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樂大典/卷170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萬六千八百四十二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七千八十四
卷之一萬七千八十五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七千八十四 十三嘯

國朝宗廟

太廟四代各為一廟皆南向門各設二十四戟周圍有墻南為正門一神廚五間在墻外東南

德祖玄皇帝居中

懿祖恆皇帝居東第一廟熈祖裕皇帝居西第一廟

仁祖淳皇帝居東第二廟一時享先用四時孟月今春用清明日享於

各廟夏用端午 日秋用七月十五日冬用冬至日奉迎各廟神主合祭於

髙祖廟。歲除率百官朝

祖合祭於髙祖廟。

一每月薦新用所有時新之物。一禮噐。用潔淨白磁噐。仍有案卓陳設。

一每廟設龍床一。銷金黃羅帳一。錦褥一。紵絲褥一 。絹褥一金交椅二。上用織金褡座座褥

一寳𠕋案各二。藉以錦褥大明集禮廟制

四祖各別立廟。德祖居中

懿祖居東第一廟。熈祖居西第一廟

仁祖居東第二廟。皆南向每廟中奉神主東西兩夾室兩廡三門。門設二十四戟外為都宮正門之南別為齋房五十間北向門之東為神廚及庫各五間。

存心録

宗廟之圖

{{{caption}}}

大明集禮

廟制圖

{{{caption}}}







太廟特祭圖

{{{caption}}}

太廟祫祭圖

諸司職掌

太廟圖

{{{caption}}}







祭祀禮儀

太廟圖

{{{caption}}}

廟號大明集禮追尊祖廟洪武元年正月四日追尊

髙祖為玄皇帝廟號德祖

曾祖為恆皇帝廟號懿祖。

祖考為裕皇帝廟號熈祖

考為淳皇帝。廟號仁祖。洪武三十五年月日祔

孝慈皇后馬氏於廟永樂元年六月日上尊謚追尊太祖皇帝為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啓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髙皇帝。

孝慈皇后為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髙皇后。𠕋寳存心録

四廟𠕋寳制𠕋珉玉為簡長一尺二寸闊一寸二分簡數從文之多少。

聯𠕋用金繩首尾結帶𠕋前後四簡。刻龍鏤金若捧護之狀

籍𠕋用錦褥覆𠕋用紅羅銷金帕。

𠕋匣長廣取容𠕋塗以未漆金裝龍鳳寳以玉為之闊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篆文盤龍紐髙二寸四分五釐。厚

一寸五分五釐。竅徑一寸繫寳用錦綬裹以紅錦加緋羅銷金帕納於小盝外用大盝。

四廟𠕋文德祖玄皇帝𠕋文。維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

孝玄孫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臣聞尊敬

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者傅之於子孫子孫有天下者追尊於祖父此古今之通義

也臣遇天下兵起躬被甲冑調度師張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廣。皆

祖宗之庇也諸臣庶推臣為皇帝先世考妣未有稱號謹上

皇髙祖考府君尊號曰玄皇帝廟號

德祖伏惟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

玄皇后𠕋文同前謹上皇髙祖妣尊號曰

玄皇后伏惟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

懿祖恆皇帝𠕋文維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孝曾孫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

上言同前謹上皇曾祖考府君尊號曰

恆皇帝。廟號懿祖伏惟

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恆皇后𠕋文同前謹上

皇曾祖妣尊號曰恆皇后。伏惟

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熈祖裕皇帝𠕋文維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

孝孫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同前謹上

皇祖考府君尊號曰裕皇帝廟號

熈祖伏惟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

裕皇后𠕋文同前謹上皇祖妣王氏尊號曰

裕皇后伏惟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

仁祖淳皇帝𠕋文維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孝子嗣皇帝臣某再拜稽前

上言。同前。謹上皇考府君尊號曰

淳皇帝廟號仁祖。伏惟

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淳皇后𠕋文同前。謹上

皇妣陳氏尊號曰淳皇后。伏惟

英𠁊鑒此孝思謹言。祝存心録祝文

時享。洪武元年四月七日。惟我祖宗積德於世茂子孫於天地之間今以家為國建廟於京以序昭穆。謹率諸

執事。以四時之祀為大禮之常。茲當孟夏敬奉明薦伏惟昭裕鑒此永思。尚享。

時享七月二十九日時維孟秋禮嚴祫祭茲為君父時在汴京經畧中夏不及躬致孝誠乃命臣某謹以牲醴庶品恭詣

太廟以伸追慕之情尚享時享十月四日時維孟冬禮嚴祫祭茲為

君父巡幸北京不及躬致孝忱乃命臣某謹以牲醴庶品恭詣太廟以伸追慕之情尚享

時享洪武二年正月十二日時維孟春禮嚴特享謹以牲醴庶品恭詣德祖之廟以伸追慕之情尚享

懿祖熈祖

仁祖三廟文俱同大明集禮祝板用粹木長一尺二寸闊九寸厚一分用楮𥿄冒之祝文

曰惟某年某月某日孝玄孫皇帝臣某謹昭告於皇髙祖玄皇帝

皇髙祖妣玄皇后下文同前存心録諸司職掌一祝文維洪武某年某月日

孝玄孫皇帝敢昭告於髙曾祖考四廟太皇太后時維孟春夏秋冬禮嚴祭祀謹以牲醴庶品。用伸

追慕之情尚享一歲暮祝文時當歲暮明旦新正謹率群臣以牲醴庶品恭詣

太廟用伸追慕之情尚享禮物祭器存心録

太廟禮物。幣用白祝版牲犢一羊一豕一五齊。汎齊。醴齋盎齊醍齊沈齊三酒昔酒事酒清酒黍稷。

稻粱肉羹大羹鹽槀魚棗粟榛菱芡。鹿脯。黑餠白餠糗餌粉餈韭𦵔醓醢菁𦵔鹿醢芹𦵔兎

醢筍𦵔。魚醢脾析𦵔豚拍𩛆食糝食各廟同。祭器。香爐。花瓶燭臺爵坫盤沙池酒尊杓。篚箱。

盥盆。簠。用磁器。簋用磁器。籩用磁器豆用磁器。帨巾。羃巾拭爵巾。香盒。牲匣香架

大明集禮幣用白繒。長一丈八尺牲每廟用犢一羊一豕一酒齊倣周制用新舊酷以備五齊三酒五齊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

四曰醍齊五曰沈齊三酒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粢盛。以親耕籍田黍稷稻粱之類為之

祭器每廟籩十二豆十二簠二簋二㽅三鉶三。尊實彛二加勺籩實以鹽槀魚棗粟榛菱芡鹿脯。白餠。黑餠糗餌。粉糍豆實以韭𦵔。醓醢菁𦵔鹿

醢芹𦵔兔醢筍𦵔魚醢脾析豚拍豚食糝食簠簋實以黍。稷。稻。粱。登實以大羹鉶實以肉𡙡

太常祭禮太廟一歲五享春夏秋冬歲暮犠牲犢六隻。內一隻昨羊五腔。豕五

隻上項犠牲上滁九十日祭器籩豆簠簋碟一百四十和𡙡碗一十二雙尊六。罍沈二。

爵二十三酒盞十八凡遇正祭預差齋郎洗滌祭噐牲匣等物。祭祀禮儀祭噐禮物數

德祖犢一羊一豕一大羹二。和羹二籩十二豆十二簠簋各二帛二白色奉先制帛

懿祖熈祖

仁祖陳設同上殿之東設西向酒尊三金爵八。磁爵十六殿之西設東向祝文一帛四篚

親王神位設於東廡犢一羊一豕一大羹二和羹四籩十二豆十二簠簋各二酒尊三設於東廡南北向酒盞十八。帛二白

色展親制帛爵六同帛設於酒尊所。祝文一與酒尊相對廟庭配享功臣八位設於西廡每位用羊一。豕一籩二豆二

和羹一簠簋各一帛一白色設於酒尊所報功制帛共八篚共設酒尊三西廡南北向爵二十四同帛設於酒尊所祝一與酒尊相對

冠服存心録冠服皇帝服袞冕十二章

皇太子服袞冕九章陪祀官服法服執事官服法服職掌人員大明集禮職掌人員。設

皇帝大次皇太子幙次官二人灑掃廟內外官一人設燎官二人設

御位東宮位官二人設文武陪享諸執事版位官一人設省牲位並宰牲割牲官二人宰牲十人掌鼎鑊視濯溉官一人協律郎一人舞士一人樂生

六十二人舞生一百二十八人撰祝書祝官各一人讀祝兼奉祝官一人。導駕奏禮官六人導引

皇太子官四人引文武兩班陪享官四人糾儀御史二人賛禮二人承傳二人司罍洗奉一人進巾官一人司爵洗酌水官一人進巾官一人司尊

官一人執爵官四人捧幣官四人司香官四人掌祭徹豆官八人啓幄內史四人進饌官六人舉俎齋郎十二人進福酒官一人進俎官二人授胙

執事官一人




陳設存心録

太廟陳設圖

{{{caption}}}

各廟圖

樂圖

{{{caption}}}







舞圖

{{{caption}}}








樂協律郎一人幞頭紫羅公服荔枝帶皂靴。手執麾憣。樂生六十二人服緋袍展腳幞頭革帶皂靴樂器編鍾編磬琴瑟。搏拊

敔祝塤篪蕭橫笛應皷笙舞舞士一人幞頭紫羅公服荔枝帶皂靴手執節舞生一百二十八

人文舞六十四人引舞二人各執羽籥服紫袍展腳幞頭革帶。皂靴。舞生六十二人服紫袍展腳幞頭革帶皂靴各執羽籥武生六十四

人引舞二人各執干戚。服紫袍展腳幞頭革帶皂靴舞生六十二人。服紫袍展腳幞頭革帶皂靴各執干戚




諸司職掌

太廟親王配享陳設同但無糗餌粉餈食𩛆糝食

{{{caption}}}







功臣

十哲每位

{{{caption}}}





兩廡配享每壇

{{{caption}}}








祭祀禮儀太廟正位陳設圖同前諸司職掌

親王壇陳設圖

{{{caption}}}






功臣壇陳設圖

{{{caption}}}

樂圖

{{{caption}}}{{{caption}}}









祭祀儀注存心録禮儀註。齋戒。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陪祭官執事官齋一日省牲。前期一日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太常博士太常𡖖引皇帝至省牲位執事官牽牲省訖牽牲詣廚太常𡖖奏請詣神廚請視鼎鑊。請

視滌溉畢遂烹牲正祭享日清晨皇子奉迎各廟

神主至髙祖廟。各置於座。籩豆牲俎各陳於位前。

車駕至大次太常𡖖奏請中嚴。皇帝服袞冕太常𡖖奏外辦引

皇帝自左南門入就位北向立。安神。協律郎奏泰和之曲典儀唱請行禮。太常𡖖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典儀唱衆官再拜傳賛

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奠幣行初獻禮典儀唱奠幣行初獻禮。執事官捧幣立於酒尊所太常𡖖奏請詣盥洗位。搢圭盥手。帨手出圭請詣爵

洗位。搢圭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圭請詣酒尊所搢圭受爵。司尊者舉羃酌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出圭請詣

髙祖神位前協律郎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太常𡖖奏跪搢圭上香上香三上香。執事官以幣西向跪進。

皇帝受幣興奠於神位前出圭復位奏跪搢圭進爵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出圭。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請詣

各神位前如前儀訖請復位太常𡖖奏跪讀祝讀祝官取祝板跪讀訖就拜興平身鞠躬拜興。拜興。平身。亞獻典儀唱行亞獻禮各掌祭官斟酒於

爵。協律郎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終獻典儀唱行終獻禮。各掌祭官斟酒於爵協律郎奏熈和之曲文德之舞。

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飲福典儀唱飲福受胙。太常𡖖奏請詣飲福位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跪搢圭。進爵祭酒少許。飲福酒以爵置於

坫。進胙受胙以授左右出圭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請復位。徹豆。典儀唱徹豆。協律郎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各徹豆。太常𡖖奏

上位飲福受胙免拜。典儀唱陪享官皆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辭神。協律郎奏安和之曲。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典儀唱在位官

皆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興儀唱讀祝官奉祝。掌祭官奉幣。各詣燎位。望燎。與儀唱望燎。各掌祭官取各位祝幣焚於殿陛前。

皇子奉神主還各廟。典儀唱禮畢。太常𡖖奏禮畢。大常博士。太常𡖖。引

皇帝還大次解嚴。各廟禮儀注齋戒。

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執事官陪享官並齋一日。省牲。前期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太常博士太常𡖖引

皇帝至省牲位執事官牽牲省訖牽牲詣廚太常𡖖奏請詣神廚。請祝鼎鑊請視滌溉畢遂烹牲正祭享日清晨。籩豆牲爼陳於神座前。

車駕至大次太常𡖖請中嚴皇帝服袞冕太常𡖖奏外辦引

皇帝自左南門入詣第一廟就位北向立安神協律郎奏泰和之曲。典儀唱請行禮。太常𡖖奏

有司謹具請行事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典儀唱衆官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奠幣行初獻禮。典儀唱奠幣行初獻禮。太常

𡖖奏請詣盥洗位搢圭盥手帨手出圭請詣爵洗位搢圭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圭請詣酒尊所搢圭受爵司尊者舉羃酌醴齊以爵授

執事者出圭請詣神位前協律郎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太常𡖖奏跪搢圭上香上香三上香執

事者以幣東向跪進皇帝受幣興奠於神位前出圭復位奏跪搢圭進爵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出

圭太常𡖖奏讀祝讀祝官取祝板於神右東向跪讀訖就拜興平身鞠躬拜興拜興。平身亞獻典儀唱行亞獻禮各掌祭官斟酒於爵協律郎

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終獻典儀唱行終獻禮各掌祭官斟酒於爵協律郎奏熈和之曲文德之舞太常𡖖奏

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飲福典儀唱飲福受胙太常𡖖奏請詣飲福位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跪搢圭進爵祭酒少許飲福酒以爵置於坫進胙受

胙。以授左右出圭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請復位徹豆典儀唱徹豆協律郎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各徹豆太常𡖖奏

上位飲福受胙免拜典儀唱陪享官皆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辭神。協律郎奏安和之曲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典儀唱在位官

皆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典儀唱讀祝官奉祝掌祭官奉幣各詣燎位望燎。典儀唱望燎掌祭官取祝幣焚於殿陛前典儀唱禮畢

太常𡖖奏禮畢太常博士太常𡖖。引皇帝詣

各廟行禮並如第一廟儀訖太常博士太常𡖖引皇帝還大次解嚴

大明集禮祭祀儀注時享用四孟月惟孟春持祭於廟。其夏秋冬則合祭髙祖廟歲除復率百官朝

祖合祭於髙祖廟朔望祭朔祭各廟共用羊一豕一各用籩八豆八簠二簋二。登二。

鉶二。酒尊三及常鐉鵞𡙡飯用祝文行禮官服法服望祭止用常饌酒果鵝湯飯行禮官服常服薦新月薦用所有時新之物正月薦韭薺生

菜鷄子鴨子二月冰芹臺菜蔞蒿子鵞三月新茶筍鯉魚鮆魚四月櫻桃。梅杏鰣魚雉五月新麥桃李來禽黃瓜嫩鷄六月蓮子西瓜。甜瓜東瓜。七

月雪梨蒲萄紅棗菱八月新米藕芡茭白薑鱖魚九月紅小豆栗橙柿蠏鯿魚十月木瓜柑橘蘆菔兎鴈十一月蕎麥甘蔗天鵞鷀䳓十二月菠菜

芥菜白魚鯽魚告祭齋戒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陪祀官執事官齋三日省牲前期一日設省牲

位於廟南門外。皇帝服皮弁服。

乘興出宮。導引侍從如常儀。皇帝詣大次。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

皇帝至省牲位南面立執事官牽牲自東行過御前省訖。牽牲詣神廚太常𡖖奏請詣神廚。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至神廚。太

常𡖖奏請視鼎鑊請視滌溉畢。遂烹牲。執事以豆取毛血導駕官太常𡖖

皇帝還齋官。陳設。祭前一日。陳設齋次饌室。每廟用十二籩於

神位之左。十二豆於神位之右。俱為三行。簠簋各二。於籩豆之間鉶三。㽅三。爼三。各陳於簠簋之前。

香燭案於爼前。爵坫沙池於香案之前。祝版於神位之右。盥洗位於殿陛之東。爵洗位於殿東門之前。酒尊位於爵洗位之北。

幣篚位於尊北。宮懸位於庭中。樂生位於前。舞生位於後。御位於廟庭之中。及香案之前。

皇太子位於廟庭御位之南。文東武西。導

駕及奏禮六人位於御位之左右稍前。東西相向。御史二人位於殿陛之下。典儀位於御史之南。俱

東西相向承傳位於陪祭官之北稍後東西相向。陪祭文武官引班四人位於文。武官之東西稍後。協律郎二人位於樂懸之東西。啓幄內官位於

神位旁之右。讀祝位於神位前之右。司盥洗執事位於盥洗位之後。司爵洗執事及執爵執事位於爵

洗之後。司酒尊執事位於酒尊位之後。捧幣執事位於幣篚之後。望燎位於殿庭之南

鑾輿出宮。詳見郊天篇正祭享日清晨太常少𡖖率執事者各實尊罍籩豆㽅鉶簠簋篚帛於案祝版於

神位之右內使監令升殿舉神幄樂生舞生入就位。執事及陪祭官入就位。太常𡖖奏中嚴

皇帝服袞冕太常𡖖奏外辦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皇帝自左南門入就位北向立安神賛禮唱迎神協律郎舉麾俛伏跪奏泰和

之曲。樂止。賛禮唱請行禮。太常𡖖奏有司謹具請行事。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皇帝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雲皇太子以下在位陪祭官皆再拜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皇太子以下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初獻。賛禮唱奠帛行初獻禮。太常鄉奏請詣盥洗位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

皇帝至盥洗位太常𡖖奏搢圭。皇帝搢圭。執事者奉進巾。太常𡖖奏盥手帨手出圭。

皇帝盥手帨手。出圭。太常𡖖奏請詣爵洗位。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皇帝至爵洗位太常𡖖奏搢圭。

皇帝搢圭。執爵官以爵進。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

皇帝滌爵拭爵以爵授執爵官。太常𡖖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請詣酒尊所。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

皇帝至酒尊所。太常𡖖奏搢圭皇帝搢圭。執爵官以爵進

皇帝受爵。司尊者舉羃酌尊之醴齊。皇帝以爵授執事者。太常𡖖奏出圭。

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請詣神位前。執爵者奉爵。司帛者奉帛從行。協律郎舉麾俛伏跪奏壽和之曲。武功

之舞。導駕官同太常𡖖前導引皇帝至

神位前。太常𡖖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詣案奉香跪進於

皇帝之左。太常𡖖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奉帛官以帛西向跪進於

皇帝之右。皇帝受帛奠於

神位前。太常𡖖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跪搢圭

皇帝跪搢圭太常𡖖奉爵跪進於皇帝之右。

皇帝受爵。太常𡖖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訖。樂舞止太常𡖖奏出圭。

皇帝出圭。讀祝官取祝版於神位右跪讀訖。樂舞作。太常𡖖奏俛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皇帝俛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舞止太常𡖖奏復位導駕官同太常𡖖前導。

皇帝復位。亞獻賛禮唱行亞獻禮。請詣爵洗伍。太常𡖖奏搢圭。皇帝搢圭。執爵官以爵進。

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皇帝滌爵。拭爵。以爵授執爵官。太常𡖖奏出圭。

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請詣酒尊所。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皇帝至酒尊所。太常𡖖奏搢圭。

皇帝搢圭。執爵官以爵進。皇帝受爵。司尊者舉羃酌尊之醴。齊。

皇帝以爵授執爵官。太常𡖖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請詣

神位前。執爵官從行。協律郎俛伏跪舉麾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

皇帝至神位前。太常𡖖奏請搢圭。

皇帝跪搢圭。執爵官奉爵跪進於皇帝之右。

皇帝受爵。太常𡖖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𡖖奏出圭。

皇帝出圭。奏俛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舞止。太常𡖖奏復位。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

皇帝復位終獻。賛禮唱行終獻禮。太常𡖖奏行終獻禮。請詣爵洗位導駕官司太常𡖖導引

皇帝至爵洗位。太常𡖖奏搢圭。皇帝搢圭。執爵官以爵進。

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皇帝滌爵拭爵以爵授執爵官太常𡖖奏出圭

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請詣酒尊所導駕官同太常𡖖導引皇帝至酒尊所太常𡖖奏搢圭

皇帝搢圭。執爵官以爵進皇帝受爵司尊者舉羃酌尊之齊

皇帝以爵授執爵官太常𡖖奏請詣神位前執爵官從行協律郎俛伏跪舉麾奏熈和之曲文德之舞導駕官同

太常𡖖導引皇帝至

神位前太常𡖖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執爵官奉爵跪進於

皇帝之右皇帝受爵飲福酒卒爵以爵授執事者奉胙官奉跪進於

皇帝之右皇帝受胙以授執事者太常𡖖奏出圭

皇帝出圭。太常𡖖奏俛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皇帝俛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奏請復位導駕官同太常𡖖前導

皇帝復位。徹豆賛禮唱徹豆協律郎俛伏跪舉麾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各徹豆。樂止。賛禮唱賜胙太常𡖖奏

皇帝飲福受胙免拜。賛禮唱皇太子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皇太子以下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辭神賛禮唱辭神。協律郎俛伏舉麾奏安和之曲。太常𡖖奏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皇帝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皇太子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傳賛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皇太子以下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賛禮唱祝人取祝幣人取幣詣望燎位。讀祝官取祝奉幣官取幣至燎所賛禮唱望燎。太常𡖖奏請詣望燎

位。導駕同太常𡖖前導皇帝至望燎位賛禮唱可燎東西面各二人以炬燎火柴半燎。賛禮唱禮畢太

常𡖖奏禮畢導駕官同太常𡖖前導引皇帝還大次。觧嚴鑾輿還宮其儀如來儀大樂皷吹振作。

朔祭儀前期署官灑掃廟室內外設太常𡖖拜位於丹墀中道之西南北向。內使監官及預祭官位於其後北向。設盥洗位於拜位之西北。設酒

尊所於殿內之東。陳籩八於神位之右豆八於神位之左。簠二。簋一。㽅二鉶二於籩豆間。爼二。於籩豆之前至日鍾鳴後。直廟官開廟門。太常司官

一同內使監官帥執事者實籩豆簠簋㽅鉶酒尊牲饌直廟內使啓積訖。引禮官引太常𡖖內使監官預祭官。各服法服入就位。賛禮唱鞠躬。拜興。

拜興。平身。太常𡖖以下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請行禮。引禮官詣太常𡖖前請行禮。引太常𡖖詣盥洗位引禮唱搢笏。太常𡖖搢笏。引禮唱

盥手。司盥洗者酌水。太常𡖖盥手訖。引禮唱悅手。司巾者以巾進。太常𡖖拭手。引禮唱出笏。太常𡖖出笏。至爵洗位。引禮唱搢笏。太常𡖖搢笏執爵

者以爵進。引禮唱受爵。大常𡖖受爵。引禮唱滌爵。司爵洗者酌水。太常𡖖滌爵。引禮唱拭爵。太常𡖖拭爵。以爵授執爵者。引禮唱出笏。太常𡖖出笏。次

引太常𡖖升自西階。由西門入。詣酒尊所。執爵者以爵進。太常𡖖受爵。司尊者舉羃酌酒訖太常𡖖以爵授執爵者。賛禮唱請詣

神位前。引禮官引太常𡖖至神位前。唱跪。太常𡖖少前跪。司香者取香跪進於太常𡖖之左。引禮唱上香。上

香。三上香。太常𡖖上香。上香。三上香。引禮唱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𡖖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訖。讀祝者取祝版跪讀於

神座之右。讀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稍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俯伏興平身。少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復位。引禮官引太常𡖖由西門出。

復位少立。賛禮唱徹豆。執事徹豆訖。賛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內使監官以下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焚祝。讀祝者捧祝前行。引

禮官引太常𡖖以下詣焚祝所。焚訖。賛禮唱禮畢。直廟內使䧟櫝。引禮官引太常𡖖以下出闔廟門。各廟儀同。

望日祭儀。前期。署官灑掃廟室內外。太常司備供祭品物於神廚。設太常𡖖拜位於丹墀中道之西南北向。內使監官並預祭官位於其後北向。

至日鍾鳴後。直廟官闢廟門。太常司官一同內使監官陳設湯餠蔬饌。燃香燭。直廟內使啓櫝訖。引禮官引太常𡖖。內使監官。及預祭官。各服常服

就拜位。賛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以下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引禮官引太常𡖖以下詣焚楮幣所。焚楮幣訖。賛禮唱禮畢。內使䧟櫝。引

禮官引太常𡖖以下出闔廟門各廟儀同又朔望祭。今在奉先殿。羊一。豖一。分體而祭。用金噐。每室署二卓。每卓時果五般。案酒五般。鵞

湯粳米飯。皇帝行五拜之禮。內官自賛禮。薦新儀。前期。署官灑掃廟室內外。設太常

𡖖拜位於丹墀中道之西南北向。內使監官及預祭官位於其後北向。至日鍾鳴後。直廟官闢廟門。太常司官一同內使監官陳設時新之物。並酒

果常饌鵞湯飯於各廟神位前。直廟內使啓櫝訖。引禮官引太常𡖖。內使監官。及預祭官。各服常服入就

位。賛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以下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請行禮。引禮官引太常𡖖至

神位前。唱跪。太常𡖖少前跪。司香者取香跪進於太常𡖖之左。引禮唱上香。上香。三上香。太常𡖖上香。上香。三上香訖。唱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司酒以

爵授太常𡖖斟酒。太常𡖖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引禮唱俯伏興。平身。少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俯伏興。平身。少後。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

禮唱復位。引禮官引太常𡖖由西門出。復位少立。賛禮唱徹豆。執事者於神位前徹豆訖。賛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太常𡖖以下俱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引禮引太常𡖖以下詣焚楮幣所。焚訖。賛禮唱禮畢。直廟內使䧟櫝。引禮引太常𡖖以下出。闔廟門。各廟儀同。又薦新今在

奉先殿。每月按定到品物。或初二。初三。初四。用鵞湯粳米飯。時果五般。案酒五般。以品物赴光祿寺。菓薦生。物薦熟。遣官奏告。前期告官及陪祀官

執事官齋三日。散齋二日。宿於公廨。致齋一日於祭所。前一日。署官灑掃廟室內外。設告官拜位於廟庭之中北向。陪祭官位於告官之南北向。賛

禮二人位於告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設盥洗位於殿陛下之東。爵洗位於殿東門之前。酒尊位於爵洗位之北。幣篚位於尊北。又設司尊司爵洗

司盥洗執爵位各於其所。其日清晨鍾鳴後。直廟官闢廟門。執事官陳設幣帛肉脯。實酒尊。燃香燭。設祝版於

神位之右。直廟內使啓櫝訖。賛引引告祭官。陪位官。各服法服。入就拜位。皆北向立。賛禮唱行禮。引禮詣告官前曰。有司謹具請行事。賛禮唱鞠躬。拜興。

拜興。平身。告官及陪祭官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奠幣。賛引引告官詣盥洗位。唱搢笏告官搢笏。唱盥手。司盥者酌水。告官盥洗訖。賛帨手。

司巾者以巾進。告官悅手訖。賛引唱出笏。告官出笏。賛引唱請詣神位前。司幣者捧幣從行。賛引引至

神位前。唱跪。搢笏。告官跪搢笏。唱上香。上香。三上香。司香取香於案。東面跪進於告官之左。告官上香。上香。三上香訖。司幣者取幣於篚。西面跪進於告官

之右。告官受幣。奠於神位前。賛引唱出笏。告官出笏。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告官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賛引引告官復位少立賛禮唱酌獻賛引引告官詣爵洗位唱搢笏告官搢笏。執爵官以爵進。唱受爵告官受爵唱滌爵。司盥者酌水。滌爵訖唱

拭爵。司帨巾者以巾進。告官拭爵訖。以爵授執爵者。賛引唱出笏告官出笏。賛引唱請詣酒尊所。引至酒尊所。唱搢笏。告官搢笏。執爵者以爵進。告

官受爵。司尊者舉羃酌酒。以爵授執爵者。賛引唱出笏。告官出笏賛引唱請詣

神位前。賛引唱跪。搢笏。告官跪搢笏。執爵者以爵跪進於告官之右。告官受爵賛引唱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告官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於坫賛引唱

出笏。告官出笏讀祝官取祝版於神位之右。面跪讀祝文訖。賛引唱俯伏興。平身。稍後。告官俯伏興。平身。稍後。

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告官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賛禮唱望燎。讀祝官取祝。捧幣者取幣。詣燎所。賛引引告官至望燎位南向立。賛禮唱禮畢。直廟

內使䧟神櫝訖。賛引引告官及在位者以次出。闔廟門。獻新儀。凡遇四方別進新物在月薦之外者。太常𡖖奉

㫖。與內使監官各常服捧獻於太廟。是日先報直廟內使闢廟戶。燃香燭。啓

神櫝。太常𡖖捧獻於德祖玄皇帝神位前。內使監官捧獻於

德祖玄皇后神位前。不行禮。獻畢。內使䧟櫝。各廟儀同。諸司職掌時享

太廟。一齋戒。凡齋戒。前一日太常司官宿於本司。次日具本奏。致齋三日。次日進銅人。一省牲。牛九。羊八。山羊十。豕十九。鹿一兔四。

凡正祭前一日。太常司官奏明日與光祿司官省牲。至次日省牲畢。同復命。一。正祭陳設。

皇髙祖前犢一。羊一。豕一。登二。鉶二。籩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帛二。白色奉先制帛。

皇曾祖陳設同。皇祖陳設同。

皇考陳設同共設酒尊三。金爵八。磁爵十六。篚四於殿東。設祝文案於殿西。

親王配享四壇共二十一位。第一壇。犢一。羊一。豕一。登二。鉶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二。展親制帛爵六。第二壇。犢一

羊一。豕一。登六。鉶六。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六。展親制帛爵十八。第三壇。陳設與二壇同。第四壇。犢一。羊一。豕

一。登七。鉶七。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七。爵二十一。共設酒尊三於殿東南北向。篚四。功臣配享十壇。各壇羊一。豕一

鉶一。籩豆各二。帛一報功制帛。簠簋各一爵三。篚一。共設酒尊三於殿西南北向。一儀注。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

其事。導引官導引皇帝至御位。內賛奏就位。典儀奏迎神。奏樂。樂止內賛奏四拜。百官同。典儀唱

奠帛行初獻禮。奏樂。執事官各捧帛。金爵受酒獻於神御前。讀祝官取祝跪於

神御右。內賛奏跪。典儀唱讀祝。讀祝訖。進於神御前。內賛奏俯伏興。平身。百官同。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執事官各以磁爵

受酒獻於神御前。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儀同亞獻。樂止。太常司𡖖進立殿東西向。唱賜

福胙。光祿司官捧福酒胙自神御前中門左出至

皇帝前。內賛奏跪。搢圭光祿司官以福酒跪進內賛奏飲福酒。光祿司官以胙跪進。內賛奏受胙。出圭。俯伏興。平身。內賛奏四拜百官同典儀唱徹饌奏樂

執事官徹饌樂止太常𡖖詣神御前跪奏禮畢請還宮奏樂內賛奏四拜。百官同樂止。典儀唱讀祝官捧祝

進帛官捧帛。各詣燎位。奏樂內賛奏禮畢。太常祭禮齋戒。正祭四日前。太常司官宿於本司。次日具奏本奏

間。致齋三日。百官致齋一日。省牲。正祭前二日。與同光祿司官奏間明日省牲。至次日清晨詣本壇宰牲所省牲訖。復

命。正祭。陳設正殿

德祖。犢一。羊一。豕一。登二。鉶二。籩十二。豆十二。簠簋各二。帛二。白色。奉先制帛

懿祖。熈祖。

仁祖。陳設同上共設酒尊三於殿之東。西向。金爵八。磁爵十六。各設於酒尊所祝文一。帛四篚。

東廡親王神位。犢一。羊一豕一登二。鉶四。籩十二豆十二簠

簋各二。帛二白色展親制帛爵六酒盞十八。共設酒尊三於東廡之南。北向。帛篚一。祝文一。

西廡配享功臣九位。惟春秋二祭每一位羊一。豕一籩二豆二。鉶一。簠簋各一帛一白色報功制帛共設酒尊三設於西廡之

南。北向。帛九篚。爵二十七。祝文一。儀注。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導

駕官導皇帝至盥洗位。奏詣盥洗位。搢圭。盥手訖奏出圭。內賛導引

皇帝入殿奏就位。典儀唱迎神。協律郎舉麾奏樂。樂止。內賛奏四拜百官同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協律郎舉麾奏樂內官以金爵受酒並捧帛至各

神御前。內賛奏詣德祖御前。搢圭。內官以帛跪進奠訖。內官以爵跪進。內賛奏獻爵。次爵同。奏

出圭。詣懿祖御前。

熈祖御前。仁祖御前。並同上儀畢。奏詣讀祝位。跪樂止賛讀祝。讀祝官取祝讀於

神御之右。訖內賛奏俯伏興。平身。百官同內賛奏復位。典儀唱亞獻禮。協律郎舉麾奏樂。內官以磁爵受酒獻於各

神御前。樂止。典儀唱終獻禮。同亞獻儀樂止典儀唱飲福受胙。內賛奏詣飲福位。跪。搢圭。光祿司官以爵跪進於

皇帝之右。內賛奏飲福酒。訖。光祿司官以胙進。內賛奏受胙。訖奏出圭。俯伏。興。平身。復位。奏四拜。百官同。典儀唱徹饌。協律郎舉麾奏樂。內

官各詣神御前徹饌。典儀唱還宮。協律郎舉麾奏樂。內賛奏四拜百官同。典儀唱讀

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各詣燎位。望燎。內賛奏詣望燎位。樂止。奏禮畢。親王。內官行禮。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賛引引內官至盥洗所。賛詣盥

洗所。搢笏。洗手訖。賛出笏。賛就位。四拜。執事者以爵受酒。賛引賛詣神位前。搢笏執事者以帛進。奠訖。執事者以爵進。賛引賛獻爵。訖。賛出笏。

詣讀祝所。跪。讀祝訖俯伏。興。平身。復位典儀唱亞獻禮。執事官以爵受酒各獻於

神位前。典儀唱終獻禮。儀同前。典儀唱還宮。賛引賛四拜。畢。同上焚牌位祝帛。

功臣配享。都督府官行禮。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賛引引獻官至盥洗所。賛詣盥洗位。搢笏。洗手訖賛出笏。賛就位。執事官以爵受酒。賛引

賛詣神位前。搢笏。執事者以帛進。奠訖。執事者以爵進賛引賛獻爵。訖。賛出笏。

詣讀祝位。讀祝畢。賛復位。典儀唱亞獻禮。執事者以爵受酒獻於神位前。典儀唱終獻禮。儀同前。畢。同

上焚牌位祝帛。祭祀禮儀儀注一齋戒

皇帝齋三日。陪祀官執事官並齋一日。一省牲。享之前一日。設省牲位於宰牲所。導駕官服帝朝服。導引

皇帝至省牲位。齋郎黑介幘。紅窄袖袍。牽牲。內賛奏省牲。光祿𡖖領牲。遂烹牲。一正享。享之日。清晨設籩豆牲爼於神座前。

皇帝服袞冕。太常𡖖同導駕官引皇帝自左南門入至丹陛上。

皇帝脫舃。就御位。一迎神。典儀唱迎神。協律郎舉麾奏泰和之曲樂止。內賛奏四拜。一奠帛行初獻禮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內賛奏奠帛行

初獻禮詣盥洗位皇帝詣盥洗位。內賛奏搢圭。

皇帝搢圭。盥手訖。內賛奏出圭。皇帝出圭。由左南門入詣酒尊所協律郎舉麾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內賛賛

司尊者舉羃酌酒。執事官以爵受酒畢。內賛奏詣德祖玄皇帝神御前。詣前跪。搢圭。

皇帝詣前跪搢圭。執事官以帛跪進於皇帝之右。

皇帝受帛。以授執事者奠於神御前執事官以爵跪進於

皇帝之右。內賛奏獻爵。凡二。出圭。皇帝獻爵出圭內賛奏俯伏。興平身。

皇帝俯伏興。平身。內賛奏詣懿祖恆皇帝神御前同上儀。

熈祖裕皇帝神御前。執事官以帛爵跪進於左餘同上儀仁祖淳皇帝神御前。同上儀畢內賛奏詣讀祝所跪。

皇帝詣讀祝所跪。內賛賛讀祝讀祝官取祝跪讀於皇帝之左。訖內賛奏俯伏。興平身。復位。

皇帝俯伏。興。平身復位。一亞獻禮典儀唱亞獻禮。協律郎舉麾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執事官與內官各以爵受酒獻於各

神御前。畢。樂止。一終獻禮典儀唱終獻禮。同亞獻儀。樂奏熈和之曲文德之舞。樂止一飲福。典儀唱飲福受胙。內賛奏詣飲福位。

皇帝詣飲福位。內賛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執事官以爵跪進於

皇帝之右。內賛奏飲福酒。皇帝飲福酒。執事官以胙跪進於

皇帝之右。內賛奏受胙。出圭。俯伏興。平身。皇帝受胙。出圭。俯伏。興。平身。內賛奏復位。

皇帝復位。內賛奏四拜。皇帝四拜。通賛賛百官同四拜。一徹饌。典儀唱徹饌協律郎舉麾奏雍和

之曲。執事者各於神御前徹饌。樂止。一送神。典儀唱送神。協律郎舉麾奏安和之曲。內賛奏

四拜。皇帝四拜。通賛賛百官同四拜。一望燎典儀唱讀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

饌。各詣燎位。唱望燎。協律郎舉麾奏安和之曲皇帝納舃。內賛奏詣望燎位。

皇帝詣望燎位。樂止。內賛奏禮畢。皇帝收服。導駕官導引

皇帝乘步輦。大樂皷吹振作而還。樂章存心録

太廟樂章。安神。黃鍾宮慶源發祥。世德惟崇。致我眇躬。開基建功。京都之內。親廟在東。惟我子孫。

黃太姑林南黃南林林姑黃太林太南黃黃南林姑黃南姑林林姑黃太永懷祖宗。氣體則同。呼吸相通來格來從。皇靈顯融。

黃太南黃太南黃姑黃林南林林姑黃林姑太南黃奉𠕋寳。時享不用

維水有源。維木有根。先世積善。福垂後昆。𠕋寳鏤玉。德顯名尊。祗奉禮文。黃林南黃林太南黃黃南林姑林太南黃太南黃姑姑林黃林林姑黃太

仰答洪恩。姑林姑黃

進俎。時享不用。明明祖考。安神清廟。薦以牲拴。匪雲盡孝。願通神明。願成治効。此帝王之

林南黃太林南林太黃林南林黃太黃林黃太姑太林南林太林太林南道。亦祖考之教。

林太姑太黃林德祖廟初獻。黃鍾宮。

思皇髙祖。穆然深玄。其逺歷年。其神在天。尊臨太室。餘慶綿綿。歆於几筵。黃林姑黃姑林南林林姑黃太林太南黃黃南姑林南林黃林林姑黃太

有永其傳。姑林姑黃

懿祖廟初獻。黃鍾徵。思皇曾祖。清勤純古。田裡韜光。大篤其祐。佑我曾孫。弘開土宇。追逺揭虔。

林太南林黃南林太林太南林黃太黃林黃林黃太黃南林太林太南林勉遵前矩。

黃太黃林熈祖廟初獻。黃鍾宮。

維我皇祖。淑後貽謀盛德靈長與泗同流。發於孫枝明禋載修。嘉潤如海黃林姑黃林姑黃林黃太姑太姑林姑黃姑林南林姑太南黃黃南姑黃

恩何以酬。姑太南黃

仁祖廟初獻。黃鍾宮。維我皇考。既淳且仁。弗耀其身。克開嗣人。子有天下。尊歸於親。景運維新。

黃林姑黃黃太林黃姑林南林姑太南黃姑林南姑黃林南林黃太姑太則有其因。

黃南姑黃 亞獻黃鍾。

對越至親。儼然如生。其氣昭明。感格在庭。如見其形。如閭其聲。愛而敬之。黃太夾林夾林黃林南林夾太黃太南黃林夾黃林太黃南林夾林黃太

發乎中情。夾林夾黃

終獻。黃鍾徵。承則人之德。化家為國。母曰予小子。基命成績。欲報其德。昊天罔極。殷懃

林南林姑黃姑林黃林南林姑黃太姑黃太黃姑林黃林黃太南黃林南三獻。我心悅懌。

姑太南黃姑林徹豆。黃鍾宮

樂奏其肅。神其燕喜。告成於祖。亦右皇妣敬徹不遲。以終祀禮。祥光煥揚。黃林姑黃林太南黃南黃南姑姑林姑黃太南黃姑林太南黃黃南姑林

錫以嘉祉。姑林太黃

辭神。黃鍾徵。顯兮幽兮。神運無跡鸞馭逍遙。安其所適。其靈在天。其主在室。子子孫孫。

林南姑黃太南黃林林姑南林林太南黃黃南姑林林黃太姑姑林姑黃孝思無斁。

姑林黃林諸司職掌樂章初獻。

思皇先祖。耀靈於天。源衍慶流。繇髙逮玄。玄孫受命。追逺其先。明禋世崇。億萬斯年。

迎神及亞獻。終獻。徹饌還宮。並同存心録配饗功臣存心録配饗功臣。每歲春二月清明。秋七月十五日。二時

饗廟。則列功臣牌位於太廟殿庭中。每位祭品。栗。牛脯。葵𦵔。鹿醢。黍。稷。稻。梁。

羊體一。豕體一。禮儀註。享日未明一刻。布功臣神座於太廟之庭。每座各設酒罇於左。加勺羃置罇下。設饌罍於功臣神座之南堂上。

設饌訖。執事官進饌。各設於神座前。伺行禮至第四廟。亞獻將畢。賛引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酌酒。諸執事官𦔳奠者皆酌

酒於爵。賛引引獻官進詣首座前東面。三上香。奠爵。諸執事官各進奠於各神座前。讀祝訖。賛引引獻官還位。堂上徹豆訖。執事官進詣首座前徹

豆。伺送神畢。焚祝牌位於燎所。郊祀告廟祭祀禮儀一告廟。太常司預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導。從。儀

禮司整肅班行。教坊司設樂。金吾衛設兵仗於午門外。儀鸞司陳車輅。典牧所陳仗馬。儀鸞司舉

御輿。並設傘扇於輿之左右。設黃麾仗於丹墀中道之東西。設大輅於

奉天門外正中南向。儀禮司奏外辦。供奉司官跪奏服袞冕。輿。皇帝陞輿。導駕官導引

御輿至丹墀儀仗前導至奉天門外。儀禮司官跪奏請陞輅。俯伏。興。

皇帝陞大輅。文武官上馬訖。大輅進發。前金皷隊次旗仗。次百官前導。次護衛。次仗馬。次儀仗次儀禮司

官。導駕官。次將軍。次擎執內使。各分左右行。內使監官。儀鸞司官。光祿司。供奉司。扈從於

大輅之後。次旗幟。次兵仗。各後扈從。大樂皷吹前導。設而不作。駕將至

太廟。兵仗周圍於廟前。文武官下馬侍立於廟門之外。俱北向。內官詣寢殿請仁祖神主安奉於

正殿龍座。陳設酒果祝文畢。太常𡖖導駕官具祭服。導引皇帝自廟左南門入。至

丹陛上。脫舃入殿左南門。至仁祖神御前奏告。行一獻禮。畢。

皇帝納舃。導引出廟門。皇帝袞冕乗輅。儀禮司官與導駕官及百官。導從

皇帝至齋宮收服儀禮司官跪奏取㫖。勑文武官各還齋宮。

諸司職掌一告廟。凡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菓奉先殿告

仁祖配上帝

神祗。告廟祝文維洪武某年。歲次某甲子。某月某日。孝子皇帝敢昭告於

皇考仁祖淳皇帝。茲以正月某日。恭祀上帝

皇祗於大祀殿謹請皇考配

神。伏惟鑒知。謹告。

存心録郊祀告廟文。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一日。臣於今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

上帝於南郊。故先告祖考鑒知。歷代有天下者。未嘗不以祖配天。茲臣獨不敢者。以臣功業猶有

未就。政治或有闕失懼有責焉。去年上天垂誡。有聲東南。又雷火焚舟。及撃殿吻。早暮兢惕。恐無以承

上帝好生之德。故不敢輙以祖配天也。惟祖神與天通。恐上帝有問。以臣之所行敷奏

帝前。善惡無隱。惟上帝鑒之。候南郊竣事。臣當率百司恭詣殿庭告成大禮。以共享

上帝之錫福。謹告。告謝文。日當長至。陽德初升。親祀圓丘。大禮慶成。謹以犧齊庶品。用伸報謝。尚享

婚禮廟見諸司職掌廟見儀注。是日內官於奉先殿陳設牲醴祝帛訖。每廟豬一。羊一。帛二共一篚。祝共一賛引二人引

王。二人引妃。至奉先殿。詣

德祖玄皇帝皇后神御前。王在東。妃在西。賛王與妃皆兩拜。賛跪王跪妃亦跪賛搢圭。王搢圭賛進帛。執事者以帛跪進於王右賛受帛。王受帛以授執

事者賛奠帛。執事者以帛奠神御前賛進爵。執事者以爵施進於王右賛受爵。王受爵以授執事者賛獻爵。執事者以爵奠於

玄皇帝皇后前。賛再進爵。執事者以爵進賛受爵。王受爵以授執事者賛獻爵。執事者以爵奠於

玄皇帝皇后前。賛俯伏。興。王俯伏興妃亦興賛王復位。賛王與妃皆兩拜。平身。次詣懿祖皇帝皇后。

熈祖皇帝皇后。仁祖皇帝皇后。禮同上賛詣讀祝位王諸讀祝位賛跪。王跪妃亦跪讀祝訖賛

俯伏。興平身。王俯伏興平身妃亦興賛王復位。賛王與妃皆兩拜。平身賛執事者捧祝帛各詣燎所賛詣燎位。王與妃詣燎位賛禮畢。引禮引王及妃

還宮行合巹禮婚禮廟見同前諸司職掌儀注

廟見圖

{{{caption}}}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七千八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