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海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法海經 西晉
譯者:法炬
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底本:大正新脩大正藏經錄入

法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遊瞻波國,漢呿利池上,與大比丘眾俱。月十五日,時應說戒。佛坐,集已久,而如來默然,不說戒。侍者阿難,更整衣服,跪而白佛:「初夜向竟,中夜將至,大眾集久,世尊將無疲倦,願以時說戒。」佛猶默然。眾坐既久,時有比丘,名曰阿若都盧,更整衣服,長跪白佛:「初夜中夜已過,雞將向鳴,世尊得無疲倦,眾僧集久,願佛說戒。」世尊復默然。又復白言:「明星已出,時將過矣。」佛言:「比丘!且聽,眾僧之中有不淨者,故吾不得說戒耳。」

賢者大目揵連心念:「吾當定意觀之,誰不淨者?」目連白佛:「我欲定意觀誰不淨者,不淨者命令出眾。」世尊告曰:「卿欲定意觀不淨者令其出眾,此言大善,便可觀之。」目連即定意觀之,見其弟子犯於重戒。目連從定意起,至犯戒比丘前,而數之曰:「汝為沙門,奉戒為本,戒猶人之頭首;沙門戒行,宜令清白,如水如玉。此如來之座,賢聖之會,度世者之聚,清淨道德者之所集處,此座猶如栴檀之林,卿以伊蘭臭穢,亂於真正。」目連手自引其弟子出。「卿是棄捐之人,不得預如來大眾之清淨集也。無以穢濁廁預大僧大集,大海不受穢屍,卿自思之,無穢賢眾。」穢人既出,目連白曰:「穢濁之人,即以棄遠,眾已清淨,唯願世尊,以時說戒。」世尊猶復默然。目連怪之,四向觀察,見座上,向比丘已復在座,目連重勅之曰:「卿為棄人,何為不自引罪穢,重坐此座為?」目連重遣之,乃出座去。目連復白:「世尊!穢人已出,大眾已淨,無復穢惡,唯願世尊,以時說戒,令眾僧得修淨業。」

佛告目連:「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若我說戒。人於眾中犯戒,默然不自引罪,而預如來座者,此為默然妄語。默然妄語,頭破七分。如來於大眾說戒,甚為不易,自今以後,汝自說戒。」

目連白佛:「弟子聞道,如來先化之,為非弟子自悟而成道也。如來聖德,厚重天地,言真而要,弟子誦習,得成道果。如來猶天雨,百穀草木,無不仰榮;弟子德淺道小,人不服信。世尊哀愍聾俗,使一切獲安,得信得正,以濟其志。」目連慇懃苦請至三四五。

世尊告目連曰:「汝為一切,請求如來,慇懃乃至四五,吾今當為汝等說之。吾僧法,猶如大海,有八德,汝等聽之。大海之水,無滿不滿;吾法如之,無滿不滿,此第一之德。大海潮水,尋以時而來,不失常處;吾四部眾,受吾戒者,不犯禁戒違失常法,此第二之德。大海之水,唯有一味,無若干味,無不以鹹為味;吾法如是,禪定之味,志求寂定,致神通故,四諦之味,志求四道,解結縛故,大乘之味,志求大願,度人民故,此第三之德。大海既深而廣,無能限者;僧法如是,無不深妙,八方之大,莫大於僧法,僧法最為弘大,此第四之德。大海之中,金銀琉璃、水精珊瑚、車璩馬瑙、摩尼之妙,無不備有;吾僧法之中,三十七品道寶之妙,神足住壽,飛騰十方,靡所不適,瞬息之間,周旋無量佛界,到殊勝之剎,能以其道,化導群生,淨己佛土,此第五之德。大海之中,神龍所居,沙竭龍王,阿耨達、難頭、和羅摩那、私伊羅末,如此諸龍,妙德難量,能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復如是,四雙八輩之士,十二賢者,菩薩大士,教化之功,彌茂彌美,此第六之德。大海吞受百川萬流,江恆之水,無不受之,終日終夜,無盈溢滅盡之名;吾僧法之中亦如是,梵釋之種,來入僧法,四姓族望,或釋或梵,王者之種,捨世豪尊,來入正化,或工師小姓,亦入正化,種族雖殊,至於服習大道,同為一味,無非釋子,此第七之德。大海清淨,不受死屍,無諸穢濁,唯海之類而受之耳;吾僧法清淨,亦如大海,不受穢惡,犯戒違禁,非清淨梵行者,一不得受,棄之遠之,猶海不受死屍,此第八之德。」

佛告目連:「如來大眾唯清淨,為禁戒業不純非釋種子,故吾不說戒耳。卿等善相勅戒,無令正法有毀。」

佛說如是,諸比丘歡喜奉行。

法海經

本西晉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