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卷02280
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九 ◄ | 永樂大典 卷之二千二百八十 |
► 卷之二千二百八十一 |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 六模〉
湖〈湖州府六〉
〈河瀆郡縣志運河。湖州府入迎春門。過望州人依橋至駱駞橋南會霅水者也。東接上塘官河其水自平望橋。直西至震澤。又西至潯溪。又西至舊〉
〈管東遷昇山。以入迎春門。舊本州界平望驛官塘。北至吳江縣界二里。南至嘉興縣界二十六里。元和五年。刺史范傳正。奉勑重開見統記。又唐地〉
〈志。烏程下亦載此塘。及舊編諸書並載。今以潯溪爲界。即不係本州界分官河在烏程縣東一百三十二里。唐元和五年。太守范傳正重間。吳興〉
〈續志新河在德清縣東一里。自烏山港入大溪。元至正二十年。守禦元帥戴興柤開。吳興志內河在德清縣南三里。餘不。溪之支流也。 馬厄河在〉
〈縣西南一里。亦餘不。溪之支流。吳越王乘馬過此而失。因以爲名。 月河在湖州府貢院東。前溪支流環繞。形如初月。 漕瀆在府州治南。寰宇記。〉
〈舊編雲在烏程縣南五十步。即今儀鳳橋下溪。晉咸和中。都督郄鑒開晉書本傳。蘇岐反。及陶佩爲盟主。進鑿都督揚州八部軍事。 官瀆在烏〉
〈程縣西二十七里。晉咸和中。都督郄鑒開。統記作五年。舊經作元年。按郄鑒以三年。都督揚州八軍事。舊經誤。 旱瀆在歸安縣西南一里三步。〉
〈亦在烏程界儀鳳橋西。及舊編載餘不溪獲塘白蘋洲各見郡志下。揚瀆在長興縣東五里分苕溪。北流二十里。合餘漁浦。 防瀆在縣西北六〉
〈十二里。一名范瀆。盛瀆在縣東五里。 喬瀆在縣東四十里。 五官瀆在武康縣北二十里吳五官郎中沈珩居之因名。餘英志雲今廞淤 橫〉
〈瀆在縣東南十八里。三丈瀆在德清縣東二十里。 大麻瀆在縣東六十七里。 渾水瀆在安吉縣安福鄉。去縣東北二十里。餘水皆清。此水獨〉
〈濁。故名元一統志趙瀆在長興縣東五十步亦名顧渚口皆箬溪之別名即合溪下流也〉
〈溪潭吳興志府以湖名。近五湖也。中有霅溪。合四水也衆水群湊。而太湖虛受坎流而不盈。習險而無汎溢此郡所以立也。舊書悉以太湖興四水〉
〈分隷諸邑殊失古者建都之意。今首敷敘以運河漕瀆。給郡計而供公上次之其他潭匯洲浦池塘。在城者驎附焉。支流旁瀆。止係逐邑者係之各〉
〈邑下水常震動之象或曰震東方。澤在東也具區者大爲之防五湖者張勃吳録雲太湖之別名。以其舟行五百餘里也吳郡圖經曰有小湖五悉〉
〈屬太湖。貢湖。𨔼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也舊編謂固湖。𨔼湖胥湖。菱湖太湖。縱廣數百里。苕霅衆水入焉。越絶書雲。周三萬六千頃。其二萬頃爲烏〉
〈程。顔公石柱雲。四萬八千頃。統記雲縱廣二百八十三里兼接蘇宣常州之界臨安廣德之水亦入焉。吳興郡圖經雲。接蘇常秀州之境按秀州之〉
〈境不瀕湖。統記雲。連德清。武康。長城。臨平。餘杭。義興。晉陵。無錫。江陰。吳縣。常熟。崑山。華亭。嘉興。海塩。一十五縣水入焉。舊編亦從此說。非也。江陰自〉
〈膈五瀉堰。崑山常熟在吳江下流華亭海塩水竟自入海。不入太湖也。新唐忘雲。古湖宣蘇常四州境爲是。東爲松江。又東流二百餘里吳郡圖經〉
〈雲。二百六十里。以入於海。舊㳂湖之堤多爲漊。漊有斗門制以巨木甚固門各有牐版。遇旱則閉之。以防溪水之走瀉。有東北風亦閉之。以防湖水〉
〈之暴漲舟行且有所艤泊官主其事爲利浩慱。不詳事始今舊牐有刻元豐年號者則知其來逺矣。後漸堙廢頗爲郡害。舊編雲今所存者止二〉
〈十五今以烏程縣圖考之。自外姐村。至太湖村。一帶有二十六漊皆有名曰諸漊沈漊上水漊。羅漊。張港漊。新涇漊。潘淒。幻湖漊。金漊趙漊許漊王〉
〈漊謝漊。義高漊。陳漊。漙漊。五滴漊。蔣漊。錢漊。新浦漊。石橋漊。湯漊。成漊。宋漊。喬漊。胡漊。紹熈中修湖漊記雲。湖漊三十六。其九屬吳江。其二十七屬〉
〈烏程者。魚紀家港而言也此漊近溪面𤄃。獨不置牐又二十六名有湯家漊。無上水漊。幻湖。作宦湖。紹熈二年知州事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漊名。〉
〈曰豐登。稔熟。康寧。安樂。瑞慶。福禧和裕。阜通。惠澤。𠮷利。㤗興。冨足。固益。濟皆冠以常字。如常豐港。即紀家港之類。橋牐覆柱。皆易以石。其牐鑰付近〉
〈漊多田之家。寳文閣直學士程大昌撰記敷文閣待制沈樞書。敷文閣待制賈選題。蓋霅溪越州治之南。興國寺前。今小景德寺。江子匯。以其合四〉
〈水爲一溪。故曰霅四水者。舊謂自安吉浮玉山曰苕溪一自武康銅峴山曰前溪。一自臨安府臨安縣。天目山經德清曰餘不溪。一自德清縣前曰〉
〈比流水。寰宇記。舊圖經統記所載並同。至江子匯而合。直北至會溪亭。今歸安主簿衛。會運河水。同過駱駞橋。出臨湖門。北經毗山入於太湖。按唐〉
〈韻曰霅水。衆流之聲霅霅然。顧長生三吳土地記雲。烏程縣東有霅溪水至深處。徐陵孝義寺碑雲。清霅瀰瀰。深窮地根。又地書霅者四水撃射之〉
〈聲故除仲謀詩曰四水交流霅霅聲。張世英詩曰。霅溪深極地根清四𣲖交流激射聲。續圖經雲。嘗考自清源門入曰苕溪其流濁自定安門入曰〉
〈霅溪其流清。不過二溪再餘不溪。與苕溪皆出天日山苕陵出其西餘不出其東。前溪雖出銅峴山然至德清縣東已與餘不溪合而北流至定安〉
〈門外。通謂之霅溪。不待與餘不溪合。然後名之也。霅者以衆流合集爲義而舊經按字書爲四水激射。之聲。以其源則前溪與餘不溪合其水尚小〉
〈以其流則未與苕溪合者。已名爲霅矣。安得有四水激射聲乎按唐李直方曰。蘋州記曰。五溪叢流而導其氣。說者謂四水並霅水而五也。鄭戩浮〉
〈玉亭記亦曰。霅水合四水。則四水爲霅有自來矣古今名稱。多有差互統記雲。興國寺在霅溪館西。霅溪館。今雙溪亭是也而烏程縣南浮玉亭舊〉
〈名霅水堂。縣西有霅水鄉二處。所臨乃是苕水今餘杭乃有苕溪館定安門內有四水亭。皆相承之誤。吳興續志在烏程縣爲東南藪澤其諸港漊〉
〈所以泄上流。而注之湖也在縣二十二都。至四十一都之境唯大錢小梅二湖口爲最大而且險要。自昔置巡檢於大錢者實以二處爲險要之地〉
〈故特置官以控治之其他浦漊三十有六當春夏霖雨西南山水驟發潢潦拍岸非頼此泄之則平疇皆浸爲巨壑矣舊常置閘以防北風湖泛之〉
〈患。後皆堙廢洪武十年主簿王福徃濬治之既而典史姚華輕繼徃由是皆䟽通雲元一統志在烏程縣北十八里與長興州東三十二里笠澤相〉
〈連禹貢曰震澤周職方曰具區舊志縱廣二百八十三里周回三萬七千頃連接四郡界入海名震澤者取水常震動之象又雲震東方澤地在東〉
〈也。具區者。大爲之防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也。按三吳志曰。太湖旁有游湖莫湖胥湖。貢湖就太湖爲五。又雲胥湖。蠡湖。洮湖隔湖。就太湖爲五。又雲〉
〈天下如此湖者五虞仲翔川瀆記雲太湖東通長洲松江水。南通烏程霅溪水。西通義興荊溪水。北通晉陵隔湖水。東連嘉興非一溪。水凡五通。故〉
〈名五湖本路圖冊引吳郡舊經雲有小湖悉屬太湖貢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也〉
〈藪太平寰宇記具區藪在烏程縣。太湖也。澤縱廣二百八十三里。周迴三萬七千頃。連接四郡界入海蓋水之所都也。深曰湖淺曰澤。帶草莽曰藪〉
〈中有最高山曰洞庭。曰包山曰姑蘇。洞庭下有地道巴陵。昔龍威丈人之所居。姑蘇上有臺吳王闔廬之所居。次有三山曰石公山。大靁山卜小靁山。〉
〈古所謂登姑蘇望具區。言登高矚逺。封疆庻物無不具也。一名震澤亦名笠澤。亦名靁澤。孔安國雲。震澤吳南太湖名太湖者。以其廣大名之。又名〉
〈五湖。湖吳興續志小梅湖口在烏程縣北十八里以東爲港凡八。 西金港。〉
〈顧家港。 官瀆港。 張婆港。 宣家港。 楊瀆港。 泥橋港。 寺橋。 大錢湖口在縣北十八里以東爲港漊二十有八。 湖漊。 計家港。 湯漊。〉
〈諸漊。 和上漊。 羅漊。 大漊。 新涇漊。 潘漊。 幼湖漊。 西金漊。東金漊。 許漊 謝漊。 義高漊。 陳漊。 簿漊。 五浦漊。 蔣漊。 錢〉
〈漊。 新漊。 石橋漊。 湯漊。 盛漊。 宋漊。 喬漊吳興志凡常湖在縣西二十七里。 菱湖在歸安縣東南四十五里。唐崔元亮開。即凌波塘也〉
〈其地産菱。居人採而焙乾之。以備凶年。號菱米。見舊經。 包洋湖在長興縣北一十五里。 忻湖在縣東北一里。圖經雲。一十五里。周迴十二里山〉
〈墟名雲。分溪帶峯。遵茭之下。駌鴻所集。所以浮泳寫人憂恨故名。 西湖在縣西南五里。周迴七十里。山墟名雲。一名吳越湖傍溉田三萬畆有水〉
〈門二十四所。引方山源注焉。湖見純記圖經舊編山墟名雲昔吳王闔閭築吳城。使百姓輦土於此。浸而爲湖。闔閭弟夫槩因而創之吳興記雲夫〉
〈槩所立。吳志雲。孫皓封烏程侯就國。有西湖人景養。相皓當大貴此地人也。湖中出佳尊嘗貢。塘高一丈五尺。唐刺史於頔修亦呼於公塘後李詞〉
〈立於公塘碑。元和中范傳正。復令縣令權逢吉去唐內田及決堰以復古跡。咸通中刺史源重重建。縣令潘虔重修。見舊編又新唐志雲西湖溉田〉
〈三千頃。其後堙廢。貢元十三年。刺史於頔後之。人頼其利 風渚湖在武康縣東南一十七里三名巽渚。一名封渚。一名九里湖一名下渚湖餘英〉
〈志雲。以防風氏得名故名風渚。在封禺之兩問。故曰封渚。在東南隅。故曰巽渚。其廣九里。故曰九里湖。湖左有上渚。故曰下渚。統記雲。封溪者。前代〉
〈禁採摘也。舊編載九里渚雲。亦號鄱陽汀。按圖經諸書。別出鄱陽汀。不當合爲一縣。今毛滂逰下渚湖詩。有春渚連天闊。春風夾岸香。飛花渡水急。〉
〈垂柳向人長。逺岫分蒼紫遙波寄渺茫之句。渚旁土粘埴。陶戶皆居之。浙右陶噐多出於此。 楊子湖在安吉縣北二十八里。舟楫不通。吳興記雲。〉
〈楊子湖出舟陽湖下共邸閣水分流合於苕水。以其繞楊子湖爲名也。五湖在縣東南七里曰五龍湖在西南三里曰姚湖。在南九里曰獲湖。在〉
〈北二里曰西畆湖。在東二里曰四龍湖。皆有灌溉之功。四龍在龍清觀後吳越武王以望氣者言山有王氣。使人鑿之。忽有四鵨飛起。煙雲滃然。化〉
〈鳥四龍。因以名湖。潭吳興志蘇公潭在湖州府。自貴涇東流三百五十步。見舊經。又統記雲。〉
〈在霅溪東二百五步。至駱駞橋下。開元初。蘇壞子蘇題。爲烏程尉。墜此溪水間。直至潭底。統記雲因醉。舊經雲。因督縣事。聞水中有人語雲。扶出蘇〉
〈公。俄出水上。有記述其事。題後龍封許國公。開元初。同紫㣲黃門平章事唐書。始初。調烏程尉。至駱駞橋下曰蘇公潭。此水深不可測。中有蛟螭。代〉
〈爲人患。 白馬潭。在長興縣西四十三里。梁陳故事雲。有白馬見於此潭故名 龍潭。在縣東南三十一里。卞山。 碧潭在縣和平鎮東。吳興記雲〉
〈其水碧色。伊洛相類。今呼爲天潭。 金潭在縣西一十里。山墟名雲金潭金山。金塘。金渠皆漢樓舡將軍曼倩之居故名。 永安潭在武康縣證道〉
〈寺之南。雲縣治二百步。 碧玉潭在縣西十里。響應山之下。本名響潭。統記雲。響潭在縣西八里。山墟名雲。清盧洞澈。每有聲響必隋應故以爲名〉
〈清泉恠石。茂林脩竹。鳥邑中佳景。先和七年。自五月不兩至於七月時刺史裴君今祭名山溪洞。縣令劉汭以此潭靈異。遂率竂屬析擣。應時甘雨〉
〈霶𩃱。稼穯皆稔。耆老謁智。請附圖籍。八年符下從之。又名玉石響。餘英志雲。響應山下有龍湫。水色正碧。舊傳山有二玉。應人如谷之答響。名王石〉
〈響。正元十六年刺史於頔。以陂湖廞淤行縣。至是因改今名。唐人有詩判巖上雲。水面平鋪映碧空。夜深明月照龍宮。猿啼未響潭先響。一樹花開〉
〈雨樹紅。 石馬潭在縣西十八里中有石馬。一名湛潭。 仙潭在德清縣東南新市鎮。隋道士陸脩靜。嘗自此潭沒數月乃出。故以爲名。宋葛書。思〉
〈嘗監鎮有仙潭。雜詠刻石。在墨妙亭。吳興續志湖州府天目之支。與水偕馳。或淪爲谿。或鍾爲陂。雙流貫域。匯於江子。霅霅其聲。震澤是底。敘溪澤〉
〈湖之巨浸曰太湖。在郡治北十八里。烏程長興境之所距。兼接蘇宣常州之界。杭州廣德之水亦入焉。沿湖之堤多港漊。皆爲斗門。視時之旱澇。而〉
〈閉泄焉。近世以來。漸就堙廢。洪武十年春。通判蔣忠。重烏䟽道。民甚便之 漊之隷烏程縣者。三十有八。 小梅以東至寺橋港共九。 小梅港。〉
〈西金港。 顧家港。 官瀆港。 張婆港。 宣家港。 楊瀆港。 泥橋港。寺橋港。 大錢以東至胡漊。共二十九。 大錢港。 計家港。 湯漊。 諸〉
〈漊。 沈漊。 和尚淒。 羅漊。 大漊。 新涇漊。 潘漊。 幻湖漊。 西金漊。 東金漊。 許漊。 楊漊。 謝漊。 義高漊。 陳漊。 簿漊。 五浦漊。〉
〈蔣漊。 錢漊。 新浦漊。 石橋漊。 湯漊。 盛漊。 宋漊。 喬漊。 胡漊。 漊之隷長興縣者。二十有五 上周港。 金村港。 烏橋港。 夾浦〉
〈港 謝莊港。 駱家港。 鷄籠港。 大陳瀆。 杭瀆。 前後港。 盧瀆。彭城港。 新塘港。 百步港。 殷南港。 陰寒港。 釜浦港。 高家港。〉
〈石瀆。 新開港。 宣家港。 白節港。 竇浦港。 小陳瀆。 蔡浦港。 湖之大川有四水。其一曰苕溪。水有二源。一出天目山之陰。一出浮玉山之〉
〈西合於楊灣經安告。東至梅溪。過長興吳山。經烏程。凡常湖入清源門經漕瀆至江子匯。其二曰餘不溪。水出天目山之陽。出餘杭至德清。會前溪〉
〈水經敢山。過歸安菱湖。湖夫漾。由峴山漾入定安門。至江子匯。其三曰前溪。出銅峴山。而東至武康縣治。分爲二𣲖。其一過沙村。與德清北流水合。〉
〈入定安門至江子匯。其一東流經下渚湖。南入餘不。溪。其四曰北流。水分𣲖於德清之餘不溪。與武康前溪水合。又北至峴山漾。與餘不水合。共入〉
〈定安門至江子匯。四水會爲霅溪。溪異興續志苕溪在烏程縣。發源天目。注於太湖。非灣匯縈折。無以榖其〉
〈湍悍之勢。吳興志山海經南山次二經之首。句餘之山。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苕水出於陰。北流注子具區。以今考之。溪有二源。西南一源。發自〉
〈天目山之陰。金石卿靈奕鄉。東至安𠮷縣治。南之邵渡。又自縣之東南至章渡。又北至血渡。東南一源。自獨松嶺西聚泉山水並浮玉山水。折旋亦〉
〈至兵渡。二源合而東至倪渡。又析而西。復折而東。北至梅溪鎮。又至吳山。此經彭匯。入凡常湖。又令長興之南。鳥程之西。衆山之水至城下一自清〉
〈源門入經漕瀆。至江子匯焉霅水。一自清源門外徑趍釣魚灣。沿濠絰迎橲門。又經奉勝門。合霅水以入太湖。吳興志餘不溪在湖州府。出天目山〉
〈之陽。舊圖經雲。其水深澈。餘水則不。故名不。平聲讀。經臨山縣。又經餘杭縣。又東至安溪。又東至奉口。經德清縣。折而東北至薴溪漾。敢山牛墳戈〉
〈亭。又後林村。又東北爲菱湖。又東北至湖夫漾。經荻岡寺。東直北折而西爲大灣。又西北會前溪水入峴山漾。入定安門至江子匯。爲霅溪。漢沈戎〉
〈居餘不鄉。晉孔偷封餘不亭侯。 睘宇記在歸安縣東二十四里。晉中興書。孔愉字敬康。少時曾買得一龜。放餘不溪中。龜中流數反顧。及愉封餘〉
〈不。亭侯鑄印。而印鉏龜首左顧。更鑄亦然。印工以告愉。愉悟昔放龜事。乃取佩焉。 前溪在湖州府。出武康之銅峴山。合衆小流南注。折而東至慶〉
〈安鄉。寧境廟靜林寺。又折而南。又東至武康縣治。前之千秋橋。名前溪。又東至縣學前。分爲二𣲖。其一北流經太原鄉黃壠山之東。至沙村。號沙溪〉
〈興德清縣前北流水合。以入定安門。經前溪匯。至江子匯爲霅溪。其一東流經崇仁鄉。下渚湖之南。以入餘不溪。統記雲。前溪者。古水安縣前之溪〉
〈也。晉車騎將軍沈充家於此。樂府有前溪曲。充自製辭雲。當曙興未曙。百鳥帝匆匆。後宋少帝續爲七曲。其一雲。憂思出門戶。逢郎前溪渡。劉長鄉〉
〈時雲。白雲十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武康縣有後溪。今慈感寺西之溪灣。曰前溪匯。車溪。續圖絰諸書。並載在烏程縣東南一百一十九里。吳興〉
〈記。平望有車溪車溪。諺雲。曲阿不食。平望不美。謂之失味。舊經雲。二百十九里誤。蓋界至平望。止百三十二里耳。今界止七十二里。今爲吳江縣界。〉
〈吳興諸塘及商浦。當接歸安縣界仙澤。舊經統記雲。在縣東百里。隋道士陸修靜。嘗自此潭沒。數月乃出。俗因謂仙澤。 潯溪在烏程縣東七十二〉
〈里。有水自德清嘉興來。與震澤罌腔湖接焉。 霅溪在縣東南一里。自定安門入。西合苕溪。北入於太湖。舊經雲。凡四水合爲一溪。自浮王山曰苕〉
〈溪。自銅峴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餘不溪。自德清縣前至州曰霅溪誤矣自清源門入曰苕溪。其流濁自定安門入曰霅溪。其流清。不過二溪耳。且〉
〈餘不溪。與苕溪皆出天目山。前溪雖出銅峴山。然至德清縣東已與餘不溪合。而北流至定安門外。通謂之霅溪。不待與苕溪合然後名之也。霅者。〉
〈以衆流合集爲義。而舊經按字書爲四水激射之聲。亦非也 貴溪太平寰宇記霅溪西南岸。有浦曰貴溪。梁時烏程有蘇氏女於此遇一道士曰〉
〈汝後大貴。因遺一五彩龜。雲三年當有徵。蘇氏後 陳高祖宣後高祖即位。拜後母爲安𠮷縣君。因名此曰貴溪浦。吳興志東溪在歸安縣東〉
〈南一百六十里。又四至。東至秀州嘉興縣一百六十三里。以東溪水中分爲界。 小溪即施渚溪。在縣西北五十四里。源出上疆山東北會北流水〉
〈寳溪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即射村也。太守葛勝仲卜居。以昔有漁者每見溪上有光。伺之見大𧉻乘風而光從中出。逐之即沉。因以爲名 思溪在〉
〈縣東南三十五里。見舊編。 練溪在縣東南七十五里。即璉市也。見舊編東溪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 罨畫溪在長興縣西八里。廣二十五弓。古〉
〈木夾岸。叢筱翳其下。朱藤施其上。如是者十里。花時遊人競集。溪半有罨畫亭。唐鄭谷詩云。顧渚山邉郡。溪將罨畫通。崇觀間。劉燾詩云。欲識人間〉
〈罨畫處未藤倒影入清溪。 合溪在縣。見舊編。本名合澗。統記圖經。皆作合澗。在縣西北六十里。源出蒼雲嶺。至山半分爲兩道。繞孺獅塢南。合爲〉
〈一因名。經尚吳鄉至縣西南門。名箬溪。 箬溪在縣東五十步。一名顧渚口。一名趙瀆。即合溪之下流也。又一源出懸腳嶺。統記懸腳嶺。山墟名雲。〉
〈箬水出焉。至縣東南門。析而南分爲二。其正流名上箬。又析而東循卞山至郡城西北角。沿城外入太湖而逺。其分流名下箬。東經至德一名趙瀆。〉
〈入太湖而近。顧野王輿地誌雲。夾岸叢生箭箬。南岸曰上箬。北岸曰下箬。二箬皆村名。村人取下箬水釀酒。醇美勝於雲陽俗稱下箬酒詳見郡志〉
〈酒下。括地誌雲。縣前大溪亦名箬溪。相因爲名也統記雲。四時勝載二百石。 荊溪在縣西南六十一里源出荊山。東流橫入大溪。自安𠮷梅溪至〉
〈吳山北緫名荊溪。即苕溪之流也。季宗諤圖經雲。荊溪至吳山下。每日潮高三尺。倒流七十里。雲是吳王送女潮。今溪無是潮荊山者。山墟名雲。漢〉
〈荊王劉賈嘗登此山。張協七命曰。酒則荊南。烏程即是溪之南。統記雲。烏程去荊州三十六百里。非荊州之南明矣。 四安溪在縣南四十三里〉
〈一名周瀆。見舊編。源出四安山。過清泉鄉。又過惟鄉。經木山下會苕溪。餘罌溪在縣東南二十三里。輿地誌雲。長城南鄉有餘罌水。以餘罌村爲〉
〈名。梁陳故事雲。梁武帝時童謡雲。天子之居在三餘。武帝於餘干餘姚。餘杭。爲厭勝之法其時吳興有餘干山。餘罌水。餘魚浦。生陳高祖當之。邸〉
〈閣溪在縣東南一百三里。與安𠮷邸閣山分界。詳見安𠮷縣邸閣山。 箬溪在縣南五十步。一名顧渚口。一名趙瀆。注於太湖。箬溪者。頋野王輿地〉
〈志雲。夾溪悉生箭箬。南岸曰上箬。北岸曰下箬。二箬皆村名村人取下箬水釀酒醇美勝於雲陽。俗稱下箬酒。韋昭吳録雲烏程下箬酒有名。山謙〉
〈之吳興記雲上箬下箬村。並出美酒。張協七命雲。酒則荊南烏程則此酒也。按陳書帝紀雲。陳高祖諱霸。先吳興長城下箬里人也。雲縣前大溪亦〉
〈名箬溪。其箬水鄉。箬溪里。皆相因爲名焉吳興續志武康縣縣境溪澤今以〉
〈皇朝所上圖籍。叅考舊志。無所增損者不復録。其有所遺軼。並邑之大川則舉其要。邑之大川曰餘英溪。即前溪。源出銅峴山。東行四十九里。至縣之〉
〈南千秋橋下。又東至縣學前分爲二𣲖。其一經太原鄉黃隴山之東。至沙村號沙溪。與德清縣前北流水合。入郡之定安門。經前溪匯。至江子匯爲〉
〈霅溪。其一東流經崇仁鄉下渚湖之南。以入餘不溪。吳興志邑境在群山之間。澗水交流。聚而爲溪。環繞邑治。載諸圖志者六。曰前溪。曰餘英溪。曰〉
〈後溪。曰阮公溪。曰封溪。曰砂溪。率皆清淺湍瀬僅通小艇。及東會餘不溪北至砂村溪。始通大舟。故䟽鑿之利。爲邑要務。餘英志。又載新溪長安溪。〉
〈大抵皆脈絡相貫。因地及事而制名爾。至於港瀆洲渚潭井塘堰。或以瀦水。或以防水。冝附於下吳興續志湘溪在武康縣西南一十八里。通上百〉
〈步。 梅溪在安吉縣東三十里。 罨畫溪在武康縣東南一十八里。兩山夾拱。在風渚湖之側故名。吳興志前溪在武康縣前之溪也以見郡志下。〉
〈元一統志。舊記雲。即古永安縣前溪。邑人晉沈克。家於此溪。樂府有前溪曲。充所製者。宋。少帝續爲七曲。其一曰憂思出門戶。逢郎前溪度。莫作流〉
〈水心。引新都捨設。 餘英溪在縣西十三里。見統記。舊編雲。十七里。即前溪上流。沈約宗族所居之旁也。山墟名雲。每春夾岸花開。落英滿道。通夏〉
〈不歇。因以爲名。餘英志雲。餘英溪在縣治南。源出銅峴山。東注四十九里至縣古號前溪。是合前溪餘英溪爲一也。竊詳本邑之水。皆相通貫。而餘〉
〈英之水。發源最長。在縣前者。人謂之前溪。在縣後者。人謂之後溪。流爲風渚湖。曰封溪。地多砂石。曰砂溪。況圖經統記。皆別。前溪餘英溪爲二取。〉
〈後溪在縣東北一里。即縣後之溪也。其源自烏囬衆山流出過龍尾橋。又過豐橋。東注於前溪之北流。慶元六年。知縣丁大聲。以其廞淤。不利舟楫。〉
〈募民濬治。自龍尾橋至獅子山下。長一千二百丈。公𥝠便之。廣五丈。役工一萬六千八百有奇。五句而畢。邑人周祐爲記。 封溪在縣東一百步。源〉
〈出於前溪。瀦爲風渚湖。古所謂風渚也。統記。風渚雲在縣東一百步。事見封溪注封溪雲在縣東三百里誤也。 阮公溪在縣西十七里。接餘英溪。亦前溪〉
〈上流也。梁陳故事雲。石靈寳。本會稽餘姚人。統記雲上虞人。寓居武康。生女有姿容。天監元年。選爲輅乘采女。生元帝爲修容。賜姓阮氏。拜其父爲〉
〈朝請。時人因名其所居之溪曰阮公溪。溪中有大青石。俗謂之美人石。砂溪在縣東三里。以沙羡爲石也。統記雲。合溪邉有砂村。舊爲兩溪之支〉
〈流。其水清淺多砂石。今漲淤。多爲圭田。 新溪在縣東三里。自後溪東注淳熈三年知縣蔡霖以砂磧漲塞。舟楫不通。自漢溪口廢舊港。徙水道東〉
〈北注。五里合長安大溪。邑人便之號蔡公溪。 長安溪在縣東北十二里合衆流東注砂村溪。東北匯餘不溪。北流水入於郡。元一統志霅溪在武〉
〈康縣。按本路圖冊雲。起州治之南興國寺前今小景德寺。江子匯以其合四水爲溪。故曰霅。四水者。舊爲一自安𠮷浮玉山曰苕溪。一自武康銅峴〉
〈山曰前溪。一自杭州臨安縣天目山經德清縣曰餘不溪。一自德清縣前曰北流。至江子匯而合會運河水同過駱駞橋。出臨湖門北經毗山入於〉
〈太湖。又按王象之紀勝。所引宋郡縣志曰。圖經謂自銅峴山出曰前溪。自天目山出曰餘不溪。誤矣。蓋自清源門入曰苕溪。其流濁。自定安門入曰霅〉
〈溪。其流之清者。不過二溪耳。且餘不溪苕溪。皆出天目山。前溪雖出銅峴山。然至德清縣東。已與餘不溪合。而北流至定安門外。通謂之霅溪。不〉
〈待與苕溪合。然後名之也。霅者以衆流合集爲義。而舊經乃按字書爲四水激射之聲。方輿勝覧桵廷秀過霅大溪詩。菰蒲際天青無邉。只堪蓮〉
〈蕩不堪田。中有一溪元不逺。摺作三百六十灣。政如録錦地衣上。玉龍盤屈於其問。前舡未轉後船隔前灣望得到不得。及生前灣到得時。只與後〉
〈灣纔咫尺。朝來已渡數百縈。問知德清猶半程。老夫乍喜擢夫悶。管有到時君莫問。苕溪在縣。山海經雲。句餘山東南五百里。有山曰浮玉。苕水〉
〈出其陰。去安考縣西南七十五里。去長興縣南四十里。皆苕溪水也。按本路圖冊。所考 苕溪有二源。西南一源。自天目山之陰金石鄉靈奕鄉。東至〉
〈安𠮷縣治南之邵渡。又自縣之東南至章渡。又至北丘渡其東南一源自獨松嶺西聚衆山水並浮玉山水。折旋亦至丘渡二源合而東至倪渡。乃〉
〈折而西。復從東南而北流至梅嶺鎮以至吳山。北經彭匯入凡常湖又與長興之南。烏程之西衆山水合而至城下。一自清源門入經漕瀆。至江子〉
〈匯爲霅水一自清源門外趍釣魚灣沿濠經迎禧門。又經奉勝門合霅水入太湖 後溪在縣東北一里縣後溪是也。其源自爲回衆山流出過龍〉
〈尾橋又過橋東注於苕溪之北流宋慶元六年本縣募民浚民請不受募粟出力浚治自龍尾橋至獅子山下。長一千二百丈。公私便之。太平寰宇〉
〈記薴溪在德清縣東二十五里山墟名雲。薴溪以貢薴爲名。南岸藺相如廟北岸有晴州刺史姚恢囚女城郡縣志前溪在德清縣西一百步晉車〉
〈騎將軍沈充家於此。樂府有前溪曲乃充所製。 阮公溪在縣西十七里梁陳故事雲石靈寳者寓居武康。有女殊色。天監中選入宮生元帝爲修〉
〈容賜姓阮氏後人名所居爲阮公溪吳興續志安𠮷縣舊誌。所載無所變遷者不復重録。惟苕溪一水與舊志頗異。及城東南諸溪紀録不詳者今〉
〈並書之。 苕水邑之巨川也。水有二源。一出天目山陰。一出浮玉山西至楊灣靈芝塔下合流經梅溪過凡常湖入郡城。沿迴曲折爲灣七十有二〉
〈在縣境者。二十有五。 清潭灣。 新村灣。 郎道灣。 湖山灣。 錢塘灣。 老石灣。 樵墓灣。 石玲灣。 清波灣。 下落灣。 相見灣。 塔山灣。〉
〈石虎灣。 南溪灣。 包家灣。 韓灣。 湖灣。 楊灣。 盛灣。 吳灣。施灣。 邵灣。 高灣。 下灣。 徐灣。〉
〈澗吳興志伏翼澗在長興縣西三十九里。山墟名雲。澗中多産伏翼有素翼赤腹千載倒掛者。 紫花澗在縣西北三十里。山墟名雲。兩岸荒蕪之〉
〈中出紫花長薄之下出朱藤。至三月紫花滿澗。一名花瀬澗。唐陸龜蒙詩雲。花瀬濛濛紫氣昏。即此也。紫花赭石澗。與合溪同澗而異名 赭石澗〉
〈在縣西北六十一里山墟名雲。崖岸礪礫。望之赩然。遊者若昇絳霄泉方輿勝覧井泉金沙泉在長興縣啄木嶺。即每年造茶之所也湖常二〉
〈郡接界於此。上有境會亭每茶節二牧畢至祈泉處沙中居常無水。將造茶太守具犠牲祭泉乆之發源清溢造御茶畢水則㣲減供堂者畢水已〉
〈半矣太守造茶畢即涸矣。洲浦吳興志白蘋洲在湖州府霅溪東南梁太守桞惲江南曲曰汀洲採〉
〈白蘋日暮江南春後人因以名洲續圖經雲桞惲於此賦江南曲徐仲謀會景樓記曰洞庭瀟湘三水童子皆知其所是不爲吳興而作明矣唐大〉
〈曆十一年。刺史顔真𡖖始翦榛導流。作八角亭。又爲茅亭。書惲詩於上正元十五年刺史李錡作大亭一小亭二。名曰白蘋。開成三年刺史楊漢公〉
〈復䟽四渠。濬二池。立三園建五亭。以還顔公之舊。白居易爲記。續圖經雲白居易記雲。桞守濫觴之。顔公推輪之。楊公繪素之。正元中李詞作白蘋〉
〈亭。而不及者。居易據漢公書作也。嘗以李直方記考之。曰邦伯李公曰已邜。不書年及人名。後又題元和元年。王澹獲觀此作。以曆稽叅元和以前〉
〈己卯歲。正元十五年也。唐刺史題名。正元十三年至十五年爲李錡。後進末道觀察使。十六年乃李詞耳。記不應書以後事。錡臣節不終。冝樂天輩〉
〈刪而不書。而記則微辭而俟考也。或曰統記載唐刺史正元十五年爲李詞。續圖經之言不爲無。是不然。唐刺史題名李詞自續。不應自刻其到〉
〈罷月日。若使是李司。曰公何爲黜其名。李直方鞏。何必隱其年又統記是國初人作。載唐刺史歲月。多與題名差誤。當以題名所書爲正杜牧之有〉
〈題白蘋洲詩。至中和五年。五亭二沼復不存刺史孫儲又因蘋建亭鬋茅作室。濬渠䟽沼。光啓中刺史李師恱。始即其地。增土築倉惟餘白蘋一亭〉
〈餘見白蘋亭下。元一統志舊志有白蘋亭。爲一郡勝處唐貞元中所建白居易作記雲。湖州城東南二百步抵霅溪。溪連汀洲。名白蘋。因梁太守桞〉
〈惲詩以爲名也。顔魯公眞𡖖爲刺史。始剪榛導流。作公用亭以游息焉。旋屬災潦。薦至沼堙臺圮。後至開成三年。私農楊君漢公字用又爲刺史。乃〉
〈䟽四渠濬二池。樹三圍構五亭。卉木荷竹。舟橋廊室。洎𨔼宴息富之所。靡不備焉。觀其架大溪跨長亭者。謂之白蘋亭。介二圈閲百卉者。謂之集芳〉
〈亭。面廣池。目列岫者。謂之三光亭。翫晨䂀者。謂之朝霞亭。狎清漣者。謂之碧波亭五亭。間間。萬象迭入。嚮背俯仰。勝無遁形。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
〈繁馬啼之旦。蓮間水香之夜。賔友集會。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遊者相頋。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間也。又不知蓬瀛崑閬。復何如也。 明月〉
〈洲在武康縣庠門外。大溪之南。 貴涇浦在霅溪西南岸。舊圖經雲。梁時烏程有蘇氏女。於此遇道士。遺以五采龜。曰後汝大貴。三年當有徵後適〉
〈章氏。生陳武宣皇后。因以名浦。統記亦載。按南史章後母蘇氏嘗遇道士以小龜遺之。光采五色。曰三年有徵。及期後生。紫光照寳。因失龜所在永〉
〈定元年。立爲皇后。拜母蘇氏安吉壽縣君舊圖經統記諸書雲。高祖即位追贈安𠮷夫人。 章浦蜀統記載在烏程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其中多生〉
〈重臺蓮花。識者雲。主生美人。後梁生章皇后。因得名。 青塘在縣北三里迎禧門外吳時開有經等書。並據吳興記雲。吳景帝。鈕皇后父葬卞山令〉
〈百姓兼丁三千人間之按吳志。孫休薨。謚景皇帝。夫人朱據女。休即作立爲皇后。休卒尊爲皇太后。別無鈕皇后。但顔魯公石柱記。烏程縣有吳景〉
〈帝鈕皇后陵。而吳興記。陵墓亦無之。止有吳中書今鈕淑墓。在縣西十里。御史中丞鈕陷墓。雲在縣東十里。戚屬亦不載。未知各何所據。梁太守栁〉
〈惲重濬。亦名栁塘。又名法華塘自城入法華山寺路也。 黃浦一名黃櫱澗。在烏程縣西南二十八里。其源出黃櫱山。吳興記雲。春申君黃歇於吳〉
〈墟西南立菰城縣。起青樓延十里。後漢司隷校尉黃向於此築陂溉田。宋鮑昭有黃浦亭黃浦橋送別詩。括地誌雲。亦名庚浦即康浦也。在右有上〉
〈康下康村。晉殷康爲太守百姓避其名。改康爲庚。又續圖經謂以黃櫱澗名。顔眞𡖖妙喜寺碑已詳著。不必取數義。蓋舊記並載合存 掩浦在烏〉
〈程縣東北一十六里。一名項浦顧長生三吳土地誌雲。昔項羽觀秦皇輿大言。梁掩其口處因名。按舊志。子城爲項王故城。卞山有項王洗馬池。項〉
〈王廟。吳興志所載。亦合存之。 郜浦在長興縣東五里。縣圖經。載浦漊二十有四。餘魚浦。祁浦。萷周浦。後周浦。前荻浦。後荻浦。魚餘浦。鷄籠浦。陳瀆〉
〈浦。石祁前浦。石祁後浦。彭城前浦。彭城後浦。新墉浦。因寒浦。含浦。石瀆浦。道界浦。白茆浦。吳瀆浦。廣浦。張漊浦。杜公浦。並治太湖。 郜浦在德清縣〉
〈東北四十七里右見統記。在平寰宇記餘漁浦在長興縣東北四十二里。周處風俗記雲。餘漁浦。一名餘吾溪。即陽羨之東鄉也。吳越之間漁吾同〉
〈音。舜漁於大小雷。此鄉之人舜時化之。昔捕魚之人來居此浦名之。川吳興志佛川在長興縣南八十里。吳均入東記雲。昔宋元嘉元年。有石〉
〈佛自川湧出。因創精舍。以佛川名之。 涌川在安𠮷縣廣苕鄉。去縣南九十里。水吳興志北流水在德清縣前。其水分𣲖於餘不溪。自清河石橋下北流〉
〈至沙村。與武康前溪水合。又北至峴山漾。與餘不水合共入定安門。至江子匯爲霅溪。 右霅水及苕水以下四分爲五溪見唐人白蘋亭記舊編〉
〈雲。天目山南來之水。自臨安餘杭至郡南門二百六十餘里。又地多湫泊。故其勢緩而流清。北來之水。自安𠮷至郡西門百四十里。又岸多迫山。故〉
〈其勢急而流濁。故司漏者。權其重輕。獨取南來水。但西漢有七十二灣。水勢微。般。不爲郡城害。每遇乆雨激湍。尚可界也。又有韭溪。舊圖經統記等〉
〈書並載雲在烏程縣東南一百六十步。以岸多野韭故名。今不詳所在。若以在縣東一百六十步言之。當在城中。統記又載韭溪橋。言蒔韭。溪因名。〉
〈今儀鳳甘棠猶閒皆居字矣。 石圻水在長興縣北四十里。山墟名雲。圻水岸以其多石故名。又有盧圻。其土黑。 苕水在安𠮷縣治西南七十五〉
〈里。至唐福堡九十五里。峻淺不通舡。從唐福來四十五里。山海經雲。勾餘山東五百里曰浮玉山。苕水出其陰注於具區。郡縣志發源天目山經郡〉
〈城入太湖。山海經雲。出浮玉山。誤也。 南嶼水一名白水。在安𠮷縣南二百八十里一十四步。東北窟行七十里。峻淺不通船。至下昇館。入於苕水〉
〈董嶺水在安𠮷縣西南六十里嶺上有水源分東西流。東流者。入江東寧國縣。西流者。入本縣。唐周朴賦詩云。湖州安𠮷縣。門與白雲齊。禹力不到處〉
〈河聲流向西。方輿勝覧箬水在長興縣南有上箬下箬惟下箬水釀酒醇美。劉禹錫詩。駱駞橋上春風起。鸚鵡盃中箬水香。元一統志石塘水在德〉
〈清縣東十八里。臨大溪。即古武康塘也。石塘西塘。聮接數里。太平寰宇記邸閣水在安𠮷縣治北三十里。周廽二頃二十畆。吳興記雲。邸閣池水。灌〉
〈田五百一十畆。鱗羽㴠泳。芰荷交蔚。唐聖曆元年縣令鉗耳知命。修邸閣路。 霅水在長興縣。箬水之異名也。水深不可測。俗謂之箬水。又山海經〉
〈雲。浮玉之山。苕水出其陰。中多鮆魚。今亦謂之霅烏水。 孔姥墩水在烏程縣西北二十八里。韋昭三吾郡國志雲。昔有孔氏之婦少寡有子八人〉
〈皆訓以義方。夜則讀書。晝則力田漢哀平之間。俱爲郡守。因名之。亦曰八子墩。〉
〈匯吳興志江子匯。在湖州府治南。即四水會合處。江統記作崗。又雲舊傳夏夜蚊。自道人馬自然泊舟後。至今無之。錢信平望憎蚊詩云。安得神仙〉
〈術。試爲施康濟。使此平望村。如吾江子匯。 前溪匯在府慈感寺西之溪灣也。詳見前溪下〉
〈灣吳興志盛灣在長興縣東一里。相傳梁南臺御史尚書令盛聦所居。駱灣在縣南六里。相傳梁安成王田曹叅軍駱祕道所居。秘道見陳書〉
〈釣魚灣在烏程縣十七都。相傳爲張志和釣魚處。 蔣灣在德清縣東南三里。大溪之灣。 戴灣在縣東二里。亦大溪之灣。以上見舊編。竊詳餘不〉
〈之上流。即餘杭之水也。由是而上至奉口。其去都下不過九十里。士大夫樂居之。飲食之物差貴。而田土之屬比他處亦高蓋所不憚也。 瀆灣在〉
〈安𠮷縣順安鄉。去縣東南二里。漾吳興續志西風漾在烏程縣十四都 大苞漾在縣。 小苞漾在縣二〉
〈十三都。 吳山漾在縣二十一都 西徐漾在縣二十七都 謝村漾在縣三十都。 錢山漾在歸安縣東南六里。 新興漾在縣東南三十里。〉
〈東泊漾在縣東南二十四里。 後莊漾在縣東南三十三里。 重兆漾在縣東南三十七里。 土山漾在縣東南三十六里。 清水漾在縣東南四〉
〈十里。 龍開漾在烏程縣南五十里。 西莊漾在長興縣東北一十五里近湖。 神林漾在德清縣西南一十里 大海漾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王婆漾在縣南一十八里。半代漾在縣東九里。 太師漾在縣東南三十里。 岑崟漾在縣東北一十三里。 西封漾在縣東四十里。 洛舍漾〉
〈在縣西北二十里。 荷浦漾在縣東南一十八里。吳興志薴溪漾在德清縣東二十五里。闊數百頃。山墟名雲以貢薴得名。南岸有藺相如廟。北岸〉
〈有青州刺史姚恢囚女城。 湖跌漾在歸安縣西南二十五里。統記雲。葪子訓卒葬湖跌山。即其旁山也。舊編雲廣二百頃。 峴山漾在縣南定安〉
〈門外一里。德清餘不溪。北流溪。武康前溪水所會處也。俗呼鱉卯湖。以後見舊編。 洛舍漾在縣南八十里。産金蓮子。 馬林漾在縣南四十五里。〉
〈多陶戶爲磚瓦。見舊編。蕩吳興續志和尚蕩在歸安縣東一十二里。〉
〈漕吳興志新漕在長興縣東四十里。有新漕村見縣籍。涇吳興志梅涇一名東梅堰在烏程縣西南六十里以古梅亭爲名〉
〈渚吳興志顧渚在長興縣西北三十里。山墟名雲昔吳夫槩顧其渚次。原隰平衍。可爲都邑之地。今崖谷之中多生茶茗以充歲貢新唐志雲。顧渚〉
〈有茶。以供貢。詳見貢茶院下。郡縣志茶生石上謂之紫筍。最爲上品。唐置貢茶院於中川。配造供進。會昌中。加至一萬八千四百斤。 仙人渚在武〉
〈康縣西四十里。俗傳沈羲登仙之地。上有石盤名石胡梯。 錢渚在縣西。一百三十步。餘英志雲。今厥淤。統記舊編雲縣東非也。以錢氏所居名。〉
〈費渚在縣西。一百四十步。餘芙志雲今廞淤。統記舊編雲在縣東隷也。以費氏所居爲名。 右溪渚洲瀆。餘英志雲。縣四圍皆山。獨東北隅小缺。自〉
〈紹興以來。民之匿戶避役者。多假道流之名。家於山中。墾闢巖谷。盡其地力。每遇霖潦。則洗滌砂石。下注溪港。以致舊圖經所載渚瀆廞淤者八九。〉
〈名存實亡。 仙人渚在德清縣西四十里。沈羲得道之所。見神仙傳。小白瀬在長興縣東南三里。一名白露湍。以上並見續圖經。並統記。無胥〉
〈淹在長興縣嘉會鄉無胥村。東西闊四里。南北五里。淹內有堆。名郭轉堆湛星港在武康縣東南十里。與風渚湖通。中有水一泓。常涌泡沫一名〉
〈李港。 烏山港在德清縣東南三里。亦餘不溪之支流。徃新市烏墩水路。孔愉澤在德清縣西南二百步。天寳橋西。晉孔愉字敬康。微時經餘不〉
〈溪上。見漁者籠一白龜。買而放之。龜於水中左顧數四後以功封餘不亭侯鑄印如龜右顧。更鑄亦然。工以告愉。愉乃悟。遂取而佩之。後人因以名〉
〈焉。 鄱陽汀在武康縣北一十五里。宋鄱陽太守沈雍之開。餘芙志雲令廞淤。舊編即以爲九里渚下渚湖非也。〉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