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混唐後傳/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混唐後傳
◀上一回 第二十七回 矢忠貞真卿起義 遭疑忌舒翰喪師 下一回▶

  卻說秦國模、秦國楨聞祿山反信,甚為朝廷擔憂。忽一日,中書省奉特旨起復國模、國楨原官,行下文書來。二人拜受恩命,即日入朝面君謝恩。玄宗溫言撫慰,即問討賊之策。二人以次陳言。大約都以用兵宜慎、任將宜專為對。

  忽吏部官來奏睢陽太守員缺,候聖旨選用。國模奏道:「睢陽為江淮之保障,今當擾亂之時,太守一官非尋常之人所能勝任,宜勿拘資格,不次擢用。臣所知高要尉許遠,既有志操,更饒才略,堪充此職。」玄宗准奏。即諭吏部,以許遠為睢陽太守。因又問二卿:「亦知今日可為良將者為誰?」國楨道:「昔年學士李白,曾疏奏待罪邊疆郭子儀,足備干城腹心之寄。

  陛下因特原其所犯之罪,許以立功自效。今子儀屢立戰功,主帥哥舒翰表薦,已曆官至朔方兵馬使。此人真將才也。」玄宗點頭道是。遂降旨升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又命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防禦安祿山。那時祿山陷靈昌,取陳留,破滎陽,直逼東京。封常清出兵交戰,大敗而走,賊兵乘勢追擊,遂陷東京。河南尹達奚珣出城投降,留守李忄登、、中丞盧奕、判官蔣清等不肯降賊,被祿山斬之。封常清收聚殘兵,西走陝州,見高仙芝,說賊鋒不可當,宜退守潼關,以保長安。仙芝從其言,遂與常清引兵固守潼關。果然賊兵衝至,不得入而退。這也算二人守禦之功。誰知那監軍宦官邊令誠,怪二人無所饋獻,遂密疏劾奏二人未戰先奔,輕棄陝地,又私減軍糧以充己橐,大負朝廷委任之意。玄宗覽疏大怒,即賜令誠密敕,使即軍中斬此二人。令誠乃佯托他事,請二人來面議。二人既至,令誠喝左右拿下,宣敕示之,遂把二人殺死。玄宗命哥舒翰統其眾,並番將火撥歸仁部卒亦屬統轄,鎮守潼關。

  再說祿山,遣段子光齎李忄登、、盧奕、蔣清之首,傳示河北,令速納款。傳至平原,那平原太守乃臨沂人,姓顏名真卿,字清臣,是個忠君的人。他於祿山未反之前,預知其必反,乃密約諸郡,共舉兵討賊。召募勇士,得萬餘人,涕泣諭以大義,眾皆感憤,願效死力。那賊黨段子光把三個忠臣的頭往來傳示,被真卿拿住,腰斬示眾。取三人之頭,續以蒲身,棺殮葬之。

  於是附近州郡,各皆起兵接應,共推顏真卿為盟主。真卿遣人齎表文從間道入京奏聞。玄宗覽表大喜,遂加顏真卿河北採訪使。

  時常山太守顏呆卿,乃真卿族兄,為人忠義。聞祿山兵至藁城,杲卿力不能拒,與長吏袁履謙計議,先往迎之。祿山大喜,賜以紫袍金帶,使仍守常山。遂與履謙密謀起義。恰好真卿遣人至常山,與呆卿相約,欲連兵斷祿山歸路。那時祿山僭號,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呆卿乃假傳祿山的恩命,召偽井陘守李欽湊,率眾前來受登基的犒賞。俟其來至,與之痛飲,至醉而殺之。宣諭解散其眾。賊將高邈、何千年,適奉祿山之命至北方徵兵,路過常山,亦為呆卿所執。於是傳檄諸郡起義,河北響應。杲卿以李欽湊的首級與高邈、何千年二人獻於京師,使其子泉明與內丘承,張通幽齎表赴京奏報。張通幽即張通悟之弟,他恐因其兄降賊,禍及家門,思為保全之計,知太原尹王承業與楊國忠有交,欲藉以為援。乃勸承業留止泉明,改其表文,攘其功為己功。杲卿起義才數日,賊將史思明引兵突至。

  呆卿使人往太原告急,承業既攘其功,正思欲杲卿死,遂擁兵不救。杲卿悉力拒戰,糧盡兵疲,城遂陷。為賊所執,解送祿山軍前。祿山喝道:「汝何背我而反?」杲卿瞑目大罵。祿山怒甚,令人割其舌,並袁履謙一同遇害。杲卿盡節而死,卻因王承業掩冒其功。張通幽詭誕其說,楊國忠蒙蔽其事,朝廷竟無恤贈之典。直至肅宗乾元年間,顏真卿泣訴於肅宗,轉達上皇,那時王承業已為別事被罪而死,張通幽尚在,上皇命杖殺之,追贈杲卿為太子太保,諡曰忠節。此是後話。

  卻說郭子儀奉詔進取東京,特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分兵萬餘,出井陘,至常山,常山守將出降,郭子儀與李光弼合兵。賊將史思明聞常山失守,引兵來戰,被郭子儀大破之。思明步行逃走,河北十餘郡皆下。那時副元帥哥舒翰屯軍潼關為長安屏障,按兵不動,待時而進。河源軍使王思禮乘間進言道:「今天下以楊國忠召亂,莫不切齒。公當上表請斬國忠,以謝天下,則人皆快心,各效死力矣。」哥舒翰不應。思禮又道:「若上表未必便如所請,僕願以三十騎,劫取國忠至潼關斬之。」翰愕然道:「若如此,直是我反,不是祿山反了。此言何可出諸口。」那楊國忠,也有人對他說:「朝廷重兵,盡在哥舒翰掌握,倘假人言為口實,援旗西指而為不利於公,將若何?」國忠大懼,尋思無計。忽聞人報賊將崔乾祐在陝,兵不滿四千,羸弱無備。國忠即啟玄宗,遣使催哥舒翰進兵,恢復陝、洛。

  翰飛章奏言:

  祿山習於用兵,豈真無備,其示弱者誘我耳!我兵若輕往,正墮其計。且賊遠來利於速戰,我兵據險利於堅守。

  況賊殘虐失眾心,將有內變,因而乘之,可不戰而擒,要在成功,何必務速。今諸道徵兵,尚多未集,請姑待之。

  玄宗見疏,猶豫未決。國忠心懷疑忌,力持進戰之說。玄宗信其言,連遣中使數輩,往來絡繹,催督出戰。翰見詔旨嚴敕,勢不能止,撫膺慟哭,遂引兵出關,與崔乾祐遇於靈宅。

  賊兵據險以待,翰引兵前進。見乾祐所率兵馬不過萬人,部伍不整,官軍望見皆笑之。誰知他己伏精兵於險要之處,方才交兵,乾祐退走,官軍追之。忽聽連聲炮響,伏兵齊起,乘高拋下木石。官軍被擊死者甚多。隘道之中,人馬如束,槍戟不得施用。翰以氈車數十乘為前驅,欲藉以衝突。乾祐卻以草車數十乘,塞於氈車之前,縱火焚燒。恰值那時東風暴發,風大火烈,煙燄所被,官軍不能開目,妄自相殺。乾祐遣將率兵轉出官軍之後,首尾夾攻。官軍大敗而走,被殺死者不可勝數。後軍見前軍大敗,亦皆自潰。翰獨與麾下百餘騎逃走入關。乾祐乘勝攻破潼關。翰走至關西驛,揭榜收散卒,欲圖再戰。部下番將火撥歸仁心欲降賊,乘翰不意,縛而執之,送至祿山軍前,祿山用好言勸他降順,翰只得歸降。祿山命為司空,逼令作書招李光弼等來降。光弼等皆復書切責之。祿山知其無效,乃囚之於後苑中。

  未知後事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上一回 下一回▶
混唐後傳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