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卷15875
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七十四 ◄ |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七十五 |
► 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七十五 九震
論〈十住毗婆沙論五〉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菩薩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生身已。今應念佛諸功德法。所謂。又應以四十。不共法念佛。諸佛是法身。非但〉
〈肉身故。諸佛雖有無量諸法。不與餘人共者。有四十法。若人念者。則得歡喜。何以故。諸佛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經說。汝不應但以色身觀佛。當〉
〈以法觀。四十不共法者。一者飛行自在。二者變化無量。三者聖如意無邊四聞聲自在。五無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自在。七常在安慧處。八常不妄〉
〈誤。九得金剛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無色定事。十二具足通達諸永滅事。十三善知心不相應無色法。十四大勢波羅蜜。十五無礙波羅〉
〈蜜。十六一切問荅。及受記具足。荅波羅蜜。十七具足三輪說法。十八所說不空。十九所說無謬失。二十無能害者。二十一諸賢聖中大將。二十五四〉
〈不守護。二十九四無所長。三十九佛十種力。四十無礙解脫。是爲四十不共之法。今當廣說。飛行自在者。諸佛飛行如意自在。如意滿足速疾無礙。〉
〈所以者何。佛若欲於虛空。先舉一足。次舉一足。即能如意。若欲舉足躡虛空去。若欲住立不動而去。即能得去。若結加趺安坐而去。亦能得去。若欲〉
〈安臥而去。亦復能去。若欲於青琉璃莖。眞珊瑚葉。黃金爲鬚。如意珠臺。無量圍繞。如日初出。是寳蓮華。徧於空中。蹈上而去。若欲如日月宮殿。帝釋〉
〈勝殿。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梵王等宮殿。隨意化作。如彼宮殿。坐中而去。即能成辦。若更以餘種種因緣。隨意能去。是故說言。隨〉
〈諸所願。皆能滿足。是故諸佛。能以一步。過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有人言。佛能一念頃。過若千國土。有人言。若知佛一步一念。能如是去。即可得〉
〈量經中說。諸佛力無量。是故當知。諸佛虛空飛行自在。無量無邊。何以故。若大聲聞弟子。神通自在。以一念頃。能過百億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鬱〉
〈多羅越。四大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一瞬中過若干念。積此諸念。以成一日。七日。一月。一歲。乃至百歲。一日過五〉
〈十三億。二百九十六萬六千。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聲聞人。百歲所過。佛一念能過。復次假令恆河中沙。一沙為一河。有大聲聞。神通第一。壽命如是。〉
〈諸恆河沙大劫。於一念中。過若千世界。積如是念。以爲日月歲數。以自在力。盡是諸大劫數。所過國土。佛能一念中過。諸佛飛行自在。如是速疾。於〉
〈一切鐵圍山。十寳山。四天處。忉利天處。夜摩。兜率陀。化樂。他化自在。梵世。梵衆。大梵少光。無量光。光音。少淨。無量淨。徧淨。廣果。無想。不廣不惱。喜見〉
〈妙見。阿迦尼咤天。如是諸處。大風大水劫盡火等。及諸天龍夜義。軋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天魔。及梵沙門。婆羅門。及得諸神通者。不能〉
〈爲礙。是故說飛行無礙。又飛行自在。如意所作。出沒於地。能過石壁諸山障礙等。佛於此事。勝諸聖人。又佛能以常身。立至梵天。聲聞人所不能及。〉
〈有如是等。差別變化自在者。變化事中。有無量力。餘聖變化。有量有邊。諸佛變化。無量無邊。餘聖於一念中變化一身。佛以一念。隨意變化。有無量〉
〈事。如大神通經中說。佛從齋中。出蓮華。上有化佛次第徧滿。上至阿迦尼吒天。諸佛變化。所作衆事。種種色種種形。皆以一念。又聲聞人。能於千國〉
〈土內變化。諸佛能於無量無。邊國土變化自在。又能倍是。諸佛得堅固變化三昧。又諸佛變化能過恆沙世界。皆從一身出。復次。佛能普於十方無〉
〈量無邊世界。現生受。身墮地行七步。出家學道。破魔軍衆。得道轉法輪。如是等事。皆以一念作之。是諸化佛。皆亦復能施作佛事。如是等諸佛所變〉
〈化事。無量無邊。又於聖如意中。有無量力。聖如意者。所謂從身放光。光猶猛火。又出諸雨。變化壽命。隨意長短。於一念頃。能至梵天。能變諸物。隨意〉
〈自在。能動大地光明。能照無量世界。而不斷絶。聖如意者。不與凡夫等故無有量故。過諸量故。諸凡夫等。雖變化諸物。少不足言。聲聞人。能裂千國〉
〈土。還使令合。能令壽命。若至一劫。若減一劫。還能令短。短已復能令長。於一念中。能至千國土梵世界。能於千國土。隨意變化。能動千國土。能身出〉
〈光明。相續不絶。照千國土。設使身滅。能留神力變化如本。於千國土。小辟支佛。能於萬國土萬種變化。中辟支佛。能於百萬國土百萬種變化。大辟〉
〈支佛。能於三千大千國土變化如上。諸佛世尊。能過諸恆河沙世界筭數變化。身出水火。能未恆河沙等世界。令如微塵。又能還合。能住壽命。無量〉
〈劫數。還能令少。少已還能令長。能於無量時住。變化隨意。能以一念。至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世界。能以常身立至梵世。又能變化無量無邊。阿僧祗〉
〈世界。皆令作金。或令作銀。琉璃珊瑚。硨磲瑪瑙。取要言之。能令作無量寳物。隨意所作。又復。能變恆河沙等世界。大海水。皆使爲乳酥油酪蜜。隨意〉
〈而成。又能以一念變諸山皆是真金。過諸筭數。不可稱計。又能震動。無量無邊世界。一切欲界。色界。諸天宮殿。又以一念。能令若干金色光明。徧照〉
〈如是無量世界。日月光明。及欲色界。諸天宮殿光明。皆令不現。雖滅度後。能於如是。諸世界中。隨意乆近。流布神力。常不斷絶。聞聲自在者。諸佛所〉
〈聞聲中。隨意自在。若無量百千萬億伎樂。同時俱作。若無量百千萬億衆生。一時發言。若逺若近。隨意能聞。假令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
〈生。同時俱作。若干百千萬種伎樂。徧滿世界。復有恆河沙等世界衆生。同時以梵音。徧滿一切世界。諸佛若欲於中聞一音聲。隨意得聞。餘者不聞。〉
〈聲聞所應聞者。若有大神力障者。不能得聞。諸佛所聞音聲。雖有大神力障。亦能得聞。聲聞能聞千國土內音聲。諸佛世尊所聞音聲。過無量無邊〉
〈世界。最細音聲。皆亦得聞。大神力聲聞。住梵世界。發大音聲。能滿千國土內。諸佛世尊。若住於此。若住梵世。若住餘處。音聲能滿。無量無邊世界。若〉
〈欲令衆生聞過無量無邊世界最細音聲。能令得聞。欲令不聞。即便不聞。是故但有諸佛。於音聲中。得自在力。知他心無量。自在力者。諸佛世尊。於〉
〈無量無邊世界。現在衆生。悉知其心。餘人但隨名相。故知諸佛。以名相義故知。又餘人。不能知。無色界衆生諸心。諸佛能知。餘人雖有知他心智。大〉
〈力勢者。障則不能知。假使一切衆生。成就心通。皆如舍利弗。自犍連。辟支佛等。以其神力。障一人心。不令他知。而佛能壞彼神力。得知其心。復次。佛〉
〈以神力。悉知衆生。上中下心。垢心淨心。又知諸心。各有所緣。從是緣至是緣。次第徧知。一切諸緣。又以實相。知衆生心。是故諸佛。以無上力。悉知他〉
〈心。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者。善知諸禪定三昧。解脫住入起時。諸佛若入定。若不入定。欲繫心一緣中。隨意乆近。如意能住。從此緣中。更住餘緣。隨意〉
〈能住。若佛住常。心欲令人不知。則不能知。假使一切衆生。知他心智。如大梵王。如大聲聞。辟支佛。成就智慧。知他人心。以此心智。令一人得。是人慾〉
〈知佛常心。若佛不聽。則不能知。如七方便經中說。行者善知定相。善知住定相。善知起定相。善知安隱定相。善知定行處相。善知定生相。善知冝諸〉
〈定法。不冝諸定法。是名諸佛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諸佛常安慧者。諸佛安慧。常不動念。常在心。何以故。先知而後行生。隨意所緣中。住無疑行故。斷〉
〈一切煩惱故。出過動性故。如佛告阿難。佛於此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以盡苦道。教化周畢。入無槃。於〉
〈其中間。佛於諸受。知起知住。知生知滅。諸相諸觸。諸覺諸念。亦知起知住。知生知滅。惡魔七年。晝夜不息。常隨逐佛。不得佛短。不見佛念不在念安〉
〈慧。是名諸佛常住安慧行。中不忘失法者。諸佛得不退法故。通達五藏法故。得無上法故。諸佛常不忘失。諸佛菩提樹下所得。乃至入無餘𣵀槃。若〉
〈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聖人無能令佛有所忘失。如法印經中說。道場所得。是名實得。更無勝法。如衣毛竪經說。舍利弗。若人實語。有能於法不忘〉
〈失者。應說我是。何以故。唯我一人。無所忘失。是名諸佛。於法無忘失。金剛三昧者。諸佛世尊。金剛三昧。是不共法。無能壞故。扵一切處。無有障礙故。〉
〈得正徧知故。壞一切法障礙故。等貫穿故。得諸功德利益力故。諸禪定中最上故。無能壞者。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如金剛寳。無物能破者。是三昧亦〉
〈如是。無法可以壞者。是故名金剛三昧。問曰何故不可壞。荅曰。一切處無有礙故。如帝釋金剛。無有礙處。是三昧亦如是。問曰。是三昧何故名一切〉
〈處不礙。荅曰。正通達一切法故。諸佛住是三昧。悉能通達。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三世。不可說五藏所攝法。是故名一切處不礙。若諸佛住是三昧。諸〉
〈所有法。若不通達。名爲有礙。而實不尒。是故名無礙。問曰。何以故是三昧通達一切法。荅曰。是三昧能開一切障礙法故。所謂煩惱障礙。定障礙。智〉
〈障礙。能開故。是名能通達。一切法。問曰。是三昧。何故能開。一切障。餘三昧不能。荅曰。是三昧善等。貫穿三法。能壞諸煩惱山。令無餘故。正徧通達。一〉
〈切法故。善得不壞。心解脫故。是故此三昧。能開一切障礙。問曰。是三昧。何故等貫穿三法。荅曰。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餘三昧無如是〉
〈力。是故是三昧能等貫穿。問曰。何故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荅曰。是三昧於諸定中。最爲第一。是故住是三昧。能得諸功德。問曰。何故〉
〈是三昧。於諸定中。最爲第一。荅曰。是三昧。無量無邊。善根所成故。於諸定中。最爲第一。問曰。是三昧何故無量無邊。善根所成。荅曰。是三昧。唯一切〉
〈智人有。餘人所無。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問曰。汝說金剛三昧。唯一〉
〈切智人有。餘人所無。若是三昧。但一切智人有。餘人無者。即無是三昧。何以故。無一切智人故。何以故。所知法無量無邊。而智慧有量有邊。以此有量〉
〈有邊智慧。不應知無量事。如今現閻浮提水陸衆生。過諸筭數。是衆生三品。若男若女。非男非女。在胎孩童。少壯哀老。苦樂等法。過去未來現在。諸〉
〈心心數法。及諸善惡業。已集今集當集。已受報今受報未受報。萬物生滅。及閻浮提中。山河泉池。草木叢林。根莖枝葉花果。所可知者。無有邊際。餘〉
〈三天下亦如是。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物亦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物。一切世界所可知物亦如是。但世間數尚無量無邊。難可得知。何況諸閻浮提。〉
〈諸世間中。衆生非衆生諸物分分。以是因緣。當知所可知物。無量無邊故。無一切智者。若謂智慧有大力。於所知法中無障礙故。徧知一切可知法。〉
〈如虛空徧在一切法中。是故應有一切智人者。是事不然。智大力可尒。但智不能自知。如指端不自觸。是故無一切智。若謂更有智能知是智。是亦〉
〈不然。何以故。有無窮過故知。若自知。若以他知。二俱不然。若是知。有無量力。以不自知故。不得言有無量力。是故無有能知一切法智。知不無知。一〉
〈切法智故則無一切智者。何以故。一切智者。以智知一切法。復次。所知法無量無邊。若和合百千萬億智人。尚不能盡知。何況一人。是故無有一人〉
〈能知一切法。無有一切智。若謂不以徧知一切山河衆生非衆生故。名一切智人。但以盡知一切經書故。名一切智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佛法中〉
〈不說韋陀等經書義。若佛是一切智者。應用韋陀等經書。而實不用。是故佛非一切智人。又四韋陀羅經。有量有限。今世尚無盡能知者。況有盡知〉
〈一切經書。是故無有一切智人。復次。有經書能增長貪欲歌舞音樂等。若一切智人知是事者即有貪欲。是經書。是貪欲因緣。若有因。必有果。若一〉
〈切智人。不知此事。則不名一切智人。復次。有諸經書能助瞋恚喜誑於人所謂治世經書等若知是事則有瞋恚。何以故有因必有果故。若不知則〉
〈不名一切智人。是故知無一切智人。復次。佛不必盡知未來世事。譬如我今難一切智人。佛無經書預記是人如是姓如是家在某處。以如是事難〉
〈一切智人。若謂佛盡知。何以故不說是事。若說經者。經中應有不說是事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復次佛若盡知未來世事。應當預知調達。出家已破〉
〈僧。若知者不應聽出家。復次佛不知木機激石。佛若預知者。則不應於中經行。復次佛不知旃遮婆羅門女。以媱欲謗。若佛先知。應告諸比丘。未來〉
〈當有是事。復次有梵志嫉佛故。於餘處殺梵志女。孫陀羅。於祗洹塹中埋。佛不知是事。若知是者。應於諸梵志所。救此女命。至調達所推石下。不說〉
〈婆羅門女。梵志女事。以不知故。當知佛不盡如未來世。是故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入婆羅門聚落乞食。空鉢而出。不能預知魔時轉諸人心。乃至不〉
〈得一食佛若知者。則不應入婆羅門聚落。是故知佛不盡知未來事。復次。阿闇世王欲害佛故。放守財醉象。佛不知故。入王舍城乞食。若預知者。則〉
〈不應入是故佛不知未來事。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智人。復次佛不知惡𣵀達多請佛因緣。即受其請。將諸比丘。詣韋羅闍國。是婆羅門。忘先請〉
〈故使佛食馬麥。若佛預知婆羅門忘請。佛及僧者。則不應受請。三月食馬麥。是故知佛不知未來事。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受須𣵀〉
〈又多羅爲弟子故。則不知未來事。是人惡心。堅牢難化。不信佛語。佛若知者。云何受爲弟子。受爲弟子故。則不知未來事。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
〈智人復次若佛是一切智人。則應防護未有犯罪者。當爲結戒。以先不知結戒因緣。有作罪已方乃結戒則不知未來事。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
〈智人。復次佛法但以出家受戒。數歲處在上座。恭敬禮拜。不以耆年貴族諸家。功德智慧。多聞禪定。果斷神通爲大。若是一切智者。應以耆年貴族〉
〈諸家。功德智慧。多聞禪定。果斷神通為大。供養恭敬。若如是者。名為善制歲數者。受戒年數。如五歲道人。禮六歲者。貴族者。世間有四品衆生。婆羅〉
〈門剎利。毗舍首陀羅。首陀羅。應恭敬韋舍剎利婆羅門。韋舍應恭敬剎利婆羅門。剎利應恭敬婆羅門。諸家者。工巧家。𧶜賈家。居士家。長者家。大臣〉
〈家。王家等。於諸家中。其小家應恭敬大家。如是於貧賤中出家者。應恭敬富貴中出家者。功德者。毀戒人應恭敬禮拜持戒。持戒者。不應禮毀戒者。〉
〈不行十二頭陀者。應禮行十二頭陀者。不具足行頭陀者。應禮具足行頭陀者。智慧者。無智慧人應禮敬有智慧者。多聞者。少聞人應禮多聞者。不〉
〈多誦者。應禮敬多誦者。果者。須陀洹。應禮敬斯陀舍。如是展轉。應禮阿羅漢。一切凡夫。應禮得果者。斷者。少斷結使。及未斷者。應禮多斷者。神通者。〉
〈若未具神通者。應禮具足神通者。佛若如是次第善說。供養恭敬法者。是為上說。而實不尒。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尚不能知現在事。汝若謂〉
〈我云何知佛。不知現在事者。今當說之。有衆生結使薄者。無業障者。離八難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而佛不知。佛成道已。初欲說法。生如是疑。〉
〈我所得法。甚深玄逺。微妙寂滅。難知難解。唯有智者。可以內知。世間衆生。貪著世事。此中除斷。一切煩惱。滅愛猒離。第一難見。若我說法。衆生不解。〉
〈徒自疲苦。生如是疑。而實衆生。有薄結使。無業障者。有離八難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佛不能知。如是衆生。是故當知。不知現在事。又作是念。〉
〈昔我若行五比丘。供養執侍。應先利益。今在何處。作是念已。時有天告。今在波羅奈鹿野苑中。是故當知。佛不知現在事。不知現在事故。則非一切〉
〈智人。復次佛得道已。受請說法。而作是念。我今說法。誰應先聞。即復念言。鬱頭藍弗。此人利根。易可開悟。尒時此人。先以命終而佛方求。時天告言。〉
〈昨夜命終。佛又思惟。迴心欲度。門羅羅天。復白言。是人亡來七日。若佛是一切智者。先應知此諸人命終。而實不知。不知過去事故。則不名一切智〉
〈人。一切智人。法應度可度者。不可則置。復次。佛處處有疑語。如巴連弗城是事當以三因緣壞。若水若火。若內人與外人謀。若佛是一切智人者。則〉
〈不應有疑惑語。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問比丘。汝等聚會。爲說何事。如是等問。若一切智人者。則不應問如是等事。以問他故。非一切智人。復〉
〈次。佛自稱讃身。毀呰他人。如經中說。佛告阿難。唯我一人。第一無比。無與等者。告諸比丘尼撻子等。是弊惡人。成就五邪法。諸尼撻子等。無信無慙〉
〈無愧。寡聞懈怠。少念薄智。又說梵志尼撻諸外道弟子等。諸不可事若自稱讃。毀呰他人。世人尚愧。何況一切智人。有此事故。非一切智人。復次佛〉
〈經始終相違。如經中說。諸比丘。我新得道。又言我得徃古諸佛所得道。世間有智尚離終始相違。何況出家一切智人。而有相違。以終始相違故。當〉
〈知非一切智人。是故汝說金剛三昧。唯一切智人得。是事不然。無一切智人故。一切智三昧亦不成。荅曰。汝莫說此。佛實是一切智人。何以故。凡一〉
〈切法。有五法藏。所謂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出三世法。不可說法。唯佛如實徧知是法。如汝先難所知法無量無邊故。無一切智人者。我今當荅。若〉
〈所知法無量無邊。智亦無量無邊。以無量無邊智。知無量無邊法無咎。若謂是知亦應以智知。是則無窮者。今當荅汝。應以智知。如世間人言。我是〉
〈智者。我是無智者。我是粗智者。我是細智者。以是因緣。以智知知故。則無無窮過。如以現在知知過去智。則盡知一切法。無有遺餘。復次如人數他。〉
〈通身爲十。知亦如是。自知亦他知。則無有咎。如燈自照亦照他。如汝所說和合百千萬億智人。尚不能盡知一切法。何況一人知者。是事不然。何以〉
〈故。一智慧人。能知衆事。雖復衆多。無有智慧。不能有所知。如百千盲人。不任作導。一人有眼。任爲導師。是故汝以一人爲難。雖復多智。於佛則無智。〉
〈是事不然。汝謂佛不說韋大等外經故。非一切智人者。今當荅。韋大中無善寂滅法。但有種種諸戲論事。諸佛所說。皆爲善寂滅故。佛雖知韋大等〉
〈經。不能令人得善寂滅。是故不說。問韋大中亦有善寂滅解脫說。世間先皆幽闇。都無所有。初有大人出現如日。若有見者。得度死難。更有餘道。又〉
〈說人身小則神小。人大則神大。身爲神宅。常處其中。若以智慧。開解神縛。則得解脫。是故當知韋大中。有寂滅解脫。荅曰。無是事也。何以故。韋大中〉
〈有四顛倒。世間無常。而別有常世間。如說一作天祠墮落。再亦墮落。三作則不墮。是爲無常中常。顛倒世間苦。而說有常樂處。是爲苦中樂顛倒。又〉
〈說我神轉爲子。願使壽百歲。子是他身。云何爲我。是爲無我中我。顛倒說身。清淨第一無比。金銀珍寳。無及身者。是名不淨中淨顛倒。顛倒則無實。〉
〈無實云何有寂滅。是故韋大中無善寂滅法。問曰。韋大中說。能知韋大者。清淨安隱。云何言無善寂滅法。荅曰。知韋大者。雖說安隱。非畢竟解脫。於〉
〈異身中。生解脫想。是說因長壽天。說爲解脫。是故韋大中。實無解脫。復次韋大中略說有三義。一者咒願。二者稱讃。三者法則。咒願。名爲令我得妻〉
〈子牛馬金銀珍寳。稱讃。名爲汝火神。頭黑頸赤體黃。常在衆生五大中。法則。名爲是事應作。是不應作。如從昴星初受火法。而實咒願。稱讃法則。無〉
〈有寂滅解脫。何以故。貪着世樂然蘇咒願無真智慧。不斷煩惱。何者解脫。問曰。韋大法自古有之。第一可信。汝言無善寂滅故。不可信者。是事不然。〉
〈何以故。佛法近乃出世。韋大自古乆逺。常在世間。是故古法可信。近法不可信。汝言韋大中無善寂滅法。是事不然。荅曰。時不可信。無明邪見。自古〉
〈亦然。有無明先出。正智後出。邪見先出。正見後出。不可以無明邪見先出故可信。正智正見後出不可信。如先有污泥。後有蓮華。先有疾後有藥。如〉
〈是不可以在先出者爲貴。是故韋大先出。佛法後出。謂不可信者。是事不然。復次。過去定先等諸佛。皆先出世。其法則古出。韋大是後出。若汝以先〉
〈乆爲貴者。此諸佛及法。則應是貴。問曰。韋大不能作善寂滅。是故佛法中不說。若佛知不能作寂滅。何用知爲。若不知則非一切智人。二俱有過。荅〉
〈曰。汝語非也。佛先知韋大不能善寂滅。故不說。亦不修行。問曰。若佛知韋大無有利益故。而說不修習者。何用知爲。荅曰。大智之人。應悉分別是正〉
〈道。是邪道。欲令無量人衆。度險惡道故。行於正道。譬如導師。善分別邪道正道。佛亦如是。既自得出生死險道。亦復欲令衆生出故。菩知八直聖道。〉
〈亦知韋大等。邪險惡道。爲離邪惡道故。行於正道。但知而不說。猶如農夫。為糓種植。至秋收穫。亦得草䴬。佛亦如是。爲無上道故。勤行精進得菩提。〉
〈亦知韋大等諸邪道。是故無咎。如汝先說。無人能有具知四韋大者。此難不然。世間人。各有念力。有人一日能誦五偈。有誦百偈。有誦二百偈。若人〉
〈一日不誦十偈。則謂無能。誦百偈出百偈者。此非實語。汝等不能盡知故。便言都無智者。若人見一人不能度河。便言無能度者。是人不名正說。何〉
〈以故。自有餘大力者。能度此。亦如是。設使餘人不能盡智。一切智者知之。何咎。復次脾娑仙人。皆讀韋大。亦應成一切智。若有盡讀韋火。何以言無〉
〈一切智。若汝言有經書能生貪欲瞋恚者。我今當荅。若人慾長壽。應離死因緣。佛亦如是。欲斷一切衆生貪欲瞋恚。應知貪欲因緣。復次。如汝所說。〉
〈能知生貪欲瞋恚。經書則有貪欲瞋恚者。無有是也。佛雖知是不用不行故無過咎。如人知死因緣則不死。若行死因緣則死。是事亦尒。若汝說不〉
〈知未來事故。不名一切智者。我今當荅。此則非難。我等亦知有難。一切智者。如經中說。佛告諸比丘。凡夫無能有三相。不應思而思。不應說而說。不〉
〈應作而作。是故皆已揔說。汝等未來世凡夫皆在其中。無利益故。何用分別說其名字等。若謂佛知有難。不預荅者。亦不須此。今現四衆中。亦有善〉
〈斷疑難者。今亦有能破諸難。問者何用先荅。如汝今日現見比丘之中。能破婆羅門者。是故不須先荅。又先時亦有荅。散在衆經。人不能具知佛法。〉
〈故不知處所。若言受調達出家事。我今當荅。謂受調達出家。則非一切智人者。是謂不然。調達出家。非佛所度。問曰。若餘人度者。佛何以聽。荅曰。善〉
〈惡各有時。不必出家便惡。調達出家之後。有持戒諸功德。是故出家無過。復次。調達於十二年清淨持戒。誦六萬法藏此果報者。當來不空。必有利〉
〈益。汝說調達。機關激石者。我今當說。諸佛成就。無殺法故。一切世間。無能奪命者。問曰。若成就不殺法者。何故迸石而來。荅曰。佛於先世。種壞身業。〉
〈定報應受示衆生業報不可捨故現受。走故自來。汝言旃遮女佛不先說者。我今當荅。以旃遮女故譏佛者。不能壞一切智人因緣。若佛先說旃遮〉
〈女當來謗我者。旃遮女則不來。復次佛先世謗人罪業因緣。今必應受。汝說佛何以不遮孫陀利入祗洹事。我今當荅。此事不能壞一切智人因緣。〉
〈佛無有力。令一切衆生盡作樂人。又諸佛離一切諍訟。不自髙身。不著持戒。是故不遮。復次佛先世業熟故。必應受七日謗。又衆生見佛。聞謗不憂。〉
〈宣明不喜。故發無上道心。作是願言。我等亦當得如是清淨心。是故無咎。汝先說佛入婆羅門聚落。空鉢而出。非一切智人者。今當荅。佛不以飯食。〉
〈先觀人心。入聚落已。魔轉其意。問曰。是事佛應先知。我入聚落。魔當轉人心。荅曰。佛亦先知此事。爲大利益衆生。諸佛非但以受人食故。以爲利益。〉
〈度脫衆生。有以清淨心。迎逆敬禮。和顔瞻視。此皆大利。何必飲食。以種種門。利益衆生。非空入聚落。汝說佛道趣醉象者。今當荅。佛雖知此事。以因〉
〈緣故徃。以此醉象必應得度。又能障其害佛罪業。復次此象身如黑山。衆人見此。低頭禮佛。皆起恭敬。以是因緣故徃趣。復次佛趣此象。無有過失。〉
〈若有惡事。可作此難。汝難至隨蘭若者。爲受先世業果報故。汝說畜須𣵀又多羅爲弟子者。今當說。佛身口意命。不須守護。無所畏故。聽爲弟子。復〉
〈次。是人常近佛故。得見種種大神力。見諸天龍夜又。乾闥婆。阿修羅等。諸王來供飬佛。請問種種甚深要法。心得清淨。心清淨故。得利益因緣。是故〉
〈雖惡。聽爲弟子。問曰。此人於佛多生惡心。是故不應聽爲弟子。荅曰。若不聽爲弟子。亦有惡心。是故聽爲弟子無咎。汝說先未作罪時。何以不制戒。〉
〈今當荅。佛先結戒。說八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說是至𣵀槃道故。已說一切諸戒。復次佛說三學。善學戒。善學心。善學〉
〈慧。當知已說一切諸戒。復次佛告諸比丘。一切惡。決定不應作。是不名先結戒耶。復次佛說十善道。離殺盜媱。兩舌惡駡。妄言綺語。貪嫉瞋恚邪見〉
〈不名先結戒耶。佛先十二年中。說一偈爲布薩法。所謂一切惡莫作。一切善當行。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是故當知。先已結戒。復次佛說諸小惡〉
〈因緣。皆應當離。如說。離身諸惡行。亦離口諸惡。離意諸惡行。餘惡悉逺離。如是說者。當知先以結戒。復次佛先已說諸守護法。如說。護身爲善哉。能〉
〈護口亦善。護意為善哉。護一切亦善。比丘護一切。得逺離諸惡。如是說者。當知先以結戒。復次佛先說善相。如說手足勿妄犯。節言慎所行。當樂〉
〈守定意。是名真比丘。如是說者。當知先以結戒。復次說沙門法故。當知先以結戒。沙門有四法。一於瞋不報。二於駡默然。三杖捶能受。四害者忍〉
〈之。復次佛說四念處。觀身。觀受。觀心。觀法。是𣵀槃道住處故。當知先結戒。若微小惡尚不聽。何況身口惡業。如是等因緣。當知先已結戒。如王若立〉
〈制。不應作惡。後有犯者。隨事輕重。作如是罪。如是治之。佛亦如是。先總說戒。後有犯者。說其罪相。如有作惡者。教令懴悔。作如是罪。應如是懴。不見〉
〈擯滅。擯不共住等。成如是事故。後乃結戒。汝說耆年貴族家等。應爲上座。今當荅。道法中耆年貴族家等。於道無益。何以故。生佛法中。名爲貴族。好〉
〈家中生。從受大戒。數其年數。名爲耆年。汝謂耆年。應供飬者。先出家受戒。非是大耶。從受戒以後。無有諸姓等差別。諸比丘受大戒。名爲生在佛家。〉
〈是則失先大小家名。皆爲一家。汝說持戒者。出家在先。持戒日乆。長夜護持。年歲多故。應為上座。如結戒中說。汝說持戒之人。不應禮破戒者。今當〉
〈荅。破戒人尚不應共住。何況禮拜供養。以其自言是比丘。故隨其大小。而爲作禮。如禮泥木天像。以念真天故。佛勑年少。應禮上座。順佛教故。則便〉
〈得福。汝說以頭陀故。應敬禮者。今當荅。若頭陀人。人有五種。故難得分別。一者愚痴無所知故。貪受難法。二者鈍根希望得利。三者惡意欺誑於人。〉
〈四者狂亂。五者作念。頭陀法者。諸佛賢聖所共稱讃。以其隨順𣵀槃道故。是五種人。行頭陀法。真僞難別。多聞者。多聞之人。亦如頭陀。難可分別何〉
〈以故。或以樂道故多聞。或以利飬故多聞。如是等亦難分別又佛法貴如說行。不貴多讀多誦。又如佛說。行一法句。能自利益。名為多聞。智慧亦如〉
〈是。若不能如所說行。何用智慧。為是故。不以智慧故。說為上座。譬如世間現事。弟雖多聞多智。而兄不爲作禮。是故不以智慧故。先受供飬禮拜。如〉
〈是雖多聞智慧。應禮先受戒者。若先供飬多聞智慧者。則爲鬬亂。餘沙門果斷結。得神通。最難知。是人得果。是不得果。是多聞。斷結。是少聞。斷結是〉
〈得神通。是不得神通。不可以此爲上座。若同得道果。斷結。神通。誰爲上座。是故隨佛教行。最為第一。汝說佛於說法生疑。今當荅。佛於深。法尚不有〉
〈疑。何況應說不應說中。而有疑乎。佛不言我都不說法。但云心樂閑靜。不務多事。而後於說法中無咎。復次諸外道言。佛爲大聖。寂默無戲論。何用〉
〈畜衆而教化爲。設使教化。亦不可盡似。如分別。何用說法畜飬弟子。是貪著相。是故佛自思惟。我法甚深。智慧方便。無量無邊。而可度者少。是故自〉
〈言。不如默然。又防外道所譏訶故。令梵天王。求請說法。即時梵天王等。白佛言。衆生可愍。中有利根結使薄者。易可化度。是故受諸梵王等請。如人〉
〈得大寳藏。應示餘人。如是諸聖。自得法利。亦應利人。如汝所說。佛不知阿蘭伽蘭等。先已命終。欲爲說法者。今當荅。佛不念其死與不死。但念此人〉
〈結使微薄。堪任化度。隨所念處。則有智生。是故佛先自說。而後天告。理故冝然。又佛先出家。就此二人。曾經宿止。諸天人民。儻能疑佛。受其妙法。餘〉
〈處得道。佛欲斷彼疑故。即時唱言。彼人長襄。如此妙法。如何不聞。推如是義。五此丘事。亦復可知。但念其可度因緣。不念其住止所在。後念住處。即〉
〈便得知。是故不應。破一切智人。汝言疑說已連弗城壞者。今當荅。是城破因緣不定。不定因緣。而定說者。是則爲過。又我先說四十不共法中。諸佛〉
〈善知不定。荅者則不受此難。汝說佛問諸比丘。汝等聚會。爲何所說。今當荅。佛將欲說法門。故作如是。問或欲結戒故。令其自說。如是種種說法故。〉
〈問而無咎。世間亦有知而復問。如見人食。問言食耶。如天寒時。問言寒耶。佛亦如是。知而復問。隨欲無咎。汝言自讃毀他。非一切智人者。今當荅。佛〉
〈不貪身。不貪供。養。不恚他人。不增上慢。所以自說。我於世間。最第一者。有信衆生。諸根猛利。捨惡知識。以我爲師。是人長夜。當得安隱。是故佛自讃〉
〈身。復次有人求第一樂道。而有懈怠。不能精進。是故佛言。無上利中。不應懈怠。我於世間第一導師。善說正法。宜勤精進。可得道果。如是等因緣。自〉
〈讃其身。非爲自貴。輕賤他人。訶惡人者。欲令除滅惡法。非爲憎恚衆生。有人求如法利。其心清淨質直。而與惡知識和合。欲令逺離此故。而訶駡之。〉
〈未得佛時。尚以髓腦施人。何況成佛。而當訶駡。汝說佛法。初後相違。今當荅。佛法中。無有始終相違事。汝等不知佛法義故。以爲相違。是𣵀槃道者。〉
〈從迦葉佛滅已來。無復人說。亦無人得。是故言我新得道。餘處復說。我得故道。是道錠光等諸佛所得。所謂八聖道。能至𣵀槃。一道一因緣故。名爲〉
〈故道。是故當知。佛成一切知。問曰。所言一切智者。云何名爲一切智。爲知一切故。名為一切智耶。荅曰。一切智者。知可知。可知者。五法藏。過去。未來。〉
〈現在。出三世。不可說。所用知此五藏者。名爲知。是故知及所知。名爲一切。問曰。知可知名爲一切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是法但是一可知。知亦是可〉
〈知。故如世間言。是人知利。是人知鈍。荅曰。若一切是一者。則寒熱相違。皆應是一。明闍苦樂。諸相違事。亦應是一。但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一切皆〉
〈是一。問曰。汝所執亦同此過。若可知是一者。苦樂等亦應是一。而實不一。荅曰。我不言一切可知是一。汝所執一切皆是一。是故不與汝同過。復次〉
〈汝說同有過故。汝自執中有過。若人自受所執中過。即墮負處。汝知所執有過。不應復說他過。是故汝說同有過者。是事不然。復次若謂知可知二〉
〈法爲一者。應用可知法。知瓶衣等物而實用知。知一切物。若謂瓶衣等於知無異者。今瓶衣等不能知。物即應有異。而實用知。知一切物。如是處處〉
〈有過故。不得言一切智是一。復次知所知是二。名爲一切知。是一切法故。名如來名一切智者。是一切智人。因金剛三昧。是故金剛三昧。成汝先言。〉
〈金剛三昧不成一切智。不成者。是事不然。昴星上音卯穫胡郭反䴰音翼迸必孟反〉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善知不定法者。諸法未生。未出未成。未定。未分別。是中如來智慧得力。如佛分別業經中說。佛告阿難。有〉
〈人身行善業。口行善業。意行善業。是人命終。而墮地獄。有人身行惡業。口行惡業。意行惡業。是人命終。而生天上。阿難白佛言。何故如是。佛言。是人〉
〈或先世罪福因緣已熟。今世罪福因緣未熟。或臨命終生正見。邪見。善惡心。垂終之心。其力大故。又百迦經中說。叔迦婆羅門子。白佛言。瞿曇諸婆〉
〈羅門。在家白衣。能修福德善根。勝出家者。是事云何。佛言。我於此中不定荅。出家或有不修善。則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善。則勝出家。又大𣵀漀經中〉
〈說。巴連弗城。當以三事壞。或火或水或內人與外人謀。又因波梨末梵志說。是祼形波梨末梵志。若不捨是語。若是心。若是邪見到我目前。無有是〉
〈處。若皮繩斷。若身斷。終不來到佛前。又筏喻經中說。我此法甚深。以方便說。令淺易解若。有直心如教行者。得二種利。若今世盡漏。若不盡漏。當得〉
〈不還道。又增一阿含舍迦梨經中。佛告阿難。若人故起業。無有不受報而得道者。若現受報。若生受。若後受。又增一阿浮羅經中說。佛告諸比丘。諸〉
〈惡人死。若作畜生。若墮地獄。善人生處。若天若人。又無畏王子經中說。無畏白佛言。佛有所說。能令他瞋不。佛言。王子是事不定。佛或憐愍心故。令〉
〈他人瞋得種善因緣。如乳母以曲指。鈎出小兒口中惡物。雖傷無患。又阿毗曇中說。衆生三品從不定聚。或墮邪定。或墮正定。如是等四法藏中。無〉
〈定事數千萬種。問曰。若人智慧不定。無決定心。於事中或尒。或不尒。則不名一切智人。一切智人者。不二語者。決定語者。明了語者。是故善知不定。〉
〈不得爲名佛不共法。荅曰。不定事若尒若不尒。隨屬衆因緣故。是中不應定說若人不定事而作定。荅曰。不名一切智人。是故於不定事中必應用〉
〈不定智。是故有不定智。不共法。復次若人於一切法中。決定知是人即墮必定邪論中。若一切法必定。則諸所爲則不須人功方便而得。如說。若〉
〈好醜已定。人功則應定。不須諸因緣。方便而修習。復次。現見不自守護身則有衆苦。若自防護。身則安利。又如種種作業事中。受諸疲苦。後得種〉
〈種富樂果報。或復有人。今世靜默。都無所作。而得果報。是故有是不定事。爲知是不定事故。知有不定智。問曰。汝守護不守護。施功不施功。而亦有〉
〈不定事成者。有人好自防護。而得苦惱。不自防護。不得苦惱。又勤自疲苦。不得功果。不勤施功。而得功果。是事不定。荅曰。汝所說則成我不定義。若〉
〈有不定事。應有不定智。我不言。若人不自防護。悉皆受苦。又不言。離功業有果報。有人雖作功夫。先世罪障故。不得受樂。不言一切皆尒。是故汝難〉
〈非也。是名諸佛於不定事中。獨有不定智。具足知無色處者。聲聞。辟支佛。知生無色處衆生。及法少分。諸佛世尊。於無色處衆生及法。具足悉知。是〉
〈無色處。有若干衆生生此處。若干衆生生彼處。若干衆生生初無色定處若干衆生生第二處。若干衆生生第三處。若干衆生生第四處。若干衆生〉
〈生來尒所時。若干衆生經尒所時當退沒。若干衆生極壽尒所時。若干衆生畢定壽命。若干衆生不畢定壽命。若干衆生從欲界命終。來生此中。若〉
〈干衆生從無色界命終。來生此中若干衆生。從無色界命終。還生此中。若干衆生人中命終。即來生此。若干衆生天中命終。即來生此。是諸衆生。於〉
〈此命終。若生欲界。若生色界。若生無色界。是諸衆生。此中命終。若生天道若生人道。若生阿修羅道。若生地獄餓鬼畜生道中。是諸衆生於彼處入〉
〈𣵀槃。若干衆生皆是凡夫。若干衆生是佛賢聖弟子。若干衆生凡夫弟子。若干衆生成聲聞乘。若干衆生成辟支佛乘。若干衆生皆成大乘。若干衆〉
〈生不成聲聞乘。若干衆生不成辟支佛乘。不成大乘。若干衆生行滅者。若干衆生不行滅者。若干衆生上行。若干衆生某佛弟子。諸佛又知是定受〉
〈味。是定不受味。是善。是無記。是定中斷若干結。是定上中下。略說無色諸定。唯有諸佛。以一切種智。悉能分別大小深淺。心相應心不相應。果報。非〉
〈果報等。是名諸佛具足悉知。無色定處。通達滅法者。諸辟支佛。諸阿羅漢過去現在滅度者。諸佛通達如經中說。諸比丘是賢劫前。九十一劫。毗婆〉
〈屍佛出。至三十一劫。有二佛出。一名屍棄。二名毗式婆。此賢劫中。鳩樓孫迦那含牟尼。迦葉佛出。如是過去諸佛大知見。此經中應說。及諸聲聞弟〉
〈子。滅度入無餘𣵀槃。及辟支佛。號曰成。號曰華相。號曰見法。號曰法篋。號曰喜見。號曰無垢。號曰無得。如是等諸辟支佛。入無餘𣵀槃。佛悉通達復〉
〈次。未滅度。在有餘𣵀槃。生緣都盡。通達是事。亦名通達知滅。如經說。佛告阿難。我於此人悉知。無有微闇。是人畢定。盡是內法。是人命終。當入𣵀槃。〉
〈亦名知滅。又於餘人。通達四諦。能知其事。亦名知滅。如經說。我何不方便。令此人。即於此處。漏盡解脫。如佛告阿難。汝樂禪定。樂斷結使。亦名通達〉
〈知滅。如佛告舍利弗。我知𣵀槃。知至𣵀槃道。知至𣵀槃衆生。如是等諸經。此中應說。是名諸佛通達知滅。善知心不相應非色法者。戒善根使。善律〉
〈儀。不善律儀等。諸心不相應非色法。聲聞辟支佛。不能通達。諸佛善能通達。如現目前。於心不相應諸法中。成就第一智慧力故。問曰。戒善律儀。不〉
〈善律儀。是色法。何以言非色法。荅曰。戒善律儀。不善律儀。有二種。有作。有無作。作是色。無作非色。無作非色故。佛以不共力故。現前能知。餘人以比〉
〈智知。問曰。諸佛但善知心不相應非色法。不善知相應法耶。荅曰。若通達不相應法。相應法無所復論。如人能射。毫毛粗物則不論。復次七百不相〉
〈應法中。聲聞辟支佛。以第六識。能知十法。一名。二相。三義。四無常。五生。六不生。七度。佛以第六識。皆悉能知。佛知四諦相。及知世俗法。是故言。諸佛〉
〈善知心不相。應無色法。勢力波羅蜜者。於一切所知法無餘中得一切種智勢力。十力四無所畏。四功德處助成故。又善得十力故。是故佛能成就〉
〈勢力波羅蜜。是勢力。在第十六心中。得增益一切智。常在佛身。乃至無餘𣵀槃。因是事故。於一切法中。得無礙智。無礙智波羅蜜者。法義辭樂說。於〉
〈此四法勢力無量。通達無礙。如經中說。佛告諸比丘。如來四弟子。成就第一念力。智慧力。堪受力。如善射射樹葉。即過無難。是諸弟子。以四念處。來〉
〈問難我。常不休息。除飲食便利睡眠。於百年中。如來常荅。樂說智慧。無有窮盡。佛於此中。以少欲相。自論智慧。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下。滿中〉
〈微塵。隨尒所塵數。作尒所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衆生。皆如舍利弗。如辟支佛。皆悉成就智慧樂說壽命。如上塵數大劫。是諸人等。因四念處。盡其形〉
〈壽。問難如來。如來還以四念處義。荅其所問。言義不重。樂說無盡。法無礙智者。善能分別諸法名字。通達無礙。義無礙者。於諸法義。通達無礙。辭無〉
〈礙者。隨衆生類。以諸言辭。令其解義。通達無礙。樂說無礙者。問荅時善巧說法。無有窮盡。餘諸賢聖。不能究盡。唯有諸佛。能盡其邊。是故名無礙智〉
〈波羅蜜。具足荅波羅蜜者。一切問難中。佛善能具足荅。何以故。於四種問荅中。無有錯亂。善知義故。具足不壞義波羅蜜故。樂欲深知。一切衆生性。〉
〈所行所樂故。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佛爲人說善法。而是中多有衆生得證。證已心無渴愛。心無渴愛故。於世間無所受。無所受已。心則內滅。佛於〉
〈善法中。無上事盡知無餘。更無勝者。問曰。汝言四種問荅。何謂爲四。荅曰。一定荅。二分別荅。三反問荅。四置荅。定荅者。如一比丘。問佛世尊。頗有色〉
〈常不變異不。世尊受想行識常不變異不。佛荅言。比丘無有色常不變異。無有受想行識常而不變異。如是等。名爲定荅。分別荅者。如布多梨子梵〉
〈志。問婆摩提。有人故作身口意業。受何等果報。婆摩提定荅。有人以身口意故作業。受苦惱報。是問應分別荅。是梵志後來問佛是事。佛荅言。布多〉
〈梨子。有人若身口意故作業。是業或受苦報。或受樂報。或受不苦不樂報。若作苦業受苦報。樂業受樂報。不苦不樂。業。受不苦不樂報。如是等諸經。〉
〈皆分別荅。反問荅者。如先尼梵志問佛。我還問汝。隨汝意荅。先尼於汝意云何。色是如來不受想行識是如來不。荅言非也世尊。離色離受想行識〉
〈是如來不。荅言非也世尊。如是等經。聽廣說。是名反問荅。置荅者。十四種邪見是。所謂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常無常。世間非常非無常。世間有邊〉
〈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世間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如來滅後有。如來滅後無。如來滅後亦有亦無。如來滅後非有非無。如來身即是神。身異〉
〈神異。如上一切衆生。如大辟支佛。智慧樂說。以如是四種問佛。佛皆隨順荅其所問不多不少。是故說佛具足荅波羅蜜。無有能害佛者。得不可殺〉
〈法故。無能斷佛身分支節。存亡自在如經說。若人慾方便害佛者。無有是處。問曰。佛壽命為定為不定。荅曰有人言不定。若佛壽命有定者。於餘定〉
〈壽命者。有何差別。而實佛壽命不定。無能害者。乃爲希有。有人言。佛壽命有定。餘人壽命雖定。而手足耳鼻可斷。佛無是事。問曰。云何佛不可害。是〉
〈不共法。荅曰。諸佛不可思議假喻可知。假使一切十方世界衆生。皆有勢力。設有一魔。有尒所勢力。復令十方一一衆生。力如惡魔。欲共害佛。尚不〉
〈能動佛一毛。況有害者。問曰。若尒者。調達云何得傷佛。荅曰。此事先已荅。佛欲示衆生三毒相。調達雖持戒修善。貪著利養。而作大惡。又令知佛。於〉
〈諸人天。心無有異。加以慈愍。視調達羅睺羅。如左右眼。佛常說等心。是時現其平等。天人見此。起希有心。益更信樂。又長壽諸天。見佛先世。有惡業〉
〈行。若今不受。謂惡行無報。佛欲斷其邪見故。現受此報。復次。佛於苦樂。心無有異。無吾我心。畢竟空故。諸根調柔。不可變故。不須作方便。離苦受樂〉
〈如菩薩藏中說佛。以方便故。現受此事。應當廣知。是名佛不可殺害。不共法說。法不空者。諸佛所有言說。皆有果報。是故諸佛。說法不空。何以故。諸〉
〈佛未說法時。先觀衆生本末心在何處。結使厚薄。知其先世。所從功德。見其根性。勢力多少。知其障礙。方處時節。應以耎法可度。若事可度。或復應〉
〈以耎苦事度。或復小發度。或廣分別度。有以陰入界。十二因緣而得度者。或以信門。或以慧門。而得入者。是人應從佛度。是人應從聲聞度。是人應〉
〈以餘緣得度。是人應成聲聞乘。是人應成辟支佛乘。是人應成大乘是人乆習貪欲習瞋恚。習愚痴。是人習貪欲瞋恚。是人習貪欲愚痴。如是各各〉
〈分別。是人墮斷見。是人墮常見。是人多習身見。是人多習邊見。是人多習戒取。見取。是人多習憍慢。是人多習自卑謟曲是人心多疑悔。是人好樂〉
〈言辭。有貴義理。有樂深義。有樂淺事。是人先世集助道法。是人今世集助道法。是人但集福報善根。是人但集貫穿善根。是人應疾得道。是人乆乃〉
〈得道。佛先觀察籌量。隨應得度。而爲說法而度脫之。是故一切說法。皆悉不空。如經說。世尊先知見而說法。非不知見說法。無謬無失者。諸佛說法。〉
〈無謬無失。無謬者。語義不乖違故。無失者。不失義故。不失道因緣故。名不失不謬道果因緣。故名不謬。不少故名不失。不過故。名不謬。以通達四無〉
〈礙智故。念安慧常調和故。逺離斷常。無因邪因等諸見故。所說法中。不使人有迷悶所言初後無相違過。隨此義經。應此中廣說。如經說諸比丘爲〉
〈汝說法。初善。中善。後善。語善。義善淳一無雜。具說梵行。以希有事說法者。隨所教化。即得道果。是名希有。若有所荅。若所受記。皆實不異是亦希有。〉
〈佛有所說道此道不雜煩惱。能斷煩惱。是亦希有。佛有所說皆有利益。終不空言。是亦希有。若人於佛法中。勤心精進。能斷不善法。增益善法。是亦〉
〈希有。復次有三希有。現神通希有。逆說彼心希有。教化希有以是三希有說法。名爲以希有說法。諸衆聖中。最上導師者。諸佛知一切衆生心。所行〉
〈所樂。結使深淺。諸根利鈍。上中下智慧。善知通達故。於衆聖中。最上導師。又能善知四諦相。善知諸法總相別相。又以說法不空。因緣不謬。不失法〉
〈故。於衆聖中。最上導師。問曰。四衆亦能說法破外道令入佛法。何以但稱。佛爲最上導師。荅曰當以假喻說。若一切衆生。智慧勢力。皆如辟支佛。是〉
〈諸衆生。若不承佛意。欲度一人無有是處。若是諸人說法時。乃至不能全斷。無色界結使。毫釐之分。若佛欲度衆生。有所言說。乃至外道邪見。諸龍〉
〈夜義等。及餘不解佛語者。皆悉令解。是等亦能轉化無量衆生乃至今日聲聞衆。令衆生住四果中。皆是如來景上導師相。是故佛名景上導師。於〉
〈衆聖中不共之法。四不守護法者。諸佛不守護身業。不守護口業。不守護意業不守護資生。何以故。是四事。於他不護。不作是念。我身口意命恐他〉
〈人知何以故。長夜修習。種種清淨業故皆善見知。斷一切煩惱法故。成就一切無比善根故。善行可行法無可訶故。具足行捨波羅蜜故。捨者。眼見〉
〈色捨憂喜心。乃至意法亦如是。婆何提鬱多羅等諸經應此中說四無所畏者。問曰。一法名爲無畏。何以故有四。荅曰。於四事中。無有疑畏。是故有〉
〈四。一者如佛告諸比丘。我自發誠言。是一切智人。此中若有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智人。如法難言。如來不知此法。我於此中乃至不見〉
〈有疑畏相。不見是相故得安隱無畏。是初無畏。如實盡知一切法故。二者自發誠言。我一切諸漏盡。若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言。是漏不盡我於此〉
〈中。乃至不見有微畏相。不見是相故。安𨼆無畏是二無畏善斷諸煩惱。及斷煩惱習氣故。三者我說障道法。此中若有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
〈世間智人。如法難言。是法雖用。不能障道。我於此中不見有微畏相。不見是相故。得安隱無有疑畏。是三無畏善知障解脫法故。四者我所說道如〉
〈法說行者。得至苦盡。若有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智人。如法難言。是法雖如說行。不能至盡苦道。我於此中無有微畏相。不見是相故。得〉
〈安𨼆無有疑畏。是四無畏。善知至苦盡道故是四無畏。皆過怖畏心驚毛竪等相。故名爲無畏。又在大衆威德殊勝故。名為無畏。又善知一切問荅〉
〈故。名為無畏諸天會經。此中應廣說。問曰。若佛是一切智人。應於一切法盡無畏。何以說四。荅曰。略舉大要。以開事端。餘亦如是佛十力者。力名扶〉
〈助氣勢不可窮盡。無能沮壞雖有十名。而實一智。緣十事故。名爲十力。佛智緣一切事故。應有無量力。以此十力。足度衆生。故但說十力。但開此十〉
〈力。餘皆可知初力者。一切法因非因。決定通達智。名爲初力如佛說。若是狂人。不捨是語。不捨邪見。不捨是心。來在佛前。無有是處。如佛告阿難。世〉
〈間二佛。一時出世無有是處。一佛出世。則有是處。是事爲一佛世界故說而實。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百千萬億。無數諸佛。一時出世。又經說。身〉
〈口意惡業。有妙愛果報。無有是處。若身口意善業。有妙愛果報。則有是處。如是等五藏諸經。應此中廣說。第二力者。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受法〉
〈佛。如實分別。知處所知事知果報。佛若欲知一切衆生。過去諸業。過去業報。即時能知。或業過去。報在現在。或業過去。報在未來。或業過去。報在過〉
〈去。或業過去報在過去未來。或業過去。報在過去現在。或業過去。報在未來現在。或業過去。報在過去未來現在。或業現在。報在現在。或業現在。報〉
〈在未來。或業現在。報在現在未來。或業未來。報在未來。有如是等分別。受法者。四受法。現受樂。後世受苦現受苦。後世受樂。現受樂。後受樂。現受苦〉
〈後受苦處者。隨業時方所在。又知是業受報處。事者。或隨因緣。或隨三不善根或多自作。或多因他。如是等善惡業因緣佛盡知。報者。知諸業各各〉
〈有報。善業或善處生。或得𣵀槃。惡業諸惡處生。佛悉知是諸業本末因緣。自身及他。是中智力不退。故名爲力。三力者。佛於禪定解脫三昧垢淨相〉
〈如實知。禪者。四禪。定者。四無色定。四無量心等。皆名爲定。解脫者。八解脫。三昧者。除諸禪解脫。餘定盡名三昧有人言。三解脫。門及有覺有觀定。無〉
〈覺有觀定無覺無觀定。名爲三昧。有人言定小。三昧大。是故一切諸佛菩薩。所得定。皆名三昧。是四處。皆攝在一切禪波羅蜜。垢名愛味。淨名不愛〉
〈味。復次。垢名有漏定。淨名無漏禪定。三昧解脫等分別者。知是禪分別。知他衆生。他人上下。諸根如實知。名第四力。他衆生者。凡夫是。他人者。須陀〉
〈洹等諸賢聖是。或有人言。衆生名爲凡夫。及諸學人煩惱未盡故。他人者。阿羅漢等煩惱盡故。或有人言。衆生與人一種名有差別。諸根者。信。精進。〉
〈念。定。慧。非眼等根。上名猛利。堪任得道。下名闇鈍。不堪受道。佛於此二根。上下如實知不錯謬。他衆生。他人心各有所樂。如實知。是第五力。所樂名〉
〈爲貴所向事。如有人貴財物世樂。或有貴重福德善法。是事佛如實知。世間種種性。無量性。佛如實知。是第六力。種種性者。雜性萬端。無量性者。於〉
〈一一性。有無量種。分別性者。從先世來。心常習用。常所樂行修習故成性是二善惡性。佛如實知。至一切處道。如實知。是第七力。至一切處道者。能〉
〈得一切功德。是道。名爲至一切處道。所謂五分三昧。若五智三昧。若八聖道分是。或聖道所攝諸法。或四如意足。如經說。比丘善修習四如意足。無〉
〈利不得。有人言。四禪是。如經說。比丘得四禪心。安住一處清淨。除諸煩惱。滅諸障礙。調和堪用。不復動轉。若迴向知宿命事。即能知宿命事。是第八〉
〈力。佛若慾念自身。及一切衆生。無量無邊宿命一切事皆悉知。無有不知。過恆河沙等劫事。是人何處生。姓名貴賤。飲食資生苦樂。所作事業。所受〉
〈果報。心何所行。本從何來。如是等事。以天眼清淨。過於人眼。見六道衆生。隨業受身。是第九力。大力聲聞。以天眼見小千國土。亦見中衆生。生時死時。〉
〈小辟支佛。見千小千國土。見中衆生。生時死時。中力辟支佛。見百萬小千國土。見中衆生。生時死時。大力辟支佛。見三千大千國土見中衆生。生死〉
〈所趣。諸佛世尊。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世間。亦見是中衆生。生時死時。第十力者。欲漏有漏。無明漏。一切漏盡。諸煩惱及氣都盡。是名第十力無礙〉
〈解脫者。解脫有三種。一者於煩惱障礙解脫。二者於定障礙解脫。三者於一切法障礙解脫。是中得慧解脫。阿羅漢。得離煩惱障礙解脫。共解脫阿〉
〈羅漢。及辟支佛。得離煩惱障礙解脫。得離諸禪定障礙解脫。唯有諸佛。具三解脫。所謂煩惱障礙解脫。諸禪定障礙解脫。一切法障礙解脫。總是三〉
〈種解脫。故佛名無礙解脫。常隨心共生。乃至無餘𣵀槃則止。是四十不共法。略開佛法門。令衆生觧故。說所不說者。無量無邊。所謂一常不離慧。二〉
〈知時不失。二滅一切習氣。四得定波羅蜜。五一切功德殊勝。六隨所冝行波羅蜜。七無能見頂者。八無與等者。九無能勝者。十世間中上。十一不從〉
〈他聞得道。十二不轉法者。十三自言是佛。終不能到佛前。十四不退法者。十五得大慧者。十六得大慈者。十七第一可信受者。十八第一名聞利養。〉
〈十九與佛同止諸師。無與佛等者。二十諸師無有得弟子衆如佛者。二十一端正第一。見者歡悅。二十二佛所使人。無能害者。二十三佛欲度者。無〉
〈有傷害。二十四心初生時。能斷恩惟結。二十五可度衆生。終不失時。二十六第十六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十七世間第一福田。二十八放〉
〈無量光明。二十九所行不同餘人。三十百福田相。三十一無量無邊善根。三十二入胎時。三十三生時。三十四得佛道時。三十五轉法輪時。三十六〉
〈捨長壽命時。三十七入𣵀槃時。能動三千大千世界。三十八擾動無量無邊諸魔宮殿。令無威德。皆使驚畏。三十九諸護世天王。釋提桓因。夜摩天〉
〈王。兠率陀天王。化樂天王。自在天王。梵天王。淨居諸天等。一時來集。請轉法輪。四十佛身堅固。如那羅延。四十一未有結戒。而初結戒。四十二有所〉
〈施作。勢力勝人。四十三菩薩處胎。母於一切男子。無染著心。四十四力能救度。一切衆生。佛不共法。有如是等。無量無數。妨餘事故。不須廣說。聲聞〉
〈法。雖以佛法優劣不同。則有差別。復次。總說諸佛。一切諸法。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第一希有。一切衆生。所不能共。假使十方諸三千大千世界。過諸〉
〈筭數。是中所有衆生智慧。皆如大梵天王。皆如大辟支佛。皆如舍利弗。合集是諸智慧。令一人得。欲及於佛。四十不共法中。微少分者。無有是處。若〉
〈於一法。百千萬億分中。不及其一。諸佛有如是無量無邊功德之力。何以故。無數大劫。安住四功德處。深行六波羅蜜。善能具足。菩薩一切所行諸〉
〈法。不共一切衆生故。果報亦不共。讃偈品第二十四。已如是解。四十不共法竟。應取是四十不共法相念。〉
〈佛又應以諸偈讃佛。如現在前。對面共語。如是則成念佛三昧。如偈說。聖主大精進。四十獨有法。我今於佛前。敬心以稱讃。如意及飛行。其力無〉
〈邊限。於聖如意中。無有與等者。聲聞中自在。他心智無量。善能調伏心。隨意而應適。其念如大海。湛然在安𨼆。世間無有法。而能擾亂者。諸佛所稱〉
〈歎。金剛三昧寳。得之在胷中。如賢懷直心。善知不定法。四無色定事。微細難分別。盡知無有餘。衆生若已滅。今滅及當滅。惟獨有世尊。智慧能通達。〉
〈善知不相應。非色法中事。一切諸世間。悉皆不能知。世尊大威力。功德不可量。智慧無邊際。皆無與等者。於四問荅中。超絶無倫匹。衆生諸問難。一〉
〈切皆易荅。若諸世間中。欲有害佛者。是事皆不成。以成不殺法。若於三時中。諸有所說者。言必不虛妄。常有大果報。凡有所說法。無非是希有。義趣〉
〈尚不謬何況於言辭。於三聖弟子。上中下差別。四雙八輩等。第一大導師。身口意業命。畢竟常潰淨。是故於此中。不復須防護。自說一切智。心無有〉
〈疑畏。若人來難我。恐有所不知。自說漏盡。相。盡到無漏邊。心無有疑畏。餘漏有不盡。自說障礙法。於中無疑難。雖有用此法。不能爲障礙。所說八聖〉
〈道。心無有疑畏。有言是八道。不能至。解脫如實知是因。是果及與非。故號一切智。名聞流無。量。三世所有業。是諸業定報。及非定果報。種種皆悉知。〉
〈諸禪三昧中。麄細深淺事。皆悉能了知。禪中無等者。先知衆生根。上中下差別。種種樂及性。隨冝而說法。行道得諸利。兼以化導人。是以弟子衆。如〉
〈實得善利。宿命知無量。天眼見無邊。一切人中天。無能知其限。住金剛三昧。滅煩惱及氣。又知人漏盡。故名漏盡力。煩惱諸禪障。一切法障礙。三礙〉
〈得解脫。號無礙解脫。四十不共法。功德不可量。無能廣說者。我已略說竟世尊若一劫。稱說此佛法。猶尚不能盡。況我無此知。世尊大慈音。無量業〉
〈善集。四功德處故。得佛無量法。世尊所稱說。四功德勝處。我今還以此。稱讃於如來。三十二相具。相有百福德。八十種妙好。三界誰能有。三千大千〉
〈界。衆生所有福。果報爲百倍。相有如是德。如此諸福德。並及其果報。復以爲百倍。成一白毫相。三十相一一。福德及果報。復以爲千倍。成一肉髻相。〉
〈世尊諸功德。不可得度。量。如人以尺寸。量空不可盡。從初發大心。爲度衆生故。堅心無量劫。是故成佛道。精勤欲成滿。如此之大願。無量劫數中。行〉
〈諸難苦行。如諸徃古佛。說四功德處。無。量劫乃成。今得安住中。本爲謢實諦。捨身及親愛。財寳諸富樂。是故得具足。無量劫數中。見聞覺知法。每先〉
〈善思惟。而後爲人說。若於不見等。及於中有疑。而能如實說。所益無有量。不說他匿事。譏刺而巨逆。念常在安慧。順化令安𨼆。第一真妙諦。𣵀槃實〉
〈爲最。餘者皆虛妄。世尊得具足。飲食臥具等。堂閣妙樓觀。名好象馬車。端嚴諸婇女。金銀珍寳等。聚落諸城邑。國土及榮位。並以四天下。愛子並親〉
〈婦。支節及頭目。割肉出血髓。及以舉身施。憐愍諸衆生。悉施無所惜。爲求出生死。不以求自樂。虛空諸星宿。地上所有沙。世尊菩薩時。布施數遇是。〉
〈終不以非法。求財而布施。無有不知施。無侵惱人施。不貪惜好物。而以惡者施。無謟曲心施。無惜而強施。無恚無疑心。無邪無輕笑。無猒無不信。䫌〉
〈靣等布施。無有分別心。此應彼不應。但以悲心故。平等而行施。不輕於衆生。以爲非福田。見聖心恭敬。破戒者憐愍。不自髙其身。卑下於他人。亦不〉
〈為稱讃。不求報等施。無悔無憂愁。無惡賤心施。無待急恨心。無法應當施。無不敬心施。無棄著地施。無求惱者施。無妒競勝施。無戲弄求者。無不自〉
〈手施。不輕於少物。以多自髙施。不以聲聞乘。辟支佛乘施。不限一世施。無有非時施。世尊無數劫。行諸希有施。皆爲無上道。不爲求自樂。於諸佛法〉
〈中。出家行逺離。修習諸佛法。爲諸人天說。說如是施法。於諸施中上。猶如日光明。星月中殊勝。如是勝捨處。超越諸天人。猶亦如世尊。一切世間上。〉
〈是故能具足。如是勝捨處。名聞無量劫。流布無窮已。世尊無量劫。護持清淨戒。開諸禪定門。為得深寂處。先離於五相。後行八解脫。入淨三三昧。亦〉
〈性三解脫。世尊善分別。六十五種禪。無有一禪定。先來不生者。於此諸定中。亦不受其味。世尊因諸禪。得三種神通。以此度衆生。是故一切勝。世尊〉
〈無。量劫。等心弘慈化。阿僧祇衆生。令住於梵世。能以巧方便。善說禪定故。世尊菩薩時。常於無量世。無貪煩惱纏。而徃來世間。過去得值者。無量生〉
〈天上。過去諸菩薩。所可行寂滅。世尊菩薩時。亦等無有異。是故於寂滅。勝處悉充滿。世尊菩薩時。所有諸智慧。以慧求菩提。今成是慧報。一切所資〉
〈食。如人依地生。世尊於世世。搶十闇惡道。常行十善道。斯由慧氣力。捨五欲五蓋。得種種禪定。無量劫數世。不從他人受。善哉大聖尊。悉是慧施力。〉
〈衆生因世尊。無量生六天。亦令至梵世。斯皆由慧力。世尊於生死。苦樂所迷悶。不失菩提心。斯皆是慧力。世尊於生死。不樂而常在。樂𣵀槃不取。斯〉
〈皆是慧力。安坐道場時。降魔及軍衆。度脫諸群生。斯皆是慧力。本求菩提時。集無量助法。聞者常迷悶。何況能受行。世尊能堪忍。斯皆是慧力。經書〉
〈諸技術。世世生自知。亦能兼教人。斯皆是慧力。親近無量佛。悉飲甘露教。種種諮請問。亦隨而分別。經法智慧中。不曾有恪惜。乃至僕僮奴。亦諮受〉
〈善語。世尊以是故。慧勝處流布。世尊於前世。求是菩提時。於諸衆生中。行大慈悲心。以第一智慧。常出大勢力。悉作無量種。希有諸難事。一切諸世〉
〈間。盡共無量劫。說之不可盡。亦非筭數及。如是等諸事。超越於人天。一切世間中。竒特無有比。大業所獲果。具足一切智。能破生死王。女住法王處〉
〈䫌足米切〉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七十五
重録總校官侍郎〈臣秦鳴雷〉
學士〈臣王大任〉
分校官侍讀〈臣呂旻〉
書寫儒士〈臣楊繼成〉
圈點監生〈臣喬永華〉
〈臣包漸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