外簾止謄其《四書》三 篇,《易經》四篇,以入房考,祁彪佳取之,既放榜,始知為 五經也。甲戌會試,則知貢舉林某上疏題明上,許俱 謄。於是五經房同考俱有批語,文震孟以《易經》收之。 及殿試,僅在二甲第二。而禮部刻會試錄,上特命題 名於會元李青之前,亦異典也。
成化丁未,尹直主考《試錄序》,稱「宣德丁未,大學士楊 士奇議,會試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 除,各退五為中數,是年以言者又各退二以益中數 雲。」
科場變異。洪武丁丑,言者謂考官劉三吾取南士多, 北士少有私,遂罷。陳䢿等五十一名,俱不刻登科錄, 改試中韓克忠等六十人。永樂己丑,以考試官侍講 鄒緝等出《孟子尚書》題,誤覆下第舉人熊概、金庠等 十餘人。弘治己未,言者論學士程敏政鬻題,遂預行 場中程不得閱文,舉人唐寅、徐經俱黜。嘉靖甲辰,言 者論「徇私不公,進士翟汝孝、翟汝儉、彭謙、焦清等,並 考試官江汝璧等俱逮問。」萬曆丙辰,「會元沈同和以 懷挾事露,並第六人趙鳴陽送法司治罪,荷校禮部 門一月,謫戍,《會試錄》遂除名。」無元是科武狀元亦以 贗卷被黜,己未會元莊際昌,殿試卷有誤字,人譏其 「膠醪,不辨,遂以進士回籍。」
洪武辛亥有進士,永樂癸未、天順癸未,皆以明年甲 申會試。「永樂己丑北征,又明年殿試,故有辛卯進士。 正德庚辰南巡,明年嘉靖自興邸入即位,故有辛巳 進士,又明年癸未遂有進士。」
嘉靖中,給事中胡叔廉、鄭大同建言科場事宜,謂監 試御史不過防範於外,故內簾之弊無從糾察,而散 卷等官,始得以徇私公送。今內簾亦設監察一員。 《湖廣通志》:歐陽涵常修學浚並,獲一甕貯清水,雙鯉 躍其中,涵喜曰:「此士子化龍兆也。」明年,果有二士聯捷。
《陝西通志》:「張邦俊初授御史,疏請增浙、閩、秦、齊解額, 四省各得五人;增會額,天下得五十人,定為例。」 《吳江縣志》:「金允治,邑諸生。因訟叔父冤,為怨家所陷, 繫獄三年。潘兵部有功,救之得免,因攜入都。崇禎庚 午順天試,許錦衣衛子弟預文場額,中三名,蓋特典 也。允治遂冒錦衣籍,得中。同舉者高岱、余世灝,皆南 人。典」試則姚文毅公希孟也,給事中王猷相,體仁黨 也,即疏糾希孟私庇鄉里,並嗾諸勳衛,同詞訐奏,將 中以危法。得旨覆試御殿午朝後命題,申初撤卷,其 拈題屬文,止未時數刻也。歲首嚴寒,風沙坌集,高余 皆已脫槁,未竟遣戍。允治獨立獻三藝,辭藻斐然,諭 旨稱賞,名動京師,姚亦藉此無恙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