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史紀事本末/卷三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五 清史紀事本末
內禪之真相
卷三十七 

高宗乾隆六十年,秋九月,帝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入見。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爲皇太子,以明年爲嗣皇帝嘉慶元年。帝踐祚之初,嘗焚香告天,若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嗣以次子永璉爲嫡出,且人品貴重,當然繼體。因於乾隆元年七月,循用雍初年成式,親書其名,密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旋永璉於三年十月病殤,帝召大臣等啓閱密旨,贈爲端慧太子。後復以七子永琮亦係嫡系,擬書名緘貯,繼念其年尚幼穉而未果,旋亦早世,諡曰悼。至三十八年冬至,祀南郊,帝以今太子名昭告上帝,並默禱如所定嗣子不克負荷,即降之罰,使其夭折,俾得再簡元良,以延宗祐。是日,復遣詣盛京,祀陵,隱然以神器攸歸,面稽於祖也。至是御門宣布冊立緣由。俟長至後,太子移入毓慶宮,以定儲位。即於明年元旦行授受典禮,並兩次宣諭,略謂:『朕今精神康健,視聽不衰,一日不致倦勤,即一日不敢懈馳。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仍當躬親指教,俾嗣皇帝將來知所稟承,至中外俱題章疏,及引見文武官員尋常事件,俱由嗣皇帝披閱,奏知朕輸云云。』 冬十二月,諭朕於明年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帝,其奏對稱太上皇。

仁宗嘉慶元年,春正月,朔,舉行授受大典,帝待上皇詣奉先殿堂子行禮,上皇御太和殿,親授帝璽,帝跪授。上皇受賀蹕,還寧壽宮,帝即位受賀。奉上皇傳位詔書,頒行天下,覃恩有差。 帝侍上皇詣壽皇殿行禮,御乾清宮,賜皇子親藩等宴。 帝奉上皇命,冊立嫡妃喜塔臘氏爲後,側妃鈕祜祿氏爲貴妃,劉佳氏爲誠妃,侯佳氏瑩嬪。 帝侍上皇御寧壽宮皇極殿,舉行千叜宴,賜親王大臣、蒙古貝勒、貝子、公、額附、台吉年七十以上者三千人,及回部、朝鮮、安南、暹羅、廓爾貢使等宴,其一品大臣,年屆九十以上者,上皇召至座前,親賜巵酒,餘賞詩章、如意、綿緞、文綺、銀牌等物有差。 二月,帝御乾清門聽政,自是以爲常,在圓明園則御勤政殿。 帝初御經筵,詣傳心殿行禮。 三月,帝侍上皇出京謁陵,幸南苑,行圍七日還京師。 夏五月,帝侍上皇幸木蘭行園。 帝奉上皇命,晉贈故大學士閩浙總督貝子福康安爲郡王,予諡文襄,配享太廟。康安奉命征苗,督七省之兵,與苗相持一年餘,始奏麼麽不足數,及老師曠日,則頻以暴雨山潦漲阻爲辭。先復請益兵數萬,降苗受官弁百餘,月給鹽糧者數萬,旋撫旋叛,軍士中暑毒死者甚衆。數省轉輸,費巨萬計。在軍窮極奢侈,尊若帝天。顧上皇寵任之,屢欲進以王爵,而絀於家法,乃倬總師干,建軍功,以爲分封之基礎。所至之地,簡名將勁旅以輔之。父傳恆,晉貝子,兄靈安、隆安,弟長安皆尚主。至是,康安卒。 六月,己亥朔,日食。 秋八月,還京師。 九月,帝奉上皇命,御出入賢良門,率皇子諸王等習射。 冬十二月,帝侍上皇幸子旻寧[1]所,賜大婚禮。

二年,春二月,後喜塔臘氏崩,諭謂皇后冊立甫及一年,母儀未久,且昕夕承歡,詣取吉祥,此七日內,圓明園值日奏事之王大臣等及引見人員,俱著常服,惟不掛珠。此禮以義起,天下臣民等自當共喻朕崇奉皇父孝思,敬謹遵行,副朕專隆尊養至意。時帝以禮統於尊,一切喪禮從殺,而和珅、福康安等每日進見上皇,必詳詢帝不遇於哀悼皇后否,及在宮內服色。珅等輒對以皇帝孝奉爲務,甚能以禮制情,並不遇於傷感。因奉養太上皇,諸取吉祥,不獨御用係屬常服,即凡隨從太監亦然。上皇聞之,乃大悅。 三月,帝侍上皇幸盤山,越十日還京師。 夏五月,帝奉上皇勅諭,將冊立貴妃鈕祜祿氏爲皇后,先封爲皇貴妃。 帝侍上皇幸木蘭行園。 秋八月,還京師。 冬十月,乾清宮交泰殿災。

三年,夏五月,帝奉上皇幸木蘭行園。 秋七月,帝奉上皇命,以雨,停秋獮。 九月,帝侍上皇回京師。 冬十月,辛卯朔,日食。 戊午己未之夜,衆星交流如織。

四年,春正月,上皇崩。 下和珅、福康安於獄。帝受禪三年中,一切由上皇主政,珅日侍上皇左右,見其耄荒,竊弄威福日盛,帝皆優容之,且外示親厚,呼相公而不名,遇有奏上皇者,皆令珅代白。左右有非之者,帝曰:『朕方倚相公理四海,何可輕也?』珅又薦其師吳省蘭爲帝錄詩集,覘動靜。帝知其意,吟詠中,不露圭角,珅心安之。又帝於臣工條陳章內語有侵珅者,下軍機及部議,時裁去銜名,及摺尾年月日,或止交議一事而裁去其前後文,不欲令人知之,恐其觸怒上皇,取怨權奸也。至是,上皇崩,翌日,御史廣興、廣泰,給事中王念孫、交章劾珅,帝立命儀威二王傳旨逮問,並令勇士阿蘭保監以行,珅旋伏法。

註釋

[編輯]
  1. 宣宗
 卷三十五 ↑返回頂部 卷三十七

這部作品在1930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109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