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卷33
卷三十二‧人物類七 ◄ | 淳熙三山志 卷三十三‧寺觀類一 |
► 卷三十四‧寺觀類二 |
○僧寺
山附
三山鼎秀,州臨其間。極目四遠,皆巍巒傑嶂,環布繚繞,峻接雲漢。居人過客莫辨向背。回顧蓮峰,凸銳捷出;面直方山,突兀正立。左瞻石鼓,如憩如植, 鎮塞不動;右覷雙髻,若赴若驟,追跳相躡;以爲險峭,〈【(庫本作「奇峭」。)】〉四 面盡此矣。窮幽逐勝,乃北逾復嶺,支提、太姥;南越重江,白鹿、黃櫱;東航海邑,福山、靈鷲;西道雪峰,鳳林、大目;綿亘四境皆數百里,千岩萬壑,不可以 形狀名計。何其富也。
始州,戶籍衰少,耘鋤所至,甫邇城邑。穹林巨澗,茂木深翳,小離人跡,皆虎豹猿猱之墟。自非捐俗割愛,童發毀服,無所顧慕,〈【(底本作「無所顧暴」,據崇抄改。)】〉誰肯奮足於單危寂絕之境。是 以重峰疊巘,頓錫成市;誅茅穴石,僅可容榻;往往塵喧不到,苦節坐忘,似得道者,遂以驚動世俗。
自晉太康,始寺「紹因」於州北。既而終晉,才益二寺。越二百載,齊之寺一,梁之寺十七,陳之寺十三,隋之寺三。唐自高祖至於文宗二百二十二年,寺止三 十九;至宣宗乃四十一,〈【時郡人林諝作《記》:〈(底本作「林謂」,據庫本、崇抄改。)〉存 寺七十八,廢寺三十六。】〉懿宗一百二,僖宗五十六,昭宗十八。殫窮土木,憲寫宮省,〈【(各本皆作「憲寫」,疑爲「憲式」。)】〉極天下之侈矣。而王氏入閩,更加營繕,又增爲寺二百六十七,費 耗過之。自屬吳越,首尾才三十二年,建寺亦二百二十一,〈【自前至此,共爲寺七百八十一。特以會到有起置年月者計之,餘或 更名,或重建,不可知也。】〉雖歸朝化,頽風弊習,浸入骨髓,富民翁嫗,傾施資産以立院宇者無限。慶曆中,通至一千六百二十五所。〈【此林世程慶曆三年所記也。其所記有寺額者一百一所。今見存者,共一百七十二所,外二十九所已不載州籍。如安福寺、寶峰寺,以主僧 不謹及童行不律廢;余恐更易名額,或頽圮産絕。若通計之,比紹興間已少百二十一。】〉紹興以來,止一千五百二十三。〈【紹興甲寅曾師建「記」,〈(甲寅爲紹興四年。曾師建,本志卷四十「歲時」記述云:「曾師建,郡人, 記閩事,紀歲時、閭里、禮節、行樂尤悉……」「寺觀類」各卷中亦多引用,或稱「曾記」。)〉惟總雲一千六百二十六所,其逐縣所載,只一千五百 二十一所,皆不可以爲據。惟紹興二十二年,奉使鐘世明「根括寺院寬剩」時,共管寺院一千五百一十二所,內一千四百八十六所常住所收「有餘」及「無餘」,三 十七所無僧尼主持。】〉今《州籍》、《縣申》,猶一千五百四。〈【自太平興國四年終慶曆,寺二百四十一;皇祐 後,寺二百六;率多舊寺重建。其未會到起置年月者,一百七十五。共爲寺七百二十三。若通前代計之,比紹興間又少一十九所。恐廢壞無人住持,遂成絕産。】〉祠、 廬、塔、廟,雕繪藻飾,真王侯居,而日與市人交臂接席。回視曩昔,異乎吾所聞者。
惟是煙霞絕頂,泉石清趣,異時截崖谷、挽藤蘿,可望而不可到者,今奔蹄走轂,所至精舍訪古者便之。故附山於寺。自城郭至諸縣,以寺興置先後爲次,而山 見焉。餘非顯者不著。
在城
僧尼寺共五十二所。慶曆《記》:三十所。曾師建「記」:五十一所。內閩縣十四所,侯官十九所,懷安十八所。五十所有起置年代,二所未詳,外有安福庵, 《州籍》無。
懷安乾元寺 州北無諸舊城處也。晉太康三年,既築新城,遂以爲紹因寺。唐乾元三年,防禦使董玠奏賜今名。皇朝咸平六年,賜御書一百二十三卷。御製:〈【《心輪偈頌》十四卷、《秘藏詳》三十卷、《逍遙詠》十一卷、《緣識》五卷、《青龍疏》六卷、《秘閣贊》、《九弦琴》、《阮歌》、 《喻言》、《雙鈎書》、《聖教序》、《心輪圖》、《無名說》、《筆法》、《日行誠有益無法帖》十二卷、《大字詩》三卷、《益銘》四體、五體書二卷;】〉草 書:〈【《孝經》、《千字文》、《孤城詩》、《顛草書》、《急就章筆法歌》、《雜字》九軸,《故實》九軸。八分書:《千字 文》、《故實》、《真定王碑》】〉;飛帛:〈【「帝佛」二字、《雜言》無注、《雜言》有注、《下假詩》、〈(底本、庫本爲「下假詩」,崇抄作「不假詩」。)〉《遠看詩》。】〉皇祐三年,賜御書二軸:飛帛、〈【「明堂之門」。】〉篆書。〈【「明堂」。】〉至和元年,賜《皇祐新樂圖 記》三卷。〈【已上,天宮院掌之。舊山趾八寺通往來。今乾元、天宮同用一記,文曰:「乾元天宮院記」。】〉有:
琴石 〈【閩越王鼓琴所。】〉
金鶏井 〈【越王井。中有金鶏,昔牧羊兒見之,因以石投,久而聞聲,後不復見。】〉
欽馬池 〈【亦越王跡。】〉
戒壇 〈【唐大中四年,長溪建善寺始開壇度僧三十人。光化元年,閩王審知復置於本寺。天復二年,移開元。餘見「開元 寺」。】〉
舊産錢一十三貫一百二十一文。〈【未經界前,謂之舊産;已經界後,謂之新産。今稅、苗、鹽、役,雖用新産科納,而敷四 色錢猶用舊産。故特存之。後准此。】〉
懷安大中寺 州西。梁太守袁士俊之第。內有小山,時聞鐘聲,因名鐘山。普通二年,舍以爲寺,號袁寺。隋仁壽二年,始以舍利爲塔。大業二年,改爲鴻業 寺,尋爲鐘山寺。唐上元元年,更名福唐寺,會昌例廢。大中四年復之,賜今額。天聖中災,歷數年再創,垂成復災,元豐改元始新之。有:
定慧塔 〈【舊九層。朱梁開平四年,僞閩建。天聖中爇之。累數年,閩人復創,漕使陸軫爲《贊》。後復災。】〉
八百羅漢像 〈【佛書云:「諾矩那與其徒八百衆居震旦國」。今五百居天臺,三百居雁蕩。是堂像八百,顔題雲「天臺雁 蕩」以此。】〉
觀音像 〈【政和間,清涼寺僧宗顔爲木觀音像,久而色故,將命工飾之。忽夢謂曰:「我當城居,令億萬衆瞻仰」。俄而, 大中僧數百人亦以夢來致之。〈(底本、庫本作「寺中僧數百人」,據崇抄改。)〉今在寺之西偏。】〉
舊産錢一十一貫八百四十五文。〈【「曾記」:「一十一貫九百九十五文。」】〉
侯官南澗寺 州西南。梁中大通六年,〈【(各本皆作「梁大通六年」,顯有抄誤。按: 南朝梁大通年號只有三年,中大通年號則有六年。據改。)】〉居士蘇清以宅爲之。唐乾寧二年,閩王創天王殿。三年,號南澗護國天 王,合庵十二爲寺,以居澗旁,故名。〈【王谹詩云:「水清居士澗,景好天王剎」。】〉
《御書》一百二十三卷。〈【同乾元。但無明堂篆及帛書。】〉
寺閣 〈【唐周樸有詩。】〉
石像 〈【「唐天寶八載五月六日,驟雨雷震,須臾晴霽。亭亭石心湧出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列侍環衛。」歐陽詹 《記》。】〉
普眼庵 〈【安文頭陀因游寺山,莽蔓中得岩石,側足而入,有一穴僅可容身,遂晏坐,號「頭陀岩」。七年,主僧辟而潤色 之,其後日廣。有「降睡塔」。大觀間,顔曰「普眼庵」。山在城中,游者絡繹。頭陀嘗摩崖云:「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雲深谷中,穩坐浮生裏。」今猶 存。】〉
靜勝軒 〈【有張勸詩。】〉
舊産錢七貫五百二文。
懷安開元寺 子城東。太清三年置,在靈山之西。〈【(崇抄作「在靈芝山西」。)】〉舊 號靈山,尋改大雲。唐初曰「龍興」。開元二十六年,以年號改今名,〈【後人名開元後山爲芝山,以別於靈山。】〉有 明皇像。會昌中,汰天下寺,州存一,即是也。天禧中災,慶曆三年復創。有:
辟支佛像 〈【辟支,自天監四年隱身於金陵山窟間,〈(底本作「天□四年……」,崇抄 作「天福四年」。參對下文有「唐以來凡六現」之句,知當在唐之前,而「天福」爲五代梁之年號,在唐之後。今據庫本作「天監」,辟支佛之傳說,固在梁武帝 時。)〉時現異於人。唐以來凡六現。梁貞明四年,閩王以夢故,煉□□□萬斤,以橐■〈籥頁〉東七十所於城東。故□□□□□萬三丈有七尺,創以 金,置太平寺。□□□□承贊《記》。〈(底本、庫本同缺文,崇抄作「閩王以夢故鑄銅萬斤,置太平,翁承贊記」,其間缺字暫 無從校。)〉政和六年五月,以寺爲神霄宮。陳尚書彌作文。通議詢移置開元戒壇。】〉
戒壇 〈【唐天復二年建。時王審知於此開壇,奏度僧三千人,乞保昭宗鑾輅回京。其後,光化元年,審知又於乾元寺開戒 壇,奏度二千人。子鏻,天成三年,又於太平寺開戒壇,度僧二萬人。似又無常所矣。至皇朝元豐五年七月十六日,往開元僧合樞復新其壇於寺之東偏。崇寧三年移 置天寧寺。建炎元年,復歸開元。四年,沙彌受戒至三千九百四十有八人。紹興元年,又兼就天寧開壇。五月,開元受戒五百七十人。十月,天寧受戒七百二十八 人。二年,復幷歸開元。國朝誕節撥放童行,其目有四:〈(底本、崇抄皆作「其目寡四」,據庫本改。)〉曰禦 書,曰臣僚功德院,曰進奉回賜,曰比試。大中祥符三年,應賜太宗皇帝御書,寺院、宮觀承天節依例比試外,特放童行一人不試經;大觀中,尚書祠部格:侯官護 國天王,懷安天寧,撥放支提山;雍熙,閩縣聖泉、鼓山,福清黃櫱,侯官雪峰、長慶,各年放一人;宣和福州格:天寧節撥放掌御書德童,黃櫱、雪峰、長慶外, 各一人;氏說,湧泉觀亦一人;此以御書撥放者也。元祐四年,〈(底本先作「元神四年」,原校改爲「元符」,但元符無四年, 據庫本改作「元祐四年」。其後「大乘愛同寺」條下,有「元祐中門下侍郎許將」云云,可互證。)〉許左丞將請:「福州閩縣大乘愛同寺、開封積慶 崇報寺,興龍節間,歲撥放童行各一人」;重和元年,餘少宰深請:「廣因嗣祖寺,天寧節撥度一人。」此以臣僚功德院撥放者也。大中祥符四年,雪峰僧守獻進奉 瑞象香合,年與剃度五人;皇祐二年,仁王、聖泉進《芝草圖》,特與度僧二人;元祐二年詔:「坤成節諸州撥放比興龍節,與度三之一,不及三分者,亦與之。一 名者,二歲與度一人」。長慶寺進《坤成功德疏》,歲一人,二歲該回賜一人。雍熙,寺進《坤成功德疏》,歲三人,該回賜一人。〈(底本、庫本作「歲三人該回賜一人」,崇抄作「歲一人二歲該回賜一人」。)〉崇寧四年,東禪進《藏經》,令天寧節度一 人。大觀四年,減罷。政和三年依舊。此以進奉撥放者也。咸平元年,州《僧帳》二千九十四人,皆錢氏時度爲之,真僞莫辨。乃令比試「經業」,中者與《給 據》,餘還俗。大中祥符二年,系《帳》童行每百人,選「經業」精熟者與度二人,如不及數,亦聽選。天聖元年,令福、建州、軍僧四百人處,聖節與度一人;不 及者,亦特放;幷考試「經業」。《嘉祐編敕》:以周顯德二年及至和二年敕,詳定諸童行比試:福、建諸州,每僧三百、尼一百各放一人,不及者亦特放。熙寧 中,同天節撥放,如嘉祐之數。元符元年,諸試經以通判以下五員就長吏廳所,問不得過四字,〈(底本先作「間」字,復校改爲 「問」字,庫本、崇抄皆爲「間」字。)〉取通多者。通數同,取先系帳者;帳同,取先出家者;又同,則以齒。其應撥放者,量試。三年,令天寧節 如例撥放。宣和二年,〈(底本、庫本作「二年」,崇抄作「三年」。)〉令天下間歲撥放、試經,其特旨等、度 牒、紫衣、師號,住給降五年。七年,內外撥放、試經、特旨等,度牒、紫衣、師號各展三年。靖康元年承宣和七年敕:撥放、師號等幷仍舊給降。尋令限滿後,減 半。建炎元年敕文:「應隔下撥放童行,許於所屬自陳、保明,申部給降。」禮部請:不系住給年分供帳之人,更不推恩。二年,禮部言:「寺觀自崇寧後,往往格 外陳乞,增添撥放,實侵財計。請罷非格、令所載者。」三年,令依《嘉祐編敕》施行,仍依靖康減半之令。紹興二年,權祠部王居正言:「渡江以來,條格散失, 所恩、例幷權住。今歲給降空名度牒不下五、六萬,乃無一人以試得度者。請天申節令諸路依減半法試經。敢于格令合給外陳乞者,禮部執奏。」十月,乃令諸州、 軍守臣,歲首照《帳》以合取人數,分於天寧、乾龍、天申節,三次試、度,餘數幷歸天寧節。(宋代各朝皇帝、皇太后生日, 例爲全國慶節,各有專名。上文所記「坤成節」〈(哲宗之母)〉、「興龍節」〈(哲 宗)〉、「天寧節」〈(徽宗)〉、「乾龍節」〈(欽宗)〉、 「天申節」〈(高宗)〉,後文尚有「會慶節」〈(孝宗)〉、「重 明節」〈(光宗)等,皆見《宋史·禮志》。)〉五年,令以合取人數袞同三節試、度。六年,有 言:「名山福地及有金寶牌若御書之處,向以數溢,權罷許試經業。今州郡姑息,惟務足額。乞權罷。」五年,令權住三之二。尋,令權住三年。七年,令禮部別修 新法度牒五千道。其臣僚恩例及試經、撥放等幷住給。雖奉特旨,禮部亦得執奏。九年,或言:「兵火後,戶口雕耗,宜務蕃息。今僧、尼、道士、女冠,皆播種之 民也,官實資之。宜停放、度。會易新法,度牒出賣。禮部奏:「紹興六年指揮:『權住三歲』。今限滿,合放、度。」有旨:「依七年住給旨揮。」此,以比試撥 放者也。其後,度牒久不給降。軍興事起,乃命出賣,始度僧雲。】〉
舊産錢一十一貫九百七十八文。
懷安景星尼院 州東北。陳太建二年置。〈【《舊記》作「閩縣」,恐因林諝所載。】〉元豐二年,尼在淳建,〈【恐重建。】〉仍立戒壇。〈【建炎四年,新尼受戒至三百九十八人。】〉
舊産錢一貫三百三十九文。
侯官神光寺 州西南。唐大曆三年,析南澗爲金光明院。七年,改爲大雲。會昌例廢。大中三年,監軍孟彪,亭池其間,號南莊,明年,舍爲寺。又明年,觀察 使崔幹請名於朝。宣宗夜夢神人發光殿庭,遲明覽奏,異之,遂與今名。
烏石山三十六奇:
盤陀塔 〈【山頂古磚塔。一日,塔門忽裂,有一真身。郡人陳公云:「爲兒時,見石橋上有曰《盤陀和尚真身塔記》,末 云:「大足元年建於此」。】〉
石龜 〈【烏石山,一名烏龜。父老恐千年後或輕舉。乃於左脅鑿一竅。〈(底本、庫本作 「左脅鑿一竅」,崇抄作「左脅之端鑿一竅」。)〉】〉
放鶴亭 〈【寺東峰。崔幹創亭,曰四向。因得青田鶴,置於此,忽沖天而去。遂名放鶴亭。熙寧中,程師孟改爲「沖 天」。】〉
觀稼亭 〈【唐,閻濟美守是郡。陛辭之日,德宗諭以農事,且言南方山水之富。到官,首創是亭以茂帝寵。】〉
薛老峰 〈【烏石山頃。突起三字曰:向陽峰。咸通中,侯官令薛逢與神光僧靈觀游,創亭其側,乃倒書「薛老峰」字。周樸 詩曰:「薛老峰頭三個字,〈(底本作「山簡字」,據庫本改。)〉須知此與石齊生。直教截斷蒼苔色,浮世人儕眼 始明。」見《閩中實錄》。】〉
坐禪石 〈【寺東峰,勁直若筍,峙於磐石。以一指觸之,即動搖。又號降睡石。】〉
天臺橋 〈【東峰岩側有巨石樑,如天臺石橋之狀。】〉
仙井 〈【寺西峰。仙人任放煉丹於此,鑿石得泉。〈(底本、庫本作「靈石得泉」,據崇 抄改。)〉今不知所在。】〉
宿猿洞 〈【怪石森聳,藤蘿蓊翳。昔隱者畜一猿。俗因以名之。景福三年,大築城,隔於墻外。湛侍郎俞有二十五詠。羅源 林迥留題:「幾年形勝晦南州,一且聲名藹湛侯。夜色幷來三島月,水光分破五湖秋。荔支影裏安吟榻,紅藕香中系釣舟。金印解還天子後,詔書重起不回頭。」】〉
金剛跡 〈【峰頂上石有巨跡。】〉
般若台 〈【沙門持《般若經》於此不釋手,因名。今爲金粟庵。】〉
初陽頂 〈【閻公暇日,酷愛此峰,謂從事曰:「每旦,群山猶暝,獨此峰太陽先升。」因題石上雲。】〉
落景平 〈【即「初陽」之西。】〉
百道階 〈【王氏時造。】〉
鴉浴池 〈【《古記》云:「雷震石壇,成一穴丈餘,不知泉脈所出。夕陽蕭疏,群鴉亂浴,故名。」】〉
道山亭 〈【程大卿師孟作。前際海門,回覽城市,宜比道家蓬萊山。元豐二年曾鞏《記》、林希書。】〉
華嚴岩 〈【寺西北峰。大足中,有僧持《華嚴經》於此。一夕,雷雨大震,擘石爲巨室。僧遂晏坐其間。】〉
李陽冰篆 〈【《般若台記》刻於華嚴岩頂。與《處州新驛記》、《縉雲縣城隍記》、鏡水《忘歸台銘》,〈(底本、庫本皆作「縉雲縣城隍記」,崇抄作「縉雲縣城隍廟碑」。又底本、庫本皆作「鏡水忘歸台銘」,崇抄初作「麗水」,復改注爲「鏡 水」。)〉世寶之,爲四絕。】〉
五臺山 〈【王氏始創文殊台幷東、中、南、北四台,仿佛真定府雲】〉。
王氏像設 〈【景福二年,王氏開國。至乾寧四年,大建院宇、設像鑄,以植福田。】〉
迦毗羅神 〈【釋氏護法之神。】〉
尊勝真堂 〈【知州孟彪、崔幹祠像。】〉
崔公井 〈【尊勝堂前。崔公賞其甘美。】〉
石觀音 〈【僧廣惠於尊勝堂後得異石,因琢爲之。】〉
慈氏閣 〈【巡官鐘杲建,後棄官出家,以身餵虎。】〉
射烏山 〈【一雲九日山。相傳:九日登高,引弓落烏於雲際,故號。】〉
謝公浴堂 〈【鑿井引泉爲之。】〉
高僧行道處 〈【相傳:有僧創一磚室於西峰,白日晏坐,清宵徑行。一日,端坐而逝。其夕人聞爆裂之聲,詰旦見一石塞行 道之處。】〉
■〈捏,氵代扌〉槃佛 〈【臥佛也。】〉
大悲院 〈【有僧常止廬岳三十年,誦《大悲神咒》。空中言曰:「功已成,出去救人。」乃歸鄉創此。】〉
四聖院 〈【梁武帝、志公和尚、婁約法師、傅大士。】〉
神光寺額 左神策鐘 〈【咸通五年賜。】〉
〈【(已上,僧神解所記)】〉
不危亭 〈【在山絕頂。】〉
淩霄台 〈【初創,其四面材、瓦、土、堊,皆秤而後用。約曰:「損則勿修,修必壞。」於是屹立震堎之中。〈(底本作「震堎之中」,崇抄作「震靈之中」,庫本作「震淩之中」。)〉後人不悟創法,遽修之,不逾時而壞。】〉
蟠桃塢 〈【疑轉「盤陀」爲名。】〉
石像 〈【雷所震者。】〉
銅像 〈【王氏用銅六萬斤、黃金三百兩鑄彌勒像。方三丈六尺。】〉
向陽峰 〈【舊附薛老峰,今析焉。】〉
幽幽亭 〈【明道初,沈邈爲侯官縣,得釋迦院東北隅地作台,曰峻青。後十年,爲太守。寺僧幷台作亭。館閣勘校蔡公襄至 其下,名之曰幽幽。】〉
跨鰲亭 〈【即木雁亭。孫覺有詩。】〉
三賢堂 〈【侯官令薛逢、四明詩人周朴、僧鑒空,或以爲靈觀。觀,唐末人,茅居扃戶,人罕識其面,惟山下一居士,齋時 薦供,即開,復雜嗤詈之。一日,雪峰伺隙扣門,推出閉之。後有碎石子時往還。】〉
箋香台 白塔 宿雲庵 〈【即瑞雲也。雲,道人名。】〉
擊壤亭 〈【橫山閣】〉
金蟒穴 〈【宿猿洞之東。後唐天成間,大石穴中有巨蟒,鱗甲如黃金,蟠屈六、七丈。王氏命運土塞之,因建大殿以奉佛。 今葫蘆城是也。】〉
剛顯祠 〈【事見《祠廟》。】〉
〈【(已上,乃後人以神解所記三十三奇,未盡善。如般若台,以李陽冰篆得名,而兩出 之,失之贅。於是以不危亭以下,易李陽冰以下十六名。)】〉
放生池
舊産錢一十六貫九百二十四文。
侯官石塔寺 州西南。貞元十五年,德宗誕節。觀察使柳冕以石造塔。〈【庚承宣爲《記》。】〉賜名「貞元無 垢淨光」。《舊記》亦以淨光名寺。〈【「熙寧圖」作「石塔寺、淨光庵」。今石塔十層,〈(按, 今存塔僅七層,塔中每層皆有王氏官眷等姓名,第七層所志名錄已盡,實無十層,恐「十」爲「七」之誤。)〉】〉晉天福六年,〈【乃僞閩永隆三年。】〉王延羲重建。
舊産錢一貫八百二十九文。
懷安劍池院 州子城東。元和十四年置。
劍池 〈【相傳越王無諸淬劍處。唐元和中,僧惟幹浚之,得銅刀、劍環數枚,送武庫。當時,冶灶猶有在竹林間者。】〉
舊産錢四百八十一文。
侯官上生院 州西南,烏石山。大中六年置,刺史李貽孫爲《記》。有放生池。
舊産錢八百八十三文。
侯官南報恩院 南澗寺南。大中十一年,觀察使楊發以「隙游亭」地,命僧鑒空創寺及塔七層。咸通九年,敕號神光之塔,院曰報恩塔院。〈【唐,周樸有詩:「風雲會處千尋直,日月中時八面明。」】〉閩之浮屠,始於蕭梁,高者三百 尺,至有倍之者,銛峻相望。乾符五年,巢寇焚殄無遺。開元中,閩王審知復其二,大中、定慧是也。〈【是時,復創:萬歲「定 光」、安福「崇慶」及太平「開元」塔。延羲又作石塔。謝郎中泌詩:「城裏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太平興國二年,升爲寺。明道中, 始爲禪剎。
舊産錢七貫一百四十五文。〈【「曾記」:「五貫四十八文」。】〉
懷安莊嚴寺 子城之東。中和三年置。後王氏據閩,於三寺創閣,開元、東報國與此。莊嚴之閣獨雄麗,遂以名其寺。天禧三年火。熙寧二年,程大卿師孟鳩衆 重建。
舊産錢二貫三百二十四文。
閩縣九仙文殊院 州東南。景福二年,王潮建。
舊産錢九百三十文。
閩縣萬歲寺 九仙山西南。天祐元年,琅琊王審知所造,明年賜名。梁開平中,表請其寺祝天子壽,蓋取其名也。至今誕節前一月,太守率僚屬及倚郭令、佐若 寓居文武官,下至軍員、父老等,班拜於庭,以佛法啓祝。及是日,拜祝如初。熙寧八年,始創千秋堂候班。乾道九年,史丞相浩改爲「華封」。
定光塔 七層。〈【梁開平元年,忠懿王所造。】〉
三山閣 〈【在平遠台東。許敦仁詩:「蓬萊方丈與瀛洲,東引長江欲盡頭。幾處壇場渾得道,萬家樓閣半封侯。名園荔子嘗 三熟,負郭潮田插兩收。七百年來遺讖事,〈(底本、庫本皆作「□□荔子」、「□讖事」,缺三字,據崇抄補。)〉釣 台沙合瑞煙浮。」】〉
平遠台 〈【東有小橋,橋旁有巨石,刻平遠峰三字。】〉
金粟台 〈【程師孟以塔中王氏時所塑】〉金粟像名。石上金粟台三字,元少卿篆。後,侄積中爲守,繪金粟像 於台側,作小堂安奉之。
一華亭 〈【郡人朱敏功詩:「自聞達磨西來意,五葉敷榮祗一華。從此祖風傳不泯,靈枝到處有奇葩」。陳瑩中亦有詩。】〉
祈雨僧 〈【僧義收,後梁時人。貞明三年春不雨,至五月。義收以膏■指,不雨;積薪通衢,期七日自焚,炬舉而後雨。後 游洪州,將歸。俗遮留。乃截左臂付之,曰:「吾去後,不雨出以禱,必應。」衆塑其像,以臂附之。今,真身在寺。】〉
舊産錢五貫七百八十文。「曾記」:八貫九百五十六文。
侯官道清天王院 州西南。梁乾化二年置。
舊産錢二百六十二文。
侯官千福院 州西南。乾化三年置。
長樂台 〈【曹穎叔詩:「藍姿冰骨與秋輝,疑作危棱磴翠微。向晚山僧苦留我,層層寒有亂雲歸。」〈(底本、崇抄詩中字句如此。庫本首句爲「藍綏水穀與秋輝」,末句爲「層層寒牖亂雲歸」。)〉程師孟以台名刻石。見通判馬 益詩。】〉
飛燕亭 〈【程師孟有詩。】〉
舊産錢一貫七百四文。
侯官五百羅漢寺 烏石山之麓。本雪峰廨院。貞明五年,閩王審知夢梵僧數百,奕奕有光。光所至處,有雙檜幷池而秀。一僧擎跪而前曰:「王能飯吾於此 乎?」及旦,圖而訪之,得今寺地百步,池、檜皆如夢中。乃爲堂環之,命池曰浴聖、檜曰息聖。改今名。有放生池。
舊産錢二貫八百四十九文。
閩縣淨業尼院 州東秀實坊。貞明六年置。
舊産錢二貫五百三十九文。
懷安太平寺 州東。本開元寺地。後唐同光元年,閩忠懿王析建。〈【寺碑云:「地據靈山、巨山之麓」。〈(各本皆作「巨山之麓」,疑「巨山」爲「芝山」之誤。)〉】〉忠懿於城西南張爐冶十三所,備銅、鑞三萬斤, 鑄釋迦彌勒像。莊宗題爲「金身報恩之寺」,又泥金、銀萬餘兩,作金、銀字四《藏經》,各五千四十八卷,旃檀爲軸,玉飾諸末,寶函朱架,納龍腦其中,〈【(底本作「寶幽宋架內龍腦其中」,崇抄作「寶幽朱架內龍腦其中」,據庫本改。)】〉以 滅蠹蟫。唐翁承贊碑而銘之。又造木塔七層,天禧中盡焚,慶曆中修完,元豐中復災。後太守程公命僧守恩新之,及大觀乃成。政和六年,更爲神霄宮。建炎元年, 復爲太平寺。三年,敕奉安濮安懿王神主,遂以其寺之半爲嗣王行府。紹興五年,因以爲西外宗正司。
舊産錢七貫三百四十三文。〈【「曾記」:七貫三百五十七文。】〉
侯官育王塔院 興文坊北。閩王時有之。〈【佛殿題:「琅琊安遠使募緣架造。」】〉康定二年重建。
舊産錢二百八十三文。
懷安薦福光嚴藏院 州北乾元寺之左。同光三年置。本僞閩閩興長公主與其夫餘廷芳所建。舊有門出乾元寺之東廡,相傳以爲乾元藏院,實別席也。
舊産錢一貫八百一文。
閩縣南法雲院 州東南。清泰元年置,龍啓二年也。初號地藏通文寺。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
舊産錢三貫七百一十文。
侯官萬壽院 州南。晉天福元年置,閩通文元年也。王繼鵬以太平宮爲之。
舊産錢九百七十七文。〈【「曾記」:九百九十五文。】〉
侯官仁王寺 州西南。天福三年,閩連重遇所造。國朝,僧歸贊始修葺之。
雨花閣 〈【王逵、範亢有詩。】〉
橫山樓 〈【張勸有詩。】〉
舊産錢六貫二百四十六文。
懷安天宮院 州北。天福四年置。
藏翠軒 〈【太守元積中有詩。】〉
今爲西外敦宗院。
舊産錢四貫九百一十一文。
懷安慶成寺〈【(底本、庫本及崇抄皆作「慶成寺」,志中他卷涉及者皆同。今俗稱慶城 寺矣。)】〉州東。本王延羲之第。既即僞位,天福七年,乃施爲永隆金身羅漢禪寺。皇朝祥符三年三月,東封、西祀畢,賜今額。
高麗銅像 〈【銅佛三,一爲人所攘,後木刻代之;胡僧八,狀膜者;〈(各本皆作「狀膜 者」,「膜」下疑脫「拜」字。)〉羅漢十八,侍立;胡奴及僧各一。】〉
石碑 〈【徑二尺,高丈餘。上刻無量壽、文殊、普賢像及樓閣之狀。東小殿,深沙神一,旁立僧一,童一。〈(崇抄「童」前多一「及」字。)〉】〉
石筍 〈【高五尺,東西植於庭。西廊有板記。】〉
小木塔 〈【藏於西殿。僞閩王時,高麗所獻。】〉
舊産錢四貫一百九十二文。
侯官延祥院 州西南,烏石山之陰。天福五年置。本閩之郵館,王延羲以爲永隆院,名以其年號也。皇朝祥符四年,賜今額。紹興五年,屯駐水軍,因爲延祥 寨。
舊産錢四貫七百七十二文。
閩縣法海寺 州東南,舊名羅山,本司空孟公之第。初,寺在城南,〈【(底本、庫本作 「在泉南」,據崇抄改。)】〉僞閩徙之於城西欽德裏。開運二年,李仁達時,唐兵壓境,遂遷居於此,爲興福院。皇朝祥符中改今 名。政和七年,改爲神霄宮。宣和元年,改爲女真觀。建炎元年仍爲寺。有放生池。
舊産錢十三貫九百八十五文。〈【縣申:一十三貫九百六十二文。】〉
懷安法性院 州東,忠懿王廟之左。開運三年置。初,閩王作東、西二宅爲諸子居,此其東宅也。其子延鈞僭僞,建爲宮。其後,南唐兵攻城,李仁達指天自 誓:兵退,願以宮爲院。初,院在南台,至是,遂遷其額於此。仍號「千佛南禪院」。〈【與東、西、北禪,時號爲四禪。】〉
舊産錢一貫五百四十文。
懷安北法雲院 周顯德四年置。唐楞伽寺也,號白龍,有藏曰萬善。淮兵夷蕩,僧道堅卜居之,易名萬善。〈【《舊記》又 云:「本乾元寺地。謝仁謙造萬善。」】〉皇朝祥符八年,賜今額。有銀字經一藏。因亡宋間,〈【(底本、崇抄皆作「因亡宋間」。宋人撰書,不當稱「亡宋」,疑是元人所補。庫本無自「因亡宋……」以下文字。)】〉被 宗子占管,寺宇廢壞無存,田土荒蕪。原院基起蓋軍營。歸附後,僧法聚別置基址,創建於乾元寺之東除外。
現有産錢一貫七百五十文。
閩縣圓明院 九仙山之南。顯德二年,僞臣李廷諤所造,名觀音。皇朝天禧三年,改圓通禪寺。天聖二年,避彭城郡王名,改通爲明。〈【有鄧甫雹詩墨跡。〈(底本、庫本作「鄧□雹詩」,缺一字,據崇抄補。)〉】〉
小華山 〈【舊石上鐫三字。太守程師孟、運使劉彝、湛俞、侍郎陳賜〔暘〕、〈(底本、 庫本、崇抄皆作「陳賜」。考本志「府治」、「科名」等卷,當是「陳暘」,郡人,官禮部侍郎,正之。)〉提刑陳建有《圓明小華峰》詩。熙寧後, 通諸寺便門。由「嘉福」亦可到。】〉
野意亭 〈【有孟參政庾、〈(底本作「孟泰敝庾」,庫本作「孟泰廠庾」,據崇抄改。)〉韓 少師世忠畫像。建炎四年,範汝爲叛。韓副宣撫使〈(底本作「範汝爲忠將宣撫使」,崇抄作「範汝爲反忠將宣撫使」,據庫本 改。)〉自永嘉浮海至福州,不整陣,串巢穴而出,直抵建城,造樓車以登,俘其渠以獻。閩人德之,立像於其亭。孟朝服,韓戎服。】〉
廓然台 清輝閣
舊産錢三貫九十六文。
侯官法祥院 州西南。皇朝初置。舊號閩山保福寺。其山鏟削殆盡。所存者,巨石巋然。有:
石鐫觀音像 〈【建隆三年造。有記刻石云:「寺雖新號,山則故名。」蓋古閩山也。】〉
鐫光祿吟台四字。 〈【熙寧二年,程大卿師孟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顔光祿,每憶登臨卻自 回。」〈(底本作「元詩河比顔先祿每憶登臨卻自□」,據庫本、崇抄改、補。)〉】〉
舊産錢一貫三百六十文。「曾記」:一貫一百七十四文。
懷安越山吉祥禪院 乾元寺之東北。
無諸舊城處也。晉太康三年,既遷新城,其地遂虛。隋、唐間,以越王故,禁樵採。錢氏十八年,其臣鮑修讓爲郡守,遂誅穢夷巇爲佛廟,乾德二年也。
御書 〈【紹興六年,張丞相浚奉安御書《裴度傳》。】〉
環峰亭 〈【古山嶺,舊名四見。有太守劉瑾、羅畸詩。後更名倚雲。王繼先寓居是寺。乾道丁亥,太上皇帝賜名「環峰」, 仍灑宸翰以賁之,幷「越山」四字刻石於寺。】〉
絕學寮 〈【張丞相爲之名。】〉
勝會亭 〈【有太守李上交詩。〈(底本作「有太守寧上□詩」,據庫本、崇抄改、補。李 上交,皇祐間郡守。)〉】〉
舊産錢三貫四十三文。
懷安保壽院 州北。乾德五年置。
舊産錢六百七十三文。
侯官祖堂院 州西南。開寶四年置。
舊無産錢。〈【「曾記」:樓店務稅錢二百六十八文。】〉
侯官龍山院 州西。端拱二年置。
舊産錢七十七文。〈【「曾記」:一百四文。縣申:一百九文。】〉
懷安越峰羅漢院 城北。太平興國二年置。
舊無産錢。〈【「曾記」:越峰庵産錢四十有奇。】〉
閩縣報慈崇因經院 州東。六年置。《寺記》作:「太平興國始號」。《舊記》作「六年」。本潮州刺史李彥輝之故宅。〈【有 男乙,年九十歲,嘉祐二年作記云:「彥輝從王氏起光山,以功出鎮越、台,分符潮郡,遂賞茲宅。及太平興國,歸款。乃曰:『幻質無常,終歸壞滅』。因舍爲 寺。」】〉
舊産錢七百九十二文。〈【《縣申》:七百九十六文。】〉
閩縣崇慶尼院 州東南。雍熙元年置。
舊産錢一百三十六文。
閩縣嘉福院 州東南。大中祥符四年置。初爲「衆香院」,後改今額。
鰲頂峰 〈【陳狀元誠之肄業之所。】〉
舊産錢五百六十一文。
閩縣妙嚴院 州東南。天禧四年置。
熙春亭 〈【有太守溫益、王祖道詩。】〉
舊産錢一貫三百四十三文。
懷安薦福院 州城。〈【「曾記」:水陸寺。】〉天聖四年置。
舊産錢一百六十八文。
侯官釋迦院 州西南。同年置。
幽幽亭 〈【見前。】〉
舊産錢六百七十九文。
閩縣九仙天王院 州東南。元年置。崇寧三年爲崇寧觀廚宮。建炎元年仍舊。
無産錢。
侯官開化院 縣西。景祐四年置。
舊産錢一文。
懷安靈山天王院 州東北。皇祐三年置。
舊産錢五百三十文。
閩縣內湯院 州東。嘉祐以前置。有:
湯泉 〈【碑云:「嘉祐七年,元給事閱郡圖,圖有佛寺曰內湯」。】〉元給事絳閱《郡圖》,得其名,往觀 之。乃浚其源,礱石爲井,揭宇環之,疏其餘於垣外。宣和六年,陸侍郎藻命謝令重修溫室四,中有振衣亭,浣日一啓,非衣冠不許游也。
舊産錢四百一十文。〈【「曾記」:除落江七分外,二百五十文。】〉
閩縣九仙育王院 州東南。嘉祐二年置。
海月堂 〈【有太守程師孟詩。】〉
舊産錢四百二十七文。
閩縣九仙資福尼院 州城南。元祐五年置。
舊産錢五百三十一文。〈【「曾記」:五百五十三文。】〉
侯官西法林尼院 州西南。崇寧二年置。舊産錢一文。
懷安隆慶院 州東北。
舊産錢六百六十八文。〈【今皆擗截爲宗子鎖屋。】〉
侯官彌勒寺 釋迦寺之東。紹興二十九年,爲洪水漂流,後重建。乾道元年火。
舊産錢三百七十八文。
〈【已上二所,無起置年代。】〉
閩縣安福院 州東南丁戊山。唐咸通十三年置。山居闤闠,磅礴隱隆,占形勢之中。梁乾化二年,忠懿王始建木塔七層於其上,號新塔。元豐間,以主僧不謹, 廢。田入學。後寺亦災,官籍其地售民以居,猶存上、下庵。今《州籍》無。
閩縣
【一百七十三所幷在城十四所,共一百八十七所。〈(底本、崇抄皆作「一百一十七 所」,據庫本改。)〉慶曆《舊記》:二百一十九所。內二十六所有寺額,又倚郭九寺有起置年代。曾師建「記」:「除在城外,一百一十六所」。鐘 世明根括寬剩:〈【(底本「□□寬創」,庫本「根括寬創」,據崇抄改「根括寬剩」。此四 字卷中頻見。)除道觀一所外,計一百八十六所。今《州籍》數同。除十四所在城外,一百四十二所會到起置年代,三十所未詳,一所續申。】〉
法林尼寺 易俗裏。梁大通元年,武帝捨身同泰寺,〈【(底本、崇抄作「武帝舍同泰 寺」,據庫本「舍」字下補「身」字。)】〉因改元,遂置園居、尼寺於建康。閩中尼寺自此始。
舊産錢一百八十五文。
靈山院 仁惠裏。大同元年置。
舊産錢三十七文。
祥光龍華寺 鼓山裏。三年置。
舊産錢六百七十三文。
東禪院 易俗裏。五年,州人鄭昭勇捐宅爲之,在白馬山上,舊名淨土。唐武宗廢爲白馬廟。咸通十年,〈【(底本、庫本作「咸通十年」,崇抄作「咸通十三年」。)】〉郡人迎僧惠筏居之,及夜禪定,有戎服若拜而辭 者。是夕,或見白駟東之。觀察使李景溫因撤祠爲寺,號東禪淨土。錢氏號東禪應聖。皇朝大中祥符八年,賜號東禪等覺。崇寧二年,因進《藏經》,加號崇寧萬 歲。紹興十年,改崇寧萬歲爲報恩廣孝。〈【爲徽宗焚修。張丞相浚爲請,仍移漏澤園。寺有生祠。】〉十七年,改 「廣」爲「光」。
《大藏》〈【(「大藏」,即北宋時福州東禪等覺院所刻《崇寧萬壽大藏》,今僅日本國 圖書館尚存其完帙。) 米芾書額。有《大藏》經版。侍郎陳賜〔暘〕勸造,〈(各本皆誤作「賜」,實是「陳 暘」,該藏經各卷首多刻其姓名,可證。)〉有畫像。】〉
《御書》 〈【徽宗賜僧達杲。】〉
東野亭 〈【蔡公襄書額,有比部郎劉照以下詩十一首。】〉
清陰亭 〈【有太守劉瑾以下詩十首。〈(底本作「劉□」,缺一字,據庫本、崇抄補。)〉】〉
芙蓉閣 〈【有鄧正言肅詩。】〉
放生池 〈【增置。】〉
舊産錢九貫六百七十七文。〈【「曾記」:九貫七百八十五文。縣申:九貫七百九十五文。】〉
大乘、愛同寺 在東山瑞聖裏。六年置大乘,十二年置愛同,皆律寺。異居而同食,故曰愛同。唐神龍中,律師懷道、懷一相繼居之。會昌,例廢。大中十一年 復之,合爲一,尚異居。〈【(底本、崇抄皆作「尚星居」,據庫本改。)】〉皇 朝天聖元年,主僧戒華始改禪剎。元祐中,門下侍郎許將請爲功德院。有:
《西院大律師碑》 〈【劉太真撰,於頔書。】〉
《羅漢堂記》 〈【記見書。】〉
虞公庵 〈【《南史》:虞寄爲鄭正劫,〈(底本作「南安虞寄爲陳正卻」,庫本作「南安 虞寄爲鄭瑋劫」,據崇抄改。)〉奔晉安。陳寶應刺閩中,得之甚喜。寶應謀不軌,屢諫不聽。遂隱於茲山。自稱本山居士。〈(底本、崇抄皆作「自祠本山居士」,據庫本改。)〉寶應屢召不出,命焚其廬。放火者自救之。】〉
榴花洞 〈【唐永泰中,樵者藍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門,始極窄,忽豁然,有鶏、犬、人家。主翁謂之曰:「吾避秦 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與親舊訣,乃來。」遂與榴花一枝而出,恍若夢中,撫而尋之,不知所在。蔡公襄詩:「洞裏花開無定期,落紅曾見逐泉飛。仙人應 向青山口,管卻春風不與歸。」富沙魏萬詩:「江山巧秀入禪扃,四望仙源畫未真。萬疊好峰侵碧落,一條流水隔紅塵。澗邊鹿跡知何代,洞口榴花鎮似春。自恨聲 名尚牽鎖,〈(底本作「吞鎖」,庫本作「卑瑣」,據崇抄改。)〉無因長對社中人。」】〉
龍首澗 〈【許狀元將肄業之所。治平丁未,知縣陳清刻石,〈(底本、庫本皆作「知縣陳 情刻石」,崇抄作「陳清」。按,陳清名見《八閩通志》,據改。)〉大書曰:「龍首澗」。惟有讀書堂。】〉
神移泉 〈【開元中,僧守正以居高汲遠,方患之。〈(底本先作「皆怠之」,旁校注爲 「皆患之」,庫本作「心念之」,據崇抄改。)〉一夕,泉迸於居側,旦視舊井,則已涸矣,若神移然。僧惟岳詩:「岩頭瀑布瀉寒煙,井底澄清浸月 圓。性水真空周法界,神從何處更移泉?」】〉
文殊岩 〈【岩有古像,歲久塵敗。夜忽現光林樾,因塑飾之。〈(底本作「夜忽現光林越 聞翔飾之」,崇抄作「夜忽現光林越間師飾之」,據庫本改。)〉】〉
獅子峰 〈【象其形也。許門下和程大卿詩:「東山十里覆溪流,遠客時時一望愁。泉近榴花深洞口,亭開師子舊峰頭。八州 旗色天邊出,三館芸香海上留。南國共歌公所憩,獨嗟無計奉英游。」熙寧二年,程大卿師孟於峰之西澗建亭。建炎三年,嗣濮王仲湜書。】〉
涵虛沼 〈【僧惟岳詩:「碧虛涵沼沼涵虛,虛沼圓同絕欠餘。夜月麗虛知是影,更誰臨沼照蟾蜍」。】〉
松〈【(底本誤將「松」字拆開,成「木」、「公」二字,冠於以下兩行注文之首,又與 前條雙行注相接,遂不可讀。庫本爲「有松極高大」,崇抄作「松至極高大」,皆與前條注文相接。當以「松」另立一條爲是。)至極高大。國初已 有之。上有錢昱留題:「景致逼神仙,心幽道亦玄。僧閑來出世,松老不知年。放馬眠岩草,移杯酌澗泉。浮名如脫得,終住此雲邊」。】〉
天臺井 靈芝塢 夜光台 蟄龍淵
神僧室 鑒淨軒 清音亭
山輝堂 〈【張勸詩:「蕭蕭松竹蔭華扉,更有虛堂隱翠微。雲露峰巒橫秀色,月低岩壑弄清輝。分開遠碧鳴泉落,點破寒光 白鳥飛。還似山陰秋霽後,照人懷抱欲忘歸。」〈(此詩各本之字略有出入,底本、庫本作「更亮虛堂……」,「月低岩 下……」,今據崇抄改。)〉】〉
碧岩亭 〈【許門下詩:「舊室曾留古岸跡,新亭同賞碧岩前。日生師子峰頭木,煙伴榴花洞口泉。黃葉入秋山出地,白雲臨 曉海垂天。飄然蹤跡今何定?別去江湖又一年。」王汝舟和:「亭開幽穀草堂邊。朝暮清音落檻前。人去日升蓬島路,客來空愛玉溪泉。仙翁世界藏深洞,佛子樓臺 出半天。誰爲琢磨岩下石,〈(底本作「誰爲琢石岩下石」,崇抄作「琢開」,據庫本改。)〉擬將遺事記當 年。」】〉
放生池 〈【增置。】〉
舊産錢九貫八十二文。
方山寺〈【(底本、庫本皆作「萬山寺」,據崇抄改。)】〉 清廉裏。陳天嘉元年置。〈【《舊記》有:「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曾記」作「真善院,地名方山」。恐即此寺。】〉山 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東向。正北遠望,突兀端方,直下數千尺,故名。〈【詩人云:「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 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州治南有三山按,〈【(底本作「州治南 有三山按」,疑「按」爲「案」之誤,庫本、崇抄皆作「州治南有三按」。)】〉是山峭拔秀碧,又出二峰頂上,真一郡壯觀。上有阿 育王塔,因而建寺。有古壇、石床、石棋局 〈【太守王逵詩:「衆狀皆窮險,茲形獨擅方。坦夷中砥礪,端正外青蒼。上帝圍棋 局,炎君避暑床。回嗟太行路,更近利名場。」】〉石床左右有柑桔木,歲所生,味特甘,人或得之,可食不可竊。天寶六年,敕號甘果山。有唐賈島 《章敬國師碑銘》。
舊産錢二貫四百三十文。
華林寺 鼓山裏。三年置。
舊産錢二百二十一文。
超功院 仁豐裏。太建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三十六文。
飛泉院 合浦裏。唐武德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十一文。
東山聖泉院 瑞聖裏。景龍元年,僧懷一始卜居於愛同寺之西,苦乏水。忽一日,二禽鬥噪於地,心異之,杖錫往視,因卓其所,有泉如縷,俄而涌溢,人乃礱 石環其口,〈【(底本、崇抄作「涌淩丈」,據庫本改。)】〉分 爲兩道:注東者,濯所用之;〈【(底本、庫本皆作「濯所用之」,崇抄作「濯纓用之」。)】〉南 流者,爲池。〈【蔡公襄有《聖泉詩》,下注云:涸十餘年,今者復涌。俗傳涌則民安。】〉寺舊名法華,先天二年 立。今額唐劉軻記。有:
唐李邕《懷道塔碑》,皇甫政《懷一塔碑》。〈【道、一二師碑云:「天降舍利,松不棲禽,梁不巢燕,池不生蛭,庭不生凡 草,爲六奇。」〈(《碑記》所摘僅五奇,合前之「地涌甘泉」,當是六奇。)〉】〉
多寶塔 〈【永泰中代宗書額。蓋智常藏所。】〉
御書堂 〈【藏本朝太宗所賜。】〉
放生池 〈【增置。】〉
舊産錢五貫三百八文。
國德院 光俗裏。景龍三年置。
舊産錢六百二十四文。
東山文殊般若院 瑞聖裏。四年置,會昌廢,大中復,咸通賜今額。〈【因匠人塑文殊之異,故名。】〉有金 沙。〈【與普賢爲鄰,出銀沙。】〉
舊産錢二貫七百七十七文。
甘泉院 開化裏。開元元年置。
舊産錢二貫二百八十四文。
五仙觀音院 方岳裏。天寶二年置。〈【見《舊記》。《寺記》作乾寧。】〉政和十年,爲神霄宮。建炎,復 舊。 五仙岩〈【在院南。】〉
舊産錢二貫九百九十六文。
菩提寺 瑞聖裏。永泰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六百九十七文。
鼓山湧泉院 鼓山裏。建中四年,龍現於山之靈源洞。從事裴胄曰:「神物所蟠,宜寺以鎮之。」後有僧靈嶠誅茅爲台,誦《華嚴經》,龍不爲害,因號曰華嚴 台,亦以名其寺。梁開平二年,閩王審知覆命僧神晏居焉,號國師,館徒千百,〈【(底本、 庫本作「千百」,崇抄作「千五百」 。)】〉傾國資給之。乾化五年,改爲鼓山白雲峰湧泉院。皇朝宣和間,有僧體淳訪經台遺址, 創閣曰妙峰、樓曰頻申、齋曰東際、庵曰一多;又有痴坐、崇石、無寄軒、網珠、鏡臺、芥瓶、憨睡室;門曰無盡;總名曰華嚴。《御書》一百二十五卷。同乾元。
靈源洞 〈【岩竇嶔怪。每雷雨作,其中簸蕩若鼓聲。朱梁徐寅有《十二詠》、有《記》。蔡公襄嘗游洞中,題名石壁,有 詩:「郡樓瞻東方,嵐光瑩人目。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雲深翳前路,樹暗迷幽谷。朝鶏亂木魚,晏日明金屋。靈泉注石竇,清吹出篁竹。飛毫劃峭壁,勢力忽 驚觸。捫蘿躋上峰,太空延眺矚。孤青浮海山,長白掛天瀑。況逢肥遁人,性尚自幽獨。西景復向城,淹留未雲足。」】〉
喝水岩 〈【國師昔誦經於此,惡水聲喧轟,叱之,西澗乃涸,迸流於東澗。】〉
鼓石 〈【石狀如鼓。或曰:鳴則爲兵應。】〉
大頂峰、小頂峰 〈【先是不通人跡。咸平中,丁謂與諸公翊始披榛以登。〈(底本作「道 是」,據庫本、崇抄改;底本、庫本作「丁謂與諸公翊」,崇抄無「翊」字。)〉】〉
浴鳳池 〈【大頂北。有樵者常見五色雀群浴於此。〈(底本作「大頂北應不有樵者」,庫 本作「大頂北山下有樵者」,據崇抄改。)〉】〉
石門 〈【池之南有石砑立若門。】〉
應真台 祖師岩 湧泉竇 甘露松
白猿峽 香爐峰
〈【皆在石門之右。】〉
唐校書黃璞幽居 〈【璞遠祖大和中於鼓山得道,遺跡猶存。翁承贊贈璞詩云:「煙蘿況逼神仙窟,丹灶還應許獨尋。」】〉
元公亭 〈【因元公絳名。公有詩:「誰書吾姓揭亭顔,棟宇飛騰氣象完。穀口秋風吹鬢髮,海東朝日上欄幹。地高頓覺群山 小,天近須知六合寬。三到岩扉殊不厭,〈(底本作「殊不壓」,據庫本、崇抄改。)〉異時長向畫圖看。」】
望州亭
《鼓山銘》 】「鼓屴崱,頂峰特。窮島夷,俯封域。屏閩東,拱辰北。歲辛亥,帝司赤。竦、紳、烈,從峭陟。搴若華,〈(底本、庫本、崇抄皆作「塞若華」,「塞」,據原刻石當是「搴」之訛,正之。)〉揖瑤極。呵飛霆,蹴鰲脊。披霄垠,殫目 力。〈(底本及各本皆作「單目力」,「單」,據原刻石當是「殫」之訛。按:「單」與「殫」通義,據改。)〉高 者仰,深必惕。謹其至,惟古則。熙寧四年,丁竦、陳烈、沈紳同游。」〈(各本皆作「熙寧四年……同游」。按:原刻石下款署 爲「熙寧四年,大頂峰,丁竦公善,陳烈季甫,沈公儀銘」。與此小異。)〉丁知福州,沈爲提刑。其銘刻在峰頂之磐石。初,架亭於其上,後爲風所 壞。今字猶存。】〉
蹴鰲橋
舊産錢一十五貫七百三十文。〈【「曾記」:三十二貫五百九十八文。《縣申》:一十四貫二百二文。】〉
白鹿寺 積善裏。《舊記》:「白鹿山入十五里,號榕溪。永嘉僧道洪自溫陵來。父老相與邀移今居。誅茅之日,白鹿適至。遂以名其寺。蓋元和四年也。」咸 通中,懿宗賜今額。後閩忠懿王賜朱記一。寺前有白鹿亭。
舊産錢八貫八百七十一文。
靈合院 積善裏。開成二年置。
舊産錢二貫二百五十三文。〈【「曾記」:二貫四百五十二文。《縣申》同曾。】〉
興福文殊院 高詳裏。大中元年,僧洪集始卜此地創爲堂。閩王審知立額。
舊産錢一貫五百一十四文。
勝善釋迦院 海畔裏。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七十文。
福聖院 欽仁裏。十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七文。
瑞跡寺 開化裏。咸通元年置。
白佛 〈【大中六年,有邵環者游山間,頓聞異香,又白光粲然。環乃即其光而往,見銀色化佛,須臾入枯木,光亦不散,因 現足跡於磐石。後人於石對鑿一跡,未幾亦磨滅,而舊跡獨瑩然,因刻像,有禱必應。】〉
舊産錢三貫六十七文。縣申:二貫六十一文。
靈泉院 瑞聖裏。二年置。
舊産錢三百一十一文。
靈洞院 至德裏。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一十九文。
清涼院 光俗裏。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九十七文。
靈泉院 光俗裏。同年置。
舊産錢五百四十文。
高蓋院 仁豐裏。七年置。永福高蓋山,乃徐登學道之所。嘗望祀於此,故名同。
舊産錢一貫八百一十七文。
大悲院 紹惠裏。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十文。
開化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産錢八百九十四文。
順峰院 易俗裏。九年置。
舊産錢一十八文。
保福院 加崇裏。咸通中置。
舊産錢三百八十五文。
西林院 靈岫裏。廣明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五十四文。
石湖院 永盛裏。廣明二年置。
舊産錢一貫五百七十文。
彌勒院 桑溪裏。中和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三百三文。
三昧院 易俗裏。五年置。〈【《東禪寺碑》云:「惠筏化,塔於金鶏之左臂。僖宗詔謚辨才大師三昧之塔。」大順二年,賜 今額。】〉
舊産錢七百二十二文。〈【「曾記」:七百一十二文。《縣申》同曾。】〉
光啓院 至德裏。光啓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九十七文。
衡山院 合浦裏。景福二年置。〈【《元和郡國志》:「閩縣有衡山,一名霍山,形如鐘甬。」】〉
舊産錢五貫二百五十一文。〈【「曾記」:五貫二百二十六文。】〉
寶月院 易俗裏。乾寧元年置。號靈峰寶月塔院。端拱元年,改爲東禪塔院。乾道六年,以爲陳樞密誠之功德院。遂改名廣因報先。
舊産錢二貫八百九文。
地藏院 同里。同年置。殿塑地藏,因名之。
舊産錢一貫六百二十八文。
觀音院 待仕裏。二年置。
舊産錢七百八十八文。
真隱院 永福裏。光化二年置。院臨西峽。往來者必憩於此。
且止堂 〈【吳幹詩:「無心終日看雲飛。空幻猶如鳥跡遺。欲問堂中常住相,黃花翠竹幾人知。」〈(底本、崇抄末句爲「黃花翠竹已多知」,據庫本改。)〉】〉
舊産錢二貫八百三十八文。
龍瑞院 永盛裏。天復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七百九十七文。
香爐院 合浦裏。二年置。
舊産錢六百一十六文。
東報國院 易俗裏。天祐元年,閩忠懿王爲唐昭宗建,名報國資聖。後主僧不謹,籍其業於官。太平興國六年,太守、右衛將軍侯贇復建。有放生池。
舊産錢三貫七百五十八文。〈【《縣申》:三貫七百文。】〉
東林院 光俗裏。梁開平二年置。
舊産錢七百三十三文。
東林院 易俗裏。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九十三文。
聖跡院 加崇裏。貞明二年置。昔南江有光竟夕,視之,得一浮木。已而夢一胡僧云:「吾康僧,行化吳越,今將福汝閩,宜以是木立吾像。」既寤,衆異之, 乃嚴精宇,飾晬容〈【,〈(各本皆作「晬容」,疑誤,無從考校。)〉】〉榜 以是名。〈【康僧者,康居人也。孫權時,言佛舍利事,乃置瓶於幾上,忽聞瓶中有聲,果獲舍利。權嘆服,乃營塔。】〉
舊無産錢。〈【陸廣《記》:「皇祐間,院主捍海潮,闢田七百畝。」】〉
報恩堂院 還珠裏。五年置。
舊産錢一百八十四文。
棲隱尼院 光德裏。唐同光四年置。
舊産錢三百四十二文。〈【「曾記」:二百五十五文。】〉
保福院 還珠裏。同年置。
舊産錢七百五十六文。
永和院 瑞聖裏。天成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六十七文。
幽居院 合浦裏。同年置。
舊産錢九百一十二文。
香嚴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産錢五百八十五文。
觀音院 至德裏。二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四十三文。
觀音院 光德裏。同年置。
舊産錢二百六十三文。
資福院 西集裏。應順元年置,僞閩龍啓二年也。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十七文。
保福院 瑞聖裏。清泰二年置。
舊産錢四百三十一文。
報慈院 同里。晉天福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十文。
瑞峰院 西集裏。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九十七文。
釋迦院 欽仁裏。四年置。
舊産錢四百九十三文。
清涼院 永盛裏。五年置。
舊産錢八百六十三文。
龍德外湯院 崇賢裏。十年置。地多燠泉,數十步必一穴,或迸河渠中。味甘而性和。熱勝者,氣如硫黃,能熟蹲鴟。旱潦無增減。僞閩天德二年,占城遣其國 相金氏婆囉來。道里不時,遍體瘡疥,訪而沐之,數日即瘳,乃捐五千緡,創亭其上,仍售田,鳩僧以司之。陳莊《記》:「慶曆二年修」。有蕃書二碑在。方塔五 級。舊産錢六百六文。
東報恩院 孝義裏。同年置。
金鶏山 〈【秦始皇時,望氣者雲此山有金鶏之祥。遂斫斷山脊,以壓王氣。至今斷處爲路。號曰金鶏巷。】〉
舊産錢三百八十四文。
報恩尼寺 方岳裏。開運三年置,即南唐保大四年。先一年,王延政歸南唐。
舊産錢六百九十六文。
應天院 清廉裏。周廣順四年置。
舊産錢八百八十一文。
雲岩院 合浦裏。顯德六年置。
舊産錢一貫九十文。
枕峰院 歸義裏。皇朝建隆元年置。西峽渡之南,驛道往來候潮之所。
舊産錢三貫一百一十四文。
妙峰院 仁豐裏。同年置。院在妙峰山之巔,故以爲名。
舊産錢一貫六百六文。〈【「曾記」:一貫六百三十四文。宣和七年落江。】〉
〈【(長樂、懷安管上件)(底本、 庫本作「長樂懷安管上件」爲一組文字,與以上注文「七年落江」分隔,崇抄則緊接上注〈(注文雙行),成爲 「七年長樂懷安落江管上件」,不可讀。)〉】〉
瑞峰院 易俗裏。二年置。
舊産錢六百五十九文。
河口彌勒院 高惠裏。乾德二年置。錢塘軍將鄧保洪戍於此,捐所創宅爲之。
舊産錢一百一十三文。
無量壽院 易俗裏。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八十文。
寶峰院 瑞聖裏。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四十八文。
寶林院 欽仁裏。同年置。
舊産錢二貫一文。
楞嚴院 易俗裏。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二百二十九文。〈【縣申:一貫四十文。】〉
彌陀院 加崇裏。開寶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五文。〈【「曾記」:七百八十七文。近崇戶察批,系除出去芳草地一頃二十六畝五十五步斷還湛珩〈(底本、庫本皆作「斷遠」,據崇抄改。)〉替産錢二百八十二文外,管上件。】〉
同慶院 易俗裏。三年置。
舊産錢六百一十九文。
舶塔院 易俗裏。七年,舶主造浮屠堂宇,號舶塔天王寺。有周樸詩。〈【(周朴死於唐 末,此院造於宋初開寶七年,周樸詩當爲故跡。)】〉
寶鶏亭 〈【洪玉父芻名幷書。以東望金鶏山故也。】〉
舊産錢五百八十五文。
泗洲院 仁惠裏。同年置。
舊産錢七百五十六文。
應瑞院 紹惠裏。八年置。
舊産錢一百二十四文。
天王院 永盛裏。太平興國元年置。
舊産錢五百六十四文。
太平興國院 光俗裏。二年賜額。〈【今俗呼長樂洞頭一寺爲般若寺。〈(底本作「洞顯一 寺」,據庫本、崇抄改。)〉《舊記》咸通三年建。恐即此寺。】〉紹聖二年重建。
舊産錢二貫四百七十九文。
崇福院 易俗裏。三年置。
舊産錢四十八文。〈【「曾記」作庵。】〉
大悲庵 孝義裏。五年置。
舊産錢六文。
廣濟院 欽仁裏。七年置。
舊産錢五百七十六文。
浦華嚴院 易俗裏,地名浦頭。八年置。《舊記》云:「即地藏塔院也。本唐諫議大夫翁承贊之第。」有晝錦亭、狎鷗池遺址存焉。
舊産錢二貫四百文。
靈湖院 方岳裏。雍熙二年置。
舊産錢四百文。
資福院 加崇裏。三年置。
舊産錢九百三十文。
西岩院 方岳裏。四年置。
舊産錢五百一十五文。
釣龍台院 加崇裏。淳化四年置。
釣龍臺山 〈【州南九里,臨江。《舊記》:「昔越王餘善於此釣得白龍,以爲祥瑞,遂於所坐之處築爲壇台。黃萼詩有「釣 沉新月落,龍起暮江寒」之句。其《序》云:「壇高四丈,周回三十六步。」唐翰林承旨韓偓詩:「無奈離腸日九回,〈(底本、 庫本皆作「易九回」,據崇抄改。)〉強攄懷抱立高臺。中華地向城邊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日宮紫氣生冠冕,試 望扶桑病眼開。」本朝,蔡公襄、王公逵、元公絳、蔣公之奇皆有詩。】〉
達觀亭 〈【蔡公襄詩:「峭峻釣龍石,飛亭壓其端。擴澈四無際,〈(底本、庫本作「擴 澈」,崇抄作「擴徹」。)〉因之名達觀。扳雲躋大庭,仙路何紆盤。秋明澄遠綠,曉霽凝新寒。〈(底本、庫本作 「雪霽」,據崇抄改。)〉城郭煙火稠,水陸漁樵安。偶暇按民俗,適游心意歡。鳴弦俯清流,對酒環蒼山。重拂衣襟淨,從帶夕嵐還。」】
碧光亭 】程公之邵詩:「寺壓高臺最上頭,一亭新就得清游。天連遠岫交相碧,地枕長江分外幽。煙際晴光渾不斷,望中詩思浩難收。公餘幸有賓朋樂,聊把 狂篇索唱酬。」時幕屬、縣官皆賡。】〉
舊産錢二百六十五文。
崇壽院 易俗裏。咸平元年置。
舊産錢六十六文。
華嚴院 瑞聖裏。景德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七百四十三文。
資福院 易俗裏。同年置。
舊産錢二十七文。
香雲院 待仕裏。大中祥符元年置。始名瑞雲庵,治平元年改今額。
舊産錢四百三十七文。
鄞峰院〈【(底本於「鄞」字旁校改爲「鄮」,崇抄、庫本皆作「鄞」。)】〉西 集裏。天禧二年置。
舊産錢二百四十三文。
靈瑞院 易俗裏。同年置。
舊産錢四十七文。
寶積院 西集裏。同年置。
舊産錢二貫七十六文。
羅漢院 易俗裏。四年置。
舊産錢五百三十九文。
福林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産錢八十九文。〈【「曾記」:三百四十四文,除外縣二百五十三文,〈(崇抄作「除外 縣申」,底本、庫本無「申」。按:寺院田産有屬他縣者,産錢歸之。卷中屢見此例。)〉實八十八文。】〉
與善羅漢院 孝義裏。天禧中置。
舊産錢一百五十三文。
報恩尼院 加崇裏。天聖二年置。
舊無産錢。
紫微院 方岳裏。三年置。
紫微岩 〈【唐末有紫微公棄官隱此,遂得道輕舉。因目之曰紫微岩。】〉
舊産錢二貫五百九十九文。
彌勒院 光德裏。九年置。
舊産錢二百九十四文。
東峰院 方岳裏。明道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四十八文。
吉祥院 加崇裏。景祐元年置。
舊無産錢。
玉泉院 時升裏。二年置。
荔支軒 〈【有楊朏待正詩〈(底本、崇抄作「待正」,庫本作「持正」。)〉: 「曾觀荔支圖,幾費丹青妝。能紅能紫亦能綠,不能寫得天然香。曾讀荔支譜,品品堪第一。較量滋味論高低,大抵聞名不如實。我疑真宰推化工,安排百果分番 紅。杏梅桃李不足數,先教碌碌隨春風。錦囊玉腋相渾淪,百果讓作東南元。別有真香與真色,〈(底本、庫本作「真香與真 色」,崇抄作「真香與色味」。)〉一時分付荔支軒。」】〉
舊産錢一百六十四文。
文殊院 方岳裏。同年置。
舊産錢三百一十六文。
多寶院 易俗裏。四年置。
舊無産錢。
廣福院 仁惠裏。康定元年置。
舊無産錢。
彌陀院 接賢裏。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七十九文。
西方院 仁惠裏。同年置。
舊産錢七百一十三文。
西方塔院 仁惠裏。二年置。
舊産錢三百九十文。
眠雲院 瑞聖裏。慶曆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二百四十五文。
招善院 合浦裏。六年置。
舊産錢九百七十文。
閩山塔院 瑞聖裏。七年置。
舊産錢五百七十六文。〈【「曾記」:舊産錢九百四十四文。除落江外,現管上件。】〉
普賢院 同里。八年置。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十七文。
佛頂院 至德裏。同年置。
舊産錢五百三十一文。
龍臥院 仁惠裏。嘉祐八年置。
舊産錢二百五十五文。
崇林院 接賢裏。治平三年置。
舊産錢一百三十五文。
南報國院 易俗裏。四年置。
舊産錢二百八十文。
廣福院 易俗裏。同年置。熙寧三年,敕號壽聖寺。紹興三十二年敕改今額。
舊産錢八百七十七文。
東峰資聖院 孝義裏。熙寧二年置。
舊産錢六百四十九文。
鷲峰院 永盛北裏。三年置。
舊無産錢。
清福院 海畔裏。七年置。
舊産錢四百五十文。
瑞林院 孝義裏。元豐元年置。
舊産錢九十八文。
崇聖尼院 接賢裏。二年置。
舊産錢三百八十六文。
天王院 歸善裏。同年置。
舊無産錢。
水陸尼院 加崇裏。八年置。
舊産錢六百八十五文。
三峰院 清廉裏。同年置。
舊産錢五十二文。
保聖院 開化裏。元祐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五百八文。
隱峰院 還珠裏。紹聖二年置。
舊産錢三百一十六文。
雲林院 永盛裏。三年置。
舊産錢八百二十一文。
清勝院 海曲裏。元符二年置。
舊産錢四百一十九文。
德慧塔院 易俗裏。三年置。
舊無産錢。
資福院 孝義裏。建中靖國元年重建。
舊産錢九十三文。
報恩光孝寺 時升裏。崇寧二年,詔諸州建崇寧寺。王秘監祖道守鄉郡時,〈【(底本先 作「守鄉郡十」,於「十」旁校改爲「時」字,庫本作「守鄉郡日」,崇抄作「守鄉郡」。)】〉創浮橋之南。危樓百級,〈【(底本先書「危廢」,復旁校改爲「危樓」,庫本作「危岩」,崇抄作「危」。)】〉波 光入戶,真江南之勝也。四年落成。政和元年,敕改天寧萬壽禪寺。紹興七年,以焚修故,改爲報恩廣孝。十三年改「廣」爲「光」。
《甌越銘》 〈【李丞相綱撰。】〉
松風堂 〈【李丞相綱寓居,於方丈東得數楹,與山巔齊,青松千蓋,〈(底本作「青松千 蓋」,崇抄、庫本作「青松作蓋」。)〉日影不到。榜爲「松風」。】〉
藏六庵 〈【李參政邴詩:「莫言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也未然。〈(底本、庫本作「莫言 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也木然」,據崇抄改「木」爲「未」字。)〉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無地可施鞭。」〈(底本 作「施□」,缺一字,庫本作「施牽」,崇抄作「施鞭」,據改。)〉】〉
海月亭 來熏亭 〈【王參政之望創。〈(底本、庫本無注文,據崇抄補。)〉】〉
舊産錢三貫八百三十九文。〈【《曾記》:四貫八百七十九文。】〉
觀音院 永盛裏。四年置。
舊産錢二十九文。
觀音院 易俗裏。大觀二年置。
舊産錢五十九文。
甘泉院 合浦裏。政和四年置。
舊産錢二百三十一文。〈【《曾記》:二百二十一文。《縣申》同曾。】〉
南法林尼院 接賢裏。五年置。
舊産錢五百六十五文。
松峰尼院 歸善裏。宣和七年置。
舊産錢一百六十八文。
興聖院 加崇裏。靖康元年重建。
舊産錢一十五文。
樓林尼院 接賢裏。紹興三年置。
舊産錢五十三文。
梁山院 還珠裏。
舊産錢二貫五百七十文。
興福藏院 同里。
舊産錢一貫二百二十六文。
慈氏堂 同里。
舊産錢三百四十五文。
福興尼院 同里。
舊産錢一十文。
龍山院 同里。
舊産錢一百六十五文。
隆興院 同里。
舊産錢三十六文。
新興尼院 同里。
舊産錢一十六文。
廣明院 至德裏。
舊産錢二貫一百文。
報恩院 欽仁裏。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文。
福興院 同里。
舊産錢一貫五百六十二文。
應聖院 同里。
舊産錢九百四十七文。
觀音院 同里。
舊産錢九百三十九文。
瑞雲院 同里。
舊産錢三百二文。
文殊院 海畔裏。
舊産錢一貫四十文。
重雲院 合浦裏。
舊産錢六百一十二文。
保福院 同里。
舊産錢二百三十二文。
文殊院 仁豐裏。〈【(底本作「仁□裏」,缺一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舊産錢二百三十二文。
銀峰院 高詳裏。
舊産錢五百六十文。
天王院 同里。
舊産錢三百七十六文。
觀音院 鼓山裏。
舊産錢五百一十四文。
妙相院 同里。
舊産錢八十文。
報恩尼院 孝義裏。
舊産錢三百七十八文。
寶林尼院 同里。
舊産錢一百五十三文。
崇壽院 歸義裏。
舊産錢二百八十九文。
棲隱尼院 瑞聖裏。
舊産錢二百五十五文。
鳳山院 瑞聖裏。
舊産錢一百七十四文。
新興院 同里。
舊産錢一百六十七文。
新興院 西集裏。
舊産錢五十文。
新尼庵 永福裏。
舊産錢二十九文。
新興院 方岳裏。
舊産錢二十七文。
〈【已上三十所,未會到「起置」。】〉
雲門庵 縣南洋嶼。紹興初,大慧禪師宗杲居此。
楞迦室 吸江亭 觀音岩 妙喜庵 〈【今上御筆。】〉
石箑〈【(底本作「■〈⺮建〉」,庫本作「箑」。兩字同義可通,扇也。崇抄作「石 篷」。)僧安永作頌:「路繞懸崖萬仞頭,擔泉帶月幾時休。個中推轉通天竅,人自安閑水自流。」】〉
舊無産錢 有産屬地主家一所。《州籍》無。
香林寺 〈【《舊記》:隋開皇十年。】〉
廣興寺 〈【《舊記》:天監三年。】〉
佛力寺 〈【《舊記》:普通五年。】〉
閩光寺 〈【《舊記》:大同二年。】〉
陳棋寺 〈【《舊記》:太建元年。】〉
〈【已上五寺額,今無。】〉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