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北江詩文集 (四部叢刊本)/更生齋文甲集卷第二
洪北江詩文集 更生齋文甲集卷第二 清 洪亮吉 撰 清 呂培 等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北江遺書本
|
更生齋文甲集卷第二
陽湖洪亮吉著
春秋十論
壬戌歳在旌德洋山書院課徒因作此以示及門
春秋時以大邑爲縣始於楚論
春秋時楚始以大邑爲縣桉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並諸小
鄕聚集爲大縣縣一令凡四十一縣〈商鞅傳作三十一縣〉漢書百官
表縣令長皆秦官萬戸以上爲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
戸爲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桉商鞅傳止言置令丞〉然其
制實自楚創始之左傳宣十一年楚子入陳殺夏徵舒因
縣陳十二年鄭伯對楚莊王曰使改事君夷於九縣杜預
注楚滅九國以爲縣願得比之正義言楚滅諸國見於經
傳者哀十七年稱文王縣申息莊六年稱楚滅鄧十八年
克權僖五年滅十二年滅黃二十六年滅䕫文四年滅
江五年滅六又滅蓼十六年滅庸凡十一國蘇氏沈氏以
權爲小國庸先屬楚除二國外爲九也襄公二十六年伯
州犁言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此見於左傳者也其見於
史記楚世家者則子革對靈王曰且入大縣而乞師於諸
侯又惠王之十年是歳也滅陳而縣之是也此外則晉自
文襄以後大邑亦名縣左傳僖三十三年晉襄公以再命
命先茅之縣賞胥臣宣十五年晉人賞士伯以𤓰衍之縣
襄公二十六年楚聲子欲復椒舉謂令尹子木曰晉人將
與之縣以比叔向昭公五年薳啓疆謂楚子曰韓賦七邑
皆成縣也又雲因其十家九縣其餘四十縣云云二十八
年晉殺祁盈及楊食我分祁氏之田以爲七縣分羊舌氏
之田以爲三縣是也葢春秋時已有改封建爲郡縣之𫝑
創始於楚而秦與晉繼之至戰國而大邑無不爲縣矣又
考楚文王縣申在魯莊公六年史記秦本紀言武公十年
伐邽冀戎初縣之十一年初縣杜鄭晉語公子夷吾對秦
使公子縶曰君實有郡縣皆當在楚文王縣申之後廣韻
又言楚莊王縣陳縣所自起亦非當雲自楚文王縣申息
始後世置小州其制亦始於楚左傳宣公十一年莊王復
封陳鄕取一人焉歸謂之夏州史記蘇秦傳楚東有夏州
海陽集引徐廣雲楚考烈元年秦取夏州〈今桉楚世家又雲納州子〉
〈秦徐廣又註雲州楚州陵縣彼此不同未知誰是〉又引車允𢰅桓溫集雲夏口城
上數里有洲名夏州張守節雲州在大江中
春秋不諱娶同姓論
春秋時娶同姓者不一而足穆天子傳有盛姫是天子以
同姓之女備後宮也列國則晉獻公有大狐姫小狐姫驪
姫其娣生卓子亦姫姓故莊公二十八年傳惟二姫之子
在絳平公則內有四姫傳襄二十六年衞人歸衞姫於晉
等是也國語富辰曰𥅆由鄭姫韋昭注𥅆姫姓文王之子
𥅆季之國鄭女爲𥅆夫人同姓相娶大夫則齊崔杼娶棠
姜東郭偃所云君出自丁臣出自桓是也慶舍以女妻盧
蒲癸慶舍之士以爲子不避宗是也哀公十一年太叔懿
子娶晉悼公子憗女亦同姓晉則羊舌氏爲晉公族而亦
娶同姓論衡叔向之母姫姓是矣廣韻鄭公子有食采於
徐吾之鄕後以爲氏是子南子晳又爭娶同姓之女也獨
昭公以吳孟子貽譏者以魯爲秉禮之國故耳又世皆譏
漢惠帝娶魯元公主女爲婦以爲妻外甥女不知春秋時
卽有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史記
晉世家文公夫人秦女也服䖍雲穆公女文嬴也又傳稱
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晉語稱不敢以禮致之懽之故
也韋昭注懽愛此女之故是懷嬴亦穆公之女於晉文公
皆外甥女也
春秋時晉大夫皆以采邑爲氏論
晉大夫皆以采邑爲氏除韓趙魏本係建國不必更論後
趙氏別子趙同食采於原故又稱原同屏括食采於屏故
稱屏括又稱屏季邯鄲氏食采於邯鄲故稱邯鄲氏元和
姓纂邯鄲氏趙穿之後魏犨之孫魏錡食采於呂復食采
於廚故稱呂錡亦稱廚武子國語錡之子亦稱呂宣子又
魏顆子魏頡食采於令狐故國語又稱爲令狐文子地理
志河東郡徛氏樂史雲春秋時令狐也韓獻子元孫康食
邑於藺又稱藺氏地理志西河郡藺縣廣韻藺姓亦出西
河韓獻子元孫康食邑於此因氏焉外若欒氏食采於欒
故欒叔以下皆稱欒氏左傳哀公四年國夏伐晉取邢任
欒鄗杜預注欒在趙國平棘縣西北桉卽今趙州西北故
欒城與正定府欒城縣接界地理志常山郡𨵿縣後漢改
爲欒城是矣卻氏食采於卻故父曰卻豹子曰卻芮一切
經音義引聲𩔖雲卻鄕在河內是也後又食采於冀故亦
稱冀芮水經注引京相璠曰今河東皮氏縣有冀亭古之
冀國所都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命卻缺爲復與之冀是
矣其後卻犨食采於苦成故又曰苦成叔濳夫論苦成城
名也在鹽池東北豹之孫楊又別食采於步故稱步楊世
本豹生義義生楊楊生鵲居廣韻晉有步楊食采於步因
氏焉楊子鵲居食采於蒲城故稱蒲城鵲居見周語韋昭
注鵲居子至食采於溫故亦曰溫季桉廣韻唐叔虞之後
受封於河內溫因以命氏是晉又有公族溫氏也胥臣先
食采於胥後又食采於臼故稱胥臣亦稱臼季左傳僖公
二十四年取臼衰水經注引京相璠曰桑泉臼衰並在
東博物志又雲臼季邑在邑西北先軫食采於原故曰
原軫杜預釋例雲河內沁水縣西北有原鄕是矣至先且
居則又稱霍伯當亦以采地名郡國志河東郡永安縣有
霍太山桉山側有霍城水經注汾水又南逕霍城東是也
韋昭又雲先且居先軫之子蒲城伯也後受霍爲霍伯是
未受霍以前又嘗食采於蒲城故云蒲城伯蒲城卽重耳
所居在漢河東郡蒲子縣其後先穀又食邑於彘故曰彘
季地理志河東郡彘縣是也悼公時士魴亦食采於彘故
亦曰彘恭子狐突食采於狐故稱狐氏其子狐毛狐偃亦
然左傳僖公十六年狄侵晉取狐廚杜注臨汾縣西北有
狐谷亭又雲狐廚受鐸昆都晉三邑偃之子又食采於賈
故又稱賈季韋昭晉語注賈佗狐偃之子射姑太師賈季
也食邑於賈字季佗劉昭引博物志曰臨汾有賈鄕賈伯
邑又圖經蒲城縣西南亦有賈城卽古賈國古今地名亦
同荀息食采於荀濳夫論荀亦作郇杜預注縣西北有
郇城水經注汾水下古水又西逕荀城古荀國也汲郡古
文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桉竹書紀年晉曲沃滅荀
以其地賜大夫原氏黯是爲荀叔是荀叔本姓原氏以食
采於荀始稱荀叔也又紀年於桓王二年雲莊伯以曲沃
叛伐翼公子萬救翼荀叔軫追之此荀叔軫或卽息之先
始受采地者也後荀首別食采於知故自罃以下又稱知
氏劉昭引博物志河東縣有知邑是也呂甥先食采於
呂劉昭引博物志雲河東永安有呂鄕呂甥邑後又食采
於陰故稱陰飴甥左傳哀公四年國夏伐晉取陰人後又
食采於瑕故亦稱瑕甥郡國志河東郡有瑕城桉後詹
嘉亦食采於瑕故曰瑕嘉文公十三年晉侯使詹嘉處瑕
以守桃林之塞是也士㑹之先隰叔食采於隰郡國志河
內懷縣有隰城至士㑹先食采於隨後又食采於范故稱
隨㑹又稱范武子至文子宣子獻子等皆然韋昭晉語注
食邑於范爲范氏又雲隨范晉二邑濳夫論食采隨故氏
隨左傳隱公五年翼侯奔隨杜預注隨晉地圖經隨城在
介休縣東春秋時爲士㑹食邑地理志東郡范縣圖經春
秋時晉大夫士㑹邑虢射父食采於虢梁由靡食采於梁
梁虢本皆舊國陽處父食采於陽箕鄭父食采於箕郡國
志修武有陽樊攢茅田杜預注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是
也圖經又雲陽邑縣晉大夫陽處父邑邢侯食采於邢雍
子食采於雍地理志河內郡平臯應劭曰其地屬晉號曰
邢丘郡國志山陽縣有雍城董氏食采於董左傳文公六
年改蒐於董杜注臨汾縣有董亭又有董澤在聞喜縣東
北四十里古豢龍氏董父所居故名揚食采於郡國
志縣有城張老食采於張濳夫論河東邑有張城
有西張城史記又有東張城今在虞鄕縣西北輔果食采
於輔鐸遏宼食采於鐸左傳宣公十五年秦伐晉次於輔
氏杜注輔氏晉地十六年晉滅赤狄及留吁鐸辰苗賁皇
食采於苗杜注食邑於苗地梁餘子食采於梁榆水經注
梁榆水出梁榆城桉在漢上黨郡涅氏縣圖經春秋時晉
梁餘子養邑王官無地食采於王官左傳文公三年秦師
濟河取王官及郊夏陽說食采於夏陽桉夏陽卽虢舊邑
高梁伯食采於高梁故曰高梁伯杜注高梁在平陽楊縣
西南莢成僖子食采於莢成廣韻姓岀平陽世本有晉大
夫莢成僖子閻氏食采於閻元和姓纂唐叔虞之後公族
食采於閻邑因氏焉今考昭公九年周甘人與閻嘉爭閻
田是閻嘉亦以食邑爲氏故曰閻嘉也柏氏食采於柏晉
語韋昭注柏晉之舊姓地理志趙國柏人注本晉邑叔向
稱狐續慶伯古伯柏同當卽此也陘氏食采於陘廣韻雲
陘晉邑也大夫氏焉今爲井陘縣以至祁氏食采於祁〈桉賈〉
〈辛亦食采於祁地理志祁晉大夫賈辛邑葢是時祁氏已滅與鄔銅鞮之屬司馬彌牟樂霄等同〉楊氏食
采於楊〈劉昭引地道記又雲楊縣有梁城去縣五十里叔向邑也又桉水經注河東郡楊晉大夫僚安之邑〉
〈葢僚安食采於楊亦在羊舌氏滅後也〉鄔氏食采於鄔盂丙食采於盂銅鞮
伯華食采於銅鞮太康地誌銅鞮晉大夫羊舌赤邑又未
食銅鞮以前又嘗食邑於羊舌左傳正義引世族譜羊舌
其所食邑也邯鄲午食采於邯鄲蒲城午食采於蒲城則
又皆漢河東河內上黨太原趙國所屬之大縣人所共知
者矣更有異者地理志上黨郡余吾通典作徐吾桉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晉大夫有知徐吾又河東郡襄陵有讎氏
鄕亭水經注襄陵縣故城晉大夫卻讎之邑也故其地有
讎氏鄕亭是又以采邑命名矣亦他國所未有也
春秋惟秦不用同姓而喜用別國人論
春秋時列國皆用同姓惟秦不然見於經傳者亦不過數
人公子縶小子憗公子鍼公子士雃等是也至好用異國
人則亦自穆公啟之秦本紀所云求百里於楚迎蹇叔於
宋取由余於戎求丕豹公孫枝於晉外又有內史廖隨㑹
等數人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則又百里奚及蹇叔之
子也降至戰國而孝公用商鞅惠文君用公孫衍張儀司
馬錯樂池魏章武王用甘茂陳軫齊明周最昭襄王用田
文樓緩壽燭向壽白起任鄙呂禮蒙武尉斯離客胡傷
客竈王齕司馬梗張唐范雎蔡澤將軍摎莊襄王用呂
不韋蒙驁及始皇用麃公王齮茅焦尉繚桓齮楊端和王
翦李斯羌瘣昌平君〈索隱昌平君楚之公子〉昌文君王賁李信王綰
馮劫王離趙亥隗林馮母擇王戌趙嬰楊樛蒙恬辛勝類
皆異國人也骨肉中惟樗里疾最用事然疾中間又嘗相
韓明用之亦無商鞅范雎之專矣且公子䖍同姓之親又
太子之傅也鞅一言而卽劓涇陽君高陵君王之同母弟
也雎一言而卽出之𨵿外公子十二公主十皆二世之親
昆弟也趙高一言而同日伏屍於市明秦於骨肉之㤙本
薄故人人得而間之惟遊士則不然能西行入秦無不各
得所欲有不幸者僅韓非鮑丘等一二人遭罹讒謗以死
耳其他則皆立談取相者也此非穆公之留貽家法然
乎然秦之霸以此秦之並天下以此秦之土崩瓦亦以
此迨二世之亡項羽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疑其子姓
已無復有矣此則雖貴爲天子而易姓之後尙遠不如齊
之諸田楚之屈昭景等猶能布滿天下謂非立法不善之
故哉吾故曰春秋時惟秦不用同姓而喜用異國人其法
自穆公始烏乎穆公家法之不善又豈僅殺三良而已哉
春秋晉比楚少㤙論
春秋時晉國待大夫最少㤙左傳昭公三年叔向對晏子
所云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早隸是也至二十八年而
祁氏羊舌氏族亦滅夫狐胥爲從亡之臣欒卻原皆有勞
於國外如伯宗祁奚叔向之賢又皆傳所云猶將十世宥
之者也況所坐之罪又均非叛逆狐續則坐專殺先穀則
剛愎三卻則驕侈胥童則從君於昬欒祁則又以家事至
於滅宗最爲無罪若伯宗之被讒羊舌之從坐又不待論
矣楚則不然伯棼之惡至於攻王鬥懷之悖至於欲弒君
然莊王則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命其孫箴尹克黃復其
所昭王則復國之後賞大功九人鬥懷亦預焉子西請舍
懷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夫一家之中兩犯叛逆之罪〈門氏〉
〈卽若敖氏〉而不以及其身與子孫楚報功之典可雲厚矣卒至
戰國之末而屈昭景三族亦究與楚相始終謂非立法之
厚遂獲享其報乎若昭公二十七年傳言盡滅卻氏之族
則令尹子常爲之非王之意也又攷春秋於叛臣簒弒之
臣其子孫之食祿居位亦並如故並有不忍絕其後者夫
鄭之公叔段可雲叛臣矣然左傳莊公十六年公父定叔
岀奔衞〈杜注公叔投之孫〉三年而復之曰不可使共叔無後於鄭
又使以良月入何其用法之寛乎至夏徴舒親弒其君可
雲罪大惡極矣然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其孫陳夏齧復見
於經世本徵舒生惠子晉晉生禦㓂御㓂生悼子齧是又
生則爲大夫死則賜諡與立勲諸臣亦無以異至漢時
而法已漸嚴有罪之家不得入宿衞其後並不得官京師
是也然究當以漢法爲善
春秋時君臣上下同名不甚避諱論
春秋時禮法尙踈雖雲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然君臣上
下同名者甚衆如周穆王名滿而周有王孫滿厲王名胡
而五世孫僖王亦名胡齊鄭世家武公名掘𦊅而其孫厲
公亦名𦊅簡公名嘉而同時卽有公子嘉〈左傳史記並同〉宋殤公
名與夷而一傳卽有公子目夷衞世家穆公名遫而裔孫
成侯亦名遫靈公時又有戲陽遫襄公名惡而臣又名石
惡是又祖孫上下同名左傳宣十七年經蔡侯申卒至哀
公四年經盜殺蔡侯申是元孫與高祖同名齊世家武公
名壽而春秋時齊有公子壽曹世家有夷伯喜而後又有
公子喜時有幽伯彊而數傳又有宣公彊又有大夫公孫
彊陳世家有幽公寧而後又有大夫孔寧有武公靈而裔
孫平國又諡靈公晉世家唐叔子晉侯夑而範文子亦名
夑定公名午而同時大夫有邯鄲午蒲城午又文公昭公
子皆名雍宋微子啟爲宋始祖而春秋傳宋景公所養子
亦名啟楚靈王名圍而一傳卽有王孫圍聘於晉見楚語
至若魯武公名敖至廢敖山可雲諱之嚴矣然文公時卽
有公孫敖他若晉曲沃桓叔名成師而晉官有太師魯幽
公名宰而魯官有太宰楚共王名箴而官不廢箴尹晉獻
侯名籍而晉不廢籍氏魯魏公名㵒而魯邑之費不改陳
荘公名林而陳地之株林不改此類益多不能枚舉矣又
如以國號爲名者衞宣公名晉成公名鄭魯定公名宋陳
惠公名吳之類當時赴告於諸國者又豈能連他國之號
而諱之𫆀明春秋時雖以諱事神而禮法濶踈尙有諱有
不諱非如漢以後禁忌日甚並同聲之字而亦諱之也
春秋時楚國人文最盛論
春秋時人材惟楚最盛其見用於本國者不具論其波及
他國者蔡聲子言之已詳亦不述外此則百里奚霸秦
伍子胥霸吳大夫種范蠡霸越皆楚人也劉向新序百里
奚楚宛人吳越春秋范蠡楚宛縣三戸人大夫種亦楚人
他若文采風流楚亦較勝他國不獨左史倚相能讀三墳
五典八索九丘也史記楚世家析父善言故事楚語共王
傅士亹能通訓典六蓻觀射父能辯山川百神葢楚之先
鬻熊爲周文王師著鬻子二十二篇其後卽諸子百家亦
大半出於楚史記老子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老萊子亦
楚人漢書蓻文志道家老萊子十六篇楚人又文子九篇
班固注老子弟子並與孔子同時今讀其書有與平王問
荅篇葢楚平王班固以爲周平王誤也又有蜎子十三篇
班固注名淵楚人老子弟子鶡冠子一篇注楚人居深山
以鶡爲冠楚子三篇不注姓名又孔子墨子皆嘗入楚矣
史記孔子弟子列傳公孫龍任不齊秦商鄭康成注皆楚
人蓻文志公孫龍十六篇卽爲堅白之論者儒林傳澹臺
子羽居楚至荘子雖宋蒙縣人而蹤跡多在楚觀本傳及
越世家等可見孟子列傳載環淵楚人著書上下篇卽蜎
子也又雲楚有尸子長盧劉向別錄楚有尸子張守節正
義長盧楚人有長盧九篇孟子內篇言陳良楚產也悅周
公仲尼之道又爲神農之言者許行亦楚人鬼谷子皇甫
謐注楚人荀況則嘗爲楚蘭陵令蓺文志儒家有楚蘭陵
令荀三十三篇是也其他在七十子以後傳經者易則
楚人馯臂子弓禮則東海人孟春秋則楚太傅鐸椒蓺
文志有鐸氏微二篇詩則毛魯二家春秋則左氏皆出於
楚蘭陵令荀是矣至詞賦家則又原始於楚屈原唐勒
景差宋玉諸人皆是葢天地之氣盛於東南而楚之山川
又奇傑偉麗足以發抒人之性情故異材輩岀又非僅和
氏之璧隨侯之珠與金木竹箭皮革角齒之饒所得專其
美矣
春秋時諡法詳略及美惡論
春秋時於秦楚吳越諸臣皆不著諡葢以戎蠻外之何以
知皆有諡而不著也葢以他書攷之楚有魯陽文子見國
語吳有辛文子見范子疑皆諡也宋大夫亦無諡或殷人
尙質宋尙仍殷之舊故大夫皆無諡至齊晉鄭衞則大
夫無不有諡矣然亦有不可者齊大夫則高國陳鮑無
不有諡而管夷吾晏嬰之諡反不著攷之世本管莊仲產
敬仲夷吾夷吾產武子鳴鳴產桓子啓方啓方產成子豫
豫產莊子盧盧產悼子其夷夷產襄子武武產景子能陟
陟產帶以上下例之則敬卽仲諡〈韋昭國語注管仲諡敬〉則平亦當
卽晏嬰之諡也晉大夫無不有諡而狐偃卻𭮹先軫胥臣
等諡獨不著又叔向祁奚等亦不知其諡或曰有諡大
夫無諡然士彌牟韓無忌等亦大夫也彌牟諡景伯韓無
忌字穆子國語新稚狗諡穆子韋昭注晉大夫是也鄭大
夫如馮簡子等亦皆有諡而子產子太叔之諡獨不著賴
有晉語而始知子產之諡爲成衞大夫無不有諡且有生
而賜諡者矣而史鰌蘧伯玉等諡反不著頼有高誘呂覽
注而始知伯玉諡成又春秋之例雖出亡及被刑戮者亦
皆有諡晉卻至諡昭子欒盈諡懷子知瑤諡襄子魯郈孫
諡昭子等是也此或事定之後時君所追諡否則其家臣
等爲之然亦可以見風俗之厚矣夫靈幽厲悼諡之惡者
今攷亦不盡然周靈王以生而有神靈故諡靈晉悼公以
降年不永故諡悼之𩔖是也有似嘉諡而實非者周穆王
以周行天下故諡穆周懿王以王室始衰故諡懿史記蒙
恬傳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
曰穆論衡引儒家董無心之言近而以秦穆晉文言之繆
者誤亂之名文者德惠之表又雲晉文之諡美於穆公雲
雲桉此則繆字皆讀如謬所謂名與實爽曰繆也葢春秋
時懿穆皆非美諡衞懿公及身失國齊懿公楚穆王皆及
身簒弒宋穆公舍子立姪至數世不靜晉穆侯名少子曰
成師而至國亂十世晉卒併於曲沃是也
春秋時以隱疾爲名論
春秋時以隱疾爲名極多左傳魯成公名黑肱晉成公名
黑臀周語單襄公雲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䂓其臀以墨
曰使有晉國故名之曰黑臀是矣又傳文公十三年邾子
蘧蒢卒晉語蘧蒢不可使俯韋昭注蘧蒢直者謂疾是邾
文公亦當以疾名也成公二年傳楚襄老之子黑要十年
經衞侯之弟黑背襄公二十二年傳鄭公孫黑肱二十七
年傳楚公子黑肱昭公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濫來奔並是
矣又或有肖已之形爲名者襄公二十二年鄭游眅說文
眅多白眼也春秋傳曰鄭游眅二十六年宋太子痤說文
痤小腫也二十八年齊慶奊說文奊頭袤骩奊態也昭十
六年鄭子�說文�齒差跌皃春秋傳曰鄭有子�今本
作�說文雲齒參差也義亦通推之楚子名䪳鄭伯名睔
當皆以形似名之說文䪳面目不正皃睔大目也史記老
子列傳名𥅆說文𥅆耳漫也張守節雲耳漫無輪郭也又
說文耴字引春秋傳雲秦公子耴耴者其耳垂也其見於
他書者尙不止此葢春秋時人尙淳樸故生子或卽以隱
疾及形似名之後世文多於質故毎取嘉字及吉祥善事
爲名如戰國時孫子之名臏漢昌邑哀王之名膊僅見於
書傳不能多矣
春秋時仲尼弟子皆忠於魯國並善守師法論
春秋時惟孔子之徒皆忠於魯國哀公十五年傳仲由謂
齊陳瓘善魯以待時子貢責公孫成以周公之孫而喪宗
國其尤著矣又同師而學者至三千人卒未聞有起而相
軋者其敬師如此待友又如此語有之同志爲朋同學爲
友洵可謂同志同學者也夫龎㳙孫臏未嘗不共師也蘇
秦張儀未嘗不共師也韓非李斯未嘗不共師也及各仕
一國卽起而相軋幸則爲張儀不幸則爲孫臏尤不幸則
爲韓非然此非數人之過學術不正之過耳當其學陰謀
學縱橫捭闔之時殺機早已暗伏其乘間而輒發𫝑所必
然然豈特於同學之友然哉使其師尙在與共處一國共
事功名亦必起而爲逢䝉之反刃是學術使之然也荀
雖彼善於此然言性惡而以堯舜爲僞且又訾毀及子思
孟子其心術已槩可見夫心術者學術之源也心術不正
而欲其學術之正不可得也學術不正而欲其徒之必無
背其師不可得也然則使荀而果入秦能保李斯之必
能相容乎曰必不能非僅必不能而已也亦必以所以待
韓非者待其師不至於死而不止或曰何以見之曰卽觀
其所以待韓非者見之矣夫斯非不知韓非有過人之材
並材之十倍於已也其心悅誠服者亦未嘗不與待其師
者同也何以見之曰子非之死後見之方二世之時斯以
丞相爲趙高所間恐懼上書此時畢生之學術苟可以求
免者當無不用之矣然其書中惟兩引韓子之言一則曰
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云云二則曰布帛㝷常庸人
不釋鑠金百鎰盜跖不摶云云末又雲雖申韓復生不能
加也是斯之心悅誠服於非者何如然必殺之而後已者
懼其勝已也是卽逢蒙殺羿之意也是卽戎夷弟子忍死
其師之意也況荀之材又過於非而謂李斯之能容之
乎吾故曰心術不正則學術不正學術不正則師弟亦不
能相保𫝑使然也烏乎安得仲尼之徒布滿斯世以救天
下之學術卽以正天下之心術乎若陳相之於許行其咎
不過見異思遷非有反戈之意此亦田陳良學周公孔子
之道學術本正故不至破敗決裂耳是則學術可不講哉
䟦汪大令煇祖所𢰅二節母行狀後
亮吉年二十餘從吾友邵學士晉涵處讀雙節堂詩文卽
知二母之賢學士並述君至性過人其闡揚二母也力惟
恐不及益心敬之憶曾爲雙節堂詩脫稿後卽爲友人挈
去未識得達左右否也今忽忽三十年蹤跡南北究未克
與汪君相見而學士則已謝世矣昨歳亮吉蒙
恩自塞外歸汪君又介同里臧文學鏞堂以請烏乎以二
母之賢曁君之孝如此亮吉亦何足以表揚萬一哉及讀
君所爲二母狀其零丁孤苦疾病顚蹶與吾母太宜人無
異也其奇節苦行百死一生之狀與吾母太宜人無異也
遭家難而幾幾不獲自全也亦與吾母無異又讀狀中所
雲君幼時出塾二母令覆背日所讀書至齒𣗥舌歮處二
母怒輒欲呼杖烏乎又何與吾母之敎亮吉如出一轍乎
然君性淳謹以是數呼杖數中止若亮吉之少也性旣暗
劣又寄居外家外家男女兄弟至十數人岀塾後或相聚
以嬉輕則言語無狀重則碎服折笄是以太宜人必一夕
數呼杖乃稍稍歛抑迨少長補博士弟子或岀豫讌㑹太
宜人恐亮吉之過飮也必先嚴飭之歸必視其面無酒容
言語不失度方命歸寢亮吉三十以內未嘗敢有酒失太
宜人敎之嚴也善乎呂不韋之言曰家無怒笞則豎子嬰
兒之有過也立見亮吉又嘗謂聖人所云小杖則受大杖
則走者亦謂父母壯盛之時盛氣之下或至有錯失耳若
父母年已就衰則愛子也益甚非萬不得已何忍用大杖
卽用大杖而以年力就衰之父母杖壯盛之子杖亦必不
能有所損如是亦何走而避之乎亮吉又嘗憶年二十
九時太宜人年已六十一時長子飴孫生已二年太宜人
愛之甚一日亮吉因其啼不止也撲之太宜人見而盛怒
呼杖杖亮吉至六七乃已亮吉起就暗處淚涔涔下不已
姊怪而問之則泣語曰以太宜人杖之不能重也知氣力
之衰𢢑甚矣甫及二年而太宜人卽已棄亮吉等烏乎亮
吉今日卽欲復求吾母之杖其可得乎三復君狀不忍卒
讀非君至性過人又何以語之沉痛一至此乎自此以徃
君與亮吉倘時時思賢母之訓則末路或可以不至差跌
他日亦庶可見兩家之母於地下矣
誥授通議大夫內閣侍讀學士陞鴻臚寺加三品銜特
贈光祿寺 賜祭葬胡君墓誌銘
烏乎吾又何以銘吾友哉憶歳乙卯余方視貴州學政時
君以兵部郞隨大學土福康安貝子在銅仁軍營以戇
屢與同輩閧余作書䂓之越月得君書遜謝若深有感於
余所言者自後不通音問者五歳迨已未十一月余以罪
謫戍伊犁道出甘陜値同歳生今四川布政使司楊君揆
同里今邠州知州莊君炘並自漢中軍營囘極道君近日
行事有人所不能及者雲君從經畧額勒登保公贊畫軍
務屢以事忤經略經略顧能客之毎日㧞營必首跨一馬
與領兵節將偕節將或沿路逗留君必大聲叱之遇賊則
務當賊衝節將或前卻君必慷獨進怒目視節將節將
不敢不前至弁兵之不進者輒以馬䇿撾之以是屢得勝
仗囘營後凡徑路曲折山谷奇險與糧運斷續兵弁或一
日二日不食以及雨零日炙器仗敝敗衣履破碎猝遇賊
匪狡詭萬端出沒不定之狀又諸將若者有功若者戰不
力若敢出賊前若僅尾賊後必一一與經略言之經略知
君不欺卽據案定賞罸將弁輕則裭責重則奏請行法以
是軍營之畏君也與畏經略等然共憚其公正卒無以間
也夜臥不半刻卽燭治官文書凡屬草及繕冩皆岀一手
辨色已出營促視諸帳中蓐食食畢輒躍馬數步外以待
或大營中會語視將弁之畏葸不前者氣必凌出其上或
以持重說進君必叱之曰汝安知持重逗撓耳且畏死
無過書生我不畏死汝轉畏死是不欲死於賊欲死於法
耳聞者咋舌君不顧君時已得疾瘦骨立日食不及半升
自湖北軍營中須髪已畢白見者不知其爲五十人也余
不待二君語畢惕然起曰如是胡君死矣未幾余蒙赦還
又未幾而君訃至烏乎祀典所謂以死勤事者君庶無愧
乎桉狀君諱時顯字行偕一字晴溪先世爲江西奉新人
五代時遠祖瓊官常州路刺史遂家武進之安上鄕明禮
部尙書諡忠安公濙其後也君爲忠安公十一世孫祖
俊父用嘉兩世皆封贈如君官君又嘗岀嗣季父𨽻高
陽縣知縣文英後季父有子君復歸大宗君少而穎異讀
書數行並下弱冠出試顧數屈於有司年二十二遊京師
名公鉅咸禮異之歳壬辰適 大兵進勦金川倉場侍
郞劉公秉恬奉 命辦理西路糧餉奏君自隨是時君
已從國子生考耴謄錄遂馳驛偕往凡文移案牘無一不
岀君手侍郞才之奏請給中書或國子監學正學錄銜得
旨賞給中書科中書職銜越歳侍郞又以君遇事奮
勉入奏 特旨遇缺補用及入都引見擢主事計君以
軍功得官由主事擢員外郞中皆在兵部三次京察一等
嘗擢選廣東雷州府知府以親老乞留繼以隨大學士福
康安貝子勦湖南貴州紅苗功賞戴花翎以隨參贊額勒
登保公勦湖北敎匪功賞給內閣侍讀學士銜嗣參贊以
功授經略君又以隨經略歴陟湖北川陜屢次奏㨗功加
三品銜實授內閣侍讀學士尋擢鴻臚寺及以勞瘁卒
又贈光祿寺此君所歴官也君前後在軍營十數年勦
川陜敎匪獨至五年日日走猨猱鳥道人跡所不到之處
饑未及食渇未及飮夜枕未及貼中間雖屢荷 渥恩
然究未嘗一見 天子雖歴官九侍從卒未嘗一日
得立於朝人或以爲君遇合之奇而余以爲君數之奇亦
已至也烏乎人生二十以內大都在長者膝下其得展尺
寸之效爭竹帛之名者不過二十至五十卅年內事耳此
卅年中君疊遭封君及兩繼母憂官兵部者不及十載餘
則皆短衣匹馬奔走勞苦之日也勦金川酋勦苗匪勦敎
匪其間又嘗隨大學士福康安公一至安南國界經畫邊
務凡 國家有徵勦諸大事君無一不預遂至一人之身
與軍事相終始以迄窮老盡氣致命遂志乃獲已焉且又
不止於此方君之以主事入値軍機也 純皇帝悉君
才行大用矣忽以言語忤要人卽日斥岀要人所以㧖君
者不遺餘力而君之所以抗要人者亦㡬不留餘地焉卒
至不安於位東西走軍營而其以公事抗貝子抗經略者
復如故也君亦可謂百拆不變者矣君與人交不設城府
亦不苟爲言語以悅人與余同官京師蹤跡亦不甚密然
大節所在未嘗不交相勵余以此重之爲文移箋奏頃刻
立成曲折如意同輩雖精思不能易一字也尤善書官京
邸日踵門求者不絕名轉岀舘閣諸公上君未卒前數月
尙力疾條奏十事其請增隨徵兵役口糧及令廵道稽查
轄下營伍二事尤蒙 俞旨焉君生於乾隆八年以嘉
慶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卒於興安軍營年僅五十有九有
旨照三品例 賜祭葬子之富四川潼川府經歴
服闋以知縣陞用皆異數也君娶於楊爲同里山西壺𨵿
縣知縣楊君宸女前封恭人例晉淑人之富將以今年十
二月 日葬君於某鄕之某原銘曰
得官於西卒官於西君之遇奇朝入軍機夕出軍機君之
數奇雖然人皆以爲是而君獨非槐里之折東海兮君或
庶幾我荷戈而出塞兮不獲殺賊君持力而行陳兮乃屢
克敵雞頭之𨵿待君塞燕然之山待君勒生爲藎臣兮死
毅魄烏乎君魂不歸僅歸骨魂待西川大功訖我知君心
兮鐫墓碣
開沙于氏族譜序
于氏近支凡五皆元末自杭州而分曰滁州曰徐州曰徽
州曰金擅其在丹徒者曰開沙一派又自金壇近徙者也
自元末迄今幾五百年其在杭州者以功業顯卽明贈太
傅忠肅公是也其在金壇者以文章著而析居在丹徒者
獨以孝友稱洵可雲望族矣今
天子嘉慶建元詔天下守土官舉孝廉方正之士縣不過
一二人甚有無以應詔者丹徒爲江以南大縣而守是土
者獨以於君宗林應詔督撫大吏核實皆以爲允上之朝
特旨賜六品頂帶以備召用於是鄕人皆曰此于氏
孝友之報也又二年徵君以其族姓之繁謀於其宗欲重
修譜系而屬序於余夫于氏之以功業顯者旣煊赫於前
代以文章著者又昭灼於近時獨以孝友稱者名若不甚
彰然吾嘗過其里居在京江以西子姓之讀書者皆願而
能文力田者皆勤而無外事父訓其子兄勉其弟若嚴師
之於門弟子焉而子弟之所以奉父兄者亦惟恐不及歳
時伏臘漿酒豆藿善氣凝於一門以次蒸及鄰里推至一
鄕一邑皆視其家法以爲凖的俗奢者以之儉俗薄者以
之淳以視功業之在一時文章之僅在一家者其有禪於
世道或過之焉則豈非孝友之澤積之者愈久則報之者
愈綿又非十世二十世之所可量乎況族譜之修所以敘
一本之親卽所以垂百年之法事無有善於此者吾願於
氏之宗世世克守其家法俾世之推族望者爲于氏以功
業顯以文章著又以孝友傳也則江以南之氏族非首屈
一指者乎余與徵君交其弟淵又受業於余知之詳故序
之如此
受業〈呂 培譚正治〉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