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樂大典/卷080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八千九十 永樂大典
卷之八千九十一
卷之八千九十二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九十一   十九庚

南昌府城南昌府圖經志本府舊城。漢灌嬰所築。周十里八十四步。闢六門。城外浚壕儲水。𣈆大康中。太守范寧。又

闢二門合爲八門。唐初修築西南隅。元和中。太守韋丹修築東北隅。增廣周二十一里餘。闢門十六。宋興城制如舊。其門之名曰遵道。俗稱宮步曰

惠民。俗稱寺步。曰廣潤。俗稱橋步。曰德遂。俗稱井步。曰章江。古稱昌門。曰惠濟。俗稱倉步。曰利涉。俗稱觀步。曰洪喬。俗稱大市。曰廣恩。曰北郭。十門

皆瀬江。曰望雲。俗稱新城。曰崇和。俗稱壇頭。曰延慶。俗稱琉璃。曰望仙。俗稱撫州。曰故豐。曰廣豐。六門皆平陸。紹興六年。故相李綱來帥。以城北歲

壅江沙。遂橫截東北隅入三里。其廣恩。北郭。故豐。廣豐。四門廢。止存十二門。元因其俗稱。

國朝以城址逼江。廼。相地利。改築堅固。崇廣如式。周以深壕。壕上植柳。其宮步。井步。倉步。觀步。大市。五門今革。其撫州門。改曰進賢。寺步門。改曰惠民。

橋步門。改曰廣潤。新城門。改曰德勝。壇頭門。改曰永和。琉璃門。改曰順化。章江門仍舊名。門上各起層樓。沿城創蓋戰樓。粉飾壁壘完備。屹然江右

大藩矣。豫章志雷次宗豫章記雲。郡城。漢灌嬰所築。有六門。南二門。一曰南門。一曰松陽門。西二門。一曰皋門。一曰昌門。是孫伯符遣虞仲朔來與

華府君相語處。東北各一門。以東北爲名。𣈆太康中。太守范寧。更開東之北爲東北門以對皋門。又開北之西爲西北門以對松陽門。合八門也。豫

章續志按南昌古圖經。府城東北角乆壞。元和四年太守韋丹修築。仍置敵樓於其上。其東門樓乆亦頽毀。又改建東南敵樓。正元十四年。觀察李

巽闢而新之。號避暑樓。遇夏宴休於此。其廣豐。北郭。永泰。故豐四門皆廢。楊傑詩云。故豐門近子眞家。樓上髙吟氷齒牙。帆似馬來思杜牧。劒爲龍

去憶張華。溝還故道穿城角。沙漲平川壓水涯。江外西山㗸落日。幾重蒼翠襯餘霞。遵道門。俗曰宮步。有紫極宮在門內。惠民門。俗曰寺步。以門對

龍興寺也。或曰運米惠民倉自此入。舊塞。紹興二十年間帥張澄復開。廣潤門。俗曰橋步。亦曰柴步。德遂門。傳曰井步。旁有大古井。章江門。古曰昌

門。孫策遣虞翻與華歆交語。即此地也。舊圖經雲。滕王閣在西。古昌門北。下臨章江。有渡口曰宋華。自是走髙安。徐師川嘗有章江晚望。詩云。水面

無波千里鏡。日斜倒影一溪紅。漁舟不動鳥飛急。淡淡碧煙蘋末風。惠濟門。俗曰倉步。以對大市。利涉門。俗曰觀步。以近宗華觀。洪喬門。俗曰大市。

古圖經謂近洪崖先生藥市。故名。或曰非也。門外有石頭渡。正謂殷洪喬投書處。望雲門。北望神京。故曰望雲。舊有此門。學帥岡移築於此。俗曰新

城門。崇和門。俗曰壇頭門。有黃紫庭壇井。號東壇。延慶門。俗曰琉璃。𣈆人有耕於東湖側。獲琉璃佛像。謂立寺以奉之。今延慶寺是也。故名。望仙門。

俗曰撫州門。蓋自是走臨川也。古今志雲。徐孺子墓。在今直南門林南昌尉廨之側。南門。即望仙門。撫有望仙鄉。故以名。子城。亦詳。見職方乘。唐𡸁

拱間。都督李景嘉復脩。髙一丈八尺。周二里二百四十步。中爲大街。直達於東西二門。俗呼東西華門。蓋猶習李氏之舊稱也。其南則府之所治。僅

居其半。其北今之親兵營與倅僚等𠫇也。南雖有樓。而門故騫不啓。塗廙古今志雲。今之子城門閥。是觀察。便李巽所達。南昌古國志雲。舊上東西

門。李巽改爲雙門。創樓置皷有焉。又吳興記雲。豫章土闕髙則長沙虎食人。今豫章子城門亦不開。嘗一開之虎輙入城。後屢開復騫者數矣。宋朝

以來。東西二門。淳化五年。知州陳象輿所作。熈寧二年。太。守元積中所修。建炎己酉盡火於兵。紹興中三樓相繼興起。然竟置皷角刻漏於西門。而

南門則直廢而不扉。殆猶承前之虎異也。以理推之。似或不然。長沙多虎何預豫章利害。而輙爲之騫。門。豈理也哉。蓋門直設𠫇之前。樓峙南堞之

上。面納章貢二水。旁挹筠撫諸河。洶涌浩瀁。悉匯於樓下。而北注之彭蠡。西山之山。東湖之湖。間見層出。環擁競秀。實形勢之勝也。意者不敢直啓

以當之。此所以廢而不扉歟。西門樓。牓以鎮南軍。趙鼎帥立。上有皷角及刻漏製作甚精。按杜牧作池州刻漏記。其略雲。牧太和二年佐吏部沈

傳師江西府。暇日公與賓吏環城。見銅壺銀箭。律如古法。曰建中時嗣曹王皋。命處士王易簡爲之也。處士精大演數。與雜機巧。識地有泉。鑿必涌

起。韓文公嘗與之遊。以此知豫章銅漏之法。有所自矣。東門樓。牓以隆興都督之府。鄧作帥立。樓本元積中作。曾舍人鞏有記。南昌樓。俗名南樓。左

望大江。下臨闤闠。煙汀鳬渚。瞭然在目。真一郡勝槩。潦廙古今志今之子城門闕。是觀察使李巽所建。儀門是觀察使楊憑所修。第二重城。是乾道

中江西賊徐唐莒寨基。外羅城。是鍾令公景福二年所築。郡墻東南有雙門。吳五鳳二年。太守淮陽張俊子彥所造。二闕相去十二丈。圖經雲。豫章

城乆荒廢。自唐初修築西南隅四分之一。即今之州治也。凡八門。其額皆。會稽公徐浩書集異記洪州城。自馬猿置立。後不復修革。相傳雲。修者必

死。唐永泰中。都督張鎬修之不疑。於城西北隅遇一大坎中有二蛇。頭類牛。形如巨甕。長六十餘丈。小蛇不可勝數。鎬命以竹篾牽之。隨牽而出。入

徐孺亭下放生池中水深數丈。龜魚皆走出水死。後七日鎬薨。判官鄭從南昌令馬皎。相繼而卒。宋會要政和七年六月十五日。詔洪州在江南爲

一都會。訪聞外城門。啓閉無時。深慮鍵閉不嚴。透漏私商姦細。浸乆生患。仰本州常切指揮兵官。遇夜分詣逐門檢視。封鎻飛申。間遣曹掾官覆視。

稍有違慢。守門人等並行決配。當職官衝替。蔡九峯集南昌城巍城十八里。雄壯稱洪都。北郭勢迤邐。南浦形縈紆。連亘控西江。囊括盡東湖。灌

侯遺故址。李相規舊模。改築龍沙堤。三方第如初。得非雕殘後。民力不足歟。得非府庫竭。費用不給歟。當時廟堂上。不主公議歟。我來客城闉。感槩

成欷吁。今古如一轍。有才能逺圖。趙蕃淳熈藁隆興城外作風動雲昏月。櫓鳴鷗避船。秋清生旣夕。客意怯幽眠。滯爾江行駛。病餘人事牽。府公

仍仲舉。白屋定誰賢。呂南公灌園集豫章城西山東下古池隍。增飾依俙問晚唐。平世但嚴民管鑰。亂時曾是賊金湯。春歸舊蝶多芳草。鳥聚荒

陴正夕陽。也欲登臨賦風物。自憐才筆厭憂傷。翁卷詩春日登南昌城獨立髙城四望低。望中無物不堪題。欲知春事幾深淺。芳草青青猶未齊。

元伍良臣中流集洪城有感赤幟先登皷角哀。塞空兵氣黯塵埃。臂鷹壯士乘駝去。逐兔少年騎虎來。山壘西風連草樹。薇垣夜雨長莓苔。最憐

相國髙昌老。零落臨川骨已灰。孺子亭皋湖涌波。重睡城關樹駢羅。當時霸業人何在。千古髙風道不磨。畫閣虛無秋宴少。戍樓依約夕陽多。閒

情盡付東流水。獨立蒼茫聞棹歌。史南唐李俚自建鄴徒都洪州。一目重睡。滕王閤已廢。城上周遭皆作戍樓。都尉故城

豫章續志都尉故城。在南昌縣南三里。北連郡城。隋大業二年置。三年廢。劉繇城豫章志劉繇城。在南昌縣東北三十五里。

吳志雲。繇爲揚州刺史。長𡊮術不敢之州。乃治曲阿。興平元年。爲孫策所攻。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駐彭澤。笮融先至豫章。殺太守朱皓。入居

郡中。繇招合屬縣。攻破融。融敗走入山。爲民所殺。繇尋病死於郡。此城。蓋當時所築。城壘甚堅。至今猶存。號爲劉繇城。余城

志余城。塗廙志雲。在建昌縣南湖井村。余孝項。字希託。梁時侯景別。將於慶入豫章進攻新吳。孝項起義兵拒之。因築此城。後爲太尉王僧辨所擢

官至陳蔡二州牧。方輿記雲。在新吳縣西十五里。周回三里餘。椒丘城豫章志椒丘城。在郡北下流一百四十里。酈元雲。贛

水又經椒丘城下。建安中。孫策所築。豫章記雲。劉勛建安四年。爲孫策所破。於潯陽欲謀取豫章。太。守華歆築此城。江表。傳雲。孫策在椒丘。遣虞翻。

說華歆。即其地也。孫奮城豫章志孫奮城。在郡東北二里。奮爲齊王都武昌。諸葛恪執政。不欲諸王處江濵。徒奮南昌。蓋

居於此。酈元雲。贛水東北逕王步。步側有城。雲是孫奮爲齊王鎮此。此城之渚。今謂之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郡之東南二十餘里。又有一城。號曰

齊城。二城築道相通。蓋其離宮也。齊城太平寰宇記齊城。在洪州東陸路二十里。又按輿地誌雲。吳大帝太元二年立孫奮以爲

齊王都武昌。豫章志雲。孫奮孫權第五子也。昌邑城輿地紀勝昌邑城。在洪州北一百三十里。雷次宗豫章記雲。昌邑王

賀封海昏侯。就國築城於此。今舟楫經從建昌界上。有所謂昌邑山。豐城縣城豐水志子城。周回一里二百步。髙二

丈。闊一丈二尺。濠闊五丈。深一丈。環郭六門。東正信。西折桂。南劒池。天寳。北通江。望仙。縣在章水之東。羅阜前峙。長江後映。洲渚橫陳。支流縈帶。城

外。池濠環繞。俗號腰帶水。後人慾便徃來。縣之西北湮池爲路。風水爲之隔絶。淳祐乙巳。劉宰卿月采陰陽家之說。鑿路通濠。架橋其上。始復舊制。

豫章續志城有二門。南門揭縣額。北門牓曰登。要。黃金城豫章續志黃金城。富城縣故基也。在縣西二十里長豐鄉。今遺

址具存。本漢建安中置。始豐城豫章續志始豐城。基在豐城縣南七十里。吳城豫章志吳城。在豐城縣西

南三十里。雲孫鍾種瓜之地。鍾。即孫權祖也。黃牛城豫章續志黃牛城。在進賢縣南五里。父老相傳。以爲黃帝戰蚩尤時

駐於此。舊於其地中得箭鏃。今故基尚存。奉新縣城豫章續志奉新縣。有古城。隋張文憲所築也。又有今城。唐劉正

一所築也。按隋大業十年。詔天下州縣皆築城。縣有漢所築舊城。險不可守。縣令張文憲乃脩城居焉。今地名故縣是已。在今縣西三十里。城之規

畫仿髴猶存焉。唐神龍三年。縣丞髙良弼又以阻險。民不安居。議遷縣於馮水之北。長慶三年。縣令劉正一率邑人修城以居。其髙闊不滿尋文。其

東有溝。其西有溪。南北二門抵鎮遏營。城周五里五十步。東西三里五十步。南北二里。太史城太平寰宇記太史城。在奉

新縣西四十里。後漢末。太史慈創置。周廻三里。西南有城角山。東南有盤山。北枕江水。其地險固。其址尚存。豫章志太史慈城。塗廙雲。在建昌縣西

三里。漢末建安八年。荊州刺史劉表從子磐。數寇艾西安諸縣。孫策經畧江淮。分海昏等六縣。以太史慈爲建昌都尉。築此城並督諸。將以拒磐。孫

權統事。以慈能制磐。委以南方之事。後卒於海昬。方輿記雲。在新吳縣西四十里。周回三里。基址尚存。越王山城

元一統志越王山城。在奉新縣西五十里。按陳寅眞常觀記載。道士鄒大皎語以爲春秋越王勾踐伐楚。屯兵於此。城堞猶存。又有齊雲峯。鳳凰池。

枇杷峯。趯毬場。青草塘點軍坪。龍鬚洞。雷公塘。走馬嵛。英游。石仙。臺石。分寧縣城豫章志分寧縣城。周回四百八

步。古艾城太平寰宇記古艾城。後漢劉陵。豫章艾縣人是此地。陵爲侍中。車駕出祠南郊。上升舉欲臥。陵跪曰。陛下爲萬

棄主。升車不正立。雖早欲寢。不當上。爲天地靈所鑒。下。爲萬姓所觀耶。上有愧色。曰敬受侍中之言。人爲立祠。元一統志古艾城。在分寧縣西一百

里。查田市之下龍岡坪。春秋。魯哀公二十年。吳公子慶忌出居於變。杜預注。豫章有艾縣。自漢至宋齊梁陳。皆有艾。隋開皇九年。省入建昌。

西平縣故城豫章志西平縣故城。圖經雲。在分寧縣西一百九十七里。後漢書鄧通西平人。即此地也。故分

寧縣有通宅基存焉。又雲在分寧縣三百里。唐武德五年置。貞光三年廢開城六年再置。開寳二年復廢。西安故城

志西安故城。在分寧縣西二十里。漢建安中置縣。隋開皇九年廢。武寧縣城續豫章志祥符圖經雲。武寧縣城。周

回一里一百二十步。基廣二尋。髙二仞。唐天寳四年縣令范建殊。靖安縣城豫章志靖安縣城周回二里。靖安志

職方乘載。縣城周回三里。建昌府城建昌府圖經志城舊制。原關九里三十步。前元多圮壞不治。壬辰兵興。守者屢

修之。辛丑歸附天朝。時河南行中書省平章王漙守建昌。因兵燧之後。以西北地勢卑。遂收入

向裏就髙處改築。周圍重新加髙結砌堅壯完固。粉墻箭樓鋪舍弔橋。俱各完備。東南帶河。西北繚以濠池。今城止有八里餘。洪武元年。指揮耿顯

忠守建昌。以東西南北四門城樓差小。將欲改創而斥大之。於是申聞朝廷。欽奉

聖㫖。於東西南北四門。重新改創城樓各一所。復增築甕城樓三座。宏壯髙大又過於前矣。城東之門舊有三門。一曰天酒門。一曰旴江門。一曰合江門。

天酒門。正大東門也。今改曰武勝門。以通徃來餘皆塞。城西之門舊有二門。一曰紅泉門。一曰青輝門。紅泉門正大西門也。今改曰儀鳳門。以通徃

來。餘皆塞。城南之門。舊有四門。一曰迎僊門。一曰膏露門。一曰太平門。一曰安濟門。迎仙門正大南門也。今改曰通會。以通徃來。餘皆塞。城北之門

舊有一門。曰朝。天門。今改曰朝。京門。旴江前志在易。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而諸侯城隅之制。亦著於禮經。然失其時制。則春秋譏之。以此見聖人慎

土工。重民力也。建昌軍自西漢潁隂侯灌嬰立。南城縣未有城壁。至唐僖宗乾符中。汝南公鎮撫此地。有功遷南康太。守。臨行。召諸。將指畫規摹。均

其版築。肇建羅城。周回一十三里。闊一丈六尺。髙二雉。露屋一千一百三十七間。敵樓三十二所。東西鑿八門。南北二門。門則通衢焉。本朝開寳二

年。僞唐昇南城縣爲建武軍。命園苑副。使李崇贍。充營屯兵馬監押攝本軍制置公事。興剏廨舍。遷造軍營。崇贍於羅城內。增築制院城。一百六十

丈。制城門樓四所。總十有二間。各髙三丈三尺。東曰來逺門。取其通建劒泉南之路也。西曰永豐。南曰祈仙。北曰朝天。又造皷樓髙三丈五尺。縣廨

計以間者七十。郡治倍焉。門之東西立資用鎧戟二庫。城之南北列指揮兵卒四營。繚以周墻三百五十丈。省倉軍糧倉五百楹。臨江迎賓館二。酒

坊。河市。廂虞。候院各一。又建浮橋於旴水之上。越八年。王師平江南。改建武爲建昌。始命牧。守。城郭井邑。悉仍舊貫。景德元年。詔下少府。以金鉦一

所。戟十枝來賜。農桑戶口。日以滋殖。慶曆七年。郡守虞部張頌更浮橋。遷集賓亭。作廻車院。修郡治之公𠫇。築土方五丈。架梁三十有五尺。次年郡

守太常博士吳某又改作儀門。以及內寢郡廨楝宇於是大備。元豐間。邵武有廖恩之變。太。守鄭公琰以舊城隳圮。無以備不虞。奏乞修築。朝。嘉其

請。給勑誥二道鬻於郡。乃收納粟之資。鳩工度。材。萬杵雷動。不日告成。甃以磚石。東岸水圮之地。闢西隅爽塏之所。周廻九里三十步。雉堞樓櫓。

爲之一新。時制適中。廣狹得宜。堅固峭壁。爲江西郛壘之冠。民至於今賴之。其餘城池。凡古跡可考者。併列於後。強宇志古者王畿千里。公侯之

國七百里。體國經野。以爲民極。秦漢之制郡國。以城池爲上。而戶口次之。阡陌又次之。唐史臣志地理。敘漢制。述戶口。及四境所至。此書之法也。聖

朝以路統郡。以郡統縣。以縣統鄉。以鄉統里。鎮寨皆隷焉。郡之治曰城。縣之治曰郭。郭者。不城之謂也。自天子以至郡縣守令。其居皆曰衙。所以聽

訟治事於其所者也。宮室於是乎列焉。建昌自漢潁陰侯立。南城縣至南唐陞曰建武軍。開寳八年改曰建昌。繇淳化至紹興。以南豐來屬。又析爲

新城廣昌。領縣凡四。而治南城。凡郡之境東西二百三十有九里。南北四百三十里。至東京三千五百里。至行在所一千二百三十里。其東則至邵

武軍界一百三十五里。以杉嶺分水爲界。自界首至邵武軍。一百三十九里。其西則至撫州界五十里。以磁龜山分水爲界。自界首至撫州。一百七

十里。其南則至贛州界三百七十里。以脩嶺爲界。自界首至贛州五百十里。其北則至撫州界四十五里。以界山爲界。自界首至撫州七十五里。其

東南則至邵武軍界二百里。以百丈嶺爲界。自界首至邵武軍。三百五十里。其西南則至贛州界。三百七十里。以梅嶺山爲界。自界首至贛州四百

四十里。其東北則至饒州界。一百三十里。以出雲山分水爲界。自界首至饒州。五百九十里。其西北則至撫州界。五十里。以茨龜嶺分水爲界。自界

首至撫州一百九十里。初漢立。南城縣城隅之制。未聞也。至唐僖宗乾符中。汝南公鎮南城。有功遷南康太守。將行召諸。將示規模。均版築。始作羅

城。周十有三里。廣一丈有六尺。髙二雉。爲露屋千一百三十七楹。敵樓三十二所。東西爲八門。南北爲二門。開寳二年。南唐命園苑副使李崇贍。爲

建武軍制置公事。崇贍乃於羅城之內。增築制院城百六十丈。作門樓四所。所三楹。髙二丈三尺。東曰來逺。以其通建劒泉州之道也。西曰永豐。南

曰祈仙。以其通麻姑山之道也。北曰朝天。以其通京師之道也。景德元年詔下少府以金鉦一。戟十來賜。郡治稍稍備焉。其後城益隳圮。非王公設

險守其國之義也。元豐中群盜廖恩據邵武爲亂。太守。鄭侯珪。謂舊城不可以備不虞。乃建言於朝廷。請新城築。詔從之。命有司給其費。更闢西隅

之地。擇其爽塏者作新城。周九里三十步。昔周官匠人營國方九里。以宮隅之制爲諸侯之城制。皆九里也。然則斯之爲城。其諸成周之制乎。雉堞

樓櫓皆撤而新之。爲禦頭二千三百三十。敵樓四十有五。馬面二十有三。東隅之制甃以石。西南北則甃以磚率一面壯而三面弱。爲門十。東曰太

平。曰安濟。曰合江。謂南豐廣昌新城之水。與盱江合於此也。曰天酒。舊曰行春。元祐癸酉甘露降於門之界山。因改曰天酒。福建之通道也。凡四。西

曰洪泉。舊曰永豐。又曰山光。治平三年。郡守黃侯師道改紅泉。取謝靈運詩。石磴瀉紅泉之句。今改紅曰洪。曰青暉。凡二。南曰祈仙。趍麻姑山者。由

是門而出。故曰祈仙。今侍郎曾公頴茂書扁。曰膏露。景祐丙子。甘露降於門之松。因以名門。凡二。北曰朝天。入行在所之通道也。後改曰朝京。今復

舊名。曰朝天。侍郎曾公頴茂書扁。曰盱江。舊曰浮桁。元豐中。太守陳侯繹題詩壽昌寺碧溪軒。詩云。蕭踈華薄隱山村。清淺浮桁帶郭門。竹𠋣欄干

水邊寺。興來題作碧溪軒。後改今名。凡二初南城舊城。去今城二里。跨盱水而爲之。至是載築。乃歛東而展西。故東界盱水爲池以成其險固。而闢

洪泉門之外居民數百戶入於城。故西池地卑。皆昔門外之民田也。建炎元年。金虜入我南昌。我師失利。長驅而來。江西諸郡懼無能禦之者。獨建

昌城。虜不能破。苗傳劉正彥叛頓兵城下。十餘日攻弗克。乃遁去。紹興元年。䖍寇李崇仁率其旅萬餘人來圍城。居數日知不可破。又引去。其城壁

堅縝有如此者。故建昌之城爲江西諸郡最。二十七年太守胡侯舜舉始再葺之。由紹興迄寳祐六年。凡一百載。門有樓者將仆焉。有壁者多隳焉。

其年冬十一月壄乃更葺治城門。作新南門。明年改元開慶。築城一百五十餘丈。周九里。皆補完之。沿城皆置樓櫓。敵樓禦頭爲之一新。通判軍事

馮侯夢得爲之記。曰。盱治豫章之南曰南城。漢以後築削莫詳。唐乾符汝南公作羅城周回一十三里。以其地控閩粵孔道。爲江右第一藩屏。然郡

猶未建。麻姑。鳳崗。蜿蟺之氣至我朝浸盛。開寳升爲建武。太平興國易爲建昌。元豐間。鄭公琰爲九里三十步城。正合有周以宮隅之制。爲諸侯之

城制也。紹興胡公舜舉再葺。迄寳祐戊午一百有六年。日引月長。積頽宿朽。消息因革之會。天必有人物以擬之。是年夏。盜發南豐。至秋猶梗。聖天

子以爲憂。環視在朝。思得有惠氣威風者鎮撫焉。今太守曾公以刑部郎官當其選。始至。不鄙夷其民。布宣天子德意。欲與並生。一以寬大從事。篁

竹龍蛇。必不得已。裒旅入阻。姑殱其首惡以徇。餘則盡放爲農民。按堵如故。而境內大治。古者諸侯守在四鄰。其次守在四境。今四境寧一。左餐右

粥。童兒踴躍歡呀無內憂外懼。固異乎囊瓦之城郢也。我是以有城門之役。月令。以冬月坯城郭。修鍵閉。凡從時啓閉。以治其弊。以待開閉之急。土

功法也。我是以有季秋之役。涉冬歷夏。綢繆次第。越四月雨潦生如撃甕盎。不沒僅三四版。嚙斷邊際凡百餘丈。價人維藩。母俾城壞。雨畢而除道。

清風至而脩郛郭。此先王之教也。我是以有今秋之役。是役也。不亟不徐。各以敘舉。雉堞樓櫓。環植周匝。椳店瓦甓。黝堊丹漆。蓋視昔罙壯。祈仙門

樓舊。偪下卑偞。弗稱嚮明之義。乃盡撤而新。髙培三尺袤過之。漫廻髙啄。傑出九列。與皋門相先面離。始於體爲愜。嘗試登眺。江山之鬱盤。雲煙之

飛薄。沙石細繡。覧不盈掌。摩壘而上偉觀。亦被文繢。及是百堵又興。用層石二千七十丈。軌甃二十萬二千有竒。陾陾登登。而缺者始完。匠則傭工。

夫則鳩兵。顚末用錢以。省緡計者二萬。米以石計者四百。傳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君子入人之國。每從宮室臺觀橋梁之間以觀政。況設險以守

國。撃柝以禁暴。繄政之大。獨慨夫當張弓增竈之時。上下交迫急符日旁午於道。吏捧持趨走。促遽𣈆陽繭絲。惟恐日不暇給。其間循良悃愊。亦未

免𢡖𢡖畏咎。其於保障徒自寤歎。公以望郎得郡如斗。盱非有宿羨舉贏乃能審先務。裕蠱備豫。銖積寸累。視如私家以善掌固之事風績幹局自

有道焉。是爲知所爲政矣。夫其知所爲政。而又當其可之謂時至其所以扞吾民仁義之懿。又在土木繕修之外。賢於城也逺矣。城門績於成。公帥

僚佐上朝京北靣。廼復舊名曰朝。天。尊君也。此謂知本。卿大夫吏部侍郎曾公頴茂特爲大書。又書祈仙。綿絡爲南北之雄。父老扶杖來賀。遂大合

樂。以落之。公爲郡未朞年間。景象頓異。井畫五十六道各新。其扁以植風聲。特其末焉爾。政教之大者。方有以幸盱人士。公餘提史筆。修圖志。適余

有荊蜀之役。恨不得遹觀厥成。僅能取修城之一以紀歲月。公諱壄。會稽人。曾試詞科。茶山先生文清公幾五世孫。其系出河南。實郕侯之後雲。開

慶元年秋八月旣望。承議郎通判建昌軍兼管內勸農營田事新特差充四川宣撫大。使司幹辦公事馮夢得謹記。唐南康太守汝南公新剏撫

州南城縣羅城記將仕郎太守奉禮郎刁尚能撰撫州屬縣南城。則古之緊邑也。漢髙祖六年。會將軍灌嬰襲滅項籍之後。割豫章南境。分立爲縣。

以飛猿。南豐二源合派。又以西崗土貴勢強。而肇其址也。以其城在洪州府城之南。故曰南城。其後歷於𣈆宋。雖興亡而則多。唯斯邑而不滅。至吳

太平二年始立臨川郡。以隷南城而屬之焉。管一十三鄉。周巡六百里。林竒谷秀。則鶴嶺牛山無以加。水繞川環。則洞庭陂澤不足比人繁土沃。桑

耕有秋學富文清取捨無悞。旣狀周道。兼貫魯風萬戶魚鱗實謂名邑。曁乎咸通初祀。狂蜑不賓嘯聚而來。犯我郊址。國師既舉。斯邑舟車通濟。令

以轉輸。雖則民勞。功業未墾。及至乾符之歲。水旱不常。或波蕩林丘。或塵揚沼沚。蝗螟敗窖。歲力凋虛。教勸不從。𤿫𣀮斯舉。天反其度。地亦爲妖。火

既燎原。鯨潛皷鬛。生靈浸敝。宸睿是憂。非朝典之不施。乃俗暴而難整。遂使敵震郊野。禍作蕭墻。縱陳湯網以籠羅。或有弄戈而怙亂。是以皇都失

禦。玉輦蒙塵。旣乖華封之仁。爭起有苗之叛。近茲岩澤。乘時寇興。皆拋順靜之規。各振縱橫之志。猶賴寳祚延逺。百工得人。於是有我常侍。武銳孫

吳。文英廉藺心韜杜庫。性藴班籌。乃召戎兵。共征不譓。因得名重於臨淄。將帥威過於屬部。諸侯奪劒一呼。強梗淪伏。緝綏撫甚。疆境帖然。郡縣如

初。鄉關法舊。次命文德之臣。繼總兵師。克復咸京。巨盜旣平。採訪忠讜。謂以汝南公道存修已。信在佐君。端雅聲彰。溫亮言顯。成紀綱之範。爲經濟

之箴。慶匹豐泰之期。清諧中和之樂。紏其政化。奉以昭蘇。旌德業以分憂。錫賢能而封秩。乃加寵渥。爲南康太守焉。時以麾幢未行。邊鄙猶擾。乃召

諸。將而謂曰。九行伐卷舒在乎人意。戡難輔時在乎人機。今以烽燧尚興。祲氛未息。因觀聖人作易而有豫防。雖同鶴以擇林。亦慮蠆而有毒。宜得

營壘。備其梟鵝。乃遣行教布令。不日萬人。公乃指畫規模。勻其版築。恱而不勞。寬而得衆。齊心似一。樂。運如流。不越二旬其切告畢。周回一十三里。

闊一丈六尺。髙二雉。露屋一千一百三十間。敵樓三十三所。東西鑿八門。南北二門。門則通衢焉。於是崇墉截漢。昆陽不足以爲堅。峭崿凌雲金城

不足以爲壯。控五嶺封疆之要。扞七州寇徼之虞。覬覦者。不得動其心。眥睚者。無以運其智。可以拒鸛鵝之陳。可以㧞烏合之徒。內則軌轍齊驅。堪

敷權略。外則人民側目。愕以堅牢護吾君租稅之封。授黎庶安居之業。得此名色。堯全大寜。爲今辰定難之基。是岳牧勲庸之繢。可謂能髙異代。善

亞先賢。象偕魯北以利民。憂入𣈆陽而剪敵。以尚能茂修片善。命述宏圖。才雖匪於英華。事得銘於雄麗。刊於燕石。以紀殊功。時以大順三年。龍集

辛亥。三月四日記。包宏齊弊帚藁略鳳山新城記建昌爲郡。南挹盱江。北負鳳山。江如銀漢。從天而下。引玉而流。逺來而環於前。山如鳳凰。昂首

而起。皷翅而趨。聳立而侍於後。天作地設。斯亦竒矣。夫郡守雷侯之始至也。即振衣山之絶頂。四顧而嘆曰。盱江固如自然之池。昭昭矣。猶未若鳳

山尤如自然之城焉。蓋其勢眞若翔於千仞。而極目千里。不見窮極。泛觀四境。羅列衆山。竒秀萬狀。皆似重城之周遭。而去郡似猶三里而稍逺。若

治已最髙。而此山又髙出十丈。去郡僅一里而近。俯觀城內之市井人物。歷歷可數。雖一髮不能逃也。一郡之險。要。不在茲乎。今日虜患已深。地勢

當擇。昔人於戰地則爭山爲據。以得山爲勝。於守地則有山爲鎮。又因山爲城。患無山爾。未有不依以設險者。或視此山。如作我有。而置之郛郭之

外。可乎。先爲登臨游觀之佳處。今當爲防禦守備之。勝地。亦並行而不相悖也。茲非其時乎。侯文事既敏。武備尤習。惟超然識慮之逺。故慨然興作

之速。節以制而不見傷害。辦以靜而不動聲色。董其役者。委前江西路分李君忠授以成規。欲盡包一山而城之。蓋厚一丈八尺。髙二丈五尺。長五

百三十丈。以與正城相聯接。上下相綱維。內建寨。外闢二門。南曰景福。北曰仰髙。皆雄偉。真千里之保障也。又念城非兵孰守。當募精卒而別置屯

戍。兵非食孰養。當撥官田而別行廩給。廉幾區畫鹹得其所。不至踈漏有遺慮者。自厥初規模方定。工役將興。不敢自專也。於是其聞於朝。有㫖悉

從所請。賜名曰鳳山寨。至此然後長守無疆之計。始無一不周備。而凜不可犯。不可㧞。可以成安疆之勢矣。若夫前乎九里之城。素稱堅確。姑仍

舊貫。可也。然新城之峻極。自據地險。舊城在平地。東雖有江三面未有池。則與無城同。不可也。侯又有感焉。廼度土功。迺定界限。廼計深廣之數。深

凡二丈五尺。廣凡十丈。環繞總計九百餘丈。民樂不擾。池成無怨。又至是始足以全金湯之固而無缺。而新池淵淵與清城巍巍實眆乎此。前此之

所未有也。可不謂盛矣哉。嗟夫。有郡此有城。有城此有池。有不可以缺其一者。非爲己自衛爲國衛民也。此列郡之所不敢輕。而尤邊郡之所甚重。

所患人情當慮始之難。而未至樂成之日。有不能不議其迂而不切爾。苟非明足以知之讅。斷足以行之決。則亦有易搖於異議者。或者雖知之而

欲行之。回視郡計之不給。徃徃又有退縮而中止者。吁亦難矣。侯則保惠斯民。一念眞切。明斷有素。非浮言所可惑。且雖費無所從出。所可擬者惟

有盡絶他費。專成此務。此城池之所以僅堯有濟歟。建昌在江西上游。固非邊郡比。然試觀江湘近事。古未有如此虜者。此郡殆如次邊矣。浚築之

役尚可以爲非所急乎。此侯所以不憚煩難而有志竟成事也。況侯方以此景定庾申二月視郡事。僅至五月而已有召除矣。其所以表表已似此

爲難能也。亦豈曰小補之哉。侯雖不以爲功。獨謂不可無以詔後來。覬相與扶植。使可與持乆郡之公計也。命某記之。不容以不文辭乃爲之一識其

大略。以復侯命。侯字宜叔。名宜中。先以編修出守。今以吏部考功入覲雲。郡人包某記。何蠖庵集盱城雨中和仲髙時大兵留新城以雨阻未至候

館風煙暮。荒城皷角春。幽花憐病客。芳草斷。行人。戰伐頻經歲。飄零數問津。旌旗待雨歇。邊報幾回新。又二首仲春十日雨。寒氣相凌加。盱城

渺蕭瑟。百穀浩無涯。但見雲木稠。不見井屋華。兵凶亦何有。流離始能家。驅馬出郊原。茫茫盡蓬麻。戰伐方未巳。征徭但諮嗟。昨喜道路開。東來極

幽遐。讙呼見閩果。奔走迎使槎。我生喜飄蕩。欲去誰能遮。茲山倘可托。思種青門爪。王顔豈不佳。卮酒豈不滿。孤愁起胸臆。歌舞謾零亂。淫雨苦

冥冥。白日何短短。志士惜光陰。覊人歎遙逺。墻東桃樹枝。昨日花纂纂。非無一時好。零落復誰管。干戈未息鬬。南北尚奔竄。訏謨豈無人。夕寐空展

轉。何時宇宙清。坐見戎馬緩。束書更何求。耕鑿坐南疃。南城盱江志郡城之外有南城。舊羅城東過盱江至中坊寺。去今郡。城天

酒門外二里。西至七仙閣。今地名上城下城。即其處也。去郡治百餘步。城基隠隠猶有存者。南與令同。北在今報恩光孝寺其前有門頭嶺。乃舊日

城之北門。元豐修築之日。截東岸而出之。西闢洪泉門外入天慶觀茅司徒廟及民居數百戶。今城內西池。乃古雁城門外之田。西南隅池塘尤多

乃是時取土築城所致也。廢危全諷土城盱江志廢危全諷土城。在南城縣南三十五里。唐乾符末

全諷起兵之初。卜築是城。回環數里。按五代史鍾傳傳雲。唐以洪州爲鎮南軍拜傳爲節度。使。是時全諷據撫州。聽命於傳。以女。妻傳子。匡時。後匡

時爲楊渥將秦裴等執歸廣陵。梁開平三年。全諷赴兵江西。謀復鐘氏故地全諷爲楊隆演。將周本所敗。江西入吳。此城遂廢。遺基猶存。

軍城盱江志都軍城。在南城縣南六十里。亦危全諷起兵城築之地。城廢已乆。今立候星館在其上。石城盱江志石

城在南豐縣南十里其地平廣。山水環聚。世傳黎汾聚兵於此。四隅各設門關置保禦今有東門察州等名跡猶存。汾敗於黃華崗乃石城之西野。

盱江前志石城詩土狹山髙更夾溪。登臨繚繞與雲齊。時時仰視天如練。徃徃窮川徑似梯。石鑿龕巖茅作舍。泉噴墝埆稻分畦。居人不信王畿

地。千里平盤載馬蹄。廢永城縣城輿地紀勝廢永城縣城。在今新城縣北三里。地名城頭。盱江前志縣東百

步間。地名新城。或謂今縣乃永城故基。或疑與東興相近。史志不載。無文可考。姑以地名。爲證。南豐縣城盱江志南

豐縣舊城。在天授鄉文教里西英保。今屬廣昌縣東十五里土屯耆有土城。隱然髙六七尺。周一里許。傍有地名曰羅城門。東有地名曰寨裏皆在

土城下。唐開元中邑宰游茂洪得請於朝徙縣治於今之縣基。以舊縣廨舍爲城隍廟。奉茂洪之祀。廢東興縣城

盱江志廢東興縣城。在今新城縣北三十里東興鄉石門里地名城口。有井溪。與撫州連。樊溪。甘渚相通。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九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