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毛氏宗支石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毛氏宗支石記
作者:元好問 金朝
本作品收錄於《元好問集/34》和《元遺山集/卷34

毛氏上世出於汝州,遷耀州之三原,三原迄今有毛氏村。其後又遷徐州。房從中有留之大名者,今大名機察房是已。本房既來彭城,遂為彭城人。祖諱珍,自宋日雄於財,有「十萬毛氏」之號。生一子,諱允。金朝初,允以戶計推擇為吏,一郡以吏能稱之。生子曰矩、曰矰。

矩字仲方,承安元年由州掾屬保隨朝吏員試秋場,中甲首。二年,補吏部覃科令史,轉貼黃科房長。太和二年考滿,授忠勇校尉、博州防禦判官。四年,改永豐庫使。六年,轉遼陽縣丞。吏民畏愛,有廉能之譽。大安二年,用宰相薦,特授桓州軍事判官。三年,北兵攻桓州,刺史以力不支議降,公不從,城陷,自縊於軍資庫,壽五十八。崇慶元年,以歿身王事,贈宣武將軍、同知桓州軍州事,誥敕有「篤堅忠節」之語。先娶靳氏,生子一人,曰端卿。女一人,嫁關中爨君玉,名宦甚顯。再娶鄭氏,同歿於桓州。

矰不仕。生二子:曰傑、曰翼,兵亂不知所終。

端卿字飛卿,少日有志節。宣武欲蔭以官,不就,去學進士。自父祖以廉介自持,家甚貧。年二十餘,負書來濟南,從名士劉蟠於章丘,備歷艱苦。蟠知其有成,傾意教之。初試東平,中經義解魁。再試益都,第五,遂登泰和三年進士第。調崞縣簿,摧折豪右,奸民斂手。官委排比戶計,貧富適當,甚有遺愛。貞祐三年,入為尚書省令史。洛陽多流亡,當官者不善撫治,君以風力選注河南府錄事判官,果以政跡聞。召為戶部勾當官。復用薦書,授同提舉南京路榷貨,兼戶部員外郎。馳驛襄、葉,值監察御史,以私忿被誣。時宣宗用法急,凡台察被推,例皆誣伏,下降外路七品,借鄭州司候,再調孟津縣丞。竟以冤憤感疾,終於官下,壽六十。官至少中大夫。娶同郡秦氏,生一子,曰思遹。再娶遼陽高氏,西京路轉運使曼卿之女,生女三人。

思遹以蔭再仕酒官。娶孟氏,生二子一女,曰從、曰復,女尚幼。維毛氏祖考積累如此,躬不受祉,後當有興者,子孫其永念之。

本金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