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葆朝氣蓬勃的革命精神——記蘭考縣革委會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群眾的事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永葆朝氣蓬勃的革命精神——記蘭考縣革委會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群眾的事跡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蘭考縣革命委員會——這個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激烈搏鬥中誕生的革命政權,以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為一切行動的準則,以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大力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狠抓思想革命化,發揚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群眾的革命精神,在蘭考縣三十八萬人民的心目中,成為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無產階級革命權威的和朝氣蓬勃的戰鬥指揮部。

破私立公 狠抓思想革命化[編輯]

蘭考縣革命委員會一成立,就狠抓領導班子思想革命化。他們以「老三篇」為座右銘,破私立公,徹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觀。革委會成立的當天,他們就討論通過了《關於繼續保持艱苦奮鬥作風,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若干制度的規定》。第二天,全體委員又一起到焦裕祿同志的墓前宣誓。他們決心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無限忠於毛主席,一心為人民,一心為革命,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蘭考縣革命委員會首先狠抓了領導班子本身的階級鬥爭教育。他們認為,朝氣蓬勃的革命委員會,只有在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鬥爭中,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因此,無論開常委會,還是全體委員會,他們都認真地學習毛主席教導的:「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着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他們經常敲起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進攻的警鐘,經常分析當前階級鬥爭的新形勢、新特點,回顧有些幹部蛻化變質的歷史教訓,進一步提高了反修防變的革命自覺性。他們深有體會地說:「監獄鐐銬不可怕,筷子頭能打倒人。是徹底革命,還是半截革命,每個人都面臨着新的嚴峻考驗。」

「攢着勁變修的人很少,不知不覺變修的大有人在。」蘭考縣革命委員會的同志們,非常注意在靈魂深處爆發革命,在思想領域裡築起一道反修防變的鋼鐵長城。他們抓思想革命化,首先抓大節,但也從來不放過被人們忽視的所謂「小事」,用毛澤東思想觀察一切,分析一切,指導一切,改造一切。一次開常委會,有個革命群眾代表,穿着還沒曬乾的濕布衫來開會。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位同志前一天勞動,布衫上粘了些泥土,怕穿個「髒」布衫來開會別人笑話,就把洗過還沒曬乾的濕布衫穿來了。事情雖小,常委同志卻對照毛主席關於「最乾淨的還是工人農民,儘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的教導,把這件事提高到是不是保持勞動人民本色的高度來認識。在大家幫助下,這位同志認識到,不是自己的布衫髒了,而是自己的思想粘上了髒東西。如果不警惕,這就可能成為變顏色的開始。這件事也使常委同志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毛澤東思想的教育。

為了保持優良作風,蘭考縣革委會的同志們,學習人民解放軍的三八作風,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有了缺點和錯誤,就按照毛主席「實事求是地公開向群眾承認錯誤,並立即改正」的教導去做。去年十一月,蘭考二中要成立革命委員會。這個學校的「八·一八」革命小將,冒着風雨,步行七十多里來到縣革委會,要求批撥一點開會用的經費。縣革委會主任張欽禮同志,當時感到這是全縣第一個中等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應當給予熱情支持,就給他們批了些錢。但是,當其他常委認為這樣做不符合毛主席「要節約鬧革命」的教導後,他發現自己做錯了,就馬上在常委會上作了檢討,又向二中「八·一八」小將們檢討,還在其他會議上檢討。張欽禮同志就是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折不扣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他常說:「忠於毛主席,有了成績不翹尾巴;有了錯誤,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決改,徹底改,迅速改。」他這樣說了,也這樣作了。

蘭考縣革命委員會中的革命群眾代表把自己的艱苦樸素作風,帶到縣革命委員會裡來。縣革命委員會委員閻協崇,是一位無限忠於毛主席,一貫艱苦奮鬥的老貧農。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他教育兒女們,吃粗糧省細糧,多吃菜少吃糧,省出了二百斤小麥,留着支援越南人民。即使在縣革委會成立前,在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迫害下,他的老生兒子被折磨得皮包骨頭,他也沒有動那二百斤小麥。他說:「跟鋤地一樣,不能光鋤自己臉前那一片,周圍的草不鋤掉,你那一片也乾淨不了。不解放全世界人民,不能算勝利,看不到全世界人民,權就掌不好。」這位老貧農,把掌好無產階級政權同世界革命緊緊聯繫在一起,因而能夠高度自覺地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他頭上戴的那頂「火車頭」棉帽,又小又破,已經二十五年了。可是今年一月,當老伴給他幾元錢,叫他買頂新帽子時,他卻堅持不買。他說:「這頂帽子雖說不好,可意義大。看見它就想起了舊社會的苦,就想起了今天的甜日子。」後來他又添了幾元錢,買了五套《毛澤東選集》,留下一套自己學習,那四套分別送給了焦裕祿同志生前樹立的四個紅旗隊。閻協崇這種無限忠於毛主席的深厚階級感情和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了革命委員會的全體同志們,他們都把閻協崇當成了學習的好榜樣。

艱苦奮鬥成風 革命朝氣蓬勃[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蘭考縣革命委員會的同志們認為:革命委員會能不能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是無產階級革命派能不能掌好權、用好權的大問題。因此,縣革委會一成立,他們就遵循毛主席的教導,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黨內一小撮走資派大刮反革命經濟主義妖風所造成的財政困難。去年二月份,這個縣黨內一小撮走資派,為了挽救他們失敗的命運,大刮反革命經濟主義妖風,任意揮霍國家財產,預計年底將出現大量赤字。

面對這一嚴重問題,蘭考縣革委會認為,這是無產階級革命派同黨內一小撮走資派在經濟領域裡的階級大搏鬥。他們一方面發動廣大群眾,狠批中國赫魯曉夫及其在蘭考的代理人所推行的「物質刺激」等修正主義黑貨,徹底肅清反革命經濟主義流毒;另一方面,想各種辦法開源節流,擴大財政收入。他們堅決按照毛主席「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的指示辦事,堅持可以不用的錢,堅決不用,應該花的錢儘量少花,一切從生產出發,一切從節約出發。蘭考縣無產階級革命派,在「二月逆流」中,曾經用大麻籽葉捲起來作筆,用鍋底灰摻水當墨,寫大字報,刷大標語。縣革委會號召全縣廣大革命群眾和幹部學習和發揚這種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盡力為國家節約一滴油,一粒米,一度電,一張紙。革委會本身也處處以身作則,帶頭節約鬧革命。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奮戰,到年底,不僅彌補了財政赤字,還結餘資金達六十一萬三千元。

蘭考縣革委會的同志們,象焦裕祿同志那樣,心裡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們自己。去冬,蘭考縣革委會各辦公室、住室都沒有生火取暖。不冷嗎?隆冬天氣,怎能不冷?常委值班室茶缸里的水都結了冰。照以往的習慣,早就該生火了。但他們考慮的不是自己冷不冷,而首先考慮的是群眾生活得如何。有一天革委會辦事組一位同志,給常委值班室生了個火,革委會一位負責同志發現後說:我們穿着厚厚的棉衣,再生個火取暖,烤熱了皮肉,可就烤冷了心!常委會討論了這個問題,一致同意不生火取暖。身教勝於言教。革委會的同志不生火取暖,帶動了縣直機關、公社也都不生火取暖了。這樣,他們把原來批准給職工取暖用的五十噸煤,全部節省下來。

有一天,縣革委會一位負責同志要去鄭州開會,當時離開車時間只有十幾分鐘了,辦事組的同志要用小汽車送他,他堅決拒絕,背起背包,跑着趕車去了。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小事,但是在貧下中農心目中,卻關係到你是當官做老爺還是做人民的勤務員的大問題。正象蘭考縣的貧下中農說的那樣:「過去縣裡的走資派出門下鄉都坐小汽車,象個官老爺,和俺們不是一個心眼;現在革委會的人,下鄉自帶行李,都是地下跑,和俺們一起學習,一起勞動,真和俺們的心貼得緊啊!」

蘭考縣革委會的成員「既當『官』,又當老百姓」,和群眾滾在一起,踏踏實實做人民的「老黃牛」。縣革委會委員趙新貞,是下放到秦寨大隊的一個國家幹部,群眾稱他是「揀不出來」的幹部。意思是說,他皮膚黝黑,滿手繭子,一身粗布衣着,站在農民群眾中,誰也不能不把他當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貧下中農誇獎他說:「你看咱那老趙,說起來是縣上的委員,可他沒一點架子,和咱一塊幹活比原先還下勁,還吃苦!」趙新貞同志雖然患有慢性病,但是不管工作再勞累,睡的時間再晚,經常是天麻麻亮就起床,抓起掃帚,從街西頭掃到街東頭。革委會的同志們象焦裕祿同志那樣,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就出現在群眾面前。每當大雪大風天氣,下鄉訪貧問苦已成了他們的新習慣。

密切聯繫群眾 不斷改造自己[編輯]

只有密切地聯繫群眾,深刻地了解群眾,才能帶着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正象毛主席所教導的那樣:「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離開群眾。這樣,我們就可能知道群眾,了解群眾,同群眾一道,也就可能好好地為人民服務。」

蘭考縣革委會的同志深刻地體會到:脫離了群眾,就是離開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跟群眾貼得越緊,對毛主席就越親,按照毛澤東思想辦事的自覺性就越高。他們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千方百計地保持和加強同蘭考縣三十八萬人民魚水相依的密切聯繫。革命委員會內實行分工負責,輪流值班,親自接待群眾來訪,處理群眾來信,經常下鄉、下廠,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革委會中的革命群眾代表,除常委有時輪流值班外,都不脫離原來的學習、生產和工作崗位。

縣革委會所在地,原是一座「文廟」,日本鬼子侵占期間,是日偽縣政府;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年代,是偽專員公署。人們叫那裡是「老衙門」。如今,這裡成了縣革委會的所在地。但是有些人對這個大院存在的老看法卻還沒有改變過來。一天,有兩位農民,牽着幾隻羊,在革委會門前走來走去,問這是啥地方,叫不叫進去看看。這事正好被革委會一位負責同志碰到了。他馬上熱情地說:「這是咱縣革命委員會呀,叫看,來,我領你們進來看吧!」說着,就把這兩位農民領進了革命委員會的大院。革委會的同志們從這件事情上得到了新的啟示,又進一步採取措施:讓農代會搬進革委會院內;在革委會院內設立了群眾來訪接待室。這樣,革委會更成了貧下中農常來常往的地方,革委會也開了一條及時聽取群眾意見的渠道。

把自己置於群眾監督之下,善於接受群眾批評,是蘭考縣革委會同志們破私立公、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襲、實現思想革命化的一個重要動力。有一位革命群眾代表,被選為縣革命委員會常委後,一時產生了怕苦、怕髒的思想,參加集體勞動生產不如以前紮實了。村裡的貧下中農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就主動找着她,語重心長地說:「舊社會地主老財不把咱窮人當人看待,現在你當上了縣裡的委員,能代表咱貧下中農當家說話,這都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啊!你可得好好領着咱貧下中農抓革命促生產啊!」貧下中農的中肯幫助,句句打動了她的心。她對照毛主席的教導,回憶了當上委員後的思想變化,不禁大吃一驚。她十分感慨地說:「地位再變,勞動人民的思想可萬萬不能變啊!」從此,她除參加必要的會議外,經常在隊裡參加集體勞動。還有一個革命群眾的代表,當上委員後,一度沾染了講闊氣、鬧排場的資產階級思想。工人同志們為了幫助他去掉這種壞思想苗頭,不少人主動地同他促膝談心,向他進行階級教育。有位姓黃的老工人和他一起憶苦思甜,當他回想到小時候同母親逃荒要飯的悲慘情景時,熱淚橫流,他激動地對那位老工人說:「請你們放心啦,我永遠不會忘本。」他自覺地脫下了毛呢衣服和皮鞋,換上了普通的勞動服裝,同群眾一起狠抓革命,猛促生產。

毛主席教導我們:「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蘭考縣革委會遵照毛主席的這一偉大教導,把幹部經常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作為一個不容侵犯的制度,作為反修防變,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革命作風、實現思想革命化的一個大問題。革委會成立後,常委同志們第一次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是在毛主席十五年前視察過的許貢莊。那裡的貧下中農回憶起當時見到毛主席的動人情景,總是熱淚盈眶,感激萬分。毛主席親自訪問過的七十四歲的老貧農董憲德,對毛主席和他談話時的激動人心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當常委同志們告訴他,毛主席身體非常非常健康的時候,董憲德老大爺無比興奮地說:「毛主席身體健康,是咱全中國全世界人民的最大福氣,祝願他老人家萬壽無疆!」貧下中農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限熱愛、無限信仰、無限崇拜、無限忠誠的深厚的階級感情,深深地激勵着在場的常委們,使他們受了一次生動深刻的忠於毛主席的階級教育。

革委會有不少委員主動帶領所在地的幹部、群眾,以旺盛的革命熱情,經常積極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縣革委會委員、儀封公社呂拐大隊革委會主任陶雲彬提出「放下洋車子,扛起糞籮頭」的口號,帶頭背起糞筐,扛起鐵鍬,經常同社員一道戰鬥在田間。三月上旬的一天,公社組織春耕生產大檢查,他在人未到齊的一點空隙時間內,還要堅持在隊裡幹活,分秒必爭,一時一刻也不肯脫離集體生產勞動,經常同勞動人民滾在一起,在社會主義集體生產勞動的大熔爐里百鍊成鋼!

(原載四月十三日《河南日報》,本報有刪改) 表達式錯誤:預期外的<運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