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法輪寶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續藏經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法輪寶懺  清 咫觀記

法轮宝忏缘起

  將欲建明幢以持世。提快劍以祛邪。必先知正法淺。深。方能破群生執着。南北兩藏。行世已久。古今書夾。彼此號殊。今所存明之梵夾藏。其目尚嚴。而不能無謬。明季書本藏。稱名不備。續者濫登。滔滔不絕。直至本朝憲皇帝董而理之。乃收奇黜妄。整頓一新。竊以二百年來 國家英靈之氣。感十方應化。映現其間。扶正醫尪。抉翳破陋。亦有可坿之書若干矣。目錄之學。在釋藏者以知津為近。所陳要義。本自可觀。但記號糾紛。是其所短。諸家入雜。門戶見存。新坿子目。書少而例多。亦不必也。今依其前次。融其殿軍。以作水陸道場檢藏之功能。姑寄懺儀。備諸名相。與下堂列位。十方隨喜。種此善根。金剛不壞。   同治癸亥金水年月日時。雞園執事咫觀記。

  例言

  標目在宋。未有發明。義門五時。言未盡善。今用南北藏之舊規。而稍帶知津之條例。一華嚴。次方等顯。次方等密。次般若。次法華。次涅盤。二阿含。三大乘律。四小乘律。五西土釋論。六西土宗論。七東土大乘論。八小乘論。九密意。十新書。  不用雜藏咒藏等名。鎔歸三藏。而顯密大小。東西前後。綱舉目張。唯重譯無奇。外道論。疑偽經。皆當標註。以示簡要。今懺師等。閱藏不迷也。(方等即方廣。十二分教。唯此一分不通小乘。則華嚴以下一切經。皆方等攝也。但寶積大集。為類無多。可以融。華嚴法華涅盤般若。類多區別。故別標之。古德所謂獨被大機名華嚴。融通空有名般若。開權顯實名法華。扶律談常名涅盤。其不在四例者。標方等之總名。難越華嚴。故居第二矣)。  凡低二字。皆須跪諷。起立問訊(此次第。暫依智旭。而稍改之。如寶雨棱嚴是也。陪正之間。更當明審揭出)。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法輪寶懺   懺儀

  行人從禪定起。從容入堂。三稱南無花嚴海會佛菩薩。問訊。   一切恭謹。一心頂禮花嚴法界圓融三寶(拜。觀雲)。   顯現自在力  為說圓滿經  無量諸眾生  悉受菩提記   願此法音雲  充滿十方界  眾生心鏡啟  一一寶莊嚴  具足光明力  成就如來身   我此香華徧十方。芬馥開敷咸第一。引申周滿於法界。化為微妙之法雲。重重寶韻無有窮。即心即身即世界。身界涉入種種念。一一映現光明幢。世界種及世界海。吉祥回復咸輝華。靈心普照於十虛。不見娑婆見海印。森羅萬象具一體。星宿炳現衣裳中。文理宛轉萃成章。方便成就眾慧命。   供養已。一切恭謹(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新華嚴經(拜觀同上)  法界圓明。情量破盡。一乘不共無礙境界 世主妙嚴品第一。佛在道場成佛。三世間主。悉集。各得解脫。上首各說十頌。師子座。莊嚴具。各出菩薩。興供養雲。說頌 如來現相品第二。菩薩於供具中出問法頌。佛放齒光。照億剎海。出頌集眾。眉光顯示。還入足下。大蓮花現前。佛毫相中。有一切法勝音菩薩。與微塵眷屬。坐此蓮華。與十方菩薩說頌 普賢三昧品第三。普賢入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諸佛現前。摩頂與智。從三昧起。大眾獲益。如來毛孔放光讚頌。一切菩薩亦皆贊請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賢說世界海十種事 花藏世界品第五。普賢說一切世界海中。諸世界種。剎名。佛名 毗盧遮那品第六。普賢說往古大威光本行 以上第一會。   如來名號品第七。佛坐普光殿。以通力集十色世界十智佛之十菩薩。文殊唱名號差別法門 四聖諦品第八。文殊說剎剎稱四諦各異名 光明覺品第九。佛足放光。照十方剎。一切處文殊說頌 菩薩問明品第十。文殊與同來九人問答。發明法要 淨行品第十一。智首問。文殊答以一切事中發願法門 賢首品第十二。文殊問賢首菩薩。廣頌信心功德法門 以上第二會。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如來不離道樹升帝釋殿 須彌山頂上偈贊品第十四。法慧等從百塵剎外十華世界十月如來所來。佛放足指光。法慧等各說頌 十住品第十五。法慧入無量方便三昧。同名諸佛現前摩頂。出定說十住法 梵行品第十六。正念天子問。法慧說觀察無相法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法慧答帝釋問。十方剎動。同名佛現身讚嘆 明法品第十八。精進慧問發心云何修習。法慧言住十種不放逸 以上第三會。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佛不離道樹釋宮升夜摩 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功德林等。從萬塵剎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來。佛放兩足光。說頌 十行品第二十一。功德林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同名佛現前摩頂。起定說十行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亦功德林所說 以上第四會。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佛不離道樹須彌夜摩而升兜率 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金剛幢等。從萬塵剎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來佛放膝光。令十方互相見。十幢菩薩說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金剛幢入菩薩智光三昧。同名佛現前摩頂。起定說十回向 以上第五會。   十地品第二十六。佛在他化。金剛藏入大智光明三昧。同名佛現前摩頂。出定唱十地名。解脫月請。一再止之。大眾同請。佛放眉間光照十方。諸佛亦放眉間光來照。虛空中成光明網台。出頌勸說。乃宣地義 以上第六會。   十定品第二十七。佛在普光明。入諸佛剎那際三昧。普眼問普賢三昧。佛令自問普賢。大會入種種三昧。不見普賢。佛教禮普賢。觀十方。發大願。普賢乃現身。雨十千雲。世界震動。佛自唱十大三昧名。令普賢說 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皆普賢說 阿僧祇品第三十。心王問。如來答 壽量品第三十一。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皆心王說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佛加持青蓮華藏菩薩說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普賢說九十七種大人相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佛告寶手。菩薩將下生。光照地獄。化生諸天。證十地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瞋心能障。普賢勸修十法。剎海雨種種雲。同名菩薩作證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佛白毫光。普照十方。右繞。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菩薩即問大法。佛口放光。普照十方。右繞。入普賢口。普賢身座增勝。唱法門名。大地震動。再問再答。同名佛現前讚嘆。同名菩薩作證 以上第七會。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佛坐普光明。普賢入佛華莊嚴三昧。諸剎十八動。出定。與普慧百千問答。諸佛現前贊喜 以上第八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佛在園中。菩薩聲聞世主俱。入師子嚬申三昧。樓閣莊嚴。十方雲集。普賢入佛神變海方便門。出生大神變莊嚴雲。文殊觀察說頌。菩薩得無量大悲門。不離佛所。普救十方。文殊南行。舍利弗等六千人。見此勝事。隨逐南行。至福城東。住娑羅林大塔廟處。文殊見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及諸龍眾。最於善財。策發甚深。令親近善知識。主伴重重。還歸本際。再見文殊。乃至普賢。說偈冷泠。盡未來際 以上第九會 皆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拜觀同上)   就八十卷新華嚴經之入法界品而暢言之。開示詳明。淨除流弊。唐罽賓國沙門三藏般若譯。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雖前譯而未備) 佛說兜沙經(即如來名號品光明覺品之少分) 佛說菩薩本業經(即淨行品及十住品)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同上) 菩薩十住行道品經(即十住品) 佛說菩薩十住經(亦即十住品) 漸備一切智德經(即十地品) 十住經(亦即十地品)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一名普寶菩薩定意經 即十定品也)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即壽量品 是如來自說) 佛說校量一切佛剎功德經(亦即壽量品 是不思議光王菩薩說) 佛說如來興顯經(即如來出現品) 度世品經(即離世間品。而末有如來答問) 佛說羅摩伽羅(入法界品中無上勝長者至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十二位善知識事。內兼數咒)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從天主光至德生有德) 普賢菩薩行願贊(即行願品中偈。中有速疾滿普賢行願陀羅尼) 文殊師利發願經(略如行願偈而是五言)○(拜觀同上)   第一種。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二後漢支婁迦讖。三吳優婆塞支謙。四西晉清信士聶道真。五西晉沙門竺法護。六東晉沙門祇多密。七竺法護。八鳩摩羅什佛陀耶舍。九竺法護。十唐三藏法師玄奘。十一宋中印土沙門法賢。十二十三竺法護。十四乞伏秦沙門釋聖堅。十五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十六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十七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

一心奉請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及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拜觀同上)  前實叉難陀譯。後乃唐于闐三藏法師提雲般若譯。前通後澀。   佛成道。諸佛現菩薩形。現聲聞形。現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不思議解脫境界。相中現眾剎。好中現本事。德藏問。普賢說三昧名義。佛放眉間光。有功用菩薩。皆見毛塵中佛剎依正。亦見各在諸佛前。供養聞法入三昧。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拜觀同上)  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鷲峰。十方梵天集。佛為彌勒。說慈心妙觀法門。

一心奉請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及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拜觀同上)  一實叉難陀譯。二附三秦錄。三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宮殿。諸比丘剎塵菩薩不可說八部俱。文殊問。伏一切諸蓋菩薩。演說如來不思議法。信者當得種種三昧及陀羅尼。第一唐譯。二三隋時先譯。文不如。

一心奉請大方廣普賢所說經(拜觀同上)  實叉難陀譯。   佛在神力所持處。普賢大眾圍繞。有十大菩薩。與眷屬忽集。眾問何來。普賢教入定觀察。竟不知。三番請。普賢示以法。皆見在如來身中廣大國土佛道場內來集。

一心奉請信力入印法門經(拜觀同上)  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   佛在普光殿。文殊問清淨初地法。佛以六十餘種五法答。次問普賢。云何如來無障礙智。無障礙身。再問乃答。答已。較量疑信功德罪過之無量。

一心奉請大方廣總持寶光明(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鷲峰。無量大菩薩俱。普賢與佛。問答法界深義。妙吉祥問寶光明總持法。佛令轉問普賢。因問覺與覺者之義。舍利弗廣嘆菩薩智慧不可敵。次有法慧入定受加。出說十住。與十住品長行偈頌同。普賢印證。舍利弗嘆昔未聞。佛命廣集諸天。請妙吉祥說法。十方地動。問答獲益。普賢復問如來大悲之義。復請如來說寶光明總持陀羅尼。舍利弗問妙吉祥。妙法住世幾何。妙吉祥問佛持經謗經福罪。普賢問持經者當生何土。又問云何得此寶光明總持法。佛答一法。不起殺意。又二法離瞋善誘。阿難問佛聞經處。佛又為普賢說偈二卷有餘。與華嚴賢首品偈略同。

一心奉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拜觀同上)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佛在淨土說。十二菩薩問圓覺境界。如來一總三別重重開示。性相圓明。頓中帶漸。在華嚴棱嚴之間。

一心奉請大寶積經(拜觀同上)  三律儀會第一   初二會菩提流志譯。   佛在耆闍崛。坐大蓮華。與大眾俱。因迦葉問。佛答。求佛智慧力無畏。無少法可得。無依倚。種善根。乃至備明執着過患。明法滅人天悲嘆等事。又明在家菩薩種種三法。   無邊莊嚴會第二   無上陀羅尼品。佛住迦蘭陀。無邊莊嚴菩薩。問微妙法。佛說如來智善巧。宣說清淨隨根成熟。平等了知。法皆假法。亦無施設。皆真勝義。以清淨誓攝眾生。無着。說法門陀羅尼句。及其理趣差別。智慧善巧 出離陀羅尼品。說佛十力。及陀羅尼二章 清淨陀羅尼品。佛以通力。令眾會見十方佛。聞其說法。次說四無畏。及十四咒。說頌竟 勸持結益。無量辯才菩薩。請問結名。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   竺法護譯。   佛游靈山。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密跡稱嘆方便智度。寂意請演如來秘要。如來亦勅之。密跡誡眾勿恐。寂意入定散華。密跡引古帝釋。化仁良蟲。以身救民。明身秘密。次述寂然梵志答樓夷仙樹葉多少之數。次說心密。地動雨華。雷音運通。以天樂贊法門。禮佛。傳雷音佛命。眾會問密跡夙因。佛言。千佛探籌。樓由最後。法意法念二弟。一願作金剛侍衛千佛。一願作梵天。勸千佛轉輪。密跡即法意也。次說行佛道業三十二事。寂意復問三密。密跡先說身密。引應持菩薩不見佛頂事等。次說口密。引目連窮佛音聲不得邊際事。及說咒二十二首等。次說心秘要。現瑞獲益。及地裂出水。高灑世界。復說如來苦行。嚴道樹。降魔。受供。轉法輪。佛印贊之。寂意復問。寂然淡泊義。佛答之。欲知密跡何時成佛。佛為授記。密跡請佛於曠野受供。佛於毗沙門宮應病演法。又為四王說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為密跡說菩薩十事無瞋。八法無恐。四事自在。四事入法門。八法致開士行。密跡宣咒。諸天偈嘆。佛返靈山。闍王來見。密跡以金剛着地。王及帝釋目連不能舉。為王說十大法得大力。並仁和八法。往來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問。答賢王天子寂然之義。贊其從阿閦國來。入法室總持。密跡請佛建立法典。佛周觀四方。說偈建立。並述往事以結成之。   淨居天子會第四   竺法護譯。   佛住靈山菩薩比丘俱。佛食後。入三昧。震動大千。諸天來集。金剛摧天子問法。佛說菩薩百八夢相。偈明菩提心無退轉。眾生行不思議。諸天人得不退。發菩提心。或舍除罪過。徑登補處。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   流志譯。   佛住靈山。與大比丘俱。普賢文殊彌勒賢護來集。阿難問佛光希有之故。佛為說四十八往昔願。今成無量壽。贊極樂依正之妙。勸發願往生。   不動如來會第六   流志譯。   授記莊嚴品。佛在靈山。舍利弗問菩薩修行。被精進甲。佛舉不動菩薩宏誓答之 佛剎功德莊嚴品。明妙喜世界諸莊嚴事 聲聞眾品。明不動國聲聞多 菩薩眾品。明菩薩多。在家者少。魔不為擾 涅盤功德莊嚴品。明不動佛法住久遠 往生因緣品。明善根回向生彼國。   被甲莊嚴會第七   流志譯。   佛住迦蘭陀。無邊慧問法。次問大甲冑。佛具答之。初一番長行偈頌。列諸甲冑名。二。明甲冑無相無名不可壞。三。乘於大乘。四。住八正道。五。發趣攝取正道法。六。一一慧為先導。七。隨入一切法。饒益眾生。八。引古旃檀香光明佛時。一切義成轉輪王。能求此法。已成超無邊境界王佛。九。得法光明不墮諸見。十。答勝慧問。明無所行而行。十一。勝慧誓願持法。十二。佛贊成之。並言徧照佛時。勇猛軍轉輪王。聞法受持。成無邊精進光明功德超勝王佛。次答無邊勝問。明無住而住為如理住。次答無邊慧問。明無所安立發趣之義。又說月燈王佛時。雲音無邊音。聞此法門。皆已成佛。精勤修習。當得一切法海印三昧。能攝阿字等諸三昧印。又說超過須彌光王佛時。勇猛軍勇猛力。受持此法。皆已成佛。一名無邊辯才。一名最勝光明。次有慧義。嘆法希有。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   曼陀羅仙譯。   佛在園中。與比丘菩薩天子俱。寶上天子念請文殊說法。佛命說法界體性因緣。文殊舍利弗。互相問答。五百比丘得無漏心。復明無縛無脫。二百比丘不忍而去。文殊化作一比丘。與之問答。令得無漏。又與阿難明有增上慢無增上慢之義。次答寶上明菩薩六度四念清淨。如實受記。次明菩薩自在。諸天發心。世尊贊印。天子與文殊。發明不生自在等義。五百菩薩得記。次授寶上記。波旬與眷屬來。佛以神力。令問文殊。修畢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義。文殊答之。又以神力。令魔變作佛形。說於佛法。五百菩薩。得無生忍。又變舍利弗為佛身。與魔問答。比丘斷漏。諸天發心。四方千菩薩乘空來。發願受持守護。佛亦放光守護。   大乘十法會第九   佛陀扇多譯。   佛住靈山。五百羅漢無邊菩薩俱。淨無垢寶月王光。問大乘義。佛答十法。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樂菩提心。五樂法。六觀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舍慢大慢。九善解如來秘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   流志譯。   佛在靈山。大眾俱。無垢藏等九萬二千。從普華佛國來。此界他方。菩薩雲集。文殊請說普入不思議法門。佛說二十八三昧。一一頌之。又說十四種三昧名及功用。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   流志譯。   佛在靈山。與大比丘補處菩薩無量大士俱。月光問。修何業。能得決定光明等一切光明。佛五言偈答光。七言偈答用。四言說月光本事。次偈說此經愛樂不愛樂功罪差別。及受持功德。次偈明昔求經及未來事。次明八十種善根成就光明。八十種法成無礙解脫。月光贊願。佛笑放光。彌勒問。佛摩月光頂。請佛城中食。佛現神變。空中說法。說咒。受供。說施有八十種勝功德。欲成陀羅尼者。當遠離八十種人。   菩薩藏會第十二   流志譯。   開化長者品。佛室羅筏安居竟。游摩竭陀鷲峰。賢守長者贊問舍家因。佛答。觀十苦十惱十稠林十毒箭十愛十邪十不善十染污十縛。長者請法。佛說根塵蘊界因緣。無我不實。長者法眼淨。次說一切熾然。長者證羅漢 金毗羅天授記品。護城藥叉金毗羅。供佛。眾神奉僧。佛授藥叉記。藥叉嚴道隨至鷲山。阿難敷大座。目連集迦葉等來會 試驗菩薩品。舍利子問菩薩法。佛答以菩提心。及備信欲 如來不思議性品。詳述佛十不思議法。一信不思議身。二音聲。三智。四光。五尸羅及等觀。六神通。七力。八無畏。九大悲。十不共 四無量品。說大願佛。昔為精進行童子。說大慈等四波羅蜜 陀那波羅蜜多品。明五十種清淨施。三十種妙功德 屍波羅蜜多品。明身口意妙行。十極重深心。十發心。獲人間天上四廣勝處法。及種種四法。次明五十清淨戒。最勝眾佛時。得念菩薩常修梵行。成娑羅王佛。次言於眾生起父母想。訶欲 羼底波羅蜜多品。明畢竟非畢竟忍 毗利耶波羅蜜多品。明十障礙不應隨轉。開菩薩藏。三業精進。又在家出家菩薩。各有五減損法。次說律儀童子法行比丘精進行 靜慮波羅蜜多品。明菩薩依四禪發五通。遠勝二乘及得種種定 般若波羅蜜多品。明四十一法趣入聞相。起正行。方便如理作意。證入如理句。如理正觀。十種善巧。次明妙慧及到彼岸義。五番十種功德 大自在天受記品。結前大蘊如來。為精進行童子。說四無量六度四攝法。不授記。次值寶性如來。轉名善慧長者。不得記。值放光如來。轉名迷伽儒童。散華布發。受記得忍。即釋迦前身也。那羅達多長者。發大心。與妻子眷屬樂工。十千城中人。興大供。立大誓。佛現通授記及勸受持。   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第十三   流志譯。   佛在園。目連阿難起定。與五百比丘來見。佛說入胎因緣。胎中三十餘生長相貌。出胎七日後所生八萬戶蟲名。明五蘊無常苦無我我所。阿難法眼淨。比丘漏盡意解。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   義淨譯。   度難陀出家。令見天宮地獄。為說入胎住胎出胎之苦。三塗劇苦。教修四念處。申重說偈。難陀證果。大眾問往因。佛為具說。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   實叉難陀譯。   佛在靈山。與菩薩比丘諸天八部俱。向阿闍世王宮。現神變。為摧過咎菩薩。說大悲法及授道記。供畢還山。入禪出定。眾雲集。舍利弗問嚴淨佛剎之行。佛現通集十方剎大菩薩。命彌勒敷大法座。為說一法至十法。及種種淨行因果。結三法。願勝。不放逸。如法修行。授四萬菩薩記。師子勇猛雷音。問文殊何時成佛。住何佛剎。佛令自問文殊。深顯第一義諦法界實相之理。問發心久近。佛說雷音佛時普覆王事。化二十億眾生成佛竟。次剎莊嚴。佛勅文殊說昔願十節。佛說佛名普見。剎名隨順積集清淨圓滿。莊嚴勝極樂。東光明幢。南智上。西諸根寂靜。北願。亦當得此淨剎。如東方普光常多功德海王佛剎。佛以神力。令大慧見東方剎依正莊嚴。授八萬四千人記。十六人如文殊。余如極樂。四菩薩入會。文殊令各說一相法門。敘十四人。問久如成佛。佛言甚遠。文殊無有疲倦。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   那連提耶舍譯。   序品。佛在尼居陀林。遣迦盧陀夷。教化父淨飯王 淨飯王詣佛品。天龍同集。王亦來禮問 阿修羅王授記品。毗摩質多等十一修羅王。與多眷屬。設大供養。得記 本事品。迦葉入如實三昧。憶久遠劫佛所修諸功德。佛說因陀幢佛。以恆沙世界為一佛剎。清淨莊嚴。眾皆正定。文殊從東方高威德王佛所來。言因陀幢即釋迦 迦樓羅王授記品 龍女授記品 龍王授記品 鳩盤茶授記品 乾闥婆授記品 夜叉授記品 緊那羅授記品。先疑問。次答。後設供授記 虛空行天授記品 四天王授記品 三十三天授記品 夜摩天授記品。嘆佛知二諦。設供授記 兜率陀天得授記品。推授記不可得。但是世諦言說。如夢不實。設供授記 化樂天授記品。解一切法實際無二際而得記 他化自在天授記品。自言尚不見實。何況見際。法非可知可識可舍可修可證而得記 諸梵天等授記品。離分別。心淨贊佛而得記 光音天等得授記品。說照耀一切法三昧。贊佛得記 徧淨天授記品。說超過一切法三昧。贊佛得記 廣果天授記品。說無量問陀羅尼。贊佛得記 淨居天子偈贊品。四百五十三人偈贊 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八千外道求決疑。佛說六道受生習氣。及對治。外道感悟得記 六界差別品。佛告淨飯王。內外六界假名。無來去。根如幻。境如夢。違順中三種六塵。皆具三解脫 四轉輪王品。無量稱王。地天王。頂生王。皆以無厭足而取大苦。尼彌王以不放逸而成大益。勸淨飯王。觀一切法無生陀羅尼門。及不滅等六十七法門。七萬釋種。得無生忍。佛授記。皆生安樂世界。後成佛。   富樓那會第十七   鳩摩羅什譯。   菩薩行品。佛住王舍竹園。富樓那問多聞不退轉。佛答四希有。一精進。二忍辱。三正道。四深心。四法生喜心。四法得離難 多聞品。四法集多聞 不退品。四法能不退。說那羅延法師。摩訶耐摩陀比丘宏法事。次說四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四法不退。一戒清淨。二念成就。三勤精進。四多聞慧。四法利益菩提。戒忍進多聞。四法具足色身財物眷屬。行慈。供佛供法供僧 具善根品。四法攝一切善。忍辱。出家。頭陀。近善知識 神通力品。放光付囑。贊竹園 大悲品。對目連說因中大悲行 合難品。對象手比丘。明眾生性空。佛亦不滅 富樓那品。贊述流通。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   闍那崛多譯。   佛在靈山。菩薩比丘八部俱。喜王贊佛。觀法界。護國安居竟。與初學見佛。問法要。佛言四法能成清淨事。一無諂。二平等。三心念行空。四如言而行。四無畏法。得陀羅尼。值善知識。得深法忍。戒行清淨。四功德歡喜。見佛。聞法。舍一切。順法忍。四法應舍。居家利養檀越身命。四無悔。戒完。住蘭若。四聖種。多聞。四調伏行。一願值佛。二供師長。三樂空閒。四頭陀忍。四法淨菩薩行。無瞋。能舍。不求報。不見師過。四墮落。不敬他。背恩。求名利。詐善。四障道。一懈。二疑。三慢。四瞋。四種不可親近。惡知識。執見人。謗法人。貪利人。四受未來苦。慢智人。懷嫉妬。於法無信。無忍求利。四縛。慢他。世俗定。行放逸。求利養。次偈說佛本生妙行。嘆末世不如法。明八種障。說成利慧佛時。福焰王子不放逸事。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康僧鎧譯。   佛在給孤精舍。與比丘菩薩俱。郁伽等十長者。各與五百長者見佛。問二種菩薩行法。佛說在家歸戒布施厭離悔過隨喜勸請募出家供僧眾。出家四聖種行。頭陀。淨戒。淨定。淨慧。問在家地學出家戒。佛以五法答。施不望報。不習欲想。學慧行慈。修禪不證。護法勸他。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   流志譯。   佛在靈山。菩薩比丘八部俱。電德問速成菩提法。佛答以五大伏藏。貪行瞋行痴行等分諸法。寶聚功德聲佛時。廣授王欲害無垢比丘事。勝生佛時。旃陀羅聞法得無生。牛聞法得生兜率。深明根行難測。答月幢無功用智。地動雨華。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   流志譯。   幻師詐言請佛。穢處化作道場。四王帝釋亦化莊嚴道場。幻師驚悔。欲攝所化而不能得。佛現神變。幻師悔過。見一切處佛身。便獲念佛三昧。以偈問答。得順法忍。阿難請佛加持。幻莊嚴七日不滅。幻師隨佛至靈山。問菩薩速至道場之行。佛說四十三種四法。幻師證無生法忍。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   流志譯。   佛在園。比丘菩薩俱。商主天子問幾種神變調伏眾生。佛答。說法教誡神通三種。又問頗有神變能過此耶。佛令問文殊。文殊答。無言說法而作言說。一切言變。實無所說。名大神變。舍利弗問商主宿因。佛言等須彌佛時。淨莊嚴王本事。舍利贊文殊。文殊示以三種決定義。佛又贊商主。更為說大神變。商主問菩薩智。文殊答之。又答四十二問。更答種種密意之問。菩薩行之問。佛答無生忍之問。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   月婆首那譯。   佛在園。比丘菩薩俱。迦葉問。出家。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修觀。佛答。持戒念佛。出家為現得果。見未來佛。二事。明沙門四賊。及種種過。迦葉勸久住。佛囑護法。迦葉讓彌勒。佛摩彌勒頂。大千震動天勸彌勒。更請佛說當來惡以為誡。佛說智上佛時。樂精進菩薩本所修行。顯施功德。次明菩薩二十法業。四畢定。四離薩婆若。四應舍。四明瞋罪。彌勒作師子吼。五百比丘愧施難消。還俗。次與如來問答。令得漏盡。請說末世諂曲過。佛說妙華佛時達摩善法二童子事。勸修沙門二業。修禪習誦。不應單修供。尤不應以破戒身着袈裟。又說光明佛時。大精進菩薩觀佛畫像法門。   優婆離會第二十四   流志譯。   佛住園。問比丘菩薩。誰於末世護法。成就眾生。五十五菩薩承當。佛說三十五除罪法。優婆離起定。請說決定毗尼。佛分別菩薩聲聞持犯不同。勅文殊說究竟毗尼。佛又說聲聞菩薩增上慢相。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   流志譯。   佛在鹿苑。比丘菩薩俱。有障重欲退者。彌勒慰之。六十人詣佛悲淚。佛說住昔謗法師。諸人發宏誓。佛印可。彌勒問末世成就幾法。安穩得脫。佛答。不求他過。不舉人罪。離粗語慳吝。當解脫。舍懈怠。離憒鬧。寂靜。知足。是人當解脫。次明無希望。行法施。二十利。又二十利。次明末世過。次明慧行菩薩與初業菩薩不同之相。初業觀利養過。憒鬧過二十。世語過二十。睡眠二十。眾務二十。明不修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非出家者。又戲論過二十。及登十種心。能生極樂。   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   鳩摩羅什譯。   佛在王城竹園。為善臂說六度。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   流志譯。   佛在園中。城中菩薩善順。恆以五戒八齋化人。令修六度四等。帝釋試驗。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鈴。價過南洲。謂波斯匿王貧。見而與之。王問誰證我貧。佛與比丘菩薩天龍八部。從地湧出。為作證。說三種功德資糧。復說三十二法。能勤修。則見如來。王以二衣施之。善順不受。王求以足踏之。轉施貧苦。令得益。勸之見佛。兼為王說菩薩法門眷屬。   勤受長者會第二十八   流志譯。   佛在園。比丘菩薩俱。城中勇猛授長者。與五百人見佛。問求菩提者。云何學。云何住。云何修行。佛答。大悲六度。云何觀身命財。無貪吝。教以觀身過患。佛說四十四種觀身。長者得忍。佛為授記。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   流志譯。   佛在瞿師羅園。比丘俱。舍摩夫人供養佛僧。帝女夫人。贊於優陀延王。王怒。以箭三射。舍摩入慈心三昧。箭還住王頂上空中。王驚悔。舍摩勸見佛懺罪。因問女人過患。佛為說丈夫種種愆過。王受三歸。作優婆塞。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   流志譯。   佛在靈山。比丘菩薩俱。王舍城長者女妙慧。年八歲。詣佛問法。佛說四十行。女發大願。動地雨華。眾變金色。次答文殊問。文殊贊之。佛說其發菩提。經三十劫。然後佛始發心。女發大心。似三十歲。知法比丘。眾獲益。   恆河上優婆夷會第三十一   流志譯。   佛在園。優婆夷禮足。與佛問答。佛說第一深義。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   佛陀扇多譯。   佛在靈山。比丘菩薩大菩薩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闍王宮。王女無畏德。年十二。安坐不起。王令起。女即種種訶彈聲聞。舍利目連皆被屈。又以誓願。令諸聲聞得見香象世界放香光明佛。次答迦葉須菩提羅睺羅父王問。然後下床禮敬施供。同至佛。現丈夫身。與母月光夫人同受記。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   聶道真譯。   序品。佛遊園中。比丘菩薩俱。文殊等八人。舍利弗等八人。各發勝願。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八歲。與諸婆羅門出城。浴天像。自說初生七日。知三寶功德。即趨聲聞處禮足。王亦隨至 聲聞品。女問。八聲聞皆不能答 菩薩品。女又問八菩薩。須菩提等既受法食。不須乞食。遂還。女以偈問佛。菩薩諸行 菩薩行品。佛答十八種四法。女即誓行。剎動雨華。天樂鳴。變成十六童子。此人修行六十劫。文殊乃發菩薩心 授記品。佛為授五百婆羅門記。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   流志譯。   佛在靈山。開敷功德寶華。問持佛名證菩提之義。佛說持名功德。東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南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西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北積集無量辯才智慧。東南千雲雷吼聲王。西南最上妙色殊勝光明。西北種種勝光明威德王。東北無數劫積集菩提。上方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下方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流志譯。   佛在園。與比丘菩薩欲色諸天子俱。佛勅文殊為諸天說佛境界。平等無數無依無所得。次受善德請。現大神變。往兜率說四種法。不放逸。攝一切佛法。住戒多聞。住定行慧。住通起智。住寂常觀。又八種八法。又不放逸。保三樂。離三苦。超三畏三有。離三垢。滿三學。近三寶。離諸度三障。而獲三伴。又三十七品。又光照上方普賢剎。持法炬菩薩來見。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   達磨笈多譯三。菩提流志譯一。   緣起品。佛住靈山。比丘菩薩八部俱。文殊入無諍三昧。震動十方剎。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大集十方諸佛。來到佛所。皆入隱身三昧。迦葉舍利弗須菩提入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不見微相。文殊遣化佛菩薩。遍召諸天 開實義品。文殊善住問答 文殊神變品。善住意先發後至。文殊後發先至。華台佛菩薩偈贊。眾益地動 破魔品。文殊入破散諸魔三昧。魔見衰相。恐怖歸佛。次說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復有六種四法 菩薩身行品。十方菩薩從隱身三昧起。各現其身。文殊問菩薩名義。佛答之 破菩薩相品。明初發心義。無生忍義。超入諸地義 破二乘相品。明真出家戒行禪等義。慧辯是嬰兒凡夫。得陀羅尼是愚痴凡夫。余智人皆頑鈍。五百比丘誹謗墮地獄。佛說其出時。速能證入 破凡夫相品。說三毒及謗性惡法門 神通證說品。文殊入如幻三昧。為五百五通菩薩。執劍害佛。以除分別心。入無生忍 稱讚付法品。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   流志譯。   佛在靈山。王子師子與五百人見佛。問答說頌。佛授其記。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   竺難提譯。   佛在園。比丘菩薩俱。智勝問方便。佛答之。明眾尊王菩薩與女人同坐事。樹提梵志十二年攝受女人。無垢比丘容女借宿。愛作菩薩度德增女。阿難讚嘆。迦葉有空澤大城之喻。次因德菩薩問。說示現八相十惱。方便化眾生。非有實事。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   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比丘俱。跋陀羅波梨長者。與眷屬。向世尊問疑。佛對阿難說長者受樂。帝釋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則又勝之。於樂光佛時作大法師。開示未聞。以是法施因緣。九十一劫福報。長者問眾生神識相貌名義。佛具答之。真月問。色及欲取。見取戒取。云何觀。佛亦答之。大藥王子菩薩問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佛答。如幻師火。水內人影。如風輪。如眼見虛空。及問答福罪事。又答賢護問聚集陰移名義。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   流志譯。   佛在園。比丘菩薩及劫賢諸菩薩文殊等六十賢護等十六人兜率天子二萬俱。波斯匿王女名淨信。問法。佛答十二種八法。又轉女身二種八法。淨信與五百童女得記。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菩提留支譯。   佛住靈山。比丘菩薩俱。彌勒問速成菩提法。佛答八法。深心。行心。舍心。善知回向方便心。大慈心。大悲心。善知方便波若波羅蜜。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流志譯。   佛在鹿林。比丘菩薩俱。彌勒問。幾法離惡道惡知識。速證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彌勒偈贊。阿難嘆其辯才。佛明十無數劫。焰光遊戲妙音自在王佛時。為婆羅門子賢壽。悟無生。獲神通。本先四十劫。發心行道。由我猛勇精進。行二種十法。故超之。次明彌勒在昔所行。善巧方便安樂之道。次明見一切義太子施血。妙華太子施髓。月光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釋迦彌勒本願不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附秦錄勘同偏入。   佛在靈山。比丘菩薩俱。為迦葉說菩薩二十種四法。又三十二法。又如地如水喻。又中道真實觀。又菩薩為真佛子。又畢竟智藥。又當來比丘犬逐塊。又二不淨心。讀外道書。畜好衣缽。二堅縛。一見。二利養。二障法。一親近白衣。二憎惡善人。二垢。一受煩惱。二貪檀越。二雨電壞善根。一敗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癰瘡。一求見他過。二自覆罪。二燒。一垢心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病。二病。一懷增上慢。二壞他大心。又四種沙門。一形服。二威儀欺誑。三貪名。四真實。四種破戒似持。一說有我論。二身見不滅。三取相行慈。四見有所得。於是二萬比丘得解脫。二萬二千人得法眼淨。五百比丘去。佛化比丘。隨與問答。令其解脫。還詣佛所。答須菩提諸問。又眾益如前。普明問住問學。佛答不取不着。發大精進。習大法船。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   道龔譯。   沙門品。佛在靈山。比丘菩薩俱。迦葉問沙門義。佛答之。並說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破戒不能消信施 比丘品。說比丘法。及惡比丘壞正法。有十六種門惡法 旃陀羅沙門品。惡沙門如旃陀羅。多諸惡名。五百還俗。佛記信解慚悔。得生兜率。在彌勒初會數中 營事比丘品。詳明營事法 蘭若比丘品。詳明蘭若法。五百比丘漏盡解脫 乞食比丘品 糞埽衣比丘品。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   流志譯。   佛在靈山。與比丘菩薩。十六在家菩薩。六十無比喻心菩薩。賢劫諸菩薩。及無盡慧等六萬菩薩俱。無盡慧問菩提心義。依何義得修行。佛答菩提無言說。依言說。以十波羅蜜為十發心。諸度皆以十法為首。十地有先相。圓滿有十三昧。十陀羅尼。無礙光師子幢天子嘆佛及法。佛說受此法者不退。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   曼陀羅仙譯。   佛在園。千比丘千菩薩俱。文殊舍利弗晨至。佛問欲見如來耶。文殊即說正觀如來法門。佛印許。舍利弗與文殊問答深義。文殊與佛。深明修般若義。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福田無差別。地震獲益。次明入不思議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欲具一切佛法。當學般若。次授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為無相印。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   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與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八千人俱。以一寶蓋。覆此忍土。雨華說頌。禮足。問清淨行。佛答。一度無極。二遵佛道品。三具足神通。四開化眾生。次詳六度。三十七品五通。明化眾生有二十事不厭生死。普壞世佛時。珍寶菩薩。問益眾生嚴道場事。佛以無放逸答之。彼時珍寶。即今寶髻。又開化有四法。又離垢光佛時。極妙精進菩薩。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業首太子。彼菩薩即今世尊。太子即今彌勒。又菩薩一種四法自在道業。寶髻以髻中明月珠。貢佛發願。佛為授記。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   流志譯。   佛在園。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致書與女勝鬘。稱揚佛德。勝鬘發書尋繹。遙空禮佛。佛即現身。彼即說偈。佛為授記。勝鬘發十願。感天華大音。又發三願。佛印贊之。又發一大願。攝恆沙願。所謂攝受正法。復說廣大義。威力。佛印許。又說了義。明二乘為不了。以不出變易生死。不斷住地無明故。唯一佛乘一歸依一實諦為了義耳。佛印許。又三種人入大乘。一甚深法智。二隨順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余錯謬者。一切天人共摧伏之。佛亦印之。乃放光升空步還。告語阿難及天帝。結名付囑。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   流志譯。   佛在恆河岸。無量比丘俱。廣博仙人與五百同行來見。問施及施義。施主施者。佛詳答之。並三十二種不淨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無上施。又九大施。次答中有識及明智識差別。次說六道來生差別。略說持鬘四王忉利。余未說。

一心奉請大方廣三藏經  北涼中天竺曇無讖譯。   第一會同本異譯經。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共惟淨等譯。   即第三會同本異譯。分二十五品。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   佛說阿彌陀經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以上四經。並同第五會而異譯。唯法賢譯本有慈氏問答最妙。但不足四十八願之數。   佛說大阿彌陀經   趙宋國學進士王日休。會前四譯。未見寶積五會本。又於發菩提心句。或載或亡。或雲不發。   佛說阿閦佛國經   支婁迦讖譯。   即第六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十法經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即第九會同本異譯。   佛說普門品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宋中印度沙門法護等譯。   即第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說胎胞經   竺法護譯。   即第十三會同本異譯。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竺法護譯。   即第十五會同本異譯。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即第十六會同本異譯。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竺法護譯。分八品。   佛說法鏡經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二皆第十九會同本異譯。   幻士仁賢經   竺法譯。   即第二十一會同本異譯。   佛說決定毗尼經   或雲東晉錄失譯人名。或雲燉煌三藏譯。   即第二十四會同本異譯。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前經中譯出別行。   發覺淨心經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即第二十五會同本異譯。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釋白延譯。   即第二十七會。而多王見佛得記。諸佛摩頂。現出家相諸事。   佛說須賴經   前涼月支國優婆塞支施侖譯。亦同前本。   菩薩修行經   一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即第二十八會同本異譯。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亦同前本。   佛說優填王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二十九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亦通前本。   佛說須摩提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會同本異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鳩摩羅什譯。   亦同前本。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答菩薩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說離垢施女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三會同本異譯。   得無垢女經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亦同前本。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唐南印土沙門菩提流志初譯。   即第三十五會同本異譯。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譯。   即第三十六會同本異譯。   佛說如幻三昧經   竺法護譯。亦同前本。   太子刷護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七會同本異譯。   太子和休經   西晉錄失譯人名。亦同前本。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八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亦同上本。   大乘顯識經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即第三十九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第四十一會。同本異譯。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竺法護譯。   即第四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遺日摩尼寶經   支婁迦讖譯。   即第四十三會同本異譯。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晉代失譯師名。亦同上本。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施護譯。亦同上本。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即第四十八會同本異譯。   毗耶娑問經(拜觀同上)   瞿曇般若流支譯。即第四十九會之同本異譯。有結。

一心奉請入法界體性經。及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拜觀同上)  前是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後乃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二本同。   佛在靈山。文殊門外立。佛命入。問住何三昧。佛言寶積。遂種種問答法界義。舍利文殊。復互談深義。

一心奉請佛說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拜觀同上)  什師譯。   佛在祗園。比丘菩薩天眾俱。佛告舍利弗。稱西方極樂阿彌陀。度生之捷。依正之佳。極勸人發願求生。一心持名。消落根塵。悉返微妙。不分三輩九品。飛空行地人天之相。都盧一句。便得徹頭。超五濁之娑婆。並一生之補處。十方廣長舌。同發音聲。助成信願行。超凡入聖。點石生金。無過此也 後乃玄奘譯。廣六方佛為十方。

一心奉請後出阿彌陀偈經(拜觀同上)  後漢失譯師名。   贊往生淨土勝妙。

一心奉請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梁錄。   佛在瞻波城。為比丘說彌陀父母子侍者。魔名咒語等。言十日修行。必生彼國。

一心奉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拜觀同上)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耆闍山。世王幽父欲害母。母憶念佛。心請目連等。因感佛來。訴苦求樂。現諸佛土以令揀。顯出彌陀淨土。說往生依正次第修成。融入心宗。即成法界。其言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汝等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徒三淨業十六觀名相而已。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受記經。及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幽州沙門曇無竭譯。後是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鹿苑。比丘菩薩天子俱。華德藏問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一法。謂無依止。彌勒文殊六十正士得之。他方則觀音勢至。華德藏請召。佛放白毫光。照安樂剎。彼此互見。兩大士來。述過去因。記補處記。後經多一女人發心轉男身受佛記。

一心奉請大方等大集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序品。佛在靈山古塔。比丘菩薩俱。成正覺始十六年。知眾大集。堪持法藏。入佛境神通實見眾生三昧。於欲色二界中閒出大坊庭。如大千界。出定。放光。升寶坊。欲天隨侍。升座入無礙解脫三昧。一一毛光。普照眾剎。光中說偈。警諸放逸。還從頂入。十方各一大菩薩。與恆沙菩薩來。繞佛供養讚嘆。次第而坐。佛起定。謦欬聲徹十方。人及非人。四禪天眾。一切畢集。復放眉間光入菩薩頂。諸佛自在功德華子菩薩。入瓔珞莊嚴三昧。出師子座。起定贊佛。請升座。寶杖等十菩薩各入三昧。令眾得益。召魔來。令其請佛轉法輪。佛言。百年暗室。一燈能破。法自在王菩薩。贊如來境界不思議。惜眾生舍大喜小。會中多天人。發無上心。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佛白毫光。入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菩薩化大寶以覆如來。偈問。佛答。菩薩有四瓔珞莊嚴。一戒。二三昧。三智慧。四陀羅尼。各有增一至十等事。次明有八光明能壞諸暗。淨菩薩行。念光意光行光法光智光寶光神通光無礙光。光各八種。次明修習大悲有十六事。壞妄見。壞四倒。破憍慢。壞五蓋。拔沈沒。斷七慢。斷惡道。斷系縛。斷惡友。施智慧。施因緣智。斷所見。斷三有。壞魔網。示樂因。開涅盤門。次明修三十二善。破眾生三十二惡。一智慧。二解欲。三法自在。四正命。五正見。六不放逸。七壞粗獷。八一切施。九淨戒。十忍。十一進。十二定。十三智。十四正義。十五壞世行。十六斷煩惱。十七除我見。十八斷諸根。十九壞邪說。二十知恩。二十一壞增上慢。二十二善口語。二十三知足。二十四敬父母師長。二十五修七財。二十六身念處。二十七然慧燈。二十八出離道。二十九舍左道。三十舍愛着。三十一信三寶。三十二修六念。次述如來十六大悲。非聲聞菩薩所及。栴檀佛度非非想天一人。入定八萬四千大劫。待其下生授記方涅盤。次明如來三十二業。及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問大眾誰能守護供具寶坊不壞。待彌勒成道十六年後供養。及賢劫五百如來。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即自當之。神通魔王。問安置何器。菩薩令觀身。臍中有水王光世界。佛號寶優缽羅。坐大寶山。宣說正法。魔發大心。誓不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答師子幢。說淨聲光明陀羅尼。無盡器陀羅尼。無量際陀羅尼。大海陀羅尼。蓮華陀羅尼。入無礙門陀羅尼。四無礙智陀羅尼。佛莊嚴瓔珞陀羅尼。佛言。此菩薩淨光明佛時。名光頂菩薩。問佛寶聚陀羅尼義。聞已即得。故今能說。慧聚問得已不失之故。佛答。住慧根。作慧業。大地震動。具足四無礙智菩薩。問何以名慧聚。佛說功德佛藏時。為念意菩薩不起於座。答佛所問百億事。眾獲益。故得此名。   寶女品。佛在寶坊。有寶女手持白真珠貫。隨誠言力。徧着佛及諸菩薩頂。為眾嘆希有。佛述成之。女問實語法語義語毗尼語。佛具答之。十千人得無生。舍利弗說三十二菩薩寶心。悉無聲聞辟支佛心。又說四無礙智。舍利弗問其夙因。佛說分別見佛時。曾為輪王供養發心。久離男女身。方便現女耳。女問十力世尊。是即是離。何故說十。非一非百。佛說非即非離。一具無量。為流布故。說言十力。十力無畏不共。皆菩薩修行得。三十二相。及答行法。行問。女為舍利弗說不退印。皆地動獲益。佛答寶女大乘問。次說三十二障礙。三十二速得大乘事。   不眴菩薩品。東方普賢佛所。不眴菩薩來供養佛。佛為說一切法自在三昧。次明從一至十法。能得三昧。次不眴為舍利弗說無住義。無生義。因說得心自在。即得法自在三昧。次為舍利弗說不眴夙因。自在王佛時。名法語比丘。久修久證此三昧。又說梵行法。   海慧菩薩品。大水盈滿。出生芬陀利。眾自見在華上。出大光。彌勒問因緣。佛言下方寶莊嚴土海智神通佛所。有海慧菩薩。欲來聽法故。海慧來。入定。令眾見彼土。次贊佛。問淨印三昧。佛為具說心寶。具足六度。次說菩提心。次說三昧根本。所謂三業隨智。復有十淨。具三十法。得八不共。次明遠濁破魔。次為舍利弗說師子初產小火燒薪喻。為海慧說勤精進佛示堅固莊嚴四法。發心作心觀心如法住。奉行。今成佛。修悲梵天問海慧。何名佛法。答一切法是。無二相。菩薩八種力。聞深法。不生怖畏。兼明護正法。有四四攝。功德寶光菩薩。問護法義。佛舉大智聲力如來。答護法菩薩所問義。兼以付山王等十九菩薩。各言能護。文殊言其謬。以世尊不得一法故。佛印許。文殊說持經十益。大眾發心。地動出光。海慧問。何法攝取大乘。答。以百種一法。百三十種二法。五十六種三法。及障礙大乘三十七種四法。地震動天贊。佛偈嘆大乘功德。為海慧廣說門句法句金剛句。十方菩薩。興供偈贊。慧聚菩薩。申明佛出世義。佛舉然燈授記時。七印三淨。海慧問菩薩發何等願。佛答如本發願。及說種種方便智慧。次說過去無邊光佛。為淨聲輪王說八種四法。王悟無生。出家修道。佛又說出家二十四益。常淨自界。淨聲如法。即得神通辯才。淨聲即海慧。次說如法說如說住之義。引師子捨身救二猴事為證。次二十一菩薩各說如法住義。海慧復廣明魔業。佛廣說壞魔業道。波旬兵趨寶坊。海慧以神通力。持置東方破疑淨光佛國。令發大菩提心。又令兩國互相見。佛說四咒。   虛空藏菩薩所問品。佛游妙寶莊嚴堂。比丘六百萬。不可說菩薩俱。佛分別大法方便。時大千不見。見微妙台。高師子座。舍利弗問因緣。佛言東方一寶莊嚴佛所。有虛空藏菩薩欲來。尋與二十億俱。供養讚嘆。寶台震動。問云何行六度與虛空等。三十問一一答之。六度各有四成就法。八法能淨。於六念中。詳明念佛三身。念天差別。於陀羅尼中。具明三十二修。於二十四辯。具明二十四種修因。速辯菩薩問何因緣名虛空藏。佛言普光明王佛時。曾為師子進菩薩。入定雨寶。即獲此名。眾會欲見神力。遂承佛命。入稱一切眾生意三昧。雨法及財。大眾獲益。又以神力。釋生疑菩薩之疑。佛說淨一切願威德勝王佛時。為眾天灌頂輪王。得不退菩提心三昧。生疑問三昧行業。虛空藏答八萬四千諸三昧門。略舉八十三名。舍利弗問生疑名。生疑自答。虛空藏問菩薩大誓莊嚴。及道莊嚴。寶德問虛空藏修出世聖道之義。入涅盤行菩薩行之義。虛空藏推功佛力。寶德問。又答之。又答阿難問。五百聲聞。脫郁多羅僧供虛空藏。虛空藏遣此衣至東方袈裟幢世界。山王佛所。施作佛事。有光明莊嚴梵天。雨華作樂供養。問菩薩善根資糧。即要智方便。佛答之。天嘆能以四句。總說一切菩薩行。虛空藏語梵天言。一句亦能攝諸佛法。離欲句空句等。十四一句。句皆非句故。佛法非句。假名為句。寶手菩薩請安一切法根本。虛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攝菩提心。次以四法攝二。八攝四。十六攝八。三十二攝十六。六十四攝三十二。百二十八攝六十四。寶手讚嘆興供。波旬化長者。與佛問答。佛勅十六菩薩。各說過魔戒行。波旬興供。虛空藏說咒。魔子亦勉強發心。佛懸授記。申越長者疑疑盡除。六十八億菩薩發願持經。佛較量功德。說咒。四王帝釋亦說咒。梵王彌勒阿難及功德莊嚴菩薩皆悉受持。佛與十方諸佛。同放大光。囑累。   無言菩薩品。王舍城師子將軍生一子。空中有天誡之。八歲不言。今以佛力同其父母眷屬共到寶坊。現大神通。贊佛。大眾興供。將欲問佛。先與舍利弗問答。次問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佛答之。無言復答舍利弗問得正見義。次乃問信進念慧四力。佛答之。次答蓮華菩薩倒見如見義。及菩薩義佛贊其得慧燈三昧。明能攝六萬諸三昧門。如日出能為四事。又如寶珠。亦如虛空為一切法頂。動地興供。世尊臍中出一金剛臍菩薩。傳東方慧橋如來命。問安聽法。六萬億菩薩皆在佛身內。坐聽法。從一毛孔出。禮佛卻坐。金剛臍復與無言問答。發無性無聲法界無二深義。無言復入金剛三昧。令此世界悉為金剛。金剛臍盡其神力。不能破一微塵。次明有四四法。能得金剛三昧。無言為同來眷屬。說四十事莊嚴菩提之心。十法得親近佛菩薩。父及眷屬得柔順忍。   不可說菩薩品。佛在寶坊。不可說菩薩贊佛入定。問說大事。地動興供。演說不誑如來之義。無畏問云何誑。不可說菩薩分別答之。明無出之出。名佛出。無畏問誰當信。寶女相問答。為舍利弗說譬。明聲聞如來。於無差別法界中而有差別。又答無畏調伏問報恩問。三十二業為菩提行。此能報恩。二人必圮不治。謂聲聞緣覺。無畏以衣供。寶女不受。復答問。勝義天子。問說與不說之義。不可說化作比丘證信。復與勝義種種問答。與舍利弗問答。舍利弗深贊。佛亦贊舍利弗。不可說復與佛問難得受記義。八千人得無生。升空說偈。魔化比丘。不可說以神通力。令其懺悔。為說十六種法。發菩提心。又說三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請佛說不可說六波羅蜜。魔王歡喜。大眾發心。   寶幢分 魔苦品。佛在寶坊。說初成道時。優波提舍。拘律那。遇馬宿比丘。聞法見諦。魔不能擾 往古品。述魔眾發心問法。答以四法。遠惡友。速得菩提。地意菩薩請問不可說義。佛言不可說智即一切智。反問以佛智。十五菩薩。各各答已。樂欲菩薩。復與文殊問答。魔得無生。佛說香功德佛。說寶幢陀羅尼門。華目比丘。化無量眾。善行大臣發惡誓。華目成佛。善行作波旬。還得記 魔調伏品。魔盡力欲害佛。舍利弗目連富樓那須菩提入城四門。各調五百魔子。佛現蓮華。說偈遠聞。魔五縛。詐歸依。七走不脫。至心聽法 三昧神足品。佛欲入城。諸天競阻。佛以大聲慰之。心游首棱嚴定。令諸眾生各見所事之像。光味仙人與五百弟子。聞佛說偈。皆得寶幢三昧。贊佛得記 相品。佛入定。王舍城十二門十二如來。諸魔天神。各興供養。於香華中說偈。佛入佛莊嚴瓔珞三昧。令界清淨。十方雲集。登光味所造寶梯。坐蓮華上。勸波旬發喜心。波旬吐惡[歑-乎+丘]佛。佛變其氣成須曼華。徧供十方。集十方佛及諸菩薩 陀羅尼品。十方諸佛。同心說大集金剛法。心因緣自在陀羅尼。月光亦說咒。菩提自在梵王。正語梵王。皆現女身說咒。佛又說咒加之 護品。善系意菩薩變現八萬四千色身。調伏眾生。佛與記 授記品。莊嚴華魔王。誓以女身廣度眾生。說咒護法。吉意菩薩說其本事。佛皆與記 悲品。十方諸佛。為莊嚴華菩薩吉意菩薩說咒。佛勸波旬。波旬不發心 護法品。佛以正法付國王諸天。各發宏願 四天王護法品。梵釋四王各說咒。疑心菩薩問。魔悉來集否。佛言都集。有信心否。佛言皆有信心。除波旬眷屬千。將來壞三寶。法滅乃得信心。亦當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說咒動地。護持佛法 曠野鬼品。五百菩薩。以大願力現鬼畜身。調伏鬼畜。說二神咒 還本品。十方諸佛。欲還本界。動地雨華。月香如來。答梵天問十法能護正法 虛空目分 聲聞品。佛在寶坊。聲聞大慢。不得四果。佛舉瞻婆華鬘。發大願。生四寶。寶發大光。擲之虛空。鬘中說偈。眾集。佛雜四真諦華鬘。徧往十方佛上。南方金剛光明功德如來。遣金剛山童子。說法目陀羅尼來贈。北方發光明功德如來。遣勝意童子。說光目陀羅尼來贈。西方智幢如來。遣勝幢童子。說淨目陀羅尼來贈。東方寶蓋光明功德如來。遣虛空聲童子。說聖目陀羅尼來贈。四童子變此世界令淨。與眾供養偈贊。各傳佛命。地動龍集。正語天女說咒護法。佛為憍陳如廣說法行。具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亦說滅後六度差別。亦說奢摩他。毗婆舍那四念處。三解脫四禪四定及出世定。是名法目陀羅尼。與金剛山所持來者無異。舍利弗目連。皆得四果 世間目品。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畢集。頻婆娑羅問十二月相。佛說雪山仙人。共虎行欲。生十二子。父母亡後。歸依梵天。至十二年。感天與願 彌勒品。彌勒心念說偈問佛。佛為廣說十二因緣。是名淨目陀羅尼也 四無量心品。頻婆王問供養修四無量。得幾所福。佛言。具八事。無八怖。具足八大丈夫。淨光菩薩無勝菩薩。互相問答。眾獲益 淨目品。無勝意童子。請問慈無量心相體因緣果報。佛入調伏眾生無所畏懼三昧。放肉髻光。照無邊界。說偈。眾生悉集寶坊。佛說三種慈。並說修相。明星天子問慈心果。佛答之。天子於諸禪定出入自在。說咒利生。佛因為說十二菩薩。現為畜生調伏眾生。居閻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三。東蛇馬羊。西豬鼠牛。南猴雞犬。北師子兔龍。並說求見咒法 聖目品。明星問修悲法。佛言觀八苦。明星得無生。眾獲多益。次說修喜修舍 辟支佛乘品。無勝意問緣覺乘人。所修慈悲喜舍。佛答以修法緣慈等 聖目無礙智品。虛空聲童子問無緣梵行。佛入虛空幢三昧。面門放光。照十方界大聲集眾。乃演說之 護法品。文殊等九萬二千億童子請佛願力加持法門。佛言四方四佛。先已有願。今以此法付囑天龍鬼神。十方菩薩。請佛制戒。佛言止止。佛自知時。次問頻婆國法。隨制四重。囑護佛法者。悉擯治不如法惡比丘 大眾還品。佛安慰諸天。一切眾生皆發願 寶髻菩薩品。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等八千人齎妙寶蓋覆千世界。來供。贊聲滿大千。問淨行法印。佛答。以十分之一。一波羅蜜行。二助菩提行。三神通。四調眾生。古有一切眾生樂念如來。亦說此法。寶聚問莊嚴自身莊嚴菩提樹法。彼佛答以不放逸。其時寶聚。即今寶聚。又四種四法調眾生。廣光明佛時。淨精進菩薩。調伏財功德婆羅門事。寶髻解珠。供佛。得記。   日密分 護法品。佛在寶坊。蓮華光功德大梵菩薩。請說清淨法聚。佛令菩薩各入定放光。十方雲集。佛示生身法身二種供養。次明破戒受施。現在未來四惡果。又未來惡王侵奪法師物者。現得二十種惡。捨身墮大地獄。備歷鬼畜。能護法者。功德甚大 陀羅尼品。東方五功德佛。遣日密菩薩。持真陀羅尼及蓮華陀羅尼來。南方山王佛。遣香象王菩薩。持隨空三昧陀羅尼。及大行陀羅尼來。西方高貴德王佛。遣光密功德菩薩。持斷業陀羅尼。亦名隨無願。及大神良咒來。北方德華密佛。遣虛空密菩薩。持淨陀羅尼來 分別說欲品。日密偈贊。佛語舍利弗受持是陀羅尼 分別品。四大菩薩入定放光。陳憍如問愛與士夫。行於生死。佛為分別廣說如實陀羅尼。眾得大益。重問蓮華陀羅尼。佛不許說。次問如空空行陀羅尼。佛為說之。次問隨無願陀羅尼。佛為說之。問世間不可樂想。食不淨想。佛為說之。亦即是隨無願陀羅尼。舍利弗問淨陀羅尼。佛說破四倒法 不思議大通品。頻婆王請問佛光。佛勅四眾各入三昧。亦自入佛境界三昧。一切世間悉入佛身。眾生大益。波旬大苦。命空樹大臣往勅龍。龍集大山。皆失勢力。復有戒梯大臣。先往佛所。佛令憶本誓願。得如法忍。龍受大苦。歸光味大仙。光味勸令歸佛 救龍品。佛趨須彌頂。放光救龍王苦。大聲說諸法印。所謂無常苦空無我等。

一心奉請大哀經  竺法護譯。   前經初二品。分作二十八品。   寶女所問經   竺法護譯。   前經寶女一品。今分十三品。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宋譯經院沙門惟淨共法護等譯。   前經海慧菩薩品。即此。   無言童子經   竺法護譯。   即前經無言菩薩品。   寶星陀羅尼經   唐中天竺沙門智光譯。波羅頗蜜多羅譯。   即前寶幢品。同本異譯。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離耶舍譯。   即日密分而詳明。護持正法品。陀羅尼品。菩薩使品。佛勅耶舍持日眼蓮華陀羅尼。憍陳如持無盡根陀羅尼。舍利弗持智慧依止陀羅尼。目連持噁心者生歡喜諸人不信者悉成惛睡陀羅尼。即分別說欲品。而此詳悉。定品。惡業集品。兩品即前日密分別品。護持品。先所無。佛現神通品。即不思議大通品。魔王波旬星宿品。前略此詳。送使品。光味仙為龍見品。念佛三昧品。升須彌山頂品。即救龍品。三歸濟龍品。佛從須彌頂下。至佉羅低山。說十業生龍中。佛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囑龍及夜叉竟。又說大授記咒。波旬聞已生喜。與眷屬懺悔歸依。伽羅支魔子問眼色因緣等義。佛為解釋諸法性空。眾皆得益。

一心奉請大方等大集月藏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犁耶舍譯。   月幢神咒品。佛在伽羅帝山。比丘菩薩俱。說日藏經已。西方現大華雲。中有半月。廣十由旬。月中現真金重閣講堂。堂中復現半月。中有千葉青蓮。世尊端坐說法。光照大眾。頭上皆現半月。目連問佛。佛說月藏菩薩欲來。月藏即來說咒 魔王波旬詣佛所品。魔宮諸物。變半月形。放光演偈。擊鼓集眾。乃詐歸依。興供。佛為憍陳如說利養過失。魔愧聽 諸阿修羅詣佛品。波旬雨諸惡物於修羅宮。修羅歸佛。佛以悲風光明三昧救之。見佛興供 本事品。說佛於毗舍浮時。為化八弟。千年苦行。八弟者。即今四修羅王。波旬調達彌勒維摩 第一義諦品。月藏問住蘭若修第一義法起大悲。棄愛取。依四聖種。不念四大五陰根塵識等。以四無礙成熟眾生。滿六度。如初日月十五日月。問三昧何身何攀緣何想何相何性。佛答之。次明隨有第一義禪菩薩住。有十二種益 令魔得信樂品。人天慈心視魔。勸諫令發道心。佛說忍功德。授波旬記。波旬說咒護法 一切鬼神集會品。四王請佛付囑天龍鬼神。正辨大梵。命四王以焰赫鐵輪。四方遙擲。攝諸鬼神。同來佛所 諸惡鬼神得敬信品。佛為大會。說十平等。眾生。法。清淨。布施。戒。忍。精進。禪。智。一切法清淨。是為十。羅剎王自述宿業。悔過獲益 諸天王護持品。佛問大梵王。以四天下付囑天龍鬼神。如拘留孫等諸佛無異 諸魔得敬信品。魔願護持國界。佛與授記。重囑一切天王 提頭賴咤天王護持品。日月天子寄願護法。佛許之。並勅天王護閻浮提東方第四分 毗樓勒叉天王品。佛勅王護閻浮南方第四分 毗樓博叉天王品。佛勅王護閻浮西方第四分 毗沙門天王品。佛勅王護閻浮北方第四分 咒輪護持品。佛為四王共說五咒。初總次北次東次南次西 忍辱品。羅睺阿修羅王等。承佛付囑。說咒護法。龍王瞋怒。佛為說忍辱十種近果。及五遠果。及不忍過患。月藏說大慈陀羅尼。天龍修羅。互相懺謝。佛再以三寶事付囑護持。兼明打罵出家人。得罪無量。大會興供。佛以神力加諸音聲。令演妙法。入眾會耳。得大益 分布閻浮提品。佛以國土。分布付囑天龍鬼神。各令護持。說息諸諍訟陀羅尼 星宿攝受品。復付囑二十八宿七曜十二辰 建立塔寺品。梵釋四王。舉過去二十五塔為例。請問如來現在未來幾所塔寺。令其護持。佛笑放光。照曜諸圓。各現多福。囑令護持 法滅盡品。月燈問佛。佛答以末法時事。令菩薩護持。眾默然。彌勒承當。佛說法滅事。又說金剛堅固深密解脫味體陀羅尼句。眾得大益。興妙供。復說持經十種清淨功德。八種。十三種。

一心奉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及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玄奘譯前經。北涼錄失譯人名譯後經。後經缺略。   序品。佛於伽羅帝耶山。說月藏已。南方雲來。雨諸供養。雨諸法聲。眾會手中各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無垢生天。帝釋問佛。佛嘆地藏功德。菩薩與眷屬現聲聞像。來禮讚供佛。佛告好疑問菩薩廣說地藏無量功德。眾興供。地藏轉供佛。兼說神咒。利一切 十輪品。地藏問。云何於五濁世轉佛輪。佛答。本願成十輪。能居此土。即十力也。以輪王為喻 無依行品。天藏大梵請問禪誦營福三業。為出為墜。剎帝輪王。為沈為升。佛答二種十無依行。隨有一行。不成三乘。次明出家破戒。猶生他人十種勝思惟。不宜非理辱害。次明五無間罪。四根本罪。謗三寶罪。皆非佛之弟子。宜護根本。次因優波離問。明舉罪有十非法。十非人。五法舉。七法罪。次為地藏說末世十惡輪。國主宰官護惡比丘惱害淨眾。即名旃陀羅。破戒無戒。不應辱害。引古羅剎醉象敬重袈裟為證。遠十惡輪。十法增長。離三十過。天藏乃說護國不退輪心神咒 有依行品。金剛藏問破戒非弟子。云何不許辱害。他經皆獨贊大乘。今云何說三乘皆不許隱沒。佛答。十種有情難得人身。十種無依行法。差別有四種僧及四沙門。是故破戒雖不應受供。猶有聖幢。不得辱害。三乘並是度生方便。雖修大乘。不得廢二。次示十有依行。二乘所共。復有十有依行。獨覺大乘所共。復示大乘無塵垢行輪。無取行輪。隨根說法。乃名大乘 懺罪品。會眾各懺罪。佛說十法能使菩薩獲得無罪正路法忍。謂不着五陰此世他世三界。次明已得法忍。許處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寶 善業道品。金剛藏問。云何於三乘人法得無過失。菩提行願。心無厭足。佛言。十善即菩薩十輪。詳述因果 福田相品。明菩薩十財施大甲冑輪。如是法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大慈大悲堅固忍。一一皆成甲冑輪。作二乘福田 獲益囑累品。眾獲益已。佛以此法付囑虛空藏。

一心奉請大集須彌藏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共法智譯。   聲聞品。功德天女問禪波羅蜜。佛為說出入息念。次第得入四禪。入三三昧。滿菩提分。國中有此福田。十殊勝利益。得可愛樂法 菩薩禪品。說菩薩不墮二乘定聚。如實觀察。得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猶如地藏自在出入利眾生 滅非時風雨品。功德天為地藏述往誓願。因陀羅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羅尼。請地藏起悲心。地藏令其請佛說水風摩尼宮陀羅尼。大地震動。地藏亦說磨力大陀羅尼 陀羅尼品。佛告須彌藏龍仙菩薩。令調惡龍。龍仙說咒。善住龍王廣嘆袈裟功德。若國王惱服袈裟人。則致荒亂。此非龍過。然亦立誓說咒。次諸龍王。亦各立誓。復說四咒。乾闥婆仙。亦說一咒。地藏復說幢杖大陀羅尼。無盡意復說幢蓋摩尼願眼大陀羅尼。文殊亦說能懼尸利子利奴大陀羅尼。觀世音亦為彌勒說般華功德大陀羅尼。帝釋問何因緣。龍損壞世間資財。佛言貪力瞋力。功德天以一斛器成諸種子。奉觀音。觀音說咒加護。令其教化眾生。

一心奉請虛空藏菩薩經。及虛空孕菩薩經。虛空藏菩薩神咒經(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譯。文義完備。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同經異出而小不同。第三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未免缺略。   佛住佉羅底翅山。說破惡業障陀羅尼。西方勝蓮敷藏佛所。虛空藏菩薩。欲來供養。先現如意寶珠。照空大會。惟存佛光。除大菩薩。余皆迷惑。梵頂菩薩問佛。佛說無斷常法。大眾復見如故。佛指西方。嘆虛空藏功德。眾渴仰。虛空藏復以神力。淨此世界。令眾手中各有寶珠。雨諸供具。現大寶蓋供養如來。如來現寶蓮華而坐其上。彌勒致疑。藥王答釋。彌勒問頂上妙珠之因。佛答。能除國王大臣五根本罪。除聲聞五。除菩薩八。滿眾生一切所求。虛空藏問何能於五濁惡世。施作佛事。佛以虛空自性清淨義答之。虛空藏即說無盡降伏師子奮迅陀羅尼。佛贊其能滅重罪。令生佛國。

一心奉請觀虛空藏菩薩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佛在伽陀羅。優波離問欲治罪者如何作觀。佛言。先依決定毗尼禮敬三十五佛。次想菩薩有如意珠。冠中現三十五佛。珠中現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聞空中唱罪滅。便得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夢。須更懺悔。乃至八百日治廁。再三七懺重與授戒。

一心奉請無盡意菩薩經。及阿差末菩薩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共寶雲譯。後乃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同本異譯耳。梵語阿差末。華言無盡意也。   佛游寶莊嚴堂。說大集經。東方大金色光。照此世界。出大蓮華。無盡意菩薩。與六十億眷屬俱。舍利問所從來。菩薩答以無去來。復問。佛告。從不眴國普賢佛所來。彼諸淨土菩薩。唯修念佛三昧。悟無生忍。無盡意運佛力。令此會人得見彼土。遙申禮供。亦令彼眾。得見此土。遙申禮供。舍利弗問。誰字仁者為無盡意。答言。一切諸不可盡故。即說八十無盡法門。發心。淨心。六種四行。心畢竟。六波羅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五通。四攝。四無礙智。四種依法。修習助道。若懺悔隨喜修習等。三十七品。定慧。總持辯才。撰集四法。若無常苦無我寂滅等。一道。方便。皆無盡也。

一心奉請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及佛說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序品佛住靈山。淨居天子。於夜後分。供佛。請說念佛三昧。佛默許之。天子去後。微笑謦欬。聲徧十方。天人畢集。佛出僧坊。遙見寶地。復更微笑。不空見菩薩問知其故。即入三昧。於彼寶地。化作法座。請佛往坐。佛更動地。出廣長舌。說淨居請 不空見本事品。說寶肩佛時。無量力王。與二王子。一名師子。二名師子意。同供養佛。佛入涅盤。師子投火說誓。佛於火中復起。作大利益。乃滅度。師子生梵天。歷侍普密王等諸佛。無量力即釋迦。師子意即彌勒。師子即不空見。佛還靜室。右脅而臥 神通品。不空見以神通力。莊嚴此界。阿難徧問目連舍利迦葉滿慈空生羅睺。各述神通 彌勒神通品。彌勒入城乞食。以一食供恆沙諸佛。令彼長者。發菩提心。大地震動。彌勒自述往因 贊佛音聲辯才品。不空見出定。贊佛音辯 贊如來功德品。不空見說佛德。心念佛來。佛放光動地。來會 如來神力證正說品。佛摩不空見頂。證其所說。不空見述所見三世佛事 不空見勸請品。問法興供。述意請答 贊三昧相品。顯示念佛三昧功能 正觀品。五陰不實。深生怖畏。具足慚愧。修行止觀。三空四念。及以四等。十二頭陀。三十七品。十善十力等法。次復相續念佛十號。相好六通五分等法。又續觀即蘊異蘊。是如來耶。六根四大亦然。觀無上菩提。不以身得。不以心得。不離身心得。又明離我見法。放光授記 微密王品。不空見問。舍無慚愧。得三昧法。佛說明勝佛時。勝微密王聞法出家。秉二二法。修此念佛三昧。成蓮華上佛 三法品。不貪瞋痴。觀一切法無常苦無我。自供勸人。發願贊德及相好。隨喜三世佛所求念佛三昧 勸持品。說寶勝光佛滅後。樹王比丘。傳此三昧。帝幢天轉輪王夢中聞之。出家修學。成高行佛。是故得聞此三昧者。決定成佛 諸菩薩本行品。九萬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發心持說修行。佛印之 正念品。佛說正念諸法寶相。是名念佛。菩薩聞已。得無生忍。安住三昧。見十方佛 大眾奉持品。聖凡興供。佛現瑞贊持 後是隨南天竺沙門達磨笈多譯。與上同。文較周 正觀一品分三。十號相好下。標名思惟三昧品。放光授記一段。標名示現微笑品 神通品即微密王品 修習三昧品。即三法勸持兩品 缺正念奉持兩品。

一心奉請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及般舟三昧經。拔陂菩薩經(拜觀同上)  第三後漢錄。失譯人名。文來未全。梵語拔陂。此翻賢護也。第二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即前經先出而文古歰。一名十方現在佛悉現在前立經。第一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笈多等譯。一名拔陀經。   思惟品。佛在王城竹園。放光集眾。賢護問法。佛為賢護說是思惟諸佛現前三昧。即般舟三昧也。先說具諸方便功德。次言。如聞阿彌陀佛在西方。便依所聞。繫念思惟。觀察不已。了了分明。終獲見之。如夢所見。無物能障。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如有三人。各念淫女。夢與從事。寤已來詣賢護。賢護為彼方便說法。住不退轉。得菩提記。三昧亦然。昔須波日佛時。有飢人夢得飽食。寤已還飢。思諸法皆空如夢。悟無生忍。隨佛方所。向佛至心頂禮。渴仰欲見。精思色相。作虛空想。住正思惟。得見彼佛。光明清徹。如淨瑠璃。其身端正。如真金柱 三昧行品。具四四法。得成三昧 見佛品。敬仰如佛。精勤修學。則見十方。各多多佛。不假作意。自然現前 正信品。當應勇猛。發勤精進。莫如海船。未到先破。莫如愚人。嫌赤栴檀。莫如痴人。毀摩尼寶 受持品。述受持善根一切功德莫比 觀察品。一心思惟。佛坐說法。相好殊特。樂觀無厭。見如來已當先諮問。不見頂相。次第徧觀諸相。皆令明了。願我未來。得具妙相。得清淨戒。具足威儀。定慧解脫。思菩提為身得耶。心得耶。身如草石。心不可見。菩提無色不可見。無漏無為。無有以色證色。以心證心。無有證知。亦無無證。觀一切法。皆得寂定。無分別。非無分別 戒行具足品。出家應護十支戒行。一清淨。二不缺。三不染。四不污。五不濁。六不着。七不動。八不被訶。九智所聖。十贊愛敬。在家應修布施三歸五戒八齋。乃堪行此三昧。次記此經行世。多人發願。末世宏持。佛為授記 稱讚功德品。具四法。得三昧現前。獲五功德 饒益品。無畏王佛時。須達多長者子。持此三昧。成然燈佛。欲成此三昧王。當勤觀四念處 具足五法品。賢護請佛設供。隨佛入園。問幾法能證三昧。佛答六種五法 授記品。然燈佛時。聞三昧即證。得菩提記 甚深品。觀五蘊。不取着。觀念處。不分別。一切法無障。成就三昧。即見阿僧祇佛。聞法受持 十法八法品。具十法。為他解斯三昧。當得八事 不共功德品。當成十八不共法。如來十力 隨喜功德品。五種四隨喜。四者過現未等三世也。功德不可量。師子意佛時。梵德輪王隨喜。已成堅固精進佛。是故十由旬內。應往聽受。盡形壽不離法師 覺寤品。說薩遮摩羅佛後。和輪比丘。說此三昧。佛為國王。夢中聞告。遂出家。承事法師。三萬六千歲。竟不得聞。汝等急當聽受 囑累品。

一心奉請自在王菩薩經。及奮迅王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前本。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等譯後本。   佛在園。比丘菩薩俱。自在王問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陰智性智入智因緣智諦智自在。無礙慧自在又說菩薩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

一心奉請大集譬喻王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以諸譬喻答問。說菩薩二乘智慧功德差別。勸人發心。向菩提。親善友。

一心奉請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及僧伽咤經(拜觀同上)  前本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後本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佛在靈山。普勇菩薩問法。佛言。聞大集會正法者。功德甚大。次有折服尼犍事。普勇隱身往十方剎事。為藥王軍菩薩分別久生初生二義。

一心奉請月燈三昧經。及半卷月燈三昧經(拜觀同上)  前本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一名大方等大集月燈經。後本劉宋沙門釋先公譯。即前本中說六度各有十功德也。   佛在靈山。月光問法。佛言一法速得菩提。謂於眾生。起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無毒心。證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從定。得二十一種十法。種種美名。次說三昧四十義。得種種美名。次說三昧四十義。次說聲德佛事。次明於此三昧最初所行以大悲心為首。次明應知入三忍法。次說古無所有起佛事。月光請佛僧詣家受供。月光默仲偈問。佛言。一法相應。速成菩提。謂如實了知。一切法體性無相。離相。次明應修習顯示三昧智。月光贊佛德。佛授記。還靈山。童子隨來。問法要。佛言成就四法。能速得此三昧。若如說行。得四功德。應善巧知不思議法。應諮請。應深信。應求。應聞而不怖。次加持乾闥樂音。令宣不思議法。次明色身法身。次明七十四種四不可思議。次明善巧方便。所謂隨喜他善。次明應住不放逸行。次明六度多聞法施住空宴坐空間乞食各十利。得見佛藏。聞法藏。智藏。三世智慧藏。謂得五通。次明應修神通本業。謂攝一切善法而不取着。又明聲德佛時事。次明欲求三昧。應修法施財施四種回向。奉事持戒持三昧人。乃至以身分血肉除其病患。阿難問苦行。佛說善華月法師因緣。以上屬初品。未標初品名目耳 懺悔品。勇健得王。瞋心殺善華月法師。後極悔罪。猶墮三塗。今成世尊 校量功德品 讚嘆品。彌勒說偈 本因品。說眾自在佛事。次勤修身戒。清淨身業。清淨身行。口戒意戒。各具一切功德法。次釋初品中美名。凡三百句。

一心奉請占察善惡業報經(拜觀同上)  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佛在靈山。示廣博嚴淨。無礙道場。說甚深根聚法門。堅淨信菩薩。為末世眾生求方便。佛令轉問。地藏為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兼示懺悔。克取清淨。為禪定之基。次示一實境界。及唯識唯心二觀。由事入理。真實行也。

一心奉請佛說佛名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園。無問自說。所舉佛菩薩辟支佛名。一萬一千九十三。

一心奉請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笈多譯。   共四千七百零四佛。不足五五。

一心奉請三劫三千諸佛名經(拜觀同上)  一名集諸佛大功德山。開元拾遺。附梁錄。   先五十三佛。次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千佛。

一心奉請千佛因緣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靈山。比丘菩薩俱。菩薩各說過去因緣。聲徧大千。天龍八部皆集。佛出石室到大眾中。跋陀波羅敷座諸菩薩等瓔珞供佛。問千佛過去因緣。佛說種種往因。經來未全。

一心奉請賢劫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一名颰陀劫三昧經。晉曰賢劫定意。   問三昧品。喜王問。佛答以了諸法本三昧。成就二千一百諸度無極事。致八萬四千諸三昧門諸總持門 行品 四事品。明行四種四事。得此三昧 法師品 法供養品 諸度無極品。喜王與佛從定起。喜王問。佛唱二千一百度無極名 習行品 無際品 聞持品 神通品 三十二相品 順時品 三十七品 寂度品 十種力品 四無所畏品 十八不共法品 方便品 八等品。以上十三品。釋諸度無極。各有六事 千佛名號品 千佛興立品。明國土光明父母子侍弟子壽命法住各不同 千佛發意品。明最初發心因緣 古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稱揚諸佛功德經(拜觀同上)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佛在靈山。為金利彌勒迦葉說諸佛名號功德。東五十三。南二十八。西三。北六。上二十七。與百七十佛名略同。

一心奉請百佛名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唱百名。勅令舍利弗。晝三夜三。各誦一徧。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靈山告迦葉。東方定手最上吉祥如來離塵步菩薩。蓮華最上吉祥如來蓮華手菩薩。日輪光明最勝吉祥如來。日光明菩薩。一寶蓋最上如來。定最上吉祥如來。寶輪光明最勝吉祥王如來。南方無邊步跡如來。無邊香最上王如來。寶上如來。西方大光明照如來。北方寶開華普耀吉祥如來。東方寶藏如來。寶勝如來。

一心奉請佛說十吉祥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秦錄。   佛為離垢蓋大士。說東方十佛名號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八佛名號經。及佛說八吉祥佛咒經。佛說八陽神咒經。佛說八吉祥經(拜觀同上)  後三經皆與前同本。第四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缺舍利弗一問耳。第三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第二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一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因舍利弗問。佛說東方八佛名號。聞者得不退菩提。善說稱功德如來。因陀羅相幢星王如來。普光明功德莊嚴如來。善鬥戰難降伏超越如來。普功德明莊嚴如來。無礙藥樹功德稱如來。步寶蓮華如來。寶華善住娑羅王如來。

一心奉請佛說八部佛名經(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為善作長者。說東方八佛名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滅十方冥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教面善悅童子。念十方佛名。以除恐懼。

一心奉請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為舍利弗說東方五佛南方二佛名號。

一心奉請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頻婆娑羅王子請問佛號功德。佛以十方各一佛名答之。並出夙願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寶網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游獼猴江邊。與眾比丘眾菩薩諸天諸龍阿須倫俱。維耶離城寶網童子年始八歲。夢兜率天人。頌嘆佛德。啟白父母。見佛設供。請問法要。佛為稱說六佛功德。東方寶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南方樹根華王佛。西方造王神通焰華佛。北方月殿清淨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上方無數精進願首佛。

一心奉請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拜觀同上)  南雲闍那崛多譯。此雲曹魏錄失譯人名。   共有千一百二十佛名。

一心奉請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善名稱吉祥王佛八願。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八願。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四願。無憂最勝吉祥佛四願。法海雷音佛四願。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四願。藥師瑠璃光佛十二願。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有大力神咒。藥師佛有大陀羅尼咒。又因少智諸天心生疑念。七佛同來此土說大神咒。復有執金剛菩薩說二神咒。   第二前有序文。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與灌頂第十二經同。而無神咒及八菩薩名。   第三玄奘譯。   有神咒及八菩薩名。或雲原本無咒。及菩薩名。

一心奉請佛說觀佛三昧海經(拜觀同上)  東晉迦維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六譬品。佛住尼拘樓陀精舍。僧自恣竟。父王悅頭檀姨母憍曇彌。欲來見佛。佛令徧集比丘菩薩天龍八部。父王為後世眾生請問。云何觀佛色身相好光明。佛入徧淨色身三昧。微笑放光。說師子在胎喻。栴檀生伊蘭林中喻。金翅鳥王心喻。多勒果喻。波利質多羅樹喻。阿修羅幻力喻。皆喻念佛三昧 序觀地品。眾生樂觀佛相。各有不同。或順或逆 觀相品。一觀佛頂。二發。三髮際。四白毫。五額。六眉。七眼。八耳。九方頰車。十師子文。十一鼻。十二髭。十三唇。十四舌。十五頸相缺盆骨滿相胸臆卍字印相。十六悉現具足身相。大眾所見各各不同。如炭如墨者各各殷勤懺悔。乃見好相。十七觀常光。十八觀眉間光。十九額廣平正面上三輪髮際等。二十鼻出光明。二十一面門光明。二十二耳出五光。二十三頸出二光。二十四缺骨圓滿光明。二十五胸卍字腋下摩尼珠皆放光。二十六寶臂指縵掌輪放光。二十七臍相光照十方。二十八因父王請現胸內境 觀佛心品。明大慈悲心。專緣地獄等罪苦眾生。並廣敘獄中苦 觀四無量品。使大眾見佛心中有無數佛。乘大寶船。往來五道。救苦眾生 觀四威儀品。行佛住佛坐佛臥佛。於中又明度老婢事。上忉利為母說法事。伏曠野鬼將事。降毒龍事。降力士事 觀馬王藏品。宮中為諸女所現相。舍衛國度淫女所現相。波羅柰國度淫女所現相。伽耶城為尼犍所現相 本行品。光明念佛三昧。能滅大罪。次文殊。十方十佛。四方四佛。財首。釋迦。阿難。答言本修念佛三昧 觀像品。彌勒為末世眾生問。佛說觀像除罪方法 念七佛品 念十方佛品 密行品。得三昧當密身口意。莫邪命貢高。說喻結名。阿難復問無見頂相。佛入頂三昧海。現大勝相。

一心奉請佛說彌勒成佛經。及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佛說彌勒來時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經行波沙山頂集眾。舍利弗問彌勒成佛時事。佛為說國土時節種族出家成道轉法輪度人見迦葉。乃至法住。   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因阿難問。為說彌勒下生成佛之事。與前大同小異。   第三附東晉第四譯。   第四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第三譯。   亦名彌勒當來成佛。   第五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第六譯。   舍利子偈問。佛以偈答。第三四五。皆與前文大同小異。

一心奉請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園。放金色身光。並現化佛唱千眾始末名。大眾雲集。佛出舌相。放千光明。現無量化佛。說諸陀羅尼法。彌勒得百萬億陀羅尼門。起住佛前。優波離問此人命終生何處。佛說兜率中莊嚴之事。作此觀者。皆得往生彼天。隨侍下生得菩提記。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拜觀同上)  大乘單本。   佛住寂滅道場。彌勒來見。梵志問其往因。佛言過去有彌勒佛說慈心三昧大悲海雲經。一切智光明婆羅門。聞經發心。入山修行。絕糧七日。白兔母子。捨身供之。仙人不食。即彌勒也。白兔母子。即釋迦羅睺。

一心奉請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拜觀同上)  新附三秦錄。   佛住竹園。婆須蜜多比丘。緣樹上下。與八萬四千金色獼猴跳戲。大眾譏嫌。頻婆王詣佛問。佛言。比丘即是師子月佛。補彌勒處。因說獼猴往因。受菩提記。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般涅盤經(拜觀同上)  西晉清信士攝道真譯。   佛在園。後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諸化現。阿難集眾。跋陀婆羅問其始末。佛為略說觀文殊法。及說示滅起塔種種佛事。

一心奉請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拜觀同上)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青蓮華池精舍。與比丘菩薩十方菩薩五百離車子俱。佛入普光三昧。身毛放光。化七寶蓋。現十方事。又放眼光。照藥王藥上二菩薩頂。其頂上如金剛山。十方諸佛皆悉映現。長者子寶積。請問觀法。佛言。具五因緣方得聞此二菩薩名。二菩薩各說咒以瓔珞供佛住佛肩上。如須彌山。山有梵宮。十方十佛坐宮中花。贊二菩薩所說神咒。佛授二菩薩記。次說觀法五十三佛名。為阿難說菩薩昔因緣。

一心奉請地藏菩薩本願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於天宮。說破地獄法。母氏生忉利。故佛於忉利說之也 忉利天宮神通品放光集眾。初贊地獄度盡眾生之緣 分身集會品。地藏及屬赴會。世尊一時全摩分身地藏之頂 觀眾生業緣品。摩耶問法。隱妙現粗。如來初述五無間事 閻浮眾生業感品。定自在王問往因。佛又說二事。表菩薩願。四王問眾生不盡之故。佛答願力方便亦無盡。當知此事。非盡無盡所能測。非諸天鬼神所能知。王故問。佛故答也 地獄名號品。中有人焉。呼之欲出 如來讚嘆品。放身光。出大音。告無量聖凡。稱地藏恩力 利益存亡品。地藏勸生斷惡修善為菩提妙機。大辯長者引出如法道場境界 閻羅王眾讚嘆品。實者鬼神。無所私。權者菩薩。多所護。心靈神妙。呼吸全通。成佛之鬼王。即地藏化身眷屬也 稱佛名號品。地藏說過去佛名。表佛雖去世。名尚可依。安慰嬰兒失乳悲也 較量布施功德緣品。地藏舍罪而論福。佛詳述以鼓舞凡心 地神護法品。地與地名相相依。聖凡一貫。無情有性。妙用皆圓 見聞利益品。佛種種光。感觀音問法。長行偈誦極力稱揚。為無佛時。永作眾生依賴也 囑累人天品。說經本旨。為付囑含靈慧命而已。神力則粗。道力則妙。拈來即是。草生皆春。能現無邊利益。

一心奉請佛說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土沙門那提譯。   佛在靈山。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大會莊嚴之因。佛言。昔作方曼荼羅。供八菩薩所致。謂觀音彌勒虛空藏普賢執金剛主文殊止諸障地藏。

一心奉請佛說八大菩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園。比丘八菩薩俱。謂妙吉祥聖觀自在慈氏虛空藏普賢金剛手除蓋障地藏也。有無能勝等來會。佛為舍利弗說東方五佛名。善精進吉祥如來。普照如來。吉祥如來。印捺囉計都特嚩惹王如來。喜功德光自在王如來。

一心奉請六菩薩名亦當誦持經(拜觀同上)  後漢失譯人名。見費長房錄。   師子戲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幢。師子作。堅勇精進。擊金剛慧。又四菩薩。棄陰蓋。寂根。慧威。不離。

一心奉請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土沙門那提譯。   佛在園。比丘菩薩俱。人天八部咸在。離垢慧問禮佛法。佛言。五輪着地。應發五願。又示十方佛名。又示歸依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之法。

一心奉請佛說老女人經。及佛說老母經。佛說老母女六英經(拜觀同上)  第一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二附劉宋錄。第三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三本同經。第三尤略。   佛在樂音處。比丘菩薩俱。貧老女問生老病死五陰六根四大從何來至何去。佛言無來去。說眾喻譬。老女開解。佛述往因。記其往生極樂。後成佛道。

一心奉請棱伽阿跋多羅寶經。及入棱伽經大乘入棱伽經(拜觀同上)  第一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分十八品。第三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分十品。文筆在繁簡之間。   此經標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而總以心境超出為宗。故於海中斷往來處。飛身集會而說之也。大慧菩薩從他方來。明不滯一方而得法要也。中百八句。佛乃推至塵毛之量。蓋一毛之障。全體皆非。所以深警菩薩也。自覺聖智。全超數量。不屬有無。從此立言。皆殊外道。故精心以析出之也。夜叉王從此發心。何難入佛。斤斤食肉之戒。故是為善之初門。有緣皆悟入也。

一心奉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棱嚴經(拜觀同上)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菩薩戒弟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此於大乘方等一切中。性相圓明。獨推第一。以此有規矩之棱嚴。透入不立規矩自成規矩之華嚴。修行乃無憾。世人粗妄。浪說能修。魔外根株。任生任伏。無此金剛手眼。百年妖怪。竟落空亡。罪畢重修。不知何日。故須於此典。精意求之。一句入神。萬劫為種。雖兼頓漸。不隔圓圓也。因緣主客。文義暢明。其中唯琢成四字八字為句。不無勉強。然其超出他經之譯手。則十百矣。唯華嚴過之。維摩並轡耳。

一心奉請佛說首棱嚴三昧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靈山。比丘菩薩天龍等來集。堅意問三昧。佛唱首棱嚴名。眾各敷座。各見如來坐其座上。等行梵王問何佛是實。佛言一切皆真。次攝神力。以百句義釋此三昧。次說射喻。次有持須彌山釋現三昧力。現意天現三昧力。佛放眉光。照魔宮。眾見魔被五縛。次有魔界行不污菩薩化度魔女。魔尋見佛得記。因說四種記不同。次為二百魔女授現前記。次問住三昧神力。堅意問文殊福田多聞等義次授淨月藏天子道記。次文殊說往昔三百六十億世作辟支佛於是二百菩薩還發大心。誓得十力。次令彌勒現三昧力。迦葉知文殊久成佛。佛說為龍種上佛。佛升空。光照十方。諸佛放光相見。互說此法。次明佛壽甚長。次明受持者有二十不思議功德。

一心奉請維摩所說經。及維摩詰經。說無垢稱經(拜觀同上)  第一一名不可思議解脫。秦姚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一名不可思議法門之稱。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國品。佛在若羅樹園。五百長者子獻蓋。佛令合為一蓋。普現世界中事。並十方佛說法。寶積問淨土。佛種種答。皆一性超出之談。故法法皆是。舍利小見。佛即破之 方便品。弟子品。菩薩品。文殊師利問疾品。居士方便現疾。念世尊。世尊勅弟子問疾勅菩薩問疾。皆不敢受命。表維摩超過之德。文殊應命往問。大眾往從。親見主賓問答 不思議品。斗室一閒。空無坐處。順聲聞見而現座。座出東方須彌燈王佛剎。高廣之座。小果不堪。教以禮敬。現身等座而坐之 觀眾生品。維摩答文殊。說眾生如幻。乃至水月鏡像。從無住而立一切也。以身說法。天女故散華。舍己同他。聲聞乃破執。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實非女也。彈指未終。已超法界矣。 佛道品。維摩言。菩薩行於非道。通達佛道。文殊言一切煩惱為如來種。維摩說法門眷屬智母方便父等 入不二法門品。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最後問維摩。默然而已。文殊乃讚嘆真不二門 香積佛品。遣化乞食以破聲聞淺見。唯座及食。破情量則不可思議之境現焉。後之學人。勿效聲聞苦系也 菩薩行品。大眾往見佛。佛為阿難說一切施為無非佛事。又為香積諸菩薩。說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見阿閦佛品。維摩斷取妙喜世界。示此大眾 法供養品。天帝讚嘆。誓願擁護佛引寶蓋王事。以明法供養最。

一心奉請善思童子經。及大方等頂王經。大乘頂王經(拜觀同上)  第一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第三蕭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第二亦名維摩詰子問經。   佛住庵婆羅波梨園。比丘菩薩俱。化作天身。毗耶離城乞食。至毗摩羅詰家。善思童子從高樓上投身禮佛。獻彼所執蓮華。誓成菩提。與舍利富樓阿難問答。佛言大菩提路。無有一法而可得者。說不驚不怖不畏之法。童子證無生忍。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月上女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毗耶草茅精舍。比丘菩薩俱。有一離車。名毗摩羅詰。生美女名為月上。一切童子爭欲娶之。約七日後自行選擇。至第六日。手出蓮華。華出化佛。執華而出。說偈訶欲。引眾見佛。路答舍利弗問。既到佛所。復答諸菩薩問。次以蓮華供佛。化成華帳。共出十華。發十願。即得記雲。先生天。次末世護法。次生兜率。隨彌勒受持正法。次生阿彌陀佛國。次供養十方諸佛。乃成月上如來。月上女聞此偈已。轉男身出家。

一心奉請大乘密嚴經。及重譯大乘密嚴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前本。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後本。不空所譯同前經而稍改品名。多偈語耳。   密嚴會品。佛住出過三界密嚴之國。與微塵菩薩俱。放光照現莊嚴勝相。答如實見菩薩之所問。金剛藏問第一義法性。佛答。如來藏不生不滅。如月普現 妙身生品。如實見請金剛藏說內證境界。及歸依處。皆偈答之。復示繢像夢境喻。又明三性五法義。復現大小無量身形。眾多菩薩同問世間一切誰之所作。答以阿賴耶識能現眾法。螺髻梵王乘佛威力來密嚴國。問法。金剛藏說如來善示現義 胎生品。金剛藏對梵王。訶斥胎生不淨。應當舍離。亦不應為三昧所縛。若離二取。生密嚴國 顯示自作品。金剛藏復告螺髻。深明五蘊不實。寶髻更請隨宜說法。金剛藏深明一切唯心 分別觀行品。金剛藏說舍拳軍車等喻。明諸法無實。宜速發大心。修淨行。生淨土 阿賴耶建立品。復明阿賴耶識。與染淨法恆作所依 自識境界品。金剛藏放髻珠光。照一切。告如實見。以雪山惡獸。喻外道於阿賴耶所生我見 阿賴耶秘密品。寶手菩薩白眾色最勝王。令問名想義。金剛藏答。依想立名。名無實事。乃至賴耶與七識。如鐵與磁石。俱無有思。得首棱嚴定則於一切法自在變現。明阿賴耶識。隨迷悟緣。為凡為聖。月幢世尊。分身眷屬亦咸集會。金剛藏偈明唯識妙義。菩薩天人咸皆讚嘆。金剛藏與大樹緊那羅王。持進菩薩。觀自在等諸大菩薩。演說諸法性空。從心而起。阿賴耶。如來藏。不一不異。

一心奉請解深密經。及深密解脫經。佛說解節經。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拜觀同上)  第一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與上經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第三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即前經勝義諦。相品分作四品。第四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即前經地波羅蜜品。第五譯人同第四。即前經如來成所作事品。   序品。佛在超三界所行處。大聲聞俱。無量菩薩從種種佛土來會 勝義諦相品。如理請問佛。解甚深義密意答。明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爾。假施設句。如幻事等。法湧向佛。說外道菩薩之所思議。佛為說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善清淨慧。向佛述修解行地菩薩之所疑惑。佛為說勝義超過諸行一異性相。佛告善現。有情界中幾懷增上慢。幾離之。善現答。離者甚少。佛為說徧一切一味相 心意識相品。佛答廣慧。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及識。不見阿賴耶及識。不見積集及心。不見根塵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 一切法相品。德本問。何名於諸法相善巧。佛言徧計依他圓成如實了知 無自性品。為勝義生說三種無自性。性密義。問。初鹿苑轉四諦輪。雖希有。猶未了時。二時依一切法皆無自性。以隱密相轉正法輪。雖更希有。猶未了義。第三時。以顯了相轉正法輪。最為希有。是真了義 分別瑜伽品。佛答彌勒。奢摩他。毗缽舍那。四種所緣境事。緣別法。緣總法。三三摩地。知法知義。聞思修三慧及總空性相等 地波羅蜜品。佛答觀自在所問十一地義及十波羅蜜義 如來成所作事品佛答文殊所問法身解脫身義言音差別相。一切智者相。如來心無加相生起相。成正覺轉法輪入涅盤皆無二相。乃至穢土淨土。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一心奉請佛說佛地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住最勝大宮殿中。為妙生說五種法相大覺地。謂清淨法界及與四智。又言。證無生法忍。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如天入雜林。眾流入海。

一心奉請金光明最勝王經。及金光明經。合部金光明經(拜觀同上)   第一唐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文後出而意最備第二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有十八品。文來未盡。第三隋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對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彥悰序雲。此經有三本。初梁世曇無讖譯。四卷。十八品。次周世耶舍崛名。譯為五卷。成二十品。後逮梁世真諦三藏譯。三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共四品。足前出沒為二十二品。重尋梵本。得囑累品。銀主陀羅尼品。今按彥悰所稱三種。今亡其二矣。可見古書存亡之次第 一切佛境界中人。本無品位。任空任有。悲智交光。全無礙也 序品佛入定。眾集佛觀察說頌 如來壽量品。妙幢疑佛壽短促。四方四佛。於室中現。為說佛壽無量。妙幢與諸大眾。往鷲峰見佛。四佛亦現。勸說此經。婆羅門求舍利。棃車童子以勝義破之。妙幢問若無舍利。經何以說有涅盤。佛答以三種十法。說有涅盤。及十種希有如來之行 分別三身品。佛答虛空藏。言應化法三身同異。此之應身即報身也 夢見懺悔品。妙幢夢金鼓出大音聲。說懺悔偈。次日白佛 滅業障品。佛放光息苦。為帝釋說懺悔勸請隨喜回向四法。滅四障。謂犯菩薩極重律儀。誹謗大乘。善根不增。貪着三界 淨地陀羅尼品。佛答師子相無礙光焰菩薩。勝義諦即菩提心。十度為因。五法成就。次明波羅蜜義。次明十地先相。次釋十地名義。次明十一地皆有無明二種。次明十地行十度。次明十咒護十地。所說十地。與華嚴同十度之因。不同棱嚴 蓮華喻贊品。佛告樹神。金龍主以蓮華贊佛。故此世夢感金鼓 金勝陀羅尼品。佛告善住。咒及持法。威光效驗。乃至長與大菩薩共住 重顯空性品。說二空境觀 依空滿願品。佛告寶光耀天女。依法界修平等行。梵天疑之。天女運通現境。梵天信已。天女現梵天身。得記五十億比丘。重發大心。皆得受記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發宏護願 四天王護國品。有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 無染着陀羅尼品 如意寶珠品。佛觀音金剛秘密主梵釋四天王龍王皆說咒 大辯才天女品。能聖能凡。能人能天。能男能女。能善能惡。皆作用也。化為辯才。善惡皆護。 大吉祥天女品。一切菩薩之化身。以天女為最妙。一切化身之天女。以大功德天為最仁。其德甚圓。悲心密詣。有求必赴。點石成金。神化無比也 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此亦平常。小根難信 堅牢地神品。運通能使地力上升。成諸福應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悲心神用。靈護非常。能以精氣從人毛孔入而助其力 王法正論品。言天之所護。必在有道。蓋輪粟諸王。多與四王帝釋諸天。往來為眷屬。故天望王賢。可增天眷也 善生王品。佛往劫請寶積說此經 諸天藥叉護持品 授記品。授妙幢並二子記。遂及十千天子 除病品。流水長者子作醫本事 長者子流水品。說十千魚生天事。此三品可合為一品 捨身品。說薩捶王子捨身救虎事。嫌文卑瑣 十方菩薩讚嘆品 妙幢菩薩讚嘆品 菩提樹神讚嘆品 大辯才天女讚嘆品此無偈文。但直說耳 付囑品。

一心奉請莊嚴菩提心經。大方廣菩薩十地經。毗沙門天王經。菩薩投身飼餓虎起塔因緣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二經皆與淨地陀羅尼品同。第三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與第十二品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同。第四北涼高昌沙門釋法盛譯。   佛游乾陀越國。說法垂畢。微笑放光。阿難請問。乃說古栴檀摩提太子。廣行布施。賣身為奴。得栴檀醫他國王病。出家山中。以身飼虎。余骨起塔 前三是光明之支流。後一乃飼虎之類別。同作一條。次光明之後。

一心奉請無所有菩薩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毗富羅山。百千比丘菩薩四眾八部俱。無所有為斷眾疑。隱身不現。種種問答。令難調怨讎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記。次為女人現身。令得成男。佛為波斯匿王。說此菩薩大方便力。

一心奉請諸佛要集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游奈叢樹間。比丘菩薩俱。因四部眾不能專心聽法。乃囑阿難傳宣。於石室宴坐。變身往東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與諸佛說要集法。文殊勸往。眾不往。文殊獨往。天王如來移置鐵圍山頂。文殊即於山頂修四意止。四萬二千天子來見聽法。證無生忍。佛說法竟。各還本土。天王如來放右掌光入文殊頂。文殊與諸天子。同到佛所。見離意女在佛前坐。入於普月離垢光明三昧。因問何故移我而不移女。文殊盡神力。不能令此女出定。佛言。唯有棄諸陰蓋菩薩能之。世界六種震動。此菩薩從下方來。勅令出女子定。讓佛。佛乃出之。女與文殊唱酬法要。佛言。文殊本從此女發心。此女又從棄諸陰蓋菩薩發心。天王如來。亦此菩薩之所開化。十方無量佛。從其開化。不可勝計。

一心奉請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陀林。淫女棄一小兒於路。佛至其所。種種問答。令現通。諸天來集。因名不思議光。佛為波斯匿王說其往因。並授記。

一心奉請央掘摩羅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陀園。說執劍大方廣經。婆羅門孤子。名一切世間現。取千指作鬘。欲害母。佛往。欲脫佛指。佛偈降伏之。梵釋四王獻與衣缽。各受訶斥。魔及樹神亦被訶。大弟子皆被問難。與文殊論不空義。佛為授三歸五戒。答以一歸無三。及殺煩惱盜菩提等義。佛問一學之義。答偈增一至十。具明大乘與聲聞異。佛唱善來。示同羅漢。同入祇洹。菩薩雲集。央掘問。云何住無生際而復住此。佛勅文殊同往北方問他佛十佛。各問十佛。皆言釋迦即是我身。反叩如來。為說百句生因。又明持經。須成就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興兵詣佛。佛乃言央掘是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化身。文殊是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化身。

一心奉請思益梵天所問經。及持心梵天所問經。勝思惟梵天所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其第二品數稍減。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其三不列品。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如來光明品。佛在迦蘭陀竹林。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網明贊佛光。佛說種種光明之名能利眾生。並放光明。照東方思益梵天。萬二千菩薩來會。日月光佛。囑以十法游於娑婆國土。毀譽無增減。善惡勿分別。悲心等愚智。平等對三根。一視毀者供者。不見他人闕失。見諸乘如一乘。聞惡道不驚畏。對菩薩作佛想。遇佛生希有心 四法品。思益問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薩正問品。網明問正問。思益答邪正二問不同。比丘不解。網明重啟。思益說涅盤者。但有名字。猶如虛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盡解脫。思益問種種名義。佛具答之 四諦品。佛為思益。說真聖諦。不得一法。是實是虛 嘆功德品。思益嘆信解此經功德 如來五力說品。一言說。二隨宜。三方便。四法門。五大悲 如來大悲品。說如來以三十二種大悲救護眾生 幻化品。網明問。思益答。佛印可。普華網明皆與舍利問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薩光明品。佛因迦葉問。勅網明放指爪光。普照十方。令諸大眾與佛無異。下方四菩薩來。不知何者是真佛。發誠實語。佛乃升空。令得作禮 菩薩受記品。因迦葉問。授網明記。因思益問授記。具明過去不得記。及得記因緣。依止所行。故不得記。出過一切行。具六度故得記。菩薩舍諸相名施。滅諸受持名戒。不為六塵傷性名忍。離所行名進。不憶念一切為禪。忍諸法無生性名般若 薩婆若品。為思益說薩婆若義。答網明家清淨義 菩薩無二品。思益與文殊問答。又有等行天子。與文殊問答 名字義品。一切菩薩各各說菩薩名義 論寂品。思益問等行。及問文殊正行正位義 如來二事品。謂聖說法。聖默然。如來有此二法 得聖道品。文殊問。等行答。文殊問。思益答 志大乘品。等行問發行大乘。佛偈答 發菩提心品。文殊白佛。若菩薩起二相。發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問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於法無所行。梵釋四王散華贊護。佛言。如說修行。為報師恩 師子吼品。帝釋嘆菩薩能師子吼。不退轉天子。復問師子吼義 梵行牢強精進品。授不退轉記。又說牢強精進法。謂於諸法不起精進相 海喻品。以大海喻諸菩薩。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明一切法無說無示。無有護念。是法終不可滅。不可護念。又不求菩提。不願不貪不樂不念不分別菩提。乃得授記 如來神咒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同性經。及佛說契證大乘經(拜觀同上)  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譯。後乃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住大摩羅耶精妙山頂。與比丘菩薩天龍俱。棱伽大城羅剎王供佛聞法。得菩提記。海龍王問其夙因。佛為說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從東方來。以大寶殿供佛聞法。佛為說如來十地名。聲聞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薩十地名。為現如來初地二地相。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上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中 一心奉請諸法無行經。及諸法本無經。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二經同。第三宋譯經院沙門紹德等譯。筆墨不強。   佛住靈山。比丘菩薩俱。師子游步菩薩。偈問一相。佛先止次答。次說高須彌山王佛。淨威儀比丘。護其正法。有威儀比丘。生不善心。入地獄。文殊問滅障法。及觀四諦。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七覺支等。佛答之。又為說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性法門陀羅尼。文殊亦說種種不動相。告諸天子。我見貪慾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華戲慧菩薩。問入音聲慧法門。佛先止次答。次勅文殊自說往因。過去師子吼鼓音聲王佛滅後。喜根比丘。善說諸法實相。勝意比丘。持戒得定。行頭陀行。墮大地獄。不信深法故。喜根今於寶莊嚴國。成勝光明威德王佛。勝意今為文殊。

一心奉請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歸依三寶品。佛在竹林。菩薩苾芻。及發心諸有情俱。慈氐問三寶及歸依義。佛言。佛寶二。佛身佛德。法寶三。涅盤三德等。定慧等。八萬四千妙法分五分。素呾纜。毗柰耶。阿毗達磨。般若波羅蜜。陀羅尼門。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寶三。第一義僧謂諸佛也。聖僧謂四果四向辟支三賢十聖也。福田僧謂苾芻苾芻尼也。為救苦故。懺悔隨喜。發大願行大乘。是名歸依 陀羅尼護持國界品。東方不眴世界。無盡藏菩薩。放光現通。偈贊來會。以第一義答阿難問。佛為阿難說彼土之勝。答文殊持經之福。菩薩說六真言。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曼荼羅諸天菩薩。六波羅蜜多菩薩。四王。執金剛菩薩。鈴鐸耳微那夜迦閻摩羅王。訶利底愛子母。摩利支天。迦嚕拏王。迦嚕囉王。大自在天王。各說一咒 發菩提心品。佛答彌勒發五種勝心。入海取珠喻 不退轉品。佛答彌勒一大悲心。緣五道苦而起。二大精進心。如入大海求如意珠。更發三種勝心。誓不退轉 布施波羅蜜多品 精進波羅蜜多品 靜慮波羅蜜多品 般若波羅蜜多品。佛說般若度畢。微末底外道。說自在天常。說神我能生諸法。佛以正量委細破之。次說八識薰習及轉顯義。外道發菩提心。佛又為慈氏說八善巧及智慧方便。解絡腋衣授之。四天釋魔發願護持。

一心奉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拜觀同上)  唐罽賓國三沙門般若等譯。   佛住靈山。比丘菩薩天龍八部輪王十六國王夫人眷屬四眾四姓外道餓鬼畜生琰王眾俱。坐寶蓮華師子座上。入心瓔珞寶莊嚴王三昧。天雨香華。復入師子奮迅三昧。大千震動。惡趣離苦。來供佛。佛胸臆及毛孔。放金色光。現十方五趣苦樂之相。及現三大阿僧祇因果本末之相。師子吼為眾說法。嘆佛功德。請佛出定 報恩品。從三昧起。告彌勒菩薩。稱嘆心地妙法。五百長者不愛苦行贊二乘道。佛說世間四恩。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有自他二種。三變化身。法有四種。教理行果。僧有三種。一菩薩。二聲聞。三凡夫。凡夫有具戒正見二種。具足十義。得名為寶。為求菩提。有三種十波羅蜜。若修十種真實度。乃報四恩。智光長者與不順子遠來聽法。佛為重宣。令發大心 厭舍品。長者問。佛答出家勝 無垢性品。粗衣乞食陳藥蘭若。各十勝利 阿蘭若品。為常精進說 離世間品。樂遠離行菩薩。承佛力說蘭若行。佛贊之 厭身品。為彌勒問三十七觀。訶身不淨 波羅蜜多品。為彌勒說。蘭若能滿十波羅蜜 功德莊嚴品。為彌勒菩薩說。有一德。應住阿蘭若處。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有二種法。兩番二種人。不堪住蘭若。次明十一種四法。五種八法 觀心品。為文殊說觀心法。及觀心陀羅尼 發菩提心品。為文殊說自覺悟心有四種義。及說初觀菩提心相及真言 成佛品。為文殊說三種大秘密法。心語身也。欲修習者。當着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 囑累品。明受持者。得三業及十種清淨。

一心奉請大乘徧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及無字寶篋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拜觀同上)  第一唐中竺度沙門地婆訶羅再譯。第二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初譯。第三地婆訶羅初譯。唯第三文字稍異。   佛住靈山。菩薩比丘十方天龍俱。勝思惟問二字之義。佛言九種一法應除。貪恚痴我執懈眠愛惑無明。一法應守護。己不欲。勿勸人。無有一法是如來所覺所證。一切法無實。從因緣生。因緣如電光。念念不住。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及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拜觀同上)  第一宋中印度沙門法護等譯。第二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第三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佛在靈山法界殿中。放光集十方眾。有師子座。出偈贊佛。佛坐之。妙吉祥問不生滅是何增語。答。是如來增語。因說瑠璃地映帝釋宮影。忉利天大法鼓。空中風雲水。大梵王。日光照。摩尼寶。響地虛空等喻。說種種法句。種種菩薩勝行。於是妙吉祥贊禮。

一心奉請大方等如來藏經(拜觀同上)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佛在靈山。成道十年。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定力現眾蓮華。皆未開。皆有化佛。須臾升空舒榮。須臾萎變。化佛各放無數光明。金剛慧問何因緣。佛答。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如萎華中佛。如岩樹蜂蜜。如[禾*會]中杭粱。如不淨處金。如貧家寶藏。如庵羅果種。如弊物中金像。如貧女貴胎。如模中金像。

一心奉請十住斷結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導引品。佛於捺園。放舌相光。照十方界。東方執志通慧菩薩。與五萬菩薩來。最勝問法要。先答十住法 留化品。明二住法 空觀品。明三住法 色入品四住 了空品五住 根門品六住 廣受品。明七住法。座上大聲聞皆號泣 童真品。明八住法。授最勝記。勅令現相 定意品九住 菩薩成道品十住 滅心品 神足品 恭敬品 勇猛品 碎身品。大意與華嚴十定同 身入品 辯才品 權智品 化眾生品 三道滅度品 乘無相品 等慈品 法界品 道智品。授九萬眾生十一那術天人 於中陰成佛 身口意品。菩薩各說菩薩慧 夢中成道品 菩薩證品 解慧品 三毒品 問泥洹品 四梵堂品 梵天請品 梵天囑累品。

一心奉請菩薩瓔珞經(拜觀同上)  一名現在報經。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普稱品。普照問菩薩法。二十二句。佛言。當以十德瓔珞其體 識定品。寶王問瓔珞戒品。佛答具戒施忍。由達唯識 莊嚴道樹品 龍王浴太子品 法門品。略說瓔珞八萬法門中數十名。持名者當得十無礙功德。次廣明六根瓔珞法門 識界品。豪賢問意識境界。敕菩薩各說空慧無着行。感十方佛說空慧偈。忽然不現。以決眾疑 諸佛勸助品。說十無盡藏。十方諸佛同贊印 如來品。說十地各各四神足法 音響品 因緣品 心品 四聖諦品。一無量。二行盡。三速疾。四等 成道品。料簡三世三種成道 生佛品 本末品。分別五陰本末空 非有識非無識品 無量品。說佛之量。所知無量。次說月照光菩薩四果乃至九地中所修三世禪行。次佛說有情於無情無情於有情法 隨行品。尊復尊梵天問。佛答諸度無極 光明品 無想品 無識品 受迦葉勸行品。佛放舌光。十方佛遣菩薩來會。佛揀聲聞不在聖例。迦葉等脫衣號泣。佛慰喻之 有行無行品。諸菩薩各說有行無行。迦葉亦說。佛不許可。阿若拘鄰亦說。佛許可之。舍利弗問答科簡。目連等各說有行無行 有受品 無着品。說無着行。授明觀菩薩記。並說八種記。授帝釋記。次令目連除魔心垢。懸記在彌勒時得決 淨智除垢品。為淨一切地菩薩。說種種知他心三昧。乃至知億佛三昧 無斷品。明種種五法。及六度互具六度 賢聖品。一切菩薩各說六度。慧眼文殊酬唱。演眾法門 三道三乘品。佛為舍利弗說三道各有三乘 供養舍利品。佛為須菩提說供舍利。供色身法身不同 譬喻品。因退席人說喻 三世法相品。佛為劫賓那說三世。受化差別。大眾有疑。十方佛同來說偈解悟之 清淨品。為邠耨文陀尼子。分別清淨不清淨法 釋提桓因問品 本末行品。為眾首瓔珞菩薩。說退不退超不超法 聞法品。文殊問有轉無轉法。佛分別答之 淨天品。佛為淨居天說三世常無常義。及菩薩總持賢聖辯才並授其記 十方法界品。佛述初成道時一切菩薩勸轉法輪 十智品。為彌勒說十無量智門 應時品。為法妙菩薩。說十種應時之行 十不思議品。為道勝子說十法 無我品。為心智菩薩說十無我行 等乘品。偈答淨眼 三界品。淨施王與佛酬唱。菩薩受記。及六十二見。皆空平等。次有究竟菩薩問淨施王。王答而不悟。更令向文殊決疑。

一心奉請佛說華手經(拜觀同上)  一名攝諸善根經。   序品。眾集。迦葉來。分半座令坐。大千震動 神力品。佛又命迦葉坐。神力集眾。目連敷座極大。佛言。如來不於變化座上說法。無量緣復敷座。一切菩薩各以上衣積成高座。佛現神力。令於衣中各現將來成佛之事。華德藏菩薩問法。佛口放光。謦欬聲遍十方界 網明品。東方菩薩見光聞聲承佛命來。以華作佛事 如相品。東方不虛行力菩薩。持華來會。佛與跋陀婆羅論如來義 不信品。論末世不信法事 念處品。佛說末世宜修四念處觀 發心即轉法輪品。此東方菩薩名也。因光聲。佛說其往因 變現品。此菩薩摘十方世界。俱置本國。佛以神力。令諸世界。互相擊碎。以警諸天。計有常者 如來力品 功德品。為堅意說持經功德 發心品。東方光明威德聚。持須彌肩佛之命。亦來集會獻華供養。佛以華付彌勒。彌勒轉付七萬七千菩薩。俱發大願。仍以奉佛。佛贊發心功德 無憂品。佛說真菩薩心當如往昔無憂太子 申說品。敘東方菩薩。見光聞聲而來集者 總相品。詳序東方佛菩薩名 上清淨品。同上 散華品。東方觀佛定善根善根莊嚴菩薩聞此世界佛名。遙散華來 眾相品。亦詳序東方佛菩薩 諸方品。詳序餘九方佛菩薩。見光聞聲而來集會 三昧品。佛次第入五十七種三昧。諸天偈贊 求法品。佛從三昧起。為舍利弗說菩薩求法之要 嘆德品。佛說菩薩難事 驗行品。說二種三事。驗菩薩心 得念品。得念王子。不被失念魔所惑 正見品。佛諸菩薩正見 嘆教品。亦說如來本生 毀壞品。說毀壞菩薩心之罪報 眾離品。選擇居士。及其愛妻。聞法證果 眾妙品 逆順品 不退行品 為法品 嘆會品 上堅德品。堅意比丘。衣供佛。發大願。衣中見諸佛神變。堅意問法門。佛言其昔為上堅德王。曾問是法 法門品。王答堅意之問 囑累品。付菩薩。皆發願宏通付迦葉阿難。皆辭不堪。

一心奉請佛說寶雲經。及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佛說寶雨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達磨流支。譯寶雨。有月光天子受記。為支那女主事。跡鄰坿會。則天頗以之得意。而古二譯皆無有也。依寶雲簫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東方世界菩薩來問法。佛答。地震。一切興供。諸佛放眉光入如來頂。除蓋所問。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亦同。

一心奉請法集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虛空界。法界差別住處最勝樓閣妙寶台上。與羅漢菩薩天龍等。說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門經。時無所發菩薩奮迅慧菩薩。與諸眷屬。於別樓閣寶堂上坐。奮迅慧發十八願。無所發答以各有十種法行。七萬諸人得無生。又問諸波羅蜜相應法集。又答之。種種問答。六萬餘人得無生。八千天子法眼淨。無所發言。應修行實諦法集。不舍菩提心。不舍眾生。六萬人得不退地。無量天女法眼淨。奮迅慧又問菩薩心念處智。答以無生智業及十種念處。所謂身受心法。佛法僧戒舍天。俱詣佛所。舍利弗問以何義故名無所發。無所發答之。八萬人得無生。六萬諸天法眼淨。五千比丘發大心。佛與記。無所發問佛。善知可取能取法。佛答。見一切法如夢幻。成就柔和恭敬。質直等心。則能得如來妙法。申述如說修行不放逸義。名為微妙法集。次有舍利目連富樓迦旃延迦葉空生阿那律羅睺優波離阿難。各說勝妙法集。佛各印之。次有彌勒。見者愛樂。善目。善生。大導師。光明幢。解脫月。大海慧。觀世音。堅意。善護。虛空。文殊。各說勝妙法集。佛總印贊。若聞此法。不生於謗。我授是人無上道記。無所發脫頸上寶瓔珞奉如來。於空中成寶帳。佛授記。須菩提復與無所發問答。說甚深法。七萬眾生發菩提心。二百比丘。心得解脫。復有善思惟天子問佛。佛答。成就深直心。發無上意。名為根本住處。六度止觀三十七品。名為菩薩境界。及菩薩行。菩薩安穩。菩薩寂靜。菩薩常在三昧。菩薩到一切處。菩薩調伏。菩薩得滅。一一答竟。善思惟複述最上妙法。佛印之。諸菩薩各任護持。佛記是經所到之處。

一心奉請觀察諸法行經(拜觀同上)  隨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行品。佛重遊靈山。喜王斷眠食七日。求三摩地。佛為說決定觀察諸法行。五百三十五句 先世勤相應品。佛又說十六句法。及說十六字法門。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佛時。有說法菩薩。名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復有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從彼菩薩聞此三摩地寶。今成無量壽佛。又淨面無垢月妙威藏佛時。有顯妙廣身長者子。供佛聞法。舍家修道。十千歲中不坐臥。今於南方。成善意喜樂如來。又偈說末世過患。三千菩薩誓願護持。又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佛滅後。有說法者。名無邊寶振聲淨行聚。被擯。出住大林中。勸化多人。無憂普欲喜音轉輪聖王。得信樂已。宏此三摩地。今皆成佛。說法者即無量壽。轉輪王即不動佛 受記品。佛為喜王說增一至十法具足。得此三摩地。七千眾生法眼清淨。七千眾生。發無上心。皆得不退轉記。三萬菩薩。得無上忍。佛放身光。徧十方界。皆有蓮華。見佛坐上。喜王問法。既攝神力。遂言一切法皆無來去。如焰幻。佛又告喜王。寶光威輪王佛時。寶月轉輪王。生一童子。名曰法上。同王覲佛問法。佛以伽陀說此三摩地。得不退轉。法上童子。即今喜王。輪王寶月。即今慈氏。喜王問。菩薩何法有何法無。佛答以無一百五十惡法等。又總略說一切不善法諸菩薩無。一切善法。諸菩薩有。

一心奉請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及佛說阿闍世王經。普超三昧經。佛說放缽經(拜觀同上)  第一宋中印土沙門法王譯。第二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與上經同。第三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亦同上經。分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第四西晉錄。失譯人名。即普超經秦缽品別譯。   佛在鷲峰。八萬四千菩薩從十方世界來。二十五菩薩及兜率天子。各說趣證佛智之法。妙吉祥最後說。辨積欲問佛。妙吉祥變身為佛以答之。舍利子遙聞法音。稱嘆希有。光嚴求見妙吉祥。佛警悟令來法會。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以放缽因緣。勸舍利子等發菩提心。摩竭國王求佛決疑。請妙吉祥入宮供養。妙吉祥於東方常聲世界。請得八萬大士。初中後夜。為說法。次日共迦葉等同受王請食竟。以[迭*毛]奉施菩薩聲聞。各皆不現。乃至後宮。及王自身。亦皆不見。如是令王悟無生忍。同來佛會。中路又化一殺人者。令其見佛。得證涅盤。次為王及四子授佛記。

一心奉請大樹緊那羅王所問法經。及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拜觀同上)  前是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後是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在靈山。天冠菩薩問法。佛以三十二種四法答之。大樹緊那羅王。與其眷屬。彈琴詣佛。令大眾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羅漢。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薩。天冠問大樹。不不成佛。大樹答。菩薩有十二無滿足法。大樹問寶住三昧。佛答以修習生起八萬種寶。於世間寶出世間寶。皆得自在。天冠問佛。大樹云何以伎樂音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大眾以佛神力。各有天華以散大樹。大樹以右手接。無一墮地。即令供佛。佛令成一寶蓋。覆千世界。現諸華台。釋迦佛像。贊大樹德。大樹復入莊嚴寶蓋三昧。以妙寶蓋。各覆諸如來像。覆諸佛及大眾。至彼香山。受七日供。演說淨六度及方便法。各三十二。又為大樹之子。於樂音中。演諸問答。又為大樹之妻。並諸女輩。說增一至十舍女身成道之法。又許大樹子無垢眼。於樂音中。出六十四護菩提音。令不放逸。次乘大樹所作寶車還靈峰。為闍王說三十二種菩薩法器。及菩薩有無憂悒。各四四種。復偈答闍王菩提行問。乃遣大樹還其所居。又為瞿夷天子。說四四法能證無生。又為阿難。說菩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稱。次四天王說咒護持。

一心奉請三昧宏道廣顯定意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一名入金剛問定意。   得普智心品。佛游鷲峰頂。阿耨達龍王問法 清淨道品 道無習品 請如來品。入龍宮半月 無欲行品 信值法品 轉法輪品 決諸疑難品。文殊諸大士從下方來。與迦葉論。次與龍王說觀如來義 不起法忍品。龍王問文殊答 眾要法品 受封拜品。龍王得菩提記 燭累法藏品。靈山重說。

一心奉請佛說海龍王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行品。佛游靈山。龍王問法。四十九句。佛具答 分別品。眾獲益。龍王獻珠 六度品 無盡藏品 總持品 總持身品。以法門為身也 總持門咒品。咒作華言翻譯。諷誦者得三十二無畏 分別名品 授決品。說污戒比丘。多生龍中。威首龍子得佛記 請佛品 十德六度品 燕居阿須倫受決品 無焚龍王受決品 寶錦受決品。龍王女也。與迦葉論義 天帝釋品。為勸阿須倫。使不相戰 金翅鳥品。佛以皂衣。護諸龍等。有四金翅鳥惶怖趨佛。佛令持戒。令識宿命。不復為惡 舍利品。龍欲供佛全身舍利。須菩提言不可。諸龍子嘆佛境界非聲聞所知 法供養品。佛出龍宮。為海神說十德莊嚴大海。龍子名受現。化作宮殿。送佛還靈山 空淨品。阿闍世與龍王辨受決實義 囑累受持品。大士各說受持法。佛皆印之。並說神咒。翻作華言。

一心奉請佛說轉女身經。及佛說無垢賢女經。佛說腹中女聽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第三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佛住靈山。婆羅門須達多。妻名淨日。懷一女胎。其胎合掌聽法。欲有所問。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世界。皆見此女在胎問法。問已。從右脅出。立蓮華台。釋提桓因奉以天衣瓔珞。女報之曰。菩薩有十種菩提瓔珞而自莊嚴。所謂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願求小智之衣。東南方淨住世界無垢稱王如來遣衣與之。女着衣已。即具五通。放光動地。禮佛問法。佛為說三十種四法。三萬二千天人發菩提心。次與舍利弗問答名字之義。佛命名無垢光。又與舍利弗問答女身之義。次問離女身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種種苦惱。五百比丘尼發菩提心。願離女身。七十五居士婦瓔珞供佛。化為寶台。各有佛坐。大眾圍繞。婦見神變。發菩提心。堅修梵行。即禮佛足。不轉女身。誓不起地。佛為說十六法。大地震動。七十五居士亦來。諸女遂成男子。升空說偈。復勸居士發菩提心。從彌勒出家。次無垢光轉母發菩提心。亦發誠實語。轉成男子。

一心奉請大方廣如來秘藏經(拜觀同上)  出秦錄。   佛在靈山。比丘菩薩大千天眾具。東方寶杖佛所。有無量志莊嚴王菩薩。問如來秘密藏。佛言。發一切智心為首。次明十六種四法。六種二法。又明九種四法。六種二法。是名初入如來密藏根本句也。於是菩薩投身作供。迦葉更請佛說秘密藏法。佛言。逼惱菩薩者。皆不墮落。菩薩願力清淨故。如良藥寶珠油燈。又如墜地。還依地起。如打栴檀。亦得香氣。煩惱從虛妄生。不應堅着。如芥子火。吹長則漸燒。如大火聚。無依則漸滅。妄想不真。對治如不實藥。解知煩惱從因緣生。無性無生。名得菩提。次明極重十惡。如解佛說因緣法。如久暗室然燈則暗去。

一心奉請持世經。及持人菩薩所問經(拜觀同上)  第一一名佛說法印品經。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四利品。佛在竹園。持世問法。佛答以八種四利。勤修諸法實相。亦善分別諸法之相。三種四利。能求念力。四種四法。名得念力。七種四利。能修習一切法。分別章句慧。四種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菩提。又七種五淨智力。又三法。欲進不放逸 五陰品。觀菩薩正觀五陰方便 十八性品。正觀十八界方便 十二入品 因緣品 四念處品 五根品 八聖道分品 世間出世間品 有為無為法品 本事品。閻浮檀金須彌山王佛時。寶光精進持經。成一切義決定莊嚴佛。無量光德高王佛法欲盡時。無量意精進持法。成無量光莊嚴王佛。於是跋陀婆羅伽羅訶達多菩薩。發願持經。佛印之 囑累品。佛以神力護念。令大千界香氣徧滿。授持經記。

一心奉請大方廣寶篋經。及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第二是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先演法。文殊後到。與須菩提酬唱。令須菩提默然。舍利目連阿難迦葉富樓。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一心奉請佛說樂瓔珞莊嚴方便經。及順權方便經(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曇摩耶舍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分四品。沙門法。見諦。分衛。假號。余同第一。   一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佛在靈山。須菩提夢佛為說當來未曾有法。次日白佛竟。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稱揚佛以二十事。而行乞。菩薩欲調眾生。因為須菩提現男子身。又現諸餘佛土食時差別。又說應供之義。令常隨天發大心。次施須菩提食。須菩提轉施不污一切法菩薩。其日須菩提不食。晡時至佛所。佛為說女人名。及為授記。

一心奉請大莊嚴法門經。及佛說大淨法門品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文殊化現殊勝身色衣服。度淫女勝金色光明德。令得順忍。此女化現死壞惡相。使上威德長者恐怖。詣佛聞法。亦得順忍。佛為二人說記。

一心奉請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及佛說第一義法勝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舍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一會。勝分菩薩說偈問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問所疑。佛為決疑。遂發大願。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發願。佛悉授記。復出舌相。說此經功德。囑累文殊。

一心奉請有德女所問大乘經。及梵女首意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鹿林。與彌勒入城乞食。有德女問佛所轉法輪。佛以十二緣生答之。仍致問難。佛為說第一義諦無有諸業。亦無諸有而從業生。及以種種眾苦惱事。譬如如來所作化人。化人復更化作種種諸物。女稱讚供養。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及大方等修多羅王經。佛說轉有經(拜觀同上)  第一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第三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佛在竹林。影勝王問。云何有情先所造罪。久已滅壞。臨命終時皆悉現前。又復諸法體悉空無。所造業報而不散失。佛以夢見美女覺後憶現影像答之。智者當觀察。眼不見於色。意亦不知法。是名勝義諦。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佛應供於婆師膩迦長者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殘食與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見佛。與舍利文殊問答。明生以不生生為生義等。

一心奉請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因外道問。為說一切法如夢幻。菩提心相。自性清淨。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智印經。及佛說慧印三昧經。佛說如來智印經(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三附劉宋錄。一名諸佛法身經。   佛在迦蘭陀林。入城乞食而還。眉間放光。勸大眾安住如來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別相。乃入如來智印三昧。放光遍照。妙香莊嚴。釋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薩及他方佛。各遣菩薩眾與大眾普集。聲聞入定觀察。不知如來所在。佛出三昧。震動世界。舍利弗請開導悟入。佛以離一切分別答之。舍利弗重問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廣勸修。囑文殊護此經。次囑彌勒以七種發心。兩番五種不退轉法。答彌勒修習之問。五種覆障法。答彌勒不愛樂之問。又記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樂國。又料簡善根多少。判信心差別。此經最詳明。勝劉宋譯。更勝吳譯矣。劉宋譯缺乞食及分身來集二事。

一心奉請佛說不增不減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靈山。舍利弗問眾生界為有增減。為無增減。佛訶增減邪見。示如來藏不思議三無差別義。

一心奉請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自說大乘無分別法。而為發起。加無分別光菩薩。問入無分別法門。佛答之。亦說一喻。

一心奉請力莊嚴三昧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於後夜入是三昧。文殊等二十童子。分往十方。同十方大士來。佛出定。文殊問十種智難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輪問十智義。佛為釋十智因緣。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諸佛。皆觀菩提樹七日七夜。如斯方便。即是不可思議如來深境界。次種種問答。明諸佛不思議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境無二無別。依六根六塵而示平等無差別義。

一心奉請佛說無極寶三昧經。及寶如來三昧經(拜觀同上)  西晉北天竺沙門竺法護譯。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祇多蜜譯。   竹園周匝生文陀般華。華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薩問法。如文殊。百日之中。六道受樂。佛入寶如來三昧。感十方諸佛。遣菩薩來會。天龍八部皆集。舍利弗與寶來菩薩。及文殊彌勒等。種種問答法要。羅閱菩薩。請眾菩薩受供說法。與佛遙相酬唱。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三昧寶性清淨不壞不減經(拜觀同上)  一名金剛清淨經。附三秦錄。   佛在毗耶離大林精舍。自詣法座。敷尼師壇。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徧身光。入面出頂。彌勒問法。佛言入首棱嚴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剛三昧成佛。

一心奉請寂照神變三摩地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靈山。眾集。賢護問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薩一切諸法皆得圓滿。文來未全。

一心奉請大方廣師子吼經。及佛說如來師子吼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佛在日月宮中。比丘菩薩俱。遣勝積菩薩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佛所聽法。勝積至彼。禮已卻坐。法起故問。汝從何來。勝積默無言說。大眾生疑。法起如來微笑放光。十方雲集。電鬘菩薩問笑因緣。法起如來略說諸法實相。本無言說。淨身菩薩問。若無言說。是真說者。喑亦說也。佛言。瘂默不瘂默。皆說法而不知。如生盲人。處日光而不見。眾生一切音聲語言皆入四無礙智。欲求法者於自身求。欲求菩薩。以五蘊求。於是大千震動。佛更出廣長舌相。普告大眾。釋迦牟尼即我法起。

一心奉請出生菩提心經。及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竹林精舍。迦葉婆羅門。夢大蓮華中有月輪。又見丈夫放光普照。次日問佛。佛為說一切智利。及說偈勸發菩提心。次分別三種菩提。次示四攝法。次示天行梵行聖行。次說破魔眾會陀羅尼。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及伽耶山頂經。佛說象頭精舍經。大乘伽耶山頂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第三隋北天竺沙門毗尼多流支譯。第四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諸法甚深三昧。諦觀諸佛性相。文殊知之。即問云何發心。佛以無發是發義答之。月淨光德天子問。緣何行菩薩道。文殊答。大悲為本。大悲以直心為本。直心以等心為本。等心以無別異行為本。乃至正觀以堅念不忘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攝因果。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作眾譬喻。次定光明主天子問菩薩略。文殊答方便智慧。又助道斷道。隨智勇行菩薩。問菩薩義。菩薩智。文殊答。義名無用。智名有用。復語天子。有十智十發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十隨法行。

一心奉請佛說文殊尸利行經。及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文殊巡行比丘房。舍利弗坐禪。後至佛前。互相問難。顯示阿羅漢義。五百比丘不忍。起坐而去。更說法要。五百還來。四百證果。一百墮獄。佛言。此百比丘。若不聞此法。應墮獄一劫。今聞法故。暫墮即出生兜率天。至彌勒成佛時。初會便得證果。不聞此法。雖聞四禪四定。不能解脫煩惱生死。聞已疑惑。猶勝不聞。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為文殊。說大乘四諦及三十七品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住法界光明菩薩宮。比丘菩薩天子俱。佛入普徧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數菩薩雲集。妙吉祥菩薩在東方寶幢佛剎。勸慈氏菩薩同來。慈氏不來。辯吉幢亦不來。妙吉祥乃入無垢普光三摩地。現大神變而來佛所。普華幢天子問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業。佛以四種四法答之。又問妙吉祥發心久近。佛亦答之。次有徧照藏菩薩入會。與迦葉問答。次普華幢再問妙吉祥最初發心。佛具答最初發心轉女成男因緣。普華幢又問菩薩行法。佛令妙吉祥為說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覺支等。

一心奉請商主天子所問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靈山。商主請文殊說法。文殊為說一百十九智。又作種種問答。又說種種菩薩行。又問佛無生忍義。佛授菩提記。

一心奉請佛說魔逆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大光天子問文殊。何為菩薩魔事。文殊具答之。又問善哉無善哉法。亦答之。魔來亂法。文殊令其身被五縛。又令變像如佛。說諸妙法開示五百弟子。次有須深天子。與文殊問答。

一心奉請超日明三昧經(拜觀同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佛游柰國。與比丘菩薩俱。講大乘業無極之慧。善寶長者與千人俱。以七寶華供佛。佛令成蓋。光照十方。集眾。普明贊佛已。問三昧。佛言。行八十事。得超日明定。離垢目菩薩問三乘學。佛分別答。淨教長者子。問菩薩行。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唱十三昧名字。正見居士請法要。佛答以四事。常不離佛。離垢目廣問十三昧義。佛一一答。每一三昧。各一嘉瑞與波羅蜜相應。即是十地之義。慧施長者女共五百人。發無上心。轉男身。得佛記。慧英與佛及文殊答問深義。阿難問菩薩道本。及問遲疾。佛言亦有亦無。因述本生。精進不懈。先得佛。日天子請佛。次日供。佛還柰國。解法長者調意菩薩蓮華淨菩薩解縛菩薩寶事菩薩恩施菩薩帝天菩薩水天菩薩大導師菩薩龍施菩薩大光菩薩。各問法。佛答之。

一心奉請須真天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問四事品。佛游祇園。須真發三十二問。一一答以四事 答法義品。復以三十二事問文殊。亦一一答之 法純淑品。須真文殊問答 聲聞品。須真勸諸大弟子。與文殊問答 無畏品。須真文殊問答 住道品。同上 菩薩行品。同上 分別品。同上。明菩薩得持法要。得入四果三乘。亦得入凡夫三毒等法。亦得入生死入滅度法 頌偈品。須真與文殊。論智慧相。善權相 道類品。答問畢。彌勒阿難流通。

一心奉請成具光明定意經(拜觀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佛在迦維羅衛國。勅阿難集眾。貴姓子善明。與同人五百見佛。佛受請。問佛妙德從何致。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當淨行百三十五事。因為說往因。授道記。

一心奉請大悲蓮華經。及大乘大悲芬陀利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第二出三秦錄。分三十品。   轉法輪品。佛在靈山。比丘菩薩梵天欲天俱。時彌勒等上首菩薩。向東南方。稱蓮華尊佛功德。寶日光明菩薩。問佛因緣。佛答其故。謂蓮華尊佛。昨夜初成正覺。作大佛事 陀羅尼品。說彼世界相貌。及說過去日月尊佛授現佛記。授解了一切陀羅尼門。說此事已。十方菩薩同來聽受。皆得見彼蓮華佛剎。次有解脫怨憎菩薩。問修集陀羅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歲中修。彌勒自言。十恆沙劫前。已從娑羅王如來處。得聞得修。以本願故。久在生死。待時成佛。求佛授職。佛為說諸章句。令眾獲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惡道眾生。令生天人。為諸天人示宿世因緣 大施品。寂意問佛。出此濁世因緣。佛備述前事。謂刪提嵐世界。善持劫中。無諍念輪王。大臣名寶海。生寶藏佛。王及千子小王。供佛發心。寶海求夢。知彼志劣。以夢白佛。勸彼諸人發無上心。各取淨土 諸菩薩本受記品。寶藏如來。授輪王記。即無量壽。第一太子。即觀音。二勢至。三文殊。四普賢。五蓮華尊。六法自在豐王。七光明無垢堅香豐王。八普賢。次授十千懈怠人記。次記九王子阿閦。十王子香手。十一寶相。又授五百王子記。又四百王子。又八十九王子。又八萬四千小王。又寶海八十子。又寶海三億弟子。千童子。五侍者。最後寶海發大悲願。諸菩薩等皆悉讚嘆。六方佛送華供。寶藏如來。說四懈怠。四精進。一者願取清淨世界。二願於善眾生中作佛事。三願不說二乘法。四願壽命長。是懈怠。反是名精進 檀波羅蜜品。寶藏為大悲。說諸三昧門助菩提法清淨門經。大悲歷劫苦行 入定三昧門品。十方佛為釋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薩來會供養。佛入三昧。令諸大眾皆入毛孔中。復說十專心發於菩提。能入一切行門。乃至結名。結益勸持。無怨沸宿大仙夜叉發願流通。

一心奉請方廣大莊嚴經。及普曜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二譯同。但品有開合。   序品。佛在祇洹。於中夜分。入佛莊嚴三昧。放頂髻光。照淨居天。天來問法。佛晨朝為眾說 兜率天宮品 勝族品 法門品將下生。為諸天說眾法門。有一百八 降生品 處胎品 誕生品 入天祠品 寶莊嚴具品 示書品 觀農務品 現藝品 樂音發悟品 感夢品 出家品 頻婆娑羅王勸受俗利品 苦行品 往尼連河品 詣菩提揚品 嚴菩提揚品 降魔品 成正覺品 讚嘆品 商人蒙記品。成道十七日受商人供 大梵天王勸請品 轉法輪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大方便佛報恩經(拜觀同上)  出後漢錄。   序品。佛住靈山。阿難聞外道非笑。以是白佛。佛放光集眾 孝養品。佛坐寶華。見身中五道。明一切互為眷屬。如來念報其恩。因述須闍提太子。身肉濟父母 對治品。說輪身[剜-夗+死]千燈。以求半偈 發菩提心品。佛為喜王菩薩。說發心乃名知恩。勸人發心乃名報恩。自述地獄初發心事 論議品。佛升兜率。為母說法。外道謗。佛從天下。現昔忍辱太子寶塔。並述摩耶夫人得為佛母本緣。並沙彌均提本緣 惡友品。佛以光照地獄。因說調達諸事。並發其巧便 慈品。說舍利弗先入涅盤本緣。及佛慈善化力 優波離品。佛勅尊者問戒中義 親近品。述前劫殺一賊救五百人。現在救惡瘡比丘。並說知恩報恩法要。三十二相及其因。燭累一切菩薩發願。

一心奉請菩薩本行經。及佛說金色王經(拜觀同上)  第一附東晉錄。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即本行經第二段。   王飢年僅一食。轉供辟支佛。感天雨寶粟 一說往昔精進行以策懈怠。又為波斯匿王說檀度。一授婆羅門辟支佛記。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記。一舍利弗度師質大臣出家。被弟遣賊斷臂。證果夙世因緣。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述夙因。一佛說往昔[剜-夗+死]身求法事。一為貧士須達說施田差別。一說如來降毒龍除國疫事。並說三千寶蓋夙因。一說贊佛有大功德。一度輔相婆羅門夫婦證果。並述昔因。

一心奉請六度集經。及太子須大拏經。菩薩睒子經。佛說睒子經。太子慕魄經。佛說太子沐魄經。佛說九色鹿經(拜觀同上)   吳天竺沙門康僧會譯。皆如來往昔行菩薩道時六波羅蜜也。第二即出第二卷。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第三附西晉錄。佛昔孝奉瞽親事。被箭重蘇。第四聖堅譯。與上經同。第五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第六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二經同說太子十三歲不語事。第七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亦如來往昔忍辱事。六經皆出於一。

一心奉請佛說長壽王經(拜觀同上)  附西晉錄第二出。   說佛昔為長壽王。廣行布施。貪王伐之。誓不與戰。同子長生逃出。後愍貧人來乞。隨而見貪王。王即殺之。子奉遺命。欲報仍止。

一心奉請佛說鹿母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佛因地為鹿母。誤墮弶中。求出見子。全信赴死。

一心奉請佛說大意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說因地抒海求珠事。

一心奉請佛說前世三轉經。及佛說銀色女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與上經同而事跡小異。   佛在祇園。笑而放光。阿難問其因緣。佛說本生事。為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轉男子作國王。正法治國。復以身普施禽獸。後轉身為婆羅門子。絕食以求出家。捨身以救乳虎。

一心奉請佛說過去佛分衛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因地。其母見佛乞食。發願生子出家。得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妙色王因緣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祇園。大眾諸根不動。聽聞法要。苾芻請問其故。佛說往昔求法。舍子舍妻。並舍此身奉夜叉食。今獲此報。

一心奉請佛說月明菩薩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靈山。為月明說法施飯食施。常當發四願。及說過去智止太子以身肉療比丘病。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一心奉請佛說頂生王因緣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祇園。因勝軍王請問。說往昔布施。感生王頂。統四洲。詣忉利。見一百十四位帝釋生滅。

一心奉請佛說賴叱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為和羅比丘。說菩薩七種四法。五種四非法。並吉義佛時。德光精進供佛護法藏事。

一心奉請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及佛說自誓三昧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第二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游句潭彌國。十方大士見靈瑞華。承彼佛力。來此供佛。佛笑放光。為賢儒菩薩說笑三緣。為明見光賢說出家法。梵王為佛三證。迦葉自誓得戒。

一心奉請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及道神足無盡變化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第二西晉安息國沙門安法欽譯。有目連普見一切處佛疑而問佛一節。   佛游忉利。止夏。比丘菩薩俱。月氏天子。問法得記。目連勸發諸天供佛。佛因說十方現身施化。非聲聞緣覺所知。明一切佛身如幻化。有供養者福亦等。

一心奉請佛說盂蘭盆經。及佛說報恩奉盆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第二附東晉錄。一名供像功德經。比第一略甚。   佛為目連。說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法。度其母脫餓鬼。

一心奉請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佛在園。長者心覺悟。為五百長者說世無常。及三乘法。同見佛。佛為略說方便。長者求大乘深法。佛說六度妙行兼及生死過患。長者得無上忍。出家得記。

一心奉請佛說德護長者經。及月光童子經。申日兒本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第三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二與第一同。三略。   佛在靈山。外道勸德護。七重門各作火坑。又置毒食中。請佛。月光母子嘆佛功德。一千采女皆歡嘆。月光說佛不受害。佛放光。普召十方大士同受供。月光月上德生女智堅童子皆向父說偈贊佛。佛現神力。長者懺謝。尋受記。並雲。月光於末法中。脂那國作大國王。名曰大行。令眾生信法。以威德力供佛缽。持一切法。造無量塔。

一心奉請佛說勝軍王所問經。及佛說諫王經。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第二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四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園。為勝光王說法。正治國。勿貪慾樂。四攝攝眾生。並說苦空及十二緣等。比王法經。少付燭付王臣及勝幡陀羅尼耳。四山指邪行老病死。與三經老病死衰略異。

一心奉請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帝王十過失十功德五衰損五可愛樂法。

一心奉請佛說蔭羅國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東晉錄。   佛往化王及國人。知苦。發菩提心。

一心奉請佛說阿闍世王受決經。及采華違王上佛受決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即前經采華受決一事也。   佛在靈山。王然燈供佛。貧母亦然一燈。先得記。王取華供佛。采華人先自供佛亦得決。王乃與夫人太子自作寶華供具。甫成而佛已涅盤。王悲。耆婆言佛無生滅。至誠能至。王持華至山。依然見佛。佛授記訖。便不現。

一心奉請佛說差摩婆帝授記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佛與彌勒入城乞食。至頻婆王宮。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為座。佛與說樹莊嚴事。得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賢首經(拜觀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在摩竭提國說經。萍沙王夫人颰陀師利。此方雲賢首也。願聞十方佛菩薩剎土名。佛為說之。次問離女身法。佛答十法。增一至十。

一心奉請佛說堅固女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說女人應離諸過而發大心。堅固即發心。舍利弗與問答。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心明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行分衛。梵志婦畏其夫。僅以一杓飯汁施佛。佛授菩提記。遂並其夫出家證果。

一心奉請佛說金耀童子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舍衛國婆羅門生一童子。有諸吉祥。佛往視。說其夙緣。並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逝童子經。及佛說長者子制經。佛說菩薩逝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第二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第三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逝年十六。勸母施佛。母慳。佛現威神。逝勸母與其自分衣食持用供佛。求無上道。佛與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龍施女經。及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游柰國。須福長者女名龍施。浴時遙見佛相。發菩提心。魔變作父相勸令修小乘。心堅不動。魔教其墮樓。龍施乃化男身。得記。第二龍施自說。昔為毒蛇。事道人。道人去。登樹投身死。生第四天。下為須福女。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法志妻經(拜觀同上)  出安公涼土錄。   佛在祇園。入城乞食。化法志妻及下使女人為男。授道記。

一心奉請佛說乳光佛經。及佛說犢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乞乳事少維摩說法一條。   佛因有風疾。命阿難乞乳於梵志家。梵志譏嫌。維摩說法而開悟之。帝釋化作童子[谷-禾+牛]牛。牛母牛子。歡喜布施。阿難白佛。佛說牛往因。授道記。

一心奉請佛說樹提伽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長者往昔供病道人。今於人間享天福。王不能奪。

一心奉請寶授菩薩菩提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乞食廣嚴城。現神變。寶授年三歲。以金蓮供佛。與目連舍利。互相問答。深明法義。又與文殊問答。八苾芻吐血命終。墮阿鼻。佛記從獄出後。當得授記。寶授以一器飲食。徧供佛僧而無有盡。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演道俗業經(拜觀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為給孤長者。說在家有三財。出家有三業。即三乘法也。

一心奉請優婆夷淨行法門經(拜觀同上)  出安公涼土錄。   修行品。佛住舍衛國。歡喜殿中毗舍佉母。與千五百清信女。問淨行。佛說昔緣。次示十九淨行。又答十行法。五十八法。三大行。四取佛地行。四安住觀。三十二不淨觀。七縛着。三善行。八大人念 修學品。示五十修學。六種光明修學。三十二相有二十行。並示八十種好 瑞應品。示菩薩生時十六奇特。又三十二瑞相一時現。

一心奉請菩薩道樹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亦名私呵昧經。亦名道樹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經。   佛在竹園。長者子私呵昧。與五百弟子。遙見佛相。問云何起菩薩意。有幾意喜。幾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無生忍。用幾事得一切智。用幾法住。用幾法滅度。滅後有幾功德。云何為諦。佛一一答以六法。因發願得記。

一心奉請菩薩生地經(拜觀同上)  譯人同上。   差摩竭釋種長者子。問云何疾得佛。佛答二種四事。解珠瓔供佛。化為寶蓋。出五百化人興供。

一心奉請佛說緣起聖道經。及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佛說舊城喻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一名聞城十二因緣。第三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坐樹下。觀十二因緣。流轉還滅。悟成正覺 第二喻舊城者。逆順觀十二因緣。如行舊道達舊城也。

一心奉請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及佛說緣生初勝分法本經(拜觀同上)  玄奘譯。第二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以十一種殊勝故。於緣起初。說無明以為緣性。一所緣勝。二行相勝。三因緣。四等起。五轉異。六邪行。七相狀。八作業。九障礙。十隨縛。十一對治。

一心奉請大乘舍黎婆擔摩經。及佛說了本生死經。佛說稻稈經。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拜觀同上)  第一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舍利弗為比丘說也。三附東晉錄。四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靈山。告苾芻。若於十二緣生而能見了。是名見法見佛。舍利乞慈氏為釋十二因緣甚深之義。

一心奉請佛說法身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說法身化身二種功德。法身中具明增一法數。

一心奉請佛說十號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為阿難說。

一心奉請稱讚大乘功德經。妙法決定業障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   佛住法界藏殿。德嚴菩薩問。何緣是新學菩薩之惡友。佛言二乘人。乃至寧墮地獄。不應起二乘作意。明謗大乘罪及釋大義名義。

一心奉請佛說四法經。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初譯。第二譯。但小異耳。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識。三不舍堪忍愛樂。四不舍阿練若。

一心奉請大乘四法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祇園。文殊以蓋供佛。明供無厭足。說種種四法。說三十五住菩提法。說離十慢。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百福相經。及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二譯同。第三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初禪作魔王。後身作初發心。   佛在舍衛國。普妙宮。文殊問如來福德量。佛明十善福。輪王福。帝釋福。自在天福。初禪二禪摩酰首羅福。辟支後身菩薩福。如來毛孔福。八十隨好福。八十隨相文福。三十二相福。大法言音福。展轉增勝。又二種法生如來身。一勝願力。二方便力。

一心奉請大乘造像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譯。   佛往忉利天。優填王初造佛像。佛從天下。深贊之。並答彌勒滅業障事。

一心奉請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及佛說作佛形像經(拜觀同上)  附東晉錄。附後漢錄。   佛在拘羅瞿國。為優填王說。

一心奉請佛說造塔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忉利。為觀音說。分別一四句偈義。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如是偈義名佛法身。汝當書寫。置彼塔內。

一心奉請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祇園。偈答舍利弗。

一心奉請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天息災譯。   阿難問云何種清淨善根。作曼拏羅。作如來形像功德。佛為廣說。

一心奉請無上依經。及佛說未曾有經。佛說甚希有經(拜觀同上)  蕭梁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第二後漢失譯人名。第三玄奘譯。二三皆第一之首尾二品。   校量造佛功德品。佛答阿難 如來界品。如來境性不可思議。煩惱所隱。名眾生界。修菩提道。說名菩薩。出離煩惱。過一切苦。除垢清淨。說名為佛。於三位中。一切處等無掛礙。本來寂靜。依如實知。依無量修。正覺眾法。悉平等如。住無餘涅盤。不舍利益眾生事 菩提品。明如來最極清淨轉依。常樂我淨功德。超過聲聞緣覺大地菩薩三種意生身 如來功德品。明一百八十不共之法。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十八法。六十八者。十力。四無畏。三念處。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如來獨得 如來事品。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讚嘆品。阿難偈贊 付囑品。十法持此經。書寫供養乃至修行十法。

一心奉請佛說諸法勇王經。及一切法高王經。諸法最上王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第三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佛在竹林。新出家比丘。問畢報施恩事。佛以入僧數修僧業得僧善利答之。次問發大乘心。佛言不在三法。三問。三止之。佛放白毫光。照大千界。眾集。舍利弗三請。佛為說阿耨達池喻。廣顯發心功德。謂無能報恩者。唯漏盡及發心耳。次較持經功德。為發心者說性空法。魔軍落地。佛亦勅其持經。

一心奉請佛說施燈功德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告舍利弗。有四種勝妙善法。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若七眾以燈供養。福不可思議。於現在世。得三種淨心。於臨終時。得三種明。又得見四種光明。便生三十三天。於五種事而得清淨。還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可樂法。四種清淨。又若住大乘施燈明者。世世得八種可樂勝法。八種無量勝法。又以燈施說法者。得八種無量資糧。又見他施燈生隨喜。得八種增上法。又嘆五法難得。一人身。二信法。三出家。四具戒。五漏盡。次偈贊發大心為最。

一心奉請浴像功德經。及佛說灌頂經。佛說灌洗佛經。佛說浴像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西晉沙門釋法炬譯。一名灌洗佛形像經。第三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一名摩訶剎頭。第四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惟聖堅譯。雲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以香水浴像。   佛在靈山。清淨慧問涅盤後云何供養。佛言供舍利弗如芥子。得十五功德。應用香水作壇浴之。

一心奉請佛說菩薩行五十緣生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文殊說前世功德。今致相好。

一心奉請佛說內藏百寶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文殊問漚和拘舍羅所入事。佛答以隨世示現。其實佛無種種事也。

一心奉請佛說最無比經。及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少發菩提心一節。   佛為阿難。較量三歸功德。不可思議。次及十善八關五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發菩提心功德。轉勝不可思議。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欲問法。佛言。若從文殊但問怛薩阿竭署。因緣法名。未悉其事。舍利目連作禮。請問菩薩摩訶僧那僧涅。佛言怛薩阿竭署者有四事。一發意。二阿惟越致。三菩薩坐於樹下。四具足佛法。迦葉等各至學署法門。次五百婆羅門來問法。

一心奉請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十方大士問。菩薩有痴有黠。佛言校計為黠。不修校計為痴。因廣說五十校計法。

一心奉請入定不定印經。及不必定入定入印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在鷲峰。妙吉祥問退不退行。佛言。有羊車行。象車行。日月神力行。聲聞神力行。如來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後三行不退名定。

一心奉請佛說謗佛經。及佛說決定總持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咒作華言。   佛在靈山。有十菩薩七年勤修陀羅尼。心苦不靜。舍戒還家。不畏戒菩薩。為彼請佛開化。佛言其曾謗法師。久受惡報。已七百世勤修無克。次另說陀羅尼。令仍出家。七日住於慈悲無常念佛三昧。即見十方千佛。惡障盡滅。獲陀羅尼。得不退轉。次重戒人。於善惡法師。失命身死。不應見其過。而以應具四種淨法釋之。並略修陀羅尼法。

一心奉請佛說象腋經。並佛說無所希望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一名象步經。   佛在靈山。舍利弗偈嘆安樂德。佛放身光集眾。觀文殊而微笑。文殊啟問。佛唱經名。阿難問。佛讚許。文殊又問。佛為說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經。如入虛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從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請問佛。佛為解釋。令大眾獲益。增上慢者得證。佛答文殊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進。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並說往古金剛幢。以咒療眾生病。

一心奉請佛說甚深大回向經(拜觀同上)  劉宋出佑公錄。   佛在祇園。明天菩薩問。云何修少善獲大果。佛言。應於去來現在佛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謂隨喜嘆善。又於去來現在諸眾生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謂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眾生。回向無上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大意菩薩問。修菩薩行者。於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着。雖復常行無所障礙。佛言。於諸佛所深種善根。名為善巧方便。即得諸佛共所建立。所謂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華。一燈一衣。乃至園林飲食。皆為眾生普發大願。又於所見一切境界。皆為眾生發願。

一心奉請佛說十二頭陀經(拜觀同上)  一名沙門頭陀經。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食已。至阿蘭若處趺坐微笑。摩訶迦葉請問笑緣。佛言。阿蘭若處。諸佛所贊。生無量功德。得三乘聖道。行此法有十二事。一遠離二着。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四一食。五節量食。六中後不飲果蜜等漿。七敝納衣。八但三衣。九冢間住修止觀。十樹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臥。更宜繫心一處。觀五蘊空。依教者獲果證。帝釋文殊發願護持。

一心奉請佛說四輩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釋。   佛在祇園。自說末世弟子能壞佛道。舍利弗聽佛說四輩弟子法非法事。

一心奉請佛說三品弟子經(拜觀同上)  一名弟子學有三輩。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祇園。為阿難說在家弟子。有上中下功罪不同之致。

一心奉請佛說四不可得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因四仙人避無常而不能免。佛為比丘說四不可得。及菩薩初中竟善。

一心奉請佛說佛印三昧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靈山。入於三昧。光照十方。大眾雲集。舍利彌勒問佛所在。文殊令入三昧觀之。皆不能見。須臾佛現。乃問其義。佛言。住深般若佛印故。

一心奉請佛語法門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住毗耶離大林。龍威德上王請問。佛為分別是佛語非佛語門。龍威悟無生忍。

一心奉請佛說法常住經(拜觀同上)  附西晉錄。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有佛無佛法性如故。佛分別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若行者與合。無彼無此。如眾流合海。

一心奉請佛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靈山。因信相菩薩請。放眉間光照於地獄。尋光見佛。信相問二十種惡報罪因。佛一一答之。誡令修行報恩。

一心奉請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拜觀同上)  元魏沙門釋法場譯。   答生天乃至佛會。各有五事。共說五十法要。次於請食時。一乞人發惡意。即感惡報。一乞人發善意。即獲善報。為國王還供佛僧。

一心奉請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目連於大自在天宮乞食。大自在天先為天后贊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語目連過去無數劫事。目連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迦葉共往問佛。佛說其夙因。

一心奉請佛說尊那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驕睒彌國瞿師羅林。尊那尊者問無盡功德。佛答以七種布施。七緣發心。

一心奉請佛說弟子死復生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優婆塞先事外道。後奉佛戒。死去十日復生。述冥中所見之事。化一家皆見佛得果。

一心奉請佛說七女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拘留國婆羅門七女。喜自貢高。有分儒達居士為之問佛。訶其不好。並說往昔國王七女因緣。

一心奉請佛說懈怠耕者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耕人遙見佛來。發心欲見。尋退。欲俟閒時。佛放光集眾。說其已過六佛。今復懈怠。彼人聞已。乃趨見佛。悔過聞法。得不退轉。

一心奉請大法炬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緣起品。善威光天子問陀羅尼。佛入大力莊嚴三昧。令過去境界一切現前。次為阿難說過去放光如來說此經事 伏魔品 授魔記品 三乘行品 問法性品 菩薩行品 相好品 四念處品 四聖諦品 忍較量品 三乘教品 三法藏品 法師相品 謗法果報品 勸受持品 智成就品 忍成就品 證涅盤品 勸證品 法師行相品 遮謗品 功德品 為他悔過品 六度品 求證品 諸菩薩證三昧品 召諸菩薩品 問等覺品 三昧因緣品 供養法師品 入海神變品 佛升須彌山頂品 天伏阿修羅品 阿修羅本業品 雜類本業品 說無相品 勤修行品 三字法門品 將護法師品 放光佛本事品 教證法品 說無住品 說聽功德品 諸菩薩證相品 如化品 緣生法品 信解品 離惡友品 辨田贊施品 付菩薩品 付天帝釋品 法師宏護品。

一心奉請大威德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闍那崛多譯。   佛為阿難。說陀羅尼法本。先列種種根數。次一一法中。示多種名。多種義。並說末世惡比丘事。及菩薩住母胎中。樓閣莊嚴。

一心奉請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法門陀羅尼經。及佛說無崖際總持法門經(拜觀同上)   高齊河南居士萬天懿譯。東方菩薩興無量供。利益群生。見佛入一真諦法。請問此陀羅尼門。第二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咒作華言。

一心奉請金剛場陀羅尼經。及金剛上味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佛於靈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諸比丘皆不見佛所在。諸天亦爾。次見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諸菩薩去地而坐。其大菩薩各入三昧。令眾獲益。佛騰空微笑放光。文殊問。佛乃問金剛場陀羅尼法。無一切善不善。有為無為。乃至一切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羅尼。惱是陀羅尼。痴是陀羅尼。乃至天龍八部男相女相地獄等皆是陀羅尼。又說入無二法門。無明乃至生是陀羅尼。   ○以下密部。亦方等所攝也。陀羅尼名總持。亦名遮持。本該一切時法。但儀軌須有師承。妄自結印持明。名為盜法。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及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前經之第一分也。   金剛界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大毗盧遮那如來。在色究竟天王宮。與九十九俱胝大菩薩眾俱。為坐菩提場一切義成菩薩。示現受用身。告以觀察自心三摩地。是真實智忍。次說四大明。又以金剛大灌頂法而為灌頂。乃成正覺。詣須彌山頂金頂摩尼寶峰樓閣中。次第入諸三昧出生金剛手金剛鈎金剛弓金剛喜金剛藏金剛光金剛幢金剛喜金剛眼金剛慧金剛場金剛語金剛尾濕嚩金剛慈友金剛暴怒金剛拳等諸大菩薩。阿閦如來寶生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亦各說大明出金剛像。大毗盧遮那如來。復入四三昧。出生四大明妃。四如來亦出四大明妃。大毗盧遮那如來。復入四三昧。出生金剛鈎金剛索金剛鎖金剛鈴四菩薩身。次以彈指相。普徧召集一切如來。以百八名勸請稱讚具德一切如來增上主宰。自金剛薩埵。無始無終。持大金剛者。持金剛者。說勸請已。說金剛界大曼陀羅頌。次說弟子入壇法等 金剛秘密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金剛智法曼那羅廣大儀軌分 金剛事業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現證三昧大儀軌分 降三世曼拏羅廣大儀軌分。謂降大自在天那羅延天等 忿怒秘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金剛部法智三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金剛部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金剛部廣大儀軌分 三世輪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一切金剛部金剛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一切金剛部法三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一切金剛部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調伏一切世間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蓮華秘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智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一切義成就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寶秘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智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一切如來真實攝一切儀軌隨應方便廣大教理分 一切如來真實攝諸部儀軌秘密法用廣大教理分 一切如來真實攝一切儀軌最上秘密廣大教理分 一切如來真實攝一切儀軌勝上教理分。金剛手菩薩。說法儀竟。以百八名稱讚勸請一切如來。於是一切如來及金剛手降三世觀自在虛空藏金剛手各說一頌。一切如來及金剛手。皆從大毗盧遮那心入已如理而住。爾時世尊從須彌山頂詣菩提場。敷吉祥草而坐。轉處諸天所獻座。以百八名稱讚金剛手。此經梵本四千頌。譯成三十二分。一分至五。大乘現證三昧也。六至十四。金剛三昧也。十五至十八。法三昧也。十九至二十二。羯磨三昧也。後四分。諸部秘密教理所攝起。

一心奉請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普思議菩薩問云何入此三摩地。佛言。金剛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於法界摩尼山日光明王佛所。聞此法界繒髻。與金剛如來心品三摩地已。無量劫未嘗忘失。明聞經之福。明外道苦行所招惡果。檢校人錯用僧物。不敬師長。十惡。不從師受三摩耶法自作法咒。皆有惡果。

一心奉請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釋迦摩尼佛。在摩酰首羅天王宮。與毗盧遮那如來。於金剛性海蓮華藏會。同說此經。曼殊現金色身。出千臂千手千缽。缽中現千釋迦。千釋迦復現千百億化釋迦。毗盧告釋迦。吾等從住昔。修持金剛秘密菩提教法。大聖曼殊室利是吾先師 一阿字觀。本寂無生義。是毗盧遮那如來 二囉字觀。本空離塵義。是阿閦如來 三跛字觀。本真無染着離垢義。是寶生如來 四左字觀。本淨妙行義。是觀自在王如來 五曩字觀。本空無自性義。是不空成就如來 曼殊有十種大願 釋迦從摩酰首羅天。下降祇園。入定放光。出定微笑。十六大士問。佛說金剛三摩地。有十種甚深奇特法。命曼殊現大神通。為師子勇猛。說其將來成普見佛 此經宗本有三。一法身。金剛三摩地。二報身。普賢行願力。三化現。文殊般若母。聖體有五。一本源金剛聖性。二大圓鏡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觀察智。五成所作智。以上第一品 佛令曼殊為一切菩薩眾生導首。曼殊說。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煩惱種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淨。即是四智菩提。次說十六大士修菩提觀。東普賢不空王摩羅極喜王。南虛空藏大威德光寶幢摩尼常喜悅。西觀自在王曼殊室利妙慧法輪聖意無言。北毗首羯磨難敵精進力催一切魔怨金剛拳法界王。次門六大力士金剛助護佛法。一大樂。二大笑。三一髻尊。四降三世。五四足尊。六閻曼德。以上第二品 上方上意。下方持世。東方普明。東南不思議。南方廣意。西南無邊智。西方無邊音聲吼手。西北殊勝益意。北方無盡慧眼。東北方賢護。次明求勝菩提。當修如來大慈心十種觀門。令十大菩薩各自陳說所修觀門。以上第三品 普眼不見普賢。佛言。普賢三密境界。唯佛能如。次問普賢往昔如來。是誰為師。答言曼殊。又五丈夫。同曼殊願。即今五部。曼殊明三種重障。不得遇此諸佛正法三摩地教。一者我慢貢高。二者妬賢嫉能。三者多貪懶惰昏掉破戒。次如來分別三時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次明文殊夏安居時。往龍宮教化。自恣解夏。大迦葉擬欲擯之。文殊現千臂千手千缽。缽中各現化千釋迦。於是一切聲聞。求哀悔過。盡皆回向。修習大乘。佛為說大乘十重。所謂不壞毗尼。無過毗尼。最勝實性毗尼。真如毗尼。不思議毗尼。性淨毗尼。法眼毗尼。三世平等毗尼。無染解脫清淨毗尼。究竟毗尼。以上第四品 五品言。合於道場內秘授心地法。不應於此經顯說 六品言。身密口密意密。各十支觀門。道場教授有四種義 七品標內凡外凡十聖等妙及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名 八品釋發趣長養金剛十地義。復於祇園說末劫濁亂之相。應歸三道。斥外道六師。明三途苦報。勅大眾歸敬曼殊。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一分。說金剛三業最秘密諸佛集會住三摩地 二分。如來各說堅固住菩提心義 第三說金剛莊嚴三摩地 第四說一切如來心曼拏羅 第五說一切明句行 第六說身語心加持 第七說秘密精妙 第八說甘露三昧 第九說最上清淨真實三昧 第十說觀察一切如來心 第十一說一切如來真實三昧最上持明大士 第十二說如來金剛相應三昧最上成就 第十三說金剛相應莊嚴三昧真實觀想 第十四說身語心未曾有句召居目林毗多王 第十五說一切心真實金剛出生三昧 第十六說曼拏羅成就金剛現證菩提 第十七說如來三昧法金剛加持 第十八說一切秘密分金剛加持。

一心奉請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及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實相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即前經第一分至十三分。但有心明而無曼拏羅法。第三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依梵本於中天譯。第四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等譯。二經並與前同。心明皆佛自說。   大三昧金剛真實理儀軌分。毗盧佛在他化天宮。說吽字心明。勅金剛手說曼拏羅法 一切如來真實理金剛三昧儀軌分。說阿字及法 降伏三界金剛三昧大儀軌分。金剛手說吽字及法 清淨諸煩惱三昧大儀軌分。觀自在說紇哩字及法 一切寶灌頂大三昧儀軌分。虛空藏說怛囕字及法 一切拳印三昧大儀軌分。金剛拳說惡字及法 金剛字輪三昧大儀軌分。妙吉祥說阿字及法 一切曼拏羅金剛輪三昧大儀軌分。同心生轉法輪菩薩說吽字及法 眾金剛三昧大儀軌分。誐誐那巘惹菩薩說唵字及法 金剛忿怒三昧大儀軌分。降諸魔金剛藥剎菩薩說郝字及法 一切樂三昧大儀軌分。金剛手說吽字及法 外金剛部儀軌分。外金剛部眾。說訥哩字。摩怛哩眾說毗踰字。摩度迦羅眾說莎字。四賢聖說[錽-火+公]字。各及成就法 般若波羅蜜多教稱讚分。一切如來雲集贊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最上秘密大曼拏羅儀軌分 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就儀軌分 一切如來金剛菩提大儀軌分 大金剛火炎日輪儀軌分 除諸業障一切智金剛儀軌分 圓滿一切願金剛寶儀軌分 一切儀軌中最上成就儀軌分 一切相應諸佛三昧曼拏羅儀軌分 一切如來大三昧曼拏羅儀軌分 一切相應義軌分 最上成就印相分 最上秘密儀軌分。

一心奉請佛說秘密相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世尊住一切如來三昧界中。金剛手問要略修法。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拜觀同上)  此於大部中抽出別行。施護譯。   十方如來雲集。勸大毗盧遮那如來。說根本無性般若波羅蜜門。妙吉祥亦現神通。化十六大菩薩圍繞勸請。佛說三十七助道品。三三摩地。八解脫。九次第定。六念。十分位。十自在。十波羅蜜多。十地。四梵行。十力。四無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一切人法空性平等般若及諸大明句。

一心奉請佛說幻化網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觀想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淨光天。放大光明。金剛手請說。

一心奉請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金剛部序品。於大幻化普通儀軌三十一分中。略出二無我法 拏吉尼熾盛威儀真言品 一切如來身語心聖賢品 賢聖灌頂部品 大真實品 行品 說密印品 大相應輪品 清淨品 灌頂品 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 熾盛拏吉尼所說成就品 說方便品 集一切儀軌部品 金剛王出現品 金剛空智熾盛拏吉尼畫像儀式品 飲食品 教授品 持念品 俱生義品。

一心奉請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天息災譯。   相應品曼拏羅儀則品。佛在忉利善法堂入三昧。放三處光。金剛手問密法 灌頂品 阿品黎品 護摩法品 洗法攝受弟子品 鈴杵相分出生儀則品 造塔功德品。

一心奉請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輸波迦羅共一行譯。   八真言門住心品。秘密主問得一切智方便。佛言。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八漫荼羅具緣真言品 息障品 普通真言藏品。一切菩薩各說真言 世間成就品 悉地出現品 成就悉地品 轉字輪漫荼羅行品 密印品 字輪品 秘密漫荼羅品 入秘密漫荼羅法品 入秘密漫荼羅位品 秘密八印品 持明禁戒品 阿闍黎真實智品 布字品 受方便學處品。明十善戒法 說百字生品 百字果相應品 百字位成品 百字成就持誦品 百字真言法品 說菩提性品 三三昧耶品 說如來品 世出世護摩法品 說本尊三昧品 說無相三昧品 世出世持誦品 囑累品  以上三十一品。   供養念誦三昧耶法門真言行學處品 增益守護清淨行品 供養儀式品 持誦法則品 真言事業品  以上五品為後分。

一心奉請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無二平等最勝大儀軌王影像分。佛在他化天宮。諸佛雲集。不見金剛手菩薩。佛同說偈。菩薩現身。諸佛皆向之作禮勸請說法。菩薩乃說法要。普賢雨供供金剛手。諸佛雨供供普賢。普賢即現佛身。說三摩地法門 智部三摩地分 真實攝部三摩地分 法部三摩地分 迦摩部三摩地分 三昧最上智一切成就分 一切佛甚深秘密供養分 一切如來智證最上秘密分 金剛薩埵一切秘密三昧分 一切三昧成就禪定曼拏羅分 大禪定分 出生大禪定分 勝大明教最初事業分 辦事分 大徧照如來一切大明金剛出生分 一切大明三昧分 一切如來一切大明遣魔分 一切如來秘密金剛薩埵承事分 一切如來大明如意寶分 集一切大明三摩地分 一切如來身語心清淨自智金剛大智分。

一心奉請佛說瑜伽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序品。大徧照金剛如來。在淨光天人樓閣中。與阿閦第四佛。大士天龍俱 佛視金剛手菩薩。放光普照。還入佛身。金剛手問。佛乃入瑜伽大教王三摩地。出定說經 曼拏羅品 真言品 三摩地品 真言大智變化品 印相大供養儀品 觀想菩提心大智品 相應方便成就品 護摩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序品。金剛界遍照如來。於金剛光明心殿。與十六大士。各說一字真言 一切如來金剛最勝王義利堅固染愛王心品 攝一切如來大阿闍黎位品 金剛薩埵冒地心品 愛染王品 一切佛頂最勝徧照王勝義難摧摧邪一切處瑜伽四行攝法品 一切如來大勝金剛心瑜伽成就品 一切如來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品 金剛吉祥大成就品 一切如來內護摩金剛軌儀品 金剛薩埵菩提心內作業灌頂悉地品 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

一心奉請一字佛頂輪王經。及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序品。佛在樹下。比丘大士天仙神鬼俱。金剛密跡主。請說咒。佛入定。光照十方剎。五趣三界。現輪王相。說一字頂輪王咒。大千震動。魔宮火起。地獄苦息。觀世音金剛悶絕僻地。佛復說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菩薩即醒。次說白傘蓋頂輪王咒。次說光聚頂輪王咒。次說高頂輪王咒。次說勝頂輪王咒 畫像法品 分別成就法品 分別密儀品 分別秘相品 成相法品 印成就品。共說五十四印咒 大法壇品 供養成就品 世成就品 護法品。說大難勝忿怒王咒。及心咒 證學法品 護摩檀品。

一心奉請一字奇特佛頂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現威德智。佛住三十三天。一切凡聖俱。佛說真言曰。   南無三漫多勃陀喃(引)(一) 部林(二合)吽(二)   印契品 曼荼羅儀軌品 先行品 成就頻那夜迦品 說法品。金剛手之弟名寂靜慧。偈贊。問法成就。佛答 調伏一切障那夜迦天王品 最勝成就品 菩薩藏品 後附一字頂輪王念誦軌儀。依忉利天宮所說經譯。

一心奉請妙吉祥平等最上觀門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慈賢譯。   佛在舍衛。彌勒問。三乘妙法外。更有妙乎。佛言。有摩訶三昧耶秘密內法。速得成佛。即入金剛定。放眉間光。青化阿閦。白化毗盧遮那。黃寶生。紅無量壽。綠不空成就。復化佛天法智禪五眼菩薩。復化眼耳鼻舌身心智慧八金剛藏菩薩。復化十二供養菩薩。一燈二聲三香四甘露五衣六幢七舞八塗香九散華十貫華十一寶蓋十二善哉。復化鈎索鎖鈴四金剛菩薩。復化十大明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愛大威怒大力無動降三世頂輪。次說求授灌頂。加持五瓶四實末五河水五香未五穀五種子五藏物五色彩五菩提葉五時華五吉祥草五色線五傘蓋生飯三分法。次說曼拏羅觀想印咒等法。次為金剛手說將來建壇法。次為無盡意說功德無盡等真言。

一心奉請佛頂放無垢光明入普門觀察一切如來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天。說波羅蜜。忉利摩尼藏無垢天子。被炬口天藥叉所警。謂七日定無常。與帝釋來見。佛說二咒並壇法。亦說夙緣。持此咒者。命盡往生極樂。如跎蛻皮。到彼。不受胞胎。蓮華化生。

一心奉請佛說守護大千國土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靈山。毗耶離災難起。乃以神力。集一切天龍等。四天王各說一咒。佛說一切明神咒。諸惡鬼神同來歸命。四王說謫罰鬼神咒。梵王亦說。佛降毗耶離。現大明王身。說大明王陀羅尼。及心陀羅尼並密印。於是城中難脫。飛鳥出聲贊佛功德。佛更說結界持咒之法。梵王又說護童子法。

一心奉請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大力明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護譯。   佛在大母質鄰陀山寶樓閣。說一一咒。魔王怖。欲害佛。金剛手現身降之。復說一咒。又說無量勇猛力真言。次說壇法。次魔王歸命。須菩提問受持法。佛又說一咒。文殊問緣行無常。觀世音秘密主各問此經名義。

一心奉請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及牟黎曼陀羅咒經。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第二開元附梁錄第一出。第三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二經與第一同。但梁錄少序分。後列壇法等稍詳。   序品。佛初成道。華說神咒。秘密主歡喜。請問咒所從來。佛與大眾同往東方寶燈世界。妙種種色寶善住清淨佛處。普集一切諸佛。現寶塔中三佛全身舍利。及說其往昔因緣。乃說大明咒王 根本陀羅尼品 心隨心咒品 持心咒法品 誦隨心咒法品 雜咒品 結壇場法品 手印咒品 畫像品 火祭品 普光心印品 手印品。

一心奉請普徧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及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序品。佛住須彌峰樓閣。與八十四俱胝那庾多一生補處及聲聞天龍八部俱。佛放頂光照十方剎。說大神咒並靈驗 得菩薩隨求大護大明王陀羅尼經。復為大眾王說咒。   第二譯。佛為大梵王說根本咒一。隨咒六。及說功驗。並書寫結壇法。

一心奉請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及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唐朝散郎杜行顗譯。第三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第四唐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譯。第五地婆訶羅重譯。   佛在祇園。善住天子。七日當命終。當七受傍生。次墮地獄。求救帝釋。帝釋為請佛。說陀羅尼令持。益壽得記。   第五譯具明善住夙緣。

一心奉請大方等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北涼高昌郡沙門釋法眾譯。   初分。佛在祇林。為文殊唱摩訶袒持等諸陀羅尼名。眾獲益。雷音比丘入定。袒荼羅魔王擾之。東方寶王如來。遣華聚菩薩將咒來護。魔皆發心護法。說十二神王名。華聚雷音。諸魔諸天。婆藪仙地獄眾。同來釋迦佛所。佛為舍利弗說婆藪名義。示方便之事。及昔因緣 授記分。授雷音及五百弟子並諸天記。文殊舍利論其義。佛說治魔法 夢行分。為文殊說十二夢王七日行法。華聚發大誓願。毗沙王亦然 護戒品。說七眾破戒眾。各有咒 不思議蓮華分。現優曇華。華有無量佛。舍利弗以神通繞至八十七日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佛從座起。以華奉供華中佛。說一神咒。囑八十萬恆河沙大士。華忽不見。大眾生疑。佛為解釋。並說諸喻。付囑流通 南嶽修此三昧而證圓。今有方等三昧行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方等大雲請雨經。及大雲請雨經。大雲輪請雨經。大雲輪請雨經(拜觀同上)  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第二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等譯。第三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第四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龍宮。龍興供。發大願。問滅苦法要。佛說慈心為最。為說咒及如來名。說請雨法。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無量壽佛。於極樂國。為觀世音說咒。及成就法。令眾生生極樂。

一心奉請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元天竺沙門唧捺銘得哩連得囉磨寧及真智等譯。   出有壞住三十三天。大比丘大菩提勇識天帝等集。入普觀頂髻三昧。頂髻出現密咒行法。後有讚嘆禱祝偈。

一心奉請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三摩地分(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金剛手為愚眾生類。問秘密名義。佛為說之。及修行法。

一心奉請佛說徧照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他化自在天。為金剛說諸字義門。並咒。

一心奉請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大明觀想儀軌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具明想諸字。安布身輪。

一心奉請仁王般若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為波斯匿王說念誦仁王般若經持明之法。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曼拏羅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說修金剛薩埵秘密相應法。有種種觀想。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世尊入一切如來金剛安像三昧。從三昧起。說塑畫雕造安像慶贊儀軌。有一菩薩白言。佛身無相猶若虛空。徧一切處。云何今說令安佛像。佛言。我為久修行者。說彼法身無相無為。為初發心眾生令彼得福。說安像慶贊結淨之法。先揀吉星吉日。於結界處。陳幢蓋華果。令阿闍黎依法觀想沐浴。安耳髮髻指甲髭鬚等。乃至種種供養。

一心奉請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金剛手在毗盧佛大集會。為未來眾生。說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修三昧門。修念佛三昧。得生淨土。入菩薩位。

一心奉請佛說帝釋岩秘密成就儀軌(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告金剛手。說帝釋岩中得見慈氏菩薩之法。

一心奉請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為執金剛。說念誦悉底哩真言。成就事業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灌頂神咒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帛屍棃蜜多羅譯。   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   佛在祇園。為鹿頭梵志。說三歸三十六神。五戒二十五神。   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咒經。   佛在天帝石室。因諸比丘馳走不安。為說百七十二大鬼神名字。   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咒經。   佛在祗園。為修陀利比丘尼等。被惡鬼嬈。召須彌頂上七萬鬼神。大海中五萬鬼神護之。   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咒經。   佛在羅閱祇精舍。心為滅後弟子辟除邪毒。帝釋遂請佛說百神王名。   灌頂宮宅神王守鎮左右咒經。   佛在磨竭國。勅目連以咒往救迦羅那村災難。佛亦隨請。眾集。普觀請佛演目連所說章句。佛為說東方七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南方九千大神上首二十八名。西方六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北方九千大神上首三七名。中央三萬大神上首十二名。   灌頂冢墓因緣四方神咒經。   阿難問殯葬佛。答如輪王。問閻浮有幾葬法。佛言有震旦國。我遣三聖在中化導。人民慈哀。禮義具足。葬法第一。問。造立墳塔。死人精靈在中否。佛言亦在亦不在。無善惡。未有去處。在塔墓中。大修福。生人天。造惡墮三塗。不在冢塔中也。舍利雖如麻米。有大威神。兼說阿育王起八萬四千塔事。因釋種童子被鬼神所嬈。結四方灌頂章句以護冢塔。   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   佛在祇園。默念眾生愚。帝釋問文頭樓法。佛言。先念自身。猶如佛身相好光明。次念千二百五十弟子。次念諸菩薩僧。又念五方大神。以五方神王名字。及其眷屬。寫着圓木之上。縱廣七七分。名為文頭樓法。此雲神印。次說天帝演說四王名字。次說七佛灌頂無相神印章句。次因阿利陀請。勅諸弟子惠施少少飲食之餘。又行此神典。當造其形像。以酥油餅果而施與之。   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咒經。   佛在祇園。愍念人民。為邪惡鬼神所惱。結是摩尼亶大神咒經。舉七佛名為證。八菩薩五百開士十弟子。三十三天。三十五龍王。三十三大神將。二十四鬼帥。並說山海精魅。四十九鬼。四十九山精。及諸魅鬼名。若急難之日。當齋戒一心。思念十方一切諸佛。過去七佛。八菩薩十弟子五百開士。三十三天。諸大龍王。善神將軍及鬼神等。正心正意。莫念東西南北之事。及室家之事。   灌頂造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經。   佛游竹林。阿難因維耶離國疾疫。求護。佛言歿毒火殃。皆是殺戒所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於十善。可得至道。遂說五方龍神王名。遣禪提比丘往救。三十九年禪提終。疫興。人民趣其精舍。見禪提先時所嚼楊枝。擲地成樹。樹下有泉。折樹枝。取泉水。拂灑病人。皆愈。   灌頂梵天神策經。   佛在因沙崛山中。梵王請出梵結願一百偈頌以為神策。佛讚許之。遂說九十九卦。每卦八句。   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亦名普廣菩薩所問經。   佛將涅盤。普廣菩薩問。四輩弟子。修何功德。得生十方國土。佛為說十方佛國隨願往生。問何以經中稱讚彌陀佛剎。佛言娑婆人民貪濁。習邪者多。不能專一。令心有在。是故贊之。又為亡者修福。如餉遠人。無不獲果。又臨終歸戒。悔過修善。如負債人。依於王。又為亡人修。七分獲一。若以亡者物施於三寶。功德力強。可拔地獄。又逆修生七。其福無量。又明請十方僧。不擇高下。次第供養無異想。其福最多。又為眾說那舍長者。父母罪福因緣。說諸佛無上章句。   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佛游維耶離樂音樹下。文殊問往佛名字。及清淨莊嚴。佛舉藥師瑠璃光如來十二上願。其國猶如無量壽國。日曜月淨二菩薩。補佛處。願生西方彌陀國者。聞是佛名。有八菩薩迎令往生。

一心奉請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序品。佛在樹下。比丘大士天龍八部俱。文殊伽陀贊佛 陀羅尼品。佛入普隨順眾生心行三昧。令諸眾生見聞各別。頂放白光照諸剎。口青光照東方界。右肩金光照南方界。背紅光照西。左肩五色光照北。復入無有名字不可思議諸佛境界三昧。大地六種動。一切法自在王菩薩請問因緣。佛答四種。問諸佛境界三昧。何法為因。何為根本。云何修習究竟。佛言深三昧以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修習無上菩提。以為究竟。又明一切智體當何所求。一切智智於何求。佛言當於心求。從心而生。此心同虛空相。虛空性即心性。如其心性。即菩提性。菩提性即陀羅尼性。是故此心虛空菩提陀羅尼性。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問斯義甚深。難通達難入。若未成菩薩功德之人。則無利益。佛言。若欲成就無上菩提。應先發起大慈悲心。普為眾生歸依三寶受菩薩戒。至誠懺悔。運想供養。勸請諸佛。回向隨喜願滅諸障。並說回向陀羅尼。   唵。娑麼囉。娑麼囉。微麼曩娑囉。摩訶斫迦羅。嚩。吽   佛告眾。重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隨順世諦。說一乘法。觀想此身。次第成就五如來身。此不思議三昧。或有諸根不具。或五無間業。或旃陀羅。皆可趣入。除五種人。一不信。二斷見。三常見。四邪見。五懷疑。五種人無慈悲故。若有暫修此三昧者。於身心輕安時。復生五種三昧。一剎那。二微塵。三漸現。四起伏。五安住。無數三昧無數陀羅尼皆悉現前。又明八陀羅尼。能令菩薩總持佛法。辯才無盡。眾生樂聞。一大聲清淨自在陀羅尼門。二無盡寶篋陀羅尼門。三無邊漩復陀羅尼門。四海印陀羅尼門。略說四十二字印。五蓮華莊嚴陀羅尼門。六能入無着陀羅尼門。七漸漸深入四無礙智陀羅尼門。八一切諸佛護持莊嚴陀羅尼門 大悲胎藏出生品。文殊問大悲復以何為本。佛言。以眾生受苦為本。苦以煩惱為本。煩惱以顛倒邪見為本。邪見以虛妄分別為本。虛妄分別。非有根本。無有色相。難知難斷。菩薩如是起大悲心。勞謙忘倦。復起十六大悲之心。一斷身見。二破邊見。三除四倒。四除我我所計。五裂蓋網。六破六着。七除七慢。八遠邪徑。九離貪愛。十除瞋恨。十一令舍惡友近善知識。十二令斷名利。十三令除諸見。十四令出三界生死牢獄。十五令絕魔罥欲纏。十六令閉三惡入涅盤門。住是十六大悲。即能建立三十二種不共事業 入如來大悲不思議品。為文殊說如來大悲海門一滴之相。二乘如割皮膚。菩薩如割脂肉。如來大悲深徹骨髓。栴檀舍佛。為調伏非非想天一眾生故。留身八萬四千大劫。以度脫之方入涅盤 入如來不思議甚深事業品。明三十二種正覺甚深事業。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也 菩薩瓔珞莊嚴品。為文殊說。一戒二定三慧四陀羅尼。各各增一至十 大光普照莊嚴品。八種光。一念二意三解四法五智六諦七神通八修行。各有多種 般若根本事業莊嚴品。為般若峰菩薩。廣說般若母。及般若所生事業。又為無畏辯才菩薩。說般若峰能名之因 陀羅尼功德軌儀品。為金剛手說唵字三和合義。謂婀烏莽。金剛手問。諸佛等視眾生。云何但言守護國王。佛言如嬰孩病。令母服藥。次說金剛城大曼荼羅軌儀法則。金剛手次說陀羅尼供養。及念誦法。佛贊助之。兼明陀羅尼具足六度。又明六年苦行。不得菩提。於月輪中作唵字觀。乃成菩提 阿闍世王受記品。王問陀羅尼及曼荼羅。既有無量功德。何以國中災難無量。佛出其過。引迦葉佛時。訖哩枳王所得二夢。皆釋迦末法時兆。又問惡眾生入三塗。云何知。誰能見。佛言。當墮地獄。有十五相。當生餓鬼。有八相。當生畜生。見五相。當生人天。各有十相。王念是實是虛。忽有地獄種種惡相。方乃決定三歸五戒。以菩提心回向眾生。佛贊慰言。譬如鐵丸。投水則沒。若為缽器。置水則浮 如來囑累品。文殊廣嘆陀羅尼。佛較量功德。唱募流通。七十俱胝菩薩。四王。帝釋。大梵王。兜率天子。商主天子。魔波旬。夜摩天王。慈氏。大迦葉。各發願。佛贊印之。文殊問經名。佛言具千名字。略舉十名。復問。乃決定舉今一名。

一心奉請七佛所說神咒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東晉錄。一名廣濟眾生神咒。   七佛各說咒。菩薩各說咒。諸天仙星各說咒。菩薩各說誓願及偈。金剛藏說五疑五信二十五王三昧。護戒歸神。護伽藍十八神。並四天王說大神咒經。

一心奉請一切如來正法秘密篋印心陀羅尼經。及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摩竭提國。應無垢妙光婆羅門請。中路見一舊塔。旋繞供養。悲泣雨淚。十方諸佛。亦皆雨淚。金剛手問故。佛乃說此心咒。勸人造塔供養。

一心奉請佛說聖曜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金剛手請說咒。護眾生。不為惡星宿所害。

一心奉請聖無能勝金剛火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佛在妙高山。勅金剛手說咒安慰天龍夜叉等。

一心奉請佛說大金剛香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但一咒降伏諸天宿曜。無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及佛說智炬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第二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日月天子宮。說佛菩薩名及咒。普賢言二十一日。六時持誦。至心懺悔。能破阿毗地獄。復說一咒以護之 第二譯。佛住日月宮。四方佛來集。日月天子請陀羅尼。諸佛菩薩同聲說咒。普賢贊勸受持。

一心奉請諸佛集會陀羅尼經。及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息除中夭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提雲般若譯。第二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與智藏譯。第三施護譯。   佛在恆伽河邊。為眾生除死怖。彈指集十方佛。同聲說咒。金剛密跡及四王。亦各說咒。次說壇法 後二無壇法。

一心奉請十二佛名神咒較量功德除障滅罪經。及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彌勒說東方三佛。餘九方各一佛名。及陀羅尼。

一心奉請東方最勝燈王如來助護持世間神咒經。及佛說持句神咒經。佛說陀鄰尼缽經。聖最上燈明如來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三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四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第二亦名陀羅尼句經。   佛在祗園。東方最勝燈王如來。遣上菩薩來此說咒。次阿逸多菩薩。文殊釋迦菩薩。及四天王。亦各說咒。

一心奉請佛說華積樓閣陀羅尼經。及華聚陀羅尼神咒經。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佛說華聚陀羅尼咒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三第四附東晉錄。   佛在阿耨達龍王宮。師子遊戲菩薩問佛功德。及供養功德。佛為分別。並說咒勸持。

一心奉請救濟苦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逝多林。不可說莊嚴菩薩。問濟苦眾生法。佛為說不動如來滅惡趣王如來二咒。

一心奉請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及佛說孔雀王咒經。佛說大孔雀咒王經。佛說大孔雀王神咒經。佛說大孔雀王雜神咒經。大金色孔雀王咒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第三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華梵音聲稍別。第四東晉西域沙門帛屍犁蜜多羅譯。第五譯同。第六姚秦北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此三皆前經之少分。   佛在祇園。莎底比丘被蛇螫。阿難求救。佛說大孔雀明。並諸神諸天諸佛菩薩名及神咒救之。此經。安定神明。盛陳供養。所以慰群靈者甚至。故能普消毒害。各罄功德。盡發大悲神用矣。

一心奉請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住廣博大園。因毗鈕達多婆羅門求子。為說陀羅尼。種植一切善根。滿一切願。

一心奉請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向妙吉祥。說無量壽陀羅尼。能增壽命。得大利益。

一心奉請佛說無能勝幡王如來莊嚴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忉利。帝釋為修羅敗。佛說此陀羅尼。書旌旗上。一切怨敵。無能勝者。

一心奉請佛說勝莊嚴陀羅尼經。及佛說寶帶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迦毗羅城。羅睺童子臥時。被惡羅剎所嬈。佛為說咒護之。又說結界陀羅尼。慈氏梵王。亦各說咒。

一心奉請大吉義神咒經(拜觀同上)  元魏昭玄統沙門釋曇曜譯。   先說歸命燒香。請三寶。及天龍各各咒法。次明天帝釋為修羅所敗。佛為說大結界咒。次有一切天龍鬼神。次第助佛說咒。佛乃說所辦之法。

一心奉請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及大身孽嚕荼並諸天王。各說調伏惡龍止風雨法。

一心奉請佛說聖多羅菩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佛在香醉山。為五髻乾闥婆王。說聖多羅菩薩咒。及頌讚。持者能生極樂國。

一心奉請聖觀自在菩薩一百八名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在補怛洛迦山說持者亦生極樂國。

一心奉請毗俱胝菩薩一百八名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說菩薩一百八名咒持者得生極樂世界。

一心奉請佛說大吉祥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蘇珂嚩帝佛剎。觀自在請說咒。令眾生獲大富貴。

一心奉請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安樂世界。向無畏觀自在。說三十八吉祥名號。及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讚嘆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住極樂世界。為觀自在說此咒。能除貧窮一切不祥。

一心奉請大乘八大曼荼羅經。及佛說八大菩薩曼荼羅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有八菩薩贊。   佛在補陀落迦山。寶藏月光菩薩請說。先於中心安佛。次安八大菩薩。所謂觀自在慈氏虛空藏普賢金剛手曼殊室哩除蓋障地藏。共有九咒。

一心奉請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睹貨邏國沙門彌陀山等譯。   佛在迦毗羅城精舍。劫比羅戰荼婆羅門七日後當命終。有善相師告之。因恐懼來見佛。佛勅令修理古塔。念誦神咒。增長命根。生極樂國乃至成佛。遂說塔及咒法。

一心奉請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在靈山。聖觀自在請佛說此。復說勝妙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

一心奉請諸佛心印陀羅尼經。及諸佛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第二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兜率天說二咒。聞者不生魔界速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及佛說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舍衛國。向阿難說四方電名。並說神咒。觀自在金剛手梵王帝釋。亦各說咒亦勅龍中說一咒。與金光明最。勝王經中幅所說仿佛。

一心奉請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及如來方便善巧咒經。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三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維羅莎山頂。一比丘為病困。一比丘被鬼撓。虛空藏求佛。佛現神力。七佛皆於空中。各說一咒 隋譯同。宋譯。有比丘裸形叫。喚及虛空說咒事。

一心奉請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及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尼拘律園。阿難獨居。念所受法。於夜三更。見焰口餓鬼。怖而問佛。佛為說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即今變食真言。並說多寶妙色身廣博身離怖畏四如來名。若施鬼持七徧。仙等十四。三寶二十一。焰口法起焉。第二譯缺四佛名號。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教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有啟請法。破地獄印咒各一。召餓鬼印咒各一。召罪印咒各一。摧罪印咒各一。淨業印咒各一。懺悔印咒各一。甘露印咒各一。開咽喉印咒各一。七如來名號發菩提心印咒各一。受三昧耶戒印咒各一。施食印一咒二。普供養印咒各一。奉送印咒各一。

一心奉請佛說延壽妙門陀羅尼經。及護命法門神咒經。善法方便陀羅尼經。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第二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三四附東晉錄。   佛在成正覺地。金剛手請說妙咒。佛放眉光。集十方佛贊助。次明二十功德。第二譯。多諸咒。如金剛手。梵王。帝釋。四王。鬼子母。金剛手。大自在天。童子將軍。月光天子。觀自在。慈氏。雪山。大藥叉。金剛商羯羅天女。金剛軍。金剛使者。各說咒。佛印贊之。三四譯。助咒少。

一心奉請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並念誦觀行。及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第二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第三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祇園。念未來眾生說過去七俱胝准提如來陀羅尼。第二譯。缺觀行法。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中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下 一心奉請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為慈氏說咒。慈氏立誓。拔苦受記。

一心奉請佛說百千印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共有三咒。應書供塔中。

一心奉請六字大陀羅尼咒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亦是為救阿難故說。

一心奉請六字咒王經及六字神咒王經(拜觀同上)  附東晉錄第二附梁錄。咒稍多。   因旃陀羅女厭惑阿難。咒以破之。

一心奉請佛說聖六字大光明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為阿難說二咒。

一心奉請佛說大護明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沒哩際疏聚落。往吠舍離城說咒。為除災難。

一心奉請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祗園。說咒救阿難病。

一心奉請佛說療痔病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共有二咒。

一心奉請佛說善樂長者經。及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迦毗羅城。為長者說清淨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

一心奉請佛說蓮華眼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能除六根病。得六根清淨。

一心奉請佛說寶生彌陀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持誦者能滅一切罪。得天眼清淨。

一心奉請佛說尊勝大明王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為阿難說咒。亦是過去七俱胝佛所說。

一心奉請佛說金身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說咒。亦說功用。

一心奉請佛說持世陀羅尼經。及佛說雨寶陀羅尼經。佛說大乘聖吉祥持世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三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建碟迦林。妙月長者請問除病癒貧滅罪安危之法。佛說此也。

一心奉請聖持世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先說持法。後說印咒。

一心奉請佛說聖大總持王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祇園。為阿難說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事。

一心奉請宿命智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持者。能知宿命。

一心奉請佛說缽蘭賒嚩哩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除惡魔鬼神。及消除災害疾疫。

一心奉請佛說俱枳羅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在祇園。為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妙色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出生飲食施鬼神。可用之。

一心奉請佛說大七寶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以七佛功德。令眾生除怖畏。

一心奉請佛說旃檀香身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法賢譯。   誦者得見觀自在。亦治惡癩瘡癬。

一心奉請佛說無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為比丘眾說。

一心奉請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   佛為帝釋說。

一心奉請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及佛說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代失譯人名。即流通之消災經也。第二有九曜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持明藏八大總持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共說十咒。

一心奉請佛說六門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淨居天上說咒。持者速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善夜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栴檀天子。覺悟比丘。令其問佛。佛為說經並三咒。

一心奉請勝幢臂印陀羅尼經。及妙臂印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釋玄奘譯。   唐大慈恩寺實叉難陀譯。   因大梵王及觀音問。說此咒。持者更不受惡趣生。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普賢入三昧。一切佛摩頂贊之。乃放光說咒。

一心奉請佛說十八臂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為阿難說。持者消滅根本罪業。積多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勝旛瓔珞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喜樂山頂天宮不遠仙人處。因大梵王啟請。說咒拔罪。

一心奉請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為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洛叉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持此咒。如持洛叉佛無異。

一心奉請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持一洛叉。得見慈氏。持二洛叉。得見觀自在。持三洛叉。得見無量壽佛。

一心奉請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   佛於淨居天上。說咒。曼殊曲為不信之人求救濟。佛為說大咒王。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在竹林。入能斷惑離垢三昧。地動眾集。執金剛請說經。三止之後。乃說二種四法。觀世音贊此法門。法師及供養者當生極樂。次說勝妙陀羅尼。及說壇儀。

一心奉請莊嚴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在布怛落迦山。為觀音文殊。說往昔所持咒。持者當生極樂。及得無量功德。即時大地震動。佛乃說咒。並說持法。

一心奉請八名普密陀羅尼經。及佛說秘密八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釋。第二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為金剛手。說易成無損之兆。

一心奉請佛說如意寶總持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天宮。妙住菩薩問。有人受持如意寶總持章句。何不見三世佛。佛言住福業故。疑未斷故。雖受持非受持。住有為心。無善巧智無方便故。此經無咒。

一心奉請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及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鄰尼經。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經。佛說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舍利弗陀羅尼經。出生無邊陀羅尼經。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咒作華言。第三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亦作華言。第四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華梵雙具。止四十八句。第五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末陀羅譯。但華言四十八句。第六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第七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第八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咒有八十九句。第九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將涅盤。勅目連集一切聲聞緣覺。勅菩薩集十方大士。佛為舍利弗說陀羅尼。及修行種種四法並然燈彌陀聞法得菩提事。

一心奉請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及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佛說大陀羅尼佛法中一字心咒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天息災譯。經文未盡。第二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即護身真言也。第三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四寶思惟譯。有畫像護摩等法。   序品。佛住淨光天。眉間光照開華世界。開華主佛所。妙吉祥童子。令來會中。彼佛先為說三真言。次來此會。入三昧普召佛菩薩等同來集會。妙吉祥略說真言行義法句。從一至八 菩薩變化儀軌品 曼拏羅儀則品 上品[巾*(穴/登)]像儀則品 中品[巾*(穴/登)]像儀則品 下品[巾*(穴/登)]像儀則品 第四[巾*(穴/登)]像儀則品 第一成就最上法品 第三成就最勝法品 第四淨行觀想護摩成就法品 數珠儀則品。金剛子印捺囉子菩提子槵子。西枝北枝東枝皆好。南枝不可用 護摩品 曼羅拏成就法大輪一字明王畫像儀則品 一切法行義品 法義 品隨業因果品 陰陽善惡征應品 略說大輪一字品 略說一字大輪王畫像成就品 一字根本心真言儀則品 妙吉祥心麼字唵字成就法儀則品 妙吉祥六字心真言品 地位時節儀則品 執魅者儀則品 如來藏大法寶法界像無數功德祥瑞品 生無量功德果報品 說印儀則品。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咒曰阿囉跛者娜。具有壇法持法。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在淨居天。光照文殊頂。文殊復以光照金剛密跡主頂。金剛請問法滅之後。云何文殊廣利眾生。佛言。當於東方大振邦國五頂山。遊行居住。有秘密心咒。並繪像壇印等法。先說十八大陀羅尼。次說八字秘密心陀羅尼曰。   唵阿未囉吽卻哳囉   次說畫像法壇法印法。

一心奉請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於淨居天宮。命文殊說威怒王勝根本真言。

一心奉請大方廣曼殊室利童真菩薩華嚴本教贊閻曼德迦威怒王真言阿毗遮嚕迦真言品(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說忿怒王真言。成就有情。治罰難調伏者。又答寂靜慧菩薩問。復說諸調伏法 此出三十一六足本尊品三十二閻曼德迦忿怒王品。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淨居天宮。金翅鳥王對文殊說真言密行。

一心奉請文殊問經字母品(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告文殊。諸法入於字母。及陀羅尼字義。

一心奉請佛說最上意陀羅尼經。及佛說聖最勝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譯同。佛在救鴿城。為阿難陀及大眾。說往昔傳教比丘。遇神人說咒。神人即文殊也。第二言苾芻往支那。路中見大人。知是文殊為說咒。

一心奉請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及佛說不空羂索咒經。不空羂索神咒心經。不空羂索咒心經。佛說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土沙門菩提流志等譯。二闍那崛多等。三玄奘。五施護。四同第一。   母陀羅尼真言序品。佛在補陀洛山。眾集。觀音白佛。說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羅尼真言 秘密心真言品 秘羅成就真言品 秘密印三昧耶品 法界密印莊嚴品 羂索成就品 護摩增益品 秘密灌頂品 三三昧耶像品 護摩安穩品 清淨無垢蓮華王品 廣大解脫曼拏羅品 最勝明王真言品 奮怒明王品 悉地王真言品 唐博摩尼香王品 金剛摩尼藥品 如意摩尼瓶品 如來加持品 溥遍心印真言出世間品 不思議觀陀羅尼真言品 陀羅尼真言辯解脫品 最上神變解脫壇品 光焰真言品 出世解脫壇儀品 一切菩薩敬禮解脫三昧耶真言品 出世解脫壇印品 出世相應解脫品 根本蓮華頂陀羅尼真言品 十地真言品 世間成就品 蓮華頂阿伽陀藥品 護摩成就品 根本蓮華壇品 根本蓮華頂像品 神變密印品 神變真言品 多羅菩薩護持品 大眾護持品 溥遍解脫陀羅尼真言品 溥遍解脫心曼拏羅品 溥遍輪轉輪王阿伽陀藥品 溥遍輪轉輪王神通香品 如意阿伽陀藥品 無垢光神通解脫三昧耶像品 大奮怒王品 一切種族壇印品 大奮怒王字輪真言三昧耶品 大奮怒王真言護持品 執金剛秘密王問疑品 廣大明王央俱舍真言品 廣大明王摩尼曼拏羅品 廣大明王三三昧耶品 廣大明王阿迦陀藥品 廣大明王央俱舍羂索曼拏羅品 廣大明王圖像品 大可畏明王品 然頂香王成就品 黑藥成就品 護摩秘密成就品 斫芻眼藥成就品 神變阿伽陀藥品 召請諸天密護品 大可畏明王像品 大可畏明王壇品 清淨蓮華明王品 灌頂真言成就品 灌頂曼拏羅品 不空摩尼供養真言品 祈雨法品 清淨蓮華明王成就法品 功德成就品 供養承事品 明王曼拏羅像品 畝捺羅印品 密儀真言品 囑累品。   第三譯咒夾華言。第二譯以下四種。皆前經之母陀羅真言序品也。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在舍衛。菩薩大地男女集。地獄出光。照園。現大莊嚴。除蓋障菩薩問。佛言觀自在歷劫救苦。住種種三昧。身諸毛孔具希有功德。普賢行十二年不得邊際。次求六字大明陀羅尼。並見波羅奈城法師。佛告阿難。伽藍中造業受報。

一心奉請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受記品。及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同。   世尊徧觀淨居天宮。讚嘆觀自在菩薩受成佛記。觀自在入普光明多羅三昧。從右目童放光。流出妙女。普告眾生。誓度苦海。遍游世界。還至佛所。禮觀自在。持青蓮華。瞻仰而住。觀自在說偈咒 曼荼羅品 畫像品 第二畫像品 發遣聖者陀羅尼 一髻羅剎陀羅尼。

一心奉請葉衣觀自在菩薩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住極樂世界。金剛手請觀世音。說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

一心奉請阿哩多羅尼阿嚕力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觀自在說咒曰。   唵阿嚕力迦娑嚩訶   此是一切蓮華部心。次說種種曼荼羅法。畫像法。護摩法。持者生極樂國。

一心奉請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序品。佛在寶峰大山宮殿。觀自在說心真言。頭頂眼等十五真言 成就事品 成就如意寶品 療一切病品 一切有情敬念品 義利成就品 成就軌儀品 普通成就品 成就心真言品。

一心奉請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住補陀洛山。觀自在與無量持明仙繞佛。說自根本密言。次說澡浴焚香獻華飲食等一切密言。又說修行儀軌遍蓮華部一切念誦法。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磨譯。   佛在補陀洛迦山。觀音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總持王問佛。佛言安樂眾生。故密放光。觀音即白佛說咒。為大梵王說咒形貌。又為阿難說種種求願治病之法。四十手功德。日光月光二大士。各說咒護持咒人。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及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第二唐大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   咒共十四。印共二十五。與大悲咒不同。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哩隨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菩提流志譯。   佛在極樂。觀音說此陀羅尼。及說四十八印法。療一切病壇法。

一心奉請如意輪陀羅尼經。及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第二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第三唐迦濕密羅國沙門寶思惟譯。皆少略。第四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此經出大蓮華金剛三昧耶加持秘密無障礙經 序品 破業障品 誦念法品 印法品。共三十印 壇法品 佩藥品 含藥品 眼藥品 護摩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廣嚴城。普賢菩薩說此咒。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初成道。觀自在說咒。受持者當得成佛。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及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大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   佛在靈鷲山。觀世音說一根本咒。一結界咒。一奉請咒。   第二譯有畫像入壇受持法。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佛在庵羅樹園。月蓋長者請救毗舍離國病。佛說西方一佛二菩薩名。即得見佛菩薩。菩薩大悲為說神咒。

一心奉請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鹿野苑。梵壽國王偶至一寺。寺僧用佛頂華鬘迎之。王受戴頭上。忽然頭痛。醫不能療。其妹勸令見佛。佛說其故。且為說妹等夙緣。大意菩薩問用常住物果報。佛言墮阿毗。又問救濟之方。佛乃三請觀自在菩薩說咒。並畫像念誦曼拏羅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一髻尊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鷲峰。觀自在從頂化出羅剎王。說咒降伏諸惡鬼神。並說壇法。

一心奉請佛說秘密三昧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金剛儀軌會。世尊在三十三天。與一百六十萬俱胝那庾多大菩薩眾及金剛明妃金剛執持天王天女等俱。金剛手菩薩說秘密心明及曼拏羅頌 金剛破惡大儀軌會。亦金剛手說 轉字輪曼拏羅會。妙吉祥。諸欲自在。歡喜王。虛空藏。大光。寶幢。極喜根。聖觀自在。金剛輪。金剛法。金剛無言。金剛巧業。金剛護。降諸魔。一切如來金剛拳。諸菩薩。各說大明。及曼拏羅儀軌。金剛手又說大明及曼拏羅儀軌。一切如來答金剛手十三問。又告釋梵諸天。令各說心明儀軌。

一心奉請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廣嚴城。口放光。印捺羅部帝天子請法。佛先為說往緣。次勅金剛手。授以秘法。兼說弟子八事及二諦。

一心奉請妙臂菩薩所問經。及蘇婆呼童子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第二唐中印度沙門輪迦波羅初譯。   得勝師助伴速獲悉地分。妙臂菩薩以持誦成就不成就為問。金剛手答。當離煩惱。起深信。發菩提。重三寶。信於我。歸命大金剛族。遠離十不善業。常離愚痴邪見。當須入彼三昧耶大曼拏羅。承彼聖力加被。仍鬚髮勇猛心。發菩提心。唯信於我。不信外道天魔等。先須求依戒德清淨福德最勝阿闍黎。譬如種田。須依好地。若有宿業。須取勝地。作塔安像。供養讚嘆懺悔持誦。又須具助伴。如車二輪 選求勝處分 分別數珠持心離障分。凡持誦時。真言印契。收攝其心。貪瞋痴等若盛。應作不淨慈悲緣起等觀。一切善法皆悉回向無上菩提。如眾流歸海。又不應為小妨大。又應遠離八法。又不得吃供養殘食。及鬼神殘食 金剛杵頻那夜迦分。先分別跋折羅法。次明作障頻那夜迦有其四部。唯大明真言能退之。又持誦供養護摩等時。若不依法。及缺儀則。或復行人心有疑惑。或復談說世間俗事。彼作障者即得其便。次說護身之法。令不得便 分別悉地相分。不應於真言曼孥羅加減傳授。又不得以此法彼法而相回換。當具二法。悉地乃成。一者行人具足戒德。勤精進。不貪嫉。不吝惜。二者真言文句滿足。聲相分明。復不得緩急。其聲和暢。勿高勿默。又不得心緣異境。及雜語間斷 知近悉地分。欲具首悉地。先須具持八戒。四日或三日或二晝夜。仍須斷食。方求悉地 說成就分 召請缽天說事分 說諸遮難分 說聖道分。即八正道 分別諸部分 說八法分。成就法。上三中三下二。不應求下品也 第二稍詳。

一心奉請蘇悉地羯羅經(拜觀同上)  輸迦波羅譯。   請問品。忿怒軍茶利菩薩。請問執金剛 真言相分。執金剛明此經五種莊嚴。一大精進。二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諸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持誦余真言不成就者。當兼持此經根本真言 分別阿闍黎相品 分別持誦真言相品 分別同伴相品 揀擇處所品 分別戒法品。具明種種不應為事。有淨水淨土洗浴漱口一切真言 供養華品 塗香藥品 分別燒香品 然燈法品 獻食品第十三其十三十四十五落去 分別成就品 奉請品 供養品 光顯品 本尊灌頂品 祈請品 受真言品 滿足真言品 增力品 護摩品 備物品 成諸相品 取物品 淨物品 物量品 灌頂壇品 光物品 分別悉地時分品 圓備成就品 奉請成就品 補闕少法品 被偷成就物卻征法品 成就具支法品。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十方廣頌中略出。   佛勅金剛手。說念珠功德勝利。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純說降伏成就法。

一心奉請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阿質達霰譯。   摩酰首羅大部多主問。金剛手為說烏樞瑟摩秘密曼荼羅法。能成一切種種事業。

一心奉請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共徧智譯。   金剛手說聖者無動心。及立印結界護摩等法。

一心奉請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出蘇悉地經大明王教中第六品。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金剛手為未來國王。正法治國。生清淨信。尊敬三寶者。又為外道不信因果毀謗三寶者。說息災增益愛敬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諸菩薩具一切智是故說此無比大威德聖迦抳忿怒法。

一心奉請大乘方廣曼殊室利菩薩華嚴本教贊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儀軌品(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金剛手贊說忿怒王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想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曼拏羅分 一切成就法分 觀想分 畫像儀軌分 護摩法分 觀想成就分。

一心奉請金剛薩捶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純說種種成就法。

一心奉請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靈術要門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無能勝譯。   佛臨涅盤化現力士。降螺髻大梵。其時大梵縱部下凌蔑三寶。往者皆屈。故現為四頭八臂金身赤發身以咒降之。騰身飛往日月無光。大梵恐懼盡悔其所作。

一心奉請穢跡金剛法禁百變法門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阿質達霰譯。   即續前經。明諸符印。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多天。金剛手請說。

一心奉請佛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拜觀同上)  出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唐中印土沙門輸迦波羅譯。   佛從諸波羅蜜平等三摩地起。說咒並壇法印法。

一心奉請聖多羅菩薩一百八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多羅菩薩說一咒。自在天王說一咒。

一心奉請香王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一咒。二行法。誦者大獲果報。

一心奉請智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大慧菩薩住須彌山頂。童子相菩薩請說此咒。

一心奉請佛說大摩里支菩薩經及佛說摩利支天陀羅尼咒經佛說末利支提婆華鬘經佛說摩利支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二附梁錄三四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先為苾芻說菩薩名及咒。次說種種護摩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最上秘密那拏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最上成就儀軌分。佛在毗沙門宮。放光加被拏那天。令說心明 成就儀軌分  最上成就儀軌 最上曼拏羅儀軌成就法分 最上成就畫像儀軌分 最上成就供養大明分 最上成就印相大明分 最上成就敬愛護摩法分 大明曼拏羅成就儀軌分。

一心奉請佛說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棱伽國中說。

一心奉請速疾立驗摩酰首羅天說阿尾奢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那羅延天。請摩酰首羅天。說迦樓羅使者成辦世間事法。

一心奉請大藥叉女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竹林。大藥叉女名歡喜者。說自心陀羅尼及愛子陀羅尼成就法。饒益有情。

一心奉請訶利帝母真言法(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藥叉女向佛說。真言保胎求男女等法。

一心奉請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志譯。   大梵天王說鬼神名。及說咒以護童子。佛亦為說一咒。

一心奉請囉嚩拏說救療小兒疾病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十二曜母鬼執魅小兒之相。及說祭祀咒法。

一心奉請千轉大明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帝釋在佛前說咒。

一心奉請佛說毗沙門天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給孤獨園。毗沙門天王。於初夜分來說神咒。衛護行人。佛囑比丘。受持。

一心奉請阿咤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與幻師咒緣起同。而說咒人及咒皆不同。

一心奉請寶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寶賢大夜叉王獻咒。安樂貧苦眾生。

一心奉請幻師颰陀神咒經(拜觀同上)  亦名玄師颰陀所說神咒經。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因救毒蛇咬。鬼神撓。賊所劫比丘。故說。

一心奉請佛說大愛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大愛海神對佛說咒。解脫大海危難。

一心奉請佛說陀羅尼集經。及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十一面神咒心經。千轉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咒經。六字神咒經。大聖大歡喜雙身毗那耶迦法(拜觀同上)  唐中天竺沙門阿地瞿多譯。   大神力陀羅尼經釋迦佛頂三昧陀羅尼品 一切佛部內有阿彌陀佛大思惟經 大輪金剛陀羅尼。誦三七遍。即當入一切壇。不成盜法 金剛杵功能法相品 般若波羅蜜多部 觀世音部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 千轉觀世音菩薩心印咒 觀世音毗俱知菩薩三昧品神咒品 馬頭觀世音菩薩法印咒品 諸大菩薩法會印咒品 金剛部 諸天部摩利支天經 功德天法 諸天等獻佛助成三昧法印咒品 諸佛大陀羅尼都會道場印咒品。   第二譯宇文周優波國沙門耶舍崛多等譯。此經名金剛大道場神咒。有十萬偈成部。出十一面觀世音一品。從集經第四捲來。   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同上。   第四唐大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從第五捲來。   第五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從第六捲來。與文殊根本經中咒同。   第六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從諸天下捲來。

一心奉請佛說大普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梁錄。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

一心奉請佛說消除一切災障寶髻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告阿難。帝釋與修羅戰敗。說咒與之。

一心奉請大寒林聖難拏陀羅尼經。及佛說檀持麻油述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羅睺羅於寒林中。多被擾惱。佛為說咒。第二譯夜被鬼神嬈。佛咒護之。

一心奉請佛說摩尼羅亶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灌頂神咒經第八卷別出。

一心奉請佛說穰麌梨童女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祇園。為苾芻說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羅尼。能治世間一切諸毒。

一心奉請佛說安宅神咒經(拜觀同上)  出後漢錄。   佛在祇園。為離車長者子說。

一心奉請佛說息除賊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佛在摩伽陀國。阿難怖賊。佛為說結毗尼。

一心奉請佛說辟除賊害經(拜觀同上)   附東晉錄。

一心奉請佛說咒時氣病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咒齒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咒目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咒小兒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向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辟除諸惡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能除毒蟲等難。

一心奉請咒三首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大輪金剛陀羅尼一 日光菩薩咒二 摩利支天咒三。

一心奉請大悲神咒(拜觀同上)  不出譯人名。   單咒無文。

一心奉請咒五首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能滅重罪千轉陀羅尼。六字咒。七俱胝咒。一切如來隨心咒。觀自在菩薩隨心咒。

一心奉請種種雜咒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妙法蓮華經六咒。旋塔滅罪陀羅尼。禮拜滅罪命終來迎咒。供養三寶咒。觀世音懺悔咒。金剛咒。蛇咒。坐禪安穩咒。咒腫咒。治惡鬼病金剛咒千轉陀羅尼。第一滅罪清淨咒。第二咒。第三咒。第四咒。七俱胝佛神咒。隨一切如來意神咒。六字陀羅尼咒。歸依三寶咒。

一心奉請最勝佛頂陀羅尼(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但有咒八十八句。

一心奉請大金剛妙高山樓閣陀羅尼(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但有咒。

一心奉請金剛摧碎陀羅尼(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慈賢譯。   但有咒。

一心奉請佛說無量壽大智陀羅尼(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但有咒。

一心奉請佛說宿命智陀羅尼(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但有咒。

一心奉請佛說妙吉祥菩薩陀羅尼(拜觀同上)  法賢譯。   前有偈贊。

一心奉請佛說慈氏菩薩陀羅尼(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但有咒。

一心奉請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重譯。

一心奉請陀羅尼經諸部要目(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明瑜伽本經有五部。及四曼拏羅四印四眼一。百二十護摩等事要目。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深妙秘密金剛界大三昧耶修習瑜伽儀 金剛界大曼拏羅毗盧遮那一切如來族秘密心地印真言羯磨部 三昧耶部 供養部。   即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第一分修習儀軌也。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從臥起時印咒。乃至觀五佛出生一切金剛菩薩。及入壇灌頂等法。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演頓證如來內功德秘要。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說十八會修行教法大意。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說禮佛菩薩名號。及懺悔發願文。

一心奉請一切秘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拜觀同上)   此於瑜伽大部中略出。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解釋一切秘密最上名義。

一心奉請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觀身成佛儀軌(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慈賢譯。   依經具明課誦法事。

一心奉請妙吉祥平等觀門大教王經略出護摩儀(拜觀同上)  慈賢譯。   一訕底。當作圓爐。訕底。此雲息災。二補瑟致。爐如半月。或作八角。補瑟致。此雲增益。三嚩舍。爐作四角。嚩舍。此雲敬愛。四阿尾左囉。爐作三角。阿尾左囉。此雲降伏。爐中燒一切物而作供養。各有咒印。名為護摩。護摩。此雲火祭也。

一心奉請金剛王菩薩秘密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三藏大廣智不空譯。   說毗盧遮那如來。三密修持大印等法。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三摩地法(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說禮佛五悔修供觀心等法。

一心奉請不空羂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灌頂光真言求成就法。能滅重罪。能生極樂。

一心奉請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於彼經第七卷中略出。有七咒印。

一心奉請大日經略攝念誦隨行法(拜觀同上)  一名五支略攝念誦要行法。大廣智不空譯。   有五咒印。

一心奉請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與一字奇特佛頂經後所附儀軌同。

一心奉請瑜伽翳迦訖沙囉烏瑟屍沙斫訖羅真言安怛陀那儀則一字頂輪王瑜伽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槩不出咒印。皆指本部及餘部。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拜觀同上)  唐師子國沙門釋智藏譯。   護摩儀軌一息災。二增益。三降伏。四鈎召。五敬愛。

一心奉請一字金輪王佛頂要略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內一字輪王根本咒。與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中根本咒同。

一心奉請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明結壇等法。及四成就法。

一心奉請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初有偈總攝行法。後一一別出。

一心奉請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共不空譯。   報身佛從第四禪。下須彌頂。一切如來請轉法輪。入忿怒三摩地。流出降三世金剛菩薩。苦治大自在天已。次入慈愍大三昧耶。說金剛壽命陀羅尼。令摩酰首羅復還得蘇。證得八地。並說持誦之法。

一心奉請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於持明藏略出。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大明成就分 觀智成就分 造[巾*(穴/登)]像分 作曼拏羅法分 護摩法分 持誦法分。

一心奉請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有咒。有觀門。

一心奉請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說般若一百八名。及陀羅尼。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第一明五菩薩現威德 第二建立曼荼羅軌儀 第三入道場軌儀 第四釋陀羅尼文字觀行法 第五明陀羅尼觀想布字輪。

一心奉請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先有歸命二十八品頌。次明欲成就此法者。須具四緣。一親真善知識。二聽聞正法經王。三如理作瑜伽觀。四隨法行修於奢摩他毗缽舍那。

一心奉請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先歸命禮普賢。乃至觀身如普賢等。

一心奉請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為令菩薩不受勤苦安樂相應。以妙方便速疾成就。故說。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法門(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同徧智譯。   摧三世有毒。令即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觀想曼拏羅淨諸惡趣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理觀事儀皆悉明備。

一心奉請蘇悉地羯羅供養法(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善無畏譯。   說護身灑身塗地除萎華三摩耶灌頂結髮獻水。乃至五淨等。各有真言手印三部或通或別之不同。

一心奉請不空羂素心咒王經及不空羂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第二唐北天竺婆羅門李無諂譯。   成就尊者說不空神咒功德分 成就受持供養神咒法分 成就親見聖觀自在菩薩法分 成就畫像幀法分 成就使者能辦事法分 成就驅策僮僕使者分 成就吉祥瓶法分 成就策使羅剎童子分 成就使死屍取伏藏分 成就入婇女室分 成就眼藥分 成就除鬼着病法分 成就入壇法分。有地壇國壇民壇不同 成就調伏諸龍得自在分 成就見不空羂索王法分 成就見如來法分。   第二譯十六品同。十七心印品。沙門慧日翻二十二印。

一心奉請瑜伽蓮華部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亦觀自在門。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及聖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導生極樂。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中唯白衣大白多羅及根本四咒。前數句與大悲咒同。

一心奉請大悲心陀羅尼修行念誦略儀(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有文無咒。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念誦法。及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先有偈及種種印咒。次誦如意輪根本心隨心三咒。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最後如意輪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印。與上二咒同。

一心奉請佛說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慈賢譯。   亦止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同上。後更有數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及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第二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初禮西方本尊。及至末後。常念本尊。無有間斷。

一心奉請聖觀自在菩薩心真言瑜伽觀行儀軌(拜觀同上)  出大毗盧遮那成道經。大廣智不空譯。   先觀成本尊聖觀自在菩薩身。修諸咒印。次觀行布字法。令己身與本尊身。如彼鏡像。不一不異。次思惟四字義等。

一心奉請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此依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所立行法。明印等法皆七言咒。

一心奉請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儀(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明修普賢三昧。成普賢身。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禮四佛。修慈悲喜舍等。顯普賢身智。

一心奉請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亦先歸命禮普賢。乃至觀身如普賢等。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品(拜觀同上)  亦名五字咒法。大廣智不空譯。   說五字咒功德。及壇法畫像法。

一心奉請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阿囉跛左曩。有梵字。有釋義。

一心奉請大聖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一字真言有二。三字真言有一。五字真言有五。六字真言有六 加持灌頂瓶真言 菩提莊嚴成就真言 大聖曼殊室利菩薩讚嘆 前後無文有梵字。

一心奉請五字陀羅尼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秘密法。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拜觀同上)  不出譯人名。   先明種種法。最後持五字陀羅尼。

一心奉請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持誦焰鬘德迦明王真言儀軌。共有十分。

一心奉請無能勝大明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先明能破邪法。能壞魔軍。救護饒益有情。息災消毒。

一心奉請無能勝大明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成就一切吉祥事業。消除眾罪。壽命延長。遠離眾病。

一心奉請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令薄福人修之。罪滅福生成大悲智。凡財聖寶。利益無量。

一心奉請大威怒烏芻澀摩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與經部大威力烏樞瑟摩名同。

一心奉請甘露軍茶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明印咒觀門。

一心奉請不動使者陀羅尼秘密法(拜觀同上)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菩提譯。   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滿種種願。及證無上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聖寶藏神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明求者得大富。饒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

一心奉請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及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展轉校量推相於菩提子。並說外道置死子於樹下得重生事 第二出天息災新譯文殊根本儀軌經中。

一心奉請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金總持等譯。   此與經部內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三摩地分相同。而最初歸命文殊及金剛手。似即觀彼經以成行法。故入儀軌中。

一心奉請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拜觀同上)  元土蕃沙門釋智慧譯。   前有文殊菩薩發菩提心願文。中明五智勇識真實名句。後有文殊一百八名贊。又文殊贊。哀請攝受偈發願偈六波羅蜜偈回向文咒。

一心奉請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拜觀同上)  元翰林學士安藏譯。   有二十二像。每像有七言頌四句。後有結偈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頂輪王一百八名贊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純偈贊無咒。

一心奉請讚揚聖德多羅菩薩一百八名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前後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極樂。

一心奉請七佛讚唄伽陀(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七佛及彌勒。並回向結贊。皆梵語。

一心奉請曼殊室利菩薩吉祥伽陀二種(拜觀同上)  二種皆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純梵語。

一心奉請佛說文殊師利一百八名梵贊(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先有偈。次梵贊十九節。

一心奉請聖金剛手菩薩一百八名梵贊(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共二十會純是梵語。

一心奉請佛說聖觀自在菩薩梵贊(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八贊皆梵語。

一心奉請聖多羅菩薩梵贊(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一心奉請犍椎梵贊(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一心奉請八大靈塔梵贊(拜觀同上)   西天戒日王制。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一心奉請三身梵贊(拜觀同上)  法賢譯。   此贊皆純梵語。

一心奉請受菩提心戒儀(拜觀同上)  普賢瑜伽金剛阿闍黎集。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先歸命。次供養次懺悔。次三歸。次受菩提心戒。共五法。有偈頌長行兩番明之。偈頌中五法各有咒。長行後列五佛名 以大菩提心受普賢金剛職。為秉密教者受持之本。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起教阿難陀緣由(拜觀同上)   無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軌(拜觀同上)   無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儀軌(拜觀同上)   無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   初分緣起品第一。佛住鷲峰。四眾菩薩俱於師子座上。佛自敷尼壇。結加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起定。觀十方。一切毛孔。出無數光。照大千界。乃及十方一切佛剎。遇斯光者。必得菩提。又演常光。出廣長舌。雜色光現寶蓮華。有化佛演般若。聞者必得菩提。復入師子遊戲等持。令此大千及十方剎。六種動。惡道離苦。生人天。同來佛會。佛現本色身。令此界有情。悉皆睹見。諸天散華成華台。量等大千。此土莊嚴猶如極樂。又從面目放光照十方土。令彼此有情。互得相見。十方諸剎大菩薩各奉佛命。寄千莖金色蓮華。佛受諸華。還散名土。華台諸佛。說大般若。必得菩提。此界猶如眾。蓮華世界普華如來淨土。   學觀品第二。佛告舍利子。菩薩欲於一切法等覺一切相。當學般若波羅蜜。謂以無所得而為力便。能滿六度。以要言之。世出世法。皆但有名。實不可得。菩薩於名所名。俱無所得。以不觀見。無執着故。如是智慧。勝聲聞智慧不可比。以能成勝事故。聲聞如螢。菩薩如日。從初發心乃至菩提。常與二乘。作真福田。已報諸施主恩。   相應品第三。謂與一切蘊處界乃至無上菩提空相應故。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亦不見若相應若不相應。善立有情於涅盤界。魔不得便。煩惱伏滅。佛菩薩護念。設有罪業。轉現輕受。不見諸法與空相應。不見空與諸法相應。畢竟不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六度任運現前。無有間斷也。   轉生品第四。舍利弗問。般若菩薩。沒何處生此。沒此生何處。佛答之。比丘新淨衣獻佛。發無上心。佛為授記。有無量有情。願生十方淨土。亦記之。   贊勝德品第五。舍利目連迦葉善現等。同贊菩薩般若。佛印成之。   現舌相品第六。佛現廣長舌放光照諸剎。菩薩諸天雲集供養。化成台蓋。徧覆佛土。遂有悟無生忍授記成佛者。   教誡教授品第七。菩薩但有名。般若但有名。如是假名不生滅。不在內外中間。菩薩於一切法。名假法假教授假。應正修學。菩薩於一切法。住無分別能修六度。乃至三智。善達實相。複次於名假施設。法假施設。如實覺。不着色乃至不着方便善巧。以一切法無所有。能着所着着處着時不可得故。佛問即色等是菩薩否。離色等是菩薩否。善現答之。諸法不見法界。法界不見諸法。諸法不見諸法法界不見法界。非離有為施設無為。非離無為施設有為。心不驚不恐不怖。亦不沈沒。亦不憂悔。   勸學品第八。舍利弗問頂墮。答言。無方便善巧。住三解脫而起想着。是為順道法愛。如宿食為患。善現又言。菩薩若學般若。則為遍學三乘。亦於三乘法皆得善巧。   無住品第九。菩薩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是名無所攝受三摩地。   般若行相品第十。何者是般若自性。乃至自性相亦離相自性。相自性亦離自性相。菩薩應如是學便近一切相智得身語意清淨。得相清淨。不墮胎生。不生惡趣。乃至菩提。常不離佛。若於色住想勝解。便於色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及當來苦。   譬喻品第十一。善友之相。雖說一切法不可得。而勸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回向二乘。唯令證得一切智智。   菩薩品第十二。菩提不生。薩埵非有。故無句義。是菩薩句義。如空中鳥跡句義。幻事等句義。   摩訶薩品第十三。於大有情眾而為上首。   大乘鎧品第十四。不擐功德鎧。是為擐大乘鎧。以一切法自相空故。   辯大乘品第十五   贊大乘品第十六。菩薩住此三世平等相中。精勤修學一切智智。無取着故。速得圓滿。   隨順品第十七。若大乘。若般若。其性無二。無分別故。   無所得品第十八   觀行品第十九。色等皆入不二無妄法數。   無生品第二十。非於無生法中。見有六趣受生差別。非於無生法中。見有諸佛證無上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但隨世間言說施設。乃至於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   學道品第二十一。以有所得而為方便。着三輪而行施者。名為世間三輪清淨。以大悲為上首。所修施等。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於一切有情。同共回向無上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行施等。名出世間波羅蜜多。若菩薩聞說般若。心無疑惑。亦不迷悶。當知住如是住。不離大悲着意。以有情等非有故。作意亦非有。   天帝品第二十二。如來之心。於一切法都無所住。亦非不住。   諸天子品第二十三。有諸天子。竊作是念。諸藥叉等。言辭咒句。雖復隱密。而尚可知。尊者於此般若。雖以種種言詞顯示。而我等輩竟不能解。善現告言。我曾於此。不說一字。汝亦不聞。當何所解。   受教品第二十四。能信受人。終不以空不空分別色等。亦不以色等分別空不空。   散華品第二十五   學般若品第二十六。若菩薩於一切法不見若生若滅等而學般若。則能成辦一切智智。以無所學無所成辦為方便故。   求般若品第二十七 嘆眾德品第二十八   攝受品第二十九   較量功德品第三十。不以獲相好身。說名如來。但以一切智智。說名如來。一切智智及相好身並設利羅。皆以般若為根本故。是故書經福多。以一切善法。皆從般若而出生故。又十方有情。發心定趣無上菩提。而由遠離甚深般若方便善巧。多分退墮二乘地中。依因般若大咒王故。一切勝因勝果。出現世間。   隨喜回向品第三十一。若菩薩久修行六度。曾供養佛。宿植善根。久發大願為諸善友所攝受。善學諸法自相空義。能於所緣事。及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發起隨喜回向無上菩提。複次。不應為新學菩薩宣說般若。乃至一切法自相空義。以雖有少分信敬愛樂。而聞已尋皆忘失。驚疑恐懾。生毀謗故。   贊般若品第三十二。若菩薩起如是想。般若與一切法合。般若與一切法不合。是俱棄捨般若。遠離般若。   謗般若品第三十三   難信解品第三十四。此品共一百三卷。明一切法互攝互融。   贊清淨品第三十五   着不着相品第三十六。於此般若。取名取相。耽着般若。或恃此般若而生憍慢。不能證得實相般若 若人住如所說甚深般若。即為守護。一切求便欲害。終不能得。若欲守護。無異欲護虛空。   說般若相品第三十七。於六齋日。讀說般若。諸天來聽。獲勝功德 爾時諸天散華慶慰。唱言。今見第二轉妙法輪。佛告善現。如是法輪。非第一轉。非第二轉。   波羅蜜多品第三十八   難聞功德品第三十九   魔事品第四十   佛母品第四十一。由不緣色等故而生於識。是為不見色等故。   不思議等品第四十二   辦事品第四十三 眾喻品第四十四   真善友品第四十五 趣智品第四十六   真如品第四十七。諸天言。經作是說。色等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色等。若色等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無二無別。亦無窮盡。   菩薩住品第四十八   不退轉品第四十九。菩薩如是實知異生地。二乘地。菩薩地。佛地。於諸法真如無所分別。以無所得為方便。若無利義。終不發言。不觀視他好惡長短。平等憐愍而為說法 得無生忍。名不退轉。遠離二乘地。決定退舍。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巧方便品第五十。如然燈。為初焰能燋炷。為後焰能燋炷 晝時入三三摩地。若有增益。彼夢中入亦有增益。   願行品第五十一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授天女菩提記。   善學品第五十三。如堅翅鳥飛騰虛空。自在翱翔。久不墮地。雖依空戲。而不住空。亦不為空之所拘礙。   斷分別品第五十四 巧便學品第五十五   願喻品第五十六 堅等贊品第五十七   囑累品第五十八 無盡品第五十九   相引攝品第六十   多問不二品第六十一。若時菩薩不思惟色等。是時便能增長所種善根。便能圓滿波羅蜜多。便能證得一切智智。是菩薩。不見有法可於其中而起執着及安住故 般若是一切種白法根本。若退般若則為退失一切白法 甚深般若。隨所行處。余善皆從。隨所至處。余善皆至 般若如善御者。御余善法。行於正道。至一切智智 諸無生道。聲聞道。獨覺道。非菩薩道。自利利他道。一切智智道。不住生死及涅盤道。是菩薩道。甚深般若能為大事。示現道非道相令菩薩知。速證一切智智 善寂慧佛留化半劫。作諸佛事。應信諸法皆如變化 善現問。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薩為何事故。發菩提心。勤苦修行。佛言以一切法但有名相。假施設。名相性空。諸有情類。顛倒執着。生死不脫。是故菩薩發心行行。證得一切相智。以三乘法。度脫令出生死。入涅盤界。而諸名相無生無滅。亦無住異施設可得 一切智。共二乘。道相智。共菩薩。一切相智。是如來不共妙智 佛言。我依世俗。言說顯示。不依勝義。非勝義中。有語言路。   實說品第六十二。佛言。譬如良田種樹。是人雖復不見此樹根莖枝葉華果受者。而種樹已。溉灌守護。漸得生長。眾人受用。愈疾獲安。菩薩亦復如是。雖不見有有情佛果。而為有情求趣菩提修滿證入。令諸有情。受用佛樹。葉饒益者。脫惡趣苦。華饒益者。生人天中。果饒益者住三乘果。是諸有情。得成佛已。復用佛樹枝葉華果。饒益有情。雖作如是大饒益事。而都不見真實有情得涅盤者。唯見妄想眾苦寂滅。   巧便行品第六十三 遍學道品第六十四   三漸次品第六十五   無相無得品第六十六。何故無所得者皆無差別。佛言。不得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而行布施。乃至不得一切佛法。而得無上菩提。菩薩行是無所得般若。魔及眷屬。所不能壞。   無雜法義品第六十七   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譬如化佛。教所化眾。雖不分別破壞法相。而能如實安立有情。住所應住。雖於有情及法。俱無所得。而令有情。解脫妄想顛倒執着 依世俗諦安立。不依勝義。勝義諦中。不可說有因果差別。問。若依世俗安立因果。不依勝義者。愚夫異生。有三乘果。佛言。愚夫異生。不如實知世俗諦及勝義諦。無聖道。無修。焉有聖果。聖者如實知二諦。得有聖果差別。菩薩自於諸法無所執着。亦能教他於法無所執着。無執着故。於一切法皆得無礙。   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云何於一切法善達實相。如佛所變化者。不行於貪等。乃至不行於道果。於一切法皆無所行。是謂善達諸法實相。謂於法性都無分別 若一切法如夢幻等。所化有情住在何處拔濟令出。佛言。住在名相虛妄分別。拔濟令出。是客。是假 雖教安住無相界中。而不令其墮二邊執。謂此是相。此是無相以諸法中無少實事。是故以無相為方便。能圓滿般若等諸善法。亦令他滿。   不可動品第七十。善現言。若有情及施設皆不可得。為誰修般若。佛言。以實際為量。故修般若。安住有情於實際中。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住。終無改轉。尚無我等。況有色等。諸法諸趣。生死解脫。唯依世俗。假說為有。   嚴淨佛土品第七十二。十惡是粗重。五分不清淨。六蔽離三十七品等。小乘果證。起色等想。皆名粗重。遠離是已。自行施等。教他亦爾。持此善果。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所求。嚴淨佛土。   淨土方便品第七十三。如來聚正定聚。為利樂有情。由故思願受傍生身。不為傍生過失所染。又引發神通。由遍觀空方便善巧。若離神通。如鳥無翅。   無住自性品第七十四。有情不盡空理。造諸業。墮三塗。生人天。不動生上二界。無漏得二乘果。若自法性。自相皆空。或入菩薩地。或證佛菩提。   勝義瑜伽品第七十五。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即有為無為平等法性說名勝義。   無動法性品第七十六   常啼菩薩品第七十七。往昔精進。聞空中聲。東行。有佛現。為說五百踰繕那。有妙香城法涌菩薩。常啼遂行。賣身。帝釋化少婆羅門。買其髓血。將剖心。有長者女。宿善根力。止之。白父母。同往妙香城。見法涌。   法涌菩薩品第七十八。法涌說諸法實性皆不動。作種種喻。入定七日。長者女及常啼皆七日不坐臥。求水灑淨。魔隱其水。乃刺血用之。化作栴檀汁。七日。法湧出定說法。   結勸品第七十九。先向善現結勸。次囑阿難受持  以上共四百卷。為第一分。   第二分   緣起品第一 歡喜品第二。欲疾證一切智智。成就無量功德。當學般若。若學般若。天人歡喜 觀照品第三。入一切法自相空。不觀一切法若合若散。不作是念。我行般若。不行般若。亦行亦不行。非行非不行。不為布施。不為平等性。如是相應。則能安立無量有情於涅盤界。魔不得便。佛菩薩皆護念。諸天擁護。苦報轉輕。常不離佛 無等等品第四。舍利目連善現飲光滿慈。贊菩薩般若。佛印成之 舌根相品第五。佛現舌。量等大千。光照十剎。菩薩諸天來供。供具合成台。上有寶蓋。大眾悟無生。得佛記 善現品第六 入離生品第七。善現言。無方便善巧。而行六度住三脫門。退墮二乘地。是名頂墮 勝軍品第八。由勝解力。思察一切智。不以相非相為方便 行相品第九 幻喻品第十 譬喻品第十一 斷諸見品第十二 六度彼岸品第十三 乘大乘品第十四 無縛解品第十五 三摩地品第十六 念住地品第十七 修治地品第十八 出住品第十九 超勝品第二十 無所有品第二十一 隨順品第二十二 無邊際品第二十三 遠離品第二十四 帝釋品第二十五 信受品第二十六 散華品第二十七 授記品第二十八 攝受品第二十九 窣堵波品第三十。修般若者。能降自他貪等刀仗。是大明咒等。書經功德。勝於供設利羅 福生品第三十一 功德品第三十二 外道品第三十三 天來品第三十四 設利羅品第三十五 經文品第三十六 隨喜回向品第三十七 大師品第三十八地獄品第三十九。舍利子問。能信解者。從何處來。佛言。從十方法會來 清淨品第四十 無標幟品第四十一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 東北方品第四十三 魔事品第四十四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 佛母品第四十六 示相品第四十七 成辦品第四十八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海船破。不取所依則溺死。能取所依。則至彼岸 初業品第五十 調伏貪等品第五十一 真如品第五十二。六千菩薩。成阿羅漢。此由不攝受般若。遠離方便善巧。如大鳥無翅 不退轉品第五十三 轉不轉品第五十四 甚深義品第五十五。依此無增減無所有為方便。修行般若。由此為門。集諸功德。便證菩提。如焰燋炷。非初非後。不離初後 夢行品第五十六 願行品第五十七。佛告善現。菩薩修行施等。為諸有情。發大願行 殑伽天品第五十八。授天女記 習近品第五十九。觀色等空。不令心亂。不見法。不作證。未入定位。繫心於所緣。已入定時。不繫心於境。不退施等。不證漏盡。如壯士過曠野。堅翅度空 增上慢品第六十 同學品第六十一 同性品第六十二。內空等是菩薩同性。住此中學。名為同學 無分別品第六十三 堅非堅品第六十四 實語品第六十五。為苾芻授記。以般若付囑慶喜。現不動國。令大眾見。又現舌相。再囑慶喜 無盡品第六十六 相攝品第六十七。六度互相攝取 巧便品第六十八。般若如轉輪王。一切善法。隨行隨至 樹喻品第六十九 菩薩行品第七十 親近品第七十一 遍學品第七十二 漸次品第七十三 無相品第七十四。以不壞法界相故。得有初地乃至十地。得有異熟神通六度等法。由離諸相無漏心力。於無相無作法中。圓滿一切功德 無雜品第七十五 眾德相品第七十六 善達品第七十七 實際品第七十八 無闕品第七十九 道士品第八十。佛告善現。總一切法。皆菩薩道。不學一切法。定不能得一切智智。審一切法。皆畢竟空。不應執着。而於諸法。學無厭倦。觀諸有情。心行差別。如實了知。但是虛妄所執。方便善巧。教令遠離所執。修諸善行。然勿恃此而生憍逸 清自他三種粗重。能淨佛土 正定品第八十一 佛法品第八十二 無事品第八十三 實說品第八十四 空性品第八十五。若有情自知諸法本性空。則佛菩薩不現神通作希有事。一切世出世。有聲聞化。有獨覺化。有菩薩化。有如來化。有煩惱化。有諸業化。乃至非實有法。名為涅盤。是故可說涅盤非化。又一切法。先既非有。後亦非無。自性常空。不應驚怖  以上七十八卷。與初分品有開合。文略義同。但無常啼法涌二品。   第三分   緣起品第一 舍利子品第二 善現品第三 天帝品第四 窣堵波品第五 稱揚功德品第六 佛設利羅品第七 福聚品第八 隨喜回向品第九 地獄品第十 嘆淨品第十一 贊德品第十二 陀羅尼品第十三 魔事品第十四 現世間品第十五 不思議等品第十六 譬喻品第十七 善友品第十八 真如品第十九 不退相品第二十 空相品第二十一 殑伽天品第二十二 巧便品第二十三 學時品第二十四 見不動品第二十五 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 慧到彼岸品第二十七 妙相品第二十八 施等品第二十九 佛國品第三十 宣化品第三十一  共五十九卷。與第二分開合不同。亦無常啼法涌二品。   第四分   妙行品 帝釋品 供養窣堵波品 稱揚功德品 福門品 隨喜回向品 地獄品 清淨品 讚嘆品 總持品 魔事品 現世間品 不思議等品 譬喻品 天贊品 真如品 不退相品 空相品 深功德品 殑伽天品 覺魔事品 善友品 天主品 無雜無異品 迅速品 幻喻品 堅固品 散華品 隨願品  共十八卷。深功德品說夢覺義最明暢。隨順品與初二三分不同。   第五分   善現品 天帝品 窣堵波品 神咒品 設利羅品 經典品 回向品 地獄品 清淨品 不思議品 魔事品 真如品 甚深品 船等喻品 如來品 不退品 貪行品 姊妹品 夢行品 勝意樂品 修學品 根栽品 付囑品 見不動佛品 共十卷。   第六分   緣起品。佛住鷲峰。比丘菩薩天龍鬼神俱。面門出光。照無邊界。十方佛所菩薩來集 通達品。學一法通達一切法 顯相品。如地水火風等相。甚深般若亦復如是 法界品。佛告最勝。菩薩學深般若。有妙慧故。通達法界。即是不虛妄性。不變異性。諸法真如。但可智知。非言能說 念住品。菩薩行深般若。心正無亂。善修身受心法念住。說如來功德威神 法性品。無價珠。墮淤泥。不為所染。依此法性。修習善根具足方便大悲願力。不舍有情。遠離一切虛妄分別。心得清淨。深如大海。一一行中。具眾行故。生淨佛土。不為胎污 平等品 現相品 無所得品 證勸品 顯功德品 現化品 陀羅尼品 勸誡品 二行品 讚嘆品 付囑品。有十事。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廣說。諷誦。思惟。修習  共八卷。   第七曼殊室利分   佛在祇園。比丘菩薩俱。文殊見佛。與舍利子慈氏無緣慮女。共嘆聞說不沈沒驚怖者。已住不退轉。佛印之 初學不思議定。如初學射。久習成就。不復作意 又一相莊嚴三摩地。謂不動法界。念一如來。即為普觀三世諸佛  二卷。與寶積第四十六會相似。   第八那伽室利分   佛在祇園。妙吉祥入城。龍吉祥問答。無能勝贊之。龍吉祥入海喻定。善思菩薩變動大千。不能令出。後從定起。雨諸香華。向佛歸命。善現舍利俱入定。起定入城。善現化一女人。白世尊。妙吉祥曰。彼女所斷我見。即非我見。是故如來說名我見。世尊說頌。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於一切有為。應作如是觀  一卷。   第九能斷金剛分   與六譯金剛般若相同。   第十般若理趣分   佛在摩酰首羅天王宮。八百萬菩薩俱。現種種如來相。說種種理趣深妙法。最後依遍照如來之相。說三神咒。一一告金剛手。受持功德。   一卷。與密部實相般若相似。而咒不同。   第十一布施波羅蜜多分   佛在祇園。與比丘俱。勸舍利子。為諸菩薩說。有巧方便所行布施。隨喜回向所引善根。如月如日如吠瑠璃寶。常於有情。作大饒益。如真金。如日月。如商主。如善士。觀諸法若順若違。皆能助引一切智智。制菩薩。不應起二乘相應作意。持此善根。普施一切。令脫惡趣生死眾苦。佛言菩薩初心。勝於二乘後心。菩薩不退心力。於余神力最為無上  五卷。   第十二淨戒波羅蜜多分   佛在祇園。比丘俱。命鶖子說戒度。若住二乘作意。是名非所行處。是名菩薩犯戒。隨所修六度。皆用大悲為首。發起隨順回向一切智智相應之心。是名具戒菩薩  五卷。   第十三安忍波羅蜜多分   滿慈言。聲聞唯為捨棄自身煩惱。名為少分安忍。菩薩欲度無量有情。名為具分安忍。菩薩欲證菩提。應修其心。令與地水火風空等。修六度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是為行自行處。一切惡魔不能得便  一卷。   第十四精進波羅蜜多分   佛在祇園。比丘俱。滿慈問精進。佛言。初發心時。若身若心。先應為他作饒益事。如仆任主。不應自在。諸有所為。皆隨主欲。亦如馬寶。迴旋去住。遲速任人。又常勤修六度二十空等能為難事  一卷。   第十五靜慮波羅蜜多分   佛住鷲峰。比丘俱。鶖子問。何方便安住靜慮。佛言。漸次入四禪。發五通。降魔成覺。又雖觀入四禪四定。不味着。不雜染。現一切法不可得。而不舍一切智。鶖子言。生欲界。能圓滿一切智智。色無色界無此用 起二乘作意。名散亂。隨所集一切善根。回向趣求一切智智。為心定 又上二界身心鈍  二卷。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   佛在竹林白鷺池。比丘及一生所系菩薩俱。答善勇猛。甚深法要。非但耳聞。不放逸。精進修。如實了知。遠諸惡。自他俱利。方為果也 於正法起異解非聞法也。於法義起顛倒解非正修也。無順忍。不應信微少善根 於一切法。皆無所行。以一切法皆是顛倒之所等起。行無所行。為行般若 付囑五百上首菩薩及善勇猛。微笑放光。令大千有情。得相見。天龍鬼神。華香供養。讚嘆神力。無數菩薩。得無生忍。無邊有情。發無上心  八卷。

一心奉請放光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西晉于闐國沙門無羅叉共竺叔蘭譯。   九十品。與大般若第二分同。有常啼法上則不同。

一心奉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姚秦三藏沙門鳩摩羅什共僧睿譯。   共九十品。暢於放光。

一心奉請光贊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二十一品。同上經。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道行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三十品。與大般若四分同。而有常啼曇無竭二菩薩事。

一心奉請小品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共二十九品。與道行同。

一心奉請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共三十二品。暢於道行。

一心奉請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即佛母三十二品之攝頌。

一心奉請大明度無極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共三十品。略同道行。

一心奉請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曇摩蟬共竺法念譯。   十三品。同道行而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與大般若第六分同。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譯。   與大般若第七會同。又入寶積第四十六會。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亦與大般若第七會同。

一心奉請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拜觀同上)  一名決了諸法如幻三昧經。劉宋沙門釋翔公譯。   與大般若第八會同。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同名三譯。有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有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分作十二分。有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大般若第九會也。

一心奉請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亦同上經。

一心奉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同名二譯。有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亦同上經。有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即第九會抄出。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序品。佛在鷲峰。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靜妙三摩地。毛孔放光。召十方菩薩來集 觀如來品。說護佛果護十地行。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菩薩行品。 二諦品 護國品不思議品 奉持品金剛手說咒 囑累品。

一心奉請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告鶖子。般若相應行者。諸法如實了知。諸有所作。離一切相。即能圓滿六度。又當斷大種疑惑。

一心奉請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鷲峰。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經。於三乘法。聚集攝受。平等如一。

一心奉請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鷲峰。為帝釋說。般若義無邊。又說頌說咒。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文簡義顯。佛說也。

一心奉請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與上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與上同本。有序及流通。舍利問觀音。觀音說畢。佛出定印可。

一心奉請無量義經(拜觀同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譯。   德行品。大莊嚴菩薩贊佛 說法品有一法門。能令速成菩提。謂無量義從一法生。名為實相 十功德品 此法華之前茅也。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拜觀同上)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真法界。非一非三。華嚴既彰。法華斯顯。華嚴無始終。無一多。無彼此。法華者。從一現三。全開方便。從三入一。全泯方便。方便第七度。前佐六主。後引三伴。佛法之靈機。棄圓執而入尖叉。還成圓相。妙中之妙。以輔華嚴。即是華嚴也。序品。入定放光。彌勒問。文殊以往事知今 方便品。一之開三也。究竟之方便。三之合一也。方便之究竟。不用方便。佛不慈悲矣。不知方便。聖人無慧矣。隨順請發者方便之通。執我成退者方便之滯。退之而後進。退亦佳矣。大事因緣。全顯現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方便示究竟。悟方便入究竟也 譬喻品。一切諸經。多譬喻說。法華之喻。且以名其篇。火宅之喻三界。三車之喻解脫。白牛之喻佛機。大哉靈心。智慧能發。舍利之自知作佛。其小小也 信解品。一人唱則眾人和。空生旃延飲光采菽說窮子喻。親切而玲瓏。更與作字。名之為兒。一脈歸源之妙境也 藥草喻品。根教懸殊。各適機用 授記品。迦葉等四人當作佛 化城喻品。大通智勝十六王子故事。表出前相。分明引今日之機。圓復偏。偏復圓。比丘聽法於沙彌。梵王弗及乎童子。是則名為佛法現前也 五百弟子授記品。滿慈本相。大菩薩境。如來揭出。群從皆興。更有何人不解事者乎。自有神珠。將無忘卻 授學無學人記品。阿難弟也。羅睺子也。遠映提婆耶輸。早得佛記。如水中月。先呈楊柳樓台也 法師品。瓔珞銜飛。鏡燈步入。因此藥王。通八萬大士。去泥純水。終有其時 見寶塔品。心玲瓏。法玲瓏。人玲瓏。境玲瓏。何處飛來。本無去住。有誰凡聖。能印主賓。生耶死耶。一耶二耶。情量既空。光明自在。必謂用願力以徵信於十方。淺之乎測多寶也。三變淨土。移置人天。佛無虛言。君得無作實境會耶 提婆達多品。不以龍女名篇。順逆剛柔。都圓法界。男子記欲終。女子記之始。豈徒捷於天王如來。且不同於大智舍利。泠泠一遇。法會儼然。願與無量善女人。同斯勝相也 持品。中銜女記。不以名篇。愛道耶輸。不枉一生遭際。六千根器。頓入圓宗。謂經歷劫數而後成。將無見笑於龍王少女。然而殷勤開導。行有嬰兒。巨力承當。猶非全局。如來之語默超超矣 安樂行品。再三立制。第一制心。保法封畺。護佳子弟。一疑初泯。諸品圓成。妙妙中不妨規矩也。嗚呼。輪王一珠。能者得之 從地湧出品。下方虛空。恆沙大士。飛來擁護。迥出常情 如來壽量品。父少子老。理非顛倒。頓顯全身。齊彰本跡。前來伎倆。誑汝小兒。妙藥神醫。一靈方便耳 分別功德品。聞經不以耳。說經不以口。心領神悟。六根皆靈。不妨現出短長。仍自圓成一際 隨喜功德品。測量深深。必成淺悟。圓明淨體。寧受揩摩。映入一光。便非兩境矣。飛虎將軍得得來。雙旗拂露笑容開。一心環抱成知己。永作君王闕下才 法師功德品。千二八百。有說皆非。利鈍略陳。中涵妙用。六根不動。我豈有心。強作籌量。真金黃葉 常不輕菩薩品。一行圓成。萬緣退聽。不期而到。誰測其機。然大悲體同。慧命無二。無邊凡聖。早當信入者也 如來神力品。華開處處。月照人人。略繪一圖。如聆滿曲。至今猶在。從古如然。好自護持。莫孤良遇 囑累品。不獲已而交代排場也 藥王菩薩本事品。斷常兩見。深悞佛機。滅盡身燈。方開眾竅。然無生境界。所作皆從。絕不以常情測也 妙音菩薩品。勝劣遠近。何常之有。心平佛現。理極同然。法法現身。真機妙遇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無盡意說十四無畏。三十二應。以妙智力。救世間苦。一切音皆從。一切觀普入。神通一際。卓然成家 陀羅尼品。大士神天。咒力擁護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七波羅蜜。理通法界。事有精粗。一入全真。大醒昏夢。不妨用魔印以助顯佛機。豈有執佛心而能除魔事者哉。美女神通。三乘說法。二七與二。皆方便也。無量劫前善知識。至今猶誦法華經 普賢菩薩勸發品。本從法界流。還歸此法界。華嚴全境。一脈浺瀜。到處現身。名威德上。珠穿九曲。貢入明堂。寶鼎天衣。泠泠入位。豈徒於忉利兜率。受天女之迎。直可與毗盧善財。作無遮之會。永諧本願。不隔心期也。

一心奉請正法華經。及添品妙法蓮華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達摩笈多譯。   藥草品中。有迦葉問答。及生盲喻。五百受記中。有入海取寶喻。改法師品為藥王如來品。有寶蓋王及千子與善蓋太子法供養事。一切咒翻梵成華。囑累品在最後。   其隋譯全依什師譯。   但添藥草品後生盲一喻耳。陀羅尼品在二十一。囑累在後。提婆合入寶塔。止二十七品。

一心奉請薩曇芬陀利經。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拜觀同上)  芬陀利經即寶塔提婆二品別出。出西晉錄。   普門品。什師譯文。闍那笈多譯頌。頌既補入全經。此為重出。

一心奉請法華三昧經(拜觀同上)  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譯。   眾會欲問佛。佛放口光徧十方。即不現身相。眾入三昧觀之。不可得。羅閱王辨通。及女利行等來。佛從地湧出。坐蓮華上。遂與問答。諸女出家。王亦出家得記。

一心奉請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及不退轉法輪經。阿惟越致遮經(拜觀同上)  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共寶雲譯。第二北涼錄。安公梁土譯。三竺法護譯。   文殊舍利。到十方供佛。集諸菩薩到祇園。請轉不退輪。說四果聲聞支佛密義。令眾舍離諸想。諸羅漢作成就五逆。滿足五欲遠離正見等密語。眾驚疑。文殊釋之。佛現舌相。說聞經不退轉記。波旬入會。佛密語遣之。眾騰疑。佛解釋。次有三菩薩來。一自稱是如來。一稱是世尊。一稱是佛。眾又疑。佛又釋眾偈贊。阿難問功德。師子童女及比丘尼居士婦發心受持。舍離女身。

一心奉請大薩遮尼犍子受記經。及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第二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序品。佛住郁闍延城。嚴熾王園。於眾中現殊勝相 問疑品 一乘品。二種十二行。能發菩提。從布施至方便。各十二種妙行。又如來十二勝妙功德。淨佛國土。為利眾生。示十二濁。實唯一乘。分別說三 詣嚴熾王品。大薩遮往詣也 王論品。薩遮為嚴熾說聖王法小王法 請食品。王請薩遮 問罪過品。王問智人亦有罪否。薩遮次第舉諸人過。並王過及自過 如來無過功德品。薩遮為王。備演如來相好慈悲念處。三不護。一切種智。十自在。三十七品。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及常無盡法身 詣如來品。兩來見佛 說法品。舍利弗與薩遮論見佛聞法事。佛發其跡 授記品 信功德品。   宋譯缺王論。如來功德亦略。

一心奉請金剛三昧經(拜觀同上)  出北涼錄。   序品。佛在靈山。說一味真實法。即入金剛三昧。阿伽陀比丘偈贊 無相法品。佛起定。更說一味法。解脫菩薩請為末世眾生。宣說入一味法 無生行品。心王問無生忍義 本覺利品。無住問轉入庵摩羅義 入實際品。大力菩薩問答 真性空品。舍利弗問答 如來藏品。梵行長者問答 總持品。地藏問答。囑阿難受持。

一心奉請大法鼓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海眾雲集。說有非有法門。波斯匿王擊鼓吹貝而來。佛言。我今當說大法鼓經。命迦葉問眾。堪聞與否。有百千萬億阿僧祇聲聞緣覺初業菩薩皆從座去。餘一切住。乃贊迦葉。令少問之。謂常樂我淨。不般涅盤。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無有三乘。實唯一乘。一切空經是有餘說。唯有此經是無上說。亦說化城窮子等喻。命末世中護持。至正法餘八十年。唯一切世間樂見童子能持。

一心奉請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拜觀同上)  一名觀普賢觀經。一名出深功德經。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阿難迦葉彌勒。同問如來滅後。修行大乘法要。佛為說普賢觀門。及懺悔六根罪法。

一心奉請大般涅盤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壽命品 佛在拘屍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臨涅盤時。大聲普告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為最後問。面門光照十方。一切比丘比丘尼。菩薩。優婆塞優婆夷。梨車男女。大臣長者。諸王眷屬夫人。天女。龍王。鬼神王。金翅鳥王。乾闥婆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阿修羅王。陀那婆王。羅剎王。樹林神王。持咒王。貪色鬼魅。天諸采女。地諸鬼王。諸天子。四方風神。主雲雨神。大香象王。師子獸王。飛鳥王。水中牛王。諸神仙王。蜂王。山神。海神。河神。皆集會。樹白如鶴。四天王。三十三天。第六天王。大梵天王。阿修羅王。所設供養。倍倍勝前。佛皆不受。魔王獻供及護法咒。佛受咒不受供。大自在天供。十方佛遣無邊身菩薩獻香飯。大地震動。毒蛇惡業。一切來集。唯除迦葉阿難。及阿闍世。佛面放光。覆大眾。還從口入。純陀與同類十五人俱。願設最後供養。佛即許之。為說二施果報無別。一者受已得菩提。二者受已入涅盤。純陀答文殊。不應以如來法同於諸行。眾會哀請。佛令問疑。示秘密之藏。猶如字。斥無常苦無我三修。無實義。為說勝三修法。又我無上正法。付摩訶迦葉。為汝等大依止。佛意蓋以或說無我。或說有我。如醫禁乳。如醫用乳。勸止雖殊。其妙一也。佛答迦葉菩薩。因菩提得壽命長。佛視眾生同於子想。愛念成就。諸毀禁者。囑令苦治。無有噁心。如來長壽最為第一。如彼醍醐。賊不能得。法性無滅。三歸無異一歸。   金剛身品 如來身常住不壞。由於往昔護法因緣。名字功德品。釋大涅盤義。   如來性品 有四義。一自正。二正他。三能隨問答。四善解因緣義。迦葉菩薩言。世尊唯有密語。無有密藏。咸令眾生。悉得知見。佛說一百句解脫。又說四種人為世間依。又明佛說經律與魔說不同之相。又言知常住者知四聖諦。又言四顛倒相。又說貧女金藏喻。塗乳洗乳喻。力士額珠喻。雪山藥味喻。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消則如露。不消為毒也。大乘無有三歸分別之相。又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又說金鎞抉膜示二三指之喻。又廣說十住菩薩見性少分之喻。十住即十地也。又說王庫刀喻。又說十四音名為字母。次明半字滿字之教。又說二鳥雙游喻。又舉月無半滿出沒喻。及日出三時長短之喻。又說此經利益一切。唯不能益一闡提。次說先婆陀一名四實之喻。以喻如來密語難解。又明自知有佛性者名丈夫相。又為文殊釋本無今有偈。   一切大眾所問品 佛面放光。照純陀身。受其供。化佛及僧。受大眾供。說一切契經有餘無餘之義。為欲調伏諸眾生故。現身有疾。右脅而臥。   現病品 迦葉菩薩勸佛起。光照一切。即說秘密教。又說五人有病行處。謂四果辟支非如來也。   聖行品 有五行。一聖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嬰兒行。五病行。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涅盤經。次明聖行。護戒如護浮囊。不借魔王全分半分四分之一手許乃至一絲。又言得四念處。住堪忍地。觀四聖諦。乃至住無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壞二十五有。次答住無垢藏王從牛出乳喻。及往昔捨身求半偈事。   梵行品 為迦葉菩薩說。住七善法。得具梵行。知法。知義。知時。知足。知自。知眾。知尊卑。復有梵行。謂慈悲喜舍。因說如來慈善根力。令諸眾生見種種靈應。而如來未曾動。又重釋本有今無義。又釋一切世間不知見覺。菩薩獨能知見覺義。又明六念法門。又敘阿闍世王見佛之事。申言天行如雜華說。   嬰兒行品 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佛告德王。修行大涅盤經。有十事功德。四果辟支菩薩聞是語者。悉得入涅盤。若不信者輪迴生死。   師子吼品 師子吼菩薩問。以何故名佛性。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何故不見。十住何以不了了見。如來何以了了見。佛言。具觀十二因緣智。有四種。下者得聲聞。中者得緣覺。上者得十住。上上者得如來菩提。是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即第一義空。名為中道。名為佛。名為涅盤。又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菩提。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又不可以有退心故。言無佛性。若有修集三十二相業因緣者。名不退菩薩。次明真修戒定慧相。次答拘屍那城入涅盤之因。次答何等比丘莊嚴雙樹之問。次言涅盤無五塵及生住壞男女之十相。故名無相。時時修習定慧舍相。能斷十相。次答成就十法。能見涅盤無相。一信具足。二戒具足。三親善知識。四樂寂靜。五精進。六念具足。七軟語。八護法。九供給同學。十具智慧。次明能修身戒心慧。名為智者。能令重業輕受。不然則輕業重受。次說恆河七種人喻。眾盲觸象喻。次明菩薩當以苦行自試其心。次明大海有八不可思議。大涅盤經。亦復如是。次答如來示同胎生之故。   迦葉菩薩品 問善星比丘事。佛為答之。問未喻種種異說事。佛具釋之。又明諍訟。是佛境界。非諸二乘所知。若能於是生疑心者。猶能摧壞無量煩惱。若於是中生決定者名為執着。又明斷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亦非天中。及三惡道。次明佛性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次明十二部經。或隨自意說。或隨他意說。或隨自他意說。次說恆河七眾生喻。次說佛性常故。非三世攝。虛空無故。非三世攝。修無常十想者。能得涅盤。   憍陳如品 佛告陳如。色無常。滅是色。得常住解脫色。受想行識亦爾。苦空無我不淨亦爾。若離佛法。無有沙門及婆羅門。亦無沙門婆羅門法。爾時外道聞已瞋恨。共往阿闍世所。求與瞿曇論議。王與外道。同來佛所。先答一人。度令出家證果。從舍提首那婆羅門起。次婆私咤梵志。先尼梵志。迦葉梵志。富那梵志。清淨梵志。犢子梵志。納衣梵志。末答宏廣婆羅門。皆證果。乃命文殊。以咒破魔。攝阿難至。命往須跋提梵志所。勸之來見。問實相義。亦證四果。

一心奉請南本大般涅盤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觀同謝靈運再治。   序品。純陀品。哀嘆品。長壽品。金剛身品。名字功德品。四相品。四依品。邪正品。四諦品。四倒品。如來性起品。文字品。鳥喻品。月喻品。菩薩品。一切大眾所問品。現病品。聖行品。梵行品。嬰兒行品。光明遍照高貴德王品。師子吼品。迦葉品。憍陳如品。

一心奉請大般泥洹經(拜觀同上)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共覺賢譯。   共十八品。至如來現病而止。

一心奉請大般涅盤經後分(拜觀同上)  唐南海沙門若那跋陀羅與會寧等譯。   憍陳如品之末。須跋提焚屍現神變 遺教品。佛囑阿難大眾。護持大涅盤法。阿尼樓豆令阿難問事。佛以十二因緣正觀。教示車匿。屍波羅戒是汝大師。依四念處嚴心而住。一切經首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又答深心供舍利如芥子許。與現在供佛無異。又答茶毗方法。當依輪王。又答茶毗處起塔處。並辟支四果輪王塔式。許帝釋一牙舍利。卻衣顯示金身。放光三告。二十四反上升虛空。殷勤勸諭 應盡還源品。世尊超入諸禪定。三返為眾說法。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遂般涅盤。八樹變白。十方大暗。大梵帝釋尼豆阿難偈嘆 機感茶毗品。金棺自舉。繞拘屍城。待迦葉來。棺開身顯。灌洗纏已。棺門即閉。復現雙足。心胸火涌。七日乃燼 聖軀廓潤品。七國興兵圍拘屍城。煙婆羅門。唱分八分。各各起塔。

一心奉請佛說方等般泥洹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哀泣品。阿難述夢。那律偈嘆。大眾哀泣 四童子現生品。東方善思義菩薩。示生作阿闍世王子。南方喜信淨。師子長者子。西方空無。須福長者子。北方神通華。師子王兵臣子。生即加趺說偈。導一切眾見佛 四童子品。佛為阿難宣頌四童子德 囑累品。四菩薩說偈慰阿難。佛以阿難羅雲囑十萬比丘。又囑北方五百佛 度地獄品。佛身放無數光。光中化佛說法。又放光度三類地獄。一令生忉利證初果。二令生兜率證三果。三令生梵世入泥洹 現諸佛品。佛放光照十方同名諸佛。同入泥洹者。不可勝數。令此會皆得見。亦聞所說經 佛國淨品。現此界清淨莊嚴。不異安樂等剎 天菩薩品。諸天來會。阿那律說偈哀嘆。十方菩薩同來。興大供養 如來化說法品。阿難贊佛。佛先入三昧。現無量化佛說法。後復說佛種種三昧神用。

一心奉請四童子三昧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與上經同。但至第六品而止。

一心奉請大悲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闍共法智譯。   梵天品。命阿難敷床。右脅而臥。光掩大千。致大梵王問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囑付之 商主品。魔子商主。請佛住世。佛為授辟支記 帝釋品。佛教帝釋加被之法。並化修羅使離斗諍 羅睺羅品。羅睺不忍見佛涅盤。往至東方難勝佛處。佛慰諭之。復往上方商主佛處。佛更慰諭。令還此土。釋迦為說見實諦品。大眾獲三乘益 迦葉品。阿難悲泣。佛以迦葉能宏傳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明佛滅後有多宏法人。一毗提奢比丘。二提知迦比丘。三優波鞠多。四阿輸波鞠多。五郁多羅。六設陀沙荼上座。七毗頭羅。及刪闍耶二人。八大精進。九末田提。十迦葉。十一闍知迦長者。十二法增優波塞。十三祈婆迦比丘。十四大施國王 舍利品。極明供養舍利。乃至散一華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盤大果 禮拜品第八。摩竭大魚。聞商人稱南無佛聲。命終生人道中。出家證四果。何況種深善根 善根品。先說寄水喻。明於佛所種善根。絕不失減 布施福德品。施佛福田。設求不涅盤。亦決定涅盤。因現五華供然燈佛之妙報 植善根品。明佛從然燈佛後供養諸佛事 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佛親執阿難手。囑令流通正法寶藏 問教品。預示結集法。並囑莫放逸。

一心奉請大乘方廣總持經。及佛說濟諸方等學經(拜觀同上)  隨北天竺沙門毗尼多流支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將涅盤。入如法三昧。令大千界普徧莊嚴。大眾雲集。佛出舌相。徧覆大千。勅彌勒問法決疑。淨居天請說大乘總持法。佛告彌勒。一切法皆是佛說。不應橫生分別去取。執小廢大。執大廢小。若謗法者罪則無量。因述釋迦彌陀往因。致有佛國淨穢之別。又菩薩宜修六度。不可但言般若。又菩薩不得謗他菩薩。其罪極重。

一心奉請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及等集眾德三昧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涅盤三月前。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請問護菩薩法。佛為說三昧名。時有淨威力士懷慢而來。佛以父母生力示之。發菩提心。那羅延重請三昧之義。佛以無上心答之。次明修此三昧。應成布施持戒多聞三種莊嚴。次明成就種種四法。能證無生。次為力士授菩提記。諸大菩薩各說菩薩所行法門。

一心奉請摩訶摩耶經(拜觀同上)  一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蕭齊沙門釋曇景譯。   佛於忉利天。放光現化。並勅文殊請母相見。令證初果。為說神咒。後從天下。漸次化度。受魔王請乃入涅盤。摩耶來赴棺所。棺開現千化佛。

一心奉請大方等大雲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犍度第一。大眾出定。赴靈山。大雲密藏菩薩。雲興諸問。如來讚許。為說大雲經。總持大海。三昧大海。如來法師。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變。不可思議。常樂我淨。經中有四百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推及無量。又說神咒。令降甘雨。震動世界。致諸妙供 三昧犍度第二 陀羅尼犍度第三 密語犍度第四 轉生有藏犍度第五 得轉生死犍度第六 智狂入揵度第七 解度轉福德藏法門犍度第八 解脫有德轉藏犍度第九 轉功德行犍度第十 大雲虛空生犍度第十一 電光轉犍度第十二 電轉犍度第十三 神通犍度第十四 寶泡犍度第十五 金剛智犍度第十六 無盡犍度第十七 正行犍度第十八 師子吼犍度第十九 師子吼神通犍度第二十 善方便犍度第二十一 神通犍度第二十二 金翅鳥犍度第二十三 大舍犍度第二十四 無畏犍度第二十五 入行犍度第二十六 至心犍度第二十七 勇力犍度第二十八 善犍度第二十九 神通犍度第三十 智犍度第三十一 智寶藏犍度第三十二 施犍度第三十三 福田犍度第三十四 正法犍度第三十五 此以土。即是初品法門別相。每一犍度各有一天女天子等。供養偈贊 如來涅盤犍度第三十六。健行天子問法。無盡意天子答之。大雲密藏請說四百三昧義。佛讚許之。先許祈雨神咒。次釋甚深淨水大海三昧等名義。及其勝用。次有善德婆羅門疑問提婆達及六群事。大雲密藏答之。善德求舍利。一切眾生樂見童子答之。善德開解。淨光天女問此二人來處。佛說往因。並授記 增長犍度第三十七。南方諸天子來問經名。佛答。一大雲。二大般涅盤。二無想。並記末法中事。乃至安樂世界無量壽佛。遣無邊光菩薩來會。佛授淨光大菩提記 分分皆有大雲初分四字。知文來未盡也。

一心奉請菩薩處胎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天宮品。二月八日夜半。佛臥金棺。以神足力。示處母胎宮殿。集十方菩薩。為文殊說法 游步品。與彌勒及分別身觀菩薩說法 聖諦品。為大眾說十住四禪 佛樹品。化現寶樹。說希有法 三世等品。答喜見問彌勒問 想無想品。為彌勒說。答迦葉問。有盲人摸象喻 住不住品。答無住問 八種身品。說八方佛剎事。並說西方有懈慢世界。執心不牢固者生之 全身舍利品。說諸佛舍利在下方者 常無常品。答觀見無常菩薩問 隨喜品。答東方頂王問 五道尋識品。現無量骨瑣令彌勒敲。至佛舍利。則不能尋究其識 諸佛行齊無差別品。變一切菩薩。盡作佛身。同音說法。度無量眾。答無盡意問。說往古諸天發心即成正覺事 行定不定品。答常笑菩薩問。令眾不願樂在家俗業 入六道眾生品。答自在菩薩問。令眾生知六道苦 轉法輪品。放光感上方東南方菩薩來。請有盡無盡法 五神通品。答妙勝菩薩問。令眾生舍俗五通。得六通慧 識住品。答普光菩薩問。明識與身非有先後 善權品。答舉手菩薩問。明菩薩權變適化 無明品。答智清淨菩薩問黑業黑報。白業白報。又明補處生卑賤家化度父母事 苦行品。明六年苦行無益。思惟正道乃得佛 四道和合品。答遍光菩薩問。明不二入 意品。答根蓮華菩薩問。明意在去來今。去來今無意 定意品。答持空菩薩問。明四不思議 光影品。佛現光影。令在會者皆同色。答賢光菩薩問。明佛光神德 破邪見品。說光明佛時授記事 文殊身變化品。顯發文殊過去。舍利現在。他方作佛 八賢聖齋品。答智積問。過去化生龍受八戒齋。化金翅鳥王。亦受八齋 五樂品。明往古帝釋憶佛功德。降阿修羅 緊陀羅品。信解脫菩薩過去本事 地神品。答善業菩薩問。明六大以識為王 人品。答法印菩薩問。明人種法 行品。答造行菩薩問。明如來不免九惱 法住品。囑彌勒傳布此經 複本形品。世尊還在金棺。寂然無聲。迦葉來述偈哀嘆 起塔品。分舍利各起塔供養 出經品。大迦葉與優波離阿難五百羅漢。併集他方羅漢。八億四千眾。同結法藏。一胎化藏。二中陰藏。三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薩藏。六雜藏。七金剛藏。八佛藏。

一心奉請中陰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如來五宏誓入中陰教化品。佛示涅盤。碎身舍利。入火焰三昧。離舍利七仞。坐寶蓮華。令大眾見。放光普照。集一切中陰。與彌勒論中陰法。次舍釋迦牟尼名。轉名妙覺如來。放舌相光。集十方菩薩而為說法 妙覺如來將諸菩薩入中陰教化品 妙覺如來入中陰分身品 賢護菩薩問事品 道樹品 神足品 破愛網品 三生平等品 無生滅品 空無形教品。如來舍中陰身入虛空藏三昧。但以聲教。不睹其形 有色無色品 歡喜品 佛見所度已畢。將游他方。歡喜說偈。

一心奉請佛說蓮華面經(拜觀同上)  隋烏萇國沙門祁連提黎耶舍譯。   佛將入涅盤。令阿難諦觀金身。為說舍利弗所作佛事。又為現將來壞法惡事。令生厭離。次至菩提樹下。諸天哀嘆。佛為懸記蓮華面破佛缽。及破缽所作佛事。   以上華嚴及方等顯密般若法華涅盤共六類為一起。皆名大乘經。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下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二

  大乘經畢。次及小乘。阿含部也。亦名阿笈多。無比法之稱。本該大小。然小獨專其稱。阿含有四。人天因果為增壹。破邪見為長。明深義為中。明禪法為雜。

一心奉請增壹阿含經(拜觀同上)  符秦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譯。   序品第一。先偈贊。次彌勒告賢劫次士。及諸天。共流布法。阿難以囑優多羅。迦葉問。何以獨囑增壹。何以獨囑優多羅。答曰。增壹即是一切法。優多羅曾受持七佛法故 十念品第二。念佛法僧施戒天。又念休息。念安般。念身非常。念死 廣演品第三。廣說十念法門 弟子品第四。佛說百比丘各有第一法 比丘尼品第五。說五十尼功德 清信士品第六。說四十優婆塞功德 清信女品第七。說三十優婆斯功德 阿須倫品第八。說阿須倫欲犯日而不能。喻波旬不能得如法比丘六根之便。次說如來一人出世。饒益多人。令人入道。有智慧光。消滅無明。現助道法。如來若沒。人民失蔭。若復出世。人民光澤。三惡減少。無能及者 一子品第九。說一子一女喻。誡比丘善念專心。求於果證。次說不見一法捷於心者。次說不見一法炫惑於人。如女色者。次說亂想過失。不淨想力用 護心品第十。謂無放逸修善法。及說施主果報。亦勸比丘修福修信。   不還品第十一。說滅一法。成阿那含。謂欲也恚也痴也慳也。次說心難降伏則受苦。心易降伏則受樂。次說財利為害最重。提婆達因利養入泥犁 一入道品第十二。說一入道。能證泥洹。謂滅五蓋。思惟四意止。次勸修慈三業。說佛為世尊。說瞻病功德。阿練若頭陀功德。贊迦葉年老不舍頭陀行。能令佛法久住於世。成就三乘道果。次說提婆達因利養障無上道。次明提婆達愚人。不知善惡報故。作是說。何處有惡。惡從誰生。誰作此惡而受其報。次更二番訶利養過 利養品第十三。說修羅陀因利養退道。佛滅味欲而證道。摩利夫人說愛別離苦。以悟王心。佛及舍利弗。為長者說身心有患無患法。佛為婆羅閔說二十一結。必墮惡趣。一瞋。二害。三眠。四調。五疑。六怒。七忌。八惱。九嫉。十憎。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幻。十四奸。十五偽。十六諍。十七憍。十八慢。十九妒。二十增上慢。二十一貪。息此二十一結。修慈悲喜護。便證三明。佛以偈答帝釋。釋問須菩提病 五戒品第十四。說殺等墮三塗。不殺等人天得道 有無品第十五。初說有無二見過患。外別二施二業二恩。智愚二像貌。思惟二法。禮如來。禮法塔寺二因緣起正見。謂受彼教誨。內思止觀 火滅品第十六。難陀成道。魔擾之而不動。為波斯匿王說法。佛為比丘說二涅盤。烏豬二喻。驢牛二喻。善不善二行。邪正二法。法忍思惟二力。阿那律為梵志說法。佛記羅雲漸當得道 安般品第十七。佛為羅雲說安般法。令證果位。說如來輪王出世甚難。支佛羅漢亦難。二法甚為煩惱。邪見一切不可貴。正見一切可貴。欲無厭足。如頂生王。善惡知識如黑白月。貢高為惡知識。不貢高為善知識。周利盤特伽與舍利弗。化世典婆羅門。提婆達勸太子弒父。佛為比丘說。當舍非法。行正法 慚愧品第十八。贊慚愧二法。分別二無厭足。當習法施。勿習食施。令迦葉受梵志婦食。俾其夫婦證果。降伏醉象。令大眾獲益。執難陀見天堂地獄。而令證果。為大愛道說禮佛法。說二人謗法。謂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二人獲福。謂稱舉應稱舉者。不稱不應稱者 勸請品第十九。佛初成道。梵王請轉法輪。為五比丘說舍苦樂二事。行八正中道。為天帝說斷欲法。目連重往驗之。佛說二人無恐怖。師王羅漢。二法無智慧。不問不精進。二法常貧賤。阻施及不施。二法生貧家。不孝不事勝。佛涅盤後須深女問大拘絺羅。優蹋藍弗等二人。何時盡苦際。迦遮延為婆羅門說老地壯地法。佛說二人難得。一說法。二聞法奉行。為諸童子說應念返復。不忘小恩 善知識品第二十。嘆善知識。訶惡知識。受其懺悔而證果。為曇摩留支。說錠光佛時事。為比丘說師子似羊法。訶懈怠勸修止觀。恭敬精進。無信慳貪。難與說法。供養父母及補處菩薩。得大報。教朱利盤特誦埽帚。悟除垢義。教比丘除愛。則離愛怨二苦。   三寶品第二十一。明三歸之德。及三福業。一施。二平等。四無量心。三思惟七覺支。次明三緣受胎。應方便求斷。次明欲起慈心。應緣三寶。次因瞿波離謗二尊者墮大地獄。勸修三善行。次明三法盡漏。謂根寂靜。節飲食。恆經行。次明風痰冷三患。酥蜜油良藥。貪瞋痴三患。不淨慈心因緣為良藥。次明三惡應舍。三善應修。次明欲色痛。各有味有過有舍離法。次明應於三不勞要。求成勞要。謂身命財 三供養品第二十二。如來羅漢輪王。應供養。以四念處滅三痛。愚智各以三業成三相三法。戒定慧不可覺支。覺則成道。三法可愛不可保。謂少無病長壽。三事速入惡趣。謂貪慾睡眠掉戲。三法無厭足。謂貪慾飲酒睡眠 地主品第二十三。佛為波斯匿王說。作福無厭。猶如昔王。帝釋試婆拘盧能說法。佛以琴喻。化二十障耳比丘。佛為波斯匿。王說婆提長者因緣。勸行廣施。佛為阿難說戒聞思三妙香。佛因提婆達。說比丘不着利養。能獲戒定慧。說三不善根墮三惡。三善根生人天。三聚謂邪正不定。分別三惡觀三善觀果報 高幢品第二十四。念三寶得無畏。猶諸天念三幢勝修羅。為毗沙鬼說法。救那優羅小兒。為釋種說法。王勝於輪王為比丘說無常。為五比丘說法乃至度三迦葉。度釋種。為比丘說三齋日。天王使者太子及自身。觀察世間。應受八齋法。為比丘說。三事現在前。獲福無量。一信二財三梵行。為斗諍比丘說長壽王事。為大將贊阿那律等三人。為比丘說三結使過患。一身邪。二戒盜。三疑。為比丘說三三昧 四諦品第二十五。說知四諦者出苦。不知者墮五道中。說四饒益法。一親近善知識。二聞法。三知法。四法法相明。說如來出世。便成四未曾有法。說擔。持擔。擔因果。舍擔。說四生應舍離。舍利弗說四人。謂有結無結。各論知與不知。佛說生熟四果。似四種人。說鳥聲形四料簡。說雲雷雨四料簡。皆喻比丘 四喻斷品第二十六。說無放逸修行。四意斷。如地如輪王。如月。如婆斯華。為匿王說先暗後明等四人。為比丘說。老。病。死。愛別離。四不可喜。應覺四法。謂戒定慧解脫。為匿王說老病苦無常。猶四山來合。說諸行無常苦無我。涅盤休息。舍利弗為眾說四辯。佛為舍利弗說四不可思議事。謂世界眾生龍及佛土。因舍利目連滅度。佛為阿難說四人應起塔。論輪王聲聞辟支如來。說婆迦梨比丘得四諦。魔欲覓其生處不可得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佛勅人親近舍利弗目連。聞其廣演四諦義。佛說外道不能分別四受。謂欲受戒受見受我受。佛為長者說至心布施。及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轉勝。佛為比丘說日出喻。為彌勒說四法具足六度。為比丘說四無畏。說四眾博古通今多聞為第一。說四金翅鳥食四龍。而不能食事佛者。以如來行四等心故。說惠施有四功德不可思量。謂知時。自手。淨潔。極妙。說四人可敬。謂持信奉法身證見道 聲聞品第二十八。目連迦葉阿那律。共化跋堤長者。賓頭盧化老母難陀。佛因長者。為比丘說三歸五戒法。許分分受。佛說日月四翳。喻欲恚痴利養四結。佛為童子說四種座。卑座天座梵座佛座。佛鹿頭梵志。擊骨辨男女病原及所生處。不辨羅漢骨。梵志因出家成道。說四界八界義。佛為比丘說四大廣演之義。謂契經。律。阿毗曇。戒。或非經本。或是義說。或戒行與味相應。或真是佛說。佛為匿王說世間四事先苦後樂。亦為比丘說四事先苦後樂。謂梵行誦習坐禪數息。能得四禪四果之樂。佛說四果。一如黃藍華。一如芬陀利。一似柔軟。一柔軟中柔軟 苦樂品第二十九。說先苦後樂等四人。說身樂心不樂等四人。說四梵福。一起塔。二治故寺。三和合聖眾。四請轉法輪。說四食宜舍離說四辯宜求成就。說四事不可思議。當思四諦。說四神足當修行。說四起愛法莫貪着。謂四事供養。說四姓出家。同名釋子。說四河入海。說四等心名為梵堂 頭陀品第三十。須陀沙彌隨佛問答。佛印贊之。許其即為比丘。老比丘舒腳眠。小沙彌正身坐。佛說眠者當生龍中。坐者當見四諦。阿那邠邸長者女修摩提。嫁滿財長者子。令其家供佛僧。同悟道。   增上品第三十一。為生漏梵志說閒居處修成道法。為比丘說善知識應以四事教諸父母知親。謂恭敬三寶。受持戒律。為比丘說四事行跡。謂苦樂各有愚惑速疾。應奉行苦速疾行跡。為四梵志不免無常。說四法本。所謂無常苦無我。滅盡為涅盤。說諸天四圍四池。比丘亦四園四池。四等為園。四三昧為池。說四蛇五持刀六怨冢喻。說身口意善。生善處。惡生惡處。修四禪得盡漏。說初苦行不得道。依戒定慧解脫四賢聖道而成佛。為天人說四流四樂四諦法。說比丘當修無常想。為二弟子訶勝負心 善聚品第三十二。說信等五根為善聚。貪等五蓋為不善聚。說禮佛五功德。說佛以天眼。見閻羅王。將五天使。詰責罪人。及說地獄眾苦。誡諸比丘當滅五結。修行五根。說自恣時。眾僧清淨。印贊多耆奢造偈第一。說天子五衰相現。歸佛得免惡道。為長者子出家證道。尊者那羅陀為文茶王說除憂經。謂除去五愁憂刺。佛說病人五法難差。五法易差。又說瞻病人五法難差。五法易差。佛為師子大將說惠施五德。又為比丘說惠施五功德。又說應時施有五事 五王品第三十三。五國主各論一塵微妙。佛言。平等論之。隨所好則各妙。然各有過失。各有出要。佛為佛光長者。記其子屍婆羅當出家。後果同五百童子出家。福德第一。並說其往因。佛兩番說五戰鬥人。皆喻比丘。佛說埽地五事。埽塔五事。長游五難。不多游五功德。恆一處止五非法。不一處住五功德。破戒受供。甚於猛火 等見品第三十四。舍利弗說戒成就人。乃至阿那含人。皆當思惟五陰苦惱。說流離王滅釋因果本末。諸天有五衰。出家有五毀辱法。發長。爪長。衣垢。不知時宜。多有所論。雞鳴梵志。以二金錢營供。諸天助之。乃至出家成道。佛說世間五事。最不可得。不喪不盡不老不病不死。五人不可療治。諛諂。奸邪。惡口。嫉妒。無反覆。修羅謂諸天無法。則被天縛。比丘與結使。則被魔縛。為阿難五陰名盡法。為生漏梵志說使民減少因緣 邪聚品第三十五。五邪聚相。應笑不笑。應喜不喜。應慈不慈。作惡不恥。聞善不着意。反是為正聚相。如來出現。必為五事。一轉法輪。二度父母。三無信令信。四使發心。五受佛決。五施無福。一刀二毒三野牛四淫女五神祠。五施福大。一園觀。二林樹。三橋梁。四大船。五住處。說女人以五力輕夫。夫以富貴力蔽之。魔以五塵力縛人。人以無放逸力勝之。說女人有五想。比丘亦應有五想。謂戒聞定慧解脫。說五時不應向人禮。塔中眾中道路臥病飲食。因度毗舍羅長者。而說湯施之德。為欲舍戒比丘。說女人五難。多耆奢比丘。觀五陰而斷欲。證果。僧伽摩比丘。七返降魔 聽法品第三十六。說隨時聽法五功德。作浴室五功德。施楊枝五功德。屠牛人無善根。目連降二龍。佛往忉利為母說法。優填王造栴檀像。波斯匿王造金像。佛從天下。五王起大神寺 六重品第三十七。三業皆慈。及同利同戒同見。為六重。舍利弗三昧。目連不知。然目連神通第一。舍利弗等各說牛師子園快樂之法。佛咸印之。佛說咒願六德。施主成就信戒聞。彼物成就色味香。佛說比丘欲求佛教。得四事。知足。多知識。求四禪。求八解。求天耳。求心通神足宿命天眼漏盡。皆當念戒。舍利弗為比丘說。六法入地獄。六法生天。六法至涅盤。佛為比丘說第一空法。謂觀六入因緣生滅。為生漏梵志。說剎利乃至比丘所欲所行所着所究竟。各各不同。又為梵志說不修事。薩遮尼乾子。受佛化。命終生天 力品第三十八。說凡常六力。小兒啼。女人恚。沙門梵志忍。國王慢。羅漢專精。佛大慈悲。應學大慈悲力。不修無常想。墮惡道。修者生人天。得涅盤。佛為梵志說內外六塵六入法。佛說未成道時。思惟十二因緣。如見古昔王城。佛訶阿那律。遂以不眠失目。得天眼。補衣時。佛為貫針。說六法無有厭足。一施。二教戒。三忍。四法說義說。五將護眾生。六求無上道。佛降央掘魔。令悟如來滅六見法。出家證果。以致誠言而救產難。忍打罵辱。並為比丘說其往因。佛說諸山前後各有異名。唯仙人山更無異名。佛勅比丘專念修己。謂觀六情。佛勸修無常想。說古時女人。因辟支佛說法思惟。六情無主。得生梵天。佛為波斯匿王。說正法治化。增六事功德。王亦贊佛。以六事應受禮拜。佛為毗舍離除疫病苦。說二千五百寶蓋夙因所致。輸盧比丘尼降伏六師。佛說六情染着則流轉。思惟不淨。即成道跡 等法品第三十九。明七法得樂得果。知法知義。知時。自知。知足。知眾。觀察眾人。說樹喻水喻。王治七法。喻淨戒。護根。多聞。方便。四增上心。四神足。分別陰界入緣起。說七神識住處。勅病比丘均頭說七覺意而病癒。說輪王七寶。法王七覺。有比丘慕輪王快樂。佛令修梵行證果。有天語童真迦葉。七喻。迦葉問佛知義而證果。富樓為舍利說七車喻 七日品第四十。說七日出時。世界無常。及說成劫。漸有四姓。說跋祗人修七法。不為外宼所壞。比丘亦有七不退轉法。魔不得便。說貪瞋痴慢疑見欲七使。七覺治之。說七人可事可敬。慈悲喜護空無相無願也。說毗羅先長者七日應命終墮落。阿難度令出家。一日修十念。生天上。說淨諸漏法。或緣見。或恭敬。或親近。或遠離。或娛樂。或威儀。或思惟。說七事增益起伽藍。施床座。施食。施雨衣。施藥。作井。作近道舍。說思惟死想。宜於出入息中。為波斯匿王。說七裸形等非是梵行人。迦旃延廣演佛所說不着世不住世義 莫畏品第四十一。說斷三結名不退轉義。勅摩訶男。莫生怖畏。那伽波羅度長老梵志成道。佛勅比丘觀七處善。又察四法。舍利弗為北游比丘說八道七覺。迦葉不舍頭陀行。佛以法寶付囑之。並付阿難 八難品第四十二。說三途。長壽天。邊地。根缺。邪見。無佛世。為八難。八大地獄。宜修八正道。以絕其因。佛以父母力起石。令力士降伏。度君茶羅比丘尼。贊阿難有四未曾有法。為阿難說待女人法。罰車匿法。又度五百摩羅及摩須跋。佛因阿須倫說八法如海。佛說八緣。天地大動。佛說阿那律說戒勝於聞。及說八大人念。少欲。知足。閒居。戒。三昧。智慧解脫。多聞。精進。佛說八部眾。剎利。婆羅門。長者。沙門。四王。三十三天。魔。梵。以八法勝之。阿那邠邸長者。八處惠施。佛讚嘆之。並說福田勝劣。說惠施八德。隨時。鮮潔。親手。誓願。不望報。求滅。施良田。回向眾生。八邪趨泥犁。八正向涅盤 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佛為馬血說。八正能盡世界邊際。佛說八關齋法。及發願功德。引古本生事為證。因水漂木。說無八事。便至海。喻人無遮便至涅盤。牧牛難陀因發心出家。並問其義。佛言。此岸是身邪。彼岸身邪滅。中沒者欲愛。岸上者五欲。人捉求王福。非人捉求天。迴轉是邪疑。腐敗是八邪。佛因提婆達說利養能害八正道。佛為比丘說筏喻。敘昔降魔之事。佛說牧牛渡水愚黯。喻佛度阿闍世王。得無根信。佛說比丘應除世八法。八人不住生死。謂四果四向 九眾生居品第四十四。說九眾生居。說嚫願九德。施主三法。信願不殺。物三法。色香味。受者三法。戒慧定。說惡比丘成九法不成道。一強顏。二耐辱。三貪心。四慳着。五健忘。六邪思。七隱匿。八無返復。九念不舍離。說孔雀九喻。喻比丘九善法。一端正。二清徹。三庠序。四知時。五知節。六知足。七念不分散。八少睡。九少欲。女人九法系縛男子。當念舍之。說諸法之本。謂不着地乃至涅盤。佛看比丘病。勅比丘看病。九人可教。謂四果四向及種性人。佛為滿呼王子。顯朱利盤特之德。佛為阿難。說善知識。是全梵行。為帝釋說眾生性行不同 馬王品第四十五。婆羅門獻女於佛。佛不受。有一比丘欲受。佛為說女人九惡。並說往昔商人墮羅剎國。乘馬王度難。佛為舍利目連。說九法不得長大。九法有所成辦。佛說比丘應念少欲知足。佛為惡魔。說拘留孫佛時事。明世間四食。段觸思識。出世五食。禪願念解脫喜。佛說比丘應修慈心。如食金剛。佛為舍利弗贊空三昧。佛應尸利掘長者火坑毒食之請。令其見諦 結禁品第四十六。說十事功德結戒。說聖賢所居之處。有十事。說如來成就十力。知五陰四諦因緣生滅。說如來十力四無所畏。說十念謂六念加止觀安般身與死也。說比丘親近國家。有十非法。說國王十非法。十法。比丘亦十非法十法。十法者。持戒敬佛敬法敬僧少欲隨戒坐禪閒靜事善知識多聞。說十論十義十演。一依食。二名色。三受。四諦。五根。六重。七神止處。八世法。九眾生居。十念。勸比丘修十想。一白骨。二青瘀。三胖脹。四食不消。五血。六啖。七無常。八貪食。九死。十不可樂。佛為比丘訶欲想。令重修十想證果 善惡品第四十七。說十惡墮落。十善生天。十念滅度。說十惡果報。說知善惡罪福。名知幻者。警世論比丘。當論十功德論。亦警求四事者。亦警分別國主善惡者。亦警評論波斯匿王者。為羅雲施主說平等施法。為均頭說十善。除滅邪見。論壽命長短事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廣說十不善果報。說七佛略廣二戒因緣。說彌勒佛時事。說七佛事。為師子長者說供僧福多。及贊平等行施。說金剛三昧力。不畏水火 牧牛品第四十九。佛說牧牛得失各十一法。比丘得失。亦各十一法。知色。知相。知磨刷。知護。知起煙。知良田茂草。知所愛。知擇道行。知渡處。知止足。供奉長老。比丘應成就十一法。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根寂。知足。修法。知方便。分別義。不着利。並贊十一苦行。迦葉比丘。因佛十大弟子。並提婆達。各將眾遊行。因說善惡類從。象舍利弗還俗。重出家證果。為諸人民說十一法。阿羅漢所不習。一舍戒。二不淨。三殺生。四盜。五殘食。六妄語。七群黨。八惡言。九狐疑。十恐懼。十一受余師及受胞胎。又分別五通六通不同。佛為比丘釋十二因緣法。並為阿難說其甚深。翅蜜梵志。聞法請佛。施羅梵志。出家證果。佛贊一坐食法。佛說有習行沙門。有誓願沙門。及說沙門法行。婆羅門法行。敘提婆達出家得神足。造逆墮地獄。悔心蒙授記。及目連問訊始末。佛說慈心十一果報。臥安。覺安。無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盜賊俱不侵。得生梵天 禮三寶品第五十。說禮佛寺十一法。禮法十一法。禮僧十一法。說過去轉輪王。以法相繼事。勅阿難莫增減所受持法。說四人泥犁報相。說佛知五趣及涅盤因果。說雪山樹王長大。人亦當求信戒聞施慧。說淫慾決定障道。說十二部經須知義。不知義者。如捉蛇尾。反被其害。為生漏梵志。說三世劫數無量。辟支佛出為小劫。佛出為大劫。   非常品第五十一。說生死中。墮淚多於恆水。流血亦多於恆水。勸修無常想。說音響王求得子成辟支起塔供養事。以證之。說比丘及尼。應除心五弊。斷心五結。五弊者。疑佛法僧。犯戒不毀。為生天而修行。五結者。懈怠。眠寐。心亂。根不定。喜在鬧。佛說比丘。應精進持戒。勝犯戒眾。如王治國。佛說寧長睡。不於覺寤亂思造業。佛說長者。以金誘四子歸依三寶。得無量福報。舍利弗為阿那邠邸長者說法。令其生天。佛說四種婦人法。令長者兒婦。改過見道。佛為舍利弗說生死苦。亦說生者宜在豪貴 大愛道般涅盤品第五十二。大愛道等五百比丘尼。及二沙彌尼滅度。佛自供養大愛道。以報養育之恩。婆陀比丘尼憶宿命而笑。因為眾尼說之。佛說生死劫長。應生厭患。一作大城芥子喻。一作天衣拂石喻。佛說隨時聞法五功德。為師子大將。說師子五功德。為波斯匿王說福田有勝劣。施心宜平等。因波斯匿王殺庶母百子而悔過。為說四苦難免。十惡報劇。應正法治化。莫以非法。佛為王釋十夢而王歸信。

一心奉請佛說阿羅漢具德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說百弟子之德。及說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德。與增壹阿含弟子比丘尼等品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為波斯匿王。說先後丑妙。四人不同。出增壹阿含四意斷品。

一心奉請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說四畏如四山合。無能避。亦名除憂患經。亦出四意斷品。

一心奉請須摩提女經。及佛說三摩竭經。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拜觀同上)  第一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二吳天竺沙門竺炎律譯。第三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俱出增壹阿含須陀品。

一心奉請佛說婆羅門避死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增壹阿含增上品。

一心奉請食施獲五福報經(拜觀同上)  出東晉錄。亦名佛說施色力經。   謂命色力安辯也。出增壹阿含善聚品。

一心奉請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出增壹阿含等見品。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出增壹阿含邪聚品。

一心奉請佛說央崛魔經。及佛說央崛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二本同。   出增壹阿含力品。

一心奉請佛說力士移山經。及佛說四未曾有法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二本同。   出阿含八難品。後一譯兼說阿難同輪王四法。

一心奉請佛說舍利弗目犍連游四衢經(拜觀同上)  後漢康居國沙門康孟詳譯。   眾聲喧鬧。佛不許見。因諸天請。佛召見之。出增壹阿含馬王品。

一心奉請七佛父母姓字經(拜觀同上)  曹魏失譯人名。   出增壹阿含十不善品。

一心奉請佛說放牛經。及緣起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出增壹阿含放牛品。以放牛十一法。喻比丘十一法也。後一經亦出放牛品。釋十二緣起義。

一心奉請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共二經。初明十一想。次明十一果報。出增壹阿含禮三寶品。

一心奉請佛說四泥犁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提舍瞿波離等四人苦果。及述其因。亦出禮三寶品。

一心奉請阿那邠邸化七子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增壹阿含非常品。

一心奉請玉耶女經。及玉耶經。河遬達經(拜觀同上)  西晉錄失譯人名。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三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給孤長者兒婦。不行婦禮。長者請佛。為說女人十惡。又說五善三惡之法。分別七種婦之差別。乃悔過求受十戒。戒殺盜淫妄酒。及惡罵綺語嫉妒瞋恚邪信。出非常品。   後二並同上宋譯兼有子報父母恩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愛道般涅盤經(拜觀同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連下共四經。皆出大愛道般涅盤品。

一心奉請佛母般泥洹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後附佛般泥洹後變記半紙。次第說十百年事。

一心奉請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及佛說國王不黎先尼十夢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中阿含經(拜觀同上)  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譯。   七法品第一 一善法經。謂知法知義知時知節知己知眾知人 二晝度樹經。以天樹從葉萎至華敷。喻比丘從舍家至證四果 三城喻經。以王舍城七事具足。四食豐饒。喻比丘七財具足。四禪成就。七財。信慚愧進聞念慧 四水喻經。以常臥水中乃至住岸等四人。喻常作惡乃至成四果者 五木積喻經。寧抱火木。不抱女人。寧斷骨髓。不以破戒身受按摩。寧截髀。不以破戒身受禮敬。寧鍱烙身。不以破戒身受衣服。寧吞鐵丸。不以破戒食人信施。寧臥鐵床。不以破戒身受臥具。寧倒入釜中。不以破戒入溫室 六善人往來經。七種那含喻 七世間福經。施房床座衣等。為世間七種福。聞佛名及弟子極喜。乃至受戒。為出世七種福 八七日經。以劫盡七日並出而觀無常 九七車經。滿慈子。為舍梨子。說波斯匿七車速行之喻。喻淨戒。心淨。見淨。疑蓋淨。道非道知見淨。道淨知見淨。道跡斷智淨。展轉施設無餘涅盤 十漏盡經。謂有漏。或從見斷。或從護斷。或從離斷。或從用斷。或從忍斷。或從除斷。或從思惟斷。   業相應品第二 一鹽喻經。不修身戒心智者。作不善業。必招地獄之報。能修身戒心智者。設有不善業。受輕報。如一兩鹽。投少水中。則不可飲。投恆水中。則不覺鹽。又作奪羊負債二喻 二和破經。佛為破和外道。說無明盡者。不受後有。及說六善住處。謂眼見色不喜不憂等 三度經。破外道宿命尊佑無因緣三種論。顯正教六處法。六界法 四羅雲經。傾水覆盆。戒羅雲莫妄語。又說象護鼻喻。人照鏡喻 五思經。說故作十惡。必受惡報。若不故作。則不定受。及勸修四無量心 六伽藍經。為伽藍國眾人。說戒十惡。修慈悲喜舍。得四安穩住處 七伽彌尼經。為伽彌尼天子。說黑白果報。如石如油。一沈一浮 八師子經。為師子大臣。說宗本不可作可作等義 九尼犍經。為比丘說破尼揵義。尼犍五可憎惡。如來得五稱譽 十波羅牢經。為波羅牢說知幻非即幻。及說現法不定受報。並四無量心遠離法。定疑斷疑惑。   舍梨子相應品第三 一等心經。舍梨子為諸比丘。分別內結外結。等心天以此白佛。佛於眾中贊之 二成就戒經。舍梨子說成就戒定慧者。現法證滅定。設不究竟。生意生天中。必知滅定。烏陀夷非之。如是至三。次於佛前。亦三說三非。佛乃訶烏陀夷。並訶阿難。次因白淨尊者。說五法可愛敬尊重。勅諸比丘。尊重舍梨子 三智經。舍梨子答黑齒比丘之問。黑齒白佛。佛設種種問。舍梨子一一善答。佛讚許之 四師子吼經。有一梵行。於佛前誣舍梨子輕慢之。佛召舍梨子故問虛實。舍梨子說截角牛。截手旃陀羅。地水火風。埽帚晡旃尼。破膏瓶。死屍系等喻。明無此事。彼比丘乃求悔過。佛勅舍梨子受之 五水喻經。舍梨子說五陰惱法。謂於身口意淨不淨等。皆莫生惱。四喻於水。一喻曠野病人 六瞿尼師經。瞿尼師比丘。在無事室。調笑憍擾。舍梨子乃於眾中說無事比丘當學敬重。不調笑。不憍傲。護根知足。精進。正念智。知時知善坐。論律阿毗曇。論息解脫。論漏盡智通。人間比丘亦然 七梵志陀然經。舍梨為知友陀然說法。令信佛。次又為其量時。說四無量心 八教化病經。舍梨子為給孤長者說法。令病得愈。長者自說造園因緣 九大拘絺那經。舍梨子問比丘成就見得正見入正法。拘絺那答之。知不善不善根。知善善根。知食集滅道。知漏集滅道。知苦集滅道。乃至從老死。一一說至無明。若無明已盡明已生。無所復作 十象跡喻經。一切善法。皆四聖諦所攝。如諸跡中。象跡第一。因廣說內外四大觀 十一分別聖諦品。佛贊舍梨子善能說法已。入於靜室。舍梨即為大眾廣述四諦義。   未曾有法品第四 一未曾有經。阿難述佛種種未曾有事。佛教令更受持如來知生住滅智 二侍者經。目連勸阿難侍佛。阿難乞三願。佛贊其種種未曾有法 三薄拘羅經。因一異學問薄拘羅八十年來行欲事否。薄拘羅為說種種未曾有知足之行 四阿修羅經。阿修羅說大海八未曾有法。佛亦為說佛法中八未曾有法 五地動經。說三因緣地動。及說如來於天人中說法。不可思議 六瞻波經。目連牽犯戒比丘去。佛為目連重說八重海喻 七郁伽長者經上。郁伽大醉。見佛得醒。聞法證果。以妻施人。佛贊其八未曾有法 八郁伽長者經下。長者恆設大施。海中沒失大船。眾比丘令阿難辭其施會。郁伽但願如轉輪王希求出家 九手長者經上。以四攝攝眾修四無量心。天贊之而不喜。佛嘆其八未曾有法 十手長者經下。佛又贊其八未曾有法。謂少欲信慚愧進念定慧。   習相應品第五 一何義經。阿難問持戒為何義。佛言。令不悔義。如是展轉問。歡悅得喜得止得樂得定見知如實得厭無欲。即得解脫淫怒痴 二不思經。持戒即得不悔。不須思量 三念經。謂多忘無正智。便害正念正智。害護諸根護戒。乃至害涅盤 四慚愧經上。明有慚愧。便習愛恭敬。便有信有正思惟正念正智。護根護戒。乃至涅盤 五慚愧經下。舍利子復說壞樹皮喻 六戒經上。明犯戒便害不悔等 七戒經下。舍梨子復說害樹根喻 九恭敬經上。明恭敬能具威儀。具學法。具戒身定慧等。乃至涅盤 九恭敬經下。明恭敬能展轉護根。乃至無欲涅盤 十本際經。謂無明為愛習。五蓋為無明習。三惡行為五蓋習。不護根為惡行習。不正念智為不護根習。不正思惟為不正念智習。不信為不正思惟習。聞惡法為不信習。近惡知識為聞惡法習。惡人為近惡知識習。七覺為明脫習。四念處為七覺習。三妙行為念處習。護根為妙行習。乃至正念智。正思惟。正信。聞法。近善知識。善人。展轉為習 十一食經上。食與習同。而說大海以大河為食。乃至雨為食喻 十二食經下。法同喻稍略 十三盡智經。謂盡智以解脫為習。乃至不悔以護戒為習。護戒又以護根為習。如是正念智。正思惟。正信。觀法忍。玩誦法。受持法。觀法義。耳界聞善法。往詣奉事善知識。展轉為習 十四涅盤經。明涅盤以解脫為習。乃至正信以苦為習。苦以無明為習。徧觀十二因緣而得涅盤 十五彌酰經。彌酰侍佛。辭佛住靜處求斷。反起欲恚害三害念。乃歸佛所。佛為說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有五習法。一與善知識俱。二護戒威儀。三說聖法。四精進斷惡修善。五觀興衰法。又修四法。惡露斷欲。慈斷恚。出入息斷亂。無常斷慢。而皆以與善知識俱。乃得成後四事及四法 十六即為比丘說經。重說上義也。   王相應品第六 一七寶經。七覺如輪王寶 二三十二相經 三四洲經。說頂生王不知足而死之事 四牛糞喻經。佛以手爪抄少牛糞而告比丘。不見有少色不變常住而一向樂也。覺想行識。亦復如是 五頻[鞥-合+(白-日+田)]娑羅王迎佛經。為說無常等法。令證果 六[鞥-合+(白-日+田)]婆麗陵耆經。說迦葉佛時難提波羅陶師。勸優多羅童子見佛出家事 七天使經。說閻王以生老病死治罪五種事詰責罪人。名為五天使者。及說地獄眾苦 八烏鳥喻經。說比丘莫如獺究暮鷲食吐鳥豺烏。當如猩狸 九說本經。阿那律說過去因。佛更為說未來彌勒佛事 十大天奈林經。說往古大天輪王。發白出家。教子孫亦如是出家。凡八萬四千世。最後王名彌尼。廣行戒善 十一大善見王經。說往古王於拘屍城修四無量。六返捨身。今如來入滅為第七 十二三十喻經。戒德為嚴飾具。乃至心解脫為珠寶 十三轉輪王經。說增減劫。由善惡業。戒諸比丘。應如螺轉輪王。謂念處為自境界。如意足為壽。戒為色。禪為樂。無漏為力。能降伏魔 十四蜱肆經。鳩摩羅迦葉。以種種喻。斷蜱肆王無後世見。又以種種喻。令舍見。舍欲恚怖痴。乃受三歸。行布施。但不至心。僅生叢樹林空宮殿中。   長壽王品第七 一長壽王本起經。為斗諍比丘。說長壽王及長生太子事。比丘不改過。佛以神足至阿那律等三人住處。見其習無事而贊之。並為修天眼法 二天品經。佛為比丘說自己修行得光明事。凡八事。謂見形色說乃至曾生此天等 三八念經。阿那律陀作是七念。道從無欲。非有欲得。及知足遠離精勤正念定意智慧。一一對。明佛知其所念。便往贊之。並為說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得。非從戲樂戲行戲得。是名八大人念 四淨不動道經。說三種淨不動道。三種淨無所有處道。一淨無想道。及說涅盤聖解脫 五郁伽支羅經。為一比丘略說法要。謂四念處應與三定四共俱禪並修。亦修四無量心。必得果證 六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為阿那律等。三年少說離欲法。乃至說授四輩生處記義 七梵天請佛經。佛知梵天邪見無常計常往為說法。並訶魔說。令梵天得正見 八有勝天經。仙余財主。請阿那律飯。問大心無量心義。阿那律為分別之。並說光天淨天徧淨光差別因果 九迦絺那經。八百比丘並世尊。共為阿那律作衣。佛勅阿那律為眾說法。從信心出家。持戒護根除蓋得禪。乃至證六通三明。是名迦絺那法 十念身經。為諸比丘廣說念身法。成就十八功德 十一支離彌梨經。拘絺羅訶質多羅象子比丘。不恭敬。不善觀。並為其親友比丘。說種種退失法喻。於後象子。果舍戒還俗 十二長老上尊睡眠經。因目連晝眠。佛為說除睡法。並說究竟梵行法 十三無刺經。因諸比丘知聲為定刺。佛為更說犯為戒刺。嚴飾為護根刺。乃至欲恚痴三刺。唯阿羅訶離之 十四真人經。佛為比丘說恃善法者。為不真人法。不自貴賤他。為真人法 十五說處經。教阿難訓誨年少比丘說處。謂應說五盛陰。內六處。外六處。六識身。更樂覺想思愛。六界。緣起。念處。正斷。如意。四禪。四想。四無量。四無想。四無色。四聖種。四果。五熟解脫想。五解脫處。五根。五力。五出要戒。七財七覺八正。又說頂法。及頂退法。   穢品第八 一穢經。舍梨子分別內有穢外無穢。各有二種。不知如真者。皆最下賤。知如真者。皆最勝。為勝買銅盤喻。又說盛糞盛食喻 二求法經。佛說比丘宜求法。莫求飲食。又說上中下弟子隨師。不隨師功過。舍梨子因即廣明三可毀三可稱法。及說中道斷欲斷貪等。又有中道。謂八聖道 三比丘請經。目連說比丘應請諸尊教我。訶我。莫難於我。及說成就戾語法。及善語法者。過失功德。並說照鏡之喻 四知法經。周那說比丘知法不知法者。猶貪稱富。及富稱貧 五周那問見經。佛為周那說漸損法。發心法。對法。升上法。涅盤法 六青白蓮華喻經。佛說有法從身滅。有法從口滅。有法但從慧見滅。謂能修身戒心智。如蓮。水生水長而不着水 七水淨梵志經。佛因水淨梵志。告諸比丘。有二十一穢污於心者。必至地獄。謂邪見。非法欲。惡貪。邪法。貪。恚。睡眠。掉悔。疑惑。瞋纏。不語。結。慳。嫉。欺誑。諛諂。無慚。慢。大慢。憍傲。放逸。若不污心。必至善處。為梵志說淨洗。以善法偈令梵志悟 八黑比丘經。因黑比丘喜斗諍。佛說不可愛及可愛法。亦說惡馬良馬喻 九住法經。佛說比丘。於善法有退有住有增。須自觀知善不善法。求斷求增。如救頭然 十無經。舍梨子說淨法衰退。及轉增之由。又說斷惡修善。如救頭然之喻。   因品第九 一大因經。佛為阿難。廣明緣起甚深。又明七識住及二處。於此知如真者。名慧解脫。兼修八解脫者。名俱解脫 二念處經。說三世諸佛。皆斷五蓋。住四念處。修七覺支而證道。因廣明四念處觀 三苦陰經上。因異學亦言。知斷欲斷色斷覺。比丘以此白佛。佛為分別欲味欲患欲出要。色覺亦爾 四苦陰經下。釋摩訶男。生染恚痴法。佛為說欲味欲患。若知如真。不為所覆。便得無上息 五增上心經。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數數念於五相。一念相善相應。二觀念惡患。三不念念。四以思得漸減念。五以心修心。受持降伏 六念經。分別諸念作二分。欲恚害念作一分。無欲恚害念作一分。若生欲恚害念。須不受。斷除吐。若生無欲恚害念。須速修習廣布。次應治內心。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向法。次法。乃至證四禪。斷諸漏 七師子吼經。謂斷一切受。知欲受戒受見受我受以無明為本。無明盡者。不復更受此四受。尊信此師。信此法。具戒德。敬同學。乃堪師子吼曰。此有第一第二三四沙門。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八優曇婆羅經。實詣居士。詣異學園。異學欲以一論滅瞿曇。如弄空瓶。佛至其園。為說苦行穢不穢法。總名不了。亦說正解脫法。異學屈服。但以魔力所持而不發心 九願經。因一比丘心願。佛與慰勞共語說法。得具足戒而不廢禪。成就觀行於空靜處。佛乃廣述比丘所應願事 十想經。謂若計地是神。便不知地。不知地即是神。彼便知地。乃至一切悉皆如是。   林品第十 一林經上。料簡四種所住林。或不得正念等。雖有四事。不應住。或可得正念等。雖乏四事。不應去。或二俱不得。應夜半而去。莫與彼別。或二俱得。應盡命住 二林經下。四料簡與上同。此約得沙門義說 三自觀心經上。料簡止觀得不得有四句。不得者方便令得。得者當求漏盡 四自觀心經下。觀瞋恚乃至惡慧等。多少有無。有惡須斷。有善須求漏盡 五達梵行經。知漏。知漏因。知報。知勝如。知盡。知滅道。如是覺想欲業苦。一一知因。乃至知道。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苦 六阿奴波經。記提和達多入地獄。並為阿難說大人根智。善知六種人 七諸法本經。欲為諸法本。更樂為和。覺為來。思想為有。念為上主。定為前。慧為上解脫為真涅盤為諸法訖 八優陀羅經。說優陀羅不知癰本。雖生非非想處。還墮狸中。比丘應知身為癰。愛為癰本。六更觸處為一切漏 九密丸喻經。先為執杖釋。說宗本法。執杖不是不非而去。次為比丘略說。即入室坐。諸比丘轉問大迦旃延。然後白佛印可 十瞿曇彌經。大愛道三請出家。佛三止之。因阿難為請。乃制八尊師法。後又請求年少比丘。敬禮老尼。佛為說減正法事。   大品第十一 一柔軟經。佛說在家時受用。但為老病死而出家 二龍象經。佛說唯佛為大龍。烏陀夷因作頌讚 三說處經。比丘有三說處。為二世有。又以二種四處觀人。知可共說不可共說 四說無常經。謂觀五陰無常。得證果 五請請經。佛因說戒時。唱言我是後邊身。汝等真法子。身口意清淨。無枝亦無葉。舍梨子因作頌讚 六瞻波經。說戒時。有犯戒者。佛默不說。目連牽犯戒者出。佛種種訶犯戒之罪 七沙門二十億經。二十億比丘。精進而不證果。心生退悔。佛為說彈琴喻。遂盡諸漏。向佛現說所證之義 八八難經。謂學道有八難。唯有一不難 九貧窮經。以無善法財。喻貧窮。以惡行喻舉貸。以覆藏喻長息。以梵行所知為責索。以頻生三惡念為數往求索。以墮惡道喻被收縛 十行欲經。為給孤居士。說十種行欲人。非法三。法非法三。如法四 十一福田經。為給孤居士。說二種福田。謂十八學人。九無學人 十二優婆塞經。佛說優婆塞善護五戒及念佛法僧戒。必得證果 十三怨家經。謂瞋恚是怨家。妨人七事。一妨好色。二妨安眠。三妨得利。四妨友朋。五妨名稱。六妨大富。七妨生善處 十四教曇彌經。曇彌罵責比丘。比丘皆去。諸優婆塞乃逐曇彌。佛為曇彌說樹神喻。教彼住沙門法 十五降魔經。魔入目連腹中。目連喚出。為說昔日波旬擾佛弟子。受大苦報。汝即我甥事。魔乃怖而降伏 十六賴咤和羅經。賴咤和羅居士子。聞佛說法。發心出家。父母不許。臥地不食。許已方起。臥地證果。後還父家。不被財色所動。為父母說法。次為拘牢婆王。說信如來所說四事故出家。一此世無可依恃。二必趨老。三必無常。四無厭足 十七優婆離經。苦行尼犍。與佛論議。立身罰最重。佛立意業最重。優婆離居士。從尼犍處。欲來難佛。反受佛化。證果斷邪。不聽尼犍入門 十八釋問經。天王先遣五結樂子以琴歌見佛。次來問法。佛為說因思有念。因念有欲。因欲有愛不愛。因愛不愛有慳嫉結。生大苦陰。及說八正道護六根等。天王證初果。發願來生出家 十九善生經。善生居士。奉父遺命。敬禮六方。佛為說離四惡業。四惡行。六非道。四似親。應知四善親及內法六方。謂東為父母。南為師尊。西為妻子。北為婢使。下為友臣。上為沙門梵志 二十商人求財經。先說往古商人。入海墮羅剎國。乃至乘天馬時。若稍念男女情愛。即便墮落。次正說比丘若計根塵陰界是我者。必皆被害 二十一世間經。明如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自覺覺他。從成道至涅盤。所說皆實 二十二福經。明住昔七年行慈福報。勸人修福 二十三息止道經。謂初學比丘。常應念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鎖相。除欲恚病 二十四至邊經。謂欲盡苦。甘行乞食。而復不修沙門法行。如墨浣墨。如血除血。從冥入冥 二十五喻經。謂無量善法。以不放逸為本。如地。如波水。栴檀。青蓮。須摩。象跡。師王。乃至如如來等。   梵志品第十二 一雨勢經。未生怨遣雨勢大臣。問佛跋耆國事。佛為說彼國行七不衰法。必當得勝。大臣去後。佛為比丘說七種七不衰及六慰勞法 二傷歌羅經。摩納言齊行有無量福跡。道行唯一福跡。阿難三問而屈服之。佛為說三輪示現法。摩納歸信 三算數目犍連經。此梵志以堂及算法為喻。問佛法中。次第。佛為分別說之。次問何緣有得究竟有不得究竟。佛為說問路喻 四瞿默目犍連經。佛涅盤後。阿難往此田作人所。彼問可有比丘與佛等者。適遇雨勢大臣來到。重複問之。阿難答以無有此人。次說有法可依。及有十德可敬。訶貪。贊四禪。雨勢去。又答三種解脫。無有勝如 五象跡喻經。異學卑盧。為生聞梵志。說象跡喻。以贊於佛。生聞見佛。佛為具足說此法喻。謂從出家護根除蓋成四禪證無漏。方為極大象跡 六聞德經。為生聞說。傳聞誦習差別功德。謂從舍家乃至證滅 七何苦經。答生聞所問在家出家苦樂之事。及饒益天人法。觀善惡知識。如黑白月 八何欲經。生聞梵志。問剎利居士。婦人偷劫梵志沙門。各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訖。佛一一答之 九郁瘦歌羅經。此梵志向佛說四種奉事。及四種自有財物。佛展轉破之。謂如強與他肉而取其直。次正作虛空慈心洗浴取火等喻。明四姓平等 十阿攝和經。諸梵志自恃其種獨淨。遣阿攝和與佛辯。佛亦為說虛空乃至取火等喻。又說父母驢馬等喻以屈之 十一鸚鵡經。佛為此摩納分別在家出家事。摩納述梵志所施設五法功德。佛折以現知現覺義。彼則瞋恚。佛為說五法障礙。謂欲。恚。身見。戒取。疑。及說諸法從心起 十三須閒提經。此異學見佛臥室而起敬。聞佛名而毀訾。見佛說離欲法喻。而出家證果 十三婆羅婆堂經。婆私咤及婆羅婆二人皆梵志種出家。被諸梵志訶責。佛為說劫初漸立四姓事。及說善惡業報無差別 十四須達多經。為此居士說施心差別。非關粗妙之物。次較勝田。從凡夫四人支佛如來。不如作四方僧房。又不若受歸戒修慈心。及作無常觀 十五梵波羅延經。佛答今之梵志。久已越梵志法。無復學者 十六黃蘆園經。佛在園中。有百二十歲老梵志。來責佛不敬一切。佛言。若如來起迎請坐者。彼人必當頭破七分。梵志又訶佛無味無怖不入胎。佛言於五欲無味無怖。證四禪三明。故不入胎。梵志乃終身自歸 十七頭那經。為頭那說五種梵志法。如梵。如天。越界。不越界。旃陀羅 十八阿伽羅訶經。此梵志問。梵志經典如何依住。佛言依於人住。展轉問人。稻麥地水風空日月四王乃至大梵。忍辱溫良。忍辱溫良。又依涅盤。涅盤無依 十九阿蘭那經。諸比丘共論人命極少。宜力行善。佛贊印之。並說昔時阿蘭那梵志出家。說無常法。利益無量。即佛往因也 二十梵摩經。梵志梵摩。先遣摩納優多羅觀佛三十二相及觀威儀。優多羅發心出家。次復梵摩自來見佛□觀諸相。信心歸依證那含果。   根本分別品第十三 一分別六界經。佛於陶師屋中。為弗迦羅娑利比丘。說六界聚。六觸處。十八意行。四住處法 二分別六處經。為比丘說六處六更樂。十八意行等。斷彼成就。是無量說法。內三意止。調御一切方法 三分別觀法經。佛略說如是觀。心灑散。不住內。不受而恐怖。如是觀。心不灑散。住內。不受不恐怖。說已入室。眾請迦旃延說。謂根着塵。則心灑散。着四禪八定。則不住內。不離五陰則恐怖。反是便不灑散等 四溫泉林夫經。天勸三彌提尊者。受持跋地羅帝偈。尊者問佛。佛說偈曰。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現在所有法。念無有堅強。如是行精進。晝夜無懈怠 五釋中禪室尊經。天問盧夷強耆尊者。尊者問佛。佛說偈釋義 六阿難說經。阿難以偈及義。為比丘說。佛印之 七意行經。佛說八定。八天處等。說滅定為最勝 八狗樓瘦無諍經。佛為比丘。分別諍無諍法 九鸚鵡經。鸚鵡摩納父。轉身為白狗。見佛而吠。佛言。汝不應爾。謂汝從護至吠。狗瞋極臥地。鸚鵡怒而見佛。佛為說其成驗。再來見佛。佛為說業報差別之法 十分別大業經。異學與三彌提論三業義。周那與阿難。以此問佛。佛訶其不善分別。次正說三報受時差別。及臨終業惡念不同。雖天眼。不宜執一非余。唯佛知其所以然耳。遂說果喻。   心品第十四 一心經。有一比丘問。誰將世間去。誰為染着。誰起自在。佛言。一切唯心。多聞聖弟子。不隨心而心隨多聞。問多聞義。智慧黠慧廣慧義。佛言。順梵行為多聞。知四諦為智慧。能利人為廣慧 二淨彌經。淨彌為王子說梵行得果。有願無願亦有無非有無。佛說[谷-禾+牛]角及乳。稱水及酪。壓沙及麻。取火母乾濕。四喻 三受法經上。現未苦樂四料簡。縱慾。制煩惱。歡喜修行。外道苦行 四受法經下。以苦樂心修十善惡。成四料簡 五行禪經。衰盛知不知。成四料簡 六說經。八定皆有退住進及漏盡 七獵師經。以四種鹿群。喻沙門梵志。三不退魔境。一能脫之。謂修四禪四無量。四空斷漏 八五支物主經。此物主。先詣異學文祁子處。文祁子立四事為第一義。謂身在作惡。口不惡言。不行邪命。不念惡念。物主以此白佛。佛言。此則嬰孩皆第一義。若多聞聖弟子。應知善戒不善戒。善念不善念。何由生。何由滅。知已。具足人正道。乃至正解脫。正智。是名第一義質直沙門 九瞿曇彌經。大愛道以金縷衣供佛。佛令施比丘眾。三勸不從。佛為阿難說。七施眾。十四私施。得大福。並施受淨不淨四料簡 十多界經。阿難作是思惟。一切恐怖及災患等。皆從愚痴生。不從智慧。佛為廣申明之。次問云何名愚痴。云何名智慧。佛言。不知界處因緣是處非處為愚。知者為智。界者。眼等十八。地等六。欲無欲等六。樂苦憂喜舍無明亦為六。覺想行識為四。欲色無色三。色無色滅三。過現未三。妙不妙中三。善惡無記三。學無學俱非三。漏無漏二。為無為二。共二十二界。處者十二處。因緣者十二緣生。是處非處者。若因若果。   雙品第十五 一馬邑經上。說沙門法。須身行清淨口意行清淨。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正知出入。斷五蓋。成四禪。趨漏盡 二馬邑經下。謂應息貪伺恚伺。乃至邪見。成就四無量心。乃至漏盡 三牛角娑羅林經上。舍梨與阿難等。各說發起此林之法。佛皆贊之。並說不起趺坐。乃至漏盡。是名發起此林 四牛角娑羅林經下。阿那律等三人。在此林中。佛往問之。各言安隱。並說上人之法。佛讚嘆之。長鬼天等。展轉讚嘆。乃達梵天 五求解經。佛說求解於如來。正知如來法 六說智經。為比丘說。與梵行成立人問答法 七阿夷那經。因異學阿夷那為比丘略說。知法非法。義非義。令學如法如義。諸比丘請阿難廣釋。謂邪見乃至邪智為非法。因此生不善惡法為非義。正見等為法。所生善法為義 八聖道經。正定為一道。有習有助有具共七支。正見最在前。並正解脫正智為十支 九小空經。不念人想。不念村想。不念無事想。乃至不住無想心定 十大空經。因大比丘集加羅差摩精舍。佛為阿難說遠離法。及修內空外空內外空不移動法。又說正知法贊不放逸法。分別煩師煩弟子煩梵行法。又誡弟子不恭敬順行者。名行怨事。反是為慈。   後大品第十六 一迦樓烏陀夷經。烏陀夷念世尊深恩。贊斷過中食。佛印可。以此為小事者為痴蠅 二半梨破群那經。此比丘與比丘尼數共集會。護過瞋諍。佛呼而誨之。言以信出家。應修無欲如調馬治林。於時非時。等皆習慈悲喜舍。如地不可壞。恆河不可沸。虛空不可畫。治皮無瓦聲。應常念利刀鋸喻。所游皆安。堪證無學 三跋陀和利經。佛贊一坐食法。跋陀和利。固辭不堪。夏三月竟復往見佛。佛種種訶之。為說出要。又答苦治不苦治問。說清淨馬喻 四阿濕具經。此比丘與弗那婆修二人不遵佛戒。過中暮食。佛呼而責之。為說苦樂覺及修不修義 五周那經。周那述尼犍諍事於阿難。阿難問佛。佛為說六諍本。七滅法。六慰勞 六優波離經。答問七滅諍等如法不如法事 七調御地經。王童子不信阿夷那和提所說法。阿夷那和提白佛。佛為說山下不見園林喻。及說調野象喻 八痴慧地經。說痴慧各三相。謂思說作也。各受現法三苦樂。惡名治罰惡死為三苦。善名無罪善死為三樂。又有地獄天宮果報 九阿梨咤經。阿梨咤說欲不障道。比丘諫。不改。佛責之。謂法尚應舍。況執非法 十嗏帝經。嗏帝執此識往生不更異。佛責之。因細明十二因緣生滅。   脯利多品第十七 一持齋經。為毗舍法說放牛尼犍齋無福。應持聖八支齋。更修五念。念佛如沐首。念法如浴身。念佛如浣衣。念戒如磨鏡。念天如煉金 二脯利多經。為此居士說八支斷俗事。殺盜淫妄貪恚嫉惱慢。更有八喻言欲之過。離欲得禪。盡漏作證。居士悟道 三羅摩經。於此梵志家。說聖求非聖求。說未成道時。先習二定。次坐樹下。得正覺度五比丘事 四五下分結經。說依道依跡斷結。如入林求實。亦如河度山水 五心穢經。說比丘須拔心中五穢。謂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者。又須解身中五縛。謂身縛欲縛。說縛聚會縛。升進縛。次應修五法。謂四如意足。及堪任 六箭毛經上。此異學說瞿曇有五法。令弟子不離。粗衣粗食少食粗臥具。晏坐。佛言。不以此。別有五法。謂無上戒。無上慧。無上知見。及四諦宿命漏盡 七箭毛經下。為此異學。說天眼宿命通事。彼說邪師所說上色。佛展轉以螢火星月日天光等破之。及為說四禪道跡 八[鞥-合+(白-日+田)]摩那修經。亦為此異學破上色邪見。又為說置前事後事。但令正直隨化必知正法。異學悟道出家 九法樂比丘尼經。毗舍法問。尼答。佛印之 十大拘絺羅經。舍利弗問。此尊者答。   例品第十八 一一切智經。佛為波斯匿王說四姓勝如義。阿難與大將論遣退天義。年少與大將互推謬說義。王因多事。贊佛而去 二法莊嚴經。波斯匿信佛種種法而稱述之。王去。佛令比丘受持其說 三[鞥-合+(白-日+田)]訶提經。波斯匿以佛身行問於阿難。阿難具答行不行義。王喜。以衣布施。阿難白佛。佛印可 四第一得經。佛言。一切變易有異法。從人王乃至十一切處多聞聖弟子。總不欲之。況下賤法。唯應廣布八正道耳 五愛生經。梵志兒死。愁憂。佛言愛生苦。梵志不悟。匿王告末利夫人。夫人同佛說。王遣人問。佛廣說。王乃自歸 六八城經。阿難為此居士說十二禪。居士施房及食 七阿那律經上。尊者說四禪及漏盡。為賢死賢命終 八阿那律經下。又說見質直。得聖戒。修念處四無量四空定得漏盡。為不煩熱死。不煩熱命終 九見經。阿難為異學說如來不一向說有常無常等 十箭喻經。童子欲如來說世一向有常等。佛訶責之。說拔毒箭喻 十一例經。佛說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者。應修念處正勤如意四禪。根力覺道。十一切處。十無學法。

一心奉請佛說七知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知法知義等。中阿含善法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園生樹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晝樹度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鹹水喻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即中阿含七水喻經。

一心奉請佛說薩缽多酥哩踰捺野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說劫盡七日出時相狀。譬人精進。早求解脫。中阿含七日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智者見者得流盡。不智者不見者流不盡。及說七種斷流。中阿含漏盡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四諦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中阿含分別聖諦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恆水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中阿含瞻波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本相倚致經。及佛說緣本致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第二失譯人名。附東晉錄。二皆中阿含本際經。

一心奉請佛說輪王七寶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七寶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頂生王故事經。及佛說文竭陀王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第二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二俱中阿含四洲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頻婆娑羅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王來見佛。令優樓頻螺迦葉釋眾疑。即中阿含頻婆娑羅王請佛經。

一心奉請佛說鐵城泥犁經。及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劉宋沙門釋惠簡譯。   說五使並地獄苦狀。二經皆即中阿含天使經。

一心奉請佛說古來世時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阿那律說往劫施支佛飯福報。佛讚嘆。並為說未來輪王及彌勒事。以衣施彌勒。令轉施眾僧。即中阿含說本經。

一心奉請大正句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即中阿含蜱肆王經。

一心奉請佛說阿那律八念經(拜觀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即中阿含八念經。

一心奉請佛說離睡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目連說離睡法。即中阿含長老上尊睡眠經。

一心奉請佛說是法非法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時善生慢為非法。不慢是法。即中阿含真人經。

一心奉請佛說求欲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穢經。

一心奉請佛說受歲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比丘請經。

一心奉請佛說梵志計水淨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中阿含水淨梵志經。

一心奉請佛說大生義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思維緣生。法義甚深。問佛。佛為廣說。逆從老死推上。即中阿含大因經。

一心奉請佛說苦陰經及佛說苦陰因事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第二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苦陰經上下。

一心奉請佛說釋摩男本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亦即苦陰經下。

一心奉請佛說樂想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外道計一切為樂。佛不計不樂。即中阿含想經。

一心奉請佛說漏分布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苦集。乃至八正道法。即中阿含達梵行經。

一心奉請佛說阿耨颰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提婆達斷善根。墮地獄。及說如來大人根相。謂善知諸根。即中阿含阿那波經。

一心奉請佛說諸法本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欲為諸法本。即中阿含諸法本經。

一心奉請佛說瞿曇彌記果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一心奉請佛說瞻婆比丘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瞻波經。

一心奉請佛說伏淫經(拜觀同上)  法炬譯。   非法蕩然謂之淫。非必男女身會也。即中阿含大品行欲經。為阿那邠邸居士。分別求財及受用勝劣不同。

一心奉請佛說魔嬈亂經。及佛說弊魔試目連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降魔經。

一心奉請佛說賴咤和羅經(拜觀同上)  支謙譯。   即中阿含賴咤和羅經。

一心奉請佛說護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從俱盧城至睹盧聚落。護國長者子。願樂出家。父母不許。絕食苦求。既出家。十夏依佛。乃還本處。住樹下。為俱盧大王說法。令歸依三寶。亦即賴咤和羅經。

一心奉請佛說帝釋所問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即中阿含釋問經。

一心奉請佛說善生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即中阿含長阿含善生經。

一心奉請佛說數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算數目連經。

一心奉請佛說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即中阿含阿攝和經。

一心奉請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拜觀同上)  附東晉錄。   亦即達多經少分。

一心奉請佛說須達經(拜觀同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求那毗地譯。   即中阿含須達多經。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施報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為給孤獨。說過去長者明彌摩羅行大施會因。展轉較量功德。不如歸戒慈心。亦即須達多經。

一心奉請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黃蘆園經。

一心奉請佛說梵摩喻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梵摩經。

一心奉請佛說尊上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釋中禪室尊經。

一心奉請佛說兜調經。及佛說鸚鵡經。分別善惡報應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第二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第三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皆即中阿含鸚鵡經。

一心奉請佛說意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心經。

一心奉請佛說應法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受法經下。

一心奉請佛說分別布施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一心奉請佛說息諍因緣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即中阿含周那經。

一心奉請佛說泥犁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惡人墮泥犁之苦。亦說五天使者問辭。即中阿含痴慧地經。

一心奉請佛說齋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持齋經。

一心奉請佛說優婆夷墮舍迦經(拜觀同上)  附宋錄。   亦即上經。而五念法稍異。

一心奉請八關齋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說前五戒皆盡壽。第六齋去。乃一日一夜。與前經大同小異。但無五念法門。

一心奉請八種長養功德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略明發心受齋戒法。

一心奉請佛說[鞥-合+(白-日+田)]摩肅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即中阿含[鞥-合+(白-日+田)]摩那修經。

一心奉請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中阿含愛生經。

一心奉請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   即中阿含八城經。

一心奉請佛說邪見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見經。

一心奉請佛說箭喻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中阿含箭喻經。

一心奉請佛說長阿含經(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第一分初。大本緣經第一。說七佛事 遊行經第二因阿闍世王問伐鄰國事。為比丘說七法六法。歷敘入涅盤分舍利事 典尊經第三。般遮翌子。說梵童為忉利天說過去大典尊臣事。以之問佛。佛為說究竟梵行法 闍尼沙經第四。此雲勝結使。乃摩竭國王。命終生四王天。為毗沙門作子。述梵童為諸天所說法。佛即以之酬阿難請。   第二分四姓經第一。為二出家婆羅門。說四姓平等作惡墮落。作善超升。見諦證道 轉輪聖天修行經第二。誡勅比丘。當自熾然。當自歸依。謂修四念處觀。並說古先聖王治世。末後出家。至第七王。不如法治。漸生惡法。致成減劫。刀兵劫後。漸次修善。倍倍壽增。至八萬歲時。慈氏出世。是故比丘當修善法。則壽命延長。謂四神足顏色增益。具戒品安隱快樂。成四禪財寶豐饒。行四等威力具足。見四諦力能降魔 弊宿經第三。童女迦葉。為弊宿婆羅門種種說法。破其斷見。歸依設會。死得生天 散陀那經第四。此居士往梵志尼俱陀處。梵志段佛。佛至其處。為說苦行淨不淨法。折伏梵志 眾集經第五。佛勅舍利弗說法。因說種種增一之法 十上經第六。佛勅舍利弗說法。因說十上法。謂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退法。增法。難解法。生法。知法。證法。各各增一至十。共五百五十法 增一經第七。佛為比丘說。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證法。皆增一至十 三聚經第八。佛為比丘說三法聚。謂趨惡趣。趨善趣。趨涅盤。各增一至十 大緣方便經第九。為阿難廣說十二因緣甚深義 釋提恆因問經第十。為帝釋說。因調有想。因想有欲。有愛憎。有貪嫉。乃至共相傷害 阿[少/兔]夷經第十一。為房伽婆梵志。說善宿比丘事。及說破世見事 善生經第十二。為善生長者子。說離四惡行。禮敬六方佛 清淨經第十三。因周那沙彌。述外道徒眾門諍事。佛為說無諍正法。 自嘆喜經第十四。舍利弗向佛師子吼。稱說如來難及之法 大會經第十五。諸天集會。佛為結咒。   第三分阿摩晝經第一。沸伽羅娑羅。遣其弟子阿摩晝觀佛相好。阿摩晝輕慢釋種。佛出其種姓之因。並為說妙法。如大小持戒犍度所明。次令得見相好。還白厥師。師來見佛。觀相設供。為阿摩晝悔過。除白癩病。自復悟道。生不還天 梵動經第二。佛誡比丘。於毀三寶者。不得懷忿。於稱讚者。亦勿歡喜。凡夫寡聞。直贊小緣威儀戒行。唯賢聖弟子。能以甚微妙大法光明贊佛。謂佛善知六十二見本末因緣。知已不着而得解脫 種德經第三。種德婆羅門見佛。佛問以婆羅門法。於五法中。以次揀去生誦端正。惟持戒智慧。缺一不可。佛贊印之。並為說比丘戒慧。彼即受三歸五戒 究羅檀頭經第四。佛為此婆羅門說大祀法。及說歸戒慈心出家功德。此婆羅門。即放牛羊等物。受歸戒。供果證果。生不還天 堅固經第五。堅固長者子。三請佛勅弟子現神足。佛言。我但教弟子於空間處。靜默思道。覆德露過。以現神足能起謗故 裸形梵志經第六。為此梵志說。苦行亦有善惡二趣。不皆訶責。但非出要。然唯如來大師子吼。能令人出家成道。此梵志即出家證果 三明經第七。為二梵志弟子。破三明所說梵道虛妄。及為正說梵道 沙門果經第八。為阿闍世。說沙門現在得果。並受其懺 在咤婆樓經第九。破梵志相違論。為說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 露遮經第十。此婆羅門見佛請佛。尋起惡見。為不應為人說法。佛受供時破之。   第四分世記經第十一 閻浮提洲品第一 郁單越品第二 轉輪聖王品第三 地獄品第四 龍鳥品第五 阿修倫品第六 四天王品第七 忉利天品第八 三災品第九 戰門品第十 三中劫品第十一 世本緣品第十二。

一心奉請佛說七佛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七佛氏族名字。及大弟子等。又廣說毗婆尸佛。降生瑞應。長阿含初大緣經前分同本。

一心奉請毗婆尸佛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佛說過去毗婆尸佛。游觀四門。出家說法。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後分同本。

一心奉請佛般泥洹經。及大般涅盤經。佛說方等泥洹經(拜觀同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第二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第三附東晉錄。   因阿闍世王遣雨舍大臣。問伐越祇國事。佛為說七不衰法。大臣去後。為比丘說七七之法。次四痛八戒。乃至受柰女供。展轉遊行。至雙樹間入滅。焚身起塔。結集經典 第二經。佛三語阿難。設得四神足者。欲住壽一劫。皆得隨意。阿難不解勸請。魔來請佛涅盤。佛遂許之。周曆諸處。詔告四眾。於雙樹間。入滅茶毗 前二皆長阿含遊行經同本。第三大同小異。

一心奉請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長阿含典尊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人仙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頻婆娑羅王命終。作毗沙門天王太子。名曰人仙。來說忉利天梵王說法事。長阿含舍闍尼沙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婆羅門近佛。而恆見佛問法。佛為說世界四姓起因。即出家證果。長阿含初四姓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尼拘陀梵志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和合長者。至拘尼陀梵志所。彼方止其世論。長者問之。及言瞿曇慧何能轉。佛往問之。彼則不能答。長阿含散陀那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大集法門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游末利城。有末利優婆塞新造一舍。請佛及僧。安止。佛示安臥。舍利子說增一至十法。長阿含眾集經同本。

一心奉請長阿含十報法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十上經五百五十法。

一心奉請佛說人本欲生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長阿含大緣方便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屍迦羅越十方禮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長阿含善生經同本。

一心奉請信佛功德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毗羅園中。舍利弗嘆佛種種最勝功德。長阿含自歡喜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大三摩惹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迦毗羅林。四梵王各以頌讚。大眾雲集。有大黑神[示*旦]蹲那作惡佛說聲聞法調伏之。長阿含大會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梵志阿颰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阿含阿摩晝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拜觀同上)  支謙譯。   長阿含梵動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寂志果經(拜觀同上)  東普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長阿含沙門果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樓炭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共法立譯。   即長阿含世記經。品稍不同。文亦簡拙。

一心奉請起世經。及起世因本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達摩笈多等譯。   亦即世記經。而品次稍異。文義俱暢 第二同。

一心奉請雜阿含經(拜觀同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一品不出名。然多就五陰廣破愛見 誦六入處品第二。皆就內六入。外六塵及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等。廣明無常苦空。破於愛見 雜因誦品第三 弟子所說誦品第四 誦道品第五 大約有小半與中阿含增一阿含相同而文順暢 增一說人天果。長破邪見。中明深義。雜明禪法。此四阿含之大略也。

一心奉請別譯雜阿含經。及雜阿含經(拜觀同上)  前附秦錄。後附吳魏二錄。   二經皆於大部中撮要。譯出別行。

一心奉請佛說七處三觀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阿含第二卷及三十四卷。

一心奉請五蘊皆空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   初為五比丘說苦空無常義。亦出雜阿含第二卷。

一心奉請佛說聖法印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空無欲無我無常清淨之業。出雜阿含第三卷。

一心奉請佛說法印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三解脫門為聖法印。出雜阿含第三卷。

一心奉請五陰譬喻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沫泡焰蕉幻五喻也。出雜阿含第十卷。

一心奉請佛說水沫所漂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與上同。

一心奉請佛說不自守意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自守不自守法。出雜阿含第十一卷。

一心奉請佛說滿願子經(拜觀同上)   附東晉錄。請略說法而往化惡國。出雜阿含第十三卷。

一心奉請轉法輪經。及佛說三轉法輪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第二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於鹿野樹下手撫飛輪。三轉四諦行法 第二經即最初為五比丘說法 兩經出雜阿含第十五卷。

一心奉請佛說八正道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阿含第二十八卷。

一心奉請難提釋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為此釋說五法六念。出雜阿含第三十卷。

一心奉請佛說馬有三相經。及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拜觀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二本同。   前經說善。後經說惡。喻惡比丘。出雜阿含第十三卷。

一心奉請佛說戒德香經。及佛說戒香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戒香順逆普聞。勝世間諸香。出雜阿含三十八卷。第二經同。

一心奉請佛說相應相可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說善惡人各以類相聚。出單卷雜阿含中。

一心奉請本事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法品第一 無明蓋 貪愛結 一劫身骨 心意染污墮惡趣 心意清淨升善趣 皆由自業 意為前導 破僧 僧和 一結斷時余亦斷。所謂我慢 不放逸 舍貪。舍欲。舍瞋。舍恚。舍痴。舍覆。舍惱。舍忿。舍恨。舍嫉。舍慳。舍嗜。舍慢。舍害。 念佛。念法。念眾。念戒。念施。念文。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知貪瞋痴覆惱忿。恨嫉慳耽慢害 修慈 外強緣無如善知識 內強緣無如正作意 惠施果報 犯戒報 持戒報 妄語無慚愧有慚愧 最勝有情入 邪見過 正見益 心速疾迴轉。   二法門第二 根門不守護飲食不知量 守護知量 惟作罪不修福 唯福無罪 苦樂二速行 二遲 惡戒惡見 善戒善見 作不作各二 法智類智 世間智出世間智 真出家不真出 於惡應了知惡厭背 不淨斷食慈悲斷瞋 有餘涅盤無餘涅盤 有見無有見二纏 隨證有餘或不還果 有慚有愧 靜慮聽法 聖尋求非聖尋求 慚愧 不害尋思永斷尋思 力法二輪 奢摩他毗缽舍那 慧及解脫 無明慧明為惡善上善 轉無明愛轉於法輪 剃髮乞求二果 二有情墮地獄。一破戒二謗他 父母恩難報 業智無欺誑 父母應供養 財施法施 財祠祀法祠祀 法言宴默 言說宴默各有善惡 思擇力修行力 業壽相隨 短壽長壽行 所緣行相作意行相 生死相乖無間不調伏死調伏死 雜染法清淨法 有見無有見互為冤害 世間正見出世正見。   三法品第三 劣勝解妙勝解有情。三世各相親近 三因三緣。能感後有無明業愛 貪慾耽着受用不見過患三因緣生多過患 三欲天不出生死 三似驢鳴 增上三學 調善戒法慧 無學戒定慧 三種樂事應持淨戒 三種香不如戒香 等子勝子劣子 應修三善根等 三尋思能令退失。一親里二利養三妒勝。又一事業二談話三睡眠 淨信施物福田三法和合現前。生無量福 三不堅易三堅身命財 三無漏根 三有情應親近。一劣二等三勝 老病死三冤賊 施戒修三福業 佛法僧最勝 三大師。一佛二無學三有學 三時諸天集會歡喜。一發心出家二如法持戒三依法證果 三事天勝於人。長壽端嚴快樂。

一心奉請佛本行集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 受決定記品 賢劫王種品 托兜率品 府降王宮品 樹下誕生品 從園還城品 相師占看品 私陀問瑞品 姨母養育品 習學枝藝品 遊戲觀囑品 捔術爭婚品 常飾納妃品 空聲勸厭品 出逢老人品 淨飯王夢品 見病人品 路逢死屍品 耶輸陀羅夢品 舍宮出家品 剃髮染衣品 車匿等還品 觀諸異道品 王使往還品 問阿羅邏品 答羅摩子品 勸受世利品 精進苦行品 向菩提樹品 魔怖菩薩品 菩薩降魔品 成無上道品 昔興魔競品 二商奉食品 梵天勸請品 轉妙法輪品 耶輸陀因緣品 耶輸陀宿緣品 富樓那出家品 那羅陀出家品 娑毗耶出家品 教化兵將品 迦葉三兄弟品 優波斯那品 布施竹園品 大迦葉因緣品 跋陀羅夫婦因緣品 舍利目連因緣品 五百比丘因緣品 斷不信人行品 說法儀式品 尸棄佛本生地品 優陀夷品 優波離品 羅睺羅因緣品 難陀出家因緣品 婆提利迦等因緣品 摩尼婁陀品 阿難因緣品 此經。摩訶僧祇師。名為大事。薩婆多師。名為大莊嚴。迦葉維師。名為佛往因緣。曇無德師。名為釋迦牟尼佛本行。尼沙塞師。名為毗尼藏根本。

一心奉請佛說諸佛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本行經初品同本。

一心奉請過去現在因果經。及修行本起經。太子瑞應本起經。異出菩薩本起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第二後漢西域沙門竺大力共康孟譯。第三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四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佛於過去普光佛得記。生生行菩薩道。乃至生咒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及五比丘。三迦葉。舍利目連大迦葉等事。一一結示往因。中有與仙人論破冥諦非想事 第二興第一同本。三四皆然。

一心奉請中本起經(拜觀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曇果共康孟詳譯。   一名四部僧始起。出長阿含。   轉法輪品 現變品 化迦葉品 度萍沙王品 舍利弗大目連來學品 還本國品 須達品 本起詃容齋品 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 無常品 自愛品 大迦葉始來學品 度奈女品 尼犍問疑品 佛食馬麥品。

一心奉請佛說初分經品(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是度三迦葉及舍利目連事。與他經大同小異。

一心奉請佛說興起行經(拜觀同上)  後漢康居國沙門康孟詳譯。   一名嚴成宿緣經。   佛在阿耨達池。為舍利弗說宿緣十品 孫陀利 奢彌跋 頭痛 骨節煩疼 背痛 木槍刺腳 地婆達兜擲石 婆羅門女旃沙謗 食馬麥 苦行。

一心奉請佛說眾許摩訶帝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迦毗羅國。釋眾欲聞過去種族之事。佛勅目連說之。次敘摩耶及摩賀摩耶生緣。次敘降生因緣。阿私陀占相因緣。童子時學書學射等緣。耶輸陀羅等三夫人緣。出家因緣。成道因緣。初受商主布薩婆梨迦食石缽因緣。度五比丘因緣。度耶舍因緣。度彼四友因緣。度難那及長女作近事因緣。度三迦葉波因緣。受民彌娑羅王請因緣。給孤長者請佛因緣。舍利弗議論降伏外道因緣。立祇園名因緣。化迦羅城因緣。鄔波梨出家為上座。眾釋禮足。並說其往昔因緣。

一心奉請佛垂般涅盤略說教誡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囑諸比丘以戒為師。離諸惡法。對治尊苦及諸煩惱。勤修出世大人功德。所謂無求知足遠離精進不忘禪定智慧。及不戲論。蓋是最後了寧也。

一心奉請佛臨涅盤記法住經。及佛說當來變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從初百年乃至第十百年事。第二說當來壞法增一至五事。示修持之要。

一心奉請佛說法滅盡經(拜觀同上)  增佑附劉宋錄。   佛在拘夷那竭國。當般涅盤。默無所說。光明不現。阿難三問。佛為說末世眾魔比丘不如法事。乃至袈裟變白。

一心奉請般涅盤後灌臘經(拜觀同上)  同上。   預問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陳供之法。佛誡不得口許而負其物。此物眾僧應分。或施貧窮孤老。

一心奉請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拜觀同上)  附西晉錄。   阿難請問茶毗之法。佛言如輪王。又懸記千年後缽顯神變事。

一心奉請迦葉赴佛般涅盤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迦葉趨赴涅盤。悲哀說偈。

一心奉請佛入涅盤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力士哀戀帝釋慰止。

一心奉請正法念處經(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十善業道品第一。因外道說佛法與彼無別。新學比丘不能答。告舍利弗。舍利弗令問佛。佛為具說十不善果報差別。及說十善世出世果 生死品第二。比丘應觀生死過患。修十地 地獄品第三。十惡感種種報。能觀察乃至得十三地 餓鬼品第四。三十六種餓鬼差別。觀察得十五地 畜生品第五。說畜生品類差別最多。兼說修羅與天門戰事。觀察得十七地 觀天品第六。觀察四天及三十三天。得十八地。又觀夜摩天有三十二處。隨業受果。樂盡苦生。有夜摩天王。及鵝王孔雀王諸天鳥等。說種種訶放逸法 身念處品第七。說內身觀。四大調與不調。戶蟲行業。諸風乍用等。作外身觀。四洲眾生。苦樂因果。生死不斷觀已厭離。

一心奉請妙法聖念處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說十善及厭離行。訶酒過。及十惡。讚嘆護戒。及說天上諸偈。大意同上經。

一心奉請佛說生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一那賴經。佛昔為仙人。名那賴。此雲無樂。說法。令方跡王斷愛。今復說法。令比丘斷欲想。證果 二分衛比丘經。說此比丘昔為鱉時。亦曾系意獼猴。而不遂所願 三和難經。說和難釋子輙度人。昔時亦曾受博掩子所欺 四邪業自活經。亦說和難往事 五是我所經。說慳鄙長者曾為鳥。名我所 六野雞經。說野貓巧誘野雞因緣。貓即旃遮比丘。雞即佛是 七前世諍女經。說調達最初結怨之事 八墮珠着海中經。說佛昔時抒海事 九旃闍摩暴志謗佛經。說尼謗佛夙緣 十鱉獼猴經。亦說暴志昔為鱉婦。調達為鱉。佛為獼猴 十一五仙人經。說一仙人侍四仙人事。四仙人即前後四佛。梵志即調達 十二舅甥經。亦佛及舍利弗調達往事 十三閒居經。為梵志說出家間居行 十四舍利弗般涅盤經。說尊者雖滅。五分法身不滅。人宜自求歸依。歸於法地。歸命於法。不處他地。不歸餘人 十五子命過經。為喪子墮憂者說法。令悟無常 十六比丘各言志經。與中阿含牛角娑羅林經上同 十七迦旃延說無常經 十八和利長者問事經。佛問長者四大諸法。長者具答 十九心總持經。說大乘法而有咒 二十護諸比丘咒經 二十一吉祥咒經 二十二總持經。大似華嚴經中略出少許 二十三所欣釋經。說所欣釋今昔粗獷事 二十四國王五人經。說舍利弗阿那律阿難輸輪及佛往因與今事同 二十五蠱狐烏經。說調達與拘迦利。昔為狐烏。互相謬嘆。今亦復然 二十六比丘疾病經。即佛躬看病比丘事 二十七審裸形子經。外道遣人覓佛短。反受佛化。得見道跡。因說夙事 二十八腹使經。阿難勸匿王。於飢世供佛及僧。佛說其往因。曾以腹使之語。利益眾人 二十九弟子命過經。有弟子命過生天。見佛得道。其師憶之。佛為安穩說法。並說昔時仙人愛小象緣 三十水牛經。說昔時水牛王忍獼猴辱。而梵志殺此獼猴。今外道亦然 三十一兔王經。說兔王捨身奉仙人事。仙人錠光也。兔王釋迦也 三十二無懼經。說昔人行道。死時無懼。得生內院 三十三五百幼童經。童子行善。遇水厄。生內院 三十四毒草經。說大林毒草喻。勸人勤去三毒 三十五鱉喻經。喻三界無安 三十六菩薩曾為鱉王經。說鱉王忍苦不害商人事 三十七毒喻經。說子息不宜行毒以為喻。喻人宜去三毒。修六度 三十八誨子經。說母善誨子事。嘆後世人子。有從不從 三十九負為牛者經。說佛救牛因緣 四十光華梵志經。說維衛佛時梵志。即今佛。眷屬即今眾會 四十一雙悔喻經。居士出家。後又變悔。樹神現尼身以覺悟之。乃證道 四十二馬喻經。馬能調良則受快樂。佛調眾生。亦復如是 四十三比丘尼現變經。二尼現變。化度惡人 四十四孤獨經。說昔時孤獨人能作福。有子反受其累。以喻迷心而生五陰六衰之患 四十五梵志經。佛為梵志一家說法。令各得益因。說昔時亦爾 四十六君臣經。說調達昔為王。佛為大臣 四十七拘薩國烏王經。說四將意為四烏事 四十八蜜具經。授梵志施蜜者緣覺記。並說其往因 四十九雜贊經。有比丘尼子出家。不順道法。父母誡勅不聽。後遇大苦。佛說其為烏時。亦曾如是遭報 五十草驢馳經。比丘妄授客比丘籌。後取衣缽辱主乃去。佛說草驢馳梵志往因 五十一孔雀經。說往時孔雀。令烏無光。令佛令外道失彩 五十二仙人撥劫經。即往古仙人觸女失通事 五十三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經。父不喜其子。子他出後。方思之。喚不肯歸。佛因說昔時獼猴師事 五十四夫婦經。夫不喜其妻。妻出家證果。後方喚之。佛因說其夙緣 五十五譬喻經。昔比丘化油供佛事。比丘即然燈。老母施油即釋迦。又大魚救荒事。又首達謗惟先墮獄事。首達即釋迦。惟先即彌陀。又梵志儒童爭座成冤事。梵志即調達。儒童即釋迦。梵志發惡願已。大修功德。乃得世世與佛相值。又說驢隨馬則似馬。隨驢則依然驢也。又說盜天像頭。稱南無佛即取去。人方知天不如佛。又狗伏床下聽經。得為比丘尼證果。又說貧人得天帝瓶。墮地破之。則無用。喻精進不可少懈怠也。   此經中雜有大乘法。

一心奉請佛說義足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第一 優填王第二 須陀利第三。殺女謗佛事 摩竭梵第四 鏡面王第五。盲人摸象喻 老少俱死第六 彌勒難第七 [戒-廾+角]亂梵志第八 摩因提女第九 異學捔飛第十 猛觀梵志第十一 法觀梵志第十二 兜勒梵志第十三 蓮華色比丘尼第十四。佛從忉利天來事 子父共會第十五。佛與父王相見。令證果事 惟樓勒太子第十六。即瑠璃害釋種事 十六經皆有義足偈。故名。

一心奉請佛說大安般守意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越祇國含羈瘦國說。

一心奉請禪秘要法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釋。   先為迦絺那難陀說。繫念觀左腳大指法。次為大眾說。第一繫念額上。第二白骨。三津膩慚愧。四胖脹膿血及易想。五薄皮。六厚皮蟲聚。七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八新死。九具身。十節節解。十一白骨流光。十二四大。亦名八十八使境界。十三結使根本。十四易觀。地大觀。又觀外四大。十五四大觀。十六亦然。十七身念處觀。十八一門觀。具見七佛等。十九觀佛三昧。亦名灌頂法。二十數息。為禪難提比丘說。二十一暖法觀。為盤直迦說。二十二觀頂法。二十三觀助頂法方便。二十四火大觀。二十五火滅觀。二十六正觀。得須陀洹道。二十七真無我觀。滅水大想。向斯陀含。二十八缺。二十九水大觀。得斯含。三十風大觀。成阿那含。次為阿祗達說往昔因緣。教修慈心。及說賢聖空相應心境界。分別十一切入相。阿難請問經名。並示四法。

一心奉請治禪病秘要經(拜觀同上)  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治阿練若亂心病七十二種法。尊者舍利弗所玄門。出雜阿含阿練若雜事中 治噎法 治行者貪淫患法 治利養瘡法 治犯戒法。念七佛。念三十五佛。念諸菩薩。念大乘心。觀於空法。想佛捉水灌頂。復想墮獄。念三寶名。蒙光救拔。然後八百日苦役。七日觀白毫相。又教作毒蛇觀。更作苦沒更觀一佛。更修不淨觀成。又誦戒經八百徧。然後復淨 治樂音樂法 治好歌唄偈贊法 治水大猛盛因是得下法 治因火大頭痛眼痛耳聾法 治入地三昧見不祥事驚怖失心法 治風大法 初學坐者鬼魅所着不安不得定治之之法。尊者阿難所問。   此雖阿含部出。而多大乘法要。

一心奉請陰持入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六入等法相。及說三十七品等。

一心奉請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譯。   前二十九品。諸弟子各說本因。第三十品。佛說九惱本因。

一心奉請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王舍城善賢長者妻懷妊。長者問佛。佛記其生男受天福出家證果。長者誤信外道語。以毒藥摩妻腹。妻死焚之。佛與大眾往視。子從火中坐蓮華生。佛命頻婆娑羅王取以為子。後仍歸長者家。能辨白[迭*毛]新舊。受天福樂。畏阿闍世。遂求出家證果。佛為比丘說其夙因。

一心奉請摩登伽經。及舍頭諫經。摩鄧女經。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拜觀同上)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謙譯。第二竺法護譯。第三安世高譯。第四附東晉錄。   度性女品第一。說一咒護阿難。又說六句神咒 明往緣品第二。帝勝伽欲聘蓮華實女為息 示真實品第三。破五祠邪。示真菩提法 眾相問品第四。帝勝伽說三章二十一句咒。三章八句咒 說星圖品第五。說二十八宿事 觀災祥品第六。說人生所逢星紀善惡之相。說月在眾星所應為事。及地動 明時分別品第七。說四時晝夜長短等法。及出古今夙習因緣。   舍頭諫此雲虎直。阿難昔名也。即摩登伽經異出。第三經為此女說。眼鼻口耳聲步不淨而 證果。第四同。兩經皆摩登伽經第一品異出。

一心奉請佛說柰女耆域因緣經。及佛說柰女耆婆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二經同。   說柰女生柰樹上。後與萍沙王生耆域。為世名醫治種種奇病。並出往因。

一心奉請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聞二百億。阿尼樓陀。舍利子。各言色相。精進工巧。智慧行業。多獲義利。以問世尊。佛言。慧為最勝。福為極勝。即說往時眼力王四王及最後一子事。

一心奉請佛說業報差別經(拜觀同上)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佛在祗園。為力提耶子首迦長者說。眾生隨自業轉。明一切業各有十種。

一心奉請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迦維羅大樹下。說罪福報應。

一心奉請佛說十八泥犁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說諸獄受苦。及壽命長遠。

一心奉請雜藏經。及鬼問目連經。餓鬼報應經(拜觀同上)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第二安世高譯。第三附東晉錄。   前半鬼問目連答。後半有多種因果。及現在國王出家等種種緣。又一華獻佛。羅漢及彌勒。亦不知其果報邊際。俟成佛乃知之 第二出雜藏經。第三略同。稍多於第二。

一心奉請佛說十二品生死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從聖至凡。生死有十二品不同。以勸誡人。

一心奉請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淨意來問長壽短壽。乃至愚痴智慧八種因緣。佛具答之。

一心奉請無垢優婆夷問經(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答埽佛塔地。乃至禪四梵行歸戒功德差別。並現舌相以決其疑。

一心奉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及慢法經。阿難分別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第二法炬譯。第三聖堅譯。   佛答以持戒敬信得吉。犯毀輕慢得凶。復問答惡意向師向善人二種惡報。復問答末世俗弟子理生之事。阿難重頌。請佛住世。二三皆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明十善十惡果報。中明飲酒三十六失。後有偈。頌善惡二報。

一心奉請佛說較量壽命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說娑婆一切壽命長短之數。

一心奉請十二緣生祥瑞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以十二月一日。各從一有支算起。斷種種吉凶事。後說十二生肖。

一心奉請佛說處處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似律中雜雜因緣。

一心奉請天請問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福非火所燒。少欲最安樂等。共九問九答皆切於開示眾生者。

一心奉請佛說分別緣生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初成道。思念世間苦樂諸法。無有能了知者。梵王便求證成。佛更為梵王說十二緣生法。

一心奉請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天子應墮豬身。帝釋教以三歸。乃生兜率陀天。

一心奉請佛說出家功德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佛聞[鞥-合+(白-日+田)]羅羨那王子樂音。記彼七日命終。阿難勸令一日一夜出家。命終之後。七返生六欲天。當得辟支佛道。阿難因問放人出家障人出家罪福。佛答之。

一心奉請佛說大迦葉本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迦葉說制心法。

一心奉請佛說龍王兄弟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目連降伏二龍事。

一心奉請佛說羅雲忍辱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因羅雲受打。佛乃廣贊忍辱。

一心奉請佛說梵摩難國王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王子均鄰儒出家證果。為父說法。亦證初果。佛因勅眾僧臨飯時。說僧跋。僧跋者。眾僧飯皆悉平等。

一心奉請佛說普達王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夫延國王禮沙門足。諸臣諫。王命覓一切頭賣之。唯人頭無人買。因明死後之頭無用。不若生前用種佛因。遂請佛來說法。佛說其夙因。

一心奉請佛說末羅王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為移石人說四力。精進力。忍辱力。布施力。父母力。又生老病死為四力。

一心奉請佛說摩達國王經(拜觀同上)  沮渠京聲譯。   羅漢比丘。以宿業。為王養官馬。七日後。現神通。化王歸佛。證初果。

一心奉請佛說旃陀越國王經(拜觀同上)  沮渠京聲譯。   王小夫人孕。大夫人以金賂婆羅門。贊殺理之。兒於冢中得生。其母半身不朽。飲乳三年。至六歲時。佛度出家。證阿羅漢。乃以神通化其父王。令歸三寶。佛因具說夙緣。無數人聞之得道。

一心奉請萍沙王五願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先敘萍沙王五願。後敘弗迦沙王出家。宿窯家。佛夜為說法。證三果。次日命終。

一心奉請佛說五王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說世樂。惟普安王說出世樂。因引四王見佛。佛為說世間八苦。遂同出家修道。

一心奉請犍陀國王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婆羅門譖殺毀樹者。牛不害折角者。王乃從此信佛。佛因說其往因。

一心奉請未生怨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瓶沙王受害事。

一心奉請瑠璃王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滅釋種墮地獄始末。

一心奉請阿闍世王問五逆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預記王當一墮獄即出。二十劫不墮三惡道。最後成辟支佛。名無穢。

一心奉請佛說解憂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先有偈贊偈述。次長行。乃佛在祗園。為比丘說。一切無常。應求解脫。

一心奉請佛說無上處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指三寶為三無上處。

一心奉請佛說無常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說老病死三法不可愛。後附五言頌十二首。七言頌四首。並臨終方訣二紙。

一心奉請佛說信解智力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說佛五力十力。

一心奉請佛說四無所畏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說四無畏。及八大眾中無畏。

一心奉請佛說四品法門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阿難請問世間所有驚怖等事。愚人所有。智者即無。佛言。愚人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法。不了處非處法。智人了之。

一心奉請佛說法乘義決定經(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金總持等譯。   佛在祗園。甚深勇猛比丘。問鹿苑所說法決定義。佛為說五蘊。五取。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禪。四無色定。四無量心。四三摩地。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入八十種好。

一心奉請佛說決定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為諸比丘說五蘊。五取蘊。十八界。十二處。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禪定。四無色定。四無量行。四無礙智。四三摩地想。及三十七品。

一心奉請佛說廣義法門經。及佛說普法義經(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出中阿含一品。第二安世高譯。   舍利弗為比丘說。十二離難隨順道時。當為如理而說。聽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淨。十法成熟般若。十相應法。十四違障不淨想。六障無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德。十四於不淨觀多恩德。二十勤修障。十一於伏滅障多恩德。二十多恩德。二十二時處當觀。七相能滿。二十種行。未得道者。當為恐意。二十種行速得依住。十一障礙法為難。十勝智。十三喜樂依止法。依四法行。令五法滿。能滅八刺。得無學十法 第二同。

一心奉請佛說海八德經。及佛說法海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法炬譯。   因牽犯戒者出。為眾說八法如大海 第二同。

一心奉請佛說身毛喜豎實(拜觀同上)  宋譯經院沙門惟淨等譯。   善星舍離佛法。以多種緣。謗佛法僧。舍利子聞之白佛。佛為廣說佛法。所謂九次第定。十力四無畏等。及說樹下證果之相。龍護尊者請名奉持。

一心奉請黑氏梵志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閻羅王聽梵志說法。悲其七日當死。死當墮落。梵志懼而見佛證果。

一心奉請長爪梵志請問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梵志。說八支戒所獲佛身果報。梵志遂受八支齋戒。

一心奉請佛說婦人遇辜經(拜觀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婦人親戚。一時亡絕。見佛得道。

一心奉請須摩提長者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一名會諸佛前。一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長者子死痛苦。佛說一切法無常。以開喻之。

一心奉請佛說盧至長者因緣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長者生平最慳。節會日。飲醉自歌。帝釋化作相似人以惱亂之。令見佛證果。

一心奉請佛說耶祇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迦奈國婆羅耶祇。舍外道歸佛。受五戒不能持。向佛還戒。佛默不答。有五鬼神來競害之。佛放光救令得蘇。懺悔更受戒。即得初果。仍出家證四果。

一心奉請佛說貧窮老公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年百二十。貧窮。欲來見佛。梵釋斷之。佛令阿難喚來。說其夙因出家證果。

一心奉請佛為阿支羅迦葉說自他作苦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說苦非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見諦得道。牛觸死入滅。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音悅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者得四吉祥。佛往嘆之。令其植福。後得四不吉祥。尼揵往嘆。乃得痛打。佛因說其夙緣。

一心奉請佛說鬼子母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鬼子母喜盜食人間兒子。佛令比丘取其多子藏之。化令見佛受法。立願保護世間。

一心奉請佛說孫多耶致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梵志自謂日三浴。飲水啖果。行勝沙門。佛為說二十一惡行。不得受好衣食。及說洗心垢法。彼即出家得道。

一心奉請佛說八師經(拜觀同上)  譯人同上。   梵志邪旬謂佛何師。佛以八師答之。殺盜淫妄酒老病死。

一心奉請佛說九橫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一不應飯為飯。乃至九可避不避。皆招橫死。慧人當識當避。

一心奉請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莎伽陀比丘也。佛贊說其降龍功德。非實醉。似大乘發跡顯本之意。

一心奉請佛說得道梯隥錫杖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後有佛說持錫杖法。   此與律制錫杖迥異。

一心奉請佛說呵雕那含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贊此優婆塞有八事不欲人知。

一心奉請佛說燈指因緣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謂長者子燈指。先富中貧。後又大富。皆由宿因。

一心奉請佛說五無返復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又有竹堂講主校本。與梵本文義稍異同。   羅閱祇梵志。遊學舍衛國。見耕者子死。而父不哭。乃至舉家不哭。問佛決疑。

一心奉請長者子懊惱三處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長者子。於天中人中龍中。一時令三時哭泣。

一心奉請五母子經。及沙彌羅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第二失譯人名。安公雲關中異經。   沙彌憶五世令母哭事而笑 第二同。

一心奉請佛說旃檀樹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漢錄。   窮人依旃檀樹神得活。後報王伐此樹。身死樹下。佛微笑放光。說其夙因。

一心奉請佛說佛大僧大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王舍有富者。名為厲。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一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貪其弟婦。弟婦不從。佛大遣賊往殺僧大。僧大臨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婦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墮地獄。

一心奉請阿鳩留經(拜觀同上)  後漢失譯人名。出僧佑錄古典經。   賈客阿鳩留。不信後世。於曠野樹下。得遇豪薜荔。乃深信因果。勤行布施。後得生天。然不如施迦葉者。

一心奉請佛頞多和多耆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栴檀調佛天。啟請。佛為諸弟子說布施八事。及愚人不知布施。有十因緣。

一心奉請佛說越難經(拜觀同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越難長者大富而慳。死作盲乞兒。乞食至其家。為子所打。佛因之說偈。

一心奉請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迦葉度最貧母生天。天帝釋化作貧人以供迦葉。

一心奉請佛說布施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給孤獨園。說三十七種布施感果不同。並為國王。說布施及十善法。

一心奉請佛說五大施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能持五戒。是謂五種大施。

一心奉請佛說四天王經(拜觀同上)  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共寶雲譯。   說六齋日。四王下巡人間善惡而生喜戚。

一心奉請佛說出家緣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難提優婆塞說犯五戒過。前四事各十惡。飲酒三十五惡。

一心奉請孝子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   明供養不若勸親為善去惡。

一心奉請佛說進學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一孝順。二仁慈。三惠施。四舍俗。又聖默然及聖說法。又財法二施。法施為最。

一心奉請佛說賢者五福經(拜觀同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明說法得五種福。一長壽。二大富。三端正。四名聞。五聰智。並出其因。

一心奉請佛說解夏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向舍利弗等。問三業可忍。舍利弗亦向佛求可忍。並為五百比丘求可忍。尊者嚩儗舍說伽陀贊。

一心奉請佛說蟻喻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放光。告比丘。有蟻聚。夜出煙。晝然火。婆羅門見之。乃曰。有執利刀者。必能破之。復見龜見諸蟲等。皆作是言。最後見一龍。托一比丘問我。我為彼言。蟻聚是五蘊。煙即尋伺。火即身語二業。龜即五障染法。蟲等即是慳嫉五欲無明疑惑我慢。龍比羅漢。婆羅門者比如來。刀者智慧。破者發起精進勝行也。

一心奉請佛說自愛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攝受舍衛國王四街道請。說三種自愛之法。有兩商人見之。一人心念贊佛。一人心念毀佛。毀者尋即轢死。贊者尋得作國王。請佛至其國內供養。佛為說最重五罪。一不忠孝。二噁心向羅漢。三謗佛。四破僧。五毀盜三寶物。

一心奉請佛說罵意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雜說善惡法。

一心奉請佛說堅意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囑比丘雖受人謗。當如水火。又囑人一心聽經。

一心奉請佛說治身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說當不離法行而為學。

一心奉請佛說佛醫經(拜觀同上)  吳天竺國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說人身中四大得病因緣。及九橫四飯。食多五罪。財屬五家。

一心奉請佛說治意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說安般守意。

一心奉請佛說大魚事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借大魚勅小魚。以喻大比丘囑小比丘。若小比丘不守根門。如魚隨線就死。

一心奉請佛說法受塵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誡諸男勿染女女勿染男。

一心奉請佛說阿含正行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說五陰為賊。五根相欺。及說十二因緣。教持五戒。修四念處。得度五道。

一心奉請佛說所欲致患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比丘代答外道之問。

一心奉請佛說八無暇有暇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有八無暇。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長壽天。五邊地。六聾啞。七邪見。八無佛世。唯一有暇。可修道業。誡人勿致後悔也。

一心奉請佛說譬喻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為勝光王。說空井樹根二鼠四蛇毒龍蜜滴蜂螫火燒之喻。

一心奉請四願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為純陀說人間四願。皆不可保。復說思想識等法門。

一心奉請佛說四自侵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先說夙夜不學。老不止淫。得財不施。不受佛言。為四自侵。後多一切警策語。

一心奉請佛說諸行有為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給孤獨園。說一切行遷流。乃至佛亦不免棄捨此身。

一心奉請佛說木槵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波瑠璃國王。遣使求法要。佛示以木槵。持佛法僧名。並述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醫喻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醫王有四種。法王亦爾。說四諦法。

一心奉請佛說中心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先由目連神通。化彼移山梵志。令得信心。佛乃為說五賊五欺諸法。

一心奉請佛說身觀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身不淨。無可愛樂。末後附偈。

一心奉請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明少時修三十七品。亦非愚痴食人信施。何況能多。

一心奉請禪行法想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一彈指間。思惟死想等。不是愚痴。食人信施。

一心奉請佛說新歲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坐夏既畢。佛集眾僧各相懺悔。諸天興供偈嘆。

一心奉請佛說時非時經(拜觀同上)  西晉外國沙門若羅嚴譯。   分別十二月。各有時與非時。

一心奉請佛說護淨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因見大池中蟲。乃說食不淨食之報。示護淨法。明齋法得六十萬世餘糧。

一心奉請佛說因緣僧護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龍變形受具戒。佛遣之歸。五百商人入海。請僧護為說法師。至海中。海中龍王乞法。授四龍子四阿含經。商人還時。僧護出海同還。路中相失。見地獄中五十餘事。次至五百仙人處。寄宿一夜。度令證果。還來見佛問因緣。佛答之。

一心奉請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比丘因惡名。欲往林中自殺。正住天神說法曉之。即得道。

一心奉請阿難同學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掘多比丘思返俗。阿難啟佛開示之。證果入滅。

一心奉請佛說月喻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比丘及贊迦葉。

一心奉請佛說灌頂王喻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說王有三時。受灌頂法。常所思念。比丘於出家。淨法眼。盡漏三時。亦常思念。

一心奉請佛說比丘聽施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聽施比丘不樂法。佛方便為說曉道徑不曉道徑之喻。

一心奉請佛說見正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見正比丘疑無後世。佛借大樹作喻說法。乃至為說種種譬喻。除斷常二見。

一心奉請佛說略教誡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贊少欲知足。訶惡比丘三種不善思惟。

一心奉請佛說父母恩難報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孝子經略同。

一心奉請佛說淨飯王般涅盤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及難陀阿難羅雲。親送淨飯王喪以施孝道。

一心奉請佛說猘狗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受戒而嫉妒其師者。如猘狗還齧其主。及說不如法授戒。反入泥犁。

一心奉請佛說群牛譬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驢譬惡比丘。

一心奉請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拜觀同上)  法炬譯。   因上座比丘。如法攝受年少比丘。佛讚嘆之。

一心奉請分別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有受戒得福。有受戒反墜。有三輩事佛不同。支那國非法者多。轉入魔部等。

一心奉請佛說阿難七夢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為阿難解釋七夢。皆應五濁惡世之事。

一心奉請阿難四事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一慈心俯育人畜。二悲心周給貧苦。三不肉食持五戒。四敬沙門。行四事。如供佛也。

一心奉請五苦章句經(拜觀同上)  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一五道。二八惡處。三十二重城三棘籬六賊。四重擔。五香臭二木喻。及四生四諦五天使者等。

一心奉請佛說月光菩薩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竹林精舍。因舍利目連先入滅度。為比丘說月光王舍頭因緣。

一心奉請未曾有因緣經(拜觀同上)  蕭齊沙門釋曇景譯。   舍利弗為和尚。目犍連為阿闍黎。度羅睺羅作沙門。不樂聽法。因波斯匿王。為說野干墮井本緣。明聽法功大。次為王授十善法。次說四擔輿石女往因。次聽五百比丘還戒。次諭羅睺羅修學智慧。次為祇陀說五戒開遮方便。亦為波斯匿王說末利夫人功德。次教令以十善道。展轉教化。如一燈然無量燈。名報師恩。名報三世佛恩。

一心奉請除恐災患經(拜觀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釋。   佛住王舍城。維耶離大疫。請佛往救。受才明長者家十六日供。次受柰女供。說佛受寶蓋往因。才明往因。柰女往因。

一心奉請佛說孛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祇園。有孫陀利女之謗。至第八日卑先匿王察知其情。佛乃為說。往昔行菩薩道時。其名曰孛。身為國師。受四臣及夫人謗。久後方明。今亦如是。

一心奉請天王太子辟羅經(拜觀同上)  安公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太子自說。昔為國王。欲造大鼓。智臣為行施事。

一心奉請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生處。成道處。說法處。現通處。從忉利下處。度分別僧處。念壽量處。涅盤處。

一心奉請溫室洗浴眾僧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耆城請佛及僧浴。佛言。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

一心奉請諸德福田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立法炬同譯。帝釋問良田。佛以五淨德。名曰福田。即沙彌五德也。又七法廣施。名曰福田。謂興立佛圖等。於是四比丘。一比丘尼。天帝釋及如來。各說宿行所得果報。

一心奉請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即無常苦空無我寂滅四印也。

一心奉請賢愚因緣經(拜觀同上)  元魏涼州沙門釋慧覺等譯。   雜譬喻經第一。梵天請佛六事 摩訶薩埵以身施虎緣品第二 二梵志受齋緣品第三 波羅捺人身貿供養緣品第四 海神難問船人緣品第五 恆伽達緣品第六 須闍提緣品第七 波斯匿王女金剛緣品第八 金財因緣品第九 華天因緣品第十 寶天因緣品第十一 羼提婆羅因緣品第十二 慈力王血施緣品第十三 降六師緣品第十四 鋸陀身施緣品第十五 大光明始發道心緣品第十六 摩訶斯那優婆夷緣品第十七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緣品第十八。此雲福增。其年百歲 沙彌守戒自殺緣品第十九 長者無耳目舌緣品第二十 貧人夫婦[迭*毛]施得現報緣品第二十一 迦旃延教老母賣貧緣品第二十二 金天緣品第二十三 重姓緣品第二十四 散檀寧緣品第二十五 月光王頭施緣品第二十六 快目王眼施緣品第二十七 五百盲兒往返逐佛緣品第二十八 富那奇緣品第二十九 尼提度緣品第三十 大劫賓寧緣品三十一 微妙比丘尼緣品三十二 梨耆彌七子緣品三十三 設頭羅健寧緣品三十四 阿輸迦施土緣品三十五 七瓶金施緣品三十六 差摩現報緣品三十七 蓋事因緣品三十八。蓋事。古王名 大施抒海緣品三十九 阿難總持緣品第四十 優婆斯兄所殺緣品四十一 兒誤殺父緣品四十二 須達起精舍緣品四十三 大光明始發無上心緣品四十四 勒那闍耶緣品四十五 迦毗梨百頭緣品四十六 淨居天請洗浴緣品四十七 摩訶令奴緣品四十八 善求惡求緣品四十九 善事太子入海緣品第五十 無惱指鬘緣品五十一 檀脂羈緣品五十二 貧女難陀緣品五十三 師質子摩頭羅瑟質緣品五十四 檀彌離緣品五十五 象護緣品五十六 波婆梨緣品五十七 二鸚鵡聞四諦緣品五十八 鳥聞比丘說法生天緣品五十九 五百雁聞佛法生天緣品第六十 堅誓師子緣品六十一 梵志施佛納衣得授記緣品六十二 佛始起慈心緣品六十三 頂生王緣品六十四 蘇曼女十子緣品六十五 婆世躓緣品六十六 優婆鞠提緣品六十七 汪水中蟲緣品六十八 沙彌均提緣品六十九。

一心奉請雜寶藏經(拜觀同上)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十奢王緣王子以肉濟父母緣如是一百二十一緣。勸人作福持戒。出生死。生菩提。

一心奉請撰集百緣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 報應受供養品 授記辟支佛品 出生菩薩品 餓鬼品 諸天來下供養品 現化品 比丘尼品 聲聞品 諸緣品。每品十緣故有百緣。

一心奉請造像量度經(拜觀同上)   大清藏經館校閱官校正梵字咒語佛像兼管西番學工布查譯。   以上小乘經並新譯經。

一心奉請佛說四十二章經(拜觀同上)  後漢中天竺沙門迦葉摩騰共竺法蘭譯。   此西來教典之始也。古今譯經圖記雲。四十二章經。本是外國經抄。騰以大化初傳。人未深信。蘊其妙解。不即多翻。且撮經要。以導時俗。

一心奉請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   諸經集四十二部。凡菩薩行門總六十六條。

一心奉請八大人覺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一心奉請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後漢臨淮郡沙門嚴佛調譯。   說內習六妙門為波羅蜜。能制六根。

一心奉請出曜經(拜觀同上)  尊者法救造。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無常品第一 欲品第二 愛品第三 無放逸品第四 念品第五 戒品第六 學品第七 口品第八 行品第九 信品第十 沙門品第十一 道品第十二 利養品第十三 忿怒品第十四 惟念品第十五 雜品第十六 水品第十七 華香品第十八 馬喻品第十九 恚品第二十 如來品第二十一 聞品第二十二 我品第二十三 廣演品第二十四 親品第二十五 泥洹品第二十六 觀品第二十七 惡行品第二十八 雙要品第二十九 樂品第三十 心意品第三十一 沙門品第三十二 梵志品第三十三 出曜舊名譬喻。即十二部經第六部也。共集如來法句千章。釋之以訓未來。

一心奉請法句譬喻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共三十九品。大意與上經同。而次第不同。有解釋。

一心奉請法句經(拜觀同上)  尊者法救造。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即法喻經中三十九品法句。凡七百五十二偈。

一心奉請法集要頌經(拜觀同上)  尊者法救集。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即出曜經三十三品法偈。皆是佛所說也。

一心奉請佛本行經(拜觀同上)  劉宋六合山寺沙門釋寶雲譯。   因緣品第一。阿育王時。密跡金剛為諸天頌佛始末 稱嘆如來品第二 降胎品第三 如來生品第四 梵志占相品第五 阿夷決疑品第六 入譽論品第七 與眾彩女游居品第八 現憂懼品第九 閻浮提樹蔭品第十 出家品第十一 車匿品第十二 瓶沙王問事品第十三 為瓶沙王說法品第十四 不然阿蘭品第十五 降魔品第十六 轉法輪品第十七 度寶稱品第十八 廣度品第十九 現大神變品第二十 升忉利宮為母說法品第二十一 憶先品第二十二 游維耶離品第二十三 嘆錠光佛時品第二十四 降象品第二十五 魔勸舍壽品第二十六 調達入地獄品第二十七 現乳哺力品第二十八 大滅品第二十九 嘆無為品第三十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

一心奉請佛所行贊經(拜觀同上)  馬鳴菩薩造。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生品第一 處宮品第二 厭患品第三 離欲品第四 出城品第五 車匿還品第六 八苦行林品第七 合宮憂悲品第八 推求太子品第九 瓶沙王詣太子品第十 答瓶沙王品第十一 見阿羅藍郁頭藍品第十二 破魔品第十三 阿惟三菩提品第十四 轉法輪品第十五 瓶沙王諸弟子品第十六 大弟子出家品第十七 化給孤獨品第十八 父子相見品第十九 受祇洹精舍品第二十 守財醉象調伏品第二十一 庵摩羅女見佛品第二十二 神力住壽品第二十三 離車辭別品第二十四 般涅盤品第二十五 大般涅盤品第二十六 嘆般涅盤品第二十七 分舍利品第二十八。

一心奉請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拜觀同上)  苻秦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譯。   大意發明如來因中果上種種功德。乃至百年之後。阿育王起舍利塔。而譯文甚拙。

一心奉請僧伽斯那所撰菩薩本緣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一心奉請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

一心奉請十二游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迦留陀伽譯。

一心奉請達磨多羅禪經(拜觀同上)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修行方便道安那般那念退分第一 修行勝道退分第二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住分第三 修行勝道住分第四 修行方便道升進分第五 修行勝道升進分第六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決定分第七 修行勝道決定分第八 修行方便道不淨觀退分第九 住分第十 升進分第十一 決定分第十二 修行觀界分第十三。已上皆五言頌 修行四無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觀陰分第十五 修行觀入分第十六。外六入如賊。內六入如空聚。亦說內外入為此彼岸 修行觀十二因緣第十七。已上皆長文。

一心奉請內身觀章句經(拜觀同上)  漢失譯人名。   頌說內身苦。空。無常。無我。不淨。

一心奉請法觀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明數息觀身等法。文甚拙澀。

一心奉請三慧經(拜觀同上)  北涼錄。失譯人名。   雜集經論中種種因緣法。

一心奉請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拜觀同上)   西晉錄。失譯人名。

一心奉請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一心奉請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十六大阿羅漢名並眷屬數目住處。及明末法之中。於三寶所種善根者。三會復度。

一心奉請撰集三藏及雜藏傳(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大意與後經同。而是四言偈述。兼釋三藏。與雜藏事。

一心奉請迦葉結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說佛滅度。迦葉舉阿難九過。及結集三藏事。

一心奉請密跡力士大權神王經偈頌(拜觀同上)  元延佑僧錄。管三八集。   共一百七十五贊。

一心奉請請賓頭盧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一心奉請那先比丘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滅度後。有彌蘭王向那先比丘種種問難。比丘一一答之。

一心奉請阿育王譬喻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一心奉請百喻經(拜觀同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求那毗地譯。   設一百喻。喻道法邪正等事。末結雲。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華鬘竟。

一心奉請無明羅剎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以郁禪耶城折咤王降伏疫鬼為喻。明如來逆觀十二因緣。用佛智慧。破無明羅剎。

一心奉請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求那跋摩譯。   七言偈種種勸誡。令修學正法。

一心奉請勸發諸王要偈(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僧伽跋摩譯。

一心奉請龍樹菩薩勸誡王頌(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二皆同上本。宋譯五言。唐譯五七言雜。

一心奉請大勇菩薩分別業報略經(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僧伽跋摩譯。   偈說六趣善惡因果。

一心奉請十不善業道經(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日稱等譯。

一心奉請賢聖集伽陀一百頌(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集一切伽陀。說供施佛僧福報。

一心奉請勝軍化世百喻伽陀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一心奉請六道伽陀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一心奉請付法藏因緣經(拜觀同上)  後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婆伽婆囑摩訶迦葉一。迦葉囑阿難二。阿難付摩田地。及商那和修三。商那和修付優波鞠多。降伏天魔。度人無量。稱為無相好佛四。優波鞠多付提多迦五。提多迦付彌遮迦六。彌遮迦付佛陀難提七。佛陀難提付佛陀蜜多八。佛陀蜜多付脅比丘九。脅比丘付富那奢十。富那奢付馬鳴大士十一。馬鳴菩薩付比丘比羅十二。比羅付龍樹大士十三。龍樹菩薩付迦那提婆。由毀神眼。故無一目十四。迦那提婆付尊者羅睺羅十五。羅睺羅付尊者僧伽難提以偈試阿羅漢雲。轉輪種中生。非佛非羅漢。不受後世有。亦非辟支佛。羅漢往問彌勒。乃能知之十六。僧伽難提付僧伽耶舍十七。僧伽耶舍付鳩摩羅馱十八。鳩摩羅馱付闍夜多。世尊所記最後律師十九。闍夜多付婆修盤陀二十。婆修盤陀付摩奴羅。與尊者夜奢分化南北二十一。次有尊者名鶴勒那夜奢二十二。復有比丘。名曰師子。為彌羅掘國王劍斬其頭。唯乳流出。相付法人。於是便絕二十三。結嘆善知識功德說白象聞法起慈。及優婆塞分別買髑髏事。

一心奉請馬鳴菩薩傳(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龍樹菩薩傳(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提婆菩薩傳(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與上經中三人事跡同。

一心奉請婆藪盤豆傳(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一心奉請阿育王傳(拜觀同上)  西晉安息國沙門安法欽譯。   本施土緣第一。勝德小兒以土施佛。佛為授記 阿育王本緣第二。先作地獄。後因比丘現化。改惡修善。造舍利塔。廣修供養 阿恕伽王本緣第三。化弟宿大哆。生信證果 半庵摩羅果緣第四。王臨終時。僅以半果為最後施 拘那羅緣本第五。即法益王子。壞目因緣 阿育王現報用緣第六。以珠與受持八戒夫人。比丘口香。婦女犯禁問法得果。沙彌食婆羅門度令出家。賣人頭調伏邪見。臣下賤婢施一錢得轉生報。庫中缺如意珠。賓頭盧純酥澆飯。修福禳衰相。修福勝龍王 優波鞠多因緣第七。佛預授記並結集三藏等事 摩訶迦葉涅盤因緣經第八 摩田提因緣第九 商那和修本緣第十 優波鞠多因緣第十一。廣明化度令證果事。

一心奉請阿育王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即前本別出。而次第小異。詳略亦各不同。

一心奉請阿育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拜觀同上)  苻秦兜佉勒國曇摩難提譯。   偈說法益王子壞目本緣。及說從六趣者。性行不同。較傳經稍詳。

一心奉請勝宗十句義論(拜觀同上)  勝者慧月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實。二德。三業。四同。五異。六和合。七有能。八無能。九俱分。十無說。即勝論六句義演出。

一心奉請金七十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十門真諦譯。   此是外道迦毗羅仙人所造。明二十五諦。亦名數論。非是佛法。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二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三 一心奉請佛說梵網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但有菩薩心地一品分上下。佛於第四禪。接眾歸蓮華藏。盧舍那佛。於千華座上。先說三十心十地。次說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令化身釋迦。轉教眾生。行菩薩道。入如來地。   大乘律部。本與諸經雜見。不必定如小乘分兩藏也。然說律義多者入律部。

一心奉請菩薩瓔珞本業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集眾品第一。佛重遊道樹下。放四十二光。集十首菩薩。從十林剎十精進佛所來。併集十切諸天眾等 賢聖名字品第二。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名字。皆華梵雙舉。又說住前十心。信。念。進。定。慧。戒。回向。護法。舍。願。又說二十四願偈。十不可悔戒 賢聖學觀品第三。謂十住名習種性。十行名性種性。十向名道種性。十地名聖種性。次等覺性。次妙覺性。又名六堅。又名六忍。又名六慧。又名六定。又名六觀。又名六寶瓔珞。謂銅寶銀寶金寶瑠璃寶摩尼寶水晶寶。並說六位所修說行 譯義品第四。釋前十信及四十二位之義 佛母名品第五。答敬首菩薩問二諦義。並說小中大劫差別 因果品第六。明十波羅蜜。各有三緣。又說七財四攝四辯四依等為因。二種法身為果 大眾受學品第七。佛復放光集眾。囑文殊及善財七大菩薩各領大眾受學。因分別三種受戒。及受戒儀式。由受戒故。次第入於住行向地等妙覺中 集散品第八。三勸大眾發菩提心。乃至再囑。須受菩薩戒已。方可為說此大法門 天台判別圓位次。

一心奉請菩薩善戒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等譯。一名菩薩地。   序品第一。與寶積中決定毗尼經同 善行性品第二 發菩提心品第三 利益內外品第四 真實義品第五 不可思議品第六 調伏品第七 菩提品第八 菩提力性品第九 施品第十 戒品第十一 忍品第十二 精進品第十三 禪品第十四 慧品第十五 軟語品第十六 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三十七功道品第十八 助菩提數法余品第十九 功德品第二十 如法住菩薩相品二十一 如法住禪品二十二 如法住定心品二十三 如法住生菩薩地品二十四 如法住畢竟地生品又第一 畢竟地攝取品又第二 畢竟地畢竟品三 畢竟行品四 畢竟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品五 畢竟地住品六。明十力四無畏等。後有優波離問結經名 從第二品以下並與瑜伽師地論中菩薩地同意。彌勒菩薩宗此經成地論。而地持一經。又從地論錄出別行。故仍與此大同也。

一心奉請菩薩善戒經(拜觀同上)   明六重八重及四十八輕。即上經戒品中別出。與菩薩戒本及羯磨文。大同小異 優波離明菩薩受戒法。

一心奉請佛說受十善戒經(拜觀同上)  開元錄拾遺單本。   十惡業品第一。佛為舍利弗說十惡業名。並示以授十善戒法。身三口四意三。三番歸依而受。次受八戒齋法 十施報品第二。嘆頌不殺功德。次說殺生十報。略嘆不盜功德。次說偷盜十報。讚嘆不淫有五功德。次說淫有十過。頌讚不妄語等功德。說四過惡業。

一心奉請佛說十善業道經。及佛說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法經(拜觀同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第二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方等部海龍王經中一品。第二同。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問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佛住耆闍崛山。與比丘菩薩眾俱 菩薩戒品第二。與沙彌十戒同 不可思議品第三。明如來不入涅盤 無我品第四 涅盤品第五 般若波羅蜜品第六 有餘氣品第七 來去品第八 中道品第九 世間戒品第十。亦即沙彌十戒 出世間戒品第十一。明菩薩七聚 上出世間戒品第十二。觀第一義也 菩薩受戒品第十三。發菩提心也 字母品第十四 分別部品第十五。明佛滅後。僧祇上座二部。共出二十部。皆是大乘出。無是亦無非 雜問品第十六。設為外道種種邪難。求佛解釋 囑累品第十七。既囑累已。復廣明在家過患。出家功德。次明念佛三昧。得見余世界佛。次明用供養華咒法。

一心奉請佛說菩薩內戒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譯。   佛以十五日說戒時。文殊請問初發意道俗菩薩。當作何功德。佛為說十二時戒法 一歸依懺悔誓行六度。發三願。及行十法則 二受四十七戒 三受佛法身般若。各二十因緣 四受二十因緣。行之自知宿命 五受四禪法 六受般若三昧法 七受菩薩三昧法 八受月三昧。平心行之 九六根去惡為善。以六度教化一切 十外如地。內如水 十一願一切眾生。各得其樂 十二修六妙門。不住三乘果。次說十住菩薩。各有十功德。

一心奉請佛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諸法實相品第一。為舍利弗說十空等十喻。言如來說一切法無生滅 念佛品第二。無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念佛 念法品第三 念僧品第四 淨戒品第五。明破戒比丘。成就十憂惱箭。必墮惡道 淨法品第六。明迦葉佛預記釋迦佛法中。多受供養。故法當疾滅。如諸盲為賊所誑。墮於深坑 往古品第七。明大莊嚴王滅後。眾分五部。一解正法者。即今滿慈子。四說邪法者。久墮地獄。今出為調達等 淨見品第八。明釋迦曾於過去歷侍多佛。以有所得故。不獲受記。至定光佛時。悟無生忍。乃得受記 了戒品第九。明三種人不喜聞此經。一破戒。二增上慢。三不淨說法及貪着我者。次明白毫相光一分。能供如法修道比丘。不必愁慮四事。但一心辦道 囑累品第十。具明末世不如法事。並囑累竟。魔王憂惱啼哭。以佛預為之防。不能破正法故。

一心奉請優婆塞戒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善生長者。述外道禮六方法。佛告以六度。示一切法無性。發菩提心。持八重六重。名在家出家菩薩 發菩提心品第二 悲品第三 解脫品第四 三種菩提品第五。謂聲聞緣覺佛菩提也。亦云從聞思修得 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 發願品第七 名義菩薩品第八 義菩薩心堅固品第九 自利利他品第十 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二莊嚴品第十二。謂福慧 攝取品第十三 受戒品第十四。明在家六重二十八戒。須六月中淨四威儀。乃於二十僧中授之 淨戒品第十五。明受戒後種種法要。三法四法等 息惡品第十六 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雜品第十九。明布施如法不如法清淨不清淨 淨三歸品第二十 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五戒品第二十二 屍波羅蜜品第二十三 業品第二十四。即十業十惡 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毗離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一心奉請佛說法律三昧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於摩竭提國。先說十二自燒。次為阿難說。雖發大意。有四墮落。次因舍利弗自責昔非。為說大乘法要。次為勇聲菩薩。分別聲聞禪緣覺禪如來禪五通仙人禪之不同。

一心奉請清淨毗尼方廣經。及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寂調音所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竺法護譯。第三劉宋沙門釋法海譯。   佛在耆闍崛山。寂調伏音天子。思見文殊。佛放白毫藏光。從寶相佛國召來。與十千菩薩俱。文殊與天子。問答第一義諦。及彼土聲聞所證大法。有四眾各五百人。及五千天子。因欲往彼土作聲聞眾。而發大心。得往生記。又問答聲聞菩薩律行不同及種種法門。因明住五無間。成無上道。謂從初發意中間大心。大慈悲。大舍。分證滿證。皆悉無間。直至成佛。又總約大悲。別約六度。明煩惱成菩提義。佛贊印。解迦葉疑。文殊以神力。教示彼土菩薩。於此土眾生。而發大願 第二同而分四品。五無間諸文缺。天子名寂順律音 第三同於第二。亦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經。

一心奉請佛說文殊悔過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新學菩薩有疑。如來齊光照耀菩薩為之請問文殊。文殊為說。懺悔。勸助。請法。興供。回向。發願。眾得無生忍。佛遙聞而讚嘆之。勸助隨喜也。

一心奉請三曼陀颰陀羅菩薩經(拜觀同上)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序品第一。佛在摩提國。文殊問三曼陀颰陀羅菩薩。若人求菩薩道者。當作何施行。先總答之 悔過品第二 願樂品第三。即隨喜 請勸品第四 法行品第五。即回向 譬福品第六。

一心奉請菩薩藏經。及舍利弗悔過經。大乘三聚懺悔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第二安世高譯。第三闍那崛多及笈多等譯。   佛在祇園。舍利弗問懺悔隨喜勸請回向之法。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十佛。令結壇受持。後明後去大光明聚如來時。佛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經即轉女身。若女人聞此如來名者即不更受女身 二三同而文略。

一心奉請佛說淨業障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秦錄。   佛住毗舍離庵羅樹園。無垢光比丘入城乞食。被淫女所咒。犯根本戒。生大憂悔。見文殊。遂見佛。佛為說無性之法。發心得記。因廣說淨業障法。說過去無垢光佛滅後。有勇施比丘犯根本戒。得聞深法遂發大心。今已成佛。

一心奉請佛說善恭敬經。及佛說正恭敬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說教他功德。及事師軌式 第二唯事師軌式。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戒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祗園說。文簡義切。最宜流通。

一心奉請菩薩戒羯磨文(拜觀同上)  彌勒菩薩說。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出瑜伽師地論。   受戒羯磨第一 懺悔羯磨第二 得舍差別第三。

一心奉請菩薩戒本經。及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菩薩戒本(拜觀同上)  慈氏說。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第二求那跋摩譯。第三玄奘譯。   此亦半月半月誦戒本。與梵網相輔而行 第二附禮佛發願受繩床等法。第三增入開性罪八條。

一心奉請菩薩受齋經(拜觀同上)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先明三歸悔過。次護十念。次十戒。次解齋法。回向淨土。

一心奉請菩薩五法懺悔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梁錄。   五悔各作偈語。無序分。無流通分。   以上大乘律。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三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四 一心奉請四分律藏(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那舍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比丘戒 第二分。比丘尼戒。內有受戒犍度。說戒犍度 第三分。安居犍度。自恣揵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藥犍度。迦絺那衣犍度。拘睒彌犍度。瞻波犍度。訶責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滅諍犍度。比丘尼犍度。法犍度 第四分。房舍犍度。雜犍度。五百結集法。七百結集毗尼。調部毗尼。毗尼增一。

一心奉請四分戒本。四分戒本。比丘尼戒本(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譯。二三唐西太原寺沙門釋懷素依律集出。

一心奉請曇無德律部羯磨。羯磨。四分比丘尼羯磨法。四分僧羯磨。尼羯磨(拜觀同上)   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第二曹魏沙門釋曇諦譯。第三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譯。第四五唐西太原寺沙門釋懷素集。

一心奉請摩訶僧祗律波羅提木叉。僧祇戒本。比丘尼僧祇律波羅提木叉戒經(拜觀同上)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第二同。第三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共覺賢譯。   初明四棄。二明十三事。三明二不定。四明三十事。五明九十二事。六明四事。七明眾學事。八明滅諍法。九雜誦跋渠明受戒治罪。乃至一切僧中雜事。十威儀法。比丘尼毗尼。

一心奉請彌沙塞部五分律。五分戒本(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佛陀什竺道生共譯。第二蕭梁建初寺沙門釋明徽集。   初分比丘律 第二分尼律 第三分。受戒法。布薩法。安居法。自恣法。衣法。皮革法。藥法。食法。迦絺那衣法 第四分。滅諍法。羯磨法 第五分。破僧法。臥具法。雜法。威儀法。遮布薩法。別住法。調伏法。毗尼法。明比丘尼受戒事。五百集法。七百集法 第二亦名彌沙塞戒本。

一心奉請五分比丘尼戒本(拜觀同上)   明徽集。

一心奉請彌沙塞羯磨本(拜觀同上)   唐天水沙門釋愛同錄。

一心奉請十誦律(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弗若多羅與鳩摩羅什共譯。   初誦六卷。四事至三十事之前十事  第二誦七卷。三十事之中後二十事。九十事之前四十事  第三誦七卷。九十事之後五十事。乃至七滅諍法  第四誦八卷 受戒足法 布薩法 自恣法 安居法 皮革法 醫藥法 衣法  第五誦七卷 迦絺那衣法 俱舍彌法。佛在俱舍彌時。諸羯磨事 瞻波法。佛在瞻波國時。諸羯磨事 苦切羯磨法。梵雲那般茶盧伽法 二篇悔法 順行法 遮法 臥具法 諍事法。廣明滅諍  第六雜誦五卷  第七誦尼律五卷  第八誦增一法四卷  第九誦優波離問四卷  第十善誦四卷。

一心奉請十誦毗尼序。及十誦比丘戒本。十誦比丘尼戒本。大沙門百一羯磨法。十誦羯磨比丘要用(拜觀同上)   東晉罽賓國沙門卑摩羅叉續譯。第二鳩摩羅什譯。第三劉宋燉煌沙門法頴集出。第四附宋錄。第五劉宋吳國沙門釋僧璩依律撰出。

一心奉請薩婆多毗尼毗婆沙(拜觀同上)   附三秦錄。

一心奉請薩婆多毗尼摩得勒伽(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僧伽跋摩譯。

一心奉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柰耶。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破僧事。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雜事攝頌。根本薩婆多部律攝。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頌(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十尊者勝友造。十一尊者毗舍佉造。

一心奉請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軌。及苾芻習略法(拜觀同上)   二本元帝師苾芻拔合思巴集。

一心奉請戒因緣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一心奉請解脫戒本經(拜觀同上)   出迦葉毗部。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一心奉請善見毗婆沙律(拜觀同上)   蕭齊西域沙門僧伽跋陀羅譯。

一心奉請毗尼母經(拜觀同上)   附秦錄。

一心奉請佛阿毗曇經(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一心奉請舍利弗問經(拜觀同上)   東晉錄。失譯人名。

一心奉請優波離問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譯。

一心奉請佛說目連所問經。及犯戒眾輕重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第二安世高譯。   二經同。

一心奉請迦葉禁戒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一心奉請律二十二明了論(拜觀同上)   正量部佛陀多羅多法師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一心奉請大比丘三千威儀(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一心奉請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及沙彌威儀。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拜觀同上)   附東晉錄。第二求那跋摩譯。第三施護譯。

一心奉請沙彌尼戒經。及沙彌尼離戒文(拜觀同上)   今在漢錄。第二失譯人名。

一心奉請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譯。   佛在迦維羅衛國。淨飯王請為優婆塞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佛言。不犯成佛道。犯者三塗。

一心奉請佛說戒消災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持歸戒人。鬼神畏避。二人受五戒。同四百九十八人見佛。皆證果。

一心奉請佛說大愛道比丘尼經(拜觀同上)   北涼錄。失譯人名。

一心奉請佛說苾芻五法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說五法得離依止等。及說戒七種差別。

一心奉請佛說比丘迦屍迦十法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具足慚愧多聞等十法。得為大師。

一心奉請佛說五恐怖世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說末世不遵戒律說恐怖事。

一心奉請佛說齋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六齋日受八支五念法。

一心奉請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拜觀同上)  西晉錄。失譯人名。   首品與犯戒罪輕重及目連所問經同。余與諸律論不盡合。   以上小乘律。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四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五

  諸論本皆由西及東。不相交互。至藕益分釋論為一起。宗論論釋各為一起。遂有東土之論。序於西之上者。以其非無所見。故亦仍之。但於三起已明後。又將台宗懺法。收入懺門。而本宗各自有書。致將台書分成五起。頗有可商也。至本朝着作。未經寓目。藕師故不收。今略補敘於後。而藕書中檢目未得者。亦標於後。以俟他日考訂。

一心奉請十住毗婆沙論(拜觀同上)  亦曰十生論。龍樹菩薩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入初品第二 地相品第三 淨地品第四 釋願品第五 發菩提心品第六。分別七因緣發心 調伏心品第七。因上品說三發心必成。餘四不必成。問答廣明成不成法。有五四合為二十法。失菩提心。轉此修習。世世不忘菩提心 阿惟越致相品第八 易行品第九。廣明念十方佛。及阿彌陀佛。過去七佛。未來彌勒佛。三世佛菩薩等。以求阿惟越致 除越品第十。於佛所修懺悔勸請隨喜回向 分別功德品第十一。明六時懺悔等所有功德 分別布施品第十二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歸命相品第十四。明歸依三寶義 五戒品第十五 知家過患品第十六 入寺品第十七。明齋日宜受八戒。及親近持淨戒者。亦不於破戒生輕恚心。但應生憐愍心 共行品第十八。謂在家出家菩薩所共行法 四法品第十九。明八種四法應遠離。八種四法應修習。乃至十法能淨治初地 念佛品第二十。明般舟三昧。念佛相好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次明念佛功德法身。略說有四十種 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問家種種難佛非一切智。一一答釋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偈贊品第二十四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明二種四法。能生般舟三昧。又在家菩薩有二十法。出家六十法。助法五十 譬喻品第二十六。釋經中導師喻。喻菩薩通達地法 略行品第二十七。一不放逸。二不放逸及智慧。三戒心慧。四諦舍滅慧。五五根。六六度。七七正法。信慚愧聞進念慧。八大人覺。少欲。知足。遠離。精進。念。定。慧。樂不戲論。九大忍大慈大悲慧念堅心不貪不恚不痴。十十善道。如是等法。菩薩應生。生已應守護。守護已應增長。又應遠離惡法。所謂一放逸。二貪聲聞辟支佛地。三憎菩薩及菩薩所行與甚深大乘經。四諂曲急性無慈愍。五貪慾瞋恚。睡眠。調戲。疑。六慳。貪。破戒。瞋恚懈怠。調戲愚痴。七樂多事務。樂多讀誦。樂睡眠。樂語說。貪利養。常欲令人喜。迷悶於道。心生愛行。八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九不聞無上菩提。聞已不信。信不受。受不持。持不知義趣。知而不說。說而不行。行而不常。常行而不能善。十十不善道。成就三十二法。乃為菩薩 分別二地業道品第二十八 分別聲聞辟支佛品第二十九。明十善道。令何等眾生。至二乘地 大乘品第三十。明菩薩修十善道勝於一切 護戒品第三十一。明十善十惡果報。及六十五分尸羅 解頭陀品第三十二。明十二行。各有十功德利 助尸羅果品第三十二。明六種四法。能淨尸羅。又四種似尸羅而破尸羅。慎莫為之。一說有我。二不離身見。三見諸法定有。四聞諸行無生相。心則驚畏。又沙門有四。應學第四沙門。不應為三。一者形色相沙門。二者威儀矯異沙門。三者貪求名利沙門。四者真實行沙門 贊戒品第三十四 戒報品第三十五。謂常作轉輪聖王。

一心奉請十地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釋華嚴十地品。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彌勒菩薩所問經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釋寶積第四十一會。

一心奉請大寶積經論(拜觀同上)   菩提留支譯。釋寶積第四十三會。

一心奉請無量壽經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婆藪盤豆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天親菩薩。明修五念門。得生安樂。見彌陀。禮才。讚嘆作願觀察回向。

一心奉請寶髻經四法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等譯。   釋大集第十分。

一心奉請轉法輪經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天親造。毗目智仙等譯。   佛住靈山告智員大海樂說辯才菩薩言。有二種住持。如來轉法輪。謂眾住持。法住持。

一心奉請三具足經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天親造。毗目智仙等譯。   佛住毗舍離大林精舍。告無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薩有三具足。施戒聞也。

一心奉請佛地經論(拜觀同上)  親光等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經是佛住淨土。為妙生菩薩說五種法。攝大覺地。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一心奉請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有論無經。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菩提留支譯。

一心奉請略說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瑜伽自性三十七聖位。謂十六菩薩。八方內外大護。及法界身。

一心奉請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釋本經字句理趣種種表法義門。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拜觀同上)   大興善寺三藏阿目伽金剛。依釋略序述金剛菩薩名義表法之句。

一心奉請瑜迦金剛頂經釋字母品(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釋遏阿等五十字門義。

一心奉請仁王般若陀羅尼釋(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諸教決定名義論(拜觀同上)  聖慈氏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明一切教中諸根本字。彼如實義。所謂唵字最為上首。及吽字阿字等。即三身及金剛三業等。

一心奉請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拜觀同上)   勝德赤衣菩薩造。施護譯。

一心奉請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拜觀同上)   大域龍菩薩造。施護譯。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阿闍梨譯。   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儀。

一心奉請事師法五十頌(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日稱等譯。   馬鳴菩薩依秘密教略出。

一心奉請大智度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姚秦北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緣起論 釋初品盡三十卷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九十品。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亦名金剛能斷般若。隋南天竺沙門達磨笈有譯。   成立七種義句。一種性不斷。謂護念付囑。二發起行相。謂問答住降。三行所住處。有十八種。略為八種四對治。謂十八住中。各有二種對治。五不失。謂離增益損減二邊。如經中處處雲即非是名等。六地謂十八處。顯示信行地證道住處。是淨心地。後上求佛地。七立名。

一心奉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釋經及無着頌。斷七十二疑。

一心奉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頌。世親菩薩造釋。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與前同。不列經文。末後一頌義淨作。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着不壞假名論(拜觀同上)   功德施菩薩造。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共曇林等譯。   婆藪盤豆菩薩。即天親。廣釋序品。及方便品。略釋七喻等。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沙門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譯。   與上論同。

一心奉請大般涅盤經論(拜觀同上)  元魏沙門達磨菩提譯。   婆藪盤豆菩薩。釋迦葉菩薩所問偈。

一心奉請涅盤本有今無偈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天親菩薩造。兼釋諸行無常偈。

一心奉請遺教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真諦譯。天親於小乘經。建立大乘所修行法。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拜觀同上)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釋經義總啟十門。第一起教因緣。謂因緣各開十義。第二藏教所攝。謂三藏中。正經藏攝。亦攝餘二。於二藏中。菩薩藏攝。又權不攝此。此兼攝權。於五教中。唯圓教攝。此亦攝余。第三義理分劑。略分四門。一所依體事。二攝歸真實。三彰其無礙。四周徧含容。又各十門。以顯無盡。第四教所被機有十。前五揀非器。後五彰所為。無信違真乖實狹劣守權。皆非器。正為一乘圓機。兼為信向成種。引為權教菩薩。機為二乘。遠為凡夫外道闡提。第五教體淺深。略明十體。一音聲。二名句文。三通取四法。四通攝所詮。五諸法顯義。六攝境唯心。七會緣入實。八理事無礙。九事事無礙。十海印炳現。後二正是經宗。融取前八。無所遺矣。第六宗趣通別。總為十宗。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無。三法無去來。四現通假實。五俗妄真實。六諸法但名。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絕相。九空有無礙。十圓融具德。今經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不思議為宗。第七部類品會。一彰本部。二顯品會。三明支類。四辨論釋。第八傳譯感通。第九總釋經題。初解經題。二明品稱。解經題中十門分別。一通顯得名。二對辨開合。三具彰義類。四別釋得名。五展演無窮。六卷攝相盡。七展卷無礙。八以義圓收。九攝歸一心。十泯同平等。第十別解文義。亦有十例。一本部三分科。二問答相屬科。三以文從義科。四前後褶迭科。五前後鈎鎖科。六隨品長分科。七隨其本會科。八本末大位科。九本末徧收科。十主伴無盡科。此後乃隨文科釋。

一心奉請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拜觀同上)   即清涼自釋前疏。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拜觀同上)   即前疏中懸談合鈔別行。

一心奉請華嚴一乘教義分劑章(拜觀同上)  唐京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開釋如來海印三昧一乘教義。略作十門。建立一乘第一。教義攝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開宗第四。乘教開合第五。起教前後第六。決擇其義第七。施設異相第八。所詮差別第九。義理分劑第十。

一心奉請華嚴經指歸(拜觀同上)  法藏述。   一說經處。二說經時。三說經佛。四說經眾。五說經儀。六辨經教。七顯經義。八釋經意。九明經益。十示經圓。於十門中。各明十意。

一心奉請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拜觀同上)  法藏述。   一三寶章。略作八門。二流轉章。略作十門。三法界緣起。略陳四門。四圓音章。略作四門。五法身章。四門分別。六十世章。義作二門。七[糹-八]義章。又分十門。

一心奉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及略疏之鈔(拜觀同上)  唐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述。   圭峰為華嚴五祖。然華嚴義蘊。經歷初祖法順之法界觀。華嚴二祖智儼之千[糹-八]門。華嚴三祖法藏之五教十儀。已闡發矣。故別宏圓覺。以紹四祖澄觀華嚴疏鈔之後。

一心奉請佛說阿彌陀經疏(拜觀同上)  唐新羅國沙門元曉述。   三門分別。初述大意。二釋經宗致。三入文釋。正宗分中。以發菩提心釋多善根福德因緣。名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為助行。雖立說稍偏。而高出時流之見。

一心奉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拜觀同上)  陳隋天台智者智顗述。   此經以心觀為宗。實相為體。所言佛說觀無量壽佛者。佛是所觀勝境。舉正報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眾。觀雖十六。言佛便周也。從能說所說。人以立名。以心觀淨則佛土淨為宗致。生善滅惡為經力用。大乘方等而為教相。二藏中菩薩藏收。頓漸中此為頓教也。從如是至清淨業處為序分。從爾時世尊放眉間光至諸天發無上道心為正說分。爾時阿難白佛下為流通分。

一心奉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拜觀同上)   出元藏。

一心奉請維摩詰所說經注(拜觀同上)   出元藏。

一心奉請維摩詰所說經疏(拜觀同上)   出元藏。

一心奉請四教義(拜觀同上)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撰。   第一釋四教名為五。一正釋。二核定。三引證。四料簡。五明經論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詮為四。一約四諦理。二約三諦理。三約二諦理。四約一諦理。第三明四門入理為五。一略辨四門相。二正明四門入理。三悉檀起四門教。四約十法成門義。五信法兩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為六。一藏。二通。三別。四圓。五五味結成。六經論教多少。第五明權實。第六約觀心。第七通諸經論。此三科未說。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糹-八]義(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門人灌頂錄。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文句(拜觀同上)   智顗述。灌頂錄。

一心奉請盂蘭盆經疏(拜觀同上)   唐充國沙門宗密述。

一心奉請首棱嚴經義海(拜觀同上)   宋長水沙門子璇集義疏注經併科。泐潭沙門曉月標指要義。吳興沙門仁岳集解。福唐沙門咸輝排經入注。

一心奉請大佛頂首棱嚴經會解(拜觀同上)   師子林沙門惟則集九家解。並為補註。一興福愨。二資中沇。三真際節。四[木*巂]李敏。五長水璇。六孤山圓。七吳興岳。八泐潭月。九溫陵環。

一心奉請觀音經疏(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弟子灌頂記。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經疏(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   法譬標名。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經正體。約實相慧。行無相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是因。諸相非相。是果。此之因果。同約實相為宗。破諸相惑。顯出功能。亦自無滯。即力用也。教相可知。

一心奉請金剛經論疏纂要(拜觀同上)   唐大興福寺沙門宗密述。宋長水沙門子璇重治。科經約天親。釋義兼無着。傍及餘論疏。

一心奉請釋金剛經刊定記(拜觀同上)  宋長水沙門子璇錄。   石壁於纂要。別為廣錄。今師病其繁長。更為刊定。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經疏(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說。門人灌頂記。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拜觀同上)   唐翻經沙門法藏述。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集注(拜觀同上)  明天界寺僧宗泐演福寺僧如玘同集。   共集賢首孤山古雲佛海四家註疏。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糹-八]義(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   妙名不可思議也。法者。十界十如權實之法也。蓮華者譬權實之法也。良以妙法難解。假喻乃彰。一為蓮故華。喻為實施權。二華開蓮現。喻開權顯實。三華落蓮成。廢權立實。權實之喻如此。本跡之喻亦然。凡[糹-八]義多是五重。一釋名。二辨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文句(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   初品為序。方便品訖分別功德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正。從偈後盡經。凡十一品半。為流通。又序品至安樂行品約跡。湧出以下十四品約本。本跡各序正流通。   消文為四。一因緣。二約教。三本跡。四觀心。因緣亦名感應。眾生無機。雖近不見。慈善根力。遠而自通。感應道交。故用因緣釋也。夫眾生求脫。此機眾矣。聖人起應。應亦眾矣。今論娑婆國土。音聲佛事。則甘露門開。故用約教釋也。若應機說教。教有權實淺深不同。須置指存月。亡跡存本。故用本跡釋也。若尋跡。跡廣。徒自疲勞。若尋本。本高。高不可極。日夜數他寶。身無半錢分。但觀己心之高廣。叩無窮之聖應。機成致感。逮得己利。故用觀心釋也。   初序品者。如是等五事。冠於經首。次序也。放光六瑞。發起之端。由序也。問答釋疑。正說弄引。述序也 二從方便品。至學無學人記品。是跡門正說。更為兩。一從此以下。是略開三顯一。二從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是廣開三顯一。凡七品半。文為三。一從此至譬喻品盡。回向佛道。是為上根人法說。二從爾時舍利弗白佛下至授記品。是為中根人譬說。三化城喻下三品。是為下根人因緣說 三法師下五品。是跡本流通。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是本門發起序 壽量品第十六。是正開近跡顯遠本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於中。佛說長行。為總授法身記。彌勒說偈。為總申領解。正宗分竟 此後並下三品。為勸持流通。神力品第二十一。乃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為付囑流通。

一心奉請觀音玄義(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此別釋法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

一心奉請觀音義疏(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有時作序正流通三段。有時不用此三名。但分三章。一無盡意。二佛答。三持地嘆。或為四章。三如前。四者聞品得益。或作二段。謂前後兩問答也。多種分章。隨人意用。文中亦作因緣。乃至觀心等釋。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要解(拜觀同上)  宋溫陵開元蓮寺沙門戒環解。   科此經二十八品。序分一品。正宗分十九品。流通分八品。

一心奉請大般涅盤經[糹-八]義(拜觀同上)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一心奉請大般涅盤經疏(拜觀同上)  灌頂撰。唐天台沙門湛然再治。   一召請涅盤眾。從初如是至流血灑地。二開演涅盤施。從純陀訖大眾問。三示涅盤行。從現病至德王。四問答涅盤義。師子吼訖品。五折攝涅盤用。從迦葉訖經。

一心奉請佛遺教經論疏節要(拜觀同上)  宋晉水高麗國沙門淨源述。   大意宗天親。而訛謂馬鳴。

一心奉請菩薩戒義疏(拜觀同上)  智者說。   三重[糹-八]義。一名二體三料簡。從初偈長行至清淨者為序。次十重訖現在菩薩今誦為正說。余盡卷為勸說流通。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拜觀同上)   明天界善世禪寺住持僧宗泐演。禪講寺住持僧如玘同奉詔注。   以上兩土釋論。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五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六 一心奉請瑜伽師地論(拜觀同上)  彌勒菩薩說。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本地分第一。一五識身相應地。二意地。三有尋有伺地。四無尋惟伺地。五無尋無伺地。六三摩呬多地。七非三摩呬多地。八有心地。九無心地。十聞所成地。十一思所成地。十二修所成地。十三聲聞地。十四獨覺地。十五菩薩地。十六有餘依地。十七無餘依地。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伽師地。後有三分。攝決擇分。攝釋分。攝事分。

一心奉請菩薩地持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即瑜伽本地分中第十五菩薩地異譯。缺第四持。

一心奉請決定藏經(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瑜伽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異譯。

一心奉請王法正理論(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瑜伽決擇分中尋伺地別出。

一心奉請顯揚聖教論(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玄奘譯。   攝事品。攝淨義品。成善巧品。成無常品。成苦品。成空品。成無性品。成現觀品。成瑜伽品。成不思議品。攝勝決擇品。

一心奉請顯揚聖教論頌(拜觀同上)   玄奘譯。

一心奉請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玄奘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謂蘊界處 攝品第二。十一種。相。界。種類。分位。伴。方。時。一分。具分。更互。勝義 相應品第三。有六種。不相離。和合。集聚。俱有。作事。同行 成就品第四。有三種。種子。自在。現行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四聖諦 法品第二。十二分教 得品第三。一建立補特伽羅有七種。二建立現觀有十種 論議品第四。有七種。義釋。分別顯示等論攝。論軌。秘密。

一心奉請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拜觀同上)   安慧菩薩集。玄奘譯。

一心奉請辯中邊論頌(拜觀同上)  彌陀菩薩說。玄奘譯。   辯相品。辯障品。辯真實品。辯修對治品。辯修分位品。辯得果品。辯無上乘品。

一心奉請辯中邊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論。釋前頌。

一心奉請中邊分別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上同本。

一心奉請攝大乘論本(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總標綱要分第一。標十相 勝殊勝語 所知依分第二。明阿賴耶識及意 所知相分第三。明三性相。一依他起相。二徧計所執相。三圓成實相 入所知相分第四。明三種練磨其心。及四尋思。四如實徧智 彼入因果分第五。明六種波羅蜜 彼修差別分第六。明菩薩歡喜等十地也 增上戒學分第七。明三聚戒 增上心學分第八。明六種差別。一所緣。二種種。三對治。四堪能。五引發。六作業 增上慧學分第九。明無分別智。離五種相 果斷分第十。明轉依有六種 彼果智分第十一。明佛三身。

一心奉請攝大乘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唐本同。而不分品。

一心奉請攝二乘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亦與上同。分作十品。

一心奉請棱伽經唯識論(拜觀同上)  一名破色心論。天親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一立義。二引證。三譬喻。及釋種種外難。成立唯識道理。

一心奉請大乘唯識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棱伽唯識。略為大同。

一心奉請唯識二十論(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心奉請唯識三十論(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玄奘譯。   即成唯論本頌也。

一心奉請大乘成業論。及業成就論(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玄奘譯。第二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譯。   明身語意。及有表無表業。是實非實。唯依思立。及由異熟識受熏持種而得成就。   第二同。

一心奉請大乘五蘊論(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玄奘譯。   明五蘊攝九十四法。及十二處十八界總攝百法。對治三種我執。謂一性我執。受者我執。作者我執。如其次第。以蘊處界治之。

一心奉請因明正理門論本。及因明正理門論(拜觀同上)  西域龍樹菩薩造。玄奘譯。第二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為欲簡持能立能破義中真實。故造斯論 第二同。

一心奉請因明入正理論(拜觀同上)  商羯羅主菩薩造。玄奘譯。   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現量真比量。及似能立等。共八門。以辯悟他自悟二益。

一心奉請大乘百法明本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玄奘譯。   瑜伽本事分中。略錄名數。

一心奉請觀所緣緣論(拜觀同上)   陳那菩薩造。玄奘譯。

一心奉請無相思塵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觀所緣緣同。

一心奉請無相論(拜觀同上)  真諦譯。   為顯法空故。說諸法無自性品。謂依三性。說三無性。此出無性論中。

一心奉請顯識論顯識品(拜觀同上)  真諦譯。   明三界但有二種識。一者顯識。即是本識。二者分別識。即是意識。顯識起分別。分別起薰習。薰習起顯識。故生死流轉。又雲。一執着分別性薰習。增長阿賴耶識。二觀習真實性薰習。損阿賴耶識。

一心奉請轉識論(拜觀同上)  真諦譯。   明轉識有二種。一轉為眾生。二轉為法。此二實無。但是識轉作二相貌。次明能緣有三種。一果報識。即阿梨耶。二執識。即阿陀那。三塵識。即六識。及明相應心所等。

一心奉請大乘起信論(拜觀同上)  馬鳴菩薩造。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作因分。明造論因緣有八種 二立義分。有二。一有法。謂一切眾生心。二法。謂體相用三大 三解釋分。有三。一顯示實義。依於一心。有真如生滅二門。二對治邪執。治人法二種我見。三分別修行正道相。信成就發心。解行發心。證發心 四修信分。謂有四種信。真如及三寶。修五門行能成此信。一施二戒三忍四精進五止觀。又明求生淨土。得不退轉 五利益分。

一心奉請大乘起信論(拜觀同上)  蕭梁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上略同。

一心奉請大宗地玄文本論(拜觀同上)  馬鳴菩薩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歸依德處無邊大決擇分第一 歸依德處因緣大決擇分第二。此二是序分也 一種金剛道路大決擇分第三。明五種本位。一者無超次第漸轉位。謂五十一位。如次無超轉。一中具一切。名為漸轉位。二者無餘究竟總持位。五十一位中。隨其先得入。攝一切一切。名無餘究竟。回向則信心。信心則佛地。佛地則十地。究竟有何次。三者周遍圓滿廣大位。五十一種位。無前後一時。俱轉俱行故。名周遍圓滿。四者一切諸法俱非位。諸無量無邊。一切種種位。皆悉非建立。名俱非位地。五者一切諸法俱是位。一切種種法。無非金剛身。以一身義故。名為俱是位 金剛寶輪山王大決擇分第四。乃至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決擇分第三十六。以上三十四分。正名玄文本論 較量功德讚嘆信行現示利益大決擇分第三十七 較量過患訶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決擇分第三十八 現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第三十九 勸持流通發大願海大決擇分第四十。此四分皆是流通。

一心奉請十二門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門第一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觀緣門第三 觀相門第四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觀一異門第六 觀有無門第七 觀性門第八 觀因果門第九 觀作者門第十 觀三時門第十一 觀生門第十二 以此諸門得入空義。

一心奉請菩提心離相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由大悲為體。達蘊處界等諸相。唯心所現。成就第一空義。則能以眾生為所緣境。現種種相。說種種法。皆真實義。

一心奉請菩提資糧論(拜觀同上)  聖者龍樹本。比丘自在釋。隨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明般若波羅蜜。為菩提初資糧。乃至第十度。四無量心。五悔勝行。勿於他菩提起瞋心。勿謗所未解甚深經。善修三解脫門。應勤精進。持戒習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種三十二大人相業。及諸種種菩薩行等。

一心奉請發菩提心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姚秦三藏沙門鳩摩羅什譯。   勸發品 發心品 願誓品 檀那波羅蜜品 屍波羅蜜品 羼提波羅蜜品 毗離耶波羅蜜品 禪波羅蜜品 般若波羅蜜品 如實法門品 空無相品 功德持品。

一心奉請廣釋菩提心論(拜觀同上)  蓮華戒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引諸經以明大悲為本。慧及方便。一切時常行。及明聞思修三慧。

一心奉請菩提心觀釋(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略釋菩提心。非性非相。無生無滅。非覺非無覺等。

一心奉請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及大乘法界無差別論(拜觀同上)  堅慧菩薩造。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譯。二本同。第二亦名如來藏論。   明菩提心。略說有十二種義。

一心奉請壹輸盧迦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明一切法無常。自體空。自體空。不離無常。非離諸行而有無常。

一心奉請十頌如理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明諸法離有無二邊。不可說有性。不可說無性等。

一心奉請大乘二十頌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施護譯。   略明第一義無生隨轉而無性義。

一心奉請大乘破有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施護譯。   略說諸法無生。從分別起。

一心奉請方便心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後魏西域沙門吉迦夜與曇曜譯。   明造論品第一。此論分別有八種義。一譬喻。二隨所執。三語善。四言失。五知因。六應時語。七似因非因。八隨語難 明負處第二 辨正論品第三 相應品第四。問答相應二十種。

一心奉請回諍論(拜觀同上)  後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等譯。   先說外人難一切法無體。則語言亦無體。如何能遮一切法。次申正義。一切法因緣生。語言亦因緣生。同皆無體。如以幻人。還遮幻人。若人信於空。彼人信一切。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

一心奉請中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青目菩薩釋五百偈。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破因緣品 破去來品 破六情品 破五蘊品 破六種品 破染染者品 觀三相品 破作作者品 破本住品 破然可然品 破本際品 破苦品 破行品 破合品 觀有無品 觀縛解品 觀業品 觀法品 觀時品 觀因果品 觀成敗品 觀如來品 觀顛到品 觀四諦品 觀涅盤品 觀十二因緣品 觀邪見品。

一心奉請般若燈論(拜觀同上)  唐中天竺沙門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分別明菩薩釋龍樹五百偈。詳於青目。

一心奉請大乘中觀釋論(拜觀同上)  安慧菩薩造。宋譯經院沙門惟淨等譯。   僅釋十三品。

一心奉請順中論(拜觀同上)  龍勝菩薩造。阿僧佉解。未解者別為此部。阿僧佉即無着也。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

一心奉請百字論(拜觀同上)  提婆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破我見等一切諸法。各有自相。

一心奉請百論(拜觀同上)  提婆菩薩造。婆藪開士釋。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舍罪福品 破神品 破一品 破異品 破情品 破塵品 破因中有果品 破因中無果品 破常品 破空品。

一心奉請廣百論本(拜觀同上)  聖天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破常品 破我品 破時品 破見品 破根境品 破邊執品 破有為相品 教誡弟子品 皆五言偈。

一心奉請十八空論(拜觀同上)  亦作十六。亦作十四。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為顯人法二無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約諸法種類不同。開為十八。

一心奉請取因假設論(拜觀同上)  陳那菩薩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說佛化眾生。但依假施設事而宣法要。

一心奉請觀總相論頌(拜觀同上)   陳那造。義淨譯。

一心奉請掌中論(拜觀同上)  陳那造。義淨譯。   論三界但有假名。實無外境。如繩作蛇想。見繩知蛇無。

一心奉請解拳論(拜觀同上)   陳那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一心奉請入大乘論(拜觀同上)  堅意菩薩造。北涼沙門釋道泰譯。   義品第一。明大乘方為具足三藏。得成大果 飢論空品第二。明十地成就福智果智。及明佛生羅睺羅。是化非實 順修諸行品第三。明佛法身。在淨居受職成道。非閻浮提成佛。及明應禮初發心菩薩。

一心奉請佛性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第一緣起分。如來為除五種過失。生五功德。故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第二破執分。內有破小乘品破外道品破大乘見品 第三顯體分。內有三因如品三性品如來藏品 第四辨相分。內有自體相品明因品顯果品事能品總攝品分別品階位品遍滿品無變異品無差別品。

一心奉請究竟一乘寶性論(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沙門勒那摩提譯。   教化品 佛寶品 法寶品 僧寶品 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 無量煩惱所纏品 為何義說法品 身轉清淨成菩提品 如來功德品 自然不休息佛業品 較量信功德品 初一卷是論本偈經。次四卷如次論釋。

一心奉請大乘寶要義論(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集諸經。論菩薩發心修行功德。

一心奉請大乘集菩薩學論(拜觀同上)  法稱菩薩造。法護等譯。   集布施學品 護持正法戒品 護法師品 空品 集離南戒學品 護身品 護受用福品 清淨品 忍辱品 精進波羅蜜品 說阿蘭若品 治心品。內有禪定波羅蜜多 念處品 自性清淨品 正念受用品 增長勝力品 恭敬作禮品 念三寶品。

一心奉請大乘相論(拜觀同上)  覺吉祥智菩薩造。施護譯。   釋蘊處界。緣生。波羅蜜。十地。十八空。三十七助道。四諦。四禪四無量。四等至。八解脫。六神通。三解脫門。陀羅尼。力。無所畏。無礙解。大慈大悲。不共法。聲聞果。了知一切相真如實際。無相法界。

一心奉請集諸法寶最上義論(拜觀同上)  善寂菩薩造。施護譯。   諸法從緣生。不離識 菩提無所得。剎那王所。即菩提相。菩提中無所安立。若執無因不集諸福。起染着。感惡趣。智者如實信解尊重恭敬。即得最上福聚。

一心奉請六明教授習定論(拜觀同上)  菩着菩薩本。世親菩薩釋。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明修定。須師資圓滿。所緣圓滿。作意圓滿。依有尋有伺等三定。能獲福得果。

一心奉請大乘莊嚴經論(拜觀同上)  無着菩薩造。唐中天竺沙門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緣起品 成宗品。以一因成立大乘。真是佛說 歸依品。明大乘歸依。有四種大義。一切遍。勇猛。得果。不及 種性品。有九。有體。最勝。自性。相貌。品類。過惡。功德。金喻。寶喻 發心品。發心有四種大。勇猛大。方便大。利益大。出離大。有四差別。信行發心。淨依發心。報得發心。無障發心。大悲為根。利物為依止。大乘法為所信。種智為所緣。以勝欲為所乘。以大護為所住。大護謂戒也。以受障為難。以增善為功德。以福智為自性。以習諸度為出離。以地滿為究竟 二利品 真實品。明第一義相 神通品 成熟品 菩提品。明得一切種智 明信品 述求品 宏法品 隨修品 教授品 業伴品。明菩薩起業。以方便為伴 度攝品 供養品 親近品 梵住品。明慈悲喜舍 覺分品 功德品 行住品 敬佛品。

一心奉請大莊嚴經論(拜觀同上)  馬鳴菩薩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廣集種種善惡因緣。令人返邪歸正。

一心奉請菩薩本生鬘經(拜觀同上)  宋譯經院沙門慧絢紹德等譯。   前四卷。勝勇護國尊者。集如來事跡十四條。後十二卷。是寂變勝天。論菩薩施行莊嚴。尊者護國本生之義。三十四段。

一心奉請大丈夫論(拜觀同上)  提婆羅菩薩造。北涼沙門釋道泰譯。   共有二十九品。廣說悲心行施相貌功德。

一心奉請提婆菩薩破棱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先列僧佉計一。毗世計異。尼犍子計俱。若提子計不俱。次一一破之。

一心奉請提婆菩薩釋棱伽經中外道小乘涅盤論(拜觀同上)  菩提留支譯。   先明所計涅盤。有二十種。如來為遮是等邪見故。說涅盤因果正義。次列其名。一一問答示相。

一心奉請大乘掌珍論(拜觀同上)  清辯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廣釋真性有為空四句義。破諸異執。顯真勝義。

一心奉請如實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反質難中無道理難品 道理難品 墮負處品。有二十二。

一心奉請手杖論(拜觀同上)  尊者釋迦稱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破世異執。有新生有情。

一心奉請寶行王正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安樂解脫品。十善名安樂。惑盡名解脫 雜品第二。明十惡過患。廣訶女身不淨。嘆佛三十二相 菩提資糧品第三。明相好六通等因 正教王品第四 出家正行品第五。說出家者應舍粗惑。修七聖財。及說十地大意。並教發願方法。

一心奉請佛說法集名數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集世出世二法名數。

一心奉請惟日雜難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大意說如來二乘功德差別。

一心奉請五門禪經要用法(拜觀同上)  大禪師佛陀蜜多所撰。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一安般。二不淨。三慈心。四觀緣。五念佛。

一心奉請坐禪三昧法門經(拜觀同上)  僧伽羅剎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第一治淫慾 次瞋恚 三愚痴 四思覺 五等分及重罪人 明四禪四空四等五通法 四念止法 大乘念佛等法。

一心奉請禪法要解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初不淨觀。次淨觀。除五蓋。修初二三四禪。修四無量。修四空。修四諦。初習有十事。心專正。質直。慚愧不放逸。遠離。少欲。知足。心不繫着。不樂世樂。忍辱。修四如意足。五神通。

一心奉請思惟要略法(拜觀同上)  鳩摩羅什譯。   先明形輕微。心病深重。次四無量觀。白骨觀。觀佛三昧。法身觀。十方諸佛觀。觀無量壽。觀實相。法華三昧觀。

一心奉請菩薩訶色慾法(拜觀同上)  鳩摩羅什譯。   謂是世間枷鎖重患衰禍舍之復念。如出獄思入等。凡夫為色仆。棄之如破枷脫銷等。女人言蜜心毒。如龍淵師窟。不可近。敗國亂家。滅人慧明。如高羅蜜網等。智者知而遠。惡而穢之。

一心奉請禪要訶欲經(拜觀同上)  失譯師名。   即前不淨觀一章。

一心奉請小道地經(拜觀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說道人求息。及求向佛道法。

一心奉請修行道地經(拜觀同上)  天竺沙門眾護撰。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集散品 五陰本品 五陰相品 分別五陰品 五陰成敗品 慈品 除恐怖品 分別行相品 勸意品 離顛倒品 曉了食品 伏勝諸根品 忍辱品 棄加惡品 天眼見始終品 天耳品 念往世品 知人心念品 地獄品 勸悅品 行空品 神足品 數息品 觀品 學地品 無學地品 無學品 弟子三品 修行品 緣覺品 菩薩品。

一心奉請道地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從修行道地經略出。

一心奉請眾經撰雜譬喻(拜觀同上)   比丘道略集。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一心奉請舊雜譬喻經(拜觀同上)   西土聖賢集。吳沙竺天門康僧會譯。

一心奉請雜譬喻經(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出後漢錄。

一心奉請雜譬喻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一心奉請菩提行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一心奉請贊法界頌(拜觀同上)   聖龍樹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一心奉請佛三身贊(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一心奉請佛一百八名贊(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一心奉請一百五十贊佛頌(拜觀同上)   尊者摩咥利制咤造。唐沙門義淨譯。

一心奉請佛吉祥德贊(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一心奉請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贊(拜觀同上)   西方賢聖集。施護譯。

一心奉請贊觀世音菩薩頌(拜觀同上)   唐佛授記寺翻經沙門釋慧智譯。

一心奉請聖者文殊師利發菩提心願文(拜觀同上)   元甘泉馬蹄山沙門釋智慧譯。

一心奉請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贊佛法身禮(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贊法身法界菩提涅盤十地等妙功德。

一心奉請廣發大願頌(拜觀同上)   以上西土宗論。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六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七 一心奉請肇論(拜觀同上)  姚秦長安沙門釋僧肇着。   宗本義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 般若無知論 涅盤無名論。附 上奏秦王表九折十演。

一心奉請晉僧肇法師法寶藏論(拜觀同上)  僧肇着。   廣照空有品 離微體淨品 本際虛無品。

一心奉請大乘止觀法門(拜觀同上)  陳南嶽思大禪師曲示心要。   先示大乘止觀。次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觀所依。第二明止觀境界。第三明止觀體狀。第四明止觀斷得。第五明止觀作用。後更示念佛止觀。食時止觀。大小便利時止觀。

一心奉請法華經安樂行義(拜觀同上)  陳南嶽思大禪師撰。   明一切新學菩薩。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修施戒忍進禪。專意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偈雲。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釋雲。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徧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

一心奉請諸法無諍三昧法門(拜觀同上)  思大撰。   欲學法。先持淨戒。勤禪定。乃能得之。無量佛法功德。皆從禪定生。次問答釋疑。後具明四念處各各具足一切佛法。

一心奉請摩訶止觀(拜觀同上)  智者說。   天台傳南嶽三種止觀。一漸次。即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二不定。即六妙門。今已忘失。三圓頓。即今摩訶止觀。皆是大乘。俱緣實相。同名止觀。漸則初淺後深。如彼梯隥。不定前後更互。如金剛寶。置之日中。圓頓初後不二。如通者騰空。為三根性。說三法門。今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系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陰入皆如。無苦可舍。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盤。無滅可證。無苦無集。故無世間。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圓頓止觀。此菩薩聞圓法。起圓信。立圓行。住圓位。以圓功德而自莊嚴。以圓力用建立眾生。大經雲。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又雲。譬如有人。在大海浴。當知己用諸河之水。當知止觀。諸佛之師。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樂我淨等。亦復如是 開章為十。一大意。二釋名。三體相。四攝法。五偏圓。六方便。七正觀。八果報。九起教。十旨歸。   初釋大意。囊括始終。冠戴初後。今撮為五。謂發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網。歸大處。一發大心者。約十種發心以簡非。發菩提心即是觀。邪僻心息即是止。約四諦四宏六即以顯是。二修大行者。勸進四種三昧。入菩薩位。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三感大果者。若行順中道。即有勝妙果報。設未出分段。所獲華報。亦勝七種方便。況真果報耶。此義在後第八重中。當廣分別。四裂大網者。若人善用止觀觀心。則內慧明了。通達漸頓諸教。如破微塵。出大千經卷。恆沙佛法。一心中曉。此義至第九重當廣說。攝法中亦略示。五歸大處者。自向三德。引他同入三德。故名旨歸。入秘密藏。至第十重中。當廣說也。記曰。此五略。祇是十廣。初五章。祇是發菩提心一意耳。方便正觀。祇是四三昧耳。果報一章。祇明違順。違即二邊果報。順即勝妙果報。起教一章。轉其自心。利益於他。或作佛身。施權實。或作九界像。對揚漸頓。轉漸頓。宏通漸頓。旨歸章。祇是同歸大處秘藏中。故知略廣意同也。   二釋止觀名。略有四。一相待。二絕待。三會異。四通三德。一相待者。止觀各三義。止三義者。息義。停義。對不止止義。觀三義者。貫穿義。觀達義。對不觀觀義。二絕待者。橫破豎破上三止觀。則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以六即望之。初心無所失。聖境無所濫。三會異者。會諸經論異名。四通三德者。以三德共通兩字。又三德各通兩字。   三釋止觀體相為四。一教相。二眼智。三境界。四得失。一教相者。止觀名教。通於凡聖。不可尋通名。求於別體。故用相簡之。簡前三教。顯圓頓教止觀體也。二眼智者。止觀為因。智眼為果。用不思議眼智。得圓頓止觀體也。三境界者。若得能顯眼智中意。無俟所顯諦境之說。為未解者。更此一科。夫信行尚多聞。因此分別以會圓妙。法行宗深觀。緣此思惟以見正境耳。四得失者。失即思議。得即不思議也。   四明止觀總持徧收諸法。一攝一切理。二攝一切惑。三攝一切智。四攝一切行。五攝一切位。六攝一切教。   五明偏圓者。簡偏就圓。一明大小。二明半滿。三明偏圓。四明漸頓。五明權實。   六明方便。謂善巧修行。以微少善根。能令無量行成解發。入菩薩位。圓教以假名五品觀行等位。去真猶遠。名遠方便。六根清淨相似鄰真。名近方便。今就五品之前。假名位中。復論遠近。二十五法為遠方便。十種境界為近方便。橫豎該羅。十觀具足。成觀行位。能發真似。今釋遠方便。略為五。一具五緣。二訶五欲。三棄五蓋。四調五事。五行五法。具五緣者。一持戒清淨。二衣食具足。三間居靜處。四息諸緣務。五得善知識。訶五欲者。謂色。聲。香。味。觸。棄五蓋者。謂貪慾。瞋恚。睡眠。掉悔。疑。調五事者。謂食眠。身。息。心。行五法者。謂欲。精進。念。巧慧。一心。已上俱有事解理解。   七明正修止觀者。前六重。依修多羅以開妙解。今依妙解以立正行。膏明相賴。目足更資。行解既勤。三障四魔。紛然競作。重昏巨散。翳動定明。不可隨不可畏。隨之。將人向惡道。畏之。妨修正法。當以觀觀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如豬揩金山。眾流入海。薪熾於火。風益求羅耳。開止觀為十。一陰界入。二煩惱。三病患。四業相。五魔事。六禪定。七諸見。八增上慢。九二乘。十菩薩。此十境通能覆障。始自凡夫正報。終至聖人方便。陰入一境。常自現前。恆得為境。餘九境。發可為境。不發何所觀。又八境去正道遠。深加防護。得歸正轍。二境去正道近。至此位時。不慮無觀。薄修即證。又若不解諸境互發。大起疑網。如在疑道。不知所從。先若聞之。恣其變怪。心安若空。   第一觀陰界入境者。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也。界內外一切陰入。皆由心起。佛告比丘。一法攝一切法。所謂心是。心是惑本。若欲觀察。須伐其根。如灸病得穴。今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陰。但觀識陰。識陰者。心是也。觀心具十法門。一觀不可思議境。二起慈悲心。三巧安止觀。四破法遍。五識通塞。六修道品。七對治助開。八知次位。九能安忍。十無法愛。此十重觀法。橫豎收束。微妙精巧。初則簡境真偽。中則正助相添。後則安忍無着。意圓法巧。該括周備。規矩初心。將送行者。到彼薩雲。非暗證禪師。誦文法師。所能知也。一觀心是不可思議境者。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後。若從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則是縱。若心一時含一切法者。此則是橫。縱亦不可。橫亦不可。祇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縱非橫。非一非異。[糹-八]妙深絕。非識所識。非言所言。所以稱為不可思議境也。此不思議境。何法不收。此境發智。何智不發。依此境發誓願。乃至無法愛。何誓不具。何行不滿足耶。說時次第。行時一心中具一切心。二發正真菩提心者。既深識不思議境。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悲他。發兩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又識不可思議心。一樂一切樂。我及眾生。昔雖求樂不知樂因。今方始解。故起大慈興兩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三善巧安心者。善以止觀安於法性也。隨根。隨病。迴轉。自行。化他。有六十四番安心法等。四破法徧者。不思議一境一切境。一心一切心。橫豎諸法。悉趣於心。破心故。一切皆破。故言徧也。是中先約空無生門。以次第破。顯圓頓破。然後以一門破。例余門破。文廣義深。須細尋之。五識通塞者。破塞存通。如除膜養珠。破賊護將。六明道品調適者。由圓三十七品。入圓三解脫門。七助道對治者。以根鈍故。不能即開三解脫門。以遮重故。牽破觀心。為是義故。應須治道。對破遮障。於助六度。但作一事解。不能助道。當觀此助不思議。攝一切法。八明次位者。夫真似二位。有解脫知見。朱紫分明。終不謬謂未得謂得。豈有凡夫造心。即言上聖。此非增上慢。推與誰乎。次明從五悔登隨喜品。乃至十信。四十二位。究竟妙覺。無有叨濫。名知次位。九安忍者。若名利眷屬。從外來破。憶此三術齧齒忍耐。雖千萬請。確乎難拔。讓哉。隱哉。去哉。若煩惱業定見慢等。從內來破者。亦憶三術。即空。即假。即中。十無法愛者。行上九事。過內外障。應得入真。而不入者。以法愛住着而不得前。若破法愛入三解脫。發真中道。所有慧身不由他悟。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是十種法。名大乘觀。學是乘者。名摩訶衍。行。住。坐。臥。語作。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覺觸。知法。一切緣中。一切境中。皆可修之。   第二觀煩惱境。乃至第七觀諸見境。各為四意。各論十乘。具如全帙。後三境不說。後三大章亦不說。

一心奉請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拜觀同上)  智者說。法慎記。灌頂再治。   大意 釋名 明門 辨詮次 簡法心 分別前方便 釋修證。

一心奉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拜觀同上)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具緣 訶欲 棄蓋 調和 方便 正修 善發 覺魔 治病 證果後附梁肅天台止觀統例。及天台法門議。

一心奉請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拜觀同上)  智者說。   釋法相 釋覺意三昧名 釋方便行 明心相 入觀門 證相門。

一心奉請四念處(拜觀同上)  智者說。   先明一切諸法。皆不可思議。不可宣說。次明四悉檀因緣故。亦可得說。乃約生生等四伺。各明四門。四念處。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別不同。

一心奉請法界次第初門(拜觀同上)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依經附論。   撰初門三百科。有三意。一恐讀經尋論隨見法門。或迷名數。二恐未明佛製法門深淺次第。三為學三觀者。當以此諸法名相義理。一一歷心而轉作。則觀解無礙。觸境不迷。若於一念心中通達一切佛法者。自了了也。

一心奉請淨土十疑論(拜觀同上)   智者說。

一心奉請瑜伽師地論釋(拜觀同上)   最勝子等諸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心奉請攝大乘論釋。攝大乘論釋。攝大乘論釋(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釋前大乘論本。玄奘譯。第二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第三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一心奉請攝大乘論釋(拜觀同上)  玄奘譯。   無性菩薩。釋前攝大乘論本。

一心奉請成唯識論(拜觀同上)   護法等十菩薩。各造論十卷。釋世親三十頌。奘師博觀而擇取。撰成十卷。瑜伽宗之精要也。

一心奉請成唯識寶生論(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護法菩薩釋天親所造論。

一心奉請大乘廣五蘊論(拜觀同上)   安慧菩薩造。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一心奉請觀所緣緣論釋(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護法菩薩釋緣緣論中破執縱奪之法。

一心奉請廣百論釋論(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護法菩薩釋前廣百論本。與成唯識破我法二執處。相為表里。

一心奉請華嚴懸談會玄記(拜觀同上)   元蒼山再光寺普瑞集。

一心奉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先略明大意雲。果佛圓明之體。即我凡夫所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談行法。無不為顯此之覺體。故四三昧通名念佛。但其觀法。為門不同。今此觀門。及般舟三昧。托彼安養依正之境。用微妙觀。專就彌陀。顯真佛體。雖托彼境。須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徧周。無法不造。無法不具。據乎心性。觀彼依正。依正可彰。托彼依正。觀於心性。心性易發。所言心性。具一切法者。實無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皆悉當處全是心性。是故今觀。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觀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故釋觀字用一心三觀。釋無量壽用一體三身。體宗力用。義並從圓。判教屬頓。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糹-八]義拾遺記(拜觀同上)  知禮述。   法性可尊可貴。當體名金。寂而常照。當體名光。大悲益物。當體稱明。是知法性具金光明。真實名義。究竟成就也。此經以金光明為名。以金光明為體以金光明為宗。以金光明為用。以金光明而為教相。亦可三字別得五章。以金為體。以光為宗。以明為用。總三為名。分別三名而為教相。法體既爾。體德合然。甚深是光之德。窮法性底故。無量是明之德。達法性邊故。此二不二是金之德。法性究竟尊貴義故。亦可三義皆甚深皆無量皆不二也。五章之德。莫不如是。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文句記(拜觀同上)   知禮述。

一心奉請請觀音疏闡義鈔(拜觀同上)   宋錢塘沙門智圓述。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經疏神寶記(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柏庭善月述。   是經有六名。其末名龍寶神王。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連珠記(拜觀同上)   宋玉峰沙門釋師會譯。

一心奉請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釋(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三寶尊菩薩造。釋大域龍菩薩所造頌。

一心奉請法華[糹-八]義釋簽(拜觀同上)  唐天台沙門湛然述。   昔於台嶺。隨諸問者。簽下所錄。晚還毗壇。增而飾之。

一心奉請法華文句記(拜觀同上)   湛然述。

一心奉請觀音[糹-八]義記(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一心奉請觀音義疏記(拜觀同上)  知禮述。   即釋義疏也。後附天竺寺沙門遵式釋重頌雲。第二重頌。是隋煬帝大業中。智者滅後。笈多所譯。方入大部。故疏闕釋。

一心奉請涅盤[糹-八]義發源機要(拜觀同上)   宋錢塘沙門釋智圓釋。

一心奉請大乘百法明門論解(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窺基述。

一心奉請大乘起信論疏(拜觀同上)   唐西太源寺沙門釋法藏譯。

一心奉請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拜觀同上)   宋長水沙門釋子璇錄。

一心奉請肇論新疏遊刃(拜觀同上)  元大白馬寺沙門釋文才述。   科一卷。新疏九卷。遊刃一卷。

一心奉請摩訶止觀輔行傳宏決(拜觀同上)  唐毗陵沙門湛然述。   述此緣起。凡有十義。一為知有師承。非任胸臆。異師心故。二為曾師承者。而棄根本。隨末見故。三為後代展轉。隨生異解。失本依故。四為信宗好習。余方無師可稟承故。五為義觀俱習。好憑教者。行解備故。六為點示關節。廣略起盡。宗要文故。七為建立師解。使不淪墜。益來世故。八為自資觀解。以防謬誤。易尋討故。九為呈露所解。恐有迷忘。求刪削故。十為隨順佛旨。運大悲心。利他行故。

一心奉請止觀義例(拜觀同上)  湛然述。   第一所傳部別例。第二所依正教例。第三依正消釋例。第四大章總別例。第五心境釋疑例。第六解行相資例。第七喻疑顯正例。

一心奉請止觀大意(拜觀同上)  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大意。略報綱要。初敘承。二敘教觀。三敘教。四敘觀。

一心奉請觀心論疏(拜觀同上)   隋天台國清寺沙門灌頂撰。   以上東土論及論釋。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七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八 一心奉請立世阿毗曇論(拜觀同上)  唐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地動品 南閻浮提品 六大國品 夜叉神品 漏闍耆利象王品 四天下品 數量品 天住處品 歡喜園品 眾車園品 惡口園品 雜園品 波利夜多園品 提頭賴咤城品 毗留勒叉城品 毗留博叉城品 毗沙門城品 天非天鬥戰品 日月行品 云何品 受生品 壽量品 地獄品 小三災品 大三災品。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說。唐大慈恩寺沙門玄奘譯。   緣起品第一。世尊游力士生處住其所造初成台觀。命舍利子代宣法要。舍利子承命結集法毗柰耶 一法品第二。有三門 二法品第三。有二十七門 三法品第四。有五十門 四法品第五。亦五十門 五法品第六。有二十四門 六法品第七。有二十四門 七法品第八。有二十三門 八法品第九。有十門 九法品第十。略有二種 十法品第十一。略有二種 贊勸品第十二。佛從臥起。贊善勸持。

一心奉請舍利弗阿毗曇論(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三藏曇摩崛多共曇摩耶舍譯。   問分。入品第一 界品第二 陰品第三 四聖諦品第四 根品第五 七覺品第六 不善想品第七 善根品第八 大品第九 優婆塞品第十。   非問分。界品第一 業品第二 人品第三 智品第四 緣品第五 念處品第六 正勤品第七 神足品第八 禪定品第九 道品第十 煩惱品第十一。   攝相應分。攝品第一上 相應品下。   諸分。遍品第一 因品第二 名色品第三 假結品第四 行品第五 觸品第六 假心品第七 十不善業道品第八 十善業道品第九 定品第十。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法蘊足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大目乾連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學處品第一。明優婆塞五戒 預流支品第二。明四種法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證淨品第三。明四不壞淨。一佛證淨。二法證淨。三僧證淨。四聖所愛戒 沙門果品第四。明四聖果 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 聖種品第六。明於衣食臥具知足。及樂斷樂修聖種 正勝品第七。明四正勤 神足品第八。明欲。勤。心。觀。四三摩地 念住品第九。明身。受。心。法。四觀 聖諦品第十。明四聖諦 靜慮品第十一。明四禪法 無量品第十二。明慈悲喜舍定 無色品第十三。明四空定 修定品第十四。明四修定。一得現法樂住。二得殊勝智見。三得勝分別慧。四得請漏永盡 覺支品第十五。明七覺支 雜事品第十六。明永斷一一法。皆能保彼定不退還。謂貪。瞋。痴。乃至苦。憂。擾。惱等 根品第十七。明三十二根 處品第十八。明十二處 蘊品第十九。明五蘊 多界品第二十。明界處蘊緣起及處非。處善巧 緣起品第二十一。明十二因緣法。

一心奉請施設論(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施護譯。   對法大論中世間施設門第一。按釋論有此門。梵本元闕 因施設門第二。問答輪王七寶因果 第三明輪王七寶。同如來法 第四問答佛生。先現瑞相 第五問答佛出時處 第六問答諸因果事 第七明三毒輕重。由於習成 第八第九問答世間諸法不同所問 第十問答山地方處等殊 第十一問答化事 第十二問答大海事 第十三問答神通事 第十四問答雨不雨事。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發智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尊者伽多衍尼子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雜蘊第一。蘊。梵名犍度 世第一法納息一。納息梵名跋渠 智納息二 補特伽羅納息三 愛敬納息四 無慚納息五 相納息六 無義納息七 思納息八。   結蘊第二 不善納息一 一行納息二 有情納息三 十門納息四。   智蘊第三 學支納息一 五種納息二 他心智納息三 修智納息四 七聖納息五。   業蘊第四 惡行納息一 邪語納息二 害生納息三 表無表納息四 自業納息五。   大種蘊第五 大造納息一 緣納息二 具見納息三 執受納息四。   根蘊第六 根納息一 有納息二 觸納息三 等心納息四 一心納息五 魚納息六因緣納息七。   定蘊第七 得納息一 緣納息二 攝納息三 不還納息四 一行納息五。   見蘊第八 念住納息一 三有納息二 想納息三 智納息四 見納息五 伽陀納息六。   匯門標目雲。佛滅後三百年造。乃對法藏之根本也。

一心奉請阿毗曇八犍度論(拜觀同上)  苻秦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   即發智論同品先譯。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五百大阿羅漢造。廣釋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一心奉請阿毗曇毗婆沙論(拜觀同上)  北涼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譯。   與前同。僅存三犍度。

一心奉請[鞥-合+(白-日+田)]婆沙論(拜觀同上)  迦栴延子造。苻秦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譯。   說阿毗曇八犍度第一 [鞥-合+(白-日+田)]婆沙三結處第一 三不善根處第二 三有漏處第三 四流處第四 四受處第五 四縛處第六 五蓋處第七 五結處第八 五下結處第九 五上結處第十 五見處第十一 六身愛處第十二 七使處第十三 九結處第十四 九十八使處第十五。小章竟 解十門大章 二十二根處第十六 十八界處第十七 十二入處第十八 五陰處第十九 五盛陰處第二十。亦名五取陰。亦名五受陰。唯是有漏 六界處第二十一 色無色法處第二十二 可見不可見法處第二十三 有對無對處第二十四 有漏無漏處第二十五 有為無為法處第二十六 三世處第二十七 善不善無記處第二十八 欲界色界無色界系法處第二十九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處第三十 見斷思惟斷不斷法處第三十一 四聖諦處第三十二 四禪處第三十三 四等處第三十四 四無色處第三十五 八解脫處第三十六 八除入處第三十七。即八勝處也 十一切入處第三十八 八智處第三十九 三三昧處第四十。廣說大章竟 中陰處第四十一。出阿毗曇結使犍度人品非次 四生處第四十二。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俱舍論(拜觀同上)  尊者世親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奘。   分別界品第一 分別根品第二 分別世品第三 分別業品第四 分別隨眠品第五 分別賢聖品第六 分別智品第七 分別定品第八 破我執品第九。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俱舍釋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前本同。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即前本頌別行。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順正理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尊者眾賢造。玄奘譯。   。辯本事品第一。明蘊處界三種攝法 辯差別品第二。明二十二根差別。及破無因一因不平等因。辯心心所。及不相應等。及辯六因四緣 辯緣起品第三。明三界五趣七識住九有情居四生。及辯中有相十二因緣相有情世間相器世間相 辯業品第四 辯隨眠品第五 辯賢聖品第六 辯智品第七 辯定品第八。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藏顯宗論(拜觀同上)  眾賢造。玄奘譯。   即前本略出而增序品。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識身足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識身足論。提婆設摩阿羅漢造。玄奘譯。   目乾連蘊第一。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今依諸契經種種破之 補特伽羅蘊第二。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說。定有補特伽羅性空。論者依諸契經種種破之 因緣蘊第三。問答諸法。互為因緣義 所緣緣蘊第四。問答諸所緣義 雜蘊第五。明起染離染等義 成就蘊第六。廣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別。十二心者。欲界系有四心。一善。二不善。三有覆無記。四無覆無記。色無色界系各有三心。除不善。並學心無學為十二。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界身足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界身足論。尊者世友造。玄奘譯。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十小煩惱。五煩惱。五見五觸五受根五法。六識身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 分別品第二。分別相應不相應等。略說十六門。廣有八十八門。後有釋基序。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品類足論(拜觀同上)  世友造。玄奘譯。   辯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應行。五無為 辯諸智品第二 辯諸處品第三 辯七事品第四 辯隨眠品第五 辯攝等品第六 辯千問品第七。舉二十門各為五十問答 辯決擇品第八。

一心奉請眾事分阿毗曇論(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譯。   同前本而止七品。

一心奉請阿毗曇心論(拜觀同上)  尊者勝法造。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界品第一 行品第二 業品第三 使品第四 賢聖品第五 智品第六 定品第七 契經品第八 雜品第九 論品第十。

一心奉請法勝阿毗曇心論(拜觀同上)  大德優婆扇多釋。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釋前論。

一心奉請雜阿毗曇心論(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僧伽跋摩等譯。   尊者法救造梵稱。達磨多羅亦釋前論。而加序品。又加第十擇品。而以論品為第十一。較優波扇多者為詳。

一心奉請阿毗曇甘露味論(拜觀同上)  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施持戒品第一 界道品第二 住食生品第三 業品第四 陰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 行品第六 因緣種品第七 淨根品第八 結使禪智品第九 三十七無漏人品第十 智品第十一 禪定品第十二 雜定品第十三 三十七品第十四 四諦品第十五 雜品第十六。

一心奉請入阿毗達磨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建地羅阿羅漢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略明三藏及三無為名義。

一心奉請五事毗婆沙論(拜觀同上)  尊者法救造。玄奘譯。   分別色品 分別心品 分別心所法品 釋世友五事論。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阿毗曇五法行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釋四諦五法。

一心奉請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拜觀同上)  苻秦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等譯。   此菩薩。即當來師子如來。   偈品首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犍度。契經犍度。更樂犍度。結使犍度。行犍度。智犍度。見犍度。根犍度。一切有犍度偈犍度。

一心奉請成實論(拜觀同上)  訶黎跋摩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發聚中佛寶論五品 法寶論二品 僧寶論三品 吉祥品 立論品等六品 十論初有相品等十七品 苦諦聚色論二十四品 識論十七品 想陰一品 受陰六品 行陰論十一品 集諦聚業論二十六品 煩惱論二十品滅諦聚十四品 道諦聚四十八品。

一心奉請四諦論(拜觀同上)  婆藪跋摩所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思擇品 略說品 分別苦諦品 思量集諦品 分別滅諦品 分別道諦品。

一心奉請解脫道論(拜觀同上)  羅漢優波底沙造。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因緣品第一 分別戒品第二 頭陀品第三 分別定品第四 覓善知識品第五 分別行品第六。謂欲行瞋行痴行 分別行處品第七 行門品第八。謂修十一切入。十不淨想。十念。四無量心。四大觀。食不耐想。如是四十八行 五神通品第九 分別慧品第十 五方品便第十一 分別諦品第十二。

一心奉請隨相論(拜觀同上)  德慧法師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解四諦十六行相。破外道我執。

一心奉請緣生論(拜觀同上)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聖者郁棱伽造。明十二因緣義。

一心奉請大乘緣生論(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十二因緣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淨意菩薩釋十二因緣。

一心奉請止觀門論頌(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七十七頌。明修不淨觀法門。

一心奉請金剛針論(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法稱菩薩。破婆羅門四韋陀論。

一心奉請彰所知論(拜觀同上)  元帝師癹合思巴造。釋教總統沙門沙羅巴譯。   器世界品 情世界品。由釋十二支中。一一皆有五蘊。但從勝為名 道法品 果法品 無為法品。

一心奉請三法度論(拜觀同上)  尊者山賢造。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德品 惡品 依品。謂陰界入。

一心奉請四阿含暮抄解(拜觀同上)  阿羅漢婆素跋陀造。苻秦沙門鳩摩羅佛提等譯。   功德三段。二惡三段。三依三段。略同上本。

一心奉請三彌底部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三秦錄。   大意破我人知見。明中陰不無。而文不甚聯絡。

一心奉請分別功德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釋增一阿含經序品中偈。及念佛等十種一法。次釋弟子品。各稱第一因緣。

一心奉請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說欲斷生死趣。度世道者。須卻十二因緣事。

一心奉請辟支佛因緣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說八位辟支佛覺悟因緣。

一心奉請四品學法(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一戒行備具。二多知經法。三能化度人。號真學。為上品。純行五戒。號承學。為中品。但持四戒。號依福學。為下品身所護。供養。於同學法。號散侍。為外品。

一心奉請異部宗輪論(拜觀同上)  世友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契譯。   說佛滅百年。異執起。分二十部別。

一心奉請十八部論。及部異執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第二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上同本。   西土小乘論。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八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九

  今於本朝工布查所譯造像量度經之後。東土撰述之前。取密宗所有一一曼答囉之法。分條頂禮。以暢瑜伽之旨。水陸儀軌。本屬瑜伽。用咒十餘。皆有觀想。而唯存一禪定手印。今之通論。亦未強增。但真言宗全具三密。諸道場不用曼荼囉法結界。三業或偏重一二。若依法結界。則三密森嚴。一無可懈。如瑜伽焰口集要之類是也。此曼答囉。有能入者得密部威神。能普入一切曼答囉者。威神具足。今此壬字集。更分五部。一佛部。二金剛部。三蓮華部。四寶部。五羯磨部 佛部亦名灌頂部。蓮華部亦名法部。金剛部亦名僧部 佛部中又分出佛頂部 佛部前或又開瑜伽部 蓮華部中或又分觀音部文殊部 五部應五方。一方全具五也。

一心奉請瑜伽十八會經中所說一切曼荼囉(拜觀同上)   瑜伽十八會經。皆毗盧遮那佛所說。金剛手菩薩。親於佛前。受最上義。後數百年。傳於龍猛。龍猛又數百年傳於龍智。龍智傳金剛智。挑其梵冊。東行翻譯流布。為此土初祖。適當唐開元時。金剛智得不空為二祖(不空傳慧朗)。宋時施護法堅。猶傳其法。元明絕響。日本國每有密宗門庭(日本佛法不純全。而亦頗有識力具足者)。中土希音。令人惆悵也。夫一切法以成就為準。非密力化現。則世相何所依。而出世之相何從開。而世出世不思性相用何由圓。密力之精。即第一義。密力之流露。即修多羅。密力之循序布施。即五部三壇真言手印觀想也。今欲於水陸道場。啟建虛空樓閣。招凡引聖。大慰於心。匪由密力。何克成就(或雲顯密二教。密教先亡。性相二宗。相宗早絕。此二門。觀行識相。極其微細。靈根不具。領會全松。望卵求時。增愚益妄。達人其何日逢也)。

一心奉請法身曼荼囉(拜觀同上)   勝義修行。建立法身曼荼嚩。即毗盧遮那成道經所云。先絣虛空中曼荼囉也。觀本尊法身。遠離形色。猶如虛空。住如是三摩地。

一心奉請四輪曼荼囉(拜觀同上)   本尊聖者。若黃色。住地輪曼荼囉。其形方。名金輪。本尊聖者若白色。住水輪曼荼囉。其形圓。本尊聖者若赤色。住火輪曼荼囉。其形三角。本尊聖者若青色。若黑色。住風輪曼荼囉。其形半月。

一心奉請曼荼囉三部心真言(拜觀同上)   爾那羅 阿嚧力 嚩曰囉地力。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三部主(拜觀同上)   金輪佛頂。佛部主。馬頭觀自在。蓮華部主。三世勝金剛。金剛部主。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三種部母(拜觀同上)   佛部以佛眼為部母。蓮華部以白衣觀自在為部母。金剛部以忙麼雞菩薩為部母。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三種明妃(拜觀同上)   佛部。無能勝菩薩以為明妃。蓮華部。多羅菩薩以為明妃。金剛部。孫那利菩薩以為明妃。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忿怒尊(拜觀同上)   不動尊。佛部忿怒也。忿怒鈎。蓮華部忿怒也。軍荼利。金剛部忿怒也。

一心奉請曼荼囉四種界(拜觀同上)   一金剛橛。地界。二金剛牆。八方界。三金剛綱。上方界。四火院界。

一心奉請曼荼囉四種護(拜觀同上)   金剛索護東方。金剛幢旛護西方。金剛迦利護南方。金剛峰護北方。

一心奉請大界商羯囉(拜觀同上)   一字頂輪王真言。若有誦者。五由旬內。一切真言神。不現威德。不與悉地。以一字頂輪威德殊絕故。若結此商羯囉大界。則一字真言。不為障礙也(商羯囉大界。指三十七聖曼拏囉也)。

一心奉請一切息災曼荼囉(拜觀同上)   世間悉地有四種。第一息災。次增益。次敬愛。次降伏。息災者。宜月生一日至八日。增益宜九日至十五日。敬愛宜十六至二十三日。降伏宜二十四至月盡日(一之亥起至八。仍是七日也。小建則二十三起)。作息災法者。面向北。像面向南。交脛豎膝吉祥而坐。於本尊前塗飾圓壇(本尊隨真言而現。固不能一定。今略標尊那一法。余聖可例推)。觀本尊作白色。所獻華果飲食並自身衣服。皆作白色。塗香用白檀。燒香用瀋水。點酥燈。以慈悲眼分明稱誦。不緩不急。與慈心相應。慈悲眼者。堅固如山。其睛不眴。從月一日初時起首。至八日一期。每日三時澡浴。三時換衣。至日滿日。或斷食。或三白食。三白食謂粳米及乳酪也。如是念誦。則能息災除難。獲得吉祥。

一心奉請一心增益曼荼囉(拜觀同上)   若作增益法者。面向東。像面向西。結蓮華座加趺而坐。本尊前塗拭方壇。觀本尊作黃色。所獻華果飲食並自身衣服等。皆作黃色。塗香用白檀。加少鬱金。燒白檀香。然油麻油燈。以金剛眼顧視。金剛眼者。秉愛重之心。現歡悅之眼也。金剛語言而為念誦。與喜悅心相應。從月九日日出時起首。至十五日一期滿。准前三時澡浴三時換衣。至日滿時准前斷食及三白食。如是念誦。能增福德及諸勝事。

一心奉請一切敬愛曼荼囉(拜觀同上)   若作敬愛法者。面向西。像面向東。豎膝並腳。臀不着地。為賢坐。本尊前塗蓮華形壇。觀本尊作赤色。身着緋衣。所獻華果飲食等盡皆赤色。塗香用鬱金。燒香用丁香蘇合香。和蜜燒之。然諸果油燈。即以明目而攝服之。明目者。踴動速瞬眼睫是也。稱誦緊捷。與喜怒心相應。從十六日後夜時起首(後夜時。日之丑寅時也)。至二十三日(至丑寅滿)。一期滿。至日滿時。澡浴食法悉准前。如是念誦。則能鈎召若男若女。調伏鬼神怨敵。皆令回心歡喜敬愛於我。

一心奉請一切降伏曼荼囉(拜觀同上)   若作降伏者。面向南。像面向北。右腳正立。斜引左腳。如楷書丁字。曲身倚立。本尊前塗三角壇。觀本尊作青色。或黑色。身着青衣。獻青色華。臭華。不香華。及曼陀羅華等。飲食用石榴汁染作黑色。或作青色。塗香用柏木。閼伽用牛尿。以黑色華及芥子柏木塗香等。各取少分置閼伽中。燒安息香。然芥子油。以瞋恨眼。作色威怒。分明誦之。與忿怒心相應。瞋恨眼者。舉眉斜目齒齩上唇也。從二十四日午時或中夜時起首(中夜。即二十四日子正也。子初仍屬前一日)。至月盡日。一期圓滿。滿日澡浴食法如前。如是念誦。則能降伏毒龍惡獸。毀滅佛性。邪見惡人。違背君主。如是等類。作此法時。彼等必有覺觸。身心不安。或病。或至不濟。即勸彼令發善心。悔過自責。為作息災法。即得如故。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四種念誦(拜觀同上)   一音聲念誦。一切聲是也。二金剛念誦。合口動舌默誦是也。三三摩地念誦。心念是也。四真實念誦。如字義修行是也。

一心奉請四種曼荼囉中各別音聲(拜觀同上)   息災念聲軌式。清和調勻。聲靜自知。句末寂靜和聲婆嚩(二合)訶字。增益念聲軌式。不大不小。調喋捷利。句末喜利。緊稱吽字。若攝召敬愛念聲軌式。緊捷旋利。聲固外聞。句末震肅。喜怒二稱弱字。若降伏法念聲軌式。忿怒瞋謑。挫颲訶黜。聲畏遠聞。句末倍加奮怒。謑聲吽泮咤(半音)字。謑。恥辱也。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成就金剛杵(拜觀同上)   蘇婆呼童子經中說。不持金剛杵。無由得成就。金剛杵者。菩提心義。能斷壞二邊。契於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登十地。證金剛三業。獲金剛智。坐金剛者。亦是一切智智。亦名如來自覺聖智。若不修此三摩地。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五部真言(拜觀同上)   [錽-火+公] 吽 怛囕(二合) 紇哩(二合) 惡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五佛身光字種(拜觀同上)   唵。白色。毗盧遮那佛身光也。吽。青色。阿閦[鞥-合+(白-日+田)]佛身光也。惹。黃金色。寶生佛身光也。護。黃色。阿彌陀佛身光也。婆具五色。不空成就佛身光也。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五根本真言(拜觀同上)  徧照如本根本真言曰。   唵阿   阿閦如來根本真言曰。   唵吽   寶生如來根本真言曰。   唵怛囕(二合)   阿彌彼如來根本真言曰。   唵[口*紇]哩(二合)   不空如來根本真言曰。   唵吭

一心奉請一切法門二種曼荼囉(拜觀同上)   一畫像壇。二作法壇。

一心奉請三種曼荼囉(拜觀同上)   一手印壇。二咒語壇。三心想壇也 又一上師三寶壇。二顯密護神壇。三六道有情壇。

一心奉請曼荼囉行法二利三心(拜觀同上)   直心通利自他。上也。深心自利。中也。悲心利他。下也。

一心奉請曼荼囉中歸依發心受戒三真言(拜觀同上)   歸依用唵婆龕。發菩提心用唵補提即答沒怛巴達野彌。授三昧耶戒用唵三昧耶薩埵[錽-火+公]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初方便◇囉字真言(拜觀同上)。   凡梵字。有眾形同音。眾音同形。小異大同。異同同異。此書未能多列。擬補刻梵字音形質疑。以便檢閱。今殊不及也 初觀囉字。從心中飛出。現於對面。先青後紅。上騰虛空。化作三尖火輪。燒自身心。從頂至踵。淨無有餘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初方便◇阿字真言(拜觀同上)。   次觀於虛空月輪中。出現一白色阿字。生成己身。百體既圓。根塵並妙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初方便◇吽字真言(拜觀同上)。   次觀虛空中。自然而有金色吽字。流注光明。灌於頂門十字縫中。而成聖體。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金剛杵觀(拜觀同上)   前雲。金剛杵。即菩提心義。謂能斷壞二邊。契於中道。而望卵求時之輩。不由道路。自取金剛穢跡一咒而煉之。乃着於有矣(凡密部所行。不着於有無二邊。方成金剛寶用。乃至邪不着。正亦不着。魔不着。佛亦不着。故用穢物。現瞋相。行慢法。或一時能成就聖用而不妨。一涉惡情悰。則不堪涉想矣)。其寶杵之名。杵之相。杵之妄想。杵之如如。杵之正智。噫 又觀頸上出一蓮華。華中現一梵書阿字(此壬字集中所云字。皆直指梵書。後不注。可例推也)。阿字化為月輪。月輪復化吽字。吽字化為五股金剛。落於舌上。成金剛舌。又觀兩手間出一阿字。阿字化為月輪。月輪復化吽字。吽字化為白色五股金剛杵。落於手中。成金剛手。

一心奉請曼荼囉金剛三印(拜觀同上)   先以兩手。各將大指(第一母指。二指為頭指。三為中指。四為無名指。五為小指)捻名指(即無名指)根。將余指緊握作拳。名金剛拳。又以兩手十指相叉。指露於外而緊握(此名外相叉。若指全不露。名內相叉)。名金剛縛。又以此金剛縛。翻轉手掌向上。名金剛掌。此三印。乃一切印之所從出生也。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急方便金輪大菩薩真言(拜觀同上)  古師因後人。慧淺心疎。不能受持廣大儀軌。略其重迭。存其要領。無論三壇五部一切真言壇。可皆通用 教中明言。一切真言手印。皆從師受。未入灌頂輪壇。輙結手印作法。得盜法罪。所作不成。若於如來像前。誦金剛輪大菩薩真言二十一徧。即如見佛。即當入一切曼荼囉。所求諸法。皆得成就。此之印相。以二手內相叉。二頭指並伸直。二中指纏頭指初節前。各以峰相拄。二大指並伸直當心。真言曰。   曩莫悉底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引)南(引)(一) 薩嚩怛他(引)誐跢(引)喃(引)(二) 暗(三) 尾囉喏尾囉喏(四) 摩訶作羯囉(二合)嚩日哩(二合)(五) 娑跢娑跢(六) 娑囉帝娑囉帝(七) 怛囉(二合)以怛囉(二合)以(八) 尾默麼你(九) 三畔惹你(十) 怛囉(二合)麼底(十一) 悉馱(引)儗俚(二合)(十二) 怛囕(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三)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次第方便觀法真言手印(拜觀同上)  入壇禮佛。先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徧。想臍輪中出一囉字。發智慧火。燒除浮念妄想。並所觸垢污。不沐成浴。心等虛空。與清淨法界。理事相應(此須與前囉字真言條。參觀並用。乃移神換剎之妙機也)。以二手作金剛拳。置於[月*坒]上。為手印。真言曰。   唵(引)(一) 囕(二) 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次誦護身真言(或直依此用。或兼用阿字真言條亦可)二十一徧。既護自身。亦護他人。仍用金剛拳為印。真言曰。   唵(引)(一) 齒臨(離禁切)(二合)(二)   次結三部心印。及誦真言加持三業。佛部心印。二手右壓左。內相叉為拳。二大指並豎。勿使頭屈。默誦三遍咒。頂上散印(凡印皆宜頂上散之)。真言曰。   唵(引)(一) 爾(惹以反)曩[口*爾]翼(二合)迦(半音)(二)   由此真言印加持故。一切如來。普皆云集。能令行者身業清淨。   次結蓮華部心印。仍以右壓左(以右手大指。入於左手大指頭指間。為右壓左)。內相叉為拳。復以左大指入掌。握右頭指頭。而使右大指直豎。為印。真言曰。   唵(引)(一) 阿(去引)嚕(轉舌呼)力迦(半音)(二)   由此真言印加持故。一切蓮華部族諸大菩薩。普皆云集。能令行者口業清淨。   次結金剛部心印。仍以右壓左。內相叉為拳。復屈右大指入掌。握左頭指頭。左大指直豎。為印。真言曰。   唵(引)(一) 嚩日囉(二合)(引)地力(二合)迦(半音)(二)   由此真言印加持故。一切金剛部族諸大菩薩。普皆云集。能令行者意業清淨。   次結迎請眾聖印。二手仰相叉。以二頭指頭相拄。如車輅。隨誦真言。以二大指各撥二中指頭。向身招之。或三遍。或七遍。真言曰。   曩麼悉底哩(三合)野(一) 地尾(二合)迦南(二) 薩嚩怛他(去)(引)誐跢(引)南(三) 唵(引)(四) 嚩日囉(二合)(引)儗(倪以反)娘(五) 羯囉灑(二合)野娑嚩(二合)(引)賀(引)(六)   想此車輅至本尊某佛某菩薩某金剛所。本尊及諸眷屬。乘此車輅降赴道場。各按本位而坐。次想己身為行者。身着袈裟。手執香爐。胡跪佛右(兩膝並跪也。一作互跪)。一心瞻仰本尊。誦五悔文。   歸命十方  正等正覺  最勝妙法  大菩薩僧  我淨三業  敬禮殷勤  懺悔多生  一切罪業  普賢行願  金剛三昧  所生所起  一切福力  緣覺聲聞  種類有情  無量善根  我皆隨喜  世尊成道  光照三千  我先勸請  轉於妙法  化世既熟  佛將涅盤  我勸久住  悲救一切  懺勸隨喜  所有善根  不昧菩提  常逢真友  宿命離難  相好嚴身  入華嚴[糹-八]  獲波羅蜜  力用宏富  眷屬精良  緣力無邊  隨心鈎召  虛空為界  樓閣棲神  現妙蓮華  徧一切土  六通四辯  八自在身  應現無方  滿眾生願  引入佛智  無盡重重  如金剛幢  無能動者

一心奉請入曼荼囉真實前方便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真言(拜觀同上)  金剛手菩薩。受摩酰首羅天王請。即入怖畏金剛大忿怒徧喜三摩地。說烏樞瑟摩明王真言。一切部多。悉見其身為烏樞瑟摩所壓伏。如遇劫燒。迷悶欲絕。此真言法。若暫聞者。一切事業。悉皆成就。不有非時夭橫。見者敬愛。怨敵遠離。一切密言。皆得成驗。諸金剛法。任運當成。若持此明(明即咒也)滿一萬徧。即同登壇具足灌頂。如遇明師之所傳授。結普焰印。先以手背相着。指頭垂下。名下合掌。後乃深交諸指(舉二手起。內相叉。不作拳也)。二小指如針。大開掌。二大指互捻頭指甲側。真言曰。   唵(引)(一) 吽癹咤(咤半音呼)癹癹(二) 鄔仡囉(二合)戍囉播寧(三) 吽吽吽(四) 癹癹癹(五) 唵擾羝寧囉曩(二合)娜(六) 吽吽吽(七) 癹癹癹(八) 唵唵唵(九) 摩訶麼攞娑嚩(二合)(引)訶(引)(十)   第一[巾*((ㄇ@人)/登)]畫像。以徑方兩肘白[迭*毛]。命良工圖如來像。坐師子座。手作說法相(以左手大指頭指頭相捻。並舒中名小三指。右手亦然。及以左手仰掌。橫約着心。以右手腕。着左手名小指等頭。以掌向外。散其三指。此為說法相也)。如來左。畫金剛手菩薩。右手執杵。左作問法相(着其五指。微屈之。引手向前。掌向如來也)。次畫大威力烏芻瑟麼明王大忿怒形。目赤色(如狸眼也。狗牙露鋒出。黃髮上沖)。通身靛黑色。舉身焰起而有四臂。右上手執劍。次下執索。左上打車棒。下三股叉。器仗上並焰起。如來右。畫金剛部母麼麼枳。多發美貌。通身靘色。胡跪合掌。恭敬白佛。部母右。行者胡跪。手執香爐。供養於佛。於此像前。面東誦真言。乞食禁語。兀如枯木。滿六十萬徧。一切世出世間法。無不成就(成就多用護摩法。護摩如火祭)。   若以粳米和牛酥。護摩十萬徧。生有相之子。   若以茴香華和三甜。護摩一千八徧。滿七日。得金錢百文。   以乳蜜加青蓮華一兩。護摩三十萬徧。伏藏盡現。加持昌蒲根一千八徧。口含。訴訟得理。   若療狂病。以二瓦椀相合。結娜拏印。彼耳邊誦七徧。撲破其椀。即差 娜拏。棒也。其印。二手各以大指押中名小指成環。二環極相握。舒頭指如緘。即成。   若療痃癖。加持烏麻油七徧。塗腹。即差。   若加持右大拇指七徧。以印五處。即成護身。辟師子虎狼及諸怖畏。   若被禁系。持真言。伽鎖解脫。   若療癩。加持紫檀香一千八徧塗之。即差。   若昌蒲根和蜜。加持千八服之。療冷瘕。   若以虎爪護摩七徧。不被虎傷。   若祈雨。黑月十四日。大河側。以蟻墳土塑龍。籠葉芥子油和徧傅之。以足加龍首。結娜拏印。加持之。得盡日雨足。   若惡雨雪雷雹。結杵印。或娜拏印。持明。即止矣。杵印。以二手內相交為拳。舒左中指右頭指如緘。   若良田土及灰。以蜜和之。加持塗一切瘡。生肌。   若疫病。以粳米飯和酥。護摩一千八徧。即止。   若療鬼魅。立方壇。以香水灑之。燒安息香。坐病人加持之。又加持水七徧。灑彼面。彼大叫被撲。如不語。再灑即語。如誑。用蟻墳土塑病者形。加持七徧。以杵擊形首。如實說不舍此人。即用五金作刀子。從形腳段段割令盡。空中血下。鬼死病差。   若用鹽。或苦楝木。或芥子油。作百八護摩。鬼族即滅。病即愈。   若先亡日。不食。於塔廟供養。獨坐淨室。誦一百徧。先亡來現如生。   若欲知未來。心念此咒而睡。本尊為說於夢中。   如孕過月。加持米一百八徧。令服。即產。   此真言教法。不擇淨穢。恆示忿怒相。誦滿三十萬徧。得驗。

一心奉請大曼荼囉並五如來手印觀想真言(拜觀同上)  毗盧遮那世尊。以五相成身(受用身也)。於色究竟天王宮中。現成正覺。具足一切如來普賢大菩提心。受一切如來虛空所生大摩牟寶為作灌頂。得一切如來觀自在法智。到於彼岸。於一切如來不空事業。成就無礙。既成佛已。往詣須彌山頂。入於金剛三摩地。發生三十七智。安定金剛界大曼荼羅。此曼荼羅中有五大月輪。毗盧遮那尊。首於壇中月輪中心。師子座上。結加趺坐。有大威德。色如白鵝。形如淨月。一切相好。皆悉圓滿。頭戴寶冠。垂髮以繒。輕妙天衣。繞腰被紲而為上服。一切明咒以為其體。能作無量神變。手作大智拳印。以二手作拳。左手頭指初分。平入右拳內。握之起立成印。說真言曰。   唵(引)(一) 嚩日囉(二合)(二) 馱(引)都(三) [錽-火+公](四)   次阿閦[鞥-合+(白-日+田)]尊。於毗盧中壇月輪前(即東也。毗盧壇向東)大月輪中。象王座上。半加趺坐。垂於左足。身大青寶色。面如秋月。相好具足。着妙青衣。光明無數。照於一切種種莊嚴。手作觸地印。左拳執袈裟角。安臍輪上。右掌覆膝。指頭垂下觸地。說真言曰。   唵(引)(一) 阿乞芻(二合)毗野(二) 吽(三)   次寶生尊。於毗盧遮那如來右月輪中。馬王座上。加趺而坐。身如日色。面如滿月。頂戴寶冠。着黃白色衣。手作施願印。左拳安於[月*坒]上。右手當乳向外。作施願相。說真言曰。   唵(引)(一) 囉怛那(二合)三婆嚩(二) 怛[口*洛](二合)(三)   次觀自在王尊。於毗盧遮那如來後月輪中。孔雀王座上。加趺而坐。身黃金色。面如滿月。髮髻嚴好。頭冠莊嚴。身着紅衣。背月輪光。回手作定印。二手金剛縛。仰置加趺上。二頭指直豎。背相合。二大拇指橫壓其端。說真言曰。   唵(引)(一) 路計濕嚩(二合)囉(二) 囉(引)惹(三) 紇哩(重呼)(二合)(四)   次不空成就尊。於毗盧左月輪中。金翅鳥王座上。加趺而坐。身大綠色。面如滿月。光明晃耀。現微笑容。髮髻嚴好。頭冠殊妙。着青色衣。種種莊嚴。手作施無畏印。左拳覆安臍上。右手大指小指相捻。豎三指如旛。乳旁揚掌。如拔濟有情狀。說真言曰。   唵(引)(一) 阿慕伽悉悌(二) 惡(重呼)(三)   是五如來。各住一方。為五部尊主。毗盧遮那。入於金剛三摩地中。次第出生十六大菩薩。於四方如來月輪中。前右左後。依位而住。初所出生。為金剛手。持五鋒杵。金剛王持鈎。金剛愛持弓箭。金剛善哉現歡喜相善哉聲(凡第四尊菩薩。手中無所執)。此四屬阿閦[鞥-合+(白-日+田)]壇。次所出生。為金剛藏。執摩牟寶。金剛光執日輪相。金剛幢執幢。金剛笑現微笑相。此四屬寶生壇。次所出生。為金剛法。執蓮華。金剛利執劍。金剛因執輪。金剛語現念誦相。此四屬觀自在王壇。次所出生。為金剛業。執羯磨杵。形如十字。皆有鋒刃。金剛護被甲冑。金剛藥叉執牙器仗。金剛拳現金剛縛相。此四屬不空成就壇。一一出生。皆先入一切如來十六大菩薩三昧。說真言已。即成杵鈎弓箭等幖幟。還入毗盧遮那心。隨住掌中。於一一幖幟中。現種種神變遊戲事業。   十六菩薩。即普賢。不空王。摩囉。極喜王。虛空藏。大威光。寶幢。常歡喜根。觀自在。妙吉祥。轉法輪。無言。巧業。難敵精進。摧諸魔。拳妙縛。是諸菩薩。各有理性。   所說十六真言。謂嚩日囉薩埵。囉惹。囉誐。娑度。嚩日囉囉怛那。帝惹。計都。賀娑。嚩日囉達摩。底乞叉拏。呬睹。婆沙。嚩日囉羯摩。犖叉。藥叉。散地。此等自語言印。皆從金剛界門生。   彼諸菩薩理性。於金剛薩埵三摩地。堅牢妙合。從是出金剛手等十六大士身。從毗盧遮那世尊心下。於四如來月輪中住。然後授與金剛杵等幖幟。復為立名。各各冠以金剛之號。爾時十六大士。手持幖幟。於一切如來前。作諸事業。此為出生十六大菩薩法。而彼四如來。一一各入三昧。出生金剛波羅蜜寶波羅蜜法波羅蜜業波羅蜜四菩薩。於中方毗盧月輪中住。真言印契。同四如來。此為出生四波羅蜜菩薩法。次毗盧遮那如來。為供養四如來故。出生金剛嬉戲金剛鬟金剛歌金剛舞天女。於內四隅月輪中住。是謂內供養。次四如來為奉答毗盧遮那供養事故。出生金剛香金剛華金剛燈金剛塗香天女。於外四隅月輪中住。是為外供養。最後毗盧遮那如來。出生金剛鈎金剛索金剛鎖金剛鈴使者。於四門月輪中住。是謂四攝使者。如上三十七尊。皆從毗盧身中出現。   若有持誦五如來真言者。當依法畫金剛界大曼荼囉及[巾*((ㄇ@人)/登)]像。先安住三昧已。發大菩提心。然後入於壇中。身對像前。洗除心垢。誦淨三業真言。一剎那中。心垢清淨。以真言威力。開發菩提心。觀一切法如幻如化。本自性空。無有堅實。依此菩提心想為月輪。於月輪上。想有梵書唵字。為身金剛。次想梵書阿字。成語金剛。次想梵書吽字。成心金剛。如是三字。成金剛身語心已。想梵書缽囉(二合)字。化成蓮華。乘此蓮華。相好具足。想自身作貢高勢。即是金剛界如來。一切莊嚴。圓光照耀。如是本身。即是畢竟菩提大智。復想諸佛徧滿虛空。作大神變。此五如來。演暢瑜伽真理。四諦六度諸波羅蜜等。作大利益。救濟眾生。復想諸佛。各坐蓮華。諸相圓滿。一切莊嚴。而彼華座相合為一。此則佛身一多無二。理事無礙。法界同體。然後依法獻八供養(戲鬘歌舞香華燈塗)。當即持誦。正定身心。離諸散亂。不緩不急。文句周正。如是依法觀想持誦。如天滿月。無有虧盈。不久之間。證大菩提。次當說其功能。由結大智拳契。誦毗盧遮那如來真言。即得金剛三業平等光明大菩提。成就三身。堅固不壞。由結觸地契。誦阿閦如來真言。即得身心不動現證三昧。成就十方世界一切金剛供養事業。由結施願契。誦寶生如來真言。即得出現寶幢攝受眾生無所住相。成就菩提法無我智。由結三摩地契。誦觀自在王如來真言。即得金剛壽命平等光明。為諸眾生說大乘法。由結施無畏契。誦不空成就如來真言。即得金剛不空平等光明。出生吉祥智海。利益眾生。離諸怖畏。

一心奉請金剛手薩埵菩薩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菩薩為密部如來之長子。故特先之。   毗盧遮那如來。於金剛界大曼荼囉。入一切如來普賢三昧。出生薩埵(大月輪也。即圓滿菩提心相)。於薩埵月輪中。出現五峰光明金剛杵相。住佛掌中。作神變已。以金剛性。與金剛薩埵。三摩地妙相合故。首遂出出金剛手大菩薩身(受職立名。如前所說)。為一切如來長子。是一切如來菩提心。受一切如來教勅。於秘密法中。為增上主宰。而是菩薩現高舉相。金剛慢自在勢。以二手結金剛拳。左手置於胯下。右手戲擲金剛杵。安自心間。作勇進勢。此為大印。說真言曰。   唵(引)(一) 嚩日囉(二合)薩怛縛(二合)(二) 惡(三)   又根本真言(結大智印)。   唵(引)(一) 摩訶素(上)佉嚩日羅(二合)薩怛嚩(二合)(二) 弱吽[錽-火+公]斛(三) 素囉多薩怛[錽-火+公](三合)(四)   夫修菩薩行。證妙菩提。利益有情。方諧本願。有情沈沒。甚深甚深。若不入五部五蜜曼拏囉。不受三種秘密加持。自有漏三業身。何能度彼乎。彼有情類。上二界(空界色界)。定地所攝。欲界無禪。是散善地。設欲修定。仍先假頭陀。依七方便(五停心。總相念。別相念。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地)。由根羸劣。無學緣覺果。尚自難成。何況法雲大普賢地。及毗盧三身普光明地。二乘之人。雖證道果。不能利益無邊有情。於顯教修行。久經三大阿僧祇。然後證成無上。於其中間。十進九退。或證七地。以所集福德智慧。回向聲聞緣覺道果。仍不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密教。聽毗盧遮那自受用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地受用身智。則於現身得入曼荼羅為具足羯磨。以普賢三摩地。引發金剛薩埵入其身內。由加持威德力故。於須臾頃。當證無量三昧耶。無量陀羅尼門。以不思議法。能變易俱生我執法執種子。應時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則為生在佛家。從一切如來心生。從佛口生。得佛法財(指三密菩提心教法)。若才見曼荼羅。能須臾頃生於淨信。以歡喜心瞻睹。則於阿類耶識中。種金剛界種子。從此便得超越二乘。四威儀中。無間修習。人法二空。悉皆平等。現在證得初地。漸次升進。於生死涅盤。不染不着。無邊世界。廣作利益。分身百億。游諸趣中。成熟有情。令證金剛薩埵位。行者應於阿闍梨所。於大金剛族。受四種智法。於大寶族。受平等相應法。於大蓮華族。受三乘微妙秘密法。於大羯磨族。受具足一切供養事業法。既受法已。依法修習。為一切眾生。作大饒益。無主宰者為作主宰。求解脫者令得解脫。住四無量心三摩地。於心月中。觀羯磨金剛杵。運以慈心。徧有情界。與無量樂(可用前印)。真言曰。   唵(引)(一) 摩訶(引)每底哩(二合)薩頗(二合)囉(引)(二)   次以大悲心。斷一切有情苦。觀羯磨輪。周遍法界。普門拯濟(可用前印)。真言曰。   唵(引)(一) 摩訶(引)迦嚕拏(上)也(引)薩頗(二合)囉(引)(二)   次以喜心。運羯磨輪。遍周法界一切有情。授與菩提(仍用前印)。真言曰。   唵(引)(一) 薩嚩秫(詩聿反)馱(二) 缽囉(二合)謨(引)娜薩頗(二合)囉(引)(三)   次運羯磨輪。徧有情界。成就大舍。心住平等。不見自他。唯此性相。即是普賢大菩提心(仍用前印)。真言曰。   唵(引)(一) 摩護(引)閒乞灑(二合)薩頗(二合)囉(引)(二)   遂想自身為金剛薩埵。處大月輪。坐大蓮華。五佛寶冠。容貌熙怡。身如月色。內外明徹。量同虛空。是為成就法身。則於身前。想金剛薩埵智身。四印圍繞。同一月輪。同一蓮華。各住本威儀。執持幖記。各戴五佛寶冠。   四印者。謂欲金剛。持金剛弓箭。射阿賴耶識中一切有漏種子。成大圓鏡智。金剛計里計羅抱金剛薩埵。表淨第七識妄執第八識為我痴我見我慢我愛。成平等性智。愛金剛持磨竭魚幢。能淨意識緣慮。於染淨有漏心。成妙觀察智。金剛慢以二金剛拳置胯。表淨五識質礙身。起大勤勇。盡無餘有情。皆令頓成佛。能淨五識身。成就所作智。   瑜伽者。專注身前金剛薩埵。如鏡中像。與身相對。心不散動。令定中見。了了分明。即誦四字真言曰。   弱吽[錽-火+公]斛   令金剛薩埵智身。召入縛喜。與瑜伽者定身合為一體。或持數珠。或不持珠。專注大印。一日四時。無限念誦。勿令疲頓。由住三摩地誦此真言故。現世證得無量三摩地。能成本尊之身。   若欲求最上成就者。先安布[巾*((ㄇ@人)/登)]像。中畫如來聖像。與四部上首菩薩。同處月輪。其[巾*((ㄇ@人)/登)]四隅。畫本部賢聖。行人於彼像前。廣設供養。至心持誦。滿四月已。然後竟夜持誦。至明旦時。即得一切如來最上悉地之法。   若欲求印成就者。行者於[巾*((ㄇ@人)/登)]像前。結薩埵金剛印。隨其所求。不解是印。誦持大明。滿百千徧。然後竟夜至心誦持。乃至最後熾盛光現。佛像出聲。然後開前印縛。即得隨欲色相。隱身自在。一切事業。皆悉能作。   若欲求三摩地成就者。先應觀想微妙金剛隨所愛樂三摩地門。以相應心明。先行修習。修滿四月。然後竟夜。端直加趺。直心斂念。寂靜而住。至明旦時。即得如來等一切三摩地成就。   若欲求羯磨成就者。依法持誦一月。志求成就。然後竟夜持誦。即得一切羯磨成就。

一心奉請金剛壽命菩薩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毗盧遮那。以大自在天。覆面躄地。將趨命終。入於慈愍大悲三昧金剛壽命三摩地。說金剛壽命真言。乃結印契。二手金剛拳。以頭指右壓左相鈎。安於頂上。加持。大自在天復還得蘇。更增壽命。歸依諸佛。受灌頂記。證得八地。真言曰。   唵(引)(一) 嚩日囉(二合)喻曬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若有男子女人。受持念誦。日各三時。時別千遍。過去所有惡業因緣。短命夭壽。由此真言力故。信心清淨。業障消滅。若修三摩地門。當結加趺坐。端身閉目。二手重迭安於臍下。虛空中遍想諸佛。了了分明。即於自身中。當觀心如滿月。光明瑩徹。上有五股金剛杵形。漸大如等身。變為降三世菩薩。四面八臂。鬚髮赤豎。顰眉利牙。正面青色。右面黃色。後面紅色。左面綠色。徧身威焰如劫火燒。中二手作金剛拳。右押左。以二小指相鈎。豎二頭指背相着。如期克相。右上手執杵。第二手執箭。第三手執劍。左上手執鈎。第二手執弓。第三手執索。坐青蓮華上。頂有毗盧遮那佛。從佛徧身毛孔中。出甘露灌頂。注自身。入於心中。即結金剛壽命菩薩陀羅尼印(即前印)。誦真言七徧。安於額上。分手系項後。直舒二指。徧身旋轉。如擐甲冑勢。真言曰。   唵(引)(一) 砧(二) 嚩日囉(二合)(引)欲(三)   由此咒印故。獲得身如金剛不壞。離諸災橫。見者歡喜。生大恭敬 護摩除災建命壇。置一淨室。於東邊。安金剛壽命菩薩像。縣諸旛蓋。像前作三肘方壇。中心畫以白粉。作一肘半金剛甲冑。中央穿一爐。深半肘。周圍安緣。如不欲穿者。安火爐亦可。行者火爐前坐。獻諸供養。四角安瓶。爐中然炭。先辦乳木二十一段。長十指。粗如大指。以酥搵兩頭。誦真言。擲於火中。然熾盛已。即於火中想八葉蓮華。於華胎中。想有梵書阿字。化成金剛壽命菩薩。次以四字明。引請菩薩。入火爐中。受諸供養。次以水灑火令淨。遂以青骨屢草搵酥。一誦一燒。擲於火中。乃至一百八徧。或一千八徧已。復以三滿杓酥。奉獻本尊。初後如是。若能於三長齋日。或自本生日。作是供養。能除災難。增益壽命。國土安泰。無諸災疫。風雨以時。一切聖賢。擁護其人。

一心奉請四佛母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大日徧照金剛如來入大智變化寂靜無塵最勝金剛三摩地。出生佛母大吉祥金剛明妃。說此真言。能成一切明。能滿一切願。滅罪生福。令一切有情。見者歡喜。速成諸部頂輪。最勝無比。成辦一切難解之事。能為世間作息災法。乃至欲舍壽命者。以此明力故。復增壽命。於五部深密。悉能助其威八。一時齊證。二手虛心合掌。二頭指曲附二中指上節。如眼笑形。二大指各捻二中指中節文。亦如眼笑形。二小指復微開。亦如眼笑形。以此印拭目及眉。兼豎拭眉間。想出五眼。又以印兼誦明。右繞拭面三徧。一切見者。皆悉歡喜。說真言曰。   南無婆誐嚩底(一) 瑟抳(二合)沙(二) 唵(引)(三) 嚕嚕(二字轉舌呼)(四)娑跛(二合)嚕(五) 入嚩(二合)囉底瑟咤(二合)(六) 悉馱路左你(引)(七) 薩嚩囉他(二合)娑(引)馱[寧*頂]曳(八) 娑嚩(二合)(引)訶(引)(九)   爾時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蓮華。身作白月暉。兩目微笑。二手住臍。如入奢摩他。從一切支分。出生十儗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禮敬本所出生。於剎那間。一時化作一字頂輪王。手執輪印。頂放光明。倨傲目視。現大神通。還來禮敬本所出生一切佛母。諸佛頂王。各以金剛輪置佛母足下。合成二輪。一承其足。一覆頂上。是時佛母告諸如來言。若常誦此明者。如彼金剛界如來。如彼薩埵金剛蓮華手虛空寶毗首羯磨。如彼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四攝八大供養。所作事業。皆同一切如來。所出言便成真言。舉動支節成大印契。目所視處便為大金剛界。身所觸處便成大印。若欲為大阿闍梨。教授密法印等。當須先誦此明一千遍。一切諸佛菩薩。皆悉歡喜。一切有情見者。如父母想。福如輪王。七寶具足。壽命長久。千萬俱胝。金剛薩埵諸菩薩等。常隨衛護。急難之日。如日升空。一切宿業重障。七曜二十八宿。不能破壞。得大安樂。若持百萬徧。得大涅盤處。行者常自觀身。如佛眼尊形相。住大白蓮。漸漸舒展。徧大空界。或結根本印。加持自身。住法界定。速當獲得一切智智。   畫像法。取白淨[迭*毛]。等自身量而圖畫之。凡一切瑜伽中像。皆身自坐。等量畫之。於中應畫三會八葉蓮華。中畫佛眼尊。當本尊前一蓮華葉上。畫一切佛頂輪王。手持八輻金輪。於次右旋。布七曜使者。第二華院。當頂輪王前。畫金剛薩埵等八大菩薩。右旋第三華院。右旋各畫八大明王(一名金剛王)。又於華院外。畫八大供養。及四攝使者。皆冠金師子冠(輪王在東。西南即日。西即月。乃至東北火水木金土。文殊日外。虛空藏月外。乃至轉法輪觀自在虛空庫金剛拳摧一切魔。在火水木金土外。明王八。啖鬘得迦。咤枳缽囉。研得迦。你羅難拏。缽納鬘得迦。大力。尾覲難得迦。不動尊。鈎香戲索華鬘鎖歌燈鈴舞塗。亦由東至東北八面)。   若不畫像。但用曼荼羅。亦如此布置。行人於心柳昴牛四宿值日。不揀時日吉凶。一日不食。誦滿一千八徧。所有心願。應時便遂。獲大悉地。   對像壇前作法。即得佛母成就現身。   又說成就一切明真言曰。   唵(引)(一) 咤咤咤烏(短)(二) 置智置智咤烏(短)(三) 咤烏(引)咤烏(引)咤烏(四) 嚩曰囉(二合)薩怛嚩(五) 惹吽[錽-火+公]斛(六) 紇哩(二合)鶴吽泮咤(七) 吽(八)   此真言。能成就一切明。能調伏一切天。能成辦一切事。若欲知未來事。即結不動尊刀印。安於左脅。誦真言一百八徧。隨印便睡。本尊阿尾奢。即於夢中現一切吉凶之事(刀印即劍印也。見劍印條)。   金剛母忙麼雞菩薩。乃徧照如來入最上熾盛三昧金剛三摩地。出生大聖般若波羅蜜多母。金剛上首明妃。說此真言。常與金剛擁護法相應。能滅一切罪障。成就一切事業。能為世間作降伏法。普令一切遠離怖畏。以二手作金剛縛。二中指展舒。二頭指捻中指第三節。如金剛形。真言曰。   曩謨囉怛那(二合)怛囉(二合)(引)夜野(一) 曩麼室戰(二合)拏嚩日囉(二合)(引)播拏曳(二) 摩訶藥乞叉(二合)細曩缽多曳(三) 唵(引)(四) 商羯哩(引)(五) 扇(引)底迦哩(引)(六) 瞿咤瞿咤(七) 瞿致祢(八)伽(引)多野伽(引)多野(九) 瞿致祢吽(引)癹咤(半音)娑嚩(二合)(引)賀(引)(十)   此菩薩。住童女形。淡紫青色。種種瓔珞莊嚴。坐於蓮華。身儀寂靜。不太高長。容顏悅意。眼色如青蓮華光。右手持梵夾。左手持真多摩尼。作施願勢。諸所施作。皆順方便。不但為一切明王母。亦且為諸佛金剛之母。   白衣尊。乃徧照如來。入大乘無邊蓮華變化金剛三摩地。出生蓮華母法三昧上首明妃。說此真言。若人持誦觀想。能作一切事業。能善擁護。乃至增長微妙法藏。以二手合掌。令十指頭各不相着。微屈如蓮華形。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 娜麼阿(去)(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帝濕嚩(二合)囉(引)野(二) 冒(引)地薩怛嚩(二合)(引)野(三) 摩賀薩怛嚩(二合)(引)野(四) 摩賀(引)迦(引)嚕抳迦(引)野(五) 唵(引)(六) 羯致(引)(七) 尾羯致(引)(八) 你羯致(引)(九) 羯鵮(知感反)羯致(引)(十) 疑嚕咤微哩野(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一)   此菩薩亦住女人色相。以蓮華鬘莊嚴其身。以寶繒角絡披身。相白色。右手執開蓮華。華台上有如意寶珠。左手仰左[月*坒]上。施於無畏。瑜伽者。或有惡人無辜作留難。想彼人在己足下。誦真言二十一徧。悉皆消散。慈心相向。不能障礙。   唵(引)(一) 稅帝(引)(二) 半拏囉嚩(引)悉祢(三) 惹咤(引)摩俱咤馱(引)囉尼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若人常能持誦。所有一切罪業。悉皆消滅。誦滿七日。國城之內。一切人民。皆悉奉重。若持誦一月。獲大富貴。誦一洛叉數。當得與菩薩等。威力無異。   多羅尊。乃徧照如來。入普徧光明大樂金剛三摩地。出生大佛母羯磨大三昧上首明妃。說此真言。於眾生界。普令成就勝上事業。於剎那間。能令一切有情。悉起敬愛。為其僕從。以二手作合掌。二頭指捻中指。申二拇指入掌內。如優缽羅華形。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 那莫阿(去)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帝濕嚩(二合)囉(引)野(二) 冒(引)地薩怛嚩(二合)(引)野(三) 摩賀(引)薩怛嚩(二合)(引)野(四) 摩賀(引)迦(引)嚕抳迦(引)野(五) 唵(引)(六) 哆嚟(彈舌呼後同)(七) 咄哆嚟(八) 咄嚟(九) 娑嚩(二合)(引)賀(引)(十)   爾時菩薩現妙女形。住於殊勝妙色三昧。無價雜寶而為嚴身。如融真金。映瑠璃寶。普告眾生。作如是言。誰在變苦。誰有沈溺生死海中。我今誓度。作是語已。徧游無量無邊世界。還至佛所。受教而住。思念如來自在神力。以清涼光。普照眾生。猶如世間清涼月輪。能除熱惱。一切幽暝。無不照了。含喜微笑。憐愍眾生。猶如慈母。以慈悲光。普照佛剎。諸天光明。皆悉不現。   若女人慾成就一切種智。或滿世間勝願。應當依法。畫曼荼羅。及以[巾*((ㄇ@人)/登)]像。畫菩薩身。作綠黃色。如盛年形。作愍念微笑觀行者相。妙寶莊嚴。冠上有觀自在王如來。左手持青優缽羅華。右手施願。於蓮華上半加趺坐。行者於其像前。觀想有大蓮華。華上有梵書睹龍(二合。亦作咄弄。又作當字)。其字變成青蓮華。乃至變成多羅菩薩。如上所說。次想以真言字門。布己身上。唵字安頂。哆字安額。嚟字兩目。咄字二肩。哆字安心。嚟字安臍。咄字兩[月*坒]。嚟字二脛。娑嚩(二合)左足。賀字右足。如是布已。然後以四明。引本尊入己身。加持自體。交合無二。次想於淨月輪中。布真言字。右旋如髻。猶水精珠列在明鏡。光徹表里。聲等搖鈴。勿令斷絕。不緩不急。才令自聞。如是滿三十萬徧已。復廣陳供養。取瀋水香十二指截。百八護摩。即見觀自在菩薩大悲聖者。從東方來。身衣白衣。以黑絡皮作右膊交絡。手持杖。現行者前。放大光明。普照三途苦惱眾生。遇斯光已。身安快樂。發菩提心。行者凡所求願。皆悉施與。或飛騰虛空。或安怛陀那。或聞持延壽。或根不具。亦得圓滿。欲求伏藏入修羅窟。亦得隨入觀自在宮。如是等一切上願。世出世間。無不成就。   以上四親近菩薩。皆住女人形。在徧照如來側。東化隅佛眼。屬地大。東南隅忙麼雞。屬水大。西南隅白衣尊。屬火大。西北隅多羅。屬風大。四菩薩於一切成就之法。皆悉能作。若欲作息災法。觀想梵書朗字。化成佛眼菩薩。相好圓滿。一切莊嚴。手持甘露軍持及數珠。以甘露軍持。灌於災障人頂。如意清涼。能除熱惱。息一切災。次作增益法。觀想梵書邦字。化成白衣菩薩。身相金色。以手持寶。兼執蓮華。降甘靈雨。及雨珍寶。能作最上增益之法。次作敬愛法。觀想梵書當字。化作多羅菩薩。身相赤色。手持羂索及金剛鈎。即以鈎索牽引。令人速得敬愛。次作降伏法。觀想梵書[牟*含]字。化成忙麼雞菩薩。身相綠色。徧體金剛光明。現大忿怒相。降大天火。火燒彼降人身而作驚怖相。如是觀法相應。經剎那間。所降之人。可以除滅(或雲。此多羅女相。以菩薩悲念多眾生故。住陀羅尼形。為彼開示秘密法要。以此而得名也)。   陀羅尼雜集有觀世音與願咒。有雲。怛枳他伽羅伐多云云。非不靈異。非此真咒也。此所傳白衣前咒。前五句。歸命詞也。正文。唵下二十餘字耳。後咒二十字。更簡便。此乃真正白衣咒而人不知。如心經普門品不習。而誦高王觀世音經。同此悖謬也。彼高王觀世音經。所集經文咒詞。皆非無本。而五侯鯖雜。非天廚品品八珍也。凡經無譯人名者。咒中夾淺俗言。經中夾中國地名者。佛經中兼用道教鸞教神仙名字入中者。牽引大乘經附會丹法者。注經不知全法藏真因者。皆邪說。不可信凡世所稱送子觀音像。乃訶利底母形也。非觀音也。東南人有以現作少婦弓足盛裝為觀世音而奉之。亦悖謬也。   若失物慾知其處。燒香誦真言七徧。臥去。勿與人語。多羅於夢中現神。來告其人名形相物處。然不得告人 有惡人來。取上誦多羅尊真言七徧。繞床圍灑於四面。即不能加害。亦能辟蚊 以多羅真言持刀杖七徧。夜行宿時。刀杖畫地周徧一匝。一切惡獸盜賊。悉不得近 蛇毒人慾死。取水一抄。加持七徧服之。即起。或於傷處對誦二七徧。必起 頭痛。以香湯洗頭。加持手二十一徧。捻其痛處 耳痛。加持油三七徧。着耳中 眼痛。取瀋水香青木香甘草等。煮為湯。加持三七徧。洗眼 心痛。旦起。取井華水和石鹽。加持七徧。服之。取吐 身腫。加持油三七徧。塗腫上 患瘡。加持土二十一徧。和泥瘡上 痢疾。加持鹽水三七徧。飲之 不語病。取狗乳。加持七徧。塗其口。即語 鼠惱人。加持灰七徧。遺孔前。更加持水七徧。瀉孔中。三日作之。鼠出散去。絕不來 狂犬傷人。急誦真言七徧。犬不能行。更誦七徧。望犬散之。即解其病矣 女人月水不絕。日日來者。加持粳米。取汁和蜜。誦三七徧。服之 兒死腹中。取水着手中。置少許阿魏藥。加持一百八徧令服即出 痔久不差。胡粉一錢。水銀三錢。乾棗七枚。去核。搗為丸。薄綿裹之。納下部。誦真言二十一徧。三五度愈刀刺所傷或從高墜下。痛不可忍。加持淤泥七徧。塗之。即愈 白癩黃癩。或狂狗齧。箭射刀傷。 加持泥土三七徧。塗之。即愈。   昔頗梨國。有一長者。家雖大富。性屬鈍根。師為七日依法求願。則得聰明。日誦千偈。   又有佛母守護四眾真言。見孔雀明王經下卷十六頁。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五字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大士欲利益未來眾生。速得成就摩訶般若。自入三摩地。現大神變。十萬億佛。一時集會。同音說此真言。誦此一徧。如盡誦一切如來修多羅藏。先兩手金剛縛。豎二中指。屈上節。相拄如劍形。真言曰。   阿囉跛左曩   曼荼羅隨意大小。中央文殊童子。形如鬱金色。種種瓔珞。莊嚴其身。左手持金剛劍。右持梵夾。坐於月輪中。月輪四面周旋。書五字真言。次畫八供養及四攝。行者入壇。如法念誦已。當結定印。諦觀菩薩演說五字真言。五色光明。從口而出。入於行者心月之中。阿字當前。餘四字右繞次第而布。心思其義 阿字。是無生義。囉字。是清淨無染離塵垢義。跛字。亦無第一義諦諸法平等義。左字。是諸法無有諸行義。曩字。諸法無有性相言說文字皆不可得義 以曩字無性相故。左字無諸行。左字無諸行故。跛字無第一義。以跛字無第一義故。囉字無有塵垢。以囉字無塵垢故。阿字法本不生。阿字法本不生故。曩字無有性相 如是觀心。本來清淨。無所染着。離我我所分別之相。入此門者名三摩地真實修習。誦一徧。能除行者一切苦難。兩徧。除滅億劫生死重罪。三徧。三昧現前。四徧。總持不忘。五徧。速成無上正覺(此處人不能信。不知四種念誦中。此為真實念誦。依此字義觀想修行。果能覺悟無有性相。乃至法本不生。則此心清淨無染。離諸分別。豈不能除苦滅罪。速證菩提乎 或謂瑜伽法品。以一徧作一俱胝徧。二徧作二俱胝徧。則隨機所說。數不同耳)。如是念誦。滿一月已。文殊現身空中說法。行者即得宿命智。辯才無礙。自在神足。勝願成就。速證如來金剛法身。   若作印壇。中央畫劍。四面各於本方。畫八供養契及四攝契 若作三昧耶壇。中書五字。及八供養四攝種子字 若作羯磨壇。中安般若經卷。對於此壇。依轉字輪法念誦(轉字輪法。即右繞布五字種。而且念且觀且思也)又五髻真言。十指相合而離。成五峰。印心兩肩喉。最後頂上。成五方如來。此名五髻印。真言曰。   曩謨三曼多沒馱喃(一) 阿缽囉(二合)底賀多舍娑娜喃(二) 怛你也(二合)他(三) 唵(引)(四) 囉囉(五) 三摩(二合)囉(六) 阿缽囉(二合)底賀多舍娑娜喃(七) 俱摩囉路頗陀哩抳(八) 吽(九) 娑頗(二合)咤娑頗(二合)咤(十) 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一)

一心奉請金剛愛染王心真言曼拏囉法(拜觀同上)  徧照如來。於普賢滿月光明心殿中。入三摩地。振金剛吼音。說此義利堅固愛染王真言。於一切瑜加中。最尊最勝。能令一切見者。皆生父母妻子之想。亦能令持佛頂部如來部蓮華部金剛部羯磨部等真言不得成就者。誦此真言三十萬徧。速獲悉地。以兩手內相叉為縛。直豎中二指。右壓左。中分橫相交。真言曰。   唵(引)(一) 摩訶(引)囉誐(二) 嚩日囉(二合)瑟抳(二合)沙(三) 嚩日囉(二合)薩怛嚩(二合)(四) 惹(引)(五) 吽(引)(六) [錽-火+公](引)(七) 斛(引)(八)   又一字心明。二手作金剛縛。豎中二指相合。二頭指曲如鈎形。二大指二小指豎合。如五峰杵。真言曰。   吽(引)(一) 咤枳吽(引)(二) 惹(入音)(三)   當於白月鬼宿值日。取淨白[迭*毛]。畫本尊像。身色如日。住熾盛輪。面有三目。作威怒視。首戴師子忿怒冠。於其頂上。安五鈷金剛鈎。五色華髻。垂覆於耳。身有六臂。左第一手持金剛鈴右第一手執五峰杵。住金剛薩埵形。次左執弓。次右執箭。如射天星斗光。成大染法。下二手。右上左下。執蓮華作打勢。以諸華鬘。絞結嚴身。結加趺坐。住於赤色蓮華之上。蓮下畫二寶瓶。吐諸寶氣。像面向東。行人於像前結羯磨印。用二金剛拳。狀如放箭。誦根本明。兼示三昧耶印。及一字心密印。噁心眾生。當即斷滅。又若結金剛界三十七羯磨印(羯磨三昧三種印相。當與金剛頂初會經。及略出念誦經。參互詳考)。及誦本業真言。速能成就一切事業。   若作敬愛法。取紅蓮華蕊。百八護摩。一宿即得敬愛 若欲攝伏一切有情。取白檀香。刻作本尊形。五指為量。長帶於身。彼皆攝伏 若於飲食加持七徧。能消諸毒。如得甘露 若七曜凌逼。水火風魔頂行惡類。為作障礙。當畫彼形。置師子口中。念誦一千八遍。速滅不生 又或持誦行人。無始世以來。本有俱生障。忽然現作金剛薩埵形。於頂之上。現一金剛輪。足下現一金剛輪。兩手中各現一一金剛輪。又於心上現一金剛輪。徧身放光。照觸行人。其心如醉。不知所從來處。即誦一字心明。可除滅之。   持誦真言者  起一散亂心  此障能為便  若持一字心  結五峰印相  出入隨於息  常於自心中  觀一吽字聲  此障即除滅  不見身與心  但觀字因起  等同於太空  常住此等身  是名微細定  自性障皆滅

一心奉請七俱胝佛母尊那(即准提)菩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入等虛空大海變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生大准提明王。說此真言。能令在家出家菩薩。持誦之者。滅一切罪。豐饒財寶。生人天趣。作帝王家子。無有災橫病惱。遇佛菩薩。常得出家。若出家菩薩。具諸禁戒依教修行。現世所求出世間悉地。速得現前也。二手小指無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豎。頭相着。二頭指頭。附二中指上節側。二大指。各附二頭指側即成妙印。真言曰。   娜麼颯哆(引)喃(引)(一) 三藐三勃馱(引)俱(引)胝南(引)(二) 怛侄(徒也反)他(長引)(三) 唵(引)(四) 折隸(五) 主隸(六) 准提(七) 娑嚩(二合)(引)訶(引)(八)   畫本尊。身黃白色。坐蓮華上。身佩圓光。着輕縠衣。如十波羅蜜菩薩。衣上下皆作白色。以綬帶系腰。朝霞絡身。以白螺為手釧。其臂釧。七寶莊嚴。一一手小指上。皆着寶環。頭戴寶冠。身垂瓔珞。有十八臂。三目。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施無畏。右三手劍。右四數珠。五俱緣果。六鉞斧。七鈎。八拔折羅。九寶鬘。左二手持如意寶幢。三手蓮華。四澡觀。五索。六輪。七螺。八賢瓶。九般若波羅蜜經。蓮華下畫水池。難陀跋難陀二龍王。共扶華莖。左邊畫持誦人。手執香爐。瞻仰聖者。准提佛母。愍持誦人。垂目顧視。上畫二淨居天。持鬘供養(此准提法。有觀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八臂三十二臂八十四臂之不同。瑜伽大教王經。說准提二十六臂。自毗盧遮那以下。諸佛菩薩金剛明王等。臂有多寡。目亦有多寡。皆從大智變化三摩地所出生。故自不可泥也)。像成。當[巾*((ㄇ@人)/登)]壇中。每日三時持誦。結布字契。二手內相叉。二大指二頭指二小指相合直豎。即成印相。從頂至足。觀一一真言字。屈曲分明。流出光華。照諸六道輪迴苦眾生。深起悲愍。施與安樂。用真言九字。布列己身。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身。梵書唵字在頂。為如來烏瑟膩沙。作黃金色。成無相法界。以大拇指觸。梵書左字。在兩目。成烏瑟膩沙大輪。亦作金色。以頭指觸。梵書隸字在頸上。成不動尊明王。手執螺及羂索。作深黑色。復以大指觸。梵書祖字在心。成多羅菩薩。身大青色。現忿怒相。利牙外出。象皮為衣。一手執劍。一手執髑髏。滿中盛血。大拇指觸。梵書隸字在兩肩。成不空羂索菩薩。面有三目。手執蓮華羂索軍持等。或作金色。或作赤色。以大拇指觸。梵書尊字安臍輪中。成本尊尊那菩薩。身作白色。而於身中能生諸佛。以大拇指觸。梵書祢字在兩[月*坒]。成金剛手菩薩。身有圓光。如日壞劫。以小指觸。梵字娑嚩(二合)安兩腨(音喘足肚也)。成伊迦惹咤菩薩。而有三頭六臂。右第一手執寶杖。第二手執羂索。左第一手執[矢*曷]樁誐。第二手執髑髏。身青色。以象皮為衣。以小指觸。梵書訶字在兩足。成嚩日囉(二合)曩契菩薩。身色如月。右二手執劍及鉞斧。左二手執羂索及蓮華。此菩薩是馬頭明王所化。有大威力。若有被德叉迦龍所蠚(音螫)者。一切諸力。無能救度。唯嚩日囉(二合)曩契可為救度。以小指觸。如是結印加持。其身即成金剛不壞。滅一切障。無量吉祥。念誦數畢。即結定印。端身閉目。澄心靜意。想於胸臆間。炳現圓明。如滿月輪。決定能證本清淨心。於圓明中。想梵書唵字。餘八字右旋(此法。吳坤修所刻棱嚴咒疏本最詳)。於圓明上布列。了了分明。心不散動。即與般若相應(但吳刻之書。是全咒文。並加部林等。此九字法最捷。不必泛觀全咒也。少則捷)。其九聖字觀。中唵。前左。次隸(右旋)。次祖。次隸。後尊。次祢。次娑嚩(二合)。次訶。月輪觀成。思惟字義 唵。三生義。亦是一切法本不生義 左。一切法不生不滅義 隸。一切法相無所得義 祖。一切法無起住義 隸。一切法無垢義 尊(又作綜)。一切法無等覺義 祢。一切法無取捨義 娑嚩。(二合)一切法平等無言說義 訶。一切法無因義由一切法不生故。即得不生不滅。由不生不滅故。即得相無所得。由相無所得故。即得無起住。由無起住故。即得無垢。由無垢故。即得無等覺。由無等覺故。即得無取捨。由無取捨故。即得平等無言說。由平等無言說故。即得無因無果。般若相應。無所得。以方便入勝義。證法界真如。以此為三摩地念誦。若尋常方便。誦十萬徧。夢吐黑物。二十萬徧。夢好境界。罪極重者。七十萬徧。罪滅福生也。此三摩地念誦。於一一真言字。實相理相應。不假持珠徧數以為劑限。但證理門。心不散動。住本尊瑜伽為限。得效最速。   若欲知未來事。先塗小壇。令一具相童子。澡浴換衣。以真言加持香。塗童子手。加持華。置其手中。掩童子面。立於壇中。又別加持華。一徧一打童子手背。乃至二十一徧。即問善惡之事。童子皆說。   又法。取一明鏡置壇中。以華加持百八徧。然後誦真言。一徧一擲。打鏡上。即有文字現於鏡面。說善惡事。   若兒童夜啼。令童女右搓線。以真言加持。作二十一結。系頸下。其啼即止。   患鬼魅病。加持白芥子一百八徧。打彼病者。滿二十一徧。鬼即馳走。   以瞿摩夷作壇。麩炭畫地。作鬼魅形。加持石榴枝鞭之。彼鬼即啼泣而走。   又病人身在遠處。不能自來。或楊柳枝。或桃枝。或華。加持一百八徧。將往病人所。以枝拂病人。以華使病人嗅。或以華打病人。即鬼去病瘥。   患癰腫等。或毒蟲齧。加持檀香汁。和土為垽塗瘡上即愈。   女人無子。以牛黃書此真言於樺皮上。令帶之。   或女人夫不敬重。取一新瓶。滿盛水。於瓶中着七寶及諸靈藥五穀白芥子。以繒帛系瓶項。以真言加持一百八徧。令女人結根本印。安頂上。以水灌頂。即得寵愛敬重。亦令有子。在胎牢固於高山頂上。誦一俱胝徧。金剛手菩薩。將此人入阿修羅宮。壽命一劫。得見彌勒。聽聞正法。獲不退轉。

一心奉請顰眉毗俱胝菩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入虛空藏最勝金剛三摩地。出生顰眉毗菩薩。說此大法甘露真言。諸佛菩薩讚嘆歡喜。外道天魔皆生恐怖。六道眾生聞者。皆發菩提心。在地獄者。聞之皆得停苦。先反列二手小指。各在無名指背上。次各列無名指在中指背上。二腕相着。豎二中指頭相拄。豎二大指二頭指。然其頭指稍屈。似不屈勢。頭指來去。真言曰。   曩莫薩嚩怛陀(去引)櫱帝(引)毗喻(二合)(引)(一) 囉曷(二合)毗藥(二合)三(去)藐三(去)母第(引)毗藥(二合)(二) 唵(引)(三) 婆野曩(引)舍[寧*頁](四) 怛囉(二合)(引)薩[寧*頁]怛囉(二合)(引)娑野怛囉(二合)(引)細(五) 鼻哩(二合)矩胝怛胝(六)吠(微閉反)(引)(下同)怛胝吠(引)怛胝(七) 吠(引)囉胝吠(引)囉胝(八) 濕吠(二合)帝惹致[寧*頁]娑嚩(二合)(引)賀(引)(九)   用白絹。中畫釋迦。左金剛手。右觀自在。其佛金色。狀如十六歲童子。觀自在之左。畫顰俱胝(在佛之〔石〕)。形如天女。身色皆白。三目四臂。右第一手持杖。二執念珠。左第一手持瓶。二執蓮華。衣服赤白。貌極端正。頭戴華冠。次畫持明人在下。胡跪。手執香爐。瞻仰聖者。行者從白月一日至十五日。食大麥乳粥。恆誦真言。至黑月八日。三日三夜不食。供養像時。其像放光。入佛腳指中。見此相時。悉果心願 此真言威力。能鈎召諸龍夜叉阿修羅等。悉來現前。若誦一俱胝徧。能降諸魔。善作一切成就法。亦能調伏障難惡人。令其破壞。惡法不成。   有入阿修羅宮一法。於八年中。日誦真言滿三千徧。作三眼印。兩手中指名指小指。反相叉入掌中。直豎二頭指相拄。二大指附頭指側豎。起立並二腳反列手。正當額上。指頭正當眉間。下垂面。作瞋形。以真言加持白芥子一百八徧。一誦一散。以打地上。其地即開行人得入。欲住彼得見彌勒者。即任意住。取其財物出來。亦得無罪。食其果子。壽命千歲。   毗俱胝一字真言。以兩手四指。各握一指作拳。先右手在左腋下。改以左手在右腋下。屈左膝。身就左邊。右腳斜直豎。真言曰。   唵(引)(一) 苾[口*凌](二合)(去音)(長呼)(二)   結印已。誦大身真言(想即前咒)七徧。即攝後腳(想是左腳)。腳跟正當在右膝下。腳莫着地。右旋一匝口誦吽字。唱一聲已。誦一字真言。四顧看望。起大瞋形。成是法印。打一切金剛眷屬。生大怖畏。諸天魔等。悉皆推碎。   以上瑜伽部 以下佛頂部。

一心奉請一字金輪王佛頂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金剛道場。降四種魔。成無上佛智。因金剛手菩薩之請。入一切如來一字佛頂輪王神變大三摩地。放大光明。利益一切有情。歘變身相。如轉輪大王。具足七寶。眷屬圍繞。坐白蓮華上。身容赫奕。映照一切。如鎔金聚。左手執開蓮華。華台側豎一七寶金輪。繞輪鋒刃。外有火焰圍繞。右手揚掌向外 末法一字心咒經雲。爾時世尊入三摩地。即於眉間。放一大光。其光之中。忽有聲曰。釋迦如來。我是一切如來智慧轉輪王一字心咒。過去寶蓋佛。娑羅樹王佛。無量光佛。無勝佛。妙眼佛。妙幢佛。華光佛。普皆已說。汝今當說。其印相。以二手內相叉。作拳。豎二中指。屈上節如劍形。並豎二大指。平屈二頭指兩節。相拄於二大指甲上。說此真言曰。   曩謨三(去)滿多沒馱喃(引)(一) 勃嚕唵(三合)(二)   嚕字彈舌為一音。又引聲從胸喉中出。其音如擊大鼓。古譯雲步林者。訛略不正也。按此真言。有作勃嚨者。有作勃琳者。有作部隴者。有作悖論者。有作毗藍者。各各不同。總以空師所出儀軌。為最正最確。可用之。   說是真言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須彌山王亦皆大動。大海騰沸。一切魔宮大火徧起。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以佛威力。悶絕躄地。一切諸天所執器伏。悉皆墜落。爾時世尊。隱輪王身。還如來相。為令二菩薩起故。說一切佛眼大明母真言(即南無婆誐嚩底云云一咒)。兩菩薩起。天眾皆復神通。還執器仗。佛言。若有人持一字頂輪王真言者。五由旬內。一切世間出世間真言。皆不成悉地。何以故。由住此佛頂輪王三摩地。無能欺凌故。若有持余真言不應驗者。誦此真言。皆得成就。行人慾持誦時。先誦持佛眼真言。然後誦一字金輪。自然寂靜。若不然者。其威德無能堪忍。

一心頂禮白傘蓋頂輪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欲蠲除一切有情種種罪障。入一切如來無量光明白傘蓋頂輪王三摩地。即於頂上合現一蓋。徧覆三千大千世界。光輝奇特。無有邊際。即自變身為白傘蓋頂輪明王身。身佩圓光。形相金色。半加趺坐。左手執開蓮華。華台上有白傘蓋。右手執半開不開蓮華。其印相。以二手虛心合掌。屈二無名指入於掌中。以二大指面。押二無名指甲上。屈二頭指相拄。令圓如傘蓋形。說是真言曰。   曩滿三曼多沒馱喃(引)(一) 唵(引)(二) 怛他櫱睹瑟抳(二合)(引)沙(三) 阿娜嚩路吉多(四) 母[口*栗]馱(二合)(五) 唵(引)(六) 摩摩摩摩吽匿(你戈反)(七)   此真言。能成能攝一切真言。此真言王力。不空無障。勇猛無礙。無等等故。

一心奉請光聚頂輪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欲滅一切有情惡障。為令斷壞世間出世間真言力故。入一切諸佛光明威德大三摩地。顯說光聚頂輪王真言。此光聚頂王。身金色相。坐白蓮華上。種種光明圍繞。在熾盛光明中坐。左手執開蓮華。華台上有佛心印。火焰圍繞。右手當胸。執如意珠。其印相。用白傘蓋印。拆開二頭指。直豎伸頭。各去中指頭一寸三分。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 唵(引)(二) 怛他櫱睹瑟抳(二合)(引)沙(三) 阿那嚩路枳帝(四) 母[口*栗]馱(二合)(五) 帝儒囉始(六) 吽(七)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八) 馱迦馱迦(九) 娜囉娜囉(十) 尾娜囉尾娜囉(十一) 瞋那瞋那(十二) 頻那頻那(十三) 吽吽癹咤癹咤(十四) 娑嚩(二合)(引)訶(引)(十五)   此光聚王佛頂真言。能斷壞一切世間出世間明。唯除輪王佛頂(此佛頂。一切咒中勝。先聚神力。悉秉一字金輪佛頂之力)。白傘蓋王佛頂。高佛頂。勝佛頂。佛眼。及佛五字心真言。亦能摧伏一切難調鬼魅。令其馳走挫辱。若修余真言。不應輒誦。以減本尊威德故。欲誦持者。先誦一字頂輪王真言及佛眼真言七徧。

一心奉請高頂輪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欲除三界諸苦眾生一切罪障。入一切如來勇猛出現神通三摩地。顯說高頂輪王真言。能令諸大菩薩修行精進者。得大安樂。此高頂王。身背圓光。形相金色。左手屈上把開蓮華。華台上側豎八輻金輪。右手執俱緣果。坐白蓮華上。准前根本印(即用一字金輪王印也。然須再考)。二中指直豎合頭。於佛頂族中。為灌頂印。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 唵(引)(二)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三) 你比也(三合)你庾(齶音)(二合)那櫱(二合)睹瑟抳(二合)沙(四) 度那度那吽(引)(五)   若修輪王佛頂。及余淨信者。所往諍訟處。誦此真言。悉皆得勝。或於頭上戴持。獲得吉祥威德。無礙辯才。無量勇健。一切天魔。不敢逼近。

一心奉請勝佛頂輪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欲滅一切惡趣地獄眾生種種苦。入一切如來不思議神通大三摩地。顯現勝頂輪王真言。勝頂輪王。身形金色。左手當胸。把開蓮華。華台上直豎一劍。繞劍有大火焰。右手屈外。執青優缽羅華。於白蓮華上。半加趺坐。印相。用白傘蓋印。以二頭指各安二中指第三節上。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 唵(引)(二) 入嚩(二合)攞(三) 惹庾(齶音)(引)瑟抳(二合)沙(四)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五) 滿馱娜麼滿馱娜麼(六) 弩嚕(二合)麼弩嚕(二合)麼弩嚕(二合)麼(七) 郝賀吽(引)(八)   說此真言時。大千震動。地獄諸惡眾生。劇苦皆止。其諸餓鬼。得甘露食。受持此者。天人恭敬 不思議功德蘊身。能起神通。入於地獄。度脫一切眾苦有情。

一心奉請寶幢如來轉輪王像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頂最勝。若眾生少進力慧力。不能受持廣大像法。應取白[迭*毛]未斷縷者。畫世尊寶幢如來。如來轉輪王像。身如金色。作說法印。於白蓮華上。結加趺坐。徧身光明熾盛。從光中出眾多輪。從頂出光明。座上畫梵王及金剛手菩薩。背後上畫山峰。空中二華鬘王子。於下右邊。畫持誦者。如本形。手持香爐。作瞻仰世尊勢。此是輪王佛頂最勝畫像法。像供壇中。西向。每日三時。燒香念誦。滿一百萬徧。然後作法。凡念誦時。先以五支(謂以真言加持頂兩肩心喉五處)。成本尊瑜伽。次於自身。想以一字安三處(梵書唵安頂上。梵書阿安舌上。梵書吽安心上)。由字種威力故。能成佛頂輪王尊。次想曼荼羅中。有香水大海。於海中心。有妙高山。七重金山周匝圍繞。於妙高頂上。有八葉白色蓮華。於一一葉上。一一布列輪王七寶。所謂金輪象馬珠女兵藏。當前第八葉。想安佛眼尊。十佛頂眷屬前後圍繞。然後持珠。相應念誦。繫心鼻端。一無散亂。或百或千以至於萬。常功限畢。捧珠頂戴。誦部母真言回向。所有功業。願尊守護。此觀行法。諸佛所贊。如是三十六月中。斷諸談論。心莫異緣。則得現證一字頂輪王大三摩地門(像向東。人向西。方為合法)。   若作息災法。以酥護摩。一徧一燒。得法成就。若以酪護摩。則得增益。以屈屢草護摩。令得增壽。以蜜護摩。令人皆得敬愛。以乳護摩。則得威德。以粳米護摩。則得兒。以油麻護摩。所求財寶皆得。以黑芥子護摩。則能摧伏怨敵。   若伏作鬼病。結印誦真言。每徧復加誦泮字。   蟲毒藥毒。悶惱疼痛欲死。誦此真言。每徧加若[寧*頁]二字七徧。又加莫摩摩三字七徧。又加枲字七徧。又加絮穆二字七徧。絮讀如咤。如是加字。皆默音誦。攝禁於毒。令不得行。迷悶自蘇。   若禁鬼。真言內加誦底瑟侘底瑟侘。或加迦絮迦絮。迦讀居那反。或加路訖灑路訖灑。則禁身住。或加論馱論馱字。則禁鬼喉氣不通泄。   蛇咬人。畫蛇形。把刀。誦一徧割一下。其所咬人蛇即來。以其刀左旋。即成發遣。並歸命。誦真言。加二吽字。即禁止蛇並歸命。如吽字誦真言。即成解。加二癹咤誦真言。以左大指畫地。所咬人蛇即來。去癹咤字。誦二十一徧。以手觸額。其所破咬人即起。加持二十一徧。以水洄頭上。如輪旋轉。兼癹咤誦二十一徧。取水當鼻加持。散四方。即往於本居取水依前加持。覆擲於地。復來。   欲取箭。取油加癹咤字。加持二十一徧塗上。箭即出。   婦人難產。加持水或油。與飲及塗。即易產。   若患瘧。加持五色線系腰。即愈。   牛畜等疾。加持黑線系頸項。即瘥。   患風魅者。加持油與飲。即瘥。   患眼者。加持水與洗。即瘥。   一字奇特經雲。觀世音菩薩言。我曾憶念超恆河沙數劫。有佛名寶髻如來。世界名妙慧。我當彼時。貧匱賣柴。方便活命。聞如來無量功德。營齋供之。作是願言。一切眾生。勿令貧匱。如來即教我持此一字頂輪王。廣為我說本教福利。我精進故。得三摩地。得不思議如來加持 世尊言。我過去世阿僧祇劫。有佛名轉輪聖王。以三摩地。住轉輪王形。我為長者。於如來所。承事供養。時彼如來說此一字輪王真言。我便出家。精進成就。得證持明轉輪聖王。具五神通。游於阿迦尼咤天。成熟無量俱胝眾有情。安立無上正等正覺 又此真言。文殊普賢及金剛手菩薩等。為人身時。皆修此妙法。而各得成就 又經雲。佛在給孤園中。折服外道。諸大菩薩天眾鬼神等。各獻神咒。咒神畟塞虛空。觀世音菩薩現馬頭身。一切咒神。皆伏而不現。爾時世尊放五色光。光中有菩薩。名帝殊羅施。宣說光聚頂王真言。觀世音馬頭身。亦伏而不現。觀世音白佛言。我於一切持咒中王。更無有上。世尊頂上。出帝殊羅施。滅我咒神。更有何法。能滅帝殊羅施。佛言。我有心咒。名曰金輪。最尊最勝。無有過者。能滅帝殊羅施。是故當知。此金輪一字真言。為一切明咒中主宰(金輪心月觀圖見雲來集中)。

一心奉請尊勝佛頂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善住天子受快樂後。夜分有聲告言。知七日後。命將欲盡。生贍部洲。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獄苦報。從地獄出。少得人身。出於貧賤。處母胎時。即無兩目。詣天帝釋所。悲號啼哭。天帝釋即與俱往佛所。具以白佛。佛為說此真言。使其先世罪業。消滅無餘。壽命增延。受菩提記。印相。二手合掌。屈二頭指甲相背。以二大指壓二頭指頭。如彈指勢。真言曰。   那謨薄伽跋帝(一) 啼隸路伽缽囉底毗失瑟咤[口*耶](長聲)佛陀耶(一雲歸命聖尊三世勝覺)(二) 薄伽跋底(三) 怛侄他(四) 唵(長)(五) 毗輸馱(音墮)耶娑摩三漫多皤婆娑(六) 娑破囉拏揭底伽訶那(七) 娑婆皤輸秫地阿鼻說(去聲)者蘇揭多伐折那(八) 阿嘧[口*栗]多毗曬雞(九) 阿(上聲)阿囉(去聲)阿訶囉(十) 阿瑜散陀(長聲)羅尼(十一) 馱耶輸馱耶(十二) 伽伽那(去)毗秫提(十三) 烏瑟尼沙毗逝耶秫提(十四) 娑訶娑囉喝囉濕弭珊珠地帝(十五) 薩婆怛他揭多地瑟咤(長聲)那頞地瑟恥帝慕[口*侄]隸(音犁)(十六) 跋折囉迦(長聲)耶僧訶多那秫提(十七) 薩婆伐羅拏毗秫提(十八) 缽囉底你伐怛耶阿瑜秫提薩末那阿地瑟恥帝(二十) 末祢末祢(二十一) 怛闥多部多俱胝缽哩秫提(二十二) 毗薩普咤勃地秫提(二十三) 社耶社耶(二十四) 毗社耶毗社耶(二十五) 薩末囉薩末囉勃陀頞地瑟恥多秫提(二十六) 跋折梨跋折囉揭[鞥-合+(白-日+田)](二十七) 跋折濫婆伐都(二十八) 麼麼(受持者於此自稱名)薩婆薩埵瀉迦(長聲)耶毗秫提(二十九) 薩婆揭底缽哩秫提(三十) 薩婆怛他揭多三摩濕婆娑遏地瑟恥帝(三十一) 勃陀(地耶反)勃陀(地耶反)蒱馱(墮)耶蒱馱(墮)耶三漫多缽哩秫提(三十二) 薩婆怛他揭多地瑟咤(長聲)那頞地瑟恥帝(三十三) 娑婆訶(三十四)   以繩絣九位。中毗盧。右觀自在。自在後慈氏。毗盧之後虛空藏。空藏左普賢。毗盧左金剛手。剛手之下文殊。文殊右除蓋障。除蓋右地藏。如法供已。想自己心。有圓明月輪。了了分明。有梵書欠字。白色。放大光明。照一切剎。思惟欠字實相義。所謂一切法等同虛空。離諸色相。離諸障礙。於直實理中。觀自身作金剛波羅蜜菩薩。佛母菩薩像。左手執蓮華。華上有五鈷金剛杵。右手仰掌垂手為施願勢。其頭冠瓔珞。面貌慈愍。拔濟一切眾生勢。作此觀想。一切所願。無不成就。若四部眾。書此真言。安寶塔。或金剛台。或高幢頭。造十惡五逆諸眾生等。於其旁下。往來風吹微塵。落其身上。諸罪即滅。或有風過此而復吹人。少及其身。即得生天。受微妙樂。亦可隨意往生淨土。持咒人洗手之水。灑及蟲身。皆得生天。若有眾生。自苦罪重。於白月十五日。洗浴清淨。着淨衣裳。受八戒齋。於菩薩像前。正心右跪。誦真言一千八徧。罪障消滅。即得總持。辯才清淨。或但聞此咒聲。一經於耳。即能熏其阿賴耶識。為佛種子。如少金剛。墮於地上。即能穿入。其地雖厚。不能障礙。決定當至本際乃住。若新舊亡者。得咒所加持沙土及身。即生淨土。若魂識已入三塗者。其土沾骨。便得生天。若短命眾生求壽者。白月十五日。洗浴齋戒。誦真言一千八徧。消障延齡。若就畜生耳中誦是真言一徧。而是畜生耳根聞者。盡此一形。不受旁生。如是咒力。末世行人。依法作壇。施一切供。即為檀施。舉動無失。即名為戒。有惱不瞋。即名為忍。勤勇不懈。即名為進。明法不亂。即明為禪。布置端善。分劑適可。即名般若。   施食儀軌。西北安尊勝。當是此也。世人以烏瑟膩沙最勝真言當之。又雲出夢感經。元度雲。夢感偽經也。真言不的。一誤也。出處不詳。二誤也。元度又雲。施食一法。當以空師所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為準。只有十四真言。後人漸加。其失漸遠 於觀音邊受變食咒。觀音傳咒之人耳。咒是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所說 六道四生。統領上首。皆是住不思議解脫菩薩示現。其中同類受苦。設於方便。令發道意。經言如是耳。面然大士。何嘗實指為觀世音。而今皆誤以為觀音 金剛慢改為觀音慢。四面八臂降三世明王像改為觀音像。破地獄所觀梵書吽字改用蓮華部紇哩二合。召罪所觀梵書穰字亦改為紇哩。元度歷指其非。而言余誤尚有二十餘條。惜未盡見也。

一心奉請大佛頂首棱嚴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阿難因乞食次。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將毀戒體。於時如來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生出千葉蓮華。有化佛身(此咒神。名帝殊羅施。五佛頂中之光聚佛頂也)。結加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來歸佛所(用光聚佛頂真言印)。真言曰(全文不載)。   跢侄他(一) 唵(二) 阿那隸(三) 毗舍提(四) [鞥-合+(白-日+田)]囉跋闍囉陀哩(五) 盤陀盤陀你(六) 跋闍囉謗尼泮(七) 虎[合*牛]都嚧瓮泮(八) 莎婆訶(九)   跢侄他以上。皆歸敬詞。唵字下三十四字。乃咒心也。所謂咒心者。從諸佛微妙心中出生。因此得名。世以悉怛多般怛囉當之。非也。此六字翻白傘蓋。非咒心。乃咒名耳。然咒之名亦多靈異。故用之亦多驗。   是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彼摩登伽。一聽宣揚。愛心永脫。神力冥資。速證無學。末世欲立道場。雪山白牛糞。和瀋水栴檀蘇合塗壇。方圓丈六。為八角壇。中心置一蓮華。華中安缽。缽中先盛八月露水。隨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爐。純燒瀋水。無令見火(於灰中燒之)。取乳糖酥蜜。置十六器。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以奉諸佛菩薩。三時護摩(經中不言護摩者。以譯師不習密法故耳)。四外懸諸華旛。室中四壁。設十方佛菩薩形像。應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世音金剛藏。安於左右。帝釋梵王烏樞瑟摩。並藍地迦軍茶利毗俱知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於門側。左右安置。又面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於初七日中。至誠頂禮諸佛菩薩阿羅漢號。六時誦咒。繞壇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徧(祇是誦此三十七字百八耳。若誦〔令〕文。力必不及。或謂繞百八周。亦非也)。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第三七中。於十二時一向持咒。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身心明淨。猶如瑠璃。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是故當知。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離魔事。無有是處。若佛滅後。有能持者。火不能燒。水不能溺。一切諸毒所不能害。一切惡咒皆不能着。惡星退散。八萬四千金剛守護。女人求孕。持誦此咒。或佩於身。便生福德智慧男女。諸求長命。果報圓滿。皆得成就。安眠無恐。保護修行。入三摩地身心安穩。魔殃退散。不淨弊衣。悉同清淨。或不能入壇行道。但誦此咒。與入壇者力無異也(佛頂畢。以下佛部)。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以般若波羅蜜多經。付囑波斯匿王。令其於末世七難起時。請百法師。講讀是經。其難即滅。時金剛手五菩薩等說此真言。國土所在。有受持者。即往擁護。印相。以二手背相附。收二頭指。以二小指屈於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壓二頭指。置於心上。真言曰。   曩謨囉怛娜(二合)怛囉(二合)夜野(一) 娜莫(引)阿哩夜(二合)吠路者娜(引)野(二) 怛他(引)櫱多(引)夜阿囉訶(二合)諦(三) 三藐三沒馱(引)野(四)娜莫阿(引)哩野(五) 三滿多跋捺囉(二合)(引)野(六) 冒地薩怛嚩(二合)(引)野(七) 摩賀薩怛嚩(二合)(引)野(八) 摩賀迦(引)嚕抳迦(引)野(九) 怛你野他(引)(十) 枳穰(二合)娜缽囉(二合)你(引)閉(十一) 惡乞叉(二合)野句勢(十二) 缽囉(二合)底婆(引)娜嚩底(十三) 薩嚩沒馱(引)嚩路枳帝(十四) 喻誐跛哩你濕跛(二合)寧(十五) 儼避(引)囉弩囉嚩野(引)系(十六) 底哩野(二合)特嚩(二合)(十七) 跛哩你濕跛(二合)寧(十八) 冒地質多散惹娜你(十九) 薩嚩(引)毗曬迦(引)毗色訖諦(二合)(二十) 達磨娑(引)誐囉三步諦(二十一) 阿暮伽室囉(二合)嚩儜(二十二) 摩訶三滿多跋捺囉步彌(二十三) 涅哩野(二合)諦(二十四) 尾野(二合)羯囉拏(二十五) 跛哩缽囉(二合)跛你(二十六) 薩嚩悉馱(二十七) 娜摩塞訖哩(二合)諦(二十八) 薩嚩冒地薩怛嚩(二合)(二十九) 散惹娜你(三十) 婆誐嚩底(三十一) 沒馱(引)麼諦(三十二) 阿囉妳迦囉妳(三十三) 阿囉拏迦囉妳(三十四) 摩賀缽囉(二合)枳穰(二合)(三十五) 播囉弭諦娑嚩(二合)賀(三十六)   若國王建立正法護三寶者。佛命東方金剛手。南方金剛寶。西方金剛利。北北方金剛藥叉。中央金剛波羅蜜多。五菩薩各持法器。放光救護。令無災難。先須沐浴。着新淨衣。受近住戒。於無邊有情。廣起悲願濟度之心。入壇供養。結根本印(即手背相附印)。誦真言七徧。即想自身。變成波羅蜜多菩薩。為一切諸佛之母。坐白蓮華上。身黃金色。眾寶瓔珞。徧身莊嚴。首戴寶冠。系白繒。兩邊垂下。左手當心。持般若梵夾。右手當乳。作說法印。以大母指壓無名指頭。從頂至踵。身諸毛孔。流出光明。一一光中。化無量佛。徧諸世界。普為眾生。當根宣說波羅蜜多甚深之法。皆令解悟。住三摩地。作此觀已。頂上散印。手持數珠。誦一百八徧。如是一日四時。依數念誦。一切災難。永不復生。

一心奉請佛母大孔雀明王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在逝多林祇園精舍。莎底比丘。蛇螫其足。佛說摩訶瑜利佛母明王。命阿難救。應時毒散。安樂而起。印相。二手右壓左。內相叉。二大指二小指各直豎。頭相拄。即成。結印當心。真言曰。   曩莫沒馱野(一) 曩莫達磨野(二) 曩莫僧(去)伽(去)野(三) 怛你也(二合)陀(去引)(四) 護護護護護護(五) 曩誐[口*隸][口*隸](六) 弩(鼻上)麼[口*隸][口*隸](七) 護野護野(八) 尾惹野尾惹野(九) 度蘇度蘇(十) 麌嚕麌嚕(十一) 壁攞悶攞(十二) 底哩悶攞(十三) 伊(上)哩蜜達[口*賴](二合)(十四) 底哩蜜達[口*賴](二合)(十五) 伊(上)哩底哩蜜達[口*賴](二合)(十六) 弩(鼻)謎(十七) 蘇弩(鼻)謎(十八) 妒(引)蘇帝(十九) 遇(引)攞吠攞(二十) 左跛囉(二十一) 尾麼攞(二十二) 伊置哩(二十三) 毗置哩(二十四) 哩置哩(二十五) 尾置哩(二十六) 曩謨窣睹(二合)沒馱南(二十七) 唧哩枳枲(二十八) 遇弩哩迦(引)(二十九) 曩謨囉喝(二合)耽(三十) 護(引)囉娜(引)囉(三十一) 嚩嚩灑(二合)睹祢嚩(三十二) 三滿帝曩(三十三) 捺舍蘇舍你(引)蘇(二十四)○(義淨譯無嚩囉灑睹下三句。有雲所求滿願。我名某甲並諸眷屬。說所求事。若大旱時雲願天降雨。若大澇時雲願天止雨。若饑饉盜賊疫疾厄難。隨事陳說。求請無不如意) 曩莫母馱(引)南(三十五) 娑嚩(二合)(引)賀(引)(三十六)○(按經文中。上自七佛。下至諸天鬼神。皆隨喜宣說此佛母明王真言。凡數十章。釋迦牟尼救莎底一章。在第三卷內。而此一章。則佛往昔為雪山孔雀王時所持誦者。故特錄之)   世間災福逼惱饑饉旱澇。四百四病憂惱斗諍。及鬼魅惱。或所求願。障礙不成者。皆由無始以未。貪愛無明。虛妄分別。三毒煩惱。不了實相。積集不善之所招感。當作五肘方壇。三重布位。中央八葉蓮華。上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頭向東方。身白色相。作白繒輕衣。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種種莊嚴。乘金色孔雀王。坐白蓮華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第一手。執開敷蓮華。第二手。持俱緣果(狀似木瓜)。左第一手當心。持吉祥果(如桃形)。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於蓮華葉上。右邊左旋。畫七佛世尊。西北第八葉。畫慈氏像。皆頭向外。各住定相。於華葉外內院四方。畫四辟支佛。四隅畫四大聲聞(阿難。羅睺羅。舍利弗。目乾連)。第二院。畫八方天王。並諸眷屬。第三院。畫二十八藥叉將。及宿曜十二宮神。於壇東安佛母孔雀明王像。其畫像法。如前畫像。唯不安界道(此是第二座本尊像)。供養如儀。讀經者可三五人至七人。更替晝夜不令經聲間斷。只一人為明閒教法咒師。指撝取與。祇對作法。結印啟請聖賢。餘人但當至心讀經。唯在徧數多。殷重發願。依三十七聖禮懺。或三時。或六時。其道場。或一日。或二三日。乃至七日。皆可(明代應赴家。以經文編入曲調。佐以鈴鈸管弦。謂之彈孔雀經。可謂褻慢矣)。

一心奉請大雲輪請雨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在難陀塢波難陀龍王宮。受無邊莊嚴海雲威德輪蓋大龍王請。說有大雲所生加持莊嚴威德藏變化智幢降水輪吉祥金光毗盧遮那。一毛端所生種姓如來名號。一切諸龍。若能受持。稱名禮敬。一切苦難。皆得解脫。即能於此贍部洲內。降注甘雨。藥草叢林樹木苗稼。一切增長。   南無毗盧遮那藏大雲如來。   南無性現出雲如來 南無持雲雨如來 南無吉祥雲威如來 南無大興雲如來 南無大風輪雲如來 南無大雲閃電如來 南無大雲勇步如來 南無須彌善雲如來 南無大雲如來 南無大雲輪如來 南無大雲光如來 南無大雲師子座如來 南無大雲蓋如來 南無大善現雲如來 南無雲覆如來 南無行雲如來 南無光輪普徧照曜十方雷震聲起雲如來 南無大雲清涼雷聲深穩奮迅如來 南無布雲如來 南無虛空雨雲如來 南無疾行雲如來 南無雲垂出聲如來 南無雲示現如來 南無廣出雲如來 南無擊雲如來 南無雲支分如來 南無如着雲衣如來 南無雲苗稼增長如來 南無乘上雲如來 南無飛雲如來 南無雲名如來 南無散雲如來 南無大優缽羅華雲如來 南無大香身雲如來 南無大涌雲如來 南無大自在雲如來 南無大光明雲如來來南無大雲施如來 南無大雲摩尼寶藏如來 南無雲聲藏如來 南無雲族如來 南無雲攝受如來 南無散壞非時雲雹如來 南無大雲空高響如來 南無大發聲雲如來 南無大降雨雲如來 南無施色力雲如來 南無大雲並雨水如來 南無流水大雲如來 南無大雲滿海如來 南無陽焰旱時注雨雲如來 南無無邊色雲如來 南無一切大雲示現閻浮提飛雲威德明雲光一切諸如來至真等正覺。   一切諸佛菩薩真實力故。敕一切諸龍。於此閻浮提內。降注大雨。除滅五種雨之障礙。(手印待考)真言曰。   多侄他(一) 娑邏娑邏(二) 呬哩呬哩(三) 素漏素漏(四) 那(引)伽喃(去聲)(五) 闍婆闍婆(此句並去聲)(六) 侍毗侍毗(並去聲)(七) 樹附樹附(八)(○佛實力故大龍王等速來於此閻浮提內所祈請處降注大雨)   遮羅遮羅(並去聲)(一) 至利至利(二) 朱漏朱漏(三) 莎(引)呵(四)(○此真言文甚長。隋譯則兼有華梵。唐譯則止存梵音。此數句。尋常祈雨所念誦者。若結壇作法。當誦全文也)   欲請雨者。於露地作十二肘壇。中央施一高座。上敷新青蓐。張青帳。座東三肘外。用牛糞汁。畫一身三頭龍王。諸龍圍繞。南方去五肘外。畫一身五頭龍王。諸龍圍繞。西方去七肘外。畫一身七頭龍王。北方去九肘外。畫一身九頭龍王。皆以諸龍圍繞。四角四華瓶。以金精石黛和水令青。悉使滿瓶。瓶內插華蕊。四門安香爐。燒種種香。四面各懸青旛七枚。合二十八旛。皆長一丈。然酥油燈。亦隨幡數。設諸雜果酥酪乳糜。安置四面諸龍王前。散華燒香。不令斷絕。果食瓶衣。日日須新。不得用故。日初出時。施設供具。讀經之人。三時澡浴。着新青衣。先禮諸佛。燒香散華。請一切佛。諸大菩薩。及與一切諸天龍王。為眾生故。恆起慈心。不生惡念。以此禮佛及諸功德。回施一切諸大龍王。並及含識有情之類。然後升座。高聲讀經。晝夜不絕。若一七日。若三七日。必降甘雨(一切如來咒。凡見於大藏秘要者錄之。身口心即曼荼囉也)。

一心奉請金剛光焰止風雨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游摩伽陀國。中路遇黑雲惡風雷電霹靂。佛教阿難。以新淨瓮盛水。攝逐惡龍。俱入瓮內。奮聲誦真言。以水瓮口。覆合露地壇中。止斯風雨。復說飲光真言曰(未傳手印。即用金剛拳)。   那謨勃陀耶(一) 那摩達磨耶(二) 那謨僧伽耶(三) 怛侄他(四) 唵(五) [可*欠](呵可切)囉[可*欠]囉[可*欠]囉[可*欠]囉(六) [可*欠][可*欠][可*欠][可*欠][可*欠][可*欠][可*欠][可*欠](七) 納莫迦始野播野(八) 怛他誐跢耶(九) 阿囉[可*欠]羝三藐三勃陀耶(十) 悉殿都(十一) 漫怛囉播那莎訶(十二)   惡龍霖雨。多時不晴。路地治壇。采時華一千八十朵。持用獻佛。便以此華作護摩事。高聲緊捷。一誦一投。盡此華已。一切惡風霖雨。一時晴止。若有重障。一設不晴。從一至二。乃至於五。依法行之。無不晴者。行人須沐潔身服。斷諸語論。與大慈心相應。即得成就。   復有根本心真言。   那謨勃陀耶(一) 唵呬哩弭里(二) 戰抳弭哩里(三) 戰抳戰抳蔓陀耶(四) 莎嚩訶(五)   此心真言。若有人能信解受持。住高山頂上。以此真言。加持石榴枝一千八十徧。右手執杖。左手結龍王印。隨十方面。觀視天地。田野苗稼。奮怒大聲。一誦真言。一杖擬擊。剋期止御。方別一千八十徧。則令一切惡毒龍等。身毛悚豎。戰怖不安。毒心息滅。而得止惡毒風雨雷電霹靂。龍坐印者。以左手大母指橫屈掌中。以中指無名指屈壓大母指上。頭指直伸微屈。小指直伸不屈(秘要未收者。補於後集)。

一心奉請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再轉法輪。以三昧力。往寶燈世界端嚴麼尼種種清淨建立如來所。命金剛手秘密主菩薩。以杵擊地。於其裂處。湧出七寶樓閣。樓間現窣堵波。中有三如來身。一曰摩尼寶華幢王如來。二曰種種摩尼如來。三曰金剛超涌王如來。此三佛。於過即劫為三仙人。居於寶山。正念思惟。何等何時。能成正覺。度諸有情。淨居天空中告曰。過去一切如來。為欲利有情故。曾說大寶廣博善住秘密陀羅尼。才聞此咒。當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一切佛法當得現前。仙人歡喜。於所住處。便捨身命。身如生酥。銷融入地。即於沒處而生三竹。生長十月。自然剖開。各於其中現一童子。光色殊麗。相好成就。即於竹下。結加趺坐。入於正定。至第七日。於其中夜。成等正覺。時彼三竹。悉皆變成七寶樓閣。又於虛空中。有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以金為字。忽然而現。空中淨居。即釋迦也。復有侍者名曰淨居。常勤承事。得受佛記。即此端嚴摩尼建立如來是也。根本真言印相。右手頭指與母指相拄。以頭指甲掐大指甲側。左手亦爾。二手合掌當心。然後稍屈左右中指。令兩頭相拄。復展左右無名指。亦令兩相拄。各舒左右小指。真言曰。   曩謨薩嚩怛佗(引)櫱多(去)南(引)(一) 唵(二) 尾補攞櫱陛(三) 麼抳缽囉(二合)陛(四) 怛陀多(五) 你捺舍寧(六) 麼抳麼抳(七) 蘇上缽囉(二合)陛(八) 尾麼黎(九) 娑(引)櫱囉(十) 儼鼻隸(十一) 吽(十二) 吽(十三) 入嚩(二合)攞(十四) 沒馱尾盧枳帝(十五) 麌呬夜(二合)帝瑟恥(二合)多(上)櫱陛(十六) 娑嚩(二合)(引)訶(引)(十七)   復以右手拇指與名指相拄。舒餘三指。掩於心上。復以左手拇指與小指拄。舒餘三指覆膝上。指面向下。平直展之。名為安慰手也。說心真言曰。   唵(一) 嚩日禮(二合)(二) 吽(三)   復以右手拇指與名指相拄。舒餘三指。仰安膝上。復以左手拇指與小指相捻。舒餘三指。以掩於心。又右手大指捻無名指端。仰橫當心。展舒三指。左手仰於左膝上。屈拇指一節。余悉展之。隨心真言曰。   唵(一) 麼抳馱(上)禮(二) 吽泮咤(半音)(三)   於白[迭*毛]上。畫七寶莊嚴樓閣。於樓閣中。畫如來作說法相。坐師子座。右畫金剛手十二臂。黃白色。其像四面。正面歡喜。左面忿怒。右面開口。狗牙上出。當頭上面。顰眉怒目。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於蓮華上。半加趺坐。左畫寶金剛菩薩。四面十六臂。正面歡喜。右面青色。作摩訶迦羅天面。左面綠色。作師子面。頭上面。顰眉露齒。作淺綠色。於蓮華上半加趺坐。金剛手之下。畫吉祥天。後畫金剛使者天女。寶金剛下。畫餉棄尼天女。後畫華齒天女。佛前畫七寶華。其華百葉。以金為台。吠瑠璃為莖。華上有百輻輪。光焰圍繞。華根上畫四天王。被甲執器。下畫水池。岸上畫持誦人。手持香爐華枝念珠。跪坐瞻仰如來。於寶樓閣上虛空中。畫梵天。毗紐天。大自在天。散華供養。若持根本真言。不假簡揀時日宿曜。不限齋戒。誦滿萬徧。白月八日至十五日。潔淨洗浴。着新淨衣。隨力供養。一日三時。誦百八徧。可即於當處寢息。天欲曉時。如來即現其身。金剛手亦現。所有願者。皆得如意。一切水火冤賊毒害重病。眼耳鼻舌口齒唇頭支節等病。輕瘧重瘧。皆不着身。毒蛇虎狼厭禱咒詛。不能為害。若於此真言。或讀或誦(對文曰讀。倍文曰誦)。若佩身上。若畫衣中。若置幢上。若書經卷。若書素[迭*毛]及牆壁牌版。見者聞者及影中過者。或與行人暫相觸者。轉觸餘人。彼諸眾生。決定當得不退轉於無上菩提。能於現世獲無量功德。遠離諸業。成就善根 若成就心真言事業者。誦十萬徧。即見一切如來。誦二十萬徧。得見一切佛土。三十萬徧。一切真言法皆得成就。四十萬徧。得持明仙中轉輪王。五十萬徧。一切仙窟龍窟阿修羅窟。悉皆得入。六十萬徧。得見一切伏藏。七十萬徧。即憶知過去無量生宿命事。八十萬徧。即得寶印三摩地。九十萬徧。得一切菩薩遊戲神通加持。一百萬徧。得一切如來灌頂。與一切如來同會。如是倍增而獲無量殊勝功德。若欲求雨。取白芥子。加持一千八徧。散擲虛空。應時注雨。若患病重。亦得除瘥(水一瓶。以白及赤及白芥子鬱金白檀香各等分。內着瓶中。加持一萬徧。灌病人頂。一切重病。皆得除差。所有書符厭禱。皆悉消滅。癲癩白殿。以水澡浴灌頂。亦得除差也)。女人求子。灌頂生男(即以如上藥水咒用)。 若誦隨心真言。滿一萬徧。諸障難鬼神。悉來接足禮拜。二萬徧。如天中主。所出言辭。彼皆奉行。三萬徧。鬼神藥叉。悉皆順伏。四萬徧。一切鈎召。隨意即成。五萬徧。鈎召人天。皆隨我意。六萬徧。得無垢三摩地。七萬徧。作持明仙中轉輪王。八萬徧。執金剛手菩薩眷屬來現。九萬徧。一切菩薩施與無畏。十萬徧。見一切佛。到一切剎。通一切經論。於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十方如來。皆悉印可。

一心奉請毗盧遮那如來大智拳印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印相見前)  結印持咒。安病人身。其病即差。安於心。諸毒銷除。乃至邪印等法。悉得壞滅。安於諸根。諸根圓滿。旋繞於身。獲大辯才。若誦念佛已。旋轉諸方。復安於本心。或自成就。或為他作。得大悅樂。至證菩提。   唵(引)(一) 吽(引)(二)   若結此印。觀想諸佛。當了五蘊如陶師輪。然後身作敬禮。口誦真言。一心正觀。住十度。出生陀羅尼門。滿足十地行。十無礙解。十八不共法。以毗首羯磨法。饒益眾生。以金剛三業。作大佛事。

一心奉請娑羅樹王如來消災吉祥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過去娑羅王佛。有大佛頂熾盛光消災吉祥真言。國王大臣及諸眷屬一切庶民。或被五星羅睺計都彗孛妖怪惡星。陵逼帝座。於國於家及分野處所屬宮宿。災難競起。或鎮星陵逼。作諸障難。但於清淨處。置立道場。誦此真言百八徧。或千徧。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一心誦持。一切災難。皆悉消滅。(手印俟補)真言曰。   曩謨三曼跢(一) 沒馱南(上)(二) 阿缽囉(二合)底(三) 賀哆舍(四) 娑(上)娜喃(上)(五) 怛侄他(六) 唵(引)(七) 佉佉(八) 佉呬(上)佉呬(上)(九) 吽吽(十) 入嚩(二合)囉(十一) 入嚩(二合)囉(十二) 缽囉(二合)入嚩(二合)囉(十三) 缽囉(二合)入嚩(二合)囉(十四) 底瑟咤(二合)(十五) 底瑟咤(二合)(十六) 瑟致(二合)哩(十七) 瑟致(二合)哩(十八) 薩普(二合)咤(十九) 薩普(二合)咤(二十) 扇底迦(二十一) 室哩(二合)曳(二十二) 娑嚩(二合)(引)賀(引)(二十三)

一心奉請藥師瑠璃光如來灌頂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若人多障。婦女產難。鬼神為病。以五色線作咒索。系病人項。及手足腰腹。作藥師像一尊。寫經一卷。造旛一口。以五色成。長四十九尺。然四十九燈。燈作七層。形如車輪。安置像前。放生四十九頭。其作索時。先加持四十九徧。香煙熏竟。然後一誦一結。作四十九結。將此系之。轉藥師經四十九徧。所有罪障。皆得解脫。女人臨產。亦無所苦。若生孩子。形貌端正。聰明智慧。壽命延長。不遭橫苦。常得安穩。鬼神之病。立即除斷。(手印待補)真言曰。   南無薄伽伐帝(一) [鞥-合+(白-日+田)]殺祉寠嚕(二) 辟瑠璃缽喇婆喝囉闍也(三) 怛陀揭多耶(四) 阿囉喝帝(五) 三藐三勃陀耶(六) 怛侄他(七) 唵(八) [鞥-合+(白-日+田)]殺逝(九) [鞥-合+(白-日+田)]殺逝(十) 毗殺社(十一) 三沒揭帝娑訶(十二)

一心奉請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未來世中。短命眾生。誦此真言。能增壽命。至於百歲。得大利益。六度未圓。聞此真言。速得圓證。為天人師。生彼佛國。(手印俟考)真言曰。   曩謨(引)婆(去)誐嚩帝(一) 阿播哩弭多(引)(二) 愈(轉舌呼)霓野(二合)曩(三) 素(上)尾[寧*吉](切身)室止(二合)怛(四) 帝祖囉(引)惹野(五) 怛他(引)誐哆(引)野(引)(六) 囉賀(二合)帝三(雲)麼藥(二合)訖三(二合)沒馱(引)野(七) 怛你也(二引)他(去)(八) 唵(引)(九)薩(轉舌呼)嚩僧塞迦(二合)(引)囉(十) 波哩舜馱(十一) 達[口*栗]麼(十合)帝(十二) 誐誐曩(十三) 三(去)母弩櫱(二合)帝(十四) 娑嚩(二合)(短呼)婆(去)(引)嚩尾舜弟(十五) 麼賀(引)曩野(十六) 波哩嚩(引)黎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七)○(此即叢林朔望所用以祝聖者。只取聖無量壽四字。吉祥可聽耳。其實不曾深考經文義理。俗尚流通。不遵古譯。好用後代蕃僧所傳。如此真言最初趙宋法天所譯。棄之不取。乃錄夢感經所載。而又刪去數句。字面音聲。回乎各別。讀者不能究其根源。百誤千差。深可慨矣)

一心奉請阿彌陀如來往生淨土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切眾生。不知自己。迷於名相。妄想輪迴。有大覺世尊。悲憫群心。迷於正路。欲使返源還本。必先方便資熏。故未演菩提。先宏淨土。不言實相。先重持名。上上等一望而知。如良馬見鞭影。下下根千疑不斷。如痴蠅困唾餘。念佛一門。遂分九品矣。觀法十六。約之成二(謂丈六金身。及白毫相)。其中太細。成就必難。略得入門。可以僥倖。持名為顯。誦咒為密。顯密雙修。如鳥二翼。妄想裂破。真宗必圓。但入之不深。亦無多效。古人云。往生神咒。誦之二十萬。菩提芽生。誦之三十萬。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此一月印千江也)。晝夜增長一切善根。臨命終時。往生可必。至於諸經所說。淨土唯心(小本雲。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自然生念佛之心。十六觀雲。一至誠心。二深心。三回向發願心。又但發無上道心。大本五經。言心者更不止一處。可細參之)。妙諦所涵。音聲最捷(聲中亦有光。光中亦有聲)○(小本雲。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十六觀雲。水流光明。皆演妙法。大本雲。佛法僧聲。波羅蜜聲等)其助成淨行。振起靈根。莫如以鼓音聲王陀羅尼為點綴。而以往生真言為恆課。則鬆緊皆靈。又復密言成韻。字種含光。佛有全神(如彌陀世尊入密宗。為蓮華部觀自在王如來。坐孔雀座上。而以梵書左字為心相)。心宜領會。故梵書紇哩字。觀作紅玻璃色。其功不在持誦真言之下。以字種即是真言心觀。名為上品持誦也。心觀法法不可得。心心不可得。佛佛不可得。身身不可得。已入真宗。深諧大道。神遊淨土。上上何難。密宗淨土壇場本有專書。以此真言。建立法界。可約為切要法門而修習之。(手印俟考)真言曰。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一) 他伽跢(二) 夜哆地(三) 夜他阿彌利(上聲)(四) 都婆毗(五) 阿彌利哆(六) 悉耽婆毗(七) 阿彌利哆(八) 毗迦蘭諦(九) 阿彌哩哆(十) 毗迦蘭哆(十一) 伽彌膩(十二) 伽伽那(十三) 枳多迦隸(十四) 娑婆訶(十五)   辟除淨室。宜春秋冬。精進修持。夏可隨意。先供接引像(向東最妙)。香華隨分。或三時六時十二時。入中持誦。每誦真言四十九徧。七度為一次。每度先觀自心有光。隨身引出。其光金色。引而愈圓。不限室中。乃周沙界。光中一佛二菩薩。十方接引無量眾生。(若作接引自身觀。真可謂小矣)觀畢。默想偈雲。蓮華剎海海涵空。海空徧見蓮華宮。蓮宮周徧徧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然後出定。不必誦經持名。自成精詣。

一心奉請慈氏菩薩帝釋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慈氏菩薩。於帝釋岩。入三摩地。名最上莊嚴。從定出已。說法教化。諸菩薩若眾生。欲當來見彌勒。或今生會見彌勒者。先至心誦此真言。即得安樂無難。見菩薩身。亦隨菩薩下閻浮提。於成佛時。聽受正法。(手印俟補)真言曰。   那摩囉怛那(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 那謨吠嚕左那莎(引)彌你(二) 怛他(引)誐多(引)野(三) 阿囉喝(二合)帝三藐訖三(二合)沒馱(引)野(四) 怛[寧*夜](切身)他(五) 唵昧咄侶(二合)怛里(六) 昧怛囉(二合)(引)嚩婆(引)悉你(七) 昧咄侶(二合)怛葛(二合)咤野(八) 三摩(二合)囉三摩(二合)囉(九) 莎剛缽囉(二合)底倪也(二合)(十) 娑囉娑囉(十一) 尾娑囉尾娑囉(十二) 冒馱野冒馱野(十三) 冒馱(引)耨誐帝(引)(十四) 摩訶(引)冒地波哩嚩哩底(二合)多摩(引)那細(引)莎(引)訶(引)(十五)

一心奉請迦葉如來乞食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若欲供養僧眾修行。僻處清淨而無供者。可一人發心。於山頂上。安妙吉祥[巾*((ㄇ@人)/登)]像。誦真言七洛叉。再以吉祥果木。護摩八千徧。夜半以來。天中起黑風雲。不得怕怖。但誦妙吉祥八字真言。彼黑風雲。即自散去。空中現女人相。向誦者言。我得成就。汝上人起。如是自身與其同伴二十五人。所求飲食。天自雨下。凡隨意受用之物。皆得充足。   曩莫三滿哆沒馱(引)喃(引)(一) 阿缽羅(二合)底(二) 賀多舍(引)娑曩(引)喃(三) 怛你野(二合)他(四) 唵(五) 誐誐你(引)(六) 誐誐曩巘喏(引)(七) 阿(引)曩野薩哩嚩(二合)護盧護盧三摩野(八) 摩努娑摩(二合)囉(九) 阿(引)迦里沙(二合)尼(十) 摩(引)尾棱嚩摩(引)尾棱嚩(十一) 野體(引)悉弭(二合)(十二) 旦弭(引)三波(引)捺野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三)

一心奉請釋迦如來聖六字增壽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真言。能令誦持之人。消除災患。增益壽命。一切難中。能作擁護。一切惡病惡曜毒藥猛獸。悉不能着。若人書寫供養。是名成就最上增益之法。(手印俟補)真言曰。   難底黎難底黎(一) 難睹哩(去)(二) 都摩哩(三) 半拏呬(四)俱[口*闌]致(引)(五) 夜度摩帝(引)(六) 娑嚩(二合)(引)賀(引)(七)

一心奉請釋迦如來宿命智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真言。若能至心受持。所有千劫之中。極重罪業。皆悉消滅。若能終身不間斷者。於七俱胝生。常知宿命。(手印待補)真言曰。   那謨(引)囉怛那(二合)室詰尼(去聲)(下同)(一) 怛他(引)誐多(引)野(二) 阿囉喝(二合)帝(引)三藐訖三(二合)沒馱(引)野(三) 怛[寧*也]他(引)(四) 唵(引)囉怛泥(二合)(五) 蘇囉怛泥(二合)(六) 囉怛努(二合)(引)訥婆(二合)味(引)(七) 摩賀(引)囉怛那(二合)枳囉(去聲)(八) 囉怛那(二合)三婆味(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九)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如來消除一切閃電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東方有電。名阿伽曩。南方有電。名舍多嚕。西方有電。名放光明。北方有電。名燥那麼尼。若知此名號。書此真言。安置所住之處。一切閃電。不能妄發。(手印俟考)真言曰。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一) 你彌你泯達[口*隸](二) 怛哩(二合)路(去)(引)迦(去)(引)路(去)(引)枳你(三) 戍(上)攞播(口引)抳(上)你(四) 囉乞叉(二合)囉乞叉(二合)[牟*含](稱名)(五) 薩嚩尼你庾(二合)那婆(二合)曳毗藥(二合)(六) 娑嚩(二合)(引)賀(引)(七)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如來除一切疾病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凡人有疾。宿食不消。風黃痰飲。痔漏淋漓。嗽瘧寒熱。頭痛背痛。或着鬼魅。除決定業報盡者。餘一切人。皆可除瘥。(手印俟補)真言曰。   怛他也(二合)他(一) 尾麼黎尾麼黎(二) 嚩曩俱枳黎(三) 室利(二合)末底(四) 軍拏黎(五) 嫩奴鼻(六) 印捺囉(二合)儗[寧*頁](二合)(七) 母隸娑嚩(二合)(引)訶(引)(八)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如來淨一切眼病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凡有目病。持此咒者。先作是說。眼垢。風垢。黃病。痰病。三焦病。我(或為他人。則雲我及某甲)眼勿令痛。勿令流淚。無有垢翳。得法眼淨。(手印待補)真言曰。   怛你也(二合)他(引)(一) 呬哩(二) 弭理(三) 黎枳(四) 呬里(五) 系帝(六) 護庾護庾(七) 護也摩寧(八) 護魯護魯(九) 怒魯怒魯(十) 娑嚩(二合)(引)訶(引)(十一)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如來療痔漏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凡痔病。有風痔。血痔。熱痔。癊痔。三合痔。腹中痔。鼻內痔。齒痔。舌痔。耳痔。頂痔。手足痔。脊背痔。秘密痔。支節痔。誦是真言。悉皆乾燥墮落。消滅無疑。痛苦永除。無復血出。   怛侄他(一) 頞闌帝(二) 頞藍謎(三) 室利[鞥-合+(白-日+田)](四) 室哩室哩(五) 摩羯失質(六) 三婆跋睹(七) 娑訶(八)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如來息除賊難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凡患賊難。持誦此咒。十二由旬內。皆得安穩。乃至刀劍器仗。悉不能侵。令彼惡賊。不離本處。旋如陶家輪。或加持白線七徧。結作七結。過難即解。所有賊眾。皆如禁縛。不能為難。(手印待補)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下同)他(一) 阿煬路哥(二) 缽囉路計(三) 伊該阿提缽底(四) 藕(引)哩巘馱(引)哩(五) 贊拏哩(六) 摩登儗(七) 惹麌哩(八) 補哥細(九)

一心奉請釋迦如來咒時氣病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等小事。原無大關。然作用門路。一物不舍。道場大小。隨心為之。三密無虧。皆成壇法。手印觀想。或有缺遺。用金剛拳。心思佛像。一身三壇。已具足矣。咒時氣病時。先念雲。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過去七佛。南無現在諸佛。南無諸佛。南無諸佛弟子。南無諸師。南無諸師弟子。令我所咒。即從如願。念畢持咒。得時氣病者。可結縷七徧咒之。並書鬼神名字於紙上。繫着縷頭(鬼神名不可亂書。紙須豎固之品)。齋戒燒香。正心誦之。(手印未有)真言曰。   阿佉尼(一) 尼佉尼(二) 阿佉耶(三) 尼佉尼(四) 阿毗羅(五) 慢多利(六) 波池尼(七) 波提黎(八)

一心奉請釋迦如來咒齒咒目咒小兒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咒齒先誦雲。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舍利弗大目揵連比丘覺意。名聞徧十方。北方健陀摩訶衍山。彼有蟲名羞吼。無在某牙齒中止。今當遣使者。無敢食其牙齒。及牙根牙中牙邊。蟲不即下器中。頭當破作七分。如鳩羅勒[(乏-之+蟲)*善]。梵天勸助是咒。南無佛。令我所咒。即從如願(此非密咒。但是華言)。   又目痛。誦下真言七徧。(手印俟補)真言曰。   頹吱敷般吱敷(一) 頞咤般吱敷(二) 鳩離敷(三) 鳩離比敷(四) 鳩羅鳩臘比敷(五) 沙離莎臈波(六) 提敷伊離敷(七) 伊羅移敷(八) 伊臘鱉敷(九)   小兒頭痛腹痛。誦下真言七徧。(手印俟補)真言曰。   羅那多羅(一) 摩羅提離(二) 耽波羅提利(三) 吼樓壽(四) 無樓壽(五) 聞闍輂(六) 叉輂差(七)○([廿/大/車]讀若掬)   以下蓮華部。或於此蓮華法部分二。一名觀音部。一名文殊部。似太碎也。

一心奉請千光王靜住如來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凡非此菩薩專咒。當更探咒主何人。此亦可屬佛部。然當機代演者。觀音大士也)  大悲觀世音。於往昔時。在千光王靜住如來所。住於初地。得聞大悲真言。頓超第八地。心生歡喜。發誓願言。若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千佛。放光照觸。從是以後。恆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若受持者。成滿善根。除一切病。壽考富強。消除障難。手印。兩手虛心合掌。頭指來去。真言曰。   南無(此雲歸命)喝(是引聲。諸部無此字)囉怛那(二合。此雲寶)哆囉(二合)夜(引)耶(此雲三。順此方言。歸命三寶。耶字。依聲明法八轉聲中。乃第四為聲。為彼作禮。故云為也。下皆準此)(一句) 南無阿(引)利耶(二合。此雲聖者)(二句) 婆盧羯帝(此雲觀)爍缽囉耶(此雲自在)(三句) 菩提薩埵婆(二合)(引)耶(於上五字。此方語略。略彼三字。但云菩薩)(四句) 摩訶(引)薩跢婆(二合)(引)耶(此雲大勇猛者)(五句) 摩訶(引)迦盧尼迦(引)耶(此雲大悲者。順此方言。歸命聖者觀自在菩薩大勇猛大悲者。此准空師仁王護國真言。釋此歸敬辭。世有出像大悲像。逐句皆作佛菩薩名。或以為杜撰矣) 唵(上)(七) 薩婆囉罰曳(八) 數怛那怛寫(九)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利耶(十) 婆盧吉帝室佛囉棱馱婆(十一) 南無那囉謹墀(十二) 酰利摩訶皤哆沙咩(十三)(羊鳴音) 薩婆阿他豆輸朋(十四) 阿逝孕(十五) 薩婆薩哆(世本有那摩婆薩哆五字)那摩婆伽(十六) 摩罰特豆(十七) 怛侄他(十八) 唵阿婆盧酰(十九) 盧迦帝(二十) 迦盧帝(二十一) 夷酰利(二十二) 摩訶菩提薩埵(二十三) 薩婆薩婆(二十四) 摩羅摩羅(二十五) 摩酰摩榼利馱孕(二十六) 俱盧俱盧羯幪(二十七)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二十八) 摩訶罰闍耶帝(二十九) 陀羅陀羅(三十) 地利尼(三十一) 室佛囉耶(三十二) 遮羅遮羅(三十三) 摩摩罰摩囉(三十四) 穆帝曬(三十五) 伊酰移酰(三十六) 室那室那(三十七) 阿囉嘇佛囉舍利(三十八) 罰沙罰嘇(三十九) 佛羅舍耶(四十) 呼盧呼盧摩囉(四十一) 呼盧呼盧酰利(四十二) 娑羅娑羅(四十三) 悉利悉利(四十四) 蘇盧蘇盧(四十五) 菩提夜菩提夜(四十六) 菩陀夜菩陀夜(四十七) 彌帝利夜(四十八) 那囉謹墀(四十九) 地哩瑟尼那(五十) 波夜摩那(五十一) 娑婆訶(五十二) 悉陀夜(五十三) 娑婆訶(五十四) 摩訶悉陀夜(五十五) 娑婆訶(五十六) 悉陀喻藝(五十七) 室皤囉耶(五十八) 娑婆訶(五十九) 那囉謹墀(六十) 娑婆訶(六十一) 摩囉摩囉(六十二) 娑婆訶(六十三) 悉囉僧阿穆佉耶(六十四) 娑婆訶(六十五)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六十六) 娑婆訶(六十七) 者吉羅阿悉陀夜(六十八) 娑婆訶(六十九) 波陀摩羯悉哆夜(七十) 娑婆訶(七十一)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七十二) 娑婆訶(七十三) 摩婆利勝羯囉夜(七十四) 娑婆訶(七十五)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七十六) 南無阿利耶(七十七) 婆嚧吉帝(七十八) 爍皤囉耶(七十九) 娑婆訶(八十) 唵悉殿都曼多囉缽馱耶(八十一) 娑婆訶(八十二)   此真言名大悲心。當知其形貌相狀。於一切處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着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真言行人。知是九相。是大悲心。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虔誠供養。發宏誓願(廣如大悲陀羅尼經)。入四無量心三摩地智。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持誦。菩薩是時。當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眾生諸病。悉能治之。亦能降伏天魔外道。山精鬼魅橫相惱亂者。誦此真言一徧。彼皆被縛。持誦者。若在水中沐浴。其眾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着其身。一切惡業重罪。皆得消滅。悉能轉入他方淨土。蓮華化生。行於道路。大風時來。吹此人身毛髮衣服。餘風下過。諸類眾生。得此人吹身之風飄着身者。一切重障惡業。並皆滅盡。更不受三惡道報。當知此觀世音。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現作菩薩。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此於大悲菩薩身。作如是隨喜讚嘆)。集福滅罪。往生極樂也。   若患蟲毒。取龍腦香。和拙具羅。各等分。以井華水和。煎取一升。於千眼像前。加持百八徧。服之。   蛇蠍所螫。取乾薑末。加持七徧。着瘡中。即除患瘧。取師子虎豹豺狼皮。加持三七徧。披着身上。即愈。   蛇螫。取被螫人耳垢。加持三七徧。着瘡上。即差。   患瘧入心。悶絕欲死。取桃膠一粒。如桃核大。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加持七徧。服即差。其藥莫使婦人煎。   耳聾。加持胡麻油着耳中。即差。   徧頭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胡麻油煎青木香。加持三七徧。摩拭身上。永除 又方。取純牛酥。加持三七徧用之。亦得。   難產者。取胡麻油。加持三七徧。摩婦人臍中及玉門中。即易生。   懷妊。子死腹中。取牛膝草一兩。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加持三七徧。即出。亦無痛苦。胎衣不出。亦服此藥。即下。   猝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屍疰。取熏陸香乳頭成者。一顆。加持三七徧。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變吐即差。戒五辛酒肉。   若被火燒。取烏牛糞。加持三七徧。塗之。   蛔蟲蛟心。取白馬尿半升。加持三七徧。服之。重者一升。蟲如綟索出來。   丁瘡。取凌霄葉搗汁。加持三七徧。着瘡上。即拔根出。立差。   眼赤有翳。及努肉。取枸杞葉濾汁。加持三七徧。浸青銅一宿。更誦七徧着眼。即差。   患畏。夜臥不安。出入驚怕。取白線作索。誦三七徧。作二十一結。系項。怕畏即除。亦能滅罪。   家中橫起災難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兩頭塗酥酪蜜。一誦一燒。盡千八徧。災難除滅。要在佛前作之。   夫婦不和。取鴛鴦尾。於大悲心像前。誦一千八徧。帶之。即終身歡喜相愛敬。   蟲食苗稼及樹果等。取淨沙土。或淨水。加持三七徧。散其四邊。蟲即退出也。淨水灑果。蟲不敢食。自然保護。   此大真言王。若對枯樹誦之。尚得生枝葉華果。何況有情有識眾生身心。患苦治而不差。無有是處。

一心奉請大悲手眼各各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逐條一一各有真言。隨文觀想。手印可仍用蓮華。   若為富饒種種珍寶資具者。當於如意珠手。真言曰。   嚩日囉嚩哆囉。吽癹咤(珠之咒曰摩羅摩羅。中含如意赤光等義)   若為種種不安求安穩者。當於羂索手。真言曰。   唵。枳哩攞囉謨捺囉。吽癹咤(羂索之咒曰摩羅那羅。中含如意堅固義)   若為除滅腹中諸病苦者。當於寶缽手。真言曰。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吽癹咤(寶缽之咒曰呼嚧呼嚧酰利。作法無念作法自在義也)   若為降伏一切魍魎鬼神者。當於寶劍手。真言曰。   唵。帝勢帝惹睹尾儜睹提娑馱野。吽癹咤(寶劍之咒曰帝哩瑟尼那。金剛王寶劍最堅最利義也)   若為降伏一切天魔外道者。當於跋折羅手。真言曰。   唵。你陛你跋野摩訶室哩曳。薩嚩賀(跋折羅之咒曰者吉羅阿悉陀夜。降伏諸怨魔無比成就義也)   若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真言曰。   唵。嚩日囉祇儜缽囉你缽多野。薩嚩賀(金剛杵之咒曰娑囉娑囉。堅固力義也)   若為一切處怖畏求安穩者。當於施無畏手。真言曰。   唵。日囉曩野。吽癹咤(施無畏之咒曰那囉謹墀皤伽囉耶。中含義若雲。賢愛護者唯我光王觀自在。當施無畏也)   若為眼暗求光明者。當於日精摩牟手。真言曰。   唵。度比迦野度比缽囉嚩俚儜。薩嚩賀(日精摩牟之咒曰室佛囉耶。放光義也)   若為熱毒病求清涼者。當於月精摩牟手。真言曰。   唵。蘇悉帝揭哩。薩嚩賀(月精摩牟之咒曰度盧度盧。中含明而能決定而能淨義也)   若為榮官益職者。當於寶弓手。真言曰。   唵。阿左尾[口*隸]。薩嚩賀(寶弓之咒曰罰沙罰嘇中含十夫笑言義也)   若為諸善朋友早相逢者。當於寶劍手。真言曰。   唵。迦摩攞。薩嚩賀(寶劍之咒曰波夜摩那。中含歡喜稱名義及成就義)   若為除種種病惱者。當於楊枝手。真言曰。   唵。蘇悉地。迦哩嚩哩哆喃哆。目哆曳嚩日囉嚩日囉。畔馱賀曩賀曩。吽癹咤(楊枝之咒曰穆帝曬。中含解脫義也)   若為除滅一切惡障難者。當於白拂手。真言曰。   唵。缽那弭儜。婆誐嚩帝。謨賀野惹誐謨賀儜。薩嚩賀(白拂之咒曰摩摩。言諸法離我所。時善之至也)   若為善和一切眷屬者。當於寶瓶手。真言曰。   唵。揭[口*隸]糝滿焰。薩嚩賀(寶瓶之咒曰那囉謹墀中含賢愛善護義也)   若為辟除一切虎狼諸惡獸者。當於旁牌手。真言曰。   唵。藥葛釤曩那野戰。捺捺囉達耨舍哩野。跋舍跛合。薩嚩賀(旁牌之咒曰罰闍耶帝。中含廣博嚴淨義乃度生死也)   若為一切時一切處離官難者。當於斧鉞手。真言曰。   唵。味囉野味囉。野薩嚩賀(斧鉞之咒曰悉囉僧阿穆佉耶。中含愛護不舍義也)   若為得男女及諸僕使者。當於玉環手。真言曰。   唵。缽那給味囉野。薩嚩賀(玉環之咒曰呼嚧呼嚧摩囉。中含作法如意義)   若為成就種種功德者。當於白蓮華手。真言曰。   唵。嚩日囉味囉野。薩嚩賀(白蓮華之咒曰羯蒙。辦諸功德事義也)   若為求生十方佛土者。當於青蓮華手。真言曰。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部囉畔馱吽癹咤(青蓮華之咒曰哩馱孕。蓮華心義也)   若為得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真言曰。   唵。尾薩普囉那囉葛叉。嚩日囉曼荼攞吽癹咤(寶鏡之咒曰室那室那。大智義也)   若為面見十方一切諸佛者。當於紫蓮華手。真言曰。   唵。薩囉薩囉嚩日囉迦囉。吽癹咤(紫蓮華之咒曰佛囉舍耶。象王之子義也)   若欲得地中諸伏藏者。當於寶篋手。真言曰。   唵。嚩日囉。播室迦哩揭囊[牟*含]囉。吽(寶篋之咒曰悉陀喻藝室皤囉耶。中含自在成就義也)   若為成就天仙道者。當於五色雲手。真言曰。   唵。嚩日囉。迦哩囉咤[牟*含]咤(五色雲之咒曰摩酰摩酰。中含大自在義也)   若為求生諸梵天者。當於軍持手。真言曰。   唵。嚩日囉。勢佉嚕咤[牟*含]咤(軍持之咒曰陀羅陀羅。能持義也)   若為求生諸天宮者。當於紅蓮華手。真言曰。   唵。商揭[口*隸]。薩嚩賀(紅蓮華之咒曰波陀摩羯悉跢夜。第一座蓮華心義也)   若為辟除他方逆賊怨敵者。當於寶戟手。真言曰。   唵。糝昧野。祇儜賀哩。吽癹咤(寶劍之咒曰摩訶罰闍耶帝。中含最勝廣大法道起脫生死苦義也)   若為呼召一切諸天善神者。當於寶螺手。真言曰。   唵。商揭[口*隸]。摩賀糝滿焰。薩嚩賀(寶螺之咒曰俱盧俱盧。中含以螺結界義也)   若為使令一切鬼神不相違逆者。當於觸髏杖手。真言曰。   唵。度曩。嚩日囉[口*郝](髑髏杖之咒曰伊酰伊酰。中含順教義。亦含順召義)   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野唵。阿那婆帝。尾惹曳。悉地悉馱栗替。薩嚩賀(數珠之咒曰佛囉舍利。得佛珠義也)   若為成就一切上妙梵香聲者。當於寶鐸手。真言曰。   曩謨缽娜[牟*含]。播拏曳。唵。阿密[口*栗]擔。儼陛。室哩曳。室哩[鹵*占]哩儜。薩嚩賀(寶鐸之咒曰遮囉遮囉。中含法雷吼時諸行遍空義也)   若為一切口辯言辭巧妙者。當於寶印手。真言曰。   唵。嚩日囉儜。擔惹曳。薩嚩賀(寶印之咒曰薩婆薩婆中含一切樂利義也)   若為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於俱屍鐵鈎手。真言曰。   唵。阿嗗嚕哆囉迦囉。尾沙曳。曩謨薩嚩賀(俱屍鐵鈎之咒曰地利尼。中含遮持不善。及推開罪惡義)   若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者。當於錫杖手。真言曰。   唵。那[口*栗]替。那[口*栗]替。那[口*栗]咤缽底。那[口*栗]帝。娜夜缽儜。吽癹咤(錫杖之咒曰彌帝利夜。即慈心義也)   若為令一切鬼神龍蛇虎狼師子人及非人恭敬愛念者。當於合掌手。真言曰。   唵。缽納曼惹陵。紇哩。(合掌之咒曰悉利悉利。吉祥殊勝義也)   若為生生之處不離諸佛邊者。當於化佛手。真言曰。   唵。戰娜囉婆[牟*含]。咤哩迦哩娜。祇哩娜。祇哩抳。吽癹咤(化佛之咒曰阿囉嘇。我為法王於法自在義也)   若為生生世世常在諸佛宮殿中。不處胎藏受身者。當於化宮殿手。真言曰。   唵。微薩囉微薩囉。吽癹咤(化宮殿之咒曰罰摩囉。中含最勝離垢無比如意義也)   若為多聞廣學者。當於寶經手。真言曰。   唵。阿賀囉。薩囉嚩尼。你野馱囉。布你帝。薩嚩賀(寶經之咒曰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謂成就一切大義義也)   若為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者。當於金輪手。真言曰。   唵。設那弭左。薩嚩賀(金輪手之咒曰菩提夜。即無上大道心義也)   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摩頂受記者。當於頂上化佛手。真言曰。   唵。嚩日哩尼。嚩日嚂藝。薩嚩賀(頂上化佛之咒曰菩馱夜。即佛陀耶。菩提樹下了了覺知證佛果位義也)   若為繁盛果蓏諸谷稼者。當於葡萄手。真言曰。   唵。阿摩攞劍。帝你儜。薩嚩賀(葡萄手之咒曰阿悉陀夜。中含無量成就義也)

一心奉請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菩薩欲眾生憶念善法。離憂除病。調伏諸魔鬼神。救獄中系解諸厄難。說此真言。印相。合左右腕。二大指並豎。以二頭指屈中節。各以頭壓二大指頭。二中指頭相拄。二無名指直豎。頭指來去。其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下同)怛囉(二合)(下同)夜(引)也(一) 曩莫阿(引)哩夜(二合)(下同)枳穰(二合)(引)曩娑(引)誐囉吠[口*路]者曩尾喻(二合)(二) 訶囉若(引)也(三) 怛陀(引)(下同)櫱多(引)夜(四) 囉訶(二合)(下同)帝三藐三沒馱(引)也(五) 曩莫薩嚩怛陀櫱帝毗庾(二合)(六) 囉訶毗藥(二合)(下同)(七) 三藐三沒馱(引)毗藥(八) 曩莫阿(引)哩夜(二合)(九) 嚩路枳帝濕嚩(二合)囉也(十) 冒地薩怛嚩(二合)(引)(下同)也(十一) 摩訶薩怛嚩也(十二) 摩訶迦(引)嚕抳迦(引)也(十三) 怛你也(二合)陀(十四) 娜囉娜囉(十五) 地哩地哩(十六) 度嚕度嚕(十七) 壹知嚩知(十八) 者隸者隸(十九) 缽囉(二合)者隸缽囉(二合)者隸(二十) 矩蘇銘(二十一) 矩蘇摩嚩隸(二十二) 壹哩弭哩(二十三) 止哩止致(二十四) 惹(引)羅摩(二十五) 跛曩也跛羅麼秫馱薩怛嚩(二合)(二十六) 摩訶迦(引)嚕尼迦娑嚩(二合)(引)訶(引)(二十七)   依教作法者。用堅好白檀香。雕觀世音像。長一尺三寸。作十一頭四臂。右第一手把念珠。第二手施無畏。左第一手持蓮華。第二手執君持。其十一面。當前三面作寂靜相左三面威怒相。右三面利牙出現相。後一面作笑怒容。頂上一面作如來相。頭冠中各有化佛。種種瓔珞莊嚴其身。像成作壇。從白月一日至八日。三時念誦。不限徧數。乃至十三日。其日食三白食。廣大供養。取菩提樹木然火。更別取菩提樹木長十指截。以蘇合香油搵兩頭。一千八徧。投護摩爐中。地即震動。其像亦動。頂上佛面出聲。贊行者言。善哉佛子。汝能勤苦求願。我皆令汝滿足成就。騰空隱形。持明仙。轉輪法王。乃至與我無異。汝必現獲如是等成就。   若於月蝕時。取酥一兩。置於銀器。對像前誦真言七徧。自吃及與他吃。一切疾病。皆得除愈。若從初蝕。乃至月還生。無間念誦。當獲悉地。   人疫牛疫及余畜疫。於像前。取苦楝木。搵芥子油。作護摩。以緋縷左搓作線。粗如銅箸。為兩條。誦一徧作一結。乃至七結。系於患者頸下。或頭髻中。疫病除息。   鬼魅所持。取白線。如前加持。系於寂靜面。經宿然後取。結二十一結。系病者頭下。即得除愈。   他方怨賊來侵。以此像面。正向彼怨賊來所。種種香華飲食供養。取煙脂大如大豆。加持一千八徧。塗像左廂嗔面之上。令彼怨賊不能前進。   若人相恨。取五色線搓為索。像前胡跪。一誦一結。作一百八結。系像左廂嗔面相上。經一宿已。解取自系右臂之上。令彼嗔者。和解歡喜。   若求善事。取五色線作索。像前一誦一結。成七結已。繫着正前像面頂上。經一宿。手取系自身。所求如意。   自知有障難。取種種香相和塗像。復以香水洗浴其像。浴像畢已。還收取水。對像加持一百八徧。浴自身體。障難消滅。   若患一日二日三日四日瘧病者。誦之即愈。   鬼打人。或癲癇瘰癧白癩蠱毒等。加持土芥子。和白檀香一七徧塗之。即愈。   患邪風。加持油塗。即愈。   耳痛。以青木香油。和樺皮煎。加持滴耳中。其痛即止。亦治偏頭痛。   一切病患處。才誦加持無不除愈。   即不先行修持。亦能成就一切事業。   第一面瞋印(起立並腳指齊。屈左手小指。以大指壓甲上。餘三指磔開直伸。將此三指瞋着額上。以右手虎口叉右腰。則四指面前向。作瞋形。此印。能推伏一切惡魔外道。皆無所畏。作此印處。一切鬼神。永皆無有)。   第二面高慢印(准前。唯改左手中指名指小指屈入掌中。頭指屈中節。與大指頭齊頭。開二分許。着眉間。指頭向下垂。面作寬容。莫作瞋形。若結此印。六道眾生。一切皆得離諸苦難)。   第三面大瞋印(准前。唯改左大指屈向掌中。以中指名指小指屈抱之。頭指直伸。頭指頭向口。勿令着口。舌與頭指一時俱動。面目作大瞋形。作此印法。一切鬼病。悉皆除差)。   第四面濡(音軟)心印(准前立地。以左手叉左腰側。右手頭指無名指小指屈向掌中。以大指壓頭指名指上。中指直伸。着眉間。中指頭向下垂。面作寬容。莫作瞋形。日日作之。燒香供養。觀世音菩薩歡喜隨其所欲。皆得稱意)。   第五面大怒印(准前立地。唯改右手中指直豎。用頭指[打-丁+必]在中指背上。頭當上節。並屈。名指小指。少少屆曲。中指與無名指頭。開二寸許。大指直豎。大指頭與中指頭。開四寸許。大指頭着於頂上。中指頭向前。莫着頭。若結此印。一切惡人惡鬼神等。皆悉變心。轉作好心)。   第六面訶遣印(准前立地。唯右手屈臂。節斜出外。總伸五指相傅。橫掌。以大指側當胸。勿令着胸。若治鬼病。即以此印掌向右斫之日日燒香作此印者。諸惡障難。一切皆滅也)。   第七面得勝印(准前立地。左右二手。各屈大指在掌中。以中指名指小指抱之。左右頭指頭側相着。左右中指名指小指背中節相着。將於眉上。翻着頭指頭向下垂。若作此印。降伏一切鬼神天等。悉皆怖畏。當用治病)。   第八面最勝印(當起立地。兩腳相離二尺許。腳指並齊。左右中指。屈中節在掌中。次以並二大指壓上。左右頭指名指小指。指頭皆着指側皆開。合腕。以二大指下節當額上着。指頭向上。若作大功德道場。起大風雨。結此印。誦真言一百八徧。將鹽末和白芥子護摩。其風雨應時即止。若入壇時被鬼病者。如上護摩。其病即差)。   第九面無能壓印(當起立地。左右腳跟頭相向着。大屈二腳膝。如坐不坐。左右手中指名指小指。屈在掌中。三指中節背相拄着。二頭指豎頭斜相着。二大指頭亦相着。以傅中指側。將以先着胸上。次舉其印。以左右中指名指小指着於額上。頭指頭向上。菩薩作此印時。天魔鬼神。悉皆倒地。日日作此。並種種供養。能延壽命。壽終生阿彌陀佛國)。   第十面無能勝印(起立地。先大屈左腳膝。正直。踹踏地。腳指向前。右腳斜直伸向右邊。腳指向前。反叉左右手。頭指無名指在掌中。右壓左。左右小指中指頭相着。並二大指直豎。莫着頭指側。合腕。舉印向右腋上着。誦真言七徧。竟更舉向額上着。更誦七徧。隨何國土。作此法者。五穀豐熟。人民無病。能破一切諸外道法)。   第十一面破魔軍印(合腕。左右大指小指並豎。頭指中指名指各屈。頭相離一寸許。諸指頭側。各開半寸許。舉之。以腕下在頭頂上着之。屈右膝。如前身印。伸左膝。亦如前身印)。

一心奉請蓮華如意摩尼轉輪心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真言有大神力。猶如摩尼寶。亦如如意樹。能滿有情一切勝願。觀世音愍眾生故。於雞喇斯山大會中說。滿虛空際。起種種色雲。天樂和鳴。供養於佛。見聞之人。住慈忍力。印相。二手合掌。二頭指屈如寶形。二中指屈相拄如蓮華葉合。豎二大指。即成。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也(一) 曩莫阿(引)哩夜(二合)(引)嚩[口*路](引)枳帝濕嚩(二合)囉(引)也(二) 冒(引)地薩怛嚩(二合)(引)也(三) 摩賀(引)薩怛嚩(二合)(引)也(四) 摩賀(引)迦(引)嚕抳迦(引)也(五) 怛你也(二合)佗(去)(引)(六) 唵(引)(七) 斫訖囉(二合)襪底振多(引)摩抳(八) 麼賀(引)跛納銘(二合)(九) 嚕嚕底瑟奼(二合)(十) 入嚩(二合)(引)攞阿迦囉灑(二合)也(十一) 吽泮咤(半音)娑嚩(二合)(引)訶(引)(十二)   大心真言。准前根本印。名指小指外相叉。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跛娜麼(二合)振跢(引)摩抳入嚩(二合)攞吽(引)(二)   心中心真言。准前根本印。中指外相叉。小指橫豎。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嚩囉娜跛納銘(二合)吽(引)(二)   若求大功德。修此真言法者。不假占擇日月吉宿。亦不斷食。亦不沐浴。亦不作壇。着常衣服。明水灑淨。如常齋食。當於晝夜居淨室中。面東趺坐。想聖觀自在。相好圓滿。如月初出。放大光明。坐蓮華上。右手執如意摩尼寶。左手執金色蓮華。身着妙衣。以摩尼珠穿為瓔珞。復於心中心。想現骨嚕(二合)馱如意輪明王。狀淡紅色。串華瓔珞。種種嚴飾。右手把鈎杖。左手持羂索。於菩薩右邊立。次於左邊。觀有數珠母。左膝跪坐。形赤白色。頸掛數珠。二手捻珠如持課勢(部母表為身。明王表為力)。真言明王。合一無異。如是觀想。念誦不亂。燒瀋水香。運心供養。恭敬禮拜。隨心所辦。香華供獻而不斷絕。六時。時別一千八十徧。相續不絕。一一字誦三洛叉。由住瑜伽觀法念誦。所有過現五無間罪。極惡業障。自然消滅。百千事業。皆悉能作。無有餘真言與此等者。若能受持。厄病皆除。若一日二日至七日熱病。風黃腦黃痰癊癲癇蠱毒疔疥。凡是身病。悉皆治之。一切夜叉羅剎毗那夜迦惡魔鬼神。悉不能害。亦不畏刀兵水火惡風雷雹怨家劫盜王賊諸難。官事諍訟。皆得和解。若常五更誦此真言一千八十徧。如上之諸事。皆得解脫。自在如意。若能六時持誦。聖觀自在。夢覺現身。住是人前。施與所願。於一切時。愛護如子。阿彌陀佛。亦現其身。得見極樂世界莊嚴。斯人舍報。蓮華化生。身相端好。識宿命智。又能現世。證諸神通。安怛陀那法。多聞持法。如意珠法。長年藥法。雨寶雨法。見伏藏法。入修羅窟法。隨意隱形法。種種藥法。杵法。瓶法。世出世閒諸所樂法。皆得成就。   一者佩藥。用牛黃白檀鬱金龍腦麝香丁香白豆蔻紅蓮華須青蓮華葉金箔白蜜。各等分。搗為丸。搗時誦真言。日月蝕時。置藥像前。調調誦咒。咒藥不絕。三相若現。即取受用。與諸部法同。猶如日輪。人所樂見。設若刑戮。以藥熏佩。力段段壞。身得解脫。然有毒。不可妄服。   二者含藥。以龍腦麝香鬱金牛黃。相和搗研以天雨水和丸。如梧子大。亦於日月蝕時作法。若藥成就。含之口中。一切所求。無不如意。   三者眼藥。以雄黃。蒼耳子燒取瀝。紅蓮華須。青蓮華葉。牛黃。郁舍。乾姜。小柏。或雲象膽。蓽茇。胡椒。海水沫。相和搗研。又以麝香龍腦生白石蜜。各減前藥半分。相和精研。盛銅器中。置像前。亦於日月蝕時作法。隨所現相。得上中下成就。取點眼中。功能甚廣。   若天亢旱。以白芥子和酥。三日三夜。如法護摩。則降甘雨。若多霖雨風雹。取護摩灰。仰觀空雲。加持一百八徧。上散空中。其雨雹即止。

一心奉請六字大明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聖觀自在。入阿鼻大地獄。度苦眾生。及餓鬼等。令得清涼飽滿。出大光明。徧照祇陀林園。除蓋障問。光從何來。佛言。極樂世界觀自在。自毗婆尸佛至今。常來此世。度諸惡趣。今此光明。菩薩在地獄所放。此菩薩威德無比。體同法界。一一毛孔。具百千萬三摩地。有一毛孔名寶莊嚴。無障無礙。亦無觸惱。普賢菩薩。入於其中。行十二年。不見邊際。若持誦此。當得生彼毛孔中。不受沈淪。得證圓寂。(手印俟補)真言曰。   唵(引)(一) 麼抳缽訥銘(二合)(引)吽(引)(二)   此咒。乃觀世音微妙本心。大乘中最精純。余異瑜伽。猶如糠皮。六字明王。如精好米。書寫者。與書八萬四千法藏。無有異也。若以大金寶造微塵如來形像。不如書此六字中一字。依法受持。如得如意摩尼之寶。七代種族當得解脫。腹中諸蟲。亦證菩提。貪嗔永滅。法藏圓滿。破五趣輪迴。淨諸地獄。斷除煩惱。救度旁生。圓滿法味。釋迦於過去寶上如來所。求此真言而不得聞。蓮華上如來為說。我往昔歷無量世界。至無量壽佛所。觀自在為我說。才得聞之。   觀行法相。周圍四方。方各五肘。中心曼拏攞。安立無量壽。粉布應用因捺囉(二合)祢攞寶粖。缽訥麼(二合)囉(引)誐寶粖。摩囉揭多寶粖。波胝迦寶粖。蘇嚩囉拏(二合)嚕(引)播寶粖。無量壽之右。安持大摩尼寶菩薩。於佛左邊。安六字大明王。四臂。肉白如月。眾寶莊嚴。左手持蓮華。華上有摩尼寶。右手持數珠。下二手結一切王印。於六字大明足下。安天人種種莊嚴。右手執香爐。左手托缽。滿盛諸寶。於曼拏攞四角。列四大天王。執持種種器仗。於外四角。安四賢瓶。滿盛種種摩尼之寶。若人貧乏。不能辦寶粖。可別用種種顏色而作之。寄旅亭。行路中。但能運想。成曼拏攞。此真言壇法。能令一切有情。離輪迴苦速成佛慧 此乃至靈至捷之法。宣專精用之。大有神應。

一心奉請馬頭觀自在破毒真言堅固真身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觀。慧義。世。普義。音。通義。馬。神足義。頭。作主義也。此大士。乃西方法壇彌陀部中部母。除五佛頂。彼即咒中王。故於一切密部中自在也(佛頂畏一字金輪佛頂。一字金輪佛頂無所畏。而佛眼尊真言。能調和安帖。以得其力而無傷殘。力用無上矣)。最自在者。佛頂真言神。自在中自在。佛頂中一字金輪王也。一字金輪王出。則世出世閒大小自在者。皆失其自在。於一字金輪王前。自在自在者。佛眼尊也。菩薩無有大小。然示現如是相用。眾生可得最勝依矣。   世間虎狠蛇蠍。螫害有情。或遇得叉迦龍。其毒無比。若為所齧。眾咒不護(一切法有五等。謂下下一等。下中上三等。上上一等。也。聖用凡情。皆通此數)。惟誦此真言。彼有毒者反自破壞。傷者能全。(手印俟補)真言曰。   伊呬(引)呬摩賀(引)嚩日囉(二合)那契(一) 嚩日囉(二合)日契賀那賀那(二) 捺賀捺賀(三) 缽在缽在(四) [口*(纜-(罩-卓))]誐[口*(纜-(罩-卓))]誐(五) 惹臘波(二合)惹臘波(二合)(六) 阿(引)尾舍阿(引)尾舍(七) 喝哩屹哩(二合)(引)舞(引)倪也(二合)(引)缽野底娑(引)賀(引)(八)   若人夜失不淨。取於白線。加持第二咒八百徧。然後作咒索。一誦一結。為三七結。即用系腰。更不漏失也。(手印俟補)真言曰。   哆侄他(一) 勃地勃地(二) 素勃地(三) 因達[口*梨](二合)勃地(四) 摩迷輪(上音)迦嚂(上音)(二合)(五) 婆囉謀者都(六) 娑(去音)訶(七)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消伏毒害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毗舍離民。遇大惡病。七竅流血。佛命彼民。具楊枝水。請觀世音說此真言。鬼即散去。(手印俟補)真言曰。   多[口*耶]咃(一) 嗚呼膩(二) 摸呼膩(三) 斗婆膩(四) 耽婆膩(五) 安荼詈(六) 般奈詈(七) 首埤帝(八) 般般荼囉囉(九) 婆私膩(十) 多侄咃(十一) 伊梨(十二) 寐梨(十三) 鞮首梨(十四) 迦婆梨(十五) 佉鞮端耆(十六) 旃陀梨(十七) 摩登耆(十八) 勒叉勒叉(十九) 薩婆薩埵(二十) 薩婆婆(二十一) [口*耶][日*卑]紗呵(二十二) 多荼吪(二十三) 伽帝伽帝(二十四) 膩伽帝(二十五) 修留毗(二十六) 修留毗(二十七) 勒叉勒叉(二十八) 薩婆薩埵(二十九) 薩婆婆[口*耶]啤(三十) 紗訶(三十一)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治五舌塞喉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若患喉閉舌縮。咒土三徧。塗痛上即愈。(手印俟補)真言曰。   南無勒囊囊利蛇蛇(一) 南無阿利蛇(二) 婆路吉坻(三) 舍伏羅蛇(四) 菩提薩埵蛇(五) 摩訶薩埵蛇(六) 多擲哆(七) 梨蜜梨(八) 梨蜜梨(九) 伽羅梨蜜梨(十)乾陀梨彌(十一) 毗至梨(十二) 娑訶(十二)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諸根具足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歸命同前(皆如大悲起首)。   若有諸根不具者。燒瀋水香。加持草百八徧摩之即得滿足。(手印俟補)真言曰。   多擲哆(一) 秀彌秀彌(二) 乞利乞利(三) 富力濘(四) 三富力濘(五) 富羅尼藍(六) 阿恆鉗(七) 希男多夢鉗(八) 婆利富囊羅(九) 毗沙提遮陀婆思尼(十) 比利比利蛇(十一) 婆藍(十二) 鉗菩提(十三) 菩提薩埵婆藍(十四) 婆利富力囊(十五) 摩奴羅痴三波利富囊摩(十六) 俞婆拔提(十七) 莎呵(十八)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咒腫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咒。以胡麻油。加持三七徧塗之。即愈。咒中仍加歸命數語(如大悲咒起首)。凡用此咒。先誦願文。文曰。天上七女。授我良藥。唾山山崩。唾石石裂。唾水水絕。唾火火滅。唾金金缺。唾木木折。唾癰癰死。唾腫腫滅。海中大魚。化為鱉。雷起西南。不聞其音。蝦蟇在中。食肉其心。大腫如山。小腫如拳。唾一腫。千腫止。唾一癰。千癰死。願令我所咒。即從如意。(手印俟補)真言曰。   哆絰他(一) 枳哩枳哩(二) 只哩只哩(三) 毗(上)只哩毗(上)只哩(四) 娑(上) 婆訶(五)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根本一字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在淨居天宮。為欲守護諸眾生故。說此文殊師利童子行輪真言法。若能受持。文殊菩薩。長來擁護。於覺於夢。來現身相。及諸善事。此咒。能消一切災障。惡夢怨敵。五逆四重。十惡罪等。能禁邪惡咒法。成就一切善事。此真言王。尚能攝召文殊本身。何況其餘諸凡聖等(手印俟補)真言曰。   唵(引)(一) 齒臨(二合)(二)   於白[迭*毛]上。畫池水。水中生一莖三干曰色蓮華。中枝蓮華。文殊師利作童子相。頭有五髻。金色嚴身。體着青衣。師子座上。半加趺坐。左足垂下。蓮華承之。作說法相。諸相圓滿。面有喜怒之容。目觀行人。右枝蓮華。普賢菩薩。一切莊嚴。諸相諸足。身紫綠色。着於青衣。真珠瓔珞以為絡腋。左手執如意寶珠。右手執白佛。左校蓮華。畫聖觀自在。身如中秋月色。諸相具足。一切莊嚴。亦着青衣。還以真珠瓔珞而為絡腋。左手執白蓮華。右手執金剛拂。面帶喜相。瞻仰文殊。其蓮華莖。作大綠寶色。二龍王捧之。右近邊角。畫持誦者。上二角。畫二散華天子。若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誦之一徧。能護自身。兩徧。能護同伴。三徧。能護一家。四徧。能護一村。五徧。能護一城。百徧。能護一國。千徧。能護四天下。此真言法。療病護身。當為第一。秘密最上。要而言之。凡有所為。悉皆成就。縱不入壇作法。直爾誦持。手觸彼時。即便隨意。若於清旦。加持水洗面。能令見者歡喜。加持衣上。見者愛敬。   若患齒痛。加持齒木嚼之。揩齒痛處。即差。   眼痛。加持鹽粖七徧。少點眼中。其痛便止。   耳痛。取象馬糞聚上所生菌子。並巨勝油。即黑胡麻油。並鹽少許。加持七徧。和合研碎。絞汁暖之。漏耳孔中。剎那即差。   女人產難之時。取阿咤留灑根。或牛膝根。取無蟲水。磨搗令碎。加持七徧。塗在臍下。自然生下。母子俱安。   箭鏃入骨。拔之不出。以十年酥三兩。加持一百八徧。食此酥。兼塗瘡上。箭鏃即出。   宿食不消。腹中結痛。上變下瀉。霍亂畏死者。可取烏鹽或紅鹽。加持七徧。研碎。暖水令服。便差。   痢不止。橘根木瓜根。磨搗。加持七徧。和水服之。即差。   婦女五年十年二三十年不生男女。或自有病。或男子有病。或鬼或毒。當用十年以上酥一兩。孔雀尾一兩。納於酥中。加持二十一徧。煎之。搗為末。以石蜜一兩。大呵梨勒三顆。去核相和。咒之一百八徧。常以清旦。空腹盡服。於七日中即孕。   月水不息。以阿藍部根一握。搗之。和乳熱煎加持一百八徧服之。即差。   頭痛。以烏翅羽。加持七徧。拂病人頭。即愈。   瘧疾。一日至七日。或長患。純乳煮粥。着酥一兩。加持一百八徧服之。即愈。   以要言之。若欲和合一切湯藥。將服行者。皆須至心先加持二十一徧。速得如願也。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寶藏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在淨居天宮。般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束北方。有國名大振那(亦名震旦)。其國有山。號為五頂(即清涼五台山也)。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眾說法。饒益群生。此法藏中。有真實最上殊勝無可比法。能為眾生作如意寶。擁護一切十善國王。令得如意。壽命長遠。甲兵休息。國土安寧。此大威德八字秘密真言。能與眾生大黑暗中作光明燈(前六句。歸命也)。大精進印相。兩手合掌。八指相叉。皆屈掌中。以二大指少屈相併。壓着二頭指屈節上。真言曰。   南無阿缽哩弭多(一) 壤囊微寧濕嚩囉(引)誓捺囉野(二) 怛他(去)藍多(去)野(三) 南無曼殊室哩曳(四) 矩忙囉部多(去)野(五) 怛你也(去)他(去)(六) 唵(引)(七) 阿(去)味羅吽卻哳羅(八)   若有見聞此真言者。如佛在世。如見文殊。若或難發心念誦。不能廣備供養。又在家。種種逼迫。不可具依法則。但堅持禁戒。憶念不忘。亦得成就。   若欲臥時。誦此真言一百八徧。即得好夢。善知吉凶。   若患瘧。有人對病者面。誦此真言一千八徧。其患即除。   國王王子妃後公主。宰輔百官。及眾庶等。書此真言。安於宅中。其宅得大富貴。多財寶。兒女聰明利智。相貌端嚴。人所愛敬。所出言音。奉施無違。象馬成群。奴婢無盡。災禍消滅。一切吉祥也。   若能每日三時。念百八徧。所作稱意。皆得圓滿。設臨命終。即得文殊親現靈儀。為說大乘深妙法藏。即得普門三昧。於生死苦。當永隔別。長依聖者。位階三地。   取淨白[迭*毛]。中畫釋迦。坐寶蓮華。作說法相。右畫文殊。身佩瓔珞。頸掛胭珠。種種妙服莊嚴。身色如鬱金。胡跪合掌。瞻仰如來。作請法勢。次右觀音普賢虛空藏無盡意。左畫彌勒無垢稱除一切障月光金剛(左右皆各五)。各處其位。具畫本形。又於佛上空中。更畫七佛。雷音王佛。除一切障佛。阿彌陀佛。功德處佛。普香佛。難勝行佛。心不動佛。身皆金色。作說法勢。散華天子。扶座龍王。皆如法也。文殊下畫閻曼德迦瞋怒王。仰觀文殊。作曲躬受教勢。彌勒下畫持法人。勿失本相。如聽法勢。左右侍從。各畫諸天。不得參錯(當就本經細考)。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金翅鳥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在淨居天。贊文殊師利。順真言大教。令一切眾生。入三昧耶壇。通學地水火風空五種。由知此故。通達一切有情語言。不思議境界。乃至一切傍生。及諸金翅鳥王身法。悉皆通達。說已。文殊化為金翅鳥王。身容廣大。無量眷屬圍繞。說過去百種法。印相。以二大拇指相縈繞。二手如展翅勢。即成身印。諸龍若見。不敢違命。真言曰。   曩謨三滿多沒馱(引)喃(引)(一) 阿缽囉(二合)底(二) 賀多(三) 舍薩那南(引)(四) 怛你野(二合)陀(五) 唵舍句那(六) 摩賀(引)舍句娜(七) 尾旦多(八)跛乞叉(二合)(引)(九) 薩嚩跛曩(十) 誐那迦(十一) 佉佉佉呬佉呬(十二) 三摩(十三) 摩奴薩麼(二合)囉(十四) 吽底瑟咤(二合)(十五) 冒(引)地薩怛舞(二合)(十六) 枳娘(二合)跛野底(十七) 娑嚩(二合)(引)賀(引)(十八)   此真言法。能召龍調龍捉龍。召蛇罰蛇。解一切毒。不為所中。持此法者。當於河岸側。作六肘壇。畫八葉蓮華。中央畫佛。作說法相。佛右。以粉畫大聖文殊。合掌瞻仰。左畫那羅延天。四臂持器。近那羅延。畫金翅鳥王。作極可畏形。兩翅股開。首戴華鬘。神面膺嘴。右手把九頭四足蛇龍王。左手執三頭四足蛇龍王。衣如天衣。彩色間飾。近金翅鳥王。畫羅拏天。於文殊後。畫無慧菩薩。善財童子。須菩提。合掌而住。是為中壇。次外院。東邊以白灰捻。畫金剛杵。南邊。以炭末。畫劍。北邊。以黃畫棒。西邊以赤畫羂索。如是畫已。應以三甜(酥蜜酥也)供養。皆如法。或誦根本真言請一切聖眾。於一切有情。起大慈心。作龍坐。貼膝而坐。然伽陀羅木火。以蛇刺木搵三甜。護摩一千八徧。即有成就。相現。眾蛇來集。獻閼伽水。作願成就。亦誦根本真言發遣。以後。凡有所作。隨誦成就。   又法。加持土塊。投於火中。火即不熱。若欲解之。加持草投之。   又法。誦真言七徧。加持江河泉。一切魚不被網。   又若彈持誦真言。能召諸魚。   凡一切疾病者。加持咒二十一徧。灌於頂上。病即除差。   被毒箭中者。加持水搖濺。其箭即出。   欲雨者。依前法。建立壇。取苦楝木然火。以白芥子護摩一千八徧。即降甘雨。若須多。更作護摩。即得隨意。   取畢缽。加持二十一徧。手執。隨方揮處。一切霜雹即去。   屋宅火災。作前法。火即移去。   若不欲雪。作前法。雪即止。   被蛇毒中者。以泥作四個金翅鳥。誦真言。以水灑彼身上。即擲金翅鳥於四方。彼即各銜蛇來。行人作是言。汝飲彼人毒。毒即清散。便能起立。   取弓。加持箭。射四方。即有蛇纏箭卻來。行者作是言。飲此毒。其被齧人即起。箭不可用鐵鏃。   加持炭。於地下畫蛇。以閼伽木為杖鞭之。其畫蛇即去。銜蛇而來。自飲其毒。死者即起。   加持幢蓋。拂彼中毒死者。或加持樂器。彈系吹之。於彼身邊。或以水灑。或以扇拂。或以泥塗。誦真言力。毒死者活。   又以蘿蔔子。搗和麻油燒之。此是鈎召速疾香法。

一心奉請大慧菩薩增慧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人多忘失。以此真言。加持淨水。於[一/(匚*(廠-一)*〡*(巨-匚))]時飲。日日如是。至七個月。或八個月。自然日記千頌。智慧漸增。根性明利。(手印待補)真言曰。   怛你也(二合)他(一) 唵(引)(二) 閉祖閉祖(三) 缽囉(二合)倪也(二合)嚩哩馱(二合)你(四) 惹囉惹囉(五) 彌馱(引)嚩哩馱(引)你(六) 地哩地哩(七) 沒帝嚩哩馱(二合)你(八) 娑嚩(二合)(引)賀(引)(九)

一心奉請大隨求菩薩安穩胎藏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所有一切大力鬼神。常於人間。侵害有情。食胎中子。聞此真言。悉皆驚怖。如火然身。余鬼再不食胎中子。反為作安穩也。(手印待補)真言曰。   唵(引)(一) 摩尼達哩(引)(二) 嚩日哩(二合)尼(三) 摩賀(引)缽囉(二合)底薩哩(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一心奉請穰麌梨童女除蛇毒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世尊在靈山。游於香醉(山名)。見一童女。百福相好。莊嚴其身。鹿皮為衣。以諸毒蛇而為瓔珞。蚖蝮之類。圍繞伴戲。飲毒漿。食毒果。說此真言。若長受持。一切毒蟲毒藥。不能為害。蛇若齧此持咒人。此蛇之頭。當破作七分。然勿於諸蛇前誦此真言。其蛇必死。修此法者。先誦隨求真言一萬徧。為前方便。然後作法。除毒之時。觀想自身為穰麌梨童女。身相綠色。狀如龍女。具足七頭。項有圓光。應想四臂。右第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執三五根孔雀尾。左第一手把黑蛇。第二手施無畏。瓔珞耳璫。臂釧腳釧。莊嚴其身。並以諸蛇用為瓔珞。想諸毛孔流出火焰。作此觀已。於被螫人前。結根本印。以二手相傳。如掬物勢。以二小指相併。餘八指各散開。微曲。又結隨心印。以右手五指散開微屈。如師子爪形。加持自身五處。取一熟銅椀盛水。誦隨心真言。加持七徧。以右手掬水。打被螫人心上。所有毒氣。漸漸消滅。即於真言中誦增加之句。再取淨土。加持七徧。周匝圍繞被螫之人。一切諸毒。應時消滅(又瑜伽大教王經雲。觀想諸佛滿虛空中。手持甘露瓶。灌此人頂。復想彼人。口中有一梵書[妳-女+口]字。其毒即時消滅)。又法。於被螫人前。結根本印。數誦吽字一字真言。或想撲字一字真言。皆能除毒。若人受持此法。日誦一徧。非但滅世間諸毒。亦能除滅身中三毒。根本真言曰。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唵(引)壹里蜜帝(引)(一) 底里蜜帝(引)(二) 壹里底里蜜帝(引)(三) 努(鼻)迷努(鼻)麼(引)里(引)曳(平)(引)(四) 訥泚訥蹉(去)(引)里(引)曳(平)(五) 得羯囉抳(鼻)(六) 嚩羯囉抳(鼻)(七) 羯濕弭(二合)(引)[口*隸](引)(八) 羯濕引(二合)(引)囉穆訖帝(二合)(引)(九) 惡祇(十) 惡伽(去)寧(十一) 惡伽(去)曩伽寧(十二) 壹里曳(十三) 壹里壹里(引)曳(十四) 阿(上)伽(去)(引)夜(引)曳(十四) 阿(上)伽(去)(引)夜(引)曳(平)(十五) 姶(烏合反)播(引)夜(引)曳(平)(十六) 濕吠(二合)(引)帝(引)(十七) 濕吠(二合)(引)多頓妳(引)(十八) 阿(上)曩(引)努(鼻)囉乞曬(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十九)   隨心真言。   唵(引)阿(上)枲爾賀(二合)(引)(一) 戍(引)攞爾賀吠(二合)(引)(二) 嚩囉(二合)迦(引)曳(引)(三) 仡囉(二合)娑仡囉(二合)娑(四) 入嚩(二合)羅入嚩(二合)羅(五) 摩賀(引)迦(引)里(六) 摩賀(引)喻祇(引)(七) 濕嚩(二合)里(引)曳(引)(八) 唵(引)頗[齒*來](引)(九) 普咤囉奚(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十) 吽癹咤(上半音)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一)   其增加之句雲。   左攞娑嚩(二合)(引)賀(引)尾鑠娑嚩(二合)(引)賀(引)   (以上菩薩部以下金剛部)。

一心奉請金剛薩埵菩薩入智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先結印契。二手作金剛縛。二大指入掌中。在小指名指之間。二頭指相拄如環。亦如捻狀。以金剛語。隨意念誦。觀前一肘間。有白蓮華。上標梵書惡字。字有白光。流入心中。住白蓮華上。則能發生微妙智。以是智故。即能如應了覺他心。知過去未來等事。得心堅固。能於一切如來教中。息一切苦難諸怖畏。成就三摩地。圓滿一切願。真言曰。   阿衍怛三摩欲(開口呼)嚩日囕(二合)(一) 嚩日囉(二合)薩怛嚩(二合)(二) 弭底薩蜜哩(三合)耽阿尾舍野都(三) 諦曳嚩嚩日囉(二合)枳娘摩弩怛藍(四) 嚩日囉(二合)吠奢惡(五)

一心奉請金剛手菩薩止瘧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瘧疾諸鬼。食人精光而作活計。誦此真言。能斷鬼命。鬼速馳散。(手印待補)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葛哩摩(二合)尾輸(引)達野(二) 薩哩嚩(二合)(引)嚩囉拏(引)你(三) 馱薩帝曳(二合)(引)那三摩野吽(引)(四)

一心奉請大悲空智金剛王請雨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用寒林線絣量界道。於壇中心。以寒林中五色粉為繪事(五色者。骨作白粉。炭作黑粉。磚作赤粉。雄黃作黃粉。阪羅葉作綠粉。如無。以石碌代之 密部中。用惡法穢物以勝魔邪。不知其詳不敢輕議。又且慢怒染愛忿等以為名相。或髑髏飾杖。人頭為數珠之類。亦加倍見惡相以降魔。切不可沙邪想。妄興疑信。信須全妙。疑必到根。方得力也 若以符取物。或用咒隱形。此中不具大悲正直之光。必遭奇墮。慎之)畫空智金剛大明王。八面四足。一十六臂。面各三目。作忿怒相。踏阿難陀龍王。當以香泥捏作阿難陀龍王像(此龍王九頭。面目熙怡。狀如天神。頭上更出龍頭)。其龍王及妃。種子字並用朴惡。以五甘露沐浴。散黑色華。次以龍華樹汁塗之(或以白蒿汁代之)。復以象眵(目汁凝也)塗龍王頂上。於黑月十四日。取黑牛乳。盛滿器中。令黑色童女。合青色線。於壇西北隅。開一小池。以阿難陀龍王。安彼池中。依法厲聲誦此請雨真言。(手印待補)真言曰。   唵(引)(一) 苦嚕苦嚕(二) 渴痆渴痆(溺)(三) 末娑末娑(四) 渴咤渴咤(五) 枯咤野枯咤野(六) 阿難多(七) 閦婆葛囉(引)野(八) 那(引)誐(引)提缽多曳(九) 呬呬嚕嚕紺(十) 薩缽多(二合)播(引)多(引)羅誐耽(引)(十一) 那(引)誐(引)那(引)歌(引)哩沙(二合)野(十二) 末哩沙(二合)野(十三) 誐哩惹(二合)野(十四) 撲(十五) 撲(十六) 撲(十七) 撲(十八) 撲(十九) 撲(二十) 撲(二十一) 撲(二十二) 吽(引)(二十三) 吽(引)(二十四) 吽(引)(二十五) 莎賀(引)(二十六)   誦此真言。若雨不降。即當倒誦此咒。即大雨。若再不雨。令彼龍王頭破七分。若欲止雨。取寒林衣置於座下。誦此真言。即時止雨。(第二真言也)真言曰。   唵(引)(一) 阿哩也(二合)(二) 設摩(二合)舍(引)那畢哩(二合)夜(引)野(三) 吽(引)(四) 吽(引)(五) 吽(引)(六) 癹咤(半音)(七)   又成就法。   尾盧野(引)尾盧野(引)   誦此真言象即奔走。   曼摩(引)曼摩(引)   誦此真言虎即奔走。   底梨野(引)底梨野(引)   誦此真言熊即奔走。   伊犁弭梨朴撲撲   誦此真言蛇即奔走。

一心奉請甘露軍荼利菩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虛空藏菩薩。以慈慧方便。依教令輪。現作大忿怒形。摧伏一切修羅鬼神眷屬。流沃甘露。洗滌行人藏識種薰習種子。速集福智。獲淨法身。印相。兩手小指相交入掌。並屈二名指壓叉間。二中指並伸。二頭指屈如鈎。住二中指初節後。如三股金剛杵形。二大指並伸。壓二名指背。處於二中指間。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也(一) 曩謨室戰(二合)拏麼賀嚩日囉(二合)俱[口*路](二合)(引)馱(引)也(二) 唵(引)(三) 戶嚕戶嚕(四) 底瑟咤(二合)底瑟咤(二合)(五) 滿馱滿馱(六) 賀曩賀曩(七) 阿蜜哩(二合)帝吽癹咤(半音)娑嚩(二合)(引)訶(引)(八)   小心真言法。以左手大指壓小指甲。余如三股杵形。此名羯磨印。前之真言名大心。印名三昧也。真言曰。   唵(引)(一) 婀蜜哩(二合)帝吽癹咤(半音)(二)   修觀者。入壇禮佛已。結加趺坐。想己身在一一諸佛前。以諸香華而為供養。不起此座。愍念有情。漂流六道。由自心虛妄。迷於真理。作諸不善。感招異熟種種苦果。人天諸趣。耽着五欲。求不得苦。於諸天中作變易苦。以妙覺華。開菩提心。觀於寒冰地獄。以梵香芬馥。遠離寒冰之苦。於餓鬼趣中。以天妙加持飲食。願彼等充滿。遠離慳吝之業。觀於修羅旁生。趣色無色界。心器矯誑瞋恚之心更巨。相殘及耽着三昧味。以我般若等明。悉除彼等惑纏。不離此觀。令一切雜染有情。速登菩提。然後依於儀軌。次第作布字法。令自身成本尊三摩地。即於頂上想梵書唵字赤色。具大光明。照耀十方。次觀梵書婀字當心。色如珂雪。內外照耀。如大月輪。次觀梵書蜜哩(二合)字。於兩肩上。色如虹霓。徧照一切世界。次觀梵書帝字於臍輪。色如皓素。光明潤澤。照於無邊世界。一切惡趣。次觀梵書吽字於兩[月*坒]。其色如黃金。光明照觸無間惡趣。次觀梵書頗字安兩頸。其色如[糹-八]雲。照觸彼修羅。速令悟正道。次觀梵書咤字安二足掌。素色。其形如半月。流出光明。照觸諸外道。令舍邪見。歸信三寶。由此布字三摩地。自身變成本尊。應觀四面四臂。右手執金剛杵。左手滿願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鬘。住月輪中。青蓮華色。坐琴瑟盤石。正面慈悲。右面忿怒。左面作大笑容。後面微怒開口。如是觀想念誦已。即結金剛縛定。入本尊真言字輪實相三摩地。即於雨目瞳人上。觀梵書囕字。色如燈焰。微屈頸閉目。以心慧眼。照了心道。當於胸臆內。觀想圓滿菩提心月輪。炳現分明。離外散動。由智慧水澄淨。得菩提心月影於中現。良久。心專注一緣。即於圓明上。以心真言字。右旋一一布列。默誦三五徧。即觀。   第一唵字門。一切法本來無所得故(但心緣理。不緣於字。一道清淨。徧周法界)。   第二阿字門。一切法本不生故。   第三蜜哩(二合)字門。一切法我不可得故(即成平等真如自性。成就恆沙功德)。   第四帝字門。一切法真如不可得故(內有微細能所緣因緣法義)。   第五吽字門。一切法因不可得故(因無所得故。果亦無所獲)。   第六頗字門。一切法果不可得故(由果無所得故即成究竟圓滿法身無漏法)。   第七咤字門。一切法無諍故。   由一切法無諍故。一切法本不可得。由一切法無所得故。一切法本無生。由一切法無生故。一切法我不可得。由一切法無我故。一切法真如不可得。由一切法真如無所得故。一切法因不可得。由一切法因無所得故。一切法果不可得。由一切法果無所獲故。即一切法離諍。由一切法無諍故。獲得清淨無戲論實相三摩地。周而復始。由一念清淨心相應故。獲得無礙般若波羅蜜。無始時來。一切業障報障煩惱障。一時頓滅。十方一切諸佛及本尊現前。不久當獲隨意所樂世間出世間悉地。成就現身。證初歡喜地。菩薩十六大生。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婦人患月水恆出。及一切男女鼻孔出血者。取囉娑善那人莧菜根。各收二兩。秔米泔汁及蜜。共和為丸。加持二十一徧。分為小丸。大如梧子。如法服之。其病即瘥。   若患鼻塞。又鼻中臭氣不通者。取沙糖鬱金華及酥。搗和如膏相似。灌之。即瘥。   若患半日頭痛。以前藥摩之。即瘥。   若人患眼。以藥摩眼上下。即瘥。   若人痿黃不能食。腹中氣塊。喘息不平。咽喉大痛。取石鹽阿魏藥訶梨勒茴香子乾姜蓽苃胡椒七味。等分各取半兩。共搗為末。沙糖和丸。如棗大。空腹一服。每服一丸。無所忌禁。能令顏色肥好。豐足氣力。   以上諸藥。皆以牙印加持一百八徧。然後方服。   諸方有用牙印加持咒語者。其印相。以左手小指。[打-丁+必]於無名指根背上。次以中指。屈從無名指後。[打-丁+必]壓小指背上。仍屈其上節。與無名指相側着。次以食指(即第二指)。屈中節。壓着小指甲。指頭向掌。與無名指相側着。次以大指。斜捺食指及中指二甲上。亦復與無名指相側着。無名指直豎向上。真言曰(此牙印之真言也)。   唵。烏吽。訶那杜那末他。毗闍夜。闍夜蹉囉夜潑   若人卒得心痛鬼疰。及中惡者。作此印印其痛處。誦此真言四十九徧。其痛即差。   若人中毒卒死者。手捻耳。挽口就耳。誦小心真言二十一徧。加持水七徧。灑面。復誦二十一徧與服。即蘇。   若人患失心病。東西狂走。或脫衣坐。或亂頭髮。或取塵土以污其身。復欲行房。數數吃食。皆言不飽。或相打殺。不避水火。如是種種多端。決定知是鬼入身中。令作此病。行人與作二肘水壇。手執香爐。供養諸佛。燒安息熏陸二種香。病人頭上作護身印。數誦真言。不一二日。其病即瘥。   若被毒藥入腹中者。手執刀子。至心誦真言一百八徧。以此刀子遙畫彼人身上。即差。   誦此咒者。若欲食時。為軍荼利出食少分。誦真言七徧。所在之處。恆隨擁護。日日作之。金剛軍荼利心大歡喜。長不遠去。治病大驗。   此甘露金剛法。於治病最宜。然或不得好夢。不可去。或病人家使者來。面向西南西北。其病不差。或使者舉左手。數數摩面。皆不吉祥。若去。即失名聞。

一心奉請密跡力士大權神王(即穢跡金剛也)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佛於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臨入涅盤。有螺髻梵王。將諸天女。共相娛樂。不來覲省。時諸大眾。驅小咒仙。往彼令取。才嗅穢氣。鎖禁中圍。復策金剛持咒而去。乃至七日。無人取得。爾時根本智佛。常樂寂光乃以後得智大徧知神力。隨在心。化出不壞金剛。即自騰身。自梵王所。指其穢物。變為大地。二部咒仙。各還神通力。梵王發心來至佛所。(手印用金剛拳等)真言曰。   唵(引)(一)(○上音讀。從胸引聲至喉中。俗傳讀作瓮音。恐未可信) [口*佛]咶啒[口*聿](二) 摩訶般囉(二合)(三) 很那礙(四) 吻汁吻(五) 酰摩尼(六) [口*微]咭[口*微](七) 摩那棲(八) 唵斫急那(九) 烏深暮(十) 啒[口*聿](十一) 吽吽吽(十二) 泮泮泮(十三) 泮泮娑訶(十四)(○古經。本咒四十三字。唐太宗朝人多持誦。感驗非一。後人除去十字而不靈。以防妄用。今不除去)   時有梵王名曰救世。啟告大權神王。願得久住世間。拔濟眾生一切苦厄。是時神王為住一七日。與螺髻梵王。及諸海會眾。說法身無相。淫瞋邪見。覆蔽真如。如青天無物。黑雲瞥起。皆汝心造。非從外來。滿七日已。即入寂定。次有化神王。忽然乘空而至。手提貝多白[迭*毛]數丈。香膠礬粉諸般顏色。右手引筆。畫出三面八臂九目大威德神王像。身青黑藍澱色。赤發上豎。八龍纏臂以為莊嚴。右一手開山印。二手金剛杵。三手寶鈴。四手寶印戟。左一手都攝印。二手火輪。三手索。四手寶劍。左腳按閻浮界。踏寶石上。右腳印空翹之。吽光猛焰。作大忿怒。如是畫已復劃四大寶印。書四十二靈符。指結五印契。悉皆付與螺髻梵王受持奉行。爾時化王。與螺髻梵王摩頂受記。號清淨光明如來。遂隱入本神王身中。本神王紫金光聚。隱入金棺。神王言。凡誦一切真言。先須作壇。誦此真言。不須作壇。但以沈檀香木。刻一跋枳金剛[楛-古+(太/皿)]杵(跋枳即跋折囉。此言金剛也 陀。羅尼集經。載金剛商迦羅壇印法雲。畫作人面。其面頭上畫跋折囉形。立着頭上。其身畫作杖形。如錫杖)。於佛塔中。或靜室內。用香泥塗地。隨其大小。於[巾*((ㄇ@人)/登)]像前。設一盆器。滿盛淨水。置杵其上。誦三十萬徧。以為先行。然後於月圓夜。廣設供養。竟夜持誦。聲不斷絕。即見水涌杵動。放光照耀。或變作種種異物。亦勿怪之。專意更誦。其杵升起。離地三尺。或五六七尺。乃至一丈。行人即須歸依懺悔發願。我於彼時。即現真身。隨行人意。常為給使。所願樂者。並皆速得如意。我即授與菩提之記。若有雷電霹靂毒龍卒風惡雨者。即作止雷雹印。以左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並屈掌中。頭指直豎。以大拇指捻頭指中節上。誦真言。以印遙指雷雹之處。自止。若欲治人病者。作頓病印。右手莊嚴。左手頭指中指如押索文。屈向掌中。餘三指並直豎。加持一百八徧。以印頓病人七下。立差。若病人臨欲死者。結禁五路印。左手無名指屈曲向掌中。餘八指皆直立。置於心上。高聲誦真言一百八徧。魂魄還體。若治邪病者。於患病人頭邊燒安悉香。誦真言。立除之。若治蠱毒病。書患人名字於紙上。加持即差。若治伏連病者。書患人姓名。及作病鬼姓名。埋患人床下。誦真言。其鬼速奉名字。自出現身。便令彼鬼。看三世之事。一一具說向人。其病速差。若有患時氣病者。行人見之。即差。若欲令行病鬼王不入界者。於十齋日誦此真言一千八徧。能除萬里衰患。若欲令一切鬼神自來歸伏為給使者。取水三升。着銅器中。以淨灰圍之。即作都攝錄印。以二無名指並屈掌中。令背相着。二中指頭相捻。二頭指及小指各如開華。以大拇指捻頭指中節。默誦真言一百八徧。其世界內所有鬼神。並來雲集。自現其身。任行人驅使。若禁山者。所至之山。誦真言百徧。大叫三聲。即作印。以右手無名指屈於掌中。中指食指大指並直豎。向山印之。進退各七步。一誦一印。左右上下顧視。一切鳥獸並移出山。此真言法。能令枯樹生枝。枯泉出水。枯山生木。野獸歸降。夜叉羅剎充為侍者。毒蛇惡鬼不敢傷人。求辯才得辯才。求珍寶得珍寶。一切所作。皆悉能辦。凡誦真言者。先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化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權神王佛。各十聲。然後念誦。

一心奉請不動使者劍印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劍印。以左手大拇指。捻無名指小指頭直伸頭指及中指。名劍鞘。又以右手大指。捻無名指小指甲上。直伸中指頭指。為劍。內左手掌中。左頭指屈捺大指如環。令中指頭直豎。名劍印。安心上。誦真言七徧。辟一切毒惡。移安頂上。若有服毒欲死。作此印。誦七徧。即可。若欲結界。辟鬼神。開惡雲等。即安左膝上。如拔刀劍狀。用力拔之。於頂上右旋三匝。隨意遠近。以劍豎安眉間。少時而止。一切無敢犯者。真言曰。   唵(引)(一) 阿者囉迦那步陀制咤迦(上)(二) 吽吽(三) 可伊可伊(四) 一譚(上)櫱哩酰(五) 摩訶哩毗沙塞多惡(六) 紇哩(二合)[亢*鳥]泮(七)

一心奉請烏樞瑟摩金剛出死兒真言止兒啼真言解穢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有口法印供養真言。先以右手無名指小指。從左手無名指背後。入中指無名指歧間。以右大指壓右無名指小指甲上。握左無名指小指。次屈左無名小指。復以左大指。壓左無名指小指甲上。作環相鈎。豎右中指頭相拄。左頭指向左中指後小曲。右頭指向右中指前小曲。若婦人產。腹中兒死不得出者。以水掬手。和少許阿魏藥。誦供養真言一百八徧。令服。死兒即出。真言曰。   唵(一) 跋折囉俱嚕馱(二) 摩訶娑羅(三) 唵(四) 入[鞥-合+(白-日+田)]入[鞥-合+(白-日+田)](五) 摩訶入[鞥-合+(白-日+田)](六) 主羅主羅(七) 企羅企羅(八) 娑羅娑羅(九) 訶羅訶羅(十) 馱羅馱羅(十一) 娑訶(十二)   止啼者。於素帛上鈔真言。加持五色線作索。中心系真言。還以此索。一誦一結。作一百八結。系小兒頸下。不畏一切鬼神。其啼即止。兒亦得長命。真言曰。   那(上音)謨(上音)摩哆哩(二合)伽那(上音)寫(一) 跋折囉俱嚕馱夜(二) 跢侄他(三) 朱嚕提(四) 朱嚕提(五) 朱主嚕提(六) 莎訶(七)   若見死屍。婦人產處。六畜產生。血光流處。見如是等種種穢時。即結印。以二小指相鈎入掌中。二無名中指食指。直豎相傅。二大拇指。安在掌中二小指上。合腕。誦此真言。即得清淨。若不爾者。面上生瘡。必被殃害。真言曰。   修利修利(一) 摩摩利摩利(二) 修修利(三) 莎訶(四)   以上金剛部 以下寶部。

一心奉請聖持世雨寶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憍睒彌國妙月長者。發願為大施主。欲令貧窶者可得富饒。有疾病者免於疾病。佛為說此聖吉祥持世真言。受持之者。自然倉庫盈溢。珍寶豐足。周給親屬。無有盡竭。其手印。名指小指虛心合掌。頭指中指第三節屈。大拇指豎。其真言曰。   曩謨(去引)(一) 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二) 唵(引)(三) 嚩素馱(引)嚟(引)(四) 娑嚩(二合)(引)賀(引)(五) 唵(引)(六) 室哩(二合)(引)嚩素母[寧*吉](七) 娑嚩(二合)(引)賀(引)(八)   於新細絹上。中央畫佛。右邊聖觀自在像。左邊金剛手像。從佛中間。安持世像。身形金色。左手執果。右手作施願相。容貌熙怡。光明如日。座前龍王。手捧寶匣。珍珠寶瓶。珊瑚瑪瑙金銀琉璃種種眾寶。上安諸天寶雲細雨。右大吉祥天。左吉祥寶掌天。皆手捧蓮華。作安慰相。行人於此像前。專心持誦。或一七日。或二七日。從寅時入壇。乃至夜分。念誦無間。持世菩薩。即為現身。降其福佑。隨行人願。令得滿足。爾時妙月長者家。彈指之頃。忽然而雨金銀珍寶谷麥財物。廣大倉庫之中。悉皆充滿。妙月長者。繞佛千匝。禮足而退。   若有人藏於財物。後時廢忘。如法誦持。財物必復得。   若以胡麻護摩。一粒一燒。至八百徧。必獲大喜。富貴充足。   若以白芥子和酥。護摩。王獲喜慶。國土無災。   若有人將欲種田。澡浴齋戒。以菩薩像。安於田中。復用香華飲食珍重供養。念菩薩名。至八百徧。又加持香水八百徧。滿注賢瓶。安在像前。令種田人。及牛耒耜。行列而立。以賢瓶水灑之。令持誦人繞此田地及彼人牛。行於七匝。方可下子。   將欲收田。於田四隅。如法齋僧。復用尊像安置田中。念菩薩名。加持香水。俱八百徧。淨心供養。以水灑之。谷實倍增。離諸災難。   若量谷時。想念菩薩尊號。不得出聲。專志默誦。量畢以來。乃亦倍增。   若收藏時。先於倉內畫二矮人。裸形大肚。手執栲栳。作瀉谷勢。谷形金色。復將菩薩安於倉內。閼伽香華。傘蓋幢幡。種種供養。復用牛乳灑在倉內。持誦真言。除去諸物。方入財谷。吉祥無患。

一心奉請摩利支大菩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菩薩有大神通。長行日前。日不見彼。彼能見日。無人能見。無人能知。若有知彼摩利支天名。求加護者。應作是言。我某甲。知摩利支天母。有大神力。我今歸命。願護我身。亦無人能見我能知我。乃至捉縛誑害我。損財物。遇冤家。印相。二小指二名指。右壓左。內相叉。直豎二頭指相捻。以二中指。各繳頭指背。向前。頭相拄。二大指並豎。即成。誦身心二真言七徧。屈二大拇指招之。即名迎請印。兼以此印加持五處。真言曰。   曩謨(引)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野(一)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二) 遏迦麼枲(鼻音)(以下同)(三) 沫迦麼枲(四) 阿(上)度(引)麼枲(五) 紫(引)缽囉麼枲(六) 摩訶紫缽囉麼枲(七) 頞怛馱(引)曩謨枲(八) 麼(鼻)(引)哩(引)紫野麼枲(九) 曩謨(引)娑睹(二合)帝(十) 囉(轉舌)乞灑(二合)囉乞灑(二合)[牟*含](引)(十一) 薩嚩薩怛嚩(二合)(引)難(上)左(十二) 薩嚩怛囉(二合)(十三) 薩嚩婆(去)踰(引)缽捺囉(二合)吠(引)毗藥(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十四)   心真言曰。   娜莫三(去)滿多沒馱(引)南(一) 唵(引)(二) 摩(鼻引)哩(引)唧(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持此法者應作是願。王難中護我。賊難中護我。行路難中護我。失道曠野中護我。水火難中護我。刀兵軍陳難中護我。鬼神難中護我。毒藥難中護我。惡獸毒蟲難中護我。一切冤家惡人難中護我。佛實語護我。法實語護我。僧實語護我。天實語護我。仙人實語護我。一切時一切處。願常護我弟子某甲。娑嚩(二合)(引)賀(引)。若欲供養。應用金銀赤銅。或白檀紫檀。刻天女形。可長半寸。或二寸以下。於蓮華上。或立或坐。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極令端正。左手把天扇。其扇如維摩詰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揚掌向外。展五指作與願勢。二天女執白拂。侍立左右。作此像成。戴於頂上。或置臂上衣中(大小便時。離身放着。勿誤)。以菩薩威神之力。不逢災難。於怨家惡人處。決定得勝。若求現身獲勝願者。應畫童女相。如黃金色。身着白衣。頂戴寶塔。左手執蓮華。右手施願。坐金色豬身上。復有群豬圍繞(道家所謂斗母。彷佛如此)。後有無憂樹。安置壇中。種種供養。並作護摩。摩利支天。必現其身。所求勝願。決定成就 隱形法。以左手虛掌作拳。大指微捻頭指甲。如環。以下三指握拳令密。掌中作孔。安自心前。想自身入此印孔中。以右手平掌右旋。摩此印。便蓋孔上。想此印。即是摩利支天菩薩身。我自身隱藏於摩利支天菩薩心中。一心專注。無間念誦。必獲菩薩威神加護。一切冤對。悉不能見 又法。觀想己身為毗盧遮那佛。結毗盧印。憶念[牟*含]字(梵書)時。月輪出光。普徧照耀。變成摩利支天菩薩。誦心真言。是時菩薩。手執針線。縫彼惡人口之與眼。令不侵害 欲向他人處索所愛物。取白昌蒲。加持一千八徧。系自臂上乞之。無不得者。   又欲見貴官者。以白芥子。每日三時護摩一百八徧。七日訖。得彼敬愛。   又熱病。取好青草擬口。加持二十一徧。以摩病者五十四徧。並誦真言。即差。   日日三時。誦真言一徧二徧。作大護身。三徧。作大結界。五徧。所愛之人任意即得。六徧。誦咒結界。夜入冢墓。一切無畏 又法。取江水兩邊泥土。作一百鬼形像。其大鬼王名曰毗那夜迦。作象頭形。其餘諸鬼。別作諸禽獸形。其身手腳。總作人形。長四指。或八指許。研紫檀木水。和泥作壇。以五色土作座。中心一座。北面二座。南面二座。東面二座。於中心座。着鬼王像。其餘六座上。分着九十九鬼像。以香華飲食酥燈供養。並取安息香和酥護摩。行人於西門坐。面向東。誦真言七徧。以七種色線。加持二十一徧。然後取壇三面諸鬼像。聚就於中心鬼王邊。一處着之。以七色線總縛鬼像。取犢子糞一百八團一誦一燒。至娑嚩賀時。先喝雲縛一切鬼。然後喝雲娑嚩賀。如是盡百八徧。別處掘地。深至人腰。作孔。將所縛諸鬼像。着於孔中。以諸香華飲食種種供養。然後堅築平復。其鬼永不得出。作此法者。即得摩利支天一切咒驗。

一心奉請摩利支天縛賊真言除睡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若人被賊。燒香誦真言。若有疑者。並稱名。不知者。但當面誦真言。真言之。賊即自縛。自道盜物。得已。然後解放。(手印待補)真言曰。   補嚕那補嚕那(一) 主嚕訶主嚕訶(二) 薩寫(三) 娑婆(二合)(引)訶(引)(四)   伽咤伽咤僧伽咤(一) 我今為加咤(二) 終不為解加咤(三)   若人坐禪多睡。於佛前。至心誦除睡真言。自然少昏睡。(手印未詳)真言曰。   怛侄他(一) 伊底彌底(二) 只底比迦那(三) 膻底波陀恥(四) 莎嚩(二合)賀(引)(五)

一心奉請大功德天女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天居北方毗沙門王功德華光園中。若有欲得財寶增長者。當於自所住處。淨灑洗浴。着鮮白衣。妙香塗身。至心三稱寶華琉璃世尊名號。禮拜供養。燒香散華。亦當三稱金光明經。至誠發願。所以香華種種美味。供養彼天。散灑諸方。作功德天身印。二名指左右相鈎於掌中。二小指直豎。頭相離一寸。二中指直豎。頭相拄。二頭指。拄二中指背上第三節。二大指並直豎。頭指來去。說真言曰。   富離波樓那(一) 遮利三曼陀(二) 達舍尼(三) 摩訶毗訶羅伽帝(四) 三曼多(五) 毗陀尼那伽帝(六) 摩訶迦梨波帝(七) 波婆祢薩婆多詬(八) 三曼陀(九) 修缽梨富隸(十) 阿夜那達摩帝(十一) 摩訶毗鼓畢帝(十二) 摩訶彌勒簸僧祇帝(十三) 酰帝篩(十四) 三博祇悕帝(十五) 三曼陀阿陀(十六) 阿[少/兔]婆羅尼(十七)(○娑婆訶者雲散去。此咒求財物。不可雲散去。為是不着娑婆訶句也)   畫像法。用未嫁女十五歲者。織絹一丈四尺。壇中供釋迦像。門外作三七人齋。若無者。七人至三人亦得。其像長一肘一尺三寸五分。除其光座。身儀端正。作赤白色。二臂。着天妙衣。寶冠瓔珞。環釧耳是。種種莊嚴。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願。於華台上坐。左邊畫梵摩天。手執寶鏡。右邊畫帝釋天。如散華勢。背後各畫寶山。於天像上。作五色雲。雲上安六牙白象。象鼻絞瑪瑙瓶。瓶中傾出種種寶物。灌功德天頂上。天神背後。畫百寶華林。頭上畫作千華寶蓋。蓋上作諸天伎樂。取華供養。座下畫行人。手執香爐。瞻仰天像。作此像已。於自所居房舍屋宅。潔淨埽除。以香泥塗地。燒微妙香。淨敷好座。以種種華布散其地。以待彼天。彼天爾時。於一念頃。入其室宅。即座而坐。從此日夜。令此居家。無所乏少。若金錢珍寶牛羊穀米。一切所須。即得具足。復以己所作善根。回與彼天。彼天終身不遠其人。隨心所求。令得成就。   以烏羊毛繩。一咒一結。作二十一結。系病人痛處。即差。   丁香葉龍腦。搗為末。加持一千八徧。用塗心上。取一分以緋袋盛之。安頂上。見者愛敬。   行人若欲得自來供養。一日三時。以方鹽及酥蜜護摩一百八徧。如是十五日。百味飲食。自來供養。行人無所乏少。   以谷麥小豆。護摩一千八徧。一日三時。滿足四十五日。一切谷麥豆等。皆來聚集。   以石榴枝塗酥酪蜜。護摩一千八徧。家內禍自消。

一心奉請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十二名號。一吉慶。二吉祥。三蓮華。四嚴飾。五具財。六白色。七大名稱。八蓮華眼。九大光耀。十施食者。十一施飲者。十二寶光。總稱為大吉祥也。上加南無。下增尊天二字。持此十二名號。能除貧窮。速獲一切。財寶豐饒。吉祥安樂。(有手印。以左手如持珠。右手如施願。可用也)真言曰。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一) 室哩(二合)抳室哩(二合)抳(二) 薩嚩迦(引)哩野(二合)娑(去)(引)馱[寧*頁](三) 悉[寧*頁]悉[寧*頁](四) [寧*頁][寧*頁][寧*頁][寧*頁](五) 阿(上)洛乞史茗(二合)曩(引)舍野娑嚩(二合)(引)賀(引)(六)

一心奉請大辯才天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切真言。有秘要所未收者。入後集。或雲來集。梵字諸圖。雲來集多載之。   此辯才真言。先補於此。因尊天感應甚靈。用不停機。故急附於此。然須知此書所戴。略法俱多。欲考其詳。本書具在也。   本書。謂各出一種經本也。辯才天事。金光明最勝王經詳之。   吉祥天法。彼經亦詳。然亦有同異繁簡。不同一定。且吉祥天咒。略去歸命。亦與通行之咒不同。學者虛心。自然善用也。   有咒藥洗浴法。取香藥三十二味。以祭星日搗篩成末。咒一百八徧(此名藥咒)。手印。或禪定。或金剛拳等。真言曰(月之八日為祭星日)。   怛侄他 蘇訖栗帝 訖栗帝訖栗計 劫摩怛里 繕怒羯[口*闌]滯 那羯喇滯 因達囉闍利膩 鑠羯[口*闌]滯 缽設侄囇 阿伐底羯細 計娜矩睹矩睹 腳迦鼻麗 劫鼻麗劫鼻麗 劫毗羅末底 尸羅末底刪底 度囉末底里 伐矩畔稚囇 室囇室囇 薩底悉體羝 莎訶   用八肘壇。牛糞塗之。普散華彩。以金銀器盛美味乳蜜。壇四門四人守之。又用四童子坐於四角。莊嚴身相。各持水瓶。念所求事。長不離心。燒安息香。奏五音。皆不絕。繒蓋幢幡。安於四面。場內用明鏡利刀及箭各四。中心埋大盆。上加漏版。用藥粖和湯。然後誦結壇咒(香藥者。菖蒲。牛黃。苜蓿香。麝香。雄黃。合昏樹。白及。芎藭。苟杞根。松脂。松皮。香附子。沈香。栴檀。零陵香。丁子。鬱金。婆律膏。葦香。竹黃。細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叱[日*旨]。艾納。安息香。芥子。馬芹。龍華須。白膠。青木)。真言曰。   怛侄他 頞喇計 娜也泥 呬麗 弭麗祇麗企企麗 莎訶   咒畢。入壇。咒水三七徧。散之四方。香湯亦咒百八徧。四邊安幔帳。洗浴其身。水湯共一咒也。真言曰。   怛侄他(一) 索揭智(二) 毗揭智(三) 毗揭荼伐底(四) 莎訶(五)   洗浴訖。其洗浴湯。及供養飲食。棄河池內。着淨衣服。出壇。入淨室。於咒師前。學宏誓願(亦可對三寶形像學)。斷惡修善。起大悲心。百藥不治者。用此法治。兼誦金光明最勝王經。自然患苦皆除。貧者轉富。星辰日月。一切威神。擁護而得延年。吉祥增福。永除災厄也。   次誦護身咒三七徧。真言曰。   怛侄他 三謎 毗三謎 莎訶 索揭滯毗揭滯 莎訶 毗揭荼 伐底 莎訶 娑揭囉 三步多也 莎訶 塞健陀 摩多也 莎訶 尼攞建侘也 莎訶 阿缽囉市哆 毗梨耶也 莎訶 呬摩盤哆 三步多也 莎訶 阿你蜜攞 薄怛囉也 莎訶 南無薄伽伐都 跋囉蚶摩寫 莎訶 南謨薩囉酸底 莫訶提鼻裔 莎訶 悉殿都漫(此雲成就我某甲)曼怛囉缽柁 莎訶 怛喇都毗侄哆 跋囉蚶摩奴末睹 莎訶   凡詳文長咒未錄。今但錄其短快數則。   又有咒贊。可習誦。咒贊曰。   敬禮敬禮世間尊  於諸母中為最勝  三種世間咸供養  面貌容儀人樂觀  種種妙德以嚴身  目如修廣青蓮葉  福智光明名稱滿  譬如無價摩尼珠  我今稱嘆最勝者  悉能成就所求心  真實功德妙吉祥  猶如蓮華極清淨  身色端嚴皆樂見  眾相希有不思議  能淨無垢智光明  於諸念中為最勝  猶如師子獸中上  常以八臂自莊嚴  各持弓箭刀槊斧  長杵鐵輪並絹索  端正樂觀如滿月  言詞無滯出和音  若有眾生心願求  善士隨念令圓滿  帝釋諸天咸供養  皆共稱讚可歸依  眾德能生不思議  一切時中起恭敬   莎訶   若欲祈請辯才天  依此咒贊言詞句  晨朝清淨至誠誦  於所求事悉隨心   惟願天女來  令我詞無滯  速入身口內  聰明足辯才  願令我舌根  當得如來辯  由彼語威力  調伏諸眾生  我所出語時  隨事皆成就  聞者生恭敬  所作不唐捐   (長以此咒贊等。精心持誦。雖不作壇印。亦有妙感)。

一心奉請大梵天王護諸童子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有十五鬼神。遊行世間。着諸小兒。令其驚怖。或如牛。如師子。如鳩魔羅天。如野狐。如獼猴。如羅剎女。如馬。如婦女。如狗。如豬。如貓兒。如烏。如雞。如熏狐。如蛇。復有大鬼神王。名栴檀乾闥婆。當用五色線。加持真言。一徧一結。作一百八結。並書鬼神名字。使人齎此書線。語彼言。汝今疾去。行速如風(小兒眼睛迴轉。是彌酬迦鬼。嘔吐。是彌伽王鬼。兩肩動是騫陀鬼。出沫是阿波悉魔羅鬼。拳不展是牟致迦鬼。齧舌是魔致迦鬼。啼笑是閻彌迦鬼。樂着婦人是迦彌尼鬼。現雜相是梨波坻鬼。夢中驚哭是富多那鬼。喜啼喜笑是多難提鬼。不肯飲乳是舍究尼鬼。聲塞是犍咤波尼尼鬼。熱痢是目佉曼荼鬼。噫噦是藍婆鬼。如前所述十五種相者是也)。到於四方。隨彼十五鬼神所住之處。與栴檀乾闥婆大鬼神王。令以五色線縛彼鬼神。(此四十三字。皆是告彼鬼語詞)兼以飲食香華燈明。及與乳粥供養神王。災即除也 又若女人不生男女。或胎中墮落。或已生奪命。當於月八日十五日。沐浴換衣。禮十方佛。至於中夜。取少芥子。着己頂上。誦此真言。令此願滿。所生童子。安穩無患。盡其形壽。終不中夭。(手印待補)真言曰。   多[口*絰]他(一) 阿伽羅(二) 伽寧那(三) 伽伽寧(四) 婆漏隸祇隸(五) 伽婆隸(六) 婆隸婆隸(七) 不隸不隸(八) 羅叉彌(九) 修羅俾(十) 遮羅俾(十一) 婆咤尼(十二) 沙尼(十三) 婆羅呵(十四) 那易(十五) 彌那易(十六) 蘇波呵(十七)

一心奉請尼乾天咒谷種子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若欲種子。取種子一斗。加持二十一徧。投大種子中。種子終不蟲食。亦無災蝗。若不好者。以此真言加持斛士二十一徧。灑諸谷上。惡鬼不得吸此谷精也。(手印待補)真言曰。   南無佛陀蛇(一) 南無達摩蛇(二) 南無僧伽蛇(三) 南無彌留揭毗菩提薩埵(四) 坦提咃(五) 耽婆佛耆(六) 比律咤佛耆(七) 具其梨(八) 比律咤佛耆(九) 彌樓迦婆竭廚波佛耆(十) 呼夢阿[(泥-匕+工)/土]婆佛耆(十一) 摩羅阿拔多佛耆(十二) 尼夢浮佛耆(十三) 娑呵(十四)   以上寶部天咒 以下羯磨部鬼神王咒。

一心奉請訶利底母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天名曰歡喜。容貌端嚴。常在支那(即是震旦)。護持世界。是婆多大藥叉將之女。半脂迦大藥叉將之配。生五百子。有大威力。世尊令其舍除暴惡。擁護南洲一切婦人所生男女。令諸聲聞。於每食時。置一分食。呼其名而與之。並諸子等。皆令飽滿。歡喜母即於佛前受持歸戒。說此真言。令一切眾生。速滿所願。(手印待補)真言曰。   唵(引)(一) 弩弩麼(鼻)(引)里迦(引)呬帝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若有女人不宜生子。有胎還墮。斷敘不收。皆由四大未調。鬼神障難。當以白[迭*毛]畫天女形。極令姝麗。身紅白色。天繒寶衣。頭冠耳璫。白螺為釧。種種瓔珞莊嚴其身。坐寶台上。垂下右足。膝邊各畫二孩子。傍寶台立。二膝上各坐一孩子。於左懷中抱一孩子。名畢哩(二合)孕迦。極令端正。右手持吉祥果。於其左右。並畫兒女眷屬。或執白拂。或莊嚴具。安置壇中。像面向西。持誦者面東。每日三時。以上妙香華飲食供養。誦一千徧。滿十萬徧已。必來現身。滿行人願。然須慎密。勿令人知求現身事(此之真言等。畏金剛咒。不可同誦)。   婦人慾求子女。月經後。澡浴。取黃牛乳母子同色者一升。置銀器中。以右手名指攪乳。加持一千八十徧。然後取服。五日內可以有胎。   月蝕時。取酥五兩。置器中。以金筯覺。無間念誦。乃至月卻圓滿為限。取一分供養歡喜母。余者漸吃。即有胎孕。所生男女。聰慧福德。   欲令人愛敬者。加持飲食果子。或香華等。於真言句中。加彼人名。將與彼人。則得歡喜敬愛。   若新衣服。對像前加持一百八徧。然後取着。一切人見。歡喜愛敬。   若有惡夢。誦真言一百八徧。則得漸除。   夫婦不和。取彼受用之物。或飲食衣服。密加持二十一徧。與彼人受用。勿令知覺。必得相順。   中毒。加持白鴿糞和水與服。即差。   被囚禁。或口舌。取五月五日桃木。密書彼怨人名字。加持一百八徧。又於真言句中稱彼人名。加持求願語。釘入地。即得解散。   若欲治病。然燈一盞。置灶下。加持二十一徧。內入灶中。即蓋灶門。平旦檢看。油盡即去。若不盡。不須與治。必難愈也。   若得財物。廣修供養。饒益有情。不應蓄積。以失神驗。

一心奉請鬼子母驅鼠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說此真言。能令諸鼠散走他方。悉滅無餘。三徧唾刀吟灰。作緋紫字。(手印未聞)真言曰。   拂至兜(一) 波羅帝囊拂至兜(二) 烏晝拂至兜(三) 莎訶(四)

一心奉請畢哩孕迦聖天二種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愛子心真言印相。兩手合掌。二大指屈入掌中。護身請召奉送。並皆用之。二大指招之為請召。開出之為奉送。其真言曰。   唵(引)(一) 知(上)尾知(上)[寧*頁]婆嚩(二合)(引)賀(引)(二)   刻像法。以白栴檀。橫量六指。作童子形。兩手各把果子與人。頭上作三髻角子。相好圓滿。種種瓔珞。莊嚴其身。於荷葉上交腳而坐。於閒靜處安置。誦真言萬徧。即現身問言。喚我何為。隨心答之。從此常隨加護。取百草華。一一加持散身上。得千人衣食。取安息香搵酥護摩。每日三時無有間斷。即常送金銀。供其所用。   欲知未來善惡事。壇中燒安息香。以胡麻護摩一千八十徧。即於此處安寢。勿使雜語。一心思惟畢哩孕迦聖天。乞境界。須臾頃。夢見畢哩孕迦。所有疑事。問之皆說。(手印未聞)乞夢真言曰。   唵(引)(一) 馱囉馱囉(二) [外/曰]婆[外/曰]婆(三) 噎(引)酰(引)呬(四) 畢哩(二合)孕迦羅(五) 薩嚩薩怛嚩(二合)[寧*頁]嚩(引)囉野(二合)賀(引)賀(引)呬(引)呬(引)護(引)護(引)娑嚩(二合)(引)賀(七)

一心奉請大愛海神救海難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大愛海神。及與眷屬。每見眾生陷於海難。愍念此等。為說真言。若有持彼咒。及得聞彼名。大海中難。悉皆解脫。(手印未聞)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他(引)(一) 祖嚕祖嚕(二) 吐蘭達哩(引)(三) 摩賀(引)謗哥悉體(二合)帝(引)(四) 酟(引)你瑟哥(二合)(引)你瑟計(二合)(五) 阿那護(六) 拶缽黎(七) 祖嚕祖嚕(八) 三滿多跋捺哩(二合)(引)(九) 阿吃哩(二合)作訖哩(二合)(引)(十) 作訖囉(二合)多朗(十一) 補囉儗你(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二)

一心奉請遮文荼移腫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以兩手中指名指小指屈作拳。二頭指頭相拄。二大指各捻中指側成拳。各背相着。受持法印。預七日前。持齋戒已。對佛像前。燒瀋水香。供養已。陰誦此真言二十一徧。叩齒二十一下。陰唱殺字。受持已後。任意用之。男左女右。若禁男時。用左頭指捻腫上訖。即取一骨。書此骨頭着地面上。作移腫字。即誦真言二十一徧。叩齒二十一下。口陰唱殺字。即將病人近樹邊立。以左頭指畫於樹上。應時即移着於樹上。若禁女用右也。

一心奉請大聖歡喜雙身毗那夜迦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天居地底(一切鬼神王。一名地居天也)。有其四部。一曰摧壞。二曰野干。三曰一牙。四曰龍象。各有部主。眷屬無數。今此象頭者。乃野幹部主也。(手印未聞)真言曰。   曩謨尾那翼迦瀉(一) 賀悉底(二合)母佉瀉(二) 怛你也(二合)陀(三) 唵娜(去聲)(下同)翼迦娜翼迦(四) 尾娜翼迦尾娜翼迦(五) 怛囉(二合)簸哩(二合)怛囉(二合)翼迦(六) 餉(引)佉賀悉底(二合)(七) 餉(引)佉迦只多(八) 扇(上)底迦囉娑嚩(二合)(引)賀(引)(九)   心真言。   唵(引)(一) 儗(上)哩[虎-兒+匕](二)   心中心真言。   唵(引)(一) [虎-兒+匕][虎-兒+匕]吽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用白蠟銅木等作此像。夫婦二身相抱立。長五七寸。象頭人身。左牙出。右牙折。面少向左。其鼻向外僂。有六臂。其左上手把刀。次手把果盤。下手把輪。右上手把捧。次手把索。下手把牙(世有刻雙身作釋迦佛像。或作兩菩薩形兩根交會。不得其解。或以為古相傳秘密像。元之某後入寺。見像。嫌其露。以怕蓋之。皆此類像中輾轉訛互而成之幻也。且既曰秘密。豈更有像可指乎。毀之)。造像不得還價。造成。白月一日。於淨室內。用淨牛糞摩作圓壇。隨意大小。當取一升青麻油。以淨銅器盛之。用上真言。加持一百八徧。即暖其油。然後將像放着油中。安置壇內。用淨銅匙銅勺等。滿抒此油。灌此像頂身。一百八徧。一日七度。平曉四度。日午三度也。以後每日更咒舊油。以灌其像。如是作法。乃至七日。隨心所願。即得稱意。正灌油之時。數數發願。復用酥蜜和麨作團。及蘿蔔根。並一盞酒。歡喜團。時新華果。日換新者。以為供養。一切善事。隨願成就。咒人若是夢中驚怖。見諸畜生。惡境界等。當知即是毗那夜迦王瞋。夢中覺已。即慚愧。乞莫瞋。明日自有飲食勞謝。以水磨地。作二咒水圓壇。如盤大亦得。取蒸餅五顆。蘿蔔根三顆。火燒熟。有華着華。並燒白膠熏陸等香。安於壇中。咒人壇西。面向東坐。誦大自在天咒一百八徧已(咒雲。唵。毗哆囉薩尼。波囉末哩達尼。瞋達尼瞋達尼。頻達尼頻達尼。莎訶)。口雲慚愧。好去(此謝罪也。好去猶言好生。非遣之也)。如是語已。壇中雜物。盤盛出門。向西棄卻。西北亦可。口雲。薩婆藥叉囉闍。阿揭舍訶娑缽闍伽車。作是語已。棄卻即歸。彼心歡喜。非但夢中。但覺有魔事。即作此法。定好。   依秘要。咒有不備。後集補之。迫於時。故梵字未全。後集表之。後集所未能全補。雲來集多補其缺。金陵新出之梵字諸書。如焰口。准提經。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造像量度經。及代刻之棱嚴咒疏等。宜參觀之。便知梵字形音大同小異之分合理趣。楊居士文會。深於此事。勝於刻經僧。或更有已輯專書。未可知也。一心奉請。十方毗盧遮那不空如來大灌頂光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水陸本宗。以此咒為最要。其法都在通論中。此不復出 大約咒沙咒水。雖朽骨沾之。皆獲大益。   唵 [可*欠]抳伽 廢嚕者那 摩訶畝陀攞麼抳 缽頭摩(二合)入嚩(二合)囉 跋囉襪嚲野[合*牛](水陸書中略於手印)

一心奉請。水陸道場。所用淨三業真言。安慰諸神真言。然香達信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薩網婆嚩 薩婆達摩 薩網婆嚩 述摩含(淨三業)   南無三曼嚲 沒馱南 唵 度魯度魯 地尾娑訶(安慰諸神)   唵 什伐[口*栗] 多末尼 阿缽囉句咤 蘇破囉尼 毗迦知 虎[合*牛](然香達信)

一心奉請。水陸道場。所用穢跡金剛聖者真言。甘露軍茶利等。十大明王本尊真言。普召請八部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穢跡金剛咒。已見壬字集。   唵 戶盧戶盧 底瑟咤 盤陀盤陀 阿那阿那 阿蜜哩帝 烏[合*牛](二合)[打-丁+(姊-女)](撥 十大明王本尊真言)   唵 薩婆提婆那伽 阿那利 娑訶(召請八部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召請真言。吉利忿怒真言。金剛部心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步布哩 迦哩哆哩 怛他訝多耶(召請真言)   唵 枳里枳里 跋折羅 跋折哩 部訥 畔陀畔陀 虎[合*牛](二合)泮(吉利忿怒真言)   唵 嚩日囉 地勒迦(金剛部心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蘇悉帝真言。大悲心真言。灑淨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素悉地 迦履 入嚩哩嚲難 那牟謨羅嚲曳 入嚩囉入嚩囉 畔陀畔陀 [可*欠]羅[可*欠]那虎[合*牛][打-丁+(姊-女)](蘇悉帝真言)   大悲真言。已見壬字集。   唵 伐什囉 賒咩耶 [合*牛]癹 悉哩摩呬 娑訶(灑淨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曩謨薩嚩怛他(引)(一) 孽多嚩路(引)枳帝(二) 唵(三) 三缽囉三缽囉吽(引)(四)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獻供養真言。奉送真言。召請真言(此是召請上堂諸聖也)。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誐誐曩 三婆嚩 嚩日囉斛(獻供養真言)   唵 麼訝羅 穆羯叉 目(奉送真言)   南無三滿多 母陀喃 唵 烏佐缽囉諦 薩嚩達多孽多 俱舍冒地 唵 娑哩野 沒哩布羅迦也娑訶(召請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沐浴真言。治衣真言。獻寶座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底沙底沙僧伽娑訶(沐浴真言)   唵 阿慕伽 [寧*頁][多*也](吝移二音)嚩塞室隸 主嚕主嚕娑嚩訶(治衣真言)   唵 [可*欠]暮伽 缽頭摩遜娜隸 陀羅陀羅尼 漫拏囉 吽(獻寶座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然香真言。獻香真言。獻華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阿[可*欠]囉 阿[可*欠]囉 薩嚩苾地耶 陀羅布你底 娑嚩訶(然香真言)   唵 薩婆怛他揭多 杜婆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吽(獻香真言)   唵 薩婆怛他揭多 補瑟波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吽(獻華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獻燈真言。獻衣獻食真言。獻寶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薩婆怛他揭多 你婆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吽(獻燈真言)   唵 薩婆怛他揭多 阿弩怛囉婆 日嚕跛摩 三摩地 婆缽那跛那 部折那 薩網那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吽(獻食獻衣真言)   唵 薩婆怛他揭多 摩訶跋折嚕 嗢婆摩怛那 波羅蜜多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吽(獻寶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法供養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唯此用手印。主法一人作禪定相。   唵 薩婆怛他揭多 悟呬耶 摩訶缽哩缽底 波羅蜜多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吽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召請真言。破地獄真言。開道路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什伐囉 俱胝 阿揭咤 尾揭咤 娑訶   此召請下堂真言。   唵 伽羅帝耶 娑訶(破地獄真言)   唵 缽那弭矃 婆伽嚩帝 慕賀野 慕賀野 惹孽慕訶[日*寧] 娑嚩賀(開道路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離怖畏真言。開咽喉真言。解冤結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怛你也他 伐帝陀矃 陀囉枳 俱盧度盧銘 莎訶(離怖畏真言)   唵 吉利 鳩摩利 咻[口*留]咻[口*留] [口*叉][口*留][口*叉][口*留] 莎訶(開咽喉真言)   唵 三多囉 佉多娑訶(解冤結真言)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登壇真言。相應坐真言。施甘露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唵 弭補囉 缽頭摩 暮伽 跛囉縒囉 跛弭含睹 矩嚕嚕 莎嚩訶(登壇真言)   唵 [可*欠]暮伽 缽頭摩 遜那隸 馱囉馱囉抳 漫拏囉 吽(相應坐真言)   南無素嚕婆耶 怛他揭多耶 怛你也他 素嚕素嚕 缽囉素嚕 缽囉素嚕 莎訶

一心奉請。水陸所用果願真言(拜觀同上)  曩謨囉怛那 怛囉野耶 那謨阿利耶 婆路枳諦 濕嚩囉耶 菩提薩埵野 摩訶薩埵野 摩訶迦嚕呢迦野 薩嚩祢嚩 素囉那麼 塞訖履羝 三麼三麼 努跛囉 布囉臡 三麼件陀嚩婆枲羝 伽耶那弭秫第 目底跛囉陛惹曳弭惹曳 迦野[寧*吉]摩闍播娜野你 祢澀跛摩闍沒致陀弭輸陀你輸陀野 薩嚩嚲詫 誐多秫第 缽頭摩弭輸陀你 莎嚩訶   此以水陸用咒之次第為序。然中亦有不可解者姑闕之。如獻華真言。即以二十字之然香真言。改囉字為羅字。而用之。不如直用薩嚩怛陀之咒。

一心奉請。金耀孔雀王。每日二時所誦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孔雀明王經。所有一切咒。皆稱孔雀大明佛。說本因此咒第一。故急錄之。此救難之神針也。   往昔之時。雪山南面。有金耀孔雀王住。晨朝常誦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晝必安穩。暮時讀誦。夜必安穩。忽於一時忘誦。與孔雀女。從林至林。從山至山。而為遊戲。貪慾愛着。放逸昏迷。入山穴中。捕獵怨家。伺求其便。遂以鳥絹縛孔雀王。被縛之時。憶本正念。急誦其咒。自然解脫。金耀王者。即釋迦牟尼前身也。(手印未聞)真言曰。   曩謨沒馱野(一) 曩謨達摩野(二) 曩謨僧伽野(三) 怛你也(二合)他(引)(四) 護護護護護護(五) 曩誐[口*隸][口*隸](六) 努(鼻)(上聲)麼[口*隸][口*隸](七) 護野護野(八) 尾惹野尾惹野(九) 度蘇度蘇(十) 麌嚕麌嚕(十一) [目*壹]攞謎攞(十二) 底哩謎攞(十三) 伊(上聲)哩蜜怛[口*賴](二合)(引)(十四) 底哩蜜怛[口*賴](二合)(十五) 伊(上聲)哩底哩蜜怛[口*賴](二合)(十六) 努(鼻)謎(十七) 蘇努(鼻)謎(十八) 妒(引)蘇帝(十九) 遇(引)攞吠攞(二十) 左跛攞(二十一) 尾麼攞(二十二) 伊置哩(二十三) 毗致哩(二十四) 哩置哩(二十五) 尾置哩(二十六) 曩謨窣睹(二合)沒馱喃(二十七) 唧哩枳枲(二十八) 遇努呬迦(引)(二十九) 曩謨囉曷(二合)耽(三十) 護(引)囉娜(引)囉(三十一) 嚩囉灑(二合)睹你嚩(三十二) 三滿帝曩(三十三) 捺舍蘇你舍(引)蘇(三十四) 囊謨母馱(引)喃(三十五) 娑嚩(二合)(引)賀(引)(三十六)

一心奉請。金曜王復說。大孔雀明王真言。釋迦救護苾芻所說。摩訶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羅尼。釋迦復說。大孔雀明王心陀羅尼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心咒亦甚長。四咒仿佛而不同。不復備錄。以原書可全讀也。

一心奉請。佛示阿難陀明王陀羅尼(此咒最長)。及七佛世尊所說陀羅尼(此是七佛總咒)。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各說陀羅尼。及共一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凡此一切真言等。皆名孔雀明也。

一心奉請。大藥叉王。大藥叉將。所說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福德諸神。大藥叉將。所用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佛又一起所說。

一心奉請。十二大畢舍遮女。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守護菩薩處胎出生。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守護菩薩。八大羅剎女。十大羅剎女。十二大羅剎女。所說三種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十二天母。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一髻尊。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七十三諸羅剎女。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一百七十七諸大龍王。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微缽屍如來。屍棄如來。浮舍毗如來。羯句忖那如來。羯諾迦牟尼如來。迦攝波如來。釋迦牟尼如來。次第分別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慈氏菩薩。所說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大梵天王。帝釋天王。四大天王。所說三種。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四王咒乃總同說也。

一心奉請。諸大仙人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昴畢觜參井鬼柳。東方七宿。星張翼軫角亢氐。南方七宿。房心尾箕鬥牛女。西方七宿。虛危室壁奎婁胃。北方七宿。九種執曜(日月五星羅睺彗)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種言句未傳。

一心奉請。散支迦大將。訶利底母及五百子。並眷屬屬。所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孔雀經中。佛末後說。摩訶摩瑜利佛母明王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怛你也(二合)他(一) 野嚩底(二) 馱(引)[寧*頂](三) 馱囉枳(四) 矩嚕睹嚕銘(五) 娑嚩(二合)(引)賀(引)(六)

一心奉請。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護初地依功德力陀羅尼。護二地善安樂住陀羅尼。三地難勝力陀羅。尼。四地大利益陀羅尼。五地種種功德莊嚴陀羅尼。六地圓滿智陀羅尼。七地法勝行陀羅尼。八地無盡藏陀羅尼。九地無量門陀羅尼。十地破金剛山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今所存金光明經。以淨義所譯。最勝王為稍暢。其二十諸天咒。少日月天子。首羅。韋馱。摩利支。樹神。閻羅。共七種咒。除樹神外。餘六尊與佛未有問答等詞。二十諸天之名相。尚當細考。今以辯才吉祥二種咒。已錄壬字集。其出處不盡從金光明來。帝釋梵王護世諸咒。往往而有。不限此經。日月之咒。只有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日光月光兩菩薩咒。秘密金剛咒極多。群經廣載。摩利支咒。壬字集已見。訶利底母亦然。有暇當廣輯諸咒以補之。   經中本有海印出妙功德陀羅尼。通達眾生意行言語陀羅尼。日圓無垢相光陀羅尼。滿月相光陀羅尼。能伏諸惑演功德流陀羅尼。彼金剛山陀羅尼。說不可說義因緣藏陀羅尼。通達實語法則音聲陀羅尼。虛空無垢心行印陀羅尼。無邊佛聲皆能顯現陀羅尼。惜乎名存文不具。

一心奉請。金勝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經以金勝為名。而咒亦約用此二字。知此經中。斯為第一咒也。   欲求親見三世佛者。當持此咒。入甚深法門。先稱念禮敬。   南謨十方一切諸佛。南謨諸大菩薩摩訶薩。南謨聲聞緣覺一切聖賢。南謨釋迦牟尼佛。南謨東方不動佛。南謨南方寶幢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謨北方天鼓音王佛。南謨上方廣眾德佛。南謨下方明德佛。南謨寶藏佛。南謨普光佛。南無普明佛。南謨香積王佛。南謨蓮華勝佛。南謨平等見佛。南謨寶積佛。南謨寶上佛。南謨寶光佛。南謨無垢光明佛。南謨辯才莊嚴思惟佛。南謨淨月光稱相王佛。南謨華嚴光佛。南謨光明王佛。南謨善光無垢稱王佛。南謨觀察無畏自在佛。南謨無畏名稱佛。南謨最勝王佛。南謨寶相佛。南謨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南謨地藏菩薩摩訶薩。南謨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南謨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南謨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南謨普賢菩薩摩訶薩。南謨無盡意菩薩摩訶薩。南謨大勢至菩薩摩訶薩。南謨慈氏菩薩摩訶薩。南謨善思菩薩摩訶薩。   陀羅尼曰(手印未聞)。   南無曷喇怛娜怛喇夜也 怛侄他 君睇君睇 矩折曬矩折曬 壹窒哩蜜窒哩 莎訶   佛告善住菩薩。此咒是三世佛母。若有誦持者。能生無量無邊福聚。即是供養恭敬。尊重讚嘆。無數如來。如來皆與授菩提記。持咒之人。隨其所欲。衣食財寶。多聞聰慧。無病長壽。獲福甚多。隨所願求。無不遂意。乃至未證無上菩提。常與金城山菩薩慈氏菩薩。大海菩薩。觀自在菩薩。妙吉祥菩薩。大冰伽羅菩薩。而共居止。為諸菩薩之所攝護。先誦一萬八百。為前方便。次於暗室莊嚴道場。黑月一日。清淨洗浴。着鮮潔衣。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並諸飲食。入道場中。稱禮如前佛菩薩名。至心殷重。悔先罪已。右膝着地。誦一千八十徧。端坐思維。念其所願。日未出時。於道場中。食黑淨食。日唯一食。至十五日。方出道場。能令此人福德威力。不可思議。隨所願求。無不圓滿。若不遂意。重入道場。既稱心已。長持莫忘(此道場。但須暗室。不難布置。隨分供養。半月誦持。似為最易入者)。

一心奉請。北天王如意寶珠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諸聖凡說。皆名如意寶珠。而此一咒。開凡聖之先。最為機緣中要。故特錄之。   北天王言。我有如意寶珠陀羅尼法。眾生受持。離苦得樂。能生福智二種資糧。先誦護身陀羅尼曰(手印未聞)。   南謨薜室囉末拏也莫訶曷囉闍也(但是也上之字皆須引聲)怛侄他囉囉囉囉矩怒矩怒區怒區怒寠怒寠怒颯縛颯縛羯囉羯囉莫訶毗羯囉麼莫訶毗羯囉麼莫訶曷囉社曷[口*洛]叉曷[口*洛]叉睹漫(自稱己名)薩婆薩埵難者莎訶(此之二字皆長引聲)   以白線咒七徧。一徧一結。系之肘後。其事必成。取安息。旃檀。龍腦。蘇合。多揭羅。熏陸。等分和合。手執香爐供養。清淨澡浴。着鮮潔衣。於靜室中。請北天王陀羅尼曰。   此咒先誦七徧。後誦正咒。手印皆未聞。   南謨薜室囉末拏(引)也 南無檀那也 檀泥說囉(引)也 阿揭撦 阿缽利弭多 檀泥說囉 缽囉麼 迦留尼迦 薩婆薩埵呬哆振哆 麼麼(己名)檀那 末奴缽喇拽撦碎閻摩揭撦 莎訶(此誦七徧)   然後稱名。敬禮三寶。及薜室囉末拏大王。能施財物。令諸眾生。所求願滿。悉能成就。與其安樂。如是禮已。次誦如意末尼寶心神咒。咒曰。   南謨曷喇怛娜 怛喇夜(引)也 南謨薜室囉末拏(引)也 莫訶囉闍(引)也 怛侄他 四弭四弭蘇母蘇母 旃荼旃荼 折囉折囉 薩囉薩囉 羯囉羯囉 枳哩枳哩 矩嚕矩嚕 母嚕母嚕 母嚕主嚕 娑大也頞貪 我名某甲 昵店頞他 達達睹莎訶 南謨薜室囉末拏也 莎訶 檀那馱也 莎訶 曼奴喇他缽利脯囉迦(引)也 莎訶   先誦此千徧。然後於淨室中。瞿摩塗地。作小壇場。隨時飲食。一心供養。常然妙香。令煙不絕。誦前心咒。晝夜繫心。唯自耳聞。勿令他解。時北天王子名禪膩師。現童子形。來至其所。問言何故。須喚我父。即可報言。供養三寶。事須財物。願當施與。北天王子。還白其父。父王報曰。汝可日日與之一百迦利沙波拏(金錢也)。持咒者。見此相已。知事得成。當須獨處淨室。燒香而臥。可於床邊。置一香篋。每至天曉。觀其篋中。獲所求物。每得物時。當日即須供養三寶。香華飲食。兼施貧乏。悉令罄盡。不得停留。於諸有情。起慈悲念。勿生瞋誑。諂害之心。若起瞋者。即失神驗。又當每日。憶我多聞天王。及男女眷屬。稱揚讚嘆。恆以十善。共相資助。令彼天等。福力增明。眾善普臻。證菩提處。天眾歡喜。共來擁護。持咒之人。壽命無量。永離三塗。常無災厄。亦能獲得如意寶珠。及諸伏藏。神通自在。所願皆成。乃至官榮。無不稱意。亦解一切禽獸之語(此後仍有現身共語法。今未錄)。

一心奉請。無染着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佛說如意寶珠陀羅尼。觀自在菩薩。金剛秘密主菩薩。所說如意寶珠陀羅尼。索訶世界主梵天王。帝釋天王。護世四天王。所說如意寶珠陀羅尼。諸大龍王。所說如意寶珠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金光最勝一切咒。皆趣如意寶珠。孔雀經一切咒。趣大孔雀明王真言。而以金曜所持。北天所說為之主。故詳敘之。而略其餘。

一心奉請。堅牢地神請召陀羅尼。現身陀羅尼。護地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地神言。我有心咒。能利人天。安樂一切。若有欲見我真身者。當至心誦。隨其所願。皆悉遂心。所謂資財珍寶伏藏。及求神通。長年妙藥。並療眾病。降伏怨敵。制諸異論。當於淨室安置道場。沐浴身已。着鮮潔衣。踞草座上。於有舍利尊像之前。及有舍利制底之所(制底塔也)。燒香散華。飲食供養(若無舍利。即供此金光明最勝王經。用作如來真身)。於白月八日。布灑星合。即可誦此請召之咒。(手印未聞)咒曰。   怛侄他 只哩只哩 主嚕主嚕 句嚕句嚕 拘柱拘柱 睹柱睹柱 嚩訶嚩訶 伐舍伐舍 莎訶   誦一百八。請召地神即來赴請。若欲現身共語。再誦後咒。咒曰。   怛侄他 頞折泥 頡力剎泥室屍達哩訶訶呬呬 區嚕 伐曬 莎訶   誦此百八。並誦前咒。必來現身。隨其所願。皆得成就。若欲誦此咒時。先誦護身咒。咒曰。   怛侄他 你室哩 末舍羯[敲-高+挃]捺[敲-高+挃]矩[敲-高+挃] 勃地(上)勃地曬 底[敲-高+挃]婢[打-丁+致]矩句[打-丁+致] 佉婆(上)只哩 莎訶   誦此咒時。五色線作結。二十一徧。二十一結。系在左臂肘後。即便護身。無有所懼。

一心奉請。僧慎爾耶藥叉大將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南謨佛陀(引)耶 南謨達磨(引)耶 南無僧伽(引)耶 南謨跛囉蚶摩耶 南謨因達囉耶 南謨折咄喃 莫喝囉闍喃 怛侄他 呬哩呬哩 弭哩弭哩瞿哩 莫訶瞿哩 健陀里 莫訶健陀里 達羅弭雉 莫訶達羅弭雉 單荼曲勸第 訶訶訶訶訶 呬呬呬呬呬 呼呼呼呼呼 漢魯曇謎瞿曇謎 者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旃荼攝缽囉 屍揭囉 屍揭囉 嗢底瑟侘呬 薄伽梵僧慎爾耶莎訶   能持咒者。天將給與資生樂具。衣服飲食。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殄寶。諸瓔珞具。皆能供給。此咒有大神力。若誦咒時。天將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先畫僧慎爾耶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矛鑹。於此像前。作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末香。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也火爐。中安炭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爐中。口誦前咒一百八徧一徧一燒。乃至僧慎爾耶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其所求。皆令滿足。金銀伏藏。神仙天眼他心。皆能得也。   此壬字集。仍須將梵字形音。補刻於後。因工促促。未得從容。或補後集後。或雲來集中。並加增大曼拏囉相。佛眼尊曼陀囉相。多羅布字式。准提布字式。五字輪金剛符印等。   行持要法。雲來集詳之。   後之所補號號相銜。觀者必求其備。須廣徵文獻。

一心奉請。阿彌陀佛淨土門中。鼓音聲王陀羅尼。曼荼羅法(拜觀同上)  此密淨兩門相通之妙用。世但知往生咒耳。咒曰。   多你他(一) 婆離(二) 阿婆離(三) 娑摩婆羅(四) 尼地奢(五) 昵闍多祢(六) 昵茂邸(七) 昵茂企(八) 闍羅婆羅車馱祢(九) 宿佉波啼昵地奢(十) 阿彌多由婆離(十一) 阿彌多蛇(十二) 娑羅婆陀彌(十三) 涅浮提(十四) 阿迦舍昵浮陀(十五) 阿迦舍利提奢(十六) 阿迦舍昵闍啼(十七) 阿迦舍離(十八) 阿迦舍達奢尼(十九) 阿迦舍提他祢(二十) 留波昵提奢(二十一) 遮埵哩達摩波羅娑陀祢(二十二) 遮埵哩阿利蛇娑帝蛇波羅娑陀祢(二十三) 遮埵哩末伽婆那波羅娑陀祢(二十四) 波羅毗梨耶波羅娑陀祢(二十五) 達摩呻他祢(二十六) 久舍離(二十七) 久舍羅昵提奢(二十八) 久舍羅波羅啼他祢(二十九) 佛陀久舍離(三十) 毗佛陀波羅波斯(三十一) 達摩迦羅祢(三十二) 昵專啼(三十三) 昵浮提(三十四) 毗摩離(三十五) 毗羅闍(三十六) 羅闍(三十七) 羅斯(三十八) 羅娑正(三十九) 羅娑伽羅娑羅(四十) 羅娑伽羅阿地他祢(四十一) 久舍離(四十二) 波羅啼久舍離(四十三) 毗久舍離(四十四) 他啼(四十五) 修陀多至啼(四十六) 修波羅奢多至啼(四十七) 修波羅啼痴啼(四十八) 修離(四十九) 修目企(五十) 達咩(五十一) 達達咩(五十二) 離婆(五十三) 遮婆離(五十四) 阿[少/兔]舍婆離(五十五) 佛陀迦舍昵求祢(五十六) 佛陀迦舍求祢(五十七) 娑婆訶(五十八)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九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十

  以上密壇寶法。壬集已詳。孔雀。金光明最勝王無量真言。尚待補錄。其水陸本宗。另作數條。續於壬字之後。但既非龍藏匯記所存。又非藕書所錄。殆或有或無矣。然木本水源。不忍棄置。姑存梗概雲。以上壬字是增出諸法。雖非一一單有卷冊。然聖所寄。亦名法寶。茲之懺法。銜接而來。兼及余法。

一心奉請慈悲道場懺法(拜觀同上)  梁天監年高僧仿淨住子制。   歸依三寶第一 斷疑第二 懺悔第三 發菩提心第四 發願第五 發回向心第六 顯果報第七 出地獄第八 解怨釋結第九 自慶第十 警緣三寶第十一 懺主謝大眾第十二 總發大願第十三 奉為天道禮佛第十四 奉為諸仙禮佛第十五 奉為梵王等禮佛第十六 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 奉為龍王禮佛第十八 奉為魔王禮佛第十九 奉為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 奉為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 奉為父母禮佛第二十二 奉為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三 奉為師長禮佛第二十四 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 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 為阿鼻地獄禮佛第二十七 為灰河餓鬼等地獄禮佛第二十八 為飲銅炭坑等地獄禮佛第二十九 為刀兵銅釜等地獄禮佛第三十 為火城刀山等地獄禮佛第三十一 為餓鬼道禮佛第三十二 為畜生道禮佛第三十三 為六道發願禮佛第三十四 警念無常第三十五 為執勞運力禮佛第三十六 發回向第三十七 菩薩回向法第三十八 發願第三十九 凡八段  囑累第四十。

一心奉請方等三昧行法(拜觀同上)  隋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記。   方等秘法具六緣第一。一法緣。二善知識。三前方便。四辦衣。五行法。六供養 識遮障第二。一洗浴調適。二飲食調適。三行道調適。四坐禪調適 禁法第三。一七日要心。及誦咒。二請師受戒。及發露。三見善惡業相。及十法王子等。不得向人說 內律要訣第四。一明五篇戒滅不滅相。二明十惡十善業滅不滅相 修行第五。受戒第六。不說。

一心奉請法華三昧懺儀(拜觀同上)  瓦官寺沙門釋智顗。輒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此法門。流行後代。   勸修第一 方便第二 正入道場方法第三 正修行方法第四。一嚴淨道場。二淨身。三三業供養。四奉請三寶。五讚嘆三寶。六禮佛。七懺悔。八行道旋繞。九誦法華經。十思惟一實境界 略明修證相第五。

一心奉請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拜觀同上)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撰香華禮佛等偈。以便運想。及逆順十心略懺文等。

一心奉請金光明懺法補助儀(拜觀同上)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按文開章以定詮次第二 別明禮請灑散二法第三 略明能請及所求離過第四 總示事理觀慧所依第五 補助正修十科事義第六。一嚴淨道場。二清淨三業。三香華供養。四召請誦咒。五讚嘆述意。六稱名散灑。七禮敬三寶。八修行五悔。九旋繞自歸。十唱誦金光明典。

一心奉請金光明最勝懺儀(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大段與前儀同。而觀慧文略。

一心奉請往生淨土懺願儀(拜觀同上)  沙門遵式。轍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等諸大乘經。集此方法流布諸後。普結淨緣。   一嚴淨道場。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燒香散華。五禮請法。六讚嘆法。七禮佛法。八懺願法。九旋誦法。十坐禪法。

一心奉請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拜觀同上)  東山沙門遵式。始於天台國清集。於四明大雷山蘭若再治。   敘緣起第一 明正意第二。一莊嚴道場。二作禮。三燒香散華。四繫念數息。五召請。六具楊枝淨水。七誦三咒。八披陳懺悔。九禮佛旋繞。十誦經。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一嚴道場。二淨三業。三結果。四修供養。五請三寶諸天。六讚嘆申誠。七作禮。八發願持咒。九懺悔。十修觀行。

一心奉請熾盛光道場念誦儀(拜觀同上)  宋天竺寺沙門遵式撰。   第一設壇場供養 第 二示方法 第三揀眾清淨 第四誦咒法 第五三業供養禮請陳意自為七。一供養。二奉請。三讚嘆。四作法持咒。五禮佛。六懺悔。七行道旋繞 第六疑釋 第七誡勸檀越。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咒課法(拜觀同上)  宋霅川沙門仁岳撰。   一法式 二觀想 三禮讚 四持誦 五懺願 六證驗 七釋疑。

一心奉請禮法華經儀式(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一心奉請釋迦如來涅盤禮讚文(拜觀同上)   沙門仁岳撰。

一心奉請集諸經禮懺文(拜觀同上)  唐西崇福寺釋智升撰。   上卷共有六段。下卷約求生西方。明六時禮法。

一心奉請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拜觀同上)  宋耆山沙門遵式撰。   第一決疑門。一疑師。二疑法。三疑自。今並決之 第二行願門。一禮懺門。即世稱小淨土懺。二十念門。三系緣門。四眾福行。

一心奉請淨土境觀要門(拜觀同上)  元虎溪沙門懷則述。   深明約心觀佛。境觀不二法門。

一心奉請蓮宗寶鑑(拜觀同上)  元廬山東林寺善法堂主優曇普度集。   念佛正因第一。九十四章 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 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 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 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 念佛正行第六。凡十四章 念佛正願第七。凡七章 念佛往生正訣第八。凡十二章 念佛正報第九。凡五章 念佛正論第十。凡二十五章 附楚山示眾念佛警語。曉山勸修淨業箴。

一心奉請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拜觀同上)   附隋錄。未詳作者。

一心奉請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拜觀同上)   門人灌頂撰。

一心奉請天台八教大意(拜觀同上)  門人灌頂撰。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究其旨歸。咸宗一妙。佛之知見。但機緣差品。應物現行。為實施權。故分乎入。頓。漸。秘密。不定。化之儀式。譬如藥方。藏。通。別。圓。所化之法。譬如藥味。

一心奉請國清百錄(拜觀同上)  纂人同上。   卷第一二。立製法第一。敬禮法第二。乃至王重請書第五十。卷第三四。王謝義疏書第五十一。乃至論放生書第一百 後有戒應題。有嚴序。及新添智者大禪師年譜事跡。

一心奉請永嘉集(拜觀同上)  唐慎水沙門玄覺述。   舊分十門。慕道志儀第一。戒憍奢意第二。淨修三業第三。奢摩他頌第四。毗婆舍那頌第五。優畢叉頌第六。三乘漸次第七。事理不二第八。勸友人書第九。發願文第十 幽溪法師新定十門。歸敬三寶第一。發宏誓願第二。親近師友第三。衣食警戒第四。淨修三業第五。三乘漸次第六。事理不二第七。簡示偏圓第八。正修止觀第九。觀心十門第十。幽溪有注二冊。可作四卷。尚未入藏。甚妙。南北兩藏皆無禪宗二字。流通作禪宗永嘉集。幽溪作永嘉禪宗集。

一心奉請金剛錍(拜觀同上)  唐荊溪尊者述。   序曰。圓伊金錍。以抉四眼無明之膜。令一切處。悉見遮那佛性之指。偏權疑碎。加之以剛。假夢寄客。立以賓主。觀者恕之。

一心奉請始終心要(拜觀同上)   唐荊溪尊者述。

一心奉請十不二門(拜觀同上)  唐荊溪尊者述。   一色心。二內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淨。六依正。七自他。八三業。九權實。十受潤。即釋簽中結釋十妙文也。以是妙觀大體。故後人錄出別行。

一心奉請十不二門指要鈔(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敘曰。十不二門者。本出釋簽。豈須鈔解。但斯宗講者。或示或注。着述云云。而事理未明。解行無托。荊溪妙解。翻隱於時。天台圓宗。罔益於物。爰因講次。對彼釋之。命為指要鈔焉。蓋指介爾之心。為事理解行之要也。

一心奉請修懺要旨(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初通敘四行。二正明法華。三結歸止觀。

一心奉請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拜觀同上)  法孫繼忠集。   四明沙門。謹用為法之心。問義於浙陽講主昭上人。

一心奉請天台傳佛心印記(拜觀同上)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懷則述。   深明性具圓宗。直至人心見性成佛。不同餘宗緣理斷九。

一心奉請天台四教儀(拜觀同上)  宋高麗沙門諦觀錄。   本宗八教大意。而詳於名相。略於前三教之十乘。

一心奉請天台四教儀集注(拜觀同上)   元南天竺沙門蒙潤集。

一心奉請宗鏡錄(拜觀同上)   宋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一心奉請景德傳燈錄(拜觀同上)  宋景德東吳沙門道原纂。   先敘七佛並偈 始自摩訶迦葉。終於南嶽第九世。青原第十一世。共祖師一千七百十二人。內九百五十四人。有語見錄。餘七百五十八人。但存名字。盡二十六卷 寶志。善慧。南嶽。天台。僧伽。萬回。豐干。寒山。拾得。布袋。十人。及諸方雜舉征拈代別語一卷 南陽大寂。乃至法眼等十二人廣語一卷 贊。頌。偈。詩。一卷 銘記箴歌一卷。

一心奉請續傳燈錄(拜觀同上)  不出編錄人名。   匯目義門雲。靈谷寺沙門居頂編。始自汾陽昭。終至天童禮。及諾庵肇。共三千一百一十八人。內一千二百零三人。有語見錄。一千九百零七人。但存名字。

一心奉請傳法正宗記(拜觀同上)  宋明教禪師契嵩編修。   前有上皇帝書。及許收入藏中書。札子。並題跋等 始祖釋迦如來表一卷 迦葉至六祖傳。共五卷 正宗分家列傳。一千三百零四人。共二卷 旁出略傳二百五人。宗證略傳十一。共一卷 定祖圖一卷。

一心奉請傳法正宗論(拜觀同上)  宋明教禪師契嵩編修。   共有四篇。廣明達磨大師。的有師承。以破唐沙門神機之妄譏毀。兼破付法藏因緣傳。

一心奉請宗門統要續集(拜觀同上)  宋建康沙門宗永集。   元保寧寺沙門清茂續集。   釋迦文佛 西竺應化聖賢 二十八祖 東土六祖 四祖旁出。凡八世 五祖旁出。凡三世 六祖下旁出。凡二世 應化聖賢 未詳嗣法 亡名古宿 南嶽下凡十一世。共二百四十八人。五百五十三則機緣 青原下凡十世。共二百六十四人。五百五十四則機緣 續南獄下至十八世。共二百一十二則機緣 續青原下至十四世。共四十七則機緣。

一心奉請禪宗正脈(拜觀同上)  明弘治真如寺沙門如卺集。   於五宗機緣中。取其顯明簡直者集出。使人易曉。

一心奉請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拜觀同上)  嗣祖比丘宗寶編。靈谷住持淨戒重校。   韶州韋刺史。請師於大梵寺說法。師先說得法行由。次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義。並無相頌 次答實無功德之疑。次答願生西方之問。要人淨心則生淨土。不是說無西方也 次示定慧一體不二 次示一行三昧 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次示教無頓漸。人有利鈍 次示坐禪元不着心。亦不着淨。亦不是不動 次示坐禪實義 次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授無相懺悔。發四弘誓願。授無相三歸依戒。又說一體三身及頌。

一心奉請古尊宿語錄(拜觀同上)  賾藏主集。靈谷寺住持淨戒重校。   南嶽讓 馬祖一 百丈海 黃櫱運 臨濟玄 興化獎 睦州蹤 南院顒 風穴沼 首山念 石門聰 汾陽昭 唐明嵩 慈明圓 南泉願 子湖神力蹤 趙州諗 雲門偃 楊岐會 道吾真 白雲端 佛照光 北磵簡 物初觀 晦機熙 笑隱欣 仲方倫 覺源曇。有宋濂藏衣塔銘 五祖演 葉縣省 神鼎諲 翠岩芝 法華舉 佛眼遠 大隋真 投子同 鼓山晏 洞山初。嗣雲門 智門祈。嗣香林 雪峰悅。嗣大愚 雲庵文。嗣黃龍南 琅琊覺。嗣汾陽 佛照禪師奏對錄。宋孝宗時嗣大慧杲。

一心奉請黃櫱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並宛陵錄(拜觀同上)  唐河東裴休集並序。   即古尊宿語錄中重出而稍略。

一心奉請萬善同歸集(拜觀同上)  宋永明智覺禪師延壽述。   明眾善所歸皆宗實相。

一心奉請唯心訣(拜觀同上)  宋永明智覺禪師延壽述。   於中略標百二十種邪宗見解。

一心奉請定慧相資歌(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警世(拜觀同上)   二並永明壽禪師作。

一心奉請明覺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明靈谷寺沙門淨戒重校。   上堂舉古。勘辨拈古。偈。頌。贊等共六卷。

一心奉請圓悟佛果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學徒若平集。淨戒重校。   上堂語六卷 開示法語三卷 小參四眾四卷 頌古一卷 拈古三卷 偈。頌。贊。一卷。

一心奉請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宋乾道門人蘊聞集。

一心奉請中峰和尚廣錄(拜觀同上)   元治至門人慈寂集。

一心奉請真心直說(拜觀同上)  元曹溪山老納知訥述。   凡十五章。明正信。異名。妙體妙用。乃至所往。以釋疑問 後附誡初心學人文。又附皖山正疑禪師示蒙山法語 東山崇藏主送子行腳法語 蒙山示眾 蒙堂跋。

一心奉請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拜觀同上)   直指心性。本來同佛。既悟心已。或習輕。則用自性定慧門。或習重。則用隨相對治門。皆與先修後悟者不同。

一心奉請禪宗決疑集(拜觀同上)  元西蜀智徹述。   示提話頭工夫次第。

一心奉請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拜觀同上)  唐終南山釋杜順集。   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無礙第二。周徧含容第三。三中又各辨十門。

一心奉請華嚴法界玄鏡(拜觀同上)  唐清涼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注。   即釋前法界觀門。

一心奉請注華嚴法界觀門(拜觀同上)   唐圭峰蘭若沙門宗密注。

一心奉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拜觀同上)  唐沙門法藏述。   一顯一體。謂自性清淨圓明體。二起二用。謂海印森羅常住用。法界圓明自在用。三示三徧。謂一塵普周法界徧。一塵出生無盡徧。一塵含容空有徧。四行四德。謂隨緣妙用無方德。威儀住持有則德。柔和質直攝生德。普代眾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謂照法清虛離緣止。觀人寂怕絕欲止。性起繁興法爾止。定光顯現無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觀。謂攝境歸心真空觀。從心現境妙有觀。心境秘密圓融觀。智身影現眾緣觀。多身入一鏡像觀。主伴互現帝網觀 後有淨源序。

一心奉請華嚴金師子章(拜觀同上)  唐沙門法藏述。   因對武后問。借庭前金師子為喻。初明緣起。二辨色空。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盤。以顯華嚴教觀。

一心奉請金師子章雲間類解(拜觀同上)   宋沙門淨源述。

一心奉請禪源諸詮集都序(拜觀同上)  亦名禪那理行諸詮集。圭峰山沙門宗密述。   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後會為一味以息斗諍。   此書用藕書為藍本。其中次序議論。十依七八。故有於台詳悉別宗略說之跡。然台明則諸宗普明。詳悉於台。亦不妨也。至禪源一書。稍涉指摘。故引發藕之議論。今雖不存藕說。讀者當知。一切着作。不必偏於一。   至賢宗內之加頓教以補台。蓮池之論甚公。其詮佛法之妙微。別具神通。共一手眼也。   賢宗外。如長者主張無心定之說。利益何限。且李之說。以諸祖說經。引例徵文。日益不足。學者尋文之不暇。何暇修行。此痛切之論也。   相宗微細。不可執長者之旨而廢之。

一心奉請原人論(拜觀同上)   斥迷執第一。習儒道者。斥偏淺第二。習佛不了義教者。直顯真源第三。佛了義實相教。會通本末第四。會前所斥。同一真源。皆為正義。

一心奉請華嚴原人論解(拜觀同上)  元長安大開元寺沙門圓覺述。   即解前論。科一卷。解三卷。

一心奉請注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門三十頌(拜觀同上)  元歸德法雲沙門琮湛集注。   右註解夷門山東智大師本嵩所述。經題觀門。偈頌點示初機。禪門眼目。

一心奉請真唯識量(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八識規矩補註(拜觀同上)   明魯庵沙門普泰注。

一心奉請六離合釋(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陀羅尼雜集(拜觀同上)  未詳撰者。今附梁錄。   第一卷。七佛所說神咒。並八菩薩所說神咒。合十五首 第二卷。釋摩男。阿難比丘。普賢菩薩等。共十八咒 卷第三。摩酰首羅天等。共咒十一首。文殊說四弘誓。虛空藏說四淨土妙行。觀世音說四攝法。救脫說四弘誓。跋陀和說八菩薩妙行。大勢至說四誓利益眾生。心無疲倦。得大勢說四事擁護作佛事者。堅勇說四菩薩妙行。並諸菩薩天龍各各說偈 卷第四。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等。共咒二十一首 卷第五。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惡魔陀羅尼等。共咒二十七首 卷第六。除腫陀羅尼等。共咒九首。五戒神名二十五。三歸神名有九。護伽藍神名十八。燒香散華等咒。共二十二首 卷第七。滅一切罪。得一切所願陀羅尼等。共咒七十九首 卷第八。六字大陀羅尼經等。共咒二十二首 卷第九。阿咤婆拘上佛陀羅尼等。共咒十首。嘆佛三昧經一段 卷第十。定志慧見陀羅尼等。共咒三十一首。

一心奉請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拜觀同上)  宋北遼金河寺沙門釋道[辰*殳]集。   開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誦准提咒法。然與准提三譯。及尊那經。並不全合。

一心奉請密咒圓因往生集(拜觀同上)  智廣慧真編集。金剛幢譯定。   集諸經神咒三十三段。華梵並書。

一心奉請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拜觀同上)   唐沙門釋道宣撰。

一心奉請南海寄歸內法傳(拜觀同上)   唐沙門釋義淨撰。

一心奉請受用三水要行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護命放生儀軌法(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說罪要行法(拜觀同上)   三法並義淨法師作。

一心奉請諸經要集(拜觀同上)  廣西明寺沙門道世玄惲撰。   三寶部第一。敬佛篇六緣。敬法篇八緣。敬僧篇三緣 敬塔部第二。有七緣 攝念部第三。有四緣 入道部第四。有四緣 吹贊部第五。有三緣 香燈部第六。有四緣 受請部第七。有八緣 受齋部第八。有二緣 破齋部第九。有二緣 富貴部第十。有二緣 貧賤部第十一。有五緣 獎導部第十二。有七緣 報恩部第十三。有三緣 放生部第十四。有四緣 興福部第十五。有六緣 擇交部第十六。有五緣 思慎部第十七。有五緣 六度部第十八。布施篇有七緣。持戒篇有二緣。忍辱篇有三緣。精進篇有三緣。禪定篇有二緣。智慧篇有二緣 業因部第十九。有五緣 欲蓋部第二十。有三緣 四生部第二十一。有六緣 受報部第二十二。有九緣 十惡部第二十三。有十緣 詐偽部第二十四。有六緣 惰慢部第二十五。有三緣 酒肉部第二十六。有三緣 占相部第二十七。有三緣 地獄部第二十八。有八緣 送終部第二十九。有九緣 雜要部第三十。有十三緣。

一心奉請經律異相(拜觀同上)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撰。   天部上下。一二卷 地部三 應始終佛部第一。四 應身益物佛部第二。五 現涅盤後事佛部第三 造佛舍利塔第一。造佛形像第二 法滅盡三。六 外緣佛部第四。七 自行菩薩部第一。八 外化菩薩部第二。九 隨機現身上菩薩部第三。十 隨機現身下菩薩部第四。十一 出家菩薩僧部第一。十二 聲聞無學第一。僧部第二。十三 聲聞無學第二。僧部第三。十四 聲聞無學第三。僧部第四。十五 聲聞無學第四。僧部第五。十六 聲聞無學第五。僧部第六。十七 聲聞無學第六。僧部第七。十八 聲聞不測淺深僧部第八。十九 聲聞學人僧部第九。二十 聲聞行惡行僧部第十。二十一 聲聞無學沙彌僧部第十一。二十二 聲聞無學尼僧部第十二。二十三 轉輪聖王諸國王部第一。二十四 行菩薩道上諸國王部第二。二十五 行菩薩道下諸國王部第三。二十六 行聲聞道上諸國王部第四。二十七 行聲聞道中諸國王部第五。二十八 行聲聞道下諸國王部第六。二十九 諸國王夫人部。三十 行菩薩道諸國王子部上。三十一 行菩薩道下諸國太子部中。三十二 學聲聞道諸國太子部下。三十三 諸國王女部。三十四 得道長者部上。三十五 雜行長者部下。三十六 優婆塞部。三十 七優婆夷部。三十八 外道仙人部。三十九 梵志部。四十 婆羅門部。四十一 居士部。四十二 估客部。四十三 男庶人部上。四十四 女庶人部下四十五 鬼神部四十六 雜獸畜生部上。四十七 禽畜生部中 蟲畜生部下。四十八 地獄部上。四十九 地獄部下。五十 並引大小諸經中事相以示勸誠。

一心奉請法苑珠林(拜觀同上)  唐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劫量篇第一。小劫有六部。一述意。二疫病。三刀兵。四饑饉。五相生。六對除。大劫有四部。一時量。二時節。三壞劫。四成劫 三界篇第二。初明四洲有十二部。述意乃至優劣。次明諸天有二十二部。辨位乃至送終 日月篇第三。有十三部。述意乃至地動 六道篇第四。諸天四部。述意至報謝 人道八部。述意至受苦 修羅七部。述意至戰鬥 鬼神十一部。述意至舍宅 畜生十部。述意至好酬。 地獄八部。述意至誡勖 千佛篇第五。七佛九部。述意至久近 因緣三部。述意引證業因 種姓四部。述意至求婚 降胎六部。述意至獎導 出胎八部。述意至校量 侍養三部。述意養育善征 占相八部。述意至百福 遊學四部。述意至校量 納妃六部。述意至神異 厭苦四部。述意至厭欲 出家十部。述意至會同 成道十部。述意至變化 說法三部。述意赴機說益 涅盤五部。述意至弟子 結集二部。述意結集 敬佛篇第六。有七部述意乃至觀音。於中第四。彌陀又六部。述意至引證。第五彌勒又五部。述意至發願 敬法篇第七。有六部。述意乃至謗罪 敬僧篇第八。有四部。述意乃至違損 致敬篇第九。有六部。述意乃至儀式 福田篇第十。有三部。述意優劣平等。   歸信篇第十一。有三部。述意小乘大乘 士女篇第十二。俗男二部。述意誡俗勸導 俗女二部。述意奸偽 入道篇第十三。有四部。述意至引證 慚愧篇第十四。有二部。述意引證 獎導篇第十五。有四部。述意乃至業因 說聽篇第十六。有九部。述意乃至利益 見解篇第十七。有二部。述意引證 宿命篇第十八。有四篇。述意乃至五通 至誠篇第十九。有八部。述意乃至濟難 神異篇第二十。有五部。述意乃至雜異。   感通篇第二十一。有二部。述意聖跡 住持篇第二十二。有十部。述意乃至鬼神 潛道篇第二十三。有二部。述意引證 妖怪篇第二十四。有二部。述意引證 變化篇第二十五。有三部。述意通變厭欲 眠夢篇第二十六。有五部。述意乃至無記 興福篇第二十七。有八部。述意乃至洗僧 攝念篇第二十八。有二部。述意引證 發願篇第二十九。有二部。述意引證 法服篇第三十。有六部。述意乃至違損。   然燈篇第三十一。有二部。述意引證 懸幡篇第三十二。有二部。述意引證 華香篇第三十三。有二部。述意引證 唄讚篇第三十四。有四部。述意引證讚嘆音樂 敬塔篇第三十五。有六部。述意乃至修故 伽藍篇第三十六。有三部。述意營造致敬 舍利篇第三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感福 供養篇第三十八。有二部。述意引證 受請篇第三十九。有九部。述意乃至施福 輪王篇第四十。有五部。述意至育王。   君臣篇第四十一。有六部。述意至王都 納諫篇第四十二。有二部。述意引證 審察篇第四十三。有四部。述意審怒審過審學 思慎篇第四十四。有五部。述意乃至慎過 儉約篇第四十五。有二部。述意引證。 懲過篇第四十六。亦二部 和順篇第四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和事 誡最篇第四十八。有六部。述意乃至雜誡 忠孝篇第四十九。有五部。述意乃至業因 不孝篇第五十。有四部。述意乃至棄父。   報恩篇第五十一。有二部。述意引證 背恩篇第五十二。亦二部 善友篇第五十三。亦二部 惡友篇第五十四。亦二部 擇交篇第五十五。亦二部 眷屬篇第五十六。有四部。述意乃至離着 較量篇第五十七。有七部。述意乃至方土 機辯篇第五十八。有三部。述意菩薩羅漢 愚戇篇第五十九。有三部。述意般陀雜痴 詐偽篇第六十。有六部。述意乃至詐畜。   惰慢篇第六十一。有二部 破邪篇第六十二。亦二部 富貴篇第六十三。亦二部 貧賤篇第六十四。有五部。述意至貧女 債負篇第六十五。有二部。述意引證 諍訟篇第六十六。亦二部 謀謗篇第六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宿障 咒術篇第六十八。有七部。述意乃至雜咒 祭祠篇第六十九。有三部。述意獻佛祭祠 占相篇第七十。有二部。   祈雨篇第七十一。有四部。述意乃至河海 園果篇第七十二。有五部。述意乃至種子 漁獵篇第七十三。有二部 慈悲篇第七十四。有五部。述意乃至觀苦 放生篇第七十五。有二部 救厄篇第七十六。有五部。述意乃至獸王 怨苦篇第七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雜難 業因篇第七十八。有五部。述意乃至引證 受報篇第七十九。有十二部。述意乃至住處。   罪福篇第八十。有四部。述意乃至福行。   欲蓋篇第八十一。有二部。五欲五蓋 四生篇第八十二。有五部。述意乃至五生 十使篇第八十三。有四部。述意乃至斷障 十惡篇第八十四。有十三部。述意業因果報殺生。乃至邪見 六度篇第八十五。有六部。布施乃至智慧 懺悔篇第八十六。有六部。述意乃至洗懺 受戒篇第八十七。有七部。一述意。二勸持。三三皈。四五戒。五八戒。六十善。七三聚 破戒篇第八十八。有二部 受齋篇第八十九。有二部 破齋篇第九十。亦二部。   賞罰篇第九十一。亦二部。利害篇第九十二。亦二部 酒肉篇第九十三。有三部。述意飲酒食肉 穢濁篇第九十四。有四部。述意五辛。嚏氣便利 病苦篇第九十五。有六部。述意。引證。瞻病。醫療。安置。斂念 捨身篇第九十六。有二部 送終篇第九十七。有四部。述意。捨命。遺送。受生 法滅篇第九十八。有九部。述意。五濁。時節。度女。佛缽。訛替。破戒。諍訟。損法 雜要篇第九十九。有十部。述意。四依。四果。四食。淨口。鳴鐘。入眾。求法。衰相雜行 傳記篇第一百。有六部述意。翻譯。雜集。般若。興福。歷算。

一心奉請釋迦譜(拜觀同上)  蕭齊釋僧佑撰。   釋迦始祖劫初剎利相承姓緣譜。第一 賢劫初姓瞿曇緣譜。第二 六世祖始姓釋迦氏緣譜。第三 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 在七佛末種姓眾數同異譜。第五 同三千佛緣譜。第六 內外族姓名譜。第七 弟子姓釋緣譜。第八 四部名聞弟子譜。第九 從兄調達出家緣記。第十 從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記。第十一 弟孫陀羅難陀出家緣記。第十二 子羅雲出家緣記。第十三 姨母大愛道出家緣記。第十四 父淨飯王泥洹記。第十五 母摩耶夫人記。第十六 姨母大愛道泥洹記。第十七 釋迦種滅宿業緣記。第十八 竹園精舍緣記。第十九 祗洹精舍緣記。第二十 發爪塔緣記。第二十一 天上四塔緣記。第二十二 優填王造旃檀像記。第二十三 波斯匿王造金像記。第二十四 阿育王弟出家造石像記。第二十五 留影在石室記。第二十六 雙樹般涅盤記。第二十七 八國分舍利記。第二十八 天上龍宮舍利寶塔記。第二十九 龍宮佛髭塔記。第三十 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記。第三十一 塔宿緣記。第三十二。 法滅盡緣記。第三十三 法滅盡相記。第三十四 已上併兼引大小乘經律。以明化跡。

一心奉請釋迦氏譜(拜觀同上)  唐釋道宣撰。   一敘所依賢劫 二敘氏族根源 三敘所託方土 四敘法王化相 五敘聖凡後胤 大意與前譜同。而文簡略。

一心奉請釋迦方志(拜觀同上)  唐釋道宣撰。   封疆篇第一 統攝篇第二 中邊篇第三 遺蹟篇第四。具明五印度百五十餘國中佛事。並是西域記中錄出 游履篇第五。略明十六人往西求法 時住篇第七 教相篇第八。紀曆代所立寺數。所譯經數。所度僧尼之數。

一心奉請翻譯名義集(拜觀同上)  宋姑蘇景德寺法雲編。   十種通號第一 諸佛別名第二。乃至寺塔壇幢第六十四。並舉梵名而釋其義。

一心奉請大明三藏法數(拜觀同上)   明天竺山沙門一如集。

一心奉請教乘法數(拜觀同上)  明會稽沙門圓淨集。   始從一數。終至八萬四千各別名。略引釋之。

一心奉請禪林寶訓(拜觀同上)  宋沙門妙喜竹庵共集。東吳沙門淨善重集。   凡三百篇。大概使學者削勢利人我。趨道德仁義。

一心奉請緇門警訓(拜觀同上)  明嘉禾沙門如卺續集。   始自溈山警策。終於梁皇舍道事佛詔。凡二百餘首。

一心奉請百丈清規(拜觀同上)  元至元聖壽寺沙門德輝重編。大欣校正。   分為九章。大抵多是世諦流布。不唯非佛世芳規。亦且非古百丈風格矣。

一心奉請佛祖統紀(拜觀同上)  宋四明東湖沙門志盤撰。   前有通例一卷 釋迦本紀一 西土二十四祖紀二 東土九祖紀三 興道下八祖紀四 諸祖旁出世家五 諸師列傳六 諸師雜傳七 未詳承嗣傳八 歷代傳教表九 佛祖氏系表十 山家教典志十一 淨土立教志十二 諸宗立教志十三 三世出興志十四 三界名體志十五 法門光顯志十六 法運通塞志十七 名文光教志十八 歷代會要志十九。

一心奉請佛祖歷代通載(拜觀同上)  元大中祥符寺華亭念常集。   目錄一卷。七佛偈及彰所知論一卷。從第二卷至二十二卷。載盤古乃至元朝。至正年間。一切三教事跡。今分為三十四卷。

一心奉請歷代三寶記(拜觀同上)  隋開皇十七年翻經學士費長房撰。   初三卷。上列甲子。系以帝年。下注佛生出家成道入滅。乃至孔子初生問禮獲麟等事。訖至開皇時。佛法東流翻譯次第 次九卷。詳記歷代譯師所譯經典 次一卷。大乘錄入藏目 次一卷。小乘錄入藏目 後一卷。明皇三寶錄總目。

一心奉請高僧傳(拜觀同上)  梁嘉祥沙門釋皎撰。   序雲。始於漢明帝永平十年。終至梁天監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載。二百五十七人。又旁出附見者二百三十九人。開其德業。大為十例。一曰譯經。二曰義解。三曰神異。四曰習禪。五曰明律。六曰遺身。七曰誦經。八曰興福。九曰經師。十曰唱導 譯經始攝摩騰。終求那毗地。共三十五人 義解始朱士行。終曇裴。共百人 神異始佛圓澄。終釋保志。共二十人 習禪始竺僧顯。終釋慧明。共二十一人 明律始釋慧猷。終釋僧佑。共十三人 忘身始僧群。終曇弘。共十一人 誦經始曇邃。終道琳。共二十一人 興福始慧達劉薩訶。終法悅。共十四人 經師始帛法橋。終釋慧忍。共十一人 唱導始道照。終法鏡。共十人。

一心奉請續高僧傳(拜觀同上)  唐釋道宣撰。   序雲。始距梁之初運。終唐貞觀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載。包括岳瀆。歷訪華夷。正傳三百三十一人。附見一百六十人。大為十例。一譯經。二義解。三習禪。四明律。五護法。六感通。七遺身。八讀誦。九興福。十雜科 譯經始僧伽婆羅。終僧那提。正十五人 義解法申。始義褒。終正百六十一人 習禪始僧副。終慧明。正九十八人 明律始法超。終曇光。正二十九人 護法始曇無最。終慈藏。正十八人 感通始勒那缽提。終淨辯。正百十八人 遺身始法凝。終道休。正十二人 讀誦始志湛。終寶相。正十四人 興福始明達。終慧雲。正十二人 雜科聲德始慧明。終寶岩。正十二人。

一心奉請有宋高僧傳(拜觀同上)  宋沙門贊寧智輪同奉敕撰。   譯經始唐義淨。終唐滿月。正三十二人 義解始唐窺基。終宋義寂。正七十一人 習禪始唐弘忍。終宋德韶。正百三人 明律始唐道宣。終周澄楚。正五十八人 護法始唐威秀。終周道丕。正十八人 感通始後魏檀特師。終宋法圓。正八十九人 遺身始唐僧藏。終宋懷德。正二十二人 讀誦始隋行堅。終宋守真。正四十二人 興福始周法成。終宋師律。正五十人 雜科聲德始南宋智一。終宋宗淵。正四十五人。

一心奉請法顯傳(拜觀同上)   東晉沙門法顯自記游天竺事。

一心奉請大唐西域記(拜觀同上)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大總持寺沙門釋辯機撰。   記住還。共一百三十八國中風土。及佛法靈跡。唯摩竭陀國最詳。

一心奉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拜觀同上)  唐昭仁寺沙門慧立本。   即玄奘大師始終事跡也。

一心奉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拜觀同上)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總有五十六人。又重歸南海傳。有師資四人。

一心奉請比丘尼傳(拜觀同上)  梁莊嚴寺釋寶唱撰。   起晉咸和。訖梁普通。凡六十五人。

一心奉請神僧傳(拜觀同上)  不出編錄人名。   始自漢摩騰。終元膽巴。凡二百八人。

一心奉請弘明集(拜觀同上)  梁釋僧佑撰。   牟子理惑論。三十七篇 正誣論未詳作者 宗炳明佛論。一名神不滅論 孫綽喻道論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書難白黑論 顏光祿延之。難何承天達性論 羅君章更生論 鄭道子神不滅論 遠法師沙門不拜王者論五篇 遠法師答何鎮南難沙門祖服論 遠法師答桓玄明報應論 遠法師三報論 道恆法師釋駁論 明僧紹正二教論 周剡顒難張長史融門論 謝鎮之折夷夏論 朱昭之難夷夏論 朱廣之諮夷夏論 慧通法師駁夷夏論 僧愍法師戒華論 玄光法師辯惑論 記室劉勰滅惑論 僧順法師析三破論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義記。並吳興沈續作序注 蕭琛難范縝神滅論 曹思文難范縝神滅論。並二啟詔答 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滅論 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書。並公王朝貴六十二人答 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讚揚佛教事 高明二法師。答李交州淼難佛不見形事。並李書 司徒文宣王書。與孔中丞稚珪釋疑惑。並箋答 恆標二公。答姚主勸罷道書。並書 僧[(豐*力)/石]。僧遷。鳩摩。答姚主奏。並書 遠法師答恆玄勸罷道書。並書 釋僧岩。答劉青州勸還俗書。並劉答往返六首 習鑿齒與釋道安書 譙王書論孔釋。張新安答 鄭道子與禪師書論踞食 范伯倫書與王司徒論踞食 義法師答范伯倫書。並范重答 范伯倫與生觀二法師書 范伯倫踞食表。並詔往返四首 晉尚書何充等。執沙門不應敬王者奏三首。並詔二首 桓玄與八座書。論道人敬王事。並八座答 恆玄與王令書論敬王事。並王令答往返八首 廬山遠法師。答桓玄論沙門不應敬王者書一首。並桓玄書二首 桓玄詔沙門不復敬天子。並卞嗣之等答往返五首 遠法師與桓玄論料簡沙門書一首。並桓玄教一首 支道林法師。與桓玄論州符求沙門名籍書一首 天保寺釋道盛。啟齊武帝論。檢試僧事 郗嘉賓奉法要 顏延之庭詰二章 王該日燭 竺道爽檄泰山文 釋智靜檄魔文 釋寶林破魔露布文 釋僧佑弘明論。

一心奉請廣弘明集(拜觀同上)  唐終南山釋道宣撰。   正篇。第一。始商太宰問孔子聖人。終釋彥悰通極論。凡十五篇 辨惑篇第二。始魏陳思王辨通論。終唐李師政內德論。凡十八篇 佛德篇第三。始支道林佛像讚。終舍利感應記。凡六十餘首 法義篇第四。始晉戴安公釋疑論。終釋明浚答博士柳宣書。凡七十餘首 僧行篇第五。始東晉北道護支曇諦誄。終百官駁儀表啟狀等。及詔所親表啟論等。凡五十餘首 慈濟篇第六。始沈休文究竟慈悲論。終梁武帝斷酒肉文。凡五首 戒功篇第七始遠公與劉遺民書。終南齊文宣公淨行法門。凡十首。淨住子淨行法門。始皇覺辨德門第一。終發願莊嚴門第三十一。即慈悲懺之所宗也 啟福篇第八。始諸帝與太山朗法師書。終唐太子西明寺鐘銘。凡四十餘首 悔罪篇第九。始梁簡文謝敕為建涅盤懺啟。終梁陳皇帝依經悔過文。凡十五首 統歸篇第十。梁武帝淨業賦。並序 梁高祖孝思賦 梁宣帝游七山寺賦 梁王錫宿山寺賦 魏高允鹿苑賦 李顒大乘賦並序 釋慧命詳玄賦 蕭子云玄圃園講賦。釋真觀夢賦 江淹傷愛子賦 無為論 釋道安檄魔文 魔主報檄 破魔露布文 平魔赦文 平心露布文 晉沙門支道林贊佛詩八首。終宣法師秋日游東山寺。尋朱曇二法師一首。凡一百五十八首。

一心奉請集古今佛道論衡實錄(拜觀同上)  唐終南山釋道宣撰。   後漢隆法道士。表請角試事第一。乃至唐天子在司成宣范義頵宅。難莊易義第三十三。皆辨釋老優劣事。

一心奉請續集古今佛道論衡(拜觀同上)  唐沙門智升撰。   西域天竺國事。出後漢列傳七十八。

一心奉請集神州塔寺三寶咸通錄(拜觀同上)  唐麟德元年終南山釋道宣撰。   初明舍利表塔共緣二十 第二靈像垂降。共緣五十 第三引聖寺瑞經神僧。聖寺十二。瑞經三十八。神僧三十。

一心奉請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拜觀同上)  唐弘福寺沙門釋彥悰纂錄。   故事篇第一。土共十八首 故事篇下。共十四首 聖朝議不拜篇第二。上下 聖朝議拜篇第三。上各有彈詞 議拜篇下。結成不拜。

一心奉請破邪論(拜觀同上)  唐沙門釋法琳撰。   廣破傅弈邪說。

一心奉請辯正論(拜觀同上)  唐沙門釋法琳撰東宮學士陳子良注。   二教治道篇第一。上下 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 佛道先後篇第三 釋李師資篇第四 十喻篇第五。答傳道士十異 九箴篇第六。答外九迷論 氣為道本篇第七 信毀交報篇第八 品藻眾書篇第九。儒推孝經。佛備眾典 出道偽謬篇第十。略明八謬 歷世相承篇第十一。略辨九事 歸心有地篇第十二。引梁武帝舍道敕文。及蕭綸等。受菩薩戒啟。後有法琳與尚書右僕射蔡國公書。

一心奉請十門辯惑論(拜觀同上)  唐興善寺沙門釋復禮撰。   通力上感門一 應形俯化門二 淨穢土別門三 迷悟見殊門四 顯實得記門五 反經贊道門六 觀業救舍門七 隨教抑揚門八 化佛隱顯門九 聖王興替門十 答太子文學權無二釋典稽疑。

一心奉請甄正論(拜觀同上)  唐佛授記寺沙門玄嶷撰。   廣破靈寶等經天尊等名之偽。

一心奉請護法論(拜觀同上)  宋無盡居士張商英述。   廣破歐陽修謗佛邪說。申明佛理 後附李長者昭化院記。及徐師川跋。鄭德輿後序。

一心奉請鐔津文集(拜觀同上)  宋明教禪師契嵩撰。   初一卷。目錄並行業記 前三卷。即輔教篇重出 第四卷。皇極論。及中庸解五篇 第五至第七卷。論原四十篇。雜着六篇 第八卷。雜着六篇。萬言書一封 第九卷。書啟共十三封 第十卷。書啟狀共四十四封 第十一卷。敘十四篇。又九篇 第十二卷。志記銘碑十二篇 第十三卷。碑記銘表辭七篇。述題書贊傳評十二篇 第十四至十六卷。非韓三十篇 第十七卷。古律詩六十首 第十八卷。唱和詩六十九首 第十九卷。諸師序贊詩題疏。並後序。

一心奉請輔教篇(拜觀同上)  宋明教禪師契嵩撰。   原教 勸書三篇 廣原教。並序二十六篇 孝論。並序一十三篇 壇經贊 真諦無聖論。元在嘉佑集中。

一心奉請元至元辯偽錄(拜觀同上)  元雲峰禪寺沙門祥邁奉敕實錄撰。   妄立天尊偽第一。乃至偷佛神化偽第十四。並後記共二卷 當時侵奪僧寺。及辨論敕復事實。二卷。聖旨梵毀諸路偽道藏經之碑 下火文 如意答石介怪記 聖旨特建釋迦舍利靈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一心奉請三教平心論(拜觀同上)  元靜齋學士劉謐撰。   先明三教。並是勸人止惡行善。不可偏廢。次明極功淺深不同。後廣破韓愈之說。並破歐陽程朱之說。

一心奉請折疑論(拜觀同上)  比丘子成號妙明着。西域師子比丘述注。   敘問第一 聖生第二。言佛降誕之跡 問佛第三。答不稱姓名而稱佛之問 喻舉第四。喻明佛經。非是繁而不要 宗師第五。言古今帝主賢士。皆宗師佛 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 論孝弟七 拒毀第八 評儀第九 舉問第十。答事鬼知死之問 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 釋謗第十二 辨施第十三 殊見第十四 隨宜第十五 優劣第十六 先知第十七。謂漢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 尊釋篇第十八。客方崇佛 言符第十九。吻合二教之理 會名第二十。會同三教聖人之名。

一心奉請一切經音義(拜觀同上)  唐翻經沙門玄應撰。   卷一。華嚴。大集。日藏。月藏。大威德。法炬。六經 卷二。大涅盤經 卷三。般若十部 卷四。見實等十九經 卷五。海龍王等六十四經 卷六。法華經 卷七。正法華等四十四經 卷八。維摩等七十一經律 卷九。智度論 卷十。般若燈等十論 卷十一。正法念等四經 卷十二。長阿含等十五經 卷十三。般泥洹等八十七經 卷十四。四分律 卷十五。十誦。僧祗。五分三律 卷十六。善見等二十一律 卷十七。阿毗曇等五論 卷十八。成實等十六論 卷十九。佛本行集。撰集百緣 卷二十。陀羅尼等二十八集 卷二十一。大菩薩藏等十三經 卷二十二。瑜伽師地論 卷二十三。顯揚等十論 卷二十四。阿毗達磨俱舍論 卷二十五。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一心奉請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拜觀同上)   唐京兆靜法寺沙門慧苑述。

一心奉請紹興重雕大藏音(拜觀同上)  宋精嚴寺釋處觀集。   略如字彙共一百七十四部。

一心奉請出三藏記集(拜觀同上)  梁釋僧佑撰。   卷一集。三藏緣記第一 十誦律五百羅漢。出三藏記第二 菩薩處胎經。出入藏記第三 梵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第四 前後出經異記第五 卷二。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 新集條解異出經錄第二 卷三新集安公古異經錄第一 失譯經錄第二 涼土異經錄第三 關中異經錄第四 新集律分為五部記錄第五 十八部記錄第六 漢地四部記錄第七 卷四新集續撰失譯雜經錄 卷五新集抄經經錄第一 安公疑經錄第二 新集疑經錄第三 安公注經及雜經志錄第四 小乘迷學竺法度造異儀記第五 長安睿法師喻疑第六 卷六至十一。共經序一百十篇 卷十二。雜錄序十篇 卷十三至十五。共傳三十二篇。

一心奉請眾經目錄(拜觀同上)  隋翻經沙門法經等奉敕撰。   大乘修多羅藏錄第一。有六分 一譯一。異譯二。失譯三。別生四。疑惑五。偽妄六 小乘修多羅藏錄第二。六分如前 大乘毗尼藏錄第三。六分如前 小乘毗尼藏錄第四。六分如前 大乘阿毗曇藏錄第五。六分如前 小乘阿毗曇藏錄第六。六分如前 佛滅度後撰集錄第七。西方聖賢一。此土抄集二 傳記錄第八。西域此方 着述錄第九。西域此方。

一心奉請眾經有錄(拜觀同上)  隋仁壽年翻經沙門及學士等撰有序。   單本第一 重翻第二 別生第三 賢聖集傳第四疑偽第五。

一心奉請大唐內典錄(拜觀同上)  唐釋道宣撰。   歷代眾經傳譯所從錄第一 翻本單重人代存亡錄第二 總撮入藏錄第三 與要轉讀錄第四 有目缺本錄第五 道俗述作註解錄第六 支派陳化錄第七 疑偽經論錄第八 錄目終始序第九 應感興敬錄第十 續錄一卷。

一心奉請武周刊定眾經目錄(拜觀同上)  唐沙門明佺等撰有序。   大乘單譯經目一。重譯經目二三四五。大乘律論目六。小乘單譯經目七。重譯經目八。小乘律論賢聖集九十。大小乘失譯經目十一。闕本經目十二。見定入藏流行目上下十三十四。附刊定偽經目錄一卷。

一心奉請古今譯經圖記(拜觀同上)  唐翻經沙門靖邁撰。   始自漢明帝時摩騰尊者。終於唐太宗時玄奘法師。各敘其所譯經論。

一心奉請續古今譯經圖記(拜觀同上)  唐開元庚午歲沙門智升撰。   始自唐貞觀時沙門智通。終於開元時金剛智國師。

一心奉請開元釋教錄(拜觀同上)  唐開元庚午歲沙門智升撰。   總括筆經錄上。分為十卷 別分乘藏錄下。更為七。有譯有本錄第一。一千一百四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 有譯無本錄第二 支派別行錄第三 刪略繁重錄第四 補闕舍遺錄第五 疑惑再詳錄第六 偽妄亂真錄第七 有譯有本中又為三。一菩薩三藏錄。二聲聞三藏錄。三聖賢傳記錄。已上共為十一卷 入藏錄三卷。

一心奉請元釋教錄略出(拜觀同上)  唐開元庚午歲沙門智升撰。   即前入藏錄用千字文編定。

一心奉請至元法寶勘同總錄(拜觀同上)  元講經論沙門慶吉祥等奉詔集。   初總標年代。括人代之宏網。自漢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歷朝二十二代。譯師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 二別約歲時。分紀錄之殊異 三略明乘藏。顯古錄之梯航。開元錄所紀。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貞元錄所紀。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錄所紀。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佑錄所紀。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錄及舍遺編。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 四廣列名題。彰今目之倫序。初契經藏分菩薩聲聞。菩薩藏中又分顯密。顯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兩藏。二調伏藏。亦分菩薩聲聞。三對法藏。亦分菩薩聲聞。於中先出梵語經題。次出此間。經題。後出譯人及品數。

一心奉請大藏聖教法寶標目(拜觀同上)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即依勘同總錄略標各經卷帙及品數大旨。

一心奉請大明重刊三藏聖教目錄(拜觀同上)  即南藏目錄分七十科 一般若部 二寶積部 三大集部 四華嚴部 五涅盤部 六五大部外重譯經 七單譯經 八小乘阿含部 九小乘單譯經 十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 十一西土聖賢撰集 十二大乘律 十三小乘律 十四大乘論 十五小乘論 十六續入藏諸論 十七此方撰述。   以下藕師未有注諸書及藕師未及見諸書。

一心奉請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集大乘相論(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佛母般若圓集要義論(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聖佛母九頌經義論(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永樂御製序贊文(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緇門警訓(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八識規矩補註(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百法明門論注(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八十八祖傳贊(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大佛頂首棱嚴經正脈(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紫柏尊者全集(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憨山大師夢遊全集(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性相通說(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莊子內篇注(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幻有傳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雪嶠信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天隱修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密雲悟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大覺普濟能仁琇國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明道正覺森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宏覺忞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梵網經直解(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毗尼止持會集(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毗尼作持續釋(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毗尼關要(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大乘止觀法門釋要(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山茨際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相宗八要直解(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五百羅漢尊號(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明覺聰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首棱嚴經疏解蒙鈔(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宗寶獨禪師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棱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略疏(拜觀上同)

一心奉請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直解(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兜率龜鏡集(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會釋(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溈山警策句釋(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佛說四十二章經疏鈔(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佛說八大人覺經疏(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成唯識論音響補遺(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授手(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賢首五教儀(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重訂教乘法數(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御選語錄(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御錄宗鏡大綱(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御錄經海一滴(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梁代所創水陸道場儀式(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宋代志盤法師依古重修法界聖凡水陸盛會修齋儀軌(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明代通行天地冥陽水陸儀文(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明代雲棲法匯所載六卷水陸文(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儀潤所集通行本水陸儀軌(拜觀同上)   雞園水陸通論依末後二種變化而出之也○。   以下同主法一人白之。   經雲。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故求佛境界。必依佛所言。聞熏之功。能發正因。能除邪見。昔人患病不治。一異人命讀藥草之名。每讀藥名。病皆應聲。至雷丸則不敢應。取以服之。其病遂絕。眾生病多。如聲斯應。如來妙藥。豈止雷丸。以此一一名字。稱而拜之。宿種善根。漸當披露。十方法脈從此環興。我等痛念無始以來。不知身中無我。空際有經。喪本受輪。至今未已。故於今日。對茲法寶。深悔前愆。齊發真心。頓悔前過(高聲唱雲)。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歸命投誠。一心懺悔(一拜起立問訊長跪雲)。   弟子眾等(拜)。普與含靈。同此一心。全涵萬法。自他心法。實非異同。無始迷茫忽然自異。異同交發。生無異同。此異非同。此同非異。縱橫剎劫。依正相銜。欲免輪迴。無有是處。更起妄見。雲修不修。求道雖勤。失之愈遠。事理非圓。理事不應。理與理混。事與事違。平等圓通。於斯盡失。真藥常現。未能服行。久而益昏。不聞名字。痛念我輩。雖號凡夫。一切如來。或常承事。無邊海會。說法重重。信心人天。動輙億萬。或得淨眼。發無上心。累劫多生。遂忘此事。今茲法寶。萬軸千輪。是我欲言。是我能聽。生生福盡。慧亦消亡。求之無從。遇之無日。誦之不解。信之不圓。說之多疎。行之多錯。盲人大富。觸寶自傷。總是罪愆。無邊發露。肅恭懺悔(拜)。即法即心。仗佛靈恩。光明內發。如寶絲引。如珠光銜。如鏡同空。如劍利斷。斷我深惑。空我業根。化阿顛迦。入薩婆若。吉祥初啟。馨香遠聞。十方龍天。一齊感動。歡聲雷發。妙力雲興。圓護道場。滿足眾願。我承佛慧。轉化群蒙。寶潤深孚。密音圓奏。令彼粗者咸妙。蠢者都靈。盡入真宗。還依本位。身身映入蓮華之國。念念全含薝葡之芬。不使一人。中途淪墮。   (拜 繞念)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現坐道場毗盧遮那佛  南無法報化三身一切諸佛  南無空塵全現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甚深十二部經  南無寶手菩薩  南無勇施菩薩  南無護法藏菩薩   (三遍畢問訊)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拜)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拜)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拜)  南無華嚴海會佛菩薩三稱(問訊退入觀堂)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十(終)


  光緒三年丁丑六月。寶仁上善與刻經僧商量法寶事。寶仁踴躍發願。認刻法輪寶懺。以顯密教意。利益眾生。值九月病革。懇於其母悟源。上善。以所存各善資及所蓄服用等。罄盡無遺。悉以布施而成此願。熊居士及本真上善等助之請命。悟源應之。寶仁乃念佛而去。遂於是漸漸刻成。經戊寅至己卯九月而功乃完。所有人名回向已。刻於經尾。書既成。悟源請刻經僧。願以寶仁之願力悟源之苦心。並同出資之諸上善人。回向莊嚴。同生淨土蓮華上品。   刻經僧妙空記   法輪寶懺全部。各隨所施大小。存亡皆得。各受勝報。玲瓏解脫。共滿心期。轉身同赴淨土蓮華虛空樓閣。善巧方便。轉度含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