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浙江通志 卷八 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八
  建置
  嚴州府
  通典春秋時屬呉後屬越又屬楚
  青類天文分野之書秦屬㑹稽為鄣郡之地
  謹按通典雲秦為鄣郡地蓋以新安新定等為鄣郡地耳考秦三十六郡鄣與㑹稽共治揚州之境是時新定未有所分迨孫稽置新都郡後隋唐漸以呉郡餘杭之屬縣來𨽻是新定實處鄣與㑹稽之間非獨為鄣郡之地也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屬㑹稽及丹陽郡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後漢屬呉郡及丹陽郡
  謹按通典雲漢為丹陽郡地後漢以後並屬呉郡考漢書地理志富春屬㑹稽郡歙屬丹陽郡後漢書郡國志富春屬呉郡歙屬丹陽郡建徳桐廬新昌於富春縣分置始新新定於歙縣分置分水又於桐廬分置是在前漢時屬㑹稽及丹陽二郡後漢屬呉郡及丹陽郡無疑矣
  三國呉志建安十三年權使賀齊討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太平寰宇記新都郡理始新縣屬揚州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三國呉立建徳桐廬新昌三縣屬呉郡
  晉書地理志呉郡統縣富陽桐廬建徳夀昌元和郡縣志呉新昌晉太康元年改夀昌
  嚴陵志晉太康元年改郡曰新安改新定縣曰遂安謹按晉新安郡統縣六而在今之嚴州府者惟始新遂安二縣宋南齊皆同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梁普通二年改夀昌屬新安郡隋書地理志新安郡平陳廢為新安縣遂安桐廬廢又廢建徳入呉寜縣仁夀三年置睦州遂安桐廬復嚴陵志併夀昌入新安
  謹按開皇中置歙州統休寧歙黟三縣仁夀中置睦州統新安遂安桐廬三縣於是二州之縣各有分屬不復混雜矣
  隋書地理志大業初改新安名雉山置遂安郡隋書地理志遂安郡統縣雉山桐廬遂安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改為睦州領雉山遂安二縣
  太平寰宇記武徳四年置分水縣復置建徳縣舊唐書地理志桐廬武徳四年於縣置嚴州領桐廬分水建徳三縣七年廢州及分水建徳二縣以桐廬屬睦州
  謹按武徳七年又改為東睦州八年去東字
  文獻通考睦州唐屬江南道
  唐書地理志建徳永淳二年復置雉山文眀元年曰新安夀昌永昌元年析雉山置載初元年省分水如意元年復置更名武盛神龍元年復故名夀昌復置
  太平寰宇記開元二十年改新安為還淳縣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睦州江南東道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天寳元年改新安郡乾元元年復為睦州
  唐書地理志青溪永貞元年還淳更名
  唐書方鎮表𨽻浙江東道節度
  謹按開元二十一年睦州𨽻江南東道至是乃𨽻浙江東道節度又考唐書地理表貞元中浙江西道觀察亦領睦州
  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上縣六建徳青溪夀昌桐廬分水遂安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光化三年錢氏以桐廬屬杭州十國春秋呉越睦州領縣五建徳夀昌遂安分水青溪
  宋史地理志太平興國二年桐廬來𨽻
  文獻通考睦州為遂安軍節度
  宋史地理志宣和元年升建徳軍節度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宣和三年改睦州曰嚴州青溪縣曰淳化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嚴州
  續文獻通考紹興中淳化縣始名淳安
  文獻通考嚴州屬浙西路
  宋史地理志建徳軍咸淳元年升府縣六建徳淳安桐廬分水遂安夀昌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建徳府安撫司十四年改建徳路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建徳
  元史地理志江南浙西道肅政亷訪司建徳路元史地理志建徳路上領縣六建徳淳安遂安桐廬分水夀昌
  續文獻通考眀初改建安府尋改嚴州府
  眀實録移置浙江行省於嚴州萬厯嚴州府志洪武八年罷中書省眀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嚴州府續文獻通考嚴州府領建徳淳安桐廬遂安夀昌分水六縣
  國朝定為嚴州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六建徳淳安
  桐廬遂安夀昌分水
  建徳縣
  通典漢富春縣地
  太平寰宇記呉黃武四年分富春地置建徳縣屬呉郡
  謹按晉宋齊並因之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梁分屬東陽郡
  謹按通典梁陳置金華郡隋平陳置婺州大業初州省置東陽郡則建徳在梁陳時當雲屬金華郡
  隋書地理志長山廢建徳入改為呉寜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唐武徳四年置建徳屬嚴州唐書地理志武徳七年省入桐廬雉山永淳二年復置
  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建徳
  十國春秋呉越睦州領縣建徳
  宋史地理志建徳府縣建徳
  元史地理志建徳路領縣建徳中倚郭
  舊浙江通志眀建徳縣屬建安府尋屬嚴州府
  國朝建徳縣屬嚴州府附郭編戶八十六里
  淳安縣
  舊唐書地理志漢歙縣地屬丹陽郡
  謹按建安中孫氏以葉鄉為始新縣立新都郡於始新
  清類天文分野之 書晉為新安郡
  謹按宋齊梁陳並因之
  嚴陵志隋開皇九年平陳廢郡為新安縣大業初改曰雉山
  隋書地理志遂安郡統縣雉山
  舊唐書地理志文眀元年復為新安開元二十年改還淳永貞元年避憲宗名改為青溪
  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青溪
  十國春秋呉越睦州領縣青溪
  宋史地理志宣和初改淳化嚴陵志平方臘改曰淳化南渡後改今名
  宋史地理志建徳府淳安
  元史地理志建徳路領縣淳安
  舊浙江通志眀淳安縣屬建安府尋屬嚴州府
  國朝淳安縣屬嚴州府編戶六十一里
  桐廬縣
  元和郡縣志本漢富春縣之桐溪鄉
  宋書州郡志呉分富春立桐廬元和郡縣志黃武四年分置桐廬縣以居桐溪地因名桐廬
  晉書地理志呉郡統縣桐廬
  宋書州郡志呉郡太守領桐廬
  謹按齊梁陳並仍舊
  名勝志隋開皇中併入錢唐
  隋書地理志桐廬仁夀中復
  謹按仁夀中桐廬屬睦州大業初屬遂安郡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於縣置嚴州七年廢州以桐廬屬睦州
  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桐廬𦂳
  嚴陵志光化三年錢鏐割縣𨽻杭州
  十國春秋呉越西府杭州領縣桐廬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宋太平興國中仍屬睦州宋史地理志建徳府桐廬
  元史地理志建徳路領縣桐廬
  舊浙江通志眀桐廬縣屬建安府尋屬嚴州府
  國朝桐廬縣屬嚴州府編戶五十三里
  遂安縣
  嚴陵志漢歙縣南鄉之地
  元和郡縣志呉大帝使賀齊平黟歙縣之南鄉安定里置新定縣
  謹按呉屬新都郡
  宋書州郡志遂安晉太康元年更名
  謹按晉宋齊梁陳並屬新安郡
  隋書地理志平陳廢仁夀中復
  隋書地理志遂安郡統縣遂安
  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遂安
  十國春秋呉越睦州領縣遂安
  宋史地理志建徳府遂安
  元史地理志建徳路領縣遂安
  舊浙江通志眀遂安縣屬建安府尋屬嚴州府
  國朝遂安縣屬嚴州府編戶六十四里
  夀昌縣
  元和郡縣志本漢富春縣地
  宋書州郡志夀昌呉分富春立新昌縣晉太康元年更名
  謹按縣屬呉郡晉宋齊並因之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梁普通二年改屬新安郡謹按陳仍梁舊
  嚴陵志隋開皇九年廢新安郡併夀昌入新安縣舊唐書地理志夀昌永昌元年分雉山縣置載初元年神龍元年
  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夀昌
  十國春秋呉越睦州領縣夀昌
  宋史地理志建徳府夀昌
  元史地理志建徳路領縣夀昌
  舊浙江通志眀夀昌縣屬建安府尋屬嚴州府
  國朝夀昌縣屬嚴州府編戶三十六里
  分水縣
  太平寰宇記本桐廬縣之西鄉
  嚴陵志唐武徳四年置嚴州治桐廬乃析桐廬七鄉別為縣名分水蓋取桐江水中分之義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武徳七年併入桐廬如意元年復置改名武盛
  舊唐書地理志神龍元年改為分水
  唐書地理志寳應二年析置昭徳縣大歴六年省唐書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分水
  十國春秋呉越睦州領縣分水
  宋史地理志建徳府分水
  元史地理志建徳路領縣分水
  舊浙江通志眀分水縣屬建安府尋屬嚴州府
  國朝分水縣屬嚴州府編戶一十八里
  溫州府
  通典春秋戰國並屬越
  謹按楚滅越後地屬於楚
  史記東越列傳秦並天下以其地為閩中郡
  史記東越列傳漢孝恵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立為東海王都東甌
  謹按元封元年入東越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回浦十道志溫州永嘉郡㑹稽之東境
  輿地誌後漢光武改為章安縣
  謹按回浦乃今奉化縣回浦鄉即寜海縣地在後漢為章安
  太平寰宇記永和三年置永寜縣
  謹按宋書州郡志一作永建四年
  資治通鑑呉屬臨海郡
  宋書州郡志安固呉立曰羅陽改曰安陽晉太康元年更名
  宋書州郡志橫陽晉太康四年以橫藇船屯為始陽仍復故名
  晉書地理志太寜元年分臨海立永嘉郡統永寜安固松陽橫陽四縣而揚州統永嘉郡
  謹按永嘉置郡四縣屬於永嘉與臨海郡不復統攝矣又孝武帝置樂成縣則晉末永嘉郡當統永寜松陽安固橫陽樂成五縣
  晉書地理志寜康二年分永嘉郡之永寜縣置樂成縣
  萬厯溫州府志宋孝建元年置東揚州統永嘉郡永光元年以東揚州併入揚州仍統永嘉等郡
  宋書州郡志永嘉太守領縣五永寜安固松陽樂成橫陽
  謹按宋永嘉所領五縣在今之溫州府者永寜安固橫陽樂成四縣松陽則屬今之處州府又按南齊永嘉郡所領五縣與宋同
  梁書高祖紀普通五年分揚州置東揚州萬厯溫州府志置東揚州統永嘉七郡
  陳書文帝紀天嘉三年以永嘉八郡置東揚州謹按永嘉郡統縣梁陳二書不志地理難於詳考大畧與宋齊相同
  萬厯溫州府志隋開皇九年平陳廢永嘉郡置處州改永寜為永嘉省橫陽入安固十三年改處州為栝州省安固樂成入永嘉統栝蒼永嘉松陽臨海四縣
  太平寰宇記大業復為永嘉郡
  謹按隋時置郡於栝蒼即今處州非今之永嘉縣
  唐書地理志永嘉武徳五年以縣置東嘉州並析置永寜安固橫陽樂成四縣七年樂成省入永嘉貞觀元年州廢省橫陽永寜以永嘉安固𨽻栝州
  唐書地理志溫州上元元年析栝州之永嘉安固置圖經永嘉民李行撫詣闕請置州制以永嘉安固二縣置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恆燠故名謹按今之溫州府地晉眀帝以前屬今之台州府眀帝以後與今之處州府或合或分自唐上元置溫州乃自為一郡不復相統攝矣
  文獻通考溫州唐屬江南道
  唐書地理志載初元年復置樂成縣大足元年析安固復置橫陽縣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溫州江南東道
  舊唐書地理志天寳元年改為永嘉郡
  太平寰宇記乾元元年復為溫州唐書方鎮表𨽻浙江東道節度唐書地理志溫州永嘉郡上縣四永嘉安固橫陽樂成
  十國春秋晉天福四年勅建溫州為靜海軍節度十國春秋呉越溫州領縣四永嘉瑞安平陽樂清謹按瑞安即安固縣平陽即橫陽縣樂清即樂成縣
  宋史地理志太平興國三年降為軍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溫州
  宋史地理志政和七年升應道軍節度建炎三年罷軍額
  文獻通考溫州屬浙東路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本溫州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萬厯溫州府志時有禾異畆同穎知州王亞夫以聞故升府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縣四永嘉平陽瑞安樂清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瑞安府仍為溫州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溫州
  元史地理志浙江海右道肅政亷訪司溫州路元史成宗紀元貞元年陞平陽瑞安縣為州
  元史地理志溫州路上領縣二永嘉樂清州二瑞安平陽
  續文獻通考眀改為溫州府洪武二年瑞安平陽復改為縣
  眀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溫州府眀從信録景泰三年立泰順縣
  續文獻通考眀溫州府領縣五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泰順
  國朝定為溫州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五永嘉樂清
  平陽瑞安泰順
  永嘉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東甌地東海王都
  後漢書郡國志永寜永和三年以章安縣東甌鄉為縣資治通鑑注㑹稽東部都尉治
  萬厯溫州府志呉太平三年以東部都尉為臨海郡永寜屬之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晉為永嘉郡治
  宋書州郡志永嘉太守領永寜
  謹按齊梁陳並仍舊
  隋書地理志永嘉舊曰永寜置永嘉郡平陳郡廢縣改名焉
  唐書地理志武徳五年以縣置東嘉州並析置永寜縣
  唐書地理志貞觀元年州廢省永寜以永嘉𨽻栝州舊唐書地理志上元二年置溫州治於此縣
  唐書地理志溫州永嘉郡永嘉
  十國春秋呉越溫州領縣永嘉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永嘉𦂳
  元史地理志溫州路領縣永嘉上倚郭
  舊浙江通志眀永嘉縣屬溫州府
  國朝永嘉縣屬溫州府附郭編戶二百八十四里
  樂清縣
  萬厯溫州府志本東漢永寜縣地
  宋書州郡志樂成晉寜康三年分永寜立
  宋書州郡志永嘉太守領縣樂成
  謹按齊梁陳皆因之
  萬厯溫州府志隋省入永嘉屬栝州
  唐書地理志武徳五年析置樂成縣七年省入永嘉舊唐書地理志載初元年分永嘉復置
  唐書地理志溫州永嘉郡樂成
  十國春秋呉越溫州領縣樂清注避梁王父諱改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樂清
  元史地理志溫州路領縣樂清
  舊浙江通志明樂清縣屬溫州府
  國朝樂清縣屬溫州府編戶一百三十六里
  平陽縣
  太平寰宇記本永嘉安固之地
  萬厯溫州府志晉太康初析橫藇船屯置始陽縣尋改曰橫陽
  晉書地理志太寜元年立永嘉郡統橫陽縣
  宋書州郡志永嘉太守領橫陽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萬厯溫州府志隋省入安固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五年分安固縣置貞觀元年大足元年復分安固置
  唐書地理志溫州永嘉郡橫陽
  十國春秋呉越武肅王時改平陽郡縣釋名橫陽取橫藇及橫陽江之義後梁乾化間橫陽既平故曰平陽
  十國春秋呉越溫州領縣平陽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平陽
  元史地理志溫州路領平陽州元貞元年舊浙江通志眀復為平陽縣屬溫州府
  國朝平陽縣屬溫州府編戶二百四十一里
  瑞安縣
  元和郡縣志本漢回浦縣地後漢改回浦為章安方輿紀要三國呉析置羅陽縣寳鼎三年改曰安陽晉太康初改曰安固屬臨海郡太平寰宇記因境內安固山名
  晉書地理志太寜元年立永嘉郡統安固縣
  宋書州郡志永嘉太守領安固
  謹按齊梁陳並仍舊
  萬厯溫州府志隋開皇十二年省入永嘉屬栝州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八年分永嘉縣置屬嘉州貞觀元年廢嘉州安固屬栝州上元元年屬溫州
  唐書地理志溫州永嘉郡安固
  十國春秋呉越溫州領縣瑞安注唐天復三年有白烏棲縣之集雲閣武肅王聞於朝詔改今名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縣瑞安𦂳
  元史地理志溫州路領瑞安州元貞元年舊浙江通志眀復為瑞安縣屬溫州府
  國朝瑞安縣屬溫州府編戶一百三十八里
  泰順縣
  眀一統志本瑞安平陽二縣地
  萬厯溫州府志景泰二年割瑞安十二里平陽六里立為縣以民心向化賜名泰順眀従信録兵部侍郎孫原貞奏立
  舊浙江通志明泰順縣屬溫州府
  國朝泰順縣屬溫州府編戶一十八里
  處州府
  太平寰宇記古縉雲之墟
  栝蒼彚紀春秋戰國時屬越越亡入楚
  太平寰宇記秦㑹稽郡地
  謹按處州府秦㑹稽郡地太平寰宇記圖經清類分野書皆同明修一統志亦因之惟陸廣㣲志勝雲秦屬閩中郡栝蒼彚紀亦云秦始皇以其地為閩中郡考處州係臨海永嘉二郡分出台溫在秦時乃句踐之後廢其君長以其地置閩中郡者也當以屬閩中郡為是
  太平御覧漢初為東甌地後為回浦縣文獻通考漢屬㑹稽郡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後漢改為章安
  栝蒼彚紀松陽縣建安八年
  資治通鑑呉大帝赤烏二年分太末立平昌縣宋書州郡志晉太康元年更名遂昌縣
  謹按松陽縣屬臨海郡平昌縣屬東陽郡
  晉書地理志太寜元年分臨海立永嘉郡統永寜安固松陽橫陽四縣而揚州統永嘉郡
  謹按永嘉郡所統四縣惟松陽一縣乃今之處州府後雖増置樂成亦不與處州統屬也
  栝蒼彚紀隋開皇九年廢二郡為縣分松陽之東鄉置栝蒼縣以栝蒼松陽永嘉臨海四縣置處州十二年改為栝州名勝志處士星見於分野置處州以州治在小栝山之巔改名栝州
  文獻通考煬帝時復置永嘉郡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平李子通置栝州置總管府管松嘉台三州括州領括蒼麗水二縣八年廢松州為松陽縣來屬省麗水入括蒼遂昌併入松陽
  舊唐書地理志貞觀元年廢都督府省嘉州以永嘉安固二縣來屬
  文獻通考栝州唐屬江南道
  唐書地理志縉雲聖歴元年析栝蒼及婺州之永康置青田景雲二年析栝蒼置遂昌復置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栝州江南東道
  舊唐書地理志天寳元年改為縉雲郡乾元元年復為栝州
  唐書地理志龍泉乾元二年析遂昌松陽置
  太平寰宇記大歴十四年改為處州舊唐書地理志避徳宗諱栝蒼改為麗水
  唐書方鎮表建中元年𨽻浙江東道觀察使
  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上縣六麗水松陽縉雲青田遂昌龍泉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六麗水龍泉遂昌縉雲青田白龍
  謹按松陽錢氏初改長松又改白龍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處州
  宋史地理志慶元三年分龍泉松源鄉置慶元縣文獻通考處州屬浙東路
  宋史地理志處州上縉雲郡軍事縣七麗水龍泉松陽遂昌縉雲青田慶元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立處州路總管府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處州
  元史地理志浙東海右道肅政亷訪司處州路元史地理志處州路上縣七麗水龍泉松陽遂昌青田縉雲慶元
  續文獻通考眀改為處州府
  眀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處州府明從信録景泰三年置宣平雲和景寜三縣
  續文獻通考處州府領縣十麗水青田縉雲松陽遂昌龍泉慶元雲和宣平景寜
  國朝定為處州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十麗水青田縉雲松陽遂昌龍泉慶元雲和宣平景寜
  麗水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回浦縣地屬㑹稽郡
  栝蒼彚紀後漢章安縣地
  崇禎處州府志呉晉為松陽縣地屬臨海郡
  謹按晉太寜中屬永嘉郡宋後並因之
  名勝志隋開皇中分松陽之東界立栝蒼縣
  隋書地理志永嘉郡統縣栝蒼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栝州領栝蒼麗水二縣八年省麗水入栝蒼
  舊唐書地理志大厯十四年改為麗水縣州所治名勝志唐大厯為避徳宗諱與州並改以縣北七里有麗陽山故以麗水為名
  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麗水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麗水
  宋史地理志處州縣麗水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縣麗水中倚郭
  舊浙江通志眀麗水縣屬處州府
  國朝麗水縣屬處州府附郭編戶一百十五里
  青田縣
  栝蒼彚紀隋栝蒼縣地
  唐書地理志青田景雲二年析栝蒼置名勝志分松陽栝蒼二縣置永嘉記青田有草葉似竹染碧名為竹青此地所豐故名青田
  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青田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青田
  宋史地理志處州縣青田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青田
  舊浙江通志眀青田縣屬處州府
  國朝青田縣屬處州府編戶一百四十六里
  縉雲縣
  舊唐書地理志萬嵗登封元年分括蒼及婺州永康縣置縉雲縣栝蒼彚紀嗣聖初分金華永康及處州麗水餘地置縉雲縣以仙都有縉雲山故名
  謹按嗣聖中宗年號更十二年乃武后萬嵗登封元年栝蒼彚紀與唐書互異當以舊唐書地理志為正
  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縉雲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縉雲
  宋史地理志處州縣縉雲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縣縉雲
  舊浙江通志眀縉雲縣屬處州府
  國朝縉雲縣屬處州府編戶一百九十里
  松陽縣
  元和郡縣志本漢回浦縣之地屬㑹稽後漢分立此縣呉地記縣東南臨大溪有松樹大八十一圍腹中空可容三十人坐故取此為名括蒼彚紀建安八年
  崇禎處州府志呉太平二年𨽻臨海郡
  晉書地理志臨海郡統縣松陽太寜元年立永嘉郡統松陽縣
  宋書州郡志永嘉太守領松陽
  南齊書州郡志永嘉郡松陽
  謹按梁陳隋並仍齊舊
  栝蒼彚紀唐武徳三年改為松州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八年廢松州為松陽縣來屬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松陽
  五代史職方考處州長松故曰松陽梁改曰長松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晉天福四年改為白龍縣十國春秋注天福四年旱縣令陳時祈雨百仞山有白龍見以聞遂改為白龍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白龍
  崇禎處州府志宋咸平二年復為松陽縣栝蒼彚紀郡守楊億請復
  宋史地理志處州縣松陽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松陽
  舊浙江通志眀松陽縣屬處州府
  國朝松陽縣屬處州府編戶一百六里
  遂昌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太末縣地
  後漢書郡國志建安二十三年立遂昌縣
  崇禎處州府志呉赤烏二年分置平昌縣屬東陽郡宋書州郡志晉太康元年更名遂昌
  謹按晉宋齊梁陳俱屬東陽郡
  栝蒼彚紀隋屬處州
  謹按隋書東陽永嘉二郡各統縣四並無遂昌縣則在隋時已省
  資治通鑑注唐武徳八年省入松陽
  謹按隋省遂昌當是李子通擅置而唐初因之至武徳八年復省入松陽耳
  舊唐書地理志景雲二年分松陽縣復置名勝志刺史孔琮奏復置
  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遂昌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遂昌
  宋史地理志處州縣遂昌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縣遂昌
  舊浙江通志眀遂昌縣屬處州府
  國朝遂昌縣屬處州府編戶七十四里
  龍泉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本松陽括蒼遂昌三縣地舊唐書地理志乾元二年越州刺史獨孤嶼奏請於括州龍泉鄉置縣以龍泉為名從之名勝志栝蒼黃鶴鎮有劍池世傳歐冶子鑄劍於此號龍淵唐避高祖諱改曰龍泉
  唐書地理志處州縉雲郡龍泉
  十國春秋呉越處州領縣龍泉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為劍川縣紹興元年復故宋史地理志處州縣龍泉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縣龍泉
  舊浙江通志眀龍泉縣屬處州府
  國朝龍泉縣屬處州府編戶一百六十五里
  慶元縣
  輿地紀勝本龍泉縣之松源鄉栝蒼彚紀本周七閩地為東平鄉五代王審知改名松源鎮屬龍泉
  宋史地理志慶元三年分龍泉松源鄉置縣因以年紀名
  宋史地理志處州縣慶元
  元史地理志處州路領縣慶元
  崇禎處州府志明洪武三年革縣治為廵檢司十四年復建縣𨽻處州府
  國朝慶元縣屬處州府編戶五十九里
  雲和縣
  眀一統志本麗水縣地
  名勝志景泰三年析麗水之浮雲元和二鄉置縣名曰雲和
  謹按眀正統十二年土人葉宗留聚衆抄掠景泰年中事平兵部侍郎孫原貞奏立雲和宣平景寜三縣
  舊浙江通志眀雲和縣屬處州府
  國朝雲和縣屬處州府編戶五十九里
  宣平縣
  眀一統志本麗水縣地
  栝蒼彚紀景泰三年以麗水宣慈等三鄉置宣平縣𨽻處州府名勝志以勦平宣冦為名治鰲山之南
  國朝宣平縣屬處州府編戶六十里
  景寜縣
  明一統志本青田縣地
  栝蒼彚志景泰二年廵撫孫原貞以青田地廣奏析僊上等三里為景寜縣𨽻處州府
  國朝景寜縣屬處州府編戶六十六里
  玉環
  太平縣志玉環山在縣西南七十里楚門港中顧野王輿地誌雲樂清東南港有地肺山一名木榴山因避錢鏐諱改今名又雲宋高宗南渡遺玊環於此故名
  樂清縣志海去縣東南橫亙三百餘里東為白沙赤水蒲岐清江北轉至玉環而止海居縣東波濤洶湧海船至此必艤舟雲
  雍正五年十月浙江總督管廵撫事李衛為查復浙洋玊環情形事宜仰祈
  睿鑒事該等會看得普天率土莫非王民因時制宜始為中道從前因海氛未靖畫疆遷界將向入版圖之地方盡棄海外自
  聖祖仁皇帝徳威逺播海宇蕩平臺灣舟山盡入疆域昔
  時遷界土田陸續招徠墾復我
  皇上纘承鴻業文徳武功超邁千古逺夷絶域莫不重譯來朝欣欣向化復頒
  諭㫖招墾荒田以為窮民謀生之計至深且逺等忝
  任封疆宣布
  徳教未有於近在疆域之中而聴其獨抱向隅不為籌畫者也先經等查得台州府屬太平縣及溫州府屬樂清縣之間海濵不逺處所有一玉環山地方遼濶自遷棄之後未曽展復無藉㳺民多潛其中私墾田畝刮土煎鹽及網船漁人搭竂住居漸次混雜雖經禁逐仍恐朝驅暮回即有廵兵亦恐通同容隱先曽㑹委溫處道僉事王斂福陞任鎮海營叅將呂瑞麟前徃會同查勘詳覆前來即㑹同福建督臣高其倬駐劄寜波原任署提臣張溥查議得玉環山雖孤懸海面然由彼而之內地各有港口西則由烏洋進蒲岐所可至樂清縣地方西南則亦由烏洋直過黃華門進盤石口可至溫州府郡西北則由楚門所橫渡水面僅有里許即登岸踰嶺直至太平縣城止五十餘里東南則有黃坎二門溫黃二鎮水師廵防出此則為大洋矣此山週圍約計七百餘里其中山嶴多有寛平如砥土性肥饒可耕及各嶴口有潮水浸灌成灘者尚可煎鹽且此地外臨大海內近溫台寔為海疆諸郡之屏障洋面徃來之要區況有山可以暸逺海盜不能掩其形有口可以防查洋匪難以潛其跡查各處水師聞有洋盜而不能即至救䕶者多縁海潮退時船不能出及等潮漲賊已逺颺總由內地口岸遙逺賊艘風㠶迅速追獲維艱職此故耳若設兵此山由黃坎二門出哨追賊則無逺莫能及之慮矣從前督撫諸臣非不見及於此而究未議作何保安者一則恐外來認墾之徒奸良難辨一則恐墾熟之日私米下海一則恐添設官員所費不貲故也等愚見以為墾戶若聴其四方紛雜而來寔難稽查方今生齒日繁即以浙地溫台而觀良有人多地少之勢莫若就本處近地之人查眀根柢由地方官取結給照徃墾其他閩廣無藉之人槩不收録則奸良不難分晰矣至所收米榖若慮出洋私賣莫若將所墾之田酌定科則輸納本色米榖所有餘米除留為日用之需外止許徃溫郡樂清太平地方運賣必由口岸汛地稟眀給照查驗放行並於黃坎二門隘口設汛嚴防顆粒不許入海則私賣之𡚁可除矣至於添設文武之處等亦為熟籌查守禦之要先門戶而後堂奧玊環山寔海口門戶此處一設官兵則內地亦可以資藩籬其次不甚衝要處所官兵可以通融稍減就近酌量抽撥即有不足添亦無多文職設同知廵檢二員武職則酌調遊擊一員並守備千把等官水陸分防船隻於溫黃二鎮量為移撥所需俸餉無甚増設且賦稅所入及彼地深山樹木亦可抵俸工官署等用不致有糜費之處此雖設官添兵不過調遣料理稍費人力原非大為更張等因於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定議未敢冐昧具
  題今年新任提臣石雲倬到任復加商酌意見相同等誠恐地聫兩邑墾戶紛紜若無専管之員則彼此推諉牽制料理未周且新經開復必查本處地土出息以抵經費未可輕動
  國家帑項再目前既有墾戶則廵查既不可少而將來營伍汛防尤湏勘眀山海形勢以扼要衝正在選擇委調間適有保送引
  見之桐廬縣知縣張坦熊奉
  㫖回任以𦂳要員缺補用等隨會委該員前徃經管清查即令署理太平縣印就近料理咨眀吏部在案一面檄調樂清營副將王璉就近協同查勘撥兵廵查徃來彈壓今已粗定規模等又復㑹同詳細商確並於原議斟酌損益謹將所擬各條臚列陳明恭請
  聖鑒一議得疆域正而後規制可定玉環地方週圍約有七百餘里峙立海中非內地土壤相錯者可比從前分屬台州之太平縣溫州之樂清縣各轄其半夫以隔洋之地而使兩縣遙制且有兩府分屬殊失其宜今雖志乘尚存兩縣都啚名色而遷棄既乆界址亦難畫分應専設一玉環同知管理毋庸再為分縣庶責成専而事權一至玊環既請展復准墾而附近玊環之山嶴尚多若不一併墾復徒為奸民私墾之資倘仍零星分轄難杜影射牽混之弊查楚門老岸南塘北塘以及芳杜東嶴密溪洞林地方志載太平縣玉環鄉二十四五六都之界又磐石蒲岐等處地方志載樂清縣地界又三盤黃大嶴狀元嶴茅埏等處地方向年悉在玊環轄內與樂清六七都相近俱同玉環一時遷遣現有人民在內偷墾田地今請一併展復開墾盡歸玊環同知管轄則疆域不致𤓰分而草萊亦得墾闢矣一議得職掌定而後法令可行設官分職原當因地制宜等伏見雲南䝉化景東及新設之中甸威逺等處皆以同知管轄與內地専設知縣之處不同者蓋就其地方大勢而授以控制之權也玉環雖近內地而隔一海渡且地在台溫兩界之間又湏設立營制知縣位卑權輕與叅遊體統不敵於隔屬呼應不靈故前條議以同知専管但此地新請展復必湏常川駐劄經理數年而後一切規制始定而台溫二府海防同知海洋俱係𦂳要且又有輪流押運及通省公事差委不能専一料理應另設溫台玊環清軍餉捕同知一員専管查給墾田督修塘壩徴收錢糧審理詞訟給放餉糈彈壓地方其通省別項公務免其差遣仍照雲南等處之例凢命盜事件即令該同知審觧臬司錢糧事件聴藩司考核本管道員盤查其地與溫州郡城相近相應𨽻於溫屬有關渉玉環山事務者台溫二府屬縣俱聴該同知専行管理所有玊環居住墾民田地人戶俟安挿既定之後將田地分立都啚照造鱗冊人戶查編保甲一體稽察再俟盈寜既慶敎養並興若數年之後人文漸盛另請酌定令該同知考取童生送學臣考試量取數名附入溫州府學以示鼓舞在目前則地處山海之中稽廵防範更宜嚴密除衙役照各府同知衙門數目設立外仍照州縣例設民壯五十名置備器械習練技藝看守倉庫監獄廵查𦂳要隘口再設廵檢一員弓兵三十五名以聴該同知差遣廵緝查樂清縣之嶺店驛地處僻壤實屬閒員請將嶺店驛丞裁改又逓送公文之舗兵必不可少應於太平樂清二縣各舗中每縣各酌量抽撥二名共設四名再該地應建倉厫又湏設倉夫四名斗級四名以司其事則防範可以不疎而職掌亦有専責矣一議得給墾清而後奸良不雜查展復玉環原為扼要據衝可扞邉海之門戶曠土閒田可資窮民之衣食耳若使外來閩廣無藉之人一例冒墾將來奸良雜處即生事端況耕田必湏住居於此則安土重遷庶可乆而成聚彼富豪勢力之家本土有田可耕有廬可居㫁不肯挾妻子親戚舎舊圖新以實曠閒之地不過假立墾戶招僱工人代為力作若輩徃來無常既不同於土著而墾戶兼併營私反令無業窮民不得藉力耕以自給殊非廣土利民之意今等行令管墾之桐廬縣必查眀實係太平樂清兩邑籍貫無過之人取具本縣族隣保結移送該縣給與印照計口授田一切閩廣㳺惰及曽有過犯者槩不准其保送又恐田多人少若限定二縣之民或致招徠不廣現在酌量如本省各府屬縣相近之處有願入籍開墾者照例於本地方官取結移送必湏住居玊環編入保甲毋許徃來不常其外省逺處之人仍行禁止則戶口得實而藏奸無所矣一議得私米嚴而後接濟可絶米榖出洋等現在嚴行禁止實力堵禦玊環新墾海岸可通且黃坎二門逼臨大洋雖有官兵駐廵尤當加意防範查墾民終嵗勤動糧稅衣食無非取給於米榖豈能禁其不賣莫若將所墾田糧照臺灣之例徴收本色完倉惟海濵潮濕米難乆貯應照所定米額每米一斗折榖二斗交倉收貯其餘多之米欲糶賣為日用之需者止許運徃太平樂清二縣及溫州府城仍由口岸汛地稟眀給執照沿途出入汛口照例掛號查驗並於黃坎二門嚴行廵查如有無照米船偷運出口者立即嚴拿照接濟盜賊之罪從重究治再查浙江尚有買補還漕米石毎年俱委員領銀前赴隣省買回乂有備貯各縣之榖出陳易新秋收仍湏買補今玉環既有餘米應於買米欵內每年酌動銀兩給與該同知領回於秋收米榖廣出之時照依時價收買貯倉酌量由海撥運逐年推移循環不絶則可濟本省積貯之需更可與閩省緩急相通甚便而米榖既輸於官自無私販之弊矣一議得水利修而後墾闢可廣玉環山海交錯其中如楊嶴正嶴瑤嶴三峽潭漁嶴塘洋墩東青西青下灣沙嶴蘆嶴等處寛平如砥約可耕之田地三萬餘畆其餘琛浦青塘塘額後峧大小普竹大小麥㠘大小古順等處塗田及附近之楚門老岸玊環鄉地方約田四萬餘畆蒲岐磐石大荊等處亦約田三萬餘畆合之三盤黃大嶴等處共約田地十餘萬畆但其中或近山磧或在海塗向來原有堤塘以為捍䕶因同時遷棄傾圯已乆草萊荒蕪全資人力尤必仍建塘堤以捍其衝激則鹹潮不能入設𨺗閘以時其啟閉則霪雨不為災若能逐漸興修皆可成田以濟民食但採木購石飯食人工為費不貲赴墾之民率皆無田窮人缺乏工本難以責其盡出己資等現在飭令設法招徠寛科則以舒其力籌經費以助其工俱於後條詳議聲眀外其有墾戶缺少牛種籽粒及築塘建閘工本情願領帑承墾者酌量動支買榖銀兩借給秋收將所得米榖照價繳還統歸買榖數內銷算則灌溉有資而田疇可廣矣一議得地利盡而後經費可充舉事建功先籌經費必於
  國家有益無損方為便官便民若因未墾之田土而先動現在之錢糧未為計之善也等以為玉環展復設汛置官則俸工役食衙署營房與夫城寨倉庫之建造塘壩堤㟁之興修在在不能無費即同知一官俸銀無多糧既徴收本色又無火耗可收即議有每石官耗三升尚不足以抵存倉折耗之需應照雲南新設威逺同知之例今酌給每年養亷公費銀二千兩心紅紙劄賞賚等項銀六百兩此等經費豈能盡出公帑而墾例初開即有十餘萬田畆亦非一時可以墾完者出入相較目前自多不敷查本地出息尚有可充公用者玉環各嶴向年雖名為奉禁不開而利之所在羣趨如騖多有潛至彼地搭蓋棚厰掛網採捕刮土煎鹽私相買賣偷漏課稅者每遇廵船徃查或行賄買脫通同朦隱或一時驅逐潛復聚集弁兵既難保其盡不營私廵船亦勢難於周流不息今既設官専管則此等盡當查出充公應請將漁戶逐厰挨查取具保結許其採捕循照定海計厰徴收塗稅之例酌分上中下三則每處設立官牙厰頭以司稽察所收稅銀查眀數目造冊申報以備玊環各項公費之需仍通飭閩浙沿海州縣採捕漁船照例取結刋號填給牌照連䑸彚幇赴玉環文武衙門查驗牌照填註採捕處所停泊汛口俟漁汛一畢合幇同返毋許逗留違者照例治罪至玉環既有墾民並文武官兵駐劄則食鹽為必需之物查鹺法雖當配引行銷而溫台兩府各縣票鹽乆有成額玊環係新開之地與舊日引額無關且孤懸海外斥鹵之區變幻靡常煎停不一所出僅供一隅之用不能逺資鄰封肩販非同內地塲竈可以添厰添盤招商配引者可比應將煎鹽之戶取具親鄰族保甘結一體編入保甲著令並竈聚煎官收官賣止在本山賣與漁戶居民毋許販賣出境其鹽本外所餘者亦查眀數目造冊申報暫時留充公用除官兵原議抽調餉銀自有原數抵補並糧米即以所收田糧榖石給發毋庸另議外此數年中凡有前項所指玉環應用公務悉以玉環所收額糧及魚鹽等項出息儘數扺用漸次整頓逐年將出入之數造冊送部銷算俟一切完備後另照內地之例糧米魚稅編造全書歸入藩司項下充為本省兵餉
  題銷鹽課亦歸鹽政項下充餉則以地方自有之利為
  國家經費之助目前不煩公帑而日後咸為
  正供矣一議得科則平而後賦額無虧查墾復荒蕪原與熟田有間故有認墾之後分別三年六年後方始陞科之例所以紓民力而示招徠也至玉環等處遷棄已乆近山者沙石壅積近海者堤壩圯傾即居中平地之田蒿萊滿徑闢治需工更與內地荒田不同但玉環現在設官分汛需用經費若照舊例遲至數年後陞科則目前數年費用從何而出等再四籌畫惟有將玉環地方田地詳加勘丈別其土性之肥磽墾工之難易分為上中下三則仍照前徴收本色之議上則田每畆征條丁米一斗六升中則田每畆征條丁米一斗二升下則田每畆征條丁米七升地每畆征條丁米三升山每畆征條丁米一升以二榖折為一米交納每石另收官耗三升以備存倉黰折䑕耗之費其附近開墾之地除三盤黃大嶴等處與玉環地土不逺應仍照玊環例分上中下三則徵收外其楚門老岸及磐石蒲岐等地方土皆瘠薄且修壩疏河嵗嵗皆需人力稍有愆期則鹹潮徃來便難耕蒔若與玊環一例定則勢難急公完清止可照依玊環所議之下則輸納庶能竭蹶完辦至於陞科完糧之期則槩令本年開墾本年起科庶可統濟玊環經費之需除今年已墾田地飭令丈眀秋收照則繳收造冊彚報變價辦公外其餘隨墾隨報逐年造冊送部則民力易於輸將而經費有所従出矣一議得營制周而後廵防無誤設營立汛原以建威銷萌亦在㨿險扼要溫州水陸地方與閩省接壤故設鎮標三營及城守營之外又有瑞安樂清磐石大荊四大營以為犄角雍正元年前任福建督臣滿保又
  題請將瑞安改為水師副將磐石改為水司叅將部議准行在案查樂清大荊磐石俱在內地而玊環包乎其外屹峙海中従前棄而不守故不得不以內地三營為門戶今玊環既請展復實為三營之外障當溫郡之藩籬應請設立玊環營叅將一員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兵九百名分為左右二營以左營為陸路右營為水師使水陸兼防庶扞禦有賴但玊環與磐石近且磐石雖改水師而所轄洋汛東西南北僅及百里今已應歸玊環則磐石一營不但無水師之責即陸路既有外蔽亦居次衝若仍循舊制復設重兵實為虛糜糧餉請將磐石水師叅將一員裁去同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兵五百五十名移調玊環營再於內地之樂清營抽兵一百名大荊營抽兵一百名歸於玊環外尚少兵一百五十名查太平營之東嶴現分撥千總一員兵一百十九名駐劄防守但東嶴原係玊環鄉之二十五都向日玉環遷遣楚門一帶地方同時廢棄所以於東嶴地方設立弁兵防守今玊環鄉之二十四五六都與原轄之楚門老岸一帶田畆業經一體展復其東嶴即在玊環鄉之內既有楚門以為外扞請將東嶴千總一員兵一百一十九名移調玊環營酌量𣲖撥分防又溫州城守營與鎮標同駐郡城尚可抽出兵三十一名歸入玉環以足九百名之數玊環既設耑營其從前分𨽻黃磐兩營防守之陸路今應盡歸玊環管轄其水汛除磐石原管洋面仍歸玊環外再有附近玊環舊𨽻黃標右營廵防之女兒洞乾江衝擔嶼沙頭長嶼洋嶼及外洋之披山大鹿小鹿前山等洋汛俱應就近歸玊環營管轄以沙頭長嶼洋嶼東北洋面為黃鎮右營汛地西南洋面為玊環營汛地其外洋則以洞正屬之黃標披山屬之玊環為界尚少守備一員通省無可抽調應請添設再玊環雖分水陸與鎮海磐石瑞安等營之水陸兼司者事同一例但地方週圍七百餘里㡬與定海相等應查照定鎮標之例於左營量設馬三十五匹即以樂清大荊太平溫城守四營所抽三百五十名之兵內照依馬一歩九之例抽馬三十五匹歸於玊環毋庸另請添設仍將額兵分別馬一歩九戰三守七抽調以符通省兵制其所需戰船即將磐石營原管船八隻全數撥赴玊環照例將備輪廵內唬船一隻平底布帆不能渉歴大洋俟屆造年分另行
  題眀改造沿邉哨廵小船十二隻將原給部價以為所需工費倘有不敷令承辦之溫處道在於玉環糧稅出息銀兩內支取添補開銷其磐石營應仍改為陸路但外有玉環障蔽毋庸再設叅遊大員兵數亦當酌減請設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三百名防守但該營守備千把兵丁已請移調玊環止留千總一員兵二百七名在營尚缺都司一員把總二員兵九十三名今查有台協撥防太平之金清洋嶼二汛兵丁現議撥歸太湖營此二汛有撤回千把二員內將把總一員撥入磐石其餘官兵在近地俱係水陸要衝難以抽撥惟衢協三營除分防外其在郡城者副將之下尚有都司二員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八員兵八百五十七名原係陸路應將該協右營都司裁去改為磐石都司並於右營存城之內抽調把總一員兵九十三名撥入磐石合原兵二百七名共三百名駐防磐石黃華關岐頭以內港水陸汛地責歸駐防都司防範照舊日營制仍歸樂清營管轄其新設玉環營應附近亦歸溫鎮統轄再磐石原係陸路設有馬匹自改為水師裁馬七十三匹今仍為陸路所有留兵三百名應於原裁馬數內復額三十匹以資馳驅則內外之形勝皆有扼守而水陸之廵防亦無疎悞矣再玊環孤懸海外其耑設文武較之各海防同知與沿海縣營等缺尤為𦂳要且新復之後規模初定必湏常得亷幹之員辦理方克有濟如三年內兵民相安招徠日盛開墾漸増一應事宜實能著有成效等會同保
  題聴部議敘即為分別陞用如不盡心整頓嚴加叅處仍請各頒給關防印信以耑職守嗣後同知叅將守備等官缺出於通省同知通判州縣叅遊等官內㨂選
  題補其廵檢千把咨部擇調以上各條等知識淺陋未能有當是否可行伏祈
  聖眀指示謹會同督臣高其倬提臣石雲倬䕶理浙江觀風整俗使杭嘉湖道叅議臣徐鼎合詞具
  題伏乞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奉
  㫖該部議奏隨經戶部以應如所請議覆奉
  㫖依議














  浙江通志卷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