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樂大典/卷159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九十八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五千九百四十八
卷之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九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五千九百四十八 九震

宋漕運六

捕亡令。諸江淮黃河內盜賊煙火榷貨。及拋失綱運。兩岸捕盜官同管其繫岸船栰。隨地分認。賞格命官捕盜官謂職應催綱者能

檢察綱運兵梢不犯故沈溺舟船。或有故而收救官物。別無失䧟者。任滿減磨勘一年。檢官能覺察綱運。妄稱被水火盜賊損失官物欺隱

入己者免試。諸色人獲故沈溺綱船。及有人居止船雖未沈溺每隻錢五十貫。匹侵盜官物者一伯貫。江河深險處收救得沈溺船所

失官物准價給三分。收救得流失官船。每隻准價不及一伯貫。諸河空船錢五貫。重船錢一十貫。江淮黃河空船錢一十貫重船錢二

十貫。一伯貫以上。諸河給一分。江淮黃河給二分雜勑乾道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尚書省批狀綱運經由地分。遇風水拋失遵依

見行條法。仍申所屬州縣。州委幕職官。縣委丞佐。即時躬親前去拋失地分驗實保明。𠕂批行程結罪申州。備申司農寺。外路申緫領所候本

綱到下卸處即依條施行。如違從本路轉運司追當行人吏斷遣官申取朝廷指揮施行。欺𡚁盜賊勑。諸愽易糴買綱運官物。官船車

腳板船具駞馱。及其器用同餘綱運。條稱官物者准此。計已分依貿易官物法計利以盜論加二等。牙保引領人與同罪。訐人告。強者計利併𧷢

以強盜論。以上再犯不該配者。鄰州編管罪至死者減一等。皆配二千里二十貫爲首者絞。殺傷人者依本殺傷法。以上運載船車畜産沒官。

知情僧價者准此。被強之人。不速告隨近官司者杖六十。因被強而受𧷢者以凡盜論。諸以私錢貿易綱運。所般錢監上供錢者許人捕

諸錢綱押綱人部綱兵級。本船梢工同。以私錢貿易所運錢。雖應計其等依監主自盜法罪至免者減一等。配千里。本船軍人及和僱人犯者。

亦以盜所運官物論。雜勑。諸押綱人部綱兵級梢工失覺察盜昜欺隱本綱。及本船官物事雖已發而能自獲犯人者除其罪。二人以上

同犯。但獲一名亦是。諸綱兵級。和僱人同。愽昜本船官物罪至徒。秋罪兩大司。地分催綱排岸廵檢縣尉司。干繫人失覺察者杖一伯。命官

減二等。三十日內能獲犯人者不坐。二人以上獲一名亦准此。諸路年額。及上供糧綱兵級。和僱人同。若愽昜糴買之者。其所犯並破𧷢地分。催

綱排岸廵檢縣尉。及捕盜人。村保地分鋪頭同。故縱者減犯人罪一等受賊重者自從重。諸差雇運送官物。而收貯他物慾拌和者。以收貯物數

計。所欲拌和官物。價准盜論許人捕已拌和者。入水及以透堵庸爛拌和者。同下條准此。計虧官價依主守自盜法。至死者減一等。配二千里以上

𧷢輕者杖一伯。諸不覺本綱人以他物拌和所運官物者。部綱兵級杖七十。計所虧官價一分杖八十。一分加一等罪止杖一伯。押綱人減部綱

兵級罪二等。部綱兵級及五分。或一年內兩犯至罪止者降一資。長行克部綱兵級者。勒克別綱牽駕。諸鹽糧綱封印有損動者。梢工杖八十篙

手減一等。詐僞勑諸僞造封綱船堵靣印論。如餘印律己行用者。不刺靣配本城。兵級配鄰州許人告。職制令諸廵捕官獲綱運拌和官物。

所屬監司𡻕終比較。具最多最少之人。最少謂地分內透漏。及犯者數多而獲到數少者。每路各二員以聞。輦運令諸愽昜糴買綱運官物。並

以他物拌和所運官物。應干條制州縣。於裝卸及沿流要會處粉壁曉示𡻕一舉行。諸年額及上供糧綱。轉運提㸃刑獄司。賞功督貴捕盜官等

警捕愽昜糴買之人。其應干罪賞條制。仍𡻕首檢舉於裝卸及沿流要會處粉壁曉示。賞令諸六路並汴河綱運。所經州縣。以發運司息錢樁管

如無息錢州縣兊支官錢。具數報本司撥還。遇獲愽昜糴買。若糶賣綱運官物者。以樁管錢當日支賞。樁管錢已支不及五分。即申發運司貼支仍

置籍於犯人及停藏負載人追理。若不足於犯人鄰保。及本綱保內均備。又不足於地分及本綱干繫人尚不足者。以犯人役官船車畜産占償納。

逐旋銷注。諸備賞應以犯人財産充。而無或不足者。差雇運送官物而收貯佗物。欲拌和所運官物及已拌和者。責部綱兵級押綱人均備輦

運格六路並汴河綱運經過州縣。樁管發運司息錢充愽昜糴買糶賣綱運官物賞錢數。州三伯貫。縣二伯貫。賞格諸色人。結獲集徒黨。

強愽昜糴買綱運官物者。仍以其財産徒罪給三分。流罪給伍分。死罪全給。獲以私錢貿易綱運所。般錢監上供錢者錢三伯貫。獲愽易糴買。

若糶賣六路。並汴蔡河綱運官物錢五貫。𧷢及一貫者。給一十貫。每貫加五貫。至一伯貫止。獲差雇運送官物而收貯他物。欲拌和及已拌和者

錢三十貫。已拌和計虧官價一十貫外。每貫仍加五伯文。至一伯貫止。虧及二千貫者。仍轉一資。告獲僞造封綱船堵面印錢三十貫。廄庫

乾道六年十二月二日。勑起發上供綱運。並諸司錢物。併合用錢會中半訪聞在外州縣會子。或有損折。其押綱官卻將合發見錢羸落水腳。盡

買會子前采臨安府𥝠兊見錢送納。反復羸落厚利。是致會子不復流轉自今起綱仰於綱觧內。分明開具所發錢會數目押綱保官狀內仍聲說

如所保官。有前項移易甘伏同罪。所押官並隨綱合干篙梢等。仍前通同作斃。許諸色人經所在州縣陳告。其告人每一千貫。支賞錢一伯貫文犯

人計所移易數以監臨自盜𧷢論。若合干篙梢等。能自首與免罪。亦支給上件賞錢。今來會子務要流通。如不畏公法之人。妄有扇搖許諸色人。指證

着實陳。並科違制之罪。不以官蔭赦降原減。盜賊勑。諸竊盜得財杖六十。四伯文杖七十。四伯文加一等。二貫徒一年。二貫加一等。過徒三年

三貫加一等。二十貫配本州。諸強盜得財徒三年。二貫五伯文流三千里。二貫五伯文加一等。拾貫絞。即罪至流皆配千里。諸監臨主守自盜

及盜所監臨財物。罪至流配本州。謂非除免者。三十五匹絞。其運送官錢而自貸。罪至流應配本城。至死者奏裁。諸梢工盜本船所運官物者。依

主守法徒罪。勒克牽駕流罪配五伯里。本船軍人及和僱人盜者減一等流罪。軍人配本州。和僱人不刺面配本城。輦運令諸鹽糧綱裝訖梁

上置鎻伏對鎻。徧用省印押綱人㸃檢若封印損動。即時報隨處催綱廵捕官司。限當日同押綱人開視訖。以隨處官印封鎻批書本綱曆照驗。

盜貸賊盜勑諸梢工盜本船所運官物者。依主守法徒罪勒充牽駕流罪配五伯里。本船軍人及和僱人盜者減一等。流罪軍人配本州和雇

人不刺面配本城。同保人受𧷢計已分重。於知情者以盜論。非同保知而不紏。及受𧷢者。各減同保人罪一等。受𧷢滿二十貫者。鄰州編管。諸於

管押官物。或受僱立案承領官物人名下私攬運送而盜貸者。依主守法減一等。展轉受僱運送而犯者亦准此。諸廵防守禦人於本地分犯盜

者。以盜所監臨財物論其盜官物者。從主守法罪至死減一等配千里。竹木㭖團頭水手火下盜本栰官物梢工盜本船釘板船具者准此。諸運

送官錢而自貸。罪至流應配者配本城。至死者奏裁。即受僱立案承領官物而運載者。同主守法。諸盜官船釘板船具者。加凡盜一等。雜勑

諸綱運不覺盜所運官物梢工。依主守不覺盜律罪。輕者減盜。重者罪五等。雖持仗亦從不持仗竊盜減。徒罪勒充本綱牽駕。部綱兵級減梢工一

等。其不覺本綱人盜所運官物。部綱兵級罪至杖一伯差替。仍勘充重役三年。即故縱罪至死者。減一等配千里。諸押綱人部綱兵級不覺本綱

人盜所運官物。梢工木覺本船人盜所運官物同。雖自覺舉至下卸畢。犯人猶不獲。不得原罪。若本綱及水船更有欠。即以被盜物併爲欠數科之

仍不倍。併不加重。止科不覺罪。獲盜應免罪者。所盜物不理爲欠諸押綱人部綱兵級梢工。失覺察盜。易欺隱本綱。及本船官物事雖已發。而能

自獲犯人者除其罪。二人以上同犯。但獲一名亦是。諸綱兵級。和僱人同。盜本船官物罪至徒杖罪兩火同。地分催綱排岸廵檢縣尉司。干繫人

失覺察者杖一伯。命官減二等。三十日內能獲犯人者不坐。二人以上獲一名亦准此。諸路年額。及上供糧綱兵級。和僱人同。盜所運官物者。其

所犯並破𧷢地分催綱排岸廵檢縣尉。及捕盜人。村保他分鋪頭同。故縱者減犯人罪一等。受𧷢重者自從重。諸香藥並市舶司物貨綱縁路侵

盜。或貨易而地分人。若催綱官司失覺察者杖六十。廄庫勑諸起發上京錢物。管押人侵盜移易入已者。不以自首原免。職制令諸處捕

獲綱運偷盜官物。所屬監司𡻕終比較。其最多最少之人。最少謂地外內透漏。及犯者數多而獲到數少者。每路各二員以聞。理欠令謂糧綱

犯自盜案首。其所盜官物並理爲欠數。至罪止應配者配如法輦運令諸年額及上供糧綱轉運提檢刑獄司。常切督貴捕盜官等警捕侵盜

之人其應干罪賞條制。仍𡻕首檢舉於裝卸及沿流要會處粉璧曉示賞格命官催綱或捕盜官獲綱運人。盜所運官物計價累及二伯五十

貫免試。五伯貫減磨勘一年仍陞。半年名次一千貫減磨勘三年。廄庫紹興三年。十月十八日。尚書省批狀州縣。起發上京錢物。管押人侵盜

移易入己。不以自首原免。今來者駕駐蹕。臨安府自合引用上條。不以自首原免斷罪。廄庫勑。諸𥝠貣貸官物。而以物質當。或有簿籍及抄領。

曾經官司判押者。並同有文記法。即倉庫簿暦及般運交請文憑。或𥝠自抄上簿籍單狀之類並不爲文記。諸監主以官物𥝠自貸。雖有還意而

不還。或償不足者計所少之數。不以赦降原減自首告械等。及保人償足者非。名例勑。諸稱不以赦降原減。除縁姦細事。或傳習妖教。託幻變

之術。及故決盜決江河隄堰已決外餘犯若遇非次赦。或再遇大禮赦者聽從原免。賊盜勑諸竊盜得財杖六十。四伯文杖七十。四伯文加一

等。二貫徒一年。二貫加一等。過徒三年。二貫加一等。二十貫配本州。諸監臨主守自盜財物。罪至流配本州。謂非除免者。三十五匹絞。廄庫勑。

諸糧綱少欠。於折會借納外梢工計本船欠一釐。笞三十。一釐加一等。元裝千石以上船。半釐加一等。並至四釐止。四釐外計𧷢重者准盜論

於見欠處估價。至罪止者配鄰州。職制勑。諸押綱人及部綱兵級並本船梢工以和僱人工食錢。於官司行用者減凡盜三等。坐之官司受財

滿五貫者。徒二年。不滿五貫杖一百。受財枉法之類。計𧷢重者。自依本法諸排岸催綱司。橋堰應沿河地分公人兵級受乞綱運人財物。計𧷢一貫。公人勒

停兵級降配。罪至徒公人不刺面配本城。兵級配鄰州。鬬訟勑。諸綱兵梢每三船爲一保。若於本綱侵盜。或負載及販𥝠有榷貨。並藏匿盜及逃亡兵級

者。犯人雖於法不許捕者。亦許人捕。同保知而不紏。依伍保有犯律杖罪笞三十。不知情各減三等。部綱兵級不知情減保人罪一等。不覺盜罪重者依本法。

即因保人告獲犯人者。應連坐人不覺之罪並免。諸綱運兵級違犯。押綱人杖一伯。刺面人違犯。本轄官徒一年。詈者各徒二年。毆者各加二等。配五伯里

情重者奏裁。毆命官致折傷者。當行處斬。諸長行權充部綱兵級。而本轄兵梢違犯者。減階級法一等。諸綱運和僱人違犯。押綱命官杖一伯。詈者徒一

年餘押綱人杖八十。詈者杖一百。毆者各徒二年。即毆命官致折傷者。徒三年配五伯里。諸綱運人告押綱人侵盜。或拌和官物販𥝠有榷貨謀殺人。若妄

破程限。及干己事聽受理。餘犯流以下罪。雖於法許告捕。亦依事不干己法雜勑諸權差主駕綱船人有犯依梢工法。諸平河全沈失糧船梢工徒三年

篙手減一等。部綱兵級杖六十。押綱人減二等。餘條有部綱兵級罪名。而不言押綱人者准此減之。每收救一分。各減一等。諸綱船軍人𡻕終所至官司。

驅磨在綱逃死及四分。不滿十人。一名當一分。部綱兵級杖八十。押綱人減二等。𠕂犯者押綱人展磨勘一年。磨勘年限不同者。准使臣五年爲法比折展

之無磨勘者准前科罪。部綱兵級差替勒充重役。諸押綱人無故離本綱。空船綱非。經時者杖一伯雖有故而經三時者。罪亦如之。各不在覺舉自首之例。

諸押綱人疾病綱雖空而擅離者。依擅去官守法。年月雖滿。不候替人交割准此諸部綱兵級犯罪。應降長行者。若元係長行勒充別綱牽駕。諸押綱人犯

罪或違程拋欠應批書印紙而收匿以避批書者杖一伯。諸兵梢部綱兵級憑藉事勢於官𥝠船栰乞取財物者杖一伯計𧷢一貫移配五伯里重役處。

諸官船兵梢部綱兵級。於所載命官家屬同。乞借財物者。杖八十差替。斷獄勑諸募押綱運官。見任官差押綱同因本綱事連坐部綱兵級罪至降資及

降充長行。或於本綱有犯至罪止而情理重者奏裁。其欠損官物非侵盜。能於百日內納足者。除其罪仍不理爲欠折。諸差押綱使臣於本綱犯罪

者去官不免。諸部綱兵級。應勒降雖會恩不免。不覺盜者非諸押綱人罰俸半月。應加一等者。罰一月。又加一等笞四十。其應減等准此諸綱

運兵級。綱運僱到大夫同。犯笞罪。謂於本綱運有犯者。聽押綱人行決過十下者論如前人。不合捶考律以故致死。或因公事毆至折傷。以上者並

奏裁。輦運令諸綱運梢工篙手犯罪。勒充本綱牽駕者。本綱不願留即送別綱。仍不得主管官物。諸鹽糧綱綱梢犯罪不可存留者。押綱人

具事狀申轉運。或發運輦運撥發司。審魔差人交替。若兵梢在路糶賣送本地分州縣施行。如闕人牽駕。即令所在貼差。諸押綱人卸納官物訖。

而疾病者。隨綱治至裝發處。申所屬官司驗實。差人交裝痊日管押。斷獄令諸綱運兵級犯杖以下罪未任決者。批行程暦。本綱已發者。轉閲

前路等截批書。有綱可附者附綱。裝御官司檢斷勾銷。諸犯罪綱運兵級。不在令衆之限。辭訟令諸綱運人未卸納而告押綱人。及本綱事

杖以下。罪雖應受理納畢。乃得追鞫。卸納在他所者録報。諸發運司所轄綱運人論訢。本綱請給錢米事隨處轉送。論訢人赴本司。候綱到日究

治。名例勑諸稱當行處斬者奏裁。得㫖依者決重杖處死。賊盜勑諸竊盜得財杖六十。四伯文杖七十。四伯文加一等。二貫徒一年二貫

加一等。過徒三年。三貫加一等。二十貫配本州。鬬訟勑。諸軍廂都指揮使。至長行一階一級。全歸伏事之儀。雖非本轄。但臨時差管轄亦是敢

有違犯者。上軍當行處斬。下軍及廂軍徒三年。下軍配千里廂軍配五伯里。即因應對舉正偶致違忤。謂情非故有陵犯者。各減二等。上軍配五伯里

死罪會降者配准此。下軍及軍廂配鄰州。以上禁軍應配者配本城諸事不千已輙論告者。杖一伯。進狀徒二年。並令衆三日。諸軍論告本轄人

仍降配所告之事。各不得受理。告二事以上。聴理應告之事其不干已之罪仍坐。諸軍告本轄人再犯餘三犯。各情重者徒二年。配鄰州本城。 職

制勑諸在官無故亡。擅去官守亦同亡法。計日輕者徒二年有規避或致廢闕者加二等。名例申明。紹興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尚書省箚子

遇非次赦。或再遇大禮赦。既不以赦降原減罪。許行原免所有犯不以去官之罪。亦合原免。本所看詳上件指揮在法。不以赦降原減者遇非次

赦。或再遇大禮赦。許行原免所有犯。不以去官之罪亦合原免。竊慮州軍未盡曉引用差誤。今編入隨勑申明照用。押綱賞詐僞勑。諸押綱

人任滿。妄稱該賞或再押。並所屬官司知情而爲保明供申及批書印紙雖會恩原免並奏裁。考課令諸押綱人功過所屬官司即特取行程

暦印紙批書。賞令諸應募官願押兩綱以上者。其賞以兩綱止。諸綱運募土著官。管押應賞者。依見任官法。諸命官押綱而附押別色錢

物者。令起綱官司。先具申尚書吏戶部。俟獲到納足。逐色錢物收附。方許推賞。諸管押綱運。如本州不及壹全綱。附押別州錢物揍發者。各依所

起發州軍數目。地里定賞。若本州已及一全綱。而附押別州綱者。其所押正綱。應得酬賞減半諸人因事故別差募人。或所押官物縁路有截

留者。計官物分數地里逺近。比類推賞。諸押綱人雖有欠損。若非侵盜能於百日內納足者賞如法。諸應募押綱而所運之物不同者。聴通計

分數理賞。謂如錢帛與軍器之類。諸押綱人官物有欠而不批書。或批書漏落者。當運不理寅。募押者雖不經裝卸處批者。而勘會有實者。其賞

聴理。諸於法不應押綱人輙受差押者。不得推賞。諸押綱人應賞而無故稽程三日降一等。十日不在賞限。募押者十日降一等。二十日不在

賞限。諸押綱人毀失行程暦。被人毀失同。而無照驗或妄稱毀失及本綱附載未足。而不於經過處批書者。稽程礙賞雖有縁故。應豁除日限而

不曾批書亦同。各不在推賞之限。諸運銅出剩。准格應給賞。而係元稱買人者不在給例。賞格命官管押諸路綱運無少欠。謂非川峽四

路者。全綱。謂見錢二萬貫以上者。餘物依條比折計數。下條准此三伯里五分綱。五伯里三分綱。一千里減磨勘一年。全綱五伯里五分綱一

千里三分綱。一千五伯里減磨勘二年。全綱一千里或五分綱一千五伯里。減磨勘三年。全綱一千五伯里轉一官。應募官押綱無欠損者

全綱三伯里五分綱。五伯里三分綱。一千里陞一季名次。全綱五伯里五分綱。一千里三分綱。一千五伯里陞半年名次。全綱一千里或五

分綱一千五伯里免試。全綱一千五伯里。不拘名次指射差進仍免試諸色人押綱人部綱兵級兵梢。運銅於諸處交納。若比元裝數出剩。

以裝發處元價共給五分。賞式陳乞押綱賞狀。其官姓名右某於某年月日。准某州差管押。或募押某年季分窠名錢物。米綱即雲於某年月

日。准某州差押。或募押本州某年分甚名色米。若干赴某處送納了當即無少欠違程。除今來納外。更無別處送納合行團併推賞係某獨員管押

即無同共管押。合該分受酬賞之人押綱日即不是本州守貳本路監司子弟親戚。及不係停降未敘復之官。自補授至今歴任亦不曾犯𧷢罪及

𥝠罪衝替並是詣實。如後異同。甘伏朝典所有依條合得酬賞。今申繳貞本行程幾道。納訖錢物公據幾道。腳色家狀在前。謹具申太府寺。米綱中

司衆寺。伏乞指揮下所屬推賞施行。謹狀年月日具官姓名狀。經緫領所乞賞倣此。保明召募押綱酬賞狀。某司㨿某官姓名狀。昨蒙某州召募

管押某色物。赴某處交納畢。陳乞酬賞今勘會下項。一某官某年月日。某州召募到管押某色物若干。赴某處交納某物若干。更有餘物亦各闕。某

物若干。比折某物計若干。一所裝官物係全綱。或不及全綱。則去若干分一某處水路或陸路。至某處計若干地里。一某年月日於某處倉庫交納

畢。並無欠損。有即閲說。雖有欠損。已依條於限內送納了足。一檢准令格云云右件狀如前。勘會某官管押某處某色物全綱。或若干分。赴某處交納

畢。計若干地里准令格該某酬賞。保明並是詣實謹具申尚書某部謹狀年月依常式。隨勑申明。廄庫紹興元年。九月十五日。勑諸路起發

綱運。依法見錢二萬貫。組計金二萬兩。銀一十萬兩。各爲一全綱推賞。令權將金銀計價以金八萬貫。銀五萬貫爲一全綱。並令交納處計價推賞

餘依見行條法。紹興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勑令後諸路起發到綱運量輕重逺近。分定等第。如所押官物到庫務交納。別無少欠違程。量與推恩

今權宜立定。酬奬下項諸路水陸綱運無少欠。全綱。謂見錢二萬貫。以上者。餘物依條比折計數。金銀依已降紹興元年。九月十五日指揮計價

推賞下准此。三千里轉一官。選人比類施行下准北。二千七伯里。減三年半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三年磨勘。二千一伯里減二年半磨勘一千八伯

里減二年磨勘一千五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一千二伯里減一年磨勘九伯里陞一年名次。六伯里陞三季名次。三伯里陞半年名次九分綱三千

里減三年半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三年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二年半磨勘二千一伯里減二年磨勘。一千八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一千五伯里減一

年磨勘一千二伯里陞一年名次。九伯里陞三季名次六伯里陞半年名次三伯里陞一季名次。八分綱。三千里減三年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二年

半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二年磨勘。二千一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一千八伯里減一年磨勘。一千五伯里陞一年名次。一千二伯里陞三季名次。九伯

里陞半年名次六伯里陞一季名次。三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七分綱。三千里減二年半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二年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一年半磨

勘。二千一伯里減一年磨勘一千八伯里陞一年名次。一千五伯里陞三季名次。一千二伯里陞半年名次。九伯里陞一季名次。六伯里支賜絹六

匹半。三伯里支賜絹陸匹。六分綱。三千里減二年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一年磨勘。二千一伯里陞一年名次。一千八

伯里陞三季名次。一千五伯里陞半年名次。一千二伯里陞一季名次。九伯里支賜絹六匹半。六伯里支賜絹六匹。三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五分

綱。三千里減一年半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一年磨勘。二千四伯里陞一年名次。二千一伯里陞三季名次。一千八伯里陞半年名次。一千五伯里陞

一季名次。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六疋半。九伯里支賜絹六疋。六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三伯里支賜絹五匹四分綱。三千里減一年磨勘二千七伯

里陞一年名次。二千四伯里陞三季名次。二千一伯里陞半年名次。一千八伯里陞一季名次。一千五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六

匹。九伯里支賜絹五匹半六伯里支賜絹五匹。三伯里支賜絹四匹半。。三分綱三千里陞一年名次二千七伯里陞三季名次。二千四伯里陞半年

名次。二千一伯里陞一季名次。一千八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一千五伯里支賜絹六匹。一千二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九伯里支賜絹五匹。六伯里支

賜絹四匹半。三伯里支賜絹四匹。二分綱。三千里陞三季名次二千七伯里陞半年名次。二千四伯里陞一季名次。二千一伯里支賜絹六匹半

一千八伯里支賜絹六匹。一千五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一千二伯里支賜絹五匹九伯里支賜絹四匹半。六伯里支賜絹四匹三伯里支賜絹三匹

半一分綱。如止及一千貫以上減半。三千里陞半年名次二千七伯里陞一季名次。二千四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二千一伯里支賜絹六匹一千

八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一千五伯里支賜絹五匹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四匹半九伯里支賜絹四匹六伯里支賜絹三匹半三伯里支賜絹三匹

紹興五年。三月十五日。勑令後行在差人管押錢物。徃外路州郡應副軍須支遣。及充糴本之類。其所押人如至交納處。別無踈虞欠損。今比照諸

州郡差人管押錢物。赴行在綱運參酌立定推賞等第下項。全綱謂見錢二萬貫以上者。餘物依條比折計數金銀。依已降紹興元年。九月十五

日指揮。並從行在組計推賞。三千里減三千半磨勘。選人止額施行下准此。二千七伯里減三年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二年半磨勘。二千一伯里減

二年磨勘一千八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一千五伯里減一年磨勘一千二伯里陞一年名次。九伯里陞三季名次。六伯里陞半年名次。三伯里陞一

季名次。九分綱。三千里減三年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二年半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二年磨勘。二千一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一千八伯里減一年磨

勘。一千五伯里陞一年名次一千二伯里陞三季名次。九伯里陞半年名次。六伯里陞一季名次三伯里支賜絹六匹半八分綱。三千里減二年

半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二年磨勘。二千四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二千一伯里減一年磨勘。一千八伯里陞一年名次。一千五伯里陞三季名次。一千

二伯里陞半年名次。九伯里陞一季名次。六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三伯里支賜絹六匹。七分綱。三千里減二年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一年半磨勘。

二千四伯里減一年磨勘。二千一伯里陞一年名次。一千八伯里陞三季名次一千五伯里陞半年名次一千二伯里陞一季名次。九伯里支賜絹

六匹半。六伯里支賜絹六匹三伯里支賜絹五匹半。六分綱。三千里減一年半磨勘。二千七伯里減一年磨勘。二千四伯里陞一年名次。二千一

伯里陞三季名次一千八伯里陞半年名次一千五伯里陞一季名次。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九伯里支賜絹六匹六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三

伯里支賜絹五匹。五分綱。三千里減一年磨勘。二千七伯里陞一年名次。二千四伯里陞三季名次二千一伯里陞半年名次。一千八伯里陞一

季名次。一千五百里支賜絹六匹半。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六匹。九伯里支賜絹五匹半。六伯里支賜絹五匹三伯里支賜絹四匹半。四分綱。三千

里陞一年名次。二千七伯里陞三季名次。二千四伯里陞半年名次。二千一伯里陞一季名次。一千八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一千五伯里支賜絹六

匹一千二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九伯里支賜絹五匹六伯里支賜絹四匹半三伯里支賜絹四匹三分綱。三千里陞三季名次。二千七伯里陞半

年名次。二千四伯里陞一季名次二千一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一千八伯里支賜絹六匹。一千五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一千二伯里支賜絹五匹九

伯里支賜絹四匹半。六伯里支賜絹四匹三伯里支賜絹三匹半二分綱三千里陞半年名次。二千七伯里陞一季名次二千四伯里支賜絹六

匹半二千一伯里支賜絹六匹一千八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一千五伯里支賜絹五匹。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四匹半。九伯里支賜絹四匹。六伯里支

賜絹三匹半。三伯里支賜絹三匹。一分綱如止及一千貫以上減半三千里陞一季名次。二千七伯里支賜絹六匹半二千四伯里支賜絹六匹

二千一伯里支賜絹五匹半。一千八伯里支賜絹五匹。一千五伯里支賜絹四匹半。一千二伯里支賜絹四匹。九伯里支賜絹三匹半。六伯里支賜

絹三匹。三伯里支賜絹二匹半。紹興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勑今後外路合起赴行在錢物。承朝廷指揮支移起發應付別路州軍屯駐軍兵支遣

令交紬處勘驗所押錢物。綱運如無欠損違程。保明申尚書省降下所屬。依紹興五年三月十五日。行在支降錢物徃他處州軍支遣。立定等第推賞。

紹興七年間十月一日。勑四川金銀綱運。令比倣諸路押綱賞格。重別參酌量輕重逺近。分定等第酬賞。如所押官物到庫務交納。別無少欠違

程。並依立定賞格組計推賞。令重別參酌權冝。立定酬奬下項。四川路水陸綱運無少欠。全綱謂見錢二萬貫以上者。餘物依條比折計數。金銀依

已降紹興元年九月十五日指揮計價。以金六萬貫。銀四萬貫各爲一綱推賞下准此。六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三年磨勘。選人比類施行下准此六

千里轉一官減二年半磨勘六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二年磨勘。五千里轉一官減一年半磨勘。四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一年磨勘。四千里轉一官陞

一年名次。三千五伯里轉一官陞半年名次。三千里轉一官。九分綱六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二年半磨勘。六千里轉一官減二年磨勘。五千五伯

里轉一官減一年半磨勘。五千里轉一官減一年磨勘。四千五伯里轉一官陞一年名次。四千里轉一官陞半年名次。三千五伯里轉一官。三千里

減三年半磨勘。八分綱。六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二年磨勘。六千里轉一官減一年半磨勘。五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一年磨勘。五千里轉一官陞一

年名次。四千五伯里轉一官陞半年名次。四千里轉一官三千五伯里減三千半磨勘。三千里減三年磨勘。七分綱。六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一年

半磨勘。六千里轉一官減一年磨勘。五千五伯里轉一官陞一年名次。五千里轉一官陞半年名次。四千五伯里轉一官。四千里減三年半磨勘三

千五伯里減三年磨勘三千里減二年半磨勘。六分綱六千五伯里轉一官減一年磨勘。六千里轉一官陞一年名次。五千五伯里轉一官陞半

年名次五千里轉一官。四千五伯里減三年半磨勘。四千里減三年磨勘。三千五伯里減二年半磨勘三千里減二年磨勘五分綱六千五伯里

轉一官陞一年名次六千里轉一官陞半年名次五千五伯里轉一官五千里減三年半磨勘。四千五伯里減三年磨勘四千里減二年半磨勘三

千五伯里減二年磨勘三千里減一年半磨勘。四分綱六千五伯里轉一官陞半年名次。六千里轉一官。五千五伯里減三年半磨勘。五千里減

三年磨勘。四千五伯里減二年半磨勘。四千里減二年磨勘三千五伯里減一年半磨勘。三千里減一年磨勘。。三分綱六千五伯里轉一官六千

里減三年半磨勘。五千五伯里減三年磨勘。五千里減二年半磨勘四千五伯里減二年磨勘。四千里減一年半磨勘。三千伍伯里減一年磨勘。三

千里陞一年名次。二分綱。六千五伯里減三年半磨勘。六千里減三年磨勘。五千五伯里減二年半磨勘五千里減二年磨勘。四千五伯里減一年

半磨勘。四千里減一年磨勘三千五伯里陞一年名次。三千里陞三季名次。一分綱。如止及一千貫以上減半。六千五伯里減三年磨勘六千里

減二年半磨勘。五千五伯里減二年磨勘。五千里減一年半磨勘。四千五伯里減一年磨勘。四千里陞一年名次。三千五伯里陞三季名次。三千里陞

半年名次紹興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勑勘會諸路管押綱運赴行在依格二萬貫爲全綱若押及兩全綱令戶部對數增賞。今後管押人聽押至

兩全綱止。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四日。勑令後管押外路州軍合赴行在錢物。承朝廷指揮支移應副別路屯駐軍兵支用其管押人如押及兩全綱

已上。㩀地里逺近與作一全綱半推賞。如所押官錢物不及兩全綱之人止作一全綱。餘依見行條法紹興二十三年四月一十六日。勑諸路錢

物綱運赴行在。昨縁道路梗澁及朝廷支降錢物徃他處。並外路合發行在錢物。承指揮支移應副別州郡屯駐軍兵及緫領所等。差官押到錢物

節次以紐計推賞太優今來道路通快比前日不同今後管押逐色綱運。如無欠損違程。並依見行賞格上減半推賞二人已上管押依條分受餘

依見行條法指揮紹興二十八年十一月四日。勑令後應諸路州軍起發上供等錢物赴行在內有經過建康鎮江府總領所。就行拘截或兊換

輕賫綱運。如係專承朝廷指揮許令兊截交納訖。別無欠損違程與計元指送綱去處地里依格法推賞其不徹地里水腳錢令兊截官司依舊拘

收入官。紹興三十年。六月二十九日勑鑄錢司今年錢綱依舊以二萬貫爲一全綱。自二萬貫已上添押之錢與㨿數推賞謂如一萬貫合得減

十箇月零半月磨勘。五千貫合得減五箇月零七日磨勘之類紹興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勑鑄錢司應募官押發紹興三十一年以後錢綱

並依紹興三十年。六月二十九日已降指揮推賞施行紹興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勑今後諸州綱運。起發赴行在送納。內有經過建康鎮

江府緫領所拘截之數。許令就行在所屬陳乞。取索隨身逐處鈔㨿並不徹他里水腳錢干照勘驗。一併依條推賞。隆興二年。二月八日勑左朝奉

郎馮忠嘉。右奉議郎許牧。管押成都府路提刑司銀絹綱赴內藏庫交納各紐及一全綱零七分。已各減三年半磨勘了當。今來馮忠嘉等。乞放行

零分綱賞。令戶部照應零分格法與減半推賞今後依此施行本所看詳前項逐件指揮。並係權冝所降。難以脩爲成法縁係見行今編節作申明

存㽞照用。乾道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尚書省批下戶部申相度。今後諸路州軍。起發金銀錢帛糧斛綱運赴行在及外路緫領所卸納經涉重湖

大江。及平河並陸路分作等第程限。如違更不推賞。若經過閘堰。如有縁故。或遇釘閘日分。即令監押官於行程暦內分明批鑿到閘。及啓閘通放

日時。除豁施行。今開具下項後批送戶部依相度到事理施行。一經由重湖大江。綱運不時有風濤卒暴。湍險去處。依法於行程暦上批說風水事

故除豁推賞。若內有經由平河地里程限。即與重湖大江程限通行紐計如無違程依格推賞。若有違程。其差押人三日降一等。十日不在賞限。募

押人十日降一等。二十日不在賞限。一經由平河綱運。阻淺盤剝之類。其程限不得過正破程限日子一倍半。如違更不推賞。一陸路綱運阻滯風

雨。其程限不得過正破程限十日。如違更不推賞。淳熈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勑諸路監司州軍。今後差押綱官。須管遵依條法。如所差官不應格

雖官物數足亦不推賞。若有少欠。仰所屬開具元差當職官姓名申朝廷取㫖施行。雜勑淳熈八年。八月三日。勑州縣裝綱即畢。起發有日則

三申下卸。官司謂之先申綱觧。及起發則關報縁路廵尉批鑿行程柰何弊端百出。至於起發綱觧。計會不申縁路行程。未嘗批鑿。今後凡所申綱觧

不依法及縁路催綱司。應批行程而不批。縱容留滯。不即趕發以致愆期並不許推賞。其催綱官司與不申綱觧去䖏。亦次第施行。中書備對發運

三門白波。並廣濟河輦運蔡河。撥發司年額斛斗。行運綱船造船數。並發運司水腳工錢。斛斗六百九十四萬六千九百石。綱七百五十五水腳

工錢三十三萬貫。米九萬石。造船三千三百。八十九隻。發運司斛斗六百二十萬石。六百萬石正額。二十萬石補填。拋失破拜每年截卸二十萬

與南涼二十萬石。與成平尉氏縣下卸。並充軍。陳留雍丘邑太康縣每年從准三司詣揮。支截萬數不足。兩浙一百五十萬石淮南路一百

五十萬石。江南東路九十九萬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八萬一千一百石荊湖北路三十五萬石荊湖南路六十五萬石 水腳

工錢米。發運司起發全額斛斗。淮南轉運司出辦水腳工錢口食計四千二萬貫石。錢三十三萬貫。米九萬石。綱六伯八十九。見管四百三十

五綱。二百五十四綱見門圓。四排岸在京。四排岸司熈寧八年九年十年三年諸路綱船。並船到斛斗數。綱船。汴河綱。淮南𥂁綱。江東江西湖南

湖北綱。並爲𥂁糧綱。外兩浙只運糧。八年七千九百一十二隻九年三千九百七十三隻。十年一萬二千七百一十三隻景德四千九百三十

一隻。皇祐一萬五千。二百二十三隻治平一萬九千九百三十五隻斛斗八年二百七十六萬二千二十二石四斗五升五合三夕一抄。九年

一百三十萬二百六十一石六斗五升十年五百六十二萬一千六十二石三斗四升一合。折會收糴透堵納價錢破拜拋失並見欠各不在此

數。八年四萬四千二百六十石九年四千三百一十三石十年八萬二千五百二十一石。皇祐四百六十二萬。六千九百二十八石治平七百二十

六萬六千七十八石。東排岸司汴河綱。八年船七千五十六隻斛斗二百五十四萬。七千七百二十九石九斗六升五合三夕一抄。收糴透堵納

價錢破拜拋失。並見欠四萬三千五百六十石。一升四合九勺一抄九年船二千三百七十五隻斛斗八十七萬三千八百三十石。九斗三合八勺。

折會收糴見欠二千五百八十九石。七年六升一合五勺。十年船一萬一千二百九隻。斛斗四百七十八萬。八千六百四十七石。拋失少欠八萬二

百六十五石。西排岸司黃河綱。八年船四十四隻。斛斗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四石二斗五升。九年船九十二隻。斛斗三萬四千六百三十二石。

少欠九十石六斗四升。十年船三十一隻。斛斗七千五百七石五斗五升。少欠一百一十八石四斗七升。南排岸司蔡河綱。八年。廢罷本司。九年。

七月復置行運。船七百隻。斛斗一十九萬。一千九百三十三石。二斗一升七合二勺。透堵少欠一十二石七斗五升。十年船七百隻。斛斗六十一萬。

九千三百五十九石四斗八升一合。拋失少欠九百三十九石七斗六升五合冊府元龜昔周官挈畚以令糧。楚師振廩而同食。自雍及絳。泛舟之

役是與牽鍾致石。負海之輸攸出。蓋漕運之舉舊矣。利害之論詳矣。若乃京師大衆之所聚。萬旅百官之仰給。邦畿之賦。豈足充用。逮於奉辭伐叛

調兵乘鄣或約齎以深入或贏糧而景從曷嘗不漕引而致羨儲飛輓而資宿飽乃有穿渠鑿河。乘便利之勢。創法立制。極機巧之思斯皆賢者之

心術古人之能事至於成敗之殊致勞逸之異冝亦開卷而可見也程氏遺書餽運之術。雖自古亦無不煩民。不動衆而足者然於古則有兵車其

中載糗糧百人破二十五人。然古者行兵。在中國又不逺敵若是深入逺處則決無省力。且如秦運海隅之粟以饋邉。率三十鍾而致一石是二百

倍以來今日師行一兵行。一夫饋。只可供七日。其餘日必俱乏食也且計之須三夫而助一兵。仍須十五日便囬一日不回則一日乏食。以此校之

無善術故兵也者。古人必不得已而後用者。知此耳。能改齋漫録本朝東南𡻕漕米六百萬石。而江西居三分之一。蓋天下漕米。多取於東南而東

南之米。多取於江西也。陳止齋集本朝定都於汴漕運之法分爲四路江南淮南。浙東西。荊湖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師。陝西之粟自三門白

波轉黃河入汴至京師。陳蔡之粟。自閔河。蔡河。入汴至京師。京東之粟。自十五丈河歴陳濟及鄆至京師。四河所運惟汴河最重漢唐制度漢初轉

漕巴蜀租𡻕以給關中天下既定國用浸廣。於是𡻕漕關東粟以給中都官然亦不過數十萬而已至武帝則四百萬石。後又益六百萬石大抵多

轉於山東諸郡志雲致粟山東𡻕益六百萬石枚乘傅雲轉粟西向當時有欲開褒斜道。以致漢中谷者以水多湍石不通船。漕則知己蜀道險以

車轉爲便。而集於京師者。不可多致關東山東諸郡。道從渭水而上。自鄭當時開渠之後。漕栗益多。攷之於史獨河東有根倉涇倉。滎陽有敖倉河

南以東置漕船五百艘則東方諸郡其栗自逺而致者。徃徃至三和交卸級莭而入都矣。若夫王漕之官。主於侍御史。漢宮儀侍御史。出督郡漕運

軍糧。緫於大農而分掌於太倉令。在外則以縣令而將漕。卜式或以刺史而護漕。朱愽無定員也。惟江淮栗米去長安逾逺。諸侯自爲封植而已。故

吳王之反自謂聚糧食三十餘年。而枚乘之說雲。漢家轉粟西向。不如海陵之倉。以是知漢倉多在於山東。而不在江淮矣。皇都汴都四方所轉湊

水陸俱便。過於漢家。在於今日。蜀漢之粟順流而下。以供荊襄之軍食江淮閩浙之舟水。運而上無復難致之險。較之於漢孰爲得乎。經史百家制

度古者天子中千里而爲都。漕運東西南北之粟。不過五百里之內。足以自供乘輿服御宗廟。百官之奉。猶以其餘置封國焉。雖有征討之役師行

千里廵守之事。遍至四岳尚不責天下以取辦也。禹貢所載入渭河之類不過是朝廷之路。幣帛九貢之物所以當時漕運不曾講。載國以來兵革

不息與是漕輓之術起竭土地之所有不同。逺近以應上之輸然猶是出征轉輸之漕。事已兵休。猶未至於甚病。而國都之漕亦是未講也自漢唐

置都於關中視東南逺者或數千里。阻山絕江風氣不接而轉漕天下以給京師者蓋非特用兵之時也。平居無事。不能講先王均節之政。不爲分

幾畿制域之法。奢侈耗費。推其所有而致之。古人所謂以千八百國之租稅。奉一人而不足者。皆由興利之臣。講明漕運之𥁞。而天下於是困𡚁郡縣

於是空乏也。蓋漢自文景以前。唐自明皇以前。京師之用。猶能取足於近郡而建元天寳以後。鑿渠通道。縁山轉海如。鄭當時開漕渠。倪寬開六輔

渠皆是見京師用栗多。故與之講求規畫。而卜式爲成埠令。亦以領漕而課最以武帝之多欲。而興利之臣。又與之力盡智。以運致天下之所有。

則武帝之多欲。安得不與財利俱長耶。按食貨志。髙祖之初。轉漕東關粟以中都官。𡻕不過數十萬石。及宣帝時。耿壽昌爲大司農中丞。乃奏言。

故事𡻕漕關東西榖四百萬斛。以給京師。故事正指武帝之時。比之漢初不知其幾倍也。武帝雖窮奢極侈。一時興利之臣。以求滿其欲者。其罪可

勝誅哉。立法有常經。而處事無定謀經不常。則非古人裕國之善政。謀不定。則非古人通變之良事。天下之事。固不可執一定之法以應之也。執

一定之法。以應天下之事。而天下之事始膠矣。漕運之法自漢唐以來講之尚矣。而在今日。則尤不可不講也。然或廣。或糴。要當隨其費之多

寬而察其時之豐凶。固不可執一定之法。曰吾將專於省。專於糴也世之儒者漫曰。轉輸勞民。利病百出。吾將求所以省之術。而爲糴之計。夫未

嘗深思熟計而姑爲一切之謀。及夫百官六軍之奉。有司用度之費。不可一日缺。而幾甸諸州。脫有水旱。冨室𡸁磬。民無𦕅頼。則轉手無策。而其術

遂窮。鳴呼。是固不可執一定之法以律之也。昔者漢人𡻕輓關東之粟。𡻕數十萬石以給中都之費。唐人𡻕漕江淮之米。至一百八十萬石。以僃關

中之食。故自漢歴唐。而運漕之法遂爲永制。夫輓郡國之粟以供上都。自後世而言。亦可謂經常之法矣。嗟夫漕運固良法也。或有時而不給者則

尤不可不爲之慮也。固古人與此。必用其權焉。何則榖粟之僃既不能辦於倉卒之間。而豐歉之不常又不能責驗於天時之難必。故夫思所以爲

裕國之計。而不敢專恃夫漕運之常。給者則吾所謂處事之良策者要不可不亟圖而早定之也切觀國家駐蹕吳會取給於東南。以轉餉於行都

者亦既有年矣。然頃𡻕以來東南時遇小歉。則漕運雖有餘積而不能不以匱告。故議者慮焉將以廣漕運歟。則東南民力竭矣而漕運未易廣也

將以省漕運歟。而百司六軍仰給於此。則漕運亦未易省也是將何術而可。昔者漢人慾糴三輔之榖以省關東之運。且欲令邉郡築倉以平糴唐

人慾糴關東之米。以減京都之運。且欲委三官和糴以僃邉。今日亦既舉和糴之令。以爲省漕之計矣。則吾所謂處事有良策者。其和糴之謂乎夫

漕運爲害州郡之害。厥今甚矣。百城萬艘。舳艫千里。風濤之突蕩道理逗遛。曠日持乆。州郡之費。不計其多寡矣。比至京都。篙師之竊盜。雀䑕之廢

蠹。濕惡之折閲。操千金以入胥吏之門而免矣。不知孰受其咎邪愚爲今之計莫若捐內帑數百萬。浙之東吳之會。凡並海之郡。商賈販米奔輳之

處。付之郡守。而使之招糴。略仿轉船之制。廣爲儲蓄以俟上之命。無拘其限以寬其集。無抑其價以誘其來。夫丘夷而淵實。川竭而谷虛縱有水旱

而可以坐致天下之米矣。夫吳越去京都特不逺也。𡻕終令各上已糴之數。然後會吾之盈虛。而徐取焉。所糴之米羨則運漕之米。可以盡計而省

之矣。若夫邉郡之利則亦未易㮣而論也。屯田之利。凡幾年於此矣。趙充國之計。晁錯室廬器具之策。其他如魏棗祗唐。李泌區畫至纖悉固非庸

儒空談之比也。上之人能擇邉郡之守無拘之法隨其風俗而各以意行之。又豈有難成之事哉此又邉郡省漕之一策然皆不可執一定之法也

隨時變通裁製在人。此執事之論也。制度詳說古者天子中千里而爲都公侯中百里而爲都天子之都漕運東西南北所貢入者。不過五百里諸

侯之都漕運所貢入者不過五十里。所以三代之前。漕運之法不僃雖如禹貢所載入於渭亂於河之類。所載者不過是朝廷之路。所輸者不過幣

帛九貢之法。所以三代之時。漕運之法。未甚講論。正縁未是事大體重。到春秋之末戰國之初諸侯交相侵伐。爭事攻戰。是時稍稍講論漕運。然所

論者尚只是行運之漕至於國都之漕。亦未甚論。且如管子所論粟行三百里則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則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衆有飢

色如孫武所謂千里饋糧士有飢色。皆是出征轉輸。至期所以輸國都。不出五百里五十里國都所在各有分。故當時亦尚未講論。惟是後來秦併

諸侯罷五等置郡。然後漕運之法自此方詳。秦運天下之粟。輸之北河是時蓋有三十鍾致一石者地理之逺運粟之多。故講論之詳方自此始後

來歴代最盛無如漢唐在漢初髙後文景時。中都所用者省𡻕計不過數十萬石而足是時漕運之法。亦未講到得武帝官多徒役衆在關中之粟四

百萬猶不足給之所以鄭當時開漕渠六輔渠之類蓋縁當時用粟之多漕法不得不講然當漢之漕在武帝時諸侯王尚未盡輸天下之粟至武

宣以後諸侯王削弱。方盡輸天下之粟。漢之東南漕運至此始詳當髙帝之初天子之州郡與諸侯封疆相間雜。諸侯各據其利粟不及於天子是

時所謂淮南東道皆天子奉地如賈生說是漢初如此至漢武帝時亦大㮣有名而無實。其發運粟入關。當時尚未論江淮到得唐時。方論江淮何

故。漢會稽之地。去中國封疆遼逺。開墾者多。粟不入京師。以京師之粟尚不自全。何況諸侯自封殖。且如吳王濞作亂枚乘之說言京師之倉不如

吳之富。以此知當時殖利自豐不是運江淮之粟。到唐時全𠋣辦江淮之粟。唐太宗以前。府兵之制未壞。有徵行便出兵。兵不征行。皆自歸散於田

野。未盡仰給大農。所以唐髙祖太宗運粟於關中。不過十萬。後來明皇府兵之法漸壞。兵漸多。所以漕粟自此多。且唐睿宗明皇以後。府兵之法已

壞。是故用粟乃多向前。府兵之法未壞。所用粟不多。唐漕運時。李傑裴耀卿之徒。未甚講論。到二子講論。自是府兵之法既壞。用粟既多。不得不講

論。且如漢漕係鄭當時之議都。不曾見於髙惠文景之世。唐之李傑裴耀卿之議都。不曾見於髙祖太宗之世。但只見於中睿明皇之時。正縁漢武官

多役衆。唐中睿以後府兵之法壞。聚兵既多所以漕運不得不詳大抵這兩事。常相爲消長。兵與漕運常相關。所謂宗廟社饗之類。十分不費一分

所費廣者全在用兵。所謂漕運全視兵多少且唐肅宗代宗之後如河北諸鎮。皆強稅賦。不領於度支當時有如吐蕃回訖爲亂所用猶多鎮武天

德之間𡻕遣兩河諸鎮所以全𠋣辦江淮之粟議論漕運其大略自江入淮自淮入汴自汴入河自河入渭各自正輸水次各自置倉。如集津倉洛

口倉含嘉倉河陰倉渭橋轉相般運道途之逺。此法遂壞自當時劉晏再整頓運漕之法。江淮之道各自置船。淮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

水之曲折。各自便習。其操舟者所以無傾覆之患。國計於是足。所以唐人議論之多。惟江淮爲最急德宗時縁江淮米不至六軍之士。脫巾呼於道

韓滉運米。𡻕至德宗太子置酒相慶。可見唐人𠋣辦於此。如此其急唐時漕運大率三節。江淮是一節。河南是一節。陝西到長安是一節。所以當時

漕運之臣。所謂無如此三節。最重者京口。初京口濟江淮之粟所會於京口京口是諸郡咽喉處初時潤州江淮之粟。至於京口。到得中間河南陝

西互相轉輸然而三處。惟是江淮最切。何故皆自江淮發足。所以韓滉由漕運致位宰相。李錡因漕運飛揚跋扈以至作亂。以此三節。惟是京口最

重所謂漢漕一時所運臨時制冝。不足深論到得宋朝定都於汴是時漕運之法分爲四路東南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師若是。陝西之粟便自三門

白波轉黃河入汴。至京師若是陳蔡一路粟自惠民河至京師京東之粟自廣濟河至京師四方之粟有四路四條河至京師當時最重者惟是汴

河最重何故河西之粟江無阻。及入汴大計皆在汴其次北方之粟自三門白波入關。自河入汴入京師雖惠民廣濟來處不多其勢也輕本朝置

發漕兩處最重者是江淮至真州陸路轉輸之勞其次北之粟底柱之門舟楫之利。若其他置發運如惠民河廣濟河雖嘗立官。然不如兩處之重

此宋朝之大畧如此。然而宋朝所謂𡻕漕六百萬石。所專𠋣辦江淮其所謂三門白波之類非大農仰給之所。惟是江淮最重。在祖宗時陸路之粟

至真州入轉般倉自眞方入。般即下貯發運司入汴。方至京師諸州回般卻自真州請鹽散於諸州諸州雖有費亦有鹽以償之。此是宋朝良法凡

以江淮徃來遲速必視風勢本朝發運使相風旗有官專主管相風旗合則無罪如不合便是奸弊夫船之遲速何故以風爲旗蓋縁風動四方萬

里只是一等所以使得相風旗真州便是唐時楊子江後來本朝改號曰真州運法未壞諸州船隻到真州請鹽回其次入汴入京師後來發運𡻕

造船謂之發運官船與諸州載米發運。申明汴船不出江諸州又自造船雖有此約束諸州船終不應副因此漕法漸壞惟發綱發運未罷及蔡京

爲相不學無術不能明考祖宗立法深意。遂廢改鹽法。置直逹江無水處不如此是時姦吏多。雖有運漕之官不過催督起發。其官亦有名而無實

大抵用官船逐處漕運時便都無姦計。若用直逹江經涉𡻕月長逺。故得爲姦所費甚多。東南入京之粟亦少。故太倉之粟少似東南畜積發運

多無實。此召亂之道也。本朝漕運之法壞。自蔡京東京發運本原大畧如此其他流之曲直。法之更變道路之險夷。質之於史。考之於古。亦自可見。

源流至論觀禹貢所載入於渭。亂於河之類。所輸不過九州之方物則知漕運之法。三代之時未立也。觀管子所載粟行五百里之類。所漕不過一

時之輓卒。則知國都之漕。春秋之時。亦未聞也。予嘗推原其故。蓋古者天子中千里而爲都。公侯中百里而爲都。天子之都漕運所貢入者。不過五百

里之地。諸侯之都漕運所貢入者。不過五十里之地。乘輿服制之用。宗廟百司之給自足以供。雖春秋戰國以來。行師千里。間行漕輓。然事已兵休。

猶未至於甚病。而所以輸於國都者。不出五百里。五十里爾自秦罷侯置郡漕法始講致瀕海之粟。輸北河之倉。蓋以三十餘鍾而致石。而民始病

矣然則秦爲漕運之俑乎。逮至漢唐其事愈詳。方其初年邉事未興。兵役未煩故漕運之費省至其後也。征伐日勞供億日廣故漕運之費廣自今

觀之。漢初京師之用。止仰近郡諸侯之粟不歸天子當時關東之漕僅數十萬石而已。其省何如也。及武帝以後。山東漕益而爲百餘萬石既而縣

官度食者衆。則河漕又益而爲四百萬石。繼而言利之臣愈請增益則山東之漕。且至六百萬石焉。逮至軍旅既息之後每𡻕漕榖爲石猶不下四

百萬。向者諸侯自殖之粟。至是削弱。皆轉輸於中都爾唐初府兵之法未壞平時無事。身居田畆。一有徵行。自爲調度。當時關中之漕。不過十萬而

已。其省何如也。及明皇以後天寳每𡻕二百五十萬。廣德𡻕轉亦不下百一十萬。甚至江淮之運少緩。六軍脫申於道。韓滉之米一至。君臣舉酒相

慶。則唐人所以𠋣辦。於此可謂急矣。噫。引謂穿渠之謀。不見於髙文之時而見於武帝之世。所河入渭之說。不用於太宗之日。而見於代宗之後蓋

漢唐中年以兵費之。故所以屢講而屢詳。其勢不得不然也。噫。兵役漕運相爲消長。其他朝廷用度。百官廩祿。十不費一大㮣多縻於兵爾。予獨謂

漢以用兵而費財。唐以養兵而蠹粟。養兵者未可遽急。用兵者朝罷而夕安此唐之漕運。又加詳於漢也。大抵。漢漕皆仰於山東。唐漕皆仰於江淮

故武帝時者系言漕者。山東也。弘羊益漕者。亦山東也。蓋江淮漕米去長安逾逺。諸侯自爲封植而已。吳王之反。自謂聚糧食三十餘年。而枚乘之

說亦云漢家轉粟西向不如海陵之倉故江淮之漕未通。而多仰於山東矣。天寳以後。劉晏所漕者江淮也。韓㳾所漕者亦江淮也蓋自開濟漕渠

而甸農。或至挼穗而關中不足給。自藩鎮不申戶口者十五道而河北不足給。故諸道之漕不通。而皆仰於江淮矣此漢唐漕法之本末也。國家

定都於汴四方輻湊。逺近俱便。過於漢唐是時漕運之法分爲四路。東西之粟自汴河而至。陝西之粟自黃河而入。陳蔡之粟自惠民河通之。京師

之粟。自廣濟河通之。然論四河之利害。汴河爲重黃河次之而惠民廣濟又其次也。何以言之視至道所漕之數廣濟十二萬惠民四十萬。黃河五

十萬而汴河至三百萬於此可見矣。故汴河以發運使副領之。黃河以運使判官領之。而惠民特命催綱廣濟。特用使臣。然本朝所謂𡻕漕六百萬石。

專𠋣辦於江淮。其他三河所入。非大農仰給之所。惟是江淮最重。故獨於汴河漕法爲詳也。今以汴漕本末而論之。自轉般之法行漕益富。而人亦

便自直逹之法。用漕益全。而人愈病。且國家以東南六路之粟。載於直泗轉般之倉。江船之入至此。而止無稽滯也。汴船之出至此而發無覆溺也。

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江。豈非國家之良法。故范旻主漕計江淮之間輦運相繼天子加奬。許元爲判官。瀕江之粟千艘。而西京師足食其效驗蓋

不誣爾自發。運以𡻕額不敷之故而拘舟卒江船不至汴船出江而漕法一變矣自閉口之制不行。而通冬運役夫。搗永凍死者衆。而漕法再變矣

然發綱發運未罷而猶未至大壞也。夫何崇觀奸臣。以糴本數萬緍爲羨餘之貢本錢既竭而無可增糴積粟既空而無可代發於是孝緒說行以

轉船之制變爲直逹之法。而漕法至是而三變矣噫。孰知直逹之法而爲吾國吾民之深害歟。始者由江而淮由淮而汴。人以爲便也。今綱運直至

文移星火而弊壞之。外不及修整矣。始者以船回鹽以鹽償費人。以爲利也今鹽法既變。絶無錐刀。而廻船之夫多有逃移矣始者稔𡻕。則發運取

糴。公私俱濟也。今公帑𡸁磬。糴不得增。外郡告荒粟亦取辦。將何以堪耶。蔡京小人。不得不任其咎爾。此東京漕法之本末如此。今駐蹕吳會蜀漢

之粟。順流而下。以供荊襄之軍。閩浙之舟水運而上。以供中都之用。無復有難致之險。然比年以來。風濤之突蕩。道里之逗留郡之所費。不知其幾

矣況間𡻕不登。州以歉告議者又深慮焉。將以廣漕歟。則東南民力竭矣未陽廣也。將以省漕歟則六軍百司仰給於此。亦未昜省也是將何術而可

噫大牛流馬不若渭南之屯爲可乆關東轉漕。不若三輔之糴爲省費今獨不能傚其故智乎且荊之區淮之甸田畝相望荊棘未啓者甚衆。誠能

招徠流民。籍之給以田器。予以牛種。委守。守以督其事。遲之數年則一𡻕之入必倍於今日矣。浙之東吳之會。舳艫相㗸。商販奔湊者甚衆。誠能捐

內帑數百萬以糴之。畧其譏征。廣爲儲蓄。無拘其限以寬其集。無抑其價以誘其來。付郡守以領其事。以吳越而入京師其勢甚便則轉運之米。可

以盡計而省之矣。捨是不講。而泛求廣漕省漕之策。雖劉晏復生無以爲謀矣。王文公筆録國初方隅未一。京師儲廩仰給。唯京西京東數路而已

河渠轉漕。最爲急務。京東自濰宻以西。州郡租賦悉輸沿河諸倉以備上供。清河起青淄合東阿歷齊鄲涉梁山。濼濟州。入五丈河逹汴都𡻕運漕

百餘萬石。所謂清河即濟水也。而五丈河常苦於淺每春初農隙調發衆夫。大興力役。以是開濬。始得舟楫通利。無所壅遏。太祖皇帝素知其事。尤

所屬意。至𡻕中興役之際。必輿駕親臨督課率以爲常先是春夫不給口食古之制也。上測其勞苦。特令一夫日給米二升。天下諸處役夫如之迄

今遂爲永式。師友談記綱漕國朝法綱船。不許住滯一時所過稅場不得檢稅兵梢口食。許於所運米中計口分升斗借之至下卸日折筭逐人之

俸糧除之蓋以舟不住則漕運甚速。不檢則許私附商販雖無明條許人而有意於兼容爲小人之㗖利有以役之也借之口糧雖明許之然漕運

既速所食幾何皆立法之深意也自洛司置舟官載客貨沿路稅場既爲所併而綱兵搭附遂止邇來導洛司既廢。然所過稅場有隨船檢稅之滯

小人無所㗖利。日食官米甚多於是盜糶之弊興馬既食之又盜之而轉搬納入者動經旬月不爲交量徃徃鑿竇自沉。以滅其跡。有司治罪鞭配

日衆大農𡻕計不充雖令犯人逐月尅糧填納豈可敷足。張文定爲三司使日雲𡻕虧六萬斛。今比年不啻五十餘萬斛矣而其弊乃在於綱兵也

東坡爲楊州嘗陳前弊於朝。請罷沿路隨船檢稅江淮之弊徃徃除焉然五十萬之闕未能遽復數年之後可見其效淮南楚揚泗數州日刑綱吏

不啻百人。能救其弊。此刑自省仁人之言其利愽哉墊江志蜀自秦雍失守西起宕昌。東至安康宿兵十萬以僃要害。隷三都統司利路素號磽濬。

糧不足以給。則旁取他路。始紹興二年都轉運司於東西兩川。敷對糴米𡻕六十餘萬石。即合州置轉船倉舟船篙輓悉從官雇委官部送凢嘉眉瀘

敘之米。㳂蜀外水至重慶沂內水至合寓於倉。又自合沂西漢水至利閬州謂之轉般。十六年改都運司爲緫領財賦。是𡻕以營田米十二萬石對

減餘四十七萬。二千九百六十石取之兩川如故合四川倉庾之積爲糧百三十餘萬石。民既重困而漕法大壞官吏舟輓以勢相臨傭雇率多減

損上下離心。不復愛惜。官物漕多損失。甚者與舟人相挾爲姦。侵漁十七八度無以償則故爲覆溺。逮捕囚繫斥賣元質物産髙估抑配田旁之民

悉坐破家。不足則示以風㫖。誣引平民吏㨿牘白着之猶不足。則復科之漕科之州州科之縣縣復取之民。瀕江州縣。獄犴爲滿。庾死者甚衆民困

益甚。而漕不時至合以轉般倉。所寓被害尤多。二十一年緫領符行中罷轉般倉。行招啇法。置場利閬。俾商人入米石爲錢引十千。二十三年。糴米

至百九十七萬。六千三百六十七石倉庾充羨。遂停兩川對糴正米。量取估錢。十之五餘以予民至二十七年。商益輻湊。始量道里逺近與土産元

價低昂子錢而優與之。商積鏹至鉅萬。而官無亡溺之虞。至是緫領李澗又盡停糴估錢。隆興乾道之間。損糴價四之一而斗量增多十二又以惡

金髙估折支攅鬥腳邀求販者或不能償。本聚橐笑之通衢約不復與官爲市自是至者絶少糴法𡸁壞乾道三年。緫領查籥嚴禁其敝商稍復集

是冬增糴又六十餘萬石。其後𡻕𡻕增益自閬至㳂邉。六十餘倉復多充滿米商之富甲於巴蜀而利路關外諸州以小價買米於民謂之和糴猶未

虧除淳熈四年緫領李繁以爲裕商困民不思通變。非乆安之道遂減米價十餘萬緍益以糴本。多市商米以罷和糴朝廷從之啇不至大損來者

如故歴三十餘年嘉泰初緫計者復爲刻覈糴法再𡚁邉事斷起吳曦割關外四州結金虜以叛邉蓄委積先託以清野焚蕩開禧三年正月爲

者徐景望四川都轉運使盜管庫以資濫賞越二月乙亥今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制置大使安公丙誅曦盡復四州地蜀雖按堵而蓄積蓋岌岌也

公生長於蜀洞究利病。每諭計司不爲刻覈而糴法盡復此百世不易之良法也。誠無訹小利長守此法。則宿兵不足以病蜀。而軍民交便矣舟之徃

來。州征其櫓片雜稅錢開禧用兵。始罷兵觧復故。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五千九百四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