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史稿/卷4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列傳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

魏禧兄際瑞 弟禮 禮子世效 世儼 李騰蛟 邱維屏 曾燦 林時益 梁份 侯方域王猷定 陳宏緒 徐士溥 歐陽斌元 申涵光張蓋 殷岳 吳嘉紀徐波 錢謙益龔鼎孳 吳偉業曹溶 宋琬嚴沆 施閏章高詠 鄧漢儀 王士祿弟士祜 田雯 曹貞吉 顏光敏 王苹 張篤慶 徐夜 陳恭尹屈大均 梁佩蘭 程可則 方殿元 吳文煒 王隼 馮班宗元鼎 劉體仁 吳殳 胡承諾賀貽孫 唐甄 阿什垣劉淇 金德純 傅澤洪 汪琬 計東吳兆騫 顧我錡 彭孫遹 朱彝尊李良年 譚吉璁 尤侗秦松齡 曹禾 李來泰 陳維崧吳綺 徐釚 潘耒倪燦 嚴繩孫 徐嘉炎方象瑛 萬斯同錢名世 劉獻廷 邵遠平吳任臣 周春 陳鱣 喬萊汪楫 汪懋麟 陸葇兄子奎勳 龐塏邊連寶 陸圻丁澎 柴紹炳 毛先舒 孫治 張丹 吳百朋 沈謙 虞黃昊 孫枝蔚李念慈 丁煒林侗 林佶 黃任 鄭方坤 黃與堅王昊 顧湄 吳雯陶季 梅清梅庚 馮景邵長蘅 姜宸英嚴虞惇 黃虞稷 性德顧貞觀 項鴻祚 蔣春霖 文昭蘊端 博爾都 永忠 書誠 永諲 裕瑞 趙執信葉燮 馮廷櫆 黃儀鄭元慶 查慎行弟嗣瑮 查昇 史申義周起渭 張元臣 潘淳 顧陳垿 何焯陳景雲 景雲子黃中 戴名世

清代學術,超漢越宋。論者至欲特立「清學」之名,而文學並重,亦足於漢、唐、宋、明以外別樹一宗,嗚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運既興,文氣亦隨之而一振。謙益歸命,以詩文雄於時,足負起衰之責;而魏、侯、申、吳,山林遺逸,隱與推移,亦開風氣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聖主賢臣,莫不以提倡文化為己任。師儒崛起,尤盛一時。自王、朱以及方、惲,各擅其勝。文運盛衰,實通世運。此當舉其全體,若必執一人一地言之,轉失之隘,豈定論哉?道、咸多故,文體日變。龔、魏之徒,乘時立說。同治中興,文風又起。曾國籓立言有體,濟以德功,實集其大成。光、宣以後,支離龐雜,不足言文久矣。茲為文苑傳,但取詩文有各能自成家者,彙為一編,以著有清一代文學之盛。派別異同,皆置勿論。其已見大臣及儒林各傳者,則不復著焉。

魏禧

[編輯]

魏禧,字冰叔,寧都人。父兆鳳,諸生。明亡,號哭不食,翦發為頭陀,隱居翠微峰。是冬,筮離之乾,遂名其堂為易堂。旋卒。

禧兒時嗜古,論史斬斬見識議。年十一,補縣學生。與兄際瑞、弟禮,及南昌彭士望、林時益,同邑李騰蛟、邱維屏、彭任、曾燦等九人為易堂學。皆躬耕自食,切劘讀書,「三魏」之名遍海內。禧束身砥行,才學尤高。門前有池,顏其居曰勺庭,學者稱勺庭先生。為人形幹修頎,目光射人。少善病,參術不去口。性仁厚,寬以接物,不記人過。與人以誠,雖見欺,怡如也。然多奇氣,論事每縱橫排奡,倒注不窮。事會盤錯,指畫灼有經緯。思患豫防,見幾於蚤,懸策而後驗者十嘗八九。流賊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謂寇遠猝難及。禧獨憂之,移家山中。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餘丈。中徑坼,自山根至頂若斧劈然。緣坼鑿磴道梯而登,因置閘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後數年,寧都被寇,翠微峰獨完。喜讀史,尤好左氏傳及蘇洵文。其為文凌厲雄傑。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激,摹畫淋漓。

年四十,乃出遊。於蘇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渢,乍浦交李天植,常熟交顧祖禹,常州交惲日初、楊瑀,方外交藥地、槁木,皆遺民也。當是時,南豐謝文洊講學程山,星子宋之盛講學髻山,弟子著錄者皆數十百人,與易堂相應和。易堂獨以古人實學為歸,而風氣之振,由禧為之領袖。僧無可嘗至山中,歎曰:「易堂真氣,天下無兩矣!」無可,明檢討方以智也。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撫教安業之。凡戚友有難進之言,或處人骨肉間,禧批郤導窾,一言輒解其紛。或訝之,禧曰:「吾每遇難言事,必積誠累時,待其精神與相貫注,夫然後言。」康熙十八年,詔舉博學鴻儒,禧以疾辭。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醫。巡撫舁驗之,禧蒙被臥稱疾篤,乃放歸。後二年卒,年五十七。妻謝氏,絕食殉。著有文集二十二卷、日錄三卷、詩八卷、左傳經世十卷。

兄際瑞

[編輯]

際瑞,原名祥,字善伯,禧兄。明亡後,禧、禮並謝諸生。際瑞歎曰:「吾為長子,祖宗祠墓,父母屍饔,將誰責乎?」遂出就試。順治十七年歲貢生。寧都民亂,贛軍進討,索餉於山砦。際瑞身冒險阻,往來任其事,屢瀕於死。際瑞重信義,翠微峰諸隱者暨族戚倚際瑞為安危者三十餘年。康熙十六年,滇將韓大任踞贛,當事議撫之。大任曰:「非魏際瑞至,吾不信也!」時際瑞館總鎮哲爾肯所,遂遣之。家人泣勸毋往,際瑞曰:「此鄉邦宗族所關也,吾不行,恐禍及。行而無成,吾自當之。」遂往。甫入營。官兵遽從東路急攻。大任疑賣己,因拘留之。大任變計走降閩,際瑞遂遇害,年五十八。子世傑殉焉。際瑞篤治古文,喜漆園、太史公書。著有文集十卷、五雜俎五卷。

弟 禮

[編輯]

禮,字和公,禧弟。少魯鈍,受業於禧。禧嘗笞詈之,禮弗憾,曰:「兄固愛弟也!」禧喜過望。方九歲,父將析產,持一田券躊躇曰:「與祥,則禮損矣。奈何?」禮適在旁,應聲曰:「任損我,毋損伯兄。」父笑曰: 「是固魯鈍者耶?」禮寡言,急然諾,喜任難事,以鬱鬱不得志,乃益事遠遊。所至必交其賢豪,物色窮岩遺佚之士。年五十,倦遊返,於翠微左幹之巔構屋五楹。是時伯叔踵逝,石閣、勺庭久虛無人。諸子各散處,不復居易堂。禮獨身率妻子居十七年,未他徙。卒,年六十六。著有詩文集十六卷。子世效、世儼。

禮子 世效

[編輯]

世效,字昭士。生二十餘月,母口授九歌,輒能成誦。稍長,從仲父禧讀。性狷急,勇於任事。禧嘗謂其文一如其人,鋒銳所及,往往有沒羽之力。以多病不應試。遍遊燕、楚、吳、越,一至嶺南。適王士禎使粵,見所作,原折節與交。著有耕廡文稿十卷。

禮子 世儼

[編輯]

世儼,字敬士。善病如​​其兄,然不廢翰墨。與世傑、世效時稱「小三魏」。著有為谷文稿八卷。

附 李騰蛟

[編輯]

李騰蛟,字咸齋,亦寧都人。諸生。於易堂中年最長,諸子皆兄事之,嚴敬無敢斁。後居三巘峰,以經學教授。著周易賸言。年六十,卒。

附 邱維屏

[編輯]

邱維屏,字邦士,寧都人,三魏姊壻也。明諸生。為人高簡率穆。讀書多玄悟,禧嘗從之學。晚為歷數、易學及泰西算法。僧無可與布算,退語人曰:「此神人也!」彭士望與維屏交三十餘年,未嘗見其毀一人。然維屏獨推服禧,嘗貽禧書曰:「拒諫飾非者大惡也,不拒諫而嘗自拒諫,不飾非而嘗自飾非,尤惡之惡也。足下敢於自信,自處有故,而持之以堅,拒諫飾非,蓋有如此者!」禧得之痛服。維屏教授弟子,手批口講,日夜不輟業。康熙十八年,卒,年六十六。垂歿,示子曰:「食有菜飯,穿可補衣,無譎戾行,堪句讀師。」士望服其言。著有周易剿說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

附 曾燦

[編輯]

曾燦,字青藜,亦寧都人,給事中應遴仲子。歲乙酉,楊廷麟竭力保南贛。應遴以閩嶠山澤間有眾十萬,命燦往撫之。既行,而應遴病卒,贛亦破,乃解散。尋祝髮為僧,遊閩、浙、兩廣間。大母及母念燦成疾,乃歸寧都。以大母命受室,築六松草堂,躬耕不出者數年。後僑居吳下二十餘年,客遊燕市以卒。著有六松草堂文集、西崦草堂詩集。

附 林時益

[編輯]

林時益,本明宗室,名議霶,字確齋,南昌人。與彭士望同里。兩人謀居。士望與魏禧一見定交,極言金精諸山可為嶺北耕種處,乃攜家偕士望往。僑居十餘年,與魏氏昆弟相講習。康熙七年,詔明故宗室子孫眾多,竄伏山林者還田廬,復姓氏。時益久客寧都,弗樂歸。卜居冠石,結廬傭田,非其力不食。冠石宜茶,時益以意制之,香味擬陽羨,所謂林茶者也。晚好禪悅。著有冠石詩集五卷、確齋文集。

附 梁份

[編輯]

梁份,字質人,南豐人。少從彭士望、魏禧遊,講經世之學。工古文辭。嘗隻身遊萬里,西盡武威、張掖,南極黔、滇,遍歷燕、趙、秦、晉、齊、魏之墟,覽山川形勢,訪古今成敗得失,遐荒軼事,一發之於文。方苞、王源皆重之。其論山海關,謂:「關自明洪武間始設,隋置臨榆於西,唐為榆關。東北古長城,燕、秦所築,距關遠,皆不足輕重。金之伐遼,自取遷民始。李自成席捲神京,敗石河而失之。天之廢興,人之成敗,而決於山海一隅。荒榛千百年之上,偏重於三百年間。天下定則山海安,山海困則天下舉困,其安危之重如此。」生平以未遊山海為憾。為人樸摯強毅,守窮約至老不少挫。卒,年八十九。著有懷葛堂文集十五卷、西陲今略八卷。

侯方域

[編輯]

侯方域,字朝宗,商丘人。父恂,明戶部尚書;季父恪,官祭酒:皆以東林忤閹黨。

方域師倪元璐。性豪邁不羈,為文有奇氣。時太倉張溥主盟復社,青浦陳子龍主盟幾社,咸推重方域,海內名士爭與之交。方恂之督師援汴也,方域進曰:「大人受詔討賊,廟堂議論多牽制。今宜破文法,取賜劍誅一甲科守令之不應徵辦者,而晉帥許定國師噪,亟斬以徇。如此則威立,軍事辦,然後渡河收中原土寨團結之眾,以合左良玉於襄陽,約陝督孫傳庭犄角並進,則汴圍不救自解。」恂叱其跋扈,不用,趣遣之歸。

方域既負才無所試,一放意聲伎,流連秦淮間。閹黨阮大鋮時亦屏居金陵,謀復用。諸名士共檄大鋮罪,作留都防亂揭,宜興陳貞慧、貴池吳應箕二人主之。大鋮知方域與二人善,私念因侯生以交於二人,事當已,乃囑其客來結驩。方域覺之,卒謝客,大鋮恨次骨。已而驟柄用,將盡殺黨人,捕貞慧下獄。方域夜走依鎮帥高傑,得免。順治八年,出應鄉試,中式副榜。十一年,卒,年三十七。

方域健於文,與魏禧、汪琬齊名,號「國初三家」。有壯悔堂集。

同時江西以文名者,南昌王猷定,新建陳宏緒、徐士溥、歐陽斌元。

附 王猷定

[編輯]

猷定,字於一。選拔貢生。父時熙,進士,官太僕卿,名在東林。猷定好奇,有辯口,文亦如之。著四照堂集。

附 陳宏緒

[編輯]

宏緒,字士業。父道亨,進士,官兵部尚書。疏救楊漣,罷歸。藏書萬卷。宏緒不仕,輯宋遺民錄以見志,有石莊集。

附 徐士溥

[編輯]

士溥,字巨源。父良彥,進士。忤崔、魏削籍,戍清浪。溧陽陳名夏聞士溥善古文,手書招之,拒不納。有榆溪集。

附 歐陽斌元

[編輯]

斌元,字憲萬。嘗為南司馬呂大器草奏劾馬士英二十四大罪,又佐史可法幕府。有文集十二卷。

申涵光

[編輯]

申涵光,字孚孟,號鳧盟,永年人,明太僕寺丞佳胤子。年十五,補諸生。文名藉藉,顧不屑為舉子業。日與諸同志論文立社,載酒豪遊為樂。萬曆六年亂起,議城守,出家貲四百金、錢二十萬犒士。甲申,奉母避亂西山,誅茅廣羊絕頂。與鉅鹿楊思聖,雞澤殷岳、殷淵,定患難交。京師破,佳胤殉國難,涵光痛絕復甦。因渡江而南,謁陳子龍、夏允彝、徐石麟諸名宿,為父志、傳。歸里,事親課弟,足跡絕城市。日與殷岳及同里張蓋相往來酬和,人號為「廣平三君」。

清初,詔訪明死難諸臣。柏鄉魏裔介上褎忠疏,列佳胤名,格於部議。涵光徒跣赴京師,踔泥水中,幾瀕於死。麻衣絰帶,號哭東華道上,觀者皆飲泣。裔介再疏爭之,卒與祀卹如例。一時士大夫高其行,皆傾心納交,宴遊贈答無虛日。

涵光為詩,吞吐眾流,納之爐治。一以少陵為宗,而出入於高、岑、王、孟諸家。嘗謂:「詩以道性情,性情之真者,可以格帝天,泣神鬼。若專事附會,寸寸而效之,則啼笑皆偽,不能動一人矣。」尚書王士禎稱涵光開河朔詩派。學士熊伯龍謂今世詩人吾甘為之下者,鳧盟一人而已。

嘗謁孫奇逢,執弟子禮。奇逢恨得之晚,以聖賢相敦勉。自是始聞天人性命之旨,究心理學,不復為詩。順治十七年,詔郡縣舉孝行,有司以涵光應,力辭之。再舉隱逸之士,堅辭不就。嘗自悔為名累,謝絕交遊。晚年取諸儒語錄昕夕研究。作性習圖、義利說及荊園小語、進語諸書。嘗曰:「主靜不如主敬,敬,自靜也。朱、陸同適於道,朱由大路,雖遲而穩;陸由便徑,似捷而危:在人自擇耳。」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閱歷深而動忍熟。裔介則讚之曰:「年少文壇,老來理路,聖賢之所謂博文而約禮也。」其推重如此。康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九。

涵光又解琴理。書法顏魯公,尤工漢隸。間作山水木石,落落有雅緻。著有聰山詩集八卷,文集四卷,說杜一卷。

附 張蓋

[編輯]

蓋,字覆輿。明亡後,謝諸生,悲吟侘傺,遂成狂疾。嘗遊齊、晉、楚、豫間,歸自閉土室中,雖妻子不得見。唯涵光、岳至則延入,談甚洽。其詩哀憤過情,恆自毀其稿。卒後,涵光為刊遺詩,曰柿葉集。

附 殷岳

[編輯]

岳,字宗山,雞澤人。舉人。京師陷,入西山,與其弟淵謀舉義。事泄,淵被害,岳匿涵光家得免。其為詩自魏、晉以下屏不觀,尤不喜律詩,所作唯古體,莽莽然肖其為人。有留耕堂集。

吳嘉紀

[編輯]

吳嘉紀,字賓賢,泰州人。布衣。家安豐鹽場之東淘。地濱海,無交遊。自名所居曰陋軒。貧甚,雖豐歲常乏食。獨喜吟詩,晨夕嘯詠自適,不交當世。郡人汪楫、孫枝蔚與友善,時稱道之,遂為王士禎所知。尤賞其五言清冷古淡,雪夜酌酒,為之序,馳使三百里致之。嘉紀因買舟至揚州謁謝定交,由是四方知名士爭與之倡和。

嘉紀工為危苦嚴冷之詞,嘗撰今樂府,淒急幽奧,能變通陳跡,自為一家。所著陋軒集多散佚,友人復裒集之為四卷。其詩風骨頗遒,運思亦復劖刻。由所遭不偶,每多怨咽之音,而篤行潛修,特為一時推重雲。

附 徐波

[編輯]

徐波,字元嘆,吳縣人。少任俠。明亡後,居天池,構落木菴,以枯禪終。詩多感喟,虞山錢謙益與之善,贈以詩,頗推重之。有諡簫堂、染香菴等集。

錢謙益

[編輯]

錢謙益,字受之常熟人。明萬曆中進士,授編修。博學工詞章,名隸東林黨。天啟中,御史陳以瑞劾罷之。崇禎元年,起官,不數月至禮部侍郎。會推閣臣,謙益慮尚書溫體仁、侍郎周延儒並推,則名出己上,謀沮之。體仁追論謙益典試浙江取錢千秋關節事,予杖論贖。體仁復賄常熟張漢儒謙益貪肆不法。謙益求救於司禮太監曹化淳,刑斃漢儒體仁引疾去,謙益亦削籍歸。

流賊陷京師,明臣議立君江寧謙益陰推戴潞王,與馬士英議不合。已而福王立,懼得罪,上書誦士英功,士英引為禮部尚書。復力薦閹黨阮大鋮等,大鋮遂為兵部侍郎。順治三年,豫親王多鐸江南謙益迎降,命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馮銓充明史館正總裁,而謙益副之。俄乞歸。五年,鳳陽巡撫陳之龍黃毓祺謙益坐與交通,詔總督馬國柱逮訊。謙益訴辨,國柱遂以謙益毓祺素非相識定讞。得放還,以箸​​述自娛,越十年卒。

謙益為文博贍,諳悉朝典,詩尤擅其勝。明季號稱復古,文體日下,謙益起而力振之。家富藏書,晚歲絳雲樓火,惟一佛像不燼,遂歸心釋教,著楞嚴經蒙鈔。其自為詩文,曰牧齋集,曰初學集有學集。乾隆三十四年,詔毀板,然傳本至今不絕。

附 龔鼎孳

[編輯]

龔鼎孳,字孝升,合肥人。明崇禎七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李自成陷都城,以鼎孳為直指使,巡視北城。及睿親王至,遂迎降,授吏科給事中。改禮科,遷太常寺少卿。順治三年,丁父憂,請賜卹典。給事中孫自齡疏言:「鼎孳辱身流賊,蒙朝廷擢用,曾不聞夙夜在公,惟飲酒醉歌,俳優角逐。聞訃仍復歌飲留連,冀邀非分之典,虧行滅倫,莫此為甚!」部議降二級。尋遇恩詔獲免,累遷左都御史。

先是大學士馮銓被劾,睿親王集科道質訊。鼎孳斥銓閹黨,為忠賢義兒。銓曰:「何如逆賊御史?」鼎孳以魏徵歸順太宗自解,王笑曰:「惟無瑕者可以戮人。奈何以闖賊擬太宗!」遂罷不問。坐事降八級調用,補上林苑丞,旋罷。康熙初,起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卒,諡「端毅」。乾隆三十四年,詔削其諡。

鼎孳天才宏肆,千言立就。世祖在禁中見其文,歎曰:「真才子也!」嘗兩典會試,汲引英雋如不及。朱彝尊、陳維崧遊京師,貧甚,資給之。傅山、閻爾梅陷獄,皆賴其力得免。臨歿,以徐釚囑梁清標曰:「負才如虹亭,可使之不成名耶?」釚後以清標薦試鴻博,入史館。自謙益卒後,在朝有文藻負士林之望者,推鼎孳雲。著有定山堂集。

吳偉業

[編輯]

吳偉業,字駿公,太倉人。明崇禎四年進士,授編修。充東宮講讀官,再遷左庶子。弘光時,授少詹事,乞假歸。順治九年,用兩江總督馬國柱薦,詔至京。侍郎孫承澤、大學士馮銓相繼論薦,授秘書院侍講,充修太祖、太宗聖訓纂修官。十三年,遷祭酒。丁母憂歸。康熙十年,卒。

偉業學問博贍,或從質經史疑義及朝章國故,無不洞悉原委。詩文工麗,蔚為一時之冠,不自標榜。性至孝,生際鼎革,有親在,不能不依違顧戀,俯仰身世,每自傷也。臨歿,顧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時一境不歷艱苦。死後斂以僧裝,葬我鄧尉、靈巖之側。墳前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銘。」聞其言者皆悲之。著有春秋地理志、氏族志,綏寇紀略及梅村集。

附 曹溶

[編輯]

曹溶,字鑑躬,嘉興人。明崇禎十年進士,官御史。清定京師,仍原職。尋授順天學政。疏薦明進士王崇簡等五人,又請旌殉節明大學士苑景文、尚書倪元璐等二十八人,孝子徐基、義士王良翰等及節婦十餘人。試竣,擢太僕寺少卿。坐前學政任內失察,降二級。久之,稍遷左通政,上言:「通政之官職在納言,請嗣後凡遇挾私違例章疏即予駮還,仍許隨事建議。」又言:「王師入關,各處駐兵,乃一時權宜。今當歸併於盜賊出沒險阻之地,則兵不患少。其閒散無事之兵,遇缺勿補,遇調即遣,則餉不虛糜。且當裁提鎮,增副將,以專責成。」又言:「諸司職掌無成書,請以近年奉旨通行者,參之前朝會典,編為簡明則例,以重官守。」擢左副都御史。疏請時禦便殿,召大臣入對,賜筆札以辨其才識,有切中利弊者,即飭力行,勿概下部議,帝並嘉納。擢戶部侍郎,出為廣東布政使,降山西陽和道。康熙初,裁缺歸里。十八年,舉鴻博,丁憂未赴,學士徐元文薦修明史。又數年,卒,有倦圃詩集。

宋琬

[編輯]

宋琬,字玉叔,萊陽人。父應亨,明天啟中進士。令清豐,有惠政,民為立祠。崇禎末殉節,贈太僕寺卿。

琬少能詩,有才名。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吏部郎中。出為隴西道,過清豐,民遮至應亨祠,款留竟日,述往事至泣下。琬益自刻厲,期不墜先緒。調永平道,又調寧紹台道,皆有績。十八年,擢按察使。時登州於七為亂。琬同族子懷宿憾,因告變,誣琬與於七通,立逮下獄,並系妻子。逾三載,下督撫外訊。巡撫蔣國柱白其誣,康熙三年放歸。十一年,有詔起用,授四川按察使。明年,入覲,家屬留官所。值吳三桂叛,成都陷,聞變驚悸卒。

始琬官京師,與嚴沆、施閏章、丁澎輩酬倡,有「燕台七子」之目。其詩格合聲諧,明靚溫潤。既構難,時作淒清激宕之調,而亦不戾於和。王士禎點定其集為三十卷。嘗舉閏章相況,目為「南施北宋」。歿後詩散佚,族孫邦憲綴輯之為六卷。

附 嚴沆

[編輯]

沆,字子餐,餘杭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性退讓,或譏彈其詩,輒應時改定。有皋園集。

施閏章

[編輯]

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宣城人。祖鴻猷,以儒學著。子姓傳業江南,言家法者推施氏。

閏章少孤,事叔父如父。從沈壽民遊,博綜群籍,善詩古文辭。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以員外郎試高等。擢山東學政,崇雅黜浮,有冰鑑之譽。秩滿,遷江西參議,分守湖西道。屬郡殘破多盜,遍歷山谷撫循之,人呼為施佛子。嘗作彈子嶺、大阬嘆等篇告長吏,讀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獎風教,所至輒葺書院,會講常數百人。新淦民兄弟忿戾不睦,一日聞講禮讓孝弟之言,遂相持哭,詣堦下服罪。峽江患虎,製文祝之,俄有虎墮深塹,患遂絕。歲旱,禱雨輒應。康熙初,裁缺歸。民留之不,得,乃醵金創龍岡書院祀之。初,閏章駐臨江,有清江環城下,民過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以官舫輕,民爭買石膏載之,乃得渡。十八年,召試鴻博,授翰林院侍講,纂修明史,典試河南。二十二年,轉侍讀,尋病卒。

閏章之學,以體仁為本。置義田,贍族好,扶掖後進。為文意樸而氣靜,詩與宋琬齊名。王士禎愛其五言詩,為作摘句圖。士禎門人問詩法於閏章,閏章曰:「阮亭如華嚴樓閣,彈指即見。予則不然,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築起。」論者皆謂其允。著有學餘堂集、矩齋雜記、蠖齋詩話,都八十餘卷。

閏章與同邑高詠友善,皆工詩,主東南壇坫數十年,時號「宣城體」。

附 高詠

[編輯]

詠,字阮懷。幼稱神童。祖維岳,知興國州,清介無長物。詠食貧勵學,屢躓名場,年近六十,始貢入太學。詞科之舉,詠與焉,授檢討。閏章稱其討優入古人。兼工書畫,有遺山堂、若岩堂集。

附 鄧漢儀

[編輯]

時同舉鴻博又有泰州鄧漢儀,字孝威。以年老授中書舍人。亦工詩。遊跡所至,輒以名集,逐年編紀,凡七集。詩家咸推重之。

王士祿

[編輯]

王士祿,字子底,濟南新城人。少工文章,清介有守。弟士祜、士禎從之學詩。士禎遂為詩家大宗,官尚書,自有傳。士祿,順治九年進士。投牒改官,選萊州府教授,遷國子監助教,擢吏部主事。康熙二年,以員外郎典試河南,磨勘罣吏議下獄。久之得雪,免歸。居數年,起原官。學士張貞生、御史李棠先後建言獲咎,力直之,人以為難。尋又免歸。母喪,以毀卒,年四十有八。其文去雕飾,詩尤閒澹幽肆。有西樵、十笏山房諸集。

弟 士祜

[編輯]

士祜,字子測。十歲時,客或疑焦竑字弱侯何耶?坐客未對,即應聲曰:「此出考工記,'竑其幅廣以為之弱'也。咸驚其夙慧。康熙初,第進士,未仕卒。士禎輯其詩為古缽山人遺集。

當是時,山左詩人王氏兄弟外,有田雯、顏光敏、曹貞吉、王蘋、張篤慶、徐夜皆知名。

附 田雯

[編輯]

雯,字紫綸,號山薑,德州人。康熙三年進士,授中書。先是中書以貲郎充,是年始改用進士,遂為例。累遷工部郎中。督江南學政,所取士多異才。每按試,從兩騾,二僕隨之,戒有司勿供張。授湖廣督糧道,遷光祿寺卿,巡撫江寧,調貴州。時苗、仲猖獗,粵督議會剿,雯謂:「制苗之法,犯則治之,否則防之而已,無庸動眾勞民也。」議遂寢。丁憂,起補刑部侍郎,調戶部,以疾歸。康熙中,士禎負海內重名,其論詩主風調。雯負其縱橫排奡之氣,欲以奇麗抗之。有古懽堂集。

附 曹貞吉

[編輯]

貞吉,字升六,安丘人。與雯同年進士,禮部郎中。詩格遒練,有實庵詩略。兼工倚聲,吳綺選名家詞,推為壓卷。

附 顏光敏

[編輯]

光敏,字遜甫,曲阜人,顏子六十七世孫也。康熙六年進士,除國史院中書舍人。帝幸太學,加恩四氏子孫,授禮部主事,歷吏部郎中。其為詩秀逸深厚,出入錢、劉。吳江計東謂足以鼓吹休明。雅善鼓琴,精騎射蹋鞠。嘗西登太華,循伊闕,南浮江、淮,觀濤錢塘,溯三衢。所至輒命工為圖,得金石文恆懸之屋壁。有樂圃集、舊雨堂集。

附 王蘋

[編輯]

蘋,字秋史,歷城人。少落拓不偶,人目為狂。雯見其詩,為延譽。嘗賦「黃葉」句絕工,人稱為王黃葉。康熙四十五年進士,當為令,以母老改成山衛教授。閉門耽吟,介節彌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

附 張篤慶

[編輯]

篤慶,字歷久,淄川人。拔貢生。早受知施閏章。會徵鴻博,有欲薦之者,辭不應。詩以盛唐為宗,有崑崙山房集。

附 徐夜

[編輯]

夜,字東痴,新城人,本名元善。舉鴻博,不赴。有詩集。

陳恭尹

[編輯]

陳恭尹,字元孝,順德人。父邦彥,明末殉國難,贈尚書。恭尹少孤,能為詩,習聞忠孝大節。棄家出遊,賦姑蘇懷古諸篇,傾動一時。留閩、浙者七年。一日,父友遇諸塗,責之曰:「子不歸葬,奈何徒欲一死塞責耶!」恭尹泣謝之,乃歸。既葬父增城,遂渡銅鼓洋訪故人於海外。久之歸,主何衡家。與陶窳、梁無技及衡弟絳相砥礪,世稱「北田五子」。已,復遊贛州,轉泛洞庭,再遊金陵,至汴梁,北渡黃河,徘徊大行之下。於是南歸,築室羊城之南以詩文自娛,自稱羅浮布衣。

恭尹修髯偉貌,氣幹沉深。其為詩激昂頓挫,足以發其哀怨之思。自言平生文辭多取諸胸臆,僕僕道塗,稽古未遑也。卒,年七十一。著獨漉堂集。王隼取恭尹詩合屈大均、梁佩蘭共刻之,為嶺南三家集。

附 屈大均

[編輯]

大均,字介子,番禺人。初名紹隆,遇變為僧,中年返初服。工詩,高渾兀奡,有翁山詩文集。

附 梁佩蘭

[編輯]

佩蘭,字芝五,南海人。童時日記數千言。順治十四年鄉試第一,又三十一年始成進士,年六十矣。佩蘭夙負詩名。既選庶吉士,館中推為祭酒。不一年假歸,里居十五載。會詔飭詞臣就職,復入都。踰月散館,以不習國書罷歸。結蘭湖社,與同邑程可則,番禺王邦畿、方殿元及恭尹等稱「嶺南七子」。有六瑩堂集。

附 程可則

[編輯]

可則,字週量。順治九年會試第一。以磨勘停殿試歸,益恣探經史。十七年,始應閣試,授內閣中書,累遷兵部郎中。出知桂林府,以敏幹稱。其官都下,與宋琬、施閏章、王士祿、士禎、陳廷敬、沈荃、曹爾堪輩為文酒之會,吳之振合刻八家詩選。可則詩曰海日堂集。

附 方殿元

[編輯]

殿元,字蒙章。康熙三年進士。歷知剡城、江寧等縣。置祭田以贍兄弟,而自攜長子還、次子朝僑寓蘇州。父子皆有詩名。所稱「嶺南七子」,併其二子數之也。殿元著九穀集;還,靈州集;朝,勺園集。

附 吳文煒

[編輯]

佩蘭之友又有南海吳文煒,字山帶。十歲工詩,兼善繪事。時初效長吉體,務為險語取快。康熙三十二年舉人。計偕,卒於旅舍。有金茅山堂集,恭尹為之序。

附 王隼

[編輯]

王隼,字蒲衣,番禺人。父邦畿,明副貢生。隱居羅浮,嶺南七子之一也。有耳鳴集。隼七歲能詩。慕道術,早歲棄家入丹霞,尋入匡廬,居太乙峰,六七年始歸。性喜琵琶,終日理書卷,生事窘不顧,惟取琵琶彈之。琵琶聲急,即其窘益甚。著大樗堂集。妻潘,女瑤湘,並工詩。

馮班

[編輯]

馮班,字定遠,常熟人。淹雅善持論,顧性不諧俗。說詩力牴嚴羽,尤不取江西宗派,出入義山、牧之、飛卿之間。書四體皆精。著鈍吟集。趙執信於近代文家少許可者,見班所著獨折服,至具衣冠拜之。嘗謁其墓,寫「私淑門人」刺焚塚前。其為名流所傾仰類此。

附 宗元鼎

[編輯]

宗元鼎,字定九,江都人。七歲詠梅,遠近傳誦其句。堂有古梅一株,人謂之「宗郎梅」。性狷而孝,釜甑屢空,未嘗以貧告人。康熙初,貢太學,銓注州同知。未仕卒。元鼎與從弟元豫、觀,從子之瑾、之瑜皆工詩,有「廣陵五宗」之目。

附 劉體仁

[編輯]

劉體仁,字公霝,潁州人。順治中進士。有家難,棄官從孫奇逢講學。後官考功郎中。體仁喜作畫,鑑識其精,又工鼓琴。與汪琬、王士禎友善,著七頌堂集。士禎稱其詩似孟東野;又言今日善學才調集者無如元鼎,學西崑體者無如吳殳。

附 吳殳

[編輯]

殳,字修齡,原名喬,亦常熟人也。著圍爐詩話,云:「意喻則米,炊而為飯者文,釀而為酒者詩乎?」又曰:「詩之中須有人在。」執信嘆為知言。

胡承諾

[編輯]

胡承諾,字君信,天門人。崇禎時舉人。明亡後,隱居不仕,臥天門巾、柘間。順治十二年,部銓縣職。康熙五年,檄徵入都,六年,至京師,未幾告歸。構石莊於西村,窮年誦讀,著繹志二十餘萬言。繹志者,繹己所志也。原本道德,切近人事,為有體有用之學。其吏治篇曰:「古之人不敢輕言變法也。必有明哲之德,於精粗之理無所不昭,不獨精者為之地,即粗者亦為之地,有和悅之氣,於異同之見無所不容,不獨同者樂其然,即異者亦樂其然;然後可奪其久安之法,授以更新之制,而民不驚顧不讙譁也。」租庸篇曰:「欲富國者,當使君民之力皆常有餘。民之餘力,生於君之約取;君之餘力,生於民之各足。」他篇準此。承諾自擬其書於徐幹中論、顏氏家訓。或頗譏其掇拾群言,未能如古人自成一家之說,然大體必軌於正。又有讀書錄,則鱗雜細碎,殆繹志取材之餘矣。二十六年,卒,年七十五。

同時篤志撰述,其學與承諾相上下者,又有賀貽孫,字子翼,永新人;唐甄,字鑄萬,達州人。

附 賀貽孫

[編輯]

貽孫九歲能屬文。明季社事盛行,貽孫與萬茂先、陳士業、徐巨源、曾堯臣輩結社豫章。及明亡,遂不出。順治初,學使者慕其名,特列貢榜,避不就。巡按御史笪重光欲舉應鴻博,書至,貽孫愀然曰:「吾逃世而不逃名,名之累人實甚。吾將從此逝矣!」乃翦發衣緇,結茅深山,無復能蹤蹟之者。晚年窮益甚。著有易觸、詩觸、詩筏、騷筏,又著水田居激書。激書者,備名物以寄興,紀逸事以垂勸,援古鑑今,錯綜比類。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危悚惕厲,必暢所欲言而後已,激濁揚清。始自貴因,終於空明,凡四十一篇。

附 唐甄

[編輯]

甄性至孝,父喪,獨棲殯室三年。以世亂不克還葬,遂葬父虎丘。順治十四年舉人。選長子令,下車,即導民樹桑凡八十萬本,民利賴焉。未幾,坐逃人詿誤去官。僦居吳市,炊煙屢絕,至採枸杞葉為食,衣敗絮,著述不輟。始志在權衡天下,作衡書,後以連蹇不遇,更名潛書。分上下篇,上篇論學,始辨儒,終博觀,凡五十篇;下篇論政,始尚治,終潛存,凡四十七篇。上觀天道,下察人事,遠正古蹟,近度今宜,根於心而致之行,非虛言也。寧都魏禧見而歎之曰:「是周、秦之書也,今猶有此人乎!」卒,年七十五。

阿什垣

[編輯]

阿什坦,字金龍,完顏氏,滿洲正白旗人。順治九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初繙譯大學、中庸、孝經諸書,詔刊行。阿什坦上言;「學者宜以聖賢為期,經史為導,此外無益雜書當屏絕。」又請嚴旗人男女之別,定部院九品之制,俱報可。康熙初,罷職家居。鰲拜專政,欲令一見終不往。嗣以薦起,聖祖召問節用愛人,對曰:「節用莫要於寡慾,愛人莫先於用賢。」聖祖顧左右曰:「此我朝大儒也!」著有大學中庸講義及奏稿。孫留保,以掌院學士充明史總裁,附王蘭生傳。

附 劉淇

[編輯]

劉淇,字武仲,漢軍鑲白旗人。弟汶,舉人。受知世宗,時有二難之目。著周易通說、禹貢說、助字辨略、堂邑志、衛園集。

附 金德純

[編輯]

金德純,字素公,漢軍正紅旗人。著旗軍志。

附 傅澤洪

[編輯]

傅澤洪,字育甫,漢軍旗人。累官江南淮揚道。著行水金鑑百七十五卷。

汪琬

[編輯]

汪琬,字苕文,長洲人。少孤,自奮於學,銳意為古文辭。於易、詩、書、春秋、三禮、喪服咸有發明。性狷介。深嘆古今文家好名寡實,鮮自重特立,故務為經世有用之學。其於當世人物,褒譏不少寬假。順治十二年進士,授主事,再遷刑部郎中。坐累降兵馬司指揮,能舉其職,不以秩卑自沮。任滿,稍遷戶部主事,民送之溢衢卷。榷江寧西新關,以疾假歸。結廬堯峰山,閉戶撰述,不交世事,學者稱堯峰先生。以宋德宜,陳廷敬薦博學鴻儒科,試列一等。授編修,纂修明史,棘棘爭議不阿。在館六十日,再乞病歸。歸十年而卒,年六十七。

初,聖祖嘗問廷敬今世誰能為古文者,廷敬舉琬以對。及琬病歸,聖祖南巡駐無錫,諭巡撫湯斌曰:「汪琬久在翰林,有文譽。今聞其居鄉甚清正,特賜御書一軸。」當時榮之。琬為文原本六經,疏暢類南宋諸家,敘事有法。公卿志狀,皆爭得琬文為重。嘗自輯詩文為類稿、續稿各數十卷,又簡其尤精者,囑門人林佶繕刻之。

計東

[編輯]

計東,字甫草,吳江人。少負經世才,自比馬周、王猛。遭世變,著籌南五論,持謁史可法,可法奇之,弗能用也。順治十四年,舉順天鄉試,旋以江南奏銷案被黜。嘗從湯斌講學,又從汪琬受歐、曾古文義法,故其為文具有本原,而一出以和平溫雅。既廢不用,貧無以養,縱遊四方,所至交其豪傑。過鄴城,尋明詩人謝榛葬處,得之南門外二十里,為修墓立石,請有司禁樵牧。又憩順德逆旅,念歸有光昔嘗佐郡,集中有廳壁記,求其遺址不得,乃即署旁廢圃中設瓣香,再拜流涕而去,觀者駭其狂。

東外若不羈,內行謹,事母至孝。同邑友人吳兆騫流徙出關,為卹其家,且以女許配其弱子。大學士王熙素重東,屢欲薦之,未果。會詔舉鴻博,而東已前一年卒,深悼惜焉。

初遊河南,見商丘宋犖,輒引重。其後東歿二十餘年,犖至江蘇巡撫,為序其遺文,曰改亭集,刊行之。

附 吳兆騫

[編輯]

兆騫,字漢槎。亦十四年舉人。以科場蜚語逮系,遣戍寧古塔。兆騫與弟兆宜皆善屬文,居塞上二十年,侘傺不自聊,一發之於詩。已而友人顧貞觀言於納蘭成德、徐乾學,為納鍰,遂於康熙二十年赦還。著秋笳集。兆宜嘗注徐、庾二集,韓偓詩集,又注玉台新詠、才調集,並行於世。

附 顧我錡

[編輯]

同邑顧我錡,廩生。鄂爾泰任江蘇布政,試古學,得士五十三人,刻南邦黎獻集,推我錡為冠。乾隆丙辰開詞科,鄂爾泰惜我錡前卒,不獲舉,人謂其遇與東同。有湘南詩集。

彭孫遹

[編輯]

彭孫遹,字駿孫,海鹽人。父期生,明唐王時官太僕卿,死贛州。長子孫貽以毀卒,孫遹其少子也。順治十六年進士,授中書。素工詞章,與王士禎齊名,號曰「彭王」。康熙十八年,開博學鴻儒科,詔中外諸臣廣蒐幽隱,備禮敦勸,無論已仕未仕,徵詣闕下,月餼太倉米。明年三月朔,召試太和殿。發賦、詩題各一,學士院給官紙,光祿布席,賜宴體仁閣下。於是天子親擢孫遹一等一名,授編修。

自孫遹外,其籍隸浙江者,又有錢塘汪霦,秀水徐嘉炎、朱彝尊,平湖陸葇,海寧​​沈珩,仁和沈筠、吳任臣、邵遠平,遂安方象瑛、毛升芳,蕭山毛奇齡,鄞陳鴻績,凡十三人。江蘇二十三人,曰:上元倪燦,寶應喬萊,華亭王頊齡、吳元龍,無錫秦松齡、嚴繩孫,武進周清原,宜興陳維崧,長洲馮勳、汪琬、尤侗、範必英,吳錢中諧,儀真汪楫,淮安邱象隨,吳江潘耒、徐釚,太倉黃與堅,常熟周慶會,山陽李鎧、張鴻烈,上海錢金甫,江陰曹禾。直隸五人,曰:大興張烈,東明袁佑,宛平米漢雯,獲鹿崔如岳,任丘龐塏。安徽三人,曰:宣城施閏章、高詠,望江龍燮。江西二人,曰:臨川李來泰,清江黎騫。陝西一人,曰富平李因篤。河南一人,曰睢州湯斌。山東一人,曰諸城李澄中。湖北一人,曰黃岡曹宜圃。凡五十人,皆以翰林入史館。其列二等者,亦多知名之士,稱極盛焉。

孫遹歷官吏部侍郎,充經筵講官。明史久未成,特命為總裁,賜專敕,異數也。年七十,致仕歸,御書「松桂堂」額賜之,遂以名其集。

朱彝尊

[編輯]

朱彝尊,字錫鬯,秀水人,明大學士國祚曾孫。生有異秉,書經目不遺。家貧客遊,南踰嶺,北出雲朔,東泛滄海,登之罘,經甌越。所至叢祠荒塚、破爐殘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證,與史傳參校同異。歸里,約李良年、週篔、繆泳輩為詩課,文名益噪。

康熙十八年,試鴻博,除檢討。時富平李因篤、吳江潘耒、無錫嚴繩孫及彝尊皆以布衣入選,同修明史。建議訪遺書,寬期限,毋效元史之迫時日。辨方孝孺之友宋仲珩、王孟縕、鄭叔度、林公輔諸人咸不及於難,則知從亡、致身錄謂誅九族,並戮其弟子朋友為一族不足據,所謂九族者,本宗一族也。又言東林不皆君子,異乎東林者,亦不皆小人。作史者未可存門戶之見,以同異分邪正。二十年,充日講起居注官。典試江南,稱得士。入值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數與內廷宴,被文綺、時果之賚,皆紀以詩。旋坐私挾小胥入內寫書被劾,降一級,後復原官。三十一年,假歸。聖祖南巡,迎駕無錫,御書「研經博物」額賜之。

當時王士禎工詩,汪琬工文,毛奇齡工考據,獨彝尊兼有眾長。著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又嘗選明詩綜,或因人錄詩,或因詩存人,銓次為最當。卒,年八十一。子昆田,亦工詩文,早卒。孫稻孫,舉乾隆丙辰鴻博,能世其家。

附 李良年

[編輯]

彝尊所與為詩課者,李良年,字武曹,同邑人。與兄繩遠、弟符並著詩名。試鴻博,罷歸。有秋錦山房集。

附 譚吉璁

[編輯]

譚吉璁,字舟石,嘉興人,彝尊姑之子也。少遇寇,以身蔽父,寇舍之去。後以諸生試國子監第一,授弘文院撰文中書舍人,出為延安同知。吳三桂叛,守榆城獨完,論功加一級。舉應鴻博,報罷。遷知登州府。卒。有嘉樹堂集。

尤侗

[編輯]

尤侗,字展成,長洲人。少補諸生,以貢謁選。除永平推官,守法不撓。坐撻旗丁鐫級歸。侗天才富贍,詩文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傳誦遍人口。康熙十八年,試鴻博列二等,授檢討,與修明史。居三年告歸。聖祖南巡至蘇州,侗獻詩頌。上嘉焉,賜御書「鶴棲堂」額,遷侍講。

初,世祖於禁中覽侗詩篇,​​以才子目之。後入翰林,聖祖稱之曰「老名士」。天下羨其榮遇。侗喜汲引才雋,性寬和,與物無忤。兄弟七人甚友愛,白首如垂髫。卒,年八十七。著西堂集、鶴棲堂集,凡百餘卷。

附 秦松齡

[編輯]

秦松齡,字留仙,無錫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官檢討,罷歸。後舉鴻博,復授檢討。典江西鄉試,歷左贊善,以諭德終。松齡為庶常,召試詠鶴詩,有句云:「高鳴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世祖拔置第一,示閣臣曰:「是人必有品!」及告歸,里居二十餘年,專治毛詩。仿黃氏日鈔之例,著毛詩日箋六卷。自為詩文曰蒼峴山人集。

附 曹禾

[編輯]

曹禾,字頌嘉,江陰人。康熙三年進士。選鴻博,授檢討,官至祭酒。與田雯、宋犖、汪懋麟、顏光敏、王又旦、謝重輝、曹貞吉、丁澎、葉封齊名,稱詩中十子。

附 李來泰

[編輯]

同時江西選鴻博一等者,李泰來,字石台,臨川人。順治九年進士。嘗督江南學政,除蘇松常道,以疾歸。試詞科,授侍講。古文博奧,詩以和雅稱。有石台集。

陳維崧

[編輯]

陳維崧,字其年,宜興人。祖於廷,明左都御史。父貞慧,見遺逸傳。維崧天才絕艷,十歲,代大父撰楊忠烈像贊。比長,侍父側,每名流宴集,援筆作序記,千言立就,瑰瑋無比,皆折行輩與交。補諸生,久之不遇。因出遊,所在爭客之。嘗由汴入都,與朱彝尊合刻一稿,名朱陳村詞,流傳至禁中,蒙賜問,時以為榮。逾五十,始舉鴻博,授檢討,修明史。在館四年,病卒。

維崧清臞多鬚,海內稱陳髯。平生無疾言遽色,友愛諸弟甚。遊公卿間,慎密,隨事匡正,故人樂近之,而卒莫之狎。著湖海樓詩集、迦陵文集。時汪琬於同輩少許可者,獨推維崧駢體,謂自唐開、寶後無與抗矣。詩雄麗沉鬱,詞至千八百首之多,尤前此未有也。

附 吳綺

[編輯]

順、康間,以駢文稱者,又有吳綺,字次,江都人。維崧導源庾信,氾濫於初唐四傑,故氣脈雄厚。綺則追步李商隱,才地視維崧為弱,而秀逸特甚。順治十一年拔貢生,薦授中書舍人。奉詔譜楊繼盛樂府,遷兵部主事,即以繼盛官官之也。出知湖州府,有吏能。人謂其多風力,尚風節,饒風趣,稱為「三風太守」。未幾,罷歸。貧無田屯,購廢圃以居。有匄詩文者,以花木潤筆,因顏其圃曰種字林。著林蕙堂集。詞最有名,婦孺皆能習之。以有「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之句,又稱「紅豆詞人」。

附 徐釚

[編輯]

徐釚,字電發,吳江人。應鴻博,授檢討。會當外轉,遽乞歸。後起原官,不就。卒,年七十三。著南州草堂集、本事詩。又嘗刻菊莊樂府。崑山葉方靄稱其綿麗幽深,耐人尋繹。朝鮮貢使以兼金購之。釚既工倚聲,因輯詞苑叢談,具有裁鑑。

潘耒

[編輯]

潘耒,字次耕,吳江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不通貫。康熙時,以布衣試鴻博,授檢討,纂修明史。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採博而考證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尋充日講起居注官,修實錄、聖訓。嘗應詔陳言,謂:「建言古無專責,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陳東以太學生攻六賊,楊繼盛以部曹劾嚴嵩。本朝舊制,京官並許條陳。自康熙十年憲臣奏請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為越職。夫人主明目達聰,宜導之使言。今乃禁之,豈盛世事?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於此輩甚不便,於國家甚便也。其在外監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許其條奏。水旱災荒,州縣官得上聞。如此,則民間疾苦無不周知矣。」更請許臺諫官得風聞言事,有能奮擊姦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氣。二十三年,甄別議起,坐浮躁降調,遂歸。

耒有至性,初被徵,辭以母老,不獲命,乃行。既徐官,三牒吏部以獨子請終養,卒格於議不果歸。逮居喪,哀毀骨立。少受學同郡徐枋、顧炎武。枋歿,周恤其孤孫,而刻炎武所著書,師門之誼甚篤焉。四十二年,聖祖南巡,復原官。大學士陳廷敬欲薦起之,力辭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賦詠,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學五書為類音八卷。炎武復古,耒則務窮後世之變雲。

附 倪燦

[編輯]

當時詞科以史才稱者,朱彝尊、汪琬、吳任臣及耒為最著。又有倪燦,字闇公,上元人。以舉人授檢討,撰藝文志序,與姜宸英刑法志序並推傑構。書法詩格秀出一時,有雁園集。

附 嚴繩孫

[編輯]

嚴繩孫,字蓀友,無錫人,明尚書一鵬孫。六歲能作擘窠大書。試日,目疾作,第賦一詩,亦授檢討,撰明史隱逸傳。典試江西,尋遷中允,假歸。有秋水集。子泓曾,亦善畫工詩。

徐嘉炎

[編輯]

徐嘉炎,字勝力,秀水人,明兵部尚書必達曾孫。幼警敏,強記絕人。既,試鴻博,授檢討。康熙二十年,王師收滇、黔,嘉炎仿鐃歌鼓吹曲,撰聖人出至文德舞二十四章以獻;又四年元夕,聖祖於南海大放燈火,縱臣民使觀,嘉炎復應制撰記:皆稱旨。嘗侍直,命背誦咸有一德,終篇不失一字。至「厥德靡常」數語,則斂容讀之,帝為悚異。又嘗問宋元祐黨人是非,嘉炎舉諸人姓名始末,及先儒評騭語其悉。特賜御臨蘇軾詩一卷,廷臣拜賜御書自此始也。累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三朝國史及會典、一統志副總裁。有抱經齋集。

附 方象瑛

[編輯]

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康熙六年進士。試鴻博,授編修,典試蜀中。尋告歸。象瑛性簡靜,早慧,十歲作遠山淨賦,驚其長老。致仕家居,望益重。邑有大利弊,則嶽嶽爭言,歲省脂膏萬計,邑人建思賢祠祀之。著健松齋集、封長白山記、松窗筆乘。

萬斯同

[編輯]

萬斯同,字季野,鄞縣人。父泰,生八子,斯同其季也。兄斯大,儒林有傳。性彊記,八歲,客坐中能背誦揚子法言。後從黃宗羲遊,得聞蕺山劉氏學說,以慎獨為宗。以讀書勵名節與同志相劘切,月有會講。博通諸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七年,薦鴻博,辭不就。

初,順治二年詔修明史,未幾罷。康熙四年,又詔修之,亦止。十八年,命徐元文為監修,取彭孫遹等五十人官翰林,與右庶子盧君琦等十六人同為纂修。斯同嘗病唐以後史設局分修之失,以謂專家之書,才雖不逮,猶未至如官修者之雜亂,故辭不膺選。至三十二年,再召王鴻緒於家,命偕陳廷敬、張玉書為總裁。陳任本紀,張任志,而鴻緒獨任列傳。乃延斯同於家,委以史事,而武進錢名世佐之。每覆審一傳,曰某書某事當參校,顧小史取其書第幾卷至,無或爽者。士大夫到門諮詢,了辯如響。

嘗書抵友人,自言:「少館某所,其家有列朝實錄,吾默識暗誦,未敢有一言一事之遺也。長游四方,輒就故家耆老求遺書,考問往事。旁及郡志、邑乘,私家撰述,靡不搜討,而要以實錄為指歸。蓋實錄者,直載其事與言,而無可增飾者也。因其世以考其事,覈其言而平心察之,則其人本末可八九得矣。然言之發或有所由,事之端或有所起,而其流或有所激,則非他書不能具也。凡實錄之難詳者,吾以他書證之。他書之誣且濫者,吾以所得於實錄者裁之。雖不敢具謂可信,而是非之枉於人者蓋鮮矣。昔人於宋史已病其繁蕪,而吾所述將倍焉。非不知簡之為貴也,吾恐後之人務博而不知所裁,故先為之極,使知吾所取者有所捐,而​​所不取,必非其事與言之真,而不可溢也。」又以:「馬、班史皆有表,而後漢、三國以下無之。劉知幾謂得之不為益,失之不為損。不知史之有表,所以通紀、傳之窮者。有其人已入紀、傳而表之者,有未入紀、傳而牽連以表之者。表立而後紀、傳之文可省,故表不可廢。讀史而不讀表,非深於史者也。」嘗作明開國訖唐、桂功臣將相年表,以備採擇。其後明史至乾隆初大學士張廷玉等奉詔刊定,即取鴻緒史藁為本而增損之。鴻緒藁,大半出斯同手也。

平生淡於榮利,脩脯所入,輒以以周宗黨。故人馮京第死義,其子沒入不得歸,為醵錢贖之。尤喜獎掖後進。自王公以至下士,無不呼曰萬先生。李光地品藻人倫,以謂顧寧人、閻百詩及萬季野,此數子者,真足備石渠顧問之選。而斯同與人往還,其自署則曰「布衣萬某」,未嘗有他稱也。卒,年六十。著歷代史表,創為宦者侯表,大事年表二例。又著儒林宗派。

附 錢名世

[編輯]

名世,字亮工。康熙四十二年一甲進士,授編修。夙負文譽,王士禎見其詩激賞之。鴻緒聘修明史,斯同任考核,付名世屬辭潤色之。官至侍讀,坐投詩諂年羹堯奪職。

劉獻廷

[編輯]

劉獻廷,字繼莊,大興人,先世本吳人也。其學主經世,自象緯、律曆、音韻、險塞、財賦、軍政、以逮岐黃、釋老之書,無所不究習。與梁谿顧培、衡山王夫之、南昌彭士望為師友,而復往來崑山徐乾學之門。議論不隨人後。萬斯同引參明史館事,顧祖禹、黃儀亦引參一統志事。獻廷謂諸公考古有餘,實用則未也。

其論方輿書:「當於各疆域前,測北極出地,定簡平儀制度,為正切線表,而節氣之後先,日食之分秒,五星之凌犯佔驗,皆可推矣。諸方七十二候不同,世所傳者本之月令。乃七國時中原之氣候,與今不合,則歷差為之。今宜細考南北諸方氣候,取其核者詳載之,然後天地相應,可以察其遷變之微矣。燕京、吳下,水皆南流,故必東南風而後雨,衡、湘水北流,故必北風而後雨。諸方山水向背分合,皆紀述之,而風土之剛柔,暨陰陽燥濕之徵,可次第而求矣。」

其論水利,謂:「西北乃先王舊都,二千餘年未聞仰給東南。何則?溝洫通,水利修也。自劉、石雲擾,以訖金、元,千餘年未知水利為何事,不為民利,乃為民害。故欲經理天下,必自西北水利始矣。西北水利,莫詳於水經酈注。雖時移勢易,十猶可得六七。酈氏略於東南,人以此少之。不知水道之當詳,正在西北。」於是欲取二十一史關於水利農田戰守者,考其所以,附以諸家之說,為之疏證。凡獻廷所撰著,類非一人一時所能成,故卒不就。

又嘗自謂於華嚴字母悟得聲音之道,作新韻譜,足窮造化之奧。證以遼人林益長之說,益自信。其法先立鼻音二,各轉陰、陽、上、去、入之五音共十聲,而不歷喉齶舌齒脣之七位。故有橫轉,無直送,則等韻重疊之失去。次定喉音四,為諸韻之宗,從此得半音、轉音、伏音、送音、變喉音。又以二鼻音分配之,一為東北韻宗,一為西南韻宗,八韻立,而四海之音可齊。於是以喉音互相合,得音十七;喉音鼻音互相合,得音十;又以有餘不盡者三合之,得音五:共三十二音,為韻父,而韻歷二十二位,為韻母。橫轉各有五子,而萬有不齊之聲攝於此矣。

同時吳殳盛稱其書。他所著多佚。歿後,弟子黃宗夏輯錄之,為廣陽雜記。全祖望稱為薛季宣、王道父一流雲。

邵遠平

[編輯]

邵遠平,字戒三,仁和人。康熙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歷戶部郎中,出為江西學政,擢光祿寺少卿。試鴻博,授侍讀,至少詹事,致仕歸。以書史自娛,於世務泊如也。聖祖南巡,賜御書「蓬觀」額,因自號蓬觀子。遠平高祖經邦,明正德中進士,刑部員外郎。以建言獲罪。著弘簡錄,起唐迄宋,附以遼、金,未遑及元也。遠平循其例續之,刊除舊​​史複重不雅馴者,入制誥於帝紀,採著作於儒林,而文苑分經學、文學、藝學三科,十三志則分載於紀傳,名曰元史類編。朱彝尊稱其書非官局所能逮也。別著史學辨誤,京邸、粵行等集。

附 吳任臣

[編輯]

同邑吳任臣,字志伊。志行端愨,強記博聞,為顧炎武所推。以精天官、樂律試鴻博,入翰林,承修明史曆志。著周禮大義、禮通、春秋正朔考辨、山海經廣注、託園詩文集,而十國春秋百餘卷尤稱淹貫。其後如謝啟昆之西魏書,周春之西夏書,陳鱣之續唐書,義例皆精審,非徒矜書法,類史鈔也。

附 謝啟昆

[編輯]

謝啟昆,字蘊山,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進士。由編修簡鎮江知府,後至廣西巡撫,卒官。嘗築湘、漓二江之堤,詳見本傳。又修廣西通志,阬元言可為省志法。啟昆以魏書專主東魏,不載西魏四主,北史亦無糾正,乃作西魏書十二篇。

附 周春

[編輯]

周春,字芚兮,海寧人。乾隆十九年進士,選岑溪令,父憂去。民懷其澤,合前令山陽劉信嘉、金壇於烜共祀之,曰岑溪三賢祠。重宴鹿鳴,加六品銜。卒,年八十七。撰述甚多,而西夏書為最著。

附 陳鱣

[編輯]

春同州陳鱣,字仲魚。強於記誦,喜聚書。州人吳騫拜經樓書亦富,得善木互相鈔藏。嘉慶改元,舉孝廉方正。又明年,中式舉人。計偕入都,從錢大昕、翁方綱、段玉裁遊。後客吳門,與黃丕烈定交。精校勘之學。嘗以朱梁無道,李氏既係賜姓,復奉天祐年號,至十年立廟太原,合高祖、太宗、懿宗、昭宗為七廟,唐亡而實存焉;南唐為憲宗五代孫建王之玄孫,祀唐配天,不失舊物,尤宜大書年號,以臨諸國:於是撰續唐書七十卷。又有論語古訓、石經說、經籍跋文,恆言廣證諸書。卒,年六十五。

喬萊

[編輯]

喬萊,字石林,寶應人。父可聘,明末為御史,有聲。萊,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乞養歸。十八年,試鴻博,授編修,與修明史。典廣西鄉試,充實錄館纂修官,遷侍讀。時御史奏濬海口,瀉積水,而河道總督靳輔言其不便,請於邵伯、高郵間置閘洩水,復築長堤抵海口束之,使水勢高則趨海易,廷議多主河臣言。適萊入直,詔問萊,疏陳四不可行,略謂:「開河築堤,勢必壞隴畝,毀村落,不可行一。淮、揚地卑,多積潦,今取濕土投深淵,工安得成?不可行二。築丈六之堤,束水高一丈,秋雨驟至,勢必潰;即當未潰,瀦水屋廬之上,豈能安枕?不可行三。至於七州縣之田,向沒於水,今更束河使高,則田水豈復能涸?不可行四。」帝是之,議乃寢。二十六年,罷歸。久之,召來京。旋卒。

萊著易俟,雜採宋、元諸家易說,推求人事,參以古今治亂得失,蓋誠齋易傳之支流。詩文有應制、直廬、使粵、歸田諸集。孫億,亦工詩。

附 汪楫

[編輯]

汪楫,字舟次,江都人,原籍休寧。性伉直,意氣偉然。始以歲貢生署贛榆訓導。應鴻博,授檢討,入史館。言於總裁,先仿宋李燾長編,匯集詔諭、奏議、邸報之屬,由是史材皆備。二十一年,充冊封琉球正使,宣布威德。瀕行,不受例餽,國人建卻金亭誌之。歸撰使琉球錄,載禮儀暨山川景物。又因諭祭故王,入其廟,默識所立主,兼得琉球世纘圖,參之明代事實,詮次為中山沿革志。出知河南府,置學田,嵩陽書院聘詹事耿介主講席。治行為中州最。擢福建按察使,遷布政使。楫少工詩,與三原孫枝蔚、泰州吳嘉紀齊名。有悔齋集、觀海集。

附 汪懋麟

[編輯]

同里汪懋麟,字季甪,並有詩名,時稱「二汪」。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舉鴻博,持服不與試。服闋,復用徐乾學薦,以刑部主事入史館為纂修官。懋麟績學有幹才。為中書時,楚人朱方旦挾邪說動公卿,懋麟作辨道論詆之。熊賜履見其文,與定交。及居刑曹,勤於職事。有武某乘車宿董之貴家,之貴利其貲,殺之。車載而棄於道,鞭馬使馳。武父得車馬劉氏之門,訟劉殺其子。懋麟曰:「殺人而置其車馬於門,非理也。」乃微行,縱其馬,馬至之貴門,駭躍悲鳴。因收之貴,一訊得實,置於法。其發姦摘伏多類此。懋麟從王士禎學詩,而才氣橫逸,視士禎為別格。有百尺梧桐閣集。

陸葇

[編輯]

陸葇,字次友,平湖人。幼時值大軍收平湖,父被執,葇詣軍前乞代父。軍將手詩★M3示之曰:「兒能讀是耶?吾赦汝父。」葇朗誦「收兵四解降王縛,教子三升上將台」,曰;「此宋人贈曹武惠王詩也。將軍不嗜殺,即今之武惠王矣!」將軍喜,挾與北行,善育之,為議婚。以先問名於楊,辭歸。補諸生,入國學,試授中書。康熙六年進士,管內秘書院典藉。再試鴻博,授編修,分纂明史,命直南書房。三十三年,召試翰詹諸臣豐澤園,聖祖親置第一,謂曰:「連試詩文。無出汝右者。」一歲七遷,至內閣學士。長至,奏句決本,請出矜疑二十餘人。後一年告歸。葇性孝友,兄南雄知府世楷前卒,葇教養遺孤,俾成立,有名於時。年七十,卒。著雅坪詩文藁。

兄子 奎勳

[編輯]

奎勳,字聚侯,世楷子也。少隨葇京師,以學行為公卿所推重,顧久困諸生中。康熙末,年幾六十,始成進士,授檢討,充明史纂修官。匄疾歸,主廣西秀峰書院。奎勳篤於經學,忘飢渴寒暑。著陸堂易學,謂說卦一篇,足該全易。其詩學與明何楷詩世本古義相近。尚書說,惟解伏生今文二十八篇、戴禮緒言,糾正漢人穿鑿附會之失。春秋義存錄,則凡經、傳、子、緯所載孔子語盡援為據,力主春秋非以一字褒貶。奎勳說經務新奇,使聽者忘倦。最後撰古樂發微,未成而卒。

龐塏

[編輯]

龐塏,字霽公,任丘人。生有至性。七歲時,父緣事被逮,母每夕禱天。塏即隨母泣拜,無或間也。稍長,工為文。康熙十四年舉人,試鴻博,授檢討,分修明史。明都御史某諂附魏忠賢,其裔孫私餽金,匄閹黨傳諱其事勿書,力拒之。大考降補中書,洊擢戶部郎中,出知建寧府。浦城民以令嚴苛激變,夜焚冊局,殺吏胥,罷市,令懼而逃。塏聞變即馳至浦城,集士民明倫堂,曉喻禍福,戮一人而事定。民感其德,立書院祀之。九仙山多盜,至掠人索贖。掩捕數十人,境內帖然。未幾,告歸。

附 邊連寶

[編輯]

塏嗜吟詠,與同里邊汝元以詩學相劘切。其所作醇雅,以自然為宗。有叢碧山房集。

汝元子連寶,字趙珍。世其家學。以諸生貢成均,廷試第一。應乾隆元年博學鴻詞科,不中選。十四年,復薦經學,辭不赴。或勸之行,曰:「吾自審不能如漢伏勝、董仲舒,安敢幸取哉?」著有隨園集。

陸圻

[編輯]

陸圻,字麗京,錢塘人。少與弟堦、培以文學、志行見重於時,稱曰「三陸」。所為詩號西​​陵體。性穎異,善思誤書。嘗讀韓非子「一從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戲令他人射覆,不得,惟弟廷中之。平生不喜言人過,有語及者,輒曰:「吾與汝,姑自淑。」莊廷鑨史禍作,圻坐逮。以先嘗具狀自陳,事得白,歎曰:「今幸得不死,奈何不以餘年學道耶!」親歿,遂棄家遠遊,不知所終。子寅,成進士。往來萬里,尋父不得,竟悒悒以死,時稱其孝。培死甲申之難。

附 丁澎

[編輯]

丁澎,字飛濤,仁和人。有雋才。嗜飲,一石不亂,弟景鴻、濚並能文,時有「三丁」之目。澎,順治十二年進士,官禮部郎中。嘗典河南鄉試,得一卷奇之。同考請置之乙,澎曰:「此名士也!」榜發,乃廬陽李天馥,出語人曰:「吾以世目衡文,幾失此士。」坐事謫居塞上五載,躬自飯牛,吟嘯自若。所作詩多忠愛,無怨誹之思。有扶​​荔堂集。

先是陳子龍為登樓社,圻、澎及同里柴紹炳、毛先舒、孫治、張丹、吳百朋、沈謙、虞黃昊等並起,世號「西泠十子」。

附 柴紹炳

[編輯]

紹炳,字虎臣。在十子中文名最著。持躬尤端謹。有省軒集。

附 毛先舒

[編輯]

先舒,字稚黃。嘗從劉宗周講學。其詩音節瀏亮,有七子餘風。著思古堂集。

附 孫治

[編輯]

治,字宇台。篤友誼,陸培死,以孤女託為擇婿,得吳任臣。及立嗣,又以甥女嫁焉。有鑑菴集。

附 張丹

[編輯]

丹,字綱孫。美鬚髯。淡靜不樂交遊,而嗜山水。其詩悲涼沉遠,曰秦亭集。

附 吳百朋

[編輯]

百朋,字錦雯。以舉人令南和,有異政,百姓祠祀之。有襆庵集。

附 沈謙

[編輯]

謙,字去矜。工詩,初喜溫、李,後乃循漢、魏以窺盛唐。有東江草堂集。謙與紹炳、先舒皆精韻學。紹炳作古韻通,先舒作韻學通指、南曲正韻,謙作東江詞韻。陸圻歎曰:「恨孫偭、周德清曾無先覺。」

附 黃昊

[編輯]

黃昊,字景明。十歲即善屬文。薄柳州乞巧,更作辭巧文,識者知其遠到。康熙中舉人,終教諭。

孫枝蔚

[編輯]

孫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少遭闖賊亂,結邑裡少年擊賊,墮坎埳,幸不死。乃走江都,習賈,屢致千金,輒散之。既乃折節讀書,僦居董相祠,高不見之節。王士禎官揚州,以詩先,遂定交,稱莫逆焉。時左贊善徐乾學方激揚士類,才俊滿門,枝蔚弗屑也。以布衣舉鴻博,自陳衰老,乞還山,遂不應試,授內閣中書。著溉堂集,詩詞多激壯之音,稱其高節。

附 李念慈

[編輯]

李念慈,字屺瞻,涇陽人。順治十五年進士,以河間府推官改知新城縣。坐逋賦罷。會有荊襄之役,敘運餉勞,再起,補天門。與枝蔚同舉鴻博,試不中選。喜遊,好吟詠。有谷口山房集。施閏章稱其雄爽之氣勃勃眉宇,蓋秦風而兼吳、楚者。

丁煒

[編輯]

丁煒,字瞻汝,晉江人。諸生。工詩,有吏才。順治十二年,定遠大將軍濟度統師取漳州,詔便宜置郡縣吏,得試士幕下,拔煒第一。授漳平教諭,遷知直隸獻縣,內擢戶部主事。時議稅閩鹽,煒力陳不可,事得寢。由郎中出為贛南分巡道。閩人佃贛者乘亂劫略,號「田賊」,捕治之,民情大洽。遷湖北按察使,脫重囚為盜誣者二十餘人於獄。尋坐事謫官,居武昌,未發,武昌卒夏包子作亂,脅使署。巡撫以死拒,東走安慶,乞師巡撫楊素蘊。事平,降補知府雲南。會素蘊移撫湖廣,以煒事聞,復按察職。俄以疾歸。

煒論詩,以為詩貴合法,然法勝則離;貴近情,然情勝則俚。故其為詩,力追三唐、漢、魏。無詭薄之失。有問山集。

附 林侗 林佶

[編輯]

林侗,字同人,閩人也。縣貢生。喜金石。卒,年八十八。弟佶,字吉人。康熙五十二年進士,官中書​​,工楷法。文師汪琬,詩師陳廷敬、王士禎。此三人集皆佶手繕付雕,精雅為世所重。家多藏書,徐乾學輯經解,朱彝尊選明詩,皆就傳鈔。有樸學齋集。

附 黃任

[編輯]

黃任,字莘田,永福人。工書。口辯若懸河。有硯癖,以舉人令四會,罷官歸,惟硯石壓裝。詩清新刻露,有香草齋集。乾隆二十七年,重宴鹿鳴。卒,年八十餘。

附 鄭方坤

[編輯]

鄭方坤,字則厚,建安人。雍正元年進士。為令邯鄲,屢擢至山東兗州知府。時禁人口出海,抵奉天而未入籍者,悉勒還本土。方坤適知登州,以為司牧者但當嚴姦宄之防,不得閉其謀生之路,為白大吏,弛其禁。調武定,能盡心賑務。兗州飢,復移治之。方坤記誦博,詩才凌厲,與兄方城齊名。有蔗尾集,又著經稗、五代詩話、全閩詩話、國朝詩人小傳。

黃與堅

[編輯]

黃與堅,字廷表,太倉人。幼有奇慧,八歲,酷好唐人詩,錄小本,懷袖中諷誦之。已而究心經術,遍讀週、秦古書。性落落,與人交有終始。順治十六年進士,後舉鴻博,授編修,遷贊善,分修明史及一統志。寓居委巷,寂寞著書,如窮愁專一之士。有忍菴集。

吳偉業選「婁東十子」詩,以與堅為冠。十子者,周肇、許旭、王撰、王攄、王昊、王揆、王忭、王曜升、顧湄也。肇詩曰東岡集,旭曰秋水集,撰曰三餘集,攄曰蘆中集。

附 王昊

[編輯]

昊,為世貞後,有文藻,下筆如宿構。康熙十八年,召試,授官正字。所著曰碩園集。揆,順治中進士,所著曰芝廛集。忭曰健菴集,曜升曰東皋集。

附 顧湄

[編輯]

湄,字伊人,亦太倉人。事母以孝聞,父夢麟,長於毛、鄭之學,湄傳其業。尤工詩,清麗婉約,陳瑚以為過元人。其詩曰水鄉集。

吳雯

[編輯]

吳雯,季天章,蒲州人,原籍遼陽。父允升,任蒲州學政,卒官,遂家焉。雯少朗悟,記覽甚博,尤長於詩。遊京師,父執劉體仁、汪琬皆激賞之。王士禎目為仙才。嘗與葉方靄同直,誦其警句,方靄下直即趨訪,名大噪。大學士馮溥出扇索詩,雯大書二絕句答之,其坦率類是。卒以不遇,不悔也。試鴻博不中選。後居母憂,以毀卒。雯著蓮洋集,詩體峻潔,有其鄉人元好問之風。據名山記蓮洋村在華嶽下,取以名集。

附 陶季

[編輯]

陶季,寶應人。初名澂,字季深,以字行,復去其一,稱曰陶季。負異才,鋒穎踔厲。遊燕、趙、齊、魯之郊,逾太行,浮湘、沅,所至皆有詩。士禎刪定其客滇南、閩中諸詩,以高、岑、龍標相況。先是詔舉鴻博,公卿爭欲薦,季辭不就,以布衣終。有湖邊草堂集及舟車集。

梅清

[編輯]

梅清,字瞿山,宣城人,宋梅堯臣後也。清英偉豁達,自力於學,以淹雅稱。順治十一年舉人,試禮部不第。朝士爭與之交,王士禎、徐元文尤傾倒焉。詩凡數變,自訂天延閣前後集。年七十餘,復合編瞿山詩略。書法仿顏真卿、楊凝式。畫尤盤薄多奇氣。嘗作黃山圖,極煙雲變幻之勝,為當時所重。同族有梅庚者,生後於清。善八分書,亦工詩畫,與清齊名。

附 梅庚

[編輯]

庚,字耦長。少孤,承其祖鼎祚、父朗中之傳,益昌大之。施閏章見其詩,引為忘年交。康熙二十年舉人,為朱彝尊所得士。性狷介,客遊京師,不妄投一刺。士禎主禮闈,庚復被黜,士禎贈詩引為恨也。後知泰順縣,有惠政,民德之。

馮景

[編輯]

馮景,字山公,錢塘人。國子監生。善屬文,千言立就。康熙時遊京師,侍郎項景襄、金鼐皆遣子弟從受學。會營宮室,求楠木樑不得,有請以他木易國子監彝倫堂梁者。景上書尚書魏象樞,極陳不可,事得寢。由是馮太學生之名盛傳京師。大學士索額圖召欲見之,謝不往。歸館淮安邱象隨家垂十年。宋犖撫江蘇,禮致幕府,或納金求為緩頰,峻卻之,人益欽其品。景篤師友風義,與仁和汪煜、湯右曾交最篤。二人為給事中,多所論列,亦由景數責善有以激厲之也。王士禎轉左都御史,景以受知士禎,冀其大有匡濟,為書諷之。景雖布衣,不求仕進,而未嘗忘當世之務。在淮安時,有水患,湯斌奉詔北上,作書陳災狀及所以致患之由,斌見書嗟賞,又嘗稱其文為不朽。其著述多佚,今存者解舂集。

附 邵長蘅

[編輯]

邵長蘅,字子湘,武進人。十歲補諸生,因事除名,旋入太學。工詩,尤致力古文辭,陶鍊雅正。與景同客犖幕,長蘅亦觥觥持古義,無所貶損,時論賢之。著有青門稿。

姜宸英

[編輯]

姜宸英,字西溟,慈谿人,明太常卿應麟曾孫。父晉珪,諸生,以孝聞。宸英績學工文辭,閎博雅健。屢躓於有司,而名達禁中。聖祖目宸英及朱彝尊、嚴繩孫為海內三布衣。侍讀學士葉方靄薦應鴻博,後期而罷。方藹總裁明史,又薦充纂修,食七品俸,分撰刑法志。極言明詔獄,廷杖,立枷,東、西廠之害,辭甚愷至。尚書徐乾學領一統志事,設局洞庭東山,疏請宸英偕行。久之,舉順天鄉試。三十六年,成進士。廷對李蟠第一,嚴虞惇第二,帝識宸英手書,親拔置第三人及第,授編修,年七十矣。明年,副蟠典試順天,蟠被劾遣戍,宸英亦連坐。事未白,卒獄中。

宸英性孝友。與人交,坦夷而不阿。祭酒翁叔元劾湯斌偽學,遽移書責之。著湛園集、葦間集。書法得鍾、王遺意,世頗重之。

附 嚴虞惇

[編輯]

虞惇,字贊成,常熟人。幼能背誦九經、三史。既官翰林,館閣文字多出其手。科場獄興,虞惇諸子是科獲雋,考官蟠、宸英皆其同年友。用是罣吏議鐫級,閒居數年。起大理寺寺副,平反內務府殺人移獄被誣者,累遷太僕寺少卿,卒官。著有讀詩質疑。江南人刻其文曰嚴太僕集,以繼明歸太僕雲。

附 黃虞稷

[編輯]

黃虞稷,字俞邰,上元人,本籍晉江。七歲能詩。以諸生舉鴻博,遭母喪,不與試。左都御史徐元文薦修明史,又修一統志,皆與宸英同。家富藏書。著千頃堂書目,為明史藝文志所本。

性德

[編輯]

性德,納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子也。性德事親孝,侍疾衣不解帶,顏色黧黑,疾愈乃復。數歲即習騎射,稍長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進士,年十六。聖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令賦乾清門應制詩,譯御製松賦,皆稱旨。俄疾作,上將出塞避暑,遣中官將御醫視疾,命以疾增減告。遽卒,年止三十一。嘗奉使塞外有所宣撫,卒後,受撫諸部款塞。上自行在遣中官祭告,其眷睞如是。

性德鄉試出徐乾學門。與從揅討學術,嘗裒刻宋、元人說經諸書,書為之序,以自撰禮記陳氏集說補正附焉,合為通志堂經解。性德善詩,尤長倚聲。遍涉南唐、北宋諸家,窮極要眇。所著飲水、側帽二集、清新秀雋,自然超逸。嘗讀趙松雪自寫照詩有感,即繪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許過當,弗應也。乾學謂之曰:「爾何似王逸少!」則大喜。好賓禮士大夫,與嚴繩孫、顧貞觀、陳維崧、姜宸英諸人遊。貞觀友吳江吳兆騫坐科場獄戍寧古塔,賦金縷曲二篇寄焉,性德讀之歎曰:「山陽思舊,都尉河梁,並此而三矣!」貞觀因力請為兆騫謀,得釋還,士尤稱之。

附 顧貞觀

[編輯]

貞觀,字梁汾,無錫人。康熙十一年舉人,官內閣中書。工詩,自定集僅五言三十餘篇,清微婉篤,上睎韋、柳;而世特傳其詞,與維崧及朱彝尊稱詞家三絕。清世工詞者,往往以詩文兼擅,獨性德為專長,仁和譚獻嘗謂為詞人之詞。性德後,又得項鴻祚、蔣春霖三家鼎立。

附 項鴻祚

[編輯]

鴻祚,字蓮生,錢塘人。道光十二年舉人。善詞,上溯溫、韋,下逮周密、吳文英。擷精棄滓,以自名其家。屢應禮部試不第。卒,年三十八。自序憶雲詞,有曰:「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學者誦而悲之。

附 蔣春霖

[編輯]

春霖,字鹿潭,江陰人,寄籍大興。咸豐中,官東台場鹽大使。工詞。時方亂離,傍徨沉鬱,高者直逼姜夔。困於卑官,孤介忤時,益侘傺。舟經吳江,一夕暴卒。春霖慕性德飲水、鴻祚憶雲,自署水雲樓,即以名其詞。

文昭

[編輯]

宗室文昭,字子晉,饒餘親王阿巴泰曾孫,鎮國公百綬子。辭爵讀書,從王士禎遊。工詩,才名藉甚。王式丹稱其詩以鮑、謝為胚胎,而又兼綜眾有,擷百家之精華,其味在酸鹹之外。著有薌嬰居士集、紫幢詩鈔。

附 蘊端

[編輯]

又宗室以詩名者,蘊端,初名岳端,字正子,號紅蘭主人,多羅安郡王岳樂子。封貝子。有玉池生稿。

附 博爾都

[編輯]

博爾都,字問亭,號東皋漁父,恪僖公拔都海子,蘊端從弟。封輔國將軍。有問亭詩集。

附 永忠

[編輯]

永忠,字良輔,又字臞仙,多羅貝勒弘明子。輔國將軍。有延芬室集。詩體秀逸,書法遒勁,頗有晉人風味。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遇奇書異籍,必買之歸,雖典衣絕食不顧也。

附 書誠

[編輯]

書諴,字實之,號樗仙,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六世孫,輔國將軍長恆子。奉國將軍。有靜虛堂集。性慷慨,不欲嬰世俗情。年四十,即託疾去官。邸有餘隙地,盡種蔬果,手執畚鎛,從事習勞以為樂。

附 永諲

[編輯]

永諲,字嵩山,康修親王崇安子。鎮國將軍。詩宗盛唐,書法趙文敏。晚年獨居一室,不與人接。詩多散佚。

附 裕瑞

[編輯]

裕瑞,字思元,豫通親王多鐸裔。封輔國公。工詩善畫,通西番語。常畫鸚鵡地圖,即西洋地球圖。又以佛經自唐時流入西藏,近日佛藏皆出一本,無可校讎。乃取唐古特字譯校,以復佛經唐本之舊,凡數百卷。著有思元齋集。

趙執信

[編輯]

趙執信,字仲符,益都人。從祖進美,官福建按察使,詩名甚著。執信承其家學,自少即工吟詠。年十九,登康熙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時方開鴻博科,四方雄文績學者皆集輦下,執信過從談宴,一座盡傾。朱彝尊、陳維崧、毛奇齡尤相引重,訂為忘年交。出典山西鄉試,遷右贊善。二十八年,坐國卹中宴飲觀劇,為言者所劾,削籍歸。卒,年八十餘。

執信為人峭峻褊衷,獨服膺常熟馮班,自稱私淑弟子。娶王士禎甥女,初頗相引重。後求士禎序其詩,士禎不時作,遂相詬厲。嘗問詩聲調於士禎,士禎靳之,乃歸取唐人集排比鉤稽,竟得其法,為聲調譜一卷。又以士禎論詩,比之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一爪而已,遂著談龍錄,云:「詩以言志,詩之中須有人在,詩之外尚有事在。」意蓋詆士禎也。說者謂士禎詩尚神韻,其弊也膚;執信以思路​​劖刻為主,其失也纖。兩家才性不同,實足相資濟雲。執信所著詩文曰飴山堂集。

附 葉燮

[編輯]

當是時,海內以詩名者推士禎,以文名者推汪琬。而嘉興葉燮,字星期,其論文亦與琬不合,往復論難,互譏嘲焉。及琬歿,慨然曰:「吾失一諍友矣!今誰復彈吾文者?」取向所短汪者悉焚之。燮父紹袁,明進士,官工部主事,國亡後為僧。燮生四歲,授以楚辭,即成誦。康熙九年進士,選授寶應令。值三籓亂,又歲饑,民不堪苦。累以伉直失上官意,坐累落職。時嘉定​​知縣陸隴其亦被劾,燮以與隴其同罷為幸。性喜山水,縱遊宇內名勝幾遍。年七十六,猶以會稽、五洩近在數百里獨未遊為憾。復裹糧往,歸遂疾。逾年卒。寓吳時,以吳中論詩多獵範、陸皮毛,而遺其實,著原詩內外篇,力破其非。吳士始而訾謷,久乃更從其說。著已畦詩文集。士禎謂其鎔鑄往昔,獨立起衰。

附 馮廷櫆

[編輯]

馮廷櫆,字大木,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進士,授中書。幼有奇童之目,讀書一覽輒記,尤長於詩。嘗充湖廣副考官,試畢,登黃鶴樓,俯江、漢之流,南望瀟湘、洞庭,慨然遠想,賦詩百餘篇,識者以為騷之遺也。平生深契者惟執信,其詩孤峭亦相類,歿後散佚。其孫德培搜輯得五百篇,名馮舍人遺詩。

黃儀

[編輯]

黃儀,字六鴻,常熟人。精輿地之學。嘗以班固地誌所載諸川,第詳水出入,其中間經歷之地,備著於水經,然讀者非繪圖不能了,乃反覆尋究,每水各為一圖。凡都邑建署沿革、山川險易皆具焉,條縷分析,各得其理。閻若璩見之,歎曰:「酈道元千古後一知己也!」若璩嘗問儀:「後漢志溫縣濟水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絕。是河南無濟矣,何酈氏言之詳也?」儀曰:「新莽時雖枯,後復見,酈氏所謂其後水流逕通,津渠勢改,尋梁脈水,不與昔同是也。杜君卿乃不信水經,專憑彪志,竊以彪特紀一時災變耳,非謂永不截河南過也。」徐乾學修一統志,儀與若璩、胡渭、顧祖禹任分纂,皆地學專家。儀又訂正晉書地理志。兼工詩詞,著有紉蘭集。

附 鄭元慶

[編輯]

鄭元慶,字芷畦,歸安人。通史傳,旁及金石文字。李紱、張伯行雅重其學,欲薦於朝未得也。顏魯公書湖州石柱記,元慶為之箋釋,甚博贍。又著湖錄百二十卷,七易藁而後成,自謂平生精力殫於是書。平生慕鄭子真之為人,自號鄭谷口。晚更治經,其著書處名魚計亭。著有周易集說、詩序傳異同、禮記集說參同、官禮經典參同、家禮經典參同、喪服古今異同考、春王正月考、海運議。

查慎行

[編輯]

查慎行,字悔餘,海寧人。少受學黃宗羲。於經邃於易。性喜作詩,遊覽所至,輒有吟詠,名聞禁中。康熙三十二年,舉鄉試。其後聖祖東巡,以大學士陳廷敬薦,詔詣行在賦詩。又詔隨入都,直南書房。尋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授編修。時族子升以諭德直內廷,宮監呼慎行為老查以別之。帝幸南苑,捕魚賜近臣,命賦詩。慎行有句云:「笠簷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俄宮監傳呼「煙波釣徒查翰林」。時以比「春城寒食」之韓翃雲。充武英殿書局校勘,乞病還。坐弟嗣庭得罪,闔門就逮。世宗識其端謹,特許於歸田裡,而弟嗣瑮謫遣關西,卒於戍所。

弟 嗣瑮

[編輯]

嗣瑮,字德尹。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官至侍講。性警敏,數歲即解切韻諧聲。詩名與慎行相埒。慎行著敬業堂集、周易玩辭集解,又補注蘇詩,行於世。嗣瑮著查浦詩鈔、音類通考。

弟 升

[編輯]

升,字仲韋。康熙二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詩筆清麗。尤工書,似董其昌。有澹遠堂集。

史申義

[編輯]

史申義,字叔時,江都人。少工詩,與同里顧圖河齊名,稱維揚二妙。康熙二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充雲南鄉試考官,改御史、禮科給事中,乞病歸。王士禎以風雅詔後進,嘗謂申義及湯右曾足傳己衣缽,人稱「王門二弟子」。在翰林時,聖祖以後進詩人詢大學士陳廷敬,廷敬舉申義、週起渭對,故又有「翰苑兩詩人」之目。

附 周起渭

[編輯]

起渭,字漁塘,貴陽人。康熙三十三年進士,由檢討累遷詹事府詹事。詩才雋逸,尤肆力於蘇軾、元好問、高啟諸家。貴州自明始隸版圖,清詩人以起渭為冠,而銅仁張元臣、平遠潘淳亦並有詩名。

附 張元臣

[編輯]

元臣,字志伊。康熙三十六年進士,由檢討累遷左諭德。有豆村詩鈔。

附 潘淳

[編輯]

淳,字元亮。康熙五十四年進士,官檢討。文安陳儀與同榜,一時咸推潘詩陳筆。有椽林詩集。

顧陳垿

[編輯]

顧陳垿,字玉停,鎮洋人。少有文名,嘗得徐光啟曆書,精求一月,通其術。康熙五十四年舉人,以薦入湛凝齋修書。書成,議敘行人司行人。時外廷送算學三百餘員候試,聖祖親策之,得七十二人,陳垿為冠。又充樂館纂修。雍正元年,出使山東、浙江,還督通州倉。三年,以目疾乞歸,閉門撰述,四方走書幣乞文者踵至。性耿介,敦於內行。居喪不飲酒食肉,不處內。沈起元官河南,延主大樑書院,引範文正憂中掌學睢陽以勸;陳垿執象山責東萊故事,謝不往也。乾隆元年,詔起官,又舉鴻博,及六年設樂部,復以洞曉音律宣召,皆辭不赴,時論高之。年七十,卒。

陳垿精字學、算學、樂律,時稱三絕。嘗造八矢注守圖說,謂字學居六藝之末,聲音,樂也,形體,書也,而口出耳入,手運目存,則皆有數焉。學士惠士奇、通政孫勷得其書,置酒延陳垿請其說。陳垿為言經聲緯音開發收閉之旨,及每矢實義,一矢未​​發,則聲不能出,字有所避,八矢盡而音定字死矣。二人嘆為天授。少與同里王時翔為性命交,並工詩。婁東詩人大率宗吳偉業,陳序晚出,乃自闢町畦。著洗桐集、抱桐集。

何焯

[編輯]

何焯,字屺瞻,長洲人。通經史百家之學。藏書數萬卷,得宋、元舊槧,必手加讎校,粲然盈帙。學者稱義門先生,傳錄其說為義門讀書記。

康熙四十一年,直隸巡撫李光地以草澤遺才薦,召入南書房。明年,賜舉人,試禮部下第,復賜進士,改庶吉士。仍直南書房,授皇八子讀,兼武英殿纂修。連丁內外艱。久之,復以光地薦,召授編修。尚書徐乾學、翁叔元爭延致焯。尋遘讒,與乾學失歡,而叔元劾湯斌,焯上書請削門下籍,天下快之。聖祖幸熱河,或以蜚語上聞,還京即命收系。盡籍其卷冊文字,帝親覽之,曰:「是固讀書種子也!」無失職觖望語,又見其草藁有手簡吳縣令卻金事,益異之。命還所籍書,解官,仍參書局。六十一年,卒,年六十一。帝深悼惜,特贈侍講學士。贈金,給符傳歸喪,命有司存卹其孤。

焯工楷法,手所校書,人爭傳寶。門人著錄者四百人,吳江沈彤、吳縣陳景雲為尤著。

附 陳景雲 景雲子黃中

[編輯]

景雲,字少章。博聞彊識,能背誦通鑑。年十七,湯斌撫吳,試士拔第一。應京兆試,不遇。館籓邸三年,以母老辭歸,遂不出,以諸生終。少從焯遊,焯歿,獨系吳中文獻幾二十年。著有讀書紀聞及綱目、通鑑、兩漢書、三國志、文選、韓、柳集皆有訂誤,共三十餘卷。文集四卷,亦簡嚴有法。

景雲子 黃中

[編輯]

子黃中,字和叔。諸生。父子皆長史學,而黃中尤以才略自負。舉乾隆元年博學鴻詞,入都上書,論用人、理財、治兵三端。大學士陳世倌韙其言。頃之,詔求骨鯁之士,如古馬周、陽城者,世倌欲薦之,謝不應。胡天遊傲睨群士,獨推服黃中。示以文,每發其瑕璺,未嘗有忤也。嘗病宋史蕪雜,別撰紀傳表百七十卷。又著國朝諡法考、閣部督撫年表。其卒也貧不能葬,或賻以金,妻張氏固卻之,曰:「奈何以貧故,傷夫子義!」遂賣所居宅以營葬。

戴名世

[編輯]

戴名世,字田有,桐城人。生而才辨雋逸,課徒自給。以製舉業發名廩生,考得貢,補正藍旗教習。授知縣,棄去。自是往來燕、趙、齊、魯、河、洛、吳、越之間,賣文為活。喜讀太史公書,考求前代奇節瑋行。時時著文以自抒湮鬱,氣逸發不可控禦。諸公貴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嘗遇方苞京師,言曰:「吾非役役求有得於時也,吾胸中有書數百卷,其出也,自忖將有異於人人。然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無所累,未能誘而出之也。」因太息別去。康熙四十八年,年五十七,始中式會試第一,殿試一甲二名及第,授編修。又二年而南山集禍作。

先是門人尤雲鶚刻名世所著南山集,集中有與餘生書,稱明季三王年號,又引及方孝標滇黔紀聞。當是時,文字禁網嚴,都御史趙申喬奏劾南山集語悖逆,遂逮下獄。孝標已前卒,而苞與之同宗,又序南山集,坐是方氏族人及凡掛名集中者皆獲罪,繫獄兩載。九卿覆奏,名世、雲鶚俱論死。親族當連坐,聖祖矜全之。又以大學士李光地言,宥苞及其全宗。申喬有清節,惟興此獄獲世譏雲。名世為文善敘事,又著有​​孑遺錄,紀明末桐城兵變事,皆毀禁,後乃始傳雲。

 卷四百八十三 ↑返回頂部 卷四百八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