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十八 浙江通志 卷七十九 卷八十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七十九
  積貯
  倉厫
  杭州府
  永濟倉舊名廣豐倉在仁和縣新橋之西北首即明預備倉 康熙五十四年具題添建倉厫二百四十間改名永濟倉
  廣濟倉原名廣積倉存貯南米故乂稱南糧倉在仁和縣之新橋東 雍正七年添建厫座九十間亦改名永濟貯穀儲備其南米移貯南糧省倉
  南糧省倉在駐防營井字樓 雍正六年駐防副都統移駐乍浦題請將衙署改建
  鹽義倉在艮山門內 雍正六年
  㫖建李衞鹽義倉碑記從來鹽筴之制裕國便民而厯代以來百弊叢生遂有上虧國課下瘁民生至商亦兼受其困則體恤之心未至也伏惟聖祖仁皇帝軫念浙鹺恩膏疊沛我
  皇上承乾御極益以加斤減費蠲課賑災商力既舒故民價不増而課額易辦於是衆商感悅因見我
  皇上勤求民瘼歲支正項儲榖備荒乃願共捐銀十萬兩用襄積貯亦足以見聖德入人之深而感人之速矣衞職兼鹺務不敢壅於上聞既奉俞㫖遂令別建義倉遴選誠實之商輪加經理或當出陳以易新或當糶三而存七隨年豐嗇與時變通庶幾榖日益多濟日益普雖有水旱可以不爲民害焉夫天下熙熙攘攘大抵皆爲利往來耳以諸商各出貲費奔走海濱驅馳團舍誰不欲利盈什伯爲肥身家貽子孫之計乃昔之恐失錙銖者今捐數萬金不惜則豈非厚生正徳之化風動於不自知哉是倉也卜築於艮山門內錢氏園基其地約四十畝其厫計百四十間其貯可八萬五千石其於水近可便搬運其爲地燥可免濕蒸其屬禁城可以數稽查其逺民房可以避煙火周圍有牆牆高而厚布厫有板板濶而堅厫外有場場寛而平場前有㕔㕔高而敞有門可以杜閒雜有廟可以依倉神後有同志更擴充而推暨之其愈廣皇仁於無際也夫錢塘縣
  常平倉有東西南北四倉明萬厯間知縣湯沐建俱圯今在總織局後
  預備倉在城北二啚觀音橋南舊名老人倉今稱錢塘倉 雍正五年建倉八間每間貯穀五百石
  仁和縣
  廣豐倉在平安四啚
  廣積倉在新橋北
  預備倉舊名老人倉在艮山門橋
  大有倉在武林門月城內明萬厯間巡按御史李邦華建 康熙年間改貯南米雍正五年修葺舊倉六間每間貯穀八百石海寧縣
  存畱盈濟倉在縣前
  永平倉在西南隅
  社倉 康熙十三年知縣許三禮建
  常平倉在縣西七十三步明正德間知縣曹珪移建拱辰門外名預備倉立門樓官㕔各三楹厫四楹繚以土垣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七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富陽縣
  存畱倉在縣治西南
  預備倉在後河頭自新衖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八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四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
  餘杭縣
  存畱倉在儀門內
  常平倉在縣治東南三里
  預備倉一在縣治東南二里一在縣治東南一里法喜寺巷 康熙二十二年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六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九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臨安縣
  預備倉在縣南大巷存留倉內 康熙九年知縣陳提知建存畱倉在縣治南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間毎間貯穀三百石七年改建小倉二十四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
  於潛縣
  預備倉四所一在縣西一在趙村一在太陽村一在法道村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間每間貯榖三百石七年添建一十間八年添建五間
  新城縣
  義倉在縣左
  存畱倉在縣西
  預備倉與義倉並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三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三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
  昌化縣
  存畱倉在縣東
  常平倉一在河橋一在百丈明景泰中建
  社倉明萬厯間知縣洛都建
  預備倉在縣西半里許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三百石八年添建五間
  嘉興府
  嘉興倉在實花寺
  軍倉舊名外三倉洪武初名大有倉三十年倂入嘉興倉
  子粒倉在軍倉西
  嘉興縣
  預備倉舊名濟衆倉在鍾秀坊天寜寺東
  常平倉五所一在接官亭一在王店一在新豐一在鍾帶一在新行皆前明建張朝瑞常平倉議洪武初令州縣各立預備四倉官爲糴穀收貯以備賑濟就責本地篤實人民管理次災則賑糶其費小極災則賑濟其費大賑糶則常平法也歲久法湮各州縣僅存城內預備一倉其鄉社倉盡廢夫天災流行國家代有常平倉斷乎當復者議令各屬縣於四鄉水陸通達人煙輳集高阜去處官爲各立倉一所每歲將贖鍰之半糴穀入倉或查無礙官銀隨宜糴買大約毎鄉一倉上縣糴五千石中縣四千石小縣三千石但不許逼抑科擾平民各擇近倉殷實居民二名掌管免其雜差准其開耗凡收糶俱該縣掌印官監督或遇歲饑管倉人役稟官監糶中饑半糶大饑全糶俱照原糴價銀出糶或寧減之大約減荒年市價三分之一庶不至騰踴或倉穀糶盡而民饑未已令持所糶榖本赴有收地方循環糴糶四鄉糶完即將榖價送官秋成委糴仍總計糴穀牙耗等費每石銀若干報官註冊以爲日後出糶張本蓋社倉之法立則以時斂散富者不得取重息而貧民霑惠於一歲之中常平之法行則減價糶賣富者不得騰高價而貧民受賜於數十年後大饑之日昔蘇文忠公在浙行荒政只用出糶常平米一事更無餘策夫城內之預備倉以待賑濟然有出無收其費甚鉅四鄉之社倉以待斂散然易散難斂其弊頗多惟常平倉者其法專主糶糴而糴本常存蓋不費之惠誠救荒良䇿也
  預備倉在通越門內 雍正五年添造倉厫二間毎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造一十四間八年添造一十六間
  秀水縣
  崇眞倉在縣西北二十七里今廢
  花園倉在報忠坊
  義倉在復禮鄉明陸光祖建馮夢禎復禮鄉義倉記秀水舊無義倉至隆慶年始有他都亦無義倉惟復禮鄉三十都獨有蓋始五臺陸公少時甥館於斯睹其地瀕湖蕩水比爲災民多貧徙賦復繁重慨然思所以恤之而仕版蚤登𫾻厯靡暇後以太常卿謝歸復游其地則民之困窮且增劇矣心益加惻焉輙命捐田三百餘畝並米數百餘石貯之東禪寺建爲義倉春放冬收以給民耕種歲侵量蠲之餘而贍里役表賢逸蜡祭賽神餘而治徒杠葺祠宇以教民孝敬禮讓能自給者不得與科條纎悉定爲式以垂諸永久嗣君比都員外郎基忠前府參軍基恕同心繼述續增田至五百餘畝米八百餘斛所貸始於都之內漸及於都之外鄉之民遂安居樂業孝弟力田曩時流離轉徙之苦如距斯脫而禮讓漸興盜稀訟息此所謂阜民善俗之明效大驗至章著矣竊惟天下事不難創始而難主守主計一不當彼且爲窟穴爲徑竇不者爲具文爲故事而茍簡應之法即良且日皆窳民竟安所賴哉五臺始事時疇咨其鄉之父老髦俊得張君守約而掌之張君兢兢愼飭主之二十年法無害兩目忽眚告於五臺而謝其事衆乃推太學陶君九文陶君重方命迺受訖君固以精勤起家而治倉事尤謹秉公持正以計出納而程贏縮諸所支留取予悉按故所條定行之又念惠生而遺於惠死乃復捐田出助爲亡者之需蓋澤及泉壤矣夫一鄉者四方之標也標建則人競趨斯是倉法豈僅僅行於復禮一鄉已哉將天下以爲標也余敢爲復禮鄉之民慶又庶幾行之於四方以爲四方之民慶是爲記
  常平倉四所一在陡門一在濮院一在新城一在王江涇
  預備倉在縣東北三百步天寧寺東偏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嘉善縣
  廣濟倉在縣治西北今廢
  常平倉四所知縣章士雅創
  太平倉在縣治西一里
  預備倉在太平倉右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八間毎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海鹽縣
  廣儲倉在縣西南
  開濟倉在縣西北
  常平倉四所
  預備倉在縣治西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六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石門縣
  廣盈倉即常平倉 康熙十一年
  預備倉在永豐倉側 康熙十一年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一間每間貯穀三百五十石七年添建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平湖縣
  俸給倉在學宮
  義米倉在學宮
  常平倉四所萬厯中建
  預備倉在縣東半里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五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桐鄉縣
  常平倉四所
  預備倉在煥文街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三百二十石七年改建小倉二十二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湖州府
  永寧倉在府治東唐宋時舊址明宣德間併西倉入東倉俗名東倉又名泰定倉
  烏程縣
  預備倉一名義倉在縣儀門東 雍正七年行文修葺舊倉厫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歸安縣
  義役倉在兩平橋
  預備倉在縣南對河知縣戚賢修建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六間毎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長興縣
  義役倉在縣治東南
  預備倉四所今並廢
  畱餘倉在縣西知縣向鼎建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八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德清縣
  義役倉在縣治內儀門西
  預備倉在清河坊餘不廟之南臨溪東向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一十八間每間貯穀五百石八年添建一十六間武康縣
  義役倉在縣西
  預備倉在縣西
  俸給倉在縣西 雍正五年修建倉厫六間毎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二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安吉州
  義役倉今名督儒館在州治東百二十步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六間毎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改建倉厫十三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
  孝豐縣
  預備倉二所一在松坑一在天目山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七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五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
  寧波府
  永寧西倉在月湖西
  廣盈西倉在月湖西
  永寧南倉在月湖前
  廣盈南倉在採蓮橋西
  鄞縣
  預備倉四所明正統間知縣楊夀建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四間七年添建六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慈谿縣
  濟畱倉縣東廡元延祐中建
  義倉二所
  預備倉凡四所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六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三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奉化縣
  預備倉四所明洪武二十九年
  存畱倉在縣治西廊後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二間毎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五間八年添建九間
  鎭海縣
  惠民倉在縣治西後廢
  廣安倉在縣北一里
  常盈一二三四五倉正統間建
  預備倉二所一在縣南一里一在縣北一里明嘉靖元年徙縣治儀門內左右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五間七年添建八間八年添建九間
  象山縣
  廣積一二三四倉正統八年知縣孫樞建
  預備倉二所東倉在十八都西倉在十七都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一間八年添建四間
  定海縣
  廣安倉在縣北二里
  常盈一二三四五倉 雍正八年添建倉厫八間紹興府
  如坻倉在府治東北一里
  大有倉在謝公橋北
  預備倉在大禪寺
  山隂縣
  三江倉在三江所城中
  社倉六所
  義倉四所廢
  預備倉在縣頭門內土榖祠後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六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八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㑹稽縣
  預備倉在縣堂側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八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蕭山縣
  預備倉在便民倉右明隆慶間知縣陸承憲改造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八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諸暨縣
  預備倉在城隍廟側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
  餘姚縣
  常豐倉凡五所
  預備倉在幕次㕔東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六間八年添建一十六間
  上虞縣
  常平倉在縣儀門東南
  預備倉附便民倉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九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嵊縣
  預備倉在城隍廟側
  義倉東西南北四所
  常平倉在丞𪠘前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五間毎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三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新昌縣
  義倉附預備倉
  預備倉在縣西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七間每間貯穀五百石七年添建一十五間八年添建一十一間台州府
  永盈倉在府治東北一里 康熙元年
  臨海倉在縣門外
  天台倉在洗馬池
  仙居倉在觀橋 康熙年間別建三倉
  臨海縣
  廣儲倉四所
  預備倉舊附永盈倉 康熙六年邑令呂象恆於縣儀門內置倉三間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六間每間貯穀七百石七年添建四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黃巖縣
  際畱倉在縣治西
  預備倉在布政分司東 康熙年間更置厫於行書巷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間每間貯穀八百石
  天台縣
  際畱倉在縣治西廊
  助濟倉在縣側宋丁大榮建宋之瑞助濟倉記國家惠養元元詔天下郡縣置常平義倉爲凶荒備法至善也後之爲令者迫於簿書期㑹往往先催科而後撫字追呼鞭箠窮日夜之力猶懼勿給幸而集事則世指爲能吏其甚健者則肆爲摧剝務求増羨籍以供苞苴而飾廚傳尚奚睱憂深思逺以遺後日之利益哉毘陵丁君大榮天資開敏勇於立事始至深惟茲邑地褊民貧富室素罕蓄藏歲一不登饑民嗷嗷率仰食縣官公庾賑乏所出有限令雖惻然疚懐而縛手無䇿其勢決至流徙因痛節浮費一載有奇除用度外贏三千緡乃預於縣側創屋十間以助濟名㑹隣邑大熟遂糴榖三千二百石以實之仍括責公田逋租歲可百石脫遇旱暵雖未能蠲以予民而裁價賤糶式遏翔湧庶幾子本循環長有餘蓄以爲常平義倉之助公之用心及物廣矣烏可以無紀嘉泰元年十月
  義社倉宋里人張士雅建黃超然義社倉記天台縣太平鄉張君士雅率郷之同志鳩田聚榖剏置義社以備急徴防罄匱遏呌囂倡輯睦條簡而慮周辭正而情洽其說曰此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意也倉成求記於余惟先王和民善俗之政雖節目至鉅然其先無不於鄉是故鄉遂比閭以安其業鄉師稽器以共其事鄉射以序德鄉飲以賓賢又加鄉老於大夫之上以示尊祀先王於社以久所敬使其樂生重本之心固故各知愛愼而其教也易入恭長慈幼之習勝故不相暴犯而其化也易成民生斯時其相友相助相扶持者豈特淳風未散使然哉上之人實造就之也今張君生於千載之後獨能合一鄉之善士相煦以濕相濡以沬遂剏斯社外以膺賦役之需內以協閭里之好諄諄焉惟義之戒可謂有見也已抑余嘗躡屩負笈經從台嶽之下望瓊臺赤城卒嵂盤礴幽然以深閴然以達卓然其弗可企也意必有𨼆君子棲息其間如古所謂鄉先生雲者而世特未之見也諸君家是鄉其仰高是山者素矣靈秀之稟視他邑當敻異更願抱璞以益求其志觀善以益端其趨使異日傳襄陽之耆舊繪荀陳之德星不但義社而已佘故樂爲之記
  常平倉在縣東
  預備倉在縣治西舍之後 雍正五年拆建倉厫十五間現貯穀三千七百六十九石五斗八升七年添建十二間八年添建九間
  仙居縣
  慈濟倉在酒坊巷
  平濟倉在顯慶寺左
  際畱倉在儀門外西
  預備倉在縣治南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六間八年添建四間
  寧海縣
  存畱倉在縣治儀門東
  預備倉與存畱倉相對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間每間貯穀三百石七年添建九間八年添建九間太平縣
  廣盈倉四所
  際畱倉在縣儀門東廊
  預備倉在縣儀門東廊 康熙元年知縣張國棟建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二十七間毎間貯穀三百二十石金華府
  永濟倉在府治西三百餘步宋貢院故址
  金華縣
  預備倉五所
  常平倉在縣治西燬於火 順治年間邑令王世功就故址改創康熙三十一年邑令趙㤗甡重修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二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蘭谿縣
  際畱倉在幕次㕔東
  預備倉舊在東門外明知縣王倬改建縣東門內章懋新遷預備倉記所司出官鈔以易穀而儲之郷社以備凶荒以恤艱阨謂之預備倉其即周人之委積隋唐之義廩(「㐭」換為「面」)宋朱文公社倉之遺意也蘭谿始冇東西南北四鄉之倉視歲豐歉而斂散之民是以不饑太平無事年榖屢登長民者懈於其職監視弗䖍所儲蓄者積而不散往往乾沒於豪滑之手而倉隨以壞𢎞治壬子春崑山王侯倬簡自天官來字吾民下車之初歲適大侵民窮無告亟發廩以賑之而視其倉屋皆壞漏弗支所儲之榖失亡大半而在庾者又皆陳腐不可食侯訪諸父老咸謂是倉地處幽僻四無民居監臨以政務紛冗弗遑時至而主守之人又皆一二十年弗與更代久而易懈至有死亡逃散而莫之守者其勢易爲侵盜又在大河之濱盜者不勞負擔夜舟滿載而之四方者不知其幾加以水濱卑濕隂潤所蒸在倉而腐者亦冇之倉儲虧耗職此之由而守倉人役以虧耗責償而破蕩其家者甚衆則是倉雖曰惠民而適以爲民害也侯曰法久弊生不有以變而通之其可久乎乃相地於縣治之東得廢寺焉其土燥剛無卑濕也附城而近監臨可常至也去水而逺盜舟弗能達也在闤闠中十手目之所指視姦宄無所容也將謀改作而部使者少叅韓公行部至聞侯之議深以爲然乃具其事白於鎭巡藩泉諸司得報如其請侯於是以義勸富人之諳事者授之規畫分其程度俾各以力自占撤其舊以即於新中爲㕔事㕔事之北爲厫者三而左右對列亦各爲厫者三屋之以間計者凡四十有五其旁餘地又皆可續而厫焉外則周以垣牆皆石其址而覆以瓦幾二百餘丈前後重門以嚴出納而輪奐一新矣是役之興公不費官私不擾民經之營之在侯一心而義以感人其應如響凡富室之任其役者運材効力如治其私趨事赴工爭先恐後肇始於其年季冬之月而落成於來歲之春子來之政何其易耶守倉之役前此多以鄉民往來守視非其所便今易以市人則朝夕不離乎是倉矣先以久無更代虧耗數多難以責償今定爲歲一交盤之法則無久役而民不困矣倉雖既成人猶懼其儲蓄之不廣侯以是歲當重造版籍推割産稅受田之家皆隨其所收多寡計畝而勸之得白金二千七百餘兩易榖萬有千石自足當前虧損之數非復向之名存實亡者矣倉廩既成儲備有具邑之父老謀伐石以永其功俾爲文以記嵗月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三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二間八年添建十三間
  東陽縣
  際畱倉在縣東南隅
  預備倉一曰在城倉去縣治一里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八間毎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三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義烏縣
  際畱倉在縣西二百步
  預備倉舊在西郭明隆慶間邑人朱應和納價三百三十一兩改遷於儀門左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二間每間貯穀五百石續建倉厫四間毎間貯穀七百石七年添建一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永康縣
  際畱倉在縣治後
  預備倉在興聖寺 康熙八年知縣徐同倫建二十二年知縣謝雲從重葺三十三年知縣沈藻又建大倉六間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毎間貯穀二百九十一石六斗零又添建四間毎間貯穀三百五十石又添建二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又添建三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八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武義縣
  際畱倉在縣儀門之東
  預備倉四所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十四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又添建三間每間貯穀五百石八年添建八間
  浦江縣
  際畱倉二所在縣治東西廡下
  預備倉在縣譙樓外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又添建二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五間八年添建九間
  湯溪縣
  際畱倉在縣治西南
  常平倉四處一在開化保一在厚大保一在西祝保一在花園保各去縣治十里
  預備倉在縣治儀門之外東首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四間毎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五間八年添建九間衢州府
  廣盈倉在府治西北明𢎞治間知府沈傑即其中築軍儲倉
  樂豐倉在府治東隅明崇禎間知府張文達建
  西安縣
  預備倉去縣治五百餘步
  常平倉在廣盈倉內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二十二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龍游縣
  永積倉在亭步驛前
  義倉二所一在歸仁保湖田下一在官莊保水北天新山
  預備倉在縣東二里東華山下明袁文紀建王鏊預備倉記縣大夫袁文紀起預備倉於縣治東先是有詔勸民出粟以備饑嵗然多露積不垣君曰能聚之不能廩之其與幾何迺相地於東華廟之隂寛衍燥剛程物量功令民過舉者贖不能者往投罰㨋抵入穀民樂趨之經始於癸丑七月迄今乙卯八月乃成爲屋凡八十有一左一十二扁以六徳六行右亦如之扁以地支居榖凡五萬七十有奇出納有次㑹計有方繚以周垣扁以石門其大要則豐收而歉散焉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八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又添建五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三間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常山縣
  際畱倉在縣治儀門東
  義倉在集眞觀北𪋤明徐洙等建詹萊義倉記督撫軍門工部侍郎兼副都御史常熟徐公涖治之期年下教部中曰周禮司徒荒政首曰散利顧匪積曷散也是故倉人藏粟入之餘旅師聚野粟遺人掌縣都之委積皆以待凶荒而頒之此其本具也且六屬之中若鄉師以嵗時賙艱阨司救當天患民病則施惠皆以王命行之司稼則均食以賙急而平其興則所積又不以一而足也今制郡縣止有預備一倉耳而法又多廢倐有不虞之患將奚以給之凡吾部民有素好行義而贏穀積者可自以其意輸縣官滿百石者優以章服比下士半者旌其閭別爲倉以儲之且使有司修常平之法以需賑貸知常山縣鄒公宣奉惟謹於是義官徐洙等凡若而人爭輦負應教共出榖幾三千石又築於南山之𪋤爲倉凡若而具既竣工名之曰義倉屬萊爲記予惟古之御天下者不曰治而曰平平則治矣故絜矩莫先於理財理財莫先於制義義者利之所以和也所以平天下之㮣括也夫旱乾水溢雖造化不能以自慗今既先事以爲之備是天地莫能災此其平豐歉之候一也衣毳與曳綺者偶甘粃與厭粲者俱孰無忮求之心哉今均有餘以資不足分願俱慊此其平貧富之情二也春夏則時其貴而散之以和糴使舊有所洩秋冬則時其賤而斂之以收羨使新有所資此其平農賈之權三也一舉而備三善謂之以義爲利非耶雖然制事者知其利又不可不知其害其害維何守支之害二始曰虛闗繼曰乾沒弊在廝鬥出納之害二始曰抑配繼曰和糴弊在胥吏茍若是則不平孰甚焉今之仁賢其精勤可杜也後來者其愼諸
  預備倉在城北後徙倂際留倉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四間每間貯榖三百二十石又添建十二間毎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九間
  江山縣
  預備倉在分司後
  常平倉四所
  永裕倉在縣左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九間
  開化縣
  預備倉四所一在縣東一百步一在縣西粟江去縣三十里一在縣南莊步去縣二十五里一在縣北馬金去縣四十里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間每間貯穀二百石又續建八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三間八年添建九間
  嚴州府
  和豐倉在府治東北即宋都倉故址
  建德縣
  預備倉四所一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在縣南三十里一在縣四二十五里一在縣北三十八里義倉明萬厯間知府楊守仁建
  存畱倉在縣治儀門外西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六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淳安縣
  預備倉四所一在龍山鄉一在仁壽鄉一在梓桐鄉一在常樂鄉
  廣惠倉在儀門左
  存畱倉在譙樓北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五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一十三間
  桐廬縣
  東倉
  西倉原名存留預備二倉在幕㕔東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七間毎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九間
  遂安縣
  存畱倉在縣治東
  預備倉在縣治南城隍廟左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二十七間每間貯穀二百石八年添建九間
  壽昌縣
  預備倉在縣儀門外西
  預備新倉在縣治東至孝鄉
  東倉在仁豐鄉
  南倉在仁豐鄉
  西倉在永平鄉
  北倉在夀昌鄉
  存畱倉在儀門內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九間
  分水縣
  存畱倉在縣㕔東
  預備倉在儀門左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三間毎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四間
  溫州府
  平定倉在府治後
  預備倉在府治新街
  永嘉縣
  廣豐三倉在寜村所城內
  預備倉在永寧門內舊大雲寺基改創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每間貯穀八百石
  樂清縣
  廣豐倉五所一在磐石衞城一在蒲𡵨所城內一在寜村所城內一在海安所城內一在新城所城內
  預備倉凡三處惟縣門內倉厫僅存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八間每間貯穀六百石
  平陽縣
  廣豐倉在千戸所前
  廣濟倉三處一在金郷城內一在沙園城內一在蒲門城內
  義倉在蒲門所城內
  預備倉三所一在縣治西一在縣坡南一在五都栁洋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九百石
  瑞安縣
  豐積倉在西北隅峴山下
  廣豐四倉在海安
  預備倉在城隍廟側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一千三百石
  泰順縣
  慶豐倉
  預備倉原在縣治右後改遷西門內岡上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三間每間貯穀六百石
  處州府
  永豐倉在府治南半里
  麗水縣
  預備倉在縣堂東西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四間毎間貯穀六百石七年添建三間八年添建十三間青田縣
  存畱倉在縣治內
  預備倉在縣東百步舊湧泉寺基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四間每間貯穀六百石修倉一十間每間貯穀六百石八年添建四間
  縉雲縣
  存畱倉在縣東七十里
  預備倉四所一在縣東七十里一在縣西二十五里一在縣南十五里一在縣北十里今廢社倉在縣北三里
  常平倉知縣霍惟騰建 雍正七年添建倉厫八間八年添建九間
  松陽縣
  預備倉五所一在惠洽鄉一在九芝鄉一在布和下鄉一在旌義鄉一在移風鄉
  存畱倉在縣儀門外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五間每間貯穀四百石八年添建四間
  遂昌縣
  預備倉四所一在二都一在二十都一在十六都一在十二都
  社倉在報願寺前
  義倉在報願寺前
  留濟倉在縣儀門內 雍正八年添建倉厫四間
  龍泉縣
  預備倉五所一在縣北隅一在安福一在獨田一在高浦一在縣北六十里
  際留倉在縣儀門外
  勸儲倉在縣譙樓左
  常平倉在縣治左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二十五間毎間貯穀六百石
  慶元縣
  預備倉在縣治大街東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五間每間貯穀四百石拆修倉四間每間貯穀三百石雲和縣
  預備倉二所一北倉一南倉俱在縣治東久廢 康熙二十八年知縣林汪遠就縣堂右設倉以貯積穀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二十七間每間貯榖三百石
  宣平縣
  義倉在縣治之西明葉令建何鏜建義倉記天下藩省諸郡咸有倉廩嵗以正供之什三徵粟儲蓄之待時發給官司俸入與夫屯衞兵士之稍食是謂軍儲倉其諸縣邑㑹藏罪人除罪之入粟迨嵗之荒凶以賑貧民是謂預備倉軍儲計嵗所入以爲出故有定額即稍羨不得旁及於民預備之廥積籍在公府嵗嵗覆覈雖名爲民乃饑嵗不得輒發必於所轄次第請白待報而施已屬後時民之阽危廩廩何賴焉故議者籍籍稱漢常平宋社倉爲善然稽其終敝斂散無常僻逺寡實恵法外之奸不無反爲民病於是遂諉之曰救荒無奇策嗟乎救荒之策豈有大於蓄貯者哉今年仲夏栝蒼諸邑時惟恆暘而御史大夫徐公省方問俗遵海而西檄諸邑長吏舉行義倉得以便宜從事務以利民令所在施行之然未輒有應者宣平葉侯奉令甚謹以爲大夫加惠斯民德意甚盛吾屬司牧茍利於民中心圖之遘㑹肅將是惟在我顧安所得羨緡制置之耳往裡役緣習不以期月率先半載隳教扞禁莫此爲甚乃令來嵗之役率以春日始事嵗終而竣其先滿嵗者得謝役而歸其以半載罷役出錢輸粟人各若干各役驩然惟命計得粟六百石有奇又以爲民業灌輸斂藏無所不可重費之也乃捐自所俸入若干緡鳩工庀具屬典史胡器董其役不踰月而告成於是著爲令自今以始凡在官者有所義積咸在於斯凡在民者有所義助咸在於斯凡凶荒之嵗吾民之無告與無能爲生者咸給於斯是爲吾人之義舉不必按籍而稽覈是爲邑之義倉可不待請而發夫非大中丞之義惠耶使嵗嵗長吏悉以是意推行之其所蓄積當不啻是其所以恤災患而憂元元豈其微哉
  預備倉在迎恩門外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九間毎間貯榖六百石八年添建四間
  景寧縣
  預備倉在縣西南百步 雍正五年添建倉厫一十九間毎間貯穀四百石八年添建四間














  浙江通志卷七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