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26
浙江通志 卷二十六 |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十六
學校〈二〉
嘉興府
嘉興府儒學〈在府治西北〉 𢎞治嘉興府志舊有廟在天星湖上唐開元二十七年建廟後有學室宋太平興國二年錢氏納土知州安徳裕立學祥符二年知州耿肱移於望雲門內西偏崇寜元年知州錢遹改建至元嘉禾志建炎兵火移於州治東即故禮賔館為之紹興壬戍知州方滋於通越門內立學〈張嵲重建嘉興府儒學記紹興壬戍右奉議郎直秘閣知州方滋言郡學簡陋前臨河渠旁迫治所喧囂混淆大失古人處士於燕閒之義請更諸舊基以詔令從事四月壬午上尚書省禮部以為宜下其事於州乃審曲面勢計間楹量功庸慮財用練日庀事作殿於前築堂於後齋宿有所誦有舍歩橺周垣門庖湢浴莫不備具先是學無典籍乃市書於四方貯之以庫而謹其出內為屋凡七十冇三間以六月乙亥始事以十月庚申告成邦士大夫郡儒逰士耆稚畢㑹仰瞻歎息咸多太守之義〉𢎞治嘉興府志淳熙四年知州呂正已建御書閣嘉定十一年知軍府岳珂改建廟學經營未就十三年知軍府鄭定落成〈袁燮為記〉紹定二年知軍府莫叔益重建觀頤堂〈黃夢高為記〉端平二年知軍府趙與𢤉建御書閣寳祐丁巳郡守謝堂闢大門疏潢池創講堂改建觀頤堂於東〈張鎮為記〉元至元丙戍陳紹在徐碩等改御書閣曰尊經閣〈徐碩為記〉大徳三年總管辛仲寳重建廟學十一年敎授孔演學正趙由漳學録沈徳華嗣葺〈牟巘為記〉至順二年達嚕噶齊巴扎崇建大成殿㦸門兩廡〈張采為記〉嘉興府圖記至正二十三年知府陳宗義闢地重修〈徐一夔為記〉𢎞治嘉興府志明洪武二十七年參議李文華重建明倫堂於舊基宣徳間巡撫大理卿胡槩重修建四齋正統二年知府黃懋購地移建明倫堂號房饌堂射圃〈按陳循記內作正統九年〉嘉靖浙江通志成化十八年知府徐霖増建學舍萬歴嘉興府志嘉靖二十七年郡守趙瀛大加修治嘉興府志萬歴初知府李橡三十九年知府吳國仕崇禎十三年訓導吳祖稷重修
國朝順治十三年郡守史載修〈譚貞黙為記〉康熙十六年知府盧崇興敎授姜廷櫸重建明倫堂啟聖祠〈姜廷櫸為記〉十七年訓導范光燮重建饌堂五十五年知府吳永芳重修次年移名宦鄉賢祠於㦸門西建文昌閣於學東
射圃〈在文廟西〉名官祠〈祀高史君以下七十六人〉鄉賢祠〈祀陸贄以下二百三十人〉
宣公書院〈在府治北〉 明一統志元至正間建〈劉基宣公書院碑嘉興郡學舊有宣公祠其詳見於呂公祖謙之記而郡城之東鴛湖上又有宣公書院其地有橋曰宣公橋故老相傳宣公實生於此故於此立祠以祀公至宋景定癸亥始以祠堂為書院丙子之嵗書院延燎於兵而公像故存衆白郡迎於太初堂因以堂為書院大徳九年濟南趙魯為山長病其簡陋始改作之其詳見於牟公巘之記自是城東故址遂廢為墟泰定中有僧以賄請佃而建庵焉後至元二年庵災地復於書院是嵗六月其僧復創庵如故山長雖爭之弗能得也至正十四年宣徽院判海岱劉公貞為嘉興路總管至則首治學校之闕欲新之而地隘弗稱乃用推官方君道壑言命所司督其僧撤庵歸地復建書院其中為先聖廟兩廡儀門東西禮亭櫺星之門具焉其西為宣公祠祠西為室東鄉以祀郡之賢其外為三門廟東為講堂其前軒仍舊扁曰仁義之堂以藏宣公奏議謂其言無非仁義也西齋以延師敎弟子又増買蕩地若干畝以益稟膳庖㕑倉溷各得其所將成而公改除海道萬戶於是以屬之方君方君力贊成之經始於至正十四年四月竣事於十五年二月〉明大理卿胡槩知府黃懋皆重修
仁文書院〈在三墖東〉 嘉興府志萬歴中推官曹光徳建〈久圮〉
鴛湖書院〈在郡學東〉 嘉興府志康熙五十八年郡守吳永芳建
嘉興縣儒學〈在縣治東〉 至元嘉禾志舊有廟在縣西北後廢附於州學縣學址更為郡社壝宋咸淳五年令張抃以西城舊驛舍為縣學〈梅應發為記〉嘉興府圖記元至正間縣尹陳伯顔新之〈陳達為記〉𢎞治嘉興府志明洪武六年重修〈陳世昌為記〉宣徳二年廵撫胡槩命知府齊政知縣趙良大建禮殿明倫堂改建櫺星門正統十一年知府黃懋復廣民居増號房官舍嘉靖浙江通志嘉靖十四年徙今所〈姚淶遷建嘉興縣儒學記學僻在城西規模隘陋侍御張景按涖是邦有司言易以興聖寺公亟命行之時大叅洪主方僉憲焦伯升胥贊其役督學徐子升相與成之檄郡守鄭南金邑令黃獻可身綜厥事乃改寺殿為文廟殿左右為兩廡即其重門為㦸門其外門為櫺星門遷明倫堂於廟之東鑿堂前地為池遙與天星湖相映建尊經閣於池東南池左右為東西二齋廟之後堂仍而葺之為啟聖祠堂之後新建敬一亭經始於乙未之冬落成於丙申之春〉萬歴嘉興府志嘉靖三十三年明倫堂毀知府劉慤新之嘉興府志萬歴二十四年令陳儒新大成殿〈許應逵為記〉崇禎十一年明倫堂毀令羅炌重建並修大成殿兩廡儀門十三年訓導孫肇元起聯奎樓廣學前道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張厥修修廟廡㦸門康熙六年知縣金鏞改修明倫堂儀門十三年知縣梁沖霄修啟聖祠儀門二十一年知縣何誌重修明倫堂聯奎樓四十四年知縣陳大宏修大成殿未完五十四年知縣徐岱成之〈徐鳳池為記〉五十六年徐岱修明倫堂
射圃 名宦祠〈附府學〉鄉賢祠〈附府學〉社學〈五所一在東津四在各鎮〉
秀水縣儒學〈在縣治東〉 𢎞治嘉興府志明宣徳五年吏部員外郎李亨闢基七年戶部侍郎成均命同知孟迪建明倫堂及後堂明年復建大成殿暨兩廡二齋櫺星㦸門萬歴秀水縣志正統十年知府黃懋増建文昌祠及號舍景泰二年知府舒敬造膳堂庖湢舍三年僉事陳永造櫺星門觀徳亭五年知縣童暉立射圃嘉興府志天順四年知縣莊徹易櫺星門以石重新兩廡明倫堂膳堂二齋建退居舍〈林文為記〉萬歴嘉興府志成化十九年知府徐霖闢學之東建鳴陽門嘉靖戊申知府趙瀛浚河閼廓侵地萬厯二十四年知縣李培建尊經閣〈陳懿典為記〉
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賈曽康熙四年巡道上官鑑十二年知縣李見龍敎諭李文華先後葺建康熙十七年訓導袁日華復正誼齋十九年敎諭范正輅修四十一年布政使趙申喬檄知縣於勛重建明倫堂〈姜橚杜臻為記〉五十三年知縣吳楷芝重建啟聖祠五十六年知府吳永芳知縣丁兆啟重建大成殿兩廡櫺星門射圃〈在學南〉名宦祠〈附府學〉鄉賢祠〈附府學〉社學〈五所一在北營四在各鎮〉聞湖書院〈在聞家湖〉 秀水縣志明嘉靖中叅議沈謐構以祀王陽明
嘉善縣儒學〈在縣治西〉 𢎞治嘉興府志明宣徳五年始立學基知府齊政募邑民陸坦建大成殿〈黃澤新建嘉善縣儒學記宣徳庚戍春大理卿胡公廵撫東南以嘉興府地廣民衆賦稅浩繁釐其地別立縣治分理焉遂聞於朝許之曰嘉善凡新邑制度所宜有者咸創置如式乃以學校在所當先因區畫廟學位於邑之西姑就王益來典敎事謀諸邑之令佐始構明倫堂而禮殿廡齋尚缺又明年莆田林勤分敎來茲四顧榛蔓惟巋然一堂大懼弗稱適知府齊政至邑勤以書白之政念工鉅費繁不欲徴諸細民也邑之巨姓曰陸坦者慨然捐白金三百有竒市材陶甓鳩力僝功而禮殿是營其崇四十六尺修如崇而殺其八廣如崇而加其七經始於是年九月落成於次年四月匠師工傭則有司給其直人喜其成而不知其勞也〉正統六年知縣李遜建後堂成化八年同知楊冠募富民建明倫堂及兩齋後堂萬歴嘉興府志成化十九年知縣江貴新門廡㕑庫饌堂號舍萬歴嘉善縣志𢎞治九年知縣吳傑訓導王緒増葺嘉興府志𢎞治十一年知縣劉子厲縣丞潘瑜先後増號舍及神㕑牲房〈程楷為記〉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莫大勲敎諭任雲蛟増修三十六年學使鄭開極檄知縣徐現麟修五十三年邑人錢煐五十八年知縣孫錦修
射圃〈在明倫堂西〉名宦祠〈祀洪皓以下一十八人〉鄉賢祠〈祀陸䞇以下五十七人〉社學〈六所一在思賢書院一在慈雲寺四在各鎮〉
戴氏義塾〈在郡城東北黃溍戴氏義塾記嘉興郡城東北六十里曰白牛鎮居人數百家為其鄉之望者曰暘谷處士戴氏患鎮學之弗立而後生小子無所受敎規創義塾以私淑乎里人有志未遂而沒後二十年其子曰光逺字君實始因其經畫之素度地於鎮東若干歩廣袤可二十畝而贏程土物畧基址考正面勢召匠簡材揆日興作先聖先師之殿峙其中論堂踞其後齋廬翼其旁䆳廡穹門下至庖湢庫庾直舍之屬為屋總四十有五間圖史之藏什器之須纖悉畢備周以繚垣環以幽篁佳木花徑成蹊而瀦其流泉為芰荷菰蒲之區又十畝不啻起至正六年八月訖七年十月告成八年春二月乃延儒師招來學用仲丁行舍菜之禮退即講席俾序進而請業焉四齋職敎者各一人生員恆百五十人割上腴之田五百畝以贍之既成前人之志又將有以昭示後人而圖其永久於是慈谿黃伯成以高文宿徳主領敎事伻來求予記之予聞昔人有言惠有術也養有道也惠不在豐而在乎不費養不在大而在乎不窮戴氏父子其深知夫惠之之術養之之道乎古者五家為比比五為閭門側之堂為塾大夫士年老不仕者為左右師而閭中之子弟學焉今之義塾猶其遺意若夫屋室之多則不止於門側之兩堂學徒之盛則不止於閭中之子弟是皆非古之所有其為恵也豐矣古者歩百為畝為一夫之私田今俾以田五百畝則十家之産也而況今一畝為歩至二百四十則又不止十家之産而已是則出於古之所無其為養也大矣天之生人也莫不賦以仁義禮智之性因其根心者使之尊師取友而日趨於善逮夫深造自得皆其本然之固有初非損於此而益於彼斯不亦惠而不費乎物之聚也有數而其用也易耗雖封君之富欲以萬鐘為子弟之養尚恐廩人之粟有時而弗繼今乃使之因地之利嵗取之而弗竭利於今者有以施及於後斯不亦養而不窮乎葢設敎必有先後次第此特導以㓜學之節而養其良知之本雲爾他日而以俊選論於鄉以賢能登於天府授之以政將見利澤之加於人為惠益豐為養益大戴氏父子之功奚獨善於一鄉而止乎按郡乗宋名臣陳公舜俞其地人也舉進士應制科皆在前列以山隂宰召試館職不就而上書力詆青苖法忤執政意謫為監當官公以直道自信無所回撓每跨犢往來山中自號白牛居士遂以名其故里諸生息斯㳺斯仰企前修儀刑未逺誠有所感慕而興起安知無如公者生於其間戴氏父子且與之同不朽矣〉
陸氏義塾〈在汾湖〉 嘉興府圖記宣徳中陸垣建〈曽鶴齡記〉
思賢書院〈在縣治東〉 萬歴嘉興府志正徳間縣丞倪璣建
鶴湖書院〈在北門外〉 舊浙江通志明崇禎中知縣李陳王建
海鹽縣儒學〈在縣治西南〉 至元嘉禾志舊在縣東宋太平興國中主簿攝縣事石知一建景徳二年令翁緯移縣南重建嘉祐八年令褚珵立學於東南〈自為記〉紹興十五年令徐光實新之〈李正民為記〉乾道二年令劉銓遷於縣南淳熙十五年邑丞李直養新廊廡紹熙元年李自丞遷令修大成殿立小學置書籍祭服嘉靖浙江通志元元貞五年陞州學知州趙孟貫徙今所〈陳旅為記〉至元元年知州陳某作大成樂〈黃溍海鹽州新作大成樂記古之釋奠折爼升觴而已其為禮也略故其用樂之始莫得而詳記曰凡釋奠者必有合也説者或以合為合樂然則釋奠之有樂其出於古歟若其音節器數則自漢儒未嘗言之前史所載元嘉之六佾特施於太學開元之宮懸僅設於兩京政和造雅樂名大晟始頒行於天下而紹興著令郡邑釋奠其樂三成葢至是而州縣學有事於先聖先師無不用樂者矣國家有因有革存其聲音物器之舊而變其稱號以新一代之觀聽其所謂大成樂是也海鹽昔為縣時既立學而廟祀孔子逮版圖入職方朝廷以其地大人夥易縣為州而廟學之制猶循其故禮具而樂缺有司以吏議所不責久置不講至元元年夏四月陳侯某來知是州首務興舉學政問其籍則為士者百家為田者萬畝問其春秋之事則有牲幣而無樂侯為之惕然與僚佐諸儒共圖之僉言儀真有周君者善樂事老而不仕寓跡於雲間欲正雅樂非君不可侯即俾持書幣迎致焉君曰樂以導和不和不足為樂僕觀江淮間所用樂雜出於伶人賤工之手器不中法音不中律左右高下參差混淆惡足以致和哉茍徒損厚費而飾虛文僕弗為也侯曰作樂以和神惟君言是聽君乃為考其數度齊量範金為鐘而協以古律管彼此適均吹其律而鐘自應至於琴瑟亦悉自製惟笙磬之屬擇善工使受指畫而為之集諸生三十有二人敎之肄習而以明年春二月上丁合奏焉在列者無不欣豫於是敎授陳陽翁以狀來屬予書於麗牲之石用垂永久葢古之設敎莫重於樂非止用於釋奠也侯之於樂不但欲辨其鏗鏘又必求通其義者相與討論之可不謂知所本乎諸君子從侯修其時事周旋升降於堂序之間必有聞其樂知其徳而鼔舞於鳶飛魚躍之下者矣是舉也有功於敎其道甚大非徒備其闕典而已可無書乎〉明復為縣學𢎞治嘉興府志正統十二年知縣曽昌建神㕑牲房萬歴嘉興府志景泰四年敎諭王恭改建門樓於東南海鹽縣圖經明倫堂成化中知府楊繼宗重建〈張寜為記〉𢎞治海鹽縣志成化十二年知縣徐樸重建大門嘉興府圖記嘉靖辛卯知縣夏浚新之嘉興府志萬厯五年知縣饒廷錫建㑹講堂天啟初知縣樊維城修
射圃〈在櫺星門東南〉名宦祠〈祀李諤以下二十五人〉鄉賢祠〈祀干寳以下六十九人〉社學〈在縣治東〉
馮氏義塾〈在縣治東徐一夔馮氏義塾記海鹽縣治之東十有八里地曰砂腰實斥鹵之處馮氏世居焉大厯中有號梅軒處士者病其鄉閭無講學之地創為閭塾殿堂齋廡如學校而以田百畝入於塾擇勤敏者掌之以其所入延士之有學行者為塾師使馮氏與其鄰里之子弟入學於塾且給之餐後至元初知州事趙侯孟貫義之署為馮氏義塾至正初塾燬於兵其子更作之而禮殿未備㑹官府計田以賦而塾有田不能獨貸其長孫椿集其諸弟議曰塾之設吾祖義事也使田以塾用而充賦則塾無所入而已成之規隳矣吾共以家田所入當塾田之所輸則塾可存諸弟韙之椿且將與弟完塾之所未備以畢其初之志繼自今瀕海之土俗有慈讓之風人有君子之行有以見義塾之化底於成矣〉
石門縣儒學〈在萬嵗橋東〉 至元嘉禾志宋元豐八年令吳伯舉始創縣學於縣南運河之西岸〈沈括崇徳縣新建儒學記崇徳居山澤之介孔道四出戰國之時闔閭句踐嘗大戰於檇李禦兒之間裂其地而守之至今墟壠綱絡稻蟹之利轉徙數州元豐八年栝蒼吳君伯舉為是邑也始為築宮廟以祀孔子褧學者擇經師而敎之以義理行能不茍使之為文章誦習務中有司之程而已培高為堂燕有二室繚以環廬豐約稱事四方聞令賢皆來學惟恐在後崇徳為逺邑縣令為小官興材賦工動觸吏禁非篤誠自信強有才者不能任也此其成就之難又未若持之之難也僨犀象為鴻鵠之器非深山大谷則無以養其材執規矩而求之者不視其材視所養則躭躭之室執規矩者所視也養之以先王之所待以興者而不徒循其末跡則其為役也不為茍羙矣〉嘉靖浙江通志紹興間令黃楊徙河東元至正間知州王雍徙今所正徳崇徳志明洪武六年知縣田慶元重建𢎞治嘉興府志天順八年知縣郁倫修成化庚寅知縣王輿重建明倫堂𢎞治辛亥知縣吳浚重建大成殿萬歴崇徳縣志隆慶初朱令潤萬厯丙子蔡令貴己卯陳令履戊戍陳令允堅修嘉興府志崇禎十七年知縣解學周敎諭孫肇元重建明倫堂
國朝順治十二年署縣通判韓範敎諭周有亮重建大成殿〈谷應泰為記〉康熙二年敎諭陳祖法重建尊經閣雍正元年知縣王以和修櫺星門六年知縣李廷鑄重修明倫堂尊經閣及儒學大門
射圃〈在尊經閣東南〉名宦祠〈祀吳伯舉以下八人〉鄉賢祠〈祀趙汝能以下三十人〉社學〈在縣東〉
傳貽書院〈在縣治東北〉 續文獻通考宋儒輔廣讀書之所後人立書院以祀焉〈文及翁傳貽書院記朱文公受學於延平門人遍天下中更偽禁磨湼而不磷緇者絶無而僅有於時潛菴輔公獨立不懼自祠官報罷歸𨼆語溪題讀書之堂曰傳貽蓋將以傳之先儒貽之後學為己任著書滿家至今語溪之人薰其徳而善良不知其幾祠而奉之屍而祝之宜也崇徳縣大夫家之柄以元祐同門元符上書故家著閲詩禮及見典刑洋洋輿誦挺挺柤風簿書期㑹整暇之餘思所以彰善癉惡表厥宅里樹之風聲此傳貽書堂所由建也堂成移書謁記敢拜手稽首對揚我朝道學源流之盛以諗同志庶學者於善惡之幾正邪之別義利之判人心道心之危微天理人慾之消長知決擇而定趨向焉其於國家化民成俗之意豈曰小補之哉若夫講席堂規書糧工築創造嵗月詳記備載則有司存春秋之法常事不書賢者識其大者而已〉
白社書院〈在石人涇〉 舊浙江通志衛富益敎授講學處〈久圮〉
平湖縣儒學〈在縣治東瀕當湖〉 𢎞治嘉興府志宣徳五年立縣吏部員外郎李亨肇建講堂後四年縣丞孫華建大成殿兩廡〈溫純始建平湖縣廟學記縣有學而建大成殿則自縣人陸廸功珪始廸功故以博學孝友聞景㤗中施榖種施捾瘞餓夫千詔授廸功郎故稱廸功雲初建縣㑹時詘力不及廟學廸功曰范文正公以其宅為吳學吾與以資豐後人寜佐公家急於是捐資構大成殿又同縣人沈昊佐建學宮廟學工甫訖縣令酹酒仰天為陸沈祝願世世簪紱不絶已而果然〉景泰二年知府舒敬重造膳堂庖湢三年僉事陳承重造櫺星門五年知縣童暉立射圃天順六年知縣張寜建明倫堂兩齋儀門成化十年知縣郝文傑新之癸卯御史劉魁買地以拓門境天啟平湖縣志𢎞治辛亥敎諭林光構靜觀亭萬歴嘉興府志嘉靖三十二年敎諭韋鑾建魁星樓三十九年知縣陳一謙建學倉四十二年知縣顧廷對増門廡建龍唫閣嘉興府志萬厯間一燬於火再傾於風知縣劉士瑗江寰黃熖先後修葺崇禎初颶風復作文廟兩廡圯知縣頼垓吳春枝相繼建修
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朱之翰金鍜相繼修康熙十六年紳士重建啟聖祠築圍牆陸光旭獨成禮殿二十五年知縣陳時夏朱維熊紳士陸洽原等重建明倫堂龍唫閣修大成殿〈陸葇為記〉三十八年知縣王瑋修五十九年知縣林緒光紳士胡瞻等濬泮池圍以石欄雍正六年舉人徐上法貢生張逢年倡始攝縣白環署縣方以㳟敎諭趙瀚葉邵訓導余汝鼐紳士陸奎勲等重建廟學〈陸奎勲為記〉
射圃〈在南門外〉名宦祠〈祀梅清以下二十四人〉鄉賢祠〈祀魯文諡以下一百六人〉社學〈在學西〉
崇文書院〈即報功祠〉 舊浙江通志明嘉靖中知縣陳一謙立〈久圮〉
介菴書院〈在縣治東〉 嘉興府志總督胡宗憲為陸淞建
天心書院 舊浙江通志為陸氏義塾〈莫如忠記〉栢林書屋 平湖縣廟學志雍正六年邑人胡紹泉俞錫齡張建寅沈方蕙醵造為㑹課公所
桐鄉縣儒學〈在縣治東北〉 𢎞治嘉興府志宣徳五年大理卿胡槩守齊政得邑民徐進居為學基七年知縣趙中肇建明倫堂正統二年知縣范宣繼建大成殿兩廡神廚神庫文昌祠繼知縣田玉建㦸門櫺星門齋舍倉厫闢射圃嘉靖浙江通志天順間知縣張泰修〈李賢為記〉𢎞治嘉興府志天順四年縣丞鄧玭建饌堂觀徳亭成化七年叅議劉潺僉事周正方縣令李經晝撤而新之〈夏時正為記〉嘉興府志正徳九年知縣任洛重建明倫堂萬歴嘉興府志嘉靖四十二年義民沈瓚建尊經閣知縣曽士彥建文昌祠文奎閣嘉興府志萬厯五年知縣蔡時鼎重新明倫堂九年知縣高梅敎諭李九標重新廟廡九標重建文昌祠〈茅坤為記〉二十三年知縣陸枝重新廟學
國朝康熙六年敎諭閔圻申重建明倫堂十五年知縣徐秉元敎諭馮勸修殿廡十九年訓導吳賓文重建啟聖祠二十年知縣何金藺重建名宦祠三十四年知縣郭金湯重修殿廡建二坊五十六年邑人金學渭修名宦鄉賢祠
射圃〈在奎光樓後〉名宦祠〈祀黃幹以下一十九人〉鄉賢祠〈祀徐綱以下二十二人〉社學〈三所一在西門外一在玉溪鎮東一在興徳橋東〉
正心書院〈在惠雲寺西南〉 嘉興府志崇禎十四年建義學〈在縣治東寅賓館舊址〉 雍正九年知縣陳大慶建湖州府
湖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北〉 𢎞治湖州府志唐前在子城內武徳中李孝㳟築羅城徙廟霅溪之南而學附焉嘉靖浙江通志宋寳元二年知州滕宗諒請於朝改建於州治西賜名州學賜田五百畝以贍生徒延安定胡瑗主敎事作堂規五等分經義治事等十八齋齋規亦五等於時湖學之盛聞四方詔取其法行之太學〈張方平新建湖州學記寳元二年尚書祠部員外郎滕君守吳興邵始至見吏民問疾苦披圖考俗顧謂僚屬曰四代之學起於黨遂漢氏繼周而王懲秦之敗稍復尊用儒術東都中興儒雅寖隆公卿大臣咸門有諸生橫經受業三分多難文獻不足唐雖禮典甚講葢文具而實喪是以後王研窮理要終莫致於三代者所以化民成俗之道育材官人之法隳其根本也惟我治朝庠序且遍諸郡矧吳興南國之奧有佳山水發為秀人而學校不建豈布宣王家風敎之意歟僚屬曰唯相與輸金建學十二月考景營基鳩材類工且以命敎請於上越明年夏四月勅書先至錫名州學賜田五夫六月新學成復立小學於東南隅童子離經肄簡諒者聚焉凡為屋百有二十楹既釁器用幣釋菜成禮客有興於座曰羙哉學也若稽田既勤敷菑在所播植惟學敏厥修念終始在其所志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舉而可以成天下之務斯得謂之志矣若其拘文牽義誦焉而不通其變習焉而不達於用此士之大患也能開達學者之志慮使廣大深實知道之所以為用茲可以為師矣彼先王之糟粕後世且得其味而嘗諸苟知道之所用何學而非道者茲可以為學矣士充其業上使其器則致理之本不在學校乎〉元末學燬偽左丞潘允明改建今所萬歴湖州府志明洪武初知府張宗敏顧惟徳仍元舊製成之〈楊雲為記〉十二年知府談士竒闢射圃〈童冀為記〉永樂十三年知府何興修〈方安為記〉景泰二年知府程道興重修建石橋於泮池〈楊翥為記〉天順三年知府岳濬復修〈魏驥為記〉成化十一年知府勞鉞復大修〈商輅為記〉𢎞治三年知府王珣増飾〈王㒜為記〉十三年知府鄭宏重修嘉靖六年知府萬雲鵬建尊經閣〈袁袠為記〉十三年知府陳纘濬泮池移儀門〈陳霆為記〉二十年知府張鐸重修改闢射圃二十六年通判湯世賢拓地櫺星門外築垣三十五年知府徐洛重修〈唐樞為記〉四十年知府張邦彥復修隆慶五年知府栗祁復大修
射圃〈在尊經閣後〉名宦祠〈祀孔愉以下二十七人〉鄉賢祠〈祀沈勁以下三十人〉
安定書院〈在府治西北〉 𢎞治湖州府志淳祐五年知州蔡節即城西建元至元間為寺僧所據延祐中湖州路總管郝鑑復之舊有夫子燕居元統三年山長張蔚修廣之〈富珠哩翀安定書院夫子燕居碑銘元統三年湖州安定書院山長張蔚以夫子燕居堂室陋陿率儒衆鳩工徒徙居而北堂隆序拱増壯曩昔翀聞宋安定先生以蘇湖敎授師太學其志務在洗滌賈藝干利之習復先王之舊其敎卓然有造士風天下宗之英才育焉與泰山孫明復徂徠石守道皆有師道學者稱曰三先生程明道兄弟之所傳雖自濂溪來伊川逰太學聞三先生之敎遂厭科舉知其傳之正也先生家泰州望安定敎湖學久卒𦵏烏程今郡縣書院猶古黨術之庠序也學者報本必祀先聖先師聖尊而師親師必鄉賢於泰於湖皆築書院泰先生父母之鄉湖其桐鄉歟翀嘗叅位辟雍蔚國子生也既為序之敢附雅頌明聖朝之治正吳越之風辭曰維山有松可㫁可度維水有藻可採可芼由宮而門由堂而室柱礎桓桓籩豆秩秩瞻仰先聖申申夭夭顔説曽唯天朗日照繼是孰先孫思鄒孟以俟後學其傳者正安定生世千古寥寥濬導洙泗於霅於苕貞我皇元覆幬持載敎澤四充滋溢光大太湖之府安吉之鄉流風遺韻古今洋洋弓長氏蔚鼔舞士衆義順事宜崇此梁棟材以資世學以育材繩繩繼繼用鑑靈臺〉明宣徳初都御史胡槩撫浙即故址重建〈周述為記〉𢎞治四年知府王珣重修湖州府志正徳四年知府耿明購集遺書置祀田〈邵鋭為記〉隆慶五年知府栗祁重修
一菴書院〈在府治東北〉 萬歴湖州府志嘉靖四十一年御史張科行知府張邦彥建
烏程縣儒學〈在縣治東〉 𢎞治湖州府志宋崇寜中附於州學元至元三年縣丞宋文懿得縣治東丞㕔故址創建〈程郇為記〉至正十二年燬於兵惟存禮殿十三年達嚕噶齊烏納格齊建尊經閣明倫堂旁置二齋明洪武初主簿鄭耕巖知縣孫宏敬相繼建萬歴湖州府志宣徳間知縣宋彬伐石為櫺星門嘉靖浙江通志正統元年敎諭嚴安理建明倫堂〈周忱烏程縣學新建明倫堂記天下郡縣學宮之制必有論堂居禮殿之後名曰明倫葢以為師弟子講貫授受之所而詩書禮樂之文必於是而肄也湖之屬邑曰烏程其學在縣治東自宋建創有禮殿而無論堂師弟子講習假寓於尊經閣之下地既湫隘而又壓以重屋鬰塞而不舒因陋就簡厯數百年未有能改作之者宣徳八年秋敎諭嚴君安理始至度地於閣之後得若干尺絜其方廣計可移閣於後易其故址以為堂不干於竂寀不取於生徒首探已槖市材以為倡邑之士人各以資來助遂筮日於是年正月閣既遷矣乃築土於故址増其崇三尺而構堂於其上堂之後復為川堂以達於閣嚴君躬督其役妻孥執㸑以食工匠郡邑長貳閔其勤且篤咸相佽助越四月告成規模壯偉輪煥炳耀來逰之士有雲飛川泳之樂夫烏程為安定先生過化之地典敎之官非經義治事兼盡其長者不足以著稱於此嚴君自永樂間以明經舉進士優游胄監積有年嵗其經義之優長余固知之矣今於茲堂之創又足以見其治事之方他日升進葢未可量故為之記〉成化十四年知縣魏琮遷今所〈陳音為記〉萬歴湖州府志𢎞治間知府王珣張曰瑚各修治正徳十一年知縣陶益増葺之〈趙璜為記〉嘉靖四年知縣鄔紳移學門濬泮池九年知縣戴嘉猷開泮池之水前通文廟十三年知縣錢學建尊經閣立名宦鄉賢二祠闢射圃十九年敎諭卓邦清培明倫堂址二十五年通判湯世賢知縣朱曰藩建文廟並櫺星門三十二年知縣張冕大修之〈唐樞為記〉四十年知縣荊文炤重修崇禎烏程縣志萬厯十六年知縣楊應聘重修加廣明倫堂基〈范應期為記〉三十四年知縣陳經正大修四十七年知縣徐遵宗修天啟四年知縣馬思理修六年明倫堂圮又新之崇禎五年知縣王夢鼐九年知縣劉沂春修
國朝康熙十一年敎諭龔瑛十四年敎諭童楷相繼修射圃〈在學儀門外〉名宦祠〈附府學〉鄉賢祠〈附府學〉社學〈八所在城三在鄉五〉
保滋書院〈在射圃南〉 舊浙江通志明崇禎間建
歸安縣儒學〈在縣治東南〉 𢎞治湖州府志宋附於州學元泰定乙丑縣丞旺扎勒布哈始遷於今處〈鄧文原歸安縣新建儒學記自宋寳元間安定先生以經學為師由是東南諸郡知有仁義禮樂之敎其後郡縣皆立學太學亦取以為法故湖學之盛最於他郡郡之倚郭縣曰歸安猶未建學附於郡學東偏泰定甲子南陽旺扎勒布哈擢進士第明年來丞茲邑顧瞻興慨遂首出已俸買地縣治之東陬溪山迴互面勢敞爽宜為學者藏修息游之所於是剪夷榛翳經度廟址為殿咸中儀式講肄有堂居處冇舍重門修廡中外具備肇始於三年四月越一年閏月舍菜以落之又置腴田造祭器以圖維永久士歡然曰學校風化所先知建學斯得為政之本矣〉至正庚寅尹魏信増兩齋洪武三年知縣江漢倬置射圃五年知縣羅至剛重建櫺星門闢㦸門造兩齋饌堂移學門於東買地以拓射圃洪武十年知縣陳良増櫺星門為三嘉靖浙江通志景泰元年敎諭況暹修萬歴湖州府志𢎞治四年知府王珣徙櫺星學門於河之南嘉靖十年知縣劉塾建尊經閣名宦鄉賢二祠十四年知縣張烜建石橋五濬門內河甃以石〈施儒為記〉隆慶六年知縣鄭鋭修葺
國朝康熙八年知縣陳廷簡重建明倫堂〈姚延啟嚴我斯皆有記〉
十一年重建啟聖祠
射圃〈在學門外〉名宦祠〈祀戴顒以下五人〉鄉賢祠〈祀孟宗政以下一十四人〉社學〈三所一在歸安界一在崇新界一在報恩寺〉
長春書院〈在縣治西〉 宋淳熙中宣敎郎朱弁建朱子顔其額寳祐間朱子曽孫潛任烏程令修之其元孫萬翁遂家焉明嘉靖間重修〈唐樞重修長春書院記歸安竹溪去城三十里溪水清逺宋紹興中通問副使直秘閣朱公流寓居此公為考亭朱子從祖朱子自浙東來訪士大夫從逰講學因建書院以世居婺源黃墩之長春鄉顔曰長春亦猶廬山之有濓溪不忘所自也厥後朱子之孫潛任烏程令増設齋宇嵗久傾圮再修於其後人松泉復修於愛蘭今年春予友雙橋昆弟又重修之而令予為之記考書院之設由宋迄今日以寖廣然宋以明道講學而近世則惟逐聲譽立異同弄筆墨而徼利達而已獨朱氏長春書院猶能奉前人之家法規矩而爼豆之雖其鄉鄰族黨有遺風焉葢書院則一而源流之異如此則先賢之澤長矣雙橋昆季忠孝友睦克繼其世其鳩工庀材手足為瘁觀其事足以知其志矣嘉靖壬子仲秋記〉崇禎間裔孫刑部主事朱懐幹増建兩廡
國朝康熙四十年知府陳一夔重修
長興縣儒學〈在縣治西〉 嘉靖浙江通志舊在縣東宋寳元間令林槩建紹興間令黃偉徙太平橋𢎞治湖州府志淳熙二年趙師復重修其後林大中趙彥洸李樞復大其規模紹定庚寅知縣史岩之増學租壬辰知縣趙汝譢重修建御書閣元至正十年達嚕噶齊哈喇哈達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兩廡兩齋萬歴湖州府志明洪武初知縣蕭洵重建廟廡二齋𢎞治間知縣徐浤重修嘉靖浙江通志嘉靖十年推官王濓徙今所〈姚一元為記〉長興縣志嘉靖三十七年知縣王扆置學田隆慶八年知縣顧其志重修〈徐中行長興縣重修儒學記隆慶五年令吳中顧君下車謁廟歎曰余子游之鄉人也將歌於斯邑顧宮牆有闕狀何以稱長上乃修學宮屬尉董之先師殿廡啟聖諸祠齋居神庫肅肅如也明倫堂尊經閣號舍庖湢重門坊屏秩秩如也繚以周垣飾以丹堊綜理甚具舍菜告成冠帶縉紳圜而觀之天目居南桐汭在西東北涯以太湖三箬罨畫流經泮宮之前宮牆煥於其間雖山川藴藉如故而其秀發於文人者心志耳目作新不倦也〉萬厯二十四年知縣劉一臨重修三十一年知縣熊明遇重修創觀徳堂甲秀閣崇禎初知縣向鼎十年知縣吳鍾巒重修
國朝順治九年知縣劉邦貴敎諭李𢎞名康熙十一年
知縣韓應恆敎諭張佩綸各重修
射圃〈在明倫堂西〉名宦祠〈祀耿炳文以下九人〉鄉賢祠〈祀陸龜䝉以下七十一人〉社學〈二所俱在縣南〉
東湖書院〈在縣治東北二十五里〉 續文獻通考元邑人蔣必勝創詔賜額名〈圯〉
講徳書院〈在承恩門內〉 長興縣志嘉靖三十七年知縣黃扆建
養正書院〈在長安門內〉 長興縣志明大司寇顧應祥建延師訓邑中童稚〈圯〉
箬溪書院〈在金蓮墖院之右〉 長興縣志萬厯三十四年知縣熊明遇建
松水社堂〈在金蓮墖前〉 長興縣志明熊明遇建霞舟書院〈在箬溪書院右〉 長興縣志明邑諸生為令吳鍾巒建吳頗右文學諸生以時執經問字其中
徳清縣儒學〈在縣治東〉 𢎞治湖州府志宋大中祥符庚戍令劉洞創於縣之西南隅明道壬申令竇充與邑人沈當徙建於尉㕔之左紹興癸丑令楊錟重修〈沈與求重修徳清孔子廟碑子少時嘗聞諸長老言吾邑初脫五季之亂人樂更生敦樸力穡未知學也大中祥符間予從祖書記始以儒學中進士甲科名稱藉甚鄉黨榮之邑之子弟遂風勸於學其後正議大夫盧公父子踵取名第翺翔要途而學者日寖以盛故有孔子廟基下制狹既不足以揭䖍妥靈而衿佩野逸弗克羣處迨明道壬申河南竇充來是邑以為餘不溪來自天目之山注於邑之東南兩山挾之秀氣橫出宜益有縉紳之祥乃作今廟高明亢爽非復舊比而文雅之士班班出焉迄今百有三年而牆屋頽圮草茀於堂廟貌雖存丹青缺落使人喟然有寜不嗣音之嘆太末鄭如幾隠居溪隂率邑子沈良能相與告於邑令楊錟及境內之士大夫士大夫悉勸趨之爭出緡錢以佐其費乃盡撤而一新之視昔有加焉經始於紹興癸丑之仲冬越明年春上丁行釋奠之禮落成焉是日也予兄次律攝衣升堂談春秋大㫖凡邑之士大夫濟濟在列咸有肅容邑令請予文以記乃為書其本末而系之以詩曰餘不之源來自天目注之兩崖其勢若東惟邑東南山縈水洑始建廟宮茲焉考卜士也來逰文風載郁更時搶攘園蔬是鞠豈其山川秀氣回復厥有吾徒輸金委粟載新棟楹工靡程督有神司之不疾而速揭揭元聖端冕袞服羣公從之祀事孔肅嗟我令尹崇化表俗曰興自躬往繼前躅勉我士子荒怠則辱惟以嗣音豈惟干祿祥源洋洋庶來其續〉嘉定丙子知縣黃耕益學田淳熙三年知縣趙汝巋大加興繕嘉靖浙江通志正統六年知縣王敬徙今所〈胡濙徳清縣重建儒學記徳清縣儒學舊在縣治之南嵗久頽圮正統六年毘陵王敬來作令下車之初釋菜廟庭徘徊周覽謂其雜處市㕓非育才之地退而謀諸縣丞崔時雍楊冕敎諭戴冔訓導范敏俱慨然有改作意遂相基於縣治之東得義民蔡凱隙地高明寛爽堪為學宮時巡撫亞卿周公恂如適來按邑亦甚稱許遂奏易之官民捐助市材鳩工經始於壬戍之冬先作禮殿次及兩廡以至明倫之堂肄業之齋習射之圃治饌之㕑儲粟之庾及夫祭祀之庖庫師生居宿之廨宇凡學之所宜有者罔不畢具宏深靚奧藻飾大備〉萬歴湖州府志𢎞治十年知縣王良臣増建嘉靖四年知縣方日乾修〈邵鋭為記〉隆慶元年知縣陳宜重修〈許孚逺為記〉徳清縣志萬歴六年知縣史朝録修二十八年知縣湯宏重修三十八年知縣熊得陽天啟四年知縣敖榮繼修崇禎十年知縣丁煌修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謝延嗣修建十八年知縣馮壯重建明倫堂雍正十年知縣錢學洙捐俸倡修自大成殿暨兩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及崇聖祠名宦鄉賢祠文昌祠整煥一新
射圃〈在城內市亭山之陽紫陽觀之左〉名宦祠〈祀孔愉以下二十一人〉鄉賢祠〈祀沈麟士以下四十二人〉社學〈在射圃之南〉
東萊書院〈在慈相寺東〉 萬歴湖州府志宋嘉熙間令章鑑創建明𢎞治九年知縣王良臣復即寺之披雲閣建嘉靖四年知縣方日乾重加完繕
織簾書院〈在吳羌山之陽〉 萬厯湖州府志南宋時建祠於此祀織簾先生沈麟士嵗久頽落明嘉靖四年知縣方日乾創立書院〈陳霆織書院記初南宋沈先生麟士聚徒受經四方來學者恆數十百人先生於世無所取鬻自給迨年且八十猶手抄故所毀亡書至二三千卷其歿也門人屍而祀之稱曰織釐先生葢表其高節清行思以激天下之貪夫鄙人若昔聞伯夷之風者雲爾嘉靖二年方侯日乾來為徳清考徳問政拜先生遺祠於榛棘中顧見棟傾墁頽鳥䑕之跡交案乃愀然興嗟已而眺瞻於元峯則長溪前縈層殿後聳羣巒疊巘環列於煙雲杳靄之間侯喜見顔色曰是可以宅先生矣四年秋書院告成作先生之主而奠焉謂霆宜有記傳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先生往矣而書院之作其典刑固在也嘗試登山而眺白雲在巖明月來岫意先生尚高臥其中思起而從之逰則既不可得矣溪山之間松濤有聲猿鶴酬和耳目所接固其流風遺韻也乃援楚騷賦招𨼆一章先生有知庶其來妥其辭曰若有人兮雲林高風激兮靈襟世誠溷兮孰諧表獨立兮秋岑空九州兮朓逺眇齊煙兮九㸃劚芝田兮足糧何百嵗兮修短紫荷裳兮秋勻青蘿屋兮夏寒君可樂兮山間乗白麑兮從元虎朝東崦兮夕西塢還夜誦兮蟲勞苦𣂏澄泉兮在斝采秋英兮盈掬儼嵗時兮奉薦慨千古兮遐躅〉徳清縣志祠宇廢徙主於東萊書院萬厯三十二年因故祠旁有尼菴應毀邑諸生請於令改為書院
履齋書院〈在新市鎮〉 徳清縣志宋丞相吳潛宅淳祐間奉勅建有御書樓〈圮〉
武康縣儒學〈在縣治東〉 嘉靖浙江通志舊在今學之西宋天聖中令何湜遷於縣東南𢎞治湖州府志建中靖國元年令毛滂修建〈自為記〉乾道三年知縣張端友校尉周粹中改築易向増其舊規淳熙十五年邑巨室聞人觀國觀時作大成殿造四齋〈蕭徳藻為記〉元至正十六年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李大春重建六年知縣張居敬重加修建〈張文昱為記〉宣徳八年知縣華璿重建明倫堂正統十二年知縣黃玶復加修繕嘉靖浙江通志𢎞治九年知縣郭祚徙今所萬厯湖州府志正徳七年知縣謝珊拓而新之嘉靖十四年知縣馮霄建尊經閣〈唐樞為記〉隆慶三年知縣金九臯改建廟廡㦸門萬歴元年知縣楊譽修武康縣志萬厯四十三年知縣周宗建更新之崇禎九年知縣鄭朝彥修飭
射圃〈在學東〉名宦祠〈祀賀循以下二十一人〉鄉賢祠〈祀沈勁以下五十一人〉社學〈一都至十八都南北界並設一所〉
安吉州儒學〈在州治西〉 𢎞治湖州府志舊學在縣東宋建炎中為水所沒紹興初令馮康重建元至正十二年燬於兵嘉靖浙江通志明初知縣王津徙今所萬厯湖州府志洪武四年知縣孔克剛建明倫堂兩齋嗣是修治増飾不一正徳二年陞縣為州遂為州學嘉靖二十一年知州范敏闢宮牆鑿泮池〈莫如爵為記〉三十四年知州江一麟重建先師廟及神㕑祭器庫文昌土地鄉賢名宦諸祠復修兩廡啟聖祠明倫堂並兩齋舍泮池〈劉麟為記〉
國朝順治八年知州劉道著重修十四年先師廟災越二年知州楊茂祖重建康熙十年知州曹封祖増建明倫堂
射圃〈在州治南〉名宦祠〈祀裴松之以下一十六人〉鄉賢祠〈祀王文殊以下一十一人〉社學〈在州治南圮〉
孝豐縣儒學〈在縣治東〉 嘉靖浙江通志明𢎞治元年知府王珣建萬厯湖州府志嘉靖二年知縣郭治修孝豐縣志嘉靖三十二年邑人吳松捐貲徙建東門〈張懋為記〉天啟三年知縣王新政改遷今處
國朝初知縣田養民又遷東門康熙七年知縣楊錫汝
仍遷今址
射圃〈在文廟右〉名宦祠〈祀王珣以下六人〉鄉賢祠〈祀王麟高冕二人〉社學〈五所二在縣西一在縣東一在縣南一在縣北〉
浙江通志卷二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739年 (提及)
- 977年 (提及)
- 1177年 (提及)
- 1218年 (提及)
- 1229年 (提及)
- 1235年 (提及)
- 1331年 (提及)
- 1363年 (提及)
- 1394年 (提及)
- 1437年 (提及)
- 1444年 (提及)
- 1482年 (提及)
- 1548年 (提及)
- 1640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677年 (提及)
- 1305年 (提及)
- 1354年 (提及)
- 1719年 (提及)
- 1269年 (提及)
- 1373年 (提及)
- 1427年 (提及)
- 1446年 (提及)
- 1535年 (提及)
- 1554年 (提及)
- 1638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430年 (提及)
- 1445年 (提及)
- 1451年 (提及)
- 1483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665年 (提及)
- 1678年 (提及)
- 1441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346年 (提及)
- 1005年 (提及)
- 1063年 (提及)
- 1145年 (提及)
- 1188年 (提及)
- 1190年 (提及)
- 1447年 (提及)
- 1453年 (提及)
- 1476年 (提及)
- 1085年 (提及)
- 1464年 (提及)
- 1644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462年 (提及)
- 1474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471年 (提及)
- 1514年 (提及)
- 1563年 (提及)
- 1641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415年 (提及)
- 1475年 (提及)
- 1527年 (提及)
- 1245年 (提及)
- 1562年 (提及)
- 1352年 (提及)
- 1436年 (提及)
- 1433年 (提及)
- 1478年 (提及)
- 1516年 (提及)
- 1525年 (提及)
- 1632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377年 (提及)
- 1450年 (提及)
- 1531年 (提及)
- 1572年 (提及)
- 1669年 (提及)
- 1701年 (提及)
- 1175年 (提及)
- 1350年 (提及)
- 1558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176年 (提及)
- 1637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1523年 (提及)
- 1101年 (提及)
- 1167年 (提及)
- 1356年 (提及)
- 1636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542年 (提及)
- 1651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