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8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八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八十四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八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八十四卷目錄

 會試部彙考二

皇清順治十則 康熙十一則

 會試部藝文詩詞

  送錢塘路少府赴制舉   唐皇甫冉

  省試夜           薛能

  省試           司空圖

  奉送周元翁鎖吉州司法廳赴禮部試

              宋黃庭堅

  送徐舉人赴省試      李昭𤣱

  送貢士會試京師      明高啟

  會試感懷          桑悅

  念齋將行為余作紫峰書館四大字及遊山詩

  十數首示清脫雅意      陳琛

  送林六川會試        前人

  送蘇戶部次韻送張舉人春試  前人

  送趙弘濟春試已上詩   張弼

  步蟾宮       宋汪存

 會試部選句

 會試部紀事

 會試部雜錄

選舉典第八十四卷

會試部彙考二

[編輯]

皇清

[編輯]

順治三年

[編輯]

《大清會典》:凡會試中額:「順治三年初行會試,取中四。」

百名。四年再行會試,取中三百名。其應試舉人,憑文取中,不分南、北、中卷。六年會試,取中四百名。凡主考官,順治三年定「會試屆期,禮部開列內院大學士、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堂官職名題請」

簡用。又定:同考官二十員,內用翰林院官十二員。《六》

科官四員。吏部司官一員。禮部司官一員。兵部司官一員。戶刑工三部司官、每科輪用一員。各該衙門推舉資俸優深、才望素著者、送內院裁定。入闈閱卷。凡入場官員。順治三年定

命禮部堂官一員充知貢舉、禮部司官二員充正副。

提調。其監試御史二員、巡察御史二員、俱坐名題遣

《大清會典》:凡副榜,順治初定,舉人中副榜者,免其 廷試,禮部即咨送吏部授職。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

恩詔會試照三年例、取中四百名。《南卷》取中二百三

十三《名》。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五省,「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徽州、寧國、池州、太平。」

淮安揚州十一府,廣德一州。

《北卷》取中一百五十三名。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省順天永平保定河間真定順德廣平大名八府延慶保安二州奉天遼東大寧萬全等處《中卷》取中一十四名。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四省廬州鳳陽安慶三府滁和徐三州凡起送。順治八年題准、「新舊舉人、直隸十二月起送。山東、山西、河南、陝西、限十一月起送。江南、浙江、江西、湖廣限十月起送。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限九月起送。如司府稽遲違限、聽禮部查參」

順治九年

《大清會典》:「凡八旗會試,順治九年,初行會試於進士。」

定額外取中滿洲進士二十五名。蒙古進士十名。漢軍進士二十五名。各衙門他赤哈哈番、筆帖式哈番亦同。舉人會試,如滿洲蒙古內有通漢文者,翻譯漢文一篇。未通漢文者,作滿文二篇。漢軍試義與鄉試同。又遇

恩詔加中「滿洲進士十名、蒙古進士五名、漢軍進士。」

十名

《大清會典》:凡就教。順治九年題准:舉人願就教職者。

不拘科分,禮部查明具題,同貢生一體。

廷試:

順治十一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一年題准部院衙門他赤哈哈番。」

筆帖式《哈番》,俱不准會試。其鄉試已經中式者,俱准會試。

順治十二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二年議准止分南北卷。」其中卷安

「慶、廬州、鳳陽三府,滁、和、徐三州鄉試,原係江南省中式,歸併南卷。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歸併北卷。」 每科臨場,照應試舉人多寡,隨時分派,南北中額,不必預定南北名數分卷。又定場後

中式硃卷,分發房考,各散本房諸生謄寫,限五日繳還禮部。又按《會典》,順治十二年,增滿監試御史二員,滿巡察御史二員。其受卷、彌封、謄錄、對讀、監門等官,俱由內院、中書科、國子監、光祿寺、上林苑、順天府、京衛等衙門官取用。其巡綽官,用京衛守備、千總等弁供給。所用禮部司官,俱預行各衙門,開送坐名,派定執事,屆期具題。

順治十三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三年,題准減定會試中額。滿洲中。」

二十名。蒙古中五名,漢軍照舊中二十五名。順治十四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四年,停止八旗考試。」又按《會典》,

順治十四年,停分房取士之例。各經同考官公閱公薦,增閱《春秋禮記》官各一員。

順治十五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五年題准會試額數減半,每科取」

中進士一百五十名。又按《會典》,順治十五年令應開送同考各衙門,除曾經直省典試及會試分房不開外,其見在各官,臨期密開職名,移送禮部題請。

欽點。凡正副主考同考、及執事等官、二月初六日、於

午門前行禮、出。赴禮部簪花筵宴。主考同考給與

綵緞表裡出場。次日行禮,簪花筵宴。

順治十六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六年,雲貴蕩平,再行會試,增額三」

百五十名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八年

恩詔會試中式、照丙戌科增額四百名。仍分南北中

卷,照「應試舉人多寡,隨時定額。」

康熙三年

[編輯]

《大清會典》。「康熙三年,題准監試御史、巡察御史,停其」

坐名題請通行開列,密請

欽點。其內外簾執事等官。禮部將應送各官、盡行開

列、與正副考官一併題請

欽定。又按:《會典》,康熙三年題准

命下日即入場。停止行禮筵宴。又按《會典》。康熙三

年題准停止會試副榜。又按:《會典》,康熙三年題准舉人考授內閣中書及現任者,俱准會試。康熙五年

《大清會典》。「康熙五年題準直隸舉人,責成順天等府。」

起送各省舉人,責成該布政司起送。除欠糧緣事已經革黜,及現在議處未結,與罰科丁憂患病等項,確察不送外。其應會試舉人,於會試年前詳察造冊,限十一月初一日起,至會試年正月初十日止,赴部投文。如過期投文者,不准收試。該地方官不照定限送部,並遲誤給文者,禮部指名題參。

康熙七年

《大清會典》:「康熙七年,題准舉人、教官仍准會試。」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康熙九年,會試加中額三百名。」又按會

典,「康熙九年復行禮筵宴。」 又按《會典》,康熙九年題准八旗復行會試,滿洲、蒙古另編「滿」 字號,取中進士四名;漢軍另編「合」 字號,取中進士四名。又按《會典》,康熙九年議准,會試關係取賢,大典展限於二月初一日以內投文,准其會試。凡會試下第舉人,例給路引,以便下科起文會試發榜後,禮部即劄行順天府,並發直省點名。原冊、令照例逐名給發

康熙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一年,議准監試巡察,仍增滿御史。」

各二員

康熙十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四年題准出場次日考試官並各」

舉人照常行禮、筵宴一次。餘俱停止

康熙十五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五年

恩詔加中四十六名。又議准:雲南、貴州、四川、廣西、

四省照順治十二年暫歸北卷,廬州、鳳陽、安慶三府,滁、和、徐三州暫歸南卷。其南北卷中式數目,仍照卷數多寡取中,不預定南北名數。又按《會典》,康熙十五年

《恩詔》。「滿洲蒙古進士加中二名。漢軍進士加中二名。」

是年題准停止八旗考試。又按《會典》,康熙十五年題准會試三科舉人方許就教。

康熙十八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八年,議准內簾用糾察滿、漢御史。」

各一員。凡考試等官入院、禮部行文太醫院、取醫官一員、送貢院聽用。凡貢院號房、書寫牌

面,及內簾寫題填榜,例取善書儒士八名,送貢院聽用。凡貢院需用物件,例由工部備辦。康熙十年,錢糧歸併戶部,工部將承辦過會場器皿、旗牌等項,題交順天府收貯。遇會試時,禮部行文順天府取用。凡會試供給及匠作人夫並置辦筆墨等項,禮部咨取戶部銀五百兩,交提調官酌量支發,餘銀繳回戶部。凡空白試卷。康熙十八年議准、鄉試會試、順天府預備空白試卷十本。交監試御史、遇有遺失錯污等項、查明給發補換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三年,題准入場、出場簪花筵宴。」

及入場給表裡。俱照舊例舉行。又按《會典》。康熙二十三年議准雲南舉人願就教職者,就本省考試試卷解送禮部、閱定次序、移送吏部補授。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四年,議准仍照舊例,分南、北、中。」

康熙五十二年

《萬壽盛典》。八月

萬壽科,會試天下舉人於禮部。

欽定「知貢舉、主考、同考等官,並八旗直省中式舉人。」

額數。八月初一日,禮部密題「請會試知貢舉主考、同考等官。」 初六日

欽點經筵講官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胡作。

梅為知貢舉官。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掞,經筵講官工部尚書王頊齡,兵部左侍郎李先復,內閣學士兼禮部右侍郎沈涵為主考官。翰林檢討蔣肇,編修蔡學洙、嵇曾筠、楊開沅,檢討諸起新,編修方覲、須洲惠士奇,檢討黃越、曹掄彬,編修徐葆光,禮科給事詹嗣祿,吏部考功清吏司員外郎陳廷掄,稽勳清吏司員外郎《魚》鸞翔驗封清吏司員外郎葉《弘綬》、刑部江南清吏司郎中《陳元》、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陸遐昌為同考官。

八月初十日,禮部尚書臣。赫碩色謹奏,「為請

旨事:查康熙五十一年會試,滿洲、蒙古滿字號,取中。」

四名:漢軍「合」 字號取中二名,雲南「雲」 字號取中三名,廣西「廣」 字號取中二名,貴州「貴」 字號取中二名。其餘各省分南、北字號,共取中一百四十六名。於額外取中五經五名,通共取中一百六十四名。又額外

欽賜取中十三名。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內,九卿會議:

具題內稱奉

上諭、「近見直隸省考取進士額數,或一省偏多、或一」

「省偏少皆因南北卷中未經分別省分故取中人數甚屬不均今文教廣敷士子俱鼓勵勤學各省赴試之人倍多於昔貧士自遠方跋涉赴試至京每限於額多至遺漏朕深為軫念自今以後考取進士額數不必預定俟天下會試之人齊集京師著該部將各省赴試到部舉人實數及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應考人數。一併查明預行奏聞。朕計省之大小。人之多寡。按省酌定取中進士額數。考取之時就本省卷內擇其佳者。照所定之數取中。如此則偏多偏少之弊可除而學優真才不至遺漏矣。著九卿詹事科道、確議具奏。欽此。」 九卿詹事科道等會議得、「嗣後會試不必預定額數。亦不必編南北字號。按各」 省分編號印。卷面既分省分,不必復編「官、民」 字號,止憑文取中。其滿洲、蒙古、漢軍,亦編「《滿洲》《蒙古》《漢軍》」 字號。直隸各省會試舉人到齊及滿洲、蒙古、漢軍進場實數,禮部預行查明奏

聞。恭候

皇上酌量省分之大小。人數之多寡、定額、於

命下之日、行文主考、就各省卷內、擇其佳者、照所定

之數取中等因具

題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在案。今

萬壽開科、會試,准至公堂查明《移開舉人實數》。《滿洲》

七十一卷,蒙古一卷,漢軍二十二卷;直隸四百九十三卷,奉天二十一卷;江南三百五十六卷,浙江三百五十六卷,湖廣二百五十八卷;江西二百八十卷,福建一百八十卷,山東三百三十六卷,山西二百二十卷,河南三百四卷,陝西一百九十卷,廣東一百二十二卷,廣西五十卷,四川九十九卷,雲南八十五卷,貴州,六十二卷《相應奏》

聞。恭候

皇上欽定取中數目。俟

命下:部、交與主考官。就各旗省卷內、擇其佳者、照欽定之數取中。以仰副我

皇上愛育人材公平周密之至意。又至《公堂移稱分》

經分房之處,仍照舊例遵行。「《五經》卷數無幾,若再分別,恐易徇私。應將《五經》硃卷停其分編滿、漢直省各印記」 等語。應將分經、分房俱照舊例遵行,《五經》硃卷停其分編旗、省各印記可也。為此,一併謹。

奏請

旨:「本月十五日奉」

旨:「這會試滿洲、蒙古取中四名。漢軍取中二名。」《直隸》

取中二十二名,奉天取中一名,江南取中三十名,浙江取中二十名,湖廣取中十二名,江西取中十三名,山東取中十五名,山西取中十名,河南取中十五名,福建取中八名,陝西取中九名,廣東取中六名,廣西取中三名,四川取中四名,雲南取中四名,貴州取中三名,《五經》取中五名,餘依議。

九月初十放榜,取中舉人孫見龍等一百八十六名。

會試部藝文詩詞

[編輯]

《送錢塘路少府赴制舉》
唐·皇甫冉

[編輯]

公車待詔赴長安,客裡新正阻舊歡。遲日未能消野 雪,晴花偏自犯江寒。東溟道路通秦塞,北闕威儀識 漢官。共許郄詵工射策,恩榮請向一枝看。

《省試夜》
薛能

[編輯]

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承平雅《頌聲》。更報第三條燭 盡,文昌風景、畫難成。

《省試》
司空圖

[編輯]

粉闈深鎖唱《同人》,正是終南雪霽春。閒繫長安千匹 馬,今朝似減六街塵。

《奉送周元翁鎖吉州司法廳赴禮部試》

[編輯]

宋黃庭堅

江南江北木葉黃,五湖歸鴈天雨霜。繫船湓城秣高 馬,客丁結束女縫裳。貢書登名徹未央,不比長卿薄 遊梁。南山霧豹出文章,去取公卿易驅羊。與君初無 一日雅,傾蓋許子如班揚。囚拘官曹少相見,忽忽歲 晚稼滌場。一杯僚友喜多在,謝守不見空澄江。澄江 如練明橘柚,萬峰相依摩青蒼。暮堂醺醺客被酒,艷 歌聒醉燭生光。椎鼓發船星斗白。明日各在天一方, 寒鴉滿枝《二喬》宅,樽前顧曲憶周郎。鱸魚斫膾蔗為 漿,恨君不留誰與嘗。殿前春風君射策,漢庭諸公必 動色。故人若問黃初平,將作金華牧羊客。

《送徐舉人赴省試》
李昭𤣱

[編輯]

淮夷之珠照夜月,泗濱之石聲泠泠。昔時大禹致方 物,神光玉色羅廣庭。比年入獻多豪英,《褒雄》妙思相 憑陵。飄飄束書去觀國,瘦馬踏雪鬚垂冰。長廊白晝 天宇清,落筆冉冉風雲生。千官拱笏赭袍近,碧溝新 柳黃鸝鳴。金撾虎士傳姓名,魚龍卷尾隨雷聲。州人 洗眼望歸騎,會約春風載酒迎。

《送貢士會試京師》
明·高啟

[編輯]

「國家文治今百年,多士孰賚皆知天。」南宮坐試二三 策,能使海內無遺賢。院門晨開官燭爛,白袍鵠立人 五千。上談禮樂祖姬孔,下議制度輕讎元。臨軒曾看 宰相賀,雲間盡見當臚傳。看花或騎太僕馬,錫宴每 給司農錢。登朝出牧知幾輩,冠珮劍舄紛相聯。邇來 國運屬中圯,爭慕死節羞生全。潯陽老守血灑地,甬 「東大將魂沉淵。乃知儒術王政本,至此正賴扶傾顛。」 諸生區區抱遺籍,草萊竄亡亦可憐。南方上公境獨 治,鹿鳴更欲興賓筵。張君幾年客夜雨,古檠空案親 韋編。逢時頗欲見行事,豈但持作求魚筌。入場乂手 萬言畢,眾目一葉驚先穿。辭家又隨計吏發,京城遠 瞻北斗連。秋風吹衣別酒冷,枯楊淺水閶門邊。君行 勿亟我有語,落日尚在車衡懸。竊聞天子正側席,此 去為拜彤庭前。揮毫休奏《醴泉頌》,給札莫賦凌雲篇。 但當開口論世事,號令次第宜何先。坐令王綱復大 正,乾樞共仰天中璇。我今有志未能往,矯首萬里空 茫然。

《會試感懷》
桑悅

[編輯]

骨肉樂完聚,貧賤生別離。連年遠行役,心死精力疲。 世途所履歷,半篇「《北征》詩。」茲行懷倍惡,重與諸子辭。 大女甚哽咽,欲語聲不隨。意雲爺早返,免我日夜思。 次子病初起,阿母親扶持。母子相對泣,侍婢亦慘悽。

幼女初發疹,生死未可知。眼腫不見我,涕淚尋縫垂
考證
侵晨當發腳,眷戀住移時。有愛不忍割,愛反割我肌。

堂上白頭父,相送立如痴。生我乏孝養,重累反相遺。 天晚日色薄,庭葉響枯枝。蕭蕭北風急,瘦馬那可騎。 欲求升斗祿,活此老少饑。苦無辟穀術,可免塵網羈。 栗里乞菊本,淮南分桂枝。三聘不肯顧,清風滿茅茨。 臥龍此時起,霖雨八極施。而我干明主,己枉人共知。 操竿向齊門,定啟後世疑。古來豪傑「士,所困惟蒸炊。」

念齋將行為余作紫峰書館四大字及遊山詩

[編輯]

十數首,示《清脫雅意      》。陳琛

年少秋風好桂枝,唐文氈冷自吾伊。北山冒雨敲詩 瘦,南洞尋仙作字奇。定見杏花春信鬧,莫愁梅嶺馬 行遲。榮歸若過羅浮下,為我排雲覓紫芝。

《送林六川會試》
前人

[編輯]

萬水千山路,三杯半日談。功名思遠道,勿苦憶《江南》。

《代蘇戶部次韻送張舉人春試》
前人

[編輯]

「未空樽裡酒,忽起座中人。」劍發雙龍焰,毫揮五色新。 行應天借曉,笑與物為春。宇宙男兒事,寧榮一日伸。

《送趙弘濟春試》
張弼

[編輯]

聞說桃花競笑春,元都道士又更新。好攜三尺青鸞 《尾》,去掃平津閣上塵。

《步蟾宮》
宋·汪存

[編輯]

玉京此去春猶淺。正雪絮、馬頭零亂。姮娥翦就綠雲 裳,待來步、蟾宮與換。明年二月桃花岸。雙槳浪平 煙暖。揚州十里小紅樓,盡捲上、珠簾一半。

會試部選句

[編輯]

滿紙千金,《餞春元會試》「天香披桂畹之芬,早蜚英於 仙籍;奎曜動蘭臺之色,旋奏賦於明光。矧此龍蟠虎 踞之靈,朅來鳳翥麟遊之瑞。五百年會隆名世,雲浮 太史,先占三千字,對策大廷,風動天顏有喜,此際梅 開,在百花之上。識狀元宰相,已安排於時,杏發度十 里之春,喜玉京仙子曾期,許文旌於邁,祖道宜陳,爰」 從蓍吉於六辰,希覿芝光於二酉。清談霏玉屑,依稀 會閬苑神仙。秀色映冰壺縹緲,近南宮風月。汙尊式 御,預期燒尾之榮。大呂新調,快聽泥金之報。鳴騶肅 候,倒屣欣承。

《候長安會試》撐腸文字秋風,搏鵬翼以扶搖;唾手功 名春日,快馬蹄而蹀躞。應劉滋剃髭之夢,不在茲乎; 詠盧生奪錦之詩,維其時矣。向長安而寄語,我欲觀 臚唱之雲;疏短札以傳心,君穩鉤鰲翻之浪。

會試部紀事

[編輯]

《續前定錄》:進士陳存能為古歌詩,而命蹇,主司每欲 與第,臨時皆有故,不果許。尚書孟容舊相知,知舉日, 萬方欲為申屈。將試前夕,宿宗人家,宗人為具入試 食物,兼備晨餐,請存偃息以候時。五更後怪不起就 寢,呼之不應,前視之已中風,不能言也。

《宋史馮拯傳》:「大中祥符初,嚴貢舉糊名法。拯與王旦 論選舉帝前,拯請兼攷策論,不專以詩賦為進退。帝 曰:『可以觀才識者,文論也』。」拯論事多合帝意如此。 《老學庵筆記》:「本朝進士,初亦如唐制,兼採時望。真廟 時,周安惠公起,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為去留。」 《深州志》:「金皇統中,李宴同舉子六七輩赴都試,憩息 上黨」韓店,俄有一道士,遍視七人者,獨執宴手曰:「公 富貴壽考,他年且當建節於此。」語畢不見。宴果是年 登第,歷官中丞。歸老後,復起昭義節度。韓店水忽敗 道,父老請宴修治,歡然從之。即今石閘也。

《元史楊奐傳》:「戊戌,太宗詔宣德稅課使劉用之試諸 道進士。奐試東平,兩中賦、論第一。從監試官北上,謁 中書耶律楚材。楚材奏薦之,授河南路徵收課稅所 長官,兼廉訪使。」

《琬琰錄》:馬溪田戊辰、辛未皆不會試。安南貢使問禮 部主事黃清曰:「關中馬理先生何在?未登仕籍。」其名 重若是。至甲戌復上春官,公卿以下咸欲識面,四方 學者至聚觀之。

《濟南府志》:「景泰丙子科舉人。榮華,新城人。丁丑會場 火,力救數人焚死,贈進士。」

《陝西通志》:「宋賓字大賢,中部人。體貌魁梧,純正剛果尢精《易》學。舉天順三年鄉試,甲申當會試,不赴,公車 曰:『必有火災』。」已而果驗。

《貴溪縣志》:舉人吳野,自幼寶愛一硯,鐫姓名其上。天 順甲辰科會試,場屋災,野持硯斃於鐘下。火後以硯 故,知其為野也。有詔葬諸燼骨,刻石塚上曰:「天下英 才吳野等之墓。」時稱「火榜狀元」雲。先時陝西有雷澤 者,夜遇女子於途,攜至館,相與甚密。同捨生覺而詰 之,澤以情告。同捨生曰:「嘻,子殆遭祟矣。」抵暮,女遂謝 去。澤挽之答曰:「吾乃仙女,與汝有宿緣,故來相就。今 期滿矣,且事泄,不可留也。」澤曰:「子既仙,寧知吾所就 乎?」女因同往觀之,至一所,見一紅榜,無澤名,賀焉。問 之,曰:「久自知。」澤閱其第一名,吳野也。後指一榜示澤 曰:「君與貴溪鄭節聯名,姑請待之。」女去,遂覺後禮闈 之災,節從牆而走,三躍不能踰。遇澤曰:「汝何人也?」對 曰:「貴溪鄭」節曰:「是我同年。」援與俱上,後果聯名,與節 道其詳,則火榜狀元之說,信前定矣。

《寓圃雜記》:「天順庚辰春闈火起,監場御史焦顯因鎖 其門,不容出入,死者數十人,焦頭爛額折肢傷體者, 不可勝計。不久,孔林亦焚。衍聖公某被奏不法得譴, 此亦文運之厄耳。」

《任丘縣志》:張紹領鄉薦,方會試,夢背負「金』字扁,占者 以為捷兆。次日遊於市,立貞節坊下。忽大風,坊倒壓 死。

《春明夢餘錄》:會試原無搜檢官,嘉靖己未,御史建言 欲厲其禁,尚書吳山持不可,曰:「彼已歌《鹿鳴》而來矣。」 隆慶二年,復有言者,始設

《甲乙剩言》:乙未春試前一夕,余忽夢冕服一人坐殿 上,召余入試。既入,則先有一人在坐者,呼之曰「易水 生。未幾,殿上飛下試目一紙,視之有『晉元帝恭默思 道』」七字,翻飛不定。余與易水生爭逐之,竟為彼先得。 余怒力往鬥擊,而覺,為不怡者久之。及入會場,第一 題是司馬牛問仁章,始悟所謂晉元帝者,晉姓司馬, 元帝是牛金所生,以二姓合司馬牛也。恭默思道,是 訒言也,破無意耳,可謂大巧。第易水生,不解所謂,及 揭榜,則湯賓尹第一,蓋以易水二字為湯也。然夢憒 憒書法以水從昜,音陽,非《易》也。觀此則天上主司,且 不識字,何尤於濁世司衡者乎?

《春明夢餘錄》:「張鳳翼有會試移期議,謂會試期,太祖 定於二月。蓋謂金陵南北之中,地在大江之南,得春 為先,故定於二月,取春之中。今建都北京,遠三千里, 宜移在三月,其利有五:一在覲吏後從舟,可省顧費; 二、便於雲、貴士子;三減衣裘,防閑甚易;四謄錄無呵 凍之苦;五、歸家無閘河運舟之阻。」

《見聞錄》:平泉陸公會試時,時王公華為太守,王夢見 城隍庭下皆保林善人,問之,名樹聲。明日召陸公之 外父李秀才問之曰:「汝婿平日何為夜夢如此,可異 也。」李對云:「只是不苟。」已而遂報會榜第一。按陸文定公榜姓林 《吳江縣志》:萬曆丙辰會試,趙鳴陽偶與沈同和同號, 同和求示書義,竟竊錄之,鳴陽遂另構。及榜發,同和 中第一名,鳴陽第六名。時物議沸然,有詔覆試,同和 遣戍,鳴陽得末減。蘇人為之語曰:「『丙辰會錄,斷幺絕 六,趙最有才。風簷之下,元魁出一人手』。亦奇矣。」 《揚州府志》:「夏應芳字元成,江都人,中萬曆戊子鄉試。 幼穎」敏,六歲墮井中,水深甚,抵暮不溺,人奇之。長喜 結客,四方游俠多歸之,往來京師,名大震。嘗以會試 道山東,止逆旅,有一客,貂裘大帽,面紫美髯,舉手向 應芳曰:「吾觀公狀貌,異人也。」問其姓字,喜曰:「聞公名 久矣。吾具酒食享公,幸毋棄。」應芳視其人,魁梧倜儻, 曰:「諾。」客出萬錢,命主人治具,應芳亦問其名。客笑曰: 「吾慕公,故杯酒敘殷勤耳。何用知吾姓名,圖報施乎?」 應芳大異之。酒酣,辭氣慷慨,鬚髯俱動。飲罷,與俱宿, 黎明不別而去。應芳前過食宿,欲與錢。主人曰:「有客 先過此,為公留。」錢曰:「揚州夏某至,慎勿受直。」詢其人, 曰:「不知姓氏。語其狀,即向髯客也。」自是所過皆然,直 達京師,終不知其故。

《烈皇小識》:「崇禎元年二月,會試天下士,命施鳳來、張 瑞圖為考試官,取中曹勳等三百五十人。時群姦力 持殘局,海內正人概不得登啟事,翰林必由內閣題 請。元城既逐,平湖當國,亦力持不可。及是平湖、晉江 以會試主考入闈,高陽,特題起陞先文肅、姚文毅、虞 山朱繼作四人,兼及朱者,以避嫌也。人謂老高陽聳」 諛成之。

會試部雜錄

[編輯]

《天中記》:進士犯主文家諱,雖音同字不同,亦不敢入 試。如崔夢殷知舉,以父名龜從,則歸仁澤,不敢試。 《南部新書》:凡進士入試,遇題有家諱,即託疾下,將息 狀求出,云:「牒某忽患心痛,請出試院將息,謹牒如的。」 暴疾亦如是。

《明會典》:會試中式無額。大約國初以百名為率,間有 增損。多者如洪武十八年、永樂三年俱四百七十二 名,永樂十三年三百五十名。少者如洪武二十四年三十一名,三十年五十二名。成化而後以三百名為 率。多者如正德九年、嘉靖二年、三十二年、四十四年、 隆慶二年、五年俱四百名。少者如成化五年、八年,俱 二百五十名。各科三百名之外,或增二十名,或五十 名,俱臨時定

《見聞錄》:往會試,各房所取卷,拘於會額,不能盡收者 登之乙榜,願就選者聽。乃後考官不屑以所取備卷 充乙榜,任吏書雜遝,取落卷填之。於是英俊之士以 預名為恥,而志在就教,希避廷試,又往往預賄吏書, 乘間填入姓字,至有甲榜中式而又列名乙榜者,殊 失祖宗設法之意。馬公自強知貢舉時,特疏請復舊 例,而卒不能改也。

《春明夢餘錄》:「初制,會試或待詔,或典籍,或編修、紀善, 不論官,甚有兩京主試官尊於會試者。宣德癸丑,始 令少保黃淮與少詹事王直主之。淮又久致仕,以謝 恩至京。至弘治庚戌命大學士徐溥,己未命大學士 李東陽,然未有用二相者。自天啟壬戌,始有何宗彥、 朱國祚,後皆因之。」會試主考,舊用翰林出身者,如丁 丑張至發以刑部侍郎入閣,庚辰薛國觀、蔡國用,皆 以外官入閣者,至同考十二人,內編修魯元寵、胡守 恆、劉正宗、梁兆陽、李景濂、薛所蘊皆由知推選授。 初,會試,同考官從禮部推選,翰林院官、京官皆得為 之。至景泰中,禮部尚書胡漢言:「翰林院及春坊,以文 藝為職業,宜專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學行者,宜兼取 以充教官,不得充,請著為令。」自是教官無得分考會 試者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