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61
浙江通志 卷六十一 |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六十一
水利〈十〉
溫州府〈永嘉縣附郭〉
城內河 由會昌湖入永寕門滙為雁池城西河放生池此三處瀦水最寛萬厯溫州府志府城四面有濠濠上下岸各有街彼時一渠兩街河邊並無民居宋紹興間居民侵塞舟楫難通火患罔偹葉適開河記淳熈四年戶部尚書韓公來守募民舉環城之河取泥出甓兩岸成丘州人刻石記之
國朝康熈九年副使許重華委同知張經督民開濬以通舟楫雍正八年知府秦炌永嘉知縣羅秉禮諭居民各濬門前河道禁止私搭浮棚
水則〈在譙樓前五福橋西北第二間石柱上萬厯溫州府志永嘉水則至平字諸鄉合宜平字上髙七寸合開陡門平字下低三寸合閉陡門宋元祐三年立〉
永嘉縣〈城外河道〉
會昌湖 在城外西南唐會昌四年重浚因名〈詳見山川〉南塘〈在大南門外路通瑞安宋淳熈十四年郡守沈樞修陳傅良重修南塘記永嘉邑內有宜治者州城外南逹瑞安有石塘百里不知起何時而嵗積壊傾者為嵌䧟者為滙遇時潦咫尺不得進自閩山至於呉會去來者病之呉興沈公治郡之明年有以塘事告公與通判率兩邑大夫即里居謀曰役復有大於此者乎奈何使吾民錙聚銖歛竊自支補甲前而乙卻也茍無愆時工勿問庸幾何茍無乏事石勿問價幾何輿匠肻來市無強價自冬十月至今三月而塘成〉 花栁塘〈在大南門外飛霞洞前〉 石瀬塘〈在吹臺鄉〉 和尚塘〈在膺符鄉〉 黃石山南塘〈在城東南五十里〉 瞿嶼山塘〈一在山南一在山北〉
福昌埭〈在鎮海門外〉 外沙新埭〈在鎮海門外沙浦〉 天寕埭〈在九都〉 茅竹埭〈舊名直瀆埭〉 軍前大埭〈俱在五都茅竹山址〉 朱村埭〈在鎮海門外朱村浦〉 蒲洲埭〈在八都去縣十里此埭內蓄河水外障江潮永嘉並瑞邑溫衛田畝約計二十四萬悉藉灌溉其長四十一丈明正徳十六年風潮蕩壊推官程資督修萬歴甲戌再圮郡守楊邦憲重修稍髙每遇秋水泛漲各鄉俱被淹沒郡守衛承芳乃凖水則復水湫九處蓄洩得宜國朝順治十四年廵按王元曦命有司加葺康熈九年通判施王澤督修〉 黃湖埭〈在大南門外飛霞洞前〉 東角埭 倪家埭〈俱在八都〉 泄漏埭〈在六都潭頭〉 陸家北埭〈在六都中村〉陸家南埭〈在六都下村三埭宋乾道丙戌築地形稍髙民居稠宻今下皆漸淤成田〉東平埭〈在六都茅竹山東〉 西平埭〈在茅竹山西舊山北有田地數百頃〉
〈中有河自一都至郡城舟楫皆通而以軍前大埭北截江潮宋紹興二十四年埭決田地悉坍入江不復有河始分築平水埭於山之東明嘉靖三十三年西埭決縣督民重修〉 周稍埭〈在黃石山南〉 翁師埭 楊家滙埭 廟前埭 陳大埭 陳八河口埭〈俱在三都〉 倪埭〈在一都〉 呂家埭〈在三都〉 榆木埭 楓林埭 陳家埭〈俱在建牙鄉〉 上埭 朱干埭 陡門埭〈俱在清泰鄉〉 法華埭〈在孝義鄉〉泉塘埭〈在仙桂鄉〉 謝婆埭〈在甌浦下村明萬厯二十五年郡守劉芳譽捐俸重築王叔杲重築謝婆埭記永嘉控山帶海城以南為田數千頃三溪之水紆迴環遶互相流灌徃自南河闢一以洩之江故每遇旱乾常苦失潤舊築法華埭以闌之負郭之民相度窽會因廢之而築謝婆埭埭之濶可弓而畫然瀦蓄三溪灌溉萬頃闔郡頼之嘉靖中駔儈之徒利舟楫之便借堪輿𣺌説惑當事者聽而改築江口之蓮花浦地勢淤卑風潮蕩激輒廢輒修而民竟苦汙萊不獲享蓄洩之利萬厯二十三年劉侯以名御史來守是邦𦙍心民隠而得謝婆埭廢興之故下邑侯林君議林侯悉心籌畫諏日程工選於民得田君諫方准鮑易有黃循日犒督之藉上於淤取石於山不踰時而工告竣〉 黃洲埭〈在八都〉 宋嶴埭 沙河埭〈俱在華蓋鄉〉
城南新閘〈在瑞安門外〉 天寕閘〈在九都〉 乾元閘 倉頭閘〈俱在三都〉 李浦閘 應家閘 大小頭閘 浄居閘〈俱在二都〉 白木監閘 橫山閘 浄居新閘〈俱在一都〉范公閘〈在二十都〉
廣化陡門〈在迎恩門外因郭公山麓為之〉 西郭陡門〈在迎恩門外廣濟橋西〉海壇陡門〈在奉恩門即水門中閘也遇旱則開北閘引潮入城潦則盡閘放之以洩〉
〈城中穢濁明𢎞治庚午郡守文林重濬近復淤塞〉 山前陡門〈在黃土山前宋紹興
間郡守趙不隼築 國朝康熈初年諸生林兆甲等呈請重修〉 山後陡門〈在黃土山後〉 外沙陡門〈舊名堰頭在鎮海門外徃嵗廢圮潮入內河涸則為浦地成斥𠧧不堪稼穡明成化丁酉令文林礱巨石修築布橋立閘決去福昌黃湖二埭以通花桞塘民甚利之〉 石墩陡門〈在九都石嶼村明𢎞治間知府陸潤修築〉 瞿嶼陡門〈在九都瞿嶼村明𢎞治間知府陸潤重修〉 茅竹陡門〈在五都茅竹山趾〉鹹田陡門〈在三都〉 龍灣陡門〈舊名蠣䗁陡門在四都〉 黃石陡門〈舊名方陡門在寕村所城外〉 黃焦陡門〈在一都芙蓉巖〉 羅浮陡門〈在三十四都久圮〉
〈國朝康熈十一年裡民公築〉
樂清縣
東西兩渠 在縣城內萬厯溫州府志東西鑿峽以通兩溪旱則蓄潦則嵗久淤塞元末方氏吏劉敬存攝邑浚治深廣於是兩渠復通仍建寳帶橋其上又濬東小河至白沙以溪流舟楫可通田得灌溉民甚便之今河存渠塞
鄉河 在東鄉自黃塘窯嶴諸山溪流出至新市廣七丈分注瑞應一鄉溉田十餘萬畝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唐𫝊鉎以十四都錢家垟十五都南垟蒲岐等處舊有河道十五里詳請督撫諭民開濬以資灌溉
趙公塘〈在縣治東西兩溪上宋令管滂築令湯又繼築東塘令趙敦臨始合東西築之王賔築趙公塘記紹興十五年四明趙侯敦臨來令樂清邑界兩溪羣山環繞雨暴至則水無所泄溢流於市㕓公私患之熈寕庚辰令管君滂始於東溪築石塘以障之導水自塘南入於海越十有八年民無水患逮元祐丁夘塘壊令湯君又因舊葺之越二十年又壊及今不葺者四十年矣侯來之明年六月乃修築之凡長一百五十丈廣一丈五尺髙稱之為工五十費財百萬益壯固於舊耆老或言舊塘當縣左臂所捍纔三之一若東自溪橋而上至望來橋西循溪曲而南至迎恩橋剪棘除穢増卑培簿俾皆為塘則合境均無患矣侯曰唯遂因餘力亟成之合東西四百丈且為通衢以便徃來榜曰趙公塘雲〉 劉公塘〈在縣西迎恩門外至館頭五十里路通府治宋紹興初邑令劉黙始役西鄉民修築増加髙廣民甚徳之故名後因造城鄉民盜挖塘石幾盡兼之洪潮衝坍明萬 乙未令張子珵捐俸修築里人周撼周芰輸財助工又有袁公塘周公塘俱在劉公塘上下〉 蘭盤塘〈在石馬浦為東西溪下流〉
〈謹按樂清白沙七寳等塘另見海塘門茲不複載〉
縣浦埭 後洋埭〈俱在縣南五里〉 白沙埭〈在縣南八里〉 嶼北大埭〈在縣南五里舊上埭宋嘉定間令曹能用石築之〉 法燈埭〈在縣西十里〉東山埭 南瀆埭 嶼南大埭〈俱在縣西十五里一都縣西三〉
〈鄉水悉會於此春漲最難捍禦明隆慶戊辰因鹹水淹田禾里人趙汝鐸出力修築下用大松樁上用長石條砌疊改造夾岸兩塘二百四十五丈並包印嶼石焉魚池三埭又於洩水處建人陡門五間旁為石䃮三間〉 魚池埭 法華和尚埭〈俱在縣西十五里〉胡埭 章嶴埭〈俱在縣西二十里宋淳熈間令袁采創築後廢〉 三嶼東沙埭 三嶼西沙埭 河裏埭〈俱在縣西三十五里二都永康鄉年
久圮 國朝康熈年問典史居廣王賔重修〉 黃瀆埭 八華埭〈俱在縣西三十五里五都〉 塔頭埭 沙埭 長林埭〈俱在縣西三十里六都〉 黃華東大埭 西大埭〈俱在七都宋淳熈間令𡊮采増築外作䕶埭下為暗溝又作小陡門二間〉 曹田埭 項浦埭〈俱在七都歴宋元明常加修築年久汜國朝康熈十六年縣丞王樞重築雍正八年署縣王炳𢎞重築以禦鹹潮蓄水灌溉〉 東浹西浹埭 池嶴埭〈俱在七都〉洋田埭〈在八都〉 盧嶴埭 新河埭〈俱在海邊〉 貓兒埭〈在洋田以上十埭俱縣西三十五里〉 直落埭 落洋埭 牛軛埭哨船埭 興安埭〈俱在岐頤長安鄉〉 滄下埭 營田
埭 瓦礫埭 侯家埭 東浦埭 西浦埭〈俱在縣西四十里〉 盤石埭〈在縣西五十五里〉 伍保埭 重石埭〈俱在雖西五十里〉 館頭埭 蕭埭 白鷺嶼埭 黃香埭〈俱在縣西六十里十二都茗嶼鄉〉 竹嶼大埭〈在縣東二十里三都永康鄉〉余家埭 徐家新埭〈俱在縣東三十里十三都二埭俱洪武二十八年修築〉朴湖埭 辜埭〈俱在十四都〉 黃塘八埭〈在縣東四十里宋宣〉
〈和間里人葉尉逹剏斗門閘板𡻕久腐鹹潮衝淤二十餘里田無灌溉鄉人病之乃為埭〉 龜埭 長山埭 黃嶴大埭 感祝埭 蒲岐埭〈俱在縣東田十里十五都瑞應鄉〉 長徼溪埭〈在縣東六十里〉 白巖溪埭〈在縣東六十五里俱十八都〉 蒲溪上埭 下埭 巉頭埭〈俱在二十都〉 丁公埭〈凡三〉 沸頭上埭〈在二十二都〉 徐公埭〈在二十六都自能灘至柘湖長二里明正徳五年築王啟築徐公埭記正徳五年江右徐公來守是邦詢民隱駐節於驛蔗湖鄉彥於光淵率老稚伏道左曰苦田暵公曰是湖壊也善溝者水潄之善防者水淫之速具畚來我為汝刋木識之因徃得水道乃命徐典史鑿石通隄砌幾千餘步廣六尺深倍之延袤數里凡四閲月而成捐資買田若干畝築室若干楹為民世守之公名宏貴溪人〉嶴坑埭 驛前埭 竹𣝡下埭 朱洋溪埭 馮監埭 呉家埭〈俱在二十七都〉 水漲後洋埭〈在二十八都〉婆溪前埭 婆溪埭〈俱在二十八都以上九埭俱縣東百里山門郷〉
白沙陡門 東山陡門 石馬陵門〈在印嶼西麓俱縣南五里一都宋治平間邑令焦干之剏築〉 南岸陡門〈在縣南十里〉 章嶴陡門〈在縣西十三里〉 三嶼陡門〈在縣西十五里俱二都永康鄉〉 塔頭陡門〈在縣西二十五里〉 岐頭陡門〈在縣西三十里俱六都〉 黃花陡門〈在縣西三十里〉 白鶴陡門 法空陡門〈俱縣西三十五里七都長安鄉〉盤石二陡門 支灣陡門〈俱在縣西五十里〉 館頭陡
門〈在縣西六十里俱十二都茗嶼鄉〉 三坑陡門 拗橋陡門〈俱在縣東十二里〉 竹嶼二陡門〈在縣東二十里〉 巉頭陡門〈在縣東二十五里俱三都永康鄉〉 下村陡門〈圮〉 朴湖陡門〈在十四都以新漲𡍼田數多於下流築龜埭瀦水灌溉而於西南別建龍門新陡門泄之舊遂廢〉 下堡陡門〈在十四都〉 下灰埭大陡門〈一作龍呼埭〉 小陡門髙嵩東陡門 西陡門〈俱在縣東三十五里〉 夀昌塘陡門小松陡門 靈巖塘陡門〈俱在縣東四十五里十五都〉 浄
名塘陡門〈在縣東四十里〉東山陡門 東山雙陡門 南浦陡門〈俱在縣東五十里十六都瑞應鄉〉 海口塘陡門〈在縣東五十里〉 本覺塘陡門〈在縣東六十里十七都〉 石陳塘陡門 新城塘陡門 靖子塘陡門 檉岡塘陡門〈俱在縣東八十里十九都〉石臺陡門〈在二十一都馬前山谷中俱山門鄉〉
瑞安縣
北湖 在縣北二里衆流瀦焉〈詳見山川〉
城東石塘〈在東門外逹郡境明嘉靖間長洲劉畿為瑞令議築未就後廵撫浙江出公帑八百兩重建令朱霑捐俸助成之民甚便焉周大章重築南塘記甌城南逹瑞安八十里故有塘即郡志所載南塘驛路陳止齋所謂石塘百里巨石縱橫鱗萃是己塘屬永嘉者三之一屬瑞安者三之二實閩越孔道元季修築城垣悉毀之陸舟胥病今督府大司馬劉公先令瑞安下車值倭㓂之變時有以復驛築塘為請者公曰二事誠不可慢視較莫急於築塘然權不専在余而費實滋大丙辰夏公赴召內拜後十載歴大中丞司馬開府兩浙父老復以塘為請公遂屬郡伯豐城李公廷觀綜其事檄兩邑令方經始而瑞令吾鄉朱君霑擢恵郡判公特留之俾殫厥役朱君乃率幕尉莆陽鄭君瑜義士邵元性度境內橋若干所塘若干丈傭值石價若干緡屬橋於耆民屬塘於圩里計其費以請於永嘉亦如之公捐俸金出公帑若干以倡時郡伯以時行縣考成焉自冬十月迨春三月而工告竣於是居者行者莫不稱便爰識其㮣於石〉 沿江圩岸塘〈在清泉集善二鄉明洪武二十七年築續為風潮衝䧟成浦令周悠築砌石塘〉
新埭〈在城北壕河明𢎞治間令高賔建後復閉城中多火患嘉靖辛夘令曹誥重築水至城中民甚便之〉 東浦大埭〈在小東門外縣尉鄭瑜築明萬厯甲戌簿汪元夀修〉 東安寺前埭〈在大東門外並泥城河口二小埭皆以瀦濠河之水以偹旱潦〉
〈國朝順治五年知縣譚希閔築〉 白巖橋埭〈在留賢橋外舊名白巖橋廢國朝順治七年知縣譚希閔築以蓄城中之水使不直洩〉 石紫河埭〈即西河埭在城西半里初建邑即有此埭為永嘉瑞安水利之要一失其防水盡入江宋乾道丙戌水災後増築益固〉鳳林埭〈即黃林埭在東山又名東埭〉 呉田埭〈在東山俗名西埭〉
許府埭〈在東山俗名西洋埭〉 程頭埭〈在海口地形獨髙宋乾道丙戌水壊河決起三鄉人夫築之埭始固〉 韓家埭〈在韓家瀆〉 砂岡埭〈在砂岡瀆〉 馬田埭〈在馬田〉 游家埭〈在游家河〉 次瀆埭〈舊在次瀆河口宋乾道丙戌壊移入襄河〉 丁田埭〈在丁田河〉 董田埭〈在董田俱清泉鄉舊通江里人蔡幼度移築內地〉 岑崎埭〈在帆游鄉宋淳熈間雙穂塲鹽亭戶築小埭下為鹽亭壇又於埭旁鑿河通運薪滷每嵗潮水淹溢頗費築近各疏小河通鹽塲舟運塞故河道上有石岡陡門不妨水利〉 魚瀆角埭〈在帆游鄉初建在魚潭宋乾道丙戌移築帆遊河口〉
〈國朝順治七年知縣譚希閔重築蓄水以衛城濠兼䕃各都田畝十五年海冦掘壊康熈十年廵撫范承謨勘荒臨郡重修〉 小鮑埭 大鮑埭〈俱在鮑田〉 孫田埭余家埭〈俱在崇泰鄉此為硬埭〉 東岡埭〈舊名東嶴埭〉 陳嶴埭塲下埭 坑口埭 石口埭 徐村埭〈俱在五都六埭〉
〈相連宋乾道丙戌海溢淤塞提舉宋藻相視沿江水利遂命淘土於埭上築成塘路然皆硬埭仰石岡陡門洩水〉 寮後埭 北門大埭〈俗名嬾軍埭〉 西嶴埭〈舊名龍泉浹埭俱在崇泰鄉〉 河頭運埭 傅家埭 朱家埭林家埭〈俱在飛雲渡隔岸〉 橫河埭〈在南社鄉其河南通平陽萬全鄉東〉
〈連砂塘陡門脈絡綿逺因枕大江以埭限之宋乾道丙戌埭壊田沒唐奉使相地外築塘捍潮內塞河以副之自是埭址堅固砂塘陡門與河埭相為唇齒〉 宋家埭 侯家埭〈俱在南社鄉宋乾道丙戌圮壊重築〉 陳家埭〈在南社鄉宋乾道丙戌壊移入內塘築之〉鍾家埭 鄧家埭〈俱在南社鄉宋元豐間築乾道丙戌壊重建復於埭外築〉
〈副埭以䕶之〉 姜家埭 丁家埭 孫田埭〈俱在南社鄉〉徑浦埭〈在漲西鄉古有髙秋大埭下有石橋跨浦徃來便之後潮衝埭壊宋淳熈九年鄉民就橋側築埭捍潮〉 髙秋埭 車水埭 陳雲埭 學士埭 白眼埭 前河埭 孫家埭 鹹草埭 廿五籮埭 項公埭 洲川埭〈俱在漲西鄉埭當中流宋紹興丙寅衝壊復築埭之左右並河東西居民環列每嵗増修〉 獨木埭 小蒲埭〈俱在漲西鄉宋紹興間潮水衝壊移上築之〉 丁灣埭〈舊名周田埭在漲西鄉宋崇寕三年重修此埭之水綿亘三百餘丈溉田三萬餘畝淳熈以來屢築屢壊嘉泰初里人王仲京陳烈於故址用石築之始有蓄洩之利〉 石橋埭 石橋上埭〈廢〉 棠梨埭〈俱在漲西鄉舊有陡門宋紹興丙寅圮鄉民就浦下築此埭復築䕶埭焉〉 蘆浦大埭〈在集善鄉宋淳熈間築後壊復築〉 昭仁埭〈在集善鄉宋元豐間築崇寕間増修後為閘〉 桐浦埭〈在集善鄉舊有泥埭截浦水東入江西瀆橫塘桑嶴諸村南接塔山陡門北通雲峯外桐圎嶼丁嶴西嶴等處山源二百餘派溉三都田宋元豐間築陡門並埭〉 桐乾埭〈又名千工埭在集善鄉埭坍近築隄開陡門於埠上〉 新牛埭 麥果埭〈在半洲瀆〉 貓兒埭 圎嶼埭〈近塔山陡門〉 潦防埭〈在二十八都一啚上名老王埭明崇禎元年建〉 白肚埭 下林埭 天門埭 沙埭 官埭 銀魚埭 黃埭〈俱在集善鄉〉 湖北埭〈在芳山鄉初與棠梨埭同一河宋元豐七年洪水衝壊河分為東西溪水盡注西河而東河不接上流民田失溉建炎三年王汝暉買地開鑿新河以接上流其河皆枕大江埭岸甚狹乾道九年王確浚河重築淳熈甲辰潮衝埭壊江河為一確復加修築並建陡門埭始固焉〉 韋嶴埭〈在芳山鄉〉 大坑埭〈在大坑村有小河通霞塗浦潮每害稼宋乾道間築埭後因溪水暴出衝壊元大徳六年知州李徳玉再築旬日大雨廢今浦漲成田埭去江逺矣〉 外吉埭 魏嶴埭〈俱在來暮鄉沿山溪流率注於浦鄉人於要處絶流築此埭宋紹興丙寅潦水衝壊乾道丙戌有司令上戶築之〉 龍興埭 思濟埭 緑嶼埭 浦西埭〈俱在來暮鄉地名溪頭古有上埭蓄衆山之水溉三十九四十五都之田宋嘉定初創明嘉靖間令劉畿躬相水勢命趙丞液募鄉民疏濬〉 徐洋埭〈又名車水埭〉 河村埭〈俱在來暮鄉有小河一帶通江宋乾道間以交接處築埭〉 濟頭埭〈在來暮鄉宋宣和間築建炎初重修〉 楊家埭〈又名許嶴埭在來暮鄉宋紹興間築〉 溪尾埭〈在曹村來暮鄉〉 上埭 中埭〈一名陳埭〉 下埭〈在濵家浦〉 永豐埭〈在永豐湖俱安仁鄉〉 官埭 黃馬埭〈一名黃篤埭〉 石埠埭〈俱在廣化鄉宋建炎間築〉 石橋埭〈在廣化鄉宋紹興二年築每嵗増修〉 蘇埭〈在廣化鄉宋建炎間築〉 古溪埭〈在古溪嘉嶼鄉〉
月井陡門〈在龍山下宋紹興間令呂鄞相地理謂青龍宜出水乃浚之續為居民佔塞明萬厯己亥令傅道唯申院委府通判王錫命按濬國朝順治十一年重建閘以障鹹水〉 安祿陡門〈在西峴山趾廢〉 九里陡門〈在清泉鄉明嘉靖間令曹誥建〉 石岡陡門〈在韓田帆游崇泰清泉三鄉山溪之水流為支河八十有四咸趨石岡溉田二千餘頃其來久矣宋元豐問令朱素重築紹興末屋閘俱壊獨兩岸與溝底巨木猶存乾道二年守王逺用錢五十萬委尉王度易閘布底増砌股岸又於旁立䕶柱續壊淳熈十二年守李棫通判謝傑以錢七十萬委簿石宜翁治其役後兩股溝底木壊令劉龜從募民錢六十餘萬以石代木撤舊更新焉陳傅良重修石岡陡門記石岡陡門之作不知其起何時紹興之季年屋閘俱壊獨兩股岸與溝底以巨木為之有屹然存者元豐朱令之遺跡也蓋門始附穗豐山之南趾以離海逺瀉水不効而議遷署國子司業王公逺為守嘗用錢五十萬民夫二萬四千通其故浦然是役也浚浦之功居多而以餘力及閘後知州事李公棫與通判謝公傑慨然念之謂主簿石宜翁能以錢七十萬俾治其役發視遺趾則股岸之木蛆食之過半矣底板亦浸淫潄囓穿蠧百孔矣知縣事劉龜從又勸得民錢六十萬而縣自助致五萬因擇其鄉之秀黃廷瑞者三人蒞匠以石代木撤而新之為岸若干丈為底若干丈為閘之裏蔽若干丈益其柱若干上為覆屋旁為輔梁凡百可久無不臻極淳熈十二年三月記 明宣徳間守何文淵倣虞元璩議修之民頼其利〉 塲橋陡門 龜山陡門〈俱在崇泰鄉五都塲橋明嘉靖壬子令劉議建未就隆慶己巳都民各捐資告築令杜時登督成之〉 榆浦陡門 𤓰步陡門〈俱在南社鄉廢〉 嶼頭陡門〈在漲西鄉宋乾道丙戌壊紹興間既築徑浦大埭遂築此〉 江濟陡門周田陡門〈俱在漲西鄉古有泥埭宋紹興間改築陡門嵗久潮水衝壊明洪武丙辰主簿張有成重築増砌內外石坎百餘丈民田頼以溉注焉〉 石閘陡門〈在漲西鄉〉蓮圑陡門 新豐陡門〈在集善鄉宋淳熈乙未建復壊里人王奕修元皇慶己未奕孫宗澤改築小嶴浦中砌以巨石跨石橋於上至正丁酉風潮壊〉 蒼山陡門〈在集善鄉元泰定間里人謝覺行倩工倚山鑿巖造之〉 半浦陡門〈在集善鄉宋淳熈乙未建〉 桐浦陡門〈在集善鄉宋元豐間建蓄水溉三都田崇寕時修明洪武十七年里人謝徳鄰重修上設石樑以便行者〉 唐枋陡門〈在集善鄉宋乾道丙戌壊唐氏重修置橋下有閘〉 塔山陡門〈在集善鄉宋大中祥符間築下通程頭江因潮衝壊鹹水入河元豐元年里人何成澤重築正統三年耆老呉民載復修〉 航浦陡門唱步陡門〈俱在集善鄉里人葉良澤築〉 昭仁陡門〈在集善鄉元至大四年里人張聲之建〉 矢石陡門〈在芳山鄉廢〉 塘東陡門〈又名登塲陡門在來暮鄉宋嘉定間建〉 姜家陡門〈在來暮鄉廢〉 髙岡陡門〈在來暮鄉丁嶴嘉靖戊申鄉民重建〉 南口陡門〈在廣化鄉宋宣和五年建明𢎞治間重修〉 通海湫〈在四都河流淺狹淤塞不常明萬厯丁亥邑令章有成同主簿詹隆祖督工開濬通海仍建陡門三間以防旱潦〉
玊壺𥓝〈在玉壺山中本地大溪自青田縣發源經流此處髙山四起內多平衍原田居民亦數百家每遇洪水禾稼盡傷先年築有官𥓝明洪武二十七年加築沙石堅厚趾濶二丈靣濶一丈南北二帶約一千餘丈每遇坍圮居民自行修築〉
平陽縣
城內河 一自崑山來一自嶺門來入縣前夾治東西流又一源自白石嶺老山來入白石河流過縣治後號腰帶水萬厯溫州府志宋咸淳間邑令王應嘉重浚林景熈作記後復塞明嘉靖間邑令張仲孝與千戶馮玉疏之戊午倭變鄉民多入城病渴馮玉與令李伯遇復開西水門引西南水入城民頼以生平陽縣志知縣文程又開東北水門以洩水又浚城外河
國朝康熈十二年知縣石金和拆去浮屋重濬河道萬全塘〈自縣北至瑞安飛雲渡三十五里舊為土塘嵗久圮宋紹興中里人徐幾倡築鋪石其上功未就淳熈間左司議蔡必勝以石更造費二十餘萬緡因即鳴山保安院為修塘司出納有籍元初修塘司沒入官塘遂傾圮大徳九年滕天驥修完元末縣因築城塘石拆毀明𢎞治十三年節推何鼎重修〉 坡南塘〈自縣南夾嶼橋西至前倉南至江口各二十五里舊為土塘遇潦即圮宋嘉泰元年鄭亷仲以石砌南塘淳祐七年砌西塘元大徳八年滕天驥重修年久圮壊明萬厯二十二年令朱邦喜勸諭義民呂仲璞等重建完固〉
〈謹按平陽之塘凡沿海者俱另詳海塘門茲不複載〉
軍橋埭〈在縣治東水從沙岡發源直入大河至沙塘陡門入海水勢下洩邑令朱邦喜准耆民林元英等議於柏洋軍橋築埭以截水勢又從旁委曲開河以通舟楫居民利焉〉 黃浦埭〈在十六都久廢明萬厯十年邑令何鈁設法築之乃成後復廢〉 蘇埭〈在八都〉 陳埭 臘田埭 華埭〈俱在九都〉 浦尾埭 新埭 南埭〈俱在十二都〉 西門埭 陳胥浦埭 垂楊埭 半浦埭〈俱在十三都〉 山前筋竹埭 蔡仁堂埭〈俱在西鄉〉大驛埭 坊前埭〈俱在十七都〉 林灘埭〈在十八都〉 溫江埭〈在十九都〉 斜港埭〈在二十都〉 石並埭〈在二十三都〉 和尚埭〈在二十七都明洪武二十七年築〉 𣹢頭埭 黃家埭〈俱在三十都〉黃公當埭〈在扈山三十一都〉 焦坑埭 南駝埭〈俱在四十〉
〈三都〉 小河埭 石埭 青灣埭 古竹埭〈俱在四十二都〉楊家埭〈在四十五都〉 山頭埭 江南埭〈俱在四十七都〉
王明埭〈在東鄉〉 隂均大埭〈即舥艚埭在二十一都金舟鄉宋嘉定元年令汪季良命居民林居雅於潭頭海口築土堰於隂均山麓九都十都十一十四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等都俱頼蓄水灌溉元明屢圮屢修國朝康熈年間鹹潮入內田禾失收二十九年總兵李華令呉永申三十二年令金以埈後先捐築水勢衝激隨築隨坍左營遊撃朱黻力任其責築砌四載工始成各都利頼之〉 上河埭〈在四十二都〉 金大埭〈在十都以上三埭見縣志〉
南駝堰〈在四十三都〉 呉南堰〈在三都明洪武二十七年築〉
沙塘陡門〈在六都宋紹興三年太常博士呉藴古創築費數十萬為屋七間用巨木交錯堅若重屋虛其中三間之上増置閘焉明年圮丞范寅孫稍徙舊趾北築之乾道丙戌海溢陡門塘埭俱壊徙築內數百步淳熈乙未瑞安令劉龜從平陽令楊夢齡率三鄉人共築乙巳令趙伯僧與藴古子奐文繼成之比舊制廣三之一鑿石為板固以蜃灰侍郎徐誼知閣蔡必勝作亭其上名曰召杜亭沿江下有漲塗請官募人耕之嵗入租榖三百石以備修築徐誼重築沙塘陡門記平陽遂安治相望三十里其三鄉西南負山東北遵海為田四十萬畝上蓄泉流下捍潮滷有沙塘為之城壘瀦其不足洩其有餘有陡門為之襟喉先是村落各為埭以瀦洩水澇時至莫肻先決災害既成互相襲奪以便己私乃競爭鬬訟而理築之工又廢田寖磽确紹興中故太常博士呉藴古念之始創意為陡門未幾為水所壊乃用巨木交錯若重屋者凡七間周以厚板櫃土其內用以壅截河流連絡塘岸虛其中三間之上増置閘焉其左右上下又沉石攅楗功不可計以䕶土力以敵水勢費累數十萬悉出其家當程其役者則有藍田范氏始終營繕克賛其成者公之猶子通直也乾道丙戌海溢塘埭陡門盡壊朝廷遣使臨視稍徙而內者數百步嵗乙未邑宰相攸宜勸率三鄉之人重成之任其事者通直之子國學也後十年木腐土潰水得縱洩衆復大恐邑宰趙侯與國學益求巨材仍舊規而闢之鑿石為條為板為撁為磈自斗兩吻及左右臂閘之上下樞之表裏牙錯鱗比以蜃灰錮之又作亭覆焉請於郡得錢二十餘萬且均衆資以佐之半嵗而畢事其深廣視舊踰三之一壯且固倍蓰矣沿江有塗倘得募人耕之庶可以仰給而保無極乃列請於安固宰劉侯從之嵗收塗租以資葺理衆復來諗於予願有述焉以詔來者予為之言 慶元間簿趙希祐重修元初以塗田入官修葺無資遂圮至元十八年黃一龍吳淳夫陳則翁修理作亭二十四年颶風亭仆明年一龍又與吳時亨重建大徳丁酉海溢復圮三鄉民修之至正壬寅風潮復圮周誠徳率三鄉民重修明洪武乙夘颶風海復溢令葉素徳命僧清素募修設閘夫六名以時啟閉嵗給工食〉
〈國朝順治十八年遷在界外閘板朽壊鹹鹵衝入田畝無收康熈九年展復義民陳瑞峯募化修理仍建亭其上三鄉之民出粟贍僧啟閉二十六年瑞安典史髙旺平陽縣丞範文邦協濬平濬南岸瑞濬北岸〉 江口陡門〈在九都宋端平丙申令林宜孫創築嵗久圮邑人鄭存耕修明洪武八年風潮衝壊十六年丞彭尚賢重修蘇伯衡重修江口陡門記平陽之江口舊嘗因海隄中斷之楗石為兩涯深廣各三丈內外貼石為左右翼又設石壇於前後中涯植石楹析為雙門鍥坎䧟板以為扃每門板十有二層視水盈縮而閉縱之覆以屋五間號江口陡門宋端平丙申縣令林宜孫始作之元至元二十四年里人鄭君存耕嘗率衆繕理之繼存耕而致力者則其族之前閩清縣尹禮華亭縣尉公誼其嵗至正辛丑也後二十三年洪武八年水暴溢颶風激海崖崩屋仆而門亦圮十六年夏南康彭君尚賢來為丞以公事過其地亟謀興作責成於水利所及之鄉大家之役於官者咸不勸而趨輸財出力協謀併智以任其事者九人於是市石與木揆日庀徒以畚以築隄涯門扃以至於屋悉復其舊而歛甃堅緻視昔過之足支久逺又以其餘力修平安渡馬道百二十五丈以免人於淖始事於九月庚申而訖工於乙酉蓋江口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左江右山潮汐之所上下諸山谷水凡三十六攴皆經此而入江初陡門之未作也衆流既莫之遏而海鹵水亦以害稼民交以為病自作陡門然後溢不為患乾有所仰而恵利及於二鄉矣 明成化二十二年令王嶽修𢎞治四年令王約又修萬厯二十二年令朱邦喜勘係久坍不便蓄洩捐俸二十兩修砌耆民張世英等助築厥功用成〉 下埭陡門〈在十三都明萬厯乙未令朱邦喜重築〉 麥城陡門〈在九都明萬厯二十二年令朱邦喜諭該都里照田估計工費修築〉 永豐陡門〈在六都近沙塘自沙塘陡門築後此陡門坍壊蓄洩不便民甚苦焉明萬厯二十二年縣令朱邦喜諭富民陳子法出資重築〉 竒石陡門〈在前倉鳳林西鄉〉 新陡門〈即和尚浦在西鄉成化二十年里人李日榮修築〉 塘灣陡門 江西陡門 樓浦陡門 下澇陡門 蕭家渡陡門〈俱在西鄉以上六陡門元志雲嘉定五年郡守楊簡奏築黃婆埭相視官臨海主簿吳寳卿申令先築六陡門以洩上流仍開莊嚴院前一帶舊河以通舟楫後立埭不果遂築陡門焉〉 黃瀆陡門 新興陡門 河口陡門〈俱在西鄉〉 白沙陡門〈在東鄉〉 隂均陡門〈在金舟鄉元大徳九年州判皮元修林景熈重修隂均陡門記隂均陡門者合州東西四鄉之水赴焉嘉泰令汪季良所創也其傾資以相林君雅也今故碣猶在越百年穿漏就圮河流有洩無蓄海潮不時漰湃衝突逆入河皆為田害故嵗多歉而民貧大徳元年州判皮元開蘆江報恩寺有講僧曰融致書借力勸化有總管湯士宣捐資為倡遂廣置料物以十一月經始先築上下堰堰水施工甃石䃮斵石限更置版閘二十層纎罅必窒表裏堅好侯勸相之使旁午於道十年二月訖工由是三十六源得蓄洩之宜四十萬畝免乾溢之患有年將不一書其利溥哉 延祐五年潮溢復圮知州張智再修明洪武元年令梅鑑率鄉民修築〉 新橋陡門 灘頭陡門〈俱在金舟鄉〉 石競陡門〈在親仁鄉里人陳驥築後六十年壊宋嘉定間拆其石築黃浦埭遂廢後於浦邊張氏地重築〉 樓石陡門〈在親仁鄉宋乾道間鄉民築埭為水所壊開禧間陳伯㳟修築後又壊明洪武二十七年重修〉 度龍陡門〈在親仁鄉〉 於山陡門 扈山陡門 下莊陡門〈俱在歸仁鄉〉 靈溪陡門〈即徐家窯陡門久圮〉
〈國朝雍正二年總督覺羅滿保令沾利田主每畝出榖十五觔共銀二千有竒修築陡門至六年僅完十分之三七年署總督性桂委員同本縣知縣孟載有動帑併士民捐輸銀共二千六百有竒於十月興工久而未竣總督臣李衛飭催署知縣事張桐委縣丞裴元臣就江中建築分水墩三座及南北兩岸馬頭墩壩砌築堅固可蓄可洩於九年六月完工〉 黃巖陡門〈在宰清鄉〉永豐陡門 侯家陡門〈俱在萬全鄉廢〉 林頭陡門 烏嶼陡門〈俱在二十一都宋乾道四年林仲彜因烏嶼山麓石柱成之〉 新潛陡門〈在二十二都〉 湖南陡門〈以上三陡門俱廢〉 像山陡門〈在二十六都〉 丁昌陡門〈在四十七都〉 楊鑑陡門〈在一都鄭躂祖建〉
小水閘〈在四十五都廢〉 管嶴水閘〈在二都〉 荊溪水閘〈在十二都〉湖邊小閘〈原砌石為塘因水衝壊宋景定間改建後圮〉
〈國朝順治十二年平陽縣令王言着里民黃五雲等照田科費重修〉
泰順縣
雷分泉 嘉靖浙江通志在三都天湖山之北廣資灌溉成化間旱耕者爭決致鬬忽大風震雷中分其水〈互見山川〉
莒岡塘〈在二都〉
院口壩 石鏡壩〈俱在四都〉 戩舟壩〈在五都〉 長洋壩大洋壩〈俱在七都〉 雅陽壩〈在八都〉 下菴壩〈在拱辰門外四里〉
交洋口堰〈在縣東一里〉 東源堰〈在縣西二里〉 溪口堰〈在一都〉
小村堰〈在二都〉 泗溪堰〈在六都〉
處州府〈麗水縣附郭〉
城內二渠 分麗陽溪水隨勢導之入城以蓄風氣息火災括蒼彚紀宋守趙善堅疏鑿後久堙塞明嘉靖乙巳知府李冕復大開濬〈黃綰濬河記處州古括蒼郡其山自括蒼迤𨓦西南轉為州治宋慶元中郡守趙善堅嘗開二渠分麗陽溪水導之入城民甚徳之嵗久湮閼始因豪強侵築居民積汚趙守之恵遂廢迄數百年竟無復者嘉靖乙巳夏五月兵備副使夏公浚行視郡中知有舊渠考詢志耆故老殫其跡遂檄修之首鑿通恵門浄池以濬其源次疏二渠以導其流皆為閘以時蓄洩可謂利於民而盡其心者是役也奉而綜理則知府李君冕同知文君章通判傅君棨推官葉君材承而董役則麗水知縣吳君梓若兼諸勞則文君為多疏鑿之工沿渠之民各事之僅三閲月而厥功告成〉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府周茂源重濬康熈二十七年知
府劉廷璣又濬〈梁祚璿為記〉
麗水縣〈城外河道〉
水障 用石礱甃堅固以障上流東衝郡城頼之括蒼彚紀元大徳癸夘有異人來募民財欲建橋於此鑿石於桃山置局濟川橋側至皇慶壬子經十年止成水障一墩而去橋竟弗成繼是郡守韓斐修築久而石漸頽明嘉靖戊子郡守潘潤復捐俸運石填之
李浴塘〈在縣東南十里〉 洪塘〈在縣西五十里宋開禧間郡人參政何澹調洪州兵開鑿〉章塘 岑塘〈俱在縣西四十里〉 平洋峯塘〈在縣北二十里〉
百衆塘〈在縣北五里〉 茭塘〈在縣北二十七里〉 桑塘〈在縣北五里〉許塘〈在縣西五十里〉 沙塘〈在縣東五里〉 趙塘 林前塘龍後塘〈俱在西鄉〉
麗陽堰 妃溪堰〈俱在縣北十二里〉 黃山堰 泗洲堰〈俱在縣北十五里〉 畎岸堰〈在縣東五十五里〉 緑苗堰 好溪堰〈俱在縣東十五里唐郡守叚成式開國朝順治四年知縣方亨咸繼築康熈二十五年同知崔鳴鷟修自為記〉 寺後堰〈在縣南七十里〉 司馬堰 觀坑堰〈俱在岑溪東詹司馬所鑿〉 章田堰 神堂堰 通濟堰〈在縣西五十里障松陽遂昌兩溪之水別為大川分為四十八派析流畎澮注民田二千頃又以餘水瀦為湖以備溪水之不及堰旁有廟曰詹南二司馬宋明道中碑刻尚存元祐間知州闗景暉修築政和間邑令王褆邑人葉秉心建石函乾道間郡守范成大重加修葺有堰規二十條刻於石范成大重修通濟堰記按長老雲蕭梁時詹南二司馬所作至乾道戊子垂千載矣徃跡蕪廢中下源尤甚明年春郡守呉人范成大與軍事判官蘭陵張徹修復之事悉具新規三月工徒告休成大馳至斗門落成於司馬之廟竊悲夫水無常性土亦善堙修復之甚難而潰塞之實易惟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將有攷於斯故刻其規於石 開禧間郡人何澹重加甃石元至元六年大水崩壊厥後令梁順守韓斐頻加繕葺明萬厯四年郡守熊子臣重修何鏜為記二十六年知縣鍾武瑞重修鄭汝壁為記三十七年知縣樊良樞修葺功倍於前湯顯祖為記四十七年知府陳見龍重修王一中為記〉
〈國朝順治間知縣方亨咸重修康熈十九年知縣王秉義重修王繼祖為記二十五年大水圮壊知府劉廷璣捐俸募工重行修築自為記五十四年復壊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動帑委知縣王鈞築濬〉
應星閘〈在應星橋下宋郡守趙善堅引麗陽溪水導之入城明嘉靖乙巳知府李冕復濬浄池以瀦水由池分為二派其一自通恵門入清香橋為城中水其一自西南流遶城中至是橋下出城與大溪會舊置閘於橋之南旱則蓄澇則洩或城外溪水漲而湧入者又因而隄障之居民利頼嵗久閘壊城下水口壅淤不通萬厯三十年知府許國忠重修其閘復濬其口自是蓄洩有備水不為災〉青田縣
蔡塘〈在縣南五十步〉 舊官塘〈在縣北五里五都〉 官塘〈在縣東十里二都府志作二十里〉 徐奧塘〈在縣東十里二都〉 錦石塘〈在縣西六十里十二都〉 流緑塘〈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今屬景寕〉
下林堰〈在縣西六十五里灌田三頃六十餘畝〉 週𥖿堰〈在縣西六十五里灌田二頃餘〉
縉雲縣
好溪 在縣治前源深流長經麗水逹溫州〈詳見山川〉城塘〈在縣北〉 車盤塘〈在縣西〉 勝巖塘〈在縣西北〉 黃碧塘黃雙塘〈俱在一都〉 徐巖塘 六基塘〈俱在二都〉 杜塘大石塘〈俱在三都〉 梅塘 宏坦塘〈俱在四都〉 朱新塘山門塘〈俱在五都〉 稠塘 河洋塘〈俱在六都〉 淤泥塘扇㕑塘〈俱在七都〉 馬山頭塘〈在八都〉 烏頭塘 長
塘〈俱在九都〉 小筠塘〈在十都〉 方塘 大深塘〈俱在十一都〉章塘 東盤塘 萬新塘〈俱在十三都〉 魏塘 麻
里塘〈俱在十四都〉 藤弄塘〈在十五都〉 新清塘 東塘〈俱在十六都〉 古方塘 稠門塘〈俱在十七都〉 麻塘〈在十八都〉平等塘 馬踏塘〈俱在十九都〉 水灌塘〈在二十都〉 臚塘大興塘〈俱在二十一都〉 廟前塘〈在二十二都〉 西塘〈在二十三〉
〈都〉 洋深塘 紅蓮塘〈俱在二十五都〉 左庫塘〈在二十六都〉保塘〈在二十七都〉
鍾山堰 櫸木堰〈在縣西三十里俱一都溉田二千餘頃久廢〉
〈國朝康熈年間知縣霍維騰命里保修築〉 李公堰 新城堰 石佛堰〈俱在二都〉 黃桑堰〈在縣西二十里三都溉田二千頃明崇禎間圮〉
〈國朝康熈年間署縣縣丞左印儼督令修築〉 黃檀堰〈在三都〉 鵞羔堰楊山堰〈俱在四都〉 六石堰 朱𢇁堰〈俱在五都〉 蔣堰楊堰〈俱在六都〉 古溪堰〈在縣西二十五里七都溉田一千餘頃久圮〉
〈國朝康熈年間知縣戴名振飭地方修築〉 馬堰〈在七都〉 西畈堰 南畈堰〈俱在八都〉 張公橋堰 神𭏠湖堰〈俱在九都〉 碩仁堰〈在十二都〉 巖頭廟堰 長潭堰〈俱在十三都〉 麻灘堰楊栁堰〈俱在十五都〉 竹木堰 雙溪堰〈俱在十七都〉 陳岸堰〈在十八都〉 桑潭堰〈在縣東十五里十九都溉田六十餘頃毀壊已久〉
〈國朝知縣霍維騰令堰長砌造〉 蔣家堰 丁思堰〈俱在二十一都〉 下灣堰 長瀾堰〈在縣東六十里俱二十二都〉 宮前堰 浣堰巖山堰 保堰〈俱在二十三都〉 馬木堰 杜堰〈在縣東六十里
俱二十四都 國朝知縣霍維騰督令修築溉田七十餘頃〉 東梁堰廣濟堰〈在縣東六十里俱二十五都溉田八十餘頃舊被洪水衝廢〉
〈國朝知縣霍維騰修築〉 清寧堰 萬公堰〈俱在二十六都〉 檀溪堰長堰〈俱在二十八都〉 大皿對堰 方山浄堰〈俱在二十九都〉茭下堰〈在縣東三十里久圮〉
〈國朝知縣戴名振修築一方資灌溉之利〉 黃潭堰〈在縣西三十里溉田三十餘頃國朝知縣霍維騰督修〉
松陽縣
劉家塘〈在縣東三十里〉 官塘〈在縣西南二百步廢〉 葉家塘〈在縣西二十里八都以上二塘見縣志〉
百仞堰〈在縣南三里十九都百仞山下明萬厯二十六年知府任可容重修屠隆重修百仞堰記松陽縣南有山曰百仞大溪湯湯東注舊築堰障水因山名百仞長八十丈有竒引水灌田萬畝萬厯間波衝堰壊田禾盡槁鄉民累告修復先是署縣別駕又公司理劉公邑令蕭公上其議未決毘陵周公來宰邑父老首以為請公遂力任其事白之參政曹公郡侯任公報可刻期鳩工故堰旁東北地形稍卑隄為水勢激泐春夏間溪流受障輒漂沒廬舍為民大患至是議修故堰東北鄉民力爭其不可兩鄉交關不已周侯親徃相度形勢曰堰壊則東北廬舍無漂沒之患而南田日槁堰復則東南𤱶畝有灌溉之利而北舍可虞較而言之灌溉之利大漂沒之患彌大吾有一策令兩鄉民有利而無患可乎於是命徙堰基西上數百武地形稍髙故隄岸崇廣南可決水灌田北不漫流漂舍永垂大利於是兩鄉之民帖然遂共徙堰基於上流雲 萬 三十五年令林大佳重修李鋕為記〉 白龍堰〈在縣南五里一二都元末里人周漢傑悉力鳩工而成鄉人立祠以報明萬 十六年知縣廖性之請公帑鑿石築砌〉 金梁堰〈在縣西二十里十五都元逹嚕噶齊邁珠建〉 通澤堰〈在縣西三十里八都舊名州陳堰〉 芳溪堰〈在縣西三十里十四都舊名上曹堰〉 響石堰〈在縣西四十里〉 雙坑堰〈在縣西北七里六都舊名岑石堰〉 管洲堰〈在縣北七里七都〉 楊沐堰〈在縣東十五里二十二都〉 小槎大畈陂堰 裕溪陂堰〈俱在縣東五十里二十三都〉 孤山陂堰 佃溪堰〈俱在縣東六十里二十六都〉 上洋堰 白龍堰〈俱在縣東南二十里二十都〉 松山陂堰 龍石陂堰 濟衆陂堰 沙陂堰〈舊名神壇堰俱在縣南十里十八都〉麄石堰 寺前堰 坑西陂堰〈俱在縣西南十五里十六都〉後路陂堰 智墓坡堰〈俱在縣西南十六里十六都〉 𤓰渚
堰〈在縣西南二十里七都〉 金梁子堰〈在縣西二十里十六都〉 崙溪堰〈在縣西北十里六都〉 常熟堰〈在縣西北十二里五都〉 龍風堰〈在縣西北二十里七都〉 泥陂堰〈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九都〉 源口陂堰〈在縣西北三十里十二都〉 石龍堰〈在縣西北三十里十一都〉 長豐堰〈在縣西北四十里十一都〉 竹𡺀源口堰〈在縣北七里四都一名朴子堰明萬厯十二年建築〉髙路陂堰〈在縣東北三十五里二十四都〉 崗下陂堰 渡頭
陂堰 雙坑陂堰〈俱在縣東北三十八里二十四都〉 白社堰章潭堰 巷路堰〈俱在十二都並廢〉 西坑水堰 葉二水堰〈俱在縣東三十里十二都〉 顯坑水堰 山坑水堰〈俱在縣西南十里十七都〉 通濟堰〈在縣東六十里詳見麗水〉
遂昌縣
胡公堤〈在縣南五十步今名大堤宋元祐間龍圖張根築後縣丞胡涓重築鄭必明築胡公堤記胡涓以進士貳遂昌父老請曰邑介兩溪每霖雨溪流漲溢則堤岸湍齧而濵溪之民不安枕矧縣治去溪百數步儒學又近其側茲尤不可緩者元祐間龍圖張公根嘗興茸是堤閲時既久堤亦寖壊公能訪舊跡起而築之百姓𫎇利厚矣公晝度夜思乃募民出丁役具畚鍤累石為址矻然盤固及今十五年無奔衝突蕩者公之賜也先是創堤處曰宮潭橫跨一里餘其深可數尋許興築之始日不下數千人官給之直是以民不告勞役不踰月而堤成〉
大堤堰〈在邑南半里〉 葉坦堰 龍䃪堰〈俱在縣東明嘉靖間堰圮於水隆慶元年知縣池浴徳捐俸築之倍固〉 呉髙堰〈通西南隅官溝至儒學前〉 宮潭堰〈在縣南〉 獨山堰〈在縣西〉 尹村堰 官陂堰〈俱在縣北〉 長安堰 髙路堰 野航堰〈俱在二都〉 石頭堰〈在三都〉 蕭嶺堰〈在十三都〉 石郭堰 楓屏堰 䃪安堰〈俱在十四都〉 窰頭堰 鄭墓堰〈俱在五都〉 查渡堰石柄堰〈俱在七都〉 河頭堰 外䠙堰 欄頭堰 周坂堰〈俱在十都〉 溪圩堰〈在十一都〉 巖進堰〈在十二都〉 石髓堰〈在六都〉 嵩伯堰〈在十六都〉 舊溪堰〈在十七都〉 馬夫人廟前堰〈在十八都〉 船埠頭堰〈在二十都〉 梧桐堰〈在四都〉石纓堰〈在三都〉 六峯堰 日食嶺腳堰 峯上堰〈俱在八都〉 磨石堰〈在三都〉 鄭家堰〈在二十一都〉 大路堰〈在十九都〉 石倉堰 宏山殿前堰〈俱在十八都〉 陳村畈堰〈在二十四都〉 �下堰〈在二十二都〉 江溪巒堰〈在二十四都〉升口堰 䃮䃪堰〈俱在二十三都〉 湖山堰 三歸堰
〈俱在二十二都〉 超潭堰〈在二十四都〉 十畝堰〈在二十三都以上十二堰據縣志増入〉
繆公壩〈在邑西蓮花潭頭邑瀕大溪自胡公堤成溪水迤北而東注〉
〈國朝康熈二十五年四月大水城垣民居盡皆衝決水勢湧南不復東流故道壅積而沿城以下竟成深淵五十一年知縣繆之弼出俸金鳩工於上流築壩以防之水順其性無復衝突〉
龍泉縣
雲水渠 在縣北應奎坊側分蔣溪堰直下之水龍泉縣志宋靖康初知縣姚𣪝鑿為水渠以播北流轉月廟至胡府李山口畈溉田數十頃
蔣溪堰〈在縣西五里萬夀宮東府志作蔣家誤相傳為毛尚書剏始今廟在堰旁宋靖康初姚𣪝知縣事堰嵗久頽壊𣪝乃斥舊址積石障溪為陡門以時啟閉周莊重築蔣溪堰記堰迨今凡幾百年矣自萬夀宮少南陂蔣溪水以納諸渠中倚㕓北東逹於馬少為田凡三十頃被其灌溉每遇梅霖秋潦狂流怒集卻堰如掃少霽則畚鍤蟻聚薪葑雲積徃徃不旋踵而潰者屢矣靖康改元知縣姚公躬訪舊址命工採石絶流為堰砥以松榦級以叚石又為斗門時其啟閉故旱澇民不告病坐致登稔也李山畈其田不下幾千頃地勢髙阜雖嵗苦雨亦復土見公乃鑿雲水渠播為北流而橫被之餘波所暨雖磽瘠皆膏潤脈起公又以堰當呂柘長洋合流之衝懼或激潰乃瀕流立石馬山龍湫神祠而鎮之以昔堰之有功於民者配食焉丙午冬工興丁未告成稽錢一百四十萬出公措置占田者隨畝樂輸以佐其費〉 桑溪堰 支澳堰〈俱在縣東〉 秦溪堰 宏山前堰 宏山後堰〈俱在縣南十七都〉 香山堰〈在縣南十五里〉 河䭾堰〈在縣南〉 䃪湖堰〈在縣南十五都〉 左衢堰 堤杓堰 巖坊堰〈俱在縣南〉 小梅澳里堰 性安寺口堰〈俱在縣南一都〉 神堂堰〈在縣西〉 何村堰〈在縣西十八都〉 新豐堰 松潭堰〈俱在縣西〉 怪竹堰〈在縣西十都〉通津堰 洪頭堰〈俱在縣西〉 木岱口黃堰〈在縣西六都〉派田堰〈在縣西〉 呉堰〈在縣西〉 中堰〈在縣西〉 張堰黃堰〈俱在縣北自支澳堰至黃堰府志俱不載今據縣志採入〉
慶元縣
趙公堰〈即周墩堰障蓋竹濛淤二溪水入一都灌田四十餘頃知縣曽夀築明崇禎間洪水衝壊知縣楊芝瑞重築今廢〉 司後堰〈在布政司後廢〉 長田堰〈在六都縣志作長田陂〉 朱村堰〈在五都縣志作朱村陂知縣曽夀築〉 溪北堰 獨石堰〈在九都竹口縣志作獨石陂〉 周塾堰
小漈陂 大漈陂 村頭陂 柿頭陂〈二陂俱在周墩〉 潭頭陂〈在縣北石龍潭〉 徐陂 葉陂〈在九都新窰〉 潘衕陂〈在九都新亭〉 黃壇陂〈在黃壇〉 後坑陂 伏石陂〈俱在九都竹口〉山邊陂 中陂〈俱在四都竹坑〉 溪頭陂〈在九都新窰〉 田
邊陂〈在九都竹口〉 柏渡陂 大澤陂〈俱在十都〉 中村陂〈在三都〉 溪北陂〈在八都〉 新碓陂 謝家陂 後姚陂〈俱在城東〉 小濟陂〈在下管以上十二陂據縣志増入〉
雲和縣
新溪 在縣西南
國朝康熈三十年知縣林汪逺開以洩暴漲平水患雲陽𥓝〈在浮雲溪右明隆慶間知縣黃一桂重修黃一桂修雲陽𥓝記邑有浮雲溪源自漴溪繞縣治而注龜山之南其流兩岸隔數丈以溉民田者數百頃市㕓居民皆資井養𢎞治癸丑黃先生芳經始為民度溪之右砌為𥓝內穿溝渠環繞坊市以通水之流利及於民嘉靖己酉水激𥓝崩李先生允範重修葺之未期復崩水勢左趨堤決岸漫蕩壊於衢道民居岌岌然隆慶壬申秋崩墮益甚予乃令民共襄其事頃得邑人栁元臻栁元亮輸粟以倡陳繼恩王一陽捐財以助而民之願出力輸直者丕應乃西接白水而來連亘數百丈皆障洪以樹禦沙以棚環隄以石基植土築以墻垣若城墉然視創始者工加倍而規制偉矣〉
黃繩堰〈在縣西一里〉 蘇條堰〈在縣南一里〉 呉山堰〈在縣南二里〉徐村堰 福田堰 小葛坑堰 睦田堰〈俱在縣東〉
〈五里〉 白水堰〈在坊郭〉 黃公堰 石塘堰〈在縣東三十五里〉札堰〈在縣西十里〉 小順堰〈在縣東二十里〉 呉坳堰〈在坊郭〉
長田堰 元潭堰〈俱在一都〉 呉師潭堰 沙溪道堰〈俱在二都〉 梅源堰 柘淤堰〈俱在三都〉 梅楊堰 枝溪大堰 南山湖堰〈俱在四都〉 沿川王衕堰 石富堰梓坊堰〈俱在五都〉 大徐坊堰 沈村堰〈俱在七都〉 鄭
宅坑堰〈在八都〉 泉溪堰 髙崗堰 朱村堰〈俱在九都以上十九堰俱見縣志〉
宣平縣
歐溪堰 大流堰〈水通縣市居民汲飲兼救火災灌縣下五里田明萬厯二十九年知縣陳應麟修築〉 黃家灘堰 灣口潭堰 下淤堰 大杉堰 緑巖潭堰 鄭迴堰 魚長堰 洛家堰後曹堰 呉山堰 章岸堰 拗塘堰 李村
堰 小杉堰 山坑堰 竹客堰 石浦堰 黃合堰 鄭岸堰 陶村堰 下堰 伶俐橋堰水堰 上坦堰 唐齊堰 蘇木堰 三官塘堰大堰 下凌堰 金村堰 曳坑堰 天礲坑
堰 後陳堰 戴礲堰 清平堰 山下堰 林莊頭堰 周坦堰 王村堰 馬村堰 蔡堰西莊堰 髙田堰 後窰堰 富村堰
景寧縣
縣前堰〈在縣南〉 湯村堰〈在縣南烏鐵巖之麓〉 楊莊堰 奧頭堰〈在縣西〉 庫坑堰〈在縣東〉 前路堰 西村堰 新田堰〈灌下坊田千有餘畝〉
玉環
玉環河 舊在樂清縣四都
國朝雍正八年奉
㫖展復玊環同知張坦熊因四都塘洋一帶河道淤塞有礙田禾詳請督臣動給馬械銀兩開濬
天開河 在玉環塘洋陡門外
國朝雍正八年七月初一日十一日雷雨大作衝開河道一帶長一千三百二十丈濶二三丈深六七尺直通後𡋟浦口地方舟行既免風濤之險商民利便而沿河逺近墾種之田咸資灌溉
南浦壩 中浦壩 北浦壩〈俱在玉環山自遷遣以來未有壩〉
〈國朝雍正六年同知張坦熊建〉
楚門陡門〈在楚門所前外禦鹹潮內蓄溪澗之水以資灌溉〉
〈國朝雍正六年同知張坦熊奉文創建〉
浙江通志卷六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177年 (提及)
- 1730年 (提及)
- 1088年 (提及)
- 844年 (提及)
- 1187年 (提及)
- 1521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154年 (提及)
- 1554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145年 (提及)
- 1395年 (提及)
- 1394年 (提及)
- 1648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1182年 (提及)
- 1628年 (提及)
- 1084年 (提及)
- 1129年 (提及)
- 1173年 (提及)
- 1302年 (提及)
- 1654年 (提及)
- 1185年 (提及)
- 1384年 (提及)
- 1438年 (提及)
- 1311年 (提及)
- 1305年 (提及)
- 1247年 (提及)
- 1304年 (提及)
- 1208年 (提及)
- 1281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375年 (提及)
- 1287年 (提及)
- 1486年 (提及)
- 1484年 (提及)
- 1212年 (提及)
- 1318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168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660年 (提及)
- 1647年 (提及)
- 1729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