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三十 欽定續文獻通考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一
  輿地考
  古兗州
  兗州東南據濟西北距河自二漢以後迭置兗州馬氏謂其所領郡國非盡是古州疆域多有侵溢然漢理昌邑在宋為濟州金鄉魏晉理廩邱在宋為濮陽雷澤劉宋理滑州在宋為滑州靈河郡皆不出河濟之間則禹跡之舊居然可按也前考一以禹貢為據其在天文營室東壁為衛之分野兼得魏宋齊趙之交宋以其地屬京東京西河北諸路建炎後沒於金分為河北山東及大名三路至元直𨽻中書省明成祖建都燕京以河間之景滄二州及大名府開州𨽻京餘屬山東布政使司但兗地與冀徐豫三州接壤故其地往往錯見如成安非兗地而入載禹城本兗州而別屬之類大都以其所領者為主而屬邑則不復割裂馬氏所謂本非州之區域則以鄰接附入者是也
  
  京西北路 京東西路 河北東路 河北西路
  京西北路州一縣四
  滑州仍唐舊又為靈昌郡𤋮寜中改郡名靈河領縣四 白馬漢縣韋城隋縣胙城隋縣靈河後唐縣熈寧初省為鎮入白馬
  京東西路府一州二縣十四
  濮州仍唐舊又為濮陽郡領縣四 鄄城漢縣雷澤隋縣臨濮唐縣隋縣
  濟州隋置唐武徳後廢五代周復置宋因之領縣四 鉅野漢縣鄆城隋縣二縣皆五代周自鄆州來屬任城漢縣金鄉漢縣二縣皆五代周自兗州來屬臣等謹按四縣皆古徐州地而馬氏載入兗州者禹貢濟河惟兗州濟州屬邑固與兗地相錯也
  東平府唐鄆州東平郡宣和九年改升府領縣六 須城後唐縣中都唐縣夀張漢縣東阿秦縣陽榖隋縣平隂隋縣
  等謹按鄆州屬京東西路馬氏列於魏博二州之後不便省覽今類登於此
  河北東路府二州六軍一縣四十九
  大名府唐魏州五代漢改為大名府周為天雄軍宋慶厯八年復置大名府號北京領縣十五 大名五代漢縣元城隋縣隋縣館陶漢縣冠氏隋縣隋縣夏津隋縣臨清隋縣永濟唐縣熈寧五年省入臨清宗城隋縣經城隋縣熈寧六年省為鎮入宗城清平隋縣內黃隋縣成安北齊縣慶厯八年改𨽻徳州洹水後周縣熈寜初省為鎮入成安
  等謹按州屬舊有南樂朝城二縣後改𨽻開徳府馬考複列於此今刪又按宋志無成安縣覆閲前洺州亦無此縣史誤落也
  博州仍唐舊又為博平郡領縣四 聊城漢縣堂邑隋縣髙唐漢縣博平漢縣
  等謹按唐志有武水清平二縣五代周廢武水入聊城宋以清平𨽻大名府見馬考博州總敘又按馬考堂邑註雲漢縣考漢志堂邑前漢屬臨淮後漢屬廣陵皆非古兗州地寰宇記以為漢發千清二縣地則自隋開皇六年置今改正
  徳州仍唐舊又為平原郡領縣三 安徳漢縣平原漢縣徳平漢平昌縣梁改熈寜六年省為鎮入安徳
  等謹按唐志舊有長河縣五代周廢巳見馬考又有將陵安陵二縣考宋志景祐二年省安陵縣入將陵改屬永靜軍馬考復列於此今刪
  棣州仍唐舊又為安樂郡領縣三 厭次漢縣商河隋縣陽信漢縣臣等謹按唐志有蒲臺渤海二縣五代周以二縣改置濵州已見馬考
  濵州説見上領縣二 渤海唐縣招安慶厯三年升鎮為縣熈寧中省元豐復
  滄州仍唐舊又為景城郡領縣七 清池漢浮陽縣樂陵漢縣南皮漢縣無棣隋縣治平中即縣治置保順軍饒安漢縣熈寧五年省為鎮入清池鹽山隋縣臨津唐縣熈寜六年改為鎮入南皮
  等謹按唐志有長蘆乾符二縣五代周省入清池已見馬考
  恩州唐恩州清河郡慶厯八年改州名郡仍舊領縣五 清河漢縣清陽隋縣熙寧元年省入清河武城漢東武城縣漳南隋縣至和元年省入厯亭厯亭隋縣
  開徳府唐澶州澶淵郡崇寜五年改升府領縣七 濮陽漢縣觀城隋縣端拱初省臨黃縣入焉臨河隋縣清豐唐縣慶厯四年即縣治置徳清軍衛南隋縣朝城唐縣南樂後唐縣崇寧中與朝城俱自魏州來屬
  永靜軍即唐景州景徳元年改軍領縣三 東光漢縣將陵隋縣景祐二年以安陵省入將陵自徳州來屬阜城漢縣唐𨽻冀州淳化元年來屬
  河北西路州一縣一
  濬州即通利軍端拱初以滑州黎陽縣置軍政和五年改昇州領縣二 黎陽漢縣隋縣本古冀州地以𨽻本州故列此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兗州地詳列宋代京西京東河北等四路郡縣凡得府三州十軍一縣六十九其中廢縣凡九合計實得縣六十
  
  河北東路 河北西路 山東東路 山東西路
  大名府路
  河北東路州二縣十一鎮十五
  滄州仍宋舊領縣五鎮十一 清池 無棣 鹽山南皮 樂陵皆仍宋舊長蘆鎮 新饒安鎮 舊饒安鎮 乾符鎮 郭疃鎮清池分水鎮無棣海豐鎮 海潤鎮 利豐鎮 撲頭鎮鹽山馬明鎮南皮
  景州唐景州宋永靜軍金復舊後更名觀州領縣六鎮四 東光 阜城將陵皆仍宋舊吳橋升將陵縣之吳橋鎮為縣宋𨽻冀州本古冀州地以改𨽻
  本州故列此寧津本滄州臨津縣改名來屬建橋鎮東光西保安鎮廣平鎮 㑹津鎮寧津
  河北西路州二縣四鎮四
  濬州仍宋舊領縣二鎮二 黎陽 衛皆仍宋舊衛橋鎮淇門鎮衛縣
  滑州仍宋舊領縣二鎮二 白馬仍宋舊內黃宋𨽻大名府大定六年來屬衛內鎮 武城鎮白馬 宋舊有韋城縣省入白馬胙城縣改𨽻衛州
  山東東路州二縣七鎮十九
  濵州仍宋舊領縣四鎮十 渤海仍宋舊利津明昌中析渤海之永利鎮置蒲臺隋縣宋廢金復置霑化宋招安縣明昌六年豐國鎮寧海鎮 濵海鎮 蒲臺鎮 安平鎮渤海安定鎮合波鎮蒲臺永豐鎮 永阜鎮 永科鎮霑化
  棣州仍宋舊領縣三鎮九 厭次 陽信 商河皆仍宋舊清河鎮 歸化鎮 達多鎮 永利鎮 脂角鎮厭次欽風鎮 西界鎮陽信歸仁鎮 官口鎮商河
  山東西路府一州四縣二十一鎮四十一
  東平府仍宋舊即鄆州領縣六鎮十九 須城 東阿 陽穀皆仍宋舊汶上宋中都縣泰和八年壽張 平隂皆仍宋舊景徳鎮 本仁鎮 闗山鎮 銅城鎮 陽劉鎮東阿樂安鎮 定水鎮陽穀紫城鎮汶上竹口鎮夀張但歡鎮安寧鎮 寧鄉鎮 翔鸞鎮 固留鎮 滑口鎮廣里鎮 石橫鎮 澄空鎮 傅家岸鎮皆平隂
  濟州仍宋舊領縣四鎮二 任城 金鄉皆仍宋舊嘉祥析宋鉅野縣置鄆城仍宋舊魯橋鎮任城昌邑鎮金鄉 宋舊有鉅野縣天徳二年省入嘉祥鄆城金鄉三縣
  博州仍宋舊領縣五鎮十一 聊城 堂邑 博平皆仍宋舊茌平隋縣唐廢天㑹中復置髙唐仍宋舊王館鎮 武水鎮聊城回河鎮 侯固鎮堂邑博平鎮博平廣平鎮 興利鎮茌平固河鎮 齊城鎮 靈城鎮 夾灘鎮髙唐
  泰安州宋兗州奉符縣大定中改昇州領縣三鎮二 奉符宋𨽻兗州萊蕪宋𨽻兗州新泰宋𨽻沂州大平鎮 靜符鎮奉符
  等謹按三縣皆古兗州地而馬氏於宋代不列入者以宋分𨽻古徐州之兗沂二州不得割裂別載金大定中置泰安專州以三縣為屬故類登於此
  徳州仍宋舊領縣三鎮七 安徳 平原 徳平皆仍宋舊磁博鎮 向化鎮 盤河鎮 徳安鎮安徳水務鎮平原懐仁鎮 孔家鎮徳平
  大名府路府一州三縣二十鎮二十三
  大名府仍宋舊即魏州領縣十鎮十三 元城 大名 魏冠氏皆仍宋舊南樂宋𨽻開徳府館陶 夏津皆仍宋舊朝城
  宋𨽻聞徳府清平 莘皆仍宋舊安定鎮 安賢鎮元城大名鎮大名普通鎮 清水鎮 博寧鎮 桑橋鎮冠氏南樂鎮南樂館陶鎮館陶孫生鎮夏津韓張鎮朝城清平鎮清平馬橋鎮華縣 宋舊冇臨清縣改𨽻恩州內黃縣改𨽻滑州宗城成安二縣改𨽻洺州
  恩州仍宋舊領縣四鎮六 厯亭 武城 清河皆仍宋舊臨清宋𨽻魏州漳南鎮 新安樂鎮 舊安樂鎮 王杲鎮厯亭武城鎮武城曹仁鎮臨清
  濮州仍宋舊領縣二鎮三 鄄城 范皆仍宋舊臨濮鎮雷澤鎮鄄城定安鎮范縣 宋舊有臨濮雷澤二縣貞元二年省為鎮
  開州即澶州宋開徳府皇統中更名降州領縣四鎮一 濮陽 清豐觀成皆仍宋舊長垣宋𨽻開封府泰和八年來屬武鄉鎮觀成宋舊有
  臨河衛南二縣並廢朝城南樂二縣改𨽻大名府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兗州地詳列金代河北山東大名等五路郡縣凡得府二州十三縣六十三鎮一百有二
  
  中書省
  中書省路三州六屬州八縣五十八
  燕南河北道肅政亷訪司
  大名路金大名府元改路領縣五州三州領六縣 元城大名 南樂 魏皆仍宋舊清河金棣恩州太宗七年來屬 金舊有冠氏縣升為州館陶朝城二縣改𨽻僕州夏津縣改𨽻髙唐州莘縣改𨽻東昌路清平縣改𨽻徳州開州仍金舊領縣四 濮陽仍金舊東明金𨽻曹州至元二年來屬長垣 清豐皆仍金舊 金舊有觀成縣改𨽻濮州
  滑州仍金舊領縣二 白馬 內黃皆仍金舊
  濬州仍金舊以州治黎陽縣省入 金舊有衛縣升為淇州𨽻衛輝路
  河間路本路治地在冀詳見冀州其屬州在兗者列後
  滄州仍金舊領縣五 清池 樂陵 南皮 無棣
  鹽山皆仍金舊
  景州唐景州宋永靜軍金改觀州至元二年復舊領縣五 蓨 阜城東光 吳橋皆仍金舊故城初𨽻河間路至元二年廢為鎮尋復 金
  舊有將陵縣升為陵州寕津□改𨽻河間路
  陵州金將陵縣憲宗三年升為州
  等謹按省志憲宗改州時𨽻濟南路其改屬河間自至元三年
  東平路金東平府至元九年改路領縣六 須城 東阿 陽榖
  汶上 壽張 平隂皆仍金舊
  東昌路金博州至元十三年更名升路領縣六 聊城 堂邑皆仍金舊金𨽻大名府博平 茌平皆仍金舊金曲周縣之平恩鎮𨽻洺州至元二十六年升縣來屬 金舊有髙唐縣升為州𨽻省
  濮州仍金舊改𨽻省領縣六 鄄城仍金舊朝城 館陶金皆𨽻大名府至元中來屬臨清金𨽻恩州至元中來屬觀城金𨽻開州仍金舊
  髙唐州金博州屬縣至元中升為州𨽻省領縣三 髙唐仍金舊夏津金𨽻大名府至元七年來屬武城金𨽻恩州至元七年來屬
  泰安州仍金舊改𨽻省領縣四 奉符仍金舊長清金𨽻濟南府元初來屬萊蕪 新泰皆仍金舊
  徳州仍金舊改𨽻省領縣五 安徳 平原皆仍金舊齊河金𨽻濟南府至元二年來屬清平金𨽻大名府元初來屬徳平仍金舊
  恩州仍金舊以州治厯亭縣省入𨽻省 金舊有武城縣改𨽻髙唐州清河縣改𨽻大名路臨清縣改𨽻濮州
  冠州金冠氏縣屬大名府至元六年升為州𨽻省
  山東東西道肅政亷訪司
  濟南路府治在青詳見青州其屬州在兗省列後
  棣州仍金舊領縣四 厭次 商河 陽信皆仍金舊無棣金𨽻滄州元初割其半來屬
  濵州仍金舊領縣三 渤海 利津 霑化皆仍金舊 金舊有蒲臺縣改𨽻般陽路
  等謹按馬考有宋濟州四縣載入古兗州地金省鉅野而增嘉祥皆與兗地相錯至元則升為濟寧路又別置濟州分割碭山魚臺虞城豐沛五縣以屬之是直古徐豫二州之地而非復與兗接壤矣舊屬四縣應從別載
  又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兗州地詳列元代中書省燕南山東郡縣凡得路三河間濟南兩路不在此數州六屬州八縣五十八
  
  北直𨽻 山東
  北直𨽻府一屬州三縣十六
  河間府府治在冀詳見冀州其屬州在兗者列後
  景州仍元舊洪武初以州治蓨縣省入領縣三 吳橋 東光故城皆仍元舊 元舊有阜城縣改𨽻府
  滄州仍元舊洪武初以州治清池縣省入領縣三 南皮 鹽山皆仍元舊慶雲元無棣縣永樂初避諱改名元舊有樂陵縣改𨽻武定州
  大名府宋大名府元改路洪武元年復舊領縣八州一州領二縣元城 大名 魏 南樂皆仍元舊清豐元𨽻開州洪武七年來屬內黃元𨽻滑州洪武七年來屬元濬州洪武二年降縣來屬元滑州洪武七年降縣來屬以州治白馬縣省入元舊有清河縣改𨽻廣平府
  開州仍元舊洪武二年以州治濮陽縣省入領縣二 長垣 東明皆仍元舊 元舊有清豐縣改𨽻大名府
  山東布政使司府一屬州九縣三十四
  濟南府府治在青詳見青州其屬州並在兗地列後
  泰安州元𨽻省洪武初來屬以州治奉符縣省入領縣一 新泰 萊蕪皆仍元舊 元舊有長清縣改𨽻濟南府
  徳州元陵州𨽻河間路洪武中降為縣改屬徳州後省縣移徳州來治領縣二徳平 平原皆仍元舊 元舊有安徳縣改置陵縣與齊河縣同𨽻濟南府清平縣改𨽻東昌府
  武定州元棣州宣徳元年改以州治厭次縣省入領縣四 陽信仍元舊海豐元無棣縣永樂初避諱改名樂陵元𨽻滄州洪武七年來屬商河仍元舊
  濵州仍元舊洪武初以州治渤海縣省入領縣三 利津 霑化皆仍元舊蒲臺元𨽻般陽路洪武二年來屬
  兗州府府治在徐非古兗州也詳見徐州其屬州在兗者列後
  濟寧州元濟寧路洪武中降為州以州治任城縣省入領縣三 嘉祥元𨽻單州洪武二年來屬鉅野 鄆城皆仍元舊
  等謹按元升金濟州為濟寧路又別置濟州増屬碭山魚臺等縣皆古徐豫二州之地故不載入兗州部內至明則省任城縣入州割金鄉縣𨽻兗州府餘仍宋金之舊則與兗地相錯故依馬氏敘入東平州元東平路洪武中降州來屬以州治須城縣省入領縣五 汶上東阿 平隂 陽榖 壽張皆仍元舊
  等謹按明志壽張縣於洪武三年省入陽榖十三年復置屬濟寧府其自濟寧還屬未詳何年
  東昌府元東昌路洪武初改府領縣七州三州領八縣 聊城堂邑 博平 茌平 莘皆仍元舊清平元𨽻徳州洪武三年
  來屬元冠州𨽻省洪武三年降縣來屬 元舊有邱縣改𨽻臨清州
  臨清州元臨清縣𨽻濮州洪武二年來屬𢎞治二年升為州領縣二 邱元𨽻東昌路𢎞治二年來屬館陶元𨽻濮州𢎞治二年來屬
  髙唐州元𨽻省洪武初來屬以州治髙唐縣省入領縣三 恩元恩州𨽻省洪武二年降縣來屬夏津 武城皆仍元舊
  濮州元𨽻省洪武二年來屬以州治鄄城縣省入領縣三 范 觀城朝城皆仍元舊 元舊有臨清縣昇州𨽻府以館陶縣屬焉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兗州地詳列明代北直𨽻及山東道郡縣除河間濟南兗州三府治分入青徐二州外凡得府三屬州十二縣四十八又按此卷編次古兗州地而宋金元三朝郡縣中皆無兗州之名蓋自隋改兗州為滑州後雖復為兗州旋即廢罷唐亦相仍為滑州而宋因之又自唐迄宋別置兗州於古徐州之域而古兗州之名實愈淆幾於無可別白馬考雖據禹貢以濟河之間為兗其後來改置之兗州則歸入於徐州而後古兗州之在此而不在彼較然明矣今於金元兩朝悉從馬氏之例惟明以兗州領濟鄆二州則不得不於二州之上出其府名而仍於徐州部內詳載其所屬州縣之數所謂兗州可移而濟河之兗州不能移也
  古青州
  青州東北據海西南距岱其境直跨海表舜因分置營州凡遼東樂浪元菟等郡悉屬其地考之天文虛危則齊之分野宋屬京東東路金為山東東路元直𨽻中書省明𨽻山東布政使司此皆與海相接者也若夫跨海而東其地應歸青州者據晉地理志舜分燕北為幽州而前後漢書遼東郡並𨽻幽州部內則古已併營而入於幽矣故凡詳於冀者不復贅入
  
  京東東路
  京東東路州七縣三十一
  青州仍唐舊又為北海郡領縣六 益都隋縣臨淄漢縣臨朐漢縣壽光漢縣博興漢博昌縣後唐避諱改千乘漢縣
  濰州唐初以青州之北海營邱下宻三縣地置隋廢宋建隆三年置北海軍乾徳中復升為濰州領縣三 北海唐縣昌邑唐都昌縣建隆三年改置昌樂唐營邱縣乾徳三年改置
  濟南府唐齊州濟南郡政和六年用郡名升府領縣五 厯城漢縣禹城唐縣長清隋縣臨邑漢縣建隆三年移治孫□鎮章邱隋縣景徳三年置清平軍熈寧二年廢軍仍為縣
  等謹按禹城長清臨邑三縣皆古兗州地而馬氏並列於此以所領者為主也
  淄州仍唐舊又為淄川郡領縣四 淄川漢般四縣長山漢於陵縣鄒平漢縣髙苑漢縣
  宻州仍唐舊又為宻郡開寳元年升為安化軍領縣五 諸城漢東武縣隋改置安邱漢縣漢縣髙宻漢縣隋移治夷安城膠西漢黔陬縣隋改置唐廢元祐三年本板橋鎮復置
  等謹按諸城安邱莒三縣皆古徐州地而馬氏並列於此者諸城安邱與髙宻土壤相錯莒雖稍逺亦以所領者為主也
  萊州仍唐舊又為東萊郡領縣四 掖漢縣萊陽漢昌陽縣五代漢改膠水隋縣即墨漢縣
  登州仍唐舊又為東牟郡領縣四 蓬萊唐縣漢縣牟平漢縣文登北齊縣
  等謹按前考登州下有安東都䕶府其説畧雲舜分青州為營州置牧遼水之東漢武以其地置元菟樂浪帶方等郡唐置安東都䕶府此馬氏自明其以遼地入青之原委耳茲考據書傳及晉地里志舜以冀州地大分燕以北為幽州兩漢遼東西並入幽州部內是幽州即冀州而漢時併營入幽更無可疑説已見前青州小序至於安東都䕶唐之中葉已廢於宋更無與也其地則㪚見遼金之前三京註語在冀州部
  又按以上據馬氏按古青州地詳列宋代京東東路郡縣凡得府一州六縣三十一
  
  山東東路
  山東東路府二州六縣三十六鎮五十五
  益都府宋青州金更名升府領縣七鎮七 益都 臨朐 壽光 博興 臨淄皆仍宋舊穆陵貞祐中析臨胊地置樂安宋千乘縣廣陵鎮夀光博昌鎮 淳化鎮博興新鎮 髙家港鎮清河鎮 王家鎮樂安
  濰州仍宋舊領縣三鎮一 北海 昌邑 昌樂皆仍宋舊固㡳鎮北海
  宻州仍宋舊領縣四鎮三 諸城 安邱 髙宻 膠西皆仍宋舊張倉鎮 梁鄉鎮 陳村鎮膠西 宋舊有莒縣改𨽻莒州
  濟南府即齊州仍宋舊領縣七鎮二十九 厯城 臨邑皆仍宋舊齊河大定八年本禹城縣之耿濟鎮置章邱 禹城 長清皆仍宋舊濟陽析臨邑章邱二縣地置盤水中宮鎮 老僧鎮 口上鎮 洛口鎮 王舎人店鎮 遙牆鎮厯城新鎮安肅鎮 新市鎮臨邑晏城鎮 劉宏鎮 新孫
  耿鎮齊河普濟鎮 延安鎮 臨濟鎮 明水鎮章邱新安鎮 仁水寨鎮 黎濟寨鎮禹城赤荘鎮 莒鎮 李家荘鎮 歸徳鎮 豐濟鎮 隂河鎮長清回河鎮 曲提鎮 舊孫耿鎮 仁豐鎮濟陽
  淄州仍宋舊領縣四鎮六 淄川 長山 鄒平 髙苑皆仍宋舊金嶺鎮 張店鎮 顔袖店鎮淄川淄鄉鎮介東鎮 孫家嶺鎮鄒平
  萊州仍宋舊領縣五鎮一 掖 萊陽 即墨 膠水皆仍宋舊招逺天㑹二年本掖縣之羅峯鎮置衡村鎮萊陽
  登州仍宋舊領縣四鎮二 蓬萊仍宋舊福山天㑹二年本蓬萊縣之兩水鎮置仍宋舊棲霞天㑹二年本蓬萊縣之楊疃鎮置孫大川鎮福山馬亭鎮黃縣 宋舊有牟平文登二縣改𨽻寧海州
  寧海州大定二十二年領縣二鎮二 牟平 文登二縣皆自登州來屬湯泉鎮牟平溫水鎮文登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青州地詳列金代山東東路郡縣凡為府二州六縣三十六鎮五十五
  
  中書省
  中書省路三州一屬州六縣三十一
  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金益都府元初改路領縣六州八州領十五縣 益都臨淄 臨朐皆仍金舊髙苑金𨽻淄州至元二年來屬樂安 壽
  皆仍金舊 金舊有穆陵縣已廢博興縣升為州
  濰州仍金舊領縣二 北海 昌邑皆仍金舊金舊有昌樂縣至元二年省入北海
  膠州金膠西縣元初即縣治置州以縣為屬領縣三 膠西金𨽻宻州即墨金𨽻萊州太祖二十二年來屬髙宻金𨽻宻州
  宻州仍金舊領縣二 諸城 安邱皆仍金舊 金舊有髙宻膠西二縣改𨽻膠州
  博興州金博興縣元初升為州
  等謹按益都路領州八其莒沂滕嶧四州及所屬八縣詳後徐州
  山東東西道肅政亷訪司
  濟南路金濟南府元初改路領縣四州二州領七縣 厯城章邱皆仍金舊鄒平金𨽻淄州至元二年來屬濟陽仍金舊 金舊有臨邑縣改𨽻河間路齊河縣改𨽻徳州禹城縣改𨽻曹州長清縣改𨽻泰安州
  等謹按濟南路領棣濵二州及所屬七縣詳前兗州
  般陽府路即淄州初仍金舊升為路至元二年改淄萊路二十四年改今名領縣四州二州領八縣 淄川 長山皆仍金舊新城太宗本長山縣之驛臺置蒲臺金𨽻濵州至元二年來屬本古兗州地以𨽻本路故列此 金舊有鄒平縣改𨽻濟南路髙苑縣改𨽻益都路
  萊州仍金舊領縣四 掖 膠水 招逺 萊陽皆仍金舊
  金舊有即墨縣省入掖縣

  登州仍金舊領縣四 蓬萊 黃 福山 棲霞皆仍金舊
  寧海州仍金舊𨽻省領縣二 牟平 文登皆仍金舊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青州地詳列元代中書省山東郡縣除莒沂滕嶧四州及所屬八縣編入徐州棣濵二州及所屬七縣見前兗州外合計凡得路三州一屬州六縣三十一
  
  山東
  山東布政使司府四屬州三縣三十八
  濟南府宋濟南府元改為路明太祖復舊領縣十五州四州領十一縣 歴城 章邱 鄒平皆仍元舊淄川 長山 新城三縣元𨽻般陽路洪武二年來屬齊河元𨽻徳州洪武二年來屬本古兗州地以𨽻本府故列此齊東元𨽻河間路洪武初來屬濟陽仍元舊禹城元𨽻曹州洪武二十年來屬臨邑元𨽻河間路洪武初來屬長清元𨽻泰安州洪武二年來屬肥城元𨽻濟寧路㓋武二年來屬青城元𨽻河間路洪武十三年來屬元陵州𨽻河間路洪武十三年降縣來屬本古兗州地以𨽻本府故列此
  等謹按濟南府領泰安武定徳濵四州及所屬十一縣詳前兗州
  青州府宋青州府元改益都路明復舊領縣十一州一州領二縣益都 臨淄皆仍元舊博興元博興州洪武二年降縣髙苑 樂安壽光皆仍元舊昌樂元省入北海縣洪武初復置來屬臨朐仍元舊
  邱 諸城二縣元𨽻宻州洪武二年廢州來屬䝉隂元𨽻莒州洪武二年來屬本古徐州地以𨽻本府故列此
  等謹按青州府領莒州一州及所屬二縣詳後徐州
  萊州府元萊州𨽻般陽路洪武元年升為府領縣一州二州領四縣掖仍元舊 元舊有膠水縣升為平度州招逺萊陽二縣改𨽻登州府
  平度州元膠水縣𨽻萊州㓋武二十二年改昇州領縣二 濰元濰州𨽻益都路洪武元年以州治北海縣省入尋又降縣來屬昌邑元𨽻濰州洪武二十二年來屬
  膠州元𨽻益都路洪武中來屬以州治膠西縣省入領縣二 髙宻 即墨皆仍元舊
  登州府元登州𨽻般陽路洪武九年升為府領縣六州一州領一縣蓬萊 黃 福山 棲霞皆仍元舊招逺 萊陽二縣元𨽻萊州洪武九年來屬
  寧海州元直𨽻省洪武中來屬以州治牟平縣省入領縣一 文登仍元舊臣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青州地詳列明代山東郡縣除泰安武定徳濵四州及所屬十一縣見前兗州莒州及所屬二縣編入徐州外合計凡得府四屬州三縣三十八
  古徐州
  徐州東至海北距岱南及淮其在天文奎婁為魯之分野兼得宋齊吳之交宋分為京東淮南諸路金改屬南京及山東東西三路其海泗二州屢得屢失元以其地𨽻中書省及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明惟兗州莒州𨽻山東布政使司餘州悉屬南京但徐州屬邑往往侵溢他州如濟隂定陶等縣割載豫之曹州鉅野鄆城等縣割載兗之濟州考濟州至元代又増豐沛等縣則更逾兗而南矣茲特改歸本州其餘壤地相錯者則仍馬氏之舊雲
  
  京東西路 京東東路 淮南東路
  京東西路府一州十縣十二
  徐州仍唐舊又為彭城郡領縣五 彭城漢縣漢縣漢縣隋縣漢縣襲慶府即兗州又為魯郡初仍唐舊政和八年改升府郡仍舊領縣七 瑕邱漢縣仙源即隋曲阜縣大中祥符五年奉符唐乾封縣大中祥符元年改本古兗州地以𨽻本府故列此漢縣萊蕪唐縣本古兗州地以𨽻本府故列此龔邱隋縣泗水隋縣
  京東東路州一軍一縣七
  沂州仍唐舊又為瑯琊郡領縣五 臨沂漢縣沂水隋縣漢縣唐縣新泰魏縣本古兗州地以𨽻本州故列此
  淮陽軍太平興國七年析徐州地建領縣二 下邳秦縣宿遷唐縣以上二縣俱於太平興國七年自泗州來屬
  淮南東路州三軍三縣十五
  泗州仍唐舊又為臨淮郡領縣三 臨淮唐縣盱眙漢縣招信唐招義縣太平興國初改淮平紹興二十一年析臨淮地置 唐舊有下邳宿遷二縣改屬淮陽軍漣水縣改漣水軍徐城縣建隆二年
  等謹按宋志有虹淮平二縣而無盱眙招信蓋由紹興以後虹自宿州來屬又析臨淮地置淮平縣而盱眙招信二縣則並於揚州之天長置盱眙軍尋又改為招信軍馬氏載盱眙招信而不載虹淮平從其始也然虹縣自存於原治之宿州而淮平遂以不著異日金之淮平何所自來故依宋志増
  海州仍唐舊又為東海郡領縣四 朐山後周縣東海隋縣懐仁後魏縣沭陽後周縣
  宿州仍唐舊開寳五年建為保靜軍領縣五 符離北齊縣唐縣隋縣臨渙北齊縣靈壁元祐元年升虹縣之靈壁鎮置
  漣水軍太平興國三年以泗州漣水縣升為軍景定初升安東州領縣一 漣水隋縣
  淮安軍咸淳七年本泗州五河口建領縣一 五河
  清河軍咸淳九年領縣一 清河
  等謹按淮安清河二軍馬考不載從宋志増又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徐州地詳列宋代京東西淮南東三路郡縣凡得府一州五軍四縣三十四
  
  南京路 山東東路 山東西路
  南京路州二縣八鎮十四
  宿州仍宋舊領縣四鎮八 符離 臨渙 靈壁 蘄皆仍宋舊曲溝鎮 符離鎮 黃團鎮符離栁子鎮 鄲澤鎮 桐墟鎮臨渙西固鎮靈壁靜安鎮蘄縣 宋舊有虹縣改𨽻泗州
  泗州仍宋舊領縣四鎮六 淮平 虹二縣説見宋泗州臨淮仍宋舊睢寧定興二年以宿遷縣之古城置千仙鎮 通海鎮虹縣安河鎮 吳城鎮 青陽鎮 翟家灣鎮
  等謹按宋志淮平縣析臨淮縣地置而金志以為舊盱眙縣考宋盱眙縣於紹興後並招信縣升為軍入金旋復金以淮平僑名盱眙明昌六年復名淮平然則金志所云乃僑名之盱眙非宋舊之盱眙也
  山東東路州三縣十鎮九
  沂州仍宋舊領縣二鎮三 臨沂 費皆仍宋舊長任鎮向城鎮 利城鎮臨沂 宋舊有沂水縣改𨽻莒州承縣改名蘭陵𨽻邳州新泰縣改𨽻泰安州
  海州仍宋舊領縣五鎮四 朐山仍宋舊贛榆宋懐仁縣大定七年東海仍宋舊漣水宋漣水軍皇統二年降縣來屬沭湯仍宋舊荻水鎮 臨洪鎮贛榆太平鎮 金城鎮漣水
  等謹按金志失載沭陽一縣與領縣五不合今補入
  莒州大定四十四年置領縣三鎮二 莒宋𨽻宻州日照升莒縣之日照鎮為縣沂水宋𨽻沂州濤洛鎮日照沂安鎮沂水
  山東西路州四縣十三鎮六
  徐州仍宋舊領縣三鎮五 彭城 蕭 豐皆仍宋舊呂梁鎮 利國鎮 下唐鎮彭城白土鎮 安民鎮蕭縣宋舊有滕縣置滕州以沛縣為屬
  邳州宋淮陽軍貞祐三年更名為州領縣三 下邳仍宋舊蘭陵宋承縣屬沂州明昌六年更名來屬宿遷仍宋舊
  滕州大定二十二年升宋滕陽軍為州尋改今名領縣三鎮一 滕宋𨽻徐州宋𨽻徐州宋𨽻兗州陶陽鎮沛縣
  兗州宋襲慶府今復舊名領縣四 嵫陽宋瑕邱縣大觀中改曲阜宋仙源縣金復舊名泗水仍宋舊寧陽宋龔邱縣大定二十九年避顯宗諱改 宋舊有奉符萊蕪二縣改𨽻泰安州鄒縣改𨽻滕州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徐州地詳列金代南京山東西三路郡縣凡得州九縣三十一鎮二十九
  
  中書省 河南江北行中書省
  中書省路一屬州六縣二十二
  燕南河北道肅政亷訪司
  濟寧路金濟州至元八年改升府十六年改為路領縣七州三州領九縣鉅野金廢縣至元六年鄆城仍金舊肥城至元十二年析平隂地置本古
  兗州地以𨽻本路故列此金鄉仍金舊碭山金𨽻單州至元八年來屬虞城金𨽻歸徳府至元八年來屬以上二縣本古豫州地以𨽻本路故列此金𨽻徐州至元八年來屬濟州至元十二年別立領縣三 任城仍金舊魚臺金𨽻單州至元十三年來屬金𨽻滕州至元十三年來屬 金舊有嘉祥縣改𨽻單州説見前兗州
  兗州仍金舊領縣四 嵫陽 曲阜 泗水 寧陽皆仍金舊
  等謹按濟寧路領州三其單州一州及所屬二縣詳後豫州
  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本路治地在青詳見青州其屬州在徐者列後
  莒州仍金舊領縣四 莒 沂水 日照皆仍金舊𫎇隂皇慶二年析沂水地置
  沂州仍金舊領縣二 臨沂 費皆仍金舊
  滕州仍金舊領縣二 滕 鄒皆仍金舊 金舊有沛縣改𨽻濟州嶧州金邳州蘭陵縣後置嶧州至元二年省縣入州
  等謹按元志金改宋承縣為蘭陵縣於縣置嶧州考金志但有邳州無置嶧州之事當是元初改置
  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府一屬州六縣十三
  河南江北道肅政亷訪司
  歸徳府府治在豫詳見豫州其屬州在徐者列後
  徐州仍金舊以州治彭城縣省入領縣一 蕭仍金舊 金舊有豐縣改𨽻濟寧路
  宿州仍金舊以符離臨渙蘄三縣省入領縣一 靈壁仍金舊邳州仍金舊領縣三 下邳 宿遷皆仍金舊睢寧金𨽻泗州至元十五年來屬 金舊有蘭陵縣省入嶧州
  等謹按邳州曽一歸宋不久即入於元故志沿革以金元相承為文
  淮東道宣慰司
  江北淮東道肅政亷訪司
  淮安路本路治地在揚詳見揚州其屬州並在徐地列後
  海寧州金海州至元十五年更名領縣三 胊山 沭陽 贛榆皆仍金舊 金舊有東海縣省入朐山漣水縣升為安東州
  泗州仍金舊領縣五 臨淮 虹皆仍金舊五河咸淳七年於泗州置淮安軍兼置縣為軍治至元中軍廢來屬盱眙宋招信軍至元十五年改為臨淮府二十七年廢府為盱眙縣來屬天長宋𨽻揚州至元二十七年來屬本古揚州地以𨽻本州故列此 金舊有淮平縣至元二十一年省入臨淮睢寧縣改𨽻邳州
  安東州金漣水縣𨽻海州宋紹定初収復尋升為安東州元仍其名來屬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徐州地詳列元代中書省及河南江北行省兩省郡縣除益都歸徳淮安三府路治地分入青揚豫三州單州一州及所屬二縣編入豫州外凡得路一州十二縣三十五
  
  南直𨽻 山東
  南直𨽻州一屬州四縣十
  鳯陽府府治在揚詳見揚州其屬州在徐者列後
  泗州元𨽻淮安路洪武四年來屬以州治臨淮縣省入領縣二 盱眙天長皆仍元舊 元舊有虹五河二縣改𨽻鳯陽府
  宿州元𨽻歸徳府㓋武四年來屬領縣一 靈壁仍元舊
  等謹按元宿州屬歸徳府歸徳為豫州之境而宿州合淮河之水自應入徐然以𨽻鳯陽亦未合也
  淮安府府治在揚詳見揚州其屬州在徐者列後
  海州元海寧州洪武初復舊名以州治朐山縣省入領縣一 贛榆仍元舊元舊有沭陽縣改𨽻淮安府
  邳州元𨽻歸徳府洪武中來屬以州治下邳縣省入領縣二 宿遷 睢寧皆仍元舊
  徐州元𨽻歸徳府洪武十四年直𨽻京師領縣四 蕭仍元舊元隷濟州元𨽻濟寧路碭山同上本古豫州地以𨽻本州故列此
  山東布政使司府一屬州二縣十五
  兗州府元兗州𨽻濟寧路洪武十八年升為府領縣十一州四州領十二縣 滋陽元嵫陽縣成化中改為滋曲阜 寧陽 泗水皆仍元舊元𨽻滕州洪武二年來屬元滕州治隸益都路洪武中廢州來屬元嶧州𨽻益都路洪武中降縣來屬金鄉元𨽻濟寧路洪武十八年來屬魚臺元𨽻濟寧路洪武十八年來屬元單州𨽻濟寧路洪武中以州治單父縣省入尋又降縣來屬武城元𨽻曹州洪武十八年來屬
  沂州元𨽻益都路洪武十八年來屬以州治臨沂縣省入領縣二 郯城漢郯縣唐時省入下邳洪武初復置仍元舊
  等謹按兗州府領州四其濟寧東平二州及所屬八縣詳前兗州曹州一州及所屬二縣詳後豫州
  青州府府治在青詳見青州其屬州在徐地列後
  莒州元𨽻益都路洪武初以州治莒縣省入領縣二 沂水 日照皆仍元舊 元舊有䝉隂縣改𨽻青州府
  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徐州地詳列明代南直𨽻及山東郡縣除鳯陽淮安青州三府治分入青揚二州濟寧東平二州及所屬八縣編入兗州曹州一州及所屬二縣編入豫州外凡得府一州一屬州六縣二十五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一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