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關於印發《「十四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民政部關於印發《「十四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民發〔2021〕104號
2021年12月23日
發布機關:民政部
民政部網站

民政部關於印發《「十四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民發〔2021〕10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已經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民政部

2021年12月23日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

信息化對支撐和引領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統籌推進「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及《「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回顧與形勢

(一)「十三五」時期民政信息化工作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民政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信息化建設決策部署,立足民政事業發展,堅持「一盤棋」布局、「一張網」建設、一體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成績。

——信息化統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健全完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機制,成立民政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優化完善頂層設計,印發《關於統籌推進民政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互聯網+民政服務」行動計劃》等文件,為全國民政信息化工作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互聯網+民政服務」全面深化。各級民政部門圍繞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和高頻服務事項,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推進「互聯網+」在社會組織、社會救助、婚姻登記、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點示範,「互聯網+民政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一網辦」、「掌上辦」成效逐步顯現。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移動端「民政通」投入運行,有力推動了政務服務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辦理、數據共享和便捷服務。

——數據要素應用價值顯著提升。系統梳理民政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清單,形成民政信息資源體系框架,集中匯聚25類7億條民政數據資源,初步形成全口徑、全覆蓋的民政信息資源庫。圍繞脫貧攻堅、孤兒助學、疫情防控、養老機構監管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依託國家數據共享平台,發布6類民政數據,提供數據查詢和核驗服務,有力支撐政務服務跨部門應用。構建民政大數據分析平台,提供靈活、便捷、高效、精準的數據服務。

——重大工程建設取得突出成效。完成「金民工程」一期、社會組織法人庫等項目建設,形成對自然人、法人和服務機構等對象的全覆蓋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工程建設標準規範體系。信息化項目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覆蓋民政基本職能的政務信息化「大系統、大平台、大數據」架構體系和支撐能力,有效推動和保障了部省間平台互聯、系統對接、數據共享、業務協同。

——信息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由民政政務雲中心、大數據中心、異地災備中心構成的民政統一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各類資源統一管理和動態調配,網力、算力、承載力不斷提升。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統籌推進,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不斷增強,統一防護、統一監管、統一運維、統一指揮、動態防禦、攻守兼備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正在形成,防禦能力顯著提升。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距離黨中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要求和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民政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不少差距:各地區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信息化統籌協調效果有待加強,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尚未牢固樹立;一些民政幹部的數字素養不能很好適應數字化時代浪潮;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民政業務融合有待深化;各級民政網絡安全風險防範意識和綜合實力亟待增強。

(二)面臨形勢。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從信息化發展趨勢看,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正推動經濟和社會格局加速重構,數字與實體深入交融,信息化技術發展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的新階段,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通信等新技術正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持續深化,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國家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我國網絡空間治理將更加高效,網絡安全保障將更加有力,信息化驅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將更加強勁。

從民政事業發展形勢看,全國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革弊鼎新、攻堅克難,凝神聚力兜底線、保穩定、促發展,有力服務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民政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兜底工作提質增效,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基本社會服務和專項行政管理水平持續提升,信息化對民政工作的支撐和驅動作用更加凸顯和不可或缺。進入新發展階段,信息化將全面賦能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成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服務和融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精準民政」,強化數字轉型、智能提升、融合創新,提升大數據治理能力,在更高起點、更深連通、更優體驗上支撐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履行,推進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引領驅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政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貫徹黨管網絡、黨管媒體、黨管數據的要求,確保民政信息化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民政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務服務數字化體驗,有效提升民政領域數字服務供給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將黨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精準送到群眾身邊,讓人民群眾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一盤棋布局。堅持系統觀念,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加強前瞻性思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優化完善頂層規劃設計,持續深化政務系統集成、整合、融合,統籌利用數據、系統、網絡、平台等各類資源,全面形成縱向全貫通、橫向全覆蓋的信息化發展格局。

——堅持一張網建設。實現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民政廣域網和衛星網等多網融合,形成動態感知、貫通各級的「一張網」;統籌銜接部統建政務系統和地方自建政務系統,形成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的「一張網」;以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為「總樞紐」,與各地區平台互聯互通,形成縱橫聯動、政民互動的「一張網」。

——堅持一體化發展。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積極順應信息化發展規律和趨勢,科學把握一體化與多樣化關係,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堅持政務服務一體化,規範民政服務事項,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協同。加強數據「聚、通、融、用」,充分釋放數據資源的要素價值。強化統一技術框架、統一標準規範、統一支撐平台、統一數據交換,推進政務服務公共支撐一體化。

——堅持安全可控。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嚴格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各項法律法規制度,統籌民政信息化發展與網絡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網絡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能力,築牢網絡安全防線,化解網絡安全風險,加強數據安全保障,確保民政政務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面形成與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民政信息化發展新局面,體系規劃設計更加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更加有效,數字技術與民政工作融合更加深入,民政領域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精準化、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基本社會服務便捷化取得明顯進展,信息化在促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民政政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國民政政務信息系統建設、管理、運行機制順暢高效,全面建成涵蓋民政事業各領域、縱橫聯動的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省級民政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實現網上政務服務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更多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覆蓋範圍更加廣泛,使用更加便捷,服務更加高效,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數據要素價值充分發揮。全面構建以自然人、法人、服務機構為核心,全口徑、全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的大數據資源體系,加強數據匯聚、使用和開放,提升民政大數據應用水平。數據質量不斷提升、數據標準不斷完善、數據服務不斷拓展,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基礎支撐更加強化,對民政事業支撐保障作用更加凸顯,數據治理效能充分發揮。

——信息化支撐能力持續增強。統籌規劃建設「金民工程」二期等信息化項目,全面形成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大系統、大平台、大數據」格局。進一步優化完善民政政務信息系統,提升各級民政全業務綜合應用平台支撐能力,構建具有數據獲取、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服務等能力為一體的時空大數據平台,以及具有語義識別、人臉識別、畫像分析等功能的人工智能平台,提升業務拓展、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能力。

——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基本建成技術先進、穩定運行、協同高效、安全可信的民政信息基礎設施大平台,網力、算力和承載力協同發展,智能化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規範體系基本成型。自主可控裝備普及率達到70%以上。安全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以安全可信為核心的民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主動防禦體系和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深化「互聯網+民政服務」,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民政領域治理和服務,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統籌整合全國政務服務資源,優化業務流程,強化業務協同,提高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服務水平,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就近可辦」。

——信息化助力基本民生保障精準化。建設完善覆蓋全國、統籌城鄉、分層分級、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定期更新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加強線下主動發現、線上信息共享,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匯聚、常態監測、快速預警,做到即時干預、精準救助、綜合幫扶,強化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不斷推進全國聯網的一體化核對工作。全面深化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跨省通辦」,簡化受理環節,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算法跑路」。推進全國兒童福利管理信息系統升級完善,迭代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功能,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統計調查制度,開展未成年人健康、受教育等狀況的統計、調查,深化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領域大數據分析,強化展示功能,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推進建設兒童福利領域慈善行為導向信息化平台,搭建慈善力量和兒童需求對接橋梁,支撐企業、公益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困境兒童保障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持續完善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和全國救助尋親網,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員信息庫,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數字化水平。

——信息化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等已有資源,集約建設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平台,依法向社區下放政務服務事項,拓展社區養老、家政、衛生、醫療等網上服務項目應用。健全網上民情反饋、風險研判、應急響應、輿情應對機制,提升社區全周期管理水平。探索推進網上選民登記、社區協商、村(居)務公開等,拓展村(居)自治功能。深化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應用,共建全國基層治理數據庫,推動基層治理數據資源共享,根據服務群眾需要向村(社區)開放數據資源,支撐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提供專業化、特色化、個性化服務,擴展數字化支撐下的線下服務功能,擴大服務半徑。實現地名命名更名備案公告網上辦理,提升地名管理信息化水平。推進平安邊界系統建設,提升行政區域界線信息化、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社會組織信息化支撐和服務能力建設,支持社會組織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強化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慈善中國」信息平台建設,加大互聯網慈善支持引導力度,激勵互聯網慈善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

——信息化助力基本社會服務便捷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建設步伐,不斷提升基本社會服務的均等化、便捷化水平。積極推動婚姻登記智慧化服務集成,加快實現婚姻登記在全國範圍「跨省通辦」,積極推進婚姻電子證照的社會化場景應用和推廣。積極應用「互聯網+」促進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通過線下服務和線上服務相結合、婚姻登記機關駐點服務和進社區服務相結合,不斷擴大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的覆蓋面。構建全國一體的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台,建設國家基礎殯葬信息數據庫,提升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推動互聯網與殯葬服務融合發展,探索開展遠程告別、網上祭掃等新模式,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殯葬服務。加強「互聯網+區劃地名」標準規範建設和應用,升級完善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構建「上下貫通、橫向聯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線上線下整體聯動」的國家地名信息服務平台,創新區劃地名信息服務方式,服務群眾生活、社會治理、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等方面需要。發揮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作用,加強養老機構風險監測和防控。建設全國養老服務數據庫,提升養老服務工作智能化水平。提升政務服務適老化水平,保留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線下窗口和服務渠道。免費開展低收入群體、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信息弱勢群體的常態化數字技能幫扶,有效提升數字設備使用、在線服務獲取等方面的素養水平。加快普及智慧服務,消除數字鴻溝。

(二)增強業務應用能力。

圍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圍繞「大平台、大系統、大數據」發展路徑,加強信息技術與民政業務深度融合,體系化推進民政政務系統迭代升級,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

——推進民政業務應用一體化建設。加強民政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強化與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互聯互通互動。建立健全全國統一、規範高效的民政業務協同機制,統一數據標準、業務服務接口和業務流程等,迭代升級各類政務系統,實現部級統建政務系統與省級自建政務系統間有效集成、無縫銜接,形成統籌集約、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業務協同、上下聯動的民政業務「大系統」。加強民政領域信用平台建設,對失信對象進行聯合懲戒。建立健全一體化在線監管體系,提升「互聯網+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推動新技術與民政業務深度融合。積極推進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探索建設提供數據分析、知識圖譜、算法訓練等共性服務的人工智能學習平台,為各級民政部門提供數據賦能、算法賦能、知識賦能。全面運用電子地圖、北斗導航、視頻圖像、遙感影像以及智能感知等技術,搭建時空大數據平台,為民政全業務提供地理信息時空服務。開發建設民政統一的區塊鏈支撐服務平台,有序部署、開放接口,實現多方對接互認,穩妥審慎推進民政領域電子證照、慈善捐贈信息等數據上鏈,開展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公益慈善、婚姻管理、殯葬服務等典型應用。加強「民政通」統一服務平台建設,構建「民政碼」,實現民政服務對象「一碼管理」、應用服務「一碼貫通」,更多服務事項「移動辦」、「掌上辦」。

——完善民政全業務應用支撐平台。圍繞民政政務信息系統的開發、測試、部署、運行等環節,建設一體化應用集成質量管理體系,推動民政政務信息系統規範開發、高效集成、穩定運行。基於「大平台+微應用」架構,以業務敏捷性為目標,深度融合信息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優化升級集功能中心、業務中心、智能中心於一體的全業務應用支撐平台,規範各級民政全業務應用支撐平台建設,提供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檔案、電子證照、語音識別、語義識別、人臉識別等通用服務,有效支撐業務重構、流程再造、數據融合、應用整合,提升補貼發放、身份核驗、登記註冊、備案審批等業務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不斷提高用戶體驗。

——推動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按照「急用先行,循序漸進」原則,在「金民工程」標準體系基礎上,編制一批支撐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應用支撐、數據安全所需的基礎性、通用性民政信息化行業標準規範。全面梳理民政政務服務事項,形成全國統一規範的目錄清單,加快實現同一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統一。加強民政業務流程梳理,建立與信息化管理相適應的業務模型,形成統一的民政業務流程規範。強化標準的應用、實施和監督,以統一標準約束和規範民政信息化建設,確保數據標準一致、應用接口規範、業務流程統一,為一體化民政政務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三)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以數據賦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健全數據資源的全口徑、全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運行機制,構建民政信息資源「一張圖」。有效拓展數據採集廣度和深度,完善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挖掘數據價值、創新數據應用,推進數據資源普遍共享、綜合應用。

——深化民政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有效匯聚管理各級民政數據資源,構建以行政區劃代碼、社會組織和村(居)委會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地名信息等為基礎,涵蓋「自然人」、「法人」、「機構」、「資金」等要素的民政數據資源「一張圖」。完善數據匯集渠道,鞏固並拓展與公安、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金融、稅務、鄉村振興等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完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做好部省統建政務系統的數據回流工作,健全數據向上匯聚和向下服務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實現民政信息資源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信息共享、高效利用。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數據庫和信息平台,全面形成「一網、一庫、一平台」的監測預警體系,有力支撐救助幫扶工作。

——強化民政數據資源治理。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和技術防護體系,加強數據標準規範建設,逐步形成一套覆蓋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共享、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標準規範體系。聚焦數據管理、共享開放、數據應用、安全和隱私保護、風險管控等,探索協同治理機制。開展數據血源關係梳理工作,明確數據源頭,為數據溯源、數據確權、質量評估、價值評估奠定基礎。加強檔案信息化工作,提升各類檔案電子化收集、標準化管理、智能化利用水平。加強民政數據資源的集中統一管控,構建一套涵蓋數據標準管理、模型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數據治理平台,打通數據治理各個環節,從源頭保證數據質量,持續提升數據的一致性、可用性、可得性、安全性。

——推動民政數據社會化服務。進一步完善民政信息資源開放目錄,推動民政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良性互動和融合應用,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精準定位服務對象,促進民政數據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依託國家地名信息庫,整合民政公共服務資源,應用電子地圖、北斗導航等技術手段,為社會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信息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開發面向民政行業的數據服務和智能服務產品,創新地名、婚姻、養老、兒童福利、慈善等信息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積極推動社會組織及相關數據資源開放,拓展社會監督渠道。

(四)夯實信息化發展底座。

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外網和互聯網,構建多網融合、穩定運行、安全可信的民政信息基礎設施大平台,提供統一雲服務和安全保障。

——優化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提高電子政務網絡接入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推進IPv6部署應用。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民政信息基礎設施和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民政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充分集成優化網絡、計算、存儲等資源,加快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智能化升級。全面提升民政政務雲中心、大數據中心、異地災備中心的網力、算力和承載力,完善災備體系和能力建設。

——加大安全可靠技術產品應用。穩步推進關鍵軟硬件系統國產化替代進程,適配改造現有民政政務信息系統,基於安全可靠技術產品和國產技術平台開展新一代民政信息系統建設,增強系統集成能力,提升穩定可靠運行水平。全面開展國產商用密碼應用,構建民政統一的密碼應用基礎服務平台,提供統一的數據傳輸、存儲加密和身份認證管理等相關服務,提升密碼使用和管理水平。

——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網絡安全管理機制,加強運維保障能力建設,落實安全保障責任制度,優化和動態調整應急預案,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智能防禦、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能力。健全新型可信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構建民政網絡安全綜合防控一體化運維管控和監測預警平台,提高動態、主動、縱深、精準防禦能力,提升規範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數據安全保障機制,提高敏感數據防竊密、防篡改、防泄露、加密認證、攻擊溯源等科技能力。積極探索運維服務外包新模式,培育本地化的運維技術隊伍,加強績效評估,建立服務外包退出機制。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部黨組的領導下,民政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規劃信息化重大問題,實現人員、經費、資源統籌管理。民政部各司(局)和相關直屬單位要積極推進本領域信息化建設任務落實,強化成果運用,加強條線指導。各地民政部門要推動將民政信息化建設納入本地區黨委和政府工作部署,制定符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的信息化發展規劃計劃,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聯絡協調機制,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本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二)完善保障措施。各級民政部門要以本規劃為指導,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出台配套政策,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始終堅持「一盤棋」、「一張網」、一體化發展,按照民政信息化統一標準規範和技術架構體系,統籌開展信息化工作。加強國家政務信息系統推廣應用,加強國家統建系統和地方自建系統相互融通、業務協同和綜合運維。鼓勵各地區深入開展應用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緊密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共性需求等開展試點並及時總結推廣。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大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積極向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申請建設資金和運維經費,不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三)強化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民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將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納入民政人才隊伍培養計劃。完善信息化專業人才選拔、培養、交流和激勵機制,大力開展技術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信息化人才專業能力和數字化素養,持續提高基層幹部隊伍運用民政政務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能力。加強民政領域信息化專家隊伍建設,完善專家決策諮詢機制,發揮專家在前瞻性研究、信息化規劃、重大項目論證、複雜技術處置等領域的智力支持。

(四)健全評估機制。建立常態化考核機制,強化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分解落實,建立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年度跟蹤評估,重點跟蹤統籌協調、對地方工作指導、項目建設、數據應用、數據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建立信息化項目第三方績效評價機制,強化對信息化項目資金使用、建設成效的績效考評,以規範有效的考核評估促進民政信息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