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皋先生文集/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江皋先生文集
卷十
作者:柳尋春
1852年
卷十一

[編輯]

蒼筠遺藁序

[編輯]

以淸高之資而俛於問學。有文藝之美而兼於質行者。其惟蒼筠先生金公乎。公天賦高明。襟韻飄灑。瑩瑩如冰壺貯月。才調孤古。詩詞淸越。鏘鏘乎擲地金聲。而蚤從退陶老先生遊。亟蒙奬詡。抑其豪逸而就之平實醇如也。紛華不接於心目。踐履克篤於日用。奉先致不匱之思。爲國效如保之誠。至於居家訓子之方。一切要歸於師友問學之功。則可驗公之高處不越於常行。而所存無愧於古人。吁其至矣。葢觀夫一時交遊推詡之辭。可知其斯文道義之盛。而乃若吾西厓先祖誄公之文。有曰翩躚仙鶴。來報精神。流水高山。獨詣無倫。卽此數句語。可以想像公高潔耿介之標致。而意中峨洋。所以與之者益深矣。嗚呼。此非公之一副眞影百世不䵢者耶。公之遺藁散佚殆盡。獨有詩文若干篇。懷仁時陳弊一疏。誦而味之。尙可以得公之萬一。若荻邱關雨詩鏡浦長篇。特爲老先生所賞。而鏡浦詩又亡矣。可勝惜哉。今其聞孫掇拾斷爛之餘。附以後人所撰述。合爲一卷。要不佞一言以識之。不佞每誦先祖誄公之詞而欽慕之無已者也。旣不敢終辭。謹書所感於心者如此以歸之。

桃村實記序

[編輯]

葢當端廟遜位之時。死者有六臣。生者有六臣。或忠貫白日。或志貞金矢。其死其生。皆得以名焉。若桃村李先生。其志何其隱而其跡又何其晦哉。噫先生一署令也。微官去就。若無關於時事。行遜蹤跡。惟恐人之或知。則先生心事。知者獨天耳。天無不定之理。故今卽其不可知者而求其可知者。則桐江子陵存問每至而不強致之。彭澤淵明意寄甚遠而獨就居之。其居室地勢宜向東南。而必舍之北。北非越中遜位之地耶。及夫雉嶽題名出。而先生之名。與元觀瀾,趙漁溪幷題焉。考其年月之符合而信其志節之貞確。於是乎先生之天定矣。天定而名顯。孰不曰先生卽生六臣之倫。而六臣可七也哉。嗚呼。秉彝之天。人所同得。而節義之蹟。感人尤深。今讀先生實記。其棄官下鄕時。年纔二十一耳。謝簪笏投𮄈巖。坐臥小室。年七十餘而終。世不知先生爲如何人也。其心愈苦而其跡愈泯。枯槁竆餓。後之人指其室制而謂其有異焉。乃意之耳。然訥翁所謂以其時而想其心與事。亦可以得其人者信矣。悲夫。或謂先生之節。固可與生六臣幷。而其跡不亦太晦矣乎。曰先生乃國家勳臣之胄。而光廟龍潛之舊也。休慽可同。隱淪非倫。其去不得已也。其守不可變也。不辱乎身。不放乎言。以終其世而無怨悔。玆非先生處義之衷歟。桃村一區。卽栗里三逕。世有良史作。其必特書曰桃村處士李某卒雲。

茅溪文集序

[編輯]

志節特立於頹波。道義可範於百世。其惟茅溪文先生乎。先生天稟高邁。德器夙就。問學本於家庭。淵源得於師友。琢磨淬礪。俛焉孜孜。平生立心行己。一是忠信孝悌之實。而優入高明正大之域。則先生之於道。可謂先立乎其大者矣。逮夫昏朝政亂。羣壬騈集。以斁倫戕賢爲事。則先生居近江陽一舍。且與之有舊。而乃毅然絶之不相聞。雖蜮弩潛伺。豺牙交磨。禍機之發。非朝則夕。而先生不懾不懼。日講讀不輟。每對學者。必劇論義利邪正之辨。以淑人心扶世道爲己任。若先生者。又豈非所謂威武不能屈。禍患不入於心者耶。夫以先生德學抱負之大。出而有爲於世。則其所以挽回頹俗。裨益治道者。必非塊然自守者比。而遭時不淑。屛跡林泉。及至更化之日。羣賢彙征。百里之命纔下。而先生已老矣。身困道亨。在先生何損。而抑豈非後人之所憾者耶。世嘗說山林隱德之士。無功業之可述。然先生志節之卓犖。道義之修潔。質諸古人而無愧。垂之後世而有辭。使聞其風者。可以立懦而廉頑。斯其爲功業。又豈不有大於銘彝鼎而書竹帛者耶。今去先生之世。殆二百載矣。遺文散佚。僅有巾衍中若干篇。先生後孫光七甫。與鄕之人士。圖所以鋟諸梓。爲傳後之計。勤勤收拾。終底於成。其爲先之誠。景賢之義。令人欽尙。間嘗謬屬不佞正其訛舛。復使之記其顚末。自惟後生末學。何敢當是役。顧以先故事契之重。有不得終辭。謹書所感於心者如此。嗚呼。誦先生之詩讀先生之書。其必有感發而興起者矣。

蒙菴遺集序

[編輯]

德行與文藝。固有本末先後之序。而要之文行兼備然後爲至。蒙菴先生李公。生大賢之家。襲過庭之訓。其存心也愨。其制行也醇。孝於親友於兄弟。切偲於朋友而誘掖乎後進。凡其日用踐履。自中古家繩尺。至其餘力之學。靡不淹貫。而就思傳鄒書中。用工尤多。其發爲文章。平淡蕭散。得處甚高。見推於鶴老之評葛翁之狀。嗚呼。若公者。豈非文行兼備。本末不遺之君子也耶。德已立矣。而不自以爲有。學已成矣而不自以爲足。嘗次元朝五箴。服膺勿失。六十年如一日。信乎其家學之有傳。而無愧爲夫子之孫也。公平生不自標榜。隨分應擧。晩而小成。以不逮親在爲恨。屢徵不起。終老於𮄈巖之下。而眉叟許文正公每歎其不能大用。此非所以加損於公者。而抑豈非世道之一慨耶。不佞讀公戒子弟書。有曰男子事業。不在科擧。歷觀前代儒賢。以繼開經濟爲己責。與穹壤終始。有爲者亦若是。葢公於內外輕重之分。蚤已判得。不屑屑於進就也。不佞於此。重有感焉。當時諸宰有以學行遺逸薦公者。公笑曰所謂遺逸。乃隱居求志。不要聞達者之稱。無其實而得其名。可羞之甚也。因再赴場屋。以避其名。此又可以見公平地上高處。而非皎厲自好者之所能及也。吁其可敬也夫。公所著述。有詩文若干篇。今其後孫潤祥將鋟諸梓以壽其傳。責不佞以卷首一言。顧不佞何人。敢犯不韙之罪。旣屢辭不獲。猥致平日欽慕之私。以塞慈孫之請雲爾。

善迂堂逸藁序

[編輯]

嗚呼。此善迂堂李公逸藁也。公之著述止於是而已耶。公艮齋先生之賢胤也。自幼端詳雅謹。服習詩禮。稍長受業於寒岡鄭先生之門。已知科臼之外自有吾儒家眞正門路。案上常對心近退陶之書。日用不離孝悌忠信之行。俛焉孜孜。終身以之。一時諸賢咸歎公爲善繼先業。則公之於學。其所造豈易量哉。不幸鴒原貽罹。事關家國。而書諭歌規。終不回頭。以至於顚覆。則公亦無如之何矣。憂憤弸中。尙寐無訛。平生著述。手自焚之。不欲自見於世。其心苦矣。其志悲矣。葢烏鷺風舟之歌。詞婉而意深。敗倫亂常之誡。辭嚴而義正。有以扶植萬世之綱常。則平日父師之所敎詔。問學之所得力。於是可見。又何恨於著述之無傳也哉。嗚呼。讀公之二書。觀公之實記。其必有掩卷而太息者矣。

鄭靖節公實記序

[編輯]

從古節義之士。或死而成仁。或生而全節。其跡雖異而其心未嘗不同。則斯可以幷稱而無愧矣。是以殷之三仁。吾夫子同謂之仁。而高麗之亡。圃隱之殉冶隱之去。豈不與三仁一致哉。同時有若靖節公雪壑齋先生鄭公。以麗朝諫臣。當我聖祖禪代之日。遯於荒野。屢徵不起。太宗大王以龍潛之舊。賜劒以責諭之。禮召以賓師之。公終不入城闉一步地。屛居松山以沒其身。葢公之心卽圃老之心。而公之跡實與冶隱同歸。是其出於至誠惻怛之意者。又豈不與二老同其仁也耶。夫莫難於死而生亦有甚難者。使公處當死之地則一死固耳。公身非大臣。義惟罔僕。崎嶇遠遯。獨行其志。至於爵之以貳公而不膺。賜之以甲第而不居。其心愈苦。其節愈確。能使松山一區。獨保王氏甲子於數十年之久。嗚呼其難矣。致祭之文。有曰萬古曰忠。伯夷豈一。太常之諡。必以晉處士靖節二字。表而出之。我聖祖褒奬前朝之節義者。寧復有加於此哉。葢公與圃冶二先生。爲道義之契。其節義之卓犖。實有得於平日講磨之益。斯又其樹立之所本。而尙論者不可以不知也。公文章。代遠無傳。獨有松山幽居眞珠府五十川題詠數篇。而今其後孫幷與其附錄文字。公之孫襄平公實記。將付於剞劂氏。屬不佞識一言。自惟固陋不敢當是役。而顧不得終辭者。葢出於欽風慕義不能自已之意雲爾。

立齋集序

[編輯]

南冥先生講道於方丈之下。一時及門之士。激勵振拔。成就其材者。不爲不多。而若其聞道之蚤。進學之精。必稱立齋盧公。公稟貞粹之資。襲詩禮之訓。蒙養旣正。規矩自成。而逮登山海之門。服膺敬義之工。則其所見益親而所得益深矣。迥脫頹波流俗之中。獨觀淸明昭曠之原。至蒙師門十層地位之許。則公之學其造詣爲何如也。葢致禮以飭躬。講學以明物。居家而盡事親之道。爲國而效敵愾之忱。平生處心行事。莫不粹然一出於正。則若公者眞可謂不負師門之所期許者也。絶意名利。養德林泉。九臯之聲纔徹。而東岡之守愈確。百載之下。尙令人聞風而起慕。何其盛歟。公旣歿而士林立祠而俎豆之。可見公議之在人心者。久而不泯也。公不喜著述。只有詩書若干篇。乃公外孫林谷林公所收錄者。而意趣沖澹。氣格淸新。零金片玉。愈貴愈珍。又何必多乎哉。嘉之人士謀所以鋟諸梓。屬不佞正其訛舛。因要一語。自以平日尙慕之誠。有不敢終辭。謹敍所感於心者如此。以寓高山景行之思雲爾。

林谷集序

[編輯]

淵源之學。得於家庭。道義之範。垂於後世。其惟林谷林公乎。公卽瞻慕先生之孫而立齋盧公之外孫也。蚤襲鯉庭之餘敎。親承獅畫之至訓。擩染有素。進修益勤。恬靜而寡慾。敦厚而好禮。立之以忠信。行之以敬義。公之於道。豈非所謂先立乎其大者耶。葢公之學。以魯論一部爲宗旨。而輔之以性理諸書。平生存心制事。一是醇儒榘度。而道行於尋常日用之間。眞可謂有得於家學之淵源。而無愧爲百世之師表也。幽蘭在谷。鳴鶴聞天。晩年一命之官。一肅旋歸。荷製如初。素履愈貞。雖謂之視軒冕如弊屣可也。眉叟許先生嘗造其廬而請見。稱之以卓然巨人長者。又銘其墓曰篤而裕。高而不奇。嗚呼其無以加之也。爲文章典重雅健。詩詞沖澹有餘味。有德者有言。豈不信哉。百年之公議不泯。畏壘之報祀已久。而一袠遺集。尙在巾衍中。此實斯文之一欠典也。後孫周奭等。與一鄕士林。圖所以繡梓傳布。屬不佞以校勘之役。自以先故事契之重。有不敢終辭。謹爲之略加證訂。因書其所感於心者如此。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愚於是集亦云。

雙忠錄序

[編輯]

自古國家當冦亂搶攘之時。平日任守土將兵之責者。率多望風褫魄。惟恐奔竄之或後。而乃有一二忠義之士。奮身草萊。誓心敵愾。毅然以捍國亂爲己任。雖其勢有衆寡。其功有大小。而所竭者吾忠。所盡者吾力。彼肉食而遺君負國者。獨何心哉。在昔龍蛇之亂。列郡瓦解。擧國波盪。守土者不能死於疆。將兵者不能死於綏。國家之勢。岌岌乎殆矣。時則有若崔蘇湖,蘇溪公兄弟者。以遐土匹夫。投袂奮起。倡率義旅。兄爲籌畫於中。弟則戰鬬於外。提白徒當凶鋒。直以忠義二字銘於心。三城旣復。一方賴安。至於晉陽之得全。巨濟之奏捷。都是子龍之忠膽。而暗合孔明之奇策。如使二公統大衆當一面。則其摧陷廓淸之功。豈止於泗固晉濟之間而已哉。嗚呼。士平居抵掌論事。未嘗不以功名事業自期。及其臨大亂。鮮有不恇㥘失措喪其所守者。而若夫公之兄弟則其忠義素講於中。規畫一定於內。惟知主辱之可恥。不顧其身之糜碎。卒成一方保障之功。無愧七十州義士之稱。其視坐談成敗。臨事僨誤者何如也。雖然此豈無所本而致之哉。安貧守義。竆探易數。孝友出天。淸苦自勵。操識之高。行致之純。斯其所以爲二公。而臨亂效忠。當事盡分者。乃其發也。此又不可以二視也。逮至昏朝政亂。彝倫將斁。而攜手同歸。絶意名途。超然爲始終完人。雖所施不足盡所蓄之萬一。而卽其已著者而論之。其所樹立亦大矣。兄忠弟義。出於一家。將略儒行。備於一身。何其偉歟。是以朝家之褒寵彌隆。士林之景慕愈切。正卿之贈。畏壘之奉。旣可以樹風聲而揭綱常。則二公所立之卓然。於是益彰著無餘矣。今取其事蹟而讀之。指揮精彩之間。恍然如牆峙之陣。而覩其所戰處。吁亦壯矣。公之後孫某。以所編雙忠錄者。示不佞請一言。顧余何足以當之。所以不敢必辭者。亦出於欽風慕義。不能自已之意雲爾。

一軒遺藁序

[編輯]

鄒夫子有言曰人樂有賢父兄。今觀於一軒河公遺藁益信。公台溪公之胤子也。天分甚高。德器夙成。眞所謂台溪家佳子弟也。公四歲能知父母字之最好。六七歲能辨賈董學優劣。孝愛聰明。固其所性。學文之富。行誼之篤。允爲士林間模範。雖其資質之美有過人者。而苟非家庭敎詔擩染之深。能如是哉。噫麥飯惡食也而責其不堪苦。灰堆細故也而斥之不許媾。自幼至長。一行一事。無不示之以義理之正。則宜乎有是父有是子。而鄒夫子之訓。豈不信然也耶。至其從遊漣上。亟蒙善誘。思無邪毋不敬六字。把作觀省之資。而主一一銘。又爲終身珮服之符。則當日名軒之意。豈偶然而已哉。內而受賢父之訓。外而承嚴師之敎。此公德行之所以成就而人不可及者也。嗚呼。天下之樂。豈有加於是者耶。惜其終世林泉。不霑一命。壽又不稱其仁。平生志業無以表見於世。獨有詩文若干篇遺在巾衍者。淸新雅健。其有得於父師傳受之實。有不可誣者。讀而玩之。可知其曠世希珍。其可不貴重也哉。重違慈孫之請。猥致一言如右。惟非其人是懼。

南川遺集序

[編輯]

南川權公遺集。詩文凡三卷。附錄又一卷。噫讀公虎口錄。有不隕淚者乎。葢當島夷深入。列城瓦解。人皆鳥獸匿。莫有攖其鋒者。時公知平昌郡事。獨募兵峙糧。設柵隘險爲死守計。觀於衣君食君寧顧吾身之言。忠義奮發。只知有國而不知有其身。一片封疆之內。是公死所耳。飛丸雨集。白刃當前。此臂可斫。此膝不可屈。遂至束縛拘囚二十餘日。僇辱危迫之萬端。而不震不懾。凜凜有不可奪者。終致天監孔昭。䨓雨大作。賢子竊負。鑽穴而出。於是乎得脫虎狼之口。天人相應之理。豈不章章然甚明。而令人感淚自下耶。過魯陵而垂涕致敬。逢舊吏而輒問印符。炯炯一心。神鬼可質。嗚呼其可悲也。亦可敬也。公蚤從賢師友。得聞爲學之方。其立心制行。一本於忠信愨實。事親奉先之道。處鄕守官之節。循循然各盡其道。而於書無不讀。於理無不究。所得深而所守確。素患行患。處困愈亨。易曰困德之辨也。非公之謂歟。夫以公之忠之義若是卓然。而深自韜晦。不求人知。仕不過於郡符。名不入於褒錄。優游晩年。詩酒自娛。超然爲榮州九老之一而止。則在公雖非所憾。而抑豈非世道之一慨也耶。鶴沙金先生葢嘗受業公門。爲之撰述闡揚。極致其敬慕之意。而以愚爺淡泊平生不受名之句終之。百載之下。尙可以想見公心事也。公之後孫將以公詩文鋟諸梓。屬不佞一言以識之。自惟後生淺識。何敢當。顧有不得終辭。謹書其一二。以寓高山景行之思。公有妾當賊至見公被執。卽投崖而死。嗚呼烈哉。太史氏作公傳。當附見於末雲爾。

蘆坡集序

[編輯]

蘆坡遺集三卷。公門人澗松趙先生實編次而序之。藏之巾衍且百餘年矣。公後孫與同鄕士林。謀所以壽其傳。屬不佞訂其訛舛。又要一語以識其後。旣不獲辭。謹受而卒業焉。嗚呼。世之以文學名者固多矣。其能深知內外輕重之分。脫然不爲利慾所累者。果幾人哉。惟公行誼純篤。操履堅貞。嗜學如芻豢。服義如裘葛。安分知命。無慕無求。其於名利關頭。透得已蚤。若公者豈非所謂深知內外輕重之分而眞有聞於山海之高風者歟。至於設科敎授。因材成就。河汾湖庠。不專美於古。則又可見其所立者大而所及者遠也。公嘗有詩曰處身處世謀殊拙。求利求名計亦疎。有人來問前途事。笑指浮雲過太虛二句吟詠。寫出心事。欲知公之道者。盍於此詩求之哉。澗老爲之狀行。桐翁銘其墓道。所以揄揚而撰述之者已備矣。後生末學。固無庸贊一辭也。抑又有感焉。賢人之生。幷世爲難。而同里尤爲難。千載聚星之盛。必稱荀陳二氏。然彼雖幷世而非同里也。惟玆大坪一里。寔生幷世三賢。旣同志而同道。亦承誨而承學。朝焉夕焉。講於斯肄於斯。其道德之光輝。遠邁陳荀。則吾知太史德星之奏。不止於一時賢人之聚而已。嗚呼盛矣。秉彝同好。公議不泯。卽是洞而建祠。幷三賢而揭虔。豈不尤有光於斯文耶。重違諸君子勤請之意。謹書其纂輯顚末。因附以平日景慕之私以歸之。

三益齋集序

[編輯]

吾夫子稱宓子賤曰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夫資稟之美。固得於天。而學問之功。必資於師友。此古今賢人君子之所同也。三益齋李公。以明粹之資。生詩禮之家。蚤已有志於聖賢事業。及長遊寒岡鄭先生之門。旣得依歸。立定腳跟。專心於古人爲己之學。先生甚器重之。同時如旅軒張先生,徐樂齋,呂鑑湖諸賢。實道義交也。相與講論磨礱。最得切偲之益。噫鄒魯之鄕。君子之多。有如是矣。而公之所以取以爲善者。詎可量哉。使公而生於夫子之時。則當日君子之稱。不獨發於子賤。而亦可以見東魯之多賢也。何其盛歟。公以三益名其齋。葢取魯論益者三友之意。而抑公之取善於友者。豈亶三者之益而已耶。寒岡之誄詞。旅軒之墓銘。一出於實見。深加慟惜之不能已。則卽此二先生所推奬歎服之辭。而公之爲君子人者。斯可以得其實而無愧於古之人也。公不喜著述。有詩文若干篇。亦不保於鬱攸。今其餘詩五首問目一祭文三。雖寂寥已甚。而讀而味之。猶可以得其所存之一二。何必多乎哉。公之後孫秉瑩甫謀所以壽其傳。將與白川學稼二公遺集。幷鋟於梓。屬不佞識一語。旣屬辭不獲。僭書之如右。

白川集序

[編輯]

從古賢人君子。並生一世。志同道合。以資益成就者。乃千百載。間有之幸也。況天倫伯叔。塤唱篪和。博約相資。德媺雙成。其樂又何如哉。若近世白川李公。與伯氏三益齋公。聯床湛樂。講磨道義。所以征邁資益者。其亦庶幾乎。公天資穎悟。志行高潔。旣受學於伯氏。有醍醐之譬。璩㻛之稱。如金如玉。難弟難兄。而又共登寒岡鄭先生之門。飭躳操行。惟先生是法。先生常器重之。公葢嘗得終身事斯之語。弘毅二字於師門。以爲藥石弦韋之資。其踐履雲爲。一是此箇心法。故在家而家道雍睦。在鄕而鄕人悅服。其於富貴貧賤之際。亦不爲之充詘而隕獲。若公眞可謂仰不愧俯不怍而不負師門之敎者也。葢觀公請其先公誌銘於鄭先生。則慟其蚤失嚴訓而孝思之篤可質神明。至於丁卯冦至。倡義之擧敵愾之志。爲旅老所推。則其忠義之積又何如也。受師敎而服膺不懈。逮師歿而終始盡誠。則欒共子所謂民生於三。事之如一者。於公見之。而其平生所學之正所存之深。斯可以得其大者也。一命纔下。公已老矣。素履白賁。於公雖無憾。而抑豈不爲世道之一慨也耶。公不以著述自居。只有詩文若干篇。藏在巾衍中。讀而味之。可知其有德之言。而至於寒岡先生言行敍述。當與陶山記善錄。幷行則尤不可以無傳也。今其後孫將與三益,學稼二公遺集鋟諸梓。責不佞一言以識之。自惟固陋無文。何敢屬辭以犯不韙之罪。第其請愈勤。則有不敢終辭。謹書其平日所感於心者。以致執鞭欽慕之私雲。

春睡堂遺藁序

[編輯]

夫至誠可以透金石感天神。今讀春睡堂權公遺藁信矣。公南川公之胤子也。隨父平昌任所。時値執徐倭亂。賊鋒大至。刃及南川公。公號哭身蔽之。遂父子被執。束縛以前。拘囚之危迫之無所不至。公不懾不懼。惟保護南川公者萬方。至其防守益甚。脫出無計。則公仰天祈祝。願活吾父。是夜䨓雨晦冥。咫尺不分。遂得穴壁負出。夫平居庭闈。左右扶護之盡其方。猶謂之孝。況此何時哉。此何地哉。觀其瓦片之託熨。壁之潛熱。鐵鎖之爛去。積以五六日。僅得容身之隙。遂致䨓雨之異。信乎一團誠心。能透金石而感天神也。南川公以守土之臣。當凶賊之衝。力竭被執。九死不回。其忠盛矣。公衛父於鋒刃之下。脫父於鎖樓之中。苦心積慮。所在致死。其誠孝之感。又何如哉。嗚呼。非忠無君。非孝無親。若公之父子。爲君而盡其忠。爲父而盡其孝。只知有君父。不知有其身。綱常忠孝。萃於一家。葢往牒罕見。當時無二耳。惜乎。世無以此事聞於上而表其閭也。公孝友忠信。內行純備。藹然君子人。又以詞翰名世。旣登上庠。若將有爲者。而明運已訖。冠裳倒置。則遂絶意擧業。築室數架。名其齋曰慕明。顔其堂曰春睡。夫慕明義之發也。春睡志之存也。想其閒臥草堂。春睡方足。而夢寐之間。若與古人神遇而心契。百載之下。豈不足以隕志士之淚耶。抑公之所以自立如此者。乃忠孝二字爲之貫徹心膂。所遇而發見。其可敬也夫。公有詩文若干篇。其後孫某將與南川公遺集幷付於剞劂氏。屬不佞識其卷端。噫詩文奚用多爲。公之至行大節。實有關於世敎而不可泯沒者。故猥致其所感於心者如右以歸之。公當亂時。年纔志學雲。

劭窩集序

[編輯]

所貴於文章者。將以明理而達辭耳。若雕鏤組繪之工。不足與議於文章之傳也。今觀劭窩崔公遺集。其文章何其浩汗而理趣又何其精深也。公才高人數等。蚤自刻勵樹立。用力於古人文辭。而尤留心於理數關鍵。其範圍之大。識解之精。固已卓越諸家。非近世操觚之士所能彷彿其一二也。葢其平生疲神殫思。因其文章而反之理數則有史選總論。鉤深極微。原於理數而發之文章則有童蒙問答。天倫有誡而行誼篤於居家。自克有文而操術嚴於治心。若怒解讀書解等篇。所見旣到。所得益深。卽物而竆之。觸類而長之。詞理典雅。氣格高古。其視風雲月露之什。篆刻藻繪之文。淺深高下爲何如哉。是以當時宗工鉅匠。莫不推之以文章之模範。許之以理數之淵藪。稱述贊揚之不已。則葢不待後世之子雲而已有知公者矣。噫以公許大抱負。不一見售於世。任眞安命。終老劭窩中日月。此在公雖無所憾。而抑豈非世道之一慨也耶。公之孫桐羽。以公遺集示不佞。請爲一言。顧不佞識膚語綿。固不敢當。而亦有所不得終辭者。謹書拙語如右。以見其文辭之發。原於理數者有如此。

咸陽吳氏族譜序

[編輯]

族譜之作。葢昉於周禮小史氏奠繫世辨昭穆之遺。而後世如歐陽,蘇氏之譜。尤班班可考者也。程子所謂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系者。豈不信哉。我東方族譜之盛行。莫如近世。而天嶺之吳。肇自勝國。以大姓聞。其來遠矣。然而支分派別。散居遠邇。親盡而屬已竭。屬疎而情已竭。漠然視之如路人者有之。則況十數世之外。其間不啻疎遠而已哉。嗚呼。此吳氏之譜不可以不作也。夫其根固者其枝茂。其源深者其流遠。今觀是譜。若杜庵公之節行卓犖。德溪公之道學高明。旣有以培其根濬其源。而又有思湖沙湖之賢。相繼而作。以世其家。至於節庵以下數君子。或以文學。或以行誼。蔚然爲南士之模範。雖非科臼宦業之轟䨓一世。而自可爲吾東之望族。枝荗流遠之美。於是益徵。則此又豈可以尋常譜系論之哉。葢自沙湖公有意修譜而未及成。其孫正字公實繼之。正字之從子知縣公卒就之以藏於家。知縣之玄孫星說爲之釐正增補。遂鋟諸梓。今其五代孫漢衡克遵先志。更加收錄。與諸族重刊。使其子道休北走七百餘里。問序於不佞。顧不佞固陋無文。不敢當是寄。而旣感其遠辱之意。又重其高賢之世。遂不得終辭。仍復之曰吾黨世家仕宦功名。固多赫赫光耀者。而此猶末也。抑本之則有。誠願僉君子以其先祖之心爲心。先祖之事爲事。敦詩而習禮。入孝而出悌。一言一行。莫不以祖先爲法。使本立而道生。實積而華發。則斯可以尊祖敬宗收族厚俗。而其於修譜之義。庶幾矣。諸君盍相與勉焉。是爲序。

星州李氏族譜序

[編輯]

李氏譜。譜星州李氏之族也。李氏出雞林。其後徙於星。子孫因以爲貫。迄今數十世。世代浸遠。系派之分。昭穆之序。親疎之等。不可以口授耳聞而傳。則此李氏譜之所以作也。噫欲徵李氏之世德。非是譜何以哉。在勝國則尙矣。至於我朝。有巖棲白川以下諸賢。相繼而作。以德行文學見重於世。其見於旅軒張先生所撰銘墓之文可考也。源深而流遠。根厚而枝茂。其派雖分。其支雖別。孰非李氏先世積德之遺蔭耶。惟其不能無遠近親疎之別。此此譜之義例。而與歐陽蘇氏之譜同一揆也。所以維持百世而無替焉者。將不在於斯乎。抑有所敬焉。世之言氏族者。必以冠冕閥閱爲先。其一時光榮。非不赫然而盛也。苟不存心於孝悌之本。致謹於驕盈之戒。則其能保守門戶。累世而不替者鮮矣。至於李氏則家故儒素也。非有冠冕之盛閥閱之大。而所尙者文學也。所重者德行也。綿歷百載。以至於今。皆循循雅飭。孝友敦睦。李氏之世。其將久而後發。願諸君盍益修其文行而益遵其模範。以爲百世承家之基乎哉。

晉陽河氏族譜序

[編輯]

晉陽河君尙㵓甫。以其新刊族譜二冊。問序於余。余曰序非所能。願問其詳焉。河晉之大姓也。其族氏之繁延。系派之聯屬。宜爲累數巨袠。而今止於二冊何也。尙㵓甫曰吾河其源則一而分派有三。世代旣遠。雲仍散處。舊未嘗合譜。今欲合之而重其事而未敢遽也。余又曰河氏自勝國至我朝。名公巨卿。赫舃相望。而談閥閱者必先數之。宜其著代繫族之久且遠。而今纔十餘代而止何也。尙㵓甫曰不幸家牒失於兵燹。所傳錄者止是。葢嘗廣攷吾東氏族志。得其派系之可據。而不敢輒有所加也。余於是作而歎曰善哉。河氏之爲譜也。夫編多者或欠於精審。世遠者難必於考信。二者作譜者之所當謹而又謹也。今是譜也。謹守其先法而尊其所自出。無失於多而致愼於遠。善哉河氏之爲譜也。試攷諸譜。雲水堂公以宏器偉度。學問師友行本忠孝。鬱然與金文戴康學士齊名。而閼而不施。所以裕諸其後者遠矣。綿歷數百載。雖其科宦聲名未有以誇耀一世。而獨其文學之傳孝謹之風。尙有存者。河氏不食之德未艾之福。其將不自公而始歟。於是乎譜中若子若孫。皆公之後裔也。苟能益志公之所學。益服公之所行。從師親友而得問學之方。移孝爲忠而盡修行之道。俛焉孜孜。勿替引之。則方可以無忝爲賢祖之裔。而是譜之作。豈不尤有光焉耶。蘇老泉作族譜序而曰觀吾之譜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生。吾於是譜亦云。雲水之宗事未有所屬。今其諸族合議。以尙㵓甫擇而嗣之。此可見尊祖重宗之義。而於譜體爲大。是又可書也。余在外裔之列。重違尙㵓甫之請。謹書其問答如右。

璞齋集序

[編輯]

我東之問學。昉自麗氏。集成於我朝。金江湖,佔畢先生尤傑然著出。江畢之門。鴻厖魁碩雲蒸霞蔚而爲海東之濂洛。何其盛也。若璞齋金公。江湖佔畢之孫。天資近道。踐履旣篤。其孝至其學正。詩詞精雅。又於書法遒工。竹圃梅堂葢在山水間也。李東皋,朴嘯皋,鄭文峯,金藥峯遇輒忘形。噫以公之資之美。蚤生及趨於文忠當日之庭。親承作成之盛。卽不能直造寒蠧之閫。其時所稱名家諸子。安得以弟之哉。才足爲華國之需而肥貞嘉遯。遂閼於四郡之學。晩膺宮銜。病未克赴。豈非可慨也哉。詩文遺亡殆盡。後仍斤斤收輯爲三卷。今其後孫相稷謬屬以校勘而弁語。顧不佞其人哉。辭不獲。猥致耄語。相稷舒翹揚英。出而進講於書筵。入而揚先是事。江畢之家。庶幾其勿替引之。是爲書。

送金亨萬會運壬寅

[編輯]

始吾與君。生於東西也。固不謂相遇。夫豈知同槧而共業乎。又豈知相遇而共業而其志又同焉乎。自庚子夏。吾與君旣相遇矣。又同槧而共業矣。顧其志又同矣。余與君年上下二歲。觀其容貌充然。文詞蔚然。較餘十七八時。葢自視缺如。與君而遇而友者。抑吾之幸耳。今又與君會於臨淸之閣。課書之暇。時逐雲月。上下江干。相得甚歡且累月。君將先歸。相好之篤。惜別尤倍。君處江東。余處江西。途之雲遠。非宿舂不能至。秋來懷想。當付之雲外之鴈而已。若夫探賾之工。雖非余言。君必自勉。故不暇爲君道。

花樹禊帖序

[編輯]

吾柳自河來於商。爲柴生二村所居間十里。恨未得源源團會也。歲丙戌冬。余來接於新陽。去柴里十里而近。生物三數里。適當歲時。諸族爲余新接。且兩處道里均也。正元翌。長少來會者幾三十。敍倫話情。永夕而不能歸。實吾門樂事也。咸曰是會不可無識。且韋家花樹之事可昉。遂草成禊帖。要余書一言。夫河上遠矣。雖不能每年相聚如今日。而吾兩處宗族之居於是者。曷不思所以歲歲修睦。日日相從。爲百世無替之道乎。此非尋常禊事之比也。感諸君之意。略識數語於後。丁亥正月三日。書於新湖寓舍。

[編輯]

養老堂記戊午

[編輯]

邑校之設堂以養老。非舊規也。余到是縣之翌年春。以元子宮僚屬。因特敎換除湖西之靑武。臨行祇謁聖廟。退坐明倫堂。邑之父老子弟來餞者甚多。余捐若干俸付之校中。召鄕秀校幹。使之資設一所。申之以養老之意。耆老前而諗曰老吾及人之禮。自天子達乎庶人。均是一也。故古之聖王賢人治世敎人之法。莫不以是爲先務。然養老於學校。未之有焉。明府何取義歟。余曰立廟以祀先聖。立學以敎子弟。所以明斯道。所以明人倫。居是學而受是敎者。思有以求其道。思有以厚其倫。故爲臣者盡忠。爲子者盡孝。以至少之於長。下之於上。而各盡其職。此乃儒者之實學而學校之實效也。降而後世。其道全廢。不可復講。然其名猶有存焉。至於養老之禮。則並與其名稱而無所可據。其或有顧名思義之徒。將何所取衷而爲之講明乎。余以不才。忝蒞是邑。無以慰父老之望。解歸之日。惟是一事留之於學者。葢以己之所未能。猶有望於他人也。苟有好善之君子。以是施之。優於一國矣。學校之有是室。豈非所以羽翼明倫之堂耶。耆老曰唯。請次其言。遂倂及之。

忠孝閣記

[編輯]

同樞盧公尙樞。以其祖考竹月公實紀曁其先考養失公遺編。屬余而言曰。吾祖吾父平生忠孝之蹟。載於此矣。然顧未有以表示於人。吾爲是懼。欲就竹月軒舊址作一閣。扁之曰忠孝。昔年往拜愚山之日。以是仰質焉。旣蒙印可。今閣已成矣。願子記之。使吾爲子爲孫者。皆知忠孝之可法而世守焉。餘生也後。不及奉誨於竹月公父子。而亦嘗聞風而知慕。今觀於實紀遺編。考其忠孝之蹟。何其韙歟。惟竹月公自在齠齔。已知事親之道。生而怡愉承順。未嘗有違忤。歿而孺慕終身。語及必流涕。其出身事君則毅然以古君子忠義爲心。只知有國而不知有其身。內而抱關擊柝。外而守土製閫。凡職分之所當爲者。無不竭力殫心。死生以之。受知於聖主。顯名於當世。其忠盛矣。若養失公純孝至行。一以小學爲法。雞鳴盥櫛。問寢視膳。養志便體。靡不用極。疾則致黔婁之禱天。喪則盡子羔之泣血。其孝有如此者矣。至其平日憂愛之心。不以韋布而有間。當莊獻世子喪。杜門謝客。斷酒肉期年如一日。亦可以見其移孝之一端也。夫忠孝無二致。故曰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竹月公則發身致位。見於猷爲施措之間者。無非盡職奉公之事。而實本於家庭事親之道。養失公則循常踐實。發於日用行事之際者。一是承顔順旨之餘。而亦見其草莽憂國之誠。其忠其孝。雖各因所居之位。而眞所謂易地則皆然者也。噫非忠無君。非孝無親。有竹月公之忠然後斯可謂事君。有養失公之孝然後斯可謂事親。而忠仍於孝。孝移於忠。則凡爲竹月公父子之後者。可不以二公之忠孝爲法哉。今同樞公嗣守先業。營立是閣。思以忠孝二字。爲盧氏一部家法。旣以服之於身。又將責之於後。其旨深且遠矣。是閣也據洛水之上。有江山之勝。而同樞公所以命名者。不取於彼而必取於此。使世之爲子爲臣者。目擊心存。皆知忠孝之可法。是又豈但爲盧氏一家之私而已哉。

永懷堂記

[編輯]

永懷堂者。同樞盧公祭先受胙之所也。公營立正堂於家廟之前。扁之曰永懷。是豈若燕息遊居之爲也哉。夫懷之爲言思也。人之於祖先。莫不有思。而所思之深。尤在於祭祀。故致齊於內。散齊於外。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爲齊者。嗚呼。此其思之發於祭祀而無竆已者也。雨露而怵惕。霜露而悽愴。其懷也無時不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其懷也無處不然。牲牢酒醴以飾其懷。薦祼獻侑以展其懷。有廟斯有堂。有堂斯有名。今公之堂。必以永懷爲名者。其義豈不深且遠哉。余想夫公之祭先於斯也。臨位而有宗支焉。辨行而有昭穆焉。井井乎其倫。秩秩乎其序。以盡子孫之誠敬。以致祖考之來格。而公之所以永懷者。於是焉至矣。彼經營堂室。惟日不足。徒以適涼燠便起居爲心者。視公之堂果何如哉。是以其爲堂也。以基以構。有規模之正。不奢不儉。得文質之宜。不但永懷於享祭之時。又以永懷於體先之道。重嗣守而垂將來。則吾知是堂之名。與盧氏永久而無替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噫其斯以爲永懷也歟。

一螭軒記

[編輯]

譚嶺之山水者。必稱三洞。三洞之中。猿鶴一洞爲最。恩津林公居焉。旣卽其所居。敞之以軒。扁之曰一螭。夫是洞之一水一石。無非可指而名者。而乃獨有取於鄧子編所云一螭何哉。噫螭之在水也。食乎淸而遊乎濁。上不及於龍。下不及於魚。葢隨其所在而然者耳。公石川先生之聞孫而瞻葛兩先生之傍裔也。家世謹厚質素。而公又志潔而行高。敦本而務實。衣不取鮮美。食不求滋味。其於芬華靡麗之習。若無覩焉。所居擅溪山勝槩。寬閒幽靜。翛然出塵外。朝於斯夕於斯。無慕無求。囂囂自得。獨其日用所接者。俗事而吾不可以絶也。所聽者俗語而吾不得以聾也。行乎淆漓之世而不自累焉。傍乎啾喧之塲而不自聒焉。豈不亦隨其所處而然者耶。所異乎世者。存乎心。所同乎人者存乎跡。嗚呼。此一螭軒之所以名也夫。惟其行潔故不屑屑以循俗。其知周故不悻悻以非世。苟曰淸之足尙而濁之可離。只取其模象之髣髴而不歸乎踐履之本實。則豈君子處身之義耶。然則山水者其光影也。一螭者其實題也。公之所取。宜其不在彼而在此也。公平居循循不以文學自居。而孝友之行謹質之風。實有高人數等處。其有得於聖言之本旨者。不可誣矣。生而人皆信服之。歿而人皆想慕之。吾知一螭之名。將永久而不泯也。至於是洞山水之勝。吾固願遊而不得者。幸未甚衰。一造玆軒。誦一螭之義。爲賢胤復焉。

[編輯]

敬齋集跋

[編輯]

國家休明之治。莫盛於英陵朝。實東方一初煕運也。時則有若黃翼成許文敬諸公後先登庸。贊襄吁咈。躋一世於唐虞之域。而踵武黃閣。伯仲臯夔者。卽文孝公敬齋河先生是已。先生稟光嶽之氣。生忠貞之家。自秀才時。已有爲國家致太平之志。而遭値聖明。歷敭中外。所以職思其居。殫竭誠力。從容密勿於奏對施措之間者。固已非堯舜不陳矣。聖眷彌隆。元老克壯。一堂都兪。羣龍勵翼。經綸事業。蔚然爲聖代賢相。其致君澤民之功。豈遽讓於古人哉。葢施於外者。必由諸內。先生早登圃老之門。亟蒙道南之許。其發端啓要。固有在矣。故平生立心。以斥異端扶正道爲己任。圖書左右。問學精深。而一敬字之表出扁齋。可見其所存於中者。眞正不差。由是而孝於親忠於君。而發於事業。皆從學問中出來。玆豈非有得於傳所謂合內外之道者也耶。嗚呼。聖人作矣。奎運回矣。海東千載。斯文將啓。而先生身當其會。存諸心而爲主敬之學。著於文而爲造理之言。恍然有指引吾道興起方來之意。其視夫先儒所云宋初大臣已能稍稍向學者。淺深又何如哉。世之論先生者。徒以相業爲重。而不本於所學之正。則亦淺之爲知先生也。噫。安得起先生於九原。陶鑄一世。以反諸古道也。今去先生歿。殆四百年矣。詩文散佚。存者無幾。先生後孫大成等。極力掇拾爲數卷。俾尋春訂其訛謬。且書一言。旣不得終辭。因附以所感於心者如此。其於先生之德之崇業之廣。烏可謂摹擬萬一云乎哉。

德溪先生年譜跋

[編輯]

年譜所以標歲年繫事實。合其散逸而提其綱要。使觀者開卷輒瞭然。年譜之不可闕如是哉。德溪先生文集刊行已至百餘年之久。而年譜編出。迄未遑焉。此實斯文之欠典也。乃者先生後孫與一鄕士林。謀所以裒錄爲譜。屬尋春以編次之役。旣不敢辭。謹就文集行狀。考其年條事實。兼採一時諸賢所記實蹟。比年繫事。草成一篇。間取先生詩十餘首。以爲元集補遺。又以知舊門人輓誄等篇次之。合爲上下卷。顧聞見固陋。採摭未廣。只是依樣寫出而已。烏可謂開卷瞭然也哉。賢人之生。天意若有爲。而行道之難。自古已然。以先生德行風猷之盛。不得有所施。知幾識微。歸臥西溪之濱。宗正之命纔下。而伯子之壽遽促。此固一世之無福而後之人所憾也。觀此年譜者。尙可以得其言論行事之大致也耶。

艮齋先生續集跋

[編輯]

生於大賢之世。近於大賢之居。親炙觀感。以成其德。斯乃千載一幸也。艮齋李先生自童丱時。受業於退陶老先生之門。旣及其世。所居又同一鄕。朝夕函丈。捧書質疑。不得不措。終始至十二年如一日。迄於老先生易簀之日。若先生者豈非及門諸子之尤幸者歟。噫孔門高弟。葢多魯人。而魯論一書皆出於當時門人之所記。故其所見益親。所得益深。非想像而摹擬者比也。今觀於先生遺集。記善有錄而宛然鄕黨之畫出。問答有編而一是當日之耳聞。審視而詳記之。明辨而篤信之。直與魯論同其功。苟非生於其世。居若是近。而見之親而得之深。烏能與於是哉。至於質疑講錄諸篇。乃師友間講論就正之作。而有疑必問。有得必書。精粗本末。咸備而無遺。使人讀而玩之。如攝齊承誨於隴雲之間。又何其幸也。先生文集初刊於英廟癸亥。重刊於辛未。而質疑諸篇尙在巾衍中。先生後孫與一鄕士林。謀所以鋟諸梓。爲續集二卷。葢將廣之一國。垂之百世。咸被先生嘉惠之澤。此又豈非斯文之大幸也耶。顧膚淺末學。無所識知。其於文字之役。非所敢當。而伏惟念先生與吾西厓先祖爲道義契。往復詩札。具載於兩家文集。竊不勝高山景行之思。謹爲之略記刊刻顚末於後。因附以所感於心者。以塞諸孫之請雲爾。

耕隱集跋

[編輯]

右耕隱先生實記一卷。先生節行始終。略備於此。嗚呼。此卽後人之志耳。夫豈先生之心也哉。葢當景泰甲戌間。先生見時事艱危。退歸田廬。無意名途。隱於耕而託於盲。謝絶賓朋則曰修養所忌。朔朝拜暾則曰祈禱已疾。其心愈苦。其跡愈晦。雖家人父子。莫能測識。當時所與默契者。惟佔畢金先生雲。吾先祖文忠公嘗論先生曰全其節而晦其跡。使人莫得以知。此其高人數等處也。噫先生之苦心貞節。三十年如一日。惟恐人之或知。則今此後人之稱述節行。編成實紀者。固知非先生之本心也。有成朴諸賢之心而先幾屛退。有金南諸公之節而終身斂藏。百世之下。想像感慕而得其微意焉。則諸家幾篇文字。亦烏可以已者哉。聖朝褒贈節惠之典。與死六臣者幷。而先生之心與跡益大彰明於世。此乃實紀之不得不編。先生平生。無著述。亦可見韜晦之本心。而獨其讀書一詩。精微博約等句。深有得於心學之旨。是知先生秉執之堅確。樹立之嵬卓。實自問學中出來。而豈無所本而致之哉。先生後孫仁恆甫。裒集是書。將鋟梓以壽其傳。是又孝子慈孫之所不能已者也。工旣就。辱命尋春一言以識後。尋春商之人也。去先生之鄕甚邇。每過月巖祠下。未嘗不竦然起敬。今於是役也。有不敢終辭。略敍平日所感於心者以歸之。

松塢集跋

[編輯]

行誼本於家庭。問學資於師友。此君子所以內外交修而進德不已者也。松塢李公。生詩禮之家。稟醇毅之資。年甫弱冠。葢已毅然有向上之志。其事親則自問寢供旨。以至侍疾居喪。靡不殫盡誠禮。與弟則共被同案。勉勵征邁。白首如一日。考其內行之淳備。眞可騈美於古人。而若夫同堂而有五老之親。幷時而有諸賢之契。相與質疑論難。琢磨資益。服膺乎語孟之訓。玩心於羲文之旨。其學之有得於師友者。又何如哉。本立而道生。求忠必於孝。故當時廉謹之目。孝友之褒。旣蒙朝家之寵命。而逮夫龍蛇之亂。倡起義旅。慷慨論事。當守城之任則區畫方略鹹得其宜。畁分憂之責則勞來安集。克盡其職。卽其施措之一二。可見問學之緖餘。而信乎忠孝之無二致也。雅懷恬澹。冰蘗彌勵。解紱歸田之日。不以一物自隨。獨愛佳山水。結茆淸渭之濱。讀書講道。優遊以終老。其高風遠韻。尙令人興起於百載之下。何其休哉。吾先祖文忠公特爲之敬重。遺集中南溪精舍諸詩。葢寄意於公兄弟者也。今讀之二老之襟期風韻。猶若可識。而上下鳶魚之趣。宛然如覩。不佞之所以欽慕於公者。又豈他人比者哉。重違賢孫辱命之勤。且以託名卷末爲幸。不揆僭猥。謹書所感於心者如此。

石門集跋

[編輯]

石門鄭公曁吾修巖先祖。道義契甚密。間輒命駕造訪。至今尙有傳誦古事者。嗚呼。當時麗澤之義。可以想見也。日公之後孫某等。以公遺藁附錄。屬不佞。請有一言識其後。不佞晩生固陋。何敢當先輩文字役哉。顧嘗有所受。竊慕公之風而欽公之德矣。今讀狀與誌者而益徵焉。公天分甚高。德器夙就。旣而從愚伏鄭先生遊。受勿忘勿助之旨。退而潛心服膺。眞切體驗。居家而盡孝友之實。處鄕而有孚信之著。莊以持己。恕而及物。不離乎日用之常而深得其義理之趣。公之於學。葢有俛焉孜孜焉不已者矣。蚤登上庠。絶意進取。視名利泊如也。愚老常長銓部。欲薦引公。而公蹵然辭之。公之於內外輕重之辨。又何如哉。雅懷嘉遯。得石門一區。愛其山明水麗。有終焉之志。逮夫丙子以後。則公遂東矣。寓眞樂於仁智。付身世於雲林。傷時感物之作。率多匪風下泉之思。若公者豈非聖代之逸民而百世之高風耶。葢其所學者正。故其所守者確。蓄之爲貞固之德。挺之爲高孤之節。平生蹈履。皭然無一點泥滓。公於是乎不負師門之所以敎者。而吾先祖託契之深。爲有在於是也。噫公之世已遠矣。其師友間往復講磨之蹟。殆無所尋逐。而獨詩文若干篇遺在巾衍者。尙可以考見其一二。則奉玩莊誦之餘。又烏得無想像欽慕之心哉。是庸不揆僭猥。謹書所感者以歸之。

聱漢集跋

[編輯]

右聱漢先生孫公文集幷附錄爲三卷。今將鋟諸梓。距公歿二百年矣。文章之傳於世。其難固如是哉。公當穆陵朝。以文章進。跲於仕路。棲遲郡邑。逮昏朝政亂。彝倫斁廢。則褰裳遠引。翛然自放於七灘魚釣之間。傷時感物。往往發於歌詩。如重華文母之句。羊裘諫議之作。宛轉惻怛。深得詩人諷切之義。前後除官輒不起。遺令祝號毋得書壬子後官銜。其見得之明。樹立之卓。在當世果幾許人哉。葢公天資近道。內行淳備。滫瀡甘旨之供。居喪致哀之節。允爲孝子之柯則。而從師取友。講明道學。所積無非道義之腴。所存無非忠孝之實。是以其作爲文章。詞理明白。音調和平。藹然仁義之言。而有非一時能言之士所能及者。其有補於世敎。又何如也。嗚呼。公有大焉。乃其志節之卓然是已。若夫發於文章者。非公之至也。然生乎數百載之下而欲論人於數百載之上。苟非其文章之傳。亦何以哉。宜後孫之收拾巾衍。以爲永久之圖也。重違辱命之勤。略記顚末於後。以寓高山景行之思焉。

台溪集跋

[編輯]

不佞少遊南州。從士友間得台溪先生河公文集。伏而讀之。屢日而不厭。今四十餘年而尙能記其一二也。一日公後孫範雲甫。以公續集幷年譜等篇。來示不佞。葢續集而裒稡之。年譜而羽翼之。其於公終始備矣。盥手敬玩。尤豈不景仰欽慕而不能已哉。嗚呼。自夫德行文學之殊科。後世之士。以德行稱者。未必優於文學。以文學名者。或多歉於德行。斯固不免於偏而有所局也。公以英粹之資。加篤實之工。自秀才時已有遠大之期。存之以忠信。守之以靖確。居家孝友之行。立朝剛直之節。乃其得於天而出於性者然也。就以詩文觀之。沖澹雅健。明白典實。有非能言之士所能及之。而若夫忠言讜論。朝奏夕陳。亶出於憂愛之誠心。而不負乎平日之所學。則以公而列之德行文學之科。其亦庶幾乎兼而有之者矣。不佞於是重有感焉。氣數之變天也。轉移之機人也。當丙子亂。國家之恥深矣。神人之憤極矣。公所以密勿於章疏之間。維持乎根本之計者。固已切中時弊。而使尊周攘夷之義。隱然幷寓於其中。當日君臣之際。已有響合之勢。此固氣數轉移之所係。而惜乎其志業未就而公已病矣。古都腥塵。無地可洗。三復遺編。又豈禁志士之淚耶。噫公之一言一行。無非德性上流出。而雖尋常翰墨之談。亦皆有典有則。信乎有德者必有言。而德行文學。烏可歧而二之哉。詩曰人之秉彝。好是懿德。是集之行。將見人人興於忠孝而彬彬爲君子之儒矣。重違賢孫之請。旣爲正其訛謬。附以所感於心如此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