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汀州府志/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 汀州府志
卷之二 建置
卷之三 

卷之二 建 置[編輯]

  三代封建,尚矣。秦置天下為郡縣,後世因之。然南荒去長安天末,梯航不至,重譯不通,聲教莫能訖也。迨其後,鑿山開道,平險斬荒,而土宇版章,日式廓焉。汀之建,肇於晉太康,成於唐開元,歷宋、元、明以來,屢有裁併分析,而所領之縣益多。

  國家奠定海邦,皇圖鞏固,畫疆定界,繡錯牙分。蓋本體國經野之模,以臻車書一統之盛。猗歟休哉,盡善盡美矣!志建置。

  汀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周《職方》為七閩地。春秋勾踐滅吳兼閩,為閩越地。秦為閩中郡。漢高帝五年,封無諸於閩越國。元封元年,東越王余善反,武帝遷其民江淮間,虛其地,而逃亡者,復立為冶。東漢屬會稽南部都尉。孫吳為建安郡。晉太康三年,析建安地置晉安郡,領縣八,其一曰新羅,即今汀州及龍巖地。宋泰始四年,改晉安為晉平,廢新羅等三縣,尋復故。陳隸閩州。隋改閩州為豐州,尋改為泉州,皆隸焉。唐開元十三年,改泉州為福州;二十四年,開福、撫二州山峒,置汀州(福州長史唐循忠招誘逃戶三千餘實郡中)。領縣三(長汀、黃連、龍巖)。天寶元年,改為臨汀郡,改黃連為寧化。乾元元年,復為汀州。大曆十二年,析龍巖屬漳州,以建州之沙縣來屬。光啟元年,王緒陷汀州,尋為王潮所執。乾寧間,以潮為觀察使,隸威武軍,潮歿,弟審知襲爵。晉開運元年,指揮使朱文進殺審知子延曦而自立,以許文縝來守。先是延曦弟延政據建州(偽號殷),至是遣兵攻朱氏,文縝懼,以州降。開運二年,地入南唐,割沙縣歸劍州。宋開寶元年,滅江南而有其地。太平興國三年,復隸威武軍。雍熙二年,隸福建路。淳化五年,析長汀地,益上杭、武平二場並升為縣,領縣四。元符二年,析長汀、寧化地,置清流縣,領縣五。紹興三年,升長汀之蓮城堡為縣,領縣六。景炎二年,元兵克汀州,黃棄疾以城降。至元十五年,升為汀州路,隸福建行中書省,改蓮城為連城。以後,或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十六年,復隸福建。明洪武元年,擒元行省參知政事陳有定,改路為府,屬福建布政使司。成化六年,以清流之明溪鎮為歸化縣,析將樂、沙縣、寧化地以益之,領縣七。十四年,析上杭地置永定縣,領縣八。國朝因之,附郭曰長汀,外七縣曰寧化、曰清流、曰歸化、曰連城、曰上杭、曰武平、曰永定。

  長汀縣 附郭峒本晉新羅地,屬晉安郡。唐開元二十四年,開山洞,置汀州於新羅故城,東置長汀縣,為汀州治所,後遷東坊口(去今治北五里),大曆四年,遷白石鄉(去府城南二百步即今治),在宋為衣錦鄉(通志以為宋又遷衣錦鄉者非),元、明仍舊,國朝因之。

  寧化縣 在府城東北,本晉綏城地(舊志作新羅者誤)。唐乾封二年,析置黃連鎮,界福、撫二州間;開元十三年,因居民羅令紀請升鎮為縣,二十四年(縣誌作二十六年),開山峒置汀州,因屬焉(按寧化志,十三年升黃連鎮為縣,則未置州時已有此縣矣,省志二十四年升鎮為縣者誤)。天寶元年改為寧化。梁同光三年,遷鎮西之行篠窩(即今治)。宋、元、明仍舊,國朝因之。

  清流縣 在府城東北,本長汀、寧化二縣地,寧化縣東麻倉團里,舊有清流驛,宋元符元年,提刑王祖道請置縣,紹定中廢,元復置,明仍舊,國朝因之。

  歸化縣 在府城東,本清流明溪鎮地。明成化六年,同知程熙以地當將樂、沙縣、寧化、清流之交,民梗難治,請於巡撫滕昭奏析四縣地為歸化縣,國朝因之。

  連城縣 在府東南,本長汀地。宋元符時,置蓮城堡(省志、縣誌俱同,惟舊府志以為唐時置,未知何據)。紹興六年,攝汀尉虞觀請置縣,郡守鄭強又析長汀古田鄉六團里益之,元改蓮為連。明仍舊,國朝因之。

  上杭縣 在府城南,本晉新羅地。唐為龍巖地。大曆四年,刺史陳劍析龍巖胡雷下保,置上杭場。周顯德元年,南唐徙上杭場於秇梓保(即今太平里)。宋淳化五年,升場為縣,割長汀南境隸焉。至道二年,徙白沙(即今白沙里);咸平二年,徙語口市(即今在城裡);天聖五年,徙鍾寮場(即今平安里);乾道三年,縣令鄭稷奏遷來蘇里之郭坊(即今治)。元、明仍舊,國朝因之。

  武平縣 在府城西南,本晉新羅地。唐置汀州後,以本州西南地為南安、武平二鎮,隸長汀。五代時,偽閩並南安為武平場,南唐為沙縣地,屬劍州。宋淳化五年,升為縣,析長汀西南境益之,屬汀州。元、明仍舊,國朝因之。

  永定縣 在府城東南,本上杭地。明成化十四年,巡撫高明以其地險民悍,去縣絕遠,草寇屢發,遂奏析上杭勝運、溪南、金豐、太平、豐田等地置永定縣,國朝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