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府志/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 汀州府志
卷之三 山川
卷之四 

卷之三 山 川[編輯]

  大塊之氣,凝之而山,融之而川。山川,天地之竅也。丘陵為牡,川谷為牝,則陰陽之所孕育焉。山為積德,川為積刑,則人事之所征應焉。南方稱澤國,汀獨在萬山中,水四馳而下,幽岩紆溪,論功用則不及泰岱、黃河,而其興雲雨,毓菁英,亦閩一奧區也。夫拳石蹄涔,尚彰彰於山經水志,況其為炳靈合精之地乎哉?志山川。

長汀縣[編輯]

  臥龍山 在府治後,郡之主山也,環城四面平疇中,突峙此山,偃臥如龍,故名,又名九龍山,亦名無境山。按舊志雲,山脈分於贛之寧都虎頭山,歷石城,過瑞金界石含渡脈,由長龍溫地翠峰獅岩,直渡橫溪而來。

  東山 在城東縣學左,為臥龍山之首,又名龍首山。山麓有東山堂,宋有鄞江台、五顯廟,俱廢。山頂豎亭為狀元峰,中祀李少師、文丞相。明崇禎間,郡守唐世涵重修。國朝邑令張其岱即祠建書院。

  南山 在府治南三里。府治前山也,屹然如屏,青蔥可愛。宋時建文殊院、同慶寺。左翼軍駐紮,寨在其下,故下名南寨。後同慶寺遷衣錦鄉,寨院俱廢。又里許,秀峙者,亦曰南山,今建玄帝宮。

  拜相山 一名笏山,與南山聯,俯挹臥龍,宛如人拜。

  圓珠山 在府治南,與南山相連,形圓如珠,俗呼寶珠峰。

  馬鞍山 縣東五里。

  展旗山 縣西七里,俗呼祭旗山。

  蓮花山 縣東十里。

  筆山 縣東十五里。

  玉女山 縣西古貴里。舊傳王氏女修真處,月明籟寂,隱隱有仙樂音,下有通仙橋。

  賴溪障山 縣西三十里。

  翠峰山 縣東北四十里。壁立千仞,紺碧可愛,雲煙出沒,惟天霽卓午,方見其頂。

  雞籠山 縣西成上里。舊經雲,高十五里。《九域志》載為古蹟,王中正修道於此。曹學佺《名勝志》作宋邑人王捷,字平叔,修道於此。

  峰障山 縣南五十里。

  靈蛇山 縣南百八十里。山舊多蛇,下有佛廬及蛇山廟,《九域志》載為勝跡。

  七寶山 縣東南二百里。傳說出七寶。下有上寶場,今廢。

  鷲峰 在府南,山有院,見《天下輿圖志》,址久廢。寧邑志載,在新村十里,當是同名。

  雙峰 縣東南三十里。峰巒雙聳,高入雲漢。

  西峰 郡西廣儲門外,臥龍山右支,上有西峰、法林、羅漢三剎,今惟羅漢寺存,寺形如燕窠,林密泉清,為郡勝地。

  二老峰 縣東五里。雙石峭立如人。

  佛祖峰 縣西三十里。土名九磜,轉北二里許,樹木陰蓊,石徑崎嶇,中有禪寺,雖盛夏不暑。

  橫崗嶺 城內東北,臥龍山左支。

  佛嶺 縣東南五里。今名通濟岩,壁間有佛像,懸泉曲折,依岩壁而下。宋鄧長史建庵於此。

  戒願嶺 縣東南三里,土中有珠,牧兒鋤地得之,見風即碎,俗呼為珍珠嶺。

  東莊嶺 縣東五里,下有民田百頃,舊多種梅。

  構木嶺 縣東二十里。

  牛嶺 縣西二十里。

  白頭嶺 縣西二十五里,接牛嶺。

  白葉嶺 縣南二十里。

  棗木嶺 縣南二十里。

  湘溪嶺 縣南三十里。

  流源大嶺 縣東西四十里。

  分水嶺 縣南五十里。

  虎忙嶺 青岩里。

  新路嶺 縣西古貴里,為汀、贛分界。宋嘉定間,郡守鄒非熊修隘備寇,名羅坑隘。明知府邵有道修砌道路。

  大息嶺 縣東北歸陽里,嶺頂有鋪。

  龜嶺 縣東南五十里。

  蘘荷嶺 縣南百里,地產蘘荷。

  桑溪嶺 縣南百五十里。

  霹靂岩 縣東拜相山隈。宋元祐間,白晝迅雷,岩洞劃開,中有丹灶、丹井,建祐聖道院於岩前。

  朝斗岩 縣南南山崦,緣石捫蘿而上,俯視城市,盡在目中,夙稱勝概。

  雲谷岩 南山下,駐紮寨旁。

  宣岩 縣南五里。宋崇、觀間,宣明隱居於此。

  獅子岩 縣東東青泰里,雙石為門。

  八仙岩 府城東南宣河一百二十里,岩內有棋盤石跡,舊傳有八仙聚其上。

  石燕岩 縣西古貴里,昔有飛燕頡頏,值驟雨集石上,雨止化為石。

  通濟岩 縣東南五里,即佛嶺。

  蒼玉洞 縣東南禪寺下,道旁兩石奇怪萬狀;有數石對峙如門,中有煙嶼、仙掌、鶴巢、抱雲、二老、獅子、馬鞍等石。郡守王廷掄創潄玉觀瀾亭。

  龍門峽 縣東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盤屈深窣,中間一峽,頂鐫龍門二字,峽底匯潭,水色沉碧,峽內有溪。鄉人貿竹木者俱從峽出。

  湘洪峽 新橋下流,溪中最險,舟人憚之。峽上有湘洪廟。

  烏鼻石 霹靂岩邊。

  石壁 縣南二十里,下有庵。

  白面石 縣西五十里。

  鄞江 在府東南,一名正溪,發源寧化縣,歷湘洪峽,至東莊潭分為二派,一自惠政橋入,一自太平橋入,至高灘角複合為一,南流至杭,達潮以入於海。宋蔣之奇有「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之句。按天下水皆東,惟汀獨南。南,丁位也,郡名汀州取此。

  東溪 源發翠峰,合鄞坑水,流高洋橋至張家陂,與正溪合。

  梓步溪 源出大息嶺左,至南田大溪合。

  小湘溪 源出南原,至湘洪廟前。三溪俱在縣東。

  西溪 在縣西,源出大原,過杉嶺即七里橋,至南拔橋。宋治平五年,築款塹濠,官砌石陂於橋下,引水注濠,至崇善坊興雲橋與正溪合,一派入西山,過高阜坊與正溪合後,西流奔沖。萬曆壬子,推官吳明昌沿河築堤,引水抱城至馬屋墈下,出合大溪,形家以為截破官星,郡守王廷掄開浚故道,引溪水會於游繩雲。

  南溪 縣南二十五里,其源不一,側橋合流,經普濟橋至南口,與正溪合。

  北溪 在縣北,源出橫坑,過攀桂橋而下,與正溪合。

  龍潭 在縣東雲驤閣下,東岸建龍王廟,遇旱,築壇而雩,則雨。今潭塞廟廢。

  東莊潭 在縣東,舊在東莊嶺下,今水仍復故道。

  麻潭 縣南十里,眾流所會,山勢蟠互,過此流折為九曲。

  白步潭 縣東十里。

  曲潭 縣南十五里。

  大潭 縣南六十四里。

  寅湖 縣東北二里許,周圍百步居郡寅位,湖中一小阜,雖水溢不沒,春滿冬涸。

  子地湖 縣東十三里,其地入東禪寺,今墾為田。

  辛湖 縣西一里許,周圍七十步。三湖俱以方位名。

  青草湖 縣東歸陽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廣不逾丈,其中草四時長青。

  磜角 古貴里,高岩怒灘,溉田甚廣。

  磜頭 歸陽里,峭壁數十仞,瀑聲如雷。

  魚梁灘 縣東二十里。

  鸕鶿灘 縣東一里許,灘邊居民多養鸕鶿。

  蛇王灘 縣南三十里,灘邊有蛇王石爐。

  九曲灘 蛇王灘下,河水湍急,曲屈九折。

  紗帽灘 王屋灘上一里許,灘邊有石如紗帽。

  王屋灘 縣南三十五里,有王姓者居此。

  磜灘 縣南一百里,其上甚險。知府陳洪範辟平。

  放生池 因龍潭為之,勒大字於石。

  金乳泉 府宅堂東。嘉靖間,知府邵有道闢為池,今塞。

  法林袈裟泉 縣西法林院有泉出於石縫,縫裂如袈裟狀。郡守陳軒、倅郭祥正烹茗泉上,聯韻,命名新泉。

  湯泉 縣南青太里河田市,周圍四十丈,能熟生物。邑人李兆蕡有記。又一在縣南安仁保,由石竇湧出,溉田甚多。

  玉泉 縣東八十里,流為瀑布。舊有佛庵,前後植茶,號為玉泉茶。

  魁星井 在府署前。

  弼星井 府兵房後,今廢。

  祿星井 在推官署。

  文曲井 廉星井 武曲井 俱府治東南。

  開星井 在府治東北塔院前。舊傳,白鶴仙人於遷郡初,謂地形如斗,掘地為七井,以應七星。

  老古井 在府城內東北。

  鄧長史井 在福壽樓南街城下。郡人鄧正己開鑿至丈餘,遇盤石,聞其下有泉聲,以鐵杆撞穿,泉湧出,四時不竭。

  開元井 在縣學左原開元寺,井闊丈許,深十三丈。舊傳,與雲驤閣下河通,昔年井水忽涌高數丈,眾傳有龍穴其中。嘉靖三年,井隨寺屬學,取名八卦龍泉。

  南泉亭井 在富文坊,闊丈許,引手可掬。

  鄞江井 在縣東金花坊,深三尺許,溉田甚多。

  萬戶井 在青岩里,井泉甘美,四時不竭。

  方伯井 在登俊坊十字街口,俗呼大井頭。

寧化縣[編輯]

  翠華山 在縣北二里許,邑主山也。四時山色蒼翠,故名。

  南山 在縣南興善里,一邑之望山。中聳一峰,旁峰低小如筆架,下有流水環繞如帶。

  東山 在縣東五里。

  牛頭山 在縣西北興善里。

  五靈山 在縣南,舊名五家山,有普惠王祠。昔嘗產靈芝五莖,聞於朝,勅改今名。

  寶山 在縣北四十里。舊傳山有五色石,璀燦如寶。

  鳳凰山 在縣北五十里,崇崗邃嶺,蜿蜒起伏,其形如鳳。鄉人張震讀書於此。

  陶峰山 在縣北八十里,巒峰峻聳。舊有陶姓者結茅其上。

  牙梳山 在縣北招得里,險峻阨塞,為嘯聚地。

  龍鬚山 在縣東招得一百二十里,高峰繁陰,草生岩石間如龍鬚。

  羅平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山明水秀。處士羅平隱居於此。

  伍家筆山 在縣北招得里,山尖聳如筆,山下居者皆姓伍。

  紫雲山 在縣北,通邵武界,立隘。

  凌雲峰 在泉下里,峰高拂雲霄。

  登高嶺 在縣北門內。

  狐棲嶺 在縣西龍上上里,其狀如屏,相傳有白狐棲此。

  金船嶺 在縣東永豐里。舊傳山有金船,其光夜現。

  獅子嶺 在縣南三十里。嶺有石形如獅。

  羅漢嶺 在縣南新村。

  苦竹嶺 在縣北永豐里,產苦竹。其嶺甚高,四時常有雲氣。

  神王嶺 在縣北七十里。上有神王廟,鄉人有旱潦疾疫禱此。

  南橋嶺 在縣北九十里,嶺勢高拱,跨山如橋。

  賴畬嶺 在縣西南賴畬鋪之西。迤邐二三里,峻處有利濟亭,上立隘。

  竹篙嶺 在縣西南,險峻斗絕,小路通長汀,上建有亭。

  黃柏嶺 在縣南新村里,上設鋪。

  城門障山 在縣東北泉上里。山勢壁立如障。元末寇亂,鄉人避兵於此。

  瑞花嶺 在靈隱洞東北十里,旁有僧舍謂之下岩,其地生奇花,則歲多豐,因名。

  龍池岩 在縣南四十里。舊經云:「昔有龍蟠於此。」宋運使蔣之奇詩:「蒼龍蛻骨去已久,山根一穴如天開。寄言俗客不可入,往往白晝生風雷。」

  西岩 在縣東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門,上有石乳涓涓下垂,又有石如龍蟠門上,其中空洞如砥,可坐千人。有數石室,一曰寶陀,狀若龍屋,內供大士像;一曰乳穴,爇炬始可入,旁有泉,遇旱禱之,取水出岩即雨,謂之聖水;一曰丹室,有小穴,匍匐而入,其中寬朗,丹灶儼然;一曰方丈,初入頗暗,坐久忽明,又其一如堂奧,寒氣逼人,不容久立,旁有龍井,深不可測。

  東岩 在西岩側,其中亦有數石室,洞旁有石蓮數朵,大如車輪。左有石龕藏經;謂之經龕;又有石如壺,高可二丈,寒泉湧出壺口,皆成鍾乳;下有芝田數區,上有響石,撞之如鍾;西有石柱,峻削如青瑯玕;南有泉潺湲迅急,自石罅流出;又南最高處,有石鶴若奮飛狀,亦有丹室。

  彌勒岩 在縣招得里。高峻玲瓏,窟中多巢鳥雀。

  朝光岩 在溫泉側。玲瓏曲折,天光射入,竹筏沿泝,其中難窮。曹學佺有詩。

  連城洞 縣東五里。地名黃蓮,唐置縣封,治於此。

  靈隱洞 在縣北五十里。舊號洞源岩,宋僧祖慶結庵於此。重岡疊巘,小澗橫絕,岩石奇怪,如窗如龕,如幾席,如鐘磬,如虎鬥鳥翔;又一石拔起,上有窪樽,乳泉滴瀝,能愈病,鄉人禱雨亦應。

  狂波石 在縣東七里赤岡潭中。舊傳見二龍蟠石上,忽水漲波涌,故名。

  獅子石 在縣北登雲鄉。

  危石 在縣北六十里。一峰突然,四壁斗絕,人跡不到。宋紹興間,僧祖月結庵其下。

  寶池石 在縣北七十里,舊寶池寺側。

  石龍 在縣北靈隱洞下。

  大溪 在縣南。溪源有六,正西自贛之石城塹頭髮源,九十里至縣,與大溪合;西南自長汀狐棲嶺發源,一百二十里至小吳,與大溪合;又四十里至縣西北亦抵石城界,自長坊一百里至李田與大溪合;又二十里至縣東北自台田嶺發源,一百四十里會大溪;正北自苦竹嶺發源六十里,至馬家渡會大溪;又三十里至縣正東熱水窯頭髮源,一百里至側潭會大溪;又四十里至縣東渡溪上二里許,與上流三派合而為一,東至清流,又東會劍江水,抵福州以入於海。

  龍潭 在縣東一里。舊有龍神廟,今廢。

  龍門潭 在縣南二里,其深莫測。自龍門橋出大溪後,大水涌沙堙塞。

  院子坑潭 縣西二里。

  神頭潭 在縣南五里神頭嶺下,水極清澈。

  斑竹潭 在縣南七里。潭側多斑竹。

  赤崗潭 在縣東北七里。

  蛟湖 在縣北。龍上下六十里,深不可測。昔有僧結庵於上,嘗見白龍臥湖面。鄉人遇旱以敗鐵投湖,輒作暴雨怒濤,湧出其鐵而後已。

  石湖 一名拓湖,近蛟湖,水四時不涸,溉田甚多。

  羊鴉湖 在縣北拓湖側。舊傳鴉噪於木,羊跪於地,忽成此湖。

  雷鳴磜 在縣南五里,聲如雷轟。

  潭飛磜 在縣南鄉。重崗復嶺,其中寬坦,山環水合,草茂林深,易於嘯聚。宋紹定間,有寇作亂於此,後陳、劉純討平之,因置南平寨。

  龍潭磜 在縣北泉下里。舊傳:有龜浮水面溪水即漲。歲旱,鄉人取其水禱雨多應。

  烏路峽 在縣南十五里。兩岸壁立,水勢瀠回,深不可測。

  七孤龍 在縣南新村烏路峽下十五里。石峻路險,怒濤奔湍,反折七曲,舟師憚之。

  藍布池 在縣北二十里,舊名永豐。

  放生池 在縣南。

  潔溪泉 在縣北四里,清澈甘冽,一名滴龍泉。

  甘泉 在縣南鷲峰院前,味甘而冽。

  萬斛泉 在縣北五十里。石洞中噴出流為小澗,溉田數十畝。

  溫泉 俗名熱水,上有朝光岩。

  光嚴井 在縣治後嚴寺前。

  周家井 在縣東百步。

  太平井 在縣東太平巷口。三井水極清冽,雖旱不竭。

  古井 在縣西五里,清澈甘冽,病者飲之多愈。

  龍家井 在縣南五里。

  大成井 在儒學戟門東。

清流縣[編輯]

  龍山 在縣南坊郭里。自長汀平原山分脈,群峰高聳,起伏如龍。

  南極山 在縣南五里。

  屏山 在縣北坊郭里。屹然屏立,環擁縣治。元陳有定屯兵於此,名北寨,又名紗帽山,上有七星石。宋邑令劉敘建亭其上,曰清高,今廢。

  東華山 在縣東三里許。千仞峭壁,前有斗台,高聳入雲。邑勝景也。

  國母 在縣東北三里。宋楊太后過此,故名。

  馬家山 在縣左。昔姓馬者居其下。山頂有萬壽亭。

  西靈山 縣右山也,臨溪,岩洞玲瓏,古木蒼翠。

  塔山 在縣東南,即龍山之枝。舊建塔於嶺,故名。

  拜相山 在縣西南四里。與南極龍山相對,狀若人拜。又名拜龍山。

  銅鑼山 在縣四里龍山左腋。上有諸葛行祠。其頂平圓如銅鑼。

  方山 在大溪西五里,形如誥軸。

  筆山 在縣東七里。層巒環繞二十里,中聳三峰,高入雲際。

  蓮葉山 在縣東倉盈里。山聳拔如蓮葉,又名斗笠。

  蓮花山 在倉盈里。中有池,夏則蓮花盛開。

  象形山 在縣北永德里。山形如象。

  香爐山 案棹山 俱縣東倉盈里。

  貴人山 在縣南夢溪里。

  鐵石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山石堅黑如鐵,山舊產鐵,因名。有磯、有洞皆名鐵石。洞口有廟,曰安濟,曰九龍。

  五雷豐山 虎頭山 俱縣東南夢溪里。

  魚滄隔山 在縣西南羅村。其峰峭絕。

  楓隔山 在縣西南四保里,多楓木,秋來如丹。

  龜山 雞籠山 俱縣北永得里。

  豐山 在縣南羅村百二十里。山極峭,常有雲覆,秋霽方露全體。宋淳熙間,有劉道士誅棘捫蘿而上,六日乃至其頂,平坦如砥,可坐數千人,有田地、棋局、丹灶,礎石散亂地上,如故居廢址,疑為神仙窟宅。

  馬跡山 在縣北四十里。陳有定屯兵處,牆垣營址咸在。

  石龍山 在縣北二十里。四周石砌如城,元陳有定屯兵處。

  盈山 即老人山,在北團里。峰巘峭峻,林木蔥青,亦勝境也。

  高風嶺 在縣東八里,嶺險峻。明宣德間,知縣李庠創亭其上,改名高善。

  百步嶺 在縣南十五里。

  長空嶺 在縣東坊郭里。

  玉華嶺 在縣北永得里。

  浮竹嶺 在縣北永得里。

  高陽嶺 在縣北倉盈里。

  高地嶺 在縣北永得里。高峻百仞,故名。

  靈龜岩 在縣東北永得里,岩洞清幽。舊傳岩下忽出大龜,僧創庵祀之。

  七峰岩 在永得里。峭起如翠螺。

  白雲岩 在夢溪里,形如屋。明漳州江姓者修煉於此,趺化,鄉人即其軀像祀。

  馬兒岩 在夢溪里。以形名,一名馬子,俗傳有馬生駒化為石。

  清溪岩 在縣北。中有一水清瑩不竭。

  蔣公岩 在縣北五里。叢石崖峨,外險中寬。宋紹興初,有蔣道士居此。

  獅子岩 在縣西北。

  涌岩 在縣東北坊郭里。飛泉怪石,茂林修竹,為一方勝境。唐武德三年,僧雲谷來曹溪游,隱居此山。初無水,有聖僧定光至,飛錫凌空,七日復還,合竹引之,始有泉涌。是夜,風雷大作,雨水滂沱,山僧驚避,遲明視之,庵推出於谷口,其下飛瀑數丈如珠簾,至今莫尋其源。

  玉華洞 在玉華嶺上,亦名小玉華。奇峰矗立,洞石嵌空玲瓏,可容數百人,有石窗、石龕、石觀音、蓮花、獅子之類,宋乾道間始建佛廬,洞西有三穴,名石燕洞。舊傳,一道士行一日余,出洞口,乃寧化境。洞東有巨石如龜,名靈龜洞。

  金烏石 在縣東龍津橋畔,與玉兔石相對,今沒於水。

  玉兔石 在縣西鳳翔橋下,形圓色白,春夏或變青紅。明成化間忽墜,見底大有光瑩。

  獅子石 在縣西靈庵門首,臥伏如獅。

  廩石 在縣倉盈里。

  黃石 在縣東南十五里。色黃尖大,為邑水口,水漲石沒,則舟難行。

  正溪 發源寧化,瀠回五十里至縣境。澄清如練,合眾流渡九龍,會延建諸水至福州,入於海。

  半溪 在縣東北五里。源自高地至白石橋,溪西有白石成堆,遠望如雪未消。

  三港溪 在縣西南五里。連有三小港,皆自寧化會合正溪。

  鄭家坑溪 在縣北。各山坑水合流至古基頭及南岐入正溪。

  芹溪 在夢溪里。源自歸上,至芹口入正溪。

  嚴坊溪 在縣治南,流至橫口入正溪。

  清溪 在縣北。源自寧化,出高地清口合正溪。

  羅口溪 在縣西北羅村里。發源連城,過北團至羅口合正溪。

  李坊溪 在縣西四保里。發源長汀界,至白石溪入羅口合正溪。

  夢溪 在縣南。夢溪百里,源出本里山澗,流至九龍灘口合正溪。

  楊梅溪 在縣東南。上有七里灘,曲折多亂石。

  門溪 在縣東南鐵石磯前清鏡里許,舟行如入剡溪。水中有石如門,故名。

  七里灘 在縣東南七里。溪多亂石,曲折淺急。

  旗角灘 在縣東南八里。

  牛角灘 在縣西南十里。

  長空灘 在縣東十五里。怪石縱橫,中有大黃石怒卷波濤,險次九龍。

  九龍灘 在縣東南一百里。上六龍最險,屬本縣;下三龍稍平,屬延平永安縣。上、下共二十餘里,舟子欲下者,輒雇土著篙師攔頭,仍編竹箬箱裹船頭,以蔽怒 浪。磯頭有山徑,行人至此,多遵徑行,至灘盡再登舟。舊傳,宋、元時,舟楫不通,元末,陳有定始鑿,以運汀糧。按張籍送元汀州詩有「全家遠過九龍灘」之句,則唐時已行舟矣。又有十八灘,明成化間,縣令凌寀募工鑿去惡石,灘勢少殺。岸上有九龍王廟,一名安濟廟。宋蔡襄守泉州時,有布衣投謁,自稱寧化九龍道士,頃忽不見,刺上有詩一首。明年,襄過謁廟,亦答以詩。宋時,清流尚屬寧化,故謂寧化九龍。邑人賴世隆有九龍行。

  黃柏洋 在縣東五十里。宋文天祥行兵至此,遇大風雨,入農家以避,題有聯句。

  漁滄潭 在縣龍津橋南。其上有亭,三潭相連,深不可測。

  楊梅潭 在縣東南七里灘下。

  長空潭 在長空灘下。

  門潭 在鐵石磯巡司前,長一里許。

  秋口潭 在夢溪里。

  縣前井 在縣東首。成化庚子,知縣凌寀浚。

  聖堂井 在縣南祐聖祠左岩下。泉四時不竭,後人累石為二井。知縣吳中結亭復之,改名寒泉。

  倉前井 在縣南米倉嶺下。深三丈,色清而冽。

  東嶽廟井 在縣東南。

  聖水庵泉 在縣北屏山下。水出洞中,味甲寒泉。

  角樹泉 在縣晏公廟下。

  溫泉 一在池溪,一在嵩口,一在邱源。源皆出山下,湯可熟物。

  東峰泉 在漁滄坑,泉流飛瀑。有伍姓者,鑿岩為池,接竹引之,度龍津橋,以便人汲。

歸化縣[編輯]

  樓台鼓角山 在縣南歸上里,邑主山也。數峰連屬,中一峰聳突似樓台,其餘諸峰圓者似鼓,峭者似角。

  印誥山 在縣後。高聳平正,形如印誥。

  蛾眉山 在縣治前。群峰聯絡,中有一峰,宛若蛾眉。

  飛鳳山 在縣東北歸上五里。下臨平田,望若鳳飛。

  小三台山 一名君子峰。在縣學前。三峰秀麗,聯屬如台星然。

  象山 即南山。縣東二里,狀如巨象。

  屏風山 在東坑,山形若屏風。

  銀瓶浪盞山 在縣南歸上里。峰巒聯屬,中二峰圓尖形如銀瓶,餘三峰圓小似盞。

  龜山 在縣東五里晏坊,又一在石珩村溪旁,如龜,下有甘潭。

  響石山 在縣西寺坑裡。其山皆石,人語則響。

  鶴遷山 在縣東翰溪里,昔有鶴飛聚。

  靈台山 省志、縣誌俱作「雲台山」,在石珩里,高峻直聳雲霄。

  龍西山 在縣北柳楊里。奇峭千丈,中有聖水岩。

  紫雲台山 在縣東歸下里。高冠諸山,頂上有田塘水碓,居民三百餘戶,又有均山,三峰聯絡,雖盛夏可衣絮。日出,嵐霧空濛,望之如紫雲。

  文筆山 頂有棋盤石,舊傳,晏北海看奕遇仙處。

  五頂嶂山 在縣西二十里。高峰插雲,旁有五雷石,下為響石。

  蓮花山 在縣東三十里。層巒疊翠,形如蓮瓣。

  覆船崗 縣誌作「覆盤岡」。在縣東晏坊,狀如覆船。

  天上崗 在縣東三十里。頂高峻,人行其上如在半空,夕嵐曉霧,咫尺莫辨。

  考嶺 在城南半里。

  大黃嶺 一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在縣北三十里,土色黃瑩。舊志作「歸上里」。

  鐵嶺 在縣東興善里。高峻厄險,頂有公館、鋪隘、禪堂,接將樂縣界。

  黃牛山 在縣西柳楊里。宋紹定間,曾寡婦晏氏結寨禦寇處。

  五雷峰 在縣四十里,旁有石如雷。

  仁壽峰 在縣四十里,峰最高,雲起即雨,人以為候。

  筆架峰 在縣東翰溪里,三山森列如筆架。

  騰雲嶂 在縣西南歸下里,高大磅礴,周回百里,山頂常帶雲氣。

  獅子岩 在縣東晏坊,與象山相持為邑水口,頂有塔。

  滴水岩 在縣北五里。上有泉水下滴,亢旱不竭;西有洞闊數丈,其石扣之有聲;下有隱流約數十里,世傳仙人堂噴水坑即此水所出,一名玉虛洞,詳見宗臣記。

  北斗岩 在城西北五里。石山環抱,中平坦,有庵,有池,岩畔有觀音閣。俗傳星墜成窩,又名星窟。

  鳳凰岩 在縣東龍湖市。有石如飛鳳。宋楊時讀書處。

  聖水岩 在縣北柳楊里。三濟祖師結庵其上,有小石泉深尺許,不盈不竭,涴即雷鳴。

  黃楊岩 一名靈峰山,即萬壽岩,在縣東八十里。岩居歸化、永安二縣界,多產黃楊木。上有洞三,一在半山,一在第一洞下,一在淳化寺,洞口有古碑,字畫不可辨。

  聖隱岩 平洋突起小阜,宋楊時誕生於此。

  侍郎岩 在黃楊岩北五里,舊名翠雲。宋熙、豐間,侍郎張駕、祭酒楊時、司諫陳瓘讀書於此。

  翠雲岩 在黃楊岩後。

  碧雲洞 在黃楊岩後。

  觀音洞 在翠雲岩旁。石懸立如觀音、羅漢像,中有石室,前數十峰狀如筆,下有石鼓、試劍石,岩頂怪石若獸蹲踞狀。

  獅子洞 在縣西北永安鋪。怪石蹲踞,宛若怒猊,中有數石室,虛明深邃,一柱矻立如鏤。

  玉岩洞 在县西北永安铺。洞内明爽,石色光莹。

  儒冠石 在縣東南石珩村,有石儼若儒冠,里人名為秀才石。

  金盤石 在縣東岩前溪中,形圓色黃。

  試劍石 在縣東淳化寺觀音洞。

  八卦石 在縣東翰溪柱下澗。中有大石,狀如龜文,有八小石如龜,四圍繞如八卦。

  門檻石 在縣東珩溪。沿渚夾峙里許,水從中流,狀如門檻。

  印石 在縣西北二十里羅漢寺溪口,石疊兩層,上小下大,如印。

  棋盤石 在縣東黃陂。

  明溪 在縣東南五里。山下帶水達福林庵側而去,岩有大小阜,相對如「明」字,故名。

  翰溪 在縣東興善里。發源龍湖澗,流至沙溪始大。

  珩溪 在縣東石珩村。上接明溪,下達沙溪。

  雷霆溪 在縣東興善磜頭。其水接翰溪,沿渚十里,亂石巑岏,激如雷霆。

  布溪 在縣東歸下里。源接吉溪,沙溪之水流至岩前,匯眾水而來。

  沙溪 在縣東歸下里。源接珩、翰二水,至是可通小舟,下岩前合眾流出。

  龍坑潭 在縣東興善里山間,深不可測,龍穴於中,旱禱即雨。

  甘潭 在縣東石珩村龜山下,水極甘冽。

  白水磜 在縣西新興鋪,山頂流下,宛如瓶瀉。

  百丈磜 在縣東鄺坊里,自山巔瀉下,如雪花飛墜。

  黃金井泉 在城西四里。

  甘泉 在城北葉舍坑,可灌千畝。

  湯泉 在縣東一百里,四時涌沸如湯。

  東泉井 在縣東東泉閣下。

  西泉井 在縣西學後。二井旱不竭。

  仙人井 在縣東石珩村。

  揭家井 明嘉靖間,邑人揭趙真開。

連城縣[編輯]

  蟠龍山 在縣北,舊名後龍山。自清流豐山東南逶迤而來,至縣境為奇石峰,復突聳而上為西寶山,又盤伏而南為三軍山,下抵縣歷六十里,屹然拔起縣後,為縣治主山。

  蓮峰山 在縣東北。高峻險絕,石壁巑岏,盤亘數十里,其上平曠,可容萬人,宋彭孫常居之。有石梯、石巷僅容一人,官置三寨於此,遇寇警,則移民以避之。又有定光道場,號曰白雲洞天。元馬周卿標為十三景,隸書岩壁間,曰蒼玉峽、曰豸冠、曰云棧、曰天梯、曰桃源、曰清如許、曰芙蓉波、曰金字泉、曰白雲深處、曰天光咫尺、曰蒼谷、曰凌虛、曰小崆峒,又有香爐石、九老亭、迎春石,立春日人皆詣石禱祝。劉玉成詩序云:「汀郡諸勝,紫金弘而敞,朝斗窈而清,滴水奇而秀,語大觀則不若蓮峰也。」

  赤嶺山 在縣西在城裡。

  高凍山 在縣北在城裡。群峰深峻,盛暑亦寒。

  彭屋山 在縣西在城裡。舊有彭姓者居此。

  馬坑山 在縣西北在城裡。山下有澗,曰馬坑,民居環聚。

  小張坑山 在縣北黃公橋側。

  白雲山 在縣南表席里。高插雲漢,時有白雲覆頂。

  天馬山 在縣東揭坊北安里。怪石昂藏如天馬,舊傳遇風雨則嘶,嘶則鄉里不靖。元末雷隕其首,石尚存。

  金雞嶺 在縣南表席里。舊傳,有人至山中,見一庵有金雞飛鳴,因寄宿,及覺,失庵所在。

  獅子山 在縣東揭坊北安里。怪石蹲踞如獅。岩下有文珠庵。

  三仙山 在縣東北安里。舊傳,有三人山中談笑竟日,倏乘鶴去。

  銀屏山 在縣南南順里。山磅礴屹立,天霽若銀屏。

  筆架山 在縣東南順里。山聯屬如筆架。

  西寶山 在縣南南順里。山常有夜光。

  西山 在縣南表席里。有杜山隱是山,功成蛻化,鄉人建庵祀之。

  金櫃山 在縣東北安里蓮峰旁。山巔有巨石圓整,橫截一縫若櫃然。

  涼傘山 在縣南河源里。山頂團圓如傘。

  大嶺山 在縣南隔頭。山嶺高峻,有路沿山而上,西抵長汀界。

  堆禾山 在縣北北安里。突起平陸,狀若堆禾。黃氏世居其下,今名黃屋山。

  三將軍山 在縣西南順里。三峰並峙,狀若人立。

  雲山 在縣南河源里。高接層霄,雲出其頂。

  將軍山 在表席里。端聳特立,雄據縣南。

  羅婆山 在縣東北南順里。昔有羅婆居山下,因名。

  上峽山 在縣東北安里。兩山峽立。

  高貴人山 在縣南河源里。有顯士姓高者過此徘徊,愛其秀美,因名。

  劉地山 在縣南河源里劉地村。

  大坪山 在縣南南順里。山阜廣闊,岩石平坦。

  髻頭山 在縣東姑田裡。群峰盤結如髻。

  蕭坑山 在縣北。明萬曆中,邑令徐大化筑北閘,鑿石其上,石線中有「徐欽徐昌」四字。

  豐山 世傳宋時侍郎沈勇營葬於此,後呂純陽令土神送出骸殖,沈覺仍瘞,呂化作道人曰:「易汝鼓架山穴,是處陽真人道場也。」後清流縣有歐陽姓者寓此得仙。

  龍子崗 在縣西南順里。

  七星崗 在縣南南順里。崗列如七星。

  七里崗 在縣西南順里。

  塔背嶺 在縣東在城裡。

  鷓鴣嶺 在縣西。

  分水嶺 在縣北北安里。一水沿嶺分注長汀、連城二縣。嶺上有鋪。

  烏石嶺 在縣東北安里。

  赤竹嶺 在縣南表席里。多產赤竹。

  陡嶺 在縣東南順里。有大小二嶺,路沿山峻絕,綿連五七里。

  貓兒嶺 在縣東姑田裡。與永安接界。

  橫山嶺 在縣東姑田裡。

  野狐嶺 在縣西南順里。

  垂珠嶺 在縣南河源里。舊傳,宋文天祥兵過此,回顧垂涕,居民痛而表之。

  牛路嶺 在縣南表席里。

  遠水嶺 在縣南表席里。接上杭界,行人以重灘患涉,避水登此。

  牛枙嶺 在縣東南順里。

  磨石嶺 在縣北姑田裡。石可礪鋒。

  彭地嶺 在縣北北安里。宋彭孫駐兵於此。

  石門岩 在縣東五里。兩石相峙,中空成門。宋紹興間,雲峰僧倚岩結庵,名宿雲。邑令黃犖創總宜亭,趙汝樵創悠然閣,後亭、閣俱廢。明洪武間,邑人沈彥和 重建。

  滴水岩 在縣北七里。有泉自石竇出,深不盈尺,不溢不竭。相傳定光佛住錫於此。

  石鐘岩 在縣東北安里。半岩有古佛道場。

  鷲峰岩 在縣東七里。勢如鸑鷲。旁有瀑布、石倉。

  西寶岩 在縣西十五里。

  南峰岩 在縣南一百里。

  白石岩 在縣南表席里。岩皆白石。

  朝天岩 在縣南表席里。峻陡凌雲,下有庵。

  白仙岩 在縣南表席里。峰巒俱白,洞穴甚寬,下俯小溪。

  龍興岩 在縣北北安里。明邑人許浩志與長汀馬馴讀書處。

  寶珠岩 在縣北北安里。上圓石如珠。

  石室岩 在縣北北安里。岩畔有石室。

  廣靈岩 在縣南南順里。岩有洞穴。祀定光佛,又名童子岩。

  白雲洞 龍爪石 在西南。山下有大石,下瞰溪流如龍爪。

  馬鞍石 在縣東南順里。中偃外昂,形肖馬鞍。

  禾廩石 在縣東北安里。

  飯籮石 在縣東北安里。

  雙髻石 在縣東北安里。兩石相綰如髻。

  迎春石 在縣東東田石上。立春日人皆詣禱。

  香爐石 在蓮峰山元真堂前,圓仰宛似香爐。

  峭山 在蓮峰靈芝庵後,其石如削,高插雲霄,勒有「壁立千仞」四字。

  文溪 在縣治前,舊名清溪。一發於長汀磜,由新林寺前過;一發於金雞山,由法界庵前過,合流至縣,九折而東入清流界。因曲折如文字,故名。上有文川橋。

  莒溪 在縣南河源里。源出龍巖山中,下接楊家渡頭,西流入長汀界。

  蕭坊溪 源出上杭苧園溪,下抵江頭渡,入上杭界。

  新泉溪 源自羅地,下流抵湯泉溪,合流上杭縣。

  里崗溪 源出文筆山,下流抵馮坊渡,合流至上杭界。

  隔口溪 出俞溪源,下流抵馮坊渡,合流至上杭界。四溪俱縣南表席里。

  楊花潭 縣東在城裡。由文溪下,夾岸多楊木,春暮花飛,故名。

  蓮花潭 楊花潭下。舊傳漁人入水,見潭底有石如蓮花。

  龍潭 蓮花潭下,其深莫測,雲有龍居。歲久淺塞。

  石固潭 兩岸峭石,水深莫測,眾魚聚焉。傳雲,潭底有石岩,中有大魚,眾魚附之。漁人誤犯,其噴涎如膠,幾不獲出。

  石門潭 省志作「峽」,在烏石嶺下。兩石夾流如門,中深莫測,沿北出林公橋,併入大溪。

  石城潭 在石航陂下,其石險陡,環回如城。三潭俱縣北北安里。   鐵珠潭 在縣南表席里。潭側有路,石壁峭立,內多細黑石如鐵珠然。

  麻潭 在北安里。

  楊梅灘 在北安里。源出長汀虎忙嶺,接青太眾流而下。灘流險隘,舟楫罕通,岩下舊多楊梅樹。

  長灘 在縣南河源里,出岩背流註上杭。曲折多險,舟楫罕至。

  放生池 在縣西一里。水冬夏不竭。舊為放生處,今種蓮,又名蓮塘。

  沙水池 在縣南南順里。春夏泉水涌溢,灌溉姚坊田。

  三龍井 在縣南表席里。井中有雲霧起,雨即至。舊傳有龍居其間。

  福仙井 在縣西福仙觀右,有泉甘冽。

  古佛井 縣西南,在城裡。

  瑞泉 縣東,在城裡五顯祠右,甘冽不竭。

  溫泉 一在表席里新泉,一在南順里湯頭,一在姑田裡豐頭。四時常溫,可供浣濯。

上杭縣[編輯]

  紫金山 在縣北平安里,邑主山也。山勢巑岏,丹碧如畫。宋康定間,常產金,因名。上有三池,名曰膽水。上、下二池,有泉湧出,中一池蓄上池之流。宋時,縣治密邇其地,池水色赤味苦,取浸生鐵,可煉成銅。

  七峰山 在縣北,為邑後鎮。七峰綿亙,翠麗可愛,形家謂上應北斗,又名七星山。

  掛袍山 在縣南五里,為邑前鎮。相傳,未立縣時,有術者過之,曰:「袍山蒼蒼,朱紫盈坊」,乃遷縣於此。

  展旗山 在縣西五里,為邑右鎮。數峰相連,形若展旗。

  橫琴山 縣南在城裡。橫亙溪前,平衍如琴。亦名橫琴崗。

  冷洋山 在縣東。高出群山,俯瞰縣治,有一水迸石而出,夏月極冷。

  覆籮山 在縣東北。高聳特立,山頂端圓如覆籮。

  筆架山 在縣西。三峰屹立若筆架。

  南寶山 在縣北平安里金山之陽,如筆插空。舊傳有童子牧牛其上,得白璧一雙,因名。

  靈蛇山 在縣北平安里。峭拔凌空。舊傳山有巨蟒,過者必禱焉。

  亂石隔山 在縣北古田裡。

  石獅山 在縣西來蘇里。山石巉岩,狀若獅子。

  鐵障山 石壁若障,山之西產鐵。

  茫盪洋山 俱在縣東勝運里。上接漳、潮界,綿亙數百里,蒙密嶄絕,人跡罕至,宜立隘以防據險者。

  高唐山 在縣西南來蘇里。舊傳有高唐二姓年皆九十餘,入此山修道不返,因名。

  王壽山 在來蘇里。危峰怪石千態萬狀,形如樓閣,有王者執圭象。舊志誤為羊廚山。

  銅鼓山 在縣東太平里,山有泉井。相傳有銅鼓從空墜至山腰,擊石裂泉成井,鼓聲聞則歲大稔。又石壁倒書「千年」二字徑尺,唐李陽冰篆。

  美女峰 在縣南。其峰有四,佳麗婉媚如美女,故名。

  雙髻峰 在縣東,為邑左鎮。二峰插漢,宛若雙髻。

  五子峰 在紫金山之巔,又名五龍,高峭如削。

  普陀峰 在縣東白葉場,峰下有普陀寺遺址。

  文筆峰 在縣東白砂里。

  爐背嶺 在縣東十里。

  石冷洋嶺 在縣東十五里。

  大磜嶺 在縣西十里。

  三層嶺 在縣南十五里。成化間,李時英沿路植松五百株,行者便之。

  雙溪嶺 在縣東五十里。

  羅括嶺 在縣東平安里。

  石牌嶺 在縣東勝運里。有巨石方正如牌。

  香嶺 在白砂里。舊傳有檀木香數百本,因名。

  燈籠嶺 在勝運里。上有石若燈籠。

  蜈蚣嶺 在勝運里。嶺路蜿蜒若蜈蚣。正統間,鄉民吳廣植松以蔭。俗名鵝公嶺。

  棉嶺 在縣西勝運里棉村。景泰間,邑人唐常夾道植松檺以便行人。

  黎公岩 在縣二里,舊傳黎道人修真於此。

  仙女岩 在縣東白砂里。負崗瞰溪,中廣三丈,有穴上透天光。舊傳有仙女居此。

  寶興岩 在平安里場西北。

  石鐘岩 在平安里。中流石乳,旁有巨石,擊之有聲如鍾。

  半坐岩 在紫金山。石如龕,容坐一人。

  管公岩 在平安里。中有石鼓,擊之輒鳴。舊傳管姓者修行於此。

  東安岩 在縣東五十里。舊傳定光佛棲息於此。

  石燕岩 在縣東勝運里。

  黃楊岩 在銅鼓山下。

  青峰岩 在縣南來蘇里,岩有秀峰。

  九仙岩 在縣南十里。中有曲流、古洞、雙橋、履雲亭諸勝。

  古石岩 在縣東北二十里。

  赤面石 在縣北三十里。石上圓下方,峭直而赤。

  石龍 在縣北平安里,橫亙溪中,背有鱗文。遇旱,鄉人積沙石於背,即雨,水漲,去之乃止。

  仙榜石 在金山,石皆霞文,橫豎數十丈,光不受蘚。

  觀音石 在縣北平安里大溪中,石似觀音者三,前有觀音潭。

  烏虎石 在縣東十五里大溪中。

  獅子岩 在縣東二十里梅溪寨西水口。

  馬跡石 在勝運里山澗中。

  香爐石 在白砂里九曲水口。

  蓮花石 在溪南里大溪中,即魚磯石壁。波濤涌急,舟過稍失手則覆。其石叢生如蓮花。

  大溪 在縣南。發源長汀界,合眾溪入縣境,會舊州語口水,至縣治南山下過美女峰,縈迴三折西流五百步,南經潭口直抵潮海。

  瀨溪 在縣西三里。縈紆至展旗山下合大溪。

  金山下溪 在縣北。清泚聲泠泠,東流數里滲入沙石中,號乾坑,數百步外,復湧出長流。

  苦竹溪 在縣東北五里。源出白沙里山間,中合眾流,至水西渡入大溪。

  水埔溪 在縣西北十里。源出武平界,經岩頭鋪至水布灘合大溪。縣誌作嚴逕溪。

  九曲溪 在縣東北白沙里。源出新坊口,縈紆九折至語口會大溪。

  南寶溪 源出南寶山下,流數里納礬水會金山下溪,至中寮場與南橋小澗水合流而東。

  礬溪 出中寮場之東,與南寶溪合流。

  新田溪 在中寮場西,合南寶溪過靈蛇山語口溪,南流至舊州會大溪。

  黃潭溪 在勝運里。源出龍巖門小澗,至小拔湯過上南湖,經三壩漠磜崆會大溪。

  安鄉溪 在勝運里。源出東安岩小澗,合流大溪。

  跳魚溪 在勝運里。源自梌山嶂,至豐稔寺前合黃潭溪。

  回龍灘 崎險,有石似龍。

  白石灘 在回龍下。

  棲禾灘 近藍屋驛。

  目忌灘 水湍急,舟人畏視之。

  鑊風灘 二水衡縱,浪滾如鑊。五灘俱縣北平安里。

  高車灘 旁置高車轉水溉田。

  馬尾灘 水散流若馬尾。二灘俱在城裡。

  逃船灘 勢甚險,舟避溪旁,齊力備器而過,俗呼丁灘。

  操蓬灘 亂石森列,舟過此必操蓬以濟。

  上徐灘 下徐灘 大籠鈎灘 五灘俱縣東勝運里。

  大孤灘 在縣南來蘇里。眾石槎牙,船難上下,行者必易載而渡。

  草履潭 在縣北長汀界,延袤數里。

  相公潭 在縣南三里。

  潭頭潭 在縣東一里。

  石壁潭 在縣西二里壁寨下。

  信豐潭 在勝運里豐稔寺西,其深莫測。

  鬼湖 在縣北平安里,廣丈余,深不可測。

  銅鼓湖 在銅鼓山下,有二湖。

  鹹水湖 一在來蘇里三層嶺背,一在勝運里大陂下,其水味咸,不涸。

  天井湖 一在縣南勝運里。一在北門外,有二湖,亦名天井。

  百丈磜 在平安里金山側。高百丈,一溜如線,傳名黃金坑,險不容足。

  白水磜 在勝運里。去縣三十里。

  御天池 在縣南塔院,蓄水備旱,溉田甚廣。

  放生池 在縣西駟馬橋下。

  金船塘 在勝運里,延數十丈,形如巨船。

  佛嶺泉 在縣東十五里,自石孔中出,其清如鏡,飲之不竭。

  瀑布泉 在勝運里盧豐灘上。

  小拔湯 在勝運里。

  里田湯 觀音井 在縣南橫琴崗,澄清不竭,旁流一派,溉田數頃。上結庵奉觀音。疾者取其水洗之,有驗。

  普濟井 在縣西二百步。

  石固井 在縣西石固廟前。

  靈源井 在縣西一里,不涸不溢。

  井泉井 在縣西進士坊北巷內。

  應星井 在縣東北小街巷內。

  崗背井 在縣西北小巷。

  所前井 在所東畔。

  射圃井 在射圃前西,天順間開。

  新開井 在縣西南小街。

  東門井 在昭陽門內。

  龍泉井 在勝運里,石隙間流出,四時澄澈,夏冷冬溫。

  漳南道井 在道署。

  龍井 在金山頂。渟泓澄澈,清爽如鏡,久立,膚肌俱寒。

武平縣[編輯]

  靈洞山 在縣西十里,為洞天之一。有仙人跨馬石、蛟池、湯泉、石龜諸勝,大洞二十六,小洞二十八。下有靈洞院、洞元觀,俱廢。又有三石井,舊傳為葛洪煉丹處。

  雙豸山 在縣西十里。雙峰並立,高插雲漢。

  交椅山 在縣北十里。山形如交椅。

  鵝頭山 在縣北十五里。上有石似鵝。

  天馬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高聳如馬朝天。

  梁野山 即梁野仙山,在縣東三十五里。險峻疊出,絕頂有白蓮池。昔鄉民采茗,誤至一岩,見門垂龍鬚草,蒙披而入,內有佛像、經帙、鐘磬、幢蓋如新,再往迷路。頂有古母石,大數丈,遠見百里。

  石獅嶺、石徑嶺 在縣北十五里,高峻多石。

  當峰嶺 在縣北三十里。鑿石為路,長五里,接永平寨。上有雙井泉。

  黃公嶺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上有聖公泉。

  伏牛嶺 在縣南六十里,有黑石高廣百丈,形如伏牛。

  白鶴嶺 在縣西十里,形勢軒昂。江、廣往來要路。

  御屏嶺 在縣北五十里。

  觀音嶺 在所城南一里。

  檀嶺 在縣東六十里。

  南安岩 在縣南八十五里。形如獅子,舊為蛟龍窟宅,俗呼龍穿洞。定光大師卓錫於此。中有二岩:南岩窈窕幽廣,石室天成;東岩差隘,而石龕尤縝密。

  龍濟岩 在所城南三里。林木嘉茂,石徑窈深,洞前有龍牙石、珠簾泉。

  十二峰 在南安岩前。秀峰列峙。

  神仙峰 在所城南十里。

  象洞 在縣南一百里,接潮州界。環抱紆迴,有九十九洞。宋政和間,置寨於此。《海錄碎事》:洞未開拓時,群象止其中。其地膏腴,有美稼可釀醞,邑人重之,名象洞酒。

  化龍溪 一名南安溪,在縣治南百步。源出清平鄉,合流歸順鄉,入潮州界。

  千秋溪 在縣東信順團里。源出梁山,經谷孝里合流入化龍。

  濠坑溪 在縣西邱留東里。源出安遠界。

  武溪 在縣西三十里,水接化龍。

  漁溪 在縣北豐順平里。源出當豐嶺,下會禾豐。

  黃沙溪 在縣東南十五里。縈紆數里入化龍。

  禾豐溪 在縣東北。源出當峰嶺,下入漁溪,合徑口水入化龍。

  露溪 在縣東北。一溪七灣,俗呼露溪七渡。

  大順嶺小溪 在縣東信順團里。自露溪保北入長汀界七里河。

  順明溪 在縣西順明里大嶺下,西流出會昌界,合大溪。

  龍溪潭 在縣西六十里,怪石嵌崆。舊傳龍穴,旱禱輒應。今里人疫亦禱之。

  黃坭潭 在縣西南二百步。

  蛟騰潭 在所北文峰塔前。

  蛟潭 在縣南八十里,水深無際。昔有蛟為民患,南安祖師建院岩下,其毒遂弭。

  綠水湖 在南安岩數十里。

  雲磜 在縣東二十里,瀑流如練。又名白水磜。

  剪刀交灘 在縣西歸郡里。

  白鷺灘 在縣南豐順平里。

  七里灘 在縣北大湘亭里。

  大頂灘 牙灘 鈎丁峰灘 小籠鈎灘 俱在縣北歸郡里。

  放生池 在縣西門外。

  溫泉 在縣南五里。

  聖公泉 在黃公嶺巔。相傳,定光佛卓錫,泉涌,水僅杯勺,千人飲之,不竭。

  龍泉井 在縣南禪果院,相傳定光佛所鑿。宋慶元間,常有龍見。

  官陂泉 在縣北七里。源泉洶湧,灌田數頃。

  雙井泉 在當峰嶺,有泉兩股,自石罅湧出。

  銅井 在所城內西偏。泉極寒冽,汲之聲如銅響,色黃。

永定縣[編輯]

  龍岡山 在縣治北,邑主山也。一名臥龍山。連蜷蜿蜒,形如龍臥。

  掛榜山 在縣南,邑屏山也。形如掛榜,與學宮對峙。

  龍門山 在縣東,邑左鎮也。盤旋秀聳,樹碧雲深。

  印匣山 在縣西,邑右鎮也。舊為鄉民避兵處。

  銅鼓山 在太平里,跨上、永二縣界,詳見上杭。

  筆架山 在太平里。峰如卓筆,高出群山。

  虎崗山 在太平里。兩山縈迴數里。舊志雲,煙雨晦冥,有巨虎咆哮於崗。又名斧光山。

  楊梅山 在金豐里。高峻盤亘數十里,山多楊梅樹。

  茫盪洋山 在勝運里,上、永交界。詳見上杭。

  蓮花山 在太平里。疊翠若蓮花。

  黎袍山 在勝運里。蒼翠如畫。

  東華山 在縣南豐田裡。巨石嶙峋,舊為虎穴,有黃華道人者呪而治之,結庵其中,患遂息。

  眠象山 在縣南。

  石麟山 在太平里。石洞深窅,燃炬乃可入。中橫石案,旁有泉流、乳穴、丹室諸勝。

  白雲山 在縣東二十里。周圍皆竹。又名竹城山。

  梌山嶂 在縣北。綿亙百里。跨大平、豐田、勝運、溪南四里。上有石如馬,謠云:「石馬鳴,則有兵。」明成化十四年寇亂,太監盧勝使人擊毀。

  松柏嶂 在縣南三十里。形勢磅礴,綿亙永定、大埔二縣間。昔鄉人避寇於此。

  桃坑嶂 在溪南里。山高林茂,有鐵可冶。

  滿山紅 在縣西南四十里錦豐窯邊,為縣水口。山高聳雄麗,半屬潮州。

  三峰 在縣北三十里。

  貴人峰 與龍門山對峙。

  雙髻峰 在縣北,二峰高聳,狀若雙髻。

  水珠峰 在縣南,上有飛瀑,兩山相向。一名雙飛蝴蝶。

  雪竹峰 在縣南,峰秀峻。

  涼傘峰 在勝運里豐稔寺南,上圓下銳如傘。

  雙岐峰 在縣南,二峰競秀,狀如珏玉。

  新村嶺 在溪南里梌山嶂下,長袤十餘里。

  綠嶺 在豐田裡。

  三層嶺 在金豐里。層崗復嶺,屈曲三折,路通大埔。今設巡檢司。

  分水嶺 在金豐里。山路狹峻。上設巡檢司。

  寒水凹 在城西北,巉岩巇嶮。明成化間,知縣王環鑿石開道。

  伯公凹 在溪南里錦豐窯。

  龍顯岩 在太平里黃田山麓,石如龍。

  吳坑岩 在豐田裡,空洞深邃。

  獅子岩 在太平里。

  陽岩 陰岩 俱在豐田裡,潘道人修真處。

  鰲石 在縣西田中,杭陂水繞其下。

  五石 在縣北後龍山,一獅子石,一犀牛石,一硯池石,一幞頭石,一朝拜石。

  橫龍石 在太平里。

  蓮花石 在溪南里大溪中,群石叢生,狀若蓮花。

  馬跡石 見杭志。二石俱當上、永二縣界。

  九蹬石 在溪南里。大石聯綴,若登九級。

  巾石 在太平里。

  藍盤石 在溪南里。

  蠟石 在溪南里,石色如蠟。

  懷響石 在溪南里,過之者輒聞澎湃聲。

  大洲溪 在溪南里。發自龍巖大池,經高陂、豐田至縣,合成溪。

  豐稔溪 在勝運里。源自龍巖,經上杭黃潭,至漢磜崆,合大溪。

  跳魚溪 見上杭。

  湯湖溪 發源黎袍山,經長窖,至牛鼻崆,合跳魚溪,出豐朗。

  武溪 在太平里。發源寒袍綠嶺下,經龍潭、深渡,合大溪。

  文溪 源自孔夫,經流合武溪,通大洲溪。

  金沙溪 在縣北金沙村,發源豬槽凹南,分流經金谷寺,與古溪橋合。

  箭灘 在溪南里,水急如箭。

  羅灘 在溪南里,急流奔湍。

  磨石灘 在太平里江公隔,水石澎湃。

  憔灘 在縣西,湍急沸浪。

  龍潭 在溪南里杉子塘。舊傳龍潛於內。

  信豐潭 在勝運里豐稔寺西,其深莫測。

  齊頭潭 在勝運里,澄深不測。

  鸕鶿潭 在縣西。深碧清澈,嘗有鸕鶿群聚捕魚。

  龍潭 一在箭灘上,禱雨輒應;一在溪南杉子塘;一在豐田王守仁題詩處。

  魚跳峽 在溪南里。

  晏湖 在儒學前。周圍約百丈,陂水流瀦為湖,春夏洩以種稻,秋冬壅以蓄魚。

  涵水湖 在縣西,今名龍安寨。湖水澄湛,中起一阜,旁有溫泉。

  銅鼓湖 見上杭志。

  雙井 在溪南里吳坑。澄澈不涸。

  大洲湯泉 在縣東。

  下洋湯 在金豐里,石壁流出,四時不竭。

  里田湯 在勝運里。

  箭灘湯 在溪南里,源出小澗,不涸。

  儀門井 在縣治。

  南街井 在錦衣坊左。

  北街井 在橫直左角。

  萬壽井 在寺前街下左邊小巷。

  新井 一在城東門右,一在西城舊窩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