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31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十五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十五卷目錄

 帛部紀事

 帛部雜錄

 帛部外編

 絹部彙考

  釋名釋綵帛

  廣雅

  說文釋絹

  本草綱目

 絹部藝文

  謝立皇太子賜絹表     梁沈約

  賜謝軫調絹等啟       前人

  謝女出門宮賜絹綺燭啟    前人

  答武陵王賚絹啟      庾肩吾

  謝敕賜絹啟         徐勉

  謝賚絹啟        北周王褒

 絹部選句

食貨典第三百十五卷

帛部紀事

[編輯]

《書經·舜典》:「歲二月,肆覲東後,五玉三帛。」

《周禮·地官》:「媒氏掌萬民之判,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 無過五兩。」

《春官》:「大宗伯孤執皮帛。」訂義鄭鍔曰:「三孤貳公洪化寅 亮天地,以弼一人,其名曰孤。蓋三公之下,六卿之上, 位漸進乎上矣,要當特立無朋,然後足以稱其位。有 天子之孤,有諸侯之孤,非有衣被人之德與夫炳蔚 之文,著見乎外者,不可以當此選,故執以皮帛,蓋束 帛為摯,飾之以皮,皮實於庭,而執帛以見也。天子之 孤以虎,諸侯之孤以豹,帛」之色,孔安國於《書》之「三帛」 以為纁元、黃,則諸侯世子、公之孤、附庸之君執之。鄭 康成以為赤、白、黑,則高陽、高辛之後與其餘諸侯執 之。周家三孤之帛,其色有別固可知,第於《經》無攷耳。

《王昭禹》曰:「三公、三孤與王坐而論道,燮理陰陽,則」

其道大同於物,故公之摯則執璧。璧之為物,其形圓 也,孤則貳公弘化,寅亮天地而已。於道則不足,於物 則未能大同,於德則不群,於物為能無朋,故其「摯執 《皮帛》。」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通帛為旃,雜帛為物。

《秋官》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合六幣璧以帛。」訂義鄭鍔曰:「璧者禮天之玉,天辟乎上, 萬物無以稱其德,故用圜玉以象其體而已。象其體 而無琢削之文者,事之以質也,故有天德而尚質者 斯享以璧,必用帛以合之,蓋帛者純素之物,不如繢 繡之巧,而其體則純乎質,足以配乎有天德而尚質 者也。」

《左傳》:「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 茷、旃旌、大呂。」少帛,雜帛也。

《穆天子傳》:「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勞用束帛加 璧。」

《管子輕重丁篇》桓公曰:「五衢之民衰然多衣弊而履 穿,寡人慾使帛布絲纊之賈賤,為之有道乎?」管子曰: 「請以令沐途旁之樹枝,使無尺寸之陰。」桓公曰:「諾。」行 令未能一歲,五衢之民皆多衣帛完履。桓公召管子 而問曰:「此其何故也?」管子對曰:「途旁之樹,未沐之時, 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來之市者,罷市相睹,樹下談 語,終日不歸;男女當壯,扶輦推輿相睹,樹下戲笑超 距,終日不歸;父兄相睹,樹下論議元語,終日不歸。是 以田不發,五穀不播;麻桑不種,繭縷不治。內嚴一家 而三不歸,則帛布絲纊之賈,安得不貴?」桓公曰:「善。」 《輕重戊篇》「桓公曰:『魯梁之於齊也,千穀也,蜂螫也,齒 之有脣也。今吾欲下魯、梁,何行而可』?」「管子對曰:『魯、梁 之民俗為綈公服綈,令左右服之,民從而服之。公因 令齊勿敢為,必仰於魯梁,則是魯梁釋其農事而作 綈矣』。」桓公曰:「諾。」即為服於泰山之陽,十日而服之。管 子告魯梁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綈千匹,賜子金三百 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則是魯梁不賦於民,財用足也。 魯梁之君聞之,則教其民為綈。十三月而管子令人 之魯、梁。魯、梁郭中之民,道路揚塵,十步不相見,絏繑 而踵相隨,車轂齺騎,連伍而行。管子曰:「魯、梁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對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綈,閉關,毋與 魯、梁通使。」公曰:「諾。」後十月,《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之 民,餓餒相及,應聲之正,無以給上。魯、梁之君即令其 民去綈,修農穀,不可以三月而得。魯、梁之人糴十百, 齊糶十錢。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 年,魯、梁之君請服。

《左傳僖公二年》:「封衛於楚丘。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 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 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呂氏春秋·去尤篇》:邾之故法,為甲裳以帛。公息忌謂 邾君曰:「不若以組。」邾君曰:「將何所以得組也?」對曰:「上用之,則民為之矣。」

《尸子》:「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衣不重帛,食不重肉。」 《左傳》:襄公五年:「冬,季文子卒,大夫入斂。公在位,宰庀 家器為葬備,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 重器備。」

昭公元年春,季武子伐莒。莒人告於會。楚告於晉曰: 「尋盟未退,而魯伐莒,瀆齊盟,請戮其使。」樂桓子,相趙 文子,欲求貨於叔孫而為之請,使請帶焉。叔孫曰:「鮒 也賄。」弗與,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曰:「帶其褊矣。」 《史記管晏傳》:晏平仲嬰者,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 帛。

《戰國策》: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

《禮記·檀弓》:伯高之喪,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攝束帛 乘馬而將之。孔子曰:「異哉!徒使我不誠於伯高。」 《家語》:孔子之郯,遇程子於途,傾蓋語終日,相悅。謂子 路曰:「取束帛贈先生。」

《史記貨殖傳》:「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 《左傳哀公七年》:「秋,伐邾,邾眾保於繹,師宵掠以邾。子 益來獻於亳社。邾茅夷鴻以束帛乘韋,自請救於吳。」 《越絕書》:「越王曰:『寡人以聞陰陽之事,穀之貴賤,可得 而知乎』?范子曰:『陽者主貴,陰者主賤。故當寒而不寒 者,穀為之暴貴;當溫而不溫者,穀為之暴賤』。越王曰: 『善哉』!」以丹書帛,置之枕中,以為國寶。

《史記。淳于髡傳》:「客有見髡於梁惠王,惠王欲以卿相 位待之,髡因謝去,於是送以安車駕駟,束帛加璧,黃 金百鎰。」

《戰國策》:建信君貴於趙,公子魏牟過趙,趙王迎之,顧 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人以為冠。趙王曰:「公子臨 寡人,願聞所以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國,若此 尺帛,則國大治矣。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為 冠?」王曰:「郎中不知為冠。」魏牟曰:「為冠而敗之,奚虧王 國?而王必待工而後乃使之。今社稷為虛戾,先人不」 血食,王不以予工,乃與幼艾也。

《河圖玉板》:崑崙以東,得大秦之國,人長十丈,皆衣帛。 《漢書陳勝傳》:秦二世時,陳勝、吳廣皆為屯長,乃謀曰: 「天下苦秦久矣,今以吾眾為天下倡,宜多應者」,迺行 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勝、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迺丹書帛曰: 「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亨食,得書,己怪之 矣。

《史記叔孫通傳》:「通,秦時以文學徵待詔,博士陳勝起, 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之,通前曰:『此特群盜鼠竊狗 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哉』?二世喜,乃賜叔孫通帛二 十匹,衣一襲。」

《漢書婁敬傳》:敬,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雒陽,高帝 在焉。敬脫輓輅見齊人虞將軍曰:「臣願見上言便宜。」 虞將軍欲與鮮衣,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 不敢易衣。」

《孔叢子》:「夫子清素好儉,妻不服綵,妾不衣帛。」

《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秋,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 璧,徵魯申公。」

《史記。武帝紀》:「帝置祭具以致天神,神不至,乃為帛書 以飯牛。」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

《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 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迺別蓍 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 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賜帛十匹。 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

帝姑館陶公主寡居,近幸董偃,號曰董君主。因推令 散財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發,一日金滿百斤,錢滿 百萬,帛滿千匹。」乃白之。

《東方朔別傳》:武帝幸甘泉,長平道中有蟲覆地如赤 肝,朔曰:「必秦獄處也。夫愁者得酒解。」乃取蟲置酒中, 立消糜,賜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故也。

《史記西南夷傳》:「唐蒙上書說上通夜郎道,乃拜蒙為 中郎將,從巴蜀筰關入見夜郎侯,蒙厚賜,喻以威德。 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繒帛,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也, 乃聽蒙約。」

《史記公孫弘傳》:「弘為丞相,封平津侯。上書乞骸骨,上 不許,因賜告牛酒雜帛。居數月,病有瘳,視事。」

《漢書武帝紀》:「元狩元年夏,帝使謁者賜縣三老、孝者 帛,人五匹;鄉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 及鰥、寡、孤、獨帛,人二匹。」

《神仙傳》:「墨子得地仙,隱居以避戰國。至漢武帝時,遣 使者楊違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

《漢書蘇建傳》:「建子武為侍中,使匈奴。昭帝即位數年, 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至 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 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鴈,足有係帛書,言 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 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高士傳》。韓福以行義修潔著名。昭帝時,以德行徵至 京兆,病不得進。元鳳元年詔策曰:『朕愍勞福以官職 之事,賜帛五十匹遣歸。其務修孝悌,以教鄉里』』。」 《漢書·王褒傳》:益州刺史王襄使褒作《中和樂職宣布 詩》,選好事者習而歌之。時氾鄉侯何武為僮子,選在 歌中。武等學長安,歌太學下,轉而上聞。宣帝召武等 觀之,皆賜帛,謂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當之!」 《宣帝紀》:「甘露三年春,鳳凰集新蔡,賜汝南太守帛百 匹。」

《梅福傳》:成帝委任大將軍王鳳,災異數見,群下莫敢 正言。福上書曰:「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書求見言 可採取者,秩以升斗之祿,賜以一束之帛,則天下之 士發憤懣,吐忠言,嘉謀日聞於上,天下條貫,國家表 裏,爛然可睹矣。」

《游俠傳》:「樓護為諫大夫,使郡國,因會宗族故人,各以 親疏與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費。」

《王莽傳》:莽上奏曰:「夏後塗山之會,執玉帛者萬國,諸 侯執玉,附庸執帛。」

天鳳六年,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 長安。

《後漢書禮儀志》:「立春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文官,立秋 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武官。」《漢官名秩》曰:「賜司徒、司 空帛四十匹,九卿十五匹,太尉、將軍各六十匹,執金 吾諸校尉各三十匹,武官倍於文官。」《古今注》曰:「建武 八年立春,賜公十五匹,卿十匹。」

《鄧禹傳》:禹,南陽人,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光 武見之曰:「寧欲仕乎?」曰:「不願也。但願明公威德加於 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

《東觀漢記》:「耿純於邯鄲見上,遂自結納,獻馬及縑帛 數百匹。」

《後漢書宣秉傳》:秉字巨公,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性 節約,常服布被,蔬食瓦器。帝嘗幸其府舍,見而歎曰: 「楚國二龔,不如雲陽宣巨公。」即賜布帛帷帳什物。 《公孫述傳》:述造十層赤樓帛蘭船。蓋以帛飾其欄 檻也。

《後紀》:「光武郭皇后弟況遷大鴻臚,帝數幸其第,會公 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繒帛,豐盛莫比。」

《逸民傳》:「周黨,建武中徵為議郎,光武引見,黨伏而不 謁,自陳願守所志,帝乃許焉。詔曰:『自古明王聖主必 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食朕 祿,亦各有志焉,其賜帛四十匹』。」

《鄭興傳》:「興子眾,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陽王荊因虎賁 中郎將梁松以縑帛聘請,眾欲為通義,引籍出入殿 中。」

《逸民傳序》:「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 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

《明帝紀》:「永平六年春,王雒山出寶鼎,廬江太守獻之, 詔賜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馬皇后紀》:肅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太后曰:「吾少壯 時,但慕竹帛,志不顧命。今雖已老,而復戒之。在得 章帝出,諸貴人當徙居南宮。」馬太后感析別之懷,賜 白越三千端,雜帛二千匹。

《孔平仲雜說》:「蔡倫未造紙,以帛為紙,所謂竹帛也。」 《後漢書陶謙傳》:《吳書》曰:「謙少孤,以不羈聞於縣中。 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隨之。」 《朱儁傳》:「儁字公偉,會稽上虞人也。少孤,母常販繒為 業,儁以孝養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 之。時同郡周規辟公府當行,假郡庫錢百萬,以為冠 幘費,而後倉卒督責。規家貧,無以備儁,乃竊母繒帛 為規解對。母既失產」業,深恚,責之。儁曰:「小損當大益, 初貧後富,必然理也。」本縣長山陽度尚見而奇之,薦 於太守韋毅,稍歷郡職。後太守尹端以儁為主簿, 獨斷公卿、侍中、尚書衣帛而朝。

《後漢書宦者傳》:「呂強為中常侍,靈帝時上疏陳事曰: 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今上無去奢之儉,下有縱欲 之弊,至使禽獸食民之甘,土木衣民之帛。」

《盧植傳》:「植拜北中郎將,復為尚書。何進召董卓,植以 老病求歸,隱於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臨困,敕 其子儉葬於土穴,不用棺槨,附體單帛而已。」

《董卓傳》:「獻帝都安邑,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悉賦 公卿以下封邑為列侯。」

《三國魏志·武帝紀》《傅子》曰:太祖以天下凶荒,資財 乏匱,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帢,合於簡易隨時之義。 楊修《荅臨淄侯牋》:「銘功景鐘,書名竹帛。」

邯鄲淳作《魏文帝受禪詔》文帝曰:「淳作此甚典雅,朕 何以堪?其賜帛四十匹。」

《魏略》:「陳留邯鄲淳奏《投壺賦》,文帝以為尚書,即賜帛 十匹。」

《晉書衛恆傳》:「恆為四體書勢曰:『昔張伯英轉精甚巧, 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

《傅元傳》:元子咸為車騎司馬,以世俗奢侈,上書曰:穀帛難生,而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 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后妃傳》:武悼楊後尊為皇太后。賈后凶悖,忌後父駿 執權,遂誣駿為亂,使楚王瑋與東安王繇稱詔誅駿, 內外隔塞,後題帛為書,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賞。」 《孝友傳》:劉殷七歲喪父,曾祖母王氏盛冬思菫,殷時 年九歲,乃於澤中慟哭,忽若有人云:「止止」聲。殷收淚 視地,便有菫生焉。又嘗夢人謂之曰:「西籬下有粟」,寤 而掘之,得粟十五鍾。時人嘉其至性通感,競以穀帛 遺之。殷受而不謝,直云:「待後貴當相酬耳。」

《張軌傳》:軌子寔攝父位,下令國中曰:「比年饑旱,殆由 庶事有缺。竊慕箴誦之言,以補不逮。自今有面刺孤 罪者,酬以束帛。」

《劉超傳》:「超為中書舍人,拜騎都尉,奉朝請。時臺閣初 建,庶績未康,超職典文翰,而畏慎靜密,彌見親待,加 以處身清苦,衣不重帛,家無儋石之儲。」

《南史謝弘微傳》:「弘微拜員外散騎侍郎,琅邪王大司 馬參軍,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 簿。」

《宋書后妃傳》:「文帝袁皇后初拜宜都王妃,袁氏貧薄, 後每就上求錢帛以贍與之。上性節儉,所得不過三 五萬三五十匹。」

《南史宋臨川烈武王道規傳》:道規無子,以長沙景王 子義慶嗣,襲封臨川王鮑照嘗謁義慶,未見知,欲貢 詩言志。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照勃然 曰:「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沈沒而不聞者,安可數哉!大 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 相隨乎?」於是奏詩,義慶奇之,賜帛二十匹。

《宋書後廢帝紀》:「帝即位詔曰:『興言多士,常想得人,可 普下牧守,廣加搜採。其有孝友聞族,義讓光閭,或匿 名屠釣,隱身耕牧,足以整厲澆風,扶益淳化者,凡厥 一善,咸無遺逸,虛輪佇帛,俟聞嘉薦』。」

《南齊書五行志》:「昇明二年,飆風起建康縣南塘里,吹 帛一匹入雲,風止下御路。紀僧真啟太祖,當宋氏禪 者,其有匹夫居之。」

《張敬兒傳》:沈攸之遺太祖書曰:「謬奉聖主,忝同侍衛。 情存契闊,義著斷金。」乃分帛而衣,等糧而食。

《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普通七年為南津校尉,公嚴清 刻,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過一肉。有姥餉一早青 瓜,祖深報以匹帛。後有富人效之以貨鞭而徇眾,朝 野憚之。」

《陳書宣帝紀》太建三年「秋,皇太子親釋奠於太學,二 傅祭酒以下,可分帛各有差。」

《孝行傳》:「張昭幼有孝性,弟乾亦有至性,及父卒,兄弟 並不衣綿帛。」

《魏書高允傳》:「允拜中書令,高宗幸允第,惟草屋數間, 布被縕袍,廚中鹽菜而已。高宗歎息曰:『古人之清貧, 豈有此乎』?即賜帛五百匹,粟千斛。」

《韋閬傳》:「閬族弟珍,字靈智,累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 在州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 五十匹,穀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 以我能撫綏卿等,故賜以穀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 賜悉分與之。

《景穆十二王傳》:「京兆王子推子太興遇患,請諸沙門 行道,求病癒,名曰散生齋,佛前乞願。若此病得差,即 捨王爵入道,未幾便愈,遂請為沙門。時高祖南討在 軍,詔皇太子為之下髮,施帛二千匹。」

《肅宗紀》:帝即位,皇太后親覽萬幾,詔曰:「其有懷道丘 園,昧跡版築,山棲谷飲,舒捲從時者,宜廣戔帛,緝和 鼎飪。」

《北齊書袁聿修傳》:「聿修在尚書十年,未曾受升酒之 饋。尚書邢邵與聿修舊款,每於省中語戲,常呼聿修 為清郎。大寧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 校官人得失。經歷兗州,時邢邵為兗州刺史,別後遣 送白紬為信,聿修退紬不受,與邢書云:『今日仰遇,有 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願』」 得此心,不貽厚責。邢亦忻然領解。《報書》云:「一日之贈, 率爾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來旨,吾無間然。 弟昔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

《隋書閻毗傳》:「毗拜車騎,宿衛東宮。上嘗遣高熲大閱 於龍臺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惟毗一軍,法制肅然。 熲言之於上,特蒙賜帛。」

《張定和傳》:「定和初為侍官,會平陳之役,定和當從征, 無以自給,其妻有嫁時衣服,定和將鬻之,妻靳固不 與,定和於是遂行。以功拜儀同,賜帛千匹,遂棄其妻。」 《舊唐書王君廓傳》:「君廓少孤貧無行,以剽劫為業,亡 命聚徒,以逆鬚竹器籠人頭,而奪其繒帛。」

《唐書孝友傳》:「劉君良,瀛州饒陽人。四世同居,族兄弟 猶同產也,門內斗粟尺帛無所私。」

《長孫無忌傳》:無忌族叔順德,封薛國公,以受賕,為有

司劾發。帝曰:「順德元勳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觀
考證
古今自鑒,有以益國家者,朕當與共府庫,何至以貪

冒聞乎?」因賜帛數十,媿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 以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賜之。」帝曰:「使有恥者得賜 甚於戮。如不能,乃禽獸也,殺之何益?」

《舊唐書太宗紀》:「貞觀十一年九月,賜瀕河遭水之家 帛十五匹半,毀者八匹。」

《唐書諸公主傳》:長樂公主下嫁長孫沖。帝以長孫皇 後所生,故敕有司裝齎視長公主而倍之。魏徵曰:「昔 漢明帝封諸王曰:『朕子安得同先帝子乎?然則長公 主者,尊公主矣。制有等差,渠可越也』?帝以語後,後曰: 『嘗聞陛下厚禮徵,而未知也。今聞其言,乃納主於義, 社稷臣也。妾於陛下,夫婦之重,有所言,猶候顏色,況 臣下情隔禮殊,而敢犯嚴顏,陳忠言哉!願許之,與天 下為公』。」帝大悅,因請齎帛四十匹,錢四十萬,即徵家 賜之。

《談賓錄》:「太宗嘗以金帛購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 書,詣闕以獻。」

《太平御覽》:「太宗召太子舍人陸敦信勞之曰:『爾所錄 古先太子善惡事,多所規諷,誠可喜』。因賜帛五十段。」 《唐書。狄仁傑傳》:仁傑以地官侍郎同鳳閣彎臺平章 事,會為來俊臣所搆,捕送制獄。守者寖弛,丐筆書帛, 置褚衣中,好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傑子光遠 得書上變,因免死。

《唐國史補》:長安中,爭為碑誌。裴均之子,將圖不朽,積 縑帛萬匹,請於韋相。貫之舉手曰:「寧餓死,不苟為此 也。」

《唐書隱逸傳》:「白履忠,汴州浚儀人。開元十年,刑部尚 書王志愔薦履忠博學守操,召赴京師,詔拜朝散大 夫。乞還,手詔許游京師,徐返里閭。吳兢,其里人也,謂 曰:『子素貧,不霑斗米匹帛,雖得五品,亦何益』?履忠曰: 『往契丹入寇,家取排門夫,吾以讀書縣為免。今終身 高臥,寬徭役,豈易得哉』!」

岑參《詩序》:「太白胡僧,不知幾百歲,眉長數寸,身不製 繒帛,衣以草葉。」

《唐國史補:裴佶常話》:少時,姑夫為朝官,有雅望。佶至 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何人,眾口稱美,此 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報壽州崔 使君候謁,姑夫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 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令秣馬飯僕。姑曰:「前何倨 而後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院中。」佶 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陳諫者,市人,強記。忽遇染人,歲籍所染綾帛尋丈尺 寸,為簿合圍,諫泛覽,悉記之。

《唐書太宗諸子傳》:「曹王明子皋為荊南節度使,賜實 封三百戶。性勤儉,庫帛皆印署,以杜吏謾。」

《馮伉傳》:「伉為睦王等待讀。李抱真卒,伉持節臨弔,歸 之帛不受。又致京師,伉上表固拒。」

《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妻少,乃訣 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董不荅,引繩束 髮,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貶二十年 乃還,署帛宛然,及湯沐,髮墮無餘。

《酉陽雜俎》:「今閤門有宮人垂帛引百僚,或雲自則天, 或言因後魏。」

《唐書崔融傳》:「融曾孫從為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 事,官吏奉帛常加倍以給,獨節度使則否,從皆與之 同。」

《舊唐書蕭俛傳》:俛弟俶,授楚州刺史。辭日,文宗謂俶 曰:「蕭俛先朝名相,筋力未衰,可一來京國。朕賜俛詔 書匹帛,卿便賫至濟源,道吾此意。」蕭俶宣示,俛竟不 起。

《同昌公主傳》:同昌公主下嫁,一日,大會韋氏之族於 廣化里,玉饌俱陳,暑氣將甚,公主命取澄水帛以蘸 之,掛於南軒,滿座則皆思挾纊。澄水帛長八九尺,似 布輕細明薄可鑑,雲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也。 《雲仙雜記》:張寶凡衣服采帛,皆以所任官印印之,嘗 曰:「此印賢於掌庫奴遠矣。」

伊處士從眾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名曰「斂衣。」 《道山新聞》:李後主宮嬪窅娘,纖麗善舞。後主作金蓮, 高六尺,令窅娘以五色帛繞素襪舞蓮中,迴旋有凌 雲之態。

《宣和書譜》:江南後主李煜,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 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鐵圍山叢談》:江南李重光染帛多為天水碧。天水,國 姓也。當是時,藝祖方受命,未幾,王師果下建業。 《宋史樂志》:「諸侯執帛,天后當陽。」

《王彥超傳》:彥超依鳳翔重雲山僧含暉道人為徒。暉 善觀人,謂彥超曰:「子富貴人也,安能久居此。」資帛遣 之。

辟寒寇萊公鎮北門,有善歌者至庭,公取金鍾獨酌, 令歌數闋贈之。束綵侍兒倩桃自內窺之,為詩呈公 云:「夜冷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國老談苑》:王旦在中書,祥符末,內帑災,縑帛幾罄。三 司使林特請和市於河外,草三上,旦悉抑之。頃而特 率屬僚訴於宰府,旦徐曰:「瑣微之帛,固應自至,奈何 彰國弱於四方。」居數日,外貢併集,受帛四百萬。蓋旦 先以密符督之也。

《宋史仁宗紀》:「天聖九年九月,祠西太乙宮,賜道左耕 者帛。」

《湘山野錄》:夏英公鎮襄陽,遇大赦,賜酺宴,詔中有致 仕高年各賜束帛。時胡大監旦瞽廢在襄,英公依詔 旨選精縑十匹贈之。胡得縑,以手捫之,笑曰:「寄語舍 人,何寡聞至此?奉還五匹。」請檢《韓詩外傳》及服虔、賈 誼諸儒所解「束帛戔戔,賁於丘園」之義,自可見證。英 公檢之,果見三代束帛束修之制。若束修,則十挺之 脯,其實一束也。若束帛,則卷其帛屈為二端,五匹遂 見十端,錶王者屈折於隱淪之道也。夏亦少沮。 《春渚紀聞》:陳秀公夢至一所,室間羅列瓮器甚多,上 皆以青帛羃之,具題曰「元參政香飯也。」問其故,守者 曰:「元公自少至老,每食度不能盡,則分減別器,未嘗 殘一食。此瓮所貯,皆其餘也。」

《宋史石公弼傳》:大觀二年,公弼為御史中丞,執政言 國朝未有由左史為中執法者。帝曰:「公弼嘗為侍御 史矣。」時斥賣元豐庫縑帛,賤估其直,許朝士分售,皆 有定數,從官至二千匹,公弼得券上,還之。宰相有已 取萬匹者,即日反其故。

《輿服志》:徽宗政和二年,詔後苑造纈帛。蓋自元豐初 置為行軍之號,又為衛士之衣,以辨姦詐,遂禁止民 間打造。令開封府申嚴其禁,客旅不許興販纈板 《元史·后妃傳》,世祖昭睿順聖皇后嘗於太府監支繒 帛,表裏各一。帝謂後曰:「此軍國所需,非私家物,後何 可得支。」後自是率宮人親執女工,拘諸舊弓絃練之, 緝為紬以為衣,其韌密比綾綺。

《成宗紀》:「大德三年夏四月,賜和林軍帛四十萬匹。 八年九月,給諸王出伯所部帛四百匹。」

帛部雜錄

[編輯]

《易經賁》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本義「《束帛》薄 物。」戔戔,淺小之意。

《詩經召南行露》篇:「室家不足。」昏禮:緇帛不過五兩。 《禮記內則》:「國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 四方保受,乃負之;宰醴負子,賜之束帛。」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褲。為 太溫也。

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

《儀禮鄉射禮》:「楅長如笴,龍首,其中蛇交韋當。」凡畫 有丹質,又《周禮》九旗之帛皆用絳,故知此當亦丹韋 為之也。

《爾雅·釋天》:「纁,帛,縿。」纁,帛,絳也。縿,眾旒所著。

《左傳》:「饘於是,鬻於是。」鬻,糜也。將糜向口,故曰「以餬 余口。」猶今人以粥向帛黏使相著,謂之餬帛。

《墨子》以其所行書於竹帛,傳遺後子孫。

《吳越春秋》,「聲可託於管絃,名可留於竹帛。」

《史記·貨殖傳》:「帛千鈞,比千乘家。」

《漢書梅福傳》:「爵祿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 世摩鈍也。」

《焦氏易林》:「老蠶不作,家無織帛。貴貨賤身,久留連客。」 《鹽鐵論》。「縞素不能自分於緇黑,賢聖不能自治於亂 世。」

揚子《法言》:「禽獸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穀人不足 於晝,絲人不足於夜,此謂惡政也。」

《方言》:「繒,帛之細者謂之纖。」梁益之間裂帛為衣曰 「襯。」

《後漢書馬廖傳》長安語曰:「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 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 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論衡短書俗記》:「竹帛亂文,非儒者所見,眾多非一。」 《風俗通》:「諸侯相贈,乘馬束帛。」

崔寔《四民月令》:「八月清風戒寒,趣織縑帛。」

《東觀漢記》長安語云:「城中好廣袖,四方用疋帛。」 《華陽國志》:「資腐帛於顛牆之下,求餘光於灰塵之中, 劘滅者多。」

《酉陽雜俎》:今閣門有宮人垂帛引百寮,或雲自則天, 或言因後魏。據《開元禮疏》曰:晉康獻褚後臨朝不坐, 則宮人傳百僚拜。

《演繁露》《玉壺清話》:胡旦云:「古義束脩謂脯十挺即為 一束,束帛則卷為二端。五匹錶王者屈折隱淪之道。」 《補筆談》:「古人謂幣為元纁,五兩者一元,一纁為一兩。 元赤黑,象天之色,纁黃赤,象地之色。故天子六服,皆 元衣纁裳,以朱漬丹秫染之。《爾雅》曰:『一染謂之縓。縓今之茜也,色小赤。再染謂之窺。窺,赬也;三染謂之纁』」, 蓋黃赤色也。元纁,二物也。今之用幣,以皂帛為元纁, 非也。古之言束帛者,以五匹束而屈之,今用十匹者, 非也。《易》曰:「束帛戔戔者寡也。」謂之盛者,非也。

賢奕:《左傳》「幣錦二兩」,注云:「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 一兩,一匹也。」然則一端不可以言一匹。《公羊傳》:「乘馬 束帛」,束帛謂元三纁二,元三法天,纁二象地。然則今 人以一匹帛為束帛,亦非也。

帛部外編

[編輯]

《漢武帝內傳》:「上元夫人手執八色玉笈鳳文之蘊,以 示帝王母曰:『此三天太上之所撰,藏於紫陵之臺,韞 以蘭繭之帛』。」

絹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釋綵帛》

[編輯]

絹:請幫助識別此字。也。其《絲》請幫助識別此字。「厚而疏也。」 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於布絹也。細緻染縑為五色, 細且緻,不漏水也。

《廣雅》

[編輯]

《絹》

[編輯]

《繁繐》,鮮支穀絹也。

綃謂之絹。

《說文》

[編輯]

《釋絹》

[編輯]

絹似霜。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李時珍曰:「絹,疏帛也。生曰絹,熟曰練。入藥用黃絲。絹 乃蠶吐黃絲所織,非染色也。」

主治

李時珍曰:「黃絲絹煮汁服,止消渴。產婦脬損,洗痘瘡 潰爛,燒灰,止血痢,下血,吐血,血崩。緋絹燒灰,入瘧藥。」

附方

婦人血崩:「黃絹灰五分,棕櫚灰一錢,貫眾灰、京墨灰、 荷葉灰各五分,水酒調服,即止。」集簡方

產婦脬損,小便淋瀝不斷,黃絲絹三尺,以炭灰淋汁, 煮至極爛,清水洗淨,入黃蠟半兩,蜜一兩,茅根二錢, 馬勃末二錢,水一升,煎一盞,空心頓服。服時勿作聲, 作聲即不效,名「固脬散。」 又方:產時傷脬,終日不小 便,只淋濕不斷。用生絲黃絹一尺,白牡丹根皮末、白 芨末各一錢,水二碗,煮至絹爛如餳,服之不宜作聲。 婦人良方

絹部藝文

[編輯]

《謝立皇太子賜絹表》
梁·沈約

[編輯]

臣聞「《重離》在天」,八紘之所共仰;明兩作貳,萬國所以 咸寧。太子體岐弱載,表睿沖茂,典冊既升,休祚方遠, 率土合歡,遐邇均忭。天情載洽,慶賜必周,幣帛嘉貺, 猥班庸劣。

《謝賜軫調絹等啟》
前人

[編輯]

霜紈雪委,霧縠冰鮮。昔劉氏歸國,未聞漢儲之禮;曹 植還蕃,非降魏兩之賜。恩逾枉道,賁深束帛。

《謝女出門宮賜絹綺燭啟》
前人

[編輯]

桓室金縷,本非所議;孟姬作具,獨若未周。慈澤曲臨, 珍華兼重。製為美服,隻綺易儔。舉而不息,三夜有待。

《荅武陵王賚絹啟》
庾肩吾

[編輯]

肩吾啟:蒙賚絹二十匹。清河之珍,丘園慚其束帛;關 東之妙,潛織陋其卷綃。下官謬忝扁舟,暫瞻還旆。而 天人渥眄,增餘論之榮;江漢安流,無沿洄之阻。遂使 鶴露宵凝,輕絺立變,鴈風朝急,治服成溫。有謝筆端, 無辭陳報,不任下情。謹奉啟事謝聞。謹啟。

《謝敕賜絹啟》
徐勉

[編輯]

臣勉言:「傳詔傅靈惠宣敕,垂賜絹二十匹。」伏惟皇太 子睿情天發,粹性元凝,作震春方,繼離朱陸,嘉日茂 辰,畢宮告始,龍樓起曜,博望增華,含生鳧藻,率土忭 躍。臣運屬會昌,命逢多幸,預奉休盛,復頒恩錫。白素 起獨麗之色,兼兩邁丘園之賁。慶荷之情,實百常品, 不任下情,謹奏啟謝聞。

《謝賚絹啟》
北周·王褒

[編輯]

「似逐安車之徵,如輕殿中之對。」臣善識山川,應圖方丈,脫能臨水,必不棄書。

絹部選句

[編輯]

陳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寸絹不輸官庫,升米 不進公倉。

唐張鷟判蒲陝之布,卻入漁陽;幽易之絹,返歸關隴。 李商隱《為柳珪謝京兆公啟》:「雖才非張載,未刊劍閣 之銘;而志慕胡威,敢問荊州之絹。」

晉《嵇含詩》,「裁彼雙絲絹,著以同功綿。」

唐李白《草書歌行》「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 光。」

岑參詩:「采藍度漢水,問絹過荊州。」

杜甫詩:「讀書雲閣觀,問絹錦官城。」我有一匹好東 絹,重之不減錦繡段。

暢當詩:「綠綺琴彈《白雪引》,烏絲絹勒《黃庭經》。」

《盧仝詩》:「口傳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白居易詩:「織絹未成匹,繅絲未盈斤。」

元稹《送客遊嶺南》詩:「貢兼鮫女絹,俗重語兒巾。」 李商隱詩:「君懷一匹胡威絹,爭拭酬恩淚得乾。」 歐陽炯《羅漢畫》歌:「時捎大絹泥高壁,閉目焚香坐禪 室。」

宋梅堯臣詩:「古絹蠹已盡,彩色無精明。」

司馬光詩:「君從何處獲數幅,敗絹蒼蒼不成軸。」 文同詩:「開之掛高壁,爛絹止一幅。」《畫竹詩》:「待將一 段鵝溪絹,埽取寒梢萬尺長。」

蘇轍《書郭熙橫卷詩》:「眼前欲擬要真物,拂拭束絹付 與汾陽生。」

楊萬里詩:「鵝溪匹絹官莫惜,貌取秋濤懸坐側。」 徐照《樂府》:「拆破唐人絹,經經是雙絲。」

方岳詩:「截絹入官輸,官怒邊幅窄。」

《戴昺詩》:「蠶熟繅成霜雪縷,小姑織絹未落機。」

元趙孟頫詩:「旬日可經絹,弗憂杼軸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