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11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一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十五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一百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一百十五卷目錄

 特用部彙考

  上古黃帝一則

  商高宗一則

  周文王一則

  漢新莽地皇一則

  後漢順帝陽嘉一則 靈帝熹平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陳總一則

  唐元宗開元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穆宗長慶二則 敬宗寶曆二則

  宋太祖開寶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康定一則 嘉祐

  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孝宗興隆一則 理宗淳祐一則 寶祐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一則

  金宣宗貞祐一則

  元成宗大德一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皇慶一則 文宗天曆一則 至順二則

  明太祖洪武五則 成祖永樂三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特用部藝文

  無出身判對        唐闕名

  駕幸梁州在路論百姓進瓜果請賜帛不與官

  第一狀           陸贄

  第二狀           前人

  五代史王進傳贊     宋歐陽修

  上論特用書       明張自烈

 特用部紀事一

選舉典第一百十五卷

特用部彙考

[編輯]

《上古》

[編輯]

黃帝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

[編輯]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 民。」

鄭元曰:「風后,黃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正義曰:《帝王世紀》云:「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

[編輯]

高宗舉傅說為相

[編輯]

按《書經說命》:「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 臣咸諫於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 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 令。王庸作書以誥曰:『以台正於四方,惟恐德弗類,茲 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 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 相,王置諸其左右。

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於民間。

按《史記殷本紀》: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 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 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 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 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編輯]

文王以呂尚為師

[編輯]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 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 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 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蓋嘗窮 困,年老矣,以漁釣奸。」音干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 「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 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 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 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編輯]

新莽地皇三年秋以能誦告天策文者除為郎

[編輯]

按《漢書王莽傳》:地皇三年秋,成紀隗、崔兄弟共劫大 尹李育,以兄子隗囂為大將軍,移書郡縣,數莽罪惡。 析人鄧曄、於匡起兵南鄉,莽憂不知所出。崔發言:「《周 禮》及《春秋左氏》,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故《易》稱『先號 咷而後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莽迺率群臣至南郊, 陳其符命本末,因搏心大哭,氣盡,伏而叩頭。又作《告 天策》,自陳功勞,千餘言。諸生小民會旦夕哭,為設飧 粥,甚悲哀。及能誦策文者,除以為郎,至五千餘人。

後漢

[編輯]

順帝陽嘉二年除京師耆儒補郎官

[編輯]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二年春三月辛酉,除京師 耆儒年六十以上四十八人補郎、舍人及諸王國郎

靈帝熹平六年特引諸生能為文賦者待制鴻都又除宣陵孝子為丞尉

[編輯]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按《蔡邕傳》:「初,帝好學,自 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 學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 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趨勢之徒,並 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悅之,待以不 次之位。又市賈小民為宣陵孝子者復數十人,悉除 為」郎中、太子舍人。時頻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震 隕雹,蝗蟲之害;又鮮卑犯境,役賦及民。六年七月,制 書《引咎,誥》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邕上封事曰:「臣 聞古者取士,必使諸侯歲貢。孝武之世,郡舉孝廉,又 有賢良文學之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漢之得 人,數路而已。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 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術,聽政餘日,觀省篇章, 聊以游意。當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諸生競 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 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臣每受詔於盛 化門差次錄第,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擢。既加 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使理人 及仕州郡。昔孝宣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學士於白 虎,通經釋義,其事優大,文武之道,所宜從之。若乃小 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故當志 其大者。伏見前一切以宣陵孝子者為太子舍人。臣 聞文皇帝制喪服三十六日,雖繼體之君,父子至親, 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屈情從制,不敢踰越。」今虛偽 小人,本非骨肉,既無幸私之恩,又無祿仕之實,惻隱 思慕,情何緣生?而群聚山陵,假名稱孝,行不隱心,義 無所依,至有奸軌之人,通容其中。恆思皇后祖載之 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 虛偽雜穢,難得勝言。又前至得拜,後輩被遺,「或經年 陵次,以暫歸見漏;或以人自代,亦蒙寵榮。爭訟怨恨, 凶凶道路。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 醜之人?其為不祥,莫與大焉。宜遣歸田裡,以明詐偽。」 書奏,帝乃詔宣陵孝子為舍人,悉改為丞、尉焉。光和 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 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 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

[編輯]

武帝泰始四年二月以東海劉儉有至行拜為郎

[編輯]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編輯]

陳依《梁制》,限年入仕,惟特用者不限。

按《通典》,「陳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有高才 異行殊勳,別降恩旨敘用,不在常例。」

[編輯]

元宗開元二十一年六月制選人有才行者委吏部臨時擢用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云云。

憲宗元和十三年以山人柳泌為台州刺史

[編輯]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元和十三 年十一月「丁亥,以山人柳泌為台州刺史,為上於天 台山採仙藥故也。制下諫官論之,不納。」

按《通鑑綱目》:上好神仙,詔天下求方士。宗正卿李道 古因皇甫鎛薦山人柳泌,雲能合長生藥。泌言:「天台 多靈草,誠得為彼長吏,庶幾可求。」上以泌權知台州 剌史。諫官爭論奏,以為人主喜方士,未有使之臨民 者。上曰:「煩一州之力,而能為人主致長生,臣子亦何 愛焉。」由是群臣莫敢言。

穆宗長慶二年以李源為諫議大夫許軍功奏與補官

[編輯]

按《唐書穆宗本紀》,長慶二年七月辛亥,以贈司徒、忠 烈公李憕子源為諫議大夫,賜緋魚袋。 按《冊府元龜》,長慶二年七月,以前河南府參軍李源 為諫議大夫,詔曰:「《禮》著死綏,《傳》稱握節。捐生守位,取 重人倫,為義甚明,其風咸替。言念於此,慨然興懷。」而 朝之公卿有上言者,稱天寶之季,盜起幽陵,振盪生 靈,吞噬河雒。贈司徒。忠烈憕處難居首,正色就屠,兩 河聞風,再固危壁,首立殊節,至今稱之。其子源,有曾 閔之行,可貫於神明;有巢繇之風,可希於太古。山林 以寄其跡,爵祿不入於心,泊然無營,五十餘載。夫褒 忠可以勸臣節,旌孝可以激人倫,尚義可以鎮澆浮, 敬老可以厚風俗,舉茲四者,大儆於時。是用擢自「衡 門,立於丹陛,處以諫議,冀聞儻言,仍加印綬,式示寵 光。可守諫議大夫,賜緋魚袋、河南尹,差官就所居敦 諭發遣。」初,憕既為群盜所害,源方八歲,為群賊所擄, 流浪南北,展轉入家,方六七年。逮洛陽平,父之故吏 有隱認者,以金帛贖之,歸於近親。代宗聞之,授河南 參軍。源遂絕酒肉,不娶婚姻,不役童使。嘗依雒陽之 城北惠林寺,即憕之別墅,寓於一室,次僧而食人,亦 未嘗見其所習。至於齊榮辱,混是非,熙熙而無不合蓋自有得也。先命穴其野以備終制,時時往眠其間。 是月丁卯,命中使齎手詔一封,絹二百疋、緋衣牙笏, 赴東都賜之。九月,源上《陳情表》一封,且言讓所賜絹 及緋衣、牙笏,以衰耄竟不赴詔。

按《通鑑綱目》:「初,上在東宮,聞天下厭苦憲宗用兵,故 即位務優加將卒,以求姑息。詔神策六軍及南牙常 參武官,悉加獎擢。諸道大將久次及有功者,悉奏聞 除官。於是商賈胥吏爭賂藩鎮,牒補列將而薦之,即 升朝籍,士大夫皆扼腕歎息。」

長慶四年敬宗即位授布衣姜倫等官有差。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長慶四年四 月乙未,以布衣姜倫為補闕,試大理寺評事陸洿、布 衣李虞並為左拾遺,布衣劉堅為右拾遺。」

敬宗寶曆元年以道士劉從政為光祿少卿

[編輯]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寶曆元年 八月,「時有道士劉從政者,說以長生久視之道。請於 天下求訪異人,冀獲靈藥。仍以從政為光祿少卿,號 昇元先生。」

寶曆二年三月戊辰朔,命興唐觀道士孫準入翰林 待詔。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編輯]

太祖開寶七年五月甲寅以布衣齊得一為章丘主簿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月壬子以布衣張遯為襄邑縣主簿張文旦濮陽縣主簿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以東封西祀有特恩試業得官者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冬十月,令開封府 及所過州軍,考送服勤詞學,經明行修舉人,其懷材 抱器淪於下位及高年不仕,德行可稱者,所在以聞。」

按《選舉志》:「東封及祀汾陰時,獻文者多試業得官。」

蓋特恩也。時言者以為「兩漢舉賢良,多因兵荒災變 以訪詢闕政。今國家受瑞登封,無闕政也。安取此?」乃 罷其科。

仁宗康定元年冬十月甲辰錄方略士六十一人授官有差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五年十二月辛巳補諸州父老百歲以上者十二人為州助教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神宗熙寧二年五月台州民延贊等九人年各百歲並授本州助教

[編輯]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三年,授布衣王存官。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三年十一月「癸卯,授布衣王 存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宣撫司指揮使。」

哲宗元祐二年授布衣陳師道官

[編輯]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二年四月乙丑,以徐州布衣 陳師道為亳州司戶參軍。」

孝宗隆興元年授布衣李信官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二月壬戌朔,用史浩策, 以布衣李信為兵部員外郎,齎蠟書間道往中原,招 豪傑之有州郡者,許以封王世襲。」

理宗淳祐三年授布衣王與之官

[編輯]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三年四月「壬申,布衣王與之 進所著《周禮訂義補》下州文學。」

寶祐二年授布衣饒魯官

[編輯]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祐二年二月「庚申,詔饒州布衣 饒魯不事科舉,一意經學,補迪功郎、饒州教授。」

景定四年授布衣何基等官

[編輯]

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四年五月「丁酉,婺州布衣何 基,建寧府布衣徐幾,皆得理學之傳,詔各補迪功郎。」

度宗咸淳二年授布衣徐直方官

[編輯]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二年四月丁亥,授信州布衣 徐直方史館編校。」

[編輯]

宣宗貞祐三年授隱士王澮官

[編輯]

按《金史宣宗本紀》:「貞祐三年九月,詔授隱士王澮太 中大夫、右諫議大夫,充遼東宣撫司參謀官。」

[編輯]

成宗大德七年詔特旨用官不合例者許覆奏

[編輯]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七年二月,詔遷調官員,雖經 特旨用之而於例未允者,亦聽覆奏。」

武宗至大四年仁宗即位詔儒官不拘資格白身亦授

[編輯]

按《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夏四月辛酉,敕國子監 師儒之職,有才德者不拘品級,雖布衣亦選用。七月 丁卯,完澤、李孟等言,「方今進用儒者,而老成日以凋謝。四方儒士成才者,請擢任國學、翰林、祕書、太常或 儒學提舉等職,俾學者有所激勸。」帝曰:「卿言是也。自 今勿限資級,果才而賢,雖白身亦用之。」

仁宗皇慶元年敕選才學之士入翰林

[編輯]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元年,敕李孟博選中外才學 之士,任職翰林。」

文宗天曆二年賜劉道衡等官

[編輯]

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正月庚辰,賜潛邸說書 劉道衡等四人官從七品,薛允等十六人官從八品。」

至順二年特用吳炳為藝文監典簿

[編輯]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二年四月,特命河南儒士吳 炳為藝文監典簿,仍予對品階。」

[編輯]

太祖洪武七年以僧郭傳為翰林應奉

[編輯]

按《大政記》:洪武七年八月乙卯,擢釋氏郭傳為翰林 應奉。上御武樓,宋濂侍,問曰:「天下難定,朕猶垂意宿 學之士,卿知其人乎?」濂對曰:「會稽有郭傳者,雖寄跡 釋氏,誠一代奇才也。」上頷之。未幾,復召濂曰:「郭傳之 文,卿可持至乎?」濂以其文進,上覽之曰:「誠如卿言。」既 召見,俾日侍左右,以備顧問。傳精白一心,凡可以獻 替者,咸無隱情。擢為翰林應奉,陞起居注,遷考功丞。 洪武十四年,以孝義鄭湜為布政司參議。

按《大政紀》:洪武十四年二月,嘉浦江鄭湜爭入獄,擢 為福建布政司參議。鄭氏素以孝義聞,時胡惟庸既 敗,四方有讎怨相告訐者指為胡黨,率坐重獄。及是 有訴鄭氏交通惟庸者,湜兄弟六人,吏捕之急,諸兄 爭欲行,湜曰:「弟在,其忍使諸兄罹刑辟?」獨詣吏請行。 仲兄濂先有事京師,暨弟至,迎謂曰:「吾家長當任罪, 弟無與焉。」湜曰:「兄老,吾往辯之。萬一不直,弟當服辜。」 二人爭入獄。上聞之,俱召至廷,勞勉之,謂近臣曰:「有 人如此,而肯從之,為非耶?」即宥之。詔賜酒食,擢為參 議,賜冠帶襲衣。

洪武十五年,以秀才曾泰為戶部尚書。

按《明國史紀聞》:「洪武十五年八月,以秀才曾泰為戶 部尚書。泰江夏人,有學行,故不次用之。」

洪武二十二年上諭不限資格,擢用賢才之意: 按《明寶訓》:「洪武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太祖御奉天門, 廷臣有言:比來儒士起自田裡,而驟擢太峻,非朝廷 愛重名爵之意。」太祖曰:「朝廷爵祿,所以待士。彼有卓 越之才,豈可限以資格?朕但期得賢,名爵非所恡。若 曰起自田裡,不當驟用。如伊尹在莘野,孔明在隴中, 一旦加於朝臣之上,遂至建功立業,何嘗拘於官職? 朕所患不得賢耳。誠得賢而任之,品秩非所限也。」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選用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 按《大政紀》云云。

成祖永樂八年以督運老人張甫通等為縣丞

[編輯]

按《大政紀》:「永樂八年四月丁酉,撫寧縣老人張甫通、 遷安縣老人何彬,俱督運至清水源,上聞而嘉之,各 授本縣縣丞,免視事。」

永樂十五年,以儒士郭長善為「檢討。」

按《大政紀》,「永樂十五年六月,以儒士郭長善為翰林 院檢討。」

永樂二十二年,簡國子生為「六科。」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命國子監簡浙江、江 西、福建、廣東生有文學者六十人於翰林院,考得劉 瑄等二十人,分置六科,日隨給事中朝參歷事。」

宣宗宣德元年以太和山佃戶陳祚為監察御史

[編輯]

按:《大政記》云云。

英宗正統十四年八月郕王攝政十月以舉人練綱為監察御史

[編輯]

按:《明國史紀聞》云云。

特用部藝文

[編輯]

《無出身判對》
唐·闕名

[編輯]

得乙居家理廉,使舉請受官,吏部以無出身,不許。使執云:「行成於內,可移於官。」

選調正名,誠宜守序,敷求懋德,安可拘文。乙積行於 中,彰聞於外。廉使以道敦知己,欲致我於青雲;天官 以限在出身,將棄予於白屋。事雖異見,理可明徵。掄 瑣瑣之材,則循舊格;割翹翹之楚,寧守常科。幸當側 席之求,無惑刻舟之執。況自家刑國,移孝資忠,既聞 道不虛行,足見舉非失德。所宜堅決,無至深疑。

《駕幸梁州在路論百姓進瓜果請賜帛不與官第一狀》
陸贄

[編輯]

右。欽淑奉宣聖旨,「自發洋州以來,累路百姓進獻果 子胡瓜等,雖甚微細,且有此心。今擬各與散試官,卿 宜商量得否者。」伏以爵位者,天下公器,而國之大柄 也。唯功勳才德,所宜處之。非此二途,不在賞典,恆宜 慎惜,理不可輕,苟輕用之,是壞公器而失其大柄也。

器壞則人將不重,柄失則國無所持,起端雖微,流弊
考證
必大。沿路所獻瓜果,蓋是野人微情,有之不足光聖

猷,無之不足虧至化。量以錢帛為賜,足彰行幸之恩, 因饋酬官,恐非令典。謹奏。

《第二狀》
前人

[編輯]

右。欽淑齎中書所與進瓜果人擬官狀示臣,仍奉宣 聖旨:「朕所到處,欲得人心喜悅,試官虛名,無損於事, 宰臣已下商量進擬,與亦無妨。」臣愚以為信賞必罰, 霸王之資;輕罰褻刑,衰亂之漸。信賞在功無不報,必 罰在罪無不懲。非功而獲爵則爵輕,非罪而施刑則 刑褻。爵賞刑罰,國之大綱。一綱或棼,萬目皆弛,雖有 善理,末如之何?天寶季年,嬖倖傾國,爵以情授,賞以 寵加,天下蕩然,紀綱始紊。逆盜乘興,遂亂中原,防戍 歲增,策勳日廣。財賦不足以供賜,而職官之賞興焉; 職員不足以容功,而散試之號行焉。青朱雜沓於胥 徒,金紫普施於輿皁。薰蕕無辨,涇渭不分,二紀於茲。 請幫助識別此字。「之能整。當今所病,方在爵輕,設法貴之,猶恐不重, 若又自棄,將何勸人?」聖旨以為試官虛名,無損於事, 臣伏恐陛下思之未熟,偶有是言。儻或謂之信然,臣 竊以為過矣。夫立國之道,惟義與權;誘人之方,惟名 與利。名近虛而於教為重,利近實而於德為輕。凡所 以裁是非,立法制者,則存乎其義。至於參虛實,揣重 輕,並行而不傷,迭用而不悖。因眾之欲,度時之宜,消 息盈虛,使人不倦者,則存乎其權。「專實利而不濟之 以虛名,則耗匱而物力不給;專虛名而不副之以實 利,則誕漫而人情不趨。」故國家之制,賞典錫貨,財賦 秩廩,所以裁實也;差品列異章服,所以飾虛也。居上 者必明其義,達其變,相須以為表裡,使「人日用而不 知,則為國家之權得矣。」謹按命秩之載於《甲令》者,有 職事官焉,有散官焉,有勳官焉,有爵號焉。雖同其類, 而分其流有四。然其掌務而受俸者,雖繫於職事之 一官,以序才能,以位賢德,此所謂施實利而寓之虛 名者也。其勳散爵號,無有所繫,大抵止於服色資蔭 而已,以馭崇貴,以甄功勞,此謂假虛名以佐實利者 也。虛實交相養,故人不瀆賞;輕重互相制,故國不廢 權。今之員外試官,頗同勳散爵號,雖則授無費祿,受 不占員,然突銛鋒排患難者,則以是賞之;竭筋力、展 勤勞者,又以是酬之。其為用也,可謂重矣。今或捧瓜 一器,挈果一盛,亦授試官,以酬所獻,則彼突銛鋒而 竭筋力「者,必相謂曰:『吾以忘軀命而獲官,此以進瓜 果而獲官,是乃國家以吾之軀命同於瓜果矣。視人 如草木,誰復為用哉!且員外試官,無俸祿之資,無管 攝之柄,無見敬之貴,無免役之優,唯假空名,以籠浮 俗,所以若存若亡而未甚厭棄者,徒以上之所惜爾。 今陛下若又輕用之,以為無損於事,人悟斯』」旨,復何 賴焉?後之立功,曷用為賞?陛下若欲賞之以職事,則 官員有限,而勳閥無窮,固不勝其用矣。陛下欲賞之 以貨財,則人力已殫而帑藏皆匱,固不充其費矣。既 未有實利以敦勸,又不重虛名而濫施,人無藉焉,何 以為國?且植瓜樹果,多是野人,貧者所資,惟在衣食, 假以冗號,亦奚用為?必欲使之歡欣,不如厚賞錢帛。 人不失利,國不失權,各得所宜,兩全其寶。何所不可, 固傷大猷。願留睿思,少賜詳度。

《五代史王進傳贊》
宋·歐陽修

[編輯]

嗚呼!予述舊史,至於王進之事,未嘗不廢書而嘆曰: 「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與俱勇夫悍卒,各 裂土地封侯王,何異豺狼之牧?斯人也,雖其附託遭 遇,出於一時之幸,然猶必皆橫身陣敵,非有百夫之 勇,則必一日之勞。至如進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 節,何其甚歟!豈非名器之用,隨世而輕重者歟?世治」, 則君子居之而重,世亂則小人易得而輕歟?抑因緣 僥倖,未始不有,而尤多於亂世。既其極也,遂至於是 歟?豈其又有甚於是者歟?當此之時,為國長者不過 十餘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視其上,易 君代國,如更戍長無異。蓋其輕如此,況其下者乎?如 進等者,豈足道哉!《易》:否泰消長,君子小人常相上下。 視在上者如進等,則其在下者可知矣。予書「進事」,所 以哀斯人之亂,而見當時賢人君子之在下者,可勝 道哉!可勝道哉!

《上論特用書》
明·張自烈

[編輯]

崇禎十三年月日,臣某伏讀《明詔》,「年來資格畛域抑 壞,人才考選,屢奉旨舉貢兼收,究竟不遵,非祖宗破 格用人至意。就教舉人並試過貢士,共二百六十三 名,俱著於六部司屬、都通、太常寺衙門各司屬及推 知正官,通行察缺,依次填補。」此繫特用,後不為例。臣 見北廷諸臣,奉詔唯謹,莫有一人條可否為國家圖 實用者,雖復祖法,無裨於治。臣請昧死為陛下陳之。 昔高皇帝諭銓臣曰:「朝廷爵祿待士,惟賢是用,何拘 資格?」自今庶官有才能者不次用。臣愚以為祖宗破 格,如張唯等十七人以舉人授編修,宋矩等十九人 以秀才授御史,葛均以訓導進學士,張紞以明經遷 吏部,皆擇其才且賢,然後不次登用,非盡庶官而人人超擢也。即陛下今日特用,亦將拔舉貢才能之特 出者用之,非凡舉貢皆可用也。迺一旦合二百六十 三人濫竽寮署,臣不知此二百六十三人者,果皆才 且賢乎?果皆才且賢,尤當量能授職,委任責成,使真 偽無雜進,奈何概使之依次填補乎?既依次填補,無 論未必皆才,其間有「不堪戶部而補戶部、不堪兵部 而補兵部、不堪推知而補推知,始用苟違其材,考課 難責其效,能必皆勝任奏最乎?」況今疆圉孔棘,兵民 交困,所需者出奇濟變戡亂之才,非僅部寺司屬推 知缺應補也。就此二百六十三人,拔其尤者數十人, 畀之殊秩,委以重寄,庶幾克濟。焉有特用而僅使之 備員「庶官乎?質諸祖宗,惟賢是用,合乎不合乎?又況 據臣後先聞見,如某舉人、某貢士,皆迂庸貪鄙,不足 稱使任。陛下謂此等舉貢能潔己愛民、鞠躬盡瘁乎? 能追蹤張唯、宋矩、葛均諸臣乎?然則抒破格之名而 亡其實,不欲抑壞人才而究不能甄別真似,實收人 才之效。」諸臣謂一旦特用此二百六十三人足以法 祖興治,果可信乎?不可信乎?抑臣尤有疑焉。陛下既 以前此考選不兼用舉貢,與祖制不合,則後此皆遵 祖制,皆兼用舉貢可也,而又曰「特用後不為例」,豈祖 制僅可行於一時,不可行於異日乎?豈此日舉貢二 百六十三人皆堪特用,異日雖復有才且賢,遠邁此 二百六十三人者,皆不足用乎?此又明旨不可以告 中外臣民者也。臣無言責,宜苟且拱默,退獨以特用 曠典關人才隆替,繫宗社安危。過此不言,雖悔無及。 廷臣不知其弊而不能言,罪小;臣知其弊而不盡言, 罪大。輒敢獻其愚。陛下誠考古敷奏明試之法,以推 廣祖宗破格用賢之意,特用舉貢,萬世無弊,不必後 不為例也。

特用部紀事一

[編輯]

《左傳:文公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 戰於殽也。晉梁弘御戎,萊駒為右。戰之明日,晉襄公 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囚呼,萊駒失戈。狼瞫取戈 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遂以為右。」

《新序雜事篇》:「楚莊王蒞政三年,不治,而好隱戲社稷, 危國將亡。」士慶問左右群臣曰:「王蒞政三年,不治,而 好隱戲社稷,危國將亡,何不入諫?」左右曰:「『子其入矣』。 士慶入,再拜而進隱曰:『有大鳥來止南山之陽,三年 不蜚不鳴,不審其故何也』?王曰:『子其去,寡人知之矣』。 士慶曰:『臣言亦死,不言亦死,願聞其說』。」王曰:「此鳥不 蜚以長羽翼,不鳴以觀群臣之慝。是鳥雖不蜚,蜚必 沖天;雖不鳴,鳴必驚人。」《士慶》稽首曰:「所願聞已。」王大 悅《士慶》之問,而拜之以為令尹,授之相印。

魏文侯與士大夫坐,問曰:「寡人何如君也?」群臣皆曰: 「君仁君也。」次至翟黃,曰:「君非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 對曰:「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長子,臣 以此知君之非仁君。」文侯大怒而逐翟黃。黃起而出, 次至任座,文侯問:「寡人何如君也?」任座對曰:「君仁君 也。」曰:「子何以言之?」對曰:「其君仁者其臣直。向翟黃之 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文侯曰:「善。」復召翟黃入,拜 為上卿。

鄒忌以鼓琴見齊宣王,宣王善之。鄒忌曰:「夫琴所以 象政也。」遂為王言琴之象政狀及霸王之事。宣王大 悅,與語三日,遂拜以為相。

《漢書叔孫通傳》:「通降漢,漢王拜通為博士。漢王已並 天下諸侯,共尊為皇帝,悉去秦儀法,群臣飲爭功,醉 或妄呼,拔劍擊柱。上患之。通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 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於 是通使徵魯諸生三十餘人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 弟子百餘人為綿蕞野外。習之月餘,通曰:『上可試觀』。」 上使行禮,曰:「吾能為此。」迺令群臣習肄。漢七年,長樂 宮成,諸侯群臣朝,十月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 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拜通為奉 常。通因進曰:「諸弟子儒生,隨臣久矣,與共為儀,願陛 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

《朱建傳》:孝文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黨諸呂,故孝 文聞其客朱建為其策,使吏捕治,聞吏至門,建自殺。 文帝聞而惜之曰:「吾無殺建意也。」乃召其子,拜為中 大夫。

《司馬相如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 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 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請為天子游獵之賦。」上 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 子之義,故虛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 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悅。 賦奏天子,以為郎。

《金日磾傳》:「日磾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 馬,時年十四矣。久之,武帝游宴,見馬後宮滿側,日磾 等數十人牽馬過殿下,莫不竊視,至日磾獨不敢。日 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馬又肥好,上異而問之,具 以本狀對。上奇焉,即日賜湯沐衣冠,拜為馬監。」 《王莽傳》:「始建國元年,按《金匱》,輔臣皆封拜,以京兆王 興為」衛將軍、奉新公,京兆王盛為前將軍、崇新公。王 興者,故城門令史;王盛者,賣餅。莽按符命,求得此姓 名十餘人,兩人容貌應卜相,徑從布衣登用,以視神 焉。

《後漢書趙憙傳》: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 孤孫憙,信義著名,願得降之。」更始乃徵憙,憙年未二 十,既引見,更始笑曰:「繭栗犢豈能負重致遠乎?」即除 為郎中。

《劉元傳》:「時李軼、朱鮪擅命,山東王匡、張卬橫暴三輔, 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賈豎,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繡 面衣錦褲襜褕諸於罵詈道中。長安為之語曰:『竈下 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劉盆子傳》:「更始三年六月,立盆子為帝,自號建世元 年。樊崇雖起勇力而為眾所宗,然不知書數。徐宣故 縣獄吏,能通《易》經。遂共推宣為丞相崇。」《御史大夫 李固傳》:「舊任三府選令史,光祿試尚書郎,時皆特拜, 不復選試。固乃與廷尉吳雄上疏,以為八使所糾,宜 急誅罰,選舉署置,可歸有司。帝感其言,乃更下免八 使」所舉刺史、二千石,自是稀復特拜,切責三公,明加 考察,朝廷稱善。

《楊震傳》:「震中子秉,延熹五年冬,代劉矩為太尉。是時 宦官方熾,任人及子弟為官,布滿天下,競為貪淫,朝 野嗟怨。秉與司空周景上言,內外吏職多非其人,自 頃所徵,皆特拜不試,致盜竊縱恣,怨訟紛錯。舊典:中 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埶。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或 年少庸人,典據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舊 章,退貪殘,塞災謗。請下司隸校尉、中二千石、城門五 營校尉、北軍中候,各實覈所部,應當斥罷,自以狀言 三府,廉察有遺漏續上。」帝從之。

《董卓傳》:「帝車駕幸李樂營,百官饑餓,河內太守張楊 使數千人負米貢餉,帝乃御牛車,因都安邑。河東太 守王邑奉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封邑為列侯。拜胡 才征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皆假節開府。其壘壁 群豎競求拜職,刻印不給,至乃以錐畫之。」

《魏志董卓傳》:「天子走陝北,楊奉、韓暹等遂以天子都 安邑。」《魏書》曰:「時競表拜諸營壁民為部曲,求其禮 遺,醫師走卒皆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錐畫示, 有文字,或不時得也。」

《衛臻傳》:臻轉為右僕射,典選舉。中護軍蔣濟遺臻書 曰:「漢祖遇亡虜為上將,周武拔漁父為大師,布衣廝 養,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試而後用?」臻答曰:「古人遺智 慧而任度量,須考績而加黜陟。今子同牧野於成康, 喻斷蛇於文景,好不經之舉,開拔奇之律,將使天下 馳騁而起矣。」

《晉書趙王倫傳》:「倫僭即帝位,大赦,改元建始。是歲,賢 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將皆不試。計吏及四方使 命之在京邑者。太學生年十六已上,及在學二十年, 皆署吏、郡縣二千石令長。赦曰:『在職者皆封侯。郡綱 紀並為孝廉,縣綱紀為廉吏。以世子荂為太子,馥為 侍中、大司農、領護軍;京兆王虔為侍中,大將軍、廣平』」 王詡為侍中,撫軍將軍、霸城王孫秀為侍中,中書監, 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張林等諸黨皆登卿將,並列大 封。其餘同謀者,咸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於奴卒廝 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 不足,狗尾續。」而以苟且之惠,取悅人情;府庫之儲,不 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君子恥 服其章,百姓亦知其不終矣。

《陳頵傳》:「初,趙王倫篡位,三王起義,制己亥格。」其後論 功雖小,亦皆依用。頵意謂不宜以為常式駁之曰:「聖 王懸爵賞功,制罰糾違,斯道苟明,人赴水火。且名器 之實,不可妄假,非才謂之致寇,寵厚戒在斯亡。昔孫 秀口唱篡逆,手弄天機,惠皇失御,九服無戴,三王建 義,席捲四海,合起義之眾,結天下之心,故設己亥義 格」,以權濟難。此自一切之法,非常倫之格也。其起義 以來,依格雜猥,選人為侯,或加兵伍,或出皂僕,金紫 佩士卒之身,符策委庸隸之門,使天官降辱,王爵黷 賤,非所以正皇綱,重名器之謂也。請自今以後,宜停 之。

《石勒載記》:勒稱趙王,親與鄉老歡飲。初,勒與李陽爭 麻地,迭相毆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讎匹夫乎?」乃召拜參 軍都尉。

《桂苑叢談》:崔英年九歲,在秦王苻堅宮內讀書。堅殿 上方臥,諸生皆趨,英獨緩步,怪而問之。英曰:「陛下如 慈父,非桀紂君,何用畏乎?」又問:「卿讀何書?」曰:「孝經。」堅 曰:「有何義。」曰:「在上不驕。」堅為之起,更問「有何義?」曰:「自 天子至於庶人章,上愛下,下敬上。」堅曰:「卿好待,十七 必用卿為大夫。」英曰:「日月可重見,陛下至尊不可再 睹洪恩士或可用則用何在」後期堅曰:「須待十七必 召卿也。」及期拜諫議大夫。

《魏書韓茂傳》:「茂年十七,膂力過人,尤善騎射。太宗曾 親征丁零翟猛,茂為中軍執幢。時有風,諸軍旌旂皆 偃仆,茂於馬上持幢,初不傾倒。太宗異而問之,徵茂 所屬,具以狀對。太宗謂左右曰:『記之』。尋徵詣行在所, 試以騎射。太宗深奇之,以茂為虎賁中郎將。」

《裴駿傳》:蓋吳作亂於關中,汾陰人薛永宗聚眾應之, 屢殘破諸縣來襲。聞縣中先無兵仗,人情駭動,縣令 憂惶,計無所出。駿在家聞之,便率厲鄉豪曰:「在禮,君 父有危,臣子致命府縣。今為賊所逼,是吾等徇節之 秋,諸君可不勉乎?」諸豪皆奮激請行,駿乃簡驍騎數 百人奔赴,賊聞救至,引兵退走。刺史嘉之,以狀表聞。 會世祖親討蓋吳,引見駿,駿陳敘事宜,甚會機理。世 祖大悅,顧謂崔浩曰:「裴駿有當世才具,且忠義可嘉。」 補中書博士。

《楊大眼傳》:「大眼,武都氐難當之孫也。少有膽氣,跳走 如飛,然側出不為其宗親顧待,頗有饑寒之切。太和 中,起家奉朝請。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 選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曰:『尚書不見知,聽 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繫髻而走,繩直如矢, 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歎。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 材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大眼顧謂同僚曰:「吾之今 日,所謂蛟龍得水之秋,自此一舉,終不復與諸君齊 列矣。」

《劉靈助傳》:「靈助,燕郡人,師事劉弁,好陰陽占卜,而粗 疏無賴,常去來燕恆之界,或時負販,或復劫盜,賣術 於市。後自代至秀容,因事參朱榮。榮性信卜筮,靈助 所占屢中,遂被親待,為榮府功曹參軍。」

《周書李賢傳》:「高祖及齊王憲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 利居宮中,太祖令於賢家處之,六載乃還宮。及高祖 西巡,幸賢第,詔曰:『朕昔幼沖,爰寓此州。使持節、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瓜州諸軍事、瓜州刺 史。賢,斯土良家,勳德兼著,受委居朕,輔導積年。念其 規弼,功勞甚茂。食彼桑椹,尚懷好音,矧茲惠矣,其庸 可忘!今巡撫居此,不殊代邑,舉目依然,益增舊想。雖 無屬籍,朕處之若親。凡厥昆季,乃至子姪等,可並豫 宴賜』。」於是拜賢甥庫狄樂為儀同,賢門生昔經侍奉 者二人授大都督,四人授帥都督,六人別將奴已免 賤者五人授軍主,未免賤者十二人,酬替放之。 《隋書李圓通傳》,圓通父景,以軍士隸武元皇帝,因與 家僮黑女私生圓通,景不之認,由是孤賤,給使高祖 家。及為隋國公,擢授參軍事。初,高祖少時,每讌賓客, 恆令圓通監廚。圓通性嚴整,左右婢僕,咸所敬憚。惟 世子乳母,恃寵輕之,賓客未供,每有干請,圓通不與, 或輒持去。圓通大怒,叱廚人撾之數十,叫呼之聲,徹 於閤內。僚吏左右,代其失色。賓去之後,高祖具知之, 召圓通命坐賜食。從此獨善之,以為堪當大任。高祖 作相,賜封懷昌男。

《沈光傳》:「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初建禪定寺, 其中幡竽高十餘丈,適遇繩絕,非人力所及,諸僧患 之。光見而謂僧曰:『可持繩來,當相為上耳。諸僧驚喜, 因取而與之。光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繫繩 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數十步,觀者 駭悅,時人號為肉飛仙。大業中,煬帝徵天下驍果之』」 士以伐遼左,光預焉。及從帝攻遼東,以衝梯擊城,竿 長十五丈,光升其端,臨城與賊戰,短兵接,殺十數人。 賊競擊之而墜,未及於地,適遇竿有垂緪,光接而復 上。帝望見,壯異之,馳召與語,大悅,即日拜朝請大夫。 王充傳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圖讖,言充當應符命 為天子。充即以法嗣為諫議大夫。充又羅取雜鳥書 帛繫其頭自言符命而散放之或有彈射得鳥而來 獻者亦拜官爵。

《迷樓記》:煬帝晚年尤沈迷女色,他日顧詔近侍曰:今 宮殿壯麗,苦無曲房小室,幽軒短檻,若得此則吾期 老於其中也。近侍高昌奏項昇能構宮室,昇乞先進 圖,帝覽大悅,即日詔有司供具材木,凡役夫數萬,經 歲而成,工巧之極,自古無有。人誤入者,終日不能出。 帝幸之,大喜,目曰「迷樓。」詔以五品官賜昇。

創業,《起居注》,帝自注授老人七十以上,通議、朝請、朝 散三大夫等官。自外當土豪雋,以資除授,各有差。官 之大小,並帝自手注,量才敘效,鹹得厥宜。口問功能, 筆不停綴,所司惟給告身而已。爾後遂為恆式《舊唐書禮儀志》:天寶元年正月癸丑,陳王府參軍田 同秀稱,「於京永昌街空中,見元元皇帝以天下太平, 聖壽無疆」之言,傳於元宗。仍雲桃林園故關令尹喜 宅傍有靈寶符,發使求之,十七日獻於含元殿,於是 置元元廟,桃林縣改為靈寶縣。田同秀與五品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