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集驗方
洪氏集驗方 作者:洪遵 宋 幹道五年 公元1170年 |
重刊宋本洪氏集驗方序
[編輯]此集驗方五卷,南宋·洪文安所手輯。文安名遵字景嚴,皓之仲子,以博學鴻詞中選,起家為秘書省正字,孝宗朝,官至資政殿學士。方遵登制科時,高宗因皓遠使,推恩即命遵入館。詞科中選即入館,蓋自遵始,非故事也。宋祖宗之朝,君相以愛民為務,官設惠濟局,以醫藥旋舍貧人,故士大夫亦多留心方書。如世所傳《蘇沈良方》,許學士《本事方》之類,蓋一時風尚使然。夫古人立方各有深義,今世庸醫不知其理,妄行增損,遂有學醫人費之誚。憶孫淵如先生有言∶今世外科每奏奇功,而內科不能者,外科用古方,而內科不用古方之故也。余往日刻新安程氏《易簡方論》一書,亦欲世人稍知古方本義,今復翁此書之刻,殆與余有同心也夫。
吳縣石韞玉序
重刊宋本洪氏集驗方後敘
[編輯]《洪氏集驗方》,惟延令季氏書目有之,知宋版外,絕無流傳之本;余故從宋本錄副,今始付雕。其書五卷皆全,無序有目,而目共五葉,其一號、二號、四號,系舊時鈔補,茲以烏絲欄細者別之,此用汲古鈔補宋版例也。本書字句間有不同,如「黃牛角鰓」或有作「腮」者,或雲「一枝」,或雲「一個」,又「慢火」或作「熳火」。又黃 狀如箭竿長二三尺,頭不又者,「又」疑「叉」之誤。又洗淨寸截,捶破□壁以鹽湯潤透,□系蠹蝕處,尚有系旁可審,疑□是「縣」字,以意補之。其餘版心刻工姓名有蠹蝕去者,空之,無足重輕,不復補寫。以上各條,皆隨舉一二,以見宋刻原本如是,非涉重刊,而有訛舛脫漏也;大抵方書之字,大有關係處,在藥名、分兩、法制諸端,其餘異同可勿深論。此書刊成,求序於獨學老人,有札示余雲∶昨所言交感丹,愚疑用香附太偏重。因查敝處所藏方書,乃是香附一個,配茯神四兩。尊鈔是香附一斤,竊意香附一個,無一斤重之理,恐系抄胥之誤,祈再查原本。此固慎重起見,然余即以此方降氣湯、牙藥二條證之,一用半斤,一用五兩,是降序用之,原方一斤非誤。佞宋之癖如是如是,並附着之,以質諸深於醫理者,一正其是非雲。
嘉慶己卯孟秋吳縣黃丕烈敘
卷第一
[編輯]治痢
[編輯]先忠宣獲此方,屢有神驗。
黃連 吳茱萸(各二兩)
如常法揀洗焙乾,黃連銼令寸斷;同一處炒,俟香熟,分為二,各用醋糊為丸,如桐子大。(若小兒則如綠豆大。)悉赤痢,則服黃連,白痢則服茱萸,赤白則並服之。赤先白後,則先黃連而後茱萸。赤多白少,則二分黃連,一分茱萸。反是亦如之。每服五七十粒至百粒,服之以愈為度,陳米飲下。(大率茱萸治白,黃連治赤也。黃連用鷹爪者。)
肉豆蔻散
[編輯]治赤白痢,無藥可治者,其效如神,上吐下痢者亦治。(以下三方,韓子溫肉豆蔻(切片子,炒黃色) 櫻粟殼(搗碎,用蜜 ,拌勻,炒黑黃) 甘草(切碎,炒黃
上等分,搗羅為末。每服六錢。如赤痢,多加甘草一寸,炙黃,同煎。若白痢,多加炒生薑一塊,同煎。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通口服,不計時候,卻將兩服滓再煎服,無不愈者。
祛瘧散
[編輯]熱多寒少者一服,無不驗。(予家每合以濟人,一服即愈。)
治時行寒熱,諸藥不效者。今有夢中神傳藥方,如有此疾者,根據方服之即愈。如所感深重,一服未愈者,定毒發一次,更不再來。
好高良姜 (銼碎, 微炒) 好川白姜 (炮,銼)
二味各碾為極細末。
上各秤等分,勿令偏些,再入乳缽內,一處研勻,細羅過二味。病大者,共抄三大錢,病小者,共三小錢,於當發日日未出時,以 豬膽二枚,勿用白色者,割開取汁,與藥調勻,再用熱酒少許,打勻,通口猛作口咽,更以酒少許送下,急嗽口,以甜物壓之。一日不得吃別藥,忌大寒物。(其膽須是 豬膽,其翁母豬膽不中。江南謂之鐓豬。)
大交泰丹
[編輯]傷寒未分陰陽不可服。
治陰陽二毒傷寒。或因下早亡陽,或致結伏胸膈,四肢厥冷,脈息俱無,心躁如火。或因冷物傷脾,夾臍疰痛;生硬入胃,中滿痞塞,潮發寒熱。並治翻胃,噦逆,霍亂,吐痢,小腸 癖,脅肋氣痛。但是陰陽不順惡候,傷寒壞證,並皆治之。每服一粒,炭火內 通赤,良久取出,放冷,細研如粉,米飲一盞,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候,隔半時辰再進一服,其效如神。兼治小兒瘡疹倒厭,根據法服半粒,立愈。
金星石 太陰玄精石 銀星石 雲母石(白色片子) 代赭石 桂府滑石 禹余石(以上各一兩) 寒水石(吉州者,一兩半) 不灰木(一兩,色青黑,性軟者)
上件九味,入瓷瓶子,炭半秤, ,候火耗一半,取出放冷,研為細末,糯米粥為丸,如彈子大,候干用。(系醫壞證傷寒,一服可活一人。)
混元胎丹
[編輯]乃陰陽始生之物,氣、精、血初生之英華,蓋人元宮真氣所化;修真之士服餌,補漏,壯氣,固神,益髓,通神明,延壽命,增益道涯,超範圍外。內丹之基,具服餌,方如後。
(久無嗣息者,服此有驗。)
以首兒衣(二八月者不用,收時,連帶中元血收)
用長流水淨洗,控干,入瓷瓶中,下無灰法酒三大勝,腦子、麝香。隨力下之,多止一錢,或半字,以紙封瓶口,下用文武火 ,候酒將盡,取出,再入酒三勝,根據前 卻,用竹篦或金銀篦不住攪,以覺爛糜似粥模樣,待冷,取入砂盆內細研如粉,別入外料。
人參(二兩) 茯苓(二兩) 乳香(半兩) 硃砂(半兩水飛過,晾乾取淨) 山藥(四兩)
以上並為細末,人參等須擇佳者。
上用上件藥末,入於所煮藥內。如干時,更用原 酒旋旋添,拌勻一處,攪搜為丸,梧桐子大,慢火焙乾。每日空心五十粒,加至一百粒,用溫酒鹽湯下,良久,用甜淡飲食飽壓;逐日葷味中減少五味。(謂甜、淡、咸等物。)服至五七日,微覺小腹連腰沉重,不須疑慮,乃是藥力攻,元氣相補助如此。
還少丹
[編輯]西川羅赤腳仙還少丹 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筋力頓衰,腰腳沉重,肢體倦怠,血氣羸之,小便昏濁。(陳晦叔敷文傳。)
干山藥 牛膝(酒浸一宿,焙乾,各一兩半) 山茱萸 白茯苓(去皮) 五味子 肉蓯蓉(酒浸一宿,焙乾) 石菖蒲 巴戟(去心) 遠志(去心) 杜仲(去粗皮,用生薑汁並酒合和,塗炙
上搗羅為末,煉蜜,入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下,日進三服,皆食空時。(如早食並服之無妨。)至五日覺有力,十日精神爽健,半月氣力稍盛,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飲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無毒,令人身體輕健,筋骨壯盛,怡悅難老。更看體候加減,如身熱加山梔子一兩,心氣不寧加麥門冬一兩,少精神加五味子一兩,陽弱加續斷一兩。常服齒牢,永無瘴瘧。婦人服之,姿容光悅,去一切病,治子宮久冷。
瓊玉膏
[編輯]鐵瓮先生神仙秘法瓊玉膏(陳晦叔服此藥有驗。)
新羅人參(二十四兩,舂一千下,為末) 生地黃(一秤十六斤,九月采,搗) 雪白茯苓(四十九兩,木舂千下,為末) 白沙蜜(十斤)
上件,人參、茯苓為細末,蜜用生絹濾過,地黃取自然汁,搗時不得用鐵器,取汁盡滓用。藥一處拌,和勻,入銀石器或好瓷器內封用,如器物小,分兩處物盛。用淨紙二三十重封閉,入湯內,以桑木柴火煮六日,如連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蠟紙數重包瓶口,入井內,去火毒一伏時。取出再入舊湯內,煮一日,出水氣。取出開封,取三匙,作三盞,祭天地百神,焚香設拜,至誠端心。每晨朝,以二匙溫酒化服,不飲者,白湯化之。此膏填精補,腸化為筋,萬神具足,五臟盈溢,髓實血滿,發白變黑,返老還童,行如奔馬,日進數食,或終日不食亦不飢,關通強記,日誦萬言,神識高邁,夜無夢想。人年二十七歲以前,服此一料,可壽三百六十歲;四十五歲以前服者,可壽二百四十歲;六十三歲以前服者,可壽百廿歲;六十四歲以上服之,可壽至百歲。服之十劑,絕嗜欲,修陰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處,可救五人癰疾;分十處,可救十人勞瘵。修合之時,沐浴志誠,勿輕示人。
一粒金丹
[編輯]治中風癱瘓,口眼 斜,涎潮語澀,渾身疼痛。應一切風疾,悉皆治癒。(張真甫舍人傳,得之劉信叔。)
大川烏頭,(炮,去皮臍) 大黑附子(炮裂,去皮臍) 新羅附子(炮裂,以上各二兩)五靈脂(一兩) 白僵蠶(一兩,去絲,炒) 白蒺藜(一兩,炒,去刺) 沒藥(半兩,研)硃砂(半百片)
上件,前六味,同為末,後四味研勻,同合和令勻,用井花水一大盞,研墨盡為度,將汁搜和,用杵臼內搗五百下,和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窨干。每服一粒,用生薑一兩,去皮, 取自然汁,將藥丸於汁內磨化盡,用無灰熱酒一大盞,同浸化,溫服。更量性多少,吃溫酒一二升,投之,以助藥力,用衣被蓋覆,汗出為效。痛熱重者,日進二服,不拘時張天師留傳老換少壯,輕身強記,駐顏悅色,發白變黑,開心中迷忘,聰明耳目。
神妙六逸丸
[編輯]賀州王承務方,李少卿若朴傳。
石菖蒲(九節者,能開心孔,聰明耳目,益智不忘,出音聲,治耳聾,高志不老) 菟絲子(補不足,益氣力,堅筋骨,主口苦燥渴。久服輕身延年) 地骨皮(主五臟邪氣,燥熱消渴,裨益真氣。久服輕身,堅筋骨,不老,耐寒暑) 遠志(補不足,除邪氣,益精神,注智聰,明耳目。去皮膚中熱。久服輕身不老,好顏色,益心) 生干地黃(填骨髓,長肌肉,去胃中宿食,補五臟,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 牛膝(能助人筋骨,偏治腰疼,益真氣,變白髮。久服輕身不老,耐寒暑)
上件藥各用二兩,先總銼碎,用酒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慢火焙乾,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百病俱退。服至一百日,老卻少容,服至一年,發如漆過。二年顏如童子,三年骨髓堅實,四年鬼神自散,精神爽清。合藥並服時,忌雞犬見。所傳不得過十三家。(湖州杜助教所傳。葛仙翁六神丸,用藥六味,與此方同。)
鐵瓮申先生交感丹
[編輯]俞居易侍郎傳。
世人中年精耗神衰,常言百事心灰,蓋緣心血少,而火不能下降於腎,氣憊而水不能上升至心,中焦隔絕,營衛不和;所苦者,上則心多驚悸,中則寒痞,飲食減少,下則虛冷遺泄,甚至於陰痿不興,髒氣滑泄。愚醫徒知峻補下田,非獨不能生水滋心,而建偽失真,立見衰悴,夭折之由,當自此始,悲夫。所處此方,廣濟迷流,然不可忽此藥品。志心服之半年,漸屏去一切暖藥,又不可持此而馳嗜欲,然後力習秘固溯流之術,其神效不可殫述。質之天地,切勿妄傳。居易之祖通奉遺訓雲,予年五十一歲,遇鐵瓮申先生,授此秘術,酷志行持。服食一年大補,平日所服暖藥,一切屏盡,而飲食嗜好不減壯歲,此藥力之功大矣。
今年八十五,享天然之壽,瞑目無憾,獨此藥傳之,理當普示群生,同登道果,藥後有湯與牙藥,可同用之。
茯神(四兩) 香附子(一斤,去毛,用新水浸一夕,炒令黃色)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侵晨一丸,以後湯嚼下。
降氣湯
[編輯]茯神(二兩) 香附子(半斤,炒浸如前) 甘草(一兩半,炙黃)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下。
牙藥
[編輯]香附子(五兩)
上以生薑三兩研,和滓汁浸香附子三夕,炒焦黑存性,為末,以青鹽二錢,拌勻,揩牙。
卷第二(癰疽)
[編輯]化毒排膿內補散
[編輯](丞相兄刊是方於徽州,予屢以施人,皆效。)治一切癰疽瘡癤,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膿自出,無用手擠,惡肉自去,不犯刀杖;服藥後,疼痛頓減,此其嘗試之效也。歙丞胡權初得方於都下異人,時有苦背瘍者七十餘頭,諸藥遍試不效,因出是方示之。眾醫環立,相目而笑曰∶是豈癰疽所用藥耶。固謂之曰∶古人處方自有意義,觀其所用藥性平和,縱未能已疾,必不至壞病,服之何害。乃治藥與服,以熱酒半升許,下藥五六錢。少頃,痛減七分,數服之後,瘡大潰,膿血流迸,若有物自內托之。服之經月,瘡口遂合,若未嘗有所苦者。又有苦腹疾者,其痛異常,醫者莫曉時意。此藥頗能止痛,試以餌之,當日下膿二三碗許,痛亦隨止,乃腸癰也。又一老人,忽胸間發腫,根腳甚大,毒氣上攻,如一瓠然,斜插項右,不能轉動。服藥,明日毒腫既散,餘一小瘤,如栗許大。又明日,帖然如故。又一人發腦,疑此方不服,既殞於庸醫之手。明年,其子復苦此,與父之狀不異,因懲父之失,縱酒飲藥,遂至大醉,竟日袞臥地上,酒醒病已去矣。又一婦人髮乳, 腫疼痛,不可堪忍,自謂無復生理。又二婦人,股間發腫,大如杯碗,服此皆脫然如失。蒙濟者不可悉數,姑敘大略,以示未知此方者。大抵癰疽之作,皆氣血凝滯,風毒壅結所致,治之不早,則外壞肌肉,內攻臟腑,去生遠矣。詳味此方其所用者,皆發散風毒,流行氣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等藥。五毒不試,而坐收瘍醫十全之功,其可尚已。今按本草,於逐味下聊疏藥性溫涼,與所治療,雖處方妙指不可遽曉,庶倉猝之際,可以見其用藥大意,而服之不疑。
人參(微溫,無毒。主補五臟,除邪氣,通血脈,破堅積,療心腹鼓痛,胸脅逆滿。今以新羅者為上,擇團結重實滋潤者,洗淨去蘆,薄切,焙乾)
當歸(大溫,無毒。主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治一切風,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又《外台》、《金匱》等方,皆謂大補不足,決取立效之藥。凡氣血昏亂者,服之即定,謂能使氣血歸所。當歸制名之義,宜出於此。今取川中來者,擇大片如馬尾狀,滋潤甜辣芬香者,溫水洗,薄切,焙乾)
黃 (微溫,無毒。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煩悶熱毒,活血。以綿上來者為勝,狀如箭竿,長二三尺,頭不叉者。洗淨,寸截,槌破懸壁,以鹽湯潤透,用盞盛,蓋湯瓶上一炊久,焙燥,隨眾藥入碾,即成細末)
芎(溫,無毒。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拘急。除腦中冷痛,面上游風,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血,一切勞損,諸寒,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腰腳軟弱,半身不遂。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治癰疽發背,排膿消瘀,養血長肉。以川中來者為上,今多用撫芎。大塊者淨洗,切焙)
防風(溫,無毒。治心腹痛,四肢拘急,經脈虛羸。主骨節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擇新香者,淨洗,切焙)
濃朴(大溫,無毒。主中風寒熱,血痹死肌,溫中下氣。去留熱,止煩滿,濃腸胃,去結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五臟一切氣痛。宜用梓州來者,肉濃而色紫,掐之油出;去粗皮,切,薑汁窨一宿, 熟,焙燥,切。勿用杜、朴)
桔梗(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利五臟,補血氣,除寒熱,破血消積,止心腹脹痛。補五勞,養氣除邪,又養血排膿,補內漏,療胸中寒。肺脈數,咽噪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吐膿如粳米粥,是肺癰。治之用桔梗甘草各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膿血即瘥。今所在有之,以有心、味苦者為真。無心、味甘者薺 也,主解藥毒,恐於眾藥不利,切勿誤用。洗淨去頭尾,薄切焙燥)
白芷(溫,無毒。破宿血,長新血。治乳癰瘰 ,腸風痔 ,排膿止痛生肌)
桂(大熱,有小毒,一曰∶溫,無毒。為諸藥先聘,主溫中,利肝肺氣。去心腹寒熱,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破 癖症瘕,消瘀血,續筋骨,生肌肉。筒濃者,宜入治髒及下部藥;輕薄者,宜入治頭目發散藥。今宜用卷薄者。古法帶皮桂,每兩止取二錢半,合用一兩者,當買四兩。候眾藥罷,別碾方入)
甘草(平,無毒。主臟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解毒,溫中下氣,倍力。生用)
上十味,選藥貴精,皆取淨,曬焙極燥方秤。人參、當歸、黃 各二兩,余各一兩。除桂外,一處為細末,入桂,令勻。每服自三錢,加至五六錢,熱酒調下,日夜各數服,以多為妙。服至瘡口合,更服為佳。所以補前損,杜後患也。不飲酒人,濃煎木香湯下,然不若酒力之勝也。或飲酒不多,能勉強間用酒調,並以木香湯解酒,功效當不減於酒也。
神授癰疽靈方
[編輯]唐呂西華遇胡僧,授此方,《沈存中良方》備載其事。
白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者,曾作磨者尤佳。炭火燒赤,醋中浸之,十遍止,為末)白蘞末(與石等分) 鹿角(三二寸,截之。不用自脫者。凡帶腦骨者,即非自脫。炭火燒之,煙盡為度,搗為末,倍前二味)
上並搗,篩令細。取多年米醋,於鐺中煎,並令魚眼沸,即下前件末,調如稀餳。以篦子塗敷腫上,只當瘡頭留一指面地,勿令合,以出熱氣。如未膿,當內消;若已作頭,當撮小。若日久瘡甚,肌肉損爛,筋骨出露,即於布上塗藥,貼之瘡上,干即再換,但以鬲中不穴,無不瘥。瘡切忌手觸,宜戒之。劉夢得《傳信方》亦載。
治乳癰發背,諸般瘡毒
[編輯]丹陽僧傳。
金銀花(一名忍寒草)
上采葉,研為滓,敷瘡口。(花五出而白,微香,蒂帶紅色,野生延蔓,葉如薜荔而青予見《沈存中良方》所載,忍冬嫩苗,治癰疽雲∶江西醫僧鑒清,善治背疽,得其方,用老翁須。後在金陵,聞醫王善琪治瘍,其方用水楊藤,觀之,乃老翁須也。又友人王子淵,自言得神方,活數人,方用大薜荔。又杜醫治瘍,常以二萬錢活一人,方用千金藤。又寧國尉王子駿傳一方,用金銀花。海州士人劉純臣傳一方,用金釵股,皆自神其方。求其草視之,蓋一物也。存中雲,倉卒求不獲,只用干葉為散,並甘草酒煮服,然不及生者。)
靈寶膏
[編輯]治一切癰疽,腦疽,發背等疾。(楊池州傳雲∶是方得之異人,和王施此藥,前後活數百人,甚有神驗。)
大栝蔞(十枚,隔二三年陳者,盡去其皮,留穣子,約有半升許,用砂盆研細如粉) 新胡桃(十枚,不油者,湯去膜,研細如粉) 滴乳香(十塊,如大指頭,大乳缽內研細如粉)
上用白沙蜜十兩,同前藥於銀石器內,極慢火熬三時辰,其稠如飴糖,多合少合準此。
每服二匙,無灰酒半盞調下,不拘時候,甚者不過兩三服,其效如神。治癰疽發背,初覺毒氣攻系,赤腫 痛方。(行在金翰林傳。)
犀角(鎊,一兩) 玄參(一兩) 川升麻(一兩) 黃 (一兩) 赤芍藥(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甘草(一兩) 當歸(一兩) 大黃(二兩,微炒)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去滓,不計時。
發背灸法〔一〕
[編輯]郭廷圭知縣傳。
先用蠟線,度左手中指頭,至手掌下橫紋止。其橫紋有三兩條,當以長而分明者為正。卻將所度蠟線,自尾閭骨取中,逆量至脊槌骨,如度之長,以墨記之。次以蠟線取中指中節,量一寸。中指中節兩頭橫紋多,當側取橫紋中,長而分明者為正。卻將所量蠟線,橫於墨點處,每邊各量一寸,朱點記之,此正灸穴處。前以墨處乃用取中,非灸穴也。視背疽發於左則灸右,發右則灸左,甚則左右皆灸,至三十壯而止。婦人則用右手中指取度,其灸法與男子同。婦人奶癰,凡發背、發肋、發腦、發腿之類,不論男女皆可灸。郭雲,自得此法,救人不可勝計。有親戚姓陳者,得此疾,其妻兒告急,而陳苦不之信,迫不得已灸之。才十壯,其紅腫處漸消,於是欣然聽命。再灸二十壯,覺熱毒之氣從腫處下,如以手拓,從尾閭骨發散,陳至今無恙。又雲,莊婦忽背間癢痛,傴背以行,問知其狀,使以法灸,隨手即愈。如是非一,不能盡記。
發背灸法〔二〕
[編輯]葉子昂丞相傳。
男左女右,以手中指自上至手盡處,第一路為度,卻用此去自尾閭骨盡處量。(在腰間)
甚則左右穴皆灸;婦人乳癰,亦用此法治之。
治背疽糝藥
[編輯]童縣尉傳。
龍游有患背疽,已潰如碗面大,視五臟僅隔薄膜耳,自謂必死。有用大鯽魚一枚,刳去腸臟,以羯羊糞實其中,烘焙焦黑,極乾燥,研為細末,干糝之,瘡口遂收,至今無恙。
內消發背
[編輯]杏仁(三七粒) 巴豆(三七粒,去油令盡) 砂(半錢) 乳香(半錢)
上將上件藥一處研細,次用淮棗三七個,去皮核,研碎,又用丁香三七粒,斑蝥三七個,烏梅三七個,去核,三味同為末,通前藥拌勻,用餅藥面十文,生面十文,以冷水搜,裹藥在內,慢火 一日,莫令燒過。候藥熟,取出地上,將盆蓋覆,出火氣,然後出面,只取藥細研,入少許,蒸餅。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老者七粒,壯者十粒,旋入甘草少許,用馬蘭酒吞下。春用馬蘭苗四兩,生者;秋後用馬蘭根白芽四兩,研細,同酒半升研,去滓,吞下。如不飲酒,蜜水亦可,只可三服。
治甲疽肉裹甲,膿血疼痛不瘥
[編輯]出靈苑。
膽礬(洗)
上先剔去甲中肉,敷藥瘡上,縱有 肉,才敷即乾落。
治腫毒發背,一切癰疽經驗方
[編輯]鄱陽都路分,因請大仙得此方,徐綱鏤板印施。便癰橫紋甘草(一兩,炙干,碾為細末)
上分為三服,無灰熱酒調一服,如人行一里,再一服,三服並吃。鄱陽徐綱,忽患右足赤腫,三日不能履地,醫治無效,才服此藥,須臾之間,即能移步,再服全愈。
治腫毒發背,一切癰疽奪命膏
[編輯]趙教授得之全州醫,屢有神驗。以下三方,次第用之麻油(四兩,熬一二沸) 石蟹(一枚,燒,米醋淬,才黑又燒,碎,為末) 防風(一兩,切,焙) 蛤蚧(一對, ,存性) 燈心灰(一分) 蜈蚣(一條,燒,存性) 全蠍(七個,燒,存性) 血竭(一分,別研) 黃連(半兩,去蘆,切,焙) 當歸(半兩,切,焙)
上件為末。用文武火熬麻油,滴水中不散。次入眾藥一處,急用柳枝不住手攪,候滴入水中成珠為度。候極冷,貼瘡如常法。
勝冰散
[編輯]茵陳(半兩,焙) 防風(半兩,焙) 滑石(一兩,別細研) 當歸(半兩,焙) 地龍(半兩,碾) 乳香(半兩,別研) 螺青(一兩,研) 馬牙硝(半兩,研,各取末)
上八味,一處和勻。用新汲水調塗腫處,不可令稀,時時塗之,勿使至干。
應痛內托丸
[編輯]赤芍藥(一兩,焙) 當歸(一兩,焙) 血竭(一分,研) 麝香(一分,研) 栝蔞根(二兩,火 ,存性) 人參(半兩,焙) 沉香(半兩,銼) 茵陳(半兩,焙) 全蠍(七枚, ,存性)大
上件十味,和勻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乳香湯化破服之。或嚼吃亦得,不拘時。
聖柳散
[編輯]蒼朮(四兩,米泔水浸一宿,焙) 連翹(一兩,焙) 甘草(一兩,炙) 大黃(半兩,切)人參(半兩,切) 赤茯苓(半兩,切) 黃芩(二錢半, ,存性) 桔梗(半兩) 白朮(一分) 枳殼(一兩,麩炒,去白) 南木香(一兩,切) 益智(一兩,去皮,切) 白芷(半兩,焙) 苦參(一兩,切)
上件為細末。如渴時,加牙硝半兩,別研入。每服二大錢,水一盞,柳枝七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初發即用奪命膏貼。如胸膈滿悶,大腸秘結,即用應痛內托丸主之。如四邊赤腫日增,即用勝冰散主之。如煩渴不已,疾勢轉增,即用勝柳散;此疾淺深,治法次第也。忌雞肉、濕面,疾愈半年方可食。
治癰疽立效方
[編輯]小兒暑月頭額生癤,亦可用。
生水蛭(一名馬蟥蜞。取數枚,置碗水中,用訖縱之。冬月蟄於積水邊,或田塍水道邊,掘土取之。)
上用薄紙一片,剪丸如瘡大;仍看瘡膿頭有幾個,其紙對膿頭作小眼,搭在瘡上。將水蛭着在紙眼處,每一膿頭用一水蛭,要得先咂去膿,其痛立止。如無膿頭,即以手指按之,覺最熱處是也。或用茶末,以水調塗瘡上,看先干處即點記,如不能辨,即着在中間。如膿頭只一個,而赤暈稍大,即近中處加用水蛭。如膿血咂盡,痛定腫退,可用膏藥貼之。
紹興中汀州黃守(武),疽發肩背之間,醫藥不瘥,用水蛭立效。因就寢蓋被稍暖,睡覺衣被皆濕,以燭視之,乃瘡口自出血也。(水蛭咂盡惡血,不曾貼膏藥,身暖,好血隨路而出。)急令取池中藕,將藕節處泥抹瘡口,其血立止。按本草雲,水蛭攻癰腫毒腫,取十餘枚病處,取皮皺肉白,無不瘥。冬月中無水蛭蟲,地中掘取,暖水中養之,令動。先洗去人皮咸,以竹筒盛蛭,綴之,須臾便咬,血滿自脫,更用飢者。(張仲欽運使傳雲,紹興壬申歲,沿檄至汀,親目其事。)
卷第三
[編輯]蓯蓉茸附丸
[編輯]平補真元,益養脾腎,固精壯氣,暖胃思食。(督府王翰林方。丞相兄舊苦腳氣,自服此藥,十餘年不作。)
鹿茸(一兩,先用草燒去毛,切作片子,用酥炙,令香熟為度) 蓯蓉(四兩,酒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 菟絲子(六兩,酒浸兩宿,炒令半乾,搗作餅子,焙) 牛膝(二兩,酒浸一宿,切,焙) 熟干地黃(二兩,炒,焙) 真烏藥(一兩) 川五味子(一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白朮(一兩) 天麻(一兩) 補骨脂(一兩,炒) 葫蘆巴(一兩,炒) 茴香(一兩,炒) 干淡木瓜(一兩) 沉香(一分) 木香(一錢,面煨) 丁香(二錢,不見火)
上件搗羅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臨臥,米飲、溫酒、鹽湯下。
鹿茸世寶丸
[編輯]諸虛不足,心脾氣弱,腹脅脹急,腸鳴泄瀉,腹疼,手足厥逆,頑痹,中滿噁心,頭疼怯寒,肢體酸痛,飲食少思,氣短乏力,驚悸自汗,並能服之。用藥如下∶(鹿茸(酥塗,炙) 附子(炮,去臍) 白朮(炒) 陽起石(燒赤) 椒紅(炒,出汗) 成煉鍾乳粉 蓯蓉(酒浸,炙) 人參(去蘆) 肉豆蔻(面裹,煨) 川當歸(炒) 牛膝(去蘆,酒浸一宿) 白茯苓 沉香 巴戟(去心,以上各一兩)
上件十三味,根據法修制,並為細末,次入鍾乳粉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粒,鹽飯飲或鹽湯送下,食前,一日三服。
五解散
[編輯]治傷風感寒,或內傷生冷,頭目昏痛,身體壯熱,胸膈不快,乾嘔噁心,怯風怕寒,體虛自汗。
藿香葉(一兩,去土) 人參(一兩) 白朮(一兩) 半夏(一兩,湯蕩洗七遍) 甘草(一兩,炒) 白茯苓(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蕩洗一次) 濃朴(二兩,去粗皮,用生薑自然汁塗炙,紫色為度)
上件同搗為粗末。每服五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育腸丸
[編輯]治遠近一切赤白痢,實腸胃,進飲食。
當歸(一兩) 肉豆蔻仁(半兩,粟米炒,以黃為度) 訶子皮(炮,半兩) 黃連(去須,一分) 烏梅肉(一分) 櫻粟(半兩,炒黃黑色)
上為細末,煉蜜熟,丸大如綠豆許。每服十五丸,溫陳米飲,食前。(平江辛太丞傳。有加芎者尤妙。)
硫附鹽礬丸
[編輯]治經年久病,腸風下血不止,虛弱之甚者,一服見效。(以下二方,上官彥成駐泊傳。)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別杵為細末) 綠礬(四兩,用瓶子盛,蓋之,火 ,食頃候冷取出。入鹽一合,硫黃一兩,同礬研過,根據前入瓶子內,燒如食頃,候冷取出。再研令勻,為極細末。)
上件二味,藥末同合一處,令勻,以粟米粥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用生地黃汁吞下,溫酒米飲亦得,每服三十丸。
治五種腸風下血
[編輯]上廁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有 肉如奶,名奶舉痔。頭上有孔腸出,名漏。並皆治之。
黃牛角腮(一枝,捶碎) 蛇蛻皮(一條,白者) 豬牙皂角(七莖) 穿山甲(一處,七十鱗) 刺 (一兩,銼)
上件五味,入瓷瓶子內,以黃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 ,令通赤為度。取出攤開,候冷,搗羅為細末。患者先用胡桃一個,分作四分。一分臨臥時,細研如糊,溫酒下便睡,先引出蟲。至五更時,以溫酒調下藥末三錢,至辰時,更進一服。久年,不過三服立效。
比金散
[編輯]治腸風下血方,及治痔漏,又名立效散。(饒州周道太丞傳。)
皮(一個) 皂角刺(二兩) KT 藤子(一個,去穣,銼碎,別碾為末) 豬牙皂角(一兩) 白礬(半兩)
除KT 藤子外,上四味入瓷瓶內,鹽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燒,令煙出,方用大火 ,令煙盡為度。取出,攤冷,杵,羅細末,入KT 藤子末和勻。每服一大錢,溫酒調下
治五種腸風痔疾
[編輯]饒州王康孺翰林傳。
凡下血,皆為腸風。糞後有血名內痔。糞前名外痔。大腸頭出謂之脫肛。谷道四邊有肉,謂之鼠奶痔。頭上出血謂之漏。此方通治之。
黃牛角腮(一個) 豬牙皂角(二兩) 蛇皮(一條) 穿山甲(二兩) 大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當歸(半兩,炒) 葉(四兩) 麝香(一錢) 皮(一個)
上件,一處砂瓶內,用炭火 ,令通赤。取出於地上,用盆合定,四畔用土覆之,去火毒,然後搗羅為細末。患者先用胡桃肉半個研爛,同酒半盞,調藥末二錢,服之便效。
阿魏良姜丸
[編輯]治三脘氣弱,中焦積寒,脾不磨,飲食遲化,吃物頻傷,胸膈滿悶,脅肋 刺,嘔吐噦逆,噫醋噁心,腹脹腸鳴,心腹疼痛,噎塞膈氣,翻胃吐食,飲食減少,悉能治之。(以下二方,上官駐泊傳。)
青皮(三兩) 陳皮(二兩) 良姜(二兩) 紅豆(二兩) 桂(去粗皮,一兩) 縮砂(去皮,二兩) 蓬術(炮,二兩) 草果子(去皮,二兩) 乾薑(炮,二兩) 萊菔子(二兩,炒)木香(二兩) 砂(半錢) 阿魏(一分。並 砂用醋化,去砂石研)
上和面,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粒,淡薑湯吞下,不拘時候,日進二服。久服大補益脾胃,空膈,令人能食,去寒濕,強中溫暖。如素來有沉寒積冷,腹中時作疼痛,宜服之。或無此證,去 砂,常服溫養中焦,有益脾胃。
麋茸丸
[編輯]治婦人風虛勞冷,一切諸疾,或風寒邪氣留滯經絡,氣血冷澀,不能溫潤肌膚。或風寒客於腹內,則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子藏挾寒,月水不調,乍多乍少,或月前,或月後,或淋瀝不斷,或閉不通。百節酸疼,頭頂作痛,相應臍、腹、腰、腿痛,痹不仁,悉能主治,大補益元藏。絕忌羊肉,解藥力。
麋茸(火燒去毛,薄切酥塗,炙,四兩) 當歸(去蘆,酒浸一宿,焙乾,二兩) 鹿茸(火燒去毛,薄切,酥塗,炙,二兩) 鹿角膠(麩炒,二兩) 大黑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沉香(二兩,不見火,好者) 肉蓯蓉(酒洗,薄切,焙乾,三兩) 牛膝(去蘆,酒浸一宿,焙乾,二兩) 熟干地黃(酒洗,焙乾秤,三兩) 赤石脂(一兩,真者) 破故紙(酒浸一宿,炒,二兩。一方有麝香二兩) 陽起石(一兩半,夜間用瓷罐子盛,以酒二升,煮一宿,水洗,焙乾,乳缽研如粉)
上十二味,同為細末。用酒蜜各等分,熬成稠膏子,搜和成劑,入木臼內,杵三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粒、漸加四十粒至五十粒,溫酒鹽湯吞下,空心,日午服之。(法,酒二十兩,蜜二十兩,慢火同熬成膏子丸。)
人參大溫中丸
[編輯]治三焦不順,脾胃積冷、心腹大痛、嘔逆噁心,兩脅刺痛,胸膈滿悶,腹脹腸鳴,泄瀉頻並,溫脾暖胃。(婺州李麾翰林傳。)
人參(去蘆頭,一兩) 白朮(一兩,銼) 陳橘皮(去白,一兩) 紫蘇子(揀淨,一兩)高良姜(一兩,銼) 官桂(去粗皮,一兩) 川乾薑(五錢,炮)
上件七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煎生薑湯嚼下,不拘時。
水陸二仙丹
[編輯]取雞頭去外皮,取實連殼雜搗,令碎,曬乾為末。復取糖櫻子,去外刺並其中子,洗淨搗碎,入甑中蒸令熟。卻用所蒸湯淋三兩過,取所淋糖櫻汁入銀銚,慢火熬成稀膏,用以和雞頭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鹽湯下五十丸。久服固真元,悅澤顏色。括蒼吳寅仲,久服有奇功。(此藥稍閉,當以車前子末解之。)
神應乳香丸
[編輯]治諸般惡痢,腹中攪刺,日夕頻並,危惡不瘥。
安息(一分,酒浸,曬三日,去滓,研為膏) 訶子(一錢) 乳香(一分,酒少許,化開,曬三日,再用火焙熔令干,研為末) 沒藥(一分,研為末,用安息香膏子和勻,用生杏仁不以多少,燒令煙出,上焙膏子,一日,干為度)
上件四味,研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乳香湯下,空心食前,日三服,加至三五十丸。不忌毒物,其效如神。
神妙驅風散
[編輯]治風毒上攻眼目,澀癢疼不可忍者,或上下瞼 赤爛,浮翳,瘀肉侵睛。(出王氏《博濟方》。)
五倍子(一兩,槌破,去塵土) 蔓荊子(一兩半,洗,令淨)
上二味,同杵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及一盞,澄滓,熱淋洗。留滓二服,再根據前法煎淋洗。大能明目,去澀癢。
虛風丸
[編輯]治大人小兒一切風虛昏眩、神志不爽、心氣不寧、手足搐跳,睡臥不穩。
麝(一錢) 五靈脂(為末,銀器內,炒煙盡為度,秤一兩) 白附子(真大者,炮烈,半兩) 天南星(大者,炮,去皮臍,一兩) 烏蛇(只用項後肉,去皮,酒浸一宿,干,秤一兩) 蟾頭(一個,大者,炭火燒,煙將盡取出,不令成灰) 赤腳蜈蚣(三條,全者,酒浸一宿,焙乾)
上除麝處,同為細末,絕細,再入麝同研勻,以醇酒作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候,或二丸,以人參湯、麝香湯嚼下,或溫酒亦得。治小兒慢驚極妙。
四斤丸
[編輯]壯筋骨,治腳膝疼痛。
宣木瓜(去穣,切,焙乾,秤) 牛膝(去蘆頭,寸銼,焙乾,秤) 蓯蓉(洗,塊切,焙乾,秤) 天麻(細銼。以上各半斤)
上件用無灰酒五升浸,春浸五日,夏浸三日,秋浸五日,冬浸十日。日足取藥焙乾,加附子二兩,虎骨一兩。虎骨細鎊,附子炮,去皮尖。同為細末,用浸藥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虎骨須用酥炙令蘇。)
妙應丸
[編輯]治婦人血經不調,月事湛濁,加之驚憂,遂發 瘧,後汗出過多,損耗氣血。常服滋暖子宮,調血養氣。(池州徐學諭傳。)
當歸(去蘆頭,二兩) 延胡索(去土,一兩) 澤蘭(取葉,一兩半) 白芍藥(雪白者,一兩) 肉桂(去粗皮,一兩,不見火) 牡丹皮(去骨,一兩) 川芎(一兩) 木香(半兩,不見火) 石斛(去苗,一兩) 川姜(一兩,炮) 熟干地黃(淨冼,薄切,焙乾秤,二兩)
上件修制了,焙乾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用溫酒或米飲吞下,空心及晚飢服之。
丁香草果散
[編輯]治大人小兒脾虛發熱及潮熱,他藥不能治者,服之如神。(余真州傳。)
丁香(一錢半,揀辛辣者) 草果(三個,面裹煨,面烈為度) 麥門冬(半兩,去心,湯洗)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半) 半夏(二錢,姜制) 甘草(二錢,炙) 淡竹葉(數葉)
上為粗末,分作六服。用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小兒加陳皮二錢,去穣。
神仙透空丸
[編輯]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痛,噁心,產後體虛傷風,憎寒頭痛,洗頭沐浴傷風,壯熱頭痛,痰厥頭痛,腎厥頭痛,虛眩,項筋緊急,應一切頭痛。(江州陳太丞傳。)
天麻(一兩,洗) 香白芷(一兩) 半夏(一兩,生用) 天南星(一兩) 乾薑(四錢,生用) 川芎(二兩,洗) 地龍(半兩,錘洗,去土淨) 川烏(一兩,生用,去皮尖) 草烏(一兩,生用,去皮尖) 細辛(半兩) 甘草(二兩,生用) 白附子(半兩)
上為細末,以藥末一兩,入白面一兩,用新汲水搜和為丸。每一兩分作十丸,於新板上排定,日內曬之。如合,須是伏中合。
沉香蓽澄茄湯
[編輯]治腰腿間寒濕作痛。(饒州雍醫傳。)
沉香(半兩) 南木香(四錢) 丁香(四錢) 檀香(四錢) 蓽澄茄(半兩) 片子白薑黃(半兩) 陳橘紅(三錢) 青皮(去白,三錢) 粉大甘草(七錢) 藿香(去淨土,四錢) 白豆蔻仁(半兩) 天台烏藥(半兩) 人參(半兩) 縮砂仁(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入鹽點服。
神功散
[編輯]灸結胸傷寒,不問陰陽二毒,只微有氣者,皆可灸,下火立效。
黃連(七寸,為末) 巴豆(七粒,去皮,新瓦上出油)
二味拌勻。令患人仰面臥,先用三斡耳和艾一炷,如中指大,更用三斡耳子,先着在患人臍中,後安艾炷其上,只一炷,覺臍腹間有聲,即便汗出而愈。
治風烏荊丸
[編輯]川烏頭(一兩,炮,去皮) 荊芥穗(二兩)
上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熟水下。有疾,食空時,日三四服。無疾,早晨一服。少府郭監丞,少病風搴搐,頤頷寬 不收,手承頷,然後能食。服此六七服即瘥,遂長服之。以五十餘年,年七十餘,強健,鬚髮無白者。此藥療腸風下血尤妙,累有人得效。下血人服此而瘥者,一歲之內數人。
烏金散
[編輯]治冒暑悶亂,不省人事,欲死,及發燥引飲無度,咽中痰涎不下。
不蛀皂角(一斤,刮去皮,猛火炙,令成麩炭,仍須存性,不可使成白灰也。秤三兩)甘草(一兩,炙)
上同為細末。以新汲水或溫熟水,調三大錢立瘥。此藥神妙,不可具述。
良薑湯
[編輯]治陰寒積冷、心腹大痛、嘔逆噁心、手足厥冷,心胸不快,腰背疼痛。(婺州李麾翰林傳。)
高良姜(一兩,銼碎,炒) 官桂(一兩,去皮) 當歸(去蘆頭用,一兩,銼,炒) 乾薑(一兩,炮) 人參(一兩,去蘆頭) 吳茱萸(七錢半,炒) 白茯苓(一兩) 附子(半兩,炮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膈空服。
治氣塊刺痛
[編輯]暮夜即作,至不可忍,多因氣中傷冷所致,久而不治。婦人尤宜服之。(以下二方,信守孟郎中充傳。)
鱉甲(去裙並膜,醋炙,半兩) 當歸(去尾,一兩) 木香(半兩) 青橘皮(去白,一分)枳實(半兩) 人參(半兩) 京三棱(半兩) 沒藥(一分,研) 血竭(一分,研) 檳榔(一分) 半夏(二錢,生用)
上為細末,醋煮稀糊,丸如綠豆大。不計時,白湯下十五粒,遇大府通利且止。若氣發作,大府不通,即加至五十粒,以通為度。此病須是服此藥,令氣塊消。然不可驟然多服,須待積久消磨。每日且只一二服,覺得氣消不痛,卻只一日一服,或三日、二日一服,仍旋服後面散子以補氣。
常服散子
[編輯]人參(半兩) 黃 (半兩) 當歸(半兩) 白朮(一分) 木香(一分) 陳橘皮(去白,一分) 甘草(二分,炙) 青橘皮(去白,一分) 沉香(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四錢匕,水一煎,姜二片,同煎,取七八分,不計時服。遇氣痛時,每服添枳實末一二豆許。
上陳侍御宜人,嘗因不喜悅中食柑,自後遂苦心腹痛,久之腹中結塊,遇痛作時,往往悶絕,移時方蘇,而常在夜間。是時,侍御作辟癰博士,京師醫者皆不能治。有齋生蜀人史堪載之者,醫聞一時,乃處此二方服。一兩月間,遂去根本。後二十餘年,復因憂悒,此疾似欲再作而已,微痛即再合服之,數日而愈。
治婦人產後胎衣不下
[編輯]鄉人萬應之秘校傳。
凡產,有產後胎衣不合,諸血奔入,久而血上衝心,遂致不救者。有產前失血過多,胎衣乾澀不下者。庸醫不曉,例以破血藥治之,不知血盡轉澀,遂終不救。舊有產婦胎衣不,呻吟痛楚,聲不可聞,忽有人教之,用苧麻浸水兩大碗,服之,實時嘔吐,胎衣便下,遂得更生。
安腎丸
[編輯]治本氣怯弱,筋骨無力,或時疼痛。(信州李諒駐泊傳。)
熟干地黃(洗淨,焙乾,一兩) 牡丹皮(半兩) 附子(炮,去皮尖,半兩) 金釵石斛(半兩) 破故紙(炒,半兩) 山藥(半兩) 肉桂(半兩,去皮秤) 白蒺藜(炒,去刺,半兩)巴戟天(去心秤,一兩) 肉蓯蓉(酒浸一宿,一兩。切,焙) 白茯苓(半兩,去皮秤) 澤瀉(微炒,半兩) 萆 (半兩) 白朮(半兩)
上件為細末,用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下,食前空心服。
神授散
[編輯]治傷折內外損。(予屢用之甚驗。)
川當歸(半兩,洗淨,別搗) 鉛粉(半兩,洛粉最上) 硼砂(二錢)
上同研細。每服二錢,濃煎蘇枋汁調下。若損在腰以上,先吃淡面半碗,然後服藥。在腰以下,先服藥,後吃麵,仍不住呷蘇枋汁。更以糯米為粥,入藥二錢,拌和,攤在紙上或絹上,封裹損處。如骨碎,則更用竹木夾定,外以紙或衣物護之。沈存中雲,長安石使君,一日在 中,忽有呼其姓第,回顧不見。明日過市,復聞呼聲,曰∶我無求於人,以爾有難,特來救爾。石謝之,欲下馬與語,其人止之,褫衣領中出一書,曰∶有難即用。稠人中遂引去,石歸視,乃此方也。石到京師,趨朝立馬右掖門外,為他馬所KT ,折足墮地,又為
普救散
[編輯]治四時傷寒、渾身發熱、四肢疼痛、頭重眼疼,不問陰陽二證,並皆治之。(永平龐知監施此藥。)
蒼朮(一斤,米泔水浸三日,切,焙乾) 干葛(半斤,切,焙) 甘草(四兩,炙赤色,切細)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要出汗,加連根蔥白二寸同煎,並兩服,滓再煎一服,不拘時候,仍用沙銚,不得犯銅鐵器。(初發傷寒宜下,此藥汗後勿服。)
治喉口熱毒至甚
[編輯]咽喉胸膈,內連心肺疼痛,飲水不下,氣不能出,死在須臾,名曰馬閉。(繞州上官醫傳。)
巴豆(七粒,去殼膜,研如泥)
上以壞子一錢,同研成膏子。每用一字許,醋煎皂角汁,調令稀稠得所,將鵝毛蘸藥,掃於喉間,良久,咳唾出膿血或涎數升,然後用第二法。其法白礬飛過,白僵蠶微切,各半兩,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
肉豆蔻湯
[編輯]治胸膈痞塞不快,脾胃有傷。(景盧傳。)
肉豆蔻(炮) 草果子(去皮) 石菖蒲 干木瓜 良姜 乾薑 濃朴(姜炙) 甘草(炙,各一兩)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鹽湯點服。
卷第四
[編輯]治舌衄
[編輯]二方出方氏《泊宅編》。
槐花
上炒為末摻之。昔有士人,無故出血,仍有小穴,醫者不曉何疾,偶曰此名舌衄,用此而愈。
治舌腫
[編輯]蒲黃
上為末摻之,須真者佳。一士人沿汴東歸,夜泊村步,其妻熟寐,撼之,問何事,不答,又撼之,妻驚起視之,舌腫滿口,不能出聲。急訪醫,得一叟負囊而至,用藥摻,比曉復舊,問之,乃蒲黃也。
治湯火傷
[編輯]大黃
上搗碎。調以美醋,敷瘡上。《夷堅志》雲∶金山修供神,怒庖人不謹,漬其手鑊中,痛楚徹骨,號呼欲死,神授此方遂愈。
蓯蓉丸
[編輯]暖水藏,明目。(京師老李畫傳。尋常眼藥多涼,非水藏之便。)
蓯蓉(二兩,酒浸一宿,焙乾) 巴戟 枸杞子 菊花 川楝子(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粒,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臨臥。
治乾癬
[編輯](以下八方景盧傳。)
樟腦(一錢) 白礬(半錢,生用) 雄黃(半錢)
並細研,以生薑自然汁、釅醋各少許,磨羊蹄菜根如手指大二寸許,調藥擦敷。止有食頃痛極,不過三次見效。
治淋
[編輯]皂角刺(燒,存性) 破故紙(等分)
為細末。紅酒或無灰酒調下。
治沙石淋
[編輯]定磁末,羅細,以生地黃槌碎,同煎。如熟水,時時飲之。
治毒蛇傷
[編輯](屢試如方。)
香白芷為末,麥門冬水調飲。倉卒時,新汲水亦可。
治冷積降氣,寬膈逐痰
[編輯]橘皮去穣,取紅一斤,甘草、鹽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干,焙,搗為末,點服。
補益治漏,秘精丸
[編輯]大附子(炮裂,去皮臍) 龍骨( ,通赤) 牛膝(酒浸一宿,焙) 肉蓯蓉(酒浸一宿,焙) 巴戟(去心) 菟絲子(酒浸三宿)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五十粒。甚者,日午再服。小便如米泔者,不過十服。
治傷折骨碎
[編輯]此方用之甚驗。
大鰾膠一味,碎銼,用無灰酒煮爛如粥,逐旋抄吃,極苦硬,須強進之,以多為度,每二兩或四兩為一服,傷甚者,不過半斤。
治疝氣偏墜
[編輯]牡蠣(火 ) 良姜
上二味為末。用津唾調塗之,立消。
烏金散
[編輯]專治痔疾,神驗。(以下五方,饒州王康孺翰林傳。)
黃牛角腮 烏金子 五倍子 紫河車 威靈仙 枳殼
上等分,入瓷瓶內,用白雄雞糞和黃泥固濟,上留一竅子,炭火 ,煙盡為度。取出地上,出火氣,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下。
倍苓丸
[編輯]治腸風下血。
槐花(六兩) 五倍子(三兩) 五靈脂(三兩)
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風毒氣眼
[編輯]連眶赤爛,洗眼神妙。
白沙蜜(二兩) 乳香(通明者,一皂子大,溫水浴過) 好黃丹(抄半錢)
上一處,於砂石器內,或銀器內,用慢火熬令焦黑色,滴在水中不化為度。每用兩黑豆大,沸湯浸洗眼。藥成,露一宿方好。
治腰痛
[編輯]五加皮
上不拘多少,為細末,如梧桐子大,酒煮麵糊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秋石丹
[編輯]治男子婦人虛勞瘦。
秋石(一兩) 干山藥(一兩)
上為末,別以酒調山藥為糊,如梧桐子大,又以干山藥為衣。每服二十丸。(溫酒米飲任下。)
治諸癇
[編輯]道人黃大成傳。屢用之如方。
鴨舌膽礬( ,存性)
上為細末。每發時,用一字,以筆管吹入鼻內,涎出即愈。
治豆瘡倒入肉
[編輯]景盧傳。
人齒一個,(不以久近)。燒成灰。用 豬尾血調和了,入酒小盞同服之。竇永仲教授,年六歲時生瘡,為鄰近焚花所觸,盡 入肉、諸醫束手,母已發聲哭。親戚劉知縣說此方,才飲酒了,元瘡隨手如故。(予見《沈存中良方》亦載此,用人齒三五枚,炙黃,為末,乳香湯調下,溫酒亦得。)
治喉閉(一)
[編輯]陳子范教授傳。
皂角(半錐)
上撾為末。用醋一碗,就鍋內煎數沸,以帛濾滓,令病患服之。
又方。(高逢辰制干傳。)
麻油(少許,生油)
上以箸絞油生沫。即以油沫飲之。
治腰痛
[編輯]以下二方,孫仲益尚書傳。
蕓薹子
上用米醋研,調敷疼處。
治腸風
[編輯]橡斗子
上以干大棗置橡斗子中,以面裹,火炮,碎為末。用陳米飲作一服。
瘡藥方
[編輯]饒州十七里李家傳,甚妙。
叢竹殼 野油麻葉 陳屋茅 百合花(干者) 貓兒骨以上燒灰,入輕粉,和麻油調塗。
治癬
[編輯]羊蹄根(切作片)
上至五更初,先以布揩癬上,即取羊蹄根、爛嚼,止用汁塗,後以其片揩之,將冷水嗽口及洗手。初用藥時,忌不得語,欲氣勿泄也。
接骨方
[編輯]牡蠣(少許)
上為末。用糯米粥調之,塗其上,欲以沙木板夾之即愈。
治漏瘡
[編輯]高逢辰制干傳。
麝香 臘茶
上等分,為末。干敷。
治外風入瘡口腫毒方
[編輯]全蠍(一個) 白僵蠶(三個,去絲) 蟬蛻(三個)
上為細末。裂蔥汁調塗即愈。
癬藥
[編輯]白礬(飛過,一兩) 黃丹(半錢) 白藥子(半兩)
上為細末,旋掘羊蹄根獨腳者,(一根者是)。取自然汁調藥。先用布擦癬,微破,用藥敷之。
治喉閉(二)
[編輯]郭廷圭知縣傳。
白礬(一斤。好者) 好酒(一斤,無灰)
上同熬,以酒盡為度,入合子,臨時用之。
治盜汗
[編輯]防風(細切)
上為細末,浮麥煎湯服之。婺州汪伯敏將仕雲,嘗見周仲恭尚書言,舊有盜汗之疾,每至大屋,則肢體凜然,須以幃幕遮護,後得此方遂愈。
治傷風
[編輯]五積散 敗毒散
上以二藥合煎服之。蓋五積性溫、敗毒稍涼,服之無不效者。
治腳腫
[編輯]四物湯 小續命湯
上以二藥同煎。章謐靜之節推雲,嘗有人猝患腳腫,服此遂愈。
甘豆湯治腳腫。
黑豆
上同煎湯服之。郭鎮廷圭知縣雲,昔年太學士人,圍閉中,多患腳腫,至腹則死,前後如此者非一人。後有施此方,服之皆愈,蓋神方也。
灸勞法
[編輯]以肚臍相對,取背脊骨灸之,甚妙。
治頭風頭痛
[編輯]人中白 焰硝(各一兩)
上用水一碗,無灰皮紙濾下,研細,重湯煮過,再研,入少腦子。每用少許,以斡耳子搐入鼻中即愈。襄陽府胡急腳,專貨此藥,積錢至數萬緡。秘惜不傳,上官醫以計得之。
茶牙湯
[編輯]治偏正頭疼,噁心嘔吐不止者。
細茶牙(一兩) 生草烏(半兩,去皮尖) 細辛(半兩)
上為粗末。每五錢,水二盞,慢火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服取效。
附牛丸
[編輯]治丈夫婦人腰痛重 ,步武艱辛,痛不可忍,附牛丸。(上官駐泊傳。)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黑牽牛(瓦上炒,令干)
上為細末,酒煮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如半邊腰疼,只用黑牽牛,瓦上焙乾一邊、附子炮一邊、餘一邊生用,不去皮。搗羅為末,如前法服。
治爛緣風眼
[編輯]覆盆子
上取葉 碎,以汁滴眼中,即有蟲出。上官醫雲∶頃歲寓居潭州瀏陽縣石霜寺,有皇叔太尉者乳媼,患爛緣風眼,近二十年。一日有藥嫗過之,曰∶老婆能治此眼,眼中有蟲赤而長,其細如絲。遂入山取藥,其家遣人尾其後,但見沿山路採取樹葉,以手 碎,入口咀嚼,留其汁,以皂紗蒙患人眼,握筆畫雙眼於紗上,然後用藥汁滴於眼之下緣,須臾蟲自紗中出,其數十七,其家甚喜。嫗去數日復至,則眼下緣肉乾如常人,再用前法治眼上緣,得蟲又以十數。嫗謂上官曰∶公為醫官,不可不傳此方,須以錢二萬償我。上官諾之。遍召傍近村婦患此眼者治之,無不瘥。嫗又曰∶是方出本草果部中覆盆子注,雲葉 絞取汁滴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上官屢用之皆效。
治KT瘡
[編輯]上官醫傳。
鱔魚
上以鱔魚數條,打死。先用油塗其腹,置患人腿上,盤令周遍,以帕子系定。食頃,患人覺痛不可忍,然後取鱔,鱔腹上有針眼大竅子,皆蟲也。蟲既去盡,卻用死人脛骨燒灰,塗瘡口,即愈。(《沈存中良方》亦載活鱔治漏瘡。)
治癬疥
[編輯]宣連(去須,酒浸一宿)
上焙乾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日午臨臥,酒吞二十粒。東坡雲,惠州軍校姚歡,年八十餘,鬚髮不白,自言年六十歲。患癬疥,周匝頂踵;或教服黃連,遂愈。久服,故發不白。
治腳氣灸法
[編輯]上灸風市兩穴,以多為貴。蔡元長為開封少尹,一日據案,忽覺蟲自足心行至腰間,落筆暈倒,久之方蘇。椽曹曰∶此疾非俞山人不可療。使呼之,俞曰∶真腳氣也,灸風市一艾而去。明日又覺蟲自足至風市便止,又明日疾如初。召俞,俞曰∶是疾非千艾不可,一艾力盡,故疾復作。蔡如其言,灸數百,自此遂愈。(沈公雅檢正說∶予紹興辛巳歲在吳門,虛郡宅以備 巡幸,徒治吳縣。縣卑濕,始得足痹之疾,以風市為主,兼肩隅、曲池、三里,灸之即愈)。
治毒蛇咬
[編輯]毒氣已入腹,青黯腫脹,痛不能忍。(太平州湯三益翰林傳。)
生白礬末。須看所咬瘡口大小,然後抄礬末於刀頭上,熔令沸,乘沸滴在瘡口上,隨手痛止。若腹中毒氣未退,根據前黯腫,即取草決明葉兩握,研取自然汁,以熱酒侵下,卻將滓貼瘡口上,軟帛輕手系之。
治鼻衄不可止欲絕者
[編輯]上茅花,無即以根代。每服一大把,銼,水兩碗,煎濃汁一碗,分二服。
沈存中雲,林次中御史在楚州,嘗訪一故人,久之不出,或問之,雲∶子婦衄血垂盡,方救視未及延客。坐中一客雲∶適有藥,急令掇茅花一大把,煎濃汁一碗,帶囊中取小紅丸二粒,令茅花湯吞下,一服即瘥,而不言其方。後有人聞之曰∶此只是茅花之功耳。試復問之,其人大笑曰∶誠如此,紅丸乃含香硃砂丸,恐不信茅花之功,以此為記耳。存中在 延時,一將官卒病衄甚困,以此療之即瘥。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項後髮際兩筋間宛宛中,三壯立定。蓋血自此入腦,注鼻中,常人以線勒頸後尚可止衄,此灸決效無疑。
治諸鯁
[編輯]以木炭皮為細末,研令極細。如無炭皮,堅炭亦可。粥飲調下二錢,日四五服,以鯁下為度,此法人家皆有。沈存中雲,在漢東乃目睹其神,有劉晦士人鄰家一兒,誤吞一錢,以此飲之,下一物如大烏梅,剖之,乃炭裹一錢也。池州徐使君極寶此方,數數用之,未有不效者。近歲累有人言得此方之效,不復悉載。
治盜汗
[編輯]當歸(半兩,去蘆,細切) 人參(半兩) 豬心(一個,雄者,細切)
上以豬心分四片。用一片,水三盞,煎一盞半,作二服。(一方,當歸人參各一兩,雄豬心半個。細切,五盞水,煎三盞,去滓兩服。)
龍鬚散
[編輯]治中暑,迷悶不省人事,暑月代一切暑藥。(予暑月常合此藥,以飲從者。)
甘草(一兩,炙) 烏梅(一兩,去仁,瓦上焙乾) 白礬(半兩,生研) 五倍子(一兩,揀)
上為細末,入白面四兩,同和勻。每服一大錢,新水調下。如泄瀉、霍亂作渴,一服即愈。雖平日不敢飲冷者,以冷水服藥不妨。(世傳仁廟所賜近臣方。)
治風牙疼
[編輯]華陰細辛 多年鍛石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用少許,揩牙,瀝去涎,溫水灌漱立止。
治蛀牙疼
[編輯]巴豆,不以多少,去殼,面裹煨熟,去面,粟米 同巴豆研為丸,如蘿蔔子大。每用一二粒,綿裹安於蛀孔內,仍睡,少時覺不疼去之。
治風牙蛀牙一切疼痛
[編輯]每用藥,止用一米大,仍以連紙貼之
巴豆(一大個,去大皮) 豆豉(七個) 大蒜頭(一個,去須,並去薄皮)
上作一處,研極爛,丸作一團,用油紙裹。每遇牙疼,至臥時,先以溫水漱口,次以針微剔所痛之處,以藥實之,明日復以水漱灌即愈。
治五種牙疼
[編輯]不蛀破處者。
細辛 乾薑 川烏 草烏 蓽茇 吳茱萸(各半兩) 草(一兩) 木律(一分)
上為細末。先用鹽湯蘸濕手,點藥揩牙。候良久、藥力敗,用溫水灌漱,齒痛即止。
治風蛀牙如蟲蛀破者
[編輯]乳香(一錢) 巴豆(三粒,紙裹,壓去油。)
上火上熔乳香成汁,用巴豆不住攪和、候冷取出、圓成膏子。酌量牙齒竅穴大小,將燈
上炙,旋圓,納於穴中,痛即止。
治牙搖牙宣
[編輯]湯致遠知院傳
草根(一名香附草)
上去皮細切,用生薑汁浸一夕,次日曝干,曬為末用之。
治暴嗽不止或失聲者
[編輯](饒州上官醫傳。)
款冬花(去枝杖,細銼,焙乾,為細末)
上用生蜜,搜和作餅子,貯火香爐中,如裝香然。安藥在火上,令病患開口 煙,米飲吞下,臨臥時。(予頃年見紹興趙判宗雲,先以款冬花在香爐中燒煙,卻用小竹罩罩之,止露一竅,承之以口,凡三兩次嗽即止)。
治惡瘡久不較,諸藥無效
[編輯]白鱔魚頭(干者)
上燒為細末,用輕粉調塗。
治冷漏
[編輯]行在鄒春大夫傳。
蜣螂蟲(化蟬者)
上用三兩枚,於瓦上炒成灰,干摻瘡口。
治喉閉(三)
[編輯]南硼砂(一錢) 青黛(一錢) 甘草(半錢) 白僵蠶(二錢)
上為細末,用腦子少許,研和,干摻喉間即愈。
治咽喉腫痛
[編輯]白礬(飛過)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干摻喉中,徐徐吞下。
治凍死
[編輯]舊薦
上用薦束凍死者其中,袞轉不絕手,自然和氣相續即愈。
治死
[編輯]泥漿
上於行路中,旋以刀器掘開一穴,入水其中,搗之,卻取爛漿,以飲死者即愈。
治溺死
[編輯]予在鄱陽,嘗有溺水者,身僵氣絕,用此法治之即蘇。
干壁泥
上先打壁泥一堵,置之地上,卻以死者仰臥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氣翕入泥中,其人遂蘇。
治火燒湯潑
[編輯]醋
上以酸者,用手擦地上泥塗之。
治湯火瘡
[編輯]釜鑊下黑塵
上以水爛研,入蜜及油,調敷立愈。
治嵌甲
[編輯]青蠅(四十九枚) 麝香(百文)
上取蠅折去兩翼不用,以其餘曬乾,入麝為末。或急用,則取蠅置懷中,候干摻之,或瘡干即入油調敷。(又一方用蝸牛一枚,橄欖核一枚,燒存性,同為細末,入膩粉),黃丹油調敷,然(不若此方為妙)。
治小腸氣
[編輯]舶上茴香(一斤)
上用生薑四兩,研碎並滓汁拌和茴香,過一宿,曬焙乾為細末,次用青鹽二兩,別碾入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鹽湯或溫酒下,空心食前。郭廷圭知縣雲,舊苦此疾,歲不下五七發,服藥一料,病根遂除,今以十五六年不作。
卷第五(婦人小兒)
[編輯]烏金散〔一〕
[編輯]治婦人產後百病(饒州彭氏傳。有歌答十八篇,文多不載)。
表格(燒時切忌婦人雞犬見,如見,服之無效,切須忌之。用一塹根據此寫訖,定四面,各立坯子,作一圈子。其頭髮、鯉魚皮各用一藏瓶,去底入藥,盛訖,卻用瓦子蓋,用好紙筋鹽泥固濟,乘濕放在土字上,用木炭火五斤燒通赤,取藏瓶放冷,打開出藥)。
血餘(半兩,根據前法燒之) 鯉魚皮(一兩,根據前法燒之) 沒藥(半兩) 紅花(一分,生用) 伏龍肝(一分 灶下取燒赤者土是) 凌霄花(半兩, 色鮮者,焙使) 好香墨(半兩,生用) 干柏木(一分,細研入,香好者可使) 當歸(半兩,去梢土,微炒,令香用之)
上件九味,並細為末。產後母子熱疾後胎死在腹,難產,生衣不下,血暈起坐不得,如見異花,口乾心悶,乍寒乍熱,四肢浮腫,言語顛狂,見神見鬼,不語,瀉痢,腰膝疼痛,小腸尿血澀痛,崩中、嘔逆不安、咳嗽涕唾、喉中如貓作聲,面色遍身黑,赤點子生,眼澀腰腫,身發筋急,應是一切產後諸疾皆治。以酒一盞,煎取八分,調藥兩錢,空心頻服之,用無灰酒大妙。
催生如聖散
[編輯]黃蜀葵花
上一味焙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熟湯放溫,調下神妙。或有漏血,胎髒乾澀,難產痛劇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實時產下。如無花,只用黃蜀葵子,爛研小半合,以酒調濾去滓,溫飲尤佳。(予家常合以濟人,甚驗。)
萬靈丸
[編輯]治婦人月水湛濁不通,久無嗣息,血癖氣痛,四肢浮腫,嘔逆心疼,虛煩勞悶,面色痿黃,崩漏帶下,寒熱蒸勞,頭疼齒痛,血下無度,淋瀝諸疾,產前安胎,臨產催生,產後胎結痛,傷寒,煩渴,瀉痢,血勞,血運,筋攣,痰盛頭疼,敗血上沖,血刺,泄瀉,咳嗽喘急,嗽血,血塊起伏,氣痞,氣膈,血作腰痛,小便不禁,子死腹中,失蓋汗不出,血風,腳手痹頑,凡產後諸疾,皆治。
牡丹皮(洗) 川 本(洗) 川當歸(切開,裹面赤黑色者佳,洗) 白茯苓(去皮)
赤石脂(別研) 香白芷 官桂(去皮,不見火) 白薇(洗) 京芎(洗) 玄胡索(去皮) 白芍藥白朮(米泔浸一宿,以上各一兩) 甘草(炙) 沉香(不見火) 沒藥(別研,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材,皆用溫水洗淨,杵羅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粒或半粒,空心溫酒化下。凡妊娠臨月,服此五六粒,產時無痛。如久無子,服二十粒,當月有子。並治積年血風,半身不遂,種種血疾,不問年深,皆可療,神效不可具述。
烏金散〔二〕
[編輯]治血崩漏下。最治產後血崩,並小產血崩漏下。
棕櫚皮 烏梅 乾薑(燒灰存性,三味各等分)
上研細。每服二大錢,煎烏梅湯調,溫服,不以時。
救生散
[編輯]治急喉閉。產前產後有此疾,皆可服之。
白僵蠶(半兩,去絲,銼,略炒) 甘草(生,一錢重)
上二味,各取末,秤,和勻。每服一錢匕,以生薑汁調藥,令稠,灌下,便急以溫茶清衝下。
治妊娠忽然下血腰痛不可忍
[編輯]鹿角(一兩,銼) 當歸(一兩,銼)
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治婦人產後因驚或怒傷肝
[編輯]或憂氣逆中脘,或坐草風入子髒,遂成顛狂,或成中風不語荊芥穗(瓦上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熱米飲調下,酒亦得,用之如神。
催生藥
[編輯]香白芷百草霜
上等分為末。用童子小便,卻入酒醋少許,沸湯調下,甚有神驗。
滑胎易產神效八味散
[編輯](一名如意散。以下四方,太平州郭師顯駐泊傳)。
甘草(二兩,炙) 黃芩 大豆黃卷 乾薑 吳茱萸 麻子仁 大麥 (炒,以上各四兩)
桂心(三分)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湯飲亦得,空心食前,須入月方得,服過三十日。
動作宜謹,勿上廁,恐不覺墮地,如此之易也。
治產後虛眩,不能支持,兩脅當臍急痛,氣上沖,前後相引痛,治之如神,
羊肉湯
[編輯]精羊肉(切,四兩) 當歸(切,半兩) 川芎(銼,半兩) 生薑(切,一兩)
上以水十盞,煎至三盞,掠上沫,去滓。分四服,空心熱服,一日服盡,來日再合,兩日滓並一日煎之,當一劑服。
產後防暈方
[編輯]舊漆器
上不以多少,烈火燒煙熏鼻中即醒。
治產後大便不通
[編輯]緣亡血過多,腸間乾燥,甚至旬日以上,腹脹急,痛,悶冒,氣喘,神昏力弱。欲攻之,則必致危殆,不攻則無緣得利。郭醫雲,嘗用古方蜜導法,實時得下,且無所損,真活人之法。其方雖見仲景《傷寒論》,而產家不載,最為緊要。
順經散
[編輯]治小兒十餘歲,因驚之後,心氣不行,小腑淋瀝,日及三十餘次,漸覺黃瘦,宜服此劑主之。(高逢辰制干傳)。
韭子(湯浸退,取白仁,干秤,一兩) 益智子(取仁,鹽炒過,半兩) 琥珀(半兩,令研) 石葦(去毛土,一錢) 白茯苓(三分、 狗脊( 去毛淨,半兩) 石燕子(火 ,醋炒,出
上七味,為末和勻。每服一錢,用韭菜白煎湯調下,空心食前各一服,日午一服尤妙。
予表侄十餘歲時,嘗游慧山,歸已昏暮,遇一巨人醉臥寺門,驚悸得疾。自是之後,一日便溺五六十度,醫治數月不能效,遂以病證扣高逢辰,即援筆授此方。服藥未幾,日減一日,初則三二十度,最後十數度,凡服兩料而愈。
九寶飲
[編輯]治小兒因傷寒、邪不曾解利、致成遠年嗽、兼治上喘氣嗽不得睡。(常州頓助
紫蘇葉(一兩) 薄荷葉(一兩) 麻黃(一兩,去節) 大腹皮(一兩) 肉桂(半兩) 甘草(半兩,炙) 杏仁(半兩,麩炒) 桑白皮(半兩) 陳橘皮(半兩,去穣者)
上件為粗末,令將杏仁研極細,將諸藥同和勻。每服半錢,水半盞,烏梅半枚,生薑一片,同煎三分半,食後去滓溫服,臨睡亦得。忌酒腥之物。
治小兒泄瀉
[編輯]金液丹 青州白丸子
上以二藥等分,細研,用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臨安節推章謐靜之雲∶渠有小兒,自五月患臟腑至七月不止,遂作慢驚候,以此藥投一服,徐用少粥壓之即愈,再服六七服,遂無事。(錢氏小兒方亦載此。)
肥兒丸(一)
[編輯]外舅朱臨江傳。
川黃連 蕪荑仁 神曲(炒) 大麥 (炒)
上四味,等分為細末,用 豬膽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後熟水吞下。(此方乃李文定丞相家方。海鹽祝宰為常寧時,女子失奶,極黃瘦,丞相孫維翰來訪,為傳此方,自雲其家得此藥,小方脈未嘗登門。女子自服此藥,十日間取下疳蟲,僅萬餘,自此日益頑壯。須小兒可服藥即與之。孟正雲∶秦相家盡服此藥,但加蘿蔔子一味。)
神曲豆蔻丸
[編輯]治小兒疳氣,羸弱,臟腑虛怯,及滑泄不止,飲食減少,腹脹寒熱,面黃肌瘦,引飲無度。
神曲(半兩,炒) 肉豆蔻(三枚,面裹煨) 麥 (半兩,炒) 宣連(半兩,去須)使君子(十四枚,去殼) 蕪荑仁(一分) 蘆薈(一分,合研)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浸,面作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空心服。
木香分氣丸
[編輯]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過傷,積滯內停,或多吐逆,胸膈不快,面黃腹急
香附子(水浸一宿,搗去黑皮,令淨 飯上蒸過一次,焙乾秤,二兩) 南木香(一錢,面裹,煨) 縮砂(一分,去殼) 甘草(半兩,炙) 京三棱(半兩,濕紙裹,煨,乘熟切,焙) 薑黃(半兩,米泔水浸一宿,切,焙)
上為末,用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溫熟水亦得,食後服。
助胃膏
[編輯]助小兒胃氣,思食止渴,常服甚妙。(饒州張采助教傳。)
人參 白朮 甘草 茴香(各半兩) 干山藥(一兩) 檀香(一錢) 烏梅肉(半兩)白豆蔻仁(半兩) 縮砂仁(半兩) 干木瓜(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膏。空心,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嚼服,或溫水吞下。
治小兒麻豆瘡子,已出太盛,發潰,膿水粘衣着席,不能轉動,疼痛,濕爛,敷之便干,更不成瘢痕方。
上用牛糞,不以多少,曬乾,火 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極細。如用蛤粉相似,用綿撲撲有瘡處,不以時候。一方用烏牛糞,一方用黃牛糞。(出《幼幼新書》。一名白龍散,此方用之有驗。)
辰砂安驚丸
[編輯]理風熱涎盛,身體拘急,睡中不穩,鎮心。(以下三方,張采助教傳。)
天麻(一分) 川芎(二錢) 防風(半兩,洗,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 白附子(一分)人參(半兩,洗) 茯神(半兩) 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一丸至兩丸,用薄荷、荊芥煎湯化下。
羌活膏 散風熱,化痰安驚。
羌活(半兩) 荊芥穗(半兩) 白朮(二錢) 甘草(半兩) 白附子(二錢) 桔梗(去蘆頭,洗,半兩) 白茯苓(二錢) 川芎(二錢) 防風(二錢,去蘆頭) 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皂皂子大。每服一丸至兩丸,用薄荷湯化下,如痰盛加臘茶湯下
大天南星丸
[編輯]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發搐、目睛上視,口眼相引、牙關緊急,背脊強直,精神昏塞,連日不省。
滴乳香(研) 龍腦(研) 牛黃(研,各半錢) 硃砂(研,三錢) 麝香(研,一錢半) 天麻人參 防風(各一分,去蘆頭) 天南星(黃牛膽汁制,半兩) 干蠍(十四個,湯浸軟,去腹內土,微炒)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荊芥薄荷湯下。
治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編輯]上視小兒上下齦,齦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紅豆大,此病發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掐之,自外達內,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於白處兩盡頭,亦根據此掐令內外斷。(只掐令氣脈斷,不必破肉,指爪勿令大 ,恐傷兒甚)。
沈存中雲∶為河北察訪使日,到趙郡,有老人來獻此法,雲篤老,惜此法將不傳,願以濟人。詢之趙人云,此翁生平手救千餘兒矣,環數邑之人,皆就此翁,治兒應手而愈。
沒石子丸
[編輯]治小兒吐瀉,臟腑不禁。(上官醫傳)。
黃連(鷹爪者,炒) 訶子(炮,去核) 肉豆蔻(面裹,炮) 木香(炮) 沒石子(炮)
上各秤一錢,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米飲三十丸。
誤吞珠銅鐵而哽者方
[編輯]燒弩銅牙令赤,內酒中飲之,立愈。
誤吞錢方
[編輯]搗火炭末,服方寸匕則出。
誤吞釘及箭金針鐵等物方
[編輯]多食肥羊肉脂及諸肥肉,自裹出。
封囟
[編輯]天南星(一個,極大者)
上以慢火炮裂,去皮臍,入華陰細辛三錢,同杵為末,入麝香少許,用米醋調,塗緋帛,貼在囟上,以干為度。
治小兒吐
[編輯](宗人子與寺丞傳。)
赤曲(半兩) 藿香葉(半兩) 丁香(一分,不見火。如熱吐,即減丁香之半),肉豆蔻(一個,面裹,炮)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大段,小者半錢,煎香楠木湯調下。楠木定驚止吐,神妙不可言。
治小兒誤食谷芒
[編輯]鵝
上將鵝倒瀝 ,盛半蛤蜊,令小兒飲之,谷芒即下。
消風散
[編輯]治小兒一切口瘡,並重舌鵝口。(以下五方,信州蔡敏修助教傳。)
硼砂(一錢) 硃砂(一字) 雄黃(一錢) 甘草末(一字) 腦子(一字)
上研細和勻,少許敷之,吞咽不妨。屢用如方。
雄朱散
[編輯]治小兒腮頷里外腫核。
石膏(二錢) 雄黃(二錢) 牙硝(一錢) 天竺黃(二錢) 甘草末(一錢) 腦子(半字)
上研細和勻敷之,里核吃不妨,外核用薄荷汁調塗。繳口,新水調亦得。
金華散
[編輯]治小兒一切瘡瘍。
黃皮(去粗皮,半兩,炙焦) 黃連(半兩) 海螵蛸(三錢) 五倍子(三錢) 輕粉(一分,研入)
上為細末和勻。瘡干用油調敷,濕時干敷。
如聖散
[編輯]治小兒一切頭瘡。
松脂(半兩,研細) 輕粉(半兩)
上件和勻,油調敷之。
急風散
[編輯]治小兒喉閉咽痛。
青膽礬(成片,好者)
每用少許,研細,新水調少許咽之,吐痰為妙。大人亦治。
墜涎丸
[編輯]治咳嗽化痰。(以下二方,張采助教傳。皆有神驗。)
天南星(去皮臍,生用,半兩) 白附子(洗,去皮,半兩) 川烏尖(去皮臍,生用,一分) 白僵蠶(洗淨,直者,一分) 白礬(枯,一分) 半夏(洗淨,生用,一兩)
上為細末,用薑汁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用生薑、薄荷,泡湯吞下。
辰砂丸
[編輯]治咳嗽,安驚化痰。
辰砂(半兩,研,一半為衣,一半入藥) 白礬(枯,半兩) 天南星(去皮臍,切作片子,再用雪水煮,焙乾,一兩) 大半夏(湯浸七次,用生薑自然汁作餅子,炙,一兩半) 白附子(去皮,炮,半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粉煮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用臘茶、薄荷湯吞下。
四君子丸
[編輯]治脾虛、受食不克化、停積中脘、吐逆噁心,臟腑泄瀉。常服消化食滯,進美飲食,濃腸胃,充肌體,悅顏色,退黃。(婺州蔣助教傳。以下三方,予家常合,甚效)。
縮砂仁 烏梅肉(焙乾秤) 陳橘皮(去穣,取仁) 訶子(紙裹,煨,去核,取皮用)
上各一兩,為末。煮好大棗,取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棗湯熟水任下,無時。
肥兒丸(二)
[編輯]以下二方,張采助教傳。
黃連(炒) 蕪荑仁(炒) 神曲(炒) 麥 (炒) 蘆薈(細研,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 豬膽汁調,麵糊為丸,小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飲吞下。
觀音散
[編輯]理脾胃不和,氣弱昏倦,多困,不思食。
白朮(一分) 人參(一分) 甘草(一分,炙) 干葛(出粉,一分) 藿香葉(一分) 白扁豆(三錢,炒) 茯苓(三錢) 櫻粟子(三錢,炒) 綿黃 (一分,炙) 木香(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生薑、棗子、紫蘇煎湯調下,不計時,日進三服。
後記
[編輯]上集驗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着驗,或雖未及用,而傳聞之審者,刻之姑孰,與眾共之。
幹道庚寅十二月十日番陽洪遵書
賢人留意濟斯民,學仕之餘未舍勤,猶訪醫方治疾病,豈因富貴墮心身。乃知後世家風遠,想見當年德業新,愧我長貧仍懶墮,不能望見屬車塵。
洪公當宋盛時為侍從官,兄為宰相,其富貴為何如也,而懇懇不忘救民之事,着成方書,百世行之。
余素不諳醫,而喜蓄醫書,非真好醫書也,好醫書之為宋元舊刻者。今茲六月中,有揚州書友來告余雲有宋版《太醫集業》四冊欲售,余屬其攜來,久而未至,聞已售於他姓,亦不甚惜之;因向來各家書目未載,即舊藏書家亦俱不知,或者書未必真宋版。後閱陸其清《佳趣堂書目》載是書,雲文淵閣藏本,有楊南峰、鄒臣虎二跋,方悔前此不之買,而已弗可追矣。適余友陶琅軒從都中寄此宋版《洪氏集驗方》二本,至乃欣然,以為聊饜我欲。蓋此宋版醫書亦所罕有,見有季氏圖書,隨檢延令宋版書目,知即系是書。卷後八行墨跡,季氏雲鮮于樞詩跋,諒必有本而云然。百世行之以下,定有脫文,想滄葦收藏時必未遺失,故知之詳也。至於板刻年月,載之甚詳,宋刻固無疑義。而余舊藏《傷寒要旨》與此同出一手,黃憲毛用刻工姓名可考而證。刊刻之地同是姑孰,刊刻之時同是幹道,唯辛卯差後庚寅一年爾。二書之分不知幾時,二書之合又在一地,豈非奇之又奇耶。余言詳彼書跋語中,茲特志得書之由,並志余所以考證是書者如此。
甲子十一月蕘翁黃丕烈識
頃在楊州郡齋,借到《太醫集業》,尋覽之餘,見板口有三因字,遂取《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互勘,知即割裂其殘本為之耳。《太醫集業》者,第二卷之一條,並非別有此書也,《佳趣堂書目》所云誤。歸晤蕘翁,出示是跋,舉以語之,囑記於後,他年倘仍收得,必拊掌一笑。
嘉慶乙丑八月澗 顧廣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